逸趣名人(上)(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18 12:46:52

点击下载

作者:闻明,张林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学苑音像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逸趣名人(上)

逸趣名人(上)试读:

编写说明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赴后继,绵延百代。

中华文明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伟人巨匠,英雄豪杰。

鲁讯先生曾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可谓博大精深,流光溢彩,每个中华儿女无不为拥有这份丰厚而珍贵的文明遗产感到无比自豪。中华文明是我们民族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结晶,是我们灵魂的生发与归依,是我们内在生命的本源。它滋养了我们的心灵,激发着我们的创造力,并孕育着我们民族的未来。传承中华文明即是在延续我们民族的灵魂。在21世纪的今天,新一代的中国人更需要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中汲取营养,提高人文素质,树立文化自信。《中国历史百科》的编辑出版的意义即在于此。《中国历史百科》在吸收国内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融为一体,直观的介绍历史发展进程,全书以2000多幅珍贵图片,配以300多万字的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了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民俗等领域。

全书共分为24卷(48册),具体内容如下:中国历史百科之一:文明历程(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二:王朝世系(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三:赫赫天朝(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四:大事录要(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五:皇权典制(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六:官称衙署(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七:皇权刑律(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八:千年重农(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九:考选科举(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十:国门内外(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十一:自足经济(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十二:百家沉浮(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十三:青史垂名(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十四;皇宫留谜(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十五:疑案寻踪(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十六:状元全录(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十七:阉宦兴衰(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十八:优伶春秋(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十九:典籍源流(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二十:刑具淫威(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二十一:史籍精华(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二十二:史海温故(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二十三:逸趣名人(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二十四:谈闲说怪(上、下册)

因本书规模较大,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错误,敬请广大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中国历史百科》编委会2008年2月

先秦名人轶闻

孔子上“修辞”课

有一天,孔子在授课时,表扬仲弓说:“雍也,可使南面。”学生们有些不解,孔子怎么给仲弓这么高的评价呢?因为“南面”是“君王”的借代词。古时君王坐北朝南,“雍也,可使南面”,等于说,仲弓这个人将来可以当一国之君。其中一位不服气的学生说:“雍也,仁而不佞。”他说,仲弓这人确实仁慈宽厚,但他不善于说话,怎么能成为君王呢?

孔子借此话题,转到了“修辞立其诚”的话题上,他说:“为什么要夸夸其谈呢?《易经》上说,君子进德修业要讲忠信,修辞立其诚,才能立身处世。为什么要搞花言巧语那一套呢?”

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少了一个‘诚’字,就好比大车没有轴,小车没有平衡木,怎么能进步呢?同学们要好好思考我这个比喻。”

孔子说:“今天我要点名批评宰予同学,他在上课的时候睡大觉,被我发现了,他不认错,还一而再再而三地讲他打瞌睡的理由。宰予平时说话,头头是道,还说老师讲的‘修辞立其诚’非常正确,可是,他连打瞌睡这样小小的过失都要作掩饰、讲理由,我看这个宰予啊,就好比是腐朽透了的烂木头,那是很难雕刻出艺术品来的;他又好比是一堵粪土砌成的墙,那是不可能粉刷、美化的。”

孔子说:“你们要记住我的一句话,‘恶乎佞者’,就是说,我最讨厌的就是那些花言巧语的‘佞者’,比如子路吧,他就是这们的‘佞者’,他经常为自己的错误狡辩,不过,他后来有了醒悟,向我作了检讨。”

孔子说: “在这里,我要赞扬南容同学,他常说‘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这是个很好的做人的比喻,南容同学绝不说脏话,而且重视改正错误,我喜欢他,所以,我决定把侄女嫁给他!”

同学们热烈鼓掌。孔子说:“修辞立其诚,各位好自为之,下课。”

孟子童年的故事

孟子名轲,邹人。关于孟子小时候的生活,有“孟母三迁”和“孟母断机”的故事。

孟子和母亲起初住在市郊,孟子见商贩做生意,他也学着商人的样,向人讨价还价。孟母怕孩子学坏,便搬到乡村。他家附近有许多坟墓,孟子看到葬死人和扫墓的活动,他便学样,把沙土石头作祭品,摹仿大人的祭祀形式,整天在坟前坟后忙个不停。雷母怕孩子学坏,便搬到一所学校旁边去住,希望孩子有个好的环境。果然,孟子天天看见学生上学读书,他也学样,开始努力读书。但没多久,孟子见其他孩子逃学,他也逃学,玩耍成性。孟母生气了,便当着孟子的面把织布机的纱和布剪了下来。孟子说:“这不是半途而废么?”孟母道:“读书好比织布,要坚持不懈、孜孜不倦才能成功。你现在如此贪玩,我还织布干什么呢?”孟子被母亲的这个比喻感动了,便立志学习,终于成为大学问家。

