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的智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8 23:50:14

点击下载

作者:刘长江

出版社:远方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佛经的智慧

佛经的智慧试读:

前言

这是一部佛经处世心语,与市面上流行的佛经不同,该书并非一些佛经观点的集成。而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对话”。显示出佛经的应机与如实,也显现出观照一切的佛经智慧。更重要的是,读者能从书中体味到一种生命的安然。

关于佛是什么,不少人知之不少,乃至有所误解,却不知佛探究人的生命意义的一种极高智慧,可以用其特有的方式打开人的心灵的一条解脱之道。

悟道的禅师,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枯木死灰一般的老僧入定。真正的禅师,不仅生活风趣,而且更具幽默感。在禅师的心目中,大地充满了生机,众生具备了佛性,一切是那么活泼,因此纵横上下,随机应化,像春风甘霖一般地滋润世间。有时颇具威严,有时也至为幽默,这正是禅门教化的特色。第一篇如禅的人生第一章快乐是一种境界无事是最大的快乐 是最大的幸福

在赵州禅师的禅院中,有这么一位文远和尚,他整天以拜佛为己任,终日打坐,甚至不思劳作。他认为这样就能悟得禅的真谛。

赵州禅师知道这件事情后,想让这位弟子明白虽然禅是释家的支脉,在很多方面还遗留着释家的形式,比如打坐、拜佛等,但是,只是执著于这样的形式并不能悟到什么真谛。他想把这位文远和尚从形式的执著中解脱出来。

一天,赵州禅师看见文远正在佛殿里拜佛,就走过去,用禅杖打了他一下。然后赵州禅师问:“你在这里干什么呢?”“我在拜佛!”“拜佛干什么?”

文远一听,心中就犯起了嘀咕,堂堂大禅师怎么还问这种简单的事。出家人谁能不拜佛?但是他也想不出该说什么,就说:“拜佛也是好事呀!”

那知赵州禅师听完后,缓缓地说:“好事不如无事!无事胜佛。”

无事就是最大的幸福。坦荡平静的心境之中完全没有了外在的纷扰岂不是最大的快乐?意净才能心轻,而一切的形式只能是一种执著,会给人们的心中带来烦恼和不安。烦恼由心生 不想自然无

白云守端禅师年轻时曾从杨岐方会禅师得到了许多点悟。有一天,白云守端去参访杨岐方会禅师。杨岐问他说:“听说你的师父作了一首诗很奇妙,而且这首诗竟然使他得以开悟,你记得吗?”

白云守端禅师的师父是茶陵郁山主,有一天骑驴子过桥,驴子的脚陷入桥的裂缝,禅师摔下驴背,忽然契悟,吟了一首诗歌。白云守端很喜爱这首诗,于是不假思索,开心地背诵出来:我有神珠一颗,久被尘劳羁锁。今朝尘尽光生,照见山河万朵。

等他诵完了,杨岐大笑一阵,就起身走了。

白云愕然,想不出为什么杨岐会大笑,是不是自己的诗背错了?他的笑又有什么含义?那晚,他竟然被这个问题折磨得通宵不寐。

第二天一大早,白云守端就急忙赶去问杨岐,昨天的笑,是什么意思。

杨岐被他问得莫名其妙,好半天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他笑着问白云守端说,“你见过舞台上表演的小丑吗?”“见过。”

杨岐说:“你连他们的一点点都比不上呀。”

白云听了吓一跳说:“师父是什么意思?”

杨岐说:“他们喜欢人家笑,你却怕人家笑。”

白云听了,当场就开悟了。

唐朝盘山宝积禅师说:“心若无事,万法不生,意绝玄机,纤尘何立?”当你被莫名其妙的烦恼所困时,如能了解自己的本心,就能找出问题的症结。只要你不那么想,一切自然周全圆融。不操闲心 不说闲话 不管闲事

有一个小和尚念经的时候,心却不在经上,为此他非常苦恼,因为心中总是想着师兄师弟们说他的闲话。

那些无所不在的闲话让他坐立不安、无所适从。他实在无法忍受了,于是,他跑去向师父告状:“师父,他们老说我的闲话。弄得我都无法静下心来念佛了。”

师父双目微闭,轻轻说了一句:“是你自己老说闲话。”

小和尚不明白地瞪大眼睛。“我,我可没说谁的闲话。”他不服气地说:“倒是他们老替别人瞎操闲心。”“不是他们瞎操闲心,是你自己瞎操闲心。”“师父,确实是他们多管闲事呀,你不能冤枉我呀?”小和尚还在辩解着。“不是他们多管闲事,是你自己多管闲事。”师父还坚持自己的意见。“师父为什么这么说?我管的都是自己的事啊。”“操闲心、说闲话、管闲事,那是他们的事,就让他们说去,与你何干?你不好好念经,老想着他们操闲心,不是你在操闲心吗?老说他们说闲话,不是你在说闲话吗?老埋怨他们说闲话的事,不也是你在管闲事吗?……”

话未说完,小和尚茅塞顿开。

虽然爱说闲言碎语是某些人的陋习,但我们如能把自己的“心”保养好,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听的不听,不该说的不说。让“心”成为主人,让“心”能听自己的话,对那些闲话采取豁达和漠视的态度,生活就会更加轻松自如。不要让眼前的事物蒙蔽心灵

一只蜜蜂飞进了白云禅师的屋子,在屋中飞了半天也飞不出去。它不停地撞向透着光亮的窗纸,结果,一次次碰到窗纸上。后来,这只蜜蜂绕来绕去,突然找到了屋门,便一下子飞出去了。

白云禅师目睹此景,忽然有悟,写下一首诗: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出几多难,忽然撞见来时路,始知从前被眼瞒。

生活中,我们的心之所以被蒙蔽,无法得自由,很多时候是因为被眼前看到的事物蒙蔽了心灵。

春秋时候,有一个叫王寿的人,他爱书成癖,藏书丰富。但那时的书,多是人工抄写的竹片上,再以皮革连接起来的。他便在自家房前屋后种满了竹子。每天除了吃饭睡觉,都用来借书、抄书、看书。

这还不算,他每年还要花许多时间把书搬出去晾晒一遍,免得被虫蛀蚀,如果有脱落的文字,就及时补上。40多年来,王寿孤身一人一直过着这种自以为充实的生活,并以此为乐。

母亲去世后,王寿要到东周奔丧。他随身带了五本书,准备途中抽空看看。结果只走了一会儿就累得喘不过气来,他只好坐在路边休息,并随手抽出一册书来读。

这时,有个东周隐士徐冯路过,见他背这么多书,就问:“敢问是王寿先生吗?”王寿很奇怪,就问:“你是谁?你怎么认识我呢?”徐冯才告诉他王寿爱书远近闻名啊!

王寿闻听此言,惭愧地说:“不敢当,不敢当。”哪知徐冯听了叹口气说:“无用!”

