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是训练出来的(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8 16:23:52

点击下载

作者:(日)侍留启介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逻辑思维是训练出来的

逻辑思维是训练出来的试读: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逻辑思维是训练出来的/(日)侍留启介著;金磊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9.11

ISBN 978-7-5057-4611-4

Ⅰ.①麦… Ⅱ.①侍…②金… Ⅲ.①企业管理-经验-美国 Ⅳ.①F279.712.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040490号

SHIN·DOKUGAKUJUTSU

by KEISUKE SHITOMI

Copyright © 2017 KEISUKE SHITOMI

Simplified Chinese translation copyright © 2019 by Beijing Xiron Book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Original Japanese language edition published by Diamond, Inc.

Simplified Chinese translation rights arranged with Diamond, Inc.

through BARDON-CHINESE MEDIA AGENCY.书名 逻辑思维是训练出来的作者 [日]侍留启介译者 金 磊出版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发行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经销 新华书店印刷 天津旭丰源印刷有限公司规格 700×980毫米 16开13.25印张 145千字版次 2019年12月第1版印次 2019年12月第1次印刷书号 ISBN 978-7-5057-4611-4定价 39.80元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南里17号楼邮编 100028电话 (010)64678009如发现图书质量问题,可联系调换。质量投诉电话:010-82069336

真正的无知,不是缺少知识,而是拒绝学习。——卡尔·波普(哲学家)前言提高商务人士的学习能力MBA、商业咨询顾问,都不是“精英”

我在三菱商事大约工作了7年后,考取了美国芝加哥大学的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之后又以“商业咨询顾问”的身份供职于麦肯锡公司。

现在,我一边在一家外资投资公司工作,一边上京都大学的博士课程,主要进行金融理论的研究。

一提到“海外MBA”“商业顾问”这些名号,也许人们首先想到的都是外表风光、不用干苦力活儿的“精英群体”。当我还是商社里的一名上班族时,对于“MBA”和“商业顾问”也是抱有同样的印象。

确实,一直到2000年左右,大部分有海外MBA留学经历的日本人,都成了一流企业的优秀储备干部。

而在麦肯锡、波士顿咨询等大型的商业咨询公司里,也活跃着像(1)大前研一、堀纮一这样拥有全能知识的“领袖型”顾问大咖。

但是,当今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拥有MBA学位或商业顾问等身份的人,已经不再是那样特殊且稀有了。

当然,要想考入美国顶级学府的研究生院仍然不是一件易事,但是,在美国“获得MBA学位”这件事本身,已经变得和“考驾照”一样普通了。不仅是美国,包括欧洲和亚洲的研究生院在内,考取MBA学位的人越来越多。在日本,国立和私立大学也都开设了各种形式的MBA课程。

商业咨询公司也一样变得多样化,除了那种帮助制定公司经营战略的业务,也开始出现了面向IT、医疗等细分行业的咨询公司。就拿(2)麦肯锡来说,OB、OG(公司内部对“毕业生”的叫法)也越来越多,其“富有神秘色彩、业内顶尖集团”的形象,早已是过去时了。公司正式雇用的商业顾问,也不全是具有天才头脑的家伙(当然,这样的顾问也还是存在的)。

所以,我最想说的是:即便不是天才,在这些拥有MBA学位或者就职于麦肯锡的毕业生群体中,也还是有不少人正活跃于商界,这的确是事实。麦肯锡日本分公司的在职员工数量已经达到了200。由此来看,其“毕业生”所占的比例也将达到令人吃惊的水平。创立DeNA的南场智子(日本实业家,哈佛大学硕士,DeNA创始人、董事长)、右肩受伤但仍创办了MIXI网站的朝仓祐介(日本企业家,东京大学毕业,斯坦福大学客座研究员,2017年创立了Signifiant有限公司)等人,他们虽然不是天才,但都是从麦肯锡公司走出来的优秀“毕业生”代表。“聪明”的本质就是知识储备与逻辑能力

拥有MBA学位的人,或者从以麦肯锡公司为代表的咨询公司中走出来的人才,为何能在各种行业中都发挥出自己的强大实力?

如果用一个词概括,就是他们很“聪明”。

这里所说的“聪明”,其实指的就是“知识储备”与“逻辑能力”。

MBA的课程以及在咨询公司工作的经历,让他们能在基础知识之上,像堆雪人一样在短时间内吸收其他新领域的知识。此外,由于其具有强大的逻辑思考能力,对于自己从未涉及的行业中的那些让普通人束手无策的难题,他们都能勇敢地去面对,并提出合理的构思和解决方案。

总之,其从MBA课程或咨询公司中所学到的,就是这种对“知识”与“逻辑”进行打磨的方法。

那么,作为商务人士,如果想要提高自己的效率,是不是只要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且锻炼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就足够了呢?

本书中所提到的商业必备知识与逻辑能力,并不仅限于MBA课程或咨询公司。在这里,我还会说一说如何更有效地使用“大学入学考试复习参考书”的方法。

至于为何会提到“考试复习参考书”,我会在后文中进行详细的阐述。本书所写的内容,都是我自己在麦肯锡这样高水准要求的商业场合中,为了“尽可能地实现高效率”,经不断试错而开发并实践过的方法。此外,书中还有很多经咨询顾问同事们尝试并确认过有效果的方法。

所以,大家务必读到最后并加以实践。(1) 堀纮一,哈佛大学MBA毕业,日本著名商业咨询顾问。(2) 这是日本人自创的英语,即oldboy和oldgirl,指的是在该公司工作过的人。——译者注01麦肯锡人士,注重知识储备与逻辑训练商业场合特有的知识储备与逻辑训练的方法为什么商务人士,无法通过学习提高能力?

