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长皱了的小孩》谈谈


发布时间:2020-03-12 09:37:02

点击下载

这是一本感情浓郁的书,从打开序言开始,不得不准备了许多叹息、静默和深夜的冥想。严明说,开始是一座山。对于写作者的他如是,对于很多的读者也相仿。生活太真实了,而真实又这么残酷,但这又是有情人间最珍贵的眷念。

其实,在《一地故乡》这个章节,我有很多时候是在想自己的家乡,严明此前的书里,没有把它生活过的时光和大地写得这么详尽,而当他一点点摊开在文字里的时候,我没想到竟然有许多呼应的影子。我们都生活在吃面食的地域,都被中原文化深深地渗透,小时候的夏天,我也会躺在星空下浮想联翩,但个人生活的差异也是显然的,我的小学中学从来没有成为优等生,对艺术也没有成熟的想法和执念。回想起来,只是“不甘心”,小时候不甘心一些方面不如同学,后来很快陷入一种困惑,又不甘心让就此沉沦,学了一点东西后,不甘心随波逐流,悟到一些道理后,不甘于自性圆满,总算从被动地与命运且战且退,找到了人作为人应据守的领地和把握的方向。回首前尘,要认真审视的并不是年龄的增长或江湖的转场,而是怎样从混沌、忧惧、绝望甚至怀有恶意的彷徨中突围出来,成为“拎清人生段落大意的人”。诚如严明所说,“我知道自己一路上受人帮衬远大于我给别人的”,我更深深地认可他第一本书《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序言中的话:“如果我看见过问题与矛盾,如果我知道什么而不言说,那就无法对得起沿途所受的所有周济和体恤”。

认识一个真诚人,读到具有诚意的书,幸运的程度是一样的。严明是能把诚意贯彻始终的朋友,读他第一本书就知道,他今后的所有作品都会有同样的风骨和调性,或者说是灵魂。庆幸读到他书的时候,我已有了可以与他对话的频率。

可是,尽管有许多阅读都感受可以预见,还是被《长皱了的小孩》里的一些事震颤不已。关于家庭、关于对生命历程的纠结于思辨,关于亲人。我的母亲也习惯捡拾一些很不起眼的瓶瓶罐罐,也舍不得丢掉盘底油,父亲也是“穿着布满破洞汗衫的清瘦的脊背”的人,他在家也是看《梨园春》、《武林志》、也十分熟稔《朝阳沟》。还有,他每天看多次天气预报也不厌倦,尽管我在家已经告知了情况,他还是惦记着到点要看,省台中央台农林频道,似乎在博观约取。我不知道何时起,我已经习惯了他要看的所有节目,豫剧京剧会看,《梨园春》、《武林志》也看,抗日神剧也会看,尽管有时对一些情节难禁愤慨……读《长皱了的小孩》,我总游离到书外,在这爱的名义下,我和严明当如兄如弟。家,家人,家乡,这是多么现实而深沉的命题啊,我们却没有什么神奇偏方和保留的解数。

在外的游子,似乎更易察觉父母在快速变得衰老,每次回家面对都想不再离开……但为什么又离开了呢?严明谈到“学道的人莫回家”,并试图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人若直面原生家庭进行思考太残酷,那是个会把人的心思、情怀弄乱的地方,那里是基因与格局的战场”。大概只有在这种矛盾中来回拉扯才能悟出这么痛切的道理。我深爱我的家人,我也知道他们对我的关切,但许多事情并不能靠心底腼腆的爱和严密的逻辑、理论达成共识,而且,我也不认为,理念、思想、追求的差异是人与人的不可调节的矛盾,但这矛盾是滋生在十分肥沃却营养错乱的土壤里,近而言之,是时代燃烧灼伤的疤痕,大而言之,是社会文明在跛脚前进。人被裹挟着无处可逃,并渐渐异化。

我们生活的社会真的如某些喋喋不休的声音里说的那样文明了吗?严明说“这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好东西竟然要逆流而上,真正背道而驰的人却在哪儿振振有词”,更加悲哀的是,逆流而上的好东西,有时还不得不戴了朦胧的面纱,被误解、被围剿、被构陷。

鲁迅说,“世上如果还有真要活下去的人们,就先该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在这可诅咒的地方击退了可诅咒的时代”!显然,这正是用良心说话的人应该坚持的方向。

