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弱点(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6 23:48:24

点击下载

作者:戴尔·卡耐基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试读:

修订版前言

本书1937年首次出版时,印数仅仅五千册。无论是作者戴尔·卡耐基,还是出版者西蒙&舒斯特公司,都没有指望本书的销售能超过这个数目。然而令他们惊奇的是,这本书一夜走红,并且随着读者不断增加的需要而一版再版。在出版史上,本书创造了全世界图书销售空前的记录。在经济萧条时期之后,本书满足了普遍存在的人性的需要,触动了读者的神经。因而,本书的销售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直到20世纪80年代。

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赚取一百万美元要比用英文表达出一句金玉良言容易得多。而本书中的许多内容都成了这样的金玉良言——它们被无数的刊物引用、节选和效仿,无论是在政治漫画中,还是在小说里。本书几乎被译为每一种已知的书面语言。每一代人都会发现本书常读常新,而且内容十分中肯。

这就顺理成章地带给我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修订这样一本已经被证明了其活力和吸引力的图书呢?为什么要给它的成功画蛇添足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戴尔·卡耐基本人在他的有生之年总是对自己的著作孜孜不倦地进行修改。本书原本是他用于高效演讲和人际关系课程的教科书,到现在也仍然在使用。为了能适应公众不断发展的需求,他在1955年去世之前,都一直致力于不断地改进、修订他的课程。戴尔·卡耐基能比其他任何人更敏锐地体察到现代生活的变化趋势。他经常改进、总结他的教学方法。他那本关于演讲的书就更新过好几次。如果他能活得久一点儿,他一定会亲自动手修订本书,并把20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所发生的变化更好地反映出来。

书中许多卓越人物的名字,在本书初版时已经家喻户晓,但是对现在的很多读者来说却很陌生。在我们今天的社会环境中,书里原有的一些事例和语言就像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一样显得古怪而陈旧。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书中的重要信息和带给读者的强烈震撼。

因此,我们的目的是在这一修订版中,为现在的读者厘清并强化本书的内容,而不是篡改它们。我们没有“改变”这本书,只是做些删减,增加些现代的事例。明快紧凑的卡耐基风格被保留下来——甚至包括那些20世纪30年代的俚语。戴尔·卡耐基的写作就像他说话一样娓娓道来,词汇丰富,通俗易懂。

在戴尔·卡耐基的这本书中,他的声音仍然像从前一样有力。全世界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人参加卡耐基课程的培训,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还有成千上万的读者在阅读、研究本书,利用书中的原则改善他们的生活,并从中受到激励。对于所有这些人,我们唯有精益求精,奉献上《人性的弱点》修订版,以飨读者。多萝西·卡耐基(卡耐基夫人)

本书的写作过程和缘起

在20世纪最初的三十五年里,美国的出版社印刷了二十多万种形形色色的图书。其中大多数枯燥无味,乏善可陈,有许多都亏了本。“许多”,这是我说的吗?不。全球最大的某一家出版社老总告诉我,他的公司已经有七十五年的出版经验,可是仍然面临着出版八本书有七本书亏本的局面。

那么,也许你要问:为什么我还有勇气写作此书?又为什么要在它成书之后劳烦你来阅读呢?

这两个问题问得好。让我来试着回答它们。

从1912年开始,我在纽约为商业和专职人员讲授教育课程。起先,我只负责公共演讲课——这是一门专为成年人设计的培训课程,让他们通过实践的体验去思考,在商业洽谈或者面对团队时,能将他们的想法表达得更清晰、更有效、更从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意识到这些人不仅需要高效演讲的课程训练,在日常商业和社会活动中,他们更需要另一种训练,使他们与别人能更融洽地相处。

同时,我逐渐意识到,其实我自己也需要这样的训练。因为当我回首往事时,我惊奇地发现我本身就缺乏人际交往的思维能力和理解力。我多么希望在二十年前能有这样的一部书放在我的手边!那将是多么无价的财富啊!

人际交往也许是你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如果你身处商业圈就更是如此了。当然,即便你是家庭主妇、建筑师或者工程师,也是一样。几年前,卡耐基促进教育基金赞助了一项研究,揭示了一个重要而明显的事实——这一结果后来又被卡耐基技术研究院进行的另外一项研究证实了。这些调查研究表明,即使是工程之类的技术工作,大约仅有15%的经济收入是靠技术技能获得的,而约85%取决于人类工程的技巧——人格和领导他人的能力。

有许多年,我每一季度都在费城工程师俱乐部教课,同时也在美国电机学院的纽约分部开课。大概有总数超过一千五百名的工程师上过我的课。经过多年观察和经验,他们最后发现,在工程界拿最高薪的人常常不是那些最擅长工程技术的人。比如,我们用极少的薪酬就可以雇用到工程、会计、建筑或是其他专业人才。但是如果一个人具备专业知识,同时又有表达能力、领导才能以及激发周围人热情的能力——这样的人的收入势必更高。这就是工程师们来听我讲课的原因。

约翰·D.洛克菲勒在他的事业达到巅峰时说:“与人相处的能力就像糖或者咖啡一样,也是一种可以购买的商品。与世上的其他任何东西相比,我更愿意为这种能力支付更多的报酬。”

你能够设想,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所大学都在教授这门培养世上最有价值能力的课程吗?如果这一切成为现实,甚至只有一所大学开设了这门课程,那么,我就会打消编写本书的念头了。

芝加哥大学和联合青年会学校进行了一项研究,了解成年人想学习什么。这项研究历时两年,耗资两万五千美元。研究的最后一部分在康涅狄格州的梅里登完成。研究者选取了这个典型的美国城镇,镇上的每一个成年人都参与了调查,按要求回答一百五十六个问题——包括诸如你的职业、专业、受教育程度、休闲的方式、收入状况、爱好、理想、面临的困难以及最感兴趣的学习课程等各方面的问题。结果显示,成年人最关注的是健康问题,其次是人际关系,比如怎样理解他人并与之相处;如何让人们喜欢你;如何赢得他人对你的想法的认同。

针对这一结论,调查委员会决定为该镇的成年人提供一种训练人际交往能力的课程。他们仔细地寻找这一领域中实用的教科书,然而一无所获。最后,他们就此咨询了一位世界级的研究成人教育问题的著名权威。“没有。”这位权威证实说,“我了解这些成年人想要什么,但是能满足他们需要的书还没有写出来呢。”

我自己也曾经成年累月地找寻实用有效的人际关系手册,所以对此感受颇深。我知道,这位权威并没有夸大其词。既然没有这样的书,我就试着写一本自己上课用的教科书。现在,这本书就放在你的面前,希望你能喜欢。

在准备素材的阶段,我翻阅了所有我能找到的相关材料——从报纸专栏、杂志文章、民事案件的档案,到古代哲学家和现代心理学家的著作。我还雇请了一位训练有素的研究者,在一年半的时间里穿梭于各种图书馆,拾遗补缺。我们博览了各类心理学图书,浏览了数以百计的期刊文章,从数不清的传记中寻找案例。我们试图弄清各个时代的伟人是如何与人交往的。从恺撒到托马斯·爱迪生,我们阅读他们的传记,了解所有这些伟人的生平故事。我记得光是西奥多·罗斯福的传记我们就读了一百多种。我们下决心不惜时间、不论花费,一定要找到他们在各自的时代中赢得友谊并影响他人的每一种有效方法。