让人变得聪明和伟大的,不是过往的经验,而是对未来的期待。

因为对未来有所期待的人,才能做到终身学习。——乔治·萧伯纳(剧作家、评论家)商务人士的“学习量”普遍不足

正如“前言”中所说的那样,即便是在全世界商务精英聚集的商学院里,也几乎都是“凡人”。

实际上,商学院的学生们也常常会半开玩笑地说“I’m not a rocket scientist”(意:我可不是能造火箭的天才科学家)。我个人觉得,仅从表面上来看,日本一般的商务人士与海外的MBA学生,并没有什么区别。

例如,无论是MBA的学生、商务咨询顾问,还是投资银行的职员,其所使用的分析工具都是Excel。而且,其在工作中所用的公式,也没有一般人难以理解的复杂计算或逻辑关系,说到底都是一些连小学生都能看懂的“四则运算”而已。

但是,与海外的专家相比,日本的商务人士却有着明显的劣势。那就是“学习量”。在知识的输入与逻辑训练的“量”上,海外的专家与日本的商务人士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距。

当你进入了商学院以后,就意味着你每天都要反复做以下的事情:一晚上看完100页的论文资料,与操着流利英语的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并将结果汇总成一篇10页左右的报告。

这还不仅限于商学院中,在大多数的外资商业咨询公司中,也是同样的工作状态:大脑每天都要有反复输入和输出的内容。你加入了一个项目后,首先,要花几天的时间,阅读十几本相关的书籍;其次,基于所提出的假设,去拜访专家或客户,再将这些内容制作成几十页篇幅的幻灯片。这已然成了你每天都在重复的工作(基本动作)。

总之,不管是商学院,还是商业咨询公司,都要求你具有海量的知识储备,以及进一步深化讨论的逻辑思考能力。仅从工作的时间和压力上来看,这真像是黑心企业啊。

相比之下,日本的一般商务人士又是怎样的状态呢?当然,具体的情况肯定会因公司或个人而有所差异。但是我想,几乎没有人会像“MBA的学生”或者“商业顾问”那样,每天都要让大脑反复地进行大量的输入与输出。

特别是作为商业技能核心的“知识”与“逻辑”——包括具体的磨炼方法——对大多数人来说,很少有机会能系统地对此进行学习。精英教育变得高学历化

欧美与日本的商务人士在意识上的不同,主要与各自工作环境的差异有关。在日本,只要能入职大型企业,丰厚待遇就能有保障,但是在欧美等国家,如果你不能做到持续学习(而且,如果你不能保持良好的工作表现),马上就会面临被解雇的局面。

因此,一方面,无论是在MBA,还是在之后的就职企业中,商务人士为了追求更好的职位,都必须不断地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打磨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

但另一方面,像“在学校里所学的,都是毫无用处的东西”这样的想法,在日本仍占据着支配地位。

日本的毕业生在求职时,用人单位最多只是问一下学校的名字,对于其在学校学了些什么,往往并不是很重视。

我的一位海外友人就曾惊讶地表示:“日本的财务省和银行,为什么不雇用经济学的专家,而是重用学法律的人?”这样的现象,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日本的许多人事部门认为,学生时代所掌握的知识对一线工作来说并无用处。也就是说,日本并不是一个看重“学习经历”的学历社会,而是仅以大学入学考试时的分数来决定一切的“偏差型”社会。

我当初为了上商学院,而选择从日本的企业中辞职时,也有不少人对此表现得很冷淡:“就算取得了MBA学位又能如何?”

相反,全世界的精英教育都在变得高学历化。以我自己的切身感受来说,就是要“取得多个研究生学位,如果可以最好再获得Ph.D.(博士学位)”,这似乎正在成为商务精英的“标准化学历”。实际上,我读MBA时的很多同学,后来又去进修了博士课程。

与最多只有几年的应试教育(从初中算起,到高中为止学习的年数,有五六年的时间)相比,作为一个社会人的人生将会持续30年以上。因此,“成为社会人以后,能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将会给今后的人生带来极大的差异。

由于工作上的关系,我见过很多经营管理者以及各个领域的专家。但是,不管在日本还是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谁在成为社会人以后,放弃对“知识”与“逻辑”的努力钻研。掌握本质上有益的训练方法

话又说回来,日本很多商务人士对自己的技能和经验,确实都抱有危机感。一项证据就是日本的书店中充斥着各种商业经管类的书籍。此外,专门面向社会人的研究生班或培训班,也越来越多。

日本的经济状况正变得越发严峻,持续的现状让人看不见前路。身处其中的人们,往往就会产生“至少要让自己无论在何种环境中都能生存下去”的意识。所以,我感觉越来越多的人,会去盲目地打磨所谓的“商业技能”。

但是,我想很多人也都清楚,仅靠“坚强的意识”未必能带来成果。虽然表面上掌握了各种各样的技能,但是“却不明白其在实践中,能起到多大的作用”,类似这样的情况也是很常见的。

帮助这些商务人士,告诉他们如何掌握真正有用的“知识”和“逻辑”。这样的问题意识,正是本书写作的出发点。

同时,除了阐述“商务人士应该掌握何种知识与技能”,本书也会就“利用何种方法来学习”“如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等进行详细的说明。本书并非是要教你如何“临阵磨枪”提高自己的商业技能,而是教你掌握本质上有益的训练方法。

以往,商务人士要想学习技能,一般的做法就是去阅读经管或技术方面的书籍。而本书,则是通过具体的商务实例,来详细地解说自学的方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也算是一本全新的自学方法教程。

这些方法所用到的就是专门针对大学入学考试复习用的参考书(包括试题册在内,本书在后文中如无特别说明均统称为“参考书”)。也许看到这里,有的人会疑惑:“我明明要学习的是商业技能,为什么却让我看考试参考书?”因为,作为能帮助我们掌握商业必备技能的工具,考试参考书确实是最有效率的,这一点我非常确信。掌握更多能用于商业的“知识”

聪明人是最好的百科全书。——歌德(文学家)增加知识,拓宽你的“视野”

要想变得聪明,最重要的就是“知识”。没有知识,你就无法对发生的事情或信息进行解读。那些看似与商业无关的、不重要的知识,往往在日后的工作中,会是特别有益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掌握知识——特别是与社会、商业有关的宏观知识——将是一个人具备聪明才智的必要条件。

因为我自己是一个雪茄爱好者,所以这里就用雪茄来举例。

假设,你走进一家雪茄店。那里摆放着许许多多的雪茄,从几百日元一支到几千日元一支的应有尽有。

那么,当你想要选择一款最适合自己的雪茄时,你该怎么办呢?

