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学生百科全书——趣话集邮(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8 00:02:29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趣话集邮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趣话集邮试读:

世界上第一枚邮票

19世纪30年代的某一天,伦敦一个中学的校长罗兰·希尔正在街上散步,他看到一位邮递员把一封信交给一个姑娘。姑娘接过信,匆匆瞟了一眼,马上又把信还给了邮递员,不肯收下。希尔十分纳闷。邮递员走后,他好奇地问姑娘为何不收信,姑娘羞怯地告诉他,信是她远方的未婚夫寄来的,因为邮资昂贵,她支付不起,所以不能收,不过,她已从信封上了解了对方的情况。原来,他们约好在信封上作一种只有他俩才懂得的暗记,这样,用不着看信的内容就互通音讯了。希尔深感邮政制度给人们带来的不便,决心进行改革。

那时,英国的邮政制度十分繁琐,除了国会议员享受免费邮寄信件的特权外,其他人寄信都是由邮递员根据路程远近,信纸页数的多少向收信人收费,邮资昂贵,一封普通国内信件的邮资竟高达6便士,最高的收到了17便士,而当时英国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大约是18便士。因此,拒付费用、拒收来信的争执时常发生。

在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分析、计算和创新后,罗兰·希尔提出了“降低邮资、统一收费标准、简化邮递手续”的思路。1837年1月,他以上述观点为基础写成了一本题为《邮政改革:重要性及实用性》的小册子,呈递给当时的财政大臣,不料受到冷落。出于无奈,他只得将小册子修改后公开发表。他提出了三项建议:由寄信人在邮局付现金;通过对信封、信纸收费的办法统一邮资;使用“一片只够盖上邮戳即可的纸片,在其背面涂上粘液。这样,其持有者将纸片浸湿后,可将它帖在信封之上”。

这三项建议在朝野上下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这种情况下,1839年8月,维多利亚女王签署法令,决定正式采纳希尔的建议,并调希尔进入财政部负责实施这一计划。1839年9月6日向全国公开征集“标签”(当时尚不叫邮票),在收到的2600多封应征图案中,5位作者的4份作品获奖。罗兰·希尔根据这4份作品,以威廉·维恩所作的维多利亚女王肖像的纪念章作原画,用绘画颜料画了两幅邮票画稿,交查尔斯和费雷德里克·希思父子雕刻,邮票由帕金斯·倍根公司承印,以黑色为基调,下方印有“一便士”字样,故称为“黑便士”。

原定于1840年1月1日启用的邮票因设计的延误,1840年5月6日正式开始使用,与“黑便士”同时使用的还有“蓝便士”(面值两便士的蓝色邮票)。从此,邮票在世界上诞生了。

邮箱的诞生

1488年,著名的葡萄牙航海家迪亚斯·巴托梅欧率领船队绕过好望角,在南非海岸遇到了大风暴,全船人遇难,仅有几个人侥幸游上了海岸。风平浪静后,经过一番努力,他们修复了一只小船,落难者准备返航。临行前,其中有个军官详细地记下了这次遇难的前因后果,将笔录放进一只皮鞋里,然后又将鞋挂在离岸不远的一棵树的树杈上。他的本意是:如果他们求生成功,这只皮鞋里的信就可告诉人们他们的下落和去向。一年后,另一批葡萄牙水手在此登陆,他们在自己同胞蒙难处发现了皮鞋及藏在里面的信。读完后,又在此地建起了一个小礼拜堂以示纪念。后来,小礼拜堂周围诞生了一个个村庄。有意思的是,当初这只皮鞋,竟被作为专门的邮箱长期使用起来。迄今,当年挂皮鞋的这棵树还矗立着,以表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邮箱诞生地。

打孔机的故事

邮票打孔机是1854年在英国发明的。

最初的邮票是整版无孔无缝的。比如1840年发行的“黑便士”是240枚一版(当时1镑=240便士),每枚邮票的左右下角都各有一个英文字母,以表示其在整版中的位置。同一行邮票的左下角字母相同,行次自上而下分别按A、B、C……至T。右下角字母表示邮票在横排上的位置,从左至右分别按A、B、C……至L排列。由于整版的张数较多,所以出售和使用邮票都必须用剪刀把它从整张上剪下来,十分麻烦。