奇才怪杰庄周

庄子名周,是古代中国的奇才怪杰,是一位超人。

庄子学问渊博,文笔汪洋,天资聪慧,胸怀旷达。他把对追名逐利,主张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但他的无为,不是叫人浑浑噩噩、庸庸碌碌、随波逐流、无所作为的“混世哲学”。

庄子的名篇《逍遥游》中写道: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的巨大,不知有几千里。鲲变成鸟,这鸟的名字叫鹏,它奋翼而飞,其翅膀就像盖天的一大片云……

蝉和斑鸠讥笑大鹏说:“我们奋起而飞,碰到榆树、枋树就停在上面,有时没力还飞不到,掉到地面上就是了,何必高飞九万里面去呢?”

庄子讲寓言故事,都用修辞上的比喻,他以大鹏自比,把那些追名逐利者比喻为斑鸠。庄子的比喻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国人喜欢以鲲鹏自喻,以示志向之高远,前途之广阔无量。中国人的名字用“鹏”字很多,足以证明喻体“在鹏”的象征意义。

庄子认为,自然朴素是自然美。砍木雕成栋梁,又给刻上各咱图案,人们认为那样是艺术美,但它作为树木,却失去了自然美,这叫“失性”。庄子还讲了个“东施交颦”的故事:

西施因心口痛而捧心皱眉,她的领里有个丑女看见了以为是一种美态,回去后便学西施的动作,手捧心,皱着眉。有钱人见丑女如此,都关门不敢出行,怕被她的“郊颦(皱眉)”吓坏,穷人见了她那个样子,吓得携妻带子走开。

庄子认为,西施的美是一种很自然的美,丑女“效颦”是不懂西施美的原因。庄子认为,美与丑都出于自然。

庄子的妻子死了,庄子不但不哭,反而鼓盆而歌。惠子说:“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本无生;非徒(只,仅仅)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这就是说,人本是自然的物,本无生,因气而变有形之人,今死即又归于自然,所以他鼓盆而歌。

庄子快要死了,他的弟子想厚葬他。庄子说:“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齐全)哉?”弟子说:“我怕老鹰乌鸦吃了你呀!”庄子说:“露天让乌鸦老鹰吃,土埋被蚂蚁吃,从乌鸦嘴里抢宋给蚂蚁,为什么这么偏心呢?”

这叫临死不惧,大义凛然。在庄子看来,死是自然过程,是一种自由发展的必然。庄子以无限宽广的胸怀去拥抱死神,如此想得开,是因为他把死看做是回归自然。

晏子的雄辩

晏子,名婴,字平仲,是春秋战国时期齐景公的相国。

有一次,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早就听说晏子能言善辩,心中很不服气,便想借晏子使楚之机侮辱他,以显楚国之威。

楚王叫守门的士官在城东门旁挖一个洞,待晏子来时,关闭城门,叫他从洞里进来。

第二天,晏子来到东门,守城的把城门关了,叫晏子从洞里进入,并说:“你从洞里进入绰绰有余,不用开城门了。”晏子大笑,说:“这是狗洞,不是人进出的门。出使狗国,则从狗门进,出使人国,则从人门入。”守城的不敢做主,便报告楚王。楚王听到转述的晏子的话,心里很不高兴,只好打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用类比法、婉曲暗示法,体现了言辞的力量。楚王不得不屈服。

但楚王仍不甘心,他接见晏子时就轻蔑地说:“你们齐国没有人吗?” (意谓:没人可派就派你这样的人么?)

晏子回答说:“我齐国人多,若众人一呵气,就变成云彩,众人出汗,则像下雨,人们走路肩碰肩,脚尖挨着脚跟,怎么能说没人?”

晏子的夸张、比喻和对人多的描述,是口舌大战的前奏,等于收起拳头,为下一次打出去作准备。

楚王道:“你们齐国既然那么多人,怎么偏偏派个小人出使我国?”。

楚王用卑语刺激晏子。晏子马上把收起来的拳头打出去,说道:“我们齐国有个规矩:有德行的人便振去有德行的国家,品行不好者,派到品行差的国家,我之所以到贵国,是因为我的品行差吧!”

