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电力分析年度报告系列2019 中国电力供需分析报告(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09 03:49:34

点击下载

作者: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能源与电力分析年度报告系列2019 中国电力供需分析报告

能源与电力分析年度报告系列2019 中国电力供需分析报告试读:

前言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多年来紧密跟踪全国及各地区宏观经济发展、重点行业发展、能源及电力供需形势,开展宏观经济、能源及电力供需分析、预测、预警等,形成年度系列分析报告,为政府部门、电力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和信息。《中国电力供需分析报告》是 “能源与电力分析年度报告系列”之一。自2010年以来,已经连续出版了九年,今年是第十年。本报告每年年中出版,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简称 “国家电网公司”)每年完成的 《全国电力市场分析预测 (春季)报告》和 《“迎峰度夏”电力供需分析预测报告》等工作为基础,整合有关研究成果形成对全年电力供需形势的研判。

本报告延续了历年来以经济分析为基础、综合考虑其他电力供需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整体上按照 “经济运行—电力消费—电力供应—电力供需形势”的思路展开。考虑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个重要历史时点,本报告开展了 “新中国电力供需70年”专题分析。专题回顾了过去70年我国电力供应、电力需求的增长和结构变化,梳理了各阶段发展特点,总结了电力供需形势演变规律,有助于读者较为清晰地把握新中国成立70年来电力供需发展历程。结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背景,本报告增加了 “长三角中心城市经济与电力消费分析”专题,选取了典型经济指标和用电指标对长三角中心城市进行对比分析,帮助读者较为直观地了解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经济和电力发展特点。

本报告的研究主要基于国家电网公司电力供需研究实验室 (简称 “电力供需实验室”),电力需求预测沿用部门分析、重点行业比重、月度用电量比重和组合预测等多种方法。本报告继承并强化了以往的写作风格,在论述现象的同时注重特点总结和原因分析,各章正文前归纳章节要点,以反映该章核心结论和重要发现。

本报告共分为7章。其中,

概述

由单葆国、谭显东、吴姗姗主笔;第1章主要描述2018年经济运行与电力供需的相关情况,由段金辉、刘青、汲国强、张莉莉、冀星沛、王向、刘小聪、徐朝、吴姗姗主笔;第2章主要描述影响2019年电力供需的主要因素,由张莉莉、吴姗姗、汲国强、王向、刘小聪、徐朝、冀星沛、张春成、李江涛、吴鹏主笔;第3章主要对2019年电力需求进行预测,由吴姗姗、谭显东、汲国强主笔;第4章主要对2019年电力供应进行预测,由冀星沛、谭显东主笔;第5章主要结合各方面边际条件预测2019年电力供需形势,由谭显东、汲国强、吴姗姗主笔;第6章为新中国电力供需70年专题分析,由汲国强、吴姗姗主笔;第7章为长三角中心城市经济与电力消费分析,由姚颖蓓、杨宗麟、汲国强主笔。全书由汲国强、吴姗姗、谭显东统稿,王成洁校核。

在本报告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国家信息中心,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营销部、交易中心、国调中心、华东分部,以及一些业内知名专家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限于作者水平,虽然对书稿进行了反复研究推敲,但难免仍会存在疏漏与不足之处,恳请读者谅解并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19年5月概述

2018年,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持续显现。在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放缓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速略有放缓,全年GDP比上年增长6.6%,增速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60%,发展新动能快速成长。

2018年用电需求增速创近七年新高,净增装机容量同比减少,各类型发电设备的利用小时数均有提升,电力供需形势从前几年总体宽松转为总体平衡。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快报数据,2018[1]年全社会用电量为6.84万亿kW·h,比上年增长8.5%,增速较上年上升1.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分别增长9.8%、7.2%、12.7%和10.4%。西北地区用电量增速下降,其他区域用电量增速出现不同程度上升。全国净增发电设备容量1.2亿kW,比上年减少3.1%。截至2018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19.0亿kW,全国发电量6.99万亿kW·h,比上年增长8.4%。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3862h,比上年增加73h。

