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急着吃药:90%的病不吃药也能好(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1 22:59:58

点击下载

作者:卢晟晔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别急着吃药:90%的病不吃药也能好

别急着吃药:90%的病不吃药也能好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别急着吃药:90%的病不吃药也能好作者:卢晟晔排版:KK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6-01ISBN:9787557625580本书由北京博采雅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 每个人身上都有『大药房』

虽然我们经常抱怨看病求医、排队候诊的不是,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我们可以做自己身体的医生,为自己治病。而且,自己诊病、自己医治非常简单。你就是自己身体的医生

我们都知道生命健康高于一切,可我们似乎一直都习惯将自己的生命交给医生来处置。小到感冒发烧,大到各类机体病症,无不是次次求治于医。虽然我们经常抱怨看病求医排队候诊的不是,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我们可以做自己身体的医生,为自己治病。而且,自己诊病、自己医治非常简单。

比如,营养过剩,体质却很弱这种问题,我们要如何来面对呢?其实,我们只需要吃好日常的一日三餐。中医说:“早餐要吃好,中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可现在的生活方式似乎恰恰与之相反:早上的时候,我们来不及起床,总是马马虎虎地吃点儿面包、包子;中午时又因为上班,所以吃外卖盒饭;只有到了晚上,才好好地大吃一顿。如此一种营养补给颠倒的过程,造成了早上、中午接受不到营养的滋补,而晚上又消化不掉过多的营养,从而留下各种身体健康的隐患。如果从现在开始,每天按照身体的需要来进食——早上吃好,中午吃足,晚上吃少,你的身体就具备了不容易被打倒的基础。

面对亚健康该怎么办?这真的不需要营养保健品。平时为了工作,我们一坐就是8小时,10小时,不进健身房就没机会做运动。久而久之,身体处于严重的怠惰状态,亚健康也就悄然而至。其实,运动怎么可能只存在于健身房呢?平时上班早下一站,少坐几层电梯,只需多走几分钟,一天的活动量也就够了。下班之后多走走,相当于脑力劳动之后的有氧运动,这种运动方法虽然并不正规,但是对身体很有用,日久天长,就能让你感受到机体的加强。就这么简单,你能想到吗?

除了三餐与运动,身体的经络也很有益于身体健康;而且,从中医的角度看,各穴位与经络的作用远远胜于打针吃药。因此,想要做自己的医生,就要先学会认识自己身体的经络与穴位,只有知己知彼,对于疾病,我们才能百战百胜。

比如,牙疼、三叉神经疼这些问题,所有人都知道,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可是如果你懂得穴位,合理适度地按一下,问题就能解决。那么,要按哪个穴位呢?那就是下关穴。下关穴位于面部耳前方,在颧弓与下颌所形成的凹陷处。按的方法很简单,取穴时可以仰起头,咬紧牙关,用手指从脸的侧面耳前抚摸肌肉突起的部位,那里就是下关穴了。按摩的时候,以指腹按压,可稍加用力,来回揉按即可。次数不用太多,一般按50下就可缓解牙疼;每日按两三次。

下关穴是胃经上的一个穴位,专主胃经气血物质中的水湿之气,人体气血之中的精微都由此来往,从而分清降浊。当浊阴不能归地,人就会产生我们常说的上火症状,于是,出现牙疼、耳鸣、口腔疼痛等症状。所以按摩下关穴,就相当于为浊阴进行调理。

这就是自己病自己医,自己做自己的医生。相信大家看完之后都会对着自己的身体产生好奇心了吧?那就从现在起,用心来了解自己的身体,然后去做自己最合格的医生吧。自身之“药”到底能治疗多少病

从自身找“药”,就应该明白这“药”究竟是什么。中医说身体之症来自于经络不通,所以,找到人体经络,向不同的穴位要健康,就完全可胜于去医院,胜于吃药打针。那么,人体自身的经络到底可以治多少病呢?中医典籍里这样记载:“诸脉皆通,通则除疾。”也就是说,经络通畅了,什么病都能好。中医之所以可以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流传下来,就是因为它具有强大而有效的作用。

从人体穴位的命名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不同穴位堪称不同的药方,全身从上到下,就是一本“大药方”。穴位不仅有治病的,还有保养的,我们所知的那些好用的中成药,皆可在自己身上找到。曾经有位朋友火气重,一会儿牙痛,一会儿嗓子疼,有时还会鼻子出血。这其实就是内火过重,需要去火。开始时,他还去药店买点儿祛火消炎的药吃吃,但因为这些小病经常复发,所以最后他也不想再吃药了,自己说:“要用吃药来治这些病,我天天都得靠药养着。不就是点儿火吗,我还是熬一熬算了。”后来,我听说了这件事,就让他自己每天揉内庭穴。结果过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他告诉我,自从揉内庭穴开始,嗓子就疼了一次,其他问题都没了。

我为什么让他揉内庭穴呢?因为内庭穴主治人体上火之热。对于体内的热症,按它就等于吃药。它可称得上是人体自带的天然“牛黄解毒丸”。那些因内热导致的病症以及胃火都可以通过揉按它来进行治疗。

人体自身之“药”太全面了,比膏方还管用的“十全大补汤”,比中药还好用的“牛黄清心丸”,治疗炎症、体寒、腹泻、不消化、体湿、腰酸背痛、四肢麻木等的对症之药,比比皆是。“药方”既然都在自己的身上,那么就没有再吃外药的必要了。只要找到它们,就能很好地祛除这些身体不适。

我们都知道,孩子成长最需要补钙,因此很多家长总是不惜金钱,为孩子购买各种钙片。可钙片单独服用,吸收并不理想,而且口感上又不是很好,孩子一点儿都不喜欢吃。可如果我告诉你,从自己身体上就能找“钙片”,那不是要方便得多了?很多人肯定会不相信,说:“穴位能治一些小病是真的,可是说能补真实的营养元素纯粹是开玩笑。”这话可一点儿都不科学。我之前遇到过这样的病人,孩子体质比较弱,而且有点儿佝偻症,妈妈着急地说:“孩子胃口实在不好,不肯吃东西。医生一再嘱咐要给他补钙,可是他嚼在嘴里就吐出来,说咽不下去。为此,水果口味的也买了,进口的也买了,效果却一点儿没看见。”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从来不主张给孩子用药,哪怕是补药、营养药。所以我便让那位母亲给孩子调理脾经,除此之外,特别叫她多为孩子按摩大都穴: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然后按揉大都穴50次。过了3个多月的时间,孩子再回诊时长高了一大截,那位妈妈高兴地说:“他不但饭量增加了,而且佝偻症也好起来了,现在他只是还有点儿瘦。真的是一粒钙片也不用吃呢。”这就是按大都穴的效果。脾经能调理人的胃口,而大都穴除了参与调理脾经之外,还能补钙,治疗骨质疏松、肌肉萎缩、腰腿不适等症;对现在人最容易生的颈椎病,也一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所以,大都穴就是自身所带的“钙片”。