如果你对有关雪茄的知识一无所知,那么你肯定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即使IQ(智商)再高的人,也无法凭空想象出不同品质与味道之间的差异。虽然你看到了不同品牌的雪茄,但是它们之间到底有何区别,恐怕你也是不得而知。

因为你不具备相关的知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无法对事物做出评价或判断。

此外,虽然能假设“你走进了一家雪茄店”,但是你连雪茄店到底在哪儿可能都不知道。抑或,你去一家经常光顾的门店,但也许并不会注意到那里摆放了最高级的古巴雪茄。

总之,倘若没有相关的知识,就无法对现实物理空间中所发生的事情产生一定的认识。

反之,如果你对雪茄有着详细的知识储备,又会是怎样的情况呢?

你走进一家雪茄店,很自然地会关注到那里摆放的雪茄,而从其保管的状态,就能看出这家店的专业水平。

通过与服务员以及其他客人的交流,也许你又能进一步学到更多的雪茄知识。甚至通过一支小小的雪茄,也能让你对世界形势有所感知。例如,通过了解Cohiba(古巴最高级的雪茄品牌)的进货情况,你就能推测出美国与古巴之间的政治关系。如果两国间的关系有所改善,古巴雪茄就会更多地流向美国而不是日本。这样一来,在日本,特别是一些小地方,想买到古巴雪茄就变得很困难了。

也就是说,具备了相关的知识,你就能对很多事物有所认识,并且能给出准确的判断。不仅如此,你还能很容易地掌握更深层次的知识。

在商业场合,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对基本的经济、政治、哲学或心理学概念一无所知,你就不可能正确把握世界的动向,也无法对其进行解读。反之,如果你具备了相关的知识,即使你和其他商务人士一样看《日经新闻》,你也能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你的见识会更加开阔,并能用不同于他人的视角来进行说明。掌握通识知识,抓住事物本质

为了进一步说明知识的重要性,这里我想再用《日经新闻》来举例子。

最近的《日经新闻》上常常登载有关“公司治理”的新闻。那么,当有人问你“能否正确解释一下何谓‘公司治理’”时,你能回答得上来吗?

虽然知道“公司治理”这个词,但是大多数人并不能清楚地对其进行解释。例如,公司治理是出于何种目的、在组织中具有何种意义等。

在这样似懂非懂的状态下,去和人探讨“应该增设外部董事”“应该请名人来担任外部董事”这样的议题,难免就会得出偏离主题的决策。

像这样,没有抓住本质,只是停留于表面讨论情况,却意外地十分常见。

其实,关于什么是“公司治理”这样的问题,在入学考试的参考书中,就有通俗易懂的定义。

考试参考书《易懂的政治、经济》中就有写道:“是为了维护企业的运营而设立的一种监管机制。”其紧接着还说明道,“为了监控和防范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了一己私利而做出有损股东利益或反社会的行为,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探讨有必要设立某种形式的监管机制。”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开始分离开来。其结果就是,资本家为了监控管理者,必须强化监管的力度。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即使邀请名人来担任董事,也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由此可见,只需要具备大学入学考试程度的知识,就能在各种场合发表本质性的意见,让对方觉得“这个人所说的意见,值得听一听”。

原本,进行大学入学考试的目的,就是检测一个人是否掌握了学习大学课程,以及今后开展研究或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而已。

当然,高中生中有的能进入经济学部,有的则能进入工学部。

所以,对这些高中生来说,大学入学考试的试题主要就是一些考查基本学识水平的问题,相当于说“只要掌握了这些最低限度的知识,就可以进入这所大学”。

总之,大学入学考试的出题范围,并非只限于在大学中要学习的各种知识,而是集中于“(大家都应该掌握的)通识知识”。通过“逻辑”将知识串联起来

如果不能对现实中的事情进行解读,则说明你没有掌握真正的知识。——佐藤优(作家、前外交官)没有逻辑,就无法给出好“提案”“空·雨·伞”是商业咨询顾问们常用的一种思维框架。

其主要引导人们按照以下的三个步骤来解决问题。

①抬头看见天空中有很多乌云,天色变暗

②估计几个小时后会下雨

③出门时最好带把雨伞

其中,第一步“看见天空中有很多乌云,天色变暗”这属于对客观事实的认识。

但是,更加重要的是后面的②和③。

第二步要得出“几个小时后会下雨”这样的看法,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不过也可以通过①来进行逻辑上的推测。而之后的第三步“出门时最好带把雨伞”,则是在理解了②的含义之后所给出的“提案”。最终能给出③“最好带把雨伞”这样的建议,也体现出了一开始①和②进行“事实认识”与“推测”的价值。

将这①②③三个步骤串联起来的,就是背后的“逻辑”。换句话说,“逻辑就像黏着剂一样,将知识与知识组合起来,从而揭示出全新的概念”。

谁都不可能对未来做出完全准确的预测,但是拥有能将知识串联起来的“逻辑思考能力”,就可以做出高准确度的解读,并能给出接下来的行动方案。针对现象,提出逻辑上的假设“空·雨·伞”虽看似很简单,但对商务人士来说,却是非常有用的思考原则。

即便是那种诺贝尔奖级别的大发现,也是通过“空·雨·伞”这样的逻辑,将知识串联起来所得到的。

牛顿看见苹果从树上掉下,便推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虽然这只是一个逸闻(坊间关于这个故事的真假仍存争议),但是像这样的世纪大发现,确实需要具备能串联起知识的逻辑思考能力才行。

像“苹果会从树上掉下”这样简单的知识,除了牛顿,大多数人也是清楚的。但是,牛顿的优势就在于他提出了“为什么苹果会掉下来”这样的疑问,然后将知识进行组合,从而提出了具有说服力的理论。

通过将①“苹果从树上掉下”与②“虽然苹果会掉下,但是月亮却不会掉下来”这两个再简单不过的知识组合起来,他产生了③“是不是因为地球与月亮之间互相存在着引力作用”这样的逻辑思考。如此一来,这便不再是孤立的知识,而是变成了一个世纪大发现。

对于眼前所发生的状况,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提出各种逻辑上的假设。像这样将知识与逻辑组合起来,从而产生出颇具冲击力的新发现。而要想掌握这种“将知识与逻辑组合起来”的技能,大学入学考试科目中的“阅读理解题”与“小论文写作”练习才是最有效果的。掌握高效的“时间分配法”