预计2019年,电力需求仍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有所回落,位于5%~6%区间概率最大。运用部门分析模型、重点行业比重模型、月度用电量比重法及组合预测模型,预计2019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将达到7.28万亿~7.41万亿kW·h,比上年增长5.0%~7.0%。中美经贸摩擦是影响电力需求增长最大的不确定因素,综合考虑经济形势、宏观调控政策等各方面因素,预计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位于5%~6%区间概率最大。

具体来看,中方案,全球经济增长势头减弱,中美经贸摩擦维持现状,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夏季气温较常年偏高但程度低于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为7.34万亿kW·h,比上年增长6.0%。分季度看,四个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5.5%、4.7%、6.7%和6.9%,四个季度增速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4.3、4.3、1.3、0.4个百分点。分产业看,三次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均有所回落,但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的贡献率持续提升。受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扶贫攻坚进入关键期及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红利逐步显现等因素影响,农村用电潜力继续释放,第一产业用电保持较快增长,预计比上年增长8.6%;受国内外需求增长乏力拖累,制造业用电增速有所回落,其中高耗能回落程度较先进制造业更大,第二产业用电增速明显放缓,预计比上年增长3.9%;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极端气温、应对雾霾及清洁采暖等因素影响,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持续增长,预计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比上年分别增长11.5%和10.3%。三次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较上年分别下降1.2、3.1、1.2和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较上年分别提高7.0、6.8个百分点。分区域看,各地区用电增速均有所回落,其中华中、西南地区回落较为明显。预计2019年华北 (含蒙西)、华东、华中、东北、西北、西南和南方电网区域用电量比上年分别增长6.1%、5.4%、6.2%、4.7%、6.0%、8.0%和6.5%,增速较上年分别下降2.3、1.8、3.3、1.7、2.9、3.8、1.8个百分点,华中和西南地区下降显著。全国电力需求增量主要来自华北、华东和南方电网区域。最大负荷出现在夏季,增速高于用电量增速。2019年全国调度最大用电负荷达到10.72亿kW,比上年增长7.9%,全年调度最大负荷增速高于用电量增速约1.9个百分点。

预计2019年电力供应增速与需求增速基本持平。一是新投产装机规模保持较高水平。2019年,全国新投产发电装机容量1.1亿kW,比上年减少11.3%。其中,火电4500万kW,水电710万kW,核电528万kW,风电2800万kW,太阳能发电2500万kW。二是发电装机容量增速与需求增长基本一致。截至2019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0.1亿kW,比上年增长5.8%。其中,水电3.6亿kW,比上年增长2.0%,占总装机容量的17.9%;火电11.9亿kW,比上年增长3.9%,占59.1%;核电4993万kW,比上年增长11.8%,占2.5%;风电2.1亿kW,比上年增长15.2%,占10.6%;太阳能发电2.0亿kW,比上年增长14.3%,占9.9%。三是新投产装机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和华东地区。华北、华东、华中、东北、西北、西南和南方电网区域全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分别为2757万、1753万、1707万、1211万、1886万、222万、1501万 kW,年底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分别占全国的22.0%、19.6%、12.9%、7.8%、14.4%、6.3%和17.0%。

预计2019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部分地区高峰时段电力供需紧张。一是华北、华中电网供需紧张,预计缺口将分别达到600万、500万kW,主要集中在京津唐电网、河北南网,以及山东、湖北、湖南、河南、江西电网;西南电网电力供需平衡偏紧,四川和重庆可能存在电力缺口;华东电网供需平衡;南方电网电力供需平衡有余;东北、西北电网电力供应富余。二是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有所下降,其中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与上年基本持平。中方案,预计2019年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3810h左右,较上年下降约53h,其中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4357h左右,与上年基本持平。[1] 在撰写本报告时,中电联还未发布年报数据,因此编写组采用中电联快报数据对2018年电力消费进行分析,未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用电量及魏桥创业集团调整的用电量。[2] 本报告预测部分,编写组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口径用电量进行了估算,并考虑了魏桥创业集团调整的用电量,2018年数据也进行了相同口径调整。