至此,大家应该明白,人会生病,就是因为身体的某个部位出了问题,而这个部位出了问题,相应的穴位就会有所反应。因而,在这些相对的穴位上进行诊治,就完全是为自己开出了“药方”,自然也就能治病疗伤了。所以,打通身体经络,可治百病。这就是自身之“药”的医治范围所在。如何寻找身体的自愈“药方”

既然人体的自身就有着各种“药”来治愈病症,那么大家肯定好奇这些治病的穴位都在哪里。其实,找到这些穴位一点儿也不难。因为身体自会说话,即所谓的“不平则鸣”。病症如果刁难身体,穴位这些“英雄”们就会站出来鸣不平。此时,我们就会感觉到自己身体上的敏感变化,比如,有的地方一碰就疼,有的地方麻木等,这都是穴位的语言,它正在告诉你身体哪里出了问题。我们将它称为敏感点,找到它,就找到了治病的“药方”。

通常,一个患风寒感冒的人,开始总是表现为嗓子疼、低热等问题,你如果不注意,就会开始咳嗽、高烧、肺炎;发展到最后,肾也有可能出现问题。这就是一个体内不适,体外来传达的过程。你不必担心找不到自己身体上的药方,因为风寒感冒的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头皮发紧,头重。那头皮上端是什么穴呢?自然是百会穴。百会穴是人体阳气之穴位。在风寒感冒到来时,人体因无法宣发自身的阳气,而头重如盖。这时,只需按压头顶上的百会穴,为它找开阳气之间,你就会有全体通畅的感觉。这就说明,找到能缓解病症感受的穴位,就找到了能治病的“药方”。

当然,还有些病是隐忍不发的,有时你可能不会及时发现。比如,有的人熬夜,有的人酗酒,你看不到明显的病症,但身体有内伤却是既成事实。这时,身体也会有自己的反应,比如,免疫力开始降低、疲劳,这些都是身体在提醒你。当那些隐忍之症不可见时,身体内在平衡已被打破,于是出现腰酸背痛、四肢无力、亚健康等表现。这时,你只要根据身体的感受,依照实病治之、虚病调之的原理,来让身体达到平衡,各种不适症状就会消失。

即使你自己无法寻找穴位,或者不知道病症对应的穴位是哪个,也好办。你每天在空闲的时间,对自己身体上可以敲打到的地方,进行不厌其烦的敲打或者按摩,遇到特别敏感的地方,就停下来自己用力按揉,将这个痛点揉散、打开。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意识不到为自己开了“药方”,但却已经治愈了身体欲起之病。

曾经就有一个病人,他每天总是在凌晨四五点钟的时候咳嗽醒,一直断断续续地咳到起床。他听我说过,经常按摩解溪穴能清热化痰,便自己天天按。不过效果不是很明显,这样咳了好几天。他有一天咳醒之后趴在床上,结果一蜷胳膊,感觉到手关节处有一个点痛得很,于是,他按了一下,果然有硬结。他并不知道这是什么穴位,可以治什么病,所以也没多想,便直接对着这个点来揉。揉了2天,第3天凌晨居然只咳了一小会儿,便又睡着了。这个发现让他很是惊奇,于是找到我问原因。我看看那个点,刚好就是尺泽穴。这个穴位专治感冒、咳嗽,这是因为人体肺经的阴液循行肺经,然后在此运行而过,带走肺热。它如果不能通,就无法化解肺气之热,因而痰液不化,人就会一直咳。

我让他再按一下自己的列缺穴,他大声地说:“这里也疼呀!”我便让他两个穴位一起按。没过1周,他就完全不咳了。之前,我们说解溪穴可止咳,这不假,但人体穴位不通,往往会表现在几个不同的点上,有时,只按一个部位未必可奏效。按摩产生痛感的尺泽与列缺,那也就完全为肺燥之症进行清肃,咳嗽自然也就好了。

因此,寻找自己身上的自愈“药方”,就要熟悉自己的身体,善于发现。平时,可在自己身体上多进行探索,发现问题便及时去化解。这样,病自己就会绕开你而走了。四肢负责治疗哪些病《黄帝内经》说过:“四肢者,诸阳之本也。”这句话就是说,人体生不生病,80%取决于四肢。它们相对处于人体的末梢,当有病症发生时,它们往往是最先感觉到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四肢穴位所能治疗的病非常多,可谓人体的“大药房”。有效地刺激四肢穴位,就能治脾、肝、肾、心等脏器之症以及改善身体其他更多问题。

人体一共有十二正经,而双臂、两腿就囊括了人体六条阳经之脉。阳气对于人体就是生存之空气,所以中医才说:“肾主四肢之骨,脾主四肢之肉,肝主四肢之筋,心主四肢之脉,故四肢之病在脏。”这就是告诉我们,四肢的穴位就如同脚底的穴位反射区一样,集合了很多人体重要的穴位。经常按摩四肢,能促进身体血液循环,让身体阳气充足。这能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从而轻松地令关节炎、手脚抽筋、体乏虚弱等症得到良好的改善。

当然,这只是四肢的一小部分作用,看看四肢上比较重要的几个大穴,它们所负责的病症多到你想不到。手臂之合谷穴、劳宫穴、内关穴、外关穴,都是我们触手便可按摩到的穴位。而按摩它们就能对头痛、牙痛、心痛、嗓子痛、呕吐、胳膊麻木、胃痛、心悸、失眠、手颤,甚至是鼻塞、癫狂等头面、心脏、胳膊的病症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而这些穴位还不到双臂总穴位的10%。有人说“双臂一动,牵及全身”,这一点儿都不为过。

再看双腿,比较重要的穴位自然是足三里、少海、三阴交这些,它们能治的病就真的关乎全身了,而且都是关乎生命体征正常与否的大病。比如,月经不调、带下、腹胀痛、肠鸣、抽搐、高血压、瘫痪、便秘、水肿、遗精、阳痿,等等。此外,这些穴位还能调节精神状态,神志不安、脾胃不调都可在足三里进行按摩。所以民间才有谚语说:“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它就是一种人体的大补之药,男女老幼的身体强健都离不开它。

不仅如此,在腿上还有膝眼、悬钟、曲池等数不胜数的穴位,它们也一样很重要。半身不遂、腰腿痿痹、上肢活动不利、老寒腿、鹤膝风、双膝冷痛等问题,只要按腿上的某些穴位,就能得到缓解。动动手指,伸伸腿,这都是在治病。相比去医院,是不是方便、快捷得多?