严明又谈到他与他家皇太子严亨的生活,他不也是苦心孤诣吗?可是,道理很难很难是我说了你就会懂的,“我总觉得自己的人生经验、生活哲理还没有跟他讲完,他就要开溜了”。其实,在他成长的阶段开溜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你说了什么,是对是错,有无道理,大概是无论说什么都会开溜的吧。因为他不会只生活在家里,不会只按书页上的文字和师长的教诲行事,社会大学早就无门槛地敞开了大门。当社会大学实际是野鸡大学的时候,当所谓的教育实际上是愚民工具人格培养的时候,当科技文明把人性文明远远抛在身后的时候,孩子的成长必然要经历更多的考验,且无法保证可以涉险过关。

我常以为,每个人成长的土壤不一样,受到的阳光雨露的多少也不会一样,但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身心对于世界接纳、吸收和转化的能力。前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这话还可以进一步说,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捕鱼的心志。那心志就是严明一直在和我们探讨的“理想”。

《长皱了的小孩》依然是理想主义的内核。谈青春往事,聊朋友意气,“论唯美”,对父辈、子辈的生活交织,一直有向往,一直在追求,一直不懈怠。或者,拥有理想并为之呕心沥血,才是对生命最诚意的觉悟和礼赞。

前些天,严明提起我们聊天时说的话“理想不是一个固定的点,而是一个方向”,我回过神想,奔向理想方向的我们,其实还是很容易迷惘。我们读书、工作,爱或者恨,我们艺术创作、跋涉千里或坚守一方,车船飞机可以各乘其便,却也容易被各种气流带偏,“人生大抵是一场行脚的修行,有的人一直惦记着还俗,有的人却悄然成了菩萨”。

我们需要一个自我修复和拯救的动力之源,一个可以始终保持灵魂站立的锚点,它就是“真诚”,诚意地面对自己,诚意地爱世界,哪怕以痛心疾首的方式表现。如果说,认可“人各有志”是对他人理想的尊重,那么,“保持真诚”则是各种理想出发的原点,“不少人在面对艺术的时候,天真得不知道什么是关键,岂不知其实关键是天真”,不是吗?。

很多人喜欢严明文章里灵感四射的金句,并不乏以修辞技巧度之者,他一再深情地赞赏诗人却从不承认自己会写诗,大概,他就是悄然成了菩萨而不自知的人。我曾认真想过他写作灵感的来源,那些说不清技巧、又巧妙准确的话语如何拈来?终于在揆度观照他心中况味的时候,认为那其实是一种不事技巧朴拙自然的流露。用一个比喻,人极端愤怒的时候,会口不择言,会骂人,甚至会大打出手,我们不妨认为,口不择言与大打出手是愤怒时表达自己态度的修辞,这修辞这如此生猛而直接!严明只是要把自己内心的话表达出来,所谓金句其实是大拙若巧,有刀用刀,有枪用枪,就那么说出来了。忽然人们就懂了,修辞之事不过写作的末梢,如严明说“艺术是要你拿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而不是算法”,如果看法的表达需要恰当的形式的话,那也应该是心法,而不是技法,词不害意,是诚意写作的基本原则。

从《给父亲的信》读到《论唯美》,就像是从深情大地一步一步蜿蜒攀登到云层之上的思想高峰,一路或逶迤回旋或酣畅高亢。这时候的严明是真的好友,如此坦诚地把所感所思分享出来。

美,谁不喜欢呢?可我们明白为什么会喜欢吗?静思之下,唯美之外,或者还可以有“理想的美”,或者美本身是否也可认为是某种理想的呈现?

唯美和理想的美只差一个字,唯美或可以叫做“想的美”,始于欲望,止于感官,迷于色相,失于空虚。世界上的美的东西不可否认,美女、美景、美工良器,美味佳肴,延之于艺术,则更加丰富。可如果美仅仅是看、用、吃,而不能进入内在的感动、思考、启发,并最终赋予真实的价值。唯美,也就成了精神鸦片,“汝之蜜糖,彼之砒霜”,让人变得短视、偏见、脆弱、肤浅、庸俗而不可自拔。

古人说:“诗言志”,严明也常提起这话,但我从他的文字,以及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里看出,其实“发愤而抒情”才是让我们感动的源溯。志,或者是思辨与理想吧,如果人类足够长久,总有一天大多数人会变成明白人,而思辨的肌理可能更加形而上了。但不管时间有多久,人基本的情感是不会变易的。像庄子那样通达的人,妻子去世他“鼓盆而歌”,其实他也知道“我独何能无概然”,焉知那不是长歌当哭呢?我想,真情应该是最后的真理。而在“艺术创作”追求唯美的实质,恰是欺骗、玩弄、自欺欺人,“没有真,谈什么善和美呢”!

难怪严明说写作时“就要怒了”,众生颠倒,自甘堕落。难道是越简单的道理就越难懂吗?

