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传(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2 10:08:45

点击下载

作者:学习小组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诺贝尔传

诺贝尔传试读:

序言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世界文学名著是世界各国社会和生活的结晶,是高度艺术化的精神产品,具有永久的闪光魅力,非常集中、非常形象,是中、小学生了解世界和社会的窗口,是走向世界、观摩社会的最佳捷径。这些世界文学名著,伴随着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茁壮成长,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们青少年只要带着有趣的欣赏的心态阅读这些美丽的世界名著,非常有利于培养积极的和健康向上的心理、性格、思维和修养,有利于了解世界各国的社会和生活,并不断提高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的才能。

由于许多世界文学名著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有限,我们便在参考和借鉴以前译本许多优点和长处的基础上,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高度浓缩,保持了原著的梗概和精华,使之便于我们全面而轻松地阅读。

为了全面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阅读的兴趣和爱好,这套课外读物还收编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广博知识,把阅读名著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扩大阅读的深度和范围,这正是设计本套读物的最大特色。因此,本套课外读物有着极强的广泛性、知识性、阅读性、趣味性和基础性,是广大中小学生阅读和收藏的最佳版本。

不寻常的父亲

诺贝尔的祖先来自波罗的海海岸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最南端。在斯科纳省的东诺贝尔洛夫,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父亲伊曼纽尔·诺贝尔,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伊曼纽尔1800年3月24日出生于耶夫勒。他的家境极为贫困,父母无力供他进学校读书,这位天才从未受过正规教育,他写的字往往令人无法辨认,拼写上的错误就更不用说了。19世纪初,航海是西欧、南欧、北欧许多沿海地区青少年的梦想,由于伊曼纽尔体格健壮,力量过人,而且乐观开朗,再加上外祖父曾当过水手的原因,他从十四岁开始就去学习航海了。

后来,伊曼纽尔在一位建筑师那里做学徒,以打工为生,并进入一所文化学校,接受了一些基本文化教育。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抓住了一次偶然的大显建筑才能的良机,他的人生有了重要转折。那一年,瑞典国王理查四世和他的随从要路过伊曼纽尔的家乡耶夫勒。伊曼纽尔得知理查四世特别喜欢凯旋门后,立即在短时间内奇迹般地设计建造了一座凯旋门向国王致敬。国王路过凯旋门时,对在这样一处偏僻的地方竟能在仓促之间建成这么一座宏伟建筑,惊叹不已,对这个从未受过正规教育的年轻人非常赏识。伊曼纽尔因此得以在1821~1825年进入斯德哥尔摩建筑学校学习,并且每年都获得该校的奖学金资助。在校求学期间,伊曼纽尔不但勤勉好学,而且充分展示了他的天分,曾因制作精巧模型多次获得学校的发明奖。

1825年以后,伊曼纽尔转到工程学校受聘担任设计教师,由于亚麻精整机的设计而获得年度奖金。1826年这所学校改建为工业学院。伊曼纽尔虽然缺乏理论修养,但凭着他的实践能力和继承自卢德贝克的在实用方面的特殊天资,从1826年开始担任建筑师和工程师的职务。伊曼纽尔与这个工业学院的关系只有几个月,同时他开始搞发明工作。

1827年,伊曼纽尔与一位书记长的女儿罗琳娜·安德丽塔·阿尔塞尔结婚,组成了一个美满的家庭。罗琳娜身材苗条,精力充沛,朴素善良,有智慧且不乏幽默。

婚后,她颇能吃苦耐劳,节俭持家。此后,伊曼纽尔虽几次大起大落,但罗琳娜始终对自己的丈夫表示理解和支持,无怨无悔,为丈夫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欢乐温暖的家庭氛围。他们一共生育了八个孩子,但只有罗伯特、路德维希、阿尔弗雷德三个儿子长大成人。伊曼纽尔和罗琳娜的婚姻持续了四十五年之久,他们被外界公认为一对幸福的伉俪。正是他们——智慧的父亲和慈爱的母亲,给了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一生用之不竭的优良品质:聪明、勤奋、博爱。

1828年,因伊曼纽尔经营的一家不动产生意有可观的收入,还算富有,因此,伊曼纽尔夫妇于1828年1月1日搬进斯德哥尔摩郊外斯塔卡尔塞布鲁克的一幢寓所。住房周围树木成荫,湖水掩映,居住环境十分优雅而清新。

伊曼纽尔擅长机械制造,但才能无法施展,只好先当建筑师。他曾接受了好几处委托,承建了两所房屋,一是安茹法官的,在斯托托盖特;另一处是贵族毕特生的,在蒙克布隆。他还在耶可布斯柏格附近承建一所洗衣房,在斯库鲁桑德承建一座造价三万泰勒的悬桥。1833年一场无名大火使伊曼纽尔在兰格霍尔曼、克拉帕斯塔德的财产毁于一旦,债台高筑,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只有宣布破产。1834年7月,破产生效,但仍未解除一切债务,直到1850年,他虽已偿还多半旧债,但仍未完全还清。

1833年的那场大火使伊曼纽尔倾家荡产,迫使他搬到诺曼街九号一所便宜的房子。在那座两层楼建筑后部,一道木楼梯从院子通向诺贝尔一家的住所:一间起居室,两间卧室和一个厨房。房内除了一些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具外,几乎不能再简陋了。1833年10月21日,罗琳娜在这所房子里生下了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阿尔弗雷德九岁以前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在这里,诺贝尔三兄弟同母亲相依为命。

房子的简陋显而易见,老诺贝尔当初租下它,就是因为房租便宜。但谁也没想到,这里成长着一位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伊曼纽尔不论如何努力,不论如何对自己的才能充满信心,可事事都不能如愿以偿。他到底还能做些什么?这时,从埃及传来将要开凿苏伊士运河的消息,重新鼓起了伊曼纽尔的勃勃雄心,让他产生了灵感:他要发明一种炸药,使运河隧道和筑路建设工程省时省力,彻底改变以前施工落后、缓慢的面貌。运河工程巨大,工期历经数年,如果自己发明出一种强烈的炸药,一定能获得持续多年的丰厚利润,为自己的事业开创一条新出路。

古罗马皇帝克劳迪亚斯一世为福齐诺地区排水之用下令开凿一条三英里长的运河,三万农奴干了十一年之久才竣工。一千多年过去了,虽然说17世纪初中国的火药已传入西方,可是全用于枪炮,在大型工程中仍使用原始的施工方法,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如16世纪和17世纪开掘一条通往芬兰境内哈尔蒂山脉五英里长的隧道,前后竟用了一百五十年之久。早在17世纪,铁矿开采已成为瑞典工业的支柱产业。

瑞典国王斯塔夫斯二世不仅借助铁矿的生产装备新军,而且制造武器出口。由于生产方式的落后,瑞典的铁矿开采已日益衰落,如果有一种强力的炸药能够在关键部位炸开岩石,提高掘进速度,增加采矿效率,就可能使瑞典的铁矿开采业复兴。

只有通过新式炸药的使用,才能改变筑路及开矿的落后现状,虽然伊曼纽尔并不懂相关的知识,又没受过安全操作的训练,但他不顾一切后果,立即一头扎进这个危险而有前途的试验之中。这令罗琳娜十分不安。1837年,伊曼纽尔在他家后院的那个棚子里开始进行炸药试验,研究炸药的各种配方,以及温度、湿度等对炸药性能的影响。一天早晨,伊曼纽尔家后院里猛然传来爆炸的巨响,震得房屋摇晃,门窗格格作响。受惊的邻居们聚集到院子里对伊曼纽尔大声谩骂,充满敌意和愤怒,而伊曼纽尔这时正为他找到一种新炸药配方而兴高采烈。年仅四岁的阿尔弗雷德目睹了父母尴尬、孤立的场面,这一情景直至他成年后都一直铭刻在心里。谁也不会想到长大成人后的阿尔弗雷德像父亲一样,沉迷于与死神为伍的炸药,成为闻名于世的炸药大王。

1837年,伊曼纽尔告别妻儿只身迁居芬兰。对于此事,伊曼纽尔曾写下如下的话:

我是想把自己的计划付诸实施。但我早就想到,在有许多反对者的祖国是无法达到这一个目的的。

他在芬兰停留时间很短,以出售一种新式煤油灯维持生活。最后他辗转到了人地生疏的俄国,定居在圣彼得堡。

伊曼纽尔在圣彼得堡制造各种机械,其中特别闻名的是一种切割轮毂的机械。他更致力于炸药的研究,设计制造出防御用的地雷和水雷。在此期间,他结识的一位俄国将军、工程师伊盖尔夫对他的发明很有兴趣,并向国防部长提交了报告。

1852年,伊曼纽尔的水雷终于在圣彼得堡附近的奥契达河河口试验成功。但关于水雷管辖权的归属,海军、陆军展开了无休止的争执,问题被无限期地搁置起来。1853年,俄国和土耳其因“巴勒斯坦圣地”发生军事冲突,同年10月4日,土耳其对俄宣战。1854年3月28日,英法对俄宣战,克里米亚战争爆发。9月,英、法、土三国联军在黑海北岸的克里米亚地区登陆,开始对俄国要塞塞瓦斯托波尔进攻,就连沙皇王宫所在的圣彼得堡也必须防备来自海上的攻击,为了应付战事,总参谋部想起了伊曼纽尔的水雷,授命他紧急制造水雷,尽快在海域设防,以抵御英国舰队。罗伯特·诺贝尔按照父亲伊曼纽尔的设计在芬兰湾港口与圣彼得堡的战略要地、结冰的克隆斯达特军港的入口布置了水雷。英法联合舰队未敢冒险进入芬兰湾。联合舰队司令内皮尔对其海军部报告说:“芬兰湾布满了恶魔的机械。”

没有敌船被这些水雷击沉或击毁是肯定的,尽管如此,水雷在当时对敌舰也确有一定的威慑作用。一个英国水兵发现了一枚水雷,把它捞上来放置在旗舰“威灵顿公爵号”上,交给军火专家检查,在拆卸这枚水雷时,当场炸死了一名水手。有一艘俄国汽船不听领港员指示的路线,结果因撞上一串封锁港口的水雷而受到重创。游弋在附近涅瓦河口斯韦伯格的英国舰队目睹到这一事故,由此确信这种水雷的确有效。正是这一事件使停泊在芬兰湾的英国舰队未敢发动攻击。由于水雷对港口确有一定防御作用,因此俄国军方源源不断地向伊曼纽尔工厂订货。

伊曼纽尔自从1837年迁到圣彼得堡后,事业蒸蒸日上。

1842年他开办了一座金属工厂和铸造厂,生意很兴隆,成了俄国有名望的工程师企业家,这才得以在1842年10月把罗琳娜母子接到圣彼得堡团聚,并在随后的几年里把在瑞典时的债务一一还清,摆脱了债务的困扰。