由此可见,四肢之与人体疾病,就如同风筝与线的关系。那些发生脏器方面的病症,精神方面的问题,以及经络上的不通,都可以通过四肢来进行调理。多按多揉,身体就会充满阳气,从而气血通畅、精力旺盛,身体不受外邪所侵。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常按四肢穴位,不但对身体好,还没有一点儿副作用,这才是比药更高级的治病方式。帮你寻找耳朵上的“大药方”

耳朵对人体来说,面积实在不大,可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器官,却拥有着人体最大的治病之方。《黄帝内经》讲:“耳者,宗脉之所聚也。”一句话就道破了耳朵这人体大药的玄机:它集聚人体全部经脉于一身,自然也就关系所有的人体健康问题了。当身体产生问题时,耳朵总是可以感觉得到。如果能对耳朵有一个良好的了解,就算是找到了人体治病“药方”的秘密所在。

细看耳朵,它的形状像是未出生的胎儿,只不过是头朝下、脚朝上的体位。而人体的不同穴位刚好在这里都有自己的对应点,因此,如果感觉在身体上找穴位麻烦,则不如到耳朵上来寻找。按不同的对应点,耳朵被划分成不同的几个部分,即头面区、肢体区、中心区、三角区、边缘区。不同的区,负责着不同的疾病。当我们身体产生不适时,我们可以从这些部分来取药治病。

所谓头面区,也就是耳朵的耳垂、耳屏这一块。我们说耳朵像一个头朝下的胎儿,自然最下边才是头面区所在。而它作为人体大药,可以主治头部及面部的问题,比如,头痛、牙痛、咽炎、扁桃体发炎、失眠等症,都可以通过按摩耳垂、耳屏来解决。这里的“药”不用仔细找,只需要在整个头面区进行掐按,就能解决问题。

一般人在失眠的时候,可自己用手掐耳垂部及耳屏部位,只需5分钟,就能心神安静,进入梦乡。而对脑力劳动者来说,最怕的就是思绪不清;同时,因为用脑过度,所以身体经常僵硬酸痛,面部皮肤又晦暗不清。这时,你就可以通过按摩头面区来改善这些症状。它能很好地提神醒脑,促进气血循环。

耳朵的第二部分是肢体区,它包括耳舟以及对耳轮部分。这两部分对应的是人的手指、手腕、臂肘、肩膀、甲状腺、锁骨以及颈椎、胸椎、乳腺、腹部、腰、膝、膝关节、踝关节连同脚趾。除此之外,肢体区还对阑尾起作用。

整个肢体区占耳部的比例最大,因为人体四肢占人体总和的一多半。如果要看自己的四肢是不是健康,则可以从肢体区的颜色上来进行辨识。身体好的人,肢体区的颜色会比较柔和,又富有红润色泽。体力劳动者的肢体区会暗一些,平时可多对这一部分进行搓揉,这样不但能祛疲劳,还能强四肢。

中心区是耳朵的第三部分,它由耳甲腔、耳甲艇以及耳轮脚、外耳道口组成。中心区,顾名思义,对应的就是人体内脏部分。因为人体内脏的穴位点比较密集,所以对应的问题很多。人体五脏六腑的问题都会显现在它上面,包括人体三焦、胃、脾、肝、肾、膀胱、前列腺、尿道、肛门,等等。身体出现这些方面的不适时,我们便可通过按、点、掏等方法来对不同点进行刺激,从而得到治疗。

在中心区有两个很好用的点,对男女各得其用。其中一个是醉点,它在中心区的上部位置,不能直接找对应的点时,就将上部都揉按一下。醉点专治喝酒过多而产生的头晕、头痛等,也就是说,喝多了,按醉点可以醒酒。另外一个则是女性专用的。它在中心区的最下方,称为卵巢点。女性有妇科问题,可以多按揉卵巢点,既能防治又能治疗。

耳朵的三角区就是耳窝、耳轮下脚的部分,这里相对要小一些,但主要对应生殖系统。因此,当子宫、尿道、盆腔等出现问题时,就要从这里取药了。它不但能管生殖器官的问题,还能平喘、降压、清肝、除痔。平时经常对三角区进行揉搓,就能滋阴壮阳,不管对男人还是女人,补肾少不了这味药。

最后,边缘区也就是耳朵边轮、耳后面等地方了。这里的“药”虽然不像前面那些那么重要,但也不可缺少。食欲不好、口干、鼻炎、眼赤等问题,按摩边缘区,就会有一个很好的缓解作用。当然,耳屏的上方,还对应着心脏,它能平神降气,多按按这里也就等于为自己开了一服“宁神药”了。养生保健有秘方,打通任、督二脉

想要身体不生病,必须要诸脉皆通。而在人们的身体内,除了十二正经,还有奇经八脉,它们之间相互贯通,让我们身体血液循环得以通畅,让我们的生命得到保证。在人体奇经中,任脉与督脉是非常重要也相对传奇的经脉。单纯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待它们,任、督二脉于人体,是不可忽略的气血之源;它们一条为阴脉之海,一条为阳脉之海,共守人体阴阳。因此,任、督二脉通畅,才是人体养生保健的关键所在。

在中医学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生于北宋时期的静树大师,从年轻的时候起,便开始悉心学习武术。最终,他通过不懈地努力,打通了自己的任、督二脉。从此,他不仅在武术上得到精进,在身体上也得到了别人所得不到的长寿与健康。静树大师一生经历了三个朝代,总共活了300多岁。据他的家人说,老年后的静树大师一直生活在珠穆朗玛峰上,一年只下山一次。而静树大师在明朝的时候认识了著名的金世义祖师,两人交情甚厚。但金世义祖师因为任、督二脉不通,所以早早地离开人世。

这或许只是一个传说,但这并不意味着任、督二脉通畅的益处为虚。在我所接触的病人中,任脉、督脉不通,从而病体缠绵的事例屡见不鲜。这是因为任、督二脉起于人体会阴穴,直达于头部,其中,背部所主经络又特别多。当它们出现不通时,人体就会产生淤积,从而气血濡养不周,最终造成失调、干涸等病因。而任、督二脉一通,也就意味着八条奇经皆通;奇经通,百脉通,这也就能让人体气血的循行正常。

也正是因为任、督二脉如此重要,所以《黄帝内经》才会说:“任督通则百脉皆通。”透过这句话,我们可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任脉、督脉得到通畅,人体阴阳才能得到平衡,百病就不能靠近了。当然,人想要不生病是不可能的,但从养生保健的角度来说,任脉、督脉通畅,人体的免疫力肯定会加强,一般的小损伤也就不是问题了。

既然任、督二脉关系到身体的最终健康,那么如何来打通这二条经络就变得至关重要。方法其实并不难。打通经络的方式并不像武侠小说中讲得那么传奇,不用武林高手帮忙,也不用奇遇,只需要家人或者医生帮助你捏脊就可以了。这个方法不但好用,而且轻松,相对来说,是我们利用任、督二脉这个“大药方”的最好方法。

捏脊时,人需要趴在床上,让身体呈自然放松状态。而为你捏脊的人则要修剪好指甲,洗净手,接着两手对搓,在手掌及指尖都热了之后,用拇指和食指,在你的脊柱两侧捏脊。做的时候,从尾椎骨沿着脊柱向肩部上行,每次要将脊柱两侧皮连同肉一起捏起。捏起之后轻提,然后慢放,不要松开手指,只需往上赶着皮肤再提前面的皮肤起来。一叠一叠地更换手下皮肤,这样一直捏到颈项的发根处。

以这样的捏法,每天捏1次,每次以刚才的顺序捏5遍,大概持续15分钟以上。平时捏的时候,可以从力度上来自行调解,有的人需要大一点儿力气,而有的人却要轻一些。通常,看脊柱两侧的皮肤是不是发红,有明显发红的颜色便说明刚刚好。但捏脊的过程要坚持,只有长期地捏脊,背部的经络群才会慢慢地活跃,而任、督二脉也就相应地得到打通了。