王寿听得一愣,呆呆地望着徐冯,不知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徐冯拱了一揖,笑笑说:“你现在就背这么多,活到60岁得背多少?总有一天背不动吧。书是记载言论和思想的。聪明的人注重思考问题,形成思想,不会背着这些累人的东西到处走。”

王寿听了,如梦方醒,立刻三拜徐冯,当场烧了自己所带的书,轻身去了东周。

德国的格里特说:“应当教给思考方法,而不是教给思考好了的事。”我们所能看到和读到的固然都是事实,但并不一定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关键不在你做了多久,重要的是是否有进步。明确判断才是正心的根本。世上一切牵绊都是忧虑和烦恼

一位老僧深有感触地说:“人生一世,所谓的名利,能带走吗?即便带走又有何用?但是,人们总是想不开啊?总是不断被欲望折腾来折腾去。其实,所有的欲望,都是烦恼之源,是烟云之物。”

小徒弟问:“所以我才要活得快乐些,因为死后根本带不走快乐。”

老僧缓缓摇头:“你说的快乐仍是情。无情,才是佛。唯一能带的,将是你的真与灵了,那才是真正的快乐。”“真与灵是什么?”“真就是佛,灵也是佛。”

小徒弟有些糊涂了:“我不懂您的话。”

老僧给他讲了个故事:“有个一心向佛的人,常年在寺庙苦苦悟什么是佛,参了很久,也没悟出。就去拜访佛。那天,佛知道他要来,就在他把门推开时,猛地把门关了。那个人就敲啊敲啊,敲了很久,又喊,连嗓子都喊出了血,佛就是不开门。他愤恨之余无奈地回去了。在回去的路上,那个人猛然悟出了什么是佛。”

小徒弟更迷惑了:“什么是佛,吃闭门羹就是佛吗?”“对了。”老僧说,“吃了闭门羹就是佛。因为这就是真。”“那您所说的灵呢?”小徒弟又问。“灵是一种超脱,一种真气。”老僧叹口气,“不是你我能达到的。在尘世之中,惟有佛能够避开忧和烦恼,避开了,就是灵。”“在佛的眼中,什么是忧和烦恼?”

老僧轻轻地说:“世上一切牵绊,都是忧和烦恼。”

滚滚红尘大千世界,让我们心动的诱惑委实太多太多,虽然无法解脱,但还是让自己的心淡泊一些。把幸福和快乐看得淡些,追得缓些,它们反而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在平淡中追求快乐

有三种动物非常羡慕人类的生活,于是找到造物者把它们造成人。造物者答应了,准备把它们下放到人间。

临行前,造物者问第一个人:“到了人世间,你准备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第一个人想了想,回答说:“我要充分利用生命去创造。”

造物者又问第二个人同样的问题,第二个人想了想,回答说:“我要充分利用生命去享受。”

造物者又问第三个人同样的问题,第三个人想了想,回答说:“我既要创造人生,又要享受人生。”

对于这三个人的回答,造物者给第一个人打了50分,给第二个人也打了50分,而给第三个人打了100分。他认为,第三个人才是最完美的人,他甚至决定多创造一些像“第三个”这样的人。

结果,这三个人来到人间后,人类却为第一个人打了100分,为第二个人打了0分,为第三个人打了50分。

原来,第一个人来到人世间,不结婚更不要孩子,充满了神圣的奉精神和拯救感。他为许许多多的人作出了许许多多的贡献。对自己帮助过的人,他从无所求;他为真理而奋斗,屡遭误解也毫无怨言。慢慢地,他成了德高望重的人,他的善行被人广为传颂,他的名字被人们默默敬仰。他离开人间时,所有人都依依不舍,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他送行。直至若干年后,他还一直被人们深深怀念着。

第二个人来到人世间,表现出了不平常的占有欲和破坏欲。为了达到目的,他不惜践踏法律,破坏人伦道德。慢慢地,他拥有了无数的财富,生活奢华,一掷千金,妻妾成群。后来,正义之剑把他驱逐出人间的时候,他得到是鄙视和啐骂。若干年后,他还一直被人们深深唾骂着。

第三个人来到人世间,生活得很平常。他建立了自己的家庭,过着忙碌而充实的生活。若干年后,没有人记得他的存在。

只会创造的人或只会享受的人,都不是健全的正常的生活。既懂创造、又懂享受,自食其力,不损人利己,也不损己利人。这样的人虽然平淡,却拥有平淡中的快乐。可以说,这样的人才是最完美的人。生气要转移注意力

一位老和尚骑着驴和小徒弟去化缘。上坡时,无论小徒弟怎样使劲拉,驴还是坚持它固执的脾气,它的四只脚就像上了钉子一样,固定在地面,怎么也不肯往前挪动脚步。

小和尚面对着不肯迈步的毛驴,高高举起了鞭子。

老和尚赶忙制止了他:“慢,每当驴闹脾气时,有经验的主人,不会拿鞭子打它,那样只会让情况更加严重。”

小和尚忙问:“那该怎么办呢?”

老和尚说:“你可以从地上抓起一把泥土,塞进它嘴里。”

小和尚于是试了一下,驴很快就把满嘴的泥沙吐个干净。刚才还一动也不动的犟驴,居然迈开了脚步。

小和尚好奇地问:“师父,为什么驴吃了泥土,就会乖乖地继续往前行呢?”

老和尚笑着说:“因为它忙着处理口中的泥土,便忘了自己刚刚生气的原因啊!塞泥土只不过是转移它的注意力罢了!”

小和尚听后笑了,他想,这个方法用在驴身上有效,用于爱发脾的人身上呢?

有些人一直认为自己不快乐,就是因为他们固执地让自己的情绪不肯离开令人不快的事情。那样,除了折磨自己的身心之外毫无益处。

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就是为封闭的心胸打开了一扇门,忘却那些烦恼才会投入到正常的生活中。学会给自己减压

有一位讲师正在给学生们上课,大家都认真地听着。“各位认为这杯水有多重?”说着,讲着,讲师拿起一杯水。

有人说200克,也有人说300克。“是的,它只有200克。”讲师说。“那么,你们可以将这杯水端在手中多久?”讲师又问。

很多人都笑了:“200克而已,拿多久又会怎么样!”讲师没有笑,他接着说:“拿一分钟,各位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可是,如果让你拿一天呢?一个星期呢?那可能得叫救护车了。”大家又笑了。

讲师继续说道:“有人可能感觉荒唐,傻瓜才会一杯水一直拿一天呢?可是,就有人这么做。同学们想想,现在这杯水就是压力,虽然它重量很轻,可是你拿得越久就觉得越沉重。许多人就是因为感觉压力不是很重而长时间不停地工作,结果就会觉得压力越来越沉重而无法承担。所以,我们必须做的是在适当的时候放下水,休息一下然后再拿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拿得更久。”

讲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发出一阵掌声。

其实,人生是一个漫长而又短暂的过程,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总想在最短的时间里达到最大化的目标,以至于无法完全控制自身,使其处于严重失控的状态,总有一天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崩溃。所以,一定要注意心理调节和精神的放松。在压力面前,学会忘记它、淡化它、适应它,而不要为它所纠缠,一切会恢复正常。自珍自爱 自敬自重

归宗智常禅师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弟子,法名叫灵训。他很有慧根,而且心思奇快。也正因为灵训和尚领悟力奇高,也常常有参念天下之心。

一个冬天,大雪纷纷扬扬不停地下,天地一下子笼罩在白色之中。灵训下定决心要离开,云游四方,参学天下。他就去向归宗智常禅师告辞,说明自己的想法。

归宗智常非常喜欢他,一直希望他继承佛法,使禅门在他的手中发扬光大。但是看看实在挽留不住,便问他:“你要到什么地方去?”“四海云游,处处是家。”“好!你在我这里参禅十几年了,就要走了,在这最后的时间我再向你说点佛法真意吧。你收拾好了行李,再来找我吧。”

灵训和尚就回去收拾行李,不一会提着行李到方丈室的门外。他将行李放在门外,进去拜见归宗禅师。

归宗禅师招呼他道:“你到我的前面来。”等灵训和尚走到他面前时,不爱动情的归宗禅师说道:“天气严寒,途中善自珍重。”

在这寂寥的气氛中,灵训和尚的心头升起了一股暖意。

禅虽然忌讳对于情的执著和偏执,但人生本来是有情的,所以禅师也是一种有情人。“天气严寒,途中善自珍重”,还有一种告诫和提醒就是:世间万象,如同冬天的寒冷一样时时侵入肌肤,扰乱心灵,一定要多加小心,多加珍重。

树木花草会遭受寒暑、虫蚁、污染的侵袭,我们的心灵同样也会遭受财色名利、是非人我、贪瞋嫉妒所侵扰。如何维护我们心灵的清净和安危呢?

