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治疗乳腺病(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8 19:17:14

点击下载

作者:孟迎春,张增芳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自我治疗乳腺病

自我治疗乳腺病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自我治疗乳腺病作者:孟迎春,张增芳排版:辛萌哒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09-01ISBN:9787513210218本书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概述什么是乳腺病

女性的美,是一种曲线的美,和谐的美,美得优雅、自然、挺拔。一对挺拔的乳房,足以令爱美女性自豪。乳房是人类的生命之泉,是女性性感的魅力及自信之所在,是女性美的象征,代表着生命、青春、活力、爱情、力量。从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时代的维纳斯女神雕像,到现代的绘画、戏剧、电影、城市艺术雕像等,画家、诗人、作家无不在极力炫耀乳房在人体美中的价值。近年来,在我国特别是东南沿海城市,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加大、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方式的西化以及生育模式的改变,女性的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乳房成为“多灾之地”。乳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成为困扰女性健康的头号大敌。图1-1一、女性健康的“隐性杀手”——乳腺病

乳腺疾病是一类与环境、情绪、孕产方式、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常见的乳腺疾病主要包括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纤维腺瘤等。为了让更多的女性了解此类疾病,解除沉重的思想包袱,提高对乳房的自我保健意识,达到有病早治、无病则防的目的,首先应全面了解一下乳房及其生理功能。

1.乳房的形态

乳房的形态可因种族、遗传、年龄、哺乳、各种不同生理时期等因素的不同而差异较大。应避免将属于正常范围的乳房形态及位置看成是病态的,从而产生不必要的思想负担。

我国成年女性的乳房一般位于胸前的第2~6肋骨之间。乳房外上侧狭长的部分形成乳房腋尾部伸向腋窝。乳房呈半球形或圆锥形,两侧基本对称,哺乳后有一定程度的下垂或略呈扁平,老年妇女的乳房常萎缩下垂且较松软。乳房的中心部位是乳头,其上有许多小窝,为输乳管开口。乳头周围皮肤色素沉着较深的环形区是乳晕,青春期呈玫瑰红色,妊娠期、哺乳期色素沉着加深,呈深褐色。乳房内的脂肪组织呈囊状,包于乳腺周围,形成一个半球形的整体,这层囊状的脂肪组织称为脂肪囊。脂肪组织的多少是决定乳房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乳房还分布着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对乳腺起到营养作用及维持新陈代谢作用。乳头、乳晕处的神经末梢丰富,感觉敏锐,在发生乳头皲裂时,疼痛剧烈,故发生乳腺炎后,常有红、肿、热、痛,腋窝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2.乳腺的结构

乳腺是分泌乳汁的腺体,我们形象地称之为宝宝的“粮库”。乳腺组织是由15~20个呈放射状排列的腺叶组成,每一个腺叶由乳腺导管、若干乳腺小叶和腺泡组成,如一棵倒着生长的小树。每一个腺叶分成若干个腺小叶,每一个腺小叶又由10~100个腺泡组成。这些腺泡紧密地排列在小乳管周围,腺泡的开口与小乳管相连。多个小乳管汇集成小叶间乳管,多个小叶间乳管再进一步汇集成乳腺导管,又名输乳管。每一个腺叶都有单独的导管,分别开口于乳头,输乳管共15~20根,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汇集于乳晕,开口于乳头,称为输乳孔,也就是我们在乳头上看到的许多小细孔。乳腺导管在乳头处较为狭窄,向深部行走,在距乳头开口部0.5~1厘米的导管处开始膨大,形成壶腹状扩大,称壶腹部,又称乳窦,有储存乳汁的作用,也是导管内乳头状瘤好发的部位。图1-2图1-3

3.乳房的发育

乳房是哺乳动物共同的特征,一般成对生长,两侧对称。人类乳腺仅有胸前的一对。自出生后,乳房的发育经历幼儿期、青春期、性成熟期、妊娠期、哺乳期以及绝经期等不同时期。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变化中,机体内分泌激素水平差异很大,受其影响,乳房的发育和生理功能也各有特点。

在新生儿期,由于母体的雌激素可通过胎盘进入婴儿体内,引起乳腺组织增生,故约有60%左右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天,出现乳头下1~2厘米大小的硬结,并有少量乳汁样物质分泌。随着母体激素的逐渐代谢,这种现象可在出生后1~3周自行消失。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切勿用手挤压乳头,以免造成感染。自青春期开始,受各种内分泌激素的影响,女性乳房进入了一生中生理发育和功能活动最活跃的时期,直至绝经期。妊娠期与哺乳期是育龄妇女的特殊生理时期。此时,乳腺为适应特殊的生理需求而发生一系列变化。自绝经期开始,卵巢分泌激素量逐渐减少,乳房的生理活动日趋减弱。

小知识

有损胸部的三种行为

1.激进的饥饿疗法或单调、片面的饮食习惯对胸部极其有害。会使脂肪组织迅速减少,剩下的只是松弛的皮肤。想减肥的人为了一对美丽的乳房,也应该循序渐进地食用合适且营养丰富的饮食。

2.过紧或不合体的文胸不利于乳房发育。要想获得一对饱满的乳房,合适的文胸绝对重要,因为乳房的皮肤极易被乳房的重量拉得失去弹性。那些胸部较小而且不喜欢戴文胸的人,至少在从事剧烈运动时,应戴上文胸保护乳房。

3.过多的阳光,原则上对胸部有害。乳房的皮肤与脸部皮肤一样敏感,会由于阳光的照射而迅速变得难看。结果就是在乳房之间产生细小皱纹,并且在颈部以下胸部以上的皮肤区域产生色斑。因此,当你站在阳光下时,应涂上含有很高防晒成分的防晒霜。图1-4

4.乳房的生理功能(1)哺乳:哺乳是乳房最基本的生理功能。乳房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哺育后代的器官,乳腺的发育、成熟,均是为哺乳活动做准备。在产后大量激素的作用及婴儿的吸吮刺激下,乳房开始有规律地产生并排出乳汁,供婴儿成长发育之需。(2)第二性征:乳房是女性第二性征的重要标志,是女性形体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讲,乳房在月经初潮之前2~3年即已开始发育,也就是说在10岁左右就已经开始生长发育,是最早出现的第二性征,是女孩青春期开始的标志。拥有一对丰满、对称而外形漂亮的乳房也是女子健美的标志。

开心一乐

喂食母乳的四个好处

一名医学院学生的考试卷上有一道问答题:“喂食母乳的四个好处。”

这位学生很快地写出了三个好处:

1.不需加热。

2.不会被猫偷喝。

3.随时要喝都有。

到了最后一个答案想不出来,想了一会儿,他突然灵光乍现,写下:

