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一)(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5-17 16:45:52

点击下载

作者:董胜

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华上下五千年(一)

中华上下五千年(一)试读:

远古时代

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从远古时代起,就在祖国的大地上劳动、生息和繁殖。距今大约六七千年前,中国各地以不同形式进入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人们的经济生活已经以农业为主,兼事家畜饲养、渔猎和采集。原始农业是由采集经济发展而来的,妇女是农业的发明者。粟是当时北方主要粮食作物,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直至大约四五千年前,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氏族,先后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父系氏族又叫“父权制”,也是原始社会的最后阶段。在父系社会里,土地、牧场等生产资料归全氏族公有,人们共同享受劳动果实,过着民主的生活。中国古代史籍中有许多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女娲是古代神话传说中创造万物的女神,盘古是传说中开天辟地、创造“五岳”的伟大人物。还有“三皇五帝”的传说,而以有巢氏、神农氏、大禹治水的传说流传最为广泛。传说依靠人们世代口头传诵到后来被文字记载下来,在这一过程中,传说也逐步地从神性色彩浓厚到具有人性的演变过程。透过这些充满神奇的幻想、天真美丽的传说,可以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顽强地同自然界抗争和对美好生活不懈追求的精神。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是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制过渡的时期。

华夏始祖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国是世界上有名的文明古国。我们中国人被称为“炎黄子孙”,炎黄指的是距今大约四千多年的黄帝和炎帝。他们传说是华夏的始祖。

我国古代有许多传说,最早的传说大多是氏族部落关于本部落的来源及其祖先的神话。那时候,人们还没有足够的科学知识解答一些问题,便靠着口头传诵以丰富的想象编出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共工撞不周山等许多神奇的传说。

传说远古时期,宇宙不像现在有日月星辰的轮转,没有天地昼夜,也没有山川河流、风云雷雨。整个宇宙混沌一团,像个大鸡蛋。这个大鸡蛋存在得太长久了,里面渐渐孕育了一个生命——盘古。盘古长期生长在这混沌世界中,感到心烦气闷,便找来先天金石之精的斧凿,将混沌的世界劈开。于是,轻清飘逸的大气上升,变成了明亮的蓝天;混浊厚重的尘土沉落下来,凝成了厚实的大地。天地分开之后,盘古担心有一天天会合起来,就手托蓝天,脚踏大地,将天地支撑起来。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伟岸的身躯,也日复一日变得越来越高大。盘古像一根巍峨的顶梁柱子,矗立在天地之间,不让它们合拢。盘古死后,身体各部分别化作风云雷电、日月星辰、山川湖泊、肥田沃土、树木花草。一个幽静美好的世界诞生了。

又过了几万年,天神女娲来到大地上。她睿智而仁慈,是从大地中生长出来的神。她生得人面蛇身,神通广大,一天中可变化七十次。她在大地上行走,见世界荒凉寂寞,感到十分孤独,决心要在大地上创造一些有灵魂的东西。

女娲来到一处水洼处,蹲下身子,随手拿一块泥巴,仿造自己的样子捏造了一个小泥人。女娲看到自己塑造的作品,十分得意,向它吹了一口气,放到地上。小泥人一到地上,立刻有了生命。女娲非常兴奋,又连续捏了几个,都活了。于是,她开始不分昼夜地抟出了许多小生命。不知过了多久,女娲疲倦了,她觉得速度太慢了,干脆就用芦草编了一条绳子,醮着泥浆抡动,甩动时溅落到周围地面的泥点也立即变成了许许多多的小人。

最初的人类就这样被创造出来了。不久,人类的足迹便布满了大地。

神话毕竟只是神话,现在谁也不会相信真有这样的事,但是人们喜欢神话,一谈起历史,人们常常从“盘古开天地”、“女娲抟人”说起。这是因为它象征着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气魄和丰富的创造力。

那么,人类历史究竟应该从哪儿说起呢?后来,科学发达了,人们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化石,证明人类最早的祖先是一种从古猿转变而来的猿人。

我国科学工作者在祖国各地先后发掘了许多猿人的遗骨和遗物的化石,可以看到我们祖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已经有一百万年以上的历史,像云南发现的元谋猿人,大约有170万年历史;陕西出土的蓝田猿人,大约有80万年历史。在北京周口店出土的北京猿人,据今也有40~50万年了。

北京猿人的体质比元谋人和蓝田人进步,但古猿特征仍较明显,头骨前额低平向后倾斜,鼻子宽扁,眉脊粗壮,下颌部前伸。北京人的四肢较发达,可以灵活地运用双手劳动创造工具。北京猿人生活在周口店,当时,这一带的西北和西南部是高山和丘陵,有茂密的森林,东南一带是广阔的草原,河流纵横,气候温暖湿润。北京人用石器和木棒等工具从事采集和狩猎,猎获的动物有剑齿虎、羚羊、水牛等,而鹿类特别多。北京人生活十分艰苦,寿命较短。能活到50岁就是高寿。

由于猿人所处的恶劣生活环境以及生产能力低下,单靠个人的力量无法维持生存,均以群居的方式生活。这种群体被称为原始人群,我们的祖先就是依靠原始人群这种社会组织,共同劳动,共同对付猛兽的侵袭,顽强地改造着生存环境。

几十万年过去了,猿人在艰苦的斗争中进化了。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穴里,发现了另一种同现代人很相似的原始人的遗迹。我们把他们叫做“山顶洞人”。山顶洞人不但能把石头砸成石斧、石锤,而且还能把野兽的骨头磨制成骨针,用骨针把兽皮缝制成衣服。

山顶洞人时期,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后来发展到按性别、年龄进行劳动分工,古人的智慧也有了发展。古人进一步禁止了直系的长幼辈和同辈之间的群内乱婚,从而实行不同血缘亲族间通婚。这种族外婚是形成氏族的直接原因。血缘群婚是原始人群向氏族公社过渡的重要环节。从此,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制度,便萌芽了。血亲关系的确定,使人类社会得以稳固发展。

人工取火

远古时代的原始人类,生存能力很差,居没有房舍草棚,吃不知熟食,仅靠生吃猎取到的鸟兽的肉,吸饮其血,生吃草木的果木根茎维持生存。后来,原始人经过反复观察,他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了,生存环境渐渐有了改变。

原始人的工具十分简单,周围又有许多猛兽,随时随地会遭到它们的伤害。后来,他们看到鸟儿在树上做窝,野兽爬不上去,不能伤害它们。原始人就学着鸟儿的样,在树上做起窝来,也就是在树上造一座小屋。这样就安全得多了。后来的人把这叫做“构木为巢”。是谁发明的呢?当然是大家一起摸索出来的。但是在传说中,却把这件事说成有一个人教大家这样做的,他的名字叫做“有巢氏”。

最早的原始人,还不知道利用火。火的现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发,有火;打雷闪电的时候,树林里也会起火。可是原始人开始看到火,不会利用,反而怕得厉害。后来偶尔捡到被火烧死的野兽,拿来一尝,味道挺香,经过许多次的试验,人们渐渐学会用火烧东西吃,并且想法子把火种保存下来,使它常年不灭。吃熟食的猿人体质提高了许多,寿命也有所延长。