1855年3月2日,沙皇尼古拉一世驾崩。同年9月,俄国炸毁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击沉舰船,撤出要塞,宣告了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实际上俄国已战败。亚历山大二世继位后于1856年2月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新沙皇锐意改革,他认为导致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的原因之一是俄国军事装备质量赶不上英国和法国。于是他决定从外国订购先进的武器装备,并下令取消同国内企业签订的全部合同。沙俄军方原来与诺贝尔父子工厂签订的所有军备合同,当然从此就被全部废除。这一消息对诺贝尔一家来说如雷击顶。在此之前,为了完成沙俄军方的订单,伊曼纽尔为扩大工厂的生产能力曾向银行贷了巨款。沙俄政府的毁约,使伊曼纽尔的工厂债台高筑,陷入困境。伊曼纽尔据理要求俄国政府履行合同、为毁约赔偿损失,但遭到了拒绝。祸不单行,随后不久,他的工厂又发生了一次火灾,这无异于雪上加霜。1857年4月他在写给阿尔甥尔一家人的一封信中说:

你为火灾的损失向我表示慰问,这些损失虽大,但同政府造成的损失相比,不过是沧海一粟。战争刚结束,政府就毁约,拒绝履行已订的合同,这击倒了我微弱的生机,三个月来我已完全不知所措。感谢上帝,现在我已完全恢复,能工作,也能思考。你还记得吗,有一次我们谈到我的处境时,我曾说过,如果政府信守书面印刷的文件,维持我奉政府命令开办的工厂的盛况,我的境况会很好,否则我将一无所有,因为我已把一切投入企业。

为了渡过这场危机,伊曼纽尔仔细地编制了工厂的概况表,列举了资产、生产计划、开销,并做出分析、提出概要。

1858年末派精通外语的阿尔弗雷德到伦敦和巴黎筹款,但未获成功。到1859年,伊曼纽尔无路可走,不得不又一次面临破产的打击,他把工人转让给他的债权人,留下三个儿子料理工厂的债务问题,黯然神伤地带着妻子罗琳娜以及在俄国出生的儿子埃米尔回到瑞典。

伊曼纽尔回到瑞典时已年近六十,一无所有,在旁人看来,他的事业似乎已经枯竭,该在自己的故乡默默无闻地度过晚年了。然而伊曼纽尔这位不屈不挠的发明家却壮心不已,他在斯德哥尔摩的赫伦内堡租了一座房子既当住处又当实验室,又沉醉于他那些富于幻想的发明之中。

当时的瑞典,正忙于修铁路、开矿山,急需更猛烈的炸药。伊曼纽尔面对这个潜在的大市场,又想起了他的火药,决定重操旧业,研究可以提高爆破力的新式炸药。

1863年,阿尔弗雷德完成了第一个重要发明,这个发明就是黑色火药和硝化甘油的混合物,使黑色火药的爆炸力大大加强。1863年10月16日瑞典商业部授予他制造这种炸药的10年专利权。伊曼纽尔信心百倍地和阿尔弗雷德一起很快地创建起新炸药工厂。这所工厂除了伊曼纽尔和阿尔弗雷德外,仅有一q位工程师、一q名男仆和一q名女仆。阿尔弗雷德的弟弟埃米尔也是这个炸药工厂的重要成员。埃米尔当时二十一岁,是乌普萨拉大学的学生,那年夏天也在这个工厂工作。1864年9月3日早晨,一场震惊赫伦内堡乃至整个斯德哥尔摩的惨剧发生了,工厂由于意外事故发生爆炸,在废墟里找到五具残骸:埃米尔·诺贝尔、工程师赫兹曼、男仆、女仆和一名过路的工人。

这次事故,使伊曼纽尔刚刚愈合的创伤又被撕裂。性格刚强的他一生经历了两次破产,这次又在自己开办的工厂里断送了爱子的性命,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不幸。这次最沉重的打击,使从未被压垮的伊曼纽尔,积郁成疾,在1864年10月6日猝然中风。此后长年卧床不起,再也没有恢复。

虽然伊曼纽尔富于幻想,但他的确是一个天才,他并没有接受过真正的技术教育,却凭着天资,成为一名发明家。

他富有想像力,但时时感到缺少教育的痛苦,他不能辨别什么是离奇的想像,什么是实际可行的。他并不是一位商人,没有多少经营头脑。他是乐观主义者,对可能遭遇到的困难和实际障碍不能通盘筹划。他生平所遇的挫折多半由自身缺点所招致,但他性格乐观,对于这些挫折从不介意。他曾拥有大规模的工厂,但对工作的兴趣超过对效益的兴趣。他的确是一个好人,只要自己有力量就尽力扶助他人。他生平历尽艰苦,但他是能吃苦的人。他暮年因病不得不减少工作,这是他最难受的。创造性的思维和丰富的想像力、乐观的情绪和自强不息的进取心、屡遭挫折而毫不气馁的坚韧精神,这些对于他的儿子——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及其兄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青少年时代

瑞典是北欧国家,面积与法、德两国相近,首都斯德哥尔摩位于沟通梅伦拉湖和波罗的海的河流东岸,全市分布在波罗的海的二十多个岛屿上,岛屿之间以造型优美的桥梁相连。1833年10月21日,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就出生在这个美丽城市诺曼大街9号的一所房子里。原建筑在1934年已被拆除,现建成现代式楼房,在它前面墙上的大理石牌上刻有“发明家、促进文化者、和平之友阿尔弗雷德·诺贝尔,1833年10月出生于此”。阿尔弗雷德九岁以前就在这里度过。

阿尔弗雷德一生下来便体弱多病,连呼吸和吃奶的力气都没有。父亲伊曼纽尔十分担心他活不长,常常暗自祈祷:“这个小家伙将给我带来的是福还是祸?让他给我带来新的希望吧!阿门。”

一天,母亲说:“喂,巴涅,来,咱们到外婆家去!”

母亲推出婴儿车来。乳名叫做巴涅的阿尔弗雷德,曾生了几次大病,父母好不容易才把他养育这么大,现在已经三岁了,两只脚还不强健。但他却不愿意坐婴儿车,他一看母亲推出婴儿车,就说:“妈妈,我自己走路!”“哈哈,可是,走到半路,你要我抱怎么办?外婆家可不近啊。”“嗯,可是……”“那么,这样吧,能走尽量走,累了就坐车,好不好?”“嗯。”

阿尔弗雷德点了点头答应了。罗琳娜通常是先把自己的希望说出来,让儿子了解,他就不会再闹了,这是阿尔弗雷德向来的脾气。

罗琳娜的娘家是在斯德哥尔摩的一片丘地上,虽不是大宅第,却有很像样的大门。大门的柱子上,爬满了长青藤,十分幽雅。

婴儿车一上坡,外婆就出来迎接了:“哦,罗琳娜!小宝宝也一起来了……”

外婆伸出双手,从婴儿车里抱起阿尔弗雷德。外婆对这个最小的外孙疼爱极了,这辆婴儿车也是外婆买给他的。“进来吧。”

罗琳娜的哥哥也在家。“我又来麻烦你了。”“这个月的钱不够开支吗?好的,我做得到的,一定帮忙。”哥哥向来是个热心肠的人。“时常麻烦你,真不好意思。”“哪里,没什么,罗琳娜,遇事不要太焦虑,要注意健康,弄坏了身体可就糟了。伊曼纽尔一定会有很大的成就,你要相信他、帮助他。”

这时,罗琳娜的眼泪滚滚地流下来了。她想,无论什么时候来求助,哥哥不但没有厌烦的意思,反而加以安慰,他的慈爱温情,真使她感激涕零。

母亲给女儿倒了杯红茶。一到这里,就不肯离开外婆的阿尔弗雷德,手里还抓着一把饼干呢。“巴涅!”“嗯。”

阿尔弗雷德在外婆的怀里嘻嘻地笑了。外婆说:“大家都好吗?”“都好,两个大孩子太淘气,一刻都不能安静。”“伊曼纽尔怎么样?”“和过去一样,脑袋里仍充满着发明的念头。”“是吗?如果不是发明癖太深,他的建筑技术是没有人能比得上的。”

她母亲好像很忧虑这一点。

罗琳娜以反驳似的口气说:“可是,妈,你要知道,惟有发明才是他的生命。如果停止了他的发明,伊曼纽尔便有行尸走肉的感觉,所以,我怎样吃苦都不要紧,我一定要协助他完成大志。”

哥哥接着也鼓励罗琳娜说:“你说得很对。罗琳娜,你要坚持到底。伊曼纽尔的发明会不会完成,那全要看你的意志坚不坚定了。也许要多吃一点苦,可是,这也是为了完成宝贵的发明。我也会帮你的忙……等到渡过了这个难关,自然就有好日子过了。”

罗琳娜眼中的泪水,不禁又夺眶而出。“哥哥,谢谢你。只有你一直鼓励我们、支持我们。可是,不管人家怎样说,我要继续奋斗,直到他发明成功。”

阿尔弗雷德虽然听不懂大人的话,却感到房子里的气氛很严肃,有一股令人窒息的压力,于是,他便默默地坐在一旁。不知不觉,房子里已暗了起来。罗琳娜偶然抬起头来往外面看了看,然后喃喃地说:“咦,是不是下雪了?”

窗外,灰色的天空中,飘下了银白色的雪花。

罗琳娜转头对巴涅说:“是雪,巴涅,咱们赶快回家吧。”

罗琳娜把哥哥交给她的钱收进衣袋里,就匆匆忙忙地站起身来,说:“哥哥,谢谢你。妈妈,再见!”

罗琳娜急忙推着婴儿车回家。雪越下越大了。

到了家,她把身上的雪掸掉,推开房门一看,里面是一片漆黑。“咦,怎么了?……罗伯特、路德维希,你们到哪去了?”

罗琳娜焦急地大喊。“妈妈,我们在这里。”从黑暗里传来很大的声音。

罗琳娜慌忙擦着火柴,点上蜡烛,房子里顿时亮了起来。

可怜这两兄弟好像小狗一般,蹲在床边。“让你们久等了,晚饭一会就好……”

母亲说着,悄悄地推开了工作室的房门。

虽说是工作室,但不过就在同一个房间,伊曼纽尔用木板将房间的一角隔开,在东侧开了一个小窗户而已。污点斑斑的墙壁上,乱七八糟地贴满了莫名其妙的设计图;地板上放着各种各样的工具以及模型等,散乱得简直没有立足之地。面向小窗的桌子上,点着一枝蜡烛,伊曼纽尔正抱着头沉思呢。“亲爱的!”

