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孩子的逻辑,化解孩子的情绪(一本从事幼教20年从未动怒的优雅教养书!言传身教帮助父母走出情绪恶性循环!范玮琪好评推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0 17:29:26

点击下载

作者:郑婉瑜(T.Grace)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用孩子的逻辑,化解孩子的情绪(一本从事幼教20年从未动怒的优雅教养书!言传身教帮助父母走出情绪恶性循环!范玮琪好评推荐!)

用孩子的逻辑,化解孩子的情绪(一本从事幼教20年从未动怒的优雅教养书!言传身教帮助父母走出情绪恶性循环!范玮琪好评推荐!)试读:

推荐序1

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近年来社会案件的犯案年龄层越来越低、低到我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步,追根究底家庭教育是最大的问题!从我自己当了妈妈之后,我深深觉得某些传统观念真的会孕育出消极的孩子,举个例子:我至今仍然相当不解为何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夸赞他们乖巧、好带,孩子真的不会因为这样就变难带,相反的,如果我们从来不就孩子的优点去称赞他、肯定他,又怎么能奢望他们以后会看到别人的优点呢?

书中有句话说得很好:“你很优雅、孩子就会很乖。”如果我们常常很暴躁地对待孩子,又要如何要求他们有耐心地面对我们呢?

孩子的个性养成取决于我们对待他们的方式!想要有个积极正面的孩子,就从不动怒的教养开始吧!让我们陪孩子一起优雅地成长!六月知名演员、艺人

推荐序2

沟通,一直以来都是一门艺术。

不只是大人跟大人之间,大人跟小孩之间甚至小孩跟小孩之间,都是一辈子应该要学的课题。然而,学校却没有教我们怎么沟通,不是很奇怪吗?

看到Grace老师用自己与幼儿园孩子们相处的生命历程写下的书,真的是为我们补足了许多学校没教的事、甚至父母都没教的事。从如何让大人心态建立的以身作则到与孩子的实战演练,Grace老师写下了各种情境的教学攻略,十足精彩!

其实这几年的心理学也开始不断地强调正向心理(Positive Mindset)的建立,Grace老师透过“父母最常跟孩子说的话,有什么问题呢?如何转个说法让言语更有说服力”等篇章,让父母亲可以很快地上手运用,使原本可能会导致的负面思维或行为,都可以转化成为正向的环境。身为父亲,虽然也是心理学家,但是还是难免会有对孩子比较没有耐心的时候,这时,借由更多的学习机会,也能够让自己看到更多自己可以成长的地方。

相信这本满满Tips的书,能够为更多家长打开希望之门,让他们成为优雅的家长。程大洲英国伦敦大学心理硕士、亲子作家、企业讲师、英国优势测评首席分析师,著有《伦敦大学教我的13个逆转心理学》

推荐序3

我想这是现在父母必备的一本工具书,身为两个孩子的妈,我曾经也困扰着如何在面对孩子的错误行为时不动怒,也知道不要用情绪教导孩子,但我想身为现在快速时代中的父母一定觉得好难!不可能!真的很难。

尤其做父母的在情绪控管这一块,对小孩的成长和行为非常的重要,我对孩子也保持用沟通表达的方式,来处理他们之间的纷争,刚开始我是用同理心的方式去向他们解释,要他们换个角度想、反问他们:“如果是你,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时间久了,我发现其实他们能够理解,而且我们的沟通变得容易多了,我常告诉Joe跟Grace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只要学会沟通跟表达,所以“沟通”跟“表达”在我们家好像家训一样……哈哈!

很开心看到Teacher Grace的书,书里有好多好实用的教导方式,从Grace用孩子的逻辑,化解孩子的情绪,去了解孩子也让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相信大家看完这本书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请把自己定位为孩子人生的导师,是帮他们的人生建立规矩态度最重要的启蒙者”,我非常赞同这个观念。

真想跟Teacher Grace说:“你应该早点出书,实在是太实用了!”让我们优雅地跟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吧!妈咪速玲时尚妈咪

自序

在当老师的这几十年里,家长们最常问我的问题里排名第一的是:“你怎么会对小孩这么有耐心?”其实,从小我是个毫无耐心、容易分心、做事无组织章法的小孩。对大人的要求,我的态度总抱着“有做就好”,不管成果如何,觉得反正凡事差不多就行了,但对于自己有兴趣的事,我会有不睡觉都要完成的决心!这么两极化的我,也不晓得为什么对教育学生会这么有耐性,这种在外人看来“非比寻常的耐心”,对我来说,其实也经过了一番历练。

我从“差不多小孩”到现在的拥有“无比坚持的耐心”,是我在美国念书时被教授耳濡目染的。我的指导教授是位非常乐天的拉丁籍美国女士,她非常爱小孩,自己有四个孩子,又领养了两个。平时我都会到办公室找她聊天,常常听到她和孩子们交谈,不管她的孩子们惹了什么麻烦,让她多么生气,她总是平和但坚定地跟他们说话,当然,每次的结果都是她的孩子被她驯服了。

我早期在选课时非常没有定性,成绩呈现两极化,好玩的教具制作课我可以拿满分,但必修课程却因为我觉得无聊而常常搞砸。她知道了我的不足之处,跟我说了这样的话:“我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很愉快的,但是如果因为做不喜欢的事而阻碍你继续做喜欢的事的话,你需要将你不喜欢的事情当作是通往你喜欢事情的阶梯,分一点喜欢给你不喜欢的事情,你心中自然会平定下来,把这些课通过。”

教授没有说些不实际的虚话来安慰我,只是从平时与我的相处中,直接爽快地点出我的缺点。原本以为会遭到责备,教授却只给我“解决事情的处方”,不是穷追不舍地在已发生的事情上去指责。慢慢地,我在与自己学生相处中潜移默化地使用了这个方式,当他们在行为上犯错时,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来引导他们改正错误。

确实,比起生气骂人,这样的沟通过程是比较漫长的,或许就是这样,养成了我的耐心。然而,当孩子做错事的核心原因没有找到时,小孩会一再地发生同样的错,孩子也会因为每次做错了事,认定大人不管事情的大小或背后有何原因,就只会生气骂人,长久下来孩子仍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有何不妥,重复选择错误行为之外还会将错误升级。

面对孩子的情绪,现在的爸妈多数会试着用讲理或跟孩子做朋友的方法来处理。这种方式本身没错,只是与孩子讲道理、分析对错,如果流于长篇大论,会让孩子觉得“反正听完训话就没事了!”,而我最常见是孩子在大人的道理中养成言语早熟和爱顶嘴的习惯。不懂孩子的逻辑,就无法解决孩子问题的核心。

本书所写的都是我几十年教小孩时所碰到的真实情况。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我常常会把自己放在他们的处境去思考,也同时会思考:如果是我的教授,她会怎么做?

