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小学组)》复习全书【核心讲义+历年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7 01:16:16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小学组)》复习全书【核心讲义+历年真题详解】

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小学组)》复习全书【核心讲义+历年真题详解】试读:

第一部分 复习指南

第1章 教师资格考试报考指南

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是公民获得教师职位、从事教师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实行的教师职业许可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教师法》明确规定,凡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没有相应教师资格的人员不能被聘为教师。教师资格法定凭证为《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教师资格证书,它们在全国范围内适用。

市教委认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和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各区、县教委(教育局)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和初级中学教师资格。

一、考试内容

教师资格考试主要考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凡已有或准备取得大专学历的考生都可以报名参加考试(详见各地要求)。

二、报考条件

1.思想品德条件

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经申请人员单位或户籍所在地乡(镇)或街道办事处思想品德鉴定合格,应届毕业生由所在学校进行思想品德鉴定。

2.学历条件《教师法》规定了认定教师资格应具备的学历条件: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必须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认定小学教师资格必须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其他中专学历为不合格学历;认定初中教师资格必须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认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必须具备高等师范本科学校或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必须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当于助理工程师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的工人技术等级;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认定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应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别,依照上款规定,分别具备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3.教育教学能力(1)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人员需参加教育学、心理学补修、测试和教育教学能力测评,并要求成绩合格。(2)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准,并取得相应等次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3)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经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组织在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

三、教师资格分类与学历要求

1.教师资格分类

教师资格共有七类: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和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2.学历要求(1)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可以申报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或初级职业学校教师资格。(2)具备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可以申报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3)具备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同时具备相当于助理工程师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的工人技术等级,可以申报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

四、报考地点

市教委认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和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各区、县教委(教育局)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和初级中学教师资格。

五、教师资格考试时间

由于教师职业要求在教学工作中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原理,根据《教师法》规定,非师范院校毕业生必须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取得合格证书方能申请教师资格证。各地时间不同。

六、普通话水平

除了另有规定的高校教师外,申请认定其他类教师资格要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

七、申请认定教师资格需要提交的相关材料

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或者依法接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提交下列基本材料:(1)由本人填写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一式两份)。(2)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户籍原件、复印件和工作单位证明(或所在乡镇、街道证明)。(3)学历证书原件和复印件。(4)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含县级)医院出具的《××省申请教师资格人员体格检查表》。(5)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6)由申请人工作单位或者其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提供的《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7)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申请人员,需提供《××省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心理学合格证》及教育教学能力测评成绩证明。(8)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员还需提供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或工人技术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9)近期二寸免冠半身正面相片两张。

八、具备能力才能过关

是否具备教育教学能力、是否适合做教师是教师资格认定中要考察的一项重要内容。热爱教育事业,思想品德好,能为人师表,能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和思想品德、文化科技教育,能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等内容都是准备执教的人应当具备的素养。为此,鉴定要对申请人的教育教学能力专门进行面试(答辩)、试讲和心理测试。

九、教师资格全国通用

教师资格证书由教育部统一负责印制,在全国相应的学校通用。取得教师资格者可在本级及以下等级的学校和机构中任教。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只能在中专、技校、职高或初级职业学校担任实习指导教师。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相互通用。使用假教师资格证者,一经查出,五年内不得申报。

第2章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复习技巧

一、复习指导

教师资格考试的内容较多,考试所涉及的知识点几乎遍及教材各有关章节,要记住全部内容,显然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在平常的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巩固知识,做好应试准备。(一)做好复习笔记的要点

1.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做摘要笔记,概括其要点,提纲挈领,提炼出全书的内容和逻辑结构,同时,还要结合教材的详细内容,依据考试大纲,认真研读,真正吃透,抓住重点。

2.在教材的相应位置做好眉批笔记,可圈可点,可增可减,边看边做。这一过程既是读书的过程,也是记忆的过程。

3.对所学内容做好心得笔记。根据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思考、对比、分析、体会等随手记下来,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大有裨益。(二)教师资格考试复习攻略

1.复习计划

有必要制定一个适宜的复习计划,严格规定每天的作息时间,集中精力,认真学习,攻克所有难点,背熟重点笔记,牢记老师在课堂上教给大家的标准解题格式、标准解题内容和标准解题方法。

2.强化复习

临考前几周,根据复习计划,对照考试大纲和笔记,将老师上课的内容和复习过的内容像放电影一样在头脑中再回忆一遍。对记忆模糊的知识点,重新记忆;对以前没有发现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巩固;对新发现的难点、疑点尽可能攻克,但由于离考试时间很近,不要钻进牛角尖儿出不来,费时太多,贻误“战机”。