罗琳娜轻轻地喊了他一声,可是他并没有回答。热衷发明的他,连妻子回来都不知道。

罗琳娜叹了一口气,把门关好,就到厨房拿了两片涂有果酱的面包来,分给罗伯特和路德维希每人一片。“饿了吧?先吃这个。晚饭等一会就好了。”

兄弟俩像小狗一般,一口接一口吃起面包来。阿尔弗雷德并不吵着要吃,也许是刚才在外婆家,吃了很多好东西的缘故。没多久,一股豆香味从厨房飘来。孩子们都恢复原先的活泼,嘻嘻哈哈地开始玩耍。吃饭的时间到了,他们依然保持着向来的习惯,在桌面上铺上白布,在桌子中间的烛台上点上蜡烛。当罗琳娜刚摆好碟碗的时候,出人意外地,工作室的门开了,伊曼纽尔走了出来。“喔,开饭了吗?”

他微笑着坐在桌边,跟大家一块吃饭,这种机会真难得,平常只要他把精神贯注在发明上,就忘记了一切。等到孩子们都睡了,他才没精打采地走出来。“咦,爸爸也来了。”

罗伯特和路德维希赶紧分别坐在爸爸座位的两侧。幼小的阿尔弗雷德仍然依偎在妈妈身旁。

伊曼纽尔问道:“罗琳娜,今天到哪去了?”“哦,出门时不是告诉你,带着阿尔弗雷德到他外婆家去了吗?”“噢!你这一说,我也想起来了,他们大家都好吗?”“大家都好!你太热衷于发明,大家都担心你的健康呢。”“不要紧,没什么,已经快完成了。只要这个发明完成了,就可以让你们过好日子……到底发明什么,你们猜得着吗?”“知道了,是个倒了又倒,始终都倒不尽的宝壶。”罗伯特抢着回答。“不,不对,是把它抛上天空,就会在云间飞行的一块桌布。”路德维希不认输地喊道。“哈哈哈……那是天方夜谭的故事呀!爸爸所设计的,是用布做的船。”“用布?布做的船马上会沉下去的。”“设法使它不沉,这才是发明呀!爸爸所设计的,是很方便的袋子,看上去像是普通的麻袋,可是,在士兵行军时,可当做背囊;露营时,可当枕头;浮在水面时,可当船用。”“咦,真的吗?”“嗯,真的。只要完成了,咱们就可以无忧无虑地过日子了。”“能早日完成就好了,我要坐那只船。”孩子们嘟了起来。

伊曼纽尔在阿尔弗雷德只有四岁时只身前往芬兰谋生,阿尔弗雷德身体特别虚弱,动不动就发烧、抽风,而且常常胃痛,有时母亲觉得必须把自己的意志灌输到这个病孩子的心灵中,他才能呼吸。不知道有多少回阿尔弗雷德都是在母亲的照顾下才死里逃生。

诞生后的八年间,阿尔弗雷德完全是在母亲的精心爱护下度过的,母子二人相依为命,他们同住一间卧室,哥哥罗伯特和路德维希住另一间卧室。

伊曼纽尔离家后,养育三个孩子的生活重担全落在罗琳娜一个人身上。由于生活窘迫,罗琳娜在自家门口开了一个经营牛奶、蔬菜的小副食店,仅靠赚得的钱实在难以维持母子四人的生活,伊曼纽尔在国外的机会仍然没有出现,罗琳娜似乎成了个被遗弃的贫妇。

在寒冷的冬天,家里穷得实在难以为继,哥哥罗伯特便带着弟弟走街串巷,大声叫卖火柴,以便赚几个钱帮妈妈维持生活。1837年春,罗伯特进入雅可布预备学校一年级,路德维希是1839年秋天进去的。1841年罗琳娜母子生活依然贫困不堪,未出现丝毫转机,阿尔弗雷德已经八岁,该上学了。

这年秋天阿尔弗雷德进了雅可布小学。不过阿尔弗雷德在这所学校只读了两学期,这一年是他一生中仅有的正规教育。1842年春天他就随全家去了圣彼得堡。

阿尔弗雷德的学习成绩是优秀的,第一学期的成绩报告单表明,他的智力得A,全年级八十二人中仅有三人得到了同样的分数,他的勤勉和操行也得了A。而在第二学期智力和勤勉仍为A,不过操行得B,可能由于他在课堂上私语或迟到的原因。哥哥路德维希的智力、勤勉和操行只得到B。

由于身体的原因,阿尔弗雷德几乎没有伙伴,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呆在家里读书写作,或是一个人到田野、丘陵、河边去,在大自然中寻求属于他的童年。孤独的环境,培养了他独自观察自然的爱好,使他从中体验到无穷的乐趣。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在少年时代研究了自然这个最好的教科书。”

1843年春天,伊曼纽尔的来信让罗琳娜母子看到了希望。他在信上说:有一位俄国将军伊盖尔夫,本人又是一个军火专家,对他的水雷和地雷研究极为重视,答应为他取得国防部的邀请,让他在圣彼得堡为一个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做一次有关他的地雷和水雷的全面试验,并考虑以后可以与他合作建厂,进行军火研制和生产。

不久之后,伊曼纽尔的另一封信更让罗琳娜母子欣喜若狂,因为全家人很快就可以在圣彼得堡相聚了。信上说:

他已经进行了一次地雷和水雷演习,许多高级军事专家都出席了,迈克尔公爵也亲临现场,试验获得巨大成功。一连串的地雷同时爆炸,摧毁了一片广袤的地区,假若敌军一个先遣纵队来犯,一次至少可以炸死五十人。因此,伊盖尔夫将军已向俄军国防部部长报告,要求政府接受他的设计,并付给伊曼纽尔4万银卢布的报酬。伊盖尔夫将军还特别指出,不仅伊曼纽尔用于设计和制造地雷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应得到报酬,对他在试验过程中所冒的生命危险也应给予奖金。

伊曼纽尔在来信中还告诉罗琳娜母子,他建成一座小军火工厂,由于是和伊盖尔夫合伙经营,因此已接到俄国陆军部许多订单。此外自己已买下一幢房子,房子宽敞明亮还带有花园。五年了,多么难熬的五年,我拼命工作,盼望着我们团圆的一天,这理想马上就能实现了,我有了自己的工厂。孩子们,你们为我高兴吧!我等着在圣彼得堡拥抱你们。

和信一起还寄来了很多钱,足够罗琳娜母子的路费。

1842年10月21日,罗琳娜和路德维希、阿尔弗雷德得到护照。

第二天,他们乘坐一艘轮船前往圣彼得堡。而在此之前,具有冒险精神的罗伯特一心想和父亲早日见面,已在一艘货轮上当了一名机修工助手,在克隆斯达特港登陆独自去了圣彼得堡。10月的一天,罗琳娜母子乘坐的轮船在圣彼得堡外的克隆斯达特港靠岸,伊曼纽尔的马车早已等候在码头上。罗琳娜母子乘上伊曼纽尔的马车,直奔他们在涅夫斯基大道的新家。新家是一座很漂亮的花园住宅,铁栏杆大门里面是一座大的庭院,庭院中树木成荫,池塘里游着鱼儿。庭院深处便是二层楼的庄园式住宅,十分壮观,而且有些近乎豪华。

此外,家里还雇有仆人。在斯德哥尔摩那狭小破旧的家中,肩擦着肩长大的诺贝尔兄弟惊喜地望着新家,罗琳娜也如置身梦境。阿尔弗雷德兄弟三人到圣彼得堡时还都在上学的年龄,阿尔弗雷德只有九岁,路德维希只有十一岁,罗伯特只有十三岁。圣彼得堡没有瑞典人开办的学校,即使进了当地的正规学校,诺贝尔兄弟三人又听不懂俄语,开始不免有语言上的困难。在当时俄国有这样的风气:有钱人家的孩子都不用去上学,而是跟着家庭教师学习。庆幸的是,伊曼纽尔在经济上已经充裕起来,所以能够为孩子聘请瑞典或俄国优秀学者做家庭教师。于是伊曼纽尔决定首先聘请一位瑞典籍的家庭教师,教他们俄文,一直到三个孩子已有相当的俄文程度后,再聘请俄国教师。

伊曼纽尔聘请了瑞典语言和历史学家B·拉鲁斯·桑德逊(1789~1853)给诺贝尔三兄弟讲授瑞典语、俄语以及瑞典历史。而聘请的俄国教师,就是后来向他们父子介绍硝化甘油爆炸性能的尼古拉·齐宁教授。在当时的俄国,齐宁教授是著名的化学家,俄国有机化学的奠基人。

后来,诺贝尔三兄弟都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其中的一个原因,不能不说是这位教师给他们打下了牢固的知识基础,使他们能够在不同的领域里发挥自己的专长。尤其是他对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化学启蒙教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显然是不能低估的。

虽然说圣彼得堡的气候不比斯德哥尔摩更为恶劣,但阿尔弗雷德受不了这座陌生城市的气候,除了胃病和容易感冒以外,又添了脊柱方面的毛病。医生让伊曼纽尔夫妇放心,说脊柱方面的毛病会逐渐好起来,并建议让阿尔弗雷德平躺着,能坚持多久就躺多久,因为阿尔弗雷德脊柱方面的毛病,需要经常躺在床上。为了方便他听课,所以家庭教师来上课时总是把他的两个哥哥叫到他房间来,于是他的卧室也就成了诺贝尔家庭学校的主要课堂。

体弱多病和年龄小曾让俄语教师有些担心阿尔弗雷德在学习方面赶不上两位哥哥,但这种担心很快被证明是多余的。阿尔弗雷德的天资和学习热情让这位教师感到很吃惊,尤其在学习俄语方面比哥哥的进步还快。不久他的口语能力甚至超过了父亲伊曼纽尔。阿尔弗雷德在语言学和化学方面显示了非凡的才能,除此之外,他还非常爱好文学,读了不少文学名著,他学习外语常常废寝忘食。为了加强记忆,学法语的时候,他将法国18世纪著名哲学家和文学家伏尔泰(1694~1778)的作品片断译成瑞典文或俄文,译完以后再转译成法文,然后认真核对自己两次翻译的手稿,发现错误认真改正,直到弄懂为止。学英语时他也是这样做的,所以他后来能通晓俄、法、德、英等国的语言文字。1868年,他用英文将自己的诗《谜》抄赠一位英国的老牧师。这位老牧师读了以后,竟以为是英国人的作品,并做出了以下评价:“我曾竭力搜求文法上的错误和谬误的成语,却是这样的少。在全篇四百二十五行诗句中,平凡的诗句,仅有六行。”在俄语教师的指导下,他熟悉了欧洲启蒙运动时代的哲学家并爱上了雪莱的诗歌。这位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叛逆精神,他对暴政、对愚昧无知、对一切卑鄙的情欲的强烈抗议,成为终生鼓舞阿尔弗雷德的力量。在那时他倾慕雪莱,并由此爱上了诗歌创作,开始做起“雪莱梦”,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像雪莱那样的诗人。

