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抵过万千爱——流转在宋词里的风情雅韵(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5-17 07:47:50

点击下载

作者:徐昌才

出版社:文化发展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一眼抵过万千爱——流转在宋词里的风情雅韵

一眼抵过万千爱——流转在宋词里的风情雅韵试读:

读你的感觉像春天

新书《一眼抵过万千爱》终于完稿了,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像一位分娩的母亲,无比自豪,无比激动,久久沉浸在宋词所营造的意境之中。坦白说,我还没有回过神来,还徜徉在诗词之旅中。开始这段行程不知始于何时,终结这段行程绝对会等到生命的终点。我乐意用一生的时光和整个生命来呵护每一首诗词,每一朵娇艳的花朵,每一株脆嫩的小草,每一棵参天大树,每一个善感的生命。我认为每一个生命都和这个世界,包括自然与人生,社会与风云,有着深深的不解之缘,只不过,有人意识到了,有人尚未觉察。但是,不管哪种情况,诗词都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潜移默化地浸润你我的生活与生命,陶冶你我的性情,提升你我的境界。

唐诗注重形象,气势充沛,感情丰富,意韵悠长,神气十足。相对而言,宋诗注重情趣,注重义理,讲究学问典故,喜欢议论说理,格局偏小,气度不足。但是,亦有不少形神兼备,情韵悠长的诗篇广泛流传,脍炙人口。可能由于唐诗太过显耀,宋词太过炫目,宋诗的情韵华彩渐渐被掩盖了。其实,读宋诗亦可领略生命的沧桑与精彩、情感的丰富与深厚,读宋诗亦可带给我们生命的感动、心灵的享受。

相比唐宋诗歌,宋词更见生活气息,更接近世态人情,更直击人心人性,也更能引发读者的生命感动与感发。有人用“诗庄词媚”来评价诗、词之区别,有道理。这个“媚”,就是通过生活写真、情感直录、生命观照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魅力。读宋词,感觉就是在重温曾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生活,结识我们周围的朋友、亲人和陌生人,走进他们的世界,感受他们的呼吸,分享他们的生命情怀。

读夏竦的词作《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你会感觉到女子多情、深情到了你难以想象的程度。男子即将离开,女子万分痛苦,难舍难分,难到什么程度呢?词人描写了几个细节,字字见情,句句感人。一是整天无心描眉画黛,梳妆打扮;二是见夫君整理行装不由黯然神伤,愁情汹涌;三是饯别宴上,阁泪汪汪,不敢倾泻,生怕增添男子离别的痛苦;四是相斟相劝,一刻不停,拖延时间,不忍分别;五是面临分别,先醉自己,不知离愁,不知苦恼。一路写来,步步推进,不断掀起情感高潮。女子愁眉紧锁,女子泪如雨下,女子心如刀割,女子无可奈何,女子醉语奇想,一切都是离别惹的祸。生离超过死别,是有点残酷,但是,我们和即将离别的男子一样,不也深深体会到女子的一腔情意重于一切,甚至重于生命吗?这正是多情女子最最感人的地方。为情而来,为情而别,为情而苦。我读词作,是有点担心,如果女子酒醉醒来,她又将如何面对生活的空落与孤寂呢?

读柳永的词作《甘草子》:“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特别描写一个细节,正当女子百无聊赖,转身走进屋子的时候,无意中听见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鹦鹉在说话,说什么呢?说当初他们小两口以前相聚相亲时候,夫君经常调教鹦鹉的话。比如“你好”“我爱你”“你早”之类的。那些话见证了他们夫妻的幸福生活,那些话传达出年轻夫妻的柔情蜜意。她喜欢听,她久久陶醉其中,她久久回味夫妻相伴时的温馨甜蜜。可是现在,鹦鹉在身边,话语在耳畔,夫君却在远方。这拿腔拿调的鹦鹉学舌岂不深深刺痛她的内心?岂不让她更感觉到凄凉寂寞?屋子里什么也没有,除了她和那只鹦鹉。她们也许会同病相怜,惺惺相惜。可是,鹦鹉能够装模作样地发声说话,却不能够理解和分担女子内心的凄苦。秋夜漫漫,如何是好?女子无奈,天地无语。

读一读辛弃疾的词作《西江月·遣兴》:“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印象中辛弃疾的词作多写刀光剑影,浴血拼杀;多写慷慨激昂,豪气干云;多写矢志抗金,图谋恢复,一副铁血豪情,一身正气凛然。可是,读这首《西江月》,感觉就是好玩儿、有趣、轻松。淡化深刻内涵,换作寻常生活理解,你会看到辛弃疾烂醉如泥,倒在树下,醉眼昏花,还以为他身边的松树是一位朋友,还以为朋友正要出手扶持他一把,可爱的辛弃疾想努力站起来,自己走,可是白费力气,腿脚瘫软,索性抬手一挥,“去,去,去,我自己能行”!一个典型的醉汉,一股倔强的脾气,一颗天真的童心,多好玩儿。与这样的人做朋友,一块喝酒,真是快乐。

读老年辛弃疾的休闲词《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真恨不得早点退休,穿越时空,与辛弃疾做邻居,与吴地翁媪做朋友,过居家日子,悠闲生活。看白发老太太、老大爷门前喝酒,款叙衷情,微微醉意,温言软语,很是动人;看小孩劳作,大儿溪东锄豆,勤劳能干,中儿编织鸡笼,心灵手巧,小儿卧剥莲蓬,天真活泼。一家老少,各司其职,各得其乐,和谐相处,幸福无比。如此生活,清静悠闲,轻松愉悦,谁不向往,谁不羡慕?我相信读宋词,会带给我们一份纯净,一份美好,一份和睦。

读秦观的《行香子》:“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词作记叙词人一次出游,信步东西,触目皆是芬芳花朵,张耳皆闻鸟语嘤嘤。大自然的一切,声光色态,形香气味,感染词人,激动你我。最后三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图景,一段情节。伴着酒意,趁着兴致,词人继续游玩,走过村庄,走过田园,来到东边的山冈。看漫山遍野,百花绽放,芳草鲜美。黄莺躲在绿叶丛中,纵情歌唱。她们已经被禁锢了一个冬天,好不容易盼来春天,怎能不欢唱呢?燕子翩翩飞舞,忙忙碌碌,她们可要追赶时节,衔泥筑巢,生儿育女啊,懈怠不得,马虎不得。蝴蝶呢,拈花惹草,轻盈飞舞,像个快乐的小天使。蜜蜂呢,嗡嗡嘤嘤,采集花粉,酿制甜蜜。各忙各的事,各操各的心。一派热闹,一派繁忙。春色满目,春光荡漾,这一春风光全部属于词人,当然也属于春心未眠的你我。