4.容器较为美观。图1-5(3)参与性活动:在性活动中,乳房是女性除生殖器以外最敏感的器官。在触摸、爱抚、亲吻等性刺激时,乳房的反应可表现为:乳头勃起,乳房表面静脉充血,乳房胀满、增大等。随着性刺激的加大,这种反应也会加强,至性高潮来临时,这些变化达到顶点,消退期则逐渐恢复正常。因此,可以说乳房在整个性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那些新婚夫妇及那些性生活不和谐者,了解乳房在性生活中的重要性,会有助于获得完美、和谐的性生活。无论是在性欲唤起阶段还是在性兴奋已来临之时,轻柔地抚弄、亲吻乳房均可以刺激性欲,使性兴奋感不断增强,直至达到高潮。二、影响乳房生理功能的内分泌激素

乳房的生长发育及其各种生理功能的发挥均有赖于各种相关内分泌激素的共同作用。如果其中的某一项或几项激素分泌紊乱,或各种激素之间的平衡失调,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乳腺的生理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1.对乳腺发生直接作用的激素(1)雌激素(E):主要由卵巢的卵泡分泌,雌激素中生理活性最强的是雌二醇(E2)。在青春发育期,卵巢的卵泡成熟,开始分泌大量的雌激素,雌激素可促进乳腺导管的上皮增生,乳管及小叶周围结缔组织发育,使乳管延长并分支。雌激素可刺激垂体前叶,从而促进乳腺的发育。而大剂量的雌激素又可抑制催乳素的泌乳作用。在妊娠期,雌激素在其他激素,如黄体素等的协同作用下,还可促进腺泡的发育及乳汁的生成。(2)孕激素(P):又称黄体素,主要由卵巢黄体分泌,妊娠期由胎盘分泌。孕激素中最具生理活性的是孕酮,其主要作用为促进乳腺小叶及腺泡的发育,在雌激素刺激乳腺导管发育的基础上,使乳腺得到充分发育。大剂量的孕激素抑制催乳素的泌乳作用。孕激素对乳腺发育的影响,不仅要有雌激素的协同作用,而且也必须有完整的垂体功能系统。(3)催乳素(PRL):由垂体前叶嗜酸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其主要作用为促进乳腺发育生长,发动和维持泌乳。在青春发育期,催乳素在雌激素、孕激素及其他激素的共同作用下,能促使乳腺发育;在妊娠期,可使乳腺得到充分发育,使乳腺小叶终末导管发展成为小腺泡,为哺乳做好准备。妊娠期大量的雌、孕激素抑制了催乳素的泌乳作用,分娩后,雌、孕激素水平迅速下降,解除了对催乳素的抑制作用,同时催乳素的分泌也大量增加,乳腺开始泌乳。此后,随着有规律的哺乳的建立,婴儿不断地吸吮乳头而产生反射,刺激垂体前叶分泌催乳素,从而使泌乳可维持数月至数年。图1-6

2.对乳腺起间接作用的激素(1)卵泡刺激素(FSH):由垂体前叶分泌。主要作用为刺激卵巢分泌雌激素,从而对乳腺的发育及生理功能的调节起间接作用。(2)促黄体生成素(LH):由垂体前叶分泌。主要作用为刺激卵巢产生黄体素,从而对乳腺的发育及生理功能的调节起间接作用。(3)催产素:由垂体后叶分泌。在哺乳期有促进乳汁排出的作用。(4)雄激素:在女性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少量分泌可促进乳腺的发育,而大量时则可起抑制作用。(5)其他激素:如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素及胰岛素等,这些激素对乳腺的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都起到间接作用。三、乳汁的产生

1.影响因素

乳汁由乳腺的腺泡细胞所分泌。但乳汁的分泌需要垂体前叶分泌细胞产生的催乳素的作用,而乳汁的排出则有赖于垂体后叶神经分泌细胞产生的催产素的作用。当然,在乳汁分泌的调节过程中,还有雌激素、孕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岛素等许多激素的共同参与。此外,乳母的营养物质摄入情况及乳母的情绪状况等都会对此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2.分泌排出过程

腺上皮细胞向腔内突出部分,含乳汁的各种成分,在分泌时一起脱离细胞,游离至腺腔内,即为乳汁,脂类多通过此种方式。部分乳汁为开口分泌方式,即分泌物由腺细胞浆内排出至腺腔内,不伴细胞脱落,蛋白质多通过此种方式。分娩后2~3天开始分泌乳汁,即初乳。初乳较稀薄,水样透明,略有黏性。初乳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及脂肪。其中,充满脂肪滴的巨噬细胞称为初乳小体,哺乳开始后即消失。以后逐渐变为成乳,呈乳白色,不透明液体,可见细微脂肪球,亦可见乳腺上皮细胞及白细胞等。

3.调节因素

由于婴儿的吸吮,刺激了乳头内的感觉神经末梢,从而诱发动作电位,并沿脊髓上行达下丘脑,使垂体分泌催乳素及催产素。婴儿的反复刺激可使上述激素分泌持续发生。因此,规律的哺乳可维持数月至数年。一旦婴儿的吸吮停止,泌乳随即减少或停止。在授乳的动物中,如接受双侧肾上腺切除,泌乳很快减少,再注射皮质激素,则泌乳又可恢复。同样,甲状腺素、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对泌乳的产生与维持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胸腰间脊髓横断以后,或乳腺区的脊髓神经被切断以后,也会使泌乳停止。大量的外源性雌激素的摄入亦可能终止泌乳,如临床使用大剂量的雌激素作为回乳药可终止哺乳。哺乳期母亲的焦虑、烦恼、恐惧、不安等情绪变化,也会通过神经反射而影响乳汁的分泌与排出。正在哺乳的母亲如果营养状况不良,也会使乳汁分泌减少。有些母亲因为害怕体形过胖而拒绝食用富含营养物质的食物,拒绝进食汤汁,甚至节食减肥,那必然会使乳汁分泌量减少,甚至停止分泌乳汁。

小知识

适时婚育可减少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是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其病因与内分泌失调及精神因素有关。雌激素过高和孕激素过少或两激素间不协调,乳腺组织对雌激素过分敏感,均可导致乳腺实质发生增生。

妊娠、哺乳是女性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对乳腺功能也是一种生理调节。因此,适时婚育、哺乳,对乳腺是有利的。相反,30岁以上未婚、未育或哺乳少的女性则易患乳腺增生。

另外,保持夫妻生活和睦、生活规律,能够消除不利于乳腺健康的因素。

要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如果情绪不稳定,会抑制卵巢的排卵功能,也可使雌激素分泌增多,导致乳腺增生。四、常见的乳腺病及其流行病学调查

1.急性乳腺炎

是常见的一种乳腺疾病,轻者不能给婴儿正常喂奶,重者则要手术治疗。它是由化脓性细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侵入乳腺而引起的急、慢性非特异性化脓性炎症。急性乳腺炎的病人几乎都是产后哺乳的产妇,尤其是初产妇更为多见,约为2.5∶1。发病多在产后的3~4周。急性乳腺炎若不及时进行疏通乳腺导管和抗菌治疗,易形成乳腺脓肿。