我本人也访问过相当数量的成功人士,其中有的人闻名世界——发明家马可尼、爱迪生,政坛领袖富兰克林·罗斯福、詹姆斯·法利,商界名流欧文·D.杨,电影明星克拉克·盖博、玛丽·毕克馥,以及勘探家马丁·约翰逊——我试图从他们身上发掘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

根据所有这些素材,我准备了一个短小的演讲。我称之为“怎样赢得朋友并影响他人”。所谓“短小”,是指演讲刚开始很短,可是它很快就扩充到了一个半小时。多年以来,每个季度我都在纽约卡耐基学院的成人课程上演讲这个题目。

我要求学生们走出课堂,在他们的商业和社会活动中去应用,然后再返回课堂谈谈他们的切身体会和所取得的成果。多么有意思的作业呀!这些渴望自我发展的男女学生们,兴奋地发现他们正置身于一种新型的实验室里——一个以前未曾有过的人际关系实验室。在当时,它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

本书不是我靠灵感写出来的。它更像一个孩子,从实验室里诞生,在数以千计的人们的经验中慢慢成长、壮大。

多年以前,我们开始印刷一种不超过明信片大小的卡片,上面写着一套人际交往的规则。此后第二个季度,我们印制了大点儿的卡片,再以后是宣传单,然后是一套小册子,而每一次都扩展了内容和规模。就这样,我们终于把十五年的经验和研究汇成了这本书。

我们在书中总结的规则并不是单纯的理论或者主观臆断。它们就像魔法一样,这听起来也许不可思议,然而我亲眼看到这些人际关系规则的应用革命性地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

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一个男人参加了训练,他手下领导着三百一十四名员工。以前,他总是毫无顾忌地指使、批评、指责雇员。人们从不指望从他嘴里听到善意的表扬和鼓励之类的话。在研究了本书讨论的人际关系原则之后,他的人生观完全改变了。现在,他领导的团队面貌一新,忠诚、热情、具有合作精神。三百一十四名敌人变成了三百一十四个朋友。他在同学们面前发表了一通自豪的演说:“过去,当我视察公司时,没有人支持我。当雇员们看见我走近时,眼睛总是转向别处。但是现在他们都成了我的朋友,甚至连打扫卫生的工人都会对我直呼其名。”

这位老板获得了更多的利润,更多的空闲时间。更重要的是,他在工作和家庭中找到的乐趣比原先多得多。

无数推销员利用这些原则迅速提升了他们的销售业绩。许多人拥有了新客户,而这些新客户,恰恰是他们以前曾拜访推销却徒劳无功的客户。一位经理人说他因为应用了这些准则,薪水涨了很多。另一个在费城天然气工程公司供职的经理已经六十五岁了,由于他的领导能力不强,又爱发脾气,因而被内定要降职的。经过人际交往的训练,他不仅没降职,还被晋了级,提高了工资。

还有在课程结束时举办的宴会上,学员们的家属无数次告诉我,他们的家庭在丈夫或是妻子参加了训练之后变得更幸福了。

人们经常对他们获得的新成就感到十分惊诧。所有这些好像魔法一样神奇。有时,他们星期天往我家里打电话,迫不及待地向我汇报,因为他们不想等到四十八小时之后在常规的课堂上才告诉我发生的变化。

有个男学员在听了人际交往原则的演讲后被深深地触动了,他晚上和班里的其他同学进行了长久地讨论。到了凌晨三点,别人都回家了,而他仍在深刻反省自己曾犯的错误。与此同时,一个崭新而美好的世界的前景也展现在他面前,激励着他。他更加难以入睡,甚至一夜无眠,接连两三天都是如此。

你知道他是谁?一个天真的没受过教育的人?一个准备不加选择地接受任意一种新理论的人?猜错了,差得远了。这位学员能流利地讲三种语言,毕业于欧洲的两所大学,是一个老练而勤奋的艺术品经销商。

在写这一章时,我收到了一封来自某所老牌学校的德国人的信,他是个贵族,祖先几代人都是德国普鲁士王朝霍亨索伦王室陆军的高级将领。这封信是在大西洋彼岸的一艘汽船上写的,信中说他对我所倡导的人际关系准则充满了宗教般虔诚的热情。

另一个纽约的富翁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拥有一个大型地毯工厂。他说,在大学四年期间他也学过类似主题的课程,可却没有这十四个星期的收获大。通过我们的系统训练,他学到了提高影响力的技能和艺术。荒谬?可笑?当然,你有权用任何你所希望的形容词来否认这些陈述。我要做的仅仅是不加评论地陈述事实:上述这番话是1933年2月23日星期四晚上,在纽约的耶鲁俱乐部里,一个保守然而非常成功的哈佛毕业生在大约六百人面前公开演说的内容。“和我们应该做到的相比,”哈佛著名教授威廉姆·詹姆斯说,“我们仅仅保持着一半的清醒。我们正在利用一小部分生理的和心理的资源。由此推而广之看人类社会,个体的生活长期囿于局限中。人们拥有各种不同的能力,但是他们却习惯性地舍弃。”

多么可惜的被“习惯性地舍弃”的能量呀!本书的唯一目的就是帮助你发现、拓展、利用这些潜藏的未加利用的财富。“教育,”普林斯顿大学原校长约翰·D.希伯恩博士说,“是一种能满足生活境况的能力。”

如果你读完了本书的前三章——发现你的生活境况没有一点改善,那么我会认定这本书总体上是失败之作。因为就像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说的那样:“教育的最高目标不是知识,而是行动。”

本书就是这样的行动手册。戴尔·卡耐基于1936年

如何最大地从本书中获益的九个建议

1.如果你希望最大限度地从书中获取所需的内容,有一点要求是绝对必要的,实质上它比其他的准则和技巧更重要。除非你具备了这一点,否则你学习的上千条法则都会收效甚微。而且,如果你确实拥有这项最重要的天资,那么你无须往下阅读其他的八条建议就可以获得非凡的成绩。

这个神奇的要求到底是什么?那就是:想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迫切的愿望和强有力的决心。

如何才能产生这种迫切要求呢?不断地提醒自己这些人际交往的学问对你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给自己勾画一幅图景,想象这些神秘的法则帮助你实现了更加富足、幸福而充实的生活。反复对自己说:“我的声望、我的幸福和价值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人际交往能力的强弱。”

2.首先,请快速浏览一个章节。然后,你可能会迫不及待地立即翻到下一章。但是,等一下——除非你只是为了消遣才读这本书的。如果你是为了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那就翻回前面仔细地重读这一章。长远地看,这样做会更节省时间,效果会更好。