一次,一个叫亨利·亚瑟的爱尔兰工程师在伦敦的一家酒店里吃饭,他注意到一个新闻记者在一边喝酒一边写当天的新闻。写好后,记者把稿子分别装进几个信封里,准备寄到外地的几家报馆里去。他从衣袋里取出一大张“黑便士”邮票,可是,他身上没带剪刀、酒店里也找不到。忽然,这个记者灵机一动,从衣襟上取下一枚小别针,在邮票和邮票间戳上一行小孔,轻轻地就把邮票撕开了。亨利·亚瑟从这里受到启发,发明了打孔机。1854午,英国发行了第一枚有齿孔的邮票。发展到今天,各国已普遍采用电子计算机控制打孔,齿孔有园形、菱形、正方形等各种形式。据说,美国华盛顿雕刻印刷局从邮票齿孔上打下来的小纸屑,每年累计达10吨。

集邮的起源

没有人知道谁是世界上第一个集邮家,但在邮票问世后不久就有人开始收集邮票了。起初,收集邮票甚至是一种带有某种奇妙性质的活动。19世纪中期伦敦泰晤士报上的一则广告说:“为裱糊寝室墙壁,本人欲购入大量的一便士盖销票。”而英格兰的一位妇女搜集邮票是为了装饰自己的灯伞。最令人遗憾的是这把精心用邮票装饰的灯伞没能留存下来,否则,不知将令多少集邮家们为之倾倒。那时,曾经有一位姑娘不肯和父亲为她选中的青年结婚,而要与自己的意中人结合。愤怒的父亲,提出条件刁难女儿,要她收集到以天文数字计的邮票,方才同意这桩婚事。同情姑娘的人们得知此事后纷纷相助,终于帮助姑娘收集到了她父亲规定数量的邮票,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随着岁月的流逝,集邮人数不断增加,邮票种类也日益丰富,现在集邮组织和集邮爱好者遍布世界各地。

最大和最小的邮票

1840年的英国邮票之所以堪称典范,是由于它不仅是世界上最早的邮票,做工精美,可供欣赏,而且大小和形状也比较理想,适合贴用,成了与其他邮票进行比较的标准。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小的邮票产生于古典时代的1856年,德国北部的梅克伦堡·施普伦贝格(当时是一个大公国)发行的邮票,规格是9×9毫米。因为太小,使用不便,此后世界各国都没有再发行比这枚尺寸更小的邮票,所以这枚邮票所创下的记录已保持了120多年。

太平洋上的岛国马绍尔群岛在1979年10月30日发行的一枚纪念邮票,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邮票。这枚邮票长160毫米,宽110毫米,比一般的信封还要大。它的面值为75美分,图案为马绍尔群岛的主要岛屿——马吉罗珊瑚岛的鸟瞰图。邮票上还印着一行文字:让和平来到地球上。

邮戳趣闻

“邮戳”的含义很广,现在集邮者多集中注意“纪念邮戳”、“临时邮戳”、“宣传邮戳”及“风景邮戳”等,其实,总而言之,举凡一切出现于邮件上的戳印,莫不具有邮趣。邮趣即史趣,西方有一句名言:“今日之邮戳即明日之历史。”意亦在此。

邮戳的主要任务是用来盖销邮票,使之不能重复使用。但追根溯源,邮戳远较邮票诞生得早,在没有邮票之前,邮戳就已成为缴纳邮费的表记,其功用与邮票相同,英文里Stamp一词,其一译义为“戳记”或“图案”,至于把它转化衍生为“印花”、“印纸”和“邮票”,倒是后来的事。英国罗兰·希尔于1840年发明的“黑便士邮票”,叫做“可以粘贴的戳印,用以有别于先前直接盖印在邮件上的邮戳。”

邮戳通常是圆形,内容有地名、日期以及时刻。1969年,加拿大一名集邮爱好者收藏了一枚世界罕见令人叫绝的邮戳印记,在集邮界引起轰动。这枚戳记是盖在本世纪20年代初期由渥太华一家邮局发出的一封电报上的,戳面是发报的详细时间,由9个“2”组成。可以看出,这封电报是1922年2月22日,22时22分发出的,收藏者把它视为珍宝。

邮戳的大小形式,历来多有变化。国际邮件所盖的邮戳,还须有“罗马文字”,以便联邮各国识辨。我国邮政初期的“八卦戳”、英国早期的“马耳他十字戳”以及美国早期的一些销票戳,专门以盖销邮票为专职,被称为“邮票的刽子手”。一直到今天,机器销票的“波纹戳”犹存有“刽子手”的寓意。