父亲的工厂和诺贝尔家的住宅之间隔着一条很宽的河,阿尔弗雷德和两个哥哥对河对岸父亲的工厂和那里的工作极感兴趣。三人每天做完功课后几乎都要一块到工厂去,阿尔弗雷德总是被那些快速转动的机器深深吸引,但令他觉得最有趣的是装入地雷或水雷中的火药。只要有空,伊曼纽尔便带着三个孩子在工厂中到处转,把机械的构造原理讲给他们听,有时让他们实际操作一下,伊曼纽尔尽心尽力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孩子们。他不仅仅是孩子们的父亲,也是一位好老师。

少年时代的诺贝尔和父亲接触密切,在工厂里给父亲当助手,由于勤奋学习与渴求知识,凡是经他耳闻目睹的那些重要学问,统统都被他吸收进去。生活本身变成了他的大学,父亲丰富的想像力对他影响巨大。他曾说过,尽管生活无疑是很艰难与忧虑的,但“我把它看成是一份珍奇的礼物,是大自然这位母亲亲手赋予我的一颗宝石,让我自己来磨炼它,直到这颗宝石用它的光泽来奖赏我的辛勤劳动”。

父亲也说:“我的好学而勤奋的阿尔弗雷德……受到父母的器重和兄弟们的高度尊敬,这是因为他有着无与伦比的学识和不屈不挠的工作精神。”

诺贝尔家庭学校从1843年起一直办到1850年。1850年,诺贝尔三兄弟结束了学业,罗伯特和路德维希到父亲的工厂去实习。罗伯特担任公司有关业务方面的工作,路德维希负责工厂技术方面的事情。

1850年,十七岁的阿尔弗雷德在家人的安排下独自出国开始他的欧美之旅,去接触其他国家的先进设备和研究成果。抵达美国后,阿尔弗雷德带着父亲的亲笔信去拜访埃里逊。埃里逊在瑞典时曾与伊曼纽尔是同学和朋友,对阿尔弗雷德的到来深表欢迎。此后,阿尔弗雷德便在埃里逊工厂实习。在此,他学习了许多有关各种机械的技术知识,并帮助埃里逊从事热空气研究工作。热空气引擎就是今天的燃气轮机,在当时尚未正式使用,埃里逊还答应以后给他有关图书以及设计图纸。但是,阿尔弗雷德在埃里逊工厂工作似乎并不热情,在一封家信中把父亲的老友称为“埃里逊船长”,并说他只向“船长”订购了几张图纸。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的这次美国之旅对于他后来的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后来把炸药市场拓展到美国就是最好的证明。

1852年阿尔弗雷德回到欧洲,在各处旅行。在离开意大利之后,阿尔弗雷德大部分时间都住在法国巴黎。

在巴黎期间,他拜访大学的研究所,参观各种科学实验室,广泛结识科学家、教授及学生,积极同他们交流,争取尽快地了解发达国家科学研究的新成果。

有一天,阿尔弗雷德认识了一位在药铺工作的美貌少女,他们一见钟情,在经过几次约会后,他与这位姑娘以出自纯真感情的圣洁一吻定情。不幸的是,这位姑娘突然离开了人世,痛苦的初恋使阿尔弗雷德受到极大的打击。他变得不愿出门,也不愿见人,精神颓丧,身体衰弱。整天一人躲在屋子里,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痴迷地回忆同少女在一起短暂而幸福的日日夜夜。

1852年7月,阿尔弗雷德回到圣彼得堡开始进入诺贝尔父子工厂工作,他主要负责检查化学药品,改良地雷和水雷,研制新产品等。

事业开端

父亲的企业这时又扩大了,改名为“诺贝尔父子机械铸造厂”。当时的俄国在军事工业方面很落后,而军队又急需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大批国家订货使他们的工厂生意兴隆。

伊曼纽尔设法生产了大量军用材料,还从瑞典招来了一些工头从事生产。俄国第一条铁路使用的铁器制品,俄国军舰所用的大炮和蒸汽机等,都是由这家企业制造的。几艘于19世纪50年代建造的军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仍然服役,这表明这家工厂的产品质量是高超的。伊曼纽尔于1853年曾被授予帝国金质奖章,以表彰他在俄国工业中的“勤奋和技艺”,这对一个外国人来说是一种罕见的荣誉。在工厂中,儿子们有充分的实践机会,他们也充分利用了这一机会。

早在1841年9月,老诺贝尔就把黑色火药装进铁球发明了水雷。那时,在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年轻的心里,对父子工厂里生产大量武器一直就持有怀疑、不解和反感的态度。诺贝尔认为,自己选择科学研究的道路,是为了给人们带来幸福,对促进世界的文明发展出力。但家族事业的发展似乎与他的愿望正好是相背离的。有一次阿尔弗雷德与父亲探讨起这个问题时,伊曼纽尔颇富哲理的观点帮助阿尔弗雷德解除了困惑,并且影响了阿尔弗雷德很长一段时间:“武器可以制造和平!我们可以不造武器,但不能阻止别的国家拥有武器,所以一旦战争发生,我们就无还手之力。武器并不是造成战争的直接原因啊,我们制造的武器如果非常强大,强大到只要一使用,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毁灭敌我双方,这样也许就不会再发生战争了。”

阿尔弗雷德仍是一个病人。1854年夏天,他胃病复发,病情相当严重,使他无法工作,等到他能起床,医生劝他到弗兰第斯巴特疗养。他路过斯德哥尔摩曾留住在表妹阿尔塞尔家中,后来又在达拉罗停留了一段时期。

伊曼纽尔因为工厂接受了俄国国防部大批订单,急需阿尔弗雷德回去帮助他。

阿尔弗雷德虽然在柏林还有几笔交易未了,但他决定在二十一岁生日那天回到家里。他在从柏林回家途中给舅舅的信中写道:

我最后希望我将很快结束这种流浪生活,开始较有活力的生活。确实到结束的时候了,因为,这样的生活不仅单调而且令人厌烦。我觉得不能帮助我的父母和哥哥们,反成了他们的负担。虽然现在我还不能如我希望的恢复健康(我相信斯德哥尔摩和达拉罗比弗兰第斯巴特较利于我的健康),但我仍想在处理完柏林方面还未结束的业务后尽快回家。我的思家之情非言语可表达,我希望在本月二十一日回到家,这一天是我二十一岁的生日。

阿尔弗雷德在1857年仍在诺贝尔工厂工作。他在技术上的第一个发明,是1857年自行设计的气量表,在圣彼得堡取得专利。1859年他又发明了流体计测器和气压计,并获得了专利证。虽然这几项发明在当时并未产生广泛的影响,但确实已显露出阿尔弗雷德的发明天赋。此后,阿尔弗雷德就投身于炸药的研制,并为此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1860年,罗伯特和阿尔弗雷德合租下缪勒将军一座在涅夫斯基大街的住宅,并且设了一个办事处,房租并不便宜,他们这样做或许是为了维持面子,不致在债主和未来的顾客心目中声誉一落千丈。罗伯特要支付房租和兄弟两个人的生活费,这已经够让他为难的了。两兄弟的生活非常简朴,罗伯特每天的费用从未超过一卢布以上,而阿尔弗雷德经常患病,他生来心脏比较弱。有一次阿尔弗雷德又得了急性肋膜炎,罗伯特没有给弟弟治病的钱,这使他感到焦虑万分。

罗伯特还在诺贝尔父子工厂工作。他还是建筑师,并承办各项建筑业务,如修理卡桑教堂的工程。他还在圣彼得堡附近发现一种耐火黏土,并动手制造耐火砖,还制成赤土陶器艺术品。1860年的大部分时间,罗伯特从事重建克里洛夫轮船工作,后来这艘轮船航行在圣彼得堡附近,因经营业绩不好,到了那年秋天,罗伯特将它改造成水上锯木厂。1861年罗伯特与一位芬兰女子宝莲·兰格雷姆结婚。因为他年轻的妻子不喜欢俄国,加之自己在事业上不甚理想,半年后他们离开圣彼得堡到赫尔辛基定居。

在芬兰,罗伯特先是创办制砖厂,后以灯业为生,操起父亲的老行当。不过他的主意是把芬兰人用的老式灯改成煤油灯,点起来光线更明亮。因为罗伯特是外国人,不能申请开业执照,于是他聘请孙格伦为合伙人,出头办理工厂事务,并从杜派特和布希博士那里借来一万二千卢布开办了光明灯油厂。他写信给阿尔弗雷德说,他主办的灯油厂名为“光明”,但在经营方面却很“黯淡”。

1858年路德维希和他的表妹明娜·阿尔塞尔结婚,明娜在1859年6月10日生下长子,为了怀念老诺贝尔,路德维希给他取了伊曼纽尔这个名字,因为正在这时,老诺贝尔含恨离开圣彼得堡,动身返回瑞典。

路德维希夫妇之间非常恩爱,这种美满的婚姻正是阿尔弗雷德过去所梦寐以求的,他对这对夫妻的幸福以及他们对文化的浓厚兴趣深表羡慕,在这时那位初恋巴黎少女的身影又不时浮现在他眼前。

路德维希个性极强,很有自信,他知道自己有实力并且有责任重现诺贝尔家族事业的辉煌。

在1859年伊曼纽尔回瑞典时,法庭指定路德维希清理诺贝尔父子工厂的债务,精明能干的路德维希干得很出色,使所有的债主都感到很满意,并因此取得五千卢布的奖金。他在1862年10月1日开始创办自己的事业。路德维希用所得奖金中的大部分在维布尔格附近的伊克伏德租下一家小工厂,后来这家工厂在他的经营下,逐渐发展起来。正是依靠这家工厂,路德维希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保卫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英雄托特勒本现在已擢升为陆军工程署的监督人,他心里明白亏待了诺贝尔一家,就答应路德维希会把陆军部门大量的订单交给路德维希的工厂。

路德维希工厂的主要产品是各种兵器和战时应用的物资,如步枪、手枪、炮、炮架、水雷、地雷和其他军事装备。但路德维希意识到自己的工厂并不能完全依赖军用物资,父亲工厂的破产就是前车之鉴。

