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美术基础教学丛书-色彩风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0 17:24:04

点击下载

作者:胡江,高媛

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正本清源:美术基础教学丛书-色彩风景

正本清源:美术基础教学丛书-色彩风景试读:

编者的话

我们经常听人谈到学艺术一定要有“悟性”,的确如此。

那么什么才是悟性?一般人把“悟性”理解为“天赋”,好像是与生俱来的,孔子所说的“生而知之”指的就是这个。我认为天赋只是悟性的一方面,毕竟天才只是极少数的一些人,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除了要有先天的“天赋”,更得有后天的“领悟”。

如何才能“开悟”?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当中常把汉字进行拆分来诠释其中的奥义。“悟”,左边是“心”,右边是“五口”,“心有五口,五口方通为‘悟’”。心脏确实有五个口,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还有一个主动脉。古人说是用心思考,其实我们现代人知道是用头脑思考。人的头上也有“五口”,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张嘴,它们是我们从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多看,多听,多问,才能多领悟,把看到的、听到的、问到的用大脑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再结合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才能开悟。

艺术感觉来源于感官对信息的处理。平时总有同学在画画过程中谈到“找不到感觉”,不是真的没有感觉,而是没有真正去领悟。

艺术作品的完成也绝不是凭感觉一挥而就就可以的,没有经过思考、没有形成认识的作品是空洞的,这样的作品没有灵魂。艺术学科的学习研究和其他自然学科一样需要经过艺术家长年的思考探索和经验总结。所谓眼光的高低,实际也就是对艺术规律认识程度的高低,这一点对于绘画艺术学习尤为重要。

我自幼酷爱美术,学习绘画至今已有十余年光景。以我的学习经历来看,之前也走过弯路,浪费了许多时间,问题就在于对美术基本学科缺少系统、清晰的认识。直到上了大学,在中央美院各位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复的实践,同时结合自己对绘画理论的学习思考,我这才将疑团逐一解开。

每次和学生谈起我的学画经历和各种专业问题,他们听了都会“为之一振”,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一种光亮,佛家讲“觉悟”、“顿悟”,每一次的灵光闪现都是一次小的“觉悟”,一次次小的“觉悟”逐渐酿成一次阶段性的“开悟”。作为一个画者,艺术是人的精神追求,是一辈子的事情,而对艺术真正的“顿悟”是需要意念专一,几十年如一日,全身心投入去做的一件事情,谈何容易,古往今来,几乎每一位艺术大师都是如此。

屈子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为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本书的编写,一方面是对我自己多年来美术学习经验的整理和教育心得体会的总结;另一方面是想以此书献给在绘画艺术追求的道路上正蹒跚学步或迷茫探索中的学子,与你们分享共勉。希望此书能为你们打开一扇窗,擦亮你们的眼睛,给你们一个清新明了的认知。第一章认识色彩一、色彩的产生

色彩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

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进行了著名的色散实验,真正揭开了光色之谜。他将一房间关得漆黑,只在窗户上开一条窄缝,让太阳光射进来并通过一个三角形的玻璃三棱镜,结果出现了意外的奇迹:在对面墙上出现了一条七色的光带,而不是一片白光,七色按红、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一色紧挨一色地排列着,极像雨过天晴时出现的彩虹。同时,七色光束如果再通过一个三棱镜还能还原成白光。这条七色光带就是太阳光谱。

牛顿之后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进一步告诉我们,色彩是以色光为主体的客观存在,对于人则是一种视象感觉,产生这种感觉基于三种因素:一是光;二是物体对光的反射;三是人的视觉器官——眼。即不同波长的可见光投射到物体上,有一部分波长的光被吸收,一部分波长的光被反射回来刺激人的眼睛,经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形成了人对物体的色彩信息,即人的色彩感觉。另外,人对颜色的感觉不仅仅由光的物理性质所决定,比如人类对颜色的感觉往往受到周围颜色的影响。

光、眼、物三者之间的关系,构成了色彩研究和色彩学的基本内容,同时亦是色彩实践的理论基础与依据。图1-1 太阳光谱二、现实主义风景画派——巴比松画派

传统的学院派是习惯在室内进行绘画创作的,摆上一组静物,让模特儿摆出一个特定的造型,再加上一个固定的光源,绘画创作便开始了。古典主义所描绘的题材大多是以宗教和历史题材为主,他们所描绘的人物也大多是高官贵族的形象。图1-2 古典主义绘画作品图1-3 拉斐尔《椅中圣母》