我并不知道自己算不算学艺术的人,甚至也不想用什么概念来画地为牢。当我看到书里有“孙中丘之墓”的时候,忽然有些怅然,我还承担不起这个篇章。如书中言,严明曾告知我一些写作的想法,我以为会有那么几段吧,像我之前租的卧室,未料他给我腾出一个三室两厅来。恰如他把几十米高的绍兴府山写成了海拔几百米一样,我也被善意地拔高了很多,可我愿意以他刻下的尺度还清亏空,缩短距离。

严明书里(不限于《长皱了的小孩》)令人感动的,大多是质朴无华却真诚流露的人,或者对朋友,或者对生活,或者对创作,或兼而有之,他们是让我钦佩而自愧不如的。

可是,就像严明对“唯美”的愤慨一样,其实我并不是“无数江山,从来没有想过不跋涉”——如果把对江山的跋涉视为旅游的话。2013年11月我第一次来绍兴,应该叫做旅游。如严明所说,因为想到了鲁迅,毅然把行程从苏州改到绍兴。回到北京不久,我就在一篇回顾的文章里写过:“旅行也许是手段,也许是目的,也许仅仅是没有目的和手段时、身体和心灵的放逐或流浪”,后来以为,大多数的旅游行为更像是嫖客。我们的时代,旅游被推到社会经济文化的,旅游点也从山川名胜转到乡村城市的任何角落,旅游的产品和行动空前丰富,而旅游者的行为却空前的粗暴狭隘,把肉身运过去,拍照,拍照而已,吃穿住行全都是拍照,不知是景点嫖了游客,还是游客在嫖景点。

我来绍兴的目的,其实与“鲁迅”也不那么贴近了,如果我连鲁迅的文章也不读,或者不能读到心里去,就算住到鲁迅故居里,彼此也是完全无关。现在,除了还有些事要相对独立的空间来完成之外,还想看怎样的环境下生活着什么样的人,想知道人与环境、人与地方文化、人与水土气候有着怎样的因果,想知道鲁迅的来处有没有可供凭吊的现实痕迹。

“一个地方是否真的美好,取决于生活在那里的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旅游也罢,旅行也罢,要知道自己为什么出发。

其实,绍兴只是鲁迅少年时生活过的地理坐标,满城的文化遗迹在不懂、不爱、不想了解的人眼里,不过是既死的标本。我在绍兴还没有看到具有鲁迅风骨和智慧的人,但对小说里的人与生活,依稀可见。而我们现实的生活也会因失去真诚、思维固化、甘于坐稳奴隶而死气沉沉。不一定是说绍兴,可能是任何地方。这是我们生活的故事现场,是我们应该书写的“呐喊”、“彷徨”,严明的作品,不正是这样的探寻吗?

严明用力为我解嘲,也是鼓励,说“什么样的墓也关不住活着的诗篇”,是的,谈坟墓可以付之一笑,也没必要让思维过的痕迹为我生命的终端陪葬,生命的每个阶段都由他本色出演。而人生的长度,其实并不是多少年,不是从珠圆玉润长成满脸皱纹,不是时光的叠加,是在时光中一年年一天天的蜕变,是把每一天、每时每刻都看成独立的存在。真实的今天是已过去的终点也是未到来的起点,不能因为今天不悦就不好好珍惜,不是路途充满坎坷就可以回避,这并非是要忘掉来路或无视前往的方向,只有对当下挚诚地珍惜和爱,才是无惧将来也无愧过去的唯一秘诀。

也许,我们谁也无法逃过岁月的风蚀,终将皱纹盈面,也许是我误解了严明本书的名字,以为拥有了真诚与理想的心灵总是光洁鲜亮的。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自己,为什么不轻装出发呢?人身体的衰老,是因为生命细胞更新的速度越来越低于衰亡的速度,而人心的思维一旦不更新了,其衰老比身体更为迅速。

有人问严明为什么一边谈理想,一边在过去曾多次变换社会的角色,可我觉得他一直都是他,为了寻找和营建理想的人生场地,尝试不同的施工方法。这是充满诚意的人生活法。最稳定而牢靠的,是理想与良心的坚守,一如天空和大地从未改变。严明的书也是这样,《长皱了的小孩》亦犹《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清澈见底又意味深长,值得埋到心里再次生长,或者带在身边时时切磋琢磨。

感谢他的分享!

四年过去,最幸运的是,在时光的褶皱里,我们都没有成为自己不喜欢的样子。

2019年7月13日绍兴城南寓所

图片中语句均摘自严明新书

《长皱了的小孩》

点击下载《长皱了的小孩》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