3.考前准备

考试前一天,去熟悉一下考场环境,将考试必需品(包括准考证、身份证、钢笔、圆珠笔、橡皮、尺子等)集中到一起,以免赶考时忘掉,同时要记得考点地址、自己的考场号、座位号,做好各种应急准备,以免出现不应有的差错导致迟到而影响考试情绪。

4.稳定情绪

进入考场以后,首先要稳定情绪,认真填写卷头,检查试卷印刷质量,如遇不清、错印、漏印、破损等情况,举手报告监考老师。

5.审明题意,弄清答题方向

审题对于回答各类试题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正式答题前,要仔细地逐字逐句地搞清题目的含义,尤其是对那些意思相近的词或字的不同含义,要从题目本身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弄清题意后,确定答题方向,再认真按要求作答。

6.答题要规范、条理分明、重点突出

对主观题型,切忌动笔就写,信口开河。应在答题前理出思路,拟定一个结论性的要点,然后才动笔作答,避免东拉西扯,不着边际,得不到分数却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答题时,注意规范和条理,答案要准确、简洁、明了,并注意逻辑顺序。

书写也要规范,不可用网络字,忌潦草、勾勾划划,保持卷面整洁。

7.先易后难,尽量少留空白

本着先易后难的顺序,保证时间的合理分配。容易的题目先把分数拿到手,做完整个试卷后再回头将难题攻克,不轻易放弃是拿高分的关键,能解几步就写几步,争取分步得分。但注意不要仅仅为了填充空白而漫无边际乱写一通(胡乱作答,会影响判卷老师对你的水平的判断且浪费时间)。

8.认真检查,确保无误

做完试卷后:(1)认真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目要求;(2)字母、符号是否准确无误;(3)计算结果是否正确;(4)整个试卷是否有会做而忘了做的漏题,等等。

在确信万无一失的情况下交卷,以保证较高的成功率。

总之,在教师资格考试培训及备考复习过程中必须勤奋、刻苦地学习,在应试答卷考场操作过程中必须沉着、冷静地应对,始终态度认真,作风严谨,这样才能够到达成功的彼岸!

二、常见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人们常说:“学贵有法”。考也应有法,掌握科学方法,事半功倍;复习不得法,事倍功半。教师资格考试的复习,既要有扎实的复习,进行充分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提升,又要掌握必要的应试技巧,提高考试得分。考生一方面要掌握各类题型特点及解题技巧,另一方面要在复习应考中总结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下面向各位考生介绍教师资格考试中最常见的题型的特点及解题技巧,希望能给考生以切实的引领和帮助。(一)选择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1.选择题题型特点

选择题在性质上是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择概率占1/4。给出四个选项答案,是选择题的基本形式;答案的相似性,判断稍有失误,就会出错,是这类题的突出特点。

从内容上看,选择题涉及的多是重要知识点或疑难问题。我们在明确了选择题内容的这种针对性后,在命题方式上,要看到也是有规律可循的,首先是表明因果关系的问题判断,回答“是什么”。比如,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什么?经过分析,正确回答应是班级教学,而非个别教学、分组教学或者设计教学。

其次,关于对一些所谓“基本问题”、“核心问题”或“根本问题”进行判别,是选择题在命题方式上又一显著特点。比如: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什么?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为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其中教育者(教师)和学习者(学生)是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2.选择题解题技巧

掌握了选择题题型特点和命题的基本方式,还需要有相应的解题技巧。(1)排除法

把明显不正确的选项先排除掉,逐渐缩小范围,集中思考,有助于正确答案的选择。【例】下列哪个选项符合我国古代个别教学特征?(   )。

A.学生有固定的修业年限

B.教师对学生讲授相同内容

C.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程度都不相同

D.学生的年龄相同但知识程度不同

古代教学形式是个别教学,抓住这一特征,首先排除掉B,因为讲授相同内容是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其次,排除掉A,固定的修业年限是学校制度的特点。个别教学的关键问题是学生的互不相同性,D虽说的是知识程度不同,但学生的年龄相同,因之也应排除。正确选项就是C。(2)“正本清源”法

有些选择题的选项不好排除,这时对选项的本义可以回忆思考,能使你摆脱困境。【例】《学记》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观点,下面的哪一条原则体现了这一观点?(   )。

