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9 15:42:26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试读: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名称之由来及发展

1请说说“对外汉语教学”的“名”与“实”,即名称之由来及其本质特征。

答:(1)“对外汉语教学”名称之由来

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创始于l950年,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

①1978年,学者首次提出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学科

1978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召开了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与会学者根据国外第二语言教学学科特点和规律的研究,以及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发展,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学科的看法,这个建议得到与会语言学家的支持,形成了会议的共识。

②1984年,对外汉语教学作为学科正式诞生

1983年成立了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这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正式诞生。l984年12月教育部部长何东昌在外国留学生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多年的事实证明,对外汉语教学已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这就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其学科地位及其命名已得到我国政府的正式确认。(2)“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本质特征

对外汉语教育是在高等学校进行的一种专业教育,是一种培养高等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其具有高等教育的属性。教育主体是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大学生,目的是培养高级专门让人才,是一种社会教育活动,而非生产活动。

21994年12月“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座谈会”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座谈会纪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座谈会”的召开背景

近年来我国涉外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和内涵等问题上便产生了某些不同的看法,甚至对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本身也产生了某些怀疑。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课堂教学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的学术方向出现了摇摆。在这种背景下,召开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座谈会。(2)《纪要》的主要内容

①座谈会经过坦诚的切磋,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达成共识“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座谈会”明确了对外汉语学科的性质,规定了学科的内涵,维护了“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名称的惟一性、稳定性和严肃性。

②明确了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性质

会议指出:“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根本的区别,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学,教学规律也没有足够的共同点,所以它们不可能属于同一学科。”从而摆正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

3你对最近有人提出的“对外汉语教育学”持怎样的看法?

答:对外汉语教育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第二语言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核心内容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1)“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提出

①教育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方面

不论是“对外汉语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或“第二语言教学”,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如何正确体现“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教育指从德智体美方面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主要是学校的活动。教学论通常是教育学中的主要部分、核心部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也是本学科研究的主要课题、核心课题。

②“对外汉语教育学”的提出顺应时代要求

世纪之交,世界各国的政府和学者专家都重视教育在科技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我们国内也正在进行着教育思想观念的大讨论,研究以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的创新人才为中心的教育改革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应当顺应世界教育发展的总趋向,把本学科的研究提升到教育层面上来。从教育的高度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主张应与其他学科教育学的名称相一致,即用“对外汉语教育学”比较规范。这一名称体现出本学科的性质及其科学定位。(2)“对外汉语教育学”的学科任务

①“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

通过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与学的全过程和整个教学系统中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揭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的本质特征以及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从而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法,并用来指导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学效率。

②为第二语言教育学科甚至整个语言教育学科的理论发展做出贡献

现有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教学理论,很多是西方学者们主要以印欧语系语言为基础研究的成果,而汉语与印欧语系语言在谱系关系上距离很远,差别也很大。从汉语的特点出发研究汉语习得和教学的特殊规律,则可以丰富人们对语言教学普遍规律的认识。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地位和学科属性

1如何确立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地位?

答: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个学科。当我们衡量一门学科是否具有独立的资格时,首先要看它有无独特的研究对象,其次要看它有无独特的研究方法,再次要看它有无独特的科学体系,最后要看它有无独特的研究成果。综观对外汉语教学的全过程,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1)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对象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的全过程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内部联系和外部关系都与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有关。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它与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一样,都归属于应用语言学。(2)对外汉语教学具有独特的研究方法

从事对外汉语教学,自然要对教学中的各种现象进行研究,严格讲来,这并非学科建设。作为学科的对外汉语研究,是要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可能严格体系化的那个部分”。也就是说,对外汉语研究,尤其应该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般原则、方法和规律,以建立自身的科学研究体系。(3)对外汉语教学具有独特的科学体系

按照1993年7月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司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的学科门类划分标准,对外汉语教学属于同汉语言并列的、二级类中国语言文学类之下的独立专业。后来经调整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下属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属应用语言学,学科归属不言自明。

邢福义先生认为:“作为一门学科,‘对外汉语教学’具有两属性、三要素。学科以汉语为主,以对外教学为用。汉语是学科的本体属性,是学科构成的第一要素。对外教学是学科的应用属性,‘对外’是学科构成的第二要素,‘教学’是学科构成的第三要素。两属性、三要素的相互制约,形成学科的内在机制,编织成学科的自身系统。这一学科的发展与成型有赖于两属性、三要素的有效结合。”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已逐渐拥有独特的科学体系并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4)对外汉语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趋向精细化、专门化。90年代以来,习得教育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并且出现了众多的研究论文。

2对外汉语教学与我国境内的其他门类的语言教学的关系如何?