2.乳腺增生病

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乳腺增生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此病已成为城市女性主要杀手。据调查,约有70%~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育龄妇女发病率高达28%~40%。本病多见于25~50岁的女性,主要以中青年女性为主。现在也有20岁左右的少女发病,且症状比较明显。乳腺增生是一组由终末导管小叶增生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本质是一种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正常结构的紊乱。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一般可分为乳痛症(即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以乳房疼痛为主,)、乳腺小叶增生(小叶的数目及小叶内腺泡数目略增多,因而小叶增大)、乳腺囊性增生(即囊性乳腺上皮增生,以小叶末梢导管和腺泡高度扩张成囊为特征,又叫做慢性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腺病(以小叶腺泡、末梢导管和结缔组织增生为特征)四类。乳腺增生患者除了乳房疼痛、有肿块外,在情绪上常有烦躁、易怒、恐惧等症状出现,面部常发生黄褐斑及其他色素沉着,还会出现性欲淡漠、月经紊乱、体力下降、尿频等,且多伴有妇科病。图1-7

3.乳腺纤维腺瘤

亦是常见的乳腺疾病,发病率仅次于乳腺增生病和乳腺癌,居第三位,在乳腺良性肿瘤中居首位,其发病率约是良性肿瘤的3/4。它是乳腺小叶内的纤维组织和腺上皮同时增生形成的,手术治疗难以根治,易复发。乳腺纤维腺瘤可发生于青春期后的任何年龄,但以性功能旺盛时期(18~25岁)的青年女性最多见。乳腺纤维腺瘤是否会恶变,是许多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也是临床医生所关心的问题,因为这直接关系着疾病的预后与临床对策。一般认为,乳腺纤维腺瘤发生恶变的几率很低,仅有约0.2%的病例会发生恶变。恶变常易在妊娠、哺乳期发生,或于年龄较大、病史较长的病例中发生。其中以发生肉瘤变者为多,而发生癌变者较少见。多数学者认为,乳腺癌的发生与乳腺纤维腺瘤无关。亦有学者认为,当乳腺增生病患者同时患有纤维腺瘤时,则增加了患癌的危险性。还有学者指出,绝经后的女性发生纤维腺瘤,则癌变倾向增加。五、常见乳腺病的临床表现

1.急性乳腺炎

多发生在产后的1个月内,临床分为三期,即乳汁淤积期、炎症浸润期、脓肿期。(1)乳汁淤积期:表现为乳头皲裂、疼痛,哺乳时疼痛加剧,以致产妇惧怕或拒绝哺乳,而出现乳汁淤积、乳房胀痛不适、乳汁排出不畅,局部可以出现红、肿、疼痛、压痛或痛性肿块,并伴有畏寒、发热、食欲欠佳、胸闷烦躁等全身症状。(2)炎症浸润期:常有高热、寒战、全身无力、大便干燥、脉搏加快等全身中毒症状,患侧乳房体积增大,局部变硬,皮肤红肿透亮,疼痛加剧,有压痛及搏动性疼痛,感染严重者,炎性肿块增大,中央变软,可有波动感,并可出现患侧腋下淋巴结肿大和压痛。

小知识“看触卧压”自检乳房法

看:面对镜子双手下垂,仔细看乳房两边是否大小对称,有无不正常突起,皮肤及乳头是否有凹陷或湿疹。

触:左手上提至头部后侧,用右手检查左乳,以手指之指腹轻压乳房,由乳头开始做环状顺时针方向检查,逐渐向外(约3~4圈)至全部乳房检查完整为止,并用同样方法检查右边乳房。

卧:平躺下来,右肩下放一枕头,将右手弯曲置于头下,重复触之方法检查乳房。

压:除了乳房,亦需检查有无腋下淋巴结肿大,最后再以大拇指和食指挤压乳头,注意有无异常分泌物。(3)脓肿期:肿块在4~5天内软化而形成脓肿,乳房肿处呈持续性跳痛。不同部位的脓肿表现也不尽相同。表浅的脓肿在早期有局部红肿、隆起,有波动感,会自行向外破溃,或穿破乳腺导管从乳头流出脓液,出现脓性乳汁或乳瘘。深部的脓肿在早期时局部表现常不明显,以局部疼痛和全身性症状为主,脓肿可以有单个或多个,可以先后或同时形成,不易摸到波动感,脓肿可深入到乳房后疏松结缔组织中,形成乳房后脓肿。未给予引流的脓肿可以进入不同的腺叶间,穿破叶间结缔组织,形成哑铃状脓肿或多发性脓肿,感染严重者可并发脓毒败血症。

2.乳腺增生病

乳房胀痛和乳房肿块为乳腺增生病突出的临床表现。本病在各年龄组均可发生,但多在25~45岁之间,尤其是性情急躁、易怒,或性格内向的女性。有些女性常感乳房分外肿胀,并隐隐作痛,因为没有其他不适,她们一般不去就医。有些人竟天真地认为,这样可以增加女性的线条美。殊不知,肿胀、隐痛都可能是乳腺增生的最初表现,有些乳腺增生由于延误治疗甚至可能引起癌变。(1)乳房疼痛:按疼痛性质分为胀痛、刺痛、窜痛、隐痛或触痛。本病最常见为漫游性胀痛,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以一侧偏重多见。触痛以乳房外上侧及中上部为明显,程度不一,轻者可不为病人所注意,重者不可触碰,甚至走路或衣服摩擦时均可使疼痛加重。有时疼痛向腋部、肩背部、锁骨旁、胸胁、上肢等处放射,少数则表现为乳头疼痛或痒。疼痛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周期性,胀痛常于月经前数天出现或加重,行经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严重者经前经后均呈持续性疼痛,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另外,疼痛易受情绪影响,在情志不畅(如愁、怒、忧、思)、精神紧张时加重,心情舒畅时症状较轻。个别还与天气变化有关,阴雨、暑热天气疼痛加重。此外,劳累后也会使疼痛加重。图1-8(2)乳房肿块:常为多发性,肿块可发于单侧或双侧乳房内,好发于乳房外上部位,亦可见于其他部位。肿块形状有片块状、结节状、条索状、颗粒状等,其中以片块状为多见。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明显,质韧而不硬,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可推动,常有触痛。肿块大小不一,小者如粟粒,大者可逾三四厘米。乳房肿块也有随月经周期而变化的特点。月经前肿块增大、变硬,月经来潮后肿块缩小、变软。不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3)乳头溢液:为自发溢液,呈黄绿色、棕色,少数为血性,偶为无色浆液性溢液。本病患者可兼见月经前后不定期、量少、色紫黯、有血块,可伴痛经、腰酸痛、大便干燥及口苦胁胀、胸闷、厌食等证。