A.巩固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解答好这个试题,首先要理解“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而不能去蒙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师要积极引导,但不要硬牵着学生走;教师要积极督促,但不要强制和压抑;教师要为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提供钥匙,但不要把知识通达不遗地全部塞给学生。这符合启发性原则,故答案为B。(3)联想推理法

选择题的选项如果是年代,就要通过联想推理法解决,那个时代发生了什么著名事件,有什么杰出人物和思想,然后才能有把握地进行选择。还是以上题的例题为例。如果考生考试时确实不能翻译出该句话的意思,也可以采取联想推理法。“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中三个“弗”(即不要),可以推理:要怎么做不能怎么做。而我们肯定知道“牵”是牵着鼻子的意思,“抑”是抑制的意思,综合推理就知道启发。故答案选B。对有些选择题实在回答不出,可以进行猜测,这也是一种应试能力。实际上命选择题时,出题的人已把猜测的可能性估计在内了。(二)填空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1.填空题题型特点

在试卷中,填空题是另一类重要题型.一般来说每小题留有一个填空,这是填空题形式的主要特点。从内容上看,填空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覆盖面最广。重视的是细节,答案比较固定,填的多是关键词和重要概念,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这是填空题题型的特点。

2.填空题解题技巧(1)填空题本身有文字描述,实际上提供了思考的材料,要会利用这一点进行答题。【例】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计划、课题计划和计划。

在这道题中,课题计划对你是一个提示,明确了范围,举一反三,比授课课题范围大的是学期授课,比授课课题小的是课时授课,因此可很快填出答案来,这就是“学期计划”和“课时计划”。(2)原理和规律是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一般要进行多次复述和记忆。

命题的一个策略,就是将原理和规律中的关键词,抽出来后作为填空题出。遇到这类问题,当你突然一下想不起时,可把原规律通过记忆复述一遍,也就是通过整体想到个别,填出关键词。【例】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之一是组织学生的______统一的过程。

这个问题是一条德育规律,我们已记住了它,只需把规律复述一下,答案就自然在脑海浮现出来。这个方法很有效,让你想起关键词应是“活动和交往”及“多方面教育影响”。(3)教育理论中一些内容,既不好命为选择题,又不宜出成问答题,而这些内容又要求你必须掌握,则最可能命为填空题,复习时应当注意,这样的内容就只能记忆。考生可以结合考纲进行一一落实。【例】综合课的结构包括:组织教学、复习过渡、______、巩固新教材和布置课外作业。

答案应填“讲授新教材”。这五个知识点,可任意抽掉一个变为填空题,并且在考试中经常出现,值得考生重视。

其次,凡是含有两个知识点的问题更容易被命为填空题,这是由填空题的出题形式特点决定的。【例】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为______和注入式。答案应填“启发式”。

最后,课程中的重点概念也倾向以填空题方式来考查。【例】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______。答案:总体系。

凡此种种,有了这些知识,就有利于我们形成较好的解决填空题的技能。(三)简答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1.简答题题型特点

在试卷中,简答题在总成绩中所占分值很高,一般占30%左右。考试能否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你对简答题的回答情况。简答题涉及的都是较大的问题,让你阐述一种观点,或者对某种理论作出解释,也可能是提供证明,有一定的系统性。回答要层次清楚、言简意赅,论点或根据不可遗漏。简答,这既是简答题内容上的要求,也是这类题的题型特点。

2.简答题解题技巧(1)对已有的科学事实和观点做出肯定,阐明其具体表现,这是简答题中比较好对付的一类问题。在回答中,只要说明“是怎样”,就可以了。【例】教学为主的标志是什么?

当然就这么回答:“在时间上,大部分用于教学;在内容上,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在组织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2)比较难的一种问题,突出实践过程,强调具体方法,回答“应当怎样”。对这类问题,要注意操作的程序性,否则,回答就可能出现错误。【例】如何使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只有这样答才严密:

①合理利用日常概念;

②充分利用感性材料和经验;

③注意“变式”在掌握概念中的作用;

④要将词与感性材料相结合;

⑤正确下定义;

⑥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概念。(3)最多的一类问题,要求阐明原因,回答“为什么”。对这类问题,关键把道理讲清楚,看你的论据是否全面。【例】教育为什么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就是这种性质的问题,表现出较强的理论性(答案略)。(4)还有一种特殊问题,对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或观点,要求界定,加以区别。回答这类问题,语言必须简洁,直接点出差异所在,就达到了题目要求。有时,最好的办法和策略,就是叙述概念,自然把差异说了出来,不必再写什么。【例】再认和回忆有什么不同?