答:按照l993年7月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司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的学科门类划分标准,对外汉语教学属于同汉语言并列的、二级类中国语言文学类之下的独立专业。后来经调整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下属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属应用语言学,学科归属不言自明。

对外汉语教学同我国境内的其他门类的语言教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3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要解决什么问题?

答: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要解决“怎样教”这个核心问题。而要解决这个核心问题,首先必须明确“教什么”和弄清学生“如何学”这两个基本问题。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框架

1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有哪四个层面?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答:(1)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四个层面

对外汉语教学属于应用语言学研究范畴,它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交叉地带。

对外汉语教学包括四个层面的研究:

①本体论,即从事汉语本体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语言学。

②认识论,即从事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其理论基础是心理学。

③方法论,即从事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其理论基础是教育学。

④工具论,即从事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的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2)四者间关系

我们认为应走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单向模式,走向四个层面研究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格局,研究思路与研究视野应有开拓性、原创性,把对外汉语研究看成一个系统工程。

①本体论,即从事汉语本体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语言学,主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②认识论,即从事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其理论基础是心理学,主要解决如何学的问题。

③方法论,即从事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其理论基础是教育学,主要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④工具论,即从事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的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主要说明用什么技术手段的问题。

总之,各领域间是相通的,不是封闭的。四者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2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有何特色?

答: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汉语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即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研究“对外汉语”与研究作为母语的汉语在目的、内容、方法、手段上均有很大的差别。(1)旨在培养外国友人的汉语交际能力

研究对外汉语的目的,在于让学习者掌握汉语语音与韵律,了解汉语词语用法与搭配习惯,明白造句原理与句子组装规则以及正确、得体的汉语表达方法,从而养成新的语言习惯,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2)内容上要求阐明汉语与其他语言的共通之处并揭示汉语的独具特点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特别应点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3)研究方法多用语言对比分析、教育测量与统计等

这种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研究,体现了本学科的研究特点,是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

第四节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范围与内容

1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目前研究的状况如何?

答: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任务型语言教学,既是在教学原则指导下的教学活动,又是在学习行为理论指导下的习得活动,其本身体现为一种过程,是一种职业行为。(1)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关乎“教什么”的问题,关涉到以下几个方面:教谁、教什么、教多少、何时教、如何教。

①“教谁”

首先,要注意学习对象,即外国留学生。他们不同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

②“教什么”

外国留学生,他们的其他知识与技能正日趋完善,他们善于类推,精于比附,故而难免把已知的语言规则的某些部分用于学习之中。所以我们说,教师不是教他们习得语言,而是教授某种新的语言表现形式,培养新的语言习惯。“教什么”是汉语本体研究的中心,应该特别注意研究“彼无我有”或“彼有我无”的语言现象。

③“教多少”“教多少”是个“量”的问题,比如对汉语语法,我们就有取与舍、详与略之分,这个问题需要在与学习者的母语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之上权衡斟酌之后方可定夺。

④“何时教”“何时教”是根据语言点的难易度排列教学顺序的问题。陆俭明先生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就汉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来说,需进行以下一些基础研究:各年级学生应该掌握多少汉字、词语和语法要点?各个汉字、词语、语法要点在教材中出现时孰先孰后?复现率为几?递增率为几?以及怎样根据不同母语地区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字表、词表、语法要点表?

⑤“怎样教”“教无定法”,因时、因人、因目的不同而异,归纳法、演绎法、解释法、操练法……方法各异,惟我所用。

⑥“教学过程”的逐步完善

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具有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教学过程首先是传授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所持教学理论的实践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寻求最有效的学习框架。它包括四方面:大纲制定(用以指导教材编写及规范课堂教学);课程研究;教法研究;测试与评估。

总之,“怎样教”的问题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界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围绕对外汉语教学的“四大环节”研究,涌现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对教学原则、教学法路子、形形色色的教法,乃至各种各样的教材和教学技巧,讨论相当热烈,成果颇丰,这都充实并完善了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体系。(2)对外汉语学习理论的发展

对外汉语学习理论与学习规律的研究具有跨学科研究的特点,它已迈出传统语言学的范畴,而广泛地借鉴了许多其他相关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与成果。(3)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有待发展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认知过程的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对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于是从认知过程的角度,结合当代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新成果,重新审视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教学与学习问题,发现过去对一些问题有所忽视。总体来说对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注意不够。

例如在探索语言教学与习得共性的时候较多地考虑了教与学中的共性问题,而对学习者的个性特点关注不够,忽视了对学习者个体因素的研究。

又如就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观察,限于条件,不少学校多是各国学生混合编班,使用的是通用教材,往往采用了一种教法一以贯之,最后应用统一试题进行测试。不仅难于“因材施教”,甚至不能针对不同母语及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实施不同的语言训练。

2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与应用语言学的关系如何?