一个人的人生,完全取决于其分配时间的方式。——阿诺德·本涅特(作家)没有比“参考书”更有效的工具

要想学习知识与逻辑,没有比“大学入学考试的应试复习”更有效率的学习方法了。

例如,你想要学习经济学知识。但是“经济学”也分为很多种,有“经济史”,还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等。一方面像《曼昆经济学原理》这样的标准教科书,足足有(两卷)1500页。要把这些内容都看一遍,也是很难做到的。

但另一方面,考试复习用的参考书如《政治、经济标准试题精讲》,仅通过40道练习题,就能让你对经济史、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分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虽然只有40道题目,但通过这本参考书,你就可以对经济的原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而理解全球经济的动向,并对自身的商业状况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我当时所求学的芝加哥大学,在世界经济学研究领域首屈一指,它创立了所谓的“芝加哥学派”。但是,在芝加哥大学国际经济学的第一堂课上,讲授的却是“GDP的定义”。这是只要具备高中政治经济知识水平的人就能轻松理解的内容。越是经济学界的顶级院校,越是要从这样的基础知识开始教起。不管是在哪个领域,只有充分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开展下一层次的研究。通过解决问题,将知识转变为“自己的东西”

使用大学入学考试复习参考书的好处,不仅仅是能高效率地“俯瞰”所有的知识点。其最重要的价值,则在于“参考书中会给出问题和答案”。

很多商务人士会阅读大量的经营管理或实用手册之类的书籍。那些书中所写的内容,本身是有益的。但是,仅仅通过书本上的学习,读者就真的能理解其内容,并将其转变为自己的东西吗?或者读者能没有偏差地进行理解,并掌握完全正确的知识吗?

好不容易获得的知识,如果不能进行正确的消化和记忆,那就毫无意义了。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即便自己想去理解,但实际上记住的却是错误的知识,或者自己没有充分掌握说服对方的知识。

要想真正意义上掌握知识和逻辑,就必须像下面这样去练习。先提出疑问:“作者在这里想表达什么?关于这一点,到底想说的是什么?为何能那样说?”然后进行逻辑思考,从而推导出正确的答案。

话虽如此,但是要做到自己一边提出问题,一边去阅读书籍,也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不过,借助参考书就能让我们进行带有“反馈”的练习。对参考书中所出的题目进行思考,然后可以将思考的结果与书后给出的参考答案进行比对。重复这一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牢牢记住并固化在头脑中。借助考试参考书学习,“性价比”很高

我推荐大家使用考试参考书的另一大理由,就是其具有“很高的性价比”。

因为,这些参考书大多是以“高中生”为目标顾客,所以售价都很便宜。

面向大学生的专业书籍,一本可能就要几千日元,但考试参考书最贵也就2000日元。此外,在参加完考试后,这些书大都会被卖到二手书店,所以如果到旧书店去淘,只需几百日元就能买到手。

例如,我手头的这本现代文用语集《语言就是力量!》,书后的定价是886日元。不到一千日元就能买到这本很实用的书。书中网罗了从“日常”的基本用语,到“反论”“悖论”等看似明白但又很难说清楚定义的概念。只要能看完这一本书,今后在阅读哲学或评论性文章时,你的理解程度将变得更加深入。

后文将介绍到的包含有大量伦理、政治、经济等信息的参考书,都可以在旧书店以几百日元的价格买到。(1)

此外,Recruit公司还推出了一款在线学习软件“StudySapuri”,每月只需不到1000日元的费用,就能观看由名师讲解的全科目课程。我经常在上班的路上使用这款软件,虽然都是顶级的教师,但是授课方式非常风趣,一点也不枯燥。

特别是以编写TOEIC考试辅导书闻名的关正生老师所开设的英文语法讲座,是我经常观看的课程。即使是像我这样学过英语的人,也能从中学到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内容。轻松的授课氛围,在“读”和“说”的过程中,详细地讲解英文语法的作用。

同样的知识内容,如果是那种面向成人的TOEIC辅导课,费用会高出很多。顺便说一下,如果你打算去海外留学,那么仅考取MBA学位所需的费用,大概就要1000万日元。

大学入学考试的复习课程,包括所有科目的教材都算在内,花费也不过几万日元,学习时长也只需半年到一年。由此可见,其“性价比”真的是很高啊。

马上就要参加考试的学生,往往会很重视所谓的“性价比”(包括教师与教材)。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以“这类人”作为目标顾客且广受好评的复习参考书,往往就是很好的了。

这里,我再对考试参考书的优点,做一个总结。

①能够帮助你高效且全覆盖地学习知识

②通过解决问题,掌握推导正确答案的技能

③内容质量很高,但是售价又很便宜

我认为以上这三大优点,对“商务人士借助考试参考书进行学习”来说,也具有很大的价值。

从下一章的内容开始,我将按具体的科目进行说明。正如上图所示,下一章将讲解掌握“知识”的方法,而第3章将介绍掌握“逻辑思考能力”的方法。(1) 日本最大的一家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译者注专栏优秀的人,从来没有放弃学习

我认为,“学历”与商业上表现出的“优秀程度”有着一定的关联。主要理由有以下两点。

第一点,作为“优秀者”的必备要素,必须在短时间内掌握新的知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历”就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物。

例如,日本企业大多实行“轮岗”制度,每一次岗位的调整,都意味着又要学习新的知识。销售部的人调动到管理部以后,要花几周的时间去掌握管理的知识。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这些必要的知识统统“输入”进大脑中。一般来说,拥有更高学历的人,在这方面会表现得更擅长一些。

第二点就是对“优秀者”来说,逻辑思考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只有唯一的“解释”。所有的“解释”都只是在相应的假设中成立而已。

在商业上,当我们提出假设以后,如何加快对其进行检验的过程?如何对其做出准确的把握?这都要求具备逻辑思考的能力。

实际上,“做阅读理解题”和“商业场合所要求的技能”二者所用到的“逻辑思维能力”,基本上是一致的。对此,后文中我还会进行详细的阐述。在大学的入学考试中取得过高分的高学历者,可以说也具备了相应的逻辑思考能力。

在这里我最想说的是,虽然“学历的高低”与表现出的“优秀程度”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并不意味着低学历的人,就不可能变得很优秀。

很多日本人,在十八九岁的年纪考进大学以后,几乎就不怎么再学习了。因此,即便你本身的学历很低,但是在走上社会以后,通过继续学习仍能奋起直追。我自己就既当过失业者,也当过留学生,所以相信我是没错的。而且,书中要介绍给大家的,就是帮助你奋起直追的学习方法。02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政治、经济、哲学……将这些“有用的知识”通通一网打尽不懂“政治经济学”,如何成功?