读不尽的宋词清韵,品不完的生命风光,但是,只要我们从生活出发,从生命出发,从心灵出发,就可以无限接近一个个古老而鲜活的诗魂。从生命本源意义上说,每一个人都是诗人,每一颗心灵都有诗意,每一双眼睛都渴望享受诗情画意,每一张嘴巴都乐意吟诵诗词。只是由于社会的分工太过精细,生活的琐碎太过繁复,人生太多的不由自主,很多充满诗意的生命承担了并不诗意的工作或使命。很幸运,我的职业与我的精神生命紧密相关,我的生活与诗词雅韵形影不离。多少年来,耳濡目染,研读品味,心中蓄满浓浓诗意,眼里遍布如画诗词,我感觉,诗词就是一个百花园,五彩缤纷,姹紫嫣红;诗词就是一个生命场,洋溢悲欢,充盈爱恨;诗词就是一座巍巍高山,有清泉潺潺,也有急流飞瀑;有花谢花开,也有草荣草枯。阅读诗词,就是感受一段五彩缤纷的生命情怀。2016年9月于长沙雅礼【第一辑】淮南皓月冷千山守得莲开结伴游——晏几道《鹧鸪天》悟读

人人都有青春时光,人人都曾向往美好,人人都盼意气风流。对于那些生长在江南水乡,天生热爱美丽,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女子来说,这些向往和期盼具有不同寻常的含义。多情多爱的词人晏几道用细腻灵动的笔触描绘了江南女子的美好期盼和青春怅惘。走进她们,走进江南水乡那片绿油油的荷塘,你会情不自禁,心生波澜。词作《鹧鸪天》如此描绘: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拼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奈朱颜不耐秋。

春去夏来,江南水乡到处绿意盈盈,生机盎然。那些等候了一年的年轻女子,心怀向往,蠢蠢欲动。她们喜欢成群结队,荡舟荷塘,采莲对歌,热闹风流。她们喜欢出没绿波,招摇谈笑,彼此嬉戏,妙趣横生。她们喜欢蕴藏在荷塘之中的那份欣喜和惊奇。她们渴盼歌声招来风流倜傥的少年关注。年轻的心,不分你我,不分岸上还是塘中,一起跳动,怦然有声,自己听见了,词人听见了,还有千秋百代的读者也听见了。于是,我们怀着激动和期待,怀着幸福和喜悦走进那片水乡天地。

一望无垠的荷塘,莲叶平铺,绿满天地。姑娘们相约出游,结伴同行。她们来到岸边,拨开浮萍叶,跳上小船,竹篙轻轻一点,轻舟滑过水面,慢慢远去。渐渐进入荷塘深处,渐渐隐没活泼身影。有时候,冷不防又从某处水域露出脸面,伴着荷花,笑意盈盈,远远看去,活像一朵朵绽放的荷花。有时候钻入荷叶,隐没身影,银铃般的笑声久久回荡在荷塘上空。笑声也罢,笑脸也罢,此起彼伏,若隐若现,急坏了岸上的少年!怎么,一下子都不见了,我中意的那个女子!那边,刚露出脸的那位笑口涂抹深红口红的女子,就是我要对歌的对象,盯住她,追寻她,不信我找不到她!哎哟,亲爱的姑娘,别再逗引我,别再和我捉迷藏,快快和我一道回家,带上你的嫁妆,还有你的心。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就这样每个夏季,每个日子在荷塘上演。晏几道看见了故事波澜起伏的情节,也听见曼妙动人的歌声,他沉浸在这些美丽的故事中,久久不能回过神来。

你瞧瞧词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的。一个“守”字,那么执着,那么强烈,那么坚定,苦苦地等待,等待花开,等待结果,等待幸福。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改变姑娘们的心愿,没有传统可以束缚姑娘们对自由的向往。没有什么世俗的偏见可以禁锢青春的热烈。

一个“游”字,则远远超越了劳动,超越了艰辛,或者说,那不叫劳动,那是去游玩,和丽日晴空之下结伴郊游踏青一样,快乐和幸福像阳光一样洒满每个人的心间。她们喜欢家乡的每一朵荷花,每一粒饱满的莲子,每一株招摇的水草。她们喜欢每一片风光后面的动人心弦的故事。她们乐意自由追寻自己的爱情,乐意分享彼此的欢乐与惆怅。她们是江南水乡的好姐妹啊。

一个“约”字写姑娘们的动作,轻盈而生动,立体而鲜活,让我们看到纤纤玉手拨开萍叶,让我们神往娴熟的动作曼妙如舞。我乐意相信,词人是在美化水乡女子,美化劳作艰辛,美化无边风月,这份美化后面隐藏着一颗猛烈跳动的心,一腔满怀向往的情。和岸上的男子一样,看得如痴如醉,乐得神魂颠倒。谁能抵挡青春的魅力呢?谁能牵住粉嫩的玉手呢?

一个“上”字写女子跳上轻舟的动作,非常麻利,非常灵活,习惯了,自然熟练。但是,我要提醒多情的读者,这里面有激动,有向往,有快乐,有热切期待,有兴奋莫名。但不是江南女子你难以懂得,不是亲见亲历你难以共鸣,不是身处热恋你难以分享。我倒是看到,如画兰舟之上,一群女子在放歌,一些衣袂在飞舞,颗颗春心在荡漾。

早晨出发,朝露未散,朝雾未消,朝阳初照。激动了一夜的姑娘们在如纱薄雾中划动,离开浦口,滑向荷塘深处,滑向莲叶深处,也滑向快乐的天地。名义上,她们是去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实际上,她们是去放飞一段性情,寻觅一种梦想,“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沉湎劳作,沉湎欢乐,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夕阳,忘记了父母的嘱托,忘记了回家的水路。及至夜雾笼罩,月满江楼,她们才发现,应该摇船回家了,应该满载而归了。同样荡着轻舟,装满皎洁月光,怀揣满腹心事,分开茂盛的荷叶,往岸边,往家里划去。没有人知道她们收获了什么,除了一船莲子之外;没有人体会她们的喜忧愁乐,除了词人晏几道之外。劳动很累很苦,但是,她们忽略这份辛苦。她们的心思不在这里,而在采莲之外的向往和追寻。星月辉映之下,绿波荡漾之上,田田荷叶之中,他们收获了充盈和希望。

欢乐总是短暂的,忧伤不时涌上心头。姑娘们懂得“一年好景君须记”,更懂得“流水落花春去也”。荷花不语,流水无情,星月沉默,夏夜无声,谁能懂得姑娘的心事,谁能分担少女的忧愁。年年岁岁,岁岁年年,苦苦期盼,孜孜等待,迎来春暖花开,迎来姹紫嫣红,可是时光流逝,花颜难留。一片枯焦,一片衰残,总是令人难以接受。特别是爱美如花的姑娘,从绽放的艳丽中读到了美好的希望,从零落的花瓣上读到了青春的凋谢。她们拼尽一年心思为了花开叶绿,拼尽一生心血,为了自由幸福。她们是生活的有心人,执着者。花作证,水作证,白天作证,月夜作证。

尽管如此执着,如此专注,如此用心,可是,她们不能确保秋风萧瑟,红花永驻,她们不能确保时光流逝,红颜灿烂。花开一年复一年,给人以期望;青春一生只有一次,不容草率错过。没有人能够漠视青春,没有哪位少女能够忽略爱情,没有哪位少男能够无视梦想,因此,这时间就有了留恋和痴迷,向往和执着。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奈朱颜不耐秋,岂止是少男少女惆怅明天,忧心未来,多愁善感的你我何尝不感慨连连,唏嘘泪下呢?鹦鹉叨念粉郎语——柳永《甘草子》悟读