房屋,只要把根基保养好,就不怕倾倒;树木,只要把树根保养好,就不至于枯萎。我们如能善自珍重,就不怕任何寒流侵袭了。正确对待环境 正确对待内心

有一位比丘患了重病,因为卧病太久,所以他住的房间非常污秽。最初还有很多人来探病照应,但时间久了,就没有人肯前去慰问。

住在祗园精舍的佛陀知道后,有一天他来到这位病比丘的房间里探病。“你的病,现在怎么样?”佛陀问。“佛陀!我的病不易好了。我已被人遗弃,佛陀为什么对我这样慈悲?”比丘问。“人和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的,你帮助过我,我也应该帮助你。”佛陀说道。“佛陀!我对你从没有帮过忙。”“你帮过我。在往昔有一位恶王,为集财宝不择手段,要陷害一位僧侣。那时有一名将军很慈悲,不惜生命保奏,那僧侣幸而免殃,那将军是你,僧侣是我。”

比丘听后非常欢喜。

佛陀说完,亲手抚着比丘的身躯,忽然间,比丘的病立即痊愈了。“佛陀,感谢你,我的病好了。”比丘流着泪说。

其实,佛陀是编造了这样的故事。他这样说,是为了让比丘心安理得地享受他的看望,而不背心理负担。比丘病了很久,他最需要的就是重获人情的温暖和快乐。只有这些,才能解除他的寂寞和重病。犬慈大悲的佛陀满足了他。

顺境也好,逆境也好,无非外境;

佛心也罢,禅心也罢,俱是自心。

正确对待环境,才能不为外物所动;正确对待内心,才能体味快乐境界。或许我们会像这位比丘一样寂寥,这时请记住,我们的自心便是那大慈大悲的佛陀。功名如粪土 富贵如浮云

唐朝贞观年间,有位禅宗第四祖道信大师在黄梅一住30多年。唐太宗因为仰慕道信大师的仙风道骨,就派遣使臣前往迎请,希望道信大师能进京与自己见面。

使臣到了黄梅,向道信大师宣告太宗皇帝的旨意,道信大师听后只是淡淡地说道:“我年事已高,清净的山野适宜养老,请你为我回谢皇上的盛意吧。”

使臣回来将道信大师的意思回复了太宗,太宗想道信大师也许是推辞,第二次派遣使臣前去。道信大师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告诉使臣:“请你禀告皇上,我年老多病,实在是辜负皇上的好心了。”

唐太宗听使甄说道信大师这样倔强,心里非常不悦。虽然如此,唐太宗仍然派遣使臣用轿子恭敬地迎接道信大师进京。哪知,又被道信大师拒绝了。

这次,太宗实在忍无可忍,就令使臣前去威吓道信大师:“若再不应诏进京,当取首级前去!”

面对使臣的威吓,道信大师不但没有慌张,反而静静地伸颈就戮。使臣没想到道信大师这样坦然,也不敢造次,连忙抛刀扶着道信大师,向大师顶礼忏悔。回京后把这情形禀告唐太宗。

太宗听后想满朝文武,不争名夺利者能有几人?更加对道信大师的志向敬重不已,并赐以珍帛,以满足大师修行于山林的志向。

入了功名富贵的牢笼,自然与快乐的境界失之交臂。岂不知功名如粪土,富贵如浮云,皆是梦幻泡影,了不可得。回看清贫之士脸上安详的微笑,方知放下与随缘的妙处。寸金难买寸光阴 生存就是最大的快乐

有个守财奴,他一生吝啬节俭,积攒了100万元。

不想死神突然降临,要夺去他的生命。守财奴这才意识到自己没有好好享受过人生,他对死神说:“我把我财富的三分之一给你,你卖给我一年活着的时间吧。”“不。”死神的口气不容商量。“那就分50万给你,我现在只求你给我半年的时间,总可以了吧。”守财奴恳求道。“不行。”死神还是不同意。

守财奴有点着急了,说:“那……我把所有的财富都给你,你给我一天的时间行吗?”“不行。”死神说完,走过来伸手要他的命。

守财奴绝望了,他向死神提出最后一个请求:“请你给我一分钟时间,我要写下遗嘱。”

死神这次同意了守财奴的请求。守财奴用颤抖的双手,艰难地写下一行字:“人们,请记住——你所有的财富买不到一天时间。”

虽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钱,但有钱的人也不一定都快乐。很多人为获取金钱付出了一生的努力,到头来却发现金钱换不来多一分一秒的时间。

占有不能带来快乐,为金钱而忙碌顾不上享受并不是明智的。远离尘世 好心情比什么都重要

小镇里有一对夫妻。男的在外面开了一家公司,生意红火。他没日没夜地忙碌,很少在家。儿子去很远的地方读书,几个月才回家一次。

女人一个人在家里,终日无所事事,日子过得不快乐。

男人想让她快乐起来,就让女人去亲戚朋友家串串门,跟他们聊聊天,打打麻将。女人于是去亲戚朋友邻居家里串门、聊天、打麻将。果然开心了一段时间。但话题聊完了,麻将打腻了,她又变得不开心了。

有一天,女人对男人说自己想开间花店。男人同意了,他想,这里还没有人开,一定能赚钱。花店很快开张了。女人每天去花店做生意,她变得忙碌起来了。来买花的人很多。

可是过了几个月,男人算了一笔账,发现女人经营的花店不但不赚钱,倒赔进去不少。原来她根本不是经商的料子。

一天,他和老婆商量花店是否还继续开,女人说:“还开。”“赚了多少?”他问老婆。

女人笑了笑说:“钱是一分没赚到,可赚的全是快乐。”

男人想想老婆确实比以前过得快乐、充实了,花店就继续开了下去。

赚快乐比赚钱更重要。心情快乐的人生活才有情趣。

在印度圣塔莫尼卡的海边,天空很蓝,海面翻卷着白浪。

一天,在一个高出海滩的土坡上,有成群的白色海鸟起起落落,一对老夫妇正在从小麻袋里掏出食物喂它们。

看得出来,老夫妇和这些海鸟很熟,因为几乎每一只鸟他们都能叫得出名字来,还指指点点地对身边好奇的人们说哪只鸟最调皮,哪只鸟最近刚做了妈妈。

原来,老夫妇住在这里已经七年多了。七年中的每一天下午,他们都会来喂海鸟。“我们都觉得这是心情最愉快的时光。”老夫妇说,“看到这海天一色的大自然和这么可爱的海鸟,我们觉得比任何物质享受都满足。”

一个人要以清醒的心智和从容的步履走过岁月,就需心境离尘嚣远一点,离自然近一点。因为拥有全部并非就能快乐。有了快乐的心情,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是美好的。快乐没有统一标准更没有可比性