这时叙述概念:“再认也叫认知,是对过去感知过的对象再接触时,有熟悉感,知道它是知觉过的对象”;“回忆也叫再现,是指过去经历过的对象不在主体面前,由其他刺激作用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过程”。这样两个概念相对照,就是一种差异显示。(5)在简答题中,最简单的是一些记忆性问题,不要求你解释,只要求你整体把握。一个问题,回答的要点多,是这类问题的特点。【例】我国普通学校应当遵循哪些主要教学原则?答案要全面,得写出全部七个原则:

①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②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③直观性原则;

④启发性原则;

⑤循序渐进原则;

⑥巩固性原则;

⑦因材施教原则。

对于这样要点很多的简答题只要写出要点即可,不必解释每个要点,否则会影响整个应试速度。(四)论述题的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1.论述题题型特点

理论性强,是论述题的最突出的特点。

理论要有深度,是论述题主要的质量要求。

论述题的答案,并不强调标准化,允许自由发挥,鼓励有自己的见解。因此,从论述题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一个考生的学科水平。

论述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题目比较灵活,不局限于书本知识,也没有标准答案。答题时不仅要思路清晰,而且要全面展开,先把理论讲清楚,再联系实际作相应的陈述。考生在答这类题的时候一定要有理有据,抓住关键的知识点展开论述,抓住了知识点也就抓住了得分点。同样,此题也可用序号标明知识点,并要注意把核心句子放在段首。如果题目要求联系实际,一定要结合本人或学校的工作实践经验,把它们作为阐述观点的材料,观点和材料要统一,语言要精练。

2.论述题解题技巧(1)论述题涉及的都是主要理论,其中一些问题,需要全方位论述,因此,开阔视野,多角度看问题,是解答论述题的首要策略。【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如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

回答这一问题,就要注意到三个方面,搞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这样论述:在发挥学校教育占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必须争取家庭与社会的支持,通过书面或互访的形式,加强互相了解,保持经常性联系,达到对学生教育的统一要求和统一行动,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搞好教育工作。(2)论述题可能涉及名人名言、俗语警句等,对于这样的论述题,首先要理解名人名言、俗语警句的含义及包含的主要教育思想,然后再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如,“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论述题中,常引用这样一类格言,与教育现象联系起来,看你的理解能力。在这里,此格言表明了智力开发的重要意义,涉及的是知识与智力的关系问题,由这一点展开论述,就抓住了本质。(3)论述题还可能涉及案例分析题,即考生能否用教育理论指导和分析实践,是论述题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又一个方面。根据理论,如何去做;或者该案例体现了什么理论,如何体现的。对于这类试题,首先要阐释理论,然后再结合实践或案例去分析理论,要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实际联系理论,做到“有血有肉”。(4)对一种教育观点或新生事物做出评价,是论述题中最难的一类问题。要会分析,指出优点和可能存在的弊端。一定要表明自己的看法,最好能自由发挥。当然,这种发挥要符合教育原理,不能偏离主题,不能想当然,要运用一定教育理论进行理性的分析,有时还可利用教育实践去论证。【例】评论“分层教学”。

经过分析,可从两方面肯定这一新生事物。

①此举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②可以避免能力分组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但是,分层教学需要大量的组织工作,而且分层的标准难以掌握。(这样,既指出了优点,又指出了缺点)

具体的答题顺序依个人习惯而定,只要能保证在150分钟内答完全部试题即可。如果遇到不太熟悉的题目,一定要冷静思考。即使有不会的题目也要作答,而且要借此显示自己的知识面和知识积累程度。无论如何,不能出现漏题现象。

第二部分 核心讲义

本部分以考试大纲为依据,在总结提炼重点考点知识的基础上,全面解析各章节的常考知识点,并提供精准的解题思路和应试技巧,使考生熟悉重点考点并掌握一定的答题思路。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先进行主动思考并答题,然后再与书中的答案解析进行对比,从而加深答题印象,巩固知识的掌握熟练度,最后考生可通过本书书后提供的历年真题与模拟试题,进一步加深复习强度,巩固知识,轻松应考。

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学习目标】

1.识记教育和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2.理解并识记教育和教育学在历史各阶段发展的特点;

3.掌握古今中外有代表性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4.应用教育学理论分析教育现象。【核心讲义】

一、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概念(1)广义的教育

从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教育。(2)狭义的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①前制度化教育;

②制度化教育;

③非制度化教育。(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教育发展的过程(1)古代教育

①古代中国的教育;

②古代印度的教育;

③古代埃及的教育;