虽然说任、督二脉打通并不可能让人像武侠小说中说的那样能飞檐走壁、身轻如燕;但是,这对于人体气血的循行有着很好的帮助,可以让淤积的地方得到通畅,可以让失调的气血得以重新代谢。气血滋养身体,不淤不积的身体状态会让百病不留,从而起到最好的保健与养生作用。想要不生病,按方法养经络

经络通畅,身体才不会生病,这是人人都知道的方法。而如何让经络通畅却不是所有人都明白事情,因此,按方法养经络就变得非常重要了。经络在人体纵横贯穿,如同涓涓河流,穿梭于身体各处。看似复杂的表象却各自有着自己的活动规律,只要能按照它们规律的时间顺序进行保养,就可以收到经络通畅、百病不生的好处了。

保养经络不是现代人发明的,在古代,它便已经被人们提到日常保健中来了。一天当中,人们按不同的时间来保养不同的经脉,用当时旧制的十二时辰来对应人体十二正经,从而让经络畅通。具体保养方法并不难,与现在的24小时对应起来,就可以让经络得到很好的调养。

早5-7点被称为卯时,这是大肠经循行的时间。大肠经专门负责人体废物的排泄。在这个时间,我们能保持一个好心情,就是对大肠经最好的保养。因为大肠与肺相表里,所以好心情可以让肺脏血液活跃,从而刺激大肠经排泄功能的增强;这样,人体毒素也就干干净净地排出体外了。

7-9点是胃经开始工作的时间,也正是吃早餐的最好时段。想要对胃经进行保养,就得学会适当地散步,同时进行按摩腹部来促进肠胃功能,这样可以让胃经循行通畅、消化力更强。

9-11点是脾经当主的时间,脾主升清、主血、主肌肉。只有脾的功能好,人体才会有良好的消化吸收功能,才会气血运达、胖瘦适度。在脾经当行的时间里,可做适量运动来健脾,同时注意补水,让脾有一个舒适的运化动力。

到了中午,也就是11-13点,它对应于心经,刚好是该吃午餐的时间。人在经过了四五个小时的运动及劳作之后,应该进行休息,从而为心经的循行让路,让它给身体补充能量。中饭吃得不要过于油腻,饭后不宜多动,静坐最有利于心经。

13-15点,小肠经开始分清排浊。想要保持小肠经的正常工作,午饭时间一定要准时,一般晚于13点的中饭都不利于小肠经。经常不按时吃饭还会引起小肠经的功能紊乱,从而带动其他经络紊乱无序。

15-17点,膀胱经开始为人体排除多余的水分和火气。此时,一定要注意多喝水,不要用碳酸饮料之类的来代替,清水更适合膀胱经,充足的水量能让膀胱经排泄掉小肠经所残留的浊物。

17-19点,肾经应时而动;肾为人体先天之本,保养上又要格外注意。肾喜湿,与膀胱经一样,多喝白开水,才能让肾脏充分滋养。同时也可通过泡脚的方式来活跃血液,让肾经更有动力运作。

心包经与心经不同,它在晚上19-21点开始循行,为心脏正常的血液代谢提供帮助。人适合安静,如果能练练气功,打打太极,则可更好地让心包经处于健运状态。

进入21-23点时,人应该睡觉了,这时,三焦经调动人体各腑之气,濡养百脉。所以早早入睡就是对三焦经最大的保养,身体会因此而受益。

到了23-1点的时候,胆经出来工作。这时,人如果能处于安稳的睡眠当中,就能保养人体的元气,让胆经气血通行。因此,保养胆经不需要太费力气,只需要用心睡觉就可以。

凌晨1-3点,肝经处于修复状态,肝经修复得好,人体血液就充足,新陈代谢才完全。而让肝经能最大限度地进行修复的方法,就是不要熬夜,在这个时间段内,保持深度睡眠是对肝经最好的爱护。

3-5点,肺经开始呼吸新鲜空气了。我们说过,肝生血,而肺运血,肺在得到新鲜的血液后,会源源不断地传递给人体各处,从而使人体得以滋养。肺经的保养除了需要好睡眠,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此,人才会开始精神饱满的一天。第二章 认识十二正经,打通健康的神奇通道

当气血不足时,不仅面子不好看,而且身体免疫功能也受损,五脏六腑皆无活力。这时,要在自己身上找『药』,首先要注意的就应该是足阳明胃经,因为《黄帝内经》说过:“阳明经多气多血。”气血不足——足阳明胃经是关键

人的生命以气血的运行而存在,当气血不足时,不仅面子不好看,而且身体免疫功能也受损,五脏六腑皆无活力。这时,要在自己身上找“药”,首先要注意的就应该是足阳明胃经,因为《黄帝内经》说过:“阳明经多气多血。”

胃经是人体十二正经之一,也是身体经络中分支最多的经路,它从头到胸至腹,最后到达双腿。也就是说,胃经的循行关系着人体的全身,它如果出现不通、淤积等问题,人就会出现发烧、出汗、流鼻血、上火、不消化、腹胀、腿脚疼等症状。

胃经靠着胃脏强大的吸收营养功能,来为身体各处分发福利,因此,胃经通畅,人会气血充足、精力充沛。当胃脏出现消化不良时,身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则失去保障,人的体力、气血就都不够了。

当然,胃经线路这么长,保养起来相对复杂。但对于气血不足的问题,可以从胃经大穴入手,那就是人体重要穴位之一——足三里。这个穴位一直深受人们的重视。有效地对足三里进行刺激,就能让胃脏得到良好的蠕动,增加胃内消化酶,从而改善消化不良的问题。不仅如此,刺激足三里还能增加人体红、白细胞以及血糖和血色素的数量。中医说“若要安,三里常不干”,也就是说每日对着足三里进行按摩,人体气血才能不断地代谢出新,人才能保持向上、阳光的充足气息。由此可见,针对气血不足这样的小问题,胃经固然是关键,而足三里穴又是胃经线路上的关键。

足三里穴位于人体小腿部的膝关节外侧下方3寸处,取穴时,可将膝部弯曲,自然垂地,然后在膝部突出骨位开始向下并四指即是。按摩手法也很简单,可用大拇指指腹直接按压足三里穴,也可将中指蜷曲,以第二节骨关节对此穴位按揉。按的时候要用力,足三里感觉到酸胀发热便可以了。这样每天按摩1次,每次5分钟左右即可。如果感觉用手指按摩有点儿累,也可以用按摩锤轻轻地敲打此穴位,功效也是一样的。

每天在按摩完足三里之后,要记得对胃经其他穴位进行一个有效的保养,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可以用敲打的手法,一般不必整条胃经都敲打到。具体手法如下:端坐于椅子上,然后双手垂放于身体两侧,右手握空拳,左手自然伸展,手心面朝向大腿;先用左手开始顺着大腿的根部向下来回地搓,而右手则跟着用力敲打腿部;这样做10分钟之后,再右手伸开,左手握着拳,继续做10分钟。