秋天是一个感伤的季节,秋天是属于女子的季节。古代社会,男女有别,各司其职,男主外,女主内。女子留守家中,养儿育女,奉养公婆,操持家务,里里外外一肩挑,忙忙碌碌不停歇。男子或是从军远行,戍守边疆;或是求取功名,旅食京城;或是贬谪蛮方,滞留天涯,离家千里万里,留下女子独守空房,留给女子无限相思。每一个秋风瑟瑟的黄昏,每一片随风飘零的黄叶,每一声惊心动魄的雁鸣,都会唤起女子内心的惆怅和痛苦。一代词人柳永是写词高手,更是红尘女子的心灵知音,许多词作抒写了苦恨离愁,情意凄恻,感人肺腑。《甘草子》描写一个女子的孤独寂寞,相思愁苦。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有道是“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故事中的主人公应该是一位贵族女子,出身高贵,生活富足,衣食无忧,并且会生活,懂情调,有品位。可是,当丈夫离开家门,远行天涯之后,她的生活,她的情趣,她的品味全都化为乌有,索然寡味。一个秋天的傍晚,冷雨敲打着枯黄的荷叶,噼里啪啦,一阵乱响。冷风吹过荷塘,吹得女子肌肤冰冷,心神寒凉。以前,夫君相伴身边的时候,她或许会相约夫君,观赏残荷,聆听秋雨。颗颗雨滴落在即将枯萎的荷叶上,溅起美妙的水花,也平添了小两口恩爱生活的浪漫色彩。可是今天,夫君远去,天地暗淡,风景衰败,她没有丝毫兴致听雨观荷。雨滴如泪,滴滴溅落在心坎上。冷风似剑,阵阵切割面庞。这个凄冷的秋夜,她孤苦无奈,度日如年。

不知过了多久,不知夜深几许,雨已经停止,风已经平静,女子仍然凭栏凝望,忧心忡忡。天空之下,峰峦之上,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清辉朗照,天地空明。明月和秋雨一样冰冷,清辉和秋风一样凄清,女子却没有心思欣赏眼前美景。不远处的水边沙洲之上,成双成对的鸳鸯自由戏水,欢欢畅畅。她们太幸福了,相依相伴,相亲相爱,不离不弃,不孤不单。可是女子呢,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鸳鸯戏水,深深刺痛她的心,人不如鸟,情何以堪?看到眼前欢乐甜美的场景,她的心头涌起一股凄冷,凉透全身!是啊,这样的日子何时才能结束?

可怜的女子,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她无依无伴,孤身一人,她有气无力,心神憔悴。她忍受不了巨大的孤独和无边的寂寞,她感觉到心很累很苦。干脆,回转身子,步入闺房,一睡入梦,或许会忘记这冷彻心扉的孤寂。可是,一走进屋内,她就看见了笼子里那只鹦鹉,整天陪伴她的那只同样孤独的鹦鹉。鹦鹉或许知晓她的内心,或许能够体察她的孤独,有意无意地说出几句当初她和夫君相伴时非常熟悉的话语,算是安慰孤独的女主人吧。那些话,是夫君逗引、调教鹦鹉所说,那些话传达出年轻夫妻的柔情蜜意。她喜欢听,她久久陶醉其中,她久久回味夫妻相伴时的温馨甜蜜。可是现在,鹦鹉在身边,话语在耳畔,夫君却在远方。这拿腔拿调的鹦鹉学舌岂不深深刺痛她的内心?岂不让她更感觉到凄凉寂寞?

屋子里什么也没有,除了她和那只鹦鹉,她们惺惺相惜。虽然鹦鹉能够装模作样地发声说话,却不能够理解和分担女子内心的凄苦。秋夜漫漫,如何是好?女子无奈,天地无语。问郎花好奴颜好——无名氏《菩萨蛮》散读

宋词来自生活,来自民间,来自底层。有相思爱恋,苦怨情愁,也有边塞风云,大漠孤烟;有无边春色,姹紫嫣红,也有小桥流水,笑语喧哗;有功名富贵,飞黄腾达,也有落魄潦倒,羁旅天涯。一句话,宋词贴近土地,贴近人生,贴近性情。读多了男女相思,苦恨离愁,再来读读那些别具情趣,启人心智的词作,另是一番享受。宋代一首无名氏的词作《菩萨蛮》描写了一个发生在年轻夫妻之间小故事,传达女子爱恨交加,机智风趣的生活情致,很逗人,很风趣,读之品之,拍案叫绝,捧腹大笑。牡丹含露真珠颗,美人折向庭前过。含笑问檀郎:花强妾貌强?檀郎故相恼,须道花枝好。一向发娇嗔,碎挼花打人。

生活中,相爱的两个人,为了试探对方对自己的情意深浅真假,常常出其不意,设问对方,考验对方真诚与否,情意几许,从而逗引出许多风趣好玩的笑话。在这首词作中,问者有意,答者有心,故意出错,真问假答,风趣连连。

春天的早晨,一户人家的庭院里,几株牡丹开得正艳,雍容华丽,光芒四射。硕大的花朵上面,还挂着粒粒珍珠一样的露珠,闪闪亮亮,迷离动人。人人都说牡丹好,国色天香,名动天下,象征着大富大贵,大福大利,可谓人见人爱,交口称赞。一位装扮亮丽,光彩照人的美女,走向花枝,轻摘花朵,闻一闻,看一看,无比喜爱,笑脸如花。她很爱美,爱美如花,爱花如画,一脸欢快,轻手轻脚走过庭院,正巧看见夫君也在庭院门前,他也起了个大早,不知是来看花,还是另有其他事情。女子抓住他不放,神情庄重地询问夫君,你看看,和这朵牡丹相比,是我漂亮,还是牡丹漂亮?夫君一时无语,笑而不答,故弄神秘。

显然,女子爱花,更爱自己,一看到牡丹艳丽、光芒灿烂,就联想到自己也是青春貌美、艳丽迷人。花一样的年华,花一样的容颜,花一样的青春,也应该享有人生最幸福,最美好的爱情啊。她将自己与牡丹相比,并向夫君发问,反映出她对美的欣赏和追求,对自己的自信和肯定,当然他丝毫不会怀疑夫君的回答,甚至她在提问之前就已经知道夫君的答案。但是,明知故问,硬要夫君亲自回答,再一次当着她的面,当着牡丹的面,说她漂亮,远远超过牡丹。这样,她只在乎夫君的赞美的虚荣心才会得到满足,她的爱情似乎才会得到保证。

我们不需怀疑和责怪女子的多余和啰唆,对于热恋中或是新婚不久的年轻女子来说,亲自听到夫君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自己美丽迷人,是永远不会厌倦,永远不会满足的。哪怕天天说,时时说,也是满心欢喜,心花怒放。词人敏锐地发现了女子这种微妙的心理习惯,精准地描绘这位女子的随意随景发问,正好表现出女子特定时刻的浓浓情意。可谓切情切境,惟妙惟肖。

词作上片没有描写男子的回答,故意留下悬念,吸引读者思考联想。词作下片,紧接上片,进一步写男子的反应。男子明明知道女子提问的意图,也知道女子希望听到的回答,却不愿投其所好,夸赞女子比牡丹漂亮,而是故意惹恼、激怒女子。开口就说,牡丹艳丽,比你漂亮多了。这下可好,引来了女子的嗔怒,责怪。也许男子只是想开开玩笑,逗乐女子,可是没想到女子却很较真——你不随我意,我就对你不客气。女子立马撒娇,顺势揉碎花朵,扔向男子,表达自己的不满。得不到男子满意的回答,有点气恼,但也知道男子在和自己开玩笑,不必当真,真正漂亮的还是她,尤其在男子心中,这一点,她从未怀疑。她用花枝、碎瓣扔向男子,不过是闹着玩儿,也不当真。

词人说她“娇嗔”,意思是既有嗔怪不满,又有撒娇求哄,情意丰富、风趣,引人发笑。显然,两个人的世界,两颗心的秘密,彼此知晓,他人难窥。男子故意说假,女子故意嗔怪,其实两个人都心知肚明,在对方心中,彼此都是对方的最爱。一份深情,一份真爱,就在这种随意、简单而又机智、逗趣的问答中体现出来。令人羡慕,令人向往。是的,像他们小两口一样生活,插科打诨、谈笑风生、心意相通、情趣相投,如何不幸福,不甜蜜呢?