④古代希腊、罗马的教育。(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

文艺复兴运动以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专制,以平等友爱反对等级观念,重视现实生活,肯定现实生活的幸福和享乐,反对禁欲主义,对当时和后世的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3)近代教育

工业革命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具体表现在:

①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②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③教育的世俗化;

④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4)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的特征

①教育的终身化;

②教育的全民化;

③教育的民主化

④教育的多元化;

⑤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二、教育学的发展

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①儒家的孔子

a.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

b.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

c.孔子强调忠孝和仁爱,重视因材施教,同时也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②墨家的墨翟

先秦时期以墨翟(约公元前468~376年)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

③道家的老子和庄子

a.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道家老子全盘否定文化教育的价值,其有关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是:文化堕落论;“绝圣弃智”论;人性“复归”论。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否定文化教育价值。

b.总的来说,贯穿老庄学派文化教育思想的是虚无主义和蒙昧主义,是消极颓废的人生观。但在另一个侧面,它尖锐地揭露了统治阶级道德的虚伪性,以幻想的形式表达了个性自由的企望,这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④《学记》

a.概述《学记》是我国古代宝贵的教育文献,也是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标志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专门化的形成,被称为中国“教育学的雏形”。

b.教育原理《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对古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进行了高度概括,揭示和表述了许多重要的教育原理:

第一,设计了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视导和考试制度;

第二,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藏息相辅,劳逸结合;

第三,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第四,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

第五,主张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灰心;

第六,主张指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

第七,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⑤其他

汉代的董仲舒、宋代的朱熹、明代的王阳明、清代的王夫之等中国古代许多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都有丰富的教育实践和精辟的教育见解。

a.董仲舒

董仲舒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哲学,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成为中国古代维护历代封建王朝统治的工具。

b.朱熹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教育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重视基础教育;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讲究教育方法。

c.王阳明

王阳明学说的精髓在于“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他认为朱熹要求人们绝对服从抽象的“天理”是没有道理的,不符合现实社会的客观实际。他认为“天理”就在每一个人的心中,要求人们“知行合一”。

d.王夫之

王夫之既有丰富的教学实践,又能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去揭示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规律。他用朴素的辩证法,揭示了教与学的关系,提出“行可兼知”的观点,又提出知行相互为用,不能混淆。(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①苏格拉底

a.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

b.在教育内容上,他主张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以及教人锻炼身体,增进健康。

②柏拉图

a.柏拉图第一个提出学前教育的思想,认为对儿童的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甚至提出了胎教的问题。

b.柏拉图建立了相对完整的金字塔形教学体系,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据,划分了几个年龄阶段,并分别授以不同的教学科目。

c.柏拉图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四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是“寓学习于教育”的最早提倡者。

③亚里士多德

a.亚里士多德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

b.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并论证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自然天性发展”的思想,并以之确定了教育的年龄分期,对各年龄阶段教育的要求、组织、内容和方法等具体措施提出具体意见,要求成人应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对其进行教育。

c.亚里士多德赞成雅典健美体格、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性看成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主张“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务于闲暇。

2.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①夸美纽斯

a.夸美纽斯是受到人文主义精神影响的捷克教育家,强调教育的自然性,其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中。

b.夸美纽斯认为教学论是教学的艺术,《大教学论》就是要“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这是一种“教得准有把握”、“教得使人感到愉快”、“教得彻底”的艺术。

②卢梭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存在着天性至上、把教育视为自然生长等偏激的观点。但在当时,这种思想有着巨大的反封建的进步意义,这种强调“儿童是教育主体”的思想,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

③康德

康德著有《教育论》一书,其思想精神直承卢梭。书中屡次介绍卢梭的教育思想,如重视儿童青少年身心之养护、发展等,都是卢梭教育思想的“灵魂”。

④裴斯泰洛齐

a.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b.裴斯泰洛齐主张教育者对儿童施加的影响,必须和儿童的本性一致,使儿童自然发展,并把这种发展引向正确的道路;教育应该是有机的,应做到智育、德育和体育的一体化,教育者的首要职责在于塑造完整的、富有个性特征的人。

⑤洛克

近代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他主张绅士教育,认为绅士教育是最重要的,一旦绅士受到教育,走上正轨,其他人就都会很快走上正轨。(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①赫尔巴特与《普通教育学》

a.概述

赫尔巴特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可以说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b.《普通教育学》

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该书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教育的一般目的”,论述了儿童管理的目的和方法。