高空邮局

在闻名遐迩的埃菲尔铁塔高地面57米的第一层平台的西南部,有一个用条型玻璃镶就,装饰华丽典雅,宛如一座水晶宫般富丽堂皇的邮局——巴黎埃菲尔铁塔邮局。它是本世纪70年代末对铁塔大修时新建的。

凡在这一邮局投寄的信件,一律盖有特制的纪念邮戳。一枚法国1982年发行的邮资明信片,图案为修葺一新的埃菲尔铁塔,明信片上盖有铁塔邮局开业首日邮戳,戳上方文字为“巴黎埃菲尔铁塔”,正中是巴黎市的地图、铁塔和塞纳河,下方是矩形日期框,框内只有年、月、日的字样而无钟点。对于国内外广大游客来说,能在这座邮局里给亲友寄张明信片是件十分荣幸的事,因而,邮局虽然很高,但每天都要接待千名左右的顾客,十分繁忙。

邮戳风波

邮戳曾引起诸多集邮者的热心关注,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市1987年8月为纪念第十届泛美运动会在该市举行,邮局刻制了35个纪念邮戳,供集邮者在各比赛场地用手工加盖,引起集邮者的极大兴致而欣然前往。然而,1988年英国邮政总局却因邮戳引起一场风波。

英国邮政总局为了增加收入,接受私人或民间团体请求,在信件上加盖宣传性邮戳,但要付相当数目的劳务费。1988年3月,全英国的国内信件和寄往国外的信件上出现了“耶稣活着”字样的邮戳。这是一个叫“英国祈祷者”的团体付出相当于88500美元劳务费的结果。这个团体的负责人斯伦涅特先生说,加盖这个宗教性邮戳为期6周,其间将包括4月1日和3日,即耶稣基督的“受难日”和“复活日”。斯伦涅特还说,他所属的基督教团体打算利用在信件上加盖邮戳的办法来庆祝复活节,向信徒们昭示耶稣的存在。英国各地邮局每天处理普通信件5200万封,他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方式,说不定有些人会将信封珍藏起来。

可是,这个邮戳却引起一些反基督教和不信仰宗教人士的反对。全英人道主义者协会的发言人马丁·霍伍德就认为,不应将这种思想强加在每个人头上。他说:“试想,如果我们要求在每个信封上加盖一个‘耶稣已死’的邮戳,那不是同样也会使许多人愤怒吗!”一场唇枪舌战久久未平。

邮票上的广告

在邮票上作广告可谓既经济、又实惠。因而很多国家都这样做。最初的邮票广告是美国一家地方邮政服务公司做的,他们在一枚面值10美分的邮票上印着这么一行字:“蒙特哥梅利街418号,加利福尼亚州信件快递公司豪克斯办事处、麦迪逊房地产代理和收租处,为君传递结婚请柬、各种通知和收发信件。”

由国家发行的广告邮票则始于1882年的新西兰政府,广告印在邮票的背面。本世纪80年代初,美国邮政亏损,加利福尼亚州参议员小戈特华特提议用广告邮票弥补赤字,经测算在邮票上印广告每年可净增收入12亿美元。1986年这个意见被政府接纳,美国出现了广告邮票,其结果令人满意,邮票的售价比面值还低了23%。

除了在邮票正面和前面印广告外,邮票副票和边纸也常常被利用。德国在1981年首先做了副券广告的尝试。这种做法比将广告直接印在邮票上更易为人接受,因而很多国家争相仿效。这种邮票的边沿印有2~3英寸宽的彩色商业广告,寄信时需剪去广告使用,而在剪去广告时人们总会看一眼,并不影响广告的宣传效果。

稀世珍品归故里

毛里求斯岛位于印度洋马达加斯加以东885公里,早年为英国的一个殖民地。1847年,英国驻毛里求斯的代理总督梅纳德·戈姆爵士的夫人决定举办一个化妆舞会,并把日子定在9月30日。为了邮寄请柬,戈姆夫人一时心血来潮,她模仿起英国本土绅士的做法,自己设计了一幅维多利亚女王像的邮票画稿,委托当地一位名叫巴纳德的钟表匠雕刻制版。不料这位半盲的钟表匠将“POST PAID”(邮资已付)错刻成“POST OFFICE”(邮局),并印成面值2便士和1便士的邮票各500枚,被称为“蓝色毛里求斯”和“桔色毛里求斯”。当戈姆夫人发现邮票上的错误时,绝大部分请柬均已发出,其中有少量被邮往欧洲和印度。现在查明,这两种毛里求斯的错版票,已成为世界上极珍贵的邮票之一,尤其是面值2便士的“蓝色毛里求斯”,世界上现存只有12枚,每枚目前售价约1500~2000万马克。