在沙漠炎热的骄阳下,骆驼一次又一次练习足尖旋转,反复用足尖支立身体,单腿站立,伸前臂,抬后脚。因为它决心成为一名芭蕾舞演员。

它说:“要使每个动作高雅完美,这是我唯一的愿望。”

它一直练了好几个月,每天上百次地重复这五个基本姿势。脚起了泡,浑身酸疼不已,但是它从来没想过停下来不练。

终于,骆驼说:“现在我是一名舞蹈演员了。”它举行了一个表演会,但观众却没有一个为它鼓掌。

其中有一位发言说:“作为一名评论家和这群伙伴的代言人,我必须坦率地对您说,您的动作笨拙难看。您跟我们一样,生来就是骆驼,背部弯了,圆滚滚的凹凸不平,所以不但你今天成不了芭蕾舞演员,将来永远也成不了。”“我喜欢跳舞,在跳舞中才能体会到自己的快乐,所以我要坚持不懈地跳下去。”骆驼坚持说。

它真的这样做了,这使它愉快了好些年。

也许你的行为和梦想得不到认可和满足,但又何必在意呢?只有你自己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快乐。

快乐没有统一标准,更没有可比性,但共同点是能使肉体和精神上的每一部分敏感活跃,所以,人只有在不断追求中才会感到持久的幸福和满足。快乐源于自身 你想快乐就会快乐

一只住在树林里的猫头鹰总是搬家,却没有一次能稳定地居住下来。这天,它又要从西边搬到东边去了。原因是,周围的人不知为什么都拒绝与之交往,它感到住不下去了,非搬家不可。

直言的鸠鸟看其奔波劳累,就告诉它:“假如你能改变自己的叫声,搬到东边去当然可以,但如果还是老样子,新邻居们仍然会讨厌你的声音。”

猫头鹰不听这些,依然故旧。它不去思考自己不受欢迎的理由,只是不停地搬家,白白浪费时间。

人何尝不是如此。一旦在一个地方遇到挫折或不遂人愿,就怨天尤人,牢骚满腹。殊不知,如果不实事求是地从自身查找原因,只是一味地改变工作环境,最终还是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一个深山老林里,有座寺庙。寺庙里的和尚人人互相猜疑、戒备森严,而且脾气暴躁的还经常吵架,住持为此很苦恼。

一天,他到相距不远的另一座寺庙去办事,看到那里的和尚个笑容满面,和睦相处,心里非常羡慕,但又不知其中的奥妙所在。于是,他便问一位小和尚:“你在这里感觉快乐吗?你们有什么好方法使庙里一直保持和谐愉快的气氛呢?”

小和尚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们也没什么奥妙,倒是经常做错事。”

正当那位住持感到疑惑不解之时,忽见一个匆匆从外面回来的和尚,走进大厅时不慎摔了一跤。住持想这位和尚肯定会发怒了。可是,让他想不到的是正在拖地的和尚立刻跑过来,一边扶起那位摔倒的和尚一边忙道歉:“真对不起,都是我的错,把地拖得太湿,让你摔着了。”

站在大门口的和尚见状也跟着跑过来说:“不,都是我的错。”没有摔跤的和尚没有半句怨言,只是自责地说:“不,不,是我的错。”

自责既是对他人的道歉,也是对自己心灵的解脱;它既可以化暴戾为祥和,也会使人真心相对。这时,双方的心里都会涌上一种感动。自己快乐,别人才能分享到你的快乐。蔑视困难的人在黑衣中也会露出笑容

一个从未看见过海的人来到海边。那儿正笼罩着雾,天气又冷,深不可测。“啊!”他想,“幸好我不是水手,否则,当一个水手太危险了。”

在海岸边,他遇见一个水手,他们交谈起来。“你怎么会爱海呢?那儿弥漫着雾,又冷。”“海不会总是这样,它有时也是明亮而美丽的。但不论何种天气,我都爱海。”水手说,“我们家庭的每个人都爱海。航行是我们的工作,不去想有什么危险。”水手说。“你父亲在哪里供职?”看海的人问。“噢,他死在海里。”“你的哥哥呢?”“死在大西洋里。”“你的弟弟呢?”“他在印度洋航行时,不幸遇到风暴,船翻人亡。”“既然如此,”看海的人说,“如果我是你,我就永远也不到海里去。”“那么,你的父亲现在健在吗?”水手说。“啊,他在床上断的气。”看海的人说。“你的哥哥呢?”“也是死在床上。”看海的人回答。“如果我是你,我就永远也不到床上去。”

生活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人便是大海上的一叶小舟。大海没有风平浪静的时候,人也总有欢乐和忧愁。蔑视困难,勇往直前的人,在黑夜中也会露出笑容;凄苦的人,干什么事情都是危险的,即使睡着了,梦中也滴泪。

如果你珍惜生命,珍惜每一寸光阴,如果你愿为生活增添欢乐,那么,请换一种心情去生活,即使倒下也面向太阳。打开心灵之窗 高唱快乐之歌

弟子问禅师:“怎样才能成佛?”

禅师厉声喝道:“你外出云游,在庙宇与丛林之间奔走,可曾找到你们的安身之处?如果只会攀山涉水来来去去,那只是白白踏破草鞋,等着阎王爷向你收草鞋钱吧!”

弟子又问:“怎样才能成佛?”

禅师回答说:“将踏破的草鞋扔掉,不用为草鞋破了磨脚担心,更不用为草鞋钱担心。光着脚向前走,没有了任何束缚,也就没有了任何烦恼。如果心里挂念太多,忧虑太多,心都装满了,千门万户都封锁了,还安什么身、立什么命!”

弟子望了望自己的草鞋,灵光一闪,顿悟了。

每个人的前面,都有一条通向远方的路,崎岖但充满希望。总有人因为没倒掉鞋里的沙子而疲惫不堪半途而废,也有人舍不得扔掉磨破的鞋子。

人生即哲学,该放就放。

当你走累的时候,请脱掉鞋子,找一块青青的软软的草地躺下,仰头遥望明丽、湛蓝的天空,任阳光在脸上跳跃。你会感觉到,温柔的小草抚平了你的心田。

当层层的失意包围,请推开门窗,让清新的空气吹进来。在芬芳甘甜的泥土气息中寻找一丝的宁静。

当无奈的惆怅涌来,当无名的烦恼袭来。请走出封闭自己的囚室,看夕阳的沉落,听虫鸣鸟叫,抬头数天上闪烁的星星。这时,一切令人烦恼的嘈杂渐渐隐去。

虽然没有人知道远方究竟有多远,但是打开心灵之窗,让快乐的阳光和月光涌进来,宁静之心便有了一支永不熄灭的快乐之歌。

拥有一颗宁静的心,痛苦将不再有。第二章幸福生活的秘诀财富可以证明价值 财富跟着爱心来

日本有一位著名的一休禅师。一天,他正在禅房内打坐,突然来了一位信徒向他哭诉:“一休师父,请你帮帮我!”说完就向一休跪了下来。

原来,他和妻子都重病在身,多年来因为治病而债台高筑。现在债主每天都逼上门来讨债,他们整日提心吊胆,半夜才敢回家。这样的日子他真想一死了之。他大哭着说:“没法活r,没法活了,只可惜苦了我女儿一个人孤零零地活在世上啊!”