第二部分为“多方面的兴趣”,分别论述了多方面的观念、兴趣的观念、多方面兴趣的对象、教学、教学的进程、教学的结果等;提出了教学的四个形式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第三部分为“性格的道德力量”,强调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儿童的性格和品德。

c.影响

赫尔巴特提出教育者应掌握心理学、教育学这两门科学,更要掌握传授知识的科学,他的教育思想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被看做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②杜威与《民主主义与教育》

a.概述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批判性地讨论了西方以前的教育思想,同时吸取现代哲学、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上的成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

b.《民主主义与教育》

第一,全书共分26章,前7章讨论了教育与生活的社会机能,批判了当时社会学校教育的弊病,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观念。书中最重要的思想是教育为民主社会创造条件。

第二,第8~23章对教育的目的、兴趣与训练、经验与思维、教学法与教材和课程、教育的价值、教育与职业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第三,最后3章是将其论述归结到实用主义的理论基础上,认为教育应使学生将知识的获得和在共同的生活环境下所进行的活动与作业联系起来,这构成了实用主义理论和方法论的核心。

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在全世界的传播,是近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事件。马克思主义作家关于教育学的许多精辟论述,指导着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编写。(2)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3)在多元结构、多元思想、多种文化的影响下,教育学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新格局。【经典例题详解】

一、选择题

1.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  )。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答案】B【解析】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都是教育实体产生的特点,而教育实体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2.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  )。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答案】C【解析】教育的民主化追求让所有人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这就意味着对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学生予以特别照顾,从而否定了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

3.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  )。

A.教育的科学属性

B.教育的生产属性

C.教育的社会属性

D.教育的艺术属性【答案】C【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两者都认为教育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获得的,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4.终身教育是(  )。

A.古代教育的特点

B.中世纪教育的特点

C.近代教育的特点

D.现代教育的特点【答案】D【解析】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

5.在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是(  )。

A.《对教育方针的意见》

B.《新教育大纲》

C.《教学与发展》 

D.《民主主义与教育》【答案】B【解析】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其中论述了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批判了“教育清高说”、“神圣说”、“教育独立说”等观点。他认为要改变当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只有进行革命.在革命中,教育应当作为革命的武器之一;革命胜利后,教育便应当促进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6.在汉语中,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人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答案】B【解析】在汉语中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人是孟子,他有一句名言,即“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7.前苏联(  )主编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A.叶希波夫·冈察洛夫  

B.斯米尔切诺夫

C.凯洛夫   

D.申比廖夫【答案】C【解析】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总结当时苏联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经验,并吸收了历史上进步教育家的思想,对教育基本原理、教学论、德育论、学校管理四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培养人民教师的基本教材。他在教育学科学化的历史上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对中国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他的学说在中国流传最广。

8.“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口号,构成了(   )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

A.实用主义  

B.经验主义 

C.实验主义

D.进步主义【答案】A【解析】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学以反对传统教育为名,组成了一个新的教育流派。他们主张以“儿童中心”代替“教师中心”,以“做中学”代替“教材中心”,以学校即社会代替“课堂中心”,以活动课程代替分科教学。他们批判传统教育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不顾学生兴趣和需要等问题,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口号,构成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成为“现代教育派”的代表。

9.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  )中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

A.《教学与发展》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育论点》【答案】B【解析】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伴随该书的出版流行,班级授课制开始为世界各国所了解和采用。

10.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

A.家庭教育  

B.职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答案】C【解析】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种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1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答案】A【解析】“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是《学记》中的一句话,其含义是:要维护国家的利益和社会的安定,提高国民的素养,一定要重视教育,将教育和政治高度结合起来,使教育成为政治的手段。

12.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答案】C【解析】传统教育认为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及以课堂为中心,其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现代教育认为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以及以活动为中心,其代表人物是杜威。

13.我国的教育专著《学记》中就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  )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A.游戏与学习 

B.课内与课外

C.学习与思考 

D.学习与行动【答案】B【解析】“时教”是说教是有时间的。“正业”是说有主修的东西,在古代就是经典。现代课程的设置有主科,有副科,有必修课,有选修课。“退息必有居学”是下课以后自修,自己看书。“时教”是老师主动,在课内;“退息”是学生主动,在课外。“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正体现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14.关于教育学的代表性著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孔子的《论语》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C.1903年的出版的《实验教育学》的作者是德国的梅伊曼

D.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答案】D【解析】《学记》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所以A项是错误的。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所以B项是错误的。1903年出版的《实验教育学》的作者是德国的拉伊,所以C项是错误的。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从实用主义出发,反对传统的教育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主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