答:按照1993年7月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司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的学科门类划分标准,对外汉语教学属于同汉语言并列的、二级类中国语言文学类之下的独立专业。后来经调整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下属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属于应用语言学,学科归属不言自明。

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设计和大纲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相关概念有哪些?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答:在第二语言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课程设计”、“大纲制定”、“教学计划”、“语言培训”、“总体设计”等词汇与其密切相关。(1)“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对语言教学的整个过程制订计划方案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干预。它涉及教学的计划、实施、评估、管理以及与教学相关的行政管理等多方面内容,主要是对语言学习的性质、目的、过程、评估、教师和学生的作用等问题作出一般的规定和描述。(2)“大纲制定”“大纲制定”指对语言教学大纲的一种设计,它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对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实践进行规定和描述。其主要任务集中在语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分级上。“大纲制定”的具体成果就是“教学大纲”。“教学大纲”重点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细化处理。(3)“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教育机构为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而制定的重要文件之一,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决定着教育和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结构。

教学计划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基本要求、修业年限、课程设置、教学进程、总体安排、教学要求和相关说明等,是涉及学习者知识、能力、素质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培养方案。(4)“语言培训”

①“语言培训”的内涵“语言培训”是为学习者培训与职业工作有关或获得工作所需要的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一种主要的、典型的类型。

②“语言培训”的内容

a.需求分析,要找出真正的社会需求和工作需求并使培训与之一致;

b.受训者的自然特性和职业特点分析,确定和选择学习者;

c.确定培养目标或培训目标;

d.进行大纲设计,对教学内容、教学材料以及内容的评估办法进行选择;

e.选择教学途径,包括学习科目、方式、学习时间和过程安排;

f.确定教育策略,包括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g.测试教学和课程的有效性;

h.反馈教学效果并及时调整培训方案。(5)“总体设计”“总体设计”指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为全部教学活动设计或选择一种最佳教学方案。它是在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有关教学设计的概念。

2对外汉语教学总体设计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根据总体设计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总体设计主要由教学类型、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途径以及教师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等几方面组成。进行教学总体设计时,一般按照下列程序和方法进行:(1)分析该教育项目的教学性质

根据该教育项目所体现出的教学主要特点明确教学类型。如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一般进修教学和速成强化教学、专项语言技能培训和与语言有关的职业培训等。(2)从自然特征和学习目的两个方面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以决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并确定和选择该项设计所适合的学习者。(3)从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等方面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学习者最终所要达到的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范围、技能和能力的等级水平。(4)从语言要素、语用规则、相应的文化知识、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等五个方面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为制定各项教学内容的大纲提供依据。(5)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对语言教学规律的认识确定教学原则,选择教学的出发点、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技能训练的处理方式以及教学内容中各构成要素的处理方式。(6)要明确如何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等贯彻到教学过程中,规定实现教学目标、落实教学内容的具体途径。包括教学时间和课时计划、教学阶段划分和设计课程。(7)要明确教师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

3第二语言教学大纲制定的主要类型有几种?

答: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根据大纲对教学内容描述的侧重点的不同,把教学大纲分为结果式大纲和过程式大纲。(1)结果式大纲

结果式大纲是对语言项目和言语技能的归纳,重点是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所应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侧重语言教学的最终结果。结果式大纲分为组合型大纲和分解型大纲两种。

①组合型大纲

组合型大纲是把语言内容由易到难分成不同的组成部分,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语言内容体系。在教学中,大纲内容要分阶段教给学生,使教学呈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直到语言的整个内容被完全掌握,传统的语法大纲就属于这个类型。

②分解型大纲

分解型大纲是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向学习者提供教学内容,这些内容由难度不同的语言要素组成,语言形式被分解在不同的教学材料中,不按照语法系统排列内容。(2)过程式大纲

过程式大纲是对学习的任务和教学的程序的描述,重点在语言学习和语言活动本身,侧重语言教学的过程。过程式大纲分为任务型大纲和程序型大纲两种。任务型大纲侧重从学习的角度为大纲选择任务活动,程序型大纲侧重从教学的角度为大纲选择任务活动。

第二节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等级大纲

1《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特点和内容是什么?