这是影射和暗讽,是说楚国缺德。

楚王为侮辱晏子,演了一出滑稽戏,派卫兵押着一犯人从客厅走过。楚王问:“罪犯是什么地方人士?”卫兵答道:“齐国人。”楚王问:“犯了什么罪?”卫兵答道:“盗窃罪。”楚王转头对晏子说:“你们齐国人喜欢盗窃么?”

晏子说:“我听说,淮南有一种橘,移到淮北,就变成了味苦的枳。枝叶外形很相似,果实的味道却不同。为什么呢?水土不一样。现在老百姓生于齐国并不盗窃,到了楚国就盗窃他人财物了,这是水土、环境使他这样的。”

楚王被晏子的人品决定于环境、决定于国度的论断镇住了,他无法回击晏子的论断。这便是类比修辞的逻辑力量。

有一次,齐景公心爱的马死了,景公大怒,下令肢解养马人。晏子说:“这个养马人还不知道自己犯什么罪就被肢解,必不服,让我数落他的罪行。于是晏子对这养马人说:“国君让你养马,你却把马养死了,这是你的第一条死罪;你养的马又是国君最爱的马,这是你的第二条死罪;你使国君为了一匹马而杀人,要是老百姓知道,一定会说国君是暴君,这是你的第三条死罪,你快到牢房去等死吧!”

晏子明知养马人无罪,却说他有三条死罪,这是超常的语言形式,修辞学家叫“倒反”,晏子数落养马人的罪行,是反意正说,特别是第三条罪状,表面上是说养马人有罪,实际上是说国君有罪。

杨朱的不计小节

杨朱,战国时魏人,字子居,又称杨子。他的著名学说是利己主义,他的名言是: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但他的“不计小节”论不无可取。

杨朱有一次对梁王说:“治理天下易如反掌。”

梁五道:“杨先生,你有一妻一妾都管不好,你有三亩田地也种不好,却说治理天下易如反掌,这怎么叫我相信呢?”

梁工的话是很有道理的,他用杨朱治家和治国作一比较,来论证杨朱的话不可靠。

杨朱说:“陛下看过羊吗?一百多只羊聚在一起,牧童只拿一条长鞭子跟着,却指挥自如,要羊向东就向东,要羊向西就向西。假如要尧牵一只羊,要舜肩扛木棍,那天下就要大乱了……我听说,大得可以吞船的鱼,不会游到浅谷里;能高飞的大鸟,不会在肮脏的地方休息。为什么?是其心志远大的缘故。黄钟大吕这种音律,不能配合节奏复杂的舞曲。为什么?这是因为其音律十分单调。所以,处理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要成就大业,对小事就不能斤斤计较。”

杨朱用类比推理法表明他的“治理国家易如反掌”的观点,从修辞上说,其运用的逻辑(类比)手段是有说服力的,也正因为如此,杨朱的这一番论证成了名言,流传至今。

雄辩天才淳于髡

淳于髡是战国时代的雄辩天才之一,他是齐威王在稷下得到的学者。

有一次,淳于髡一日之内向齐宣王推荐七位贤才。齐宣王说:“千里之内要是有一位贤才,距离就算很近了,百代之间要是出一位圣人,时间就算短的了。而你竟在一天之内给我推荐七位贤才,未免太多了吧!”

淳于髡道:“不会吧!鸟嘛,羽翼相同的就住在一起;兽呢,脚相同的便住在一块儿,一起行动。如果要到招泽去找柴胡、桔梗,几辈子也找不到;但要是到沘黍、梁父等山的南边坡地去找,你便可以满载而归。世上都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像我淳于髡就是贤士群体中的一个,大王若是从我这儿征用贤才,就像到河里舀水、用燧石取火一样容易。与我在一起的贤才何止七位!”

雄辩家都是修辞家,长于比喻和类推,列举事象进行推论也是一种比喻。淳于髡用的是“连比法”,即把所比的事象串在一起,形成逻辑链,叫齐宣王不得不心服口服。

有一次,齐国要攻打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最快的狗,东郭逡是海内最敏捷的兔。韩子卢追东郭逡,绕着山跑了三圈,朝山上腾跃了五次。兔子力竭于前,凶狗困伏于后,双双因乏力而死。农夫看了,毫不费工夫便将狗、兔一起取回烹而食之。如今齐、魏两国长久作战,兵卒累乏,百姓困苦。而强大的秦、楚大国正欲拾取狗、兔之利,企图占有齐、魏。”

齐王听了深感恐惧。淳于髡的事理比喻,使齐王铭刻于心,取消了攻魏的打算。

秦汉六朝名人轶闻

东方朔的智慧

东方朔,汉武帝的谏官,说话以幽默著称,处事以急智惊人。

一次,汉武帝在苑中见一株古树很奇特,便问东方朔:“这叫什么树?”