1 2018年经济与电力供需情况

章节要点

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持续显现。2018年全球经济延续温和增长,但动能有所放缓。我国经济增速略有放缓,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00309亿元,比上年增长6.6%。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60%,发展新动能快速成长。

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上升,创近七年新高,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比重进一步提高。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为6.84万亿kW·h,比上年增长8.5%,增速较上年上升1.9个百分点,为2012年以来最高。三次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分别增长9.8%、7.2%、12.7%和10.4%。全国各地区用电量均实现正增长。

净增装机容量同比减少,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占比持续提升。2018年,全国净增发电设备容量1.2亿kW,比上年减少3.1%。截至2018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19.0亿kW,其中,非化石能源装机7.6亿kW,占全部装机容量的39.8%,占比较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

发电量增速持续上升,各类型发电设备的利用小时数均有提升。2018年,全国发电量69940亿kW·h,比上年增长8.4%。全国6000kW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3862h,比上年增加73h。

1.1 2018年经济运行

1.1.1 国际经济形势

(一)全球经济增长

全球经济延续温和增长,但动能有所放缓。2018年,全球经济呈温和增长态势,但受全球性贸易摩擦影响,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信心下滑,制造业和贸易增速放缓。世界银行2019年1月发布的 《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估算的2018年世界经济增速为3%,较2017年下降0.1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9年1月发布的 《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估算的2018年世界经济增速为3.7%,与2017年持平。2018年,发达经济体增长势头较强,尽管美国身处贸易紧张局势的中心,但受益于减税和开支增加刺激需求,美国经济在2018年仍实现了高速扩张。部分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受到冲击。随着美联储加息、美元升值、投资者风险情绪下降,部分脆弱的新兴经济体资本外流,本币大幅贬值,面临的流动性风险上升。2000-2018年世界GDP增速如图1-1所示。图1-1 2000-2018年世界GDP增速(二)主要国家经济增长(1) 美国。

在特朗普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改革的刺激下,美国经济上行。从分季度经济走势看,一季度美国GDP增速较低,实际GDP年化季环比为2.3%;二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环比终值为4.2%,创2014年三季度以来最高增速,其中个人消费支出为当季美国经济增长贡献了2.6个百分点,占美国经济总量的70%,贸易摩擦抵消了税改对企业投资的正面作用,净出口贡献了1.2个百分点;三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环比为3.4%,高于预期值2.6%,主要源于私人投资增加、个人消费支出 (PCE)增加及商品和服务净出口;四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环比为2.2%,低于预期值2.3%,增长动能逐步减弱。从消费和投资水平来看,消费者信心显著增强,预期较稳健,投资有所增加,主要得益于就业机会增加、工资增长带动家庭收入稳步增长、股票和房地产价格持续上升,以及特朗普政府的减税措施。从制造业来看,制造业扩张态势持续,产能过剩风险犹存,2018年制造业PMI指数平均为58.8%,为2005年以来最高水平。从进出口来看,美国贸易继续维持较大逆差。2018年,美国货物出口增长7.7%,进口增长8.6%,贸易逆差增长10.4%。从就业情况来看,劳动力市场接近 “充分就业”,失业率维持在3.9%左右。受特朗普政府税改计划的影响,持续上涨的政府赤字成为影响美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2010年以来美国GDP季度同比增速情况如图1-2所示。图1-2 2010年以来美国GDP季度同比增速(2) 欧盟。

欧洲经济增长动力趋弱,经济复苏势头放缓。受土耳其危机发酵、伊朗制裁问题升级、欧美贸易争端不明、意大利风险加大等内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2018年欧元区GDP增长1.9%,为2015年以来最低。从消费者信心来看,消费者信心不足,且呈下降趋势。2018年12月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为-8.3,创22个月来新低。从进出口来看,贸易顺差略有缩小,净出口额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下降。从制造业来看,制造业PMI指数下降,2018年12月制造业PMI指数为51.4%,创下34个月新低。从就业情况来看,失业率不断下降,就业形势持续改善,12月欧元区失业率为7.9%,为2008年11月以来最低水平。政府平均债务水平有所改善,财政赤字进一步下降。基准利率进一步下行,融资成本有所降低。英国正在经历严重的国内政治动荡,这给英国经济、英镑及金融市场带来显著的风险。英国脱欧谈判已进入最关键阶段,有一些重大问题尚未解决,包括脱欧过渡期和爱尔兰边界问题。欧洲经济潜在风险持续增大,短期内经济弱势格局难以突破。而随着英国脱欧路线逐步清晰,预计这一因素对欧元区和英国经济的影响将逐步减轻。2010年以来欧元区GDP季度同比增速情况如图1-3所示。图1-3 2010年以来欧元区GDP季度同比增速(3) 日本。