在此将我的这本书献给在教学上影响我最深,一路上指导我、引导我的教授——Dr.Maranda Shiaw,一位让我一直战战兢兢地在教育上努力力行她所传授给我一切的人生导师。chapter 1当个优雅的大人01 以身作则的优雅

真正亲自带过小朋友的父母都知道,在似懂非懂的孩子面前始终维持理智、不动怒,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进入幼教业近二十个年头,我仔细回想,自己是否曾经因为孩子们的行为真正动怒过。答案是“没有”!

是的,十九年来的幼教生活,我不曾因孩子而失去理智;的确,我不是任何一个孩子的母亲,但请试想,我每天在同一个时间内,面对几十个二到六岁的孩子,而且时间都是超过五个小时喔!我相信我需要的理智与耐性,绝对不会少于一般的父母。

接下来,你应该会想问:“你是怎么办到的?”身教永远放在第一位

我进入美国南亚拉巴马州立大学,主修儿童英语教育的第一堂课,教授就告诉我们,“从这一刻起,你们不可以再说‘stupid’这个字了!作为老师,除了教育孩子之外,你们的行为更是他们的学习典范,拥有优雅的举止,将是你们必备的特质!”这段话影响我很深,也让我建立我日后面对孩子们不变的原则——柔和而适当地保持威严。

而我,真的再也不说“stupid”这个字,教授告诉我们,当我们因为某人做了一件事而说他“stupid”,等于给孩子们以偏概全的观念,如果老师的言行举止是孩子们模仿的指标,那么,越是微小的细节越要注意。

想要表达的是,“以身作则”在国外的幼教系统中,是这么重要的一环,老师都需要如此,更何况是在孩子们心目中最崇高的父母?当你还没特别教育他,你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已经在为你的孩子塑形。假如大人们能够充分认知到这一点,在孩子面前又怎么能不优雅?

当然,光凭“因为知道自己的使命,所以必须让自己的举止合宜”这样的信念,是不足以支撑大人们,在随时会让人“暴走”的孩子面前如何“不暴走”,因此除了信念,你还必须有方法!第一招对调皮的孩子眼神直视、音调运用、手势辅助

学龄前的儿童相当依靠感官,喜欢会动且缤纷的物品,对突来的声音非常敏感但专注力低,除非是引起他们好奇的事物,否则对目标物的停留时间是需要训练的,所以你会发现,当孩子在做些调皮的行为时,经常要喊他很多次,甚至喊到火气都上来了,孩子才会听见你说的话。

还有,孩子很聪明,他不理睬大人的指令,有时是真的没有听到,或不知道你在跟他说话,但更多时候是在试探你的底线,“我再玩一下下,再靠近一点点就好”。

当你想让他知道“我现在要说的话很重要”,就需要这些技巧。

1.蹲下来

跟孩子沟通重要的事情,最基础的动作一定是“蹲下来,眼睛与他平视”,除了减少一种上对下的距离和压迫感,主要目的就是抓住他的焦点,如果他把头转向旁边,请让他把头轻轻地转向你,让他看着你的眼睛,并告诉他:“我正在跟你说话,请看着跟你说话的人的眼睛,这样才是有礼貌的。”

2.重点放大音量与动作

沟通的过程中,可以在重点词汇放大音量和手势,加深印象,并依照他的年龄给予适当的信息,注意,此时重点之外的字眼不要说太多,一来会混淆重点,二来接收过多超龄信息的孩子,往往会发展成很会顶嘴的孩子喔!

你可以这样做

警告“不可以靠近插座”

蹲在孩子面前,让他看到我的眼神肯定且坚持。

告诉他“不可以玩插座,会受伤、会痛。”说话中把重点字音量放大,并把两只手臂交叉在胸前、摇头,强调动作。

两岁以前的孩子,只简单强调“不可以玩插座,会受伤、会痛。”

两岁以后,他们懂得比较多,可以试着告诉他们“为什么”。例如:玩插座会受伤、会发生火灾,并搭配图片给他看(挑不会太过可怕的),让他们了解原因。

在这里要给爸妈打一个预防针,很少有孩子能够在警告一次后,就铭记于心绝不再犯,但请务必坚持,不正确的事情,一次、两次用这个方式慎重地告诉他们,随着年龄增长他们就会记住。

眼神与手势的沟通方式还有一个附加价值,当你习惯把孩子叫到面前沟通,就不会有大声吼叫、失控的状况出现,你可以更加冷静而优雅地对孩子说教。第二招对哭闹中的孩子不预先定罪,协助他说出心里的想法“大哭大闹、不听话、做错事”,孩子们让大人生气不外乎是以上原因,但爸妈得了解,当他们做了错误的事情,害怕哭闹时,小小的脑袋正是最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别在这个重要的时刻跟他一起失去理智。

你一定看过(或者做过),大人对着哭闹不停的孩子说:“一定是你不好!”“不准哭,大家都在看你,丢不丢人!”……多数这种状况,孩子都不会因此而停止哭泣,反而会越哭越厉害,不是吗?

哭泣是孩子表达不开心最直接的方式,有时,只是一点点的不开心,如果大人不分青红皂白地加以斥责,只会增添他更多痛苦的元素,让你和他的坏情绪无止境地放大。

孩子哭闹,不外乎是身体不舒服、事情违背他的预期,要止住这个情况:

首先,父母的口气必须是冷静平和的;

接着,让孩子知道“你懂他痛苦的原因”;

最后,把“造成他不开心的点”说出来。幼儿对自己情绪的理解其实有限,帮他把不安情绪讲出来,对他们而言是平抚情绪的关键。

你可以这样做

当孩子因为你不准他玩玩具发脾气大哭

告诉他:“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你很伤心妈妈没收了你的玩具”“现在乖乖去吃饭,等一下就可以再玩二十分钟”。

当他知道你明白他心里的想法,不安的情绪就会慢慢平抚下来,比起持续的责骂,或者放任他哭泣不理他,这个方式会让大人更快掌控局面。

更重要的是,情绪被安抚下来,这个时候再跟他说道理,才是有作用的。

有时小孩一哭会哭到一种“忘我”的境界,怎么安抚就是停不下来,适时地让他哭泣是很有必要的。

最好的方式是带着他到另一个空间,但一定要“陪伴”他,千万别丢下他一个人,要让他在觉得安全的环境中,尽情释放眼泪。第三招责备过后,告诉他如何避免错误再次发生

孩子犯了错,受到责备是必然,但责备处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他们再次犯下同样的错。

处罚过后,孩子和大人都冷静下来了,爸妈一定要做“收尾”,教他们如何避免再发生同样的事情,这是很多爸妈忽略的环节喔!