又过了相当长的时期,人们懂得了人工取火。人们把坚硬而尖锐的木头,在另一块硬木头上使劲地钻,钻出火星来;也有的把燧石(燧音suì)敲敲打打,敲出火来。这是谁发明的呢?当然是劳动人民,但是传说中又说成是一个人,叫做“燧人氏”。

人工取火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从那时候起,人们就随时可以吃到烧熟的东西,而且食物的品种也增加了。据说,燧人氏还教人捕鱼。原来像鱼、鳖、蚌、蛤一类东西,生的有腥臊味不能吃,有了取火办法,就可以烧熟来吃了。

后来人们学会了用绳子结网,用网去打猎,还发明了弓箭,这样,平地上的走兽、天空上的飞鸟、水里的游鱼,都可以射杀、捕捉起来。捕来的鸟兽,多半是活的,一时吃不完,还可以留着、养着,留到下次吃,这样,人们又学会了饲养。这种结网、打猎、养牲口的活,都是人们在劳动中共同积累起来的经验。

这种渔猎的时期又经历了许多年,人类的文明越来越进步。开始,人们偶尔把一把野谷子撒在地上,到了第二年,发现地面上生出苗来,一到秋天,又长成了更多谷子。于是,人们就大量栽种起来。他们用木头制造一种耕地的农具,叫做耒耜(音lěisì,一种带把的木锹)。他们用耒耜耕地,种植五谷,收获量就更大了。后来传说中把这些种庄稼的人说成是一个人,名叫“神农氏”。

传说中的神农氏还亲自尝过各种野草野果的味儿,有甜的,也有苦的,甚至碰到有毒的。他不但发现了许多可以吃的食物,还发现了许多可以治病的药材。据说,医药事业,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从有巢氏到神农氏,这些传说中的人物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但是从构木为巢,钻木取火,一直到渔猎、畜牧,发展农业,反映了原始人生产力的发展大致过程。1952年,在陕西西安半坡村发现了一处大约六七千年以前的氏族村落遗址。我们从遗址中发掘出来的东西,知道那个时期的人已经学会饲养和农耕了。迄今,我国已发现这段时期的文化遗址达7000多处,东北到黑龙江,西北到新疆,西南到云南和西藏,东南到台湾。但各地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并且有鲜明的地区特点。

轩辕黄帝

关于黄帝有很多美好的传说。远古的人类在地上行走全靠双脚,若要搬运东西,只能肩扛手拿,很费事费力。黄帝便设计出了车子。有了车子,人们便可以以车代步,也可以用车载运东西,从而,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化。车子古时又叫辕辕,人们为了纪念和感谢黄帝发明车子的功劳,便亲切地称呼黄帝为辕辕。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又号有熊氏,他是北方氏族部落的首领。

远古时期,在我国辽阔的黄河、长江流域,生息繁衍着许多氏族和部落。相传当时在西北方居住的有氏部落中年轻女子附宝,与另一部落的首领少典成亲,生下了黄帝。据传说,黄帝刚一降生便与众不同。目光如电,闪烁着神灵之气。3个月后就能随着母亲呀呀学语,3岁时已能言善辩,聪慧过人。到了20岁时,他已成长为一个极具修养的人,并且待人诚恳、友爱,在族人中享有很高威望,很快他便被人们推举为华族部落的首领。

当时,古老的氏族制度已日益瓦解,各氏族部落之间为争夺领地、扩充势力经常相互侵伐,暴虐百姓,天下纷乱。在此情势之下,黄帝审时度势,从长远计,一方面他大力训练军队,将本部落军队和统归黄帝领导的以虎、豹、熊、罴等为图腾的各部落人马训练成为一支号令严明、训练有素、战斗力强的勇猛之师,用以讨伐那些破坏部落联盟规则、相互侵伐的部落,迫使他们归顺于华族部落。另一方面,黄帝在本部落内推行德政,爱护百姓,教化万民,积极发展畜牧农业生产,发明了打井、作杵臼、作弓箭、服牛乘马、驾车、造舟船等技术。黄帝的妻子嫘祖养蚕抽丝、染制五彩衣裳、制扉履。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臣子大挠占日月、作干支,乐官伶伦发明乐器。据说世界上第一只锅,是黄帝本人制作的,很快,人们就学会和推广用锅煮饭烧菜了。

黄帝部落的活动范围也日渐扩大,从发祥地陕西北部逐渐向东进入黄河中游流域地区。此后逐渐东进,后来定居于今河北涿鹿附近。在黄帝领导的华族部落进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同时,西方以炎帝为首的炎帝部落和南方以蚩尤为首的九黎族部落也进入了黄河中下游流域。

传说炎帝族发祥于陕西岐山东面的姜水附近,该部落沿渭水东下,再顺黄河东进入河南西南部,后到达今山东地区。炎帝族首领炎帝也是少典的儿子,黄帝兄弟,姓姜,号神农氏,生得牛头人身。炎帝族与黄帝族世代互通婚姻。炎帝族部落在其进入山东地区的进程中,与从南方北上的九黎族部落相遇,双方发生了长期激烈的冲突。传说九黎族首领蚩尤长着四只眼睛六只手,人身牛蹄,头上生着锐利的尖角,耳旁鬓毛硬如刀剑,以石头和沙子当饭吃。蚩尤武功高强,还善能呼风唤雨。他共有81个兄弟,人人铜头铁额,个个凶猛无比。炎帝族在激烈的冲突中失利,被迫退向北方,向居住在涿鹿地区的黄帝族求援。

黄帝闻讯后,便与炎帝族联合,四处调集兵马,准备抵御蚩尤的进攻。蚩尤击败炎帝族之后,势力迅速膨胀,他跟踪追击北上,直逼涿鹿地区。当时,蚩尤的部落已掌握了铜的冶炼技术,开山洞采集矿石,打造戈、矛、戟、弩弓等各种兵器,用以装备军队,具有强大的战斗力。他带领81个兄弟,指挥大量军马,气势汹汹地向黄帝军队发起了进攻。

黄帝的部队与蚩尤的人马在涿鹿原野上展开了激烈的大厮杀。正当双方人马酣战之时,蚩尤施展本领,造起弥天的大雾。黄帝及其人马顿时迷失在大雾之中,大家不辨方向、敌我不分、自相残杀,蚩尤趁机进攻。正在危急之时,黄帝的臣子风后替黄帝制造了指南车,车上立一木人,手指着一特定方向,无论车子如何旋转,那木人手始终指向同一方向。依靠指南车的指引,黄帝统率大军冲出了大雾的包围。

后来,黄帝命臣子应龙选一适当地形,积蓄了大量的水,准备以水攻击蚩尤的大军。却不料蚩尤抢先从天上请来了风伯雨师,纵起漫天的狂风暴雨扫向黄帝大军。黄帝的军队被打得队形大乱、四散奔逃,陷于一片汪洋之中。黄帝大惊,连忙召自己的女儿天女魃从天上下凡助战。天女魃降落到地面,施展自己周身的本领,将满天的狂风暴雨和遍地横流的洪水一扫而光,黄帝的大军这才转危为安。