一休听到这里,忙对他说:“你先别哭,我有个办法。”

信徒一听这话又愣住了:“师父快说。”“你可以为女儿找个女婿,让女婿来帮你们还债,不就解决了吗?”一休说道。

信徒听完一休的话哭笑不得,他无奈地说:“师父有所不知!我女儿刚刚八岁,谁又会娶她呢?”“那你就把女儿嫁给我吧!我替你还债。”一休微笑着对他说。

信徒听后,大惊失色道:“这……这,你是我的师父,怎么可能做我的女婿?”说完他又补充道:“何况我女儿还这么小!”他实在不知道一休要做什么。

但是一休挥挥手,很大度地对他说:“没问题,我做你的女婿,一定能帮你还债,你就赶快回去准备此事吧!”

信徒看一休态度很坚决,而且又能帮助还债,求之不得,所以回去后将此事告诉了邻居。

一休和尚要做别人的女婿,这可是天大的新闻。一传十,十传百,一休娶妻的消息轰动了全城。迎亲那天,看热闹的人把门前挤得水泄不通。一休见状立刻在门前摆上桌椅,拿出文房四宝,舞文弄墨。人们争相购买他的书法作品。一休趁机又拿出《狂云集》,签名售书《狂云集》本来就是集诗、歌、书于一体的著作,再加上一休的签名,更是锦上添花。来看热闹的众人为了得到一休签名,把售书处挤了个水泄不通。过了不大会儿,一休就积了一大箩筐钱。

一休问信徒:“这些钱够你还债吗?”

信徒没想到一休用这种方式这么快就帮自己脱离了缠身的债务,高兴得几乎要流眼泪,连连说:“够了!够了!多谢师父!多谢师父!”一边说一边准备向一休叩头谢恩。

一休赶忙将他拉起来说道:“好了,现在你的问题解决了,我的任务也完成了。女婿我就不用做了,还是做你的师父吧!”说完,不等那位信徒反应过来,就转身离去了。

慈悲仁爱之心是一个人高尚道德情操的体现。虽然现在是经济社会,更多的人需要通过赚取财富证明自己的价值,但财富跟着爱心来。即便是生意人在经营的过程中,做些善事,也有助于经营。拥有救人救世的心胸才是世间最珍贵的无价之宝。世界是互动的 接受爱时别忘给人关爱

有个青年,总是愤世嫉俗,看什么也不顺眼。由于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遭遇了许多误解和挫折,他感觉整个世界都在排斥他。在压抑郁闷的环境中,他度日如年,精神几乎要崩溃。

有一天为了散心,他登上了一座景色宜人的大山。看到那些成功人士悠闲地欣赏着幽雅的风景,想想自己这些年的遭遇,他内心的仇恨像开闸的洪水一样,忍不住大声喊道:“我恨你们!我恨你们!我恨你们!”

没想到,宅荡幽深的山谷传来比他的声音大百倍的回声:“我恨你们!我恨你们!我恨你们!”似乎千山万壑都在回应。正在旅游的人也莫名其妙地看着他。

他越听越烦。不论走到哪里,这些怨恨的声音都在围绕着他,扰得他更加恼怒。

就在他烦躁不安时,从身后传来了“我爱你们!我爱你们!我爱你们!”的声音。他扭头一看,只见离他不远处的地方有一个老者在冲着他喊。

片刻后老者微笑着向他走来,他见老者面善目慈,便一股脑说出了自己所遭遇的一切。

听了他的讲述,老者笑着说:“爱是世界的回音壁。爱给人的收获远远大于恨带来的暂时的满足。重要的是改变世界前先试着改变自己。你不妨试试。”

青年听了老者的话,对着山谷喊道:“我爱你们,我爱你们!”不但山谷传来了回音,而且连周围的人们也在对他友好地微笑。

爱是阳光,让心灵的鲜花开放;爱是雨露,滋润仇恨的心灵;爱是和煦的微风,吹去心头的阴影。

世界是互动的。你给世界多少爱,世界就会回报你多少爱。当我们接受爱的同时别忘了给别人以关爱。让迷途者知返

日本的智空禅师年轻时,一次到江户游玩的途中,偶然遇到一位高官。高官听说他是武士的儿子,又看他长得高大英俊,便让他做了自己的随从。

后来,智空与官员的太太两相情悦,十分亲密。两人的私情终于被发现了,高官十分恼怒,欲除掉他们。自卫中智空杀了那位高官,带着他的太太逃往别处。

但他们两人都习惯了奢华的生活,现在突然失去了生活来源,无法自立。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两人堕落成贼,而女人的贪得无厌使智空无法满足,最后两人也分道扬镳。

后来,智空到很远的一个寺庙出家,做了一名游方僧人。在读经念佛中,他意识到了自己所犯的罪孽,良心时刻受到谴责。为了弥补他的罪过,他下定决心要在有生之年完成一件善举。

离寺庙不远处的山上,悬崖耸立,唯一的木板桥早已腐朽。过路的人只能依靠悬崖上的长藤攀度,非常危险。他决心在悬崖下面挖一条隧道,为人们开辟一条安全的通道。

他白天乞食,夜晚挖掘隧道,风餐露宿,日日不停。不知不觉,20年过去了,一条长达2000米的隧道眼看就挖通了。

这天,在空旷的山谷中,走来一位年轻人,他是多年前被智空禅师杀死的那位高官的儿子。为报杀父之仇,他拜全国有名的武术高手为师,而今已经成为一名剑道高手。多年来,他四处寻觅智空禅师的踪影,现在,长途跋涉来到这里,要置智空禅师于死地。

智空禅师见到他平静地说:“我心甘情愿地把我的生命交给你,但是,请让我挖成这条隧道,那时你可以杀了我。”剑道高手看他连抵抗的意思都没有,于是,便耐下性子等待那一天。时间一天天过去,智空禅师似乎忘记了身边的危险,只顾不断地挖着。一晃又是几个月过去,剑道高手闲等着感到十分无聊,便开始帮智空禅师挖掘。他帮了一年,逐渐对智空禅师的坚强意志生出敬佩之情。

隧道终于挖成了,人们可以从这里安全通过。

智空禅师放下手中的工具,欣慰地长吁一口气说:“隧道完成了,我心愿已了,现在你可以砍去我的头。只是请你把我的身体埋在隧道口,让我看着人们安全通过。”

此时,那位剑道高手满眼含泪,动情地说道:“你不再是我想象的充满仇恨的智空。你现在是为救助大山里的人而活着,我怎能忍心砍下一个普度众生的人的头呢?”“晨钟暮鼓惊醒多少山河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无边苦海梦中人。”在修行中,智空禅师不但得到了自救,而且他的慈悲和关爱,也化解了复仇者满腔的仇恨和怒火。

做人、做事、做生意,都要时刻怀着一颗大慈悲心。不只是为自己,更是为他人、为社会奉献些什么,这是一种大爱。任何复仇的心在大爱的慈悲照耀下也会平息,迷途的灵魂也会被唤醒。父母对儿女的爱是任何人也无法替代的

以色列国王所罗门在位时,审理了这样一个案子:

两个妇女带着一个刚几个月的婴儿来报案,都说自己是这个婴儿的母亲,要求国王给她们明断。

所罗门听完了她们的诉说,想了想,对她们说道:“你们都说孩子是自己的,又都没有足够的证据,我只能采取公平的原则了。”然后下令道:“拿剑来,把这个婴儿劈成两半,分她们一人一半。”

听到国王这样说,其中一位妇女急忙扑通跪下,大声嚎哭着哀求道:“不要,陛下,把孩子给她吧,不要杀死我的孩子。”