答:(1)《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特点

①规定统一的教学要求、统一的教学等级和统一的教学水平《汉语水平等级标准》是对学习者学习和使用汉语所要达到的水平和能力的界定和描述,是科学划分出来的教学等级和每一等级应该达到的教学标准与水平。因此,规定统一的教学要求、统一的教学等级和统一的教学水平是《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本质特征。

②注重个体差异性

根据学习者个性特征、学习时间和学习结果的不同,其达成的汉语水平和汉语能力自然不同,相应的教学要求也不一样,据此可以把汉语水平分为不同的等级。《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基本框架结构是三等五级:即初等水平、中等水平、高等水平;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四级标准、五级标准;初等水平含一级和二级标准,中等水平含三级标准,高等水平含四级和五级标准。

③实用性《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对各水平等级的语言内容作出的明确规定与汉语词汇大纲、汉字大纲、汉语语法大纲基本上是对应的,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可操作性;它注重了与对外汉语教学年级的对应关系,可以直接对学生的专业前、进入专业、专业内的汉语学习提供水平等级的参考;它与汉语水平考试有完整的对应关系,使得教学和教学测评紧密连接,可以较好地监控和反馈我们的教学效果。(2)《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内容《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主要内容由三方面组成,即话题内容、语言范围和言语能力。

①“话题内容”“话题内容”主要描述和规定话题涉及的范围和内容。如日常生活、学习、社交、工作、新闻、职业活动等,分为“最基本”、“基本”、“一般性”和“较高”等层次;

②“语言范围”“语言范围”主要描述和规定语言知识和语言要素的范围和内容,如语音、汉字、词汇、语法项目等,并分别进行了量化要求,包括字、词、语法项目的等级和数量等;

③“言语能力”“言语能力”主要是描述和规定在汉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分为“初步的”、“基本的”、“一般性的”、“较高的”等层次要求和对汉语使用的规范性、多样性、得体性的要求,以及对所学汉语的文化背景和语义含义的要求等。

2《汉语水平语法等级大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 《汉语水平语法等级大纲》是对汉语语法项目和语法点进行选择和排列,并为这些语法项目和语法点划分等级,形成系列的大纲。《语法大纲》与《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相互对应,是对外汉语教学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及课程测试的语法依据。《汉语水平语法等级大纲》具有以下特点:(1)突出语言的使用规则,而不是详细介绍语法理论和语法知识;(2)重视对语言结构形式的描写,同时又注重结构形式与意义的结合;(3)对语法规则的说明简明、通俗、具体、实用;(4)从典型的语言材料出发选取和确定语法项目和语法点;(5)根据外国人学习和使用汉语的学习需求和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需求,对理论语法的内容和结构作相应的简繁处理,选取和确定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语法项目和语法点;(6)不要求进行详尽的语言分析,而是要求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去指导语言实践活动。

3《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选词原则有哪些?

答:《词汇与汉字大纲》在筛选词汇时,依据了以下几项具体的原则:(1)常用性原则,即根据词频统计分析结果选取高频词;(2)均匀性原则,即根据对词汇在不同语料篇数分布情况的词频统计分析结果,选择使用度较广、使用度较高、分布较均匀的词;(3)科学性原则,即从汉语本身的特点出发,采取语义与语用兼顾,侧重语境中的语法功能的词汇切分方法;(4)规范性原则,即立足于在全国范围内并能在国际上通用,慎重对待方言词、儿化词、轻声词和拼音词的连写分写等问题,注意词的规范化;(5)实用性原则,即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采用传统的划分词类的方法,同时选进一部分常用的大于词的短语、结构以及成语与习用语等;(6)联想性原则,通过群体性专家的主题联想、类聚联想、异向联想、同构联想、异构联想、纵向联想等形式添加调整所收入的词汇;(7)包容性(节省性)原则,即采取等义词包容、缩写词包容、前后缀和类词缀单独统计等方式处理词表和选词;(8)序列性(等级性)原则,即对词汇进行适当的分级。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类型和教学模式

1对外汉语教学有哪些教学类型?各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答:根据教学性质和教学总体特点的不同,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我们把对外汉语教学大致分为专业教育、进修教学、短期教学、速成教学四种基本类型。(1)汉语言专业教育的特点

汉语言专业教育是为了使学生具备较为全面的汉语能力和专业素质而设立的教学类型。

①兼有专业教育和第二语言教学的双重特点;

②有固定的修业年限和修业要求;

③它不单纯指语言教学,还涉及其他学科内容的教学,教学具有专业性和全面性特点;(2)汉语进修教学的特点

汉语进修教学是为了使学生的综合汉语水平有相应的提高而设立的教学类型。

①具有相对较长的教学期限;

②教学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特点。(3)汉语短期教学的特点

汉语短期教学是是为了使学生在汉语特定领域或专项技能上强化提高而设立的教学类型。

①教限相对较短;

②具有强化、速成的特点。(4)汉语速成教学的特点

汉语速成教学是一种既定目标的高效率教学;围绕明确的教学目标,通过实施教学最优化和特殊的教学管理手段,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尽可能缩短。

2教学模式的含义和要素包括哪些内容?

