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世界我最棒(套装共2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4 09:10:30

点击下载

作者:李少聪,郝洪亮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告诉世界我最棒(套装共2册)

告诉世界我最棒(套装共2册)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告诉世界我最棒(套装共2册)作者:李少聪,郝洪亮排版:吱吱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5-01ISBN:9785147721797本书由辽宁无限穿越新媒体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 01 诚实,不撒谎经典案例

我要赔砸碎的玻璃!

五年级小学生孙佳琦放学后在公交车站上等车。因为等很久车还不来,他就顺手捡起一块石头来玩。谁知,当他用力把石头扔向地面时,石头却猛地弹起飞向了公交站的广告玻璃,一块巨大的玻璃应声破碎。这时候,车站上没有一个人,公交车正巧远远开来了,惶恐的孙佳琦连忙跳上了车。

晚上,孙佳琦想起了老师刚刚给他们读的文章《诚实是一块画布》,又想到了自己砸破玻璃的行为。于是,他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老师和妈妈,并希望拿出自己积攒下来的零用钱赔偿。

玻璃的主人接到认错的电话之后,很激动,因为很多人砸破了玻璃却从来没有人诚实承认。他们原谅了孙佳琦的错误,说:“我们损失了一块玻璃,却收获了一颗诚实正直的心。”

好习惯的益处/一个没有诚信的人没有人信赖

诚实是做人的底线:正如作家鲍尔吉原野曾经说过:“诚实是一块画布,正如品格是构图,才华是颜料,它是一幅精美之作的底衬。当人们只注意到画面的五彩缤纷时,会忘掉背景以及画布。但没有画布--朴素而平凡的亚麻布,就使所有的色彩失去了依托。……并非所有的人都需要别人的才华,但所有的人都看重诚实。”

诚实能得到别人的信赖:每个人都看过或者听过一个故事叫《狼来了》。故事中的小男孩一而再、再而三地高喊“狼来了”,欺骗耍弄大家。于是,谁都不再相信他了。当狼真的来了,他怎么呼喊,也找不到帮手,结果自己的羊被吃掉了。

树立诚实的形象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积累,而破坏诚实的形象往往就只是短期内的那么一两件坏事。当谎言被识破,其他人就可能改变了他们对我们的一贯看法,认为我们不够诚实可靠,于是事事不予信任,我们还可能遭到所有人的厌恶甚至是唾弃。

撒谎只是自欺欺人的行为,虽然可以得到一时的快乐,失去的却是最宝贵的品质。诚实做人,我们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好习惯的养成/说真话

撒谎不永远,所以永远不撒谎

10岁的苏浩为了和同学去网吧打游戏,骗妈妈说,自己需要钱去买文具。事后,妈妈问他买的钢笔和笔记本在哪里,他只能继续说谎,在公园玩的时候丢了。不过,苏妈妈看出了他的不自然,知道了真相。

从此,苏浩失去了妈妈的信任。每当苏浩跟妈妈要钱说要买什么的时候,苏妈妈就会用怀疑的眼光看他。苏浩很后悔,感叹道:“撒谎真的害人不浅啊!”

说谎,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都要不得。有句老话说,说一个谎,就必须再说一百个谎话去圆。而且,谎言总有一天会被拆穿。我们可能骗得了别人一时,但是,很难一直骗别人。再说,再完美的说辞和骗局也不可能骗得了所有人。到时候,我们就成了没有诚信的人。而一个诚实的人才有可能获得别人的信任、支持和帮助。

勇于承认自己过错

我们常常为了逃避老师或家长的批评、责备、处罚而说谎。比如,做了错事怕被责备,就说不是自己干的。

妈妈带着列宁到姑妈家做客。列宁一不留神,把姑妈家的一个花瓶打碎了。但是,谁也没有看见。

后来,姑妈问孩子们:“是谁打碎了花瓶?”其他孩子都说:“不是我。”而小列宁因为害怕说出实话会遭到姑妈的责备,所以他也跟着大家回答:“不--是--我!”