你可以这样做

孩子做错事被处罚后

将事情经过叙述一次,第一次没起到作用,第二次再提醒、再说明,一次次引领他们学习:因为你做了这件事情→所以发生了不开心地事情→下次怎么做,不开心的事情就不会发生。

因为你把玩具乱丢→所以妈妈没收你的玩具→下次你把玩具收好,玩具就不会被没收。

因为你今天不肯吃中饭→所以你今天不能吃点心→下次你能乖乖把饭吃完,就可以吃点心。

火气上来了,就优雅地转身吧

当然,只要是人就会面临失控的时候,我也不认为爸妈应该压抑自己真实的情绪,只是,别让自己在失控的时候处理孩子的问题。当你察觉自己动怒了,火山要爆发了,请你这么做:深呼吸,转身离开现场。

1.深呼吸

真的是很有用的方法喔!它可以提醒你,现在需要的是耐性而不是怒气,面对年纪越小的小孩,你越需要冷静。

2.离开现场

若是在家里,你可以容许自己离开当下的环境,到另一个空间,关上门整理自己的情绪;如果在外头,带着孩子离开当下的环境,可能是转换两方情绪最快的方式。

最后,给大家一个受到孩子喜爱与信任的撇步,那就是“打扮自己”!

正式的穿着容易赢得尊重,这不只适用于成人的世界,在孩子的眼中也是如此,漂亮的大人,能轻易吸引孩子的目光,更容易获得孩子的尊重和崇拜!

幼儿园里,经常有机会抱小孩,协助他们处理吃饭、小便等事情,轻便的穿着是最省事的,即使如此,我仍然天天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化好妆再戴上漂亮的首饰,孩子见到老师漂亮,喜欢老师、对老师有好奇心,与他们沟通自然就事半功倍。

偷偷告诉你们一件事,小朋友特别不喜欢让漂亮的大人因为自己而生气喔!02 从收玩具训练“生活规矩”

如何让孩子乖乖把混乱的玩具收拾干净,相信是许多爸妈相当困扰的事情,但请爸妈务必坚持这项训练,因为学龄前的孩子是建立规矩重要的环节,父母和老师此时为他设立一个有条理的环境,安全学习的框架,对于孩子未来人格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小朋友专注做自己喜欢的事时,若中途被打断,对他们来说是相当不舒服的。学校里有一个让收玩具像玩游戏一样有趣的方式,提供给各位爸妈参考!一、用音乐(或其他暗示)区隔游戏时间

学校里,我们会在“游戏时间”以及“游戏结束”时设定两种不同歌曲,当游戏时间开始,老师会播放音乐,并问大家:“大家有听到什么吗?”,让小朋友说出:“游戏的时间到了!”再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开始玩游戏。游戏时间结束,老师会再播放另一种音乐,一样引导他们说出:“游戏时间结束了。”开始一面唱歌,一面收拾玩具。

引导小朋友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说出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他们的世界中,“想”和“说”对事物的理解有不同效果,“说出来”可以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动作。

你可以这样做

利用音乐(或铃声)引导小朋友规律的作息(吃饭时间、游戏时间、睡觉时间),整个活动的开始、进行到收拾,都让小朋友觉得是一场游戏,由音乐开始,音乐结束。二、一次玩一种游戏

每一种玩具对孩子有不同功能,玩益智玩具可以训练逻辑、专注;玩溜滑梯或是车子、娃娃屋等,必须和别人一起玩,学习分享,培养交际。

学校的玩具间会分区域,我通常会请老师们记录小朋友每天玩的项目,一周间每天要轮流在不同的区域玩。

一方面让他们对明天要玩的新玩具产生期待感,另一方面,透过不同的玩具互动模式,训练各种能力。

你可以这样做

新买的玩具不用一次拿出来,一次让小朋友玩一到两种,一次将所有宝物摊开,反而会让他们不知所措!三、用颜色帮助收纳归类

学校玩具种类很多,小朋友有时会不知道如何归位,或不记得自己从哪边拿出来的,我们在玩具的下方贴上不同颜色的识别贴纸,让他们能够依照贴纸的颜色,把玩具放回一样颜色的箱子中。

例如:积木、建筑类贴上蓝色贴纸,娃娃类贴上红色贴纸,收纳时请小朋友把他们放回自己的房子。

如此一来,可以协助他们快速将玩具归位,同时也让他们学习辨认不同色彩,以及组织和归纳的方法。

你可以这样做

准备不同的篮子,利用贴纸或其他分类方式,在收玩具的同时,培养他们分辨和组织归纳的能力。四、检查收纳成果

检视小朋友收纳成果,不要忽略喔!一方面确认收拾状况,一方面对他们的成果褒奖或检讨。

当小朋友完成玩具收纳,老师们会说:“玩具仙子要来检查了。”同样是利用角色扮演方式,这个过程也是游戏的一环。

发现收错地方时,老师会说:“有小朋友把积木放错到娃娃的家了,他应该住在哪个颜色的小屋?”若孩子收拾得很好,也要称赞他们。

你可以这样做

依照小朋友的年龄发展,决定是陪他一起收还是让他自己收,也要让他们知道,收得好明天才能继续玩,因此要对小孩收玩具的成果,提出赞美或检讨。

如果没收好东西,可以缩短他们下次玩玩具的时间;如果一直耍赖不收,则可以规定小孩一天都不能够玩玩具,只能画画(静态地玩)。五、制止偷懒行为

活动过程中,总会有些小朋友故意顽皮地边玩边收,或者偷懒在一旁闲晃,老师随时要有火眼金睛,看出这些小朋友的意图,此时可以直接喊他的名字,指派任务给他,或鼓励他一起帮忙,不能让他轻易地混过去。

你可以这样做

小朋友有时收玩具会收到分心,突然又玩起来了,或者跑去做别的事情,爸妈要随时拉回他们,“游戏时间结束了,请把玩具收好”“已经收拾好了吗?”让他们知道休想在爸妈的眼皮底下蒙混过去!

简单的“收玩具训练”,可以让孩子学会负责、专注、归类,还能让他们从自己达到目标(收好玩具)中获得成就感,是不是很棒呢?chapter 2用孩子的逻辑,化解孩子的情绪01 让孩子一生受用的这句话,你一定要告诉他

宝贝,你长大了,这些事情你已经可以自己做啦!“你爱你的孩子吗?”“当然!”

任何父母对这个问题都会毫不犹疑地回答。

但每当我问:“你用什么方式爱你的孩子呢?”