答:(1)教学模式的含义

教学模式是指具有典型意义的、标准化的教学或学习范式。国外学术界较有影响的观点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选择教材、指导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乔伊斯等,2002)。国内学者一般把教学模式理解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黄甫全、王本陆,l998)。(2)教学模式的要素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该包含下列五个基本要素:

①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指教学模式建立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即教学模式建立的理论依据,是反映教学模式内在特征的一个因素。

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指教学模式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是教学活动在学习者身上产生的效果的预先估计和设定,这是教学模式构成的一个核心因素,对其他因素有制约作用。

③操作程序

操作程序指教学活动在时间上展开的逻辑步骤以及每个步骤的主要做法等。任何教学模式都具有一套独特的操作程序和步骤,与之对应的教学活动的基本阶段及其逻辑顺序。教学模式中的操作程序是相对稳定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

④实现条件(手段和策略)

实现条件指促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手段、时间、空间等的最优化方案。

⑤评价

评价指评价的方法、标准等。每种教学模式一般都有适合自己特点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第四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与课程设置

1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答:对外汉语教学是一个特殊的学科,它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这一学科性质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要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以技能训练练为重点,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因为学习语言不是学一种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同样,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也必须要反映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规律,要体现不同于一般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学科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其至少包括以下几个含义:(1)课程即学习过程,即语言的内化过程

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是学习者学习和习得汉语的主要途径。与母语习得的社会化过程不同,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主要是通过课堂学习这一形式来实现的,课程本身应当反映这一过程并且能够部分地实现这一过程。课程是学习者发现汉语规律、寻求汉语规律、并对原有语言规则系统进行重组和内化的保证。(2)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应该有侧重地指向任务活动。言语技能的获得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只有通过大量、反复的技能训练,学习者才能学会第二语言。语言教学的课程本身应当就是一系列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组合。教学活动包括语言操练活动、技能训练活动、模拟交际活动、语言实践活动等等。(3)课程即教学科目

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应当反映语言学习所必需的知识结构,其教学科目以细化和分解本学科内容为主,如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知识等,或独立成为科目,或结合组成科目。同时相关的人文知识和国情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的内容也可以作为教学科目列为课程。这些教学科目主要以讲授为主。(4)课程即文化意识的再造

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包括文化对比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含义。第二语言学习一般是在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社会能力和文化意识已经基本形成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这一差异给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造成的文化不适应症,都需要我们在课程中予以重视和解决,虽然解决的办法有时是隐性的。实际上,第二语言教学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文化内容的教学,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从另一个角度讲其前提就是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解决这些问题,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责无旁贷。

2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研究有哪些特点?

答:对各类各门课程的研究,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最广泛的课题之一。许多学者的研究涉及综合课、专项技能课和其他各类课程,并深入到对各教学阶段的课程特点和一些实验课程的研究。这些研究对课程的任务或目标、课程的内容特点、课程的实施以及课程的评价都作了比较全面细致的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研究的特点主要包括:(1)综合课的技能培养取向

综合课也称为精读课。现代综合课则具有明显的技能培养倾向。综合性既体现在教学内容上,也体现在技能训练方式上。传授语言知识和规则可以看作综合课的首要任务或基础性任务,但它的核心任务还是语言技能的训练,是以听说技能为重点,包括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综合训练。(2)专项技能课的微化训练倾向

技能就是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随着对言语技能的深入研究,技能的细化分解成为可能,专项技能课越来越倾向于针对各项能力的微技能训练。微技能训练就是把各项言语技能划分为更小的微技能,通过对其中一些主要微技能项目的逐一训练和对相关微技能项目的组合训练,促进该项技能的整体提高。(3)各类课程的口语交际能力中心化倾向

口语交际能力中心化倾向是指各类课程大多以口语交际能力为出发点或落脚点。对外汉语教学虽然突破了单一课型的局限,实行分技能设课,而且课程门类根据教学和学习的需求也在不断丰富,但各类课程大多将课程目标具体地指向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些课程或以口语交际能力为教学重点,或采用口语与其他知识和技能结合教学的方式,各项练习也大多集中于或最终落实到口语练习上。(4)课程的活动化倾向