3.乳房纤维腺瘤

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乳房肿块,好发于乳房的外上部位,腺瘤常单发(约75%),亦有多发者。纤维腺瘤为无痛性孤立肿块,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以1~3厘米者为多见,也有更小或更大者,偶有巨形纤维腺瘤,直径可超过10厘米。扪之,质地坚韧,边界清楚,表面光滑,与皮肤和周围组织无粘连,极易推动,腋下淋巴结无肿大。

多数情况下,乳房肿块是本病的唯一症状。乳腺纤维腺瘤的肿块多为患者无意间发现的,一般无疼痛感,其大小形状一般亦不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也无异常乳头溢液现象。少数女性患者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增生病共同存在,此时则可有经前乳房胀痛。肿块通常生长缓慢,可以数年无变化,但在妊娠、哺乳期可迅速增大,个别的可于此时发生肉瘤变。

小知识

乳头溢液值得关注

在非妊娠期和非哺乳期,挤捏乳头有液体流出称为乳头溢液。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据统计,以乳头溢液为首要症状就诊者占乳腺疾病的3%~14%,发生率仅次于乳腺肿块和乳房疼痛。如果出现的乳头溢液是单乳头溢液者,多数跟以下几种乳房疾病有关:①乳腺导管扩张症;②乳管内乳头状瘤;③乳房囊性增生;④乳腺癌。要分清溢液是真性还是假性。注意观察溢液是双侧还是单侧,双侧性溢液是生理性的。乳腺病的病因病机一、急性乳腺炎

产后机体全身及局部免疫力下降为感染创造了条件,如乳头部潮湿或温度的升高,更易造成细菌的感染。免疫力良好者,病变可以停留在轻度炎症或蜂窝织炎期,可以自行吸收;免疫力差者,易致感染扩散,形成脓肿,甚至脓毒血症。

除产后全身抗感染能力下降外,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致病因素:

1.乳汁淤积

乳汁淤积使乳腺组织的活力降低,淤积的乳汁正好为细菌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为入侵细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由此引起炎症乃至形成乳房内脓肿。常见的导致淤积的原因有:(1)有些产妇乳头发育不良(过小或内陷)妨碍哺乳的进行。(2)初产妇授乳经验不足,往往在哺乳时未让婴儿将乳汁吸尽,致使乳汁淤积在乳腺小叶中,乳汁不能完全排空,一旦乳头发生皲裂,在哺乳时会引起剧烈疼痛,更影响产妇的充分哺乳。(3)乳管不通,影响排乳。初产妇的乳汁中含有比较多的脱落上皮细胞,容易引起乳管的阻塞,使乳汁淤积加重。(4)乳腺导管先天不通畅。图1-9

2.细菌入侵

急性乳腺炎的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由链球菌引起的比较少见。细菌侵入的途径有二:(1)乳头皮肤破损:初产妇由于哺乳不当或乳头凹陷,哺乳时乳头往往要被强行牵拉出来,此时乳头非常娇嫩,容易造成伤口;在婴儿吮吸乳头时,有时因婴儿吸奶力很强,常会造成乳头不同程度的皲裂、糜烂、溃疡或乳头表皮破损、脱落,甚至出血;对于不习惯哺乳,出奶又不好的初产妇,更容易造成伤口,给细菌入侵制造方便之门。细菌可经乳头入口沿淋巴管蔓延上行至皮下和腺叶间的脂肪和结缔组织,引起蜂窝织炎,造成整个乳房感染。需要强调的是,乳头破损使细菌沿淋巴管入侵是感染的主要途径。(2)感染:另有一种在医院内流行的乳腺炎,多由耐青霉素的菌株引起。病菌通过婴儿的鼻咽部,在婴儿吸吮奶头、口含乳头而睡、患口腔炎时,可直接沿乳腺管逆行侵入乳腺小叶,在淤积的乳汁中生长繁殖,引起腺叶的感染。

小知识

怎样预防产后急性乳腺炎

预防产后急性乳腺炎,关键在于避免乳汁淤积,同时防止乳头损伤,保持乳房卫生。具体的预防措施有:

1.在妊娠后期,要经常用温水或用75%酒精擦洗乳房、乳头,每2~3天1次,尤其是初产孕妇要养成习惯,以增加乳头皮肤的抵抗力。

2.有乳头内陷的孕妇,应该用手指挤捏、提拉乳头,加以矫正。也可将一枚核桃劈成两半,去尽肉,将边缘磨光,分别扣在两侧乳头上,再用绷带绷紧,使乳头绽露在核桃壳内,促使乳头脱出。

3.养成定时授乳习惯,注意乳头清洁。每次哺乳应将乳汁吸空,并注意两乳交替哺乳。如有积乳,可用手挤压按摩,或用吸奶器帮助吸出乳汁,使乳汁排尽,防止积乳。

4.如有积乳,用手挤、吸奶器吸都不能使积乳块消散,可用牙皂粉鼻闻或葱白塞鼻。

5.如果乳头有破损或皲裂,应予治疗。

6.在断奶时,应先减少哺乳次数,然后再行断奶。断奶前服焦麦茶,可减少乳汁分泌。二、乳腺增生病

乳腺增生是乳腺组织导管和乳腺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生长的结果。现代医学认为,内分泌、社会环境、精神心理因素、膳食和遗传因素都会影响乳腺的生理情况。乳腺增生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以下几个因素是大家都比较认同的。

1.内分泌因素

一般认为与卵巢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雌、孕激素平衡失调,黄体素分泌不足,雌激素相对或绝对增多,以致月经周期中乳腺组织增生或复旧过程发生紊乱,使乳腺导管或腺上皮细胞增生,乳管扩张成囊状,形成肿块。这种乳腺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所造成的结构紊乱,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良性乳腺结构不良。据统计,未婚、未育、未哺乳或哺乳不良者容易发病,青春期前及绝经期后极少发病。但有的女性,尤其是中年以后,为了皮肤美容,长期使用含雌激素的面霜,使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增高,久之可诱发本病。内分泌紊乱还表现为多数病人月经不规则、经量少、经期短、经期不很准确等。

小知识

生吃茄子抗衰老

茄子所含的硒较其他蔬菜要高。将鲜嫩的圆茄子削皮切成丝,加适量盐和香油凉拌。硒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持人体细胞的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有防病、抗衰老作用,通过体内代谢,还可以发挥抗癌作用。

2.社会环境和精神心理因素

随着社会发展,社会环境和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逐渐增大。以前吃大锅饭,拿铁饭碗,大家生活状况都差不多,干一样的活,拿一样的钱,没有太多利益上的冲突。现在则不同,社会在不断进步,每个人的待遇、机会各不相同,人们很难保持心态的平和,精神压力普遍增大。社会对每个人的要求都在提高,而女性面临的工作、人际关系、家庭等状况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平稳,而是充满了不定的因素。一些女性因而出现由精神因素引发的内分泌失调、自主神经紊乱,导致睡不好觉、脾气暴躁,这些都会对乳腺产生不良影响。图1-10