之后的几个月,列宁一直受到良心的谴责,最后还是主动写信向姑妈认错。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人才是一个优秀的人。犯了错,摔了盘子、打了花瓶、丢了书包,应该勇于承认,不掩饰、不回避。犯了错误不要紧,重要的是改正错误,不要老犯同样的错误。

父母引导/让孩子敢于说真话

耐心引导,而非责备打骂

发现孩子确实说谎时,父母不要生气、谩骂。否则,这会让孩子以后更不敢说真话。孩子犯点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只要孩子认错了,父母就应该宽以对之。这样,就可消除孩子说谎的外在因素。

父母不妨回想一下,难道自己从小到大,都没有说过谎吗?如果曾说过谎,当时的说谎行为,对日后的自己又有什么影响?如果能由此角度出发,澄清说谎的“后遗症”,父母就不会那么严重地看待孩子的不诚实,而能把它当成是一个单纯的教育契机。

父母应以温和的态度与语气跟孩子交谈,技巧地找出说谎原因,设法寻求解决之道。

以身作则,待人处世诚实

如果孩子说谎的原因来自模仿,除开导外,父母应时时警惕自己,决不能在孩子面前说谎,或说话不算数,欺骗孩子。古代“曾参杀猪”的美谈可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以身作则,使孩子从小知道,说话要算数,不能骗别人。

若孩子是为避免责骂、讥笑,父母则需调整对孩子的管教态度,减少其压力。除了强调说谎的坏处外,也可在孩子勇于说出实话的情况下,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认识到这才是最佳的做法。

抓好第一次

如果孩子仅是第一次说谎,父母必须当件大事把它抓好。在弄清说谎的缘由和动因后,我们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分析说谎的危害,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并明确表态:“下次不能再说谎。”抓好了第一次,一般就能刹住车。

总之,父母要让孩子认识到:说谎是不诚实的表现,是不对的,下次不能再说。 02 不骄傲,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经典案例

因为骄傲,他拒听批评

11岁的蒋俊泽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因而有些骄傲自负。

在家里,俊泽总觉得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越来越不放在心上了。在学校,俊泽看不起那些成绩不好的同学,觉得跟他们玩没什么意思。有同学向他请教,他就不耐烦地糊弄一下,别人听不懂,他还骂人家笨得像猪一样。甚至,俊泽也不太尊重老师,因为他觉得老师的水平不过如此,还比不得自己自学。

一天,俊泽在周记里写道自己与数学老师发生争执,只因数学老师批评俊泽做作业马虎。班主任黄老师看后,批语道:“有人批评你,并不是他看不起你,而是他希望你不断地改进。因为他批评你,你会怨恨他,而他却毅然选择了批评你,原因就是他希望你进步。我也是这么希望的。”

深受触动的蒋俊泽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骄傲,变得谦虚起来。

总说“我知道了”的小兔子

一只小兔子要独自外出,兔妈妈临行前交代说:“如果碰到大灰狼一定要躲开。大灰狼有一对尖尖的耳朵……”没等妈妈说完,小兔子边说着“我知道了”边跑远了。

一会儿,它遇见了一只山羊,立马哭喊“狼来了”。山羊说:“小兔子,别害怕,我不是狼,狼是没有胡子的,它长得……”“我知道!”一听说不是狼,小兔子马上破涕为笑,打断羊的话乐呵呵地往前走。

就这样,一路上小兔子遇到了很多动物,每一次它都将它们错认为狼,可等到对方一解释不是狼,它就不听别人讲解完狼的真正特性,就自以为“我知道”地走了。

最后,小兔子碰到了真正的狼,但它却没认出来,而把狼当成了狗,狼也装作是狗,准备伺机吃掉小兔子。幸好,森林里的伙伴救了它。

事后,小兔子认识到正是因为骄傲自满,自己才总不懂装懂,原来听取别人建议真的很重要。

好习惯的益处/满招损,谦受益

人们常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古今中外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是在取得成绩后仍能保持谦虚奋进的人。