日本经济呈现缓慢复苏态势。2018年,日本实际GDP增长0.8%。日本消费者信心不断走弱,投资者信心也维持相对低点。从进出口来看,出口持续低迷。全球避险情绪高涨,使得日元再次成为市场追逐目标,日元持续升值,并对出口造成压力。日本货物进出口额比上年增长6.8%。其中,出口额比上年增长4.1%,进口额比上年增长9.7%。从通胀水平来看,在能源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下,日本通胀水平趋于好转,但仍然没有达到日本央行2%的通胀目标。从制造业来看,制造业PMI指数持续下滑,12月制造业PMI指数为52.6%。从就业情况来看,失业率较低,处于较充分的就业状态。房地产方面,日本地价连续五年保持上升态势。2010年以来日本GDP季度同比增速情况如图1-4所示。图1-4 2010年以来日本GDP季度同比增速(4) 新兴市场。

新兴经济体走势分化。由于全球政治经济领域不稳定因素增多、美联储加息加快,以及内部经济社会问题持续暴露,新兴市场经济持续动荡,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增加,经济走势明显分化。部分新兴市场汇率贬值,资本外流,金融风险加大,且在局部地区存在进一步蔓延的趋势,经济脆弱性加剧。从制造业来看,印度、巴西、中国制造业PMI指数持续高于50的景气线,但南非及俄罗斯工业生产则处于持续低迷状态。从汇率来看,主要国家货币兑美元贬值幅度继续扩大,多个货币月度累计贬值超过10%。其中,委内瑞拉货币贬值幅度超过99.99%;土耳其已陷入深度危机之中,里拉严重贬值;阿根廷危机继续发酵,比索暴跌;巴西也受到重创,年内雷亚尔贬值达25%;俄罗斯、伊朗、沙特阿拉伯等周边国家经济均受到一定拖累。而受大选进程顺利及国际油价攀升的影响,墨西哥比索兑美元有所升值。从出口来看,新兴国家分化也较为明显,随着美贸易制裁效果逐步显现,中国出口增速下降。但国际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支撑俄罗斯、巴西及南非出口走强。从通胀水平来看,新兴市场CPI增速普遍上升。(三)国际贸易形势

受贸易摩擦影响,全球贸易增速放缓。世界贸易组织 (WTO)4月2日公布的2018年全球贸易量比上年增长3.0%,增速较2017年下降1.7个百分点。受中美经贸摩擦直接影响,全球贸易增速放缓。贸易紧张局势,加上持续的政治风险和金融动荡,可能预示着更广泛的经济低迷态势。2001-2018年全球贸易增速如图1-5所示。图1-5 2001-2018年全球贸易增速

1.1.2 国内经济运行

2018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较好完成,三大攻坚战开局良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力度加大,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持续显现,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60%,发展新动能快速成长。

国内生产总值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总量跃上新台阶。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突破90万亿元,达到900309亿元,比上年增长6.6%,增速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各季度增速分别为6.8%、6.7%、6.5%、6.4%,呈逐季回落态势。分产业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5万亿、36.6万亿、47.0万亿元,分别增长3.5%、5.8%和7.6%;2018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7.2%、40.7%和52.2%,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3个百分点。2016年以来分季度GDP及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速如图1-6所示。图1-6 2016年以来分季度GDP及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速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新产业增长较快。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2%,增速较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3.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2.9%。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整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7、5.5、1.9个百分点。2017年以来工业增加值分月增速如图1-7所示。图1-7 2017年以来工业增加值分月增速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缓中趋稳,制造业投资增速加快。2018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放缓,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不含农户)6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9%,增速较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速回升加快,增长9.5%,增速较上年上升4.7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大幅回落,增长3.8%,增速较上年下降15.2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增速进一步加快,增长8.3%,增速较上年上升1.3个百分点。2017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分月增速如图1-8所示。图1-8 2017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分月累计增速