3.阅读中要经常停下来思考书中的内容。问一问自己,你会在何时、用什么方式应用里面的每一条建议。

4.阅读时在手边放一支彩笔、铅笔、钢笔或者荧光笔。在看到你觉得有用的建议时,就在每个句子下画线,或者用彩笔把它框起来,或者用“****”做标记。这会让你的阅读更有趣,复习起来也更容易、更快速。

5.我认识一个大型保险业事务所的女经理有十五年了。每个月,她都要把当月公司签订的所有保险合同看一遍。当然,她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读着许多内容相同的合同。为什么呢?因为经验告诉她,这是她能够把这些规定清楚地记在脑袋中的唯一方法。

我曾花费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来撰写一本关于公共讲演的书,然而,我发现我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翻阅它,以便回忆我在自己的书里写过的内容。我们的忘性之大实在令人吃惊。

因此,如果你想真正地、持久地从本书中获益,不要妄想仅仅浏览一遍就足够了。在从头到尾读过一遍之后,你应该每个月抽出几个小时再复习一遍,经常翻翻它。把书放在一眼能看到并触手可及的地方,以不断提醒自己。记住,只有反复温习和不断实践才能将书中的规则变为个人的习惯。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6.萧伯纳曾经宣称:“你想教会别人做事,假如只靠讲授的话,那他永远也学不会。”他的话没错。学习是一个主动获取的过程,我们依靠实践来学习。所以,如果你愿意学习、掌握本书的准则,那就试着去实践吧。利用每一个机会应用这些准则。否则,你会把它们很快忘掉。阅读时在手边放一支笔,看到有用的建议就立即做标记,这能让阅读更有趣,也更便于复习。被用过的学问才会牢牢地印在你的头脑中,成为你自己的知识。

你也许会发现应用人际交往的原则总是很困难。我明白这一点,因为作为本书的作者,我也常常意识到我提倡的这些准则做起来并不容易。比如,当你不高兴时,更愿意批评、谴责别人,而不是试图去理解别人的观点。发现别人的错误常常比找到他们的优点容易得多。在交谈时,人们很自然地谈论自己感兴趣的事,而不关注对方在想什么。所以,在你读本书时,请记住你不仅要获取知识,而且要试图培养新的习惯。是的,你是在尝试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需要时间、持之以恒和日常的实践。

经常查阅这些篇章。把本书作为人际关系工作手册。无论何时,当你面对某些特殊的问题时——诸如与孩子相处、争取伴侣对你想法的认同,或是为了让一个生气的顾客变得满意起来——你会在顺其自然和冲动的做法之间犹豫不决。通常,这样做的结果都不理想。相反,你应该翻到书中标记过的地方重新看看。然后,试着用新的方法,检验它们能否发挥神奇的功效。

7.当你的伴侣、孩子或者某些工作伙伴指出你确实违反了某条准则时,付给他们一角硬币或者一美元。在学习准则的过程中,不妨做做这个好玩的游戏。

8.在我的课堂上,一位重要的华尔街银行的总裁有一次描述了他用来自我提高的办法,一套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个银行家没受过什么正规的教育,然而这并不妨碍他成为美国举足轻重的金融家之一。他坦言,正是由于他不断地运用这套自创的方法,才获得了今天的成就。下面,我将尽量用我能记住的原话,引述他的发言。

多年以来,我都保留着一个约会记录本,记下我当天所有的约会。在星期六晚上,我的家人从来不给我安排任何活动,因为他们知道我每周六晚上都会抽时间进行自我检查、反省和评价。晚饭之后,我独自悄悄离开,打开我的约会记录本,仔细审视本周里进行的所有会面、讨论和会议。我问自己:

那次我犯了什么错误?

怎么做才是正确的,以及我能用什么方法让自己的表现更出色?

我能从这次教训中学到什么?

我常发现每周的回顾令我很不高兴,因为我总是吃惊地发现自己的失误。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失误不常见了。有时,我更愿意在一次会议之后拍拍后背提醒自己。这套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方法我坚持了一年又一年,因为比起我所尝试过的其他办法,它更有效。

它帮助我提高了决策的能力,并且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它也极大地帮助了我。我太推崇这套方法了。

为什么不用类似的方法来检验你对书中所讨论的人际关系准则的实践情况呢?如果你这样做了,会有两个结果:其一,你会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迷人的、千金难求的学习体验中;其二,你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正在突飞猛进。

9.请将你在应用人际关系准则的过程中成功的案例记录下来。请务必详细而准确,记录必须包括姓名、日期和结果。保留这样的记录可以鼓励你更加努力,也许若干年以后的某个夜晚,你会偶然翻开这个记录,那将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情形啊!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受益于本书,请你:

a.树立你想要掌握人际交往诀窍的迫切而强烈的愿望。

b.在阅读下一章之前,确保你已经将本章阅读了两遍。

c.阅读过程中,要经常停下来问一问自己,你该怎样实践书中的每一条建议。

d.标记出每一条重要的观点。

e.每个月都温习本书。

f.利用每一个机会实践这些原则。可把本书作为一个工作手册,用来帮助你解决日常的问题。

g.做一个有趣的学习游戏。比如约定:如果你的朋友发现你没有遵守书中的某条规则,你就得每次付给他(她)一角硬币或者一美元。

h.每周总结你所取得的进步。问问自己,你犯了哪些错误,哪些地方可以改进,以及你得到了哪些教训。

i.在书后做笔记,记录下你在何时、怎样实践了这些人际交往的诀窍。—— 第一部分 ——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1.“如果你想采蜜,不要踢翻蜂巢”

纽约城有史以来最激动人心的追捕逃犯事件在1931年5月7日达到了高潮。经过几个星期的搜查之后,绰号“双枪”的罪犯克罗利——一个烟酒不沾的杀手——终于在西端大街他情妇的公寓里落网了。

一百五十名警察和侦探包围了克罗利隐蔽的顶楼。他们把屋顶凿开小洞,试图用催泪瓦斯把这个“警察杀手”熏出来。然后他们在周围的建筑物里架起了机关枪。此后一个多小时中,纽约市这个美丽的居民区枪声不断,混合着手枪开火的声音和机关枪“嗒—嗒—嗒—”的响声。克罗利蜷缩在厚垫软椅的后面,不停地朝警察开枪。上万名兴奋的市民在街道两旁目睹了这一幕。这是纽约市前所未有过的场面。

克罗利被抓获后,警察局局长E.P.马鲁尼宣称这个“双枪”克罗利是个亡命之徒,是纽约历史上最危险的罪犯之一。这位局长说:“他嗜杀成性,哪怕一根羽毛掉在地上,他都会杀人。”

但是“双枪”克罗利如何评价他自己呢?答案可以在一封信里找到。当警察向他的公寓开火时,他正在给“相关人士”写信,伤口流出的鲜血在信纸上留下深红的印记。在信上,克罗利这样写道:“在我的外衣下面是一颗疲倦却善良的心——它不会伤害任何人。”

就在此前不久,克罗利和女友在长岛的一条乡村公路上接吻。突然,一名警察走向他们的汽车并要求:“让我看看你的驾照。”