北宋词人张先非常喜欢这首无名氏的《菩萨蛮》,他将结尾两句改为“花若胜如奴,花还解语无”,意思是,牡丹若是比我漂亮,她还会像我一样能说会道、善解人意吗?显然,这样一改,撒娇、嗔怪的意味没了,少了风趣,少了活泼,少了韵味。意思也大大改变,好像是女子不满意男子的回答,乘势紧逼,质问男子,胡搅蛮缠,绝不放过,硬要比个输赢。女子的追问有些无理荒唐,有些小气狭隘,全没了机智、逗趣的情味了。

无独有偶,明代唐寅也是对这首《菩萨蛮》情有独钟,曾经将之改写成诗歌《妒花歌》:“昨夜海棠初着雨,数朵轻盈娇欲语。佳人晓起出闺房,将来对镜比红妆。问郎花好奴颜好?郎道不如花窈窕。佳人闻语发娇嗔,不信死花胜活人,将花挼碎掷郎前,请郎今夜伴花眠!”如此一改,铺叙细致,情节完整,却是改变了人物性格。女子不是撒娇逗趣,完全变成了撒野骂街,泼妇一个,泼辣粗犷有余,精明风趣不足。比来比去,还是无名氏的词作摹绘人物心理,写实人物动作情态,高人一等,刻画深入,堪称绝妙。一春弹泪说凄凉——晏几道《浣溪沙》散读

每一个普通的生命都值得我们关怀,每一颗受伤的心灵都值得我们悲悯,每一份勇敢的选择都值得我们敬畏。人生天地之间,唇齿相依,彼此温暖,我们需要呵护与同情,我们需要理解与分担,我们更需要欣赏与支持。读宋词中那些灵魂的呻吟,那些青楼女子饱受践踏、饱受欺侮的生活,内心总是激起义愤,每每为一些刚烈的性子、坚贞的态度所震撼。词人晏几道的词作《浣溪沙》无意讲述一位底层女子的苦难与屈辱,无意渲染一段艳情的柔靡与浅俗,只是描述几个生活细节,点染人物神采,揭示底层歌女内心的坚贞与勇敢,张狂与苍凉。读来打动人心,引人深思。日日双眉斗画长,行云飞絮共轻狂。不将心嫁冶游郎。溅酒滴残歌扇字,弄花熏得舞衣香。一春弹泪说凄凉。

佛图一炷香,人争一口气。对于那些陷身底层,生存危难的女子来说,守护尊严与风骨,张显执着与坚守,尤其显得珍贵,尤其让人感佩。晏几道这首词作就是描述这样一个有骨气、有风范的女子。她的身份很卑贱,很低微,青楼卖唱,承欢颜笑,秋月春风,浮艳度日。像一株小草,任凭风雨摧残而无可奈何。像一只蝼蚁,随时遭人践踏而自身难保。她的存在似乎就是为了给他人带来快乐,她的工作似乎就是满足他人的欲望。

你看,她每天描眉画黛,涂脂抹粉,照镜梳妆,将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让人喜欢,让人陶醉。和万千风尘女子一样,迎来送往,强欢颜笑,谄媚、讨好客人。词人用一个“斗”字来夸张她的生活,出于职业的特殊和竞争的激烈,她要和同行姐妹比试化妆,比试美丽,心思花在打扮上,心思花在客人上。

她的行为,轻佻狂野,辛辣孟浪,很像一个脾气暴烈,毫无节制的女子。随心所欲,我行我素,无人能管,也无人敢管。可谓自由到了极点。词人形象的描绘,说是像行云飞絮一样,轻狂放浪。云朵漂浮天空,无根无底,无依无傍,随风飘荡,身不由己,足够凄惨,足够可怜。柳絮离开枝头,随风起舞,不知去向,或是委地成泥,任人践踏,或是沉落江河,随水漂走,或是勾挂树枝,伤痕累累。不管行云还是飞絮,都是漂泊不定,都是无依无靠,这位青楼女子的命运与此类似。

虽然暂时寄居青楼,靠青春吃饭,靠欢颜度日,但是朝不保夕,处境堪忧。谁能保证她的命运不像云朵一样去向不明,谁能保证她的命运不像柳絮一样体无完肤呢?所谓轻狂,我的理解是表里不一,内外矛盾。表面越是张狂快活,越是豪迈奔放,内心越是痛苦难捱。轻狂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挣扎,轻狂是一种不能自主的发泄,轻狂更是一种内心创伤的宣泄。

描眉画黛,争风吃醋,水性杨花,轻狂度日,天天如此,月月如此。词人痛心下一叠词“日日”,似乎强调这位青楼女子生活的奢靡荒淫,腐烂至极,绝非一日,而是由来已久。读者品读词句,似乎也容易对女主人公心生厌恶,不屑一顾。两相合力,将女子推向罪恶的审判台,用道德来审判她。读到上片结句,你会突然感觉上当受骗了,词人运笔巧妙,欲擒故纵,欲扬先抑的手法,先是故意渲染女子青楼生活的淫靡腐烂,目的在于反衬女子内心的高尚与坚强。女子身不由己,任人糟蹋,但是心性孤傲刚强,绝不趋同流俗。一般歌妓或许会利用青楼逢场作戏的机会委身于人,草率成家,但是这位女子却是不嫁漂游浪荡、薄情寡义的男子,不嫁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男子,哪怕年老色衰,嫁不出去,也绝不改变自己的信念和选择。内心刚烈,原则严肃,性情坚贞,可谓青楼中的“异类”,词人大加赞赏。特别是万千女子习惯于忍辱含羞,承欢卖笑,习惯于听天由命,任人摆布的时候,这位女子还能保持内心的清醒和坚强,还能捍卫做人的尊严和风范,的确令人钦佩。