民主制度是一种糟糕的制度,但迄今为止,这是我们对政府形式所有尝试中发现的最好形式。——温斯顿·丘吉尔(政治家)为什么要学习“政治经济学”知识?

商务人士应该学习政治经济学知识的最大理由,就是“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知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生意”。

所谓“做生意”,就是指通过出售商品或服务来赚取利润。在一个公司中,无论是管理部门还是销售部门,大体上来说是处于“通过出售东西来获得利益”这样的经济活动流程之中的。

请再稍稍思考一下。

此前一直卖100万日元的商品,在下一年卖出了101万日元。那么,能不能说公司的利润就因此增加了呢?一般人都会认为“利润增加了1万日元”。但是,仅从这样一条信息中是得不出这个结论的。

假如,在此期间内货币发行量增加了,这就导致货币的价值下降。那么,我们就不能简单地认为“利润增加了”。

……说到这儿,又得暂停一下。

所谓“货币发行量”,到底是指什么?

你有没有对此进行过思考?

我个人感觉,平时在报纸和经济杂志上的文章中所看到的这些概念和术语,大多是我们无法准确理解的。

所谓“货币发行量”,就是指货币的供给数量,也就是在社会上流通的金钱的总额。日本银行印制日本银行券(货币),然后投放到市场中流通,以此来增加货币发行量。当社会上金钱的流通量增加时,就会给经济带来积极的影响。

但是,金钱的流通量增加后,势必造成货币的贬值。所以,增加货币发行量,会导致物价的上涨(引起“通货膨胀”)。因100日元自身价值相对下降,昨天还卖100日元的商品,现在可能就需要支付110日元才能购买到了。

这对个人和公司来说,都是非常基础且重要的知识。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很多人并没有掌握这些最基本的经济知识。

除“货币发行量”以外,大多数人对于“汇率”“GDP”等概念,也不是十分了解。例如,“如何才能使GDP有所增长”“虽然知道宏观经济的动向与自己所在公司的业绩有关联性,但是具体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合同制公司与股份制公司的区别又是什么”等。

但是,要想更好地把握自己的生意状况,其实还是需要掌握一些“简单的经济知识”的。而且,这里的“简单的经济知识”所代表的水平也就相当于“大学入学考试的水平”而已。

只需要阅读考试参考书,就能对“货币发行量”“汇率”“GDP”“合同制公司与股份制公司”等定义有充分的了解。了解政治经济学知识的3点好处

商务人士学习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具体来说有以下3点好处。

①能了解政治与经济的动向

②不被“表面的话语”所蒙骗

③能把对社会的理解“自我化”

首先来说说,①“能了解政治与经济的动向”。

很多商务人士都会看《日经新闻》这份报纸,但实际上很少有人能真正看懂。这种报纸在有限的版面上,刊登了许多以深奥的经济知识为前提的文章。

例如,“GDP”是在《日经新闻》中经常出现的术语。这是在MBA的授课中,要花很长时间来说明的一个深奥概念。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10~12月的GDP实现2.2%的年增长,时隔3个季度后重回增长的态势但增速缓慢

内阁政府于16日发布了2014年10~12月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去除物价变动的影响后,该季度的实际变化值与前期相比,增加了0.6%,相当于2.2%的年增长率。这是继去年4月提高消费税以来,时隔3个季度后首次迎来GDP的正增长,(中略)民间预测的中间数与前期相比,增加了0.9%,相当于3.8%的年增长率。国内消费需求的恢复与市场的预期相比仍显迟缓,这使经济的增长受到了抑制。(摘自《日本经济新闻》2015年2月16日晨刊)

乍一看,能明白这篇新闻说的是“GDP数据虽然有所回升,但增速仍很缓慢”。那么,你又是否知道,“内需的恢复迟缓”与“GDP增速缓慢”二者之间是何关系?

看懂这篇文章的关键,就是下面要说的“GDP的定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正如其字面意思那样,指的是这一年里,在日本国境内所产生的粗附加价值的总生产额,其中包括了在国内工作的外国人所产生的价值(所得),但是并不包括在海外工作的日本人所产生的价值(所得)。”

这是大学入学考试参考书《易懂的政治经济学》中所给出的定义,所谓的“粗附加价值”,就是指用生产额减去原材料等中间投入的成本金额。

从这个定义来看,日本人在海外进行的生产活动和劳动所得,均不会纳入GDP的统计范畴。另外,在日本国境内从事的生产活动则会全部被统计进来,这其中也包括了外国人和外国企业的生产活动。该书中还提到,简单来说“国内的生产总额,与国内的消费总额是大致相同的”。

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再重新读一遍之前《日经新闻》上的报道,就能了解到“由于国内的消费需求(内需)没有得到拉动,所以国内生产量下降,从而影响了GDP的增长”。这一因果关系的正确性姑且不论,至少这篇报道的内在逻辑关系是这样的。从经济新闻中发现“商机”

像这样,当你明白了“国内消费需求能够拉动GDP”以后,我们就能进一步从中找出适合自己行业的商机。

例如,可以这样思考。“因为‘GDP等于生产总额’,所以政府肯定要想方设法地提高生产力。为此,是要提高人均生产力还是增加人口总数?要提高人均生产力并不是一件易事。日本当前已经进入一个经济成熟型的社会,再想大幅地提高每个人的劳动生产效率,确实很有难度。因此,政府只能转而寻求增加出生人口的数量。那么,政府今后的目标应该就是‘鼓励女性进入社会就业’或‘增加未来作为生育者的儿童数量’。”

如果上述逻辑成立,那么,你应该很自然地就会想到,要开展以职业女性和育儿女性为对象的商业活动。

此外,如果我们将目光放在“GDP就是在国内产生的生产总额”上,又会产生不同的想法。

之前我们提到过“国内生产的总额,与国内消费的总额是大致相同的”,也就是说,要想实现GDP的大幅增长,增加游客(国内消费者)的数量也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日本向来拥有“美食”和“美景”等旅游观光资源,一年中的各个季节都很受国外游客的青睐。游客会带来消费,因此,只要增加游客的数量,就能拉动内需,从而为GDP的增长做出贡献。