所罗门哈哈大笑道:“听见没有?这才是真正的母亲。把孩子交给这个不愿杀死孩子的女人吧。”

儿女与父母,流淌着相同的血液。哪个母亲愿意看到他们受到伤害呢?哪怕孩子不能归属自己,也总比受到伤害要强。这就是亲情,这就是母爱。人世间,父母对儿女的爱,是任何人也无法替代,无法超越的第一情。

中国古代,有一位名叫周豫的读书人。有个朋友送了他最嗜吃的鳝鱼,周豫想亲自动手,试试自己久未展露的手艺,煮一锅清炖鳝鱼汤来尝尝。

周豫炖鳝鱼自有一套。他先是将鱼放入锅中,让那些鳝鱼自由自在地在锅子里游着,然后再在锅底下用小火缓缓加热。在鳝鱼丝毫未觉水温加热的情况下,就被慢慢地煮熟了。这样,鳝鱼因为不会经历被杀的过程,所以口感要好上许多。

随着那一锅汤慢慢煮沸了,周豫将锅盖掀起来看看,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锅中有一条鳝鱼的身体竟然向上弓起,整个腹部都向上弯了起来,露出在沸汤之外,只留头部跟尾巴在煮沸的汤水之中。

周豫看到这种情形,心中感到十分好奇。他想要看个清楚,这条鳝鱼究竟是为何如此辛苦地将腹部弯起,便立刻将这条形状奇特的鳝鱼捞出,取了一把刀,将鳝鱼弯起的腹部剖开。令周豫大吃一惊的是,那里面竟藏着满满的鱼卵……

原来这条护子心切的鳝鱼为了保护众多鱼卵避开滚热的汤水,情愿将自己的头尾浸入沸汤之中,直至死亡。

周豫看到这一幕,手里的刀哐地扔到了地上,泪水禁不住潸然而下,呆呆地不知站了多久。鳝鱼还会舍命护子,而自己对母亲,却孝道有亏。周豫感慨之余,发誓终身不再吃鳝鱼,并对母亲加倍地尊敬与孝顺。

父母对待儿女,传承着他人无法替代的关怀和彼此心灵的默契。漠视亲情,会成为冷酷的人;忽略亲人,将失去最宝贵的心灵财富。天下做儿女的,像父母对待自己一样去回报父母吧,虽然报答不完,但也可以慰藉父母和自己的心灵。宽容是美德是爱的最高境界

盘圭禅师在一次静修会中对弟子讲禅,忽然人群中一阵骚动……“你又偷钱了!这次绝不能饶你。”一名弟子抓住另一名弟子的手大叫,并把他拖到盘圭禅师面前。盘圭禅师问明情情况后说:“原谅他吧!”“不行!他已经行窃很多次了,这次不能再原谅他!”“如果不把他开除,我们就集体离开这里!”众弟子附和着大嚷起来。“有100只羊走失了1只,牧羊人会撇下其它99只到处去寻找走失的那只。你们都是明智的师兄,知道是非,但他却连是非都分不清,如果我不教他谁来教他?”盘圭禅师静静地说,“我要把他留在这里,即使你们全都离开也是一样。”

听了这话,偷窃的那位弟子跪倒在地,热泪盈眶,发誓洗心革面,痛改前非。此后不久他便悟出是非善恶了。

生活中,那些误入歧途的人是最需要帮助的。这种慈悲和宽容可以帮他们重新找回自己,这种爱才更有意义和价值。

闵子骞是孔子的学生,是七十二贤人之一。他从小失去了母亲,父亲给他娶了继母。

快到年底一天,父亲要买点年货,子骞同两个弟弟高兴地穿着新棉袄,随父亲外出。不巧,走到半路,突然,天降大雪,牛车顺着斜坡往下滑。子骞手冻僵了,翻下车来,棉衣被车剐破了一个洞。

父亲急忙来拉他,却愣住了,原来子骞的棉衣破洞里飘出了纷纷扬扬的芦花。他急忙扶好摔倒的子骞,扒开其他两个孩子的棉袄看,见里面都絮着厚厚的棉花!父亲对子骞说:“你为什么不早跟我说啊!”他心疼地眼里含着泪。

回到家,父亲指着继母大骂:“亲生儿女穿棉衣,子骞却穿芦花衣。他从来没在我面前说过你半点不是;你却这样对待他。太狠毒了,你给我滚!”弟弟们吓得都哭起来。

这时,子骞扑通跪在父亲面前,哀求说:“爹,求您不要赶娘走。”父亲说:“她这样对你,你还替她求情?”

子骞含泪说道:“有娘在,顶多是我一人受冻;娘走了,弟弟们和我都要挨冻。”

子骞的真情感动了父亲,更感动了继母,她惭愧地说:“孩子啊,对不起,让我重新给你做件棉衣吧。”从此,继母对子骞视为己出。

子骞是善良的,是他的爱心挽救了一个差点分裂的家庭。这种为他人着想的行为,感动了自私的继母。

有句话叫“爱的极致是宽容”,即宽容是爱的最高境界。宽容是一种美德,具有伟大的力量,它让一切自私和冷漠的人感到惭愧。我们确实需要一颗宽容的爱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温情和幸福重现人间。爱别人就是爱自己

格陵兰岛在地球的最北端,它的大部分土地都在北极圈以内,由于土地长年冰封,岛上的人们主要以狩猎为生。但是,有一种鸟,他们从来也没有人去射杀。而且,千百年来,这个传统一辈一辈地流传下来,成为格陵兰岛上不成文的法律。

这种鸟叫母子鸟。

如果人们逮住了母鸟,用不了多长时间,它的孩子们一定会成群结队地飞来寻找它的母亲,不论把母鸟藏到哪里,带到多远的地方,它们也要千方百计地找到;而一旦逮住了雏鸟,它们的母亲也会一路呼唤着千方百计地找到它的孩子,不论把它的孩子带到哪里。

按说,岛上的猎人熟知了母子鸟的习性,只要坐在家里等着大批的鸟自投罗网就可以了。但是,格陵兰岛上的居民们没有这样去做。

而且现在岛上的居民还处在半原始的生活状态,但几乎所有到了这个岛上的人,都为他们注重亲情、和睦相处的情景震惊。他们的家庭几乎大都是几十口人的大家庭,直到实在是住不下了,才恋恋不舍地分开居住。

岛上几乎没有什么法律,更谈不上军队和警察,但他们却和睦快乐地生活着。医生给人治病,都会凭着自己的良知倾其所能,因为他知道在病人的家里,许多亲人正在焦急地盼望着他康复团圆。商人中,没有人去做坑人骗人的事情,因为他们知道,假如是坑骗了孩子,会令他们的父母痛心;而坑骗了大人,孩子们会失去父母的庇护无法生存。而且自己一旦遭到报复,自己的家庭也将骨肉分离。

他们说,连鸟都知道亲情团圆,都知道千里相随,我们更不能人为地使自己和别人的家庭骨肉分离。

善待别人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具有人的尊严和神圣,才能在社会生活中享有人的资格与权利。友善地接纳别人 你的人际关系必能和谐

一只觅食的蚂蚁发现了一颗麦粒,喜出望外。于是便使出浑身力气背着它回家。麦粒请求蚂蚁把它放下来,希望能和蚂蚁达成一个协议。

麦粒说:“我不仅仅是能让人磨成面粉的麦子,我还是生命的种子,可以长成庄稼,到时候能收获许多粒。如果你在地上挖个坑,把我种上,一年之后,我会给你100粒,够你吃一年。”蚂蚁同意了麦粒的请求。