课程的活动化倾向体现在课程内容的活动取向、课程教学的活动化方式以及活动性课程的设置等方面。语言学习的特点决定了课程除了要向学生呈现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参加语言活动,通过一系列有意义、有计划的活动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和实际交际能力。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特别注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学以致用、学用平衡,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5)课程与教材一体化倾向

课程不仅体现为具体的教材,而且深受教材水平的制约,课程与教材的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许多学者研究课程是通过研究课程所使用的教材而进行的,许多教学形式的课程设置也重点以教材的教学效果和教材的适用程度来考虑,而且教学设计人员、教育者和学习者对教材的关注也远远超过对课程本身的关注,不少新设课程和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包括听说课、视听说课、实况听力课等等,都是通过教材的确立而普及推广的。(6)课程的规范化倾向

课程的规范化倾向是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研究的一个特殊研究成果,也是对各类课程研究成果的一个全面性总结。有关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将在下面的内容中进一步探讨。

3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规范指什么?

答: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对课程性质及课程特点的规范。主要是为课程定性、定位,阐述课程的一些基本的或主要的特点。(2)对课程目标和课程教学要求的规范。主要是规定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课程的具体任务,明确课程在知识、技能、能力等各个项目上的具体目标和教学要求。(3)对课程内容的规范。主要是从语言要素、语用规则、技能、话题、知识等不同角度确定教学内容,并明确教学的重点。(4)对课程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的规范。主要是对课程教学的基本的或主要的环节提出具体的建议,并对每个环节的教学提出具有典型意义和广泛适应性的方法。(5)对测试进行规范。主要是对测试原则、测试方式和成绩评定方式进行规范。课程规范一般还针对该课程的某个或某些具体教学单元提供参考教案。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念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概述

1谈谈20世纪50~70年代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特点和研究重点。

答:在对外汉语教学的不同发展时期,理论研究的范围宽窄不一,理论意识强弱不同,研究成果多寡不等。但是,教学理论研究总的趋势是步步深入和完善的。(1)20世纪50年代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

①理论研究的特点

20世纪50年代对外汉语教学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属于探索阶段。但总结出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对当时和后来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都起到了一种导向作用。

②理论研究的重点

20世纪50年代,教学上的需要促使人们对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和研究,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早在50年代初就明确提出: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不同于对汉族学生的母语文教学;要根据外国学生的需要来确定教学目标;根据非汉族成年人学习汉语的特点进行教学;对外国人和国内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是培养他们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教学内容应以词汇和语法为中心。(2)20世纪60年代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

①理论研究的特点

60年代中期对外汉语教学已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教学经验也更加丰富。但理论研究的成果并不多,代表性的成果是由钟梗执笔的《l5年汉语教学总结》(1979)。这篇文章所提出的一些教学理论和原则不仅对当时和后来的教学实践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今天看来仍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理论价值。

②理论研究的重点《l5年汉语教学总结》一文对建国l5年期间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和理论探讨。文章在分析教学对象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和原则。

a.基本的教学原则是实践性原则

强调学生所学的是实践汉语,必须“通过大量接触和运用语言材料来掌握语言”。指出“实践性原则贯穿在各个阶段、各门课程中”。贯彻这一原则的主要途径是教学中应“精讲多练”。

b.主张“语文并进”,听、说、读、写全面要求,分阶段侧重。

c.主张整个教学过程是综合性的

即“语音、语法、词汇三者综合在一种实践课内”。文章还广泛涉及了课程设置、汉字教学、考试安排、教材使用,以及语音、语法、短文教学、精读和泛读教学等各种问题,并进行了扼要的分析和理论概括。(3)20世纪70年代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

①理论研究的特点

20世纪70年代的教学理论研究较以往有所增加,但总的来说成果不算多。然而个别方面的研究却得到了深化,如对实践性原则的理解。同时把理论研究提高到学科建设的高度,明确树立了理论研究的学科意识,为教学理论的研究确立了目标,展示了高度。

②理论研究的重点

吕必松在《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实践性原则》中,对以往提出的实践性原则进行了新的解释。“实践性原则不但包括课堂教学的方法,而且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不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而且体现在教材中。即它贯穿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是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这样一些观念,不仅深化了对实践性的认识,也大大拓宽了实践性原则的应用范围。

2谈谈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特点和研究重点。

答:80年代以来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研究的领域进一步深入和拓宽,广泛涉及学科的性质、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水平测试、教学评估,以及对教学理论和基础理论及相互关系、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及内在联系、对外汉语教学与语言学和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等等。