二、填空题

1.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  )、职业中学普通化的趋势。【答案】职业化

2.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  )。【答案】康德

3.根据文献记载,埃及在古王国末期已有(  )学校,它是法老教育皇子皇孙和贵族子弟的场所。【答案】宫廷

4.集中体现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是(  )。【答案】《理想国》

5.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来说,通常以德国赫尔巴特的(  )为标志。【答案】《普通教育学》

6.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的(  )、法国的蒙田和(  )等。【答案】维多里诺;拉伯雷

7.全民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教育的(  )化和教育的(  )化。【答案】民主;普及

9.教育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  )的社会活动。【答案】培养人

10.(  )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教育民主化的根本保证,是国家干预和管理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答案】教育立法

三、名词解释

1.教育途径

答:教育途径是指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于受教育者所经渠道的总称。学校教育的途径主要有:教学活动、课外活动、社会活动、劳动活动、学生群体活动、学生日常生活(包括宿舍)活动等。每一个较大的教育途径又可分为若干小途径。如教学活动分为上课、辅导、参观、课后(家庭)作业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错综复杂,既有共同的途径,如均需通过教学和课外活动,又有各自的特殊途径,如德育的班主任工作和团队工作,体育的早操、课间操、运动会等。教育途径虽有主与次、一般与特殊之分,但每一个被实践肯定的途径都有其特点和功能。在多种教育途径中,教学是主要途径,以教学为主、其他途径为辅是学校教育的一条规律。

2.教育思想

答:教育思想是对教育现象的理性认识。主要包括教育主张、教育理论、教育学说等,反映在各种著作、言论、决策和人的活动中。教育思想大致可分两个层次:一是较为零星的、不太系统的教育思想,如人们对教育总体或某方面的片断的初步的看法、想法、主张、要求与建议等;另一种是较为系统和严密的教育思想,如人们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深入探索、反复检验、整理改进而提出的教育理论、教育学说。教育思想发展的源泉是教育实践,它的充实和提高,是经过批判地继承前人的教育遗产和对现状的深入研究、改革、实验、总结来实现的。

3.教育学

答:教育学是指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人们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需要对它进行研究,总结教育经验,认识教育规律。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所谓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内在的本质性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4.学校教育制度

答: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亦称“学校系统”,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学校教育制度内容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各种专业学校、大学和业余学校等。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学校教育制度。按教育程度来划分,有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机构;按教育类型划分,有普通教育、专业教育等教育机构;按受教育的时间来划分,有全日制、半日制、业余教育等机构;按主要教育手段和场所划分,有面授、函授、巡回、广播、电视等教育机构;按教育对象的年龄划分,有学龄期教育、成人教育机构;按主办单位划分,有国家办、地方办、企事业办和私人办的教育机构,组成了一个纵横交叉的学校教育网。学校教育制度是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它的建立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①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②社会制度的制约;③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④吸取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5.教育规律

答: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客观法则,如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教育的社会性质由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教育同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之间以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等。教育规律具有如下特点:①是教育现象所固有的、客观存在的。只要教育现象存在,教育规律就存在。②是反复起作用的。教育在任何状况下都受到自身规律的制约。③在阶级社会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受阶级意识的制约和影响。教育规律按层次可分为:①一般规律。存在于一切教育现象之中,并始终贯穿于教育发展的整个过程。②特殊规律。反映不同时期、不同领域或教育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殊性。

6.终身教育

答:终身教育是与阶段性教育相对应的一种教育理念,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既有学校教育也有社会教育。终身教育的观念是二战后在成人教育的经验基础上形成的,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采纳了“终身教育”这一概念。终身教育的原则是连续性——整体性(“一体化”)。其方法是:①重视作为教育基础的个人和小组,学习的主体是个人、小组,而不是课程和教师;②要求教育遵循兴趣原理——支配人类活动的重要规律;③广泛应用小组学习法;④广泛采用创造性、非指导性教育方法。终身教育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包括:①终身教育作为与战后革新时代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的迅速变化相适应的现代教育思想,能够推动社会持续高速地发展;②它能够保证人的真正个性的发展和自我实现;③它能够真正地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使教育成为实现社会平等和民主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

四、简答题

1.简述现代教育的一般特征。

答:现代教育的一般特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1)广泛性和平等性

现代教育必须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教育要求,也就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满意,包括了教育的公平和教育的质量。公平包含教育机会的公平、过程的公平、结果的公平。教育机会的公平需要增加投入,教育过程的公平需要合理支配教育资源,教育结果的公平主要表现在每一个学生的潜力都能得到充分发挥,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2)终身性和全民性