过去,许多父母会愣住想半天,大部分我回答我:“我把我最好的一切都给他!”“我会尽力让他每天都过得快乐!”这几年开始,有爸妈告诉我:“我会让他拥有独立自主的能力。”是的,没有什么比训练孩子独立自主更能让他们一生受用了。

但说归说,在学校里我仍然见到许多父母用“溺爱”来“阻碍”孩子的成长,总觉得孩子还小,等他长大了自然就会了,但真是这样吗?案例

别让“爱”他变成“碍”他

初次见到两岁半的小安,秀眉大眼,白皙的皮肤搭配典雅的小洋装,俨然就是童话中的小公主,气质优雅的妈妈带着保姆,陪伴她一起到学校,妈妈问我学校事务的同时,保姆在一旁为小安整理衣着,并再三确认书包中准备的用品,最后才放心地目送她进教室,看得出来,这是个备受家长疼爱的孩子。

几周之后,小安的老师跟我反映她的学习进度有些落后于同班同学……

两岁半的幼幼班课程,一般是肢体律动、歌唱、画图、游戏等,以及用餐、刷牙、如厕等的生活自理训练。老师告诉我,她发现小安从听到指令到开始行动,需要花比较长的时间,也经常会中途停止动作或恍神。

几次的观察下,我发现小安确实在生活自理学习上,很大幅度落后于其他同龄小朋友,例如,“将水壶放到书包”这个动作,一般孩子教三次可能就学会了,但小安的老师花了三天时间,才让她在听到指令之后可以跟其他小朋友一样,拿起水壶走向书包,而且过程中要持续提醒,才能真正完成。

但根据经验,我感觉小安并不是理解力有问题的孩子,之后我在上下课时,特别注意小安跟家人的互动,慢慢地,我找到原因了。

上下课时,小安大多是由保姆接送,一次在学校活动中有机会跟妈妈聊天,我才知道,小安家里有两个保姆,一个负责打理她的生活起居,一个负责随身在侧,照顾她所有的需求,穿衣、穿鞋、喂饭、擦汗……是的,这就是问题关键了!太多她应该学习自己完成的动作,保姆全帮她做好了,在上学之前,小安根本不知道她自己可以做什么事情,当老师告诉小朋友“穿外套、穿鞋子”,小安也知道什么是穿衣穿鞋,但她只会等待,等待别人来帮她做这些事情。案例

另一个例子,是三岁的恩恩,老师发现他在课堂上的反应比较特殊,例如游戏时,老师请大家“起立”,恩恩不会跟其他小朋友一样听到老师的指令就行动,往往是看到所有小朋友都起立,才会匆匆站起。我曾经在画画课的时候,看见恩恩握笔的样子不太顺手,当我握住他的手想矫正一下,才发现他的手好软,力气好小。

也是经由几次和恩恩家长碰面的谈话,知道恩恩在家是很受阿嬷宠爱的小王子,除了细心替他料理生活,恩恩更小的时候,几乎舍不得让他在地上爬,担心他跌倒、流汗,很少让他在外面活动。

小安和恩恩的问题和原因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我记得我们花了至少一个学期的时间,让他们自己拿汤匙、擦嘴、穿脱衣物……学习“这些事情,你可以自己动手做”,情况才慢慢改善,虽然还做不到跟多数小朋友一样动作流畅,至少都有稳步进步。

Teacher Grace's Time

别让你的爱,剥夺孩子学习的机会

以上两个例子,虽然都是比较极端的例子,但正好可以让我们看清楚父母角色的位置如果放错,对孩子造成的长期影响。

爸妈们都知道,家庭跟外面是截然不同的世界。孩子在成长的各阶段,有他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肢体运动、语言、人际交往……如果他从来不必尽力为自己做些什么,又怎么能期许将来他们独自处在外面的群体中,不会像小安和恩恩一样不知所措?

学龄前的孩子就像海绵一样,吸收力很强,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遇到新鲜的事物,他们会迫不及待地想要接触、学习。我相信家长一开始给予他们的照顾,是出自于满满的爱,但这种爱的方式,却彻底成为挡住他们前进的阻碍了。

问问自己,理想中的亲子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能够站在朋友的角度上和他玩在一起、当他无话不谈的伙伴、让孩子适性发展、给予他全力的支持。无论你的想法如何,对于学龄前的孩子,请记住Grace的一句叮咛,“好的亲子关系,仍须坚持父母的角色”!

这么讲似乎有些严肃,但为什么我会特别强调“父母的角色”呢?过去的权威教育,疏离了亲子关系,但今日太多父母把自己放在“无条件支持、服务的角色”上,在过度保护之下,孩子必须承担进入同侪之后无法适应的后果。

我认为,好的亲子关系中,爸妈的角色并不是站在后面,成为孩子最忠实的支持者,而是走到前面引领着他,请把自己定位为孩子人生的导师,你不只是一个保姆,而是帮他们的人生建立规矩、观念、态度的最重要的启蒙者。02 生气、哭闹不止时,孩子最需要你这样对他说

我知道你在生气,你很难过,我会在这边陪你,等你哭完。

学龄前的父母,最容易崩溃的时候就是“孩子情绪崩溃”时。

几年前许多教养文章中流行这样一句话“别被孩子的情绪绑架了”,应该就是指这些跟着孩子一起崩溃的父母。负面情绪解套锦囊

很多家长,甚至学校老师问我:“为什么他们这样哭闹你都不会生气?”

可是,我真的觉得没有什么好生气啊!

无论他们调皮捣蛋还是哭闹不止的时候,我都会很好奇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当我知道之后只觉得好可爱、好好笑、好心疼,怎么会生气呢?

我倒是想问问经常崩溃的家长跟老师:“你们的人生经验比这些孩子多了这么多,怎么会被他们打败呢?”

特别是父母,应该最懂孩子的引爆点,这里整理一些面对孩子负面情绪的锦囊,在处理孩子生气或哭闹时,能够帮他们情绪解套。第一招先发制人

孩子会突然情绪爆发,通常是“想要的事情没有获得满足”或者是“被剥夺了拥有喜欢事物的权利”,因此“预告”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

进商场前,你可以告诉孩子“你今天可以选一个礼物,你可以自己决定‘一个’”,或“这个月你已经有新的玩具了,所以我们今天不会买东西”。

让孩子看电视前,你可以告诉孩子:“今天可以看三十分钟,电视就要关掉。”

让孩子提前有心理准备,有时间调整心情,相信我,“预告”可以帮助孩子减少一半以上的哭闹状况。第二招冷静应对

会崩溃大哭,是因为他无法掌握眼前的状况,不懂得控制自己受到刺激后产生的情绪。

父母情绪越稳定,越能抚平孩子的不安;可别跌入他的情绪陷阱,跟着一起崩溃得团团转。第三招事后检讨

冷静下来后,教导他们遇到这种情绪时,用什么样的方式去面对并处理。

例如:告诉孩子“下次怎么做就可以不用生气”“下次想要的时候可以怎么表达,可以不用哭”……

长时间下来,你会慢慢观察到,孩子真的会把你的话听进去,慢慢地改变自己。

当然,这个锦囊妙招还是不可能百分之百避免“不满你的意见而哭闹不休!”甚至“不知道他到底在哭什么”的状况,这个时候,有些话你一定要说,有件事情你却绝对不能做!案例

不当处理孩子情绪,让他失去安全感

艾迪小班开始到幼儿园,一直到中班的时候,老师发现他动作变得特别慢,无论是吃饭、游戏、上厕所,他永远都是队伍的最后一个。老师平时虽试着鼓励他跟上大家脚步,但我们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发展的进度,只要确认他完成动作,也不需要太强迫他。

一天,轮到艾迪担任画画课的小帮手,老师请他先帮大家拿画笔到画画教室,艾迪原本开心的表情变得沉默,拿着画笔准备走出教室时,突然大哭起来,并且哭得相当厉害,老师安抚了好久,问他为什么哭: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不喜欢帮老师拿东西吗?他只是哭着不愿意回答。之后的一阵子,老师更明显发现艾迪情绪管理出了问题,经常在找不到原因的状况下哭起来。

又有一天的数学课,艾迪突然又在下课之前哭了,恰好我经过,心想:“好吧,这次就让我亲自会会这个小子!”