东方朔随口答道:“这树叫‘善哉’。”

武帝暗中叫人把“善哉”两字刻在树上。

过了几年,汉武帝又和东方朔到了“善哉”这树跟前,再问东方朔:“这叫什么树?”

东方朔随口答道:“这叫‘瞿所’。”

汉武帝道:“你上次说这树叫‘善哉’,我已叫人把这名刻在树上,现在你又说它叫‘瞿所’,为臣的欺君,该当何罪?”

东方朔顿生急智,道:“陛下息怒,且听小人说来。那马小的时候叫驹,长大了才叫马;鸡小的时候叫雏,长大了才叫鸡;牛小的时候叫犊,长大了才叫牛;我小的时候叫孩子,长到现在叫老人。这棵树小的时候叫‘善哉’,现在大了便叫‘瞿所’。”

东方朔用“类比”修辞法进行推理,说明“善哉”之名变成“瞿所”的原因。汉武帝也知道东方朔假设的因与果推理是荒谬的,但因为类比取材幽默可笑,而且反映了东方朔的敏锐和机智,所以汉武帝对他宠幸有加。

有一年的元宵节,汉武帝观灯,看到一群姑娘十分美丽,他惊叹道:“怎么宫中没有这样美的女孩子?”他决定要在民间征美女,便叫住一个小姑娘问道:“你今年多大?”小姑娘答:“十六。”汉武帝便下令征集一千名十六岁的美女进宫。这事吓坏了东方朔,因为他的女儿就是十六岁的美女,他生怕女儿被征集入宫,怎么办?他急中未能生智。

东方朔为拯救自己的女儿,便关门想法子。好个东方朔,为此事研究天干、地支与十二生肖的关系,搞出一套“生肖相克”的理论来,他把这套理论写成黄历,并对人宣传说,他有一本天书。

汉武帝问:“听说你有一本天书,为什么叫天书?”东方朔说:“天书,就是只有天子才能看懂的书。”汉武帝把天书翻开一看,原来是天干与地支相配的一种规则。开头有一首小诗:天赐警言,人间皆行。属相相克,违者断魂。鼠羊一旦休,白马怕青牛。虎蛇如刀错,龙兔泪交流。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

汉武帝要求东方朔讲解。

东方朔说:“天干与地支交叉配合纪年,又用十二生肖周而复始地排列在年份中,便产生年份相配与相克的年岁与生肖的序列。例如,属兔的与龙相克。”

汉武帝说: “我要征集十六岁少女进宫,是否相克?”“皇上是龙,十六岁少女属兔,正好相克。”

于是,汉武帝便取消了征集十六岁少女人宫的决定。

有一天,汉武帝发脾气,要处死他的奶妈。奶妈求救于东方朔。东方朔说:“皇上发怒,旁人若劝,他会更生气,你放心由他处置,到时你频频回头看我,我便设法救你。”

奶妈依计而行,行刑前,一步三回头,说要看看皇上才死,东方朔大声说:“你快走吧,皇上如今长大了,难道还要你喂奶吗?”

汉武帝听了,便赦免了奶妈。

东方朔不正面“说情”,而是用婉曲修辞打动汉武帝的心,终于救了奶妈一命。

这是婉曲修辞的力量所在。汉武帝若不赦免奶妈,他则背上忘恩负义之名。俗语云:“羊有跪奶之思,鸦有反哺之义。”汉武帝若杀奶妈,便会背上“连禽兽都不如”的骂名。

卓文君巧做数字诗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是一首动听的歌,千古流传。

司马相如初名犬子,因慕蔺相如之为人而更名相如。司马相如是文学家,又是音乐家,而卓文君是寡妇。有一天,司马相如弹琴时,卓文君因爱音乐,偷听司马相如的演奏,“心悦而好之”,于是便产生了“文君夜奔相如”的美丽故事。

有一次,司马相如离家到长安求取功名,而卓文君却留在家中承受那相思之苦。一日,卓文君接到司马相如的信,可是信上只写了一串,数字,这些数字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万千百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卓文君依这些数字之顺序写了一首动人的数字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抚弹,八行书无信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我眼望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叫丫环。万语千言把郎怨,百无聊赖,十依栏杆。九九重阳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点烛祭祖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梳妆懒,三月桃花又被风吹散!郎呀郎,巴不得二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这首情诗极尽数字之巧,大显数字修辞之能,数字的顺序和倒序成为感情和文字的一条锁链,卓文君思夫之情宛如透明的珍珠,用数字的金链串起,闪烁着爱之光,而这数字金链,又是牵挂之链,也是爱情连在一起之链。