终身教育思潮是逐步发展的,开始仅仅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每一个人都能学习,都学会生存。今天,终身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成人谋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现在已经进入了学习型的社会,学习型的社会就是以学习求发展的社会,也是创新的社会,也就是全民素质高水平的社会。教育不限于学校,也没有年龄限制,而是全民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3)生产性和社会性

教育与劳动相结合、与社会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普遍规律。我们要培养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那就要把教育和科学技术、先进的生产结合起来,与社会的生活结合起来,尤其在信息社会更应如此。现代教育必须打开大门,与企业、社会、各种团体联系,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4)个体性和创造性

人的发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更多地体现在社会的要求,个性更多体现在个体的要求。工业社会强调标准化、统一化,个性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信息社会强调个体性,多样性,信息网络化为个别学习提供了可能,为个性发展提供了条件。个性的核心就是创造性,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要求教育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同时社会上激烈竞争需要人才有个性,有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5)多样性和差异性

既然教育有个体性,那么社会的多样性必然要求教育有多样性,有差异性。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的阶段,当然和精英教育阶段不同,但是大众教育并不是不要精英,我们仍然要培养精英,培养一批杰出人才。所以教育要多样性、要差异性。(6)信息化和创新性

信息技术应用引起了一场教育革命,引起了教育观念、教育过程、教育模式、师生关系、师生角色等一系列的变革。现代教育已经冲出学校范围,学生可以随时获得信息。教师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只是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路线和策略,使他们在信息的海洋中不至于迷失方向的引路人。社会在变革,教育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信息社会要求学校成为信息的策源地。(7)国际性与开放性

随着国际间交流越来越频繁,信息交流越来越快,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教育的开放性、国际性越来越强。现代教育不能不纳入到全球化的轨道,教育只有加强开放的力度,才能够吸收世界优秀文化,为我所用。国际化的另一个内涵是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际形势、掌握国际交往能力的人才。(8)科学性和法制性

现代教育建立在高度理性的基础上,不是凭经验,而是依靠科学决策。教育科学性包含教育法制性,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教育科学性要与法制结合起来,教育行为要由国家立法规范。

2.教育学的作用有哪些?

答: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教师的作用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承担者,教育教学理论是教师的必备素质,教育学应该发挥指导教师教学工作的能力。教育理论能够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具体表现在:

①教育理论能够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有助于教师冲破封闭式的旧教育思想的束缚,建立起全新的现代教育观念;

②教育理论能够帮助教师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从道德认识、能力等方面确定教学进度和教学重点;

③教育理论能够帮助教师选择优化的教学过程与教育方法。(2)对教育决策的作用

教育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决策的正确性,现实的教育决策大致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意识教育决策所依据的教育理念;二是具体的决策模式。在这两个层次中,前者是灵魂,它规定着教育决策的性质和各个环节的确定。后者则力图使教育决策走上科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是操作性的范畴。这两个层次都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指导,具体表现在:

①在教育决策领域,教育理论可以增强国家行政部门的理性,使之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去做出各种正确的决策,按照教育规律办事。

②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教育理论可以提高管理者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指导校长和学校管理者调动学校各方面的力量,以人为本,制定制度,加强监督,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3)对教育改革发展的作用

教育改革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变革现存教育的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教育改革是教育领域里的创新,进行教育改革必须要有相应的教育理论作为理性的指导。没有教育理论指导的教育实践是盲目的,而盲目的教育实践必定是失败的。教育理论作为教师实践的研究成果,既来自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是若干教育实践和教育经验经过抽象概括而总结出来的带有普遍意义的理性精华,因此,可以对教育改革起到指导作用。教育理论对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用理性尺度评价现实、分析现实教育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使人们认清现实教育中的种种不合理因素。

②对未来教育进行预测、设计和规划,从对现存教育的评价中和对未来社会的发展的洞察中提出未来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方法、制度、形式等,指明教育改革的方向。

③依靠理论创造的社会舆论力量呼唤社会,尤其是教育界投身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工作者参与教育改革,并提高其自觉性、积极性和必胜的信心。(4)对家长的作用

随着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教育日益成为学校、家长、社会的共同事业,教育理论对于家长的作用和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具体表现在:

①可以帮助家长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做出正确的教育选择。

②可以帮助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共同促进教育的发展。

③可以给予学生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3.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答: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得益于一系列的社会条件的满足。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主要包括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