像这样,对GDP概念有了基本的理解,你就能明白为何政府要提出“观光立国”的方针了。

这么来看,可以推断之前提出的“观光立国”政策,不仅会继续维持下去,而且还会进一步巩固。那么,我们很自然地就会把目光转到与“旅游观光”有关的商业活动上。“高中生水平的知识”,就可以与外国人交谈

虽然这稍稍偏离了话题,但我还想说商业场合的闲聊天,也是不可轻视的重要一环。

无论是对客户,还是对咨询顾问,都不可能做到“只和对方聊商业上的内容”。实际上,在交谈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在闲聊,剩下的时间才聊商业上的事情。

总之,“闲聊的质量”也决定着对方是会对你产生信任感,还是不信任感。

如果是从事国际贸易的人,可能需要亲自去海外出差,抑或在日本接待国外来的客户。这种场合,肯定少不了要聊一聊商业之外的事情。因此,就需要了解如何实现“高质量的闲聊”。

在这种闲聊的场合,常会涉及的话题就是“政治”和“历史”。

如果是跟日本人聊天,可能话题都会集中在“体育运动”上。橄榄球世界杯期间,肯定聊的都是与橄榄球有关的内容。遇到喜欢棒球的人,那应该就会聊关于棒球的话题了。

但是,放眼世界来看,特别有人气的运动项目,不同的地区会有很大的差异。即使是橄榄球或棒球,也只是在极少一部分国家流行而已。总之,在与国外的商务人士交流时,体育运动并不能算一个共通的话题。

在这一点上,“政治”和“历史”却是每个国家的人都会聊的话题。倒不是说要将交谈变成枯燥乏味的政治交流。“日本执行的是这样的政治体制”“这种政治制度,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这件事情是有其历史背景的”,这样的话,就已经能引起对方的兴趣了。

以我的经验来说,外国人往往都会对日本的政治感兴趣,所以好(1)几次都会被问到有关“宪法第9条”“天皇制” 的问题。

由于外国人常常很关注政治和宗教,所以他们会让我就“天皇”的话题进行详细说明。

如果我表示“我不太了解政治”“关于天皇制了解的也不多”,对方难免会认为“你明明是日本人,却对此一无所知”“与这样的人做生意,真的靠谱吗”。当然,我们无须拥有像专家一样的详细知识,也没必要就这个话题滔滔不绝说个没完。只需要有“大学入学考试水平的政治经济学知识”就已经足够应付了。反过来也可以说,我们没有必要掌握比大学入学考试更详细的知识。不被“表面的话语”所蒙骗

让我们回到之前的话题。学习政治经济学知识的第二个好处,就是“不会被‘表面的话语’所蒙骗”。

当我们在阅读时遇到不明白的术语,就要去查一查参考书。在不了解术语和知识背景的前提下,我们很容易盲目相信一些话语,从而让自身的判断出现失误。

我们在看报纸和电视时,经常会遇到“表面话语”。要养成及时查阅参考书加以确认的好习惯,这样,我们才能加深对各种新闻报道的理解程度。通过这样一种积累,我们将不再被“表面的话语”所蒙骗。对社会问题,产生更加真实的理解

掌握政治经济学知识的第三个好处,就是能将对社会的理解“自我化”。“社会”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但通过“自我化”的方式,能够让我们对其产生更加真实的理解。

各位读者,你对当前政治经济的现状感到满意吗?

恐怕回答“满意”的人寥寥无几。托马斯·皮凯蒂所写的那本篇幅多达700页的《21世纪的资本论》竟然成了畅销书。由此可见,很多人对于当前的政治现状——特别是经济政策——表现出了极度的不信任。

每次到了要选举的时候,都会听到“为了国民而施政”“重返政治的本质”这样的口号。反过来也可以说,多数当权者并不认为目前的政治状况就是其原本应有的样子。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很多民众对此抱有不满,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原因就在于,政治经济的体制是一直处于进化过程中的。

政治经济学参考书对于我们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并思考今后政治经济的发展方向,都是很有帮助的。

在《易懂的政治经济学》一书的序言中,就有下面这样的阐述。

人类通过构建社会、互相帮助、协同合作的方式向前发展。但是与此同时,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希望与梦想,并且非常想要实现它们。每个人的希望与梦想都不尽相同,所以在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的过程中,难免就会对他人实现梦想的过程产生妨碍,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这就是诞生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原因,因为人类的历史充满了对立和抗争。不过我们也要看到,为了避免这种对立和抗争,尽可能地保障每个人的梦想与希望都能得到实现,人们正在努力构建一个政治经济制度。这些努力的结果,虽然仍不够完美,但都反映在当前的政治经济制度之中了。所以,请在了解这一点的前提下来学习“政治经济学”的知识。“仍不够完美”这一点很重要。

当前的政治经济制度是在人类努力构建理想制度的过程中形成的,但现阶段仍是“不完美”的。

人们很容易会对政治经济学的本质产生误解,像“货币发行量”“GDP”这样似懂非懂的政治经济术语,也常常会使人感到迷惑。

还有,人们往往会无视政治经济的本质,一味地对政治家或经济政策提出情绪化的批判。我想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只有掌握了相关知识,我们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从而减少误解和非议。学习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知识,使我们每个人都能更加准确地思考:为了把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变得更好一些,自己真正能做些什么。(1) 日本宪法的第九条是较为著名的一条,其主要内容是“放弃发动战争的权利”。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盟军占领时期写进宪法的。——译者注“写、读、听”,轻松记住经济术语

面对任何新生事物,我都能完全将其理解,因为我掌握了最基本的知识。——迈克尔·乔丹(芝加哥的英雄)记住最重要的“20%”

那么,该如何记住这些经济术语?要点有以下三个。

①在试题册里“写”上答案

②一口气“读”完参考书

③利用碎片时间“听”在线课程

接下来,就对其分别进行说明。

首先,关于①,大家听说过“二八定律”吗?

这是指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的一种现象,即“整体数值的80%,被20%的部分所占有”。因为最早是由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所以也被称作“帕累托定律”。例如,“某家百货商店80%的销售额,是由商店中20%的商品所贡献的”,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帕累托定律”。

其次,这条定律也同样适用于商务人士的学习。

不管是否要去应试或考取资格证书,作为商务人士,都应将“经济术语”和“经济理论”当作一项职业素养来加以掌握,但是,也没有必要把全部内容都记住。只要记得住参考书上20%的内容就足够了。即使再优秀的参考书,也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才能将其100%地记住。

那么,要如何筛选出该被记忆的“20%”的内容呢?