所以,他还大量生产其他产品,如工业上的生产工具——钻床、镗床等。

路德维希在1860年到1870年的10年时间里,致力于制造步枪和手枪。他的工厂在1867年到1870年按照当时先进的克尔和克林卡的方法,制成滑膛枪十万支。这种枪是从前膛装弹改为后膛装弹的,路德维希还进一步提出改进枪膛装弹方式,尽管未被采用,但这却是关于装弹问题最重要的一种发明。1871年路德维希和他幼年时代的俄国朋友毕德林陆军上尉奉命在波尔姆附近的伊舍夫国家工厂组织生产二十万枝来复枪(贝丹“Berdan”来复枪)。他们两人承租工厂八年,一切机械用具由路德维希的工厂提供。路德维希亲自监督工厂的工程师们和工头们指挥生产。政府不断增加订货额,结果八年内共生产来复枪四十五万枝,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军队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硝化甘油

19世纪60年代,欧洲在物理学、化学和机械学领域有了长足进展,工业、建筑业和运输业都出现了飞速发展的迹象,但技术的发展速度却相对缓慢。由于对煤炭和原料的需求增加,迫切需要用更为有效的办法来开采它们,世界各地的大型工程项目,也急需以更好的技术手段来施工。

五百多年来人们所知的惟一炸药——黑色炸药威力不足,已不适应社会的需求,人们试图发现一种比黑色炸药更有威力的炸药。伊曼纽尔曾多年从事火药的试验,这时,他的注意力自然转向了这一领域。

1855年伊曼纽尔和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受到启发,开始去注意那种异常猛烈的炸药物质——硝化甘油,认为它可能成为引爆雷的材料。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后来关于爆炸物的所有重要发明,都是以这一物质为基础的,对它的研究成为他生活道路上意义重大的里程碑。

硝化甘油的发现,是在多位科学家不懈研究的基础上获得的结果,意大利人阿斯卡尼奥最终发现了它,把它称之为“爆炸甘”。

硝化甘油,是将防水的甘油,渗透到浓缩硝酸和浓缩硫酸的冷混合体中制成的。对它的化学构成,无论是发现者本人还是现在的化学家,都不完全清楚。开始的时候,它曾引起科学家们的注意,但却从未得到任何实际应用。这主要是因为它具有猛烈的爆炸性,因而在生产和处理过程中都有危险,同时也由于没有可控制的引爆方法。

1856年,阿尔弗雷德首次从自己的家庭老师、化学家齐宁教授那里接触到硝化甘油。1854年齐宁教授曾提出用多孔物质吸收硝化甘油的设想,但因为害怕试验危险,未能将设想付诸实施。有一次,齐宁教授带了一小瓶硝化甘油给诺贝尔父子看。从表面上看,这黄色透明的液体并无奇特之处。

齐宁教授把它倒了一些在铁砧上,拿锤子去打,受锤打的部分立即发生爆炸;往一块铁板上倒了一小滴硝化甘油,用火一点,硝化甘油“呼”地一下燃烧起来。这对从事炸药研究的诺贝尔父子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齐宁教授告诉诺贝尔父子说,如果能想出什么切实的办法,控制硝化甘油的爆炸,那它在军事上必定大有用处。从此以后,诺贝尔父子即下决心要将它付之于实用。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伊曼纽尔试制他的水雷时需要比黑色火药更强有力的炸药,这时他就想到利用硝化甘油,但他的第一次实验失败了,就把这事搁置下来了。

1861年2月,在圣彼得堡久病初愈的阿尔弗雷德收到父亲的来信。这封信似乎是祝贺,但更像是挑战:

亲爱的阿尔弗雷德,我和你妈妈一直祝福你身体早日康复,想必我们的儿子已经如我们所愿。我现在正着手进行齐宁教授所说的硝化甘油的研究,你那边的工作进展如何?这件事比预料中的要难许多,但我相信自己能找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我相信你也会成功。

性格内向的阿尔弗雷德喜欢默默无闻地工作。收到伊曼纽尔的信后,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在病床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早日把研究硝化甘油爆炸的试验做成功。

阿尔弗雷德仔细研究了早先公开的各种研究报告,根据首次发现者索布雷罗的说法,可以做一条含有黑色火药的线蕊作为导火线,它有一定长度,把它点燃后,人即跑到安全地方,导火索就能引爆硝化甘油。于是阿尔弗雷德开始实验,他将做好的一根长长的导火线的一端插入装有硝化甘油的小容器,又小心翼翼地从远处在导火线的另一端点火。结果硝化甘油并没有爆炸,导火线在产生一些小小的火星后熄灭了,只在插导火线的小孔里喷出点硝化甘油。

此后多次试验也以失败告终,阿尔弗雷德重新研究索布雷罗的实验结果:“把硝化甘油置于盘中,再由底部加热,能够产生爆炸。”他把这句话和以前齐宁教授所做的小实验联系起来以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必须让全部硝化甘油同时加热或同时受到敲击才会发生爆炸。要使少量硝化甘油做到这一点很容易,但在爆破岩石或水雷的情形下要使大量的硝化甘油都受到加热或敲击就实在太困难了。面对这一难题,阿尔弗雷德很长一段时间未能找到解决方法。

后来,在瑞典的父亲给阿尔弗雷德来了一封信。

在信中伊曼纽尔叫儿子们去拜访托特勒本将军,说服他对新型炸药发生兴趣。

阿尔弗雷德不忍心违背老人的意愿,只好请求将军接见。但阿尔弗雷德和哥哥路德维希担心父亲又犯了把自己的想像当做现实的错误,至少老人有些言过其实。阿尔弗雷德绝不想让将军失望,况且父亲热衷之事,对陷入困境的诺贝尔家族又是一个不宜轻易放过的大好机会。因此他开始苦思冥想,设法找出引爆硝化甘油的方法。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他在实验室里闭门不出,专心进行研究和实验。在1862年5月,当罗伯特到圣彼得堡来看他们时,阿尔弗雷德告诉两个哥哥,自己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办法是把两种炸药力量以某种方式结合起来,以加强黑色炸药的效率,至少在水下爆炸可以这么办。

不久,阿尔弗雷德在路德维希的工厂里选了一条水沟进行试验。两个哥哥在一旁观看。他先将硝化甘油注入一玻璃管中,塞紧后放置在一装满黑色火药的金属管中,将金属管的两端塞紧,插入一根导火线。他点燃导火线后将整个装置掷进水里,结果发生剧烈爆炸,水花四溅。阿尔弗雷德认为实验并没有完善,还要继续研究。因他所用的引爆火药太多,无法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这是一次用较多火药引爆较少的硝化甘油的试验,它第一次证实了引爆硝化甘油的原理。

伊曼纽尔几次三番催阿尔弗雷德回瑞典试验,加上路德维希的劝说,最后他只好动身回到斯德哥尔摩,他对父亲发明的新型炸药充满了期待:父亲发明的炸药威力到底有多大呢?伊曼纽尔夫妇住在一所平房里,这里离他们赴俄国之前的住所不远。伊曼纽尔的工作室既当实验室,又当办公室,到处是椅子、小桌子、试管和纸张。伊曼纽尔的精力和体力已彻底恢复了,阿尔弗雷德看到这些,感到放心了。谈起研究的事情,父亲仍然充满自信和热情,很有朝气。母亲罗琳娜看到分别很久的阿尔弗雷德健康地回来了,总算松了口气。当母亲又瘦又长的手轻轻地抚摩着他时,阿尔弗雷德感到十分地温暖和安心。

伊曼纽尔研制的炸药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并不像他说的比黑色火药威力强二十倍。按当时的性能来说,无法向俄国军队推销。千里迢迢返回离别许久的故乡,只呆了数日之后,阿尔弗雷德就急着赶回了圣彼得堡,他决心研制出威力更强的炸药。返回圣彼得堡后,阿尔弗雷德请路德维希帮忙,借用了工厂的实验室,继续向硝化甘油发起挑战。

但是,经济的窘迫,使他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试验。直到1861年,诺贝尔到巴黎的佩雷拉现金信贷银行进行试探,取得了十万法郎的贷款之后,情况才有所好转。伊曼纽尔利用这笔钱作为生产硝化甘油的资金,在赫伦内堡生产硝化甘油了。1862年,他第一次用比较简单的方法,进行大规模的试产。通过将百分之十的硝化甘油加到黑色炸药里,他造出一种“强化炸药”,使用点火装置,可以不时将它引爆。他认为这种“强化炸药”是最好的炸药。可是他在这方面只有经验,并没有受过真正的科学训练,因此他想使爆炸纳入控制的努力,并没有取得成功。

1863年,诺贝尔在圣彼得堡完成学业后,又被召回斯德哥尔摩。从此,他的试验和研究终于打开了局面。

1864年,经过五十多次准确的试验后,年仅三十岁的诺贝尔,终于完成了他第一项划时代的发明——“诺贝尔专利雷管”。这种雷管将流体的硝化甘油炸药,装在一个金属管或其他密封的筒状物里,里面放进一个装着普通火药的小木管,从小木管的盖子上,塞进一条导火线。用小木管里火药的爆炸给硝化甘油炸药点火。

1865年,为了提高效能,他又改动了雷管的装置方法,将原来的小木管换成一个装着起爆水银的金属管。通过这种所谓爆炸管的发明,“原始点火原理”被应用到爆炸物技术方面,这个原理,使得有效利用硝化甘油、烈性炸药成为可能,也正是这个原理,为研究各种炸药的爆炸特性提供了方便。直到20世纪,一些著名的科学家,仍然把诺贝尔的这项发明,说成是“自从发明火药以来,在爆炸物科学方面最伟大的进展”。

爆炸事件

1864年9月3日,赫伦内堡生产硝化甘油的工厂发生了爆炸,五人死亡,其中一人是阿尔弗雷德的弟弟埃米尔。出事的那天,他正在代替阿尔弗雷德管理硝化甘油生产的工作。他们是在小批量生产,每次只把四五克硝酸和双倍硫酸混合,等到冷却之后,再取两三克甘油一滴一滴地加进去,每一步操作都得极为细心。然后将合成的液体倒进磨缸水里,再从水中分离出灰白色的油状硝化甘油。溶液的温度决不能超过25℃或30℃,但沉醉在工作中的埃米尔没有注意偷偷升高的水银柱,于是惨剧发生了。

这次爆炸引起人们极大的恐慌,公众曾认为这种炸药是无害的,现在却万分恐惧,人心惶惶。在斯德哥尔摩到处流传着耸人听闻的消息,报纸上也予以了夸大的报道。舆论的压力使市政当局极为不满,下令警察局迅速采取调查行动,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经过,从而查明诺贝尔父子是否应承担刑事责任。

警察立刻召集负责人阿尔弗雷德面谈。“诺贝尔先生,市民现在对你的工厂都非常害怕。为什么会发生那样的大爆炸?非早日查明原因不可。”

局长的言辞颇为谦和。

阿尔弗雷德以镇静的态度答道:“关于这点,我们已着手调查,但是,不幸得很,当时在现场的人员,全部罹难,所以无法说明其直接原因。不过,我记得以前埃米尔说过的话,原因是否在此,尚不得而知。”“说什么话?”“弟弟常常说要简化火药的制造法,并且很热心地研究。也许在做实验的时候弄错了,造成这次惨剧。”“嗯。”