消费平稳较快增长,网上零售占比明显提高。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0%,增速较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新兴业态保持快速增长。2018年,全国网上零售额90065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0198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8.4%,较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2017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如图1-9所示。图1-9 2017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回落。2018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涨幅比2017年上升0.5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3.5%,涨幅相比于2017年回落2.8个百分点,连续两年保持上涨态势。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实现上涨,从宏观层面来看,主要是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发展新动能快速成长的影响。2017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PPI)如图1-10所示。

外贸增速下滑,贸易结构不断优化。2018年,受外部经济形势深刻变化影响,我国进出口总值30.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7%,增速较上年下降4.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6.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1%,增速较上年下降3.7个百分点;进口14.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增速较上年下降5.8个百分点;累计贸易顺差2.3万亿元,比上年减少0.6万亿元。对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8.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出口4.6万亿元,增长7.9%;进口3.7万亿元,增长20.9%。2017年以来进出口增长情况如图1-11所示。图1-10 2017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图1-11 2017年以来进出口增长情况

1.1.3 重点行业发展

2018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环保治理压力不减,下半年以后面临着不断增强的中美经贸摩擦,尽管高耗能行业产品产量总体实现增长,但是价格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使后续行业生产面临下行压力。(一)黑色金属行业

2018年我国黑色金属行业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产品产量较快增长。2018年,全国粗钢产量9.3亿t,比上年增长6.6%,增速较上年上升0.9个百分点。钢材产量11.1亿t,增长8.5%,增速较上年大幅上升7.7个百分点。

钢材出口持续下降。2018年,我国累计出口钢材6934万t,比上年减少8.1%,连续三年下降;累计进口钢材1317万t,比上年减少1.0%。出口价格明显提高,全年钢材出口金额606亿元,比上年增长11.2%。

钢材价格先升后降。从全年情况看,2018年国内钢材价格平均指数为114.8点,比上年增长6.5%。其中1-10月高于上年同期,11-12月同比大幅下降。12月末,钢铁协会中国钢材价格指数为107.1点,同比下降12.1%。

2017年以来黑色金属行业主要产品产量增速和价格指数分别如图1-12和图1-13所示。图1-12 2017年以来粗钢和钢材产品产量及增速图1-13 2017年以来国际、国内钢材价格指数(二)有色金属行业

2018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2018年,全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5688万t,比上年增长6.0%,增速较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年内增速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铜、铝、铅、锌产量分别为903万、3580万、511万、568万t,分别增长8.0%、7.4%、9.8%、3.2%。铜材和铝材产量分别为1716万、4555万t,分别增长14.5%、2.6%。

主要产品价格高位震荡回落,行业效益大幅下降。2018年,铜、铅现货均价比上年分别增长2.9%、4.1%,涨幅同比回落26、22个百分点,铝、锌现货均价比上年分别下降1.8%、1.7%。

2017年以来有色金属行业主要产品产量和价格如图1-14和图1-15所示。图1-14 2017年以来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增长趋势图1-15 2017年以来铜、铝价格变化趋势(三)化工行业

2018年我国化工行业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增速下降。2018年,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6%,增速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连续七年增速下降;利润总额51466亿元,比上年增长15.9%;亏损面已经超过15%,达到15.7%。

生产保持低位增长。主要化工产品总产量比上年增长约2.3%,增速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化肥总产量 (折纯)5460万t,比上年减少5.2%;硫酸产量8636万t,比上年增长1.8%;烧碱产量3420万t,比上年增长0.9%;多晶硅产量32.5万t,比上年增长2.5%;乙烯产量1841万t,比上年增长1.0%;纯苯产量828万t,比上年增长4.7%;甲醇产量4756万t,比上年增长2.9%;合成材料总产量1.58亿t,比上年增长7.5%;轮胎产量8.16亿条,比上年增长1.0%。全年主要耗能化工产品 (烧碱、电石、尿素等)价格呈波动下行趋势。