直接说吧,就是试题册中“被做成问题的内容”。

作为出题者肯定是认为“这个内容很重要”,所以才会就这部分专门出题的。

总之,要想高效率地学习重要的知识点,可以在阅读参考书之前,先把试题册里所出的问题都背熟。这是最佳的学习方式。

这时候,可以使用像《政治经济学标准试题精讲》这样题目数量较少的试题册,因为其中所涉及的问题,肯定都是重中之重的内容,所以我们的学习会更有效果。

我们使用试题册不是为了“解答”问题。我在这里想推荐的方法是,先翻看后面的标准答案,将其用红色笔抄写到答题栏中,然后将整个试题册的内容背熟。

如果是填空题,也是一样先翻看标准答案,然后再抄写到空白栏中组成完整的句子。如果是选择题,就用荧光笔将正确的选项涂上,其他的选择则全部画上“×”。这样一来,就做出了一本“可以边看边理解的试题册”了。

建议大家最少将试题册读三遍。

读第一遍的时候,先用红笔将答案抄写上去,再用红色的荧光笔把正确的候选项涂上。读第二遍的时候,将重要的知识点抄写到笔记本上。当读第三遍的时候,则可以用红色的透明塑料片盖在书上,尝试靠自己的记忆去解题。

这种学习法,是我在上中学时为了备考而想出来的。直到后来,我又在有贺悠先生的那本“传说中的名著”《超级学霸的备考术》(鹿寨出版社。目前已绝版,旧书店要价几万日元)中,看到他也介绍了类似的做法,我才更加确信,这是一个很有效率的学习法。用眼睛和耳朵“固化”知识

下面再来说一说“一口气‘读’完参考书”。

当我们通过试题册掌握了知识要点后,就可以开始阅读考试参考书了。因为我们已经很认真地看完了试题册,所以关键词应该都已经印在脑海里了。这时书上真正重要的内容,就会更容易理解了。

这里推荐大家阅读的,就是前文提到过的《易懂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不同于一般的考试参考书,这一套由文英堂出版的“易懂系列”,大多是由大学教授执笔,所以其中的解析内容还是比较可靠的。而且,书中还加入了非常详细的索引,完全可以代替辞典。

对于参考书,也是同试题册一样,要反复阅读三遍,并将其内容记到头脑中。

最后,再说一下“利用碎片时间‘听’在线课程”。

我出门在外时,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会看书。不过,当腾不出手或者感觉比较疲惫而不想看书时,会选择使用Recruit公司推出的“StudySapuri”在线授课服务来学习政治经济学知识。虽然是面向高中生的服务,但是任何人都可以登录使用。

其中,伊藤贺一老师所教授的课程,语言风趣幽默,让人一直听也不觉得乏味。除了政治经济学,他也同时担任了日本史和伦理学的讲师。听他的课,好处就是能让人学到这些不同科目的差异与共通点。此外,他还有工厂派遣劳动、在游乐园工作的独特经历。他在授课中能引用身边的商业案例,所以其所教内容的一大特点,就是非常具有实用性。用伦理知识培养“商业思维”

社会发展的基本形态取决于每一个人,以及他的欲望和恐惧、他的激情与理性、他的善良与罪恶。——艾瑞克·弗洛姆(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到底什么是人类思考的精华内容?

在思考“为什么商务人士也应学习伦理知识”之前,首先我想说一说“伦理是个什么样的科目”。

关于“伦理”与“道德”之间的区别,的确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因此说起“伦理学”,往往会将其与小学时所学的“道德课”混淆。因此,本书将对二者的区别进行讨论。

一方面道德课就是教导人们“生而为人,要这样做才正确”“应该这样活着”等内容的课程。但另一方面,我感觉硬性地去要求人们“必须这样做”,也存在着灌输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危险性。所以,道德不能,也不应该被当作一门考试科目。

而伦理学则能让我们学习各种事物的本质,并将其化作我们的精神食粮。

虽然提到了“事物的本质”,但作为日本大学入学考试科目的“伦理学”,其主要涉及的还是哲学、人的心理、宗教等知识,可以说集合了迄今为止人类思考的精华内容。

内容涵盖的跨度,会从古希腊哲学与东洋思想、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等古代思想与宗教知识,到笛卡尔、斯宾诺莎等近代人的思想,再到霍布斯、洛克等人提出的“市民社会”政治思想。

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考《易懂的伦理》一书的前言。(人)到底为了什么而生存?又该如何活着?这些都是我们在一直自我追问的问题。

大家(中略)应该也都在心中思考过:自己能做什么?为了什么而活着?解答这些问题的线索,其实就隐藏在伦理学知识中。而“伦理”就是前人与上述问题做斗争的历史,也是他们思想的结晶。

如果说,“道德”是对社会通识的一种规定,那么“伦理”则是为了促使人们主动地思考,而向其提供知识与各种观点。

学习伦理知识,具体来说就是学习以下两点。

①综合学习人类自诞生以来的智慧

②学习分析事物的方法

人类迄今为止一直都在思考“什么是人”“什么是自己”“何谓成年人”“何谓社会”“何谓国家”“何谓自由”等问题,这些都是关于这个世界各种根源性的话题。关于这些话题,了解以往的伟人们都是如何思考的,这就是我们学习伦理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这些话题作为一般的见解来说,不仅很有意思,而且对商业场合也很有益处。特别是“经济思想”“心理学”“宗教”这三类,可以说是商务人士必备的知识了。商业思维,在“职业规划”中的应用

例如,马克思所著的那本痛批资本主义的《资本论》,实际上对我们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也会很有帮助。

前些日子,我与一位从事猎头工作的人聊天。其间听到了他这样的观点。“常常有人来找我商量‘提高收入’的方法。但是,我觉得如果你真的只是把‘提高收入’当作目标的话,那么,以工薪阶层的身份不停地跳槽换工作,收入依然还是会很有限的。真正把‘收入’放在第一位考量的话,那就应该辞职去做个投资家或创业者,这才是最恰当的做法。”“工薪阶层的收入是很有限的”,这句话对不对暂且不论,这位猎头的想法倒是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观点“相契合”。