一年后,蚂蚁回到它和麦粒达成协议的地方,它眼前是一株又高又大的麦子,上面有数不清的麦粒。蚂蚁得到了许诺给它的100颗麦粒,一家人快快乐乐地度过了寒冷的冬天。

友善地接纳别人,真诚地帮助别人,你的人际关系必能和谐,那些本来怀有恶意的人,也不会对你造成伤害。相反,如果你处处提防别人,就算没有恶意的人在你眼中也会变得有恶意了。凭良心做事 不留遗憾在人间

相传心灵手巧的鲁班,有一次做了一个木头人帮着锯木。正好离他而去的徒弟王恩来看他,看见这个木头人后就趁鲁班休息时悄悄地丈量木头人的尺寸。回去后,依样制作了一个。可是他所做的木头人却怎么也动不起来,没有办法,只得硬着头皮又回来问师傅。

鲁班听完王恩的话后,问:“尺寸都量对了吗?”“量对了!”王恩答道。“头和脚也都量过了吗?”“量过了!”“那么,”鲁班若有所悟地问道:“噢!你大根没有量‘良’心吧!”

王恩随口答道:“对!我就是没有量心。”

鲁班沉下脸来厉声地说:“王恩,没有良心的人是不能做成事的!”

良心是指善良之心,仁义之心。人生下来本无所谓善恶,倒是在尘世间的奔波中时时丢失,需要找回。有良心的人,做事之前,总会先想想这么做对还是不对,用道德感来约束自己。

一个勇敢、正直、向善的人,就是一个有良心的人,他们行事纵有错误,当后悔的时候,也容易获得他人的同情。

人生于天地间当行得正,走得直。坏事不能做,做了会后悔;好事要赶快做,不做也会后悔。每个人都要凭良心做事,要将善行、清白留给世人,千万不要把遗憾、懊悔留在人间。讲禅话听禅音 做禅事用禅心

有位女施主家境很富裕,无论其财富、地位、能力、权力,还是漂亮的外表,都没有人能够比得上她。她在人前也自视甚高,但回到家中却郁郁寡欢,因为心中孤寂,连个说知心话的人也没有。于是她就去请教无德禅师如何才能使自己具有赢得别人喜爱的魅力。

无德禅师告诉她:“你能具有和佛一样的慈悲胸怀,讲些禅话,听些禅意,做些禅事,用些禅心,就能成为有魅力的人。”

女施主听后,不解地问:“禅话怎么讲呢?”

无德禅师回答:“禅话,就是说真实的话,说谦虚的话,说利人的话。”

女施主听了,说:“这我能做到。”之后,又问:“请问禅音怎么听呢?不是用耳朵吗?”

无德禅师回答:“不是用耳朵,而是用心。化一切声音为微妙的声音,把辱骂的声音转为慈悲的声音,把毁谤的声音转为帮助的声音。哭声闹声,粗声丑声,你都能不介意,那就是禅音了。”

女施主听完,思考了一会儿,又问:“那请问禅事怎么做呢?”

无德禅师回答:“禅事就是布施的事,慈善的事,服务的事,合乎佛法的事。”

女施主爽快地说:“这我能做到啊!我也是这么做的。”接下来她又问最后一个问题:“大师,禅心是怎么用呢?”

无德禅师回答:“禅心就是包容一切的心。你能做到吗?”

女施主听了之后,低下头。从此,她一改从前的骄气,在人前不再夸耀自己的财富,不再自恃年轻美丽,对人总谦恭有礼、体恤关怀,不久就被夸为“最具魅力的施主”了。自己也感觉生活得很愉快幸福。

财富、地位、能力、权力和漂亮的外表,只是一个人的外在东西,如果心胸狭窄,总是炫耀自己,排斥别人,即使拥有这一切,身边的人还是会逐渐离去。要想成为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人,就要拥有一颗慈悲的心,一颗包容一切的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杂宝藏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叫做“波罗奈国”。国王颁布了一个规定:家中老父年过60后,人们就给他换上破鞋子,让他看守门户。谁家不这样做就要受法律处罚。

国王的家乡有一对兄弟,他们的父亲也已年过60了。有一天,哥哥对弟弟说:“你给父亲换一双破鞋子,让他去看门吧。”

弟弟就走进房间,手中却拿了三双破鞋子出来。哥哥奇怪地问弟弟:“为何要多拿两双破鞋子呢?”

弟弟回答:“你我以后难道不会老吗?到那个时候,我们的儿子也会让我们穿着破鞋子去看门。所以,我就将我们需要的破鞋子也找来了。”

哥哥愣住了,问:“我们以后当真也会这样吗?”

弟弟说:“只要这种不孝顺老人的习气存在,我们就终究会有这一天。”

哥哥明白过来这个道理之后,就带着弟弟一同来到王宫,向国王禀明自己的想法。国王想到自己也会有年过60的时候,出现那种情况可不是自己想看到的。最终国王废除了这种坏习气,开始教导子女要孝顺父母。

局部利益和小事情上得到了便宜,全局和道义上必然理亏一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家庭中应该有一种真诚的信仰,跟父母兄弟相处融洽,比静坐省察要好上几千倍。宽恕别人 也能拯救自己的灵魂

民国初年军阀割据时代,一位高僧受当地一位大帅邀请赴宴。席间,满桌精致的素菜。可是,在靠近高僧的桌中,有一盘菜里竟然有一块“猪肉”。

这时,坐在高僧旁边的徒弟想,厨子明明知道我们不吃荤的,为什么把猪肉放在素菜中。于是,他故意用筷子把肉翻出来,高僧却立刻用自己的筷子把肉掩盖起来。一会儿,徒弟又把肉翻出来,打算让大帅看到,高僧再度把肉遮盖起来,并且在徒弟的耳畔轻声说:“如果你再把肉翻出来,我就把它吃掉!”徒弟听到后就再也不敢把肉翻出来。

宴席后高僧辞别了大帅。归寺途中,徒弟不解地问:“师父,当时我翻出肉来只是要让大帅知道,处罚他而已。你为什么不让这么做呢?”

高僧说:“每个人都会犯错,无论是‘有心’或‘无心’。如果刚才大帅看见了猪肉,盛怒地把厨师枪毙或严重惩罚,这都不是我所愿见的。希千百事之荣,不如免一事之丑。”

徒弟点着头,深深地体悟这个道理,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洗涤。“君子扬善不扬恶”,对于他人的缺点或隐私,要视同自己的秘密守着,千万不可当众揭露或四处张扬。那样,将使我们的心受到挟制,为自己埋下危机。

宽恕仁爱对人,自己的修养也将臻于完美。舍己为人会获得别人的尊重

很久以前,在一片森林里,有一只雄伟奇特的鹿王率领着几千头梅花鹿一起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地方。它们饿了吃林中的嫩叶鲜花,渴了喝溪中清澈的泉水,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生活十分幸福。

但是好景不长,有一次,一个国王率人到森林中来打猎。他们把森林团团围住,利箭像雨点般地射出。

鹿王带领群鹿东奔西跑,好不容易才逃出包围圈,但有不少鹿,已死于士兵的乱箭之下。

鹿王看见群鹿死的死、伤的伤,心中非常难过。本以为经过这次灾难,群鹿可以过一段安稳的日子了,可是没想到才过几天,国王又来打猎,群鹿再一次受到损伤。

无奈,鹿王决心代表群鹿去和国王谈判。

谈判好后,鹿王辞谢了国王,回到森林中,召集群鹿,向大家宣布与国王谈判的结果。鹿王说:“从此以后,每天只要有一头鹿,为了集体献出自己的生命,那其他的鹿就可以安稳地过日子了。否则,大家都无法安定地生活下去。”

群鹿听了鹿王的话,自动排定前去国王御厨房的次序。

每次,轮到进国王御厨房的鹿,在动身前,都要到鹿王面前来辞行。鹿王总是流着眼泪,安慰它们:“纵生百岁,总有一死,你是为了保住我们大家的生命。不要怨恨,安心地去吧!”