相传,司马相如有娶妾之意,卓文君作《白头吟》,诗曰: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蹀躞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女弱女弱,鱼尾何蓰蓰。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相传,司马相如读《白头吟》而放弃了娶妾念头,因为他不想玷污像雪和月一样纯洁的爱情,所以改变心有两意,“沟水东西流”的念头,这是卓文君《白头吟)的“凄凄复凄凄”的情打动了司马相如的心。

曹操的奸奸狡狡

有一次,曹操领军路过一个村庄,听说附近有块曹娥碑,他想,我曹操姓曹,与曹娥岂不是一家人么?于是他决定去看看曹娥碑。

碑文的正面写着曹娥的事迹,碑的背面有八个字引起了曹操的注意。他左看右看,对这八个字百思不得其解。这八个字是“黄绢幼妇,外孙沍臼”。曹操问:“谁能解得?”杨修说:“我能解得。”

曹操说道:“你先别解说,让我想想。”

军队走了三十里后,曹操说:“我也解得了。”说完,便让杨修将答案写在绢上,自己也将答案写在绢上。曹操接过杨修写的绢条,只见上面写着:“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沍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

曹操的答案与杨修的相同,曹操叹道:“我的答案不及杨修,相差三十里之远。”“绝妙好辞”四字,是从“黄绢幼妇,外孙沍臼”八个字中解拆会意、组合而成的答案,既是解谜语,也是拆字、会意、修辞。曹操说“我的才能不及杨修,相差三十里之远”,亦含兼义之妙,是修辞上的体变形式,即借数学语体来说明“程度”“距离”。

说到曹操的才能虽不及杨修,但其智慧之高、判断力之强,也是罕有望其项背者。相传,一次,曹操与刘备一起把酒论时事,突然,刘备放一闷屁,侍立一旁的张飞立即承担放屁的“责任”,便谦恭地说:“此乃飞之屁也,请诸公见谅厂曹操见此,很羡慕刘备,便说:“张将军护主也!”说来也巧,曹操也放一闷屁,诸公掩鼻,蒋于侍立于旁,便学张飞,说道:“此乃蒋干之屁也!”曹操见状,甚为尴尬,怒视蒋干,说道: “蒋干,媚主也!”

曹操对同样一句话,作出相反的判断,这是针对不同的人作出的不同的结论。我们知道,话语修辞是与说话者自我相适的。张飞对刘备是无限忠心的,其言语绝无“媚主”的色彩;蒋干是溜须拍马的能手,其言语绝无“护主”的心肠。无疑,曹操的目光是锐利的,其判断是正确的。

但曹操多疑,也常常作出错误判断。曹操杀董卓时被董卓从镜中察出,此时曹操举刀跪地曰:“操有宝刀一口,特献恩相!”董卓以为是真,被曹操骗过了。曹操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于是投奔吕伯奢。当晚,曹操听到室外有磨刀声,并听人语曰:“缚而杀之。”曹操对此起了疑心,并作出错误判断,认定是吕伯奢在设计杀他,于是先下手为强,持刀人室,“不问男女,皆杀之”,他的恩人吕伯奢也成了他的刀下鬼。古人云:“疑似之迹,不可不察。”古人又说:“人之所以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曹操杀人的行为,源自他的多疑性格。

疑似,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明于疑似,则不会被疑似之迹所惑;惑于疑似,则会作出错误判断。多疑者常常惑于疑似而做出鲁莽的举动。曹操就是这样。

疑似,是文艺创作设计情节的常用手法;疑似,也是设计语言文字的曲线修辞方法。基于此,修辞格中,也应有“疑似”的位置。

能说善辩的孔融

孔融,东汉末年鲁人,字文举,献帝时为北诲相,建安七贤之一。孔融自视甚高,对曹操多所非议,后为曹操所杀。

孔融小时候很聪明,十岁那年随父亲到了洛阳。在洛阳有个叫李膺的人很有名气,他是桓帝手下的一个司隶校尉。据说,到李膺家拜访的人一定得有才智,否则就不见。孔融年纪虽小,但颇有才智,他很想去踏一踏李膺家的“高门槛”。当孔融走到李膺家门口时,守门的见孔融是个孩子,便把他挡住,说:“你这小孩子有何德何能,而想见我家相公?”孔融说:“我是你们司隶校尉的亲戚,快报去。”于是门卫让他进去了。李膺见来了个小孩,便问:“你与我们李家是什么亲戚?”孔融道:“我姓孔,名孔融,我的祖宗孔夫子(仲尼)与您的先人李伯阳(李耳),史书上都记载着他们之间的师生情谊,你难道没听说过么?”