3.膳食因素

现在人们的饮食好了,高糖、高脂、高热量的饮食造成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等,这也容易使女性出现内分泌失调,使雌激素、黄体酮分泌出现一定程度的紊乱。同时,由于食用含有过量激素的食品以及过度服用营养品,也可刺激腺上皮的增生。

4.遗传因素

有调查研究表明,如果女性自己的母亲、姥姥患有乳腺增生病,那她患乳腺增生的可能性就非常大。看看个人的因素,你月经来得早(12岁以前)吗?你30岁以后才生第一胎吗?或者从来没有怀孕或生产?假如你有上述任何一种情形,一定要定期找医生做乳房检查。三、乳腺纤维腺瘤

本病发病原因不明,一般认为与雌激素作用活跃、过度刺激有密切关系。本病好发年龄在性功能旺盛时期,即18~25岁。乳腺是性激素的靶器官,受内分泌环境的影响而呈周期性变化。当“性”的环境扩大及性刺激的机会增多时,就可促使“动情素”分泌增多,造成雌激素相对或绝对升高引起本病。妊娠期、哺乳期或绝经前期,由于雌激素大量分泌,可使腺瘤迅速生长。动物实验亦证明,雌激素注射可促其发病,足以说明雌激素在乳腺纤维腺瘤发病中的重要作用。乳腺病的诊断一、急性乳腺炎的诊断

1.多发生在哺乳期妇女,可有乳头创伤或乳头发育不良史。

2.开始可有发冷,而后有高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振、小便短黄、乳房胀痛或有搏动性疼痛等症状出现。

3.早期乳房肿胀、乳头排乳不畅、局部硬结,进而红、肿、热、压痛,形成脓肿则有波动感,感染表浅者可自行破溃,患侧腋窝淋巴肿大,有压痛。

4.辅助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现象。B超检查对乳房炎性肿块及脓肿形成的诊断也很有价值,且具有定位作用。有波动的炎性肿块,可用针刺获得脓性液体,即可明确诊断。此项检查应在正规医院进行,以防加重感染。图1-11二、乳腺增生病的诊断

1.临床上为一侧或两侧乳房出现单个或多个肿块,多数伴有周期性乳房疼痛,且多与情绪及月经周期有明显关系。一般月经来潮前一周左右症状加重,行经后肿块及疼痛明显减轻,且连续3个月不能自行缓解。

2.排除生理性乳房疼痛,如经前轻度乳房胀痛、青春期乳痛及仅有乳痛而无肿块的乳痛症。

3.临床体检乳房内可触及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不规则结节,质韧,边界不清,多位于外上部位,结节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可被推动,常有轻度触痛,腋下淋巴结不大。

4.病理检查,一方面表现为乳腺导管的囊性扩张,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肿;另一方面表现为导管上皮有不同程度的乳头状增生,小叶内和小叶间纤维组织也有不同程度的增生。

5.利用钼靶X线或干板摄影、B超、热象图等辅助检测手段,必要时行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及局部活体组织病理检查,以排除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等其他良、恶性乳腺疾病。三、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

1.本病好发于青年女性,以18~25岁最为常见。

2.腺瘤多发生于一侧乳房,常为单发,且以乳房外上象限为多见。可无自觉症状,常在无意中发现乳房内球形肿块。

3.肿块常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一,质地韧硬,表面光滑,界限清楚,活动度大,触之有滑动感,不与周围组织粘连,无疼痛和触痛,生长缓慢,不会化脓溃烂,与月经周期无关。

4.B超可见圆形或卵圆形低回声结节,内部回声均匀,包膜完整,边界清晰,伴有侧方声影,后方回声增强。

5.在乳房的钼靶X线片上,乳腺纤维腺瘤常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均匀的阴影,有时可见圆形、圆圈、点状和小斑片状钙化灶,必要时可做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或活组织病理检查,以最终明确诊断。乳腺病的西医治疗一、急性乳腺炎

对本病必须及早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避免炎症范围扩大,破坏更多的乳腺小叶组织,使病程延长,增加痛苦。

1.早期注意休息

患侧乳房应停止喂乳,但属乳汁淤积期的病人,可以继续哺乳。这时继续喂奶是很重要的,因为这可以疏通乳腺,此时的乳汁对孩子仍然是安全的。在喂奶之前,用热的湿毛巾敷在乳房上,继续给孩子喂奶,尤其是用疼痛的乳房喂奶,要使孩子张大嘴含住乳晕部分(乳头上方发黑的部分)。在喂奶时,轻轻地按摩肿块,用手指从肿块向乳头方向按摩,这可以帮助疏通堵塞的乳腺。变换喂奶姿势可使乳汁从乳房的各个部分流出。如果无法喂奶,清洁乳头、乳晕后,可以用手或吸奶器把乳汁挤出来,使乳管通畅,防止淤积,因为保持乳汁的流动才能疏通堵塞的乳腺。同时,应穿宽松的衣服或用绷带、乳托将乳房托起。

2.终止促乳汁分泌的药物

口服已烯雌酚每次5毫克,每日3次,连用3日;也可肌注苯甲酸二醇,每次2毫克,每日1次,至收乳为止。急性乳腺炎应用大量维生素B6治疗,每次100毫克,每日3次,口服,能改善机体代谢,扩张血管,改善局部循环障碍,增强细胞对损伤的耐受力并引起乳汁减少。大量维生素B6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优点有应用方便、廉价、疗程短、无毒副作用等。

小知识

女性穿不适文胸易导致乳腺病

上海妇女病康复委员会一项针对随机抽取的1000名女性调查显示,该市79.3%的女性穿胸罩不合适。主要集中表现在穿戴文胸时间过长、束胸过紧和不进行调整等。专家建议,女性应适当给乳房松绑。

临床统计数据显示,每天穿文胸超过10小时,更容易患上乳腺疾病,其几率是其他人的2倍。

乳腺病专家提醒:“临床上的文胸综合征往往是由长期使用狭带式文胸或文胸尺寸偏小引发。文胸穿戴过紧还易使肌肉过度疲劳,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并导致乳房老化。”

3.局部用药

可用25%硫酸镁溶液,湿热敷于患处,进行理疗,或外敷鱼石脂软膏,或用金黄散外敷,或涂上硼酸软膏保护,促使炎症的局限化。早期做冷敷,后期做热敷。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钟。图1-12