20世纪初,德国邮局用大量殖民地邮票从一位美国收藏家手中换得蓝色、桔色毛里求斯邮票各一枚,收藏于德意志帝国邮政博物馆。1945年,纳粹德国灭亡后,这两枚邮票与另6枚珍邮下落不明。

这8枚珍邮再次露面是1976年美国费城的邮票展览会上。它们的主人,一位前美军上尉声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帮助一对德国夫妇从苏军占领区跑到美军占领区,作为谢礼,那对夫妇将这8枚邮票包在牛皮纸里赠给了他。

在国际刑警组织的干预下,这批珍邮被交到美国海关。美国海关则表示愿意将这8枚邮票归还德国政府。但当时东德和西德在继承权上发生了争执。直到两德统一后,邮票继承权争议终于结束。美国海关把封存的邮票移交给德国驻华盛顿大使馆,这两枚稀世珍品飘泊45年终于重归故里。

壁炉隔板裱珍邮

19世纪90年代,一位到德国克尼斯坦城旅游观光的英国学生,发现在城堡的壁炉隔板上,裱糊着一大张德国萨克森1850年发行的第一套邮票中的3芬尼红色邮票,一共20枚。这位学生是一个集邮者,他知道这20枚邮票很珍贵。

不久,一位维也纳的邮商也来到城堡并发现了那一大张邮票,不同的是他比那位学生更聪明,他要求户主允许他把邮票从隔板上取下来。

在浸泡过程中,这整张邮票受到了损伤。然而,它此时的命运却与裱在壁炉隔板上迥然不同了。邮商把这一大张邮票经过修补后卖给了费拉里。当费拉里的集邮被拍卖时,莫里斯·布鲁斯买下了这大张邮票,1971年在埃杰·莫尔曼公司举办的拍卖中,它的成交价约为5.8万美元。

“漏齿票”

1992年10月24日,我国一位邮局营业员领取营业用邮票。他打开一包普23《北京民居》8分邮票,发现最上面01号版票没打齿孔,他挺纳闷,向同事问道:“咋没有齿孔?”同事们也觉得奇怪,便把整包邮票从头看到尾,结果在169号版票处又发现一张没打齿孔。由于无齿邮票不便撕开使用,因此,他们担心卖不出去。这时,偏巧来了一个好奇心挺强的小伙子,本来他是来寄信的,听到邮局营业员的议论就把它买了下来,并把它珍藏起来没有使用。

同年12月6日,郑州举行邮票精品拍卖,小伙子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拿了整版漏齿票一枚到会场,结果以底价1500元开始,以10050元成交。乐得小伙子一迭声地说:“真没想到,一枚邮票使我一下子成了万元户。”

“亲启邮票”

我们每一位寄信人都希望自己的信件能及时准确地投到收信人手中。1937年,捷克斯洛伐克邮政局为了适应这种要求,而发行了两种十分有趣的“亲启邮票”:一种是洋红色,三角形。此种邮票的使用方法是邮局和收件人事先讲好,由投递员在投递前,把这种邮票贴在信封上,邮局保证把信件送给收件人亲启。同时,为感谢邮递员的辛勤劳动,除付普通邮资外,收信人每封信要付给邮局50赫勒的额外费用。另一种邮票为蓝色,也是三角形。这种邮票的使用方法,和前一种略有不同,由寄邮件人事先买好,贴在信封上,邮局负责把此种信件送给收件本人亲启。

亲启邮票由于能保密、正确、迅速、无误,获得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尤其是热恋中的情人通信,男女青年特别喜欢使用这种邮票,并将这种邮票亲切地称为“红蓝媒人”。

没有国名的邮票

《万里邮政公约》第187条规定:所有国家必须在自己所发行的邮票上印上国名。而我们平时留意观察一下贴在信封和明信片上的邮票,就会发现几乎每枚邮票上都按规定印有发行国的国名,如:日本发行的邮票印有NIPPON;美国发行的邮票上印有USA;我国发行的邮票印有CHINA等。而唯独只有英国例外,它是世界上唯一不在邮票上印上自己国名的国家。

1840年5月1日,世界上第一枚正式邮票在英国发行。当时其他国家尚未使用邮票,邮票是英国独有,因而也就没有必要印上国名,以后邮票在世界各国逐渐得到普及,并且各国都在其邮票上印上了本国国名。英国作为最先使用邮票的国家,被获准可以不印国名,这一惯例一直沿袭至今。不过英国邮票也有其独特的标志,即都印有一英王头像。