除了以上按揉、敲打胃经的方法,我们还可以用推腹的方法来对胃经进行良好的护理。推的方法非常易于操作:端坐或者仰卧于床上,然后用双手大拇指从心口窝的下方开始,以心口窝为中间点,两指分于左右,间距宽为2寸,一起沿着胃部推向小腹处,这样推动5~10分钟的时间即可。不过,应该注意推的时候,不能是刚刚吃完饭的时候,一般可以在饭后1小时开始。这种推腹既适合老人也适合小孩儿,可以说一家人都适用。

如此一组简单的胃经按摩法,不但能促进胃部的消化吸收,更能补养人体气血,坚持的时间越长,人的胃口就越好,气血就越足。因而,中医一直对胃经养生有着自己的偏好,认为经常按足三里,经常推按胃经,就能让人气血充足,保持年轻体态。清除宿便——手阳明大肠经是人体“开塞露”

说起排宿便,女性可能更加热衷一些,认为排宿便可以减肥还可以光洁皮肤。其实不只是这样,清除体内宿便不仅可以让人外在好看,而且能让体质增加,有效减少各种上火、起痘、牙痛甚至是热病等症。正因为如此,现代人才更倾向于排毒、清宿便的事。

既然说到清除宿便的重要性,就不得不提手阳明大肠经了。它由我们食指的最顶端开始,沿手指向上,从臂前外侧直接进入肩部,在背部大椎穴处左右经络相交,最后络于肺脏。因为大肠经是比药物还灵的排宿经络,所以,大肠经与人体头部关系密切,牙齿、鼻子、眼睛等方面的问题都可在大肠经上找到自医“药”点。

而这些仅仅是大肠经功能的一部分,因为它最重要的作用在于与肺相表里,直接约束人体下半身腹痛、便秘、泄泻等症。这是因为胃经通过消化吸收为人体输送营养,而所产生的残留与废弃之物,则由大肠排出。肺内浊气,也全部通过大肠经来进行外排。因此,大肠经如果不通,则人体肯定会毒素淤积、上火、起痘等。《黄帝内经》就讲:“大肠手阳明之脉……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液所生病者……”《金匮要略》则说:“大肠有寒者,多鹜溏;有热者,便肠垢。《脉经》说:“大肠有宿食,寒栗、发热,有时如疟状。”这些明确地告诉大家,当大肠经产生了堵塞或者寒热不适之后,要么拉肚子,要么便秘,自然宿便生成,最终致使人体生病。

一般情况下,大肠经不通在自己的手臂上是可以摸出来的,因为它循行于人体左右两臂,当体内有宿便时,你用一只手来逐步按摩手臂,就会感觉到有酸胀的地方。这是疾病在告诉你:“此处有废物堆积。”知道了疾病所在,自然就容易为自己开药方了。只需自己按摩大肠经,越痛的地方越要大力按摩,宿便就可以顺利排出,然后带给你畅通活力感;所谓“无毒一身轻”,也就是这种感受了。

按摩大肠经很方便,寻找大肠经线路时,只需要自然地将一侧的手臂垂直放下,然后另一只手握成拳状,轻松地敲打整条手臂,便是为大肠经按摩了。敲的时候最好在早上5点到7点之间,这个时间是大肠经最活跃的时刻,进行敲打按摩就会更有效地刺激它的功能,从而为你清除体内宿便。每次敲打持续的时间一般要长一点儿,以10分钟左右为宜;而且在敲打的时候应该是从下往上开始,如果是从上向下,则会起补大肠、止腹泻的作用,这就是中医所讲的“逆泻顺补”原则。

同时,敲打完大肠经之后,可辅助上廉穴、下廉穴来进行肠道疏通。这两个穴位是大肠经上的散热穴,不但能除各种头痛,而且能清肠,对痔疮等问题都很有效。下廉穴取穴时,可伸直前臂,从侧面找阳溪穴和曲池穴,它们连线正中间的位置便是下廉穴了。按摩方法可以用拍打法,手指并拢,对着穴位拍打,力度适中,保持2分钟左右即可。上廉穴采取相同手法,它在曲池穴的下方3寸处,也就是四指并拢的下方,和下廉穴一样进行中等力度的拍打就行。这两个穴位每天拍打2次,能非常好地清除体内淤积,排出身体毒素。

平时,除了整条大肠经之外,也别忘了开发其他穴位的单独功用。比如,当你产生便秘症状时,不妨找准食指尖内侧的商阳穴。商阳穴在食指的第一节,指甲下方的内侧边缘位置,专门治疗大便秘结、便不出来。要想启动这味身体之“药”,只需用自己的指甲掐在该穴位上,反复几次,便意强烈,大便自然排出。正是因为这样神速的效果,它才被大家送了人体“开塞露”这样一个美称。失眠心烦——足少阳胆经轻松搞定

人体情绪有时并不单纯受外界事物影响,当体内发生不适时,人也会心烦意乱,还会失眠多梦。这会引起人体心理的不安情绪,从而使人烦躁、不安、口苦,甚至是唉声叹气。这样时间长了对身体可不好,轻则皮肤无光、面色晦暗、头痛眩晕;重了就会出汗、打战,甚至关节疼痛。遇到这样多病又内理复杂的问题时应该怎么办呢?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这样的女病人,没有具体病症,但就是睡不好觉,她自己总结说:“我睡不好是因为白天人不舒服,总感觉心里不安,嘴里发苦,可是想想又没什么事惹着我;就这样持续了好几天,人都变得没精神了,觉得全身都有病,一动哪儿都是疼的。”我在为病人做检查的时候,就发现她的腿部结节有3处,而且敏感点很多。我问她:“腿部感觉麻不麻?”她坐在那里想了想,说:“平时只感觉全身各关节都疼,但没关心具体感受,你这一提,真的感觉麻了,特别是腿的外侧。”

这样,我就找到了病根——典型的胆经不通。于是,我为她进行针灸胆经线路,从下往上,针到大腿之后,她就明显感觉到了心里的放松,又长长地叹口气,说:“我现在感觉心里轻松多了。”按着这个法子,我又为她灸了2次,然后告诉她回家自己敲胆经。她按我教的方法,每天1次,没过多久,人就好起来了。

足少阳胆经是人体身上循行路线最长的经络,它起于眼外角的瞳子醪穴,然后从额头一直到耳后,再由此至肩部后方进三焦经,沿胸中穿过,通过腿部,结束于脚趾第四趾外侧。它不但穿三焦经,更联络肝经、心脏等脏器。因此,胆经不通时,人会心绪不宁,会有虚证、失眠,更会表现出肢体麻木的症状。我们都知道,人没有胆就会害怕,而胆经正是主决断的器官。胆经不通,自然人就心绪难宁,产生各种不安。《黄帝内经》说“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就是这个意思了。而胆又与肝相互为表里,所谓“肝胆相照”,正是由此而来。肝主血,当胆发生不通时,就会影响到肝的血液代谢,于是,人的面色就变得难看。