黄帝立即命令大军乘势转入反攻。大家士气大振,向蚩尤部队猛冲,势如破竹,杀得蚩尤人马丢盔弃甲、大败而归。为防止蚩尤反扑,黄帝开始驯养猛兽助战。他将猛兽饿上几天后,又命军士穿上蚩尤部的服装去逗弄它们,等它们被激怒后,便丢过去一些小动物。久而久之,猛兽一看见穿蚩尤部服装的人就野性大发,冲上前去撕咬。

黄帝利用猛兽最终战胜蚩尤之后,天下重归太平。各部落对其也愈加敬重,一致推举他为天子。从此,黄帝成为中原地区部落联盟的首领。

黄帝担任部落联盟首领后,对那些不服从命令的部落,四处率兵亲征。他的遗迹东至大海、北到河北、南至长江流域、西达甘肃。经过多年的征战,黄帝终于统一了中原。

黄帝以仁德治理天下,任用风后、常光、力牧、大鸿四大臣辅政,管理朝政,安顿万民。由于黄帝的努力,中原地区获得了统一。涿鹿大战之后留在中原地区的九黎族部落民众,与炎黄两族融为一体,成为华夏族。所以,中国人便把黄帝奉为始祖,我们常常把自己称为炎黄子孙。为了纪念这位传说中的共同祖先,后代的人还在陕西黄陵县北面的桥山上造了一座“黄帝陵”。

仓颉造字

传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负责记载史实。那时还没有文字,人们记事都用绳子打结的方法。时间一长,那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绳结都记了些什么,就连自己都无法辨认了。

有一次,黄帝要和炎帝谈判,他让仓颉整理这几年来炎帝入侵杀民的史实。于是,仓颉便跑到了记史的的库房里去寻找材料,但是这里边的东西太多了,他在里面泡了几天,弄得头昏脑胀,耳鸣目眩,最后还是出了差错,使自己的民族受到了损失,黄帝也指责他没有尽职。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仓颉的心,他想:我一定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了。但是应该怎么办呢?人的大脑记忆的东西毕竟是有限的,而且还容易出现差错。最后他决定要搞出一种简单易记的符号,让大家都能用符号表达思想,传授经验,记载历史。

仓颉有了初步想法,就是要创造一种符号,但具体到做的时候并不容易。仓颉坐在家里冥思苦想,想得饭吃不下、觉睡不着,最后也没有想出条条道道来。看着仓颉愁眉苦脸的样子,母亲对他说:“你应该出去走一走,向大家请教,众人智慧多嘛。”仓颉听了母亲的话,眼前一亮。于是收拾好东西上了路。

仓颉翻山越岭,跑了许多村庄,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能思会道的人。有一次,他来到一个村子,正赶上他们集体狩猎,仓颉也参加了,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住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住北,说前边不远处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面上野兽的脚印的形状来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种形状的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各种东西的形状来编成符号呢?

就这样,仓颉在不知跑了多少路,受了多少苦之后终于开窍了。他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乡,着手整理采访收集来的材料,创造代表世间万事万物的各种符号。

为了不受外界干扰,他独自躲进村西头的沟里。仓颉住在沟内,日夜忙着创造新的符号,吃饭也由母亲送到沟口。为了叫起来方便,他给符号取了名字,叫做字,这些字都是仿照万物的形态造出来的。比如“日”字,是照着太阳红圆红圆的模样勾的;“月”字,是仿着月牙儿的形态描的;“人”字,是端祥着人的侧影画的,“爪”字,是观察着鸟兽爪印涂的……仓颉就这样细心观察万事万物,辛辛苦苦地创造着文字。

那时世上还没有笔墨纸砚,他就用折来的树枝,把字写在山洞的墙壁上,一个山洞写满了,他又挖出第二个山洞继续写。第二个山洞写满了,仓颉又挖出第三个山洞,时间一天天、一月月地过去了,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就这样,仓颉整整造了三个山洞的字。这时,仓颉才离开山沟,回到了村里。

仓颉回到家里,母亲看到他又黑又瘦的模样很心疼,劝他在家好好休息休息。但是仓颉并没有这样做,他要把山洞里的字教给大家,使这些字能够流传下去。于是他开始不辞辛苦地办学校,教人们认字,他不仅教本村的人,还到其它村子去讲学,他去过很多地方,从此后,中国人就开始使用文字了。虽然当时的文字以象形体为主,还很不规范,但这已经很不容易了。“仓颉造字”的故事,只是一个传说,文字不可能是一个人创造出来的,它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共工怒撞不周山

黄帝和他以后的颛顼(音zhuān xū)、帝喾(音kù)、尧、舜这五个部落联盟领袖,被古代的历史学家尊称为“五帝”。

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他为人聪明,具备高超的琴瑟之技,又有智谋,善于利用鬼神迷信来管制部族成员,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颛顼视察过许多地方,北边到过现在的河北一带,南边到过南岭以南,西边到过现在的甘肃一带,东边到过东海中的一些岛屿。

但是颛顼也办过不讨人喜欢的事情。据说他制订了一条法律,规定妇女在路上和男子相遇,必须避让一旁。这道命令实际上宣布了男尊女卑的开始。

与颛顼同时代还有一个叫做共工氏的人,他的本领也很高强。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他聪明,有力气,懂得生产方面的许多事情。他很乐意为公共的利益工作。那个时候,人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共工氏是继神农氏之后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

共工氏有一个儿子,名叫后土,也很懂得农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他们父子二人考察了我国古代九个州(这九个州是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的土地情况。九个州的广大群众十分欢迎共工和后土,他们尊称后土为社神,也就是土地神;尊称共工为水师,也就是管理水利灌溉的神。

共工氏和儿子后土考察了九个州的土地情况,认为有的地方地势太高,田地不能用水灌溉;有的地方地势太低,容易被淹:都不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共工氏制订了一个计划,要把高地削平,低地垫高。他认为挖下高地的土填在低洼的地方,就可以在更多的土地上种上庄稼,就可以发展农业生产。可是颛顼不同意共工氏这样做。

为了争夺部族的领导权,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颛顼拼命宣传鬼神迷信,吓唬群众,叫他们不要帮助共工氏。当时社会生产力很低,人们还很迷信,不少人害怕共工氏一平整土地,会触怒鬼神,引来灾难,他们都站到颛顼那一边去了。然而,共工氏具有坚强的信念。他认定自己平整土地的主张是正确的,所以决不认输。他决定用生命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猛然用自己的脑袋去撞怪石嶙峋、高耸入云的不周山(即现在的昆仑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填平山边的洼地。

不周山被共工氏猛然一撞,立即拦腰折断,泥土石块哗啦啦地崩塌下来。顷刻之间,整个天空剧烈地摇晃起来,整个地面剧烈地颠簸起来。原来这不周山是天地之间的支柱,天柱折断了,系着大地的绳子崩断了,大地向东南塌陷,天空向西北倾倒。因为天空向西北倾倒,太阳、月亮和星星就每日里从东边升起,向西边降落;因为大地向东南塌陷,大江大河的水就都奔腾向东,流入东边的大海里去了。共工氏虽然撞得头痛欲裂、眼冒金星,但是他撞崩了不周山,在我国北方造成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大片的平原。