4.抗生素治疗

治疗急性乳腺炎,通常采用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抗感染。早期可采用封闭疗法,青霉素80万~100万单位加1%~2%普鲁卡因10毫升,溶于等渗盐水10~20毫升中,封闭注射于乳腺四周及乳腺后组织,可以减轻痛苦,促使炎症消退,必要时在12~24小时后重复注射。为防止严重感染及败血症,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可选用抗生素静脉滴注。

5.对脓肿的治疗

脓肿较小的病人,可穿刺抽脓,在局麻下用粗针头刺入脓肿,尽量吸出脓液,抽脓后注入抗生素。如此每日进行1次,至无积脓为止。一部分病人经此法治疗,可以避免切开引流手术。范围较大的脓肿或穿刺抽脓效果不好的病人应行切开引流术。为避免手术损伤乳管,切口一般以乳头、乳晕为中心呈放射状,并避免切开乳晕。乳晕下浅脓肿可沿乳晕边缘做弧形切口,在切开皮肤后即改用血管钳做钝性分离,这样可以避免乳管的损伤。若脓肿位于乳房下,应在乳房下部皮肤皱襞1~2厘米处做弧形切口引流。如多个脓腔,脓肿切开以后,应伸入脓腔探查,分离脓腔间的纤维间隔,使引流通畅。对较大的脓肿,可在探查脓腔时找到最低的部位另做切口,进行对口引流,必要时采取多个切口的方法引流。所有脓肿切开后应放置引流物,每日换药。脓液应常规做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凡须切开引流者应终止哺乳。

6.对症治疗

对疼痛症状较重的患者,应给予解热镇痛剂。二、乳腺增生病

一般来讲,当乳腺增生病症状较轻时,仅有轻度经前乳房胀痛,乳房内散在细小的颗粒样结节,其病情不影响工作与生活,可用乳罩托起乳房以缓解乳房胀痛,不必服用任何药物。若无明显变化,可每半年至1年定期到专科医生处检查一次。当症状较严重而影响工作或生活时,则应根据不同的情况予以不同的治疗。

1.激素类药物

在月经前一周内口服甲基睾丸素,每次5毫克,每日3次,或肌肉注射丙酸睾丸酮,每日25毫克,共3~4日,以此来抑制雌激素,借以软化结节,减轻疼痛。但这会干扰体内激素之间的细致平衡,不宜常规应用,仅在疼痛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时采用。

2.口服碘制剂

如5%碘化钾5毫升,每日3次。碘剂治疗,常可得到良好的疗效,原理尚不明确。若于经前症状最明显时使用,效果最明显。

3.维生素

维生素A、B、E有缓解疼痛的作用。维生素类药物治疗作用机6理尚不十分明确,但确有许多病例在接受大剂量维生素A、B6和E后,在症状上有改善。用药方法:维生素B6100毫克,每日3次口服,维生素E 50毫克,每日3次,口服,两者联合应用,持续3~6个月。用药后常可发现乳房疼痛减轻,结节缩小,乳房松弛。服用维生素A也常有较好的效果。

小知识

白领女性高发乳腺增生

近几年来,在乳腺门诊就诊的一般是30~50岁的女性,也有十几岁的少女,而受教育程度高、工作压力大的“白领”女性占了很大比例。导致女性乳腺增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情绪不稳定、爱生气。中医认为,怒伤肝,肝气郁结可致两肋胀痛,而乳房和肝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女性总是处于怒、愁、忧、虑等不良情绪状态下,就会抑制卵巢的排卵功能,出现孕酮减少,使雌激素相对增高,导致乳腺增生。因此,女性身负家庭和事业的双重角色,在面临竞争压力、工作繁忙、心情压抑、生活不规律、过度劳累等综合精神因素时,一定要学会放松。

4.小剂量服用三苯氧胺

每次5毫克,每日2次,连服3~6个月。此药为人工合成的抗雌激素药物,对乳腺增生有相当明显的效果。

5.手术治疗

如乳房肿块切除术、乳房单纯切除术等,主要用来防治癌变。三、乳腺纤维腺瘤

1.保守治疗

如果患了乳腺纤维腺瘤,不必过于紧张,特别是20岁左右的年轻女性,更是没有必要为纤维腺瘤而苦恼。此时腺瘤体积很小,约1厘米,甚至更小,且活动度较大,手术时不容易找到。而且未婚的年轻小姑娘,因为很小的腺瘤而手术,使乳房皮肤留下疤痕,影响了美观,也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因此不主张立即手术。一般瘤体在2厘米以下的,在临床医生的监控下可以采用保守治疗。

2.手术治疗

乳腺纤维腺瘤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还是手术,而且乳房纤维腺瘤虽属良性,但亦有恶变可能,应在适当的时间予以手术切除。有学者认为,恶变常易于在妊娠、哺乳期发生,因为往往在妊娠、哺乳期,由于体内雌性激素的大幅度增加,可刺激腺瘤迅速增长,甚至可能诱发肉瘤变。如果已婚的青年女性,其腺瘤在1厘米以上而准备妊娠,应该在妊娠之前将其手术切除。如果近期腺瘤持续长大或发病年龄在35岁以上瘤体大于2厘米者,特别是绝经以后的女性出现腺瘤,则应立即手术切除。图1-13

现代医学注重人文关怀,为保持乳房的功能及美感,多采用局麻下微创手术。因为多数患者为青年女性,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尚未结婚,当这些患者的纤维腺瘤需要手术切除时,应考虑到患者将来哺乳的需要,而行以乳头为中心的放射状切口,不致损伤乳管。切口应尽量小而美观,使愈合后的疤痕缩小到最低程度。切开皮肤后,钝性分离至肿块,显露腺瘤后,将瘤体连同其包膜完整切除并需常规送病理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手术可以将腺瘤切除而使之治愈,但部分病例可于原手术部位复发或在乳房其他部位再生新的腺瘤。对于术后于原处又复发的病例应警惕其恶变,每复发一次,就又增加一些恶变的可能性。所以,原则上仍应手术,并且在手术时需稍扩大切除范围,术后可服中药治疗,减少其恶变的可能性。图1-14

小知识

教你如何洒香水

洒香水的部位应该是太阳穴、耳后、颈后、肘内侧、手腕、膝内侧和裙下摆的里侧;留长发的人可在发后内侧洒一些;洗头时在最后一遍清水中滴几滴香水,可使头发的香气久存;此外,可在手帕、衬衣和饰物上洒些香水。中医学对乳腺病的认识图1-15

中医学认为,乳房与肝脾肾关系密切。乳房的发育以及乳汁的分泌及其调节与肾、脾胃及肝关系也十分密切。乳房与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以及冲任二脉相关。足少阴肾经上贯肝膈而与乳相连;足阳明胃经之直者,从缺盆下而贯乳中;足厥阴肝经上膈,布胸胁绕乳头而行;冲任二脉均起于胞中,为气血之海,上行为乳,下行为经。这些经脉共同维持乳房的正常生理功能。若经脉闭阻不畅,则可导致多种乳腺疾病的发生。