大思想家孔子,就是谦虚的典范。虽然他学识渊博,但是他从来不自满。有一次,孔子在路上遇见了一个7岁的男孩,小男孩拦住了孔子的去路,要求他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说:“因为鹅的脖子长。”小孩接着问:“那青蛙的脖子短,为什么叫声也那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身边的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

谦虚令人尊重:所谓君子品行,谦谦之风。谦虚是一种良好的教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与人相处。保持谦虚,说话才会留有余地,做事才能脚踏实地,才能赢得别人的欢迎和信赖。既尊敬他人,也受他人尊敬,拥有这种利人利己的美德何乐而不为呢?而且,谦虚的人往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虚心请教,是追求知识的积极态度。

谦逊让人进步:骄傲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如果让骄傲支配了我们,那我们就会失去客观的标准,总是会夸大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问题,反而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

而且,因为总是处于盲目的优越感中,我们就会变得听不进别人有益的劝告和善意的批评。慢慢地,我们就可能会退步,变得不再那么优秀。

所以说,养成谦虚的习惯能使我们正确地认识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的学习不断进步。

好习惯的养成/谦虚是“一切美德之冠”

正确看待自己的成绩、长处和不足

人之所以骄傲,一般是因为学习成绩比较好,有某方面的艺术潜质,或是有运动天赋什么的。

但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任何成绩都只是阶段性的、局部的,只是一个起点。我们身上的这种优势只不过限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若是放在一个更大范围就会失去这种优势。正确的态度不是骄傲懈怠,而应该积极进取。多查查自己的短处,并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

另外,我们取得的成绩,是跟自己的努力有关,但这里面也包含着爸爸妈妈的培养、老师的教育、同学的帮助,因此,不应对他们不尊重。尤其,不应该看不起成绩不好的同学。

面对表扬,要冷静

凌曼10岁时写了一篇作文,在报纸上发表了。班主任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她。凌曼心里乐开了花,得意洋洋的。回到家,当语文老师的妈妈认真看后,却给她泼冷水,说:“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凌曼有些不服气。

但是,等凌曼小学毕业,再读这篇旧作,她不得不承认真的需要改进。后来,每当她被赞誉歌颂包围的时候,她都会想起这件事,在赞扬声中克服内心那“飘飘然”的陶醉感。

聪明优秀的我们可能经常会听到大人的表扬、接收到同学们羡慕的目光。这个时候,高兴自信是正常的,但也要冷静,不妨给自己泼点冷水。

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和意见

一听别人说话,就会说“这个我知道”“那个我也知道”“我全都知道”等。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全部知识,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其实这也是一种骄傲自满的表现。

俗话说得好:“越饱满的谷穗,越是低下自己的头。”若能时常保持虚心,低头向别人请教或经常听到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定能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父母引导/帮孩子把翘起的小尾巴放下

不要过分赞美孩子

对于自卑的孩子,表扬和赞美可以让他自信起来。但是对于本身聪明而自信的孩子,过度的赞美和夸奖,可能使他成为一个眼高手低、大话连篇的孩子。《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讲到老威特非常注意培养卡尔?威特谦虚的习惯。在生活中,他有意识地避免表扬孩子,禁止任何人表扬他的儿子,生怕孩子滋长骄傲自满情绪,从而毁了他的一生。

所以,虽然表扬孩子本身没有错,但是,千万不要一味表扬,不要轻易表扬,要客观、具体、适度。

开阔孩子的胸怀

使人产生骄傲的真正原因并非饱学,而是因为他的无知。如果孩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那么他就很难做到谦虚。比如,在班集体中,孩子总是以己之长与别人之短相比较,这样自然容易沾沾自喜,自以为什么地方都比别人强,因而看不起别人。

父母要开阔孩子的胸怀,引导他走出自我的狭小圈子。比如,带他到更广阔的地方走走,陶冶他们的情操;或者,让他了解更多的历史名人的成就和才能,以丰富的知识充实头脑,使之变骄傲为动力。

引导孩子正确面对批评建议

诚恳、虚心地接受批评和建议,才能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使自己变得更优秀。但,孩子总是讨厌批评的,觉得那是看不起自己。

父母应该让孩子意识到别人给他提出建议和意见,是为了让他不断改正,最终是为他好。如果孩子能接受批评,就能变得勤学好问,避免不懂装懂,获得真才实学。 03 吃穿不攀比,要比就比学习“咱家的车,让我在同学面前特跌份儿!”