克罗利一言不发,拔出手枪一阵猛射。气息奄奄的警官倒下了。克罗利跳下汽车,抢走了警官的左轮手枪,朝地上的尸体又射出了一颗子弹。这样一个杀人犯,却自认为有着一颗“疲惫”“善良”“不会伤害任何人”的心。

克罗利被判决在电椅上结束生命。当他走进纽约州新新监狱的行刑室时,他说的是“我杀了人所以罪有应得”吗?不,他说:“这是我捍卫自己的代价。”

这个故事的关键是,“双枪”克罗利连一句自责的话都没有。在罪犯中,这只是一个特殊的例子吧?如果你是这么认为的,请听听下面的故事。“我把生命中最美好的岁月都致力于为人们带来快乐,帮助他们度过愉快的时光,而我所得到的全部东西却是虐待,我成了被猎取的对象。”

这番话出自阿尔·卡彭之口。是的,他就是美国臭名昭著的人民公敌——这个最险恶的团伙头目在芝加哥被枪决了。卡彭没有谴责过自己。事实上,他把自己看做是公众的恩人——一个不被欣赏、总被误解的捐助者。

达奇·舒尔茨也是一样,他在尼维克吃了另一歹徒的枪子而垮台。这个被称为纽约最声名狼藉的“老鼠”之一的达奇·舒尔茨,在接受报纸访问时居然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是一个公众慈善家。而且,他真的这么认为。

我曾经和刘易斯·劳斯就这个问题通过几次信,非常有趣。劳斯在前面提到的纽约州大名鼎鼎的关押重罪犯人的新新监狱当了多年的监狱长。他认为:“新新监狱里没有几个犯人把自己当成坏蛋。他们和你我一样都是人,所以,他们会为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化的辩解。他们会告诉你为什么他们不得不撬开保险柜或扣动扳机。不管是否合乎逻辑、合乎情理或者事出有因,大部分人都力图证明他们反社会的行为是为了捍卫自己。其结果是,他们固执地相信自己根本不应该被关进监狱。”

如果连阿尔·卡彭、“双枪”克罗利、达奇·舒尔茨和那些身陷监狱高墙中的亡命之徒,都不为自己的罪行自责的话,我们还能指望平常接触的普通人自觉地承认错误吗?

约翰·沃纳梅克以自己的名字创建了连锁商场,他曾坦言:“责备别人是愚蠢的,早在三十年前我就明白这个道理了。上帝并没有合理地分配每个人的天赋,但是我不会为此自寻烦恼,因为我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突破的限制已经够多了。”

沃纳梅克醒悟得很早,而我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不断地犯错、碰壁,此后才渐渐懂得了一个事实:不管错误有多严重,一百个人里有九十九个不会检讨自己的行为。

批评是起不到什么效果的,因为它通常把对方推到了自卫和极力辩白的境地。批评是危险的,因为它会伤害别人的自尊,破坏他对自身价值的判断,甚至招致怨恨。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B.F.斯金纳通过实验发现,那些因为表现好而得到奖励的动物比那些表现差而挨罚的,学习的速度更快,并能将学会的技能更有效地保持下去。近期的研究表明,这个结论也适用于人类。批评也许会起一时的作用,却无法长久地改变别人,还常常引起他们的不满。

另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汉斯·塞尔耶也说:“我们惧怕批评,就像我们渴望赞扬一样。”

批评所造成的怨恨会使雇员们士气受挫,让家庭成员和朋友们情绪低落,而且,它仍然无法使事情有一点转机。

俄克拉荷马州伊尼德的乔治·B.约翰逊是一家工程公司的安全协调员,他的一项工作职责就是监督工地上干活的工人戴安全帽。他说,他只要一发现有人没戴安全帽,就会走过去用不容争辩的语气命令他们遵守规定。其结果常常是工人们闷闷不乐地戴上帽子,只等他看不见了,就马上摘掉。

他决定尝试另一种方式。下一次他看见有工人没戴安全帽时,他会询问是不是安全帽戴着不舒服或是不合适。然后,他用令人愉快的语调提醒对方,安全帽是为保护他们免受伤害而设计的,并暗示戴安全帽是工作的需要。于是,遵章守纪的人增多了,也没有人抱怨或者闹情绪了。

翻开历史厚厚的篇章,你会发现由批评而结怨的例子有上千个。比如说,西奥多·罗斯福和塔夫脱总统之间反目成仇的那次著名的争论——这次争论导致共和党的分裂,将伍德罗·威尔逊送进了白宫,由此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们迅速回顾一下这个事件。西奥多·罗斯福1908年离开白宫时,他是支持塔夫脱当选下一任总统的。随后,西奥多·罗斯福动身去非洲打猎,等他返回时,却大发雷霆。他公开抨击塔夫脱的保守,并试图将自己总统的任期延长到第三届,组建进步党。这些举措几乎使共和党土崩瓦解。在接下来的选举中,威廉·霍华德·塔夫脱和共和党只获得了两个州的胜利——佛蒙特州和犹他州。这是共和党最惨重的一次失败。

西奥多·罗斯福抨击塔夫脱,但是塔夫托总统自责了吗?当然没有。他眼含泪水地说:“我已经竭尽全力了。我看不出我做错了什么。”

罗斯福和塔夫脱两人谁对谁错?坦白地说,我不知道,也不感兴趣。关键是我想证明西奥多·罗斯福的批评并没有使塔夫脱认识到他的错误。相反,塔夫脱拼命为自己开脱,甚至含泪重申:“我看不出我做错了什么。”

再来看看提波特多姆石油丑闻。20世纪20年代,这件事震惊了全美国!报纸愤慨地抓住此事大做文章。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美国此前从没发生过这样的事。这个丑闻的真相是这样的。艾伯特·弗尔是美国第29届总统哈丁内阁中的内政部长。他接受政府的委托,处理埃尔科山和提波特多姆的石油储备租赁权的问题——这些石油储备是为保证海军未来之需而特意保留的。弗尔授意公开竞标了么?不。他把这个肥得流油的合同痛快地交给了他的朋友爱德华·杜海尼。那么杜海尼做了什么呢?他美其名曰“借”给了弗尔十万美元。然后,弗尔不容分说地命令美国舰队进入该区域,赶走了靠近埃尔科山采油的其他竞争者。这些竞争者在枪支和刺刀的威胁下被赶出油田,他们只好冲进法院——由此揭开了这桩石油丑闻的内幕。丑恶交易是如此的卑鄙无耻,遭到了全国上下一致的唾弃,以至于哈丁政权应声垮台,共和党遭受了重创,艾伯特·弗尔也被送进了牢房。

弗尔被世人痛斥——没有几个人像他这样受到诟病。他悔悟了吗?从来没有。多年以后,赫伯特·胡佛在一次公共讲演中把哈丁总统的死因归结为心理焦虑,因为一个朋友背叛了他。当弗尔夫人听到这一说法时,她猛地从椅子上跳下来,挥拳哭喊道:“什么?弗尔背叛了哈丁?不!我的丈夫从来没有背叛过任何人。即使整幢屋子里都装满了黄金,也休想让我的丈夫犯错。他才是遭到背叛的人,这才是他惨死并落得骂名的原因。”