关于共工氏怒撞不周山的传说,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这个传说说明了我们的祖先想要解答为什么太阳、月亮、星星都是东升西降的,为什么大江大河都是从西向东奔流,为什么华北地区有一片大平原等许多问题。他们没有足够的科学知识来回答这些问题,只能以丰富的想象编出像共工氏撞崩不周山那样有趣的神话传说来。

至于传说中的共工氏,当然并非实有其人。但是他那种勇敢、坚强,不甘屈服于鬼神,愿意牺性自己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敬仰。

尧舜禅让

颛顼在位七十八年,到九十一岁的时候去世。帝喾(音kù)接替了他的地位。帝喾又称为高辛错。帝喾从十五岁起就辅佐颛顼,即位那年他已经三十多岁。帝喾为人大公无私,能明察善恶。他在位的时候能严格要求自己,所以天下人都很信服他。帝喾去世后,他的儿子挚接替了他。挚因为荒淫无度,不修善政,九年以后被废黜,尧被推荐为部落联盟的领袖。

尧姓伊祁,名放勋,号陶唐氏,简称唐尧。相传尧是颛顼的七世孙。古书上说尧很善于治理天下,他命令羲、和两个人掌管天地,派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别掌管东、南、西、北四方。他还制订了历法,规定一年为三百六十六日,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使农牧业、渔猎业都能根据季节安排生产。

尧从十六岁开始治理天下,在位七十年。到八十六岁那年,他觉得自己年老力衰,想要找一个人来接替他。他向各地发出公告,号召人们推荐贤能的人。过了不久,人们推荐虞(音yú)舜做他的继承人。

据说虞舜姓姚,名重华,冀州(今河北省一带)人。他的父亲是个瞽叟(瞎老头),母亲早去世了。瞎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也就是虞舜的后母。后母生了个儿子,取名叫象。象好吃懒做而又非常傲慢,经常在父母面前说异母哥哥虞舜的坏话。老夫妻俩和象常在一块儿密谋,要找机会害死虞舜,好让象一个人继承父母的全部财产。虞舜并不介意。他十分孝顺自己的瞎父亲,对待后母和异母弟弟象也很好。

唐尧听了人们的介绍,决定先考验考验虞舜。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都嫁给了虞舜,派虞舜到各地去同群众一起干活。虞舜结婚以后,带着两个妻子一起去种地干活,仍旧孝顺父母,关心弟弟。虞舜的名气就更大了,大家都说他是个好儿子,好丈夫,好哥哥。

虞舜到历山脚下去种地。原来那里的农民经常为了争夺土地而闹得不可开交,虞舜一去,农民们就互相谦让,你帮我,我帮你,把生产搞得很好。虞舜到雷泽地方去捕鱼。本来那里的渔民经常为了争夺房屋而打得头破血流,虞舜一去,渔民们就互相让房屋,和睦得像一家人。虞舜到河滨去烧制陶器。原来那时的陶工干活粗制滥造,陶器的质地粗劣,虞舜一去,陶工们就认真工作,制作出来的陶器十分精美。虞舜每到一个地方,人们都紧紧跟随着他。舜时父权制已确立,私有财产也已产生。舜拥有许多私有财产,有牛羊,仓库里储存许多物品。

虞舜的瞎爸爸和弟弟象听说虞舜得到这么多东西,又起了坏心。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当舜用梯子爬上仓顶的时候,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来,想把舜烧死。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经不知去向。幸好舜随身带着两顶遮太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鸟张翅膀一样跳下来。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点也没受伤。

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们又叫舜去掏井。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块块土石丢下去,把井填没,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没想到舜下井后,在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象不知道舜早已脱险,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跟瞽叟说:“这一回哥哥准死了,这个妙计是我想出来的。现在我们可以把哥哥的财产分一分了。”说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他一进屋子,舜正坐在床边弹琴呢。象心里暗暗吃惊,很不好意思地说:“哎,我多么想念您呀!”

舜也装作若无其事,说:“你来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帮助我来料理呢。”

以后,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唐尧听说虞舜这样宽宏大量,对他更加放心了,就把治理天下的大权交给了他,自己带着一班人到各地去视察。虞舜行使了二十年的治理大权,把各种事情办理得井井有条,使天下的人全都十分佩服。这时候唐尧已经很老了,他视察各地回来之后,就把部落联盟领袖的职权全部让给了虞舜,自己退居一旁养老。这在历史上就叫做“尧舜禅让”。

虞舜担任领袖的第八年,尧去世了。他更加勤恳奋发地工作,把天下治理得比尧的时候更好,农牧渔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舜年老时,在部落联盟会议上,因禹治水有功举其为继承人。禹为舜处理部落联盟事宜达17年,培养了能力,提高了威信。舜在晚年也到处巡视。最后一次,他巡视到苍梧地区(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和湖南省南部一带),得病死了。他的妻子娥皇和女英非常想念他,常常扶着门前的竹子悲哀地哭泣,她们的眼泪滴在竹子上,凝成了斑斑点点的美丽的花纹。这种有花纹的竹子,后来就被人们称为湘妃竹,其实就是斑竹。

大禹为舜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修了零陵与舜庙以示纪念。在返都时,娥皇、女英双双投进湘水。百姓传说她们已成为湘水之神,称她们为湘妃。

尧和舜选贤任能、宽厚豁达的高尚品德被人们世世代代赞扬传颂着,“尧舜禅让”的故事不愧是千古佳话。

大禹治水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国人民世世代代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人们在黄河水的滋润哺育下顽强地生活着。

相传在四五千年前,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黄河、长江流域地区发生多次大水灾。洪水滔天,浩淼无际,淹没了广大的原野、茂密的森林和许许多多的村庄,百姓流离失所,被迫逃往突兀的峰峦或躲入深山岩洞中避难。

尧在位时更是连年降雨,黄河水势猛涨,泛滥成灾。黎民百姓深受其苦。于是,尧在众臣的推荐下任用夏后氏的首领鲧治理洪水。

夏部落起源于我国西北方的一个古老部落,为黄帝族的一个分支。他们步其前辈黄帝族的前进路线,向东进入黄河流域地区,后定居于今河南嵩山至伊水,洛水流域一带。该部落由夏后氏、有扈氏等12个姓的氏族组成。鲧办事果断但刚愎自用,他在临行前胸有成竹地对尧说:治不好洪水甘愿受罚。

鲧治水心切,立即着手治水。鲧不停地命人挑土运石、造堤筑坝,企图将滔滔洪水挡住。可是黄河水势太猛,受阻后更如笼中困兽左冲右突。结果黄河灾情更加严重,附近的村屯房倒屋塌,百姓死的死逃的逃,其状惨不忍睹。水灾反而日益严重了。