在我们幼儿园里,我不希望孩子们一整天都待在固定的空间,因此不同类别的课,会在不同教室上课。我让老师先将小朋友们带到下一个上课的教室,请艾迪留下来,当他看到老师关上电灯,带着小朋友一个个走出教室,更是失控大哭了。艾迪其实是很稳重的孩子,我很少看到他这么激烈地反抗。

我蹲下来,跟他说:“艾迪,老师没有要骂你,你不要害怕!老师只是想陪你聊天。”当然,此时的他没这么容易安抚,我又跟他说:“我知道你现在在生气,你不开心,我会陪你。没关系,你先哭,你在生气,我会陪你!”大约哭了一分钟,我见他情绪仍是很激动,觉得应该改变一下环境,便走过去把灯打开,灯一亮,艾迪突然止住哭泣了,我知道了,他怕黑。

孩子正处于激动的情绪中,要让他平静下来,大人只能比他更冷静,并且说出能让他安心的话语。即使知道他怕黑,也不能在这时戳破他的自尊心,不要故意说破他害怕或让他难堪的话刺激他,这会让他更对你设下防线。

我说:“你不想哭了啊!那我们要不要一起去下一个教室。”他沉默。

我又问:“如果你不喜欢在最后一个,我会陪你啊!”他还是不回话。我换方式:“只有我们两个在这边好无聊,别的教室有好多小朋友,我们要不要一起去那边跟他们玩?”

艾迪:“你不会丢下我一个人在这里对吗?”嘿,很关键的问话!我说:“当然不会啊!我会陪你,等你想要去跟其他小朋友玩,我们再一起过去。”

艾迪又沉默了一下子,决定跟我一起去找其他人。

到了教室门口,我知道艾迪换教室前会哭,特别蹲下来跟他说:“艾迪,等画画课结束后,大家会一起回到刚刚的教室,知道吗?你会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回来。”

这个预先告知的动作很重要,我已经知道他害怕“被丢下一个人”,所以要先消除他的担忧,让他知道“他不会一个人”。

那天下课,我特别到校门口等艾迪的爸爸,可能有些事情,我们需要沟通沟通……

我:“最近艾迪在学校情绪有点不稳,跟平时不太一样。”

爸爸:“是吗?他在家都很正常啊!他在家很皮耶!”

我:“我记得他以前都很乖,最近变得比较容易情绪化。”

爸爸:“老师,他在家很顽皮啦!常常怎么讲都不听。”

看来爸爸似乎没发现艾迪的变化。

我:“他是不是比较怕黑?”我直接问。

爸爸:“是吗……啊!可能因为我处罚他的时候,都会把他关在房间。”

我:“关在房间?”

发现问题了!

爸爸:“是啊,我看教养书上都说,小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可以带他离开原来的空间,先把他隔离开来,让他自己冷静,所以他乱发脾气的时候,我会把他关到房间里。”

我:“关多久?”

爸爸:“关到他不闹为止。”

我:“他是自己一个人在房间吗?”

爸爸:“是啊,我要让他学习自己冷静。”

我:“嗯……小孩哭闹时隔离到一个空间是对的,但是,你可能需要陪着他。”

爸爸:“为什么呢?”

我:“今天艾迪在学校突然大哭,我也是跟他一起留在教室里,让他哭,发脾气、跺脚都可以,但我会在旁边陪他,那是一种安全感,让他知道他不是自己一个人。”

爸爸:“安全感?”

我:“是啊!这个年纪的小孩很需要大人陪伴的安全感,做错事应该被处罚,但处罚的目的是让他知道他做错事,而不是让他感到害怕。”

爸爸:“嗯……我知道了,我会想想看。”

我:“好的,不过艾迪现在会害怕在一个人的空间独处,建议爸爸要多注意喔!”

Teacher Grace's Time

训练孩子,但不要剥夺此时他最重要的需求!

现代的家长有很多教养信息来源,网络文章、书籍,或者是家长彼此间的意见交流,也许,将来有天你也会采用我建议的教养方式,但请务必记得:没有一个孩子的发展和情绪反应会是一模一样的,也许这个方法是多数适用的,但并不表示自己的孩子会百分之百地获得你期待的结果,适情适性绝对是关键!

学龄前的孩子处于感官敏感期,此时对于感官受到震撼的事物,会在心里留下很深的烙印,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曾经有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告诉我,他长大一定要开飞机,因为小时候(五岁的小时候应该是三四岁的意思)爸妈带他去看飞机,他觉得好棒好棒!

大家记得近看飞机起飞时的情景吗?那是连大人第一次看到都会惊艳视觉和声音效果,更不用说对一个五岁都不到的儿童有多震撼了。而这个震撼他是惊喜的,所以从此的印象是飞机好棒!

或者,有的小朋友第一次吃到冰,被那种很冰冰刺刺的感觉吓到,是不舒服的感觉,所以从此讨厌棒冰了;但也有小朋友觉得这种感觉好新鲜、好好玩,从此爱上这种冰冰的感觉。

举这些例子是想让大家了解,同样的事情,每个孩子会有不同的反应,但感官刺激都会在他们小小的心灵中留下很大的威力。当艾迪的爸爸让生气中的艾迪独处在房间里,在他们这个年纪,只能感受自己存在的空间,无法想到爸妈就在外面,只意识到他是自己一个人,原本发脾气的情绪,变成害怕、恐惧,但对于爸妈来讲,也许只听到他哭声越来越大,猜想他是不服管教,为了让他知错、学习控制情绪,只能忍住心疼继续关着他,让他哭完哭累了。

面对孩子哭闹的状况,大人的直接反应往往是处理当下的情绪,也许方法没错,但却忽略了或许他年纪还太小,或时机点不对,例如:在他最需要安全感的时候,把他隔离在单独的空间;或者,在他在意的人面前指出他的错误!对的方法用错时机,会让原本想帮助他的心意伤害了他。

面对哭闹不止的小朋友,你可以这样做

1.带他到一个单独的空间。

2.安抚情绪:我知道你现在难过、生气,你可以哭,我在这边等你,等你哭完。

3.让他说出自己哭的原因。

4.告诉他,下次可以怎么做。03 不想开口叫人的时候,也可以这样打招呼……

你可以笑一下、眨个眼睛、握个手,这样我就知道你也有打招呼喔!