如果说词作上片侧重通过抑扬反衬突出女子内心的纯洁和高贵,那么,词作下片则主要突出女子内心的凄凉和悲哀。词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歌舞欢宴、沉醉不醒的生活图景。女子陪客人喝酒,觥筹交错,歌舞生辉,免不了心血亢奋,激情高扬,场面一度喧哗混乱,神态一度恍惚张狂。就像白居易笔下琵琶女的生活,“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琵琶行》)。欢畅酣饮,忘形尔汝之时,溅出的美酒滴落到轻罗小扇扑上,渐渐漫漶扇上字迹,些许模糊,些许浸迹。拈花起舞,轻歌曼唱之际,袅袅花香,浓浓脂粉熏得衣襟清香四溢,红艳迷人。足够投入,足够尽兴,女子或许沉浸在一片歌舞繁华之中,暂时忘记了屈辱和悲辛,暂时忘记了明天和希望。但是,欢乐越是疯狂,痛苦越是沉重,表面越是糊涂,内心越是清醒。清醒之后,宁静之时,女子暗自神伤,泪眼婆娑。一个春天,伴着欢笑和疯狂,就这样过去了。几许姿色,伴着红粉和酒香,就这样消散了。人生能有多少时光可供挥霍?人生又有几多青春可供消磨?欢乐之后是凄凉,繁华之后是冷清,女子只能后悔、懊恼,遗憾、惆怅。可是,毫无作用,无可奈何。

世态繁华,风尘扰攘,很多沦落青楼的女子,出卖身体,也出卖灵魂,纸醉金迷,醉生梦死,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丧失了做人的底线,麻木了心灵的诉求,破罐破摔,烂船烂耙。相比之下,晏几道词作中的这位女子,尚未彻底丧失自己,甚至可以说,对于生活还保留一份清醒,对于过去还保持一份反思。她孤寂失落,她痛苦凄凉,她泣泪悲伤。泪水也许不能洗刷她的屈辱,但是我们坚信,反省自己,痛责自己的人毕竟还是有廉耻,有自尊的。这首词写风尘女子,意义就在于发现了心灵的杂音,异类的风范。我们敬重那些挣扎在社会底层却能保持内心清醒与明智的人,比如这位“不将心嫁冶游郎”的女子,这位“一春弹泪说凄凉”的女子。不嫁春风误秋风——贺铸《踏莎行》散读

关于孤独,孟子曾经这样描述:一个人,假如他在一乡范围之内是杰出的,那么,他必然在一乡之中寻找同样杰出的人为友;假如他在一国之中,或在整个天下是杰出的,那么,他必然在一国之中或者整个天下寻找同样杰出的人为友。如果寻遍天下都找不到呢?他只能将目光投向古代,引千古同调为友。孟子描述了一种旷世孤独,万古遗恨。这就是李白诗歌中的“万古愁”。因为自己的出类拔萃,卓尔不凡,一般人难以企及,就连羡慕、赞许、嫉妒之心也懒得表示。孤独者只能更孤独,因为你远离了时代和大众。如何排解孤独、郁闷呢?除了凭吊古迹,抒发幽思,像陈子昂一样,吟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还可以远离人海茫茫,远离芸芸众生,移情天地万物,倾诉一腔忧愤。对话一片云,抚慰云一样的漂泊生涯;注目一棵树,安抚树一样的孤独;聆听一声空谷鸟鸣,共鸣鸟一样的寂寞。宋代词人贺铸这首《踏莎行》就是一首剖白一腔心志,倾诉长久郁闷,释放沉重情绪的辞章。或者说是自己与花木默会,自己与自己对话,自己倾听自己的心声。一花一木,片风丝雨,都是心灵的战栗。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东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词作上片写荷花,芳香高洁,幽雅贞静,自开自落无人问,自叹自怜影孤单。一池荷塘,曲曲折折,随岸走势,随水赋形。株株杨柳,枝枝吐绿,婆娑作态,随风婀娜。荷塘水流弯曲的地方,有一对鸳鸯,时而戏水玩乐,泼辣有声;时而相向和鸣,婉转动听;时而双栖双宿,恬静安详。

风物别致清新,环境窄狭幽僻。没有杨万里的荷塘那种一望无尽的壮观景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没有周邦彦的荷塘的风姿绰约的清朗气韵——“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苏幕遮》);没有王昌龄的荷塘的风情曼妙的采莲画面——“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采莲曲》)。但是,如果你我置身其中,必然会心生风雅,心怀荡漾。因为每一丝柳絮飘逸在我们眼前,每一脉清波流淌在我们心间,每一片荷叶撑开在我们头上,每一对鸳鸯闯入我们心怀。爱美丽风光,爱美丽人生,这是每一个人的心性追求。更不必说那些追风逐花,才情横溢的文人了。可是,关联全词文句,我又隐隐约约读到一种落寞,一份凄清,一点伤感。荷塘回环,封闭了一池清水。别浦伤别,触动了一腔心事。似乎有点走不出去,留在心间,沉寂久长,郁结不展的意味。鸳鸯欢乐无忧,自由快活,似乎又隐隐反衬出一颗心灵的孤零落寞,惆怅若失。至于谁在忧愁,有何心事,何以释怀,似乎不必坐实,意会即可。当然,这些风景深处隐藏怎样的情意取决于词人的心灵态度。我们读一片词,读一片风景,更多的是在深入风景背后的人生情意。

词人又言,浮萍长满荷塘,碧绿一色,层层叠叠,几乎遮断了摇舟采莲的去路。换句话说,此处尽管荷花艳艳,荷叶纷披,莲子满塘,却是无人知晓,无人采摘。此路不通,此莲沉没。一个“断”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是沉痛语,是果决话,不容商量,不得拖沓,一点不留情面,一点不留余地。真为荷花绽放,芳华美丽无人欣赏而悲哀,真为莲子结实,果实累累无人采摘而悲愤。词人心怀敏感,触景生情,睹物伤心,全在一个“断”字当中。我们可以联想到《西洲曲》描写的荷塘,“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采莲是江南水乡的风流趣事,采莲释放少男少女的柔情蜜意,采莲衍生了一系列浪漫故事,多么迷人,多么令人神往。可是,贺铸笔下的荷塘,不见一丝热闹,不闻一声欢笑,异样的幽静,异样的生僻,静得可以听见微风拂过杨柳的声音,静得可以听见荷花盛开的响动。静得让人心冷,也静得让人生寒。

荷花静静开放,荷叶无声无息,杨柳自在飘拂,微风悄悄拂过。荷花散发出淡淡清香,弥漫在空气中,似有若无,似真似假。宛若春天的游丝,晴天丽日之下,袅袅升腾,远看则有,近观则无。粉红的光色,像一幅油画,画在平铺直展的绿叶之上,画在清波粼粼的水面之上。意境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可是,无人知赏,无人艳羡。就连追芳逐味的蜂蝶也不曾光顾。何等失落,何等孤凄。美丽的荷花只能在寂寞感伤之中渐渐褪尽红色的花瓣,最后剩下莲子心中的苦味。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亭亭玉立的美人,身着红衣翠袖,面目涂脂抹粉,双眉弯弯如柳,两目脉脉含愁,无语面对清风,无神黯然心事。一些词语,比如“红衣”“芳心”“幽香”,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拟人乎?拟物乎?写景乎?写意乎?模糊不辨,彼此交融,浑然一体。爱恋者读出爱恋,孤独者读出孤独,忧伤者品出忧伤,一切取决于欣赏风景的人。晚唐诗人陆龟蒙《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芬芳欲散,美丽欲堕,谁人知晓?谁人怜惜?恨无人知恨,怜无人哀怜,独立清风晓月之中,形单影只,茕茕相吊。贺铸词作中荷花也有如此悲凄的命运。一朵荷花,凋谢的诗人读出凋谢的人生。我们有理由相信,词人也许就是一株荷花,绽放在无人的幽静中,忍受漫长的孤独,煎熬周围的冷清,最后凋谢在无边的冷寂之中。