局长想了一会,又问:“那么,你的工厂制造硝化甘油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我简单说明一下,硝化甘油有‘加温法’和‘冷却法’两种制作方法。所谓冷却法,是把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液,冰冻至零度以下,然后,一点一点地加上甘油。加上甘油以后,还要继续冰冻。所谓加温法,是把预先冰冻好的酸液和甘油一起灌进玻璃器。于是,液体温度就升至将近60℃。这时,把这种混合液倒在水中,硝化甘油就沉淀在水底。以制品的结果来看,用冷却法可以得到更纯粹的硝化甘油,可是,技术上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所以,我的工厂是采用加温法。”

这些说明,局长不见得听得懂,仅是默默点头。一会,又追问阿尔弗雷德说:“喔,那么,用冷却法,温度常保持零度以下,所以,绝对没有危险了?若用加温法,有时候温度过高,会引起爆炸,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不,绝无危险。虽用加温法,但它的温度绝对不会升至60℃以上。”“硝化甘油究竟热到多少度以上,才会爆炸?”“180℃……大概埃米尔想发明新的制法,错把热度升至180℃以上。”阿尔弗雷德这样说明。

于是,局长就再问:“你说得有些道理……但是,假如没有加热,可是硝化甘油旁边有火气,是不是有同样的危险?”“不,仅是点火,不会爆炸,只会像石油一样慢慢燃烧,自然消失而已。”“若装在桶里加以密封怎么样?”“也不会引起全部爆炸。我为了做这个实验,曾在玻璃管里尽量填入硝化甘油,然后加热,但是爆炸的只是极少量,其他的都飞散了。”

局长瞪着眼睛,责问道:“那你的工厂为什么发生大爆炸?”

阿尔弗雷德更镇静地说:“这个我也调查过了。爆炸事件发生时,在工厂里,有那天预定出货的火药三百磅。可是,查看爆炸情形发现,实际爆炸的极为少量,其余的都在爆炸时飞散掉了。”“那么是不是说,你的三百磅火药中,只有极少量爆炸,就引起这桩惨剧?”

阿尔弗雷德答道:“是的。”“好了,大概已明了了。你可以回去了。”

阿尔弗雷德向他鞠了个躬,就回家了。

他想借这次面谈的机会,把硝化甘油的性质尽量详细说明,使当局明了在普通的情形下,硝化甘油是毫无危险的。

由于南方铁路公司和奥梅堡矿业公司从中斡旋,警方最终低调处理了此事。南方铁路公司为了开凿苏德曼姆山的隧道,以完成通往斯德哥尔摩的最后一段工程,正等待着硝化甘油,而那批货被炸得精光。奥梅堡矿业公司也在一年前向诺贝尔父子订货。两个公司都尽力帮助诺贝尔父子开脱责任,他们疏通说:“实验炸药,事故是难免的,如果说伊曼纽尔有疏忽之罪,那他儿子的丧生对他的惩罚已经足够了。”

这次传讯,阿尔弗雷德是替代伊曼纽尔到庭,他准备承担全部责任。他申述说:硝化甘油是他的专利,虽然他利用父亲的制造爆破器材的旧执照进行生产,但他的父亲并无过错,他个人应对整个生产以及可能引起的失败负有责任。

伊曼纽尔为了报答儿子,也为他做了书面辩护。按照当时城市法规规定,即使伊曼纽尔领有生产炸药的执照,但当他准备开始制造爆炸物时,也务必正式通知警方,以便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伊曼纽尔认为制造硝化甘油是没有危险的,况且当时的制造只是为了改进产品质量而不是为了销售,生产规模很小,并违心地把事故责任推到了小儿子埃米尔身上。伊曼纽尔陈述说:“这次制造爆炸油或说是硝化甘油的人没有一个在爆炸中逃生,因此不能完全说出爆炸原因,我只能根据我死去的儿子在事前告诉我的一些情况猜测,爆炸是由于他试图简化制取爆炸油的方法而发生的。

因为硝化甘油是没有危险的,即使点燃它,也几乎不会发生爆炸,试验也不可能有火,惟一可能的解释就是我的儿子在试验时发生剧烈反应,使混合物达到近180℃,导致完全制成的硝化甘油发生爆炸。

事实是在一次新的试验中,没有使用温度计,以防温度升得太高,因而造成惨祸。

用正常的方法制造硝化甘油不外乎下述两种,那是不会肇事的:

1.用加温法。温度升高到大约60℃,从不会超过60℃以上,这种方法已经使用过几百次,从没有发生危险。

2.用冷却法。温度不超过冰点以上,一切都没有危险。

我所以没有把制造炸药的地点选择在郊外,就是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实在不可能发生危险,理由如下:

第一,硝化甘油可点燃而不爆炸,燃烧时像普通的油一样,它自动熄灭,危险较少。

第二,我曾经将相当大量的硝化甘油放置在一玻璃容器中加热,看看结果怎样,发现只有小部分爆炸,而其余部分散开了。

第三,事实上要使它全部爆炸很困难,除非将它放置在一个坚固的容器中直接加热到180℃,大量爆炸操作已经表明没有引爆不会爆炸的,这个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爆炸发生时,当天完全制成待运的爆炸油中有五十磅运到阿麦贝格,两百磅将运到北方大铁路,合计约三百磅。

但从爆炸的情况看,明显证明确实爆炸的只是这数量中的小部分,其余都已散开,没有燃烧,因此直到最近几天才制造出来很少的量。没有向当局报告制造这种爆炸油,是因为这次生产目的是在改进制造方法,不在商业推销,没有在报纸上刊登广告也说明这一事实。

为免除任何误会,我还要说明关于硝化甘油的精制。我假定我的儿子在事件发生时正在精制硝化甘油,但这与事件的发生不应有任何关系,因为精制硝化甘油也不大可能发生意外事件。”

为了防止赫伦内堡以及斯德哥尔摩再发生类似爆炸事件,市政当局最后做出禁止在城区进行一切与炸药有关的实验和生产的决定,此案也算就此了结。

祸不单行

硝化甘油制成以后要反复清洗,除去残存的酸质才能确保使用和运输的安全。不过当时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只能用试纸粗略地检验,难以确保产品的纯度,包装方法也很落后。人们对新炸药不太了解,对阿尔弗雷德告诫他们的种种注意事项也不够重视,因而硝化甘油上市以来,除了他家工厂里发生的那场爆炸以外,凡是把硝化甘油用于施工的国家和地区,都不断传来硝化甘油爆炸的消息。

在德国北部运输硝化甘油,最初是将它装在锡罐中,然后放在两辆运输车上。经过远距离的运输,硝化甘油侵蚀锡罐,漏出来滴在车轮上,成了减少摩擦的润滑油,幸好是在冬天,硝化甘油结成冰柱,才避免了一场事故。

1865年陆军上尉温纳尔斯特罗姆携带几瓶硝化甘油作为样品去挪威,把这个新发明介绍给这个国家。他把这些样品放在旅行箱中到处行走,准备做爆破试验,由于硝化甘油并未完全提纯,内含杂质,一边走一边分解,结果产生气体把瓶塞冲开,硝化甘油洒得到处都是。

有一位瑞典工兵官员阿德尔斯科德在1864年夏天从报纸上读到诺贝尔发明炸药的消息,就此结识诺贝尔,约定在科平到乌特斯贝格铁路线上进行爆破试验。于是,罗伯特带了十二瓶硝化甘油到科平。经过一星期的试验,十二瓶中已用去十瓶。阿德尔斯科德说:“这真是一件特别的事,我越想越不理解,就在那六天内,我们有五十次可能被炸死。这就是我们用去十二瓶中的十瓶的情况。分手时诺贝尔留下剩余的两瓶,供我自己试验。我把这两瓶放在一个盒子里,带着动身去克里斯蒂安斯塔德(瑞典南部)。那时从乔科林到阿尔瓦斯塔还不通火车,我只能随邮车出发。同车有一位可爱而风趣的妇女,姓名已记不清了。我把装有两瓶炸药的盒子放在箱子上。那一天一夜,我们在欢笑的旅途中度过,谁也没有想到死神就在我们头上。到达阿尔瓦斯塔时,我发觉有一只瓶子因车身颠簸而震破了,里面的液体流到车旁和车轮上,另一只竟奇怪地原封未动。车夫从车顶搬下箱子,把它放在硬地上,我带着它乘火车到克里斯蒂安斯塔德去了。几天后,铁路局的几位工程师集合在一起,我正想进行试验,但找不到那瓶硝化甘油了,原本被放进厨房里了。我的木工,也是我的杂役霍姆奎斯特以为里面装的是油,就用来擦他的皮鞋和我的缰绳,剩下的就放在木棚的一个角落里。当我发现那十二瓶中最后一瓶时,我叫人在埋在地下的一块几立方米岩石上钻一个洞,将剩余的硝化甘油倒进洞中,插入导火线,然后用以铁棍敲碎的碎砖填实,没有用沙。我们将炸药装好后,发现导火线未能使炸药爆炸,我们正在重新打开小洞口再装入炸药时,硝化甘油爆炸了。一位工人在将硝化甘油倒入小洞里时还笑着说这是‘酸牛乳’,这时他被炸到半天空,幸而掉下来平躺在地上,没有受伤。”

就连负责推销或演示这种炸药的人有时也不知道操作的危险,结果酿成可怕的事故。

每次装运,货箱上都标着“小心轻放”字样,可是这样的炸药看起来好像毫无危险,因此人们对这种说法都不大注意。1865年12月4日,汉堡一家报纸刊出纽约发生爆炸的事情。一位德籍推销员把一瓶十磅的硝化甘油小心地放在一个箱子里推销。他住进伦敦格林尼治地区一家小旅馆——怀阿明旅馆。他付清账目离开旅馆时,把放甘油的木箱交给搬行李的工人照管,等他来取。这位工人有时把它当做一个坐凳,擦皮鞋时就用做脚垫。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早晨,一位旅馆服务员看到从箱子里冒出红色气体。这位搬行李的工人就把箱子放到外面街道上,回旅馆去了,瞬息后发生了可怕的爆炸,邻居的门前受到严重损害,门窗粉碎,街道路面破裂,深达四尺。

1866年3月4日,在澳大利亚的悉尼,放有两箱硝化甘油的货站,完全被毁,邻近的几座房子被震坍,有人员伤亡。这一爆炸消息传到欧美,犹如连锁反应,世界各地爆炸事件接连发生。1866年4月3日,巴拿马大西洋沿岸阿斯吕瓦尔发生一次猛烈爆炸,欧洲号轮船完全被毁。这船上装有硝化甘油和其他军火,预备经过巴拿马海峡到太平洋,这次事件造成74人死亡和大量物资毁坏。据《每日论坛报》4月21日报道:

那艘轮船确实炸得七零八落,码头也几乎全毁。铁路公司的货站坐落在商船两百英尺开外,在气浪冲击下完全震坍,财产损失固然巨大,但比之生命损失则微不足道。船长、大副、二副、随船医生以及船上另外五人几乎立时丧生,码头上有二十一人遭到同样的命运,岸上和船上另有二十五人受重伤。在轮船附近工作的工人无一幸免……皇家邮船“索仑特号”用铁链将燃烧着的破船扣牢,拖离码头进入大海。“索仑特号”刚刚摆脱“欧洲号”,突然发生第二次爆炸——比第一次爆炸更可怕——破船立即迅速下沉,三十分钟以后这艘遭厄运的轮船已不见踪影,只剩烟囱露出水面……据调查,有大宗硝化甘油曾以普通货物形式在利物浦装上船。这和不久以前在纽约格林尼治街引起爆炸的是同一种油。

1866年4月16日,另一艘载运一批硝化甘油的船经过同样的路程到旧金山,在卸货后堆存在威尔斯—法戈公司的仓库里,后发生爆炸。

爆炸像地震一样震撼着四分之一英里的范围。七人死亡,十余人受伤。有几个死者已无法辨认,断肢残骸和脑浆飞溅到将近两个街区之遥。数百英尺之内看不到一扇完整的窗子,威尔斯—法戈公司的建筑,以及附近的一切,不论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一律炸成碎片。据估计损失至少达二十万美元。

后来的报道证实,爆炸是由于一只漏油的硝化甘油箱子搬运时引起的震动所造成的,当时收货人因那只箱子损坏严重而拒绝接受。

连阿尔弗雷德在汉堡附近的克鲁梅尔工厂也于1866年5月被炸毁。

危险人物

不久,阿尔弗雷德接到旧金山代理商的一封信:

寄存在太平洋铁路仓库里的两箱硝化甘油,已发生异状,散发出硫酸的气味并发出响声,不知会不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叫人担心。

现在,这两箱硝化甘油非赶快从仓库里搬出来不可,但是,找不到适当的场所,真使人为难。连湾内的岛屿,也拒绝存放这种硝化甘油。不得已,今天叫几个工人用小船载着那两个箱子到离市区数公里远的湾内停泊。

您想必也知道,这个药液经过热带地区,也许会在中途起变化吧?如果能够拨冗,请大驾来一趟。目前的形势异常危急,不过,如果能够渡过这个难关,美国是推广这火药的最好地方。假使您能亲自来一趟,大家一定可以恢复对新火药的信心。读完了这封信,阿尔弗雷德站起来说道:“好,我去看看。”他下了这个决心,主要是想在新大陆碰碰运气。

阿尔弗雷德到美国去了。可是,人们由于怕这种危险的火药,竟连发明它的人,也不敢接近了。“不巧得很,已经客满,对不起。”

连旅社都拒绝他了。

难道诺贝尔的身体会爆炸吗?从前被赞为“新文明的希望”、“新产业的先驱”的诺贝尔,今天却如鼠疫一般地叫人讨厌,到处遭白眼。

可是,阿尔弗雷德并没有因此而心灰意懒。“公开实验硝化甘油爆炸。”

这样的广告,贴满了各地的电柱。可是,当天到采石场来参观的人只有二十几个,而且,每个人都是战战兢兢,不敢靠近。“请各位看看,把这种火药加以撞击……”

阿尔弗雷德把这危险的油,滴一点在铁板上,举起铁锤——这时,那些参观的人,都缩头缩脑地开始找地方躲避。“砰!”

虽然响起了尖锐的声音,但是阿尔弗雷德并没有受伤。“各位也看见了,硝化甘油如果加以撞击,只有受到撞击的那部分会爆炸,其余部分就都飞散掉了。要使它全部爆炸,非装在岩石中或铁器里面,加以密封不可。”

他一方面招呼参观的人,一方面简单明了地做理论上的说明。“由这一点看,硝化甘油比石油还安全呢。”

在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阿尔弗雷德用这种叫人惧怕的油,做了各种把戏,给参观的人看。

最后,他又做了两三次真正的爆炸,表示在必要时,它有极大的威力。“真是不错。”

参观的人都惊叹着回去了。

可是,这样仍不能缓和人们对硝化甘油的惧怕心理。

正当阿尔弗雷德在美国,努力缓和喧哗的舆论时,欧洲方面的情形,却越来越对他不利了。

如今,诺贝尔已变成众人责难的对象。

安全炸药

一系列的惨祸导致公众对这种新炸药产生疑虑和恐惧,这迫使各国政府忙于做出种种规定,限制其出口和运输。瑞典国王在1868年7月24日下令禁止运输硝化甘油。许多国家禁止用铁路运输硝化甘油。英国、法国、葡萄牙明令禁止制造和贮存硝化甘油。许多传说将它的破坏力添油加醋,以致到处都谈虎色变,海港工人和铁路工人都不肯碰这种“送命油”。最后不得不停止使用“硝化甘油”这恐怖的名字,而代之以“格拉努因油”。

阿尔弗雷德从这些惨痛的事故中给自己确定了新的研究课题:怎样创造出一种安全炸药,使它可以用雷管引爆,但在运输或贮存中即使受撞击、遇热也不会爆炸。

他先从研究硝化甘油的安全运输入手。

一开始,他用无爆炸性的溶剂甲醇加入硝化甘油,相信已得到满意解决。他认为如果加入足够量的甲醇,就可以使硝化甘油和甲醇的混合物在运输中不会发生危险。在应用前先将混合物倒进水中,甲醇很容易溶于水,而甘油不溶,这样就可以除去甲醇,使应用爆炸油的人不致遇险。另外,加入甲醇还可以防止硝化甘油在运输或贮存中冻结。

伊曼纽尔曾用黑色火药与硝化甘油混合,尝试制造新的固体炸药,但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吸附剂,尝试失败了。

阿尔弗雷德吸取父亲的经验,决定要研制一种新的吸附剂使他既能吸收硝化甘油,又能使炸药保持较大爆炸力,还要制造简便、贮运安全。

1866年8月,阿尔弗雷德从汉堡回来后,用固体吸收物质进行试验。

人们曾认为阿尔弗雷德安全炸药的发明是偶然的。他们说,因硅藻土的比重轻、吸收力大,并且来源充足、价格低廉,所以在搬运的时候,就被当做包装材料垫在装满硝化甘油的罐子与罐子之间。有一次,一个已坏的罐子漏出硝化甘油而渗入硅藻土中,形成浆状物,结果自然成为安全炸药。这种说法让阿尔弗雷德很不愉快。他在1883年7月7日写给英国炸药首席检查员马詹迪陆军少将的信中较详细地叙述了这项发明的真实情况:“我在1863年末第一次制得安全炸药,并在紧闭密封的容器内未用引爆剂使它爆炸。它以大约一份多孔木炭吸收两份硝化甘油的比例组成。我预见到它的极大重要性,在1864年我的几项专利中指出:‘可用木炭或其他多孔物质吸收硝化甘油。’可是那时候我还不知道硅藻土的巨大多孔性,只是在几个月后我才注意到。但是选择吸收物质并不如一般认为的那样重要,有几种木炭、碳酸镁和木浆的多孔性都比硅藻土强。我确实在任何情况下都未曾注意到硝化甘油漏到硅藻土中形成浆状或湿润物体的事件,这种推测定是一些人猜想出来的。硅藻土在干燥后体积膨大,显示它的巨大多孔性,我因此把它用在安全炸药中。

早在1863年,我已进行了小规模试验,安全炸药实际上从这时已经开始出现,1866年才投入应用,经过这么长一段时间,好像很奇怪。但是请记住液体硝化甘油还没有证明是难控制的,而安全炸药需要用特别引爆物,我面对着用一种较弱的炸药(安全炸药)取代一种较强的炸药(硝化甘油)的困难。这使我想到添加甲醇和从安全炸药中洗去硝化甘油。可是后一种方式从没有实行。”

阿尔弗雷德在使用硅藻土以前曾使用过其他吸收物,包括多孔性硅酸盐、木屑、纸、纸浆、砖灰、煤粉、石膏块、粘土块、木炭粉等。只是在克劳斯托尔、康涅苏特、多特蒙德和其他矿区用硅藻土,因为它具有较大的吸收力和稳定的化学性质。硅藻土是硅藻的细胞和其他海洋动物的外壳经过几百万年的沉积而形成的岩土,浅灰色或黄白色,多孔而质轻。

这种质轻而不易燃烧的物质早在拜占廷的查士丁尼皇帝在位时就被用于粉刷圣索菲娅教堂的圆屋顶。自从硅藻土被阿尔弗雷德用做硝化甘油的吸附剂后,这种惰性物质便被称为“白色金子”,变成一种有价值的新材料。

阿尔弗雷德在选用木炭粉或硅藻土作为吸附剂的问题上,曾经过长时间的犹豫,他的哥哥也曾参与到这项试验中。

阿尔弗雷德发现含有酸质的硝化甘油与木炭在一起可能会自然含有不安全因素。他下决心用硅藻土,因为它在吸足硝化甘油后仍性能稳定,晃动和冲击都不会令它爆炸,用火烧也没关系,只有用雷管才可以引爆。他让一份经燃烧筛选过的硅藻土吸收三份硝化甘油,就制成处理方便、爆炸力强的安全炸药。它的爆炸力为一般火药的五倍,比液状硝化甘油的威力减低百分之二十二。但它克服了原先炸药对冲击波及温度变化的过于敏感以及不易搬运等缺点。而且它还有另一个优点,能把炸药装入纸管插入岩孔中。

阿尔弗雷德给他新发明的安全炸药下的定义是:“任何外表是固体而成分含有硝化甘油的物质,我给它猛炸药的名称。”这个炸药音译为“达纳”,这个词源于希腊语“力量”。一号猛炸药含硝化甘油百分之七十五,硅藻土百分之二十五。不久之后,他又研制出二号猛炸药,含硝化甘油百分之六十六。

1866年10月,阿尔弗雷德在克鲁梅尔进行了多种试验,一种用硅藻土猛炸药,另一种用加入甲醇的硝化甘油,以检测它们的安全性,试验结果得到了在场参观的专家委员会的充分肯定。受到早些年在克鲁梅尔制造硝化甘油产生的一系列可怕后果的影响,阿尔弗雷德这次非常慎重。他又经过几个月的研究,直到他认为完全满意为止。到1867年初,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公司才将大量安全炸药和甲醇与硝化甘油混合的炸药运到德国矿区。