异国同图的邮票

异国同图邮票是一些国家的邮政部门为纪念某个重大历史事件或重大活动而达成协议,共同发行相同图案的纪念邮票。它的出现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和政治内容,是国际合作关系的反映。

我国建国以来发行的邮票中,只发行过一次异国同图邮票。那是1959年捷克斯洛伐克援助我国建设的北京邮票厂建成,中、捷两国邮政部门都发行了以北京邮票厂主体建筑为图案的邮票,纪念中捷邮电技术的合作。

欧美国家根据邮电部门双边协议共同发行的同图邮票内容是广泛的。如美国和瑞典为纪念缔结友好商务条约而发行的同图邮票。1981年是美国白宫的设计者、爱尔兰著名建筑师詹姆斯·贺邦逝世150周年。美国和爱尔兰于1981年9月29日发行了由两国艺术家共同设计的同图邮票,图案为贺邦半身像和白宫。1986年美国自由女神像落成100周年,美国举行了隆重的庆典。同时,美国与法国共同发行了同图邮票,图案为自由女神像的头部特写,由美国著名摄影家卡普兰拍摄,法国邮票雕刻师朱密菜雕刻。这枚邮票凝聚了两国艺术家的心血。美国还与荷兰发行过同图邮票,那是1982年,为纪念美国与荷兰签订友好条约200周年而发行的。美国还在1975年和苏联为纪念太空合作,同时发行过一套同图邮票,以阿波罗号与联盟号飞船对接为图案。除美国与一些西欧国家发行的同图邮票外,1969年,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三国为纪念关税联盟成立25周年而共同发行了同图邮票。随着国际交往的频繁,国际协作关系的发展,异国同图邮票还会出现得更多,更将激起集邮爱好者的兴趣。若以此为题组成一部专题邮集,定会大有可为,受益匪浅。

“灰姑娘”

集邮界把各国政府正式发行的邮票和邮用品以外的票品,称为“灰姑娘邮品”。“灰姑娘邮品”包括非官方邮票、半官方邮票、当地邮票、电报票、税票、臆造票、待证票、火车邮票、大学邮票、圣诞节封签、挂号签条以及正式邮展上禁止使用的一些有背胶票品,甚至连那些非邮政票品也包括在内。

直到现在“灰姑娘邮品”仍被大多数目录和邮展排除在外。正如后母不允许灰姑娘参加王子举办的舞会。但是也正像灰姑娘在舞会上出尽了风头一样,“灰姑娘邮品”十分受宠,是当前集邮界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甚至连邮商、拍卖商和集邮杂志也被卷入了这个说不清、道不明、撕不开、捋不断的罗网之中。

关于“灰姑娘邮品”的文章以及“灰姑娘邮品”的交易到处可见。这些邮品以其数不尽的形式存在于全世界。“灰姑娘邮品”这个词是1959年英国的集邮爱好者创造的,他们成立了“英格兰灰姑娘邮品俱乐部”。从那以后,越来越多的“灰姑娘邮品”收集者组织相继成立。

大家知道,正式邮品的交易,是以目录价格为主要依据的。这种价格目录对任何收集领域的兴起和发展都是必要的,没有目录的指导,大多数收集者都会觉得无所适从。“灰姑娘邮品”交易的困难,就在于其没有目录可循。但是也许这正是“灰姑娘邮品”的诱惑之所在。它要求搜集者去发现,去考证研究,在诸多尚未开发的领域里去探寻那些有价值的美好的东西。人们要看看自己能不能为埋没在灶房里的灰姑娘提供一双神奇璀璨的水晶鞋。

集邮“高招”

贝莱克是苏格兰电台的播音员。他利用人们的同情心理,搞了一场集邮大骗局。

一次,贝莱克在播音中呼吁听众帮助一个患了白血病的男孩。他说,这个男孩希望打破收信的世界纪录。在他死前,名字就可以列入《世界纪录大全》了。结果,欧洲、美国和加拿大的数百万人给这个男孩写了信。