前后费时9年,鲧虽然沥尽心血,但黄河水仍然没被治服。那时尧已经很老了,自知力不从心,便将首领之位让给贤明的舜。舜继位后,亲自前往水灾地区巡视。所到之处洪水浩大,一望无边,良田房屋都淹没在水中,由于鲧治水不利,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舜便将其免职,发落到羽山,不久便将其杀掉。

百姓的惨状使舜寝食难安,经多方调查了解,他决定任用鲧的儿子禹治理洪水。

禹继承了父业,决心平复水患,拯救万民。禹的心情很沉重,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首先父亲的死无形中给他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另外,如果自己再治水不利,对于早已无家可归的百姓来讲,无异于雪上加霜。他沉思了很久之后,请来几位有威望的长者,共商治水大事。

经过一番激烈地争论,禹决定用疏导的方法将黄河水引走。禹在结婚第四天告别了妻子,带着契、后稷等助手们踏上了漫长艰险的治水之路。

那时人烟稀少,大部分地方除了河流就是深沟和荒山野岭,禹所到之处只能边开路边前进,足迹几乎踏遍了当时整个中国。但禹凭借超人的毅力,跋山涉水,在各地勘察、测量、规划。他还和人们一起运石伐木、开河挖渠,使治水这项宏伟浩大的工程在风霜雨雪中缓慢艰难地进行着。

禹风餐露宿治水13年,人累瘦了,腰压弯了,他的手指甲磨秃了,脚底生了脚垫。13年中他三过家门而不入,据说有一次他在家门前经过,恰逢儿子出世啼哭不止,他也没有进去看一眼。和他一起劳动的百姓见了,都十分感动。

禹率百姓由甘肃积石山一路疏通黄河河道而下,走到黄河中游(今山西河津和陕西韩成县交界地),发现一座大山挡住了黄河的去路,浩荡的黄河水盘旋回流,将高高的孟门山淹没了。禹当即命人将山劈开一个大大的豁口。被困的黄河水开闸般吼叫着狂泻而出,水声震耳欲聋。从此常年奔涌畅通无阻。当时禹将此处命名龙门,人们为追念他的功绩,称龙门为禹门口。

禹顺着水流的方向继续前进,走着走着,发现又有一座大山挡住了水道。禹又命人将此山凿开三道门,并分别命名为神门、鬼门、人门。也就是今天著名的三门峡。禹的足迹踏遍了黄河两岸,黄河水终于被彻底治服了。

大禹的名字被万民称颂,各地百姓都以不同的形式纪念他。当年他由于过度劳累曾靠在一棵柏树上休息,人们就把这棵柏树称作神柏,柏树所在的山峪被称为神柏峪,附近还建有一座纪念大禹的神庙。天长日久,这里渐渐有了人烟,并形成今天的镇子——大禹渡。不远处还有一个大禹留宿过的地方,被后人叫作禹店村。据说,在三门峡附近有7口石井和2个马蹄坑都是大禹当年留下的痕迹。

禹完成使命,百姓重建家园安居乐业。这一辉煌神圣的功绩使舜激动不已,他立即召见大禹,让他谈治水经验。禹谦逊地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我所做的只是采纳大家良好的建议而已。舜欣慰地点了点头。接着又同他谈了治国之道,认为禹是个不可多得的贤才,于是将帝政交于禹。

禹作首领后,继续兢兢业业,勤于政务。

禹派伯盖把稻种分发给住在多雨高温地区的人们,让他们种植水稻。禹又派擅长种植庄稼的后稷将各种不同的粮食分发给不同地区的民众,以解决口粮和种子,并教会人们如何耕种。他的一系列措施使当时的农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由于禹治水有功,又发展了农业生产,各部落人民对他十分拥护。为了歌颂和表现他不畏艰险,为民造福的伟大功德,后人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

大禹统治时期,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夏朝

夏朝奴隶制代替氏族制,是历史上一次巨大变革。相传为夏后氏部落领袖大禹之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人主要生活在今河南省嵩山一带,伊河、洛河流域的黄土平原,这里土地松软、适宜耕作。他们用石镰、石铲、骨铲、蚌刀和木制的工具从事农耕,种植粟和稻等农作物。夏朝手工业门类较多,其冶铜技术相当进步,其中尤以青铜工艺最为先进。夏朝自启建国开始,到夏桀灭亡,共传13代,16王,有500多年历史,先后建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告成镇附近)、阳翟(今河南禹县)等地。在夏朝第14个王朝孔甲统治时期,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已日益尖锐。至夏桀统治时,夏桀暴虐无道,引起平民和奴隶的反抗,终于在公元前16世纪被夏的属国商所灭亡。夏朝文化比较发达,有《夏书》、《夏训》和《夏礼》等典册。夏文化为殷周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禹担任部落联盟首领后,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相传禹曾带着生产工具参加水利工程建设。同时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出现了许多发明创造,伯盖发明了凿井技术,奚仲发明了车,仪狄首创用粮食酿酒。这些发明创造又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在禹统治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人们学会了酿酒和冶铜,也开始了商品交换,渐渐地产生了贫富分化,同时也出现了犯罪。这令大禹感到很痛心,他认为是自己治理不善所致,于是指示地方官吏对百姓加强教化,避免犯罪的发生。可是伴随私有制的出现,人们的观念有了质的变化,常常在你抢我夺中发起冲突。大禹万般无奈只好制订禹刑,设置监狱以惩治犯罪。监狱这种机构的产生,需要一部分人从生产中脱离出来,从事看管监狱的工作,而他们的生活又要依靠从事生产的人,于是又出现了征税。

为掠夺财富和奴隶,禹即位后不久,不予任何首领商议,便发号施令,调动人马对南方三苗人民发动战争。社会的进步使大禹的地位越来越高,他的权力也显得至高无上。一次禹召集各部落首领举行涂山大会,其间用各部落献出的铜铸成象征九州的九个大鼎,并运回宫中,称之为镇国之宝,各部落首领在进贡时还要对九鼎膜拜。九鼎显然成了权力的象征。

涂山大会之后,大禹又召集各部落首领举行茅山大会。大会开始后,防风氏的首领才慢腾腾地步入会场,大禹十分恼火,当即派人将防风氏首领斩首。其他部落首领均吓出一身冷汗。从此对大禹俯首贴耳唯命是听,此时的大禹已不仅仅是部落首领,实际上已是拥有生杀大权的国王了。

大禹越来越老,按惯例该选继承人了。大家一致推荐掌管刑法的皋陶。可是不久皋陶病死了,大家又推举当年同大禹一起治水的伯益。伯益在治水期间吃苦耐劳、献计献策,在百姓中的威望很高。但此时的大禹已存有私心,很想让自己的儿子启做继承人。可祖上传下的规矩不好破坏,怎么办呢?想来想去,他决定给伯益一个虚名,真正的实权交给儿子。久而久之,启在百姓心中渐渐有了威望。

大禹死了。伯益为他举行了葬礼。当年大禹为舜举行葬礼后曾将继承人的位置让给舜的儿子,但没被接受。这次,伯益效仿大禹的样子,避居起来,假意将王位让给大禹的儿子启。谁知启并没客气,竟堂而皇之地接受,登上了王位。各部落首领也纷纷前来朝贺。