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的宏观体系已基本形成。其代表性的成果有:《对外汉语教学探索》(吕必松,l987)、《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吕必松,1990)、《语言教学原理》(盛炎,1990)、《对外汉语教法学》(张亚军,1990)、《对外汉语教材教法论》(赵贤州等,1990)、《华语教学讲习》(吕必松,l992)、《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吕必松,l993)等。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呈现专题化的特点,试举例说明。

答: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更加深入和系统化,专题研究得到加强,一些领域还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热点,主要体现在:(1)中高级阶段的教学理论研究受到关注。这是80年代中后期以来教学规模扩大和教学层次提高的必然结果。(2)中介语理论的引入和汉语偏误分析受到重视。中介语理论自80年代中期引入对外汉语教学界后,逐渐受到重视,90年代以来人们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汉语教学的实际进行了不少富有成效的研究。(3)对语法体系、语法教学原则以及教学语法与理论语法的联系与区别等问题的研究和思考。(4)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等问题成了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5)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得到深化

1992年5月,《世界汉语教学》编辑部等有关部门专门组织召开了“语言学习理论座谈会”,就语言学习理论研究的范围、“学习”与“习得”的联系与区别、第一语言学习和第二语言学习的异同以及语言学习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会议成果收在《语言学习理论研究》(1994)一书中。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

1什么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

答:人们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并且跟教学性质相同的我国外语教学界的看法也大致相同。语言教学法或外语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即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

例如,章兼中在《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1983)中说,“外语教学法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它与哲学、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邻近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应云天在《外语教学法》(新本,1997)第二章“外语教学法和相邻学科”中,同样谈到了外语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哲学、教育学、心理学和语言学。实际上国外同行也持类似的看法。Stern(1983)认为外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包括语言教学史、语言学、社会学、社会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心理语言学、教育学等研究成果。(参见束定芳、庄智象,l996)

总之,“语言教学法”或“外语教学法”是指教授语言和学习语言的科学,即揭示和探讨第二语言教学规律、教学原理的科学。因此,语言教学法或外语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即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

2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有哪些,为什么?

答: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关乎哲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五个学科。其他学科或理论可以看作是这几门学科的分支学科或可以归到这几门学科中,主要包括:(1)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2)文化人类学实际上包括在文化学里。(3)哲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因为哲学为任何一门具体学科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4)语言学、教育学和心理学几乎是国内外第二语言教学界公认的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文化学中的跨文化交际理论以及文化对比研究的成果,也就自然成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总之,哲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文化学是对外汉语教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3为什么要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问题?

答: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理论的交叉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是在多种学科及其研究成果支撑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过程中,对外汉语教学不断从各相关学科中吸取有用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并在不断总结自身教学实践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的学科理论及其理论体系,进而指导教学实践。(2)学科理论基础是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原动力

一般来说,能够支撑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直接或间接影响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有关学科及其理论,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如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等。学科理论基础是一门学科赖以形成的基石,是学科发展的原动力,是学科理论体系的有力支撑。因此,要开展和加强对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基础的研究,不断吸收其有用的成果,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含量,增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1根据以往的有关研究,谈谈你对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学科理论体系的看法。

答: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是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20世纪90年代以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研究中,对学科理论体系本身的研究更加自觉。(1)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包括教学理论和基础理论

吕必松在《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1990)中把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概括为教学理论和基础理论两个方面。教学理论是学科理论的核心,是学科存在的主要标志。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理论包括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和比较文化理论。教学理论的发展是随着基础理论的发展而发展的,但教学理论的发展对基础理论的研究也有促进作用。(2)教学法被纳入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中《再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1991)、《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问题刍议》(1992)和《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1996)等论著中,又进一步把教学法纳入学科理论体系中,从而把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概括为基础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法三个方面。(3)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包括学科支撑理论、学科基础理论、学科应用理论

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概说》(1997)一文,把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体系概括为三个层次:学科支撑理论,包括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其他;学科基础理论,包括第二语言教学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语言习得理论、汉语语畜学、学科方法论、学科发展史;学科应用理论,包括总体设计理论、教材编写理论、课堂教学理论、语言测试理论、教学管理理论。其中,学科支撑理论是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赖以生长的相关、相邻学科的理论;学科基础理论是指导本学科教学和研究实践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学科应用理论是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上建立起来的直接指导学科教学实践的理论。(4)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包括理论基础和学科理论