马克思所著《资本论》的中心理论就是“剩余价值论”,其指出劳动者的工资,只是能满足劳动者及其家庭维持社会平均生活水平的必要费用而已。

也就是说,劳动者的工资,与其生产出的商品的价值并无关系,所以资本家往往会极力压低其工资水平。而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与商品或服务的价值之间的差额,就是资本家获取的利润。因此,要想获得高收入,就应该让自己变成一个投资家或者创业当社长。

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各种其他的思想也都能给我们理解现实中的经济、规划职业生涯带来很大的启示。

例如,19世纪源于哈佛大学的“实用主义”,就对美国的商业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约翰·杜威提出的“工具主义”则是对“实用主义”的进一步发扬光大。他指出,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掌握的知识、概念、理论等,都可以视作是一种“工具”,其会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断地演变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商业技能也是一种“工具”,所以美国商务人士的基本思想就是“商业技能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而且其自身也必须随着问题的改变而不断进化”。

比如,某人从大企业跳槽到了一家创业公司。与先前工作的职场相比,无论是工作方式,还是周围所接触到的人,恐怕都会不太一样。这也会使他感到困惑。

这个时候,他也许会心生郁闷:“自己明明在大企业中都能干得很好,可为什么在这样的小企业里却处处碰壁?”但是,如果他的头脑中有“工具主义”意识,就会想到“之所以在这里工作不顺,是因为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式与这家公司格格不入。所以,要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想法”。

实际上,这种主动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去适应新的职场和商业环境的做法,也被称为“反向学习”(Unlearning),这是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诀窍(tips)。

例如,从麦肯锡公司出来创业的南场智子在其所著的《笨拙的经营》一书中,讲述了自己从一名商业咨询顾问转变成经营管理者的心路历程,其中就特别提到了“反向学习”的重要性。心理学,让我们能够冷静客观地分析

伦理学知识也能帮助我们不被情感所左右。

例如,弗洛伊德就说过,人们在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压力时,为了与其相“适应”会表现出三种行为方式。

①合理的解决:通过自己的努力千方百计地去解决问题的方式

②近道反应:迁怒周围的人,通过发泄的行为来化解欲求不满的方式

③防御机制:为了暂时化解欲求不满带来的痛苦与艰辛,而做出下意识的行为

掌握了这些心理学知识,将有助于我们(或者他人)在感到焦躁的时候,让自己冷静下来并去理解对方。

作为日常的场景,请大家想象一下“上司在自己眼前表现得十分焦躁”时的样子。

这种时候,如果你掌握了上述这些知识,就会知道“现在上司遇到了难解的问题,千万不要成为他迁怒的对象。也就是不要让他有‘近道反应’的行为”,所以你会选择主动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

抑或,在任何职场中都会有下面这样的人存在。“他们总是认为只有自己的经历和知识才是正确的,而他人的意见和经验都会被轻视”。如果你去和这样的人正面接触,肯定会生一肚子气。

但是,如果你掌握了上述这些知识,就可以冷静地分析出“这是被称为‘合理化’的防御机制行为,这种人往往固执地认为‘自己掌握的东西才是有价值的’,而‘自己不了解的内容则是毫无价值的’,这是让自己接受现状的一种方式”。

我们越是学习有关人的心理的知识,就越是能冷静且客观地对日常的人际关系进行分析。这也是我们通过学习伦理知识,所能获得的直接成效。

顺便说一下,我一直对人的心理抱有疑问。比如,为什么人们常常不是炫耀自己,而是炫耀朋友或熟人的成功呢?

如果只是炫耀自己,倒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就是有人会过分地炫耀自己的朋友或熟人——“我的一个朋友谁谁谁,自己创业大获成功,现在正过着理想中的生活”“我认识的一个熟人,他在他的同事中是最快做出成绩的。将来一定能当上社长”。而且,如果有人对他的朋友或熟人提出否定的看法,他真的会像是别人在说自己一样生气。

如果你之前了解过弗洛伊德有关“防御机制”的观点,你就会知道这种将自己与朋友“同等看待”的做法,只不过是为了应对欲求不满而表现出的一种自我防卫。把自己想象成内心所“憧憬的谁谁谁”,试图逃避现实社会。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孩子将自己幻想成偶像或漫画中的主人公,其实那种人所做的是与之类似的行为。

根据伦理参考书记载,下表中这些都是帮助我们解读人的各种心理的知识。“防御机制”的不同分类(摘自《易懂的伦理》一书)伦理知识,阅读经典的“向导”

从伦理学中,除了人的心理,还能学到其他各种各样的知识。由于对很多难啃的大部头经典都进行了梳理和介绍,所以,伦理学的复习参考书也可以说是我们最佳的“阅读向导”。

例如,艾瑞克·弗洛姆(新弗洛伊德派)因写作了《逃离自由》《“爱”这件事》等书而闻名于世。《易懂的伦理(新装版)》这本复习参考书就介绍了其对大众社会的病根,以及出现“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的来龙去脉所进行的分析。

·大众社会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使每个人都丧失了其主体性,变成了一种消极被动式的存在。

·每个人都很容易受到不稳定不合理的、情绪化暗示的影响。

·容易出现不关心政治的大众被权力精英所操纵和管理的情况,以及基于权威主义的领袖型领导人。

我认为,即使是进入了21世纪,这种状况仍然没有发生改变。现在,世界各国不断有强权型领导人上台,我们依然面临着出现法西斯政权的危险。

此外,这本参考书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很多大家的思想和著作,其中就包括以“世界不过是我的表象”这句话而闻名的叔本华、发表“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的波伏娃、结构主义的创始人列维·斯特劳斯,以及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萨特等存在主义者们的思想。“宗教知识”,做全球化贸易的基本素养

宗教知识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与外国人做生意的时候,事先了解一些有关宗教的最低程度的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人们常说,与日本人相比,外国人“与宗教之间的距离感”要更近。他们对于自己“是基督教徒”“是穆斯林”“是印度教徒”等有很强的意识,很多人会遵从其所信仰宗教的教义和戒律来生活。

虽说要完全理解各种深奥的教义,也是很难做到的,但在商业场合,还是应该掌握最低限度的“宗教知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