乳腺病的发生,常因冲任失调、郁怒伤肝、忧思伤脾、劳伤心肾、气机逆乱而郁结于乳络造成。感染性乳腺病多由肝胃蕴热、感受外邪、乳汁淤积、久而化热、腐肉为脓所致。肿块型乳腺病多由肝肾不足、肺肾阴虚、肝郁化火、冲任失调、气滞血瘀痰凝所致。“妇人以冲任为本,若失于调理,冲任不和,或风邪所客,则气壅不散,结聚乳间,或硬或肿,疼痛有核”,指出了冲任不和是乳腺病重要的发病因素之一。若脾胃运化失司而痰浊内生,痰湿蕴结于乳络,即可生病。若肝失疏泄,气机阻滞,则乳房胀痛,甚至形成肿块。一、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俗称“奶疖”,相当于中医学“乳痈”的范畴。主要是由胃经积热、情志不畅、肝郁气滞以及乳头皲裂、热毒侵入乳房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疾病。发于妊娠期的为内吹乳痈,发于哺乳期为外吹乳痈。

1.病因病机(1)乳汁淤积,或因乳汁过多、乳儿少饮,或乳头破裂疼痛,而不能给乳儿吸尽,或初产妇乳络不畅,致乳汁壅塞在内,乳络阻塞成块,郁久化热酿脓而成痈肿。(2)情志不畅、产后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失司、湿热蕴结于胃络、阳明胃热壅滞,使乳络闭阻不畅、气滞血瘀而成乳痈。(3)感受外邪、产妇体虚汗出受风,或露胸哺乳,外感风邪,或乳儿含乳而睡,口中热毒之气侵及乳孔,均可使乳络不通,化热成痈。

2.辨证分型(1)肝郁胃热(初期):乳汁淤积成块,皮色不变或微红,肿胀疼痛,伴发热怕冷,头痛,口干口苦,时有呕吐,食欲不佳,全身疲乏无力,大便次数减少或干硬,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数。(2)热毒壅滞(成脓期):肿块增大,疼痛加重,局部触摸有波动感,乳房胀满、发红,高热不退,时有寒战,口渴,舌红苔黄腻,脉弦数。(3)正虚毒恋(溃脓期):破溃脓出,肿消痛减,热势渐退,疲乏无力,时有低热,食欲不振,舌胖偏淡,苔白或少苔,脉细数,也可见肿消缓慢,溃脓清稀,久不收口者。图1-16二、乳腺增生病

乳腺增生病在中医学里称为“乳癖”、“乳痞”、“乳中结核”等,主要与肝、脾、肾等脏腑失调有关。乳腺增生病主要表现为疼痛有肿块。祖国医学认为,主要是由于恼怒伤肝、思虑伤脾致气血郁结于乳房而成癖。

1.病因病机(1)本病多由情志不遂,忧郁不解,久郁伤肝,或受到精神刺激,急躁恼怒,肝气郁结,气机不畅,郁结于乳络,使乳络经脉阻塞不通,不通则痛,出现乳房疼痛、胸闷叹息。(2)若气机不畅长期得不到缓解,则日久气郁化火,炼液成痰,气滞痰凝血瘀,形成乳房肿块。(3)冲任二脉起于胞宫,冲任之气血,上行为乳汁,下行为月水。冲任不调者,气血瘀滞,积聚于乳房胞宫,出现乳房疼痛结块,月经紊乱,面部色斑。

2.辨证分型(1)肝郁气滞型:乳房肿块伴见心烦易怒,头晕胸闷,失眠多梦,情绪急躁,乳房胀痛,小腹胀痛,经行不畅,舌苔薄白,脉弦。(2)痰浊凝结型:乳房肿块伴见眩晕,恶心,胸闷,胃部胀满,食少,大便稀,咳吐痰涎,身体有重着感,舌苔白腻,脉滑。(3)冲任失调型:多见于中年妇女。乳房肿块于月经前加重,经后缓解,伴腰酸乏力,神疲倦怠,月经失调,量少色淡或闭经,舌淡,苔白,脉沉细。三、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纤维腺瘤中医称之为“乳核”。以往也曾称其为“乳癖”。古代文献中见到的“乳癖”,有一部分指的是乳腺增生病,还有一部分则指的是乳腺纤维腺瘤。为了避免两者命名上的混乱,现已将其规范为“乳核”的范畴。

1.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乳核是由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或忧思伤脾,运化失司,痰湿内生,或冲任失调,气滞血瘀痰凝,积聚乳房脉络所致。

2.辨证分型(1)肝气郁结型:一般肿块较小,发展缓慢,不红不热,不痛,推之可移,可有乳房不适,胸闷叹息,苔薄白,脉弦。(2)血瘀痰凝型:一般肿块较大,坚实不硬,有重坠不适感,胸胁牵痛,烦闷急躁,或有月经不调,痛经等证,舌黯红,苔薄腻,脉弦细。

关于乳腺病的具体治疗,参见各相关章节。第二章认识经络与腧穴什么是经络与腧穴一、经络简介图2-1

1.认识经络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人体体表之间、内脏之间以及体表与内脏之间,由于经络系统的联系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经,有路径的意思;络,有网络的意思。经脉是主干,络脉是分支。经脉大多循行于深部,络脉循行于较浅的部位,有的络脉还显现于体表。经脉有一定的循行路径,而络脉则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把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孔窍以及皮肉筋骨等组织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及其外围所连系的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中的任脉、督脉合称十四经,是临床针灸常用部分。

2.十四经的分布

分布于上肢的经脉为手经,分布于下肢的为足经。肢体内侧的为阴经,从前到后依次为太阴、厥阴、少阴,内属五脏;肢体外侧的为阳经,从前到后依次为阳明、少阳、太阳,内属六腑。相对的脏腑经脉构成表里关系见表2-1。表2-1 十二经脉名称分类表

十四经脉具体循行见图2-2。图2-2二、腧穴简介

1.认识腧穴

腧穴习惯上称“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聚结于体表的部位,也就是临床上针刺艾灸的部位。当某些内脏有病时,在所属经络上某些腧穴就会出现病理反应,如压痛点或特殊的过敏点,针灸疗法就是刺激这些“点”来调整经络与脏腑的功能而取得疗效的。

2.腧穴分类(1)经穴:是属于十四经系统的腧穴,约有360个。其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用特殊称号概括的腧穴,称为特定穴。(2)经外奇穴:是没有归属于十四经的腧穴,因其有奇效,故称“奇穴”。有一百多个。(3)阿是穴:是一种没有固定位置的腧穴,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腧穴,所以又叫“压痛点”、“天应穴”。