自己敲胆经就是安抚情绪的最好方法,敲的手法很好掌握:身体端正平坐于椅子上,然后一条腿抬起,放在另一条腿的上面,同侧手握拳,从屁股处开始沿着大腿向下敲打,直到膝盖处。这样敲1遍大概需要1分钟左右的时间,反复多敲几次,然后换另一条腿,按此法继续敲即可。

胆经穿于胸,胸前的部分不好敲,自己可以取膻中穴来敲打。这个穴位是心包经的一个穴位,但与胆经相重合,敲打它也相当于敲胆经。它在人体乳房正中间的位置,敲打时只需手握空拳轻轻敲击即可。最好有节奏感,这样会减少压力及不适,敲打3分钟左右为宜。

有的病人会反应:敲打了胆经之后,原本睡不好,现在更睡不着了。这不是敲胆经的问题,而你没有正确地处理肝胆的关系。因为肝主血,而肝与胆互为表里,所以如果肝有问题,你就会越敲越睡不着觉。在敲打胆经的时候,你应该同时处理肝经的问题。这时,你可以在敲完胆经后,对大腿内侧的肝经以及脚上的太冲穴进行按压,这样,失眠的问题就能轻松地解决了。

不过,敲胆经还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力气不可过大,因为胆会分泌胆汁,如果敲得太重了,则很有可能会出现青乌块。一般,初次敲胆经会有酸痛感,慢慢敲打到皮肤发红就可以了。女性在月经期间不要敲胆经,有肝脏热症的人也要慎敲胆经。只有做到对胆经的完全了解,才能让它成为主决断的主导之官;这样,你自然也就不会心烦、失眠、不安了。激素紊乱——手少阳三焦经可帮忙

激素是人体代谢、生长以及发育繁衍的重要内分泌物质。当它正常分泌又能正常代谢的时候,人才会慢慢成熟,所有人体功能才能正常,特别是生殖功能。也就是说,没有激素的正常分泌,人体就没有办法呈现性别上的变化与生理活动。因此,如果激素紊乱,你很可能就要面临麻烦了。

当然,人体有不同的经脉,它们能解决人体不同的问题,克制激素紊乱的方法自然也不会少。拿手少阳三焦经来说,它就是调理激素紊乱的好帮手。三焦经分为上、中、下3个部分,起于人体无名指的最末梢,由此上行,到腕关节,然后沿它上行至背部,再回行于上臂,然后穿过臂部肘关节处,绕行锁骨缺盆穴,在胸腔散开,下行穿过膈肌,这样就形成了上、中、下3个本腑。

三焦经最能调理五脏六腑的问题,因为它善于升降气机。三焦经如果不通,人就容易出现气滞血阻、出血、腹胀、胸闷、情志抑郁等症候。而这些都会影响人体激素的正常分泌,因此,激素紊乱首先要调的就是三焦经。中医甚至说“善治三焦可愈百病”,这足以说明三焦经对于人体的重要性。

之前,我遇到过这样的女病人,已经36岁了,可因为工作忙,又不重视身体护理,所以下巴上总起痘,大便不好,而小便又总是尿急。为此,她排毒的药也吃了,祛痘的化妆品也用了,可效果却微乎其微。不仅如此,随着各种症状的加重,她开始变得多梦,而且气短胸闷,连月经也不能按时而来,最终,她选择了找中医调理。

我在了解了病人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之后,发现她长期思虑过重,心理压力也大,因此,内分泌失于调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激素分泌紊乱。于是,我建议她调理三焦经,并为她用针灸和艾灸相结合的方法,做了1周的三焦经疏通。很快,她脸上的痘就蔫掉了,而睡眠也越来越好。当然,我知道调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我教她为自己做按摩,每天对三焦经进行按摩。又过了1个月的时间,病人已经完全感觉不到心理与身体的不适了。她自己都好奇,问我:“为什么你不给我排毒,却帮我调三焦经,而且还这么管用呢?”

其实这再简单不过,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人起痘,并不一定都是毒素引起的。比如说激素的紊乱,如果它在该分泌的时候不分泌,在不该分泌的时候却大量分泌,就会让人起痘,就会让大小便不利、经期不正常。调好了它,痘痘与其他问题自然就好了。在平时,女性不妨多为自己调理三焦经,这样不但可以有好皮肤,而且正常的激素分泌能让你保持年轻。

调理三焦经并不困难,通常自己可采取按揉或者敲打的方法。将自己的一手曲肘朝上,手掌伸开,另一只手握成空拳,以虎口处朝着弯曲的手臂外侧轻轻敲打,遇到不好敲的地方,就改用手指来按。力度保持自己可以接受的程度,如果遇到痛点,就要忍住疼,把它敲开。自己感觉有身体不适的人,可寻找相应的穴位进行重点调理,比如,支沟穴、耳门穴、肩部,给予它们多些按摩,会有效地防治疾病。

调理三焦经最好的时间应该是在晚上的9点到11点之间。在这一时段,三焦经的气血最为旺盛,对它进行调理就能有效地升降气机,令气血通顺,从而促进激素的正常分泌。因此,晚上的作息很重要,应早点儿入睡;而且不可以在睡前生气,以平静的心态进入睡眠,三焦经才会更加调畅。体湿有毒素——足太阳膀胱经显身手

有体湿的人,往往会表现为体虚肥胖、舌苔厚腻、尿浊黏滑,有的人还会腹泻、大便不畅,腰疼腿酸等。这些是体湿不运造成身体机能的代谢障碍。而有体湿的人体内又往往有毒素堆积,当然也是因为湿气阻滞导致的。所以要调理身体的体湿、毒素问题,就要从足太阳膀胱经上求药方。

曾经遇到过这样的病例: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皮肤白腻,体型虚胖,人的精神状态非常萎靡。我问他哪里不舒服,他说:“具体感觉不出来哪里不舒服,但就是容易疲劳,每天都觉得全身发沉,可我明明这么胖,又没干力气活儿,这到底是怎么了呢?”我问他:“大便怎么样?”他咧嘴笑了笑,说:“虽然每天都便,但很烂,而且有便不尽的感觉。”我给他号脉,发现脉象濡滑,再看下舌苔,也是一副滑腻的样子,有明显的齿痕。这些是体湿过重的表现,身体痰湿滞留于体内,于是,体液的代谢发生了阻碍,从而造成身体湿气、毒素的积滞。

我安慰小伙子说:“没什么大问题,调理一下吧。你现在的胖不过是虚胖而已,调理调理不但能增力气而且能减肥。”小伙子立刻就问:“要吃中药吗?我对那个味道有点儿接受不了。”他的担心当然是多余的,这种病完全不用吃药,从自己身上就能找到“药”来用。于是,我告诉他:“回家让你的家人帮你每天按揉后背,然后自己对着小腿肚子下方的正中间点用力按揉,不要怕疼,慢慢疼的就轻了,到那时,你的问题也好了。”小伙子显然听得一头雾水,但还是将信将疑地走了。大概过了一个半月的时候,小伙子再次出现在我的现前,与之前判若两人。他说:“真是神了,我平时就这样按摩一下,什么药也没用,可大便居然成形了。第一次看到自己成形的大便时还有点儿受宠若惊,感觉太不可思议了。你看我现在,有精神,体重都减了2千克。”