伯益正在等启来请他继位,未料美梦化成泡影,不禁恼羞成怒,率部攻打启。启早有防备,从容应战将伯益杀死。

启这种有违祖规的做法引起了有扈氏的不满,他联合其他部落组成六军攻打启,同样惨遭失败。伯益和有扈氏的失利,使各部落首领都变得驯服了,不敢再有反叛的念头。夏启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他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王,将禅让制彻底改变为世袭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建立了。中国历史自此从原始社会进入了奴隶社会,故史称“夏禹传子”。

当了国王的夏启将权力使用得淋漓尽致。他大兴土木修建了王宫和钧台。在王宫中他听音乐、赏歌舞,过着令人羡慕、神仙般的生活。他在享受的同时,没有忘记学父亲大禹的样子召开首领大会。他把地点定在钧台,让众首领聚集在他的脚下。其威风之显赫是以往历代首领无法比拟的。

在宫中呆腻了,夏启带着王公大臣驾着车浩浩荡荡去各地巡游。当年尧、舜、禹巡游四方是为了了解民间疾苦,真正为百姓做事。而夏启的巡游却给百姓带来了无尽的苦难。所到之处恣意玩乐,尽情搜刮,人民苦不堪言。启常年不理朝政,渐渐引起众人不满,时有叛乱发生。于是,在夏王朝统治集团内部爆发了夏启五子争夺王位的斗争,其中尤以小儿子武观的行为最为激烈。夏启派大将彭伯寿统兵平叛。叛乱虽被镇压下去,夏王朝却因此而元气大伤,其统治已遭到严重削弱。

9年后,夏启死于重病,将一个摇摇欲坠的王朝交给了长子太康。太康的劣性较其父亲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全然不把国事放在心上,整日领着几个大臣到森林中打猎。一天太康又去打猎,不知不觉越走越远,猎兴也越来越浓。在外面呆了很久才想起回宫。但此时回宫为时已晚,都城早已被有穷国的国君后羿占领了。

后羿是个神箭手。相传尧帝时,天上同时出现10个太阳,河流干涸,大地裂开,草木干枯,百姓的性命危在旦夕。后来有位叫羿的神箭手射落九日,拯救了百姓与万物。由于有穷国国君箭法高超,人们认为是神羿再世,便称他为后羿。

太康见大权被夺,才想起是自己多年荒废国事所致,但后悔已晚。想与后羿抗衡又有心乏力,只好差人求后羿给他一个容身之处,遭到后羿拒绝。太康无奈只得返回昔日打猎的森林之中。此时的他已毫无打猎的兴趣,在懊悔与沮丧中过起了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的流亡生活,最后死在了荒郊野岭。

太康在位19年,史称“太康失国”。

少康复国中兴

夏启废除了“禅让制”,登上王位,开创了父死子继的世袭制度,建立了奴隶制夏王朝。他死后,其子太康继位,太康继续效仿其父奢侈的生活。后来因贪恋打猎,被东夷族的有穷氏部落首领后羿趁夏王朝国政荒疏、内部混乱之机,起兵一举攻占夏朝国都安邑,并禁止在洛水河畔打猎的太康返回国都。太康不久便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去世。

后羿进入夏朝国都后,立太康之弟仲康为夏王,政权由自己执掌。后羿虽然善射,武力强盛,却不修政事,与太康一样酷爱打猎,一年到头沉溺于围捕射猎之中。他远离自己的忠臣武罗、伯姻等四大臣,信用东夷族伯明氏出身的寒浞。寒浞是一个谄上欺下的阴险小人,因其极善于谗言挑拨而被本族人驱逐。后羿却对他倍加信任,任用他为国相,委托他处理国家政务。寒浞投后羿所好,骏马猎犬、硬弓利箭、鲜衣美食源源不断献与后羿,并派有经验的猎手专事陪同后羿射猎取乐。后羿满心欢喜,对寒浞越加信赖。同时,寒浞不惜重金贿赂后羿的臣子,竭尽拉拢之能事,积极扩展私人势力、网罗党羽,并收买后羿的家奴,暗中指使其寻机谋害后羿。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后羿的家奴趁后羿酒醉酣睡,将其杀死。寒浞杀害后羿之后,霸占了后羿的妻子和全部财产,并盗用有穷氏部落名号,把持了夏政权。仲康见夏王室惨遭涂炭,寒浞等人横行无忌,自己如同木偶傀儡,行动不能自主,整日处于寒浞亲信的监视之下,时时提心吊胆,心情忧愤,不久便在忧郁中死去。

仲康之子后相被立为夏王,政权由寒浞及其亲信把持。后相亲眼看到了父亲的悲惨下场,不愿重蹈覆辙,便趁监视自己的人松懈之机,乘机逃出国都,投靠夏王室的同姓部落斟灌氏与斟鄩氏。寒浞唯恐后相召集夏朝旧部返回国都复仇,便命令自己的长子浇率大军尾追其后,攻灭了斟灌氏与斟鄩氏,杀死了夏后相。正当双方混战之时,后相的妻子后缗从围墙破洞中逃出,避开了浇的兵士,返回了娘家有仍氏(今山东金乡),生下了遗腹子少康。后缗把眼泪咽到肚里,把仇恨埋到心底,她决心将少康抚养成人。

少康得知自己的身世后,极度悲愤,果然立志复仇兴国。外祖父见少康人小志大,满心欢喜,命他在有仍氏族中担任牧官。他恪守本职,做好牧官工作,同时利用空闲时间向有智谋的人学习治国方略,向有军事才能的人学习排兵布阵、攻战野战,并积极纠集武人谋士,密切注视杀父仇人的举动。

不料,一年夏天寒浞长子浇打听到了少康的下落,便派手下大将椒率兵搜捕少康。所幸少康事先得到了消息,提前逃离有仍氏住地,躲过了椒的搜捕。少康逃至舜的后代有虞氏部落,被有虞氏任用为庖正,负责管理厨房膳食。有虞氏首领虞思见少康年轻有为,很具才干,十分欣赏,便将自己的二个女儿嫁与少康为妻,又将一处叫做纶的地区划给他做封地。自此,少康拥有了一片肥沃的土地和不少士兵,这些成为他复仇兴国的根据地和武装力量。

少康以自己的封地为据点,大力纠集同姓斟灌氏和斟鄩氏余众,招揽昔日夏朝官吏旧部,广泛宣扬夏祖先的功德,揭露寒浞、浇等人篡权杀君暴虐天下百姓的罪行,积极争取邦国部落以及平民百姓的支持,势力日渐壮大。

就在少康势力日益壮大之时,夏朝旧臣靡也集聚了众多兵马,准备拥立少康,重建夏朝。靡原为太康手下大臣,在太康昏庸失国之后,他投靠后羿,侍奉后羿为主。尔后寒浞谋杀后羿篡位,靡陷于极度恐惧之中,唯恐祸及己身,便逃至有鬲氏地区,召集夏王室同姓部族、招募天下武士,企图与寒浞抗衡。后来他说听少康立志复国,便与少康取得联络,共同讨伐寒浞。少康得到靡部众的支持,势力更为壮大,开始寻机起兵复仇。