看!这就是人的本性,做错了事却只会责怪别人,不想想自己。所以,在我们明天批评某人之前,先想想阿尔·卡彭、“双枪”克罗利和艾伯特·弗尔这些人。让我们记住:批评就像家养的鸽子,它们总会回到家里来。我们要明白,我们纠正和指责的人很可能会为自己辩白,并回敬我们同样的指责。或者,像塔夫脱先生那样说:“我看不出我做错了什么。”

1865年4月15日早晨,在福特剧院正对面的廉租房里,亚伯拉罕·林肯躺在卧室中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在福特剧院遭到了约翰·布斯的刺杀。此刻,他高高的身躯只能顺着床的对角线方向才能伸展开,这张松垂的床对他来说太小了。床头的墙上挂着一幅罗莎·邦荷尔的名画《马市》的廉价复制品。一盏煤气灯发出昏沉沉的黄光。

面对此情此景,战争部长斯坦顿说:“这里躺着人类有史以来最完美的领导人。”

林肯成功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秘密是什么?我研究林肯的生平有十年的时间,其中的三年用来撰写和修改一本名为《林肯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的书。我相信,我已竭尽所能地对林肯的个性和家庭生活做了详细而彻底的研究,尤其是对他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进行了深入探究。林肯喜欢批评人么?哦,是的。他年轻时住在印第安纳州的皮金克里克山谷,在那儿他不仅批评别人,而且还写信、作诗来讽刺别人,并把这些信散落在乡村小路旁,以确保人们能发现。其中一封信激起的怨恨之火差点儿毁掉了他的一生。

当林肯在伊利诺伊州的斯普林菲尔德当见习律师时,他在报纸上公开写信抨击对手。不过,有一次他做得比以往过分了。

1842年秋天,林肯嘲笑一个政客詹姆斯·希尔德斯自负好斗。这次他写了封匿名信,在斯普林菲尔德杂志上发表后,镇上一片哗然。敏感骄傲的希尔德斯自然被气炸了。他查出信的作者之后,立刻跃马追赶林肯,向他提出要决一死战。林肯并不想动武,他一向反对决斗,但是为了捍卫荣誉他不得不接受了挑战。决斗当天,他和希尔德斯在密西西比河的一块沙洲上见面,准备一决生死。不过,在最后关头,这场决斗被及时阻止了。

在林肯的一生中,这次经历成了最可怕的事件,给他上了最重要的一堂课,教会他如何艺术地处理人际关系。此后,他再也不写羞辱别人的信了,他也不再取笑别人了。而且从那时起,林肯几乎没有为任何事情而批评过任何人。

时光荏苒。到了美国国内战争时期,林肯任命了一位新将军去统帅波托马克河驻军,可是无论他换上谁——麦克莱伦、蒲柏、伯恩塞德、胡克、米德——结果都是悲惨的失利,令林肯陷入了绝境。有一半的国民毫不留情地责怪这些将军的无能,但是林肯“谁也不怨恨,照样宽容待人”,心态平和。他最喜欢的一句名言就是:“你对别人不说三道四,别人就不会对你妄加评论。”

当林肯夫人和周围其他人严厉地谴责南方叛乱分子时,林肯回答:“不要指责他们,如果换了是我们处在他们的位置,我们也会叛乱的。”和其他人一样,林肯自然也有不少批评别人的机会。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个例子。1863年7月的前三天,盖茨堡战役打响了。7月4日晚上,李将军开始向南方溃退,此时乌云密布,暴雨狂泻。当李将军和残部到达波托马克河时,他看到暴雨引发洪水泛滥,面前这条河已经无法通过。前有水挡,后有追兵,李将军成了瓮中之鳖,无法逃脱。林肯得悉这一情况,知道遇到了一个天赐良机——一个抓获李将军、迅速结束战争的好机会。林肯激情澎湃地命令米德将军不要召开军事会议,只要立即攻打李将军就行了。林肯电传了他的命令,还不放心,又专门派信使告诉米德将军要行动迅速。

然而米德将军是怎么做的呢?恰恰相反,他违背了林肯的命令,召集了一个军事会议,他犹豫不决,贻误时机,还发电报为自己的上述行为找理由。他拒绝正面进攻李将军。最终,洪水退去,李将军带着他的部队渡过波托马克河逃走了。

林肯狂怒。“这意味着什么?”他朝儿子罗伯特喊道,“上帝呀!这意味着什么?我们已经把他们置于股掌之中,胜利唾手可得。然而,我的命令、我的行动却不能使军队前进一步。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将军几乎都能打败李将军。如果换了是我在那儿,我会亲自抓获他。”

林肯失望极了,他坐下给米德将军写信。请记住,如今的林肯已经不同以往,写信的措词总是极其保守和克制。所以,这封写于1863年的信可以算得上是他最严厉的一次批评了。

我亲爱的将军:

我相信,你一定不希望看到李将军能得以逃脱,这对我们来说是多么不幸的事呀。他曾在我们的股掌之中,如果抓住他,再加上我们最近所取得的胜利,战争将得以结束。而现在,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呢。如果你不能在上周一击败李将军的话,你怎么可能在河的南岸凯旋而归呢?我已经没有理由指望你再有什么作为了。这个对你来说千载难逢的机会稍纵即逝,我为此深表遗憾。

想象一下,米德将军接到这封信后会有什么反应?实际上,米德将军从没有看过这封信。林肯根本没有把它寄出去。这封信是林肯死后在他的文件堆里找到的。

我推测——这仅仅是我的推测——林肯写完了这封信后,望向窗外,自言自语说:“等一下。也许我不应该这么草率。对我来说,坐在安静的白宫对米德发号施令是十分容易的。但是,如果上周我在盖茨堡,像米德将军一样亲眼目睹周围血流成河,听到伤者和垂死的士兵的哀号,可能我也不愿意这么急切地再次发起攻击。如果我的个性像米德一样胆小谨慎,或许我会采取相同的行动。无论如何,事已至此。如果我把信寄出去,也许心里会好受些,但是它会让米德试图证明自己的正确,会使他怨恨我。这对他以后成为一个优秀的统帅没有一点帮助,反而会引起他强烈的反感,甚至会逼他辞职。”

于是,像我说的那样,林肯把信放在一旁,因为他已经从痛苦的经历中懂得了尖锐的批评和责备往往是徒劳的。

西奥多·罗斯福曾说,当他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他常常向椅背一靠,抬头看看林肯的大幅画像,这幅像就挂在白宫总统办公桌的上方。他会扪心自问:“如果林肯处在我的位置,他会做什么?他会怎样解决问题呢?”

下一次,当你想发脾气训斥别人时,先从口袋里摸出一张五美元的钞票,看看上面印着的林肯的头像,问一句:“如果林肯遇到这种问题,他会怎么解决?”