慕爸爸天天开车去学校门口接送儿子慕荣。以前,放学铃声一响,慕荣就很快和伙伴们冲出来,有时还会邀请几个同路的同学一块儿回家。

可是,现在,慕爸爸常常要等得全校人差不多都走光了,才会看见慕荣不紧不慢地一个人溜达出来。

慕爸爸问他为什么没有和大家一块早早出来,慕荣却说:“爸,以后别把咱家奥拓车停在校门口了。要是你停在那边没人的巷子里,我保证一放学就奔过去。”

这下慕爸爸就更不明白了,这跟车停哪里有什么关系。慕荣说:“当然有关系,我丢不起人啊。我们班里有个很普通的同学,最近可牛了,谁都比不过他。没办法啊,谁让他爸开的是宝马呢!”“除了他,班里还有好几个同学家里有帕萨特,有本田,个个风光着呢!可瞅瞅咱家的小奥拓,让我在同学面前特跌份儿!”

慕爸爸听了这话,特别生气,也特别担心。生气的是,慕荣不体谅大人的辛苦,学习不努力,还埋怨大人;担心的是,照这样发展下去,成天比吃比喝比排场,就是不比学习成绩,可怎么了得啊?

为让生日有排场,他铤而走险

舒威12岁,上小学六年级。虽然家里的经济不宽裕,但他还是常和同学攀比。

一次,班里有个同学过生日,花了300元请同学吃饭,舒威也在其中。事后,同学们总谈起那次生日聚餐的大排场,羡慕那个男生家里有钱。从那个时候起,舒威心里就暗下决心“我过生日时一定要花500元钱请同学们”。

知道爸爸妈妈出不了这钱,舒威就决定去抢。趁夜黑,他抢了一个晚归的老年商贩,得了600多元钱。

舒威的生日聚会很豪华,但是饭还没吃完,他就被派出所的民警抓走了。

好习惯的益处/不盲目攀比,才有精力学习

其实,攀比不过是满足我们自尊的一种不适当的、虚伪的方式。比赢了固然有优越感,比输了也难免失落。从经验来看,失落会更长久地留存心中。比或被比,都不是寻找这种美好生活的正确途径。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去比呢?

攀比吃穿是虚荣

我们与同学比谁吃得丰盛,比谁穿得名贵,比谁用得奢侈等,这些行为说白了都是一种虚荣心在作怪,危害很大。如果不及时控制与制止,很容易走上偷抢的犯罪道路。“知足”能带来“常乐”

保持平常心,不攀比,那我们就能对于别人的成就和美满发自内心地接受并祝福。同时,不苛求自己,不去为自己能力以外的事情责备自己,可以减少很多烦恼。这样的话,我们对于生活也会感到满意,珍惜努力之后带来的点滴成就,心态趋于平和。

而且,不花心思攀比物质享受,我们就能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不断地丰富自己。

好习惯的养成/别人的好,不羡慕;自己的好,不炫耀

不可打肿脸充胖子

我们都想得到大家的尊重、喜欢、羡慕等,这是我们满足和维护自尊的需要。但是这种对荣誉、地位、得失、面子的认识和态度应该正确,不可太过。如果打肿脸充胖子,过分追求虚荣,显摆自己,就会使自己陷入迷途。