见面打招呼,是人与人互动的基本礼貌,幼儿园里,我要求孩子们每天上下课时,能够主动跟老师打招呼,这不仅是礼貌,也是训练小朋友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偶尔总是会遇上这样“屡劝不招呼”的小朋友,大部分的家长会面带尴尬地说:“唉,他就是这样没礼貌,都教不会!”就急急地拖着他回家,但是,我可不会这么简单让他们蒙混过去。案例

不想开口,还是要“打招呼”喔!

瑞瑞是中班进来的小朋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适应了学校的生活,跟其他小朋友们打成一片,有一天早上,我站在校门口等小朋友们,互道早安。

瑞瑞的妈妈和外婆这时也跟往常一样,一起送他到学校,我:“Good morning瑞瑞!”

瑞瑞妈妈:“快跟老师说早安啊!”

瑞瑞看了看我,没有说话。

瑞瑞外婆:“怎么又这个样子啦!老师,真抱歉,他就是这样没礼貌。”

我笑了一下,让瑞瑞先跟着大家一起进教室。

接下来的两天,我悄悄地观察瑞瑞,发现他在学校跟同学相处时,并没有特别不一样的情绪,也很乐意与我和他的老师互动,下课时,瑞瑞看到妈妈和外婆来接他,虽然表情很开心,但一样不愿意开口说再见,外婆和妈妈仍然以“瑞瑞就是这样不礼貌”,不好意思地带着他回家。

到了第四天放学时间,我陪着他走到楼梯口,蹲下来跟他说:“瑞瑞,前几天你都没有跟我说再见,我很想听你跟我说goodbye,你可以跟我说吗?”

瑞瑞停顿了一秒钟就对我说了:“Goodbye T.Grace!"很好,他是可以说的。

下了楼梯,瑞瑞一样开心地冲进妈妈怀里。

妈妈:“今天要跟老师说再见吗?”

我:“有,刚刚我们在楼上瑞瑞已经跟我说过了!”

妈妈:“真的吗?”妈妈显然非常惊讶。

外婆:“一定是老师你在帮他啦,他都不跟人家打招呼。”

我:“外婆,真的有。”我很认真地再次强调。

第五天,我一样陪着瑞瑞走到楼梯口。

我:“瑞瑞,他们都没有听见你跟我说bye-bye,但是我知道你有说,对吗?”

他点点头。

我:“等一等到了楼下,要bye-bye的时候,你就跟我点点头,这样我就知道,你觉得好吗?”

到了楼下,瑞瑞果然在道别时对我点了点头。

我猜想瑞瑞应该已经被妈妈跟外婆说他没礼貌,弄得相当排斥开口跟大人打招呼这件事,但难道打招呼的方式只有一种吗?不是还有拥抱、握手、眨眼、甚至还有法式的脸贴脸吗?

再怎么倔强的孩子,也很难抗拒有趣的事物,站在瑞瑞的角度,开口打招呼乏味又有压力,试着用他能接受的方式来做这件事情,等他重新接受“打招呼”这件事情后,慢慢地,他也就愿意回到我们的方法喽。

我趁瑞瑞没注意时,告诉妈妈跟外婆,瑞瑞有他自己打招呼的方式,要慢慢来,我们不希望把“打招呼”变成让孩子不开心的负担,但这件事情却不能不做,所以我把“打招呼”变成一种游戏,循序渐进地教他,让他慢慢接受大人的打招呼方式。

接下来的一周,我们都用“点头”当作暗号。

第二周,我们把暗号改成“握手”。

第三周,暗号换成“眨眼睛”。

有一天下课,我听到瑞瑞站在妈妈旁边,很小声地跟我说:

"Goodbye T.Grace!"瑞瑞终于主动说bye-bye,我内心兴奋地跳跃着,但却努力保持镇定,对他微微笑,用平常的口气跟他说:“Good bye,瑞瑞你今天很棒!”

此刻,如果大人很激动地对孩子说:“天啊!你好棒,你说了goodbye了。”有时候反而会惊吓到他们,甚至让前面所做的努力前功尽弃。

接下来,我们陆续换了几个小暗号,即使不是我送他下楼,瑞瑞看到我也会特别对我微笑,或点头、眨眼,或跟我道早安。渐渐地,他也开始跟其他老师们打招呼了。

Teacher Grace's Time

也许,我们可以换个方式强迫他!“适性发展”近几年成为教育中的流行语后,父母越来越能够尊重小孩的意愿,知道应该放慢脚步等等孩子,但在尊重与原则上,如果没有拿捏妥当,就会让很多应该坚持的事情松掉螺丝,例如上述打招呼的例子;或者,父母不想和孩子僵持,顺手做了他们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情,例如应该收好玩具才能吃饭等。

大家应该发现,当我们要求孩子做他不想做的事情,两方僵持不下时,结果都是孩子被压力逼得大哭,而父母只好妥协。

但Grace认为!该坚持的事情,就一定要坚持!在这里我想再强调一次,关于养成正确习惯、安全这类的事情,无论孩子如何抗拒,大人一定不能够让步。我会让孩子知道:你可以不开心,你可以哭,但这件事情很重要,我一定要这么做。

学龄前是孩子养成习惯的关键年龄,很多爸妈会在这时候训练孩子收玩具、自己吃饭、打招呼等,这是没问题的,但往往一个不小心会让这些要求变成孩子的负担,其实,只需要掌握一个诀窍,那就是:把他该做的事情变成游戏、变得有趣!

第一次发现瑞瑞坚持不打招呼时,如果我跟着妈妈和外婆一起指责他,只会让他觉得难堪、有压力,更排斥你希望他做的事情。后来我观察了他两天,想知道是否有什么特殊原因让他不愿意做出“打招呼”的动作,但看见他平时和老师、同学正常地互动,要回家时也是很开心的情绪,并没有人际发展障碍,唯独在家长要求“打招呼”这个时刻,态度变得特别别扭,大概就猜到原因了,他就是不喜欢这种感觉!

前面提到,边收玩具边唱歌,或者跟瑞瑞创造不同的打招呼方式,都是花点巧思就能提高孩子对事情的接受度,有的时候,小朋友的毅力出乎意料的强大,他就是要这么僵持地跟你耗,大人未必有他的耐性,但一定有足够的智慧让事情转个弯。

当孩子不愿叫人你可以这样做“这是妈妈的朋友,如果你不想说话,也可以笑一下点个头,一样是有礼貌的孩子喔!”04 最容易让孩子不开心的这句话,你常说吗?“我觉得你今天好像心情不好。”“没有啦!妈妈就一直说要快一点、快一点啊!”“走快一点”“吃快一点”“快一点,要来不及了”……这些话你对你的孩子说过吗?经常说吗?