刘殉《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2000)一书中,把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分成三个部分:理论基础,包括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横断科学及哲学;学科理论,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两部分,前者包括对外汉语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汉语习得理论和学科研究方法学,后者指运用相关学科和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对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评估、教学管理和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专门研究;教育实践,既包括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教育,也包括对未来的对外汉语师资的教育,它是学科理论服务的对象,也是学科理论产生的土壤。

2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体系,它包含几个部分?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1)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体系的内涵

学科建设体系指有关学科理论的各个方面和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以及学科发展和建设所涉及的各项内容。(2)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体系的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体系由学科理论基础、学科基本理论、学科应用理论和学科发展建设四个部分组成。

①学科理论基础

学科理论基础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本理论赖以形成的基础,这是由对外汉语教学的跨学科性决定的。学科理论基础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发展和建设所应关注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不关注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重大进展,对外汉语教学就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所以,对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基础的研究应该是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一部分。

但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本身并不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对学科理论基础的研究及有关成果可以看作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的成果,但不应看作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基本理论的成果。

②学科基本理论

学科基本理论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核心理论,是学科存在的标志,它能够全面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全面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应用理论的研究。它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但它是在学科理论基础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际需要而形成的服务于教学的教学理论,体现着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是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最直接、最有应用价值的学科理论本身。

学科基本理论的形成及其体系的建立,应该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a.在学科理论基础中可以找到确定的支撑理论;

b.学科理论基础是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两个根本问题“教什么”和“怎么教”(包括“学什么”和“怎么学”)的理论体现;

c.学科理论基础能够作为学科应用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即能够全面指导有关教学的应用研究。

③学科应用理论

学科应用理论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基本理论的应用和体现,即综合运用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来研究教学中的某一实际问题,如教材编写的理论研究、测试理论研究、课程设计研究等。这类研究所形成的有关理论适用面最窄,应用性最强。如教材编写原则,是综合运用学科语言理论、语言教学理论、语言学习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有关内容。

④学科发展和建设

学科发展和建设是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学科,尤其是作为一项事业可持续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进修培训、教学管理研究、学科发展规划、教学实践研究、教学技术的开发、教学资源管理、学科历史研究,等等。

3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体系,为什么?

答:(1)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体系的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体系包括学科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语言教学理论、跨文化教学理论。它们的支撑理论分别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文化学,分别包括具有广泛支撑性的哲学学科基本理论(体系)中的每一种理论都包含若干理论研究的具体范围和方向。(2)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体系的建立条件

学科基本理论的形成及其体系的建立,应该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①在学科理论基础中可以找到确定的支撑理论;

②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体系是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两个根本问题“教什么”和“怎么教”(包括“学什么”和“怎么学”)的理论体现;

③能够作为学科应用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即能够全面指导有关教学的应用研究。

总之,符合这三个条件,便有可能做到有内在联系、有来源、有应用价值,能指导教学实践、能解决实际问题,前后连贯、逻辑一致,简明周到、科学实用。

第四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

1学科语言理论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其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学科语言理论包括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理论和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言学两方面,其基本要求表现为:(1)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理论的要求

①语言学及其各有关分支学科理论必须和第二语言教学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即能够服务于第二语言教学的需要,才能成为指导和影响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之一——学科语言理论。

②不仅要应用和引进语言学理论,更要自觉地面向第二语言教学学科理论建设和教学实际需要的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的理论研究。(2)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言学理论的要求

应该强调汉语研究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后备力量,离开汉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就没法前进。就汉语本身的研究来看,“事实的深入发掘,规律的有效揭示,至今还存在大片大片的薄弱点和空白点,远远不能满足对外汉语教学的需求”。这些都表明加强面向对外汉语教学需要的汉语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教学原则本身有哪些基本性质?

答:教学原则是教学工作和教学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要求。教学工作包括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编写或选择、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或尝试等等,教学活动即教学的实施过程,包括课堂教学、活动安排、评估测试等等。

教学原则具有如下一些基本性质:(1)教学原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因此具有时代性。(2)教学原则是基于对教学过程的规律性的认识和概括,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因此具有很强的实践性。(3)教学原则的提出都有其理论基础做背景,持不同的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就可能提出不同的教学原则,因此教学原则应该体现一定的理论性。(4)教学原则不仅应体现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阶段性,而且应该体现出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因此针对性是教学原则的重要属性。(5)层次性是教学原则系统的重要属性

人们从不同角度、为了不同目的,对整个教学工作和全部教学活动所提出的“基本要求”也就大大小小、各种各样。但显然这些大大小小的“基本要求”是有各自适用范围的,而并不同在一个层面上。

总之,教学原则的这些基本属性表明:人们可以也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特别是教育理念、教育目的和手段的更新,而制定出适应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