2017年以来化工行业主要产品产量和价格如图1-16和图1-17所示。(四)建材行业

2018年我国建材行业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生产保持适度增长。2018年,建材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3%。1-4月略有下降,之后开始回升,呈现前低后高态势。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其中水泥产量21.8亿t,比上年增长3.0%,增速较上年上升3.2个百分点;平板玻璃产量8.7亿重量箱,比上年增长2.1%,3增速较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商品混凝土产量179612万 m,比上年增长12.4%,增速比上年上升3.1个百分点。图1-16 2017年以来主要化工产品产量增长变化图1-17 2017年以来主要化工产品价格变化趋势

价格水平稳步回升。建材产品全年均价比上年增长10.5%,在上年企稳回升的基础上继续上涨,其中2018年12月当月建材价格指数为115.4,同比增长6.5%。全国通用水泥平均出厂价格396.7元/t,同比增长22%,平板玻璃平均出厂价格75.7元/重量箱,同比增长3.5%。

2017年以来建材行业主要产品产量和价格如图1-18和图1-19所示。图1-18 2017年以来水泥和平板玻璃产品产量及增速图1-19 2017年以来水泥和平板玻璃产品价格[1]

1.2 2018年电力消费

1.2.1 全社会电力消费

全社会用电增速创近七年新高。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为6.84万亿kW·h,比上年增长8.5%,增速较上年上升1.9个百分点,为2012年以来最高,主要受经济增长平稳向好、电能替代加快推进、气温气候变化等因素叠加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装备制造业用电量拉动作用增强,大多数服务业用电量两位数增长,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保持高位。分季度来看,四个季度增速分别为9.8%、9.0%、8.0%和7.3%,增速逐季回落。2017-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分季度增长情况如图1-20所示。图1-20 2017-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分季度增长情况

1.2.2 分行业电力消费

三次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增长均较上年加快,第二产业是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主要动力。2018年,第一产业用电728亿kW·h,比上年增长9.8%,增速较上年上升2.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用电47235亿kW·h,比上年增长7.2%,增速上升1.7个百分点,为2012年以来新高,是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贡献率为59.0%),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5.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分别为10801亿、9685亿kW·h,比上年分别增长12.7%、10.4%,增速较上年分别上升2.0、2.6个百分点,为用电量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支撑。2017-2018年三次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如图1-21所示。图1-21 2017-2018年三次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

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比重提高,是全社会用电增长的稳定支撑。2018年,第三产业、居民生活用电在全社会用电量中的比重分别为15.8%和14.1%,分别较上年提高0.6和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用电比重为69.0%,较上年降低0.8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用电比重为1.1%,与上年持平。2017-2018年三次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比重如图1-22所示。图1-22 2017-2018年三次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比重

工业用电保持较快增长。2018年,工业用电46456亿kW·h,比上年增长7.1%,增速较上年上升1.6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及装备制

[2]造业用电量7083亿kW·h,比上年增长9.5%,高于工业用电增速2.4个百分点。具体来看,汽车制造业、金属制品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用电量均保持较快增长,比上年分别增长13.6%、12.2%、11.9%、8.6%、6.9%和6.4%。

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均实现正增长,黑色金属行业用电增速较上年大幅上升。2018年,四大高耗能行业合计用电19129亿kW·h,比上年增长6.1%,增速较上年上升2.1个百分点,低于工业增速1.0个百分点,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7个百分点,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各季度增速分别为4.8%、5.3%、7.3%和7.0%,因国家和地方 “稳投资”等措施逐步发力,并受上年低基数影响,下半年增速回升。其中,化工、建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行业用电量分别增长2.6%、5.8%、9.8%、5.7%,化工、有色金属行业用电量增速较上年分别下降2.0、0.7个百分点;建材、黑色金属行业用电量增速较上年分别上升2.1、8.6个百分点,黑色金属行业拉动率上升主要是受产品结构调整、电炉钢的大量投产、环保治理、淘汰落后产能导致上年基数较低等因素影响。2018年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及其增速如图1-23所示。图1-23 2018年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及其增速