词作下片倾诉一朵孤荷的悲愁苦恨。转换一个时空场景,定格黄昏夕照时候,余晖脉脉斜照荷塘,绿萍沐浴金辉,清波粼粼泛光,翠柳披上艳服,一切光景明媚,似在迎接晚潮到来。天空彩云流动,隐隐捎带薄薄雨意,偶尔几滴溅落荷塘,水面泛起丝丝涟漪。一个人站立岸边,目送夕晖,默默无语。他看到了暮色降临,苍茫渐起。他看到了雨滴无声,涟漪扩散。他看到了绿荷无声,凝愁带恨。需要吟诵诗句来排解内心的不安与郁闷吗?需要高亢几声来释怀久积的不快与沉寂吗?没有必要,在这空旷的荷塘,在这无人的天地,也许能够做到的,就是凝视那一朵孤独的荷花,凋零惨败的荷花,与她无声对话,与她默会交流,与她惺惺相惜。谁能懂得一朵寂静绽放的清荷?谁又能理解一颗饱经磨难的心灵?花也罢,人也好,天地这么大,找不到知音,前世或许有,早就已经错过;后世或许来,只是等不及;今世已孤独,凄美在岁月深处,凋零在时光尽头。那么,就这样,超越你我,交融生命,用一朵花的美丽来美丽一个诗人的心灵,用一个诗人的忧伤来理解一朵花的忧伤吧。互相对视,互相欣赏,你知我知,天地不知,万众不知,万物不知,这又何妨?

喜欢词人笔下一个“依依”,想起一些深情的词语,依依不舍,依依惜别,依依之感;想起古老的《诗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贺词“依依”是在描写荷花,与人相亲,娇柔美好,情意深深。犹如一个美丽女子,与人携手相依,娇羞欲语,脉脉含情。她需要倾诉,她需要有人倾听,她乐意与知音交流。一个“似”字,又道出了欲言又止,欲罢不能的情态,也隐含词人空灵蒙眬,恍恍惚惚的感觉。一个“骚人”自然不是轻佻浅薄之徒,也不是风流倜傥之辈,源自兰心蕙质的屈子辞章,泛指怜花爱美,才华卓异的文人墨客。词人贺铸就是其中之一,也暗示了他才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悲剧命运。古往今来,多少才华横溢,壮志满腹之士,生不逢时,沉默一世,才华埋没,壮志沦空。就如眼前这朵芙蓉,寂寞生长,寂寞开放,寂寞凋谢。

一株荷花在思考,当年不像群芳百卉一般,迎春绽放,争奇斗艳,大红大喜,风光无限。如今却是独立一方,盛开夏秋,临风瑟瑟,红衣落尽,芳华消逝。岂不可悲,岂不可怜,岂不可恼。不嫁春风,寓意不同凡花,不同流俗,不趋时尚,坚持自我,保守贞静,孤芳自赏。贻误秋风,寓意不由自主,随风凋谢,消逝芳华,暗淡生命。心中不肯,命中贻误,折射出时光拨弄无情,生命沉浮不定的挫败感与失落感。写一朵花,实际上是在写一种人生命运。写词人自己的命运。“无端”是无缘无故,莫名其妙,表明心里毫无准备,又意想不到,结合后面一个“却”字思考,可以看出词人对秋荷陨灭无比痛心,无比惋惜。一株荷花,一位美人,一位骚客,三位一体,演绎了世态冷暖,见证了社会不公。我相信,贺铸落笔辞章,心情宛如秋风一般冷涩、沉重。此处情怀欲问天——刘辰翁《山花子》散读

喜欢宋词的直率热烈,畅所欲言,但是更喜欢宋词的含蓄蕴藉,朦胧迷离。正如生活本身的千变万化、丰富多彩一样,宋词的表情达意也不拘一格、多姿多彩。读刘辰翁这首《山花子》,我初步感觉此人似乎在和读者玩游戏,捉迷藏,欲隐欲现,似有若无,只是运用一些词句撩拨读者的情思,激发读者的想象,就是不告诉你词人到底遭遇怎样的人生变故,情感起伏;细读神思,静心品味,似乎又觉得词人心中蕴含无限情愁,无比痛苦,想表达却又有所顾忌,想释放却又遮遮掩掩。于是,我们从那些飘浮的文字里感受到一种沉重,从那些跳跃的意象上感受到一种凝滞,每一个人都不明白词人真实的心意与情感。但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词作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影像与心理波澜,不管是爱情的悲欢离合,还是仕途的酸甜苦辣。此处情怀欲问天,相期相就复何年。行过章江三十里,泪依然。早宿半程芳草路,犹寒欲雨暮春天。小小桃花三两处,得人怜。

我承认,于诗词而言,正如白居易的诗歌《花非花》一样,朦胧也是一种美丽,一种魅力,只是看你以怎样的心态去把玩与品味。我只能以己之心,度词人之腹,以今天之情意,猜古人之情怀,就只这样,也深深感动,为那些泪水,为那些芳草,也为那些不期而遇的花朵。是的,人生有许多感动,说不准哪一个时段会遭遇怎样的人情世故,你没有把握计划自己的前景,你能做的只是等待和面对已经发生以及早就过去的生活。

我愿意相信,词人一定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故或是挫折,不管是爱情婚姻还是科举功名,不然词人不会如此激动,如此控制不住自己,就像闸门突然打开,洪水奔腾直泻,就像灯光突然点亮,黑夜瞬间变成白昼。我看到词人身陷困境,走投无路,他找不到倾诉的对象,他不考虑如何表达自己,他脱口而出,就是内心最真实的感受,火山爆发一般,喷涌而出,震撼人心。此情此境,此时此刻,呼天抢地,似乎号啕喊叫,才能宣泄积郁多年的苦楚,又似乎不能表达自己胸中的块垒。但是,这种喊叫的姿态与过程,让词人至少获得一点安慰,一点宽心。我知道,很多人都问天,但是问法不同,情意不同,心境不同。屈原问天,那是因为自己壮怀激情,上下求索,终究知音不遇,抱负莫展。司马迁问天,那是因为自己横遭不测,疾痛惨怛,举目无依,只好昂首长天,一吐心曲。窦娥问天,既是对恶人当道,社会不公的厉声控诉,又是对自己哀哀无告,求助无门的悲凄倾诉。人生悲凉,世道险恶,唯有到了山穷水尽,一筹莫展的境地,唯有经历身心煎熬,灵魂撕裂的痛苦,才会呼天抢地。词人开篇就是一句“此处情怀欲问天”,突兀而来,让人猝不及防,一脸错愕,一身惶恐,设身处地,心想词人到底怎么了,遭遇了怎样迈不过的坎,正在经历何等的创伤剧痛。不知不觉,自己也会跟着词人悲戚、忧愁。如此开篇有技巧的考虑,但我更相信是词人心血悲情的自然流泻。