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出现了一个现实主义风景画派——巴比松画派,它不仅以写实手法表现自然的外貌,而且致力于探索自然界的内在生命,力求在作品中表达出画家对自然的真诚感受,以真实的自然风景画创作否定了学院派虚假的历史风景画程式。巴比松画派的画家有被誉为“风景画中的贝多芬”的杜勃莱,有专画橡树“精神气质”的卢梭,有在“画船”上描写河上的天光水色的杜比尼,有专画乡村土地上的牛羊群的特罗扬,以及表现大自然诗意的柯罗和表现农村风情朴素美的米勒。图1-4 柯罗风景作品图1-5 米勒《拾穗》三、让色彩走向光明的画派——印象派

19世纪中叶,在欧洲艺术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重要阶段,印象派画家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一批年轻的艺术家,他们有着桀骜不羁的个性和自由奔放的思想,他们不满足于传统学院派室内作画禁锢的空气。在节假日,年轻的艺术家们到室外组织各种艺术沙龙,进行露天的舞会或者草地野餐。在呼吸着大自然清新空气的同时,他们发现阳光下的色彩是那么的绚丽夺目、丰富多彩,于是,他们直接把画室转移到室外进行写生创作。

1874年4月15日,在巴黎卡普辛大道35号,法国摄影师纳达尔的工作室举办了一次小型的画展,展出的作品是以莫奈为首的年轻非主流画家的作品,其中有一幅莫奈的作品题为《日出·印象》。当时的批评家和评论家们用讥讽的语气评价了莫奈等人的作品,认为这些作品粗制滥造,没有细致刻画,简直只能用“印象派”来形容。没想到莫奈欣然接受了“印象派”这个称呼,从此“印象派”就诞生了。

印象派又分为前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前印象派画家以莫奈、雷诺阿、马奈、德加等人为代表,注重对自然物象和客观感受的表现。莫奈对印象派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被尊称为“印象派之父”。新印象派以修拉所创设的点彩派为代表,他利用光色空间混合的原理,使用纯色直接在画布上作画,产生清新亮丽的色彩效果;后印象派画家以凡·高、高更、塞尚等人为代表,他们采用大胆夸张的色彩和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注重对自我内心感受的表达。基于塞尚的艺术观念对后来的“立体派”等现代绘画产生了重大影响,塞尚又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印象派通过室外写生,对不同天气、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的色彩进行研究,发现了色彩的光色变化规律,色彩的表现变得光亮、丰富起来,使得色彩体系成熟起来。(图1-6~1-11)图1-6 雷诺阿《穿裙子的少女》图1-7 莫奈《日出·印象》图1-8 修拉《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图1-9 高更《塔西提岛的夏天》图1-10 凡·高《向日葵》图1-11 塞尚《塞尚夫人像》四、色彩的体系——固有色体系与条件色体系

色彩体系的发展成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也经历了无数艺术家的努力探索。大体上,我们把色彩划分为固有色体系和条件色体系两大色彩体系。

固有色色彩,以古典油画为例,多采用间接画法,主要以明度变化和色彩的固有倾向为颜色表达依据,暗部以深褐色为主进行表现,画面感觉庄重、典雅、沉静。

条件色色彩,以印象派色彩为代表,考虑到了不同环境、不同时间、不同光源下色彩在色相、明度、冷暖、纯度上所呈现出的变化关系,色彩感觉丰富而饱满,真实感极强。目前我们国内学习色彩大多沿用的是法国学院派色彩并置的条件色分析法,属于条件色体系。

为了使同学们便于区分和认识,我们以威尼斯画派作为时间界线来划分,之前为固有色体系,之后为条件色体系。当然,条件色体系的成熟也经历了逐步演变成熟的过程。比如,我们从16世纪的伦勃朗的作品中就能看到,暗部颜色还习惯性地使用深褐色作为基本色,但是人物脸部皮肤在烛光下亮部却呈现出明显的暖色倾向和丰富的变化。