实际上,这个男孩是不存在的。收信人的地址正是这位播音员的信箱号码。贝莱克说,他已经收到世界各地寄来的500万封信,现在仍以每天三大邮袋的速度源源涌来。

萨马兰奇青睐的旧明信片

北京有位集邮者,在三里河邮票市场,以1.5元钱收来一张签满名字的旧明信片。没想到这张旧纸片却爆了冷门。原来,这是张几十年前某届奥运会各国领队签名的实寄明信片。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要求约见明信片的收藏者,并提出愿花几十万元将这张明信片买下。这位集邮者尚有爱国之心,不愿把这个稀世邮品卖给外国人,便婉言谢绝了。后来,萨马兰奇又一次来中国,仍提及此事,也没能如愿。目前这张实寄封明信片的价格已达到了几十万元。

血溅宫廷的邮票

1870年,匈牙利帝国建立,威尔敦自封一世,他是一个酒色之徒,虽已是古稀之年,可对后宫三千粉黛仍不满足。在一次皇家舞会上,他又猎中了年方二十、艳若桃李、能歌善舞的沙丝小姐,并强迫她做了皇后。

不久,沙丝结识了皇家画师约·尼特,他俩相互倾慕,情投意合,结为情侣。皇宫画苑留下了他俩数不尽的良辰美景和山盟海警。尼特以沙丝为模特,画下了很多称心如意的传神杰作。他俩的秘密终于被皇宫密探告发,并附上尼特为沙丝作的裸体画作为证据。暴君威尔敦一世想不到和皇后偷情的竟是自己的皇家画师尼特。盛怒之下,下令将尼特乱剑刺死。

沙丝因怀孕暂贬冷宫,待分娩后断定血统再作处理。然而老朽的威尔敦一世年事已高,又经此致命的打击,没几天就驾崩了,因无子继位,沙丝小姐便成了帝国女皇。

1903年,沙丝女皇为了纪念约·尼特,不顾皇家及世俗的非议,毅然选出当年尼特为她作的裸体画像,印刷成匈牙利帝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后世集邮者称它为“血溅宫廷的邮票”。

“玛利一世”的西洋镜

1888年6月20日,一个名叫玛利·达维得的冒险家,更名为玛利·梅勒那,自立为“西老挝赛当王”,号称“玛利一世”。这位“玛利一世”为了骗取金钱,发行了大量“邮票”,并给万国邮政联盟每个成员国寄去两整套。作为交换条件,他要求这些国家给他回寄“相等数量的古今邮票”。有些国家照上办理,有的邮商甚至将“玛利一世”的“邮票”的售价抬高到12法国法郎。

于是,1909年便有3枚号称来自北极的“邮票”流通于世。这3枚所谓邮票面值单位简直荒唐到极点。第一枚面值是“一个土斯克”(意即一只獠牙),第二枚面值为“两个波奈”(意即两块骨头),第三枚面值是“五个斯津”(意即五张皮)。也就是说,那儿还是以獠牙、骨头、皮子作为货币,因而欺骗了不少人。

但是好景不长,时隔不久,“玛科一世”的西洋镜被戳穿,那些当初因不惜高价抢购到此物而洋洋得意的集邮家们闻讯大为沮丧。

“教会邮票”

法国巴黎,1892年6月的一天,著名集邮家利鲁在其寓所内惨遭杀害。死者价值连城的邮集并没有被盗,许多金币和一块镶有钻石的贵重表亦安然无恙。警方对死者生前情况调查,又排除了抢劫杀人外的其他作案动机,警方茫然无措。

在众多警员中有一位警士感到其中定有蹊跷。他又仔细查阅了死者的日记,发现死者曾用巨款购得一枚举世罕见的珍贵邮票——面值2分的夏威夷教会邮票,而邮集中唯独没有这枚邮票。案情有了突破性进展:凶手是为了这枚邮票而杀害了利鲁,并且这凶手极有可能是集邮界的知情人。

没过几日,巴黎上层名流的交际场中出现一位风度翩翩的集邮家,以他那渊博的知识和慷慨的举止使巴黎集邮界人士为之倾倒。这位“集邮家”便是那个警士化装的。经过广泛的交往,警士了解到,一个叫朱罗的人同利鲁交往甚密,他便有意识地同朱罗来往。一次醉酒后,警士诱导朱罗展示了那枚盗来的邮票,并吐露出作案经过。凶犯得到应有的惩罚,依法被判处死刑。

那枚珍奇的夏威夷教会邮票发行于1815年。因当时邮票多用于传教士寄出的信件上,故得名“教会邮票”。全套3枚,面值有2分、5分和13分,尤以2分票最为珍贵,仅有10枚存世。1980年11月19日,一枚2分教会邮票在美国纽约公开拍卖,15秒钟后就以23万美元的巨额拍板成交。买主拿到邮票后,立即将这枚邮票存入保险公司。88年以前的凶杀案仍然让买主心有余悸。