这当然是意料之中的事,因为我让他按的就是膀胱经。膀胱经起于我们眼睛内侧的睛明穴,从这里经过头,下行至脖子、背部、腿部,然后一直到达脚部小趾的末梢,也就是至阴穴。膀胱经在人体左右各有1条循行路线,总计134个穴位,主管多种病症,包括:眼痛欲裂、腰背疼痛、发热怕冷、鼻寒头痛等。除了这些,它还能解决涉及神志的问题。因此,膀胱经对于人体非常重要,而体湿、毒素这点儿事,对它自然也就是小菜一碟了。

对体湿病人来说,膀胱经要尽量多揉,可背部又揉不到,那只好让别人帮忙。但是单纯想要祛湿、排毒又想恢复活力的人,不必这么麻烦,只要每天按按小腿肚子就可以了。这里到底是什么穴位呢?它就是膀胱经的承山穴。

承山穴的位置处于小腿肚子的稍下一些的正中央,也就是小腿两块肌肉突起的凹陷点。中医之所以为它命名“承山”,是因为它承接着人体所有的受力点,腿部的筋、骨、肉都在这里结成一个纽结。我们站着的时候,全身的重量都加载于此,其压力可想而知。所以按揉它能有效地分解身体的压力,从而缓解疲劳。当然,它的另一个作用堪比“红豆薏米粥”,即具有强大的祛湿效果。因为人体阳气最充足的经脉都在这里经过,它集众阳于一身,从而有效地为膀胱经输送阳气,排出多余的体内湿气。

按摩承山穴并不困难,只要用力就行,没有一定的力度就无法对它产生刺激。按下去之后,能感觉到有酸痛感就可以,反复按揉,直到它变得不那么酸疼了,这就意味着身体的湿气大门已经打开,湿气正在顺利地排出体外。但一定要记住,不要按按停停,再疼也要忍着,要一气呵成地按上5分钟才行。一般情况下,按承山穴之后,人就会感觉身体发热,会微微出汗,不用担心,这就是承山穴在挥发它的阳气,排解体内湿气。成功地祛散了体内的湿气,阻滞、堆积的毒素就同时解决了。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因此,想要祛湿、排毒的你,就好好地利用膀胱经带给你的身体之“药”吧。头痛脑热——手太阳小肠经最有效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有头疼脑热的小病,如果一有这样的小问题就奔医院就吃药,显然不符合人体养生的法则。所以,当你感觉到身体出现因上火而导致的头痛、体热时,不如在自己身上的手太阳小肠经找找“药”。中医讲“小肠主液”,因此,那些上火、头痛、发热的疾病多来自于小肠经的不利。

有的人就经常出现这种问题:爱上火,一上火就生口腔溃疡,甚至是舌尖红痛。其实,这就是小肠经受心火所扰,体液不足,从而产生了热症的缘故。这时,只要循着小肠经进行按揉、疏通,再多喝点儿水,体内的热火就顺势被导出体外了。

我的邻居老王就是这样一个人,平时经常捂着腮帮子,声音也很低沉。只要看到他这样,邻居就都知道:老王又上火了。但邻居以及老王自己都认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因为他是单位的领导,平时工作挺忙,管的事不少,遇到事情多时当然就焦头烂额了。可是随着这个频率越来越高,老王有些不淡定了。有一天,他遇到我,便问我:“我怎么总上火呢?这是不是身体不正常啊?老是头痛不说,连小便都发黄了。我是不是应该去医院做个体检?”我拿过老王的手臂,在他手掌往上沿小肠经按过去,就听他“哎哟,哎哟”地叫个不停。按到后溪穴、支正穴、小海穴时,都有高度敏感点。按完一遍之后,我才说:“你看看,你身体都这样了,能不上火吗?”老王惊讶地问我:“你给我按的是什么穴位啊?疼死我了。这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我说:“你这是心火下移于小肠。你现在就应该调理小肠经,从手到肩,这一段都勤按按才行,单独按一个穴位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了。”

小肠经是与大肠经比较相像的经络,只不过它更靠后,人们总感觉它的作用就是负责排便。真这样想可就错了,它从我们的小指开始一直沿着手腕、手肘、肩膀到脖子,最后止于耳朵。这一段距离虽然不长,却最能疏通经气、放松上肢压力、清热宁神。中医讲:“小肠经升清降浊。”这就是说,它会把人体需要的送于身体,而将不需要的排出体外。如果心火过旺,小肠经又不能疏通,那么人岂不是要上火吗?

当然,平时调理小肠经也并不麻烦。一般从小指开始向上按揉,少泽穴、前谷穴一直到阳谷穴都是祛热清心的好穴位,捏揉起来又方便。它们处于小指到手掌的边缘侧,每天不管什么时候有空闲,每个穴位揉上1分钟,就已经足够。沿着手掌边侧向手臂的外侧上行,这一段会有养老穴、支正穴以及小海穴等。对这些穴位进行按揉不但能泻热,还能促肠胃蠕动,令身体气血通畅。其中,小海穴最能通经络,一定要多揉,每次揉3分钟,让它充分发挥疏通经络的作用。不过,再往上到了肩膀、脖子这一块时不好按揉,但可改用敲打的方式,用按摩锤或者空拳都行,力度不要过重,感觉自己能承受就好了。每次敲打持续3分钟以上的时间,效果会很理想。

头痛、头昏,甚至是耳朵嗡鸣的人,可以在小肠经上寻找听宫穴,它在我们面部后方、耳朵前方、下颌骨髁突部分的后面。只需张大嘴,脸部与耳朵连接的地方就会出现一个下陷点,这里就是听宫穴了。按摩它不但能宁神志、清头痛,还能利耳窍听力。所以自己平时多按按,就能很好地缓解上火、头痛等问题。

老王按照我说的方法,每天对小肠经进行按揉、敲打。过了好长时间,有一次,我看到他正与邻居聊天,便问了句:“现在还上火吗?”老王笑起来,说:“自从按了小肠经,我是吃嘛嘛香了,这可要好好感谢你。”这就是小肠经带给人体的“药方”,让你头不痛、心神爽,轻松灭掉心火。消化不良——足太阴脾经运化能改善

消化不良、胃胀腹满、食欲不振的问题大家都遇到过吧?这些很可能就是足太阴脾经运化不利所带来的后果。脾经作为人体消化的“发动机”,它运化好不好直接关系到胃内食物的消化。这是因为脾主运化,在十二正经当中,脾经就是人体营养的“运输队”,如果这条经络出了问题,身体的营养供应就要不足了。因此,只有脾经通畅、运化功能正常,我们才会有一个好胃口,有一副好身体。