问天天不语,喊地地不灵,只有词人最清楚自己正在经历的一切,似乎太沉痛,太悲惨了,一旦说出来,不但会惊吓了别人,甚至也会惊吓了自己。很多人都相信,将心中的痛苦表达出来,可以获得一点安慰,哪怕是自我安慰。但是,能够表达出来的痛苦或许不是最大的痛苦,那些独自承受,无法表达的痛楚,才是真正折磨人心的痛楚。词人对于自己的心灵创痛,只用一句“相期相就复何年”含蓄点示,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猜读,一是对朋友的思念与期盼,好比李白与杜甫相会相知,游山玩水,谈诗论文,快乐无比,一旦分别,不知何年何月可以相见,两个人天各一方,音信难通,自然会缅怀从前,互相忆念。杜甫诗歌《九日寄岑参》:“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就是表达朋友相见,欢乐一叙的心愿。相就,就是两个朋友走过千山万水,沐浴风霜雨雪,走到一块,畅叙衷情,共话人生。二是对妻子或是情人的刻骨思念,好比李商隐诗歌《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秋夜秋雨,秋池秋山,秋意袭人,引发诗人对远方妻子的思念,期盼一个美好的未来,两个人相依相伴,西窗剪烛,共话凄凉,共享幸福。词人周邦彦《花心动》有这样的描写:“兰袂褪香,罗帐褰红,绣枕旋移相就。”此处“相就”就是指男女之间的幽期欢会。当然也可以将“相就”理解为词人对家乡亲人的牵挂与思念,这是每一个常年漂泊在外、归家无期的游子都具有的情感。词人的“相就”情思缘何而产生,还是不得而知,只是隐隐感觉遥远的地方,有一个人在等待词人,等待一颗漂泊憔悴的心。

这个人是谁呢?是白发慈母还是沧桑老父?是红颜知己还是患难妻子?是青春朋友还是学问良师?读下去,词人似乎又给我们透露了一点信息。行船已过三十里,章江山水一路随。孤独,寂寞,凄冷,无聊,万千忧思翻涌心间,万千头绪困扰词人。这个秋天,身处异地他乡,想起了李煜的春天:“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人视通万里,心骛八极,寻找自己的方向,追寻自己的爱恋,黯然销魂,潸然堕泪。泪水滴进章江,泪水滴落相思,眼前这一江春水啊,似乎也是万千泪水汇流而成,汩汩流淌,源源不断。又像春天的目光,镶嵌在大地上,照得见词人的孤舟,照得见憔悴的面影。特别不可忽视“三十里”这段旅程,是写实纪行,更是深情难抑,一路漂泊,一路伤心,一路流泪,有多少泪水可以表达自己的思念,又还需要洒下多少泪水才可以了却心愿,不知道,只觉得,那一天,章江上,一叶孤舟承载一位词人,还有一颗憔悴的心,泪流成河,缓缓前行。一个漂泊者将思念洒满天涯,一个旅行者将疲惫镌刻水上。

词人荡舟江面,心境凄凉,泪雨潸然,一路前行,不知哪里才是终点,又不知要经历怎样的烟雨黄昏。只是出于本能的提防与担忧,观云识天气,观水知潮声,能早则尽量早一点靠岸投宿,安顿疲惫不堪的身体,安慰孤寂无聊的心灵,只走半程水路,却见两岸芳草萋萋,生机勃勃。换作常人,自然会激发生命豪情,萌生无限希望,可是,对于流离辗转,相思如潮的词人来说,满目芳草却撩拨起万千愁思。对家乡故园的思念,对妻室儿女的怀想,对亲朋好友的回忆,或者是对红颜知己的依恋,种种相思离愁全在芳草翠色之中。想起淮南小山的《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想起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想起王维的《山中留别》:“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春草见证友情深深,春草关涉离别愁绪,寄寓诗人送别友人难分难舍之情,也传达诗人想念朋友无穷无尽之思。似乎芳草绿遍天涯,思念也像春草一样疯长。朋友在哪,相思也就洒向哪儿。又容易想起另一类相思情怀。李煜词作《清平乐》云:“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借春草疯长,更行更远,遍地皆是,隐喻离恨忧思溢满心间,表达对远方情人或妻子的刻骨思念。结合前面泪如雨下,后面桃花夭夭来看,词人刘辰翁很有可能是怀念以前一位相知相恋的情人。朋友之情似乎没有这么明媚鲜艳,没有这么深挚绵长。

半程水路,不算是远,不但可见两岸芳草遍地,牵扯离忧;更有暮春天气,欲雨天寒,无疑又增添了时令的寒意,也烘托出离人内心的悲凉、冷寂。一个“犹”字勾前连后,更近一层,凸显词人心神凄凉之感。依照常情常理来看,词人应该高兴欢喜才是,春寒暮雨,芳草遍地,似乎可以想见一幅朦胧迷离图景,自有轻柔飘逸之美。可是,在心事重重的词人眼中,草牵离愁,雨添寒意,心生寒凉,处处是凄冷,物物含忧思。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相生,妙合无垠。

随着流水漂泊,随着轻舟流荡,偶尔透过舟舱往外一瞥,但见远处岸边,几株桃树花枝凋零,仅有稀稀拉拉几朵小小桃花挂在枝头,虽然红艳耀眼,却已是凋谢殆尽,样子十分凄楚,词人不免产生怜香惜玉之感。多么可怜,多么难堪。可以想见,早春时节,桃花盛开,朵朵鲜红,灿烂了一江春水,灿烂了游子心空,可是,风雨无情,春晖将尽,美好的桃花也纷纷飘散。词人还算幸运,看到了三两处灿烂枝头。但是,词人很敏感,自然会想到一些什么,是不是自己家乡,或是某个遥远的地方,也有那么一位像桃花一样艳丽的女子也在等我,也在经历风吹雨打,日渐凋谢美丽容颜。青春随时光而流逝,美丽随时光而苍老,谁能挽留?谁不伤感?谁又不心疼?词人想到了人生有些东西等不得,经受不了时光的无情摧残,比如青春与爱情,比如生命与理想,每一个人,能够做的也许只是把握现在,把握自我。词人在流浪,词人也在想念,想念远方那一树桃花,那一个桃花一样的女子。隔着河流与山峰,隔着时间与空间,两个人的思念交汇成一条河,浓浓艳艳,流过眼前。

突然想起苏轼的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晓景》)写早春之景,桃花已开,还未怒放,生机勃勃。刘辰翁词作写晚春之景,桃花开过,枝头空落,满心失望。我读到此处,更是想起唐代运气很不好的诗人崔护的诗歌《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不见美人面目,不闻美人声音,只见桃花灿烂,深深刺痛诗人的心。相比而言,刘辰翁既不见美人面容,更不闻美人声音,似乎还隐隐感到,时光无情,美丽消逝,一时揪心痛苦,一时无语发呆。于是我们看到一幅画,一条江水清清亮亮,一叶孤舟缥缥缈缈,一位词人失魂落魄,几朵桃花零零落落。词人恍惚了,不知道身在何处,不知道桃花何在。此情惟有落花知——苏轼《浣溪沙》散读