从提香的《晨起梳妆的妇女》(图1-12)中,我们能感觉到和中世纪的色彩相比较,只是在背景的表现上使用了传统的黑褐色,但整体的皮肤颜色已经鲜亮了很多。色彩的研究到前印象派时,条件色体系才真正成熟起来。五、色彩的类型—写实色彩、表现色彩、装饰色彩

写实色彩强调对客观物象形质结构、光感空间、色彩变化的真实描绘,表现手法严谨、细腻,以古典主义、传统学院派以及前印象派为代表。

表现色彩注重对色彩情绪的渲染和主观感受的表达,表现手法大胆、夸张,不拘一格,以后印象派画家凡·高、高更、塞尚等为重要代表。

装饰色彩也称为抽象色彩,注重对平面色彩构成关系的提取和色彩装饰美感的表现,色彩功能向实用性转变,以野兽派的马蒂斯、抽象派的波拉克等为代表。(图1-13~1-14)图1-12 提香《晨起梳妆的妇女》图1-13 莫奈《夕阳下的乡村》图1-14 马蒂斯《演奏者》六、色彩风景写生在专业训练当中的重要性

大连十五中学的美术特色教育注重学生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我们在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从学生专业成长的长远角度出发,从注重艺术规律的教学实际出发,开设了一系列美术特色课程。在色彩课程的设置上,我们一直把色彩风景写生课程作为重点来抓,风景写生对色彩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色彩风景课程安排在每年春、秋两季的室外进行,学生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当中寻找美、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色彩风景写生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感受自然、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2.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室外写生,研究和学习自然中色彩的光色变化规律;

3.适应高等美术院校招考的需要,为将来的美术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磨砺学生的坚强意志,通过社会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第二章风景写生当中的透视

在风景写生当中,建筑物、道路、河流、路灯、树林等是我们常见的描绘对象。随着远近关系的不同,它们在空间当中产生的强烈透视变化成为画面的线索,引导着观者透过二维平面层层深入画面,感受其中的意境。为了表现更真实的纵深空间,我们需要准确地把握画面的透视关系。

下面以常见的建筑物为例,和同学们具体谈谈风景写生当中几种常见的透视关系。

透视产生的基本原理——视点和视角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透视变化。一、视角产生的透视类型

视角指的是物体与观者的角度位置关系,多针对左右方向的角度变化而言。

视角产生的透视类型基本有三种: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散点透视。

1.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也叫一点透视,观者与物体处于平行关系,物体上向视平线方向的一组平行线朝同一方向消失,并且消失于一点。也就是说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图2-1~2-4)图2-1图2-2 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图2-3图2-4

2.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也叫两点透视,观者与物体呈一定角度,物体上向视平线方向的两组平行线朝不同方向消失,并且分别消失于两点。也就是说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图2-5~2-8)图2-5 成角透视(两点透视)图2-6 成角透视图2-7图2-8

3.散点透视

散点透视也叫多点透视,多出现在中国画的写生创作中,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透视类型。它是由观者的移步或者移景产生的,好比电影拍摄当中的镜头横摇向水平方向的移动,由于视角的运动导致消失点的位置和透视角度随之发生变化,物体上具有不同方向的平行线各朝不同方向消失于多个消失点。比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图2-9、2-10)图2-9 散点透视(多点透视)图2-10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二、视点变化所产生的透视类型

三种不同视点——平视、仰视和俯视,视点多是针对上下的方向变化而言的。

1.平视:视平线在眼睛的水平方向上,与眼睛平齐。(图2-11)图2-11

2.仰视:视平线在眼睛的上方,高于眼睛的位置。(图2-12)图2-12

3.俯视:视平线在眼睛的下方,低于眼睛的位置。(图2-13)图2-13三、透视在绘画中的特性

透视特性一

近大远小:近大远小是视觉的自然现象和规律,正确利用这种性质有利于表现物体的纵深感和体积感,从而在二维的画面上来表现出三维的体积空间。

透视特性二

近实远虚:由于空间的远近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视觉刺激,观看近处物体的时候,感觉会清晰;而观看远处物体的时候,感觉会模糊。近实远虚这一现象在绘画中也经常用来表现空间的纵深关系。(图2-14、2-15)

总的来说,透视关系在风景写生当中无处不在,比如道路的近宽远窄,河流的蜿蜒盘旋等,都需要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推敲,灵活运用。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用规律来指导写生创作,才能收获更多。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