这天,轮到一头大母鹿去送死。这头眼看就要分娩的母鹿跪在鹿王面前,哭着哀求道:“并非我贪生怕死,但我腹中的孩子是无辜的,它有活下去的权利啊!求大王宽限几天,等我把孩子生下来,一定马上去御厨房报到。”

鹿王于是吩咐下一头鹿先去,这头鹿也跪在鹿王面前叩头哀求道:“大王!到该我死的那一天我绝不多说二话。但按规矩我还能再活一天一夜,让我再享受这一天的快活,我才死而无怨。”

鹿王左右为难,考虑再三,便让那两头鹿都退下,毅然决定由自己代替母鹿前去。

当身材高大魁梧、顶角挺拔峥嵘、四蹄温润如玉、双目炯炯有神,浑身长满了五彩的绒毛的鹿王进城时,全城的人都目睹了它的风采。有的还跟随它到了宫廷。

鹿王到了御厨房后,跪在地上,引颈待宰。厨师看到鹿王前来觉得非常奇怪,马上跑去报告国王。

国王下令把鹿王牵来问道:“今天你为什么亲自前来?”

鹿王说:“母鹿已怀小鹿,我不忍心它送死?如果让其他鹿替代,就提前剥夺了它们有限的生命。”

国王听了,感动得流下泪来,说:“真没想到一头牲畜还会这样舍身成仁!我真是连鹿王也不如啊!”

国王立即让厨师把鹿王放了,从此戒吃鹿肉,并下令全国军民,从此以后都不准伤害鹿。

鹿王回到森林,又和群鹿一齐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生命与道义结合,就会成为一股堂堂正正充塞天地的精神力量。为了别人,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的人,是大慈悲。这样舍生忘死的人甚至能够赢得对立一方的尊敬和帮助。善待他人,不忘感恩

有一位富甲一方的人,放着赚大钱的生意不做,却要开个糖厂,生产水果糖。“这种小生意能赚多少钱?而且产品还受季节限制。”许多商人不理解他。

原来,他年幼时家境贫苦,从没有吃过糖块。一次在路上,一个好心人给了他一块糖。他含在嘴里,感受到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幸福。

后来,这个穷孩子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大富翁,同时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帮助穷人的大善人。但是,他仍然对糖块情有独钟。他说,他每次帮助一个人,都会想起当初的那块糖,那种感觉一下子就会甜到心窝。现在,他吃什么、喝什么、享受什么,都没有了当初那种甜到心窝的感觉,只有开个糖厂,时时提醒自己不忘感恩,帮助别人,才能让他找到当初那块糖的感觉。

后来,这位富翁生产的水果糖有一多半分给当地那些残疾孤寡老人和福利院的孤儿。他说:“让那些人也品尝到被别人关爱的幸福。”

对于这位富翁来说,他幸福的方式就是找到那种甜到心窝的感觉——广做善事,回报孩提时第一次吃到糖块所得到的幸福。他不断地幸福着,被他帮助的人也不断地幸福着。

无论人得意时还是失意时,只有选择善待他人,才能幸福自己。

小李与某公司董事长做了多年邻居。当这位董事长的公司财源茂盛时,他的汽车碾扁了别家的小鸡小鸭从不道歉;他的狼犬对着邻家的小孩子露出可怕的白牙,他也不以为然;他修房子把建材乱堆在邻家门口,觉得理所应当。别人冲他打招呼他不太理睬,仿佛这些人是为了巴结他。渐渐地,人们也不再理他了。

后来,他的公司因周转不灵而歇业,他的脸上有笑容了,下巴收起来了,狼犬也拴上了链子。他也经常弯腰摸一摸邻家孩子的头顶。可是,他仍然没有什么人缘。

一天,他与小李偶然闲谈,谈到人世烦忧和恩怨。小李随口说:“人在失意的时候得罪了人,可以在得意的时候弥补;在得意的时候得罪了人,却不能在失意的时候弥补。”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他若有所悟地点一下头。

此后,这位董事长专心改善公司的业务。终于,公司又起死回生了。这次,他又有小车可坐了,不过不再一路按着喇叭旁若无人地快速奔驰,并且在雨天还会减速慢行,小心防止车轮把积水溅到行人身上;以前步步紧跟他的狼犬也不见了。再后来,他搬迁了,全体邻居依依不舍送到公路边上,用非常真诚的声音对他喊:“再见!”

一向庄重严肃的董事长竟用手绢不停地擦着自己模糊的双眼。

善待他人需要一颗爱心。向别人奉献自己的关爱,不图任何回报,本身也可以成为幸福。你善待别人,别人也会善待你。它的高尚性会使人产生从来没有的满足感和轻松感,因而能够为自己带来幸福的体验。夫妻是前世修来的缘 要互相珍惜

在一个心理咨询所里,一位咨询师正在给两个女人上一堂课。

咨询师让她们在黑板上写下自己难以割舍的20个人的名字。两位女人写下了一连串自己的邻居、朋友和亲人的名字。

咨询师说:“请你们划掉一个这里面你认为最不重要的人。”她们不约而同地划掉了一个邻居的名字。

咨询师又说:“请你们再划掉一个,”她们又同时划掉了自己一位同事的名字。

咨询师不断地让她们再划掉一个。两位女人也不停地划着……最后,黑板上只剩下了四个人,她们的父母、丈夫和孩子。

没想到咨询师还在让她们再划掉一个。两位女人迟疑着,她们举起粉笔,艰难地做着选择……最后,当她们划掉了自己父母的名字时,眼里都满是热泪。“请再划掉一个!”咨询师的声音再度传来。这两个女人都惊呆了,她们颤巍巍地举起粉笔,不知如何选择。突然,第一个女人拿起手中的粉笔,毅然划掉了丈夫的名字。而第二位女人选择划掉儿子的名字。这时,她“哇”的一声哭了,样子非常痛苦。

咨询师待她稍微平静后问道:“你的父母和你的孩子和你都有血缘关系,当然是最亲的人。父母养育你,孩子是你亲生的,而丈夫是可以重新去找的,但为什么他反倒是你最难割舍的人呢?”

咨询师静静地看着她,等待着她的回答。

这个女人缓慢而又坚定地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会先我而去,孩子长大成人后独立了,肯定也会离我而去。能真正陪伴我度过一生的只有我的丈夫!”

第一个女人听了,似乎明白了什么。其实咨询师是在帮第一个女人解答她的情感困惑:谁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生命是有限的,成为夫妻更是前世修来的难得的缘份,只有同心携手去走人生的路途才是真爱。拥有它、珍惜它是幸福的,不要亲手毁掉自己的幸福。享受生活 拥有的就是最好的

一个中年男人遇到了外遇,十分头疼,深夜来寺里拜访佛。

人:圣明的佛,我现在遇到了一个比赚钱还让我头痛的问题,我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