1.2.3 分地区电力消费

西北地区用电量增速下降,其他区域用电量增速出现不同程度上升。2018年,华北 (含蒙西)地区用电16521亿kW·h,比上年增长9.6%,增速较上年上升4.3个百分点;华东地区用电16677亿kW·h,增长7.2%,增速上升0.5个百分点;华中地区用电8663亿kW·h,增长9.5%,增速上升3.0个百分点;东北 (含蒙东)地区用电4606亿kW·h,增长6.4%,增速上升1.8个百分点;西北地区用电6825亿kW·h,增长7.9%,增速下降2.1个百分点;西南地区用电3643亿kW·h,增长11.8%,增速上升5.9个百分点;南方地区用电11514亿kW·h,增长8.3%,增速上升1.0个百分点。2017-2018年分区域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如图1-24所示。图1-24 2017-2018年分区域全社会用电量增速

1.3 2018年电力供应

[3]

1.3.1 电源建设情况

净增装机容量同比减少,但核电、风电净增装机快速增长。2018年,全国净增发电设备容量1.2亿kW,比上年减少3.1%。其中,水电净增867万kW,比上年减少24.7%;火电净增3872万kW,比上年减少12.0%;核电净增884万kW,约为上年净增规模的4倍;风电净增2101万kW,比上年增长33.1%;太阳能发电净增4521万kW,比[4]上年减少14.9%。

电源结构不断优化,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上升。截至2018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19.0亿kW,比上年末增长6.9%。其中,火电11.4亿kW,占全部装机容量的60.2%,较上年降低2.0个百分点;水电3.5亿kW,占全部装机容量的18.5%,较上年降低0.8个百分点;核电4466万kW,占全部装机容量的2.4%,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风电1.8亿kW,占全部装机容量的9.7%,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太阳能发电1.7亿kW,占全部装机容量的9.2%,较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装机7.6亿kW,占全部装机容量的39.8%,较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2018年净增装机和年末总装机结构如图1-25所示。图1-25 2018年净增装机和年末总装机结构(a)2018年净增装机结构;(b)2018年底发电装机结构

华东地区净增装机最多,西南和东北地区较少。分区域看,华东地区净增装机容量最多,为2763万kW,占全部净增装机容量的22.5%,西北、华北、南方、华中地区净增装机容量分别为2501万、2480万、1848万、1711万kW,分别占全部净增装机容量的20.4%、20.2%、15.0%和13.9%;东北、西南净增容量较少,分别为775万、211万kW,分别占全部净增装机容量的6.3%、1.7%。2018年净增装机区域分布如图1-26所示。

净增水电主要集中于云南和四川两省。2018年,云南、四川净增水电机组容量分别为385万、110万kW,合计占全国水电净增装机的57.0%。

发电量增速持续上升,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上升。2018年,全国发电量69940亿kW·h,比上年增长8.4%,增速较上年上升1.9个百分点。分类型看,水电发电量12329亿kW·h,比上年增长3.2%,占全国发电量的17.6%,较上年降低0.9个百分点;火电发电量49231亿kW·h,比上年增长7.3%,占全国发电量的70.4%,较上年降低0.7个百分点;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分别为2944亿、3660亿、1775亿kW·h,比上年分别增长18.6%、20.2%和50.8%,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分别为4.2%、5.2%和2.5%。2018年发电量(全口径)结构如图1-27所示。图1-26 2018年全国净增装机区域分布图1-27 2018年发电量 (全口径)结构

各类型发电设备的利用小时数均有所提升,其中风电、火电上升幅度最大。2018年,全国6000kW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3862h,比上年增加73h。其中,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3613h,比上年增加16h;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4361h,比上年增加143h;核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7184h,比上年增加95h;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2095h,比上年增加146h;太阳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1212h,比上年增加7h。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