李膺见孔融说得不无道理,也就接待了他,问:“想吃些什么吗?”孔融说:“当然想吃啦!”李膺以长辈的架势教训孔融道:“我教你做客的礼貌吧,当主人请你吃东西时,你应该谦让地说:‘不必啦,谢谢!”’孔融反过来教训李膺道:“我教你做主人的礼貌吧,当客人来了,你把好吃的都摆出来,不要问客人吃不吃!”

李膺觉得孔融十分机灵,也觉得他很有前途,便发一通感慨:“你很有前途,可是我快人土了,来不及看到你的大富大贵了。”孔融答道:“你离死还远得很!”李膺问:“你如何看出我还死不了?”孔融道:“古语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你刚才的话,可说出言不善哪!”

孔融的话,可谓绝妙修辞,其用语有婉曲之妙,深具讽刺挖苦之力。

此时,桓帝宫中的陈炜大夫来了。李膺向陈炜夸奖孔融道:“他小小年纪,很是聪明!”陈炜道:“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了未必成才!”孔融马上回答道:“我知道了,陈大人小时候一定很聪明。”

孔融又用婉曲法,暗示陈炜无才。

狂妄高傲的祢衡

《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写了祢正平裸衣骂贼的故事。

曹操招降刘表,要选一位说客。荀攸推荐孔融,孔融推荐祢衡。

曹操召见祢衡,礼毕,曹操不叫祢衡坐,祢衡仰天叹曰:“天地虽阔,何无一人也!”曹操曰:“吾手下有数千人,皆当世英雄。”接着,曹操一个个介绍道:“荀或、荀攸、郭嘉、程昱机深智远,虽萧何、陈平不及也。张辽、许褚、李典、乐进勇不可当,虽岑彭、马武不及也。吕虔、满宠为从事;于禁、徐晃为先锋。夏侯悼,天下奇才;曹子孝,世间福将,安得无人?”

祢衡笑曰:“公言差矣,此等人物,吾尽识之,荀或可使吊丧问疾,荀攸可使看坟守墓,程昱可使关门闭户,郭嘉可使白词念赋,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牛放马,乐进可使取状读诏,李典可使传书送檄,吕虔可使磨刀铸剑,满宠可使饮酒食槽,于禁可使负版筑墙,徐晃可使屠猪杀狗,夏侯忄享可称为‘完体将军’,曹子孝可呼为‘要钱太守’,其余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

曹操曰:“汝有何能?”

祢衡曰:“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上可以致君为尧舜,下可以配德于孔颜,岂与俗人共论乎?”

祢衡用对比反衬修辞,把曹操的文武官员说得一无是处,最后还来个借喻式,直呼其文武官员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真可谓狂妄第一了。

祢衡如此狂妄,目中无人,曹操投有杀他,而把他送给刘表,欲借刀杀人。

祢衡要到刘表那里去了,在辞行时,众官员想羞辱他,大家都不说话,有的卧,有的坐。突然,祢衡号啕大哭。众人问他为什么大哭,他说:“坐着的人看上去像坟头,卧着的人看上去像死尸,我到了尸坟之间,能不哭么?”

祢衡临走了还在骂人。

智慧之星杨修

杨修,汉末文学家,曾任丞相曹操的主簿。相传,杨修九岁时,其父友人孔君平来访,杨修的父亲不在家,便由杨修接待,杨修拿出一盘杨梅招待客人。孔君平早闻小杨修十分聪明,便故意说:“莫非这杨梅是你们杨家的‘家果’么?”杨修明白客人在突出一个“杨”字,便回答道:“那么孔雀便是你孔家的‘家禽’了!”“家果”与“家禽”,即“杨梅”与“孔雀”,是近义形式,孔君平从“杨梅”的“杨”字联想到姓杨的“杨”字,这是借音修辞,是在玩弄辞趣,以显示文人之文才。但杨修也从孔君平的姓中来个借音连字,推出“家禽”来,以示针锋相对。杨修的对答显示其文才超过孔君子,难怪孔君平连声赞叹:“神童,真神童!”