马克·吐温偶尔会发脾气,还写信泄愤。比如,有一次他写信给一个惹他生气的人:“这件事就是你的死亡通行证。你就尽情地说吧,我会看到你得到应有的惩罚。”还有一次,他致信编辑,批评校对人员想“改动我的拼写和标点”。他命令道:“让那个校对把建议留在他自己腐朽的脑瓜里吧,今后要以我的复印件为准。”

写完这些措辞激烈的信,马克·吐温觉得好多了。但是他的信并没有给别人造成伤害,因为马克的太太悄悄地把它们从邮件中抽走了。这些信从来没有被寄出。

在你认识的人中,是不是有些人你想去改变、控制和改善呢?好!非常好。我也愿意这么做。但是为什么不先从你自己开始呢?即使纯粹从自私的立场出发,这样做也比你企图改善别人要有益得多——是的,也安全得多。孔子就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我年轻时,总是努力想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给理查德·哈丁·戴维斯写过一封愚蠢的信,他是美国文坛闪耀一时的权威作家。当时,我正在为杂志写一篇关于作家的文章,希望从戴维斯那儿了解到他工作的方式。在那几周前,我曾经收到过一封信,结尾写着:“此乃口述记录,未经本人审读。”这让我印象颇深。我感觉写信的人一定是个大忙人,而且地位重要。我非常渴望能给理查德·哈丁·戴维斯留下好印象,所以我这个不怎么忙的人也在短笺的末尾写下了同样的话:“此乃口述记录,未经本人审读。”

戴维斯根本没有费心给我回信。他干脆把信退给我,只在底下潦草地写了一行字:“你的坏习惯无人能够企及,除了你自己。”的确,我做得不对,也许这是我咎由自取,但是,作为一个有尊严的人,我憎恨他对我的指责。这种憎恨非常强烈,以至于十年后当我得知理查德·哈丁·戴维斯的死讯时,我的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尽管我羞于承认——他曾经给过我心灵的伤害。

如果你明天打算让某人怨恨你,并将这种怨气保持数十年直到死亡,办法很简单,只需要在批评他时尖刻一点儿就行了——无论我们的理由有多么正当。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记住,我们所要应付的人并不总是理性的。恰恰相反,他们常常是带着傲慢、偏见和虚荣的情绪化的动物。

挖苦和指责让英国最优秀的小说家托马斯·哈代永远放弃了文学写作。批评也曾扼杀了英国诗人托马斯·查特顿的生命。

本杰明·富兰克林年轻时并不老练,后来却成为美国驻法国大使,而且处事圆滑,善于和人交往。他成功的秘密是什么?富兰克林的回答是:“我从不议论别人的毛病,我只谈我所发现的每个人的优点。”英国作家卡莱尔说过:“一个伟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对待小人物的方式。”

鲍勃·胡佛是个著名的试飞员,常在航空展会上表演。一次他在圣地亚哥结束了飞行表演后返航洛杉矶。途中,意外发生了。根据《飞行操作》杂志的报道,在三百英尺的高空,仅有的两个引擎突然停止了运转。凭着敏捷熟练的技巧,胡佛设法驾驶飞机着陆。虽然没人受伤,但是飞机损毁严重。

紧急迫降之后,胡佛首先检查了飞机的燃料。正如他怀疑的那样,他驾驶的这架二战螺旋桨飞机被灌上了喷气机的燃料,而不是汽油。

回到机场后,胡佛要求见一见负责维护保养他那架飞机的机修工。那个年轻人正为自己的错误痛苦不已,一见胡佛就痛哭流涕。他不仅报废了一架非常昂贵的飞机,而且让三个人险些丧命。

你能够想象出胡佛有多么愤怒。人们都以为这个骄傲、严格的飞行员一定会痛斥机修工的粗心大意,但是胡佛并没有训斥机修工,甚至没有责怪他。相反,他用手臂搂住机修工的肩膀,说:“我确信你再也不会重蹈覆辙了,为了证明这一点,我想让你明天检修我的F-51飞机。”即使是傻瓜也会批评、指责和抱怨,而只有品格和自制力才能让我们理解他人、宽恕他人。

通常,父母们总是试图教训孩子。你可能以为我会说:“别这样。”可我不会。我只是想说:“在你批评孩子之前,读读美国报刊上的一篇经典之作《爸爸忘记了》。”《爸爸忘记了》属于这样一类短文——能在一瞬间触动你的真情实感,在如此众多的读者中引起了共鸣,因而成了人们最喜爱并不断重印的文章。作者W.利文斯敦·拉奈德写道:“《爸爸忘记了》在全美国上百家杂志、报纸上被转载。它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我个人就曾无数次授权允许人们在学校、教堂或者演讲台上朗读这篇文章。在数不清的节目和场合,它都在传播。更奇怪的是,大学和高效的期刊也刊登它。有时一篇小文章能神奇地获得成功,就像我的这篇文章。”

经过作者的允许,我们把《读者文摘》精简过的版本重新刊印在这里。

爸爸忘记了

W.利文斯敦·拉奈德

儿子,听我说。在你睡着的时候,一只小手压在脸蛋儿下面,金色的鬈发湿漉漉地贴着你的额头。我一个人悄悄溜进你的房间。就在几分钟前,当我在书房审阅那些文件时,我的心里突然涌起了一阵懊悔,几乎压得我喘不过气。于是,我带着负罪感来到你的床前。

儿子,我想起了很多事。我对你发过脾气。在你上学穿衣服时,我责骂了你,因为你光用毛巾抹了一把脸。我给你分派任务让你清洗自己的鞋子。当你把什么东西扔到地上时,我曾愤怒地朝你叫喊。

早餐时,我也在不住地挑你的毛病:你弄洒了喝的东西;你吃饭狼吞虎咽;你把胳膊肘儿放在桌子上了;你在面包上涂的黄油太厚了。当你出去玩耍时,我正准备赶火车。你返身挥着手对我喊:“再见,爸爸!”我却皱着眉头回答说:“肩膀放平!”

今天下午我又开始生气了。我在路旁看见你正跪在地上玩弹球,而你的长袜被磨破了几个小洞。我当着你朋友的面给你难堪,把你赶回家。长袜很贵的——如果让你自己买的话,你才会仔细点儿!想想吧,儿子,一个父亲竟会说出这种话!

你记得吗,就在刚才,当我在书房时,你轻手轻脚地走进来,眼睛里有种受伤的神情。我正忙着浏览文件,对你的到来很不耐烦。你在门口犹豫着。“你要干什么?”我的嘴里蹦出这么一句。

你什么都没说,却跑过来投入我的怀抱,搂着我的脖子亲了一下。你小小的臂膀紧紧地抱着我,充满了上帝赋予你心中的盛开的爱,这份爱即便遭到了我的忽视也无法使它凋谢。随后你就出去了,轻快地上了楼。

啊,儿子,就在你走了之后,文件从我的手中滑落,一种可怕的恐惧感袭向我,差点让我昏厥。愿意挑人毛病和批评人的坏习惯让我都做了些什么?这就是我对你这样一个小男孩的“奖赏”?并不是我不爱你,是我望子成龙心切。我在用自己的年龄要求的标准来要求你。

在你的性格里,有太多优秀、美好、真实的闪光点。你小小的胸襟像远山的黎明一样开阔。我看得出你是发自内心地跑进来和我吻别道晚安的。于是,今晚的其他事情都不再重要,儿子。黑暗中,我来到你的床边,我跪在那里,羞愧得无地自容。

这是无力的赎罪。如果我在你清醒的时候对你说上面这些话,我想你不会明白的。但是明天,我会当一个真正的爸爸!我会成为你亲密的朋友,与你同喜同悲。当不耐烦的话就要脱口而出时,我会咬住我的舌头。我会郑重地不断提醒自己:“他只是个男孩——一个小男孩而已!”