异形邮票

早期邮票,仅仅是支付邮资的一种标志,人们对它的要求也不高,那时的邮票图案简单、色彩单调,外形不外乎长方形和正方形。

随着文化艺术的交流,印刷水平的提高,邮票的外观也在发生变化。1851年加拿大的新不伦瑞克发行了一种3便士的正菱形邮票,这是邮票形状突破传统形式的开始。两年后,好望角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三角形邮票,这在当时来讲却是件很了不起的创举。

新款式邮票的出现,令人耳目一新,提高了人们使用、欣赏与收藏的情趣。经过一番品头论足之后,异形邮票很快在邮坛上有了一席之地。但奇形邮票的大量出现还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其中发行奇形邮票最多的国家是非洲西部的塞拉利昂和南太平洋的汤加。从1963年以来,汤加发行的奇形邮票已有100多种。塞拉利昂也是以发行奇形邮票闻名于世的。我国发行的邮票基本上都是长方形的,正方形的很少,三角形的只有1951年发行的《保卫世界和平》。

异形邮票的出入,大开了人们的眼界,像动物、植物、地图、车辆、建筑、钱币、玩具、商品等等千奇百怪的形状,借助邮票的方寸之地被源源不断地表现出来。发行异形邮票,大部分是为满足本国邮政上的需要,其发行量很少。由于形状特殊,决定了邮票的印刷也异常别致,通常采用单枚冲压成型工艺,没有齿孔,没有整版票。邮票有背胶、护纸、广告。异形邮票标有国名、面值,并有邮资凭证的效用,是集邮爱好者收集的专题之一。

尽管在众多的邮票珍品中尚无异形邮票的一席之地,异形邮票也没有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但作为邮票家族中的一员,无论是从欣赏,还是从集邮方面去认识,其作用与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情人节邮票

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节”。这一风俗近年来也传入我国。

关于情人节的来历,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据说在公元3世纪,一位英国主教华伦丁因反抗罗马暴君的迫害而被捕入狱。在狱中,华伦丁得到典狱长女儿的悉心照顾,两人建立了感情。华伦丁未能幸免于难,在公元270年2月14日被处死。死刑前,华伦丁给自己的情人写了一封信,表明自己光明磊落的心迹和一片情怀。基督教徒为了纪念华伦丁,便把这天定为“情人节”。

另一种说法是,华伦丁违背皇帝的旨意,秘密为青年人举行婚礼,而遭监禁致死,死后成了情人们的保护神。

还有一种说法可上溯至古罗马“牧神节”。为纪念牧神卢珀库斯,人们在每年的2月14日举行游戏和舞会,在游戏中,男青年可以通过抽签来选自己的情人。牧神节变成了情人节。

还有一种传说是雀鸟在每年的2月14日那天都纷纷选择伴侣,青年人也竞相仿效,这一天就成了情人节。

在情人节那天,写一封热情洋溢的情书是常见的求爱方式,于是,情人节邮票就应运而生。美国、法国、爱尔兰都发行过情人节邮票。美国从1983年开始,每年都发行情人节邮票。

“变体票”与“错体票”

“变体票”或“错体票”的说法,在西方集邮界用语里原是没有的,只叫“印刷的废品”,指印刷中印坏了的邮票。本来印坏了的邮票是应当销毁的,但有一些来不及销毁或发现过迟而漏过检查的“变体票”便流传到民间,于是“物以稀为贵”,再加上邮商的哄抬,身价百倍,人们求之若鹜。

中国最早的错体票之一,据说是大龙邮票竖双连的中缝造齿。以后,又有红印花加盖邮票中的倒盖、覆盖,以及万寿九分对倒票等错体、变体票的。近代邮票中,较有名的错体票是“宫门倒”,这是民国初年发行的邮票,蓝色的底图中间套印黑色的北京三座门图案,有的邮票上三座门印倒了,屋顶朝下,门洞朝上,所以叫“宫门倒”。民国后期,1941年的纽约版倒印票(中心图案孙中山像印倒了)和1949年飞雁图无面值漏盖票,都是有名的错体珍品。在国民党金融混乱时期,货币贬值迅速,邮票经常加盖“改作”或“暂作”等字样,有的改了再改,叠床架屋,变化多端,造出千奇百怪的错体票。