少康首先暗中派遣谍报人员进入寒浞统治地区,刺探实情。寒浞此时已经死了,其长子浇继承寒浞的位置,把持国政,驻扎在夏朝故都安邑。此人身大力蛮,能陆地行舟,他依仗其蛮力,暴虐百姓,人民无不痛恨。

少康率领大军,在靡以及各邦国、部落人马的支援下,浩浩荡荡杀奔夏朝故都安邑。此时,浇正在王宫中享受作乐,忽然听到少康大军兵临城下,不禁非常震惊,但仍依仗其蛮力负隅顽抗,最终却无力抵抗少康大军的奋力进击,被少康消灭。有穷氏部落也随之被消灭。少康进入安邑后,在靡等人的拥护声中,重新登上王位,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自太康失国,中间历经后羿、寒浞、浇三代,至少康复国,已有40多年了。

少康重建夏王朝统治后,在夏朝的另一旧都阳翟重建都城,出现了较为稳定的政治局面,故被史家称为“少康复国中兴”,少康也被誉为一代中兴之主。

孔甲养“龙”乱夏

孔甲是夏王朝少康之后的第八代国君。他的父亲不降当政59年,是夏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按照夏朝世袭制,孔甲本该是第六代国君,只因他生性好玩,喜好鬼神,整日东游西逛、不务正业,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打猎和占卜上了,对王位之事漠不关心。不降也实在不放心把天下托付给他,权衡再三,决定让位给自己的弟弟扃。

扃(音jiōnɡ)执政18年,政绩平平。扃死后,由他的儿子廑(音jǐn)继承了王位。

扃和廑都是平庸得出奇的人物,既没有国君的胆识气魄,又没有治国之才。又逢连年大旱,田间地头一片干枯,黎民百姓饿死病死无数。

面对天灾人祸,众臣认为这一定是没有让孔甲继位,违背了天意,惹得天帝发怒才降罪人间的。所以在廑死后,大家将不降的儿子孔甲扶上了王位。

孔甲继位后,立即举行了隆重的仪事,向天帝求雨。几天后,阴云密布、雷声隆隆,接着瓢泼似的大雨从天而降,严峻的旱情也即刻缓解了。举国上下全都泡在雨中,有的跪拜,有的欢呼,纷纷感念孔甲的恩泽。

大雨过后,万物复苏,夏国重新走了繁荣的道路,孔甲的威信也与日俱增,他洋洋自得地自以为有天神在保佑。从此孔甲对鬼神更是深信不疑,游玩的兴趣也愈发强烈了。他整天带领几名贴身侍从外出游山玩水,放鹰逐犬,对于国事根本无暇顾及。大臣们虽然对他很不满,却也不敢在他面前说什么。

一天,孔甲与侍从来到一条大河边,在那里他们看见两个庞大的怪物浮出水面又缓缓爬上岸。孔甲被这两个怪物吓坏了,他刚想逃走,一个侍从故作聪明地对他说:“大王别害怕,这是天帝派来侍奉您的雌雄二龙啊!”“侍奉我的龙?”孔甲将信将疑地问。那位侍从忙进一步解释说:“龙是神物,它们现出原形伏在您面前,难道不是侍奉您吗?天帝希望你像黄帝一样乘坐龙车……”

孔甲兴奋极了,忙命人生擒二龙,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才将龙带回宫中,并传下命令,谁能替国君驯养此龙,定有重赏。养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从大臣到百姓没有一个敢当此重任的。几天过去了,仍然无人前来应征。两条“龙”已经奄奄一息,孔甲真是心急如焚。就在他坐立不安的时候,一个大臣向他禀报:在东海之滨有个叫刘累的人,曾跟豢龙氏学过养龙术。孔甲喜出望外,急忙命大臣速请刘累。

刘累赶了几天路来到宫中,他见了那两条“龙”,明明是两条大鳄鱼!但是,既然孔甲对此已深信不疑,自己也不好纠正,只好将错就错。他正了正衣衫,恭恭敬敬地对鳄鱼深施了一礼,然后又对孔甲施了一礼,说:“恭喜大王得此神物。若想让龙保有神威,必须修一个豪华的大水池。”

孔甲对刘累言听计从,忙命人修水池。很快一个豪华漂亮的大水池修好了。鳄鱼有了水,又吃了些食物,很快恢复了活力。孔甲喜不自胜,赏了刘累许多财物,还封他为御龙氏。刘累好不得意。刘累正得意洋洋地欣赏财物,忽然有人通告国君有事召见他。刘累连忙进宫。孔甲见了刘累说:“我养神龙是为了能坐上龙车,你既能养龙,就一定会驯龙,我希望神龙能早日驾车,我要乘坐龙车巡游天下。”

刘累有些发呆了,养“龙”是挺容易的事,可是要它们驾车,这怎么可能呢?刘累垂头丧气地走回住处。刘累一边想着应付孔甲的办法,一边走向水池。当他的目光投向水池时,心不由格登一声,他一下子瘫软在地。那条雌“龙”怒目圆睁,静静地浮在水面一动不动了。刘累知道自己已大祸临头,得想个主意逃过此难。

第二天,刘累拜见孔甲,说从即日起可以让神龙练习驾车,但是有两个条件:第一,乘坐龙车的人身体必须强壮,否则会折寿;第二,神龙练习驾车时附近不可有凡人观看,否则前功尽弃。同时送上一盘美味,声称是东海出产的一条大鱼的精肉,可补养身体。连吃数日就可乘坐龙车。孔甲大喜,又赏给刘累大量财物。

到了第二天,刘累亲自送来一盘鱼肉。第三天刘累差人又送来一盘鱼肉。第四天却迟迟不见有人送鱼肉来。孔甲有些不解,但又不便去问。第五天、第六天还是不见踪影。孔甲想派人去询问,又怕惊扰了神龙练驾。又过了五六天,孔甲再也等不下去了,他派人去找刘累。

派去的人很快慌慌张张地跑回来报告说:刘累人不见了,他屋子里贵重的东西也不见了。孔甲大吃一惊,他顾不得坐车,随着侍从跌跌撞撞地向养“龙”的水池跑去。

哪儿还有驯龙的人,水池里那条雄“龙”眼睛瞪着、嘴半张着漂在水面上,不知已死了多久。孔甲像疯子一样他四处走着、找着、看着。突然,他的目光定在墙角一堆东西上。天哪!那是“龙”头和“龙”皮!孔甲只觉得天旋地转。他猛地想起刘累送的美味。他惊呼一声:“我吃的是龙肉……”。他气愤得暴跳如雷,即刻下令捉拿刘累,但刘累早已不知去向。

从这以后,孔甲的脾性愈加暴躁,终日敬奉鬼神,夏朝的气势日益衰弱,国家政治也日益混乱了。

商汤灭夏

少康以后,夏朝的江山的确稳固了一段时间,但是好景不长,到了孔甲当王的时候,整天荒淫无度,孔甲还特别迷信,致使诸侯大都不听从朝廷的号令。孔甲之后,政治日益腐败,内乱不止,国势日弱。