3.定位方法

针灸临床疗效好坏与取穴是否准确有很大关系。常用的取穴方法有如下四种:(1)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即自然标志定位法,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以骨节和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作为固定标志;各部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则属于活动标志,即需要相应改变姿势才会出现的标志。(2)骨度折量定位法:将体表骨节全长进行规定,以此来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进行穴位分寸定位的方法。常用的骨度折量分寸如表2-2所示。表2-2 常用骨度分寸折量表(3)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来量取腧穴的方法。如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横指同身寸:又名“一夫法”,是由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图2-3(4)简便取穴法:是一种简单取穴方法,如直立位两手下垂中指尖取风市穴。简便取穴只是一种辅助的取穴法,不作为主要方法。治疗乳腺病的常用穴位

穴位是中医很多临床疗法的平台,通过穴位治疗的自然疗法经济、方便,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而且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我国古代医家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取得了治疗乳痈、乳癖、乳核等乳腺疾病的有效方法。通常选用的体穴有以下一些(图2-4、2-5、2-6):图2-41.乳根

定位:仰卧,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乳腺炎,乳痛,乳汁分泌不足,肋间神经痛,咳嗽。

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2.膻中

定位:仰卧位,在胸部,当正中前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主治:乳腺炎,产妇乳少,胸闷,气短,咳喘,心胸痛,心悸,心烦,噎膈,咳唾脓血,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肋间神经痛。

操作:直刺0.3~0.5寸,或平刺,可灸。3.肩井

定位:正坐,俯伏或俯卧,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主治:乳痈,瘰疬,中风,难产,肩背疼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

操作:直刺0.5~0.8寸,深部正当肺尖,慎不可深刺,可灸。4.太冲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主治:乳腺炎,足跗肿,下肢痿痹,头痛,疝气,月经不调,小儿惊风,肋痛,呕逆,目赤肿痛,眩晕,癃闭,癫痫,高血压,尿路感染,精神分裂症。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5.足三里

定位:仰卧伸下肢,或正坐屈膝,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主治:乳痈,头晕,鼻疾,耳鸣,胃痛,呕吐,腹胀,泄泻,便秘,痢疾,急慢性胃炎等。

操作:直刺0.5~1.5寸,可灸。6.三阴交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尽,经闭,癥瘕等。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7.心俞

定位:正坐或俯卧位,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胸引背痛,心烦,心痛,肋间神经痛等。

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

开心一乐

大熊猫生日,吹灭生日蜡烛后,朋友们问它,许了什么愿望。大熊猫回答说:“我这辈子有两个最大的愿望,一个是希望能把我的黑眼圈治好,还有一个就是希望我也能照张彩色照片。”8.脾俞

定位:俯卧,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背痛,胁痛,腹胀,完谷不化,贫血,慢性出血性疾病等。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9.膈俞

定位:正坐或俯卧位,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背痛,脊强,潮热盗汗,呃逆,胃脘胀痛,饮食不下,气喘,贫血,慢性出血性疾病等。

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10.胆俞

定位:正坐或俯卧,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腋下肿痛,口干,口苦,咽痛,饮食不下,腋窝淋巴结炎,肋间神经痛等。

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11.肓门

定位:俯卧,在背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妇人乳疾,便秘,腰痛等。

操作:直刺0.8~1寸,可灸。图2-512.少泽

定位:俯掌,在手指末节尺侧,距甲根角0.1寸。

主治:乳痈,乳汁少,肩臂后外侧疼痛,中风昏迷,头痛项强,咽喉肿痛,热病昏迷。

操作:斜刺0.1寸,可灸。13.合谷

定位: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在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主治:指挛,齿痛,面肿,疔疮,头痛等各种疼痛性疾病。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14.外关

定位:正坐或仰卧,俯掌,在前臂背侧,腕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肩痛,目赤肿痛,耳鸣,胸胁痛。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15.足临泣

定位:仰卧,在足背外侧,当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足小趾伸肌腱的凹陷处。

主治:乳痈,足跗肿痛,目痛,胁肋痛,瘰疬,疟疾,中风偏瘫。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16.梁丘

定位:仰卧伸下肢,或正坐屈膝,在大腿的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主治:乳痈,胃痛,膝肿,下肢不遂,乳腺炎,急性胃炎,胃痉挛,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17.期门

定位:仰卧,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胸胁胀痛,胸中热,肋间神经痛,肝炎,胆囊炎。

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18.行间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纹头处。

主治:足跗肿痛,胸胁痛,肋间神经痛等。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19.内关

定位:正坐或仰卧,仰掌,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热病,肘臂挛痛,心悸,风湿性心脏病,胸痛,胃痛等。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20.手三里

定位:侧腕对掌,伸前臂,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主治:手臂麻木,肘挛不伸,瘰疬,咽痛。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21.极泉

定位:正坐或仰卧位,上臂外展,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主治:胁肋疼痛,四肢不举,胸闷,气短,心痛,心悸,肋间神经痛等。

操作:避开动脉,直刺0.2~0.3寸,可灸。22.大椎

定位:俯伏,坐位,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热病,颈项强直,角弓反张,肩颈疼痛,咳嗽喘急等。

操作:斜刺0.5~1寸,可灸。23.魄户

定位:俯卧,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肩背痛。

操作:斜刺0.3~0.8寸,可灸。24.神堂图2-6

定位:俯卧,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肩痛,肋间神经痛。

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25.膺窗

定位:仰卧,在胸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乳痈,肋间神经痛,咳嗽气喘,胸胁胀痛。

操作:直刺0.2~0.4寸,或向任脉方向斜刺0.5~0.8寸,可灸。26.丰隆

定位:仰卧伸下肢,或正坐屈膝,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高点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两横指。

主治:痰多,哮喘,咳嗽,胸痛,咽喉肿痛,大便难,下肢酸痛等。

操作:直刺0.5~1.2寸,可灸。27.内庭

定位:仰卧或坐位,平放足底,在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纹头处。

主治:热病,足背痛,齿痛,喉痹,腹痛,腹胀等。

操作:直刺或斜刺0.3~0.5寸,可灸。实话实说

如果你还是认为“等我的生活再好一些时,我会心情舒畅的”,那么你一辈子也感受不到幸福和欢乐。28.气海

定位:仰卧位,在下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主治:下腹疼痛,脘腹胀满,胃痛等。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29.膏肓

定位:俯卧,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肩胛背痛,咳嗽,吐血,盗汗,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等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

操作:斜刺0.3~0.8寸,可灸。30.曲池

定位:侧腕,屈肘,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中点。

主治:上肢不遂,咽喉肿痛,热病,心中烦满等。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31.商阳

定位:伸食指,在食指末节桡侧,距甲根角0.1寸。

主治:急性热病。

操作:向上斜刺0.2~0.3寸,或点刺出血,可灸。32.光明

定位:俯卧或侧卧,在小腿外侧,当外踝高点上5寸,腓骨前缘。

主治:乳胀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