还有为猎奇或投机牟利,而故意制造变体票的。早在清朝早期邮票发行时,由于海关和邮票设计控制在外国人手里,曾被法国人费拉尔乘机故意制造了一些变体票。

对于收集变体票问题,集邮界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变体票的收集为邮商提供了哄抬价格、从中牟利的机会,使集邮的正当兴趣走向了邪路,不应提倡。也有人认为,对变体及其版式特征的研究,可帮助挖掘邮政史的材料,在这种“钻牛角尖”的研究中,也能培养人的观察、分析能力,从国际集邮交流来说,变体票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

许多人认为,即使不完全否定变体票和错体票的收集活动,但我们有责任在广大青少年中,多提倡学习知识和欣赏艺术,而不宜引导他们往变体考证的牛角尖里钻。

无面值邮票

无面值邮票是极为少见的。

1987年底,阿根廷邮政总局却发行了两种无面值的邮票,上面分别标明可寄重量为10克和20克以下的普通信件一封。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阿根廷的通货膨胀率长期居高不下,邮资也总是处在变化之中。人们在寄信时往往弄不清应该贴多少钱的邮票,只得亲自跑邮局去发信。这样,阿根廷城乡的5651只邮筒被闲置起来了,给人们带来很大不便,也使得邮局工作量大增,为寄封信而排长队是常事。

为解决这个矛盾,阿根廷发行了这两种无面值邮票,邮票出售时的价格随着邮资的调整而浮动,寄信的人不必知道当时的邮资是多少,只要手头有这种邮票,就可放心地贴在信封上,将信投入邮筒里。从此,阿根廷各地的邮筒又正常履行自己的职责了。

黄金邮票

为了纪念汽车诞生100周年,赞比亚发行了一套“汽车百年”的特种邮票,全套共25枚,全部用22K黄金制做,每枚邮票都是一种微型艺术品,这些邮票还套有专用集邮册,附有每种汽车的详细介绍。这套金邮票售价很高,连同邮寄及保险费在内每枚价格15.50英镑,25枚共计38.75英镑。为了吸引集邮者,除第1枚优惠外,还附有带编号和签名的鉴定书,并在14天内管换管退,预订者今后在价格上不受黄金价格上涨的影响。

邮票救了奥运会

1896年,希腊政府决定承办现代第一届奥运会,消息发出后,各国均选拔体育精英,摩拳擦掌,只待进军雅典城。

可是,举办国际性的体育盛会,谈何容易,资金发生了严重不足,希腊政府窘迫不安。

正在愁无良策的紧急关头,希腊集邮协会的杰麦特里奥斯·萨科拉弗想出了良策,他向希腊奥委会建议,发售一套奥运会的纪念邮票,便可解决燃眉之急。

奥委会同意了这个建议,立即设计了一套共12枚的纪念邮票,其票面全部是以古代奥运会竞技为内容的古香古色的画面。结果,不仅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售票收入,还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套体育邮票。

邮票与战争

1900年,拉丁美洲的多米尼加发行了一套地图邮票,票面印有多米尼加和西邻海地的地图,不知什么原因,地图上两国间有一段边界线显得模糊不清,乍看之下,海地一条狭长地带便划入了多米尼加的领土了。这套邮票一发行,海地举国哗然,全国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政府向多米尼加发出最后通牒,同时调兵遣将,战争阴云顿时笼罩着两国上空。最后还是军事较弱的多米尼加被迫宣布停止发售和使用这套邮票,才避免了一场战争。

玻利维亚和巴拉圭都对大查科荒地提出领土要求。1930年玻利维亚轻率地发行了带有这个有争议地区的地图并注明“玻利维亚的查科”字样的邮票(面值2分)。巴拉圭因此被激怒,随之以牙还牙,1932年发行了大型邮票(面值1.5比索),其上有这一地区的详细地图和图注“巴拉圭的查科”,还有一条标语是“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双方争执不休,此后不久,两国就在查科爆发了战争。

二次大战期间,纳粹党在集中营里建立了大规模的邮票仿制工厂,他们在成千上万的囚禁者中物色到各行各业的专家,利用他们制作所需的假邮票。德国仿制的是英国1935年发行的英王乔治五世登基25周年纪念邮票。但是把英王头像印成了斯大林头像,把邮票上的“英王银禧”几个字改为“这场战争是一场犹太人的战争”,邮票上的花环改为镰刀、锤子和五角星,邮票角上还画着象征犹太教的大卫六角星。德国还仿制了英国1937年发行的英王乔治六世加冕纪念邮票,也将英王头像改成斯大林头像,并把英王加冕日期改为“德黑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