阿尔弗雷德的这项发明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心。安全炸药经各国彻底试验后,被证明可以安全使用,比硝化甘油更具优点。

硅藻土炸药及后来的改良型号,为世界带来了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革命。在黄色炸药进入世界市场后,从前由于时间和费用而不敢想像的矿业、工业和交通运输等,现在都能够马上动工了,这包括圣戈特哈德铁路的隧道工程、希腊的295英尺深约4英里长的科林恩运河开凿工程等等。诺贝尔的炸药为蒸汽机时代增添了一份耀眼的动力。现在,“黄色炸药”是用硝化甘油作为主要成分的一百多种不同炸药的总称。由于儿子的成功,伊曼纽尔看到了他毕生梦寐以求的炸药进入到光辉灿烂的时代。1868年,他们父子俩共同得到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的莱特斯德特金质奖章,这是专门用来表彰那些“在艺术、文学或科学领域出现的杰出成就,以及那些对人类有实用价值的重要发现”的。皇家科学院奖励伊曼纽尔,是“因为他在一般应用硝化甘油作为炸药方面的贡献”,而奖励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则是“特别由于黄色炸药的发明”。由于硅藻土炸药的发明,诺贝尔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他深信产品具有国际前途,便坚决地投入到庞大的企业之中。他从经验中知道得很清楚,这种安排是使新产品进入世界市场的斗争中的重要部分。在瑞典、挪威和芬兰的硝化甘油公司立即扩大了,以便制造黄色炸药,新的工厂也很快便兴建起来。往往不等发明专利权拿到手,硅藻土炸药的生产就要在工厂里紧张进行。

从发明专家到爆炸工头,现在对黄色炸药,就像前几年对爆炸油一样,有着巨大的兴趣。但是,有关当局出于长期害怕和缜密观察的理由,仍然禁止进口这种以硝化甘油为主要成分的黄色炸药。作为使用者的矿业人士,更喜欢便宜些的液体炸药,因为他们认为那种炸药更有效能。甚至有些人还说,黄色炸药只不过是被冲淡了的爆炸油,是出售者以高价骗取额外利润的东西。

19世纪60年代,世界各地的科学界和用户们激烈地争论着黄色炸药的性能。一直到19世纪70年代,黄色炸药终于站稳了脚跟,并且实际上控制了市场。

继续开拓

不久,阿尔弗雷德在实验中注意到:他最初发明的那种以黑色火药为填料的引爆装置,虽然可以与安全炸药配合使用,但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为引爆装置的爆炸力太小,威力还不够大,况且引爆装置有时也会失效。于是他又着手进行新的试验,打算研究出新的引爆装置。

在诺贝尔发明新的引爆装置之前的四十多年,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就已发现了雷酸。李比希和德国另一位著名化学家维勒分别发现,雷酸的盐类具有猛烈的爆炸性。在雷酸的各种盐类中,又以雷酸汞的爆炸特性最为突出。同黑色火药相比,雷酸汞的爆炸力要大得多;同硝化甘油相比,雷酸汞的敏感性又要小得多。

阿尔弗雷德分析了雷酸汞的特性,想到能否把雷酸汞做填料发明一种新的引爆装置。为安全起见,他曾以雷酸汞和黑色火药的混合物做填料,但实验效果不理想。到1867年他完全改用雷酸汞做填料。失败了几百次后,又试验了几百次。意想不到的是,成功与灾祸竟同时来到!“轰”的一声巨响,阿尔弗雷德的实验室在一次试验中被炸上了天,他自己被炸得鲜血淋漓。然而,浑身是血的阿尔弗雷德从瓦砾堆中爬出来后却高兴得热泪盈眶。因为他以高昂的代价,取得有价值的经验。此后,阿尔弗雷德在一个金属管的底部装入硝化甘油和黑色火药的混合物,而上部装入雷酸汞及导火线。

当导火线点燃,燃性极好的雷酸汞会引起底部混合物的快速爆炸。雷管就这样被发明出来了。最初他用铅管封装雷酸汞,后用铜管,现在这种引爆管仍在普遍地应用。

19世纪60年代初期的瑞典,正处于繁忙的铁路建设时期地势,急需一种威力大、见效快的爆炸方法,来征服坚硬的原始岩石,在地势起伏不平的农村修建运输线。

诺贝尔成功地将硝化甘油从一种任性状态的化学物品,变为人类可以控制的化学物品。通过多次的试验,这位年轻的发明家深信爆炸甘油是一种取得进步的源泉,它的市场前景也是非常乐观的。

他并没有因为赫伦内堡灾难而丧失勇气或者束缚手脚。也没有为了个人的幸福,而去听从某些人的一些好意劝告,例如“尽快远离发明这个讨厌的事业,因为它只能带来许多灾祸”等等诸如此类的话。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挡他前进的步伐。他的主要愿望是,恢复被破坏了的家庭企业,使带有附属雷管的爆炸油进入市场,并且赢得公众对它的信任。

1864年10月,在他重新进行了几次大胆的示范表演之后,国家铁路建设局对用他的办法制造出来的硝化甘油表示信任,认为它在爆炸力方面,远远超过了普通的黑色炸药。

硝化甘油被正式批准使用,并被用于在斯德哥尔摩进行的隧道爆炸工程。

进行大规模的工厂生产时,公众对他的冒险行动持敌对态度,使他一时找不到厂房和场地。没有人肯与他为邻,而且,人们还可以找到已公布的法令作为反对他的理由。很长时间内诺贝尔只能在梅拉尔湖面一只带有棚盖的驳船上,利用最简单的仪器,以每磅产品价值两个半瑞典克朗的成本,制造“诺贝尔专利爆炸油”。

斯密特在斯德哥尔摩的工商界里是一个出人头地又见多识广的人。1864年10月,诺贝尔同他的父亲、斯密特和其他人一道,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硝化甘油有限公司。开张时的资本为十二万五千克朗,其中流动资金有两万五千克朗。年轻的诺贝尔不仅是这家公司的经理,而且还要负责工程、往来通讯、旅行、广告和财务工作。第二年,这家硝化甘油有限公司在经过很多挫折之后,终于得到在温特维肯的荒郊建厂的许可。此后五十多年间,这座工厂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一直提供各种诺贝尔爆炸物和炸药。

诺贝尔有一位保持着终身友谊的朋友——阿拉里克·利德伯克工程师(1834~1912)。诺贝尔聘请他来同自己一起建厂、造机器。他们之间富有成果的合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后来,他们又一起在世界其他地方,建立了很多重要工厂,并且在这个未被开垦的领域里,合伙建造了一些新的仪器,并发展了某些新的生产方法。

诺贝尔不知疲倦地四处奔走,到采石场和矿山等未来的卖主那里,去表演他的爆炸程序。为了做广告推销公司的产品,他在那些日子里还做了一件不平常的事情:邮寄散发详细的使用说明书。尽管由于使用者的疏忽,有时也出现一些安全事故,但是,大矿业公司和国家隧道工程使用的结果是成功的,大大节省了时间和劳动力,从而增加了人们对硝化甘油和这种革命性雷管的普遍兴趣。矿务界和技术刊物,现在都以尊重的态度对此进行讨论,国外也来信询问。硝化甘油帮助美国打通了内华达山脉,缩短了中太平洋铁路的建造时间,解决了当时最大的工程难题。在黄色炸药发明专利权出现之前,这家铁路公司长期使用着液体的硝化甘油,事实上他们除此之外,就从来没有用过黄色炸药。

诺贝尔关于硝化甘油能够引爆的发现,给这家公司节省了几百万美元。

打开国际市场

1865年6月,诺贝尔成立了他的第一家国外公司——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公司。公司在易北河畔的克鲁梅尔,有九万马克的资本,雇佣了大约五十名工人。北面的汉堡是当时欧洲大陆最大的进出口船运中心。从这里,硝化甘油通过马车、铁路和船舶,被运送到德国各地以及奥地利、比利时,甚至美国、南美以及澳大利亚。在1869年的限制硝化甘油法案生效之前,仅1866年至1868年期间,英国北威尔士的采石场一家就用了九吨进口的爆炸油。当时一磅硝化甘油的价格是三先令三便士,而普通炸药则只有四个半便士,硝化甘油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但是好景不长,由于生意的冒险性、当局的不信任及贷款和原料的缺乏,诺贝尔和他的助手们每天都身处困境,随后的几年,工厂的前景变得黯淡而令人忧虑。

由于可怕的爆炸灾难很快便从世界各地传来,用户和公众的恐慌情绪加剧,用户所在国当局也采取了越来越多的限制。有几个国家颁布禁止进口的命令,从而使温特维肯和克鲁梅尔的生产有被停顿的危险,在挪威和芬兰的建厂计划也被迫搁浅了。

1866年春天,诺贝尔把克鲁梅尔的生产安排妥当后,动身到美国去进行第二次访问。

同年8月14日,诺贝尔在美国取得制造和使用硝化甘油的专利权,人们很快便认识到生产它的可能性。由于爆炸油是在美国内战后进入美国市场的,当时美国正处于恢复和发展时期,要建筑泛美铁路,向西部的黄金和石油产区扩展。因此,爆炸油在金矿、矿业公司和民用工程等方面大有市场。

从克鲁梅尔的工厂出口硝化甘油到遥远的美国,无论如何也满足不了迅速增长的产品需求。通过从汉堡直达纽约的船只来运送商品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将这种敏感的爆炸油转运到旧金山或者中西部,则冒着很大的风险。从汉堡到旧金山的海路,在当时只有经大西洋南去,绕过合恩角;或者经过加勒比海,到达巴拿马海峡的东岸。由于当时那里还没有运河,船上的货物卸下后,必须再用马车或者挑夫队,经过颠簸不平的丛林道路运到西部,然后再从那里装船沿太平洋海岸北上。处理这种产品的各种临时工,对它的危险性一无所知,因此,运输中的事故经常发生。

有一次车站站长看到一个漏油厉害的硝化甘油桶,竟然自作主张地请了一个管子工在桶上打了一块补丁。由于事故太多,进口被卡在了运输环节。此外,这项产品还遭到美国大军火制造企业杜邦的激烈反对,因为他们的固定市场受到爆炸油的严重威胁。杜邦将军在报刊宣传和讲话中,大肆宣称他的明确意见是:“谁使用硝化甘油,谁就必然丧命,只不过是早死晚死的问题。”

然而,诺贝尔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在美国开设了一家“美国爆炸油公司”,进行大规模生产。入伙的是纽约的一些股东,计划股金资本为一百万美元。诺贝尔接受了他们提供的四分之一的免费股票,外加发明专利权的两万美元现金。

但由于股票没有卖出去多少,加上人们对能否保持垄断地位的疑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