五岁以内的孩子,肢体协调与专注力持续成长,这也是大量练习许多动作和熟悉生活步调的阶段,在自己的步调中,总是听见大人说“快一点、快一点”,打乱他们认定好的次序感,对他们来说是很恼人的一件事。案例

你的小动作,孩子的大情绪!

苏菲是个很漂亮的小女孩,每天看到她,头上总是绑着整齐的辫子和可爱发饰,看得出来妈妈对她很用心,很愿意花时间帮她打扮。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发现苏菲变了。

一开始,老师先观察苏菲的状况,某几天总是会臭着脸来上课,很不开心地跟妈妈说再见,到了上课时间,情绪仿佛就恢复了,没什么异样,但到了隔天早上,却又是板着脸到学校,放书包、拿水壶几乎都是用摔的。虽然老师问她,她也说不出生气的原因,但我们悄悄地归纳出,只要苏菲绑马尾来上课的那天,她的心情就会特别不好。

那一天,我特别在游戏时间走去跟苏菲聊天。“苏菲,你今天早上好像不太开心耶?”“喔!没有啊!”

不知道她是不愿意说,还是不知道怎么说她不开心的原因。“是喔!我就觉得你今天好像心情没这么好。”“没有啦!妈妈就一直说要快一点啊。”“妈妈说要快一点,所以你不开心吗?”

苏菲没回答但表情稍微缓和,我仍然猜不到原因,于是今天就先告一段落。

隔几天,又看到绑着马尾板着脸的苏菲,于是,我又凑过去跟她聊天。

"Good morning苏菲,怎么看起来又心情不好?”“没有啦!”她嘟着小嘴。“是今天早餐不好吃啊!”先瞎聊一下。“不是啦!”“喔……你今天没有夹发夹耶!”技巧性地试探头发的话题。“对啊!妈妈就一直说要快点。”“这样啊,因为要快点,妈妈没时间帮你绑辫子吗?”“对啊!Teacher Grace,你可以帮我绑辫子吗?”“好啊!但是你不喜欢绑马尾喔?”“不喜欢。”她摇摇头。“妈妈说要快点”的关键词,第二次出现了,但是她依然说不出具体的原因。

结束这次聊天,我请她的老师多留意她,若看到她头发不整齐或绑马尾,可以帮她绑个辫子。

隔天早上,我在校门口等苏菲和她妈妈,苏菲进去后,我趁机问了妈妈,最近是否比较忙碌,比较没时间帮她绑头发,妈妈告诉我,因为生了弟弟,两个小孩一下子忙不过来,没办法像之前一样有时间帮她打扮,而她也发现苏菲有时候会比较不高兴,大概是因为被催促的关系。“妈妈,我们也有发现,如果早上苏菲的头发没有绑得很漂亮,她那天情绪真的会特别差,学习状况也比较受影响。”我如实地告诉妈妈。“真的吗?怎么可能?”

妈妈很难相信,“绑头发”对孩子的情绪影响这么大,我请她找一天特意帮她绑马尾,然后让妈妈偷偷上楼去看看苏菲。妈妈亲眼见到她摔书包、撞椅子的模样,才相信了。

原来大人要孩子“快一点”,争取那小小的几分钟时间,竟能影响孩子一整天的情绪。

最后,我们讨论出一个解决方式,请妈妈告诉苏菲:“以后如果没时间帮你绑头发,妈妈会请学校老师帮你绑,妈妈变忙了,但还是希望可以让苏菲每天漂漂亮亮的。”过了一阵子,我们建议让苏菲搭校车来上课,有了校车接送,她们的时间更加充裕,这样就减少了许多“快一点”的催促。

Teacher Grace's Time

不要小看规律作息对孩子的影响

规律的作息,无论对大人还是孩子来说,都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不过,孩子们的弹性不像大人,可以因为突发事件而随时调整。当他们已经养成了固定的作息,或者正在做某件喜欢的事情,突然被中断对他们来说,是相当于晴天霹雳的事情。

妈妈帮自己绑漂亮的辫子,对苏菲来说不只是漂亮的方式,我相信她更享受于妈妈帮自己绑辫子的两人时光,突然弟弟出现了,苏菲的年纪,还在学习“体谅”,她此时对“妈妈必须一次照顾两个人,没有时间像从前一样帮她绑辫子”无法产生理解,可能只能解读成:“有了弟弟,妈妈一直说快点快点,妈妈不能帮我绑头发了。”“为什么以前都可以绑头发,有了弟弟就不能绑头发了?”

另外,妈妈决定让她改坐校车时,我们对她的说法是:“妈妈为了早上能有时间帮你打扮,‘特别’请校车接送你,这是爸爸跟弟弟都没有的喔!”这不是哄骗,而是相当有技巧性的沟通方式喔!

我能理解家长在忙碌的生活中,分身乏术之余,偶尔会忽略小孩的一点小情绪,但只要能花点小心思,事前的沟通“妈妈因为早上要准备你跟弟弟的早餐,会比较忙,可能偶尔无法……”,或者忙碌之后的关心“这几天你为什么不太开心?”,都能够帮助他们解决人格发展中的难题,陪伴他们一起找方法,克服不悦的情绪、学习体谅他人。05 不主动、不积极的孩子,一定要推他一把!

你现在已经做到你的最好,如果你喜欢这样子,以后你就可以自己争取。

凡事不与人争,默默在团体中不吵不闹的小朋友,应该是老师和家长心中的乖宝宝,却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孩子。人都有荣誉感,以及想要取得自己喜欢的东西的心态,特别是孩子,更无法隐藏或退让。但是,一个孩子能够轻易让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对老师的赞美和责备无动于衷,是否,还能放任他“与世无争”呢?案例

不争不抢的孩子,你觉得对吗?

