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用情至极,感人至深——读《浮生六记》


发布时间:2020-03-12 09:54:08

点击下载

请点击上方蓝字 ↑【北大清华讲座】加关注,知识改变命运!

作者简介

朱笛崔鸣,祖籍荆楚,家在西域,负笈北京六年余。过去是热心公益的小社工,现在是探访书径的中文人。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想去看更大的世界。

用情至极,感人至深——读《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俨然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俞伯平这样评价《浮生六记》。我认为这评价十分精准,沈复的《浮生六记》正是这样一块“纯美的水晶”,虽出人工,宛若天成,让人反复把玩不忍释手。

《浮生六记》又像一包茶叶,沈复以至情至性将它从生命的茶树上采下,岁月将其烘焙浓缩,每一位读者都以自己独有的沸水将其泡开——只见枯叶回绿,翠色如新,清香扑鼻,宛然可见当时采摘之状。读者的水与作者的茶,相互作用,使人尝来别有一种人生际味。至情至性之人,往往触动柔肠,莹泪滴怀,这正是: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浮生六记》这块水晶,是一个六面体,由“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这六记组成。其中,第五卷“中山记历”与第六卷“养生记道”被证明均是伪作,乃是从李鼎元、曾国藩等人的著作中拼凑而成的。其余四卷,则各有所长。沈复不拘于时间先后,而将同一话题集于一卷。我还记得初中时学的第一篇古文《童趣》,便出自这“闲情记趣”。如今八年时光已逝,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当年深夜在灯下,工整地誊写《童趣》及其释义的情景——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而如今读《浮生六记》,让我印象最深的却是沈复与陈芸这对佳偶——他们的聚散离合,悲喜乐愁,以及大起大落对比鲜明的命运,时而让我莞尔,时而令我鼻酸,时而使我掩卷长吁。林语堂曾这样写他们:“我在这两小无猜的夫妇的简朴生活中,看他们追求美丽,看他们贫困潦倒,遭到不如意的折磨,受奸佞小人的欺负,同时一意追求浮生半日闲的清福……”

一、佳偶天成人堪羡

记得朱光潜在《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里曾说道,中国诗多有文人同僚相酬唱和之作,而西方诗则多颂爱情与爱侣;西方诗多写追逐爱情时的甜蜜欢乐,而中国诗多有婚后思妇之嗟怨与悼亡之作。在社会主要关系是纵向的父子关系而不是横向的夫妻关系的中国,描写夫妻闺情的文章诗篇太少了。似乎浪漫的中国文人更愿意与歌姬侍妾谈笑相游,而不愿理睬“尚德不尚色”的“糟糠之妻”。

因而归有光怀着无限惆怅却又举重若轻的一笔“庭有枇杷树,乃吾妻死之年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如此让人怦然心动;而李清照“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的典故,又令人既羡慕又惋惜。往昔的甜蜜欢乐与今朝的孤单惆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怎能不叫人泪湿青衫呢?《浮生六记》以大量笔墨来描写作者与妻子芸的相识、相知、同游、同乐等闺房琐事,又以其后的颠沛流离、贫病交加的惨境与前之对比,又怎能不叫人嗟叹“物是人非事事休”啊!

记得当时年纪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你暗牵我袖,带我前去品尝你私藏的暖粥小菜,然后又被堂兄玉衡所嘲笑。花烛之夕,我揭你头巾,二人相视嫣然。婚后你我鸿案相庄,“岂敢”“得罪”竟成语助词。你喜食乳腐卤瓜,我戏之曰“狗窦”。你假扮男装,与我同游庙中,差点被一少妇误作轻薄的“狂生”……

这些点点滴滴,都是生活琐事,然而沈复却将它们真实细致地描摹出来,没有说教文章之虚伪,不似八股之呆板,更没有将“关雎”作后妃之德似的牵强附会。而在这爱情与婚姻的无限欢愉之中,沈复与芸并不知道,他们即将迎来一场狂风骤雨,而那做妻子的生命,最终将倾覆在这狂风骤雨之中。

二、生若飘絮逝浮萍

常言道:“水满则溢,月满则亏”。沈复、芸感情之好,竟到了芸积极且热衷于为沈复搜求“美且有韵”的侍妾的地步。我们大概不可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心。女主人希望找一位与自己志趣相投且有得力的妾,大概既可解寂寞,又能帮自己分忧。况古代正侧嫡庶及其分明,聪慧美丽如朝云、晴雯,亦绝不可望成为东坡、宝玉的正妻。

芸和沈复结识了一位名妓的女儿憨园。芸、憨极为投缘,“欢同旧识,携手登山,备览名胜”,芸想把这位憨园姑娘说与沈复做妾。在这里,沈复用了三个字“余骇曰”,一个骇字,足可见他的惊惧之状。原因有二,其一,“此非金屋不能贮,穷措大岂敢生此妄想哉?”;其二,“况我二人伉俪正笃,何必外求?”沈复家中并不宽裕,从此后二人漂泊经历来看,可谓是寒酸了,因而沈复不敢生此妄想。然而芸却笑着说:“我自爱之,子姑待之。”因为结识了憨园,芸“无日不谈憨园”,连痼疾也有所好转,沈复也以此为幸事。可当事情将要成时,“后憨为有力者多夺去,不果,芸竟以之死。”这是“闺房记乐”的最后一句话,也暗示着这对神仙眷侣坎坷命运的开始。

“人生坎坷何为乎来哉?往往自作孽耳,余则非也,多情重诺,爽直不羁,转因之为累。”多情重诺,沈复如是,芸亦如是。从受责于翁到失欢于姑,沈复、芸与父母之间因误会而裂痕愈深,再到为憨园薄情所伤,芸病日重。西人索债一事则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家庭矛盾彻底爆发,沈复与芸被逐出家门,不得不抛下一双儿女,寄寓他乡。往后种种不遂,贫病交加,沈复欲去索以往之债时竟连船钱也无,困顿至此,夫复何言。

芸之死,是全书最感人的片段之一。呜呼,悲莫悲兮生别离,况死别乎?“芸乃执余手更欲有言,仅断续叠言‘来世’二字,忽发喘,口噤,两目瞪视,千呼万唤,已不能言。痛泪两行,涔涔流溢。既而喘渐微,泪渐干,以灵缥缈,竟尔长逝!时嘉庆癸亥三月三十日也。当是时,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两手空拳,寸心欲碎。绵绵此恨,曷其有极!承吾友胡省堂以十金为助,余尽家中所有,变卖一空,亲为成殓。”沈复甚至作这样的感叹:“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话云‘恩爱夫妻不到头’,如余者,可作前车之鉴也。”

沈复甚至不“避眚”,痴心希望能再见到芸的亡魂。他抚摸芸所遗之旧服,不觉柔肠寸断,又怕自己睡着而不见亡魂,见青焰荧荧,缩光如豆,虽心中害怕,但仍念亡妻之柔魂弱魄,“悄呼芸名而祝之。”呜呼,痴情如此,不惧阴阳两隔!

“问之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用情至极,方感人至深,自古皆如此。谁唱牡丹亭,何处长恨歌,葬花有时女儿悲。三白芸娘,皆有情之人。他们的感情,定格纸页,穿越时空,我们今天似乎仍能触摸到它的温度。

部分往期原创文章:

▶【原创】《情人》与情人

▶【原创】生命:读《时生》有感

图片来源:网络

本版编辑:阿姬哈

点击下载《浮生六记》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