在日常的接诊过程中,我经常会遇到消化不良的病人,而张老师就是其中一位。他是中学老师,带毕业班,平时工作很忙,所以经常为了给学生批改作业、辅导功课而加班加点,办公桌前一坐就是十几小时。这样一来,他吃饭就变得不规律,一顿饱一顿饥的。渐渐地,他家人感觉到了他身体消瘦,而他自己却没有一点儿食欲,吃下去的东西老感觉堆在胃里,消化不动。家人都吓坏了,先为他做了胃镜等全面检查,还好并没多大问题,只是有点儿胃炎,但不至于影响正常生活。医生给他开了点儿药,并且告诉他腹胀时可以吃点儿消食片。结果,张老师从此与消食片联系在了一起,每天吃饭前必定要先吃消食片,不然就会腹胀不消化,堵得胸闷气短的。但身体就是这样,对一味药物产生依赖之后,往往会使自己原本的动力减弱,同时产生抗药性。因此,张老师的消食片越吃越多。爱人看不过去了,说:“这样下去,以后不用吃饭,只剩吃消食片了。不行,你得去调理身体。”于是,她好说歹说将张老师拖到我面前来。

我看了张老师的体检报告,又给他号了脉,确实身体没太大问题,但亚健康的状态已经显现出来。我根据治胃、健脾的原则,为他打造了一个促进脾经运化的方法:每天直立站于空地,双脚合并,左右手一上一下呈自然分开状态,但不要距离太小,中间要有二三十厘米的距离,手掌自然伸展,这就像练太极拳时的样子。然后,上方的手掌轻轻地向上抬,一直超过头部,再慢慢地从体侧放下去。与此同时,与手同侧的脚也跟着抬起来,再慢慢地放下去。接着,换另一侧的手和脚,按刚刚的样子继续抬起放下。如此左右各1次为1组,每天做50组。张老师倒很乐意接受这个方法,自己说:“每天写教案写得胳膊、背部都发酸,这样活动一下不但能治病,还可以锻炼身体,再好没有了。”所以,他回去之后很认真地做,一直坚持了2个月,再回来复诊时已经完全不用服消食片来帮助消化了。

这个方法,其实就是对脾经运化的一次促进。脾经起于脚部大脚趾的末端,然后沿着脚一直从腿部内侧向上,入于腹部,然后从腹腔一直到胸部,至食管伸展到舌根的下面。这条线就是脾经循行的线路,如果脾经不通,则不但影响消化,还会引发嗳气、舌根强直以及妇科疾病等问题。中医就认为,虽然胃负责吸收食物的营养,但是脾负责向身体输送胃所吸收的营养,如果脾经无法将这些营养运出去,胃就要堵得满满的,也就要消化不良了。因此,脾经的作用要比胃更加重要。

不过,脾经分布营养就需要通畅的线路,不良的饮食习惯、缺少运动等都是引起脾经不振的病源。这些会让脾经失于调理,从而无力为营养输送发挥作用,致使体内水谷积滞。强化脾经运化功能,才是改变人消化不良问题的首要任务。这也是很多中医,在人没有胃口的时候却总是通过健脾来治疗的原因所在。

我教张老师的那套健脾方法,平时没有问题的人也可以自己来锻炼一下,这样能更加促进脾经的功能。但从体力与精力上来区分,建议老年人做的时候可靠墙或者在有保护后盾的情况下进行,这样能保障安全性。而年轻人则可以尽量把手、脚抬到最高限度,这样每天做10~20组便可以了。开始时,可能很多人会不习惯这种一侧手、脚都抬起的感觉,因而不协调,但等到慢慢熟练之后,就会发现,不但消化功能增强了,而是四肢的协调性得到了加强,绝对是内外兼修。咳嗽气喘——手太阴肺经让你呼吸通畅

咳嗽、气喘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病症之一。感冒了,发热了,哪怕是天气一下子变冷了,都会引起人们不同程度的咳喘。而咳嗽这种事又离不开肺脏的问题,因而手太阴肺经,在治疗咳嗽、气喘方面,是真正有效的专治“药方”。

手太阴肺经起于腹部中焦,向下沿着大肠绕行,然后回到胃部上口,从肺脏穿出,走胸壁上方到腋下,顺胳膊的上臂外侧走对手掌大拇指的外桡侧。所行穴位共11个,左右相加共有22个。肺经一旦出现不畅,那就会引起咳嗽、气喘、咽喉疼痛、心烦、肺气胀满、小便频繁等问题。

前段时间,有一位母亲带着7岁的儿子来看病,孩子咳得厉害,可是挂盐水、打针都不起什么作用。那位母亲着急地说:“医生,我孩子这是什么病呀?这样咳下去,吃不好睡不香的,人都瘦了一大圈了。”我听听他的肺脏,声音发嘶,略带沉重,但无明显炎症。我再循着他的肺经一路寻找,当按到太渊穴的时候,孩子就直叫疼,这样我似乎就得出结论了,孩子的肺经出了问题。果然,我再按他的孔最穴,没想到孩子叫得更响,手一个劲儿地往回缩。母亲在一边看着着急,问:“医生,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我笑起来,说:“不用担心,这就是孩子自己身上的‘药方’,你按着我给他按的这两个穴位,回去每天按摩几分钟,过几天就会好了。”

那位母亲看起来将信将疑,但又看到我为孩子按摩这两个穴位时孩子的表现,便什么也没说,带着孩子回去了。过了1周,她就回来了,说:“医生,我儿子咳嗽真的好了很多,一天咳不了两次,不过儿子现在死活不让我给他按了,怎么办呀?”这还真是第一次听到,就算是孩子,如果病情能减轻,他就会感觉到身体的轻松,因此不会这样排斥按摩的。我便拉过孩子的手臂来看看,结果把我吓一跳,原来那位母亲下手太重了,孔最穴都被她按青了,我开玩笑地说:“孩子是你亲生的,不要下手这么重呀。”那位母亲自己也不好意思地笑起来。《黄帝内经》说“肺是相傅之官”,意思就是它主持身体的大局,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总理之位。它要是不安,身体怎么可能安定呢?那个孩子就是受寒引起了感冒,从而肺气不足,无力驱散风寒,才会咳嗽不停。而肺经上的孔最穴、太渊穴是最能治疗咳嗽、气喘的穴位,对它们进行按摩,也就等于直接打通了肺经,让人体肺气得以顺利排解。太渊穴位于腕部的横纹桡侧,以大拇指用力下按即可,每次按3分钟。而孔最穴位于前臂掌面的桡侧,沿太渊穴向上7寸的地方就是,与太渊穴的按摩方法相同。不过,自己在按摩的时候,千万不要像那位母亲一样,下手太重并不是最好的治疗方法,成年人以自己能承受的力度为主,每天按摩3~5分钟就好。

而且,就算平时没有咳嗽的人也应该多按摩肺经,这样能有效地疏理肺经经络,预防感冒、咳嗽。按摩的手法比较简单,自己直立坐于椅子上,挺直腰背,双臂放松垂直,然后一手握空拳,沿着胳膊从上而下,轻轻捶打,两侧各捶1次,共持续5分钟左右的时间。如果有家人帮忙,则可放松身体,让家人为自己捶打脊背中央的两侧,从下向上反复进行,捶30次即可。

不仅如此,在平时还要注意多喝水。喝水能让肺部保持湿润,从而使呼吸自然,因此,每天充足的水分必不可少。再就是运动。运动不但可以强体,而且能利肺,肺的活力来自于锻炼。每天能进行慢跑、散步等运动,可以让肺部活力更强,让肺经更加通畅。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