小克中班进到学校之前,妈妈带他参加过云门舞集和其他才艺班,他的人际互动和应对已经发展得很好,上课之前,妈妈也表示,小克个性温和,极少闹情绪,但动作特别慢这点有时会令人困扰。开始上课后,果然发现小克总是团体中最慢的一位,吃饭吃最慢、排队永远走最后,老师发问更是从来不举手发言。

对很多老师而言,像这样的小朋友,其实不需要花费太多心思,只要他能跟着团体好好学习即可,从某个角度来看,根本就是天上掉下来的礼物!一天,我偶然看到的一幕景象,让我决定不应该让他这样下去了。

游戏时间,老师会让小朋友自己在不同的游戏区中,挑选自己喜欢的玩具,小克看中一台玩具汽车,正打开门时,有个小朋友突然冲过来,抢先一步坐到车里,一般情况下应该会上演大哭告状、争执吵架的戏码,但小克却没这么做,他愣了一下,默默退到一旁,找寻别的玩具了。不对啊!完全不对!这不是这个年龄的孩子该有的反应。“小克,你刚刚是不是想玩那车子?”我凑到他身边。“喔,对啊。”“但蔓蔓插队抢抢走车子,你要不要跟她说是你先看到的。”“不用啦!她想玩就让他玩好了,我等没人再玩。”“可是,明明是你先碰到那台车的啊!”对于这种不积极的小孩,越要刺激他。“嗯,对啊……没关系啦。”“但这样你就吃亏了耶!”“没关系,总有一天我可以骑到啊!”仍然是默默淡淡的口气。“那一天可以是今天,只要你现在去跟她说。”“不用了,”口气依旧淡定,“等没人我再去,他们要玩就让他们玩好了。”“……”鼓动失败。

之后的几天,我的眼光总是会特别瞄到他身上。小克不只是单纯的动作慢,孩子对于争取老师和同学赞美的荣誉心,保护自己喜欢东西的积极性,几乎都没有,我并不想放任他这样下去。

某天,大家上完厕所洗手的时候,所有小朋友都洗好进教室了,我看见小克正在慢慢地冲水,假如大部分的小朋友是小兔子,他应该就属于小蜗牛那一类,我希望他至少能试着跟上其他人的脚步。我走到他旁边,对他说:“小克,洗手要洗快点,才不会浪费太多水喔!”“喔!”他加速了,从小蜗牛变成大蜗牛的速度,还是赶不上其他的小兔子。“这样,这样洗才对。”我抓住他的手帮他洗,让他感受“快”的速度。末了,他仍缓缓走进教室。

中午吃饭时,我也在一旁叮咛着:“要吃快点喔,不然你就没有时间睡午觉了。”也抓着他的手,舀一口放进嘴里:“要这样,这个速度才对。”那一两天,我发现他的动作比平常快了一点点,但是我很清楚知道,那只是为了配合我的要求,并不是打从心里想要改变,在我一次次催促下,他终于如我意料中爆发了。

那一天,当大家都吃完午餐准备刷牙,我又注意到他“慢慢地”移动,“小克快点啊!吃完饭快去刷牙了。”我再次“盯”他。“为什么都一直叫我快点快点?到底为什么要快点!”我从来没听过小克一次说这么多话,还带了点小小的怒气,他是真的生气了。“这样啊……那不要快点的话,为什么要慢慢地?”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的问题,但又不想被他考倒,只好先把问题丢回去。这招很好用,爸妈一定要学起来!

他回答我:“我慢慢地,可是我都有把事情做好啊!”

孩子的应答很直接,但大人们要能听到他说出这句话背后的原因,当他说出“我慢慢地,可是我都有把事情做好啊!”我的解读是,小克是认真想把事情做好,只是他觉得大人们都看不到,他也不理解为什么快才是好。“喔,原来是这样,好……那你就慢慢地!从现在开始我准许你可以慢慢地。”我顺着他的说法:“但你要真的很慢很慢,而且要把事情都完成喔!”“好!”“那你现在慢慢地把碗擦好,然后慢慢去刷牙吧。”

我改变策略,并且答应他:“好,如果你觉得慢慢地才能把事情做好,那Teacher Grace答应你,从今天开始你可以慢慢地,但是要很慢很慢,而且要把事情做得很好,不然你就要再做一次喔!”

第二天开始,我便严格要求他“慢慢把事情做好”。“小克你走太快了,这样可能会跌倒喔!”“小克洗慢一点,才能把碗洗干净,你刚刚洗太快了。”“被子要折慢一点,这边都没有折整齐,你不是说慢慢地才可以做好吗?”“你刷太快了啦,这样怎么刷的干净呢?我有叫老师等你,你再慢一点。”

就这样,烦人又龟毛的轰炸式挑剔他几天,不久他的动作突然变得比较积极,甚至跟我说:“Teacher Grace,慢不一定好,我快一点也可以做好啦!”哈哈。

接下来,我持续跟他在“快一点”和“慢一点”中推推拉拉,小克动作慢慢变得不再只是单一的低速,偶尔也会小小加速。一次校外教学,学校安排小朋友到消防队参观,过程中进行了防震演习,让孩子到地震屋体验消防队救援的流程。活动结束后,我特意走过去跟小克聊天。“你在地震屋有看到消防叔叔救火的影片吗?”“有啊。”“遇到火灾的时候,大家都很快跑出来对不对?”“对啊,我有看到。”“所以啊,你现在已经知道不是慢慢地才能把事情做好,遇到一些事情,要很快才能做好,有些事情是必要的快,所以你平常才要练习。”“嗯,我知道。”“我知道你慢慢地可以把事情做好,但是如果你快一点也做得很好,你的老师就会看到也会说你很棒喔!”

那个学期,不只是与他在快慢之间斗法,这中间我更在意的是他对“荣誉感”的态度,不在乎荣誉感,所以不想竞争,慢慢地就会变成无法竞争,这个态度对孩子的影响相当深远,不能不处理。平时上课,我请老师尽量点小克发言,例如大家轮流念故事的时间,点他起来念,念得好就让小朋友拍手,让他感受被赞赏的感觉。

学期末,我又找了一个机会和小克聊天:“老师跟我说你现在念故事给大家听,念得很好,你很棒喔!我想告诉你,你现在已经做到你的最好,老师跟同学都给你鼓掌,如果你喜欢这样子,以后你就可以自己争取,主动让老师看到你,找到让自己shining的机会。”

下一个学期,小克偶然看到我经过教室,跑来跟我说:“Teacher Grace你看,这是我今天画的喔!”

Teacher Grace's Time

当你的孩子比一般孩子更乖巧,更要多注意他的心情

小克最主要的问题,其实不是速度,而是他“不在乎”的态度,不在乎荣誉感,不在乎喜欢的事物被剥夺,小小年纪,就已经是冷眼看世界的态度了。

几次和小克妈妈聊天,以及我的观察,我猜想可能是他太早进入团体学习的竞争环境,小克进入才艺班时,年龄很小,表现不容易被看到,又或者习惯了看年龄大的孩子的表现,从不懂得如何表达,到消极的不想争取,渐渐变得对许多事情不在乎。孩子们的行为,都是循序渐进有机可寻的。

小克个性很温和,所以他的问题在团体学习中是很不容易被发现的,这个故事也希望提醒爸爸妈妈,不争不抢的孩子不一定是因为他个性好。的确,每个孩子性格不同,有温和或积极,但好恶表现一定都是显而易见,这是人的天性,差别只是行为反应的强弱,当发现孩子“对什么事情都不在意”,或许要特别留意,找出行为背后的原因来帮助他们。

对于积极度不够的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制造机会让他们感受到“争取后的成就感”,让他们知道并发现自己有能力争取自己想要的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