都说男子志存高远,心思粗犷,行止大气,胸怀大度,其实,在相思爱恋面前,男子也表现得如同女子一样高度敏感,心思细密如发,情感细腻如水。读苏轼的词作《浣溪沙》,深感词人一腔缱绻缠绵,一腔思念离恨,绵远流长,无穷无尽。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一旦到了相思断肠,愁苦揪心的时刻,男子也会黯然神伤,泪眼婆娑。苏轼这首词大概是描写一位男子面对明媚春光所产生心灵感应、情感变化。丝丝入扣,缕缕关情。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记得一个春天的日子,不可确知哪一年哪一天,不可确知在何方在何处,一个男子出游池塘,漫步回廊,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全是凄凉,全是落寞。因为心怀离忧,因为情意低落,一切风光景物都涂上了一层暗淡忧伤的感情色彩。应该是一个美丽的初春,词人笔下出现了一幅如诗如画,生机勃勃的图景。远处,春风拂过水面,波光粼粼。云朵飘浮高天,轻盈自在。云影倒映水中,给人感觉,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或者是,云朵飘浮水天相接之处,贴近水面,被风吹动,与风同飞。还有池塘岸边,遍植杨柳,逢春吐绿,随风婀娜,又是一番风情。远望如烟似雾,成团成堆,苍苍翠翠。近处,几只新燕翻飞,衔泥筑巢,忙忙碌碌,不时可以听见她们甜美的呢喃软语。天气特别好,雨过初晴,阳光朗照,春光明媚。池塘上下,风光景物,无不生机焕发,仪态迷人。写云朵,词人落一“轻”字,可见轻盈飘逸,悠闲自由。写燕子,落一“争”字,可见活泼灵动,紧张忙碌。这些生动有趣的风物,按说应该引起词人莫大的兴趣,应该激起词人纷飞的诗意,可是,读下去,我们却发现,词人面对这一切毫无兴致,或者说,一切风光景物与词人无关,他的心不在这里,不在盎然春意。

良辰好景虚设,万千风情添恨。词人心在何方?忧念何事?一句“沈郎多病不胜衣”,给我们推出一幅肖像,一副模样。词人自比沈郎,体弱多病,腰围带减,瘦损不堪,值此惠风和畅,阳光明媚的初春日子,更是气喘微微,弱不禁风。完全一副弱柳扶风,娇花照水的病态模样。令人想起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虽为男子,却柔弱多情,悲不自胜。虚弱到了连穿衣服也难以支撑的程度。词人显然是在夸张,读者自然不难从中窥见词人内心的深重愁苦。何以如此病弱不堪,何以如此不胜春风?柳永有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说男子为了心中的她日思夜想,忍受煎熬,哪怕形体消瘦,衣带渐宽,也无怨无悔,痴心不改。古乐府诗亦云:“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表达女子对男子的思念,自从你离别以后,我容颜憔悴,首如飞蓬,我日渐消瘦,衣带宽松,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不管是男子相思女子,还是女子相思男子,情真意切,度日如年,都发出声声呼唤。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才越过千百年,赢得了人们的旷世同情和深深惋叹。词人述说自己病不胜衣,弱不禁风,其实正是相思缠绕,离恨折磨的缘故。为了远方的她,为了痴迷的情。为何有情人不能相依相伴,为何人生命运如此坎坷,词人不说,没有一词半语暗示,留给读者去思考,去回味。“沈郎”一语,其来有典。指南朝梁沈约,亦借指腰肢瘦损之义。著名词人李煜词中有“沈腰潘鬓消磨”(《破阵子》)一句,指的便是沈约。后来,明代诗人夏完淳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杨柳怨和钱大揖石》)之诗句,这个细腰男子指的也是沈约。后人多用“沈郎腰瘦”泛指因故腰细的男子。苏轼词中当然是自比,腰肢瘦损,不是求学辛苦、夜以继日的缘故,而是相思煎熬、忧心如焚的缘故。一个男子,为了心中的她,茶饭不思,寝食难安,垂头丧气,情绪低落,十分可怜、狼狈,可是,我们却从这副模样中看到了爱情的忠贞与执着。词中一个“病”字,一语双关,言此意彼,耐人寻味。字面上指身体疾病,愁容满面,憔悴不堪,深层里则是指男子相思透骨,肝肠寸断。一个“多”字,描写平常状况,不是一时半会身体生病,感觉不适,而是经常如此,可见分离日久,相思强烈,久而久之,自然会折磨人心,憔悴身体。

如果说词作上片主要是描述大好春光,以乐景反衬词人内心悲凉冷寂的感觉的话,那么词作下片则是侧重捕捉细节,以哀景烘托词人凄恻哀怨的心理感受。只写两个细节,一为所见鸿雁无信,一为所闻鹧鸪有声,所见所闻,凄凉冷寂,痛断肝肠。

可以想见,词人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盼星星,盼月亮一般,盼望天空的大雁捎来远方的书信,可是大雁一直不见,一声不闻,哪来半点声影?哪来书信问候?词人久久等待,音信杳无,无比失望,冷彻心扉。鸿雁传书,源自《苏武传》,汉武帝时,使臣苏武被匈奴拘留,并押在北海苦寒地带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事情的真相,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单于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朝。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千古佳话。而鸿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称。

古代诗词中,大凡写到鸿雁意象的诗词,多含相思怀远、急盼书信之意。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有“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望飞鸿”就是盼望书信的意思。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大雁没有带来盼望已久的书信,引起了女词人无法排遣的相思。苏子词中,只是轻点鸿雁,婉见词人相思深情。词中“沙洲”一词带有凄冷孤寂的感情色彩,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苏东坡另外的词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池馆附近,应该是一片竹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词人毫无兴致欣赏。只听见竹林之间不时传来声声鹧鸪鸣叫,其声很有意味,很有特点,谐音“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 ……声声呼唤,声声动心,更是勾起词人对心上人的思念。可是,思念归思念,现实还是形只影单,茕茕孑立。词人什么都不说,只是突出鹧鸪声声啼鸣,渲染凄清气氛,凄厉读者心神。注意一个“啼”字,拟人生情,悲壮造势,大有像人一样放声痛哭,悲痛欲绝的意味,给人以号啕大哭,撕心裂肺之感。换作一般的鸣叫,自然传达不出词人悄怆幽邃,凄神寒骨的感受。想起另外一种鸟——布谷鸟的叫声,“布谷、布谷、布谷……”,鸟叫于初春,催促农人抓紧时机,下地耕田,播种谷粒。声声鸣叫,催人奋发,催人劳动,给人以力量和希望。没有一点悲凉失落,没有一丝沮丧悲观。

面对此情此境,词人感慨,天地之大,相思之痛,无人能知,无人抚慰,何等孤寂,何等凄楚。看看眼前花开,伴随春风,瓣瓣飘落,恐怕只有这些零零碎碎的花瓣知晓我的心事吧。不去多想,不去奢望,一任相思泛滥,一任落花零落。也许词人隐隐感觉到一些什么,他情思复杂,一时半会还说不出来。但是,敏感聪慧的读者,却不难从落花无语当中读到一些什么。是美丽凋谢,芳华暗淡还是生命陨落,青春不在?是年华流逝,一筹莫展,还是红颜如水,一去不返?是花朵凋谢,满地狼藉,还是理想沦空,才情东流?落花有意,人世无情,词人久久站立回廊,耳边回荡凄厉的鸣叫,眼前飘舞可怜的落花。

不知道以后的日子怎么样,不知道远方的她又是否有所感应,也不知道词人还会站立多久,只感觉一春风光无以抚慰失落的心灵,一腔思念无人能解。苏子多情,苏子深情,情系何人,情缘何解,恐怕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