曹操平定了汉中,要进一步追击刘备,但军队继续前进有困难,正在进退两难的时候,曹操出了一纸奇特的军令。怎么个奇特法?原来此军令只有“鸡肋”两字,军中无人明白这是让进军还是让退军或者是等待,只有杨修明白此奇特“军令”之意。他说:“鸡肋这个东西,吃起来没什么吃头,但丢弃它又似乎可惜,曹丞相之意是退兵啊。”果然,曹操下令退兵。“鸡肋”之“物语”,无人能会意,惟独杨修能从吃“鸡肋”中解密,可谓才智过人。

杨修的才智使曹操像吃鸡肋一样,吃起来没什么吃头,丢弃它又可惜。而杨修一次又一次识破曹操的心思和诡计,他便处于危险的处境之中。

有一次,曹操叫人造一个花园,造成后,曹操便去视察,看完之后,不置褒贬,只在花园大门上写了个“活”字,人皆不晓其意,只有杨修深知丞相拆字修辞之义,说:“门内添‘活’,乃一‘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造园者改窄其门,又请丞相观之,操大喜,问曰:“谁知吾意?”左右对曰:“杨修也。”这事又使曹操像吃了鸡肋,对杨修既喜爱又害怕。《三国演义》中写了曹操杀杨修的故事:

一日,塞北送来一盒酥。操自写“一盒禾”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之。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操虽喜笑,而心恶之。

杨修用拆字修辞法,把“合”字拆成“人一口”三字,连起来便是“一人一口酥”,他聪明反被聪明误,后来曹操甚忌杨修之才智,从忌之到恶之,乃至竟将杨修杀害。

评论家说,杨修析字意、解物义确实智慧过人,但在曹操看来,杨修就像“鸡肋”,吃起来没吃头,丢掉又可惜。但一,到“吃”起来无味的时候,曹操便把杨修杀了。

智慧巨星诸葛亮

襄阳有位叫司马徽的高士对刘备说:“这一带有卧龙、风雏两人,谁能请到其中一位,即可平定天下。”

司马徽把孔明比做卧龙,把庞统比做风雏,这是传统的比喻手法,是对能人的最高评价。

后来,徐庶当了刘备的谋士,他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说诸葛亮这条卧龙在隆中,不容易得到。

张飞性格火爆,一听“不易得到”的话就说:“我去隆中把孔明捉来厂刘备说:“不得无礼,孔明乃卧龙,岂能‘捉’他?”关羽说:“我去把他叫来就是了。”徐庶道:“这样的人不是随便能叫来的。”刘备道:“我一定要把先生请来谋事。”徐庶道:“只有一请再请才有可能请他出山!”

这里,张飞用一“捉”字,与张飞的性格相符,既粗鲁又无礼。关公比张飞稍懂礼貌,用了个“叫”字,但却缺少诚意,其效果绝对不佳。刘备懂得修辞的“敬谦”,用了个“请”字,这是得体的,但未必能“请”到诸葛亮。而徐庶用了三个“请”字,体现了“请”的诚意,而刘备后来“三顾茅庐”,就是用“一请再请”的方法,终于得到了孔明。

刘备请出孔明后,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他用了一个恰当的比喻:“请出孔明,如鱼得水。”

这个比喻是符合实际的,孔明是水,刘备是鱼,鱼没水则难以生存。但张飞不觉得孔明重要。当刘备派他去打仗时,他便说丁句气话:“你还是派水去打仗吧!”

张飞对“水”一肚子火气,才用“返射”辞格表示不满,然而“水”是一定能制服火的。可见,把孔明借喻为“水”是非常恰当的。

孔明未出山之前是一条卧龙,是藏而未露的龙,是别人不能比的天才。

有一天,卧龙先生忽然对石广元、徐庶等人说:“你们三人官可至刺史、郡守。”三人忙问:“那么,你呢?”卧龙只是微笑,不作回答。

诸葛亮笑而不言,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志向,那么他是什么志向呢?诸葛亮不说话,但却等于说了话,他不以当刺史、郡守为目标,至于做什么更大的官,尽在“笑而不言”之中。这是零语言的“歇后”“暗示”修辞。

果然,诸葛亮后来当了丞相。

诸葛亮后来设空城计,司马懿笑了,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从不冒险,今日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撤兵!”