就这样,夏朝的江山颠颠簸簸,延续了一段时间,到了夏朝第十七代王履癸的时候,江山已经摇摇欲坠,这履癸就是夏朝的最后一个国君桀。

桀是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暴君,他长得粗野无比,而且力大超人,心中毫无点墨,当上夏朝的君王后,桀整天不思国家大事,而是想着自己怎样享乐。他派了许多大臣在全国选美女来为他享用。诸侯们也摸到这位大王的习性。

有一次,桀攻打有施国。眼看着有施国的城池就要丢了,这时,有施国将国中最漂亮的妹喜献给桀,桀一看妹喜,当即就带着将士们回宫。有施国以一女而保了平安。

桀自从得了妹喜之后,整天和她厮守在一起,对她百般宠爱,招来国内最优秀的工匠,为她建立一座宫殿,这座宫殿是当时京城的最高建筑,高耸入云,似乎要倒下了,人们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倾宫。倾宫的内部装璜也华丽无比。他就在这样的地方和妹喜嬉戏游乐,欣赏歌舞,大臣们要进宫报告事情,一律被挡在宫外。

桀别出心裁,在倾宫的边上挖上一条河,河里全部注满了酒,他把这条河叫做酒池,在酒池旁边还垒了一座完全靠肉堆积而成的山。

桀的荒淫无度,让忠臣贤士寒心。大臣关龙逢规劝桀应以国事为重,桀竟将他赶走,不久便将他杀了。而奸臣于莘、赵梁投桀所好,为他尽情享乐出谋划策。

桀丝毫不管百姓的死活,老百姓都挣扎在水深火热中。无数的财富都填进了这个暴君的欲望之口,而这个暴君杀人如儿戏,老百姓是敢怒而不敢言。人民实在无路可走,有的人对着太阳指桑骂槐道:“你这个可恶的太阳什么时候完蛋啊。”

正当夏朝日益腐败、气势日渐削弱之时,在黄河下游,有一个诸侯国渐渐地发展起来了,这就是商。商的国王叫汤,汤贤良无比,他以仁义治国,以礼貌待人,百姓都说遇到了一个明君,周围的诸侯国也都和他相处和睦。

汤的势力日益强大,同时,他加紧以仁德宽厚的政策收揽人心。一天,汤到国都外郊游历,忽然看见一个人四面张着罗网,跪在地下祈祷说:“天上和地上的猎物,都快快进我的罗网。”汤听后走到那人的面前,说:“你的意思不就是一网打尽吗?”那人点头称是,于是汤就命令他重新祈祷,让他说:“想往左的、就往左,想往右的,就往右,不听从命令的,才进入我的罗网。”汤与捕鸟人的故事很快传开了,人们知道他对飞禽都这么善良,都称赞他是仁慈的国君。

桀有一天知道有一个诸侯王居然比自己贤良,而且大多数诸侯都听他的,他有些害怕了,就命令赶快把汤抓来,囚禁在夏台,就是今天河南努县这个地方。汤的大臣伊尹这时正在辅佐汤,见到商国无君,心急如焚,就生了一计,派人到国内去广搜财宝,挑选美女,派了一个巧舌如簧的使者到夏都去。

那使者到了夏都,用许多金银财宝买通了桀的一个佞臣赵梁,赵梁一见到这些财宝,马上心就动了,就答应引见。第二天赵梁带着这个使者来到桀的面前,向他呈献上一队美女,外加上许多金银财宝,于是桀就把汤给放了。

汤一回到自己的国家,就着手准备灭夏,他训练军队,准备粮草,打通各个诸侯国的关节,尽力形成一种共同讨伐桀的态势。但是当时有一个叫葛国的诸侯国不听汤的建议,而且明显要跟汤作对,所以汤就选择了这个小国先下手。两军刚一交锋,小小的葛国就被打败了。

汤利用各种不同的借口,先后灭了豕、顾等小国,又灭了较强大的昆吾国。这时汤的国力就更加强大了,具备了和夏分庭抗礼的能力。

在讨伐桀之前,伊尹给汤献上一计,要汤不要向夏进贡,看看桀到底会怎样反应。这一年汤没有像往年一样,向夏进贡大量的物品,桀知道此事后,以为汤要造反,马上派大兵要攻打汤。这正给早就准备灭夏的商汤提供了机会。

汤见桀已完全陷于孤立,立即动员自己的所有力量讨伐桀,出兵前,举行了誓师大会,汤作了一篇《汤誓》,在大会上宣读,汤说:“众兵士,我率你们去攻打夏桀,我不是发动兵乱,而是因为夏桀的罪太多了,现在上天命令我去惩罚他啊!”在众人的一片欢呼声中,汤统帅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夏都开去。汤的大军攻势凶猛,势如破竹,直逼夏朝国都。

汤和桀的军队在鸣条相遇,其地在今天河南封丘以东,夏桀大败。于是桀带着妹喜和金银财宝一起向南方逃去。汤乘胜攻打了偏向夏的一个小国,最后也大获全胜。

桀带领人马一直逃到南巢,就是今天安徽巢湖以西这个地方。汤的大军也追到那里,最后将桀生擒活捉。汤并没有杀了桀,而是把他囚禁在南畅,桀不到三年就死在这个地方。

夏朝自大禹传子、夏启废禅让登上王位,至夏桀败亡,其间历经17代王位,400余年,最终在深刻的内外矛盾中灭亡。

汤在消灭了夏桀,推翻了夏朝统治之后,定都于亳,建立了商王朝。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奴隶制商王朝统治时期。

商朝

商族是居住在黄河下游的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部落,商在汤之前一直是夏朝的附庸。商汤灭夏后建立的奴隶制国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商自中丁到阳甲,内部发生了长期的争夺王位的斗争,使商的国势迅速衰弱,同时,由于洪水为灾,政治中心经常迁移,前后迁都五次,经济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商的统治出现了危机。盘庚继位后,迁都于殷(河南安阳西北),故商朝亦称殷朝。盘庚迁殷为界,分商朝历史为前后两个阶段。商朝疆域辽阔,其强盛时东到大海,西至陕西东部,北达河北北部,南抵长江,是当时世界上的文明大国。商代农业较发达,禾、黍、麦、稷、稻等粮食作物已广泛种植。商代手工业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有冶铜、制陶、纺织、酿造、制骨等,产品交换比前代有所扩大,出现了较繁华的早期城市。中国文字发展到商代已基本完成,在甲骨、铜器上遗留有当时使用文字,被后世称为甲骨文。

贤相伊尹劳苦功高

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走过了400多年的艰难历程,在第十七位国王夏桀执政时,由于荒淫无度、残暴贪婪失去民心被商取而代之。在灭夏过程中,奴隶出身的右相伊尹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传伊尹名挚,出生于伊水之滨。伊尹的一生是很坎坷的,他很小的时候,因生活所迫被卖到有莘国做奴隶。在那段时间,他受尽了打骂欺凌,他时常暗暗对自己说:有朝一日一定要出人头地,做出一番事业。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