以前,我恐怕一直把你当成男子汉了。然而,当我看见现在的你,儿子,正疲倦地蜷缩在小床上,我终于明白你还是个小宝宝。昨天,你还在妈妈的怀抱里,把头靠在她的肩膀上。我要求得太多了,太多了!

不要谴责别人,让我们试着去理解他们,找找他们为什么那么做的原因。这比批评更有好处,更有效果,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同情、忍耐和善良的美德。“了解一切意味着宽恕一切。”就像约翰逊博士所言:“在人的生命结束之前,上帝是不会对他妄下断语的。”更何况你我呢?

规则1:不要批评、谴责或者抱怨。2.与人交往的最大秘密

如果你想让别人帮你做任何事,天底下只有一种办法能达到目的。你是否停下来思考过这个问题?是的,只有一种办法。而且,这是让别人自愿去做的办法。

当然,如果你用手枪顶住别人的肋骨,他会情愿交出手表。你可以用解雇来威胁员工,让他们配合——可一旦你不在,这招就失灵了。你可以用鞭子恐吓孩子,让他乖乖地听你的话。但是这些粗暴的办法显然令人极其厌恶。

我能让你做任何事的唯一方法是把你想要的东西给你。

什么是你想要的?

弗洛伊德认为,我们做每一件事的动机都源自两方面:性的冲动和想成为大人物的愿望。

作为美国学识最渊博的哲学家之一,约翰·杜威的说法略有不同。杜威博士说,人性中最内在的冲动是“受重视的愿望”。这很重要。在本书中,你将会看到很多相关的内容。

什么是你想要的?不用多,但一定是你内心极其渴望的东西,是你百折不挠坚持追求的东西。下面这些是大多数人想要的东西,包括:

1.健康长寿的生命。

2.食品。

3.睡眠。

4.金钱和金钱能买来的东西。

5.未来。

6.性满足。

7.子女的幸福。

8.被重视的感觉。

几乎所有这些需要都能得到满足,除了一条。而这种渴望像对食物和睡眠的需求一样迫切,一样强烈,却很少被满足。这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想成为大人物的愿望”,也是杜威所称的“受重视的愿望”。

威廉·詹姆斯说:“人类天性中最深刻的动机是渴望被赏识。”请你注意,他没有使用“希望”“期望”或者“盼望”的字眼,而是强调了“渴望”被赏识。

让人们不断苦恼的是这种需要始终处于饥渴的状态。只有少数人能真诚地满足别人的心理饥渴,从而把别人置于掌控之中,还能“让人对他心存感激”。

渴望被重视的感觉是人类和动物的最显著的区别之一。下面举个例子。我在密苏里州的农场帮忙时,我父亲饲养了美国杜洛克大红猪,还有血统纯正的前额有白斑的牛。我们常常带着猪和牛到中西部举办的家畜展览会或集市上去展出。我们赢得头奖,父亲就把得到的蓝色缎带别在一片白棉布上。每逢有朋友或者客人来访,他会取出长长的白布单,自己握住一头,让我拿住另一头,给人们展示他拥有的蓝色缎带。

猪并不关心它们赢得的蓝色缎带,但是我的父亲很在意。获奖给了他被别人重视的感觉。

如果我们的祖先没有这种受人重视的强烈欲望,文明将不可能存在。没有它,我们现在恐怕还和其他动物一样。

正是这种对受重视感觉的渴望,促使一个没受过教育、极其贫困的杂货店伙计开始研究法律书籍,那些书是他在一个装满杂物的木桶底下找到并花了五十美分买下的。你可能听说过这个伙计的故事,他的名字叫林肯。

正是这种对受重视感觉的渴望,激励狄更斯写出了不朽的小说;正是这种渴望,激励克里斯托弗·瑞恩爵士设计出他的交响乐建筑;正是这种渴望,让洛克菲勒聚敛了他永远也花不完的巨额财富。

这种渴望让你希望穿上最时髦的服装,开着最新款的轿车,夸耀你聪明的孩子。也正是这种渴望,诱惑许多少男少女参加了帮派从事犯罪行为。据曾任纽约警察局局长的E.P.马鲁尼介绍,年轻的罪犯一般都自以为是,被逮捕以后,他最希望报纸能耸人听闻,把他当成英雄一般大书特书。只要能和自己喜欢的体育明星、影视明星和政界要人分享报纸的版面,即使蹲牢房,他也心满意足。

如果你告诉我你是如何被别人重视的,我就能识别出你的人品。比方说,约翰·D.洛克菲勒得到被人重视的感觉是在中国北京捐资建医院,为那些从未谋面的上百万人们造福。而另一方面,迪林格用成为强盗、银行劫匪和杀人犯的方式引起人们的重视。当美国联邦调查局追捕他时,他冲进明尼苏达州的一家农舍说:“我是迪林格!”他为自己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人民公敌而自豪。“我不会伤害你,但要记住我是迪林格。”他说。

是的,洛克菲勒和迪林格的最大区别在于他们获得重视感的方式不同。

有趣的是,历史上很多名人都为了自己能被人重视而努力奋斗。乔治·华盛顿愿意被人称为“美国总统阁下”;哥伦布恳求被赐予“海军上将和印度总督”的称号;叶卡捷琳娜二世拒绝开启信封上没有“尊敬的女皇陛下”字样的信;还有在白宫的林肯夫人,像母老虎一样冲格兰特夫人喊道:“你怎么敢不请自来?”

1928年,百万富翁们给海军上将伯德的南极探险之旅提供资助,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的冰山将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维克多·雨果最渴望的荣誉是把巴黎改称为雨果市。甚至最权威的莎士比亚也试图获得一枚盾形纹章为他的家族增光。

为了博取同情和注意,人们有时候会以生病等方式来获得被重视的感觉。麦金利夫人就是个例子。为了受到重视,她逼着丈夫——一位美国总统——放下重要的工作花几小时的时间在床边陪伴她入睡。修补牙齿时,她也坚持要丈夫留下。有一次总统因为和国务卿约翰·海会面而不得不离开,她还大闹一场。

作家玛丽·罗伯茨·瑞恩哈特曾经告诉我一个聪明健康的年轻女士为了获得重视而变成病人的事。“一天,”瑞恩哈特夫人说,“这个女人忽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孤独的岁月伸展在眼前,而对她来说,生活中没有什么值得赞赏。她病倒在床上。此后几周,她日渐憔悴。”

有些权威宣称精神病患者得病的真正原因,是为了在精神错乱的梦境中寻找在残酷的现实世界中得不到的那种被重视的感觉。在美国,由于心理疾病而备受折磨的患者人数比其他所有的病种人数加起来还多。

精神错乱的原因是什么?