诸葛亮坐在城门上,摇着鹅毛扇,又是一切都在不言中,他用身体语言设下了疑点,司马懿惑于疑似,中了计。

这是接近修辞的“疑似”手法,又是孔明的作战手段。与此相同的是“草船借箭”,这是真真假假的“疑似”。古人云:“人之所以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孔明利用“疑似之迹”设计迷惑敌人,取得了胜利。但此计不能老用,用多了,必被识破。孔明是中国最具智慧之人。

曹植被逼做“牛”诗

曹植,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据史载,曹植自小聪明,言出为论,十步成诗,操甚爱之。曹丕为夺权,对曹植的欺压不遗余力。一日,曹丕与曹植出游,遇两牛斗于墙角,一牛败,坠井而死。曹丕以此为题,命曹植作《死牛诗》,但诗中不能有“牛”字,牛坠井死,许中不能有“井”字,牛相斗而死,诗中不能有“相斗”之语,并且限他马走百步之内写成。曹子建深知其兄之意,就是想借故杀他的头,因为曹丕嫉妒他的才能。但曹子建作诗,思路敏捷,才气过人,这《死牛诗》在马走百步之内,便挥笔而就,诗云:两肉齐道行,头上戴横骨。行至凶土头,峰起相唐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

由于曹子建按曹丕限定的条件写成了《死牛诗》,曹丕也找不到杀他的借口了。

按曹丕限定的条件,就必须选择词语的同义形式,这在修辞学上叫同义代换结构,即借代格,或者叫婉曲辞格。“两肉”指代两头牛,“头上戴横骨”是指代有角的牛。“行至凶土头”是牛相斗之处,“相唐突”是“两牛相斗”的绝对同义结构。“一肉坠土窟”,是说一牛掉入井,不说“井”而代之以“土窟”。最后两句,“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泄,意思是“发挥”,两句诗具有婉曲暗示之妙,意谓:我曹植与你曹丕相斗,“非是力不如”,而是我的才气不能有发挥的机会。

曹丕深知自己的才能不如曹植,必欲除之而后快。一日,曹丕命曹植行七步之内写成一首诗,若写不成就要杀头。曹植作《七步诗》云: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是比喻、语义双关修辞的妙例。据说,曹丕为此诗所动,颇有愧意,也就不再为难曹植了。

刘伶天生酒为名

据《晋书·刘伶传》说,刘伶常乘着鹿车,携一壶酒,让人背着锄头跟着他,说:“我死了,你就在地上挖个坑埋葬我。”

有人劝刘伶说:“酒是穿肠毒药,还是少喝为佳。”

刘伶说:“你难道不知道肉用酒浸泡之后而能保存得长久的道理吗?我的肚子是肉做的,用来泡酒,怎么会腐烂呢?”

刘伶自称饮酒是“浇书”,浇其满腹学问;又说饱睡是“摊饭”,把肚子的食物摊平。

有人对他说:“吃饱就睡,妨碍消化。”

刘伶说:“错!你没看过米袋装满米的状况么?米袋竖着总不牢靠,把米袋放倒,那才安安稳稳。”

刘伶的连类设喻,叫人啼笑皆非。

有一次刘伶喝得大醉,在屋里脱光衣服,赤身裸体。有人见了觉得恶心,他说:“我以天地作房屋,以房屋作衣裤,你们怎么钻到我裤子里来了?”

还有一次,刘伶喝完了酒瓶中的酒,便向妻子要酒喝,妻子要他戒酒,他说,只有在神面前祷告、发誓才能戒酒。于是他妻子买来酒肉、纸钱,供于神龛前,让刘伶发誓,刘伶高声诵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醒。妇人之言,慎不可听。

刘伶答应戒酒是设陷阱,其妻上子大当,跌人刘伶设下的陷阱。

巧言善辩的张融

张融,字思光,今苏州人,曾任南齐司徒左长史职。

南齐太祖萧道成某日接见张融,谁知张融因事迟到了。太祖问道:“怎么姗姗来迟?”

张融道:“自地升天,理不得速。”

太祖道:“此话怎讲?”

张融道:“皇上为天子,臣从地上来,由地而升天,自然快不了。”

太祖对张融的诡辩感觉很舒服,便不再追究。

张融善辩,深得太祖赏识,太祖说:“此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此语颇具深意。

太祖答应封张融为司徒长史职,但过了很长时间还没宣布任命。一日,张融故意骑一匹瘦马上朝,太祖正好看到,便问:“你的马怎么这样瘦?每日喂多少料?”张融道:“每日一石粮。”太祖感到奇怪,说:“那怎么这马还如此瘦?”张融道:“臣只是口头上答应每日喂它一石粮,其实并没有真正给它。”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