没人能回答这么宽泛的问题,但是我们知道某些疾病,比如梅毒,会破坏脑细胞造成精神错乱。事实上,大约有一半的心理疾病是由生理因素引起的,像脑部损伤、酒精中毒和外伤。但是另一半精神病患者——令人震惊的是——他们的脑细胞没有明显的病变。经过解剖,在高倍显微镜下研究这些人的大脑组织,人们发现这些组织显然和你我的一样健康。

为什么这些人会精神错乱呢?

我就此向一家最权威的精神病医院的首席医师请教。在这一领域获得过最高荣誉的权威医师对我坦言,他并不清楚为什么人会发疯。没人知道确切的答案。但是他说,许多精神错乱的人在错乱的世界里找到了他们无法在现实世界里获得的受人重视的感觉。随后,他告诉我一个故事:

我有一个病人,她的婚姻是一场悲剧。她想得到爱、性的满足、孩子和社会声望,但是生活摧毁了她的全部希望。她的丈夫不爱她,他甚至拒绝和她一起吃饭,还逼她把食物送到楼上他的房间去。她没有孩子,没有社会地位。她精神错乱了。在她的想象中,她和丈夫离了婚,恢复了婚前的名字。她现在相信她和一个英国贵族结了婚,还坚持让人们叫她史密斯女士。

至于孩子,她想象她每天晚上生一个孩子。每次我叫醒她,她都会说:“医生,我昨晚生了一个小宝宝。”

生活一度用现实这块尖利的岩石击碎了她所有的梦想之舟,但是在精神错乱的世界,在明媚的、幻想的小岛上,海风歌唱着掠过桅杆,吹起风帆,她的梦想之舟正在驶向幸福的港湾。

悲惨吗?哦,我不知道。她的医生告诉我:“如果我能帮助她恢复正常,我也不会那么做。她比以前快乐得多。”假使有的人因为极度缺乏被人重视的感觉而发疯的话,那么想象一下,当我们真诚地赞美他人时,会创造怎样的奇迹。

美国商界第一个年薪过百万的人是查尔斯·施瓦布。要知道当时没有所得税,如果一个人每周挣五十美元就算得上富裕了。1921年,他被安德鲁·卡耐基选中成为新成立的美国钢铁公司第一任总裁,那时施瓦布年仅三十八岁。后来,施瓦布离开了美国钢铁公司,接手了陷入困境的伯利恒钢铁公司并把它改造成全美国最赚钱的公司。

为什么安德鲁·卡耐基愿意付给查尔斯·施瓦布每年一百万美元,或者说每天三千美元呢?因为施瓦布是个天才?不。因为他比其他人更懂得钢铁制造?也不是。施瓦布本人告诉我,他的很多员工比他知道更多关于钢铁制造的知识。

施瓦布说他之所以有这样的高薪,是因为他和人相处的能力。我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下面就是他亲口说出的秘密。这些话应该被浇铸成永存的青铜文字,悬挂在地球上的每一个家庭、学校,每一个店铺和办公室。这些话孩子们应该铭记在心,这比花时间记住拉丁文动词的结合或是巴西每年的降水次数有意义得多。这些话会改变你我的生活,如果我们严格地遵循它、实践它。

我认为我有可以激发周围人们热情的能力,我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和促使别人发挥最佳能力的法宝就是赞赏和鼓励。

没有什么比来自上级的批评更能扼杀一个人的雄心壮志,我从不批评人。我相信要给予别人工作的动力,所以我渴望给人赞美而不愿去挑错。如果我喜欢什么,那就是我热衷于赞扬并慷慨地送上我的嘉许。

这就是施瓦布所做的事。但是,一般人做了些什么呢?刚好相反。如果他们不喜欢一件事,他们会痛骂下属;如果他们确实喜欢,他们什么也不说。正如一句古老的对句所言:“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我广泛的社交生活中,我遇到过世界各地许多杰出的人物。”施瓦布说,“我发现无论他们多伟大或者地位多尊贵,得到认可比遭到批评时的精神状态更能激发他们的工作效率。”

他坦白地承认,这也是安德鲁·卡耐基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之一。无论在公开还是私下的场合,卡耐基都表扬他的同事们。

卡耐基甚至在他的墓碑上表达对同事的赞美。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是这样的:“这里躺着一个人,他懂得如何去团结周围那些比他更聪明的人。”

真诚的赞美是约翰·D.洛克菲勒成功处理人际关系的秘密武器。例如,当他的一个合作伙伴爱德华·贝德福德在南美的一笔生意失败,损失了公司一百万美元时,洛克菲勒本可加以指责,但是他知道贝德福德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而且事情已经过去了。于是洛克菲勒转而去寻找贝德福德能被称赞的事。他祝贺贝德福德节省了60%的投资。“太棒了,”洛克菲勒说,“我们不能高高在上,要有所创新。”在我剪辑的素材中,有个故事我知道是虚构的,在这个故事中,一个农妇结束了一整天繁重的工作后,把一大堆干草放在男人们的面前。他们愤怒地问她是不是疯了,她回答:“我怎么知道你们注意到了?在这二十年里我一直为你们做饭,可我从来没有听谁说过一句话,告诉我你们吃的不是干草呀。”

几年前,对离家出走的妇女进行过一项研究,你猜她们离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那就是“缺乏赞赏”。我敢打赌如果针对离家的男人们做类似的研究,会得出相同的结论。我们常常认为丈夫或妻子的付出理所应当,因而从不让对方知道我们是多么欣赏他(她)。

我班上的一个学员讲了他如何应对妻子请求的事。妻子和其他一些妇女参加了教堂举办的自我提升训练,她请丈夫帮忙列出需要改进的六件事,以便让她成为更好的妻子。他在课堂上汇报时说:

对这样一个请求我很吃惊。坦白地说,我很容易就可以找到我希望她改掉的六个毛病——我的上帝,她对我能够列出上千条——但是,我没有这么做。我告诉她:“让我想想,明天上午回答你。”

第二天早上我起床很早,给花店打电话让他们给我妻子送六朵红玫瑰,并附上一个便签:“我想不出我希望你改进的六件事。我爱的就是这样的你。”

当晚我到家时,你想谁会在门口迎接我?当然,是我的妻子!她几乎热泪盈眶。不用说,我非常高兴我没有为满足她的要求而去批评她。星期天去教堂时,她汇报了她得到的结果之后,几个和她一同训练的女人走向我说:“这是我们听到的最贴心周到的回答。”就在那时,我意识到赞美的力量是如此巨大。

弗罗瑞兹·齐格勒是百老汇最出色的制片人,以擅长“打造美国女孩”的非凡能力而享有盛誉。他一次又一次起用相貌平平,没人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