有些人家里本就不富裕,但为了攀比物质享受导致撒谎、偷盗,最终毁了自己。

不比外在物质,比内在的知识能力

我们有攀比心理,说明内心有竞争意识,想达到与别人同样的水平或超越别人。比穿什么鞋,比吃什么零食,比用什么文具,就算比赢了,也永远不能让别人瞧得起。而且,比吃、比穿、比用、比玩,比的都是爸爸妈妈提供的,不是我们自己的东西,这种比较又有什么意思。

只有自己瞧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瞧得起我们;只有自己抬起头,挺起胸,堂堂正正做人做事,别人才不敢小看我们。

用名牌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来充实自己,用智慧来丰富自己。不妨不比穿戴比学习,不比文具比志气,不比吃喝比成绩,不比家庭比能力。

做到心理平衡

当被同学比的时候,我们要有平常心。东西无所谓名牌,重在实用性。能用,能满足我们的基本需要就好了。如果别人有新鞋,我们也有新外套啊。

每个人都有优点,多找找自己的长处,我们有很多地方也比别人强。

父母引导/将攀比转化为动力

父母自己不要比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很多孩子虚荣的产生正是因为父母在其面前起了不良的作用。不妨想一下,父母在抱怨孩子非名牌不穿、不断更换新手机的同时,是不是也常常把名牌、款式之类的词语挂在嘴边,是不是也常为获得大家羡慕而更换最新潮的手机呢?如果是,那父母又有什么资格说孩子虚荣呢?

如果父母自身都没做好,反过来还教训孩子,那势必会招致孩子的反感,让他们更加喜欢攀比。讲多少道理也不如一个榜样的作用大,父母只有自身先告别虚荣的心理,才有可能祛除掉孩子身上攀比的毛病。

另外,条件优越的家庭应该有一种平常心,在孩子面前尽量淡化家庭的优越条件,尊重别人,不炫耀自己,这样孩子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

不能对孩子有求必应

有一种家长生怕自己孩子穿的、戴的比别人家的孩子差,别人的孩子买什么自家的孩子也得买,对孩子的请求有求必应。这其实是在纵容孩子的攀比心和虚荣心。

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别人家富裕是别人家的事情,这都是靠自己努力才得到的。爸爸妈妈挣钱本身辛苦,只能满足你一部分正当的需求。

如果孩子还是“要”,不妨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换取。比如,打扫卫生或者清洗餐具等,不但能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还可培养他们“一分劳动、一分收获”的思想。

将攀比转为动力

10岁的许哲经常和同学进行四驱车比赛。他发现自己的车比不上人家的原因是因为车是在小摊上低价买的,没有人家的高级,便向爸爸提出要买新车。

许爸爸说:“你这么热衷车啊,我也想知道这四驱车内部是什么样儿。”于是,父子俩小心地将车拆开,然后找出车慢的原因。

从此,许哲不再要买新车,而是经常查阅资料,一心想自己组装属于自己风格的新车。

细心的父母,对于有攀比心理的孩子,找到切入点,把他们的攀比转化为对知识的兴趣,形成学习和探究的动力,就不难解决攀比问题。 04 不推卸责任,勇敢去承担经典案例“现在,我的职责是做好国王。”

英格兰曾经有位叫阿尔弗雷德的国王,聪明正直。但是,当时苏格兰受到丹麦人的入侵,军队溃败,几近亡国。阿尔弗雷德也和其他人一样想方设法逃走,自谋出路。

一天,阿尔弗雷德走到伐木工的小屋,请求女主人给他点吃的东西充饥。女主人对他说:“如果你愿意帮我照看炉子上的蛋糕,等我挤牛奶回来,我会给你晚餐吃。注意,别把蛋糕烤焦了。”

阿尔弗雷德脑子里充满了烦心事儿,想着想着就忘了烤蛋糕的事情。结果蛋糕烤煳了,女主人很生气地骂他。这时,刚进门的伐木工认出了这是国王,并请求国王原谅妻子粗鲁的语言。

阿尔弗雷德说:“责备我是应该的,我答应好好看着蛋糕,可是却让它们烤焦了。任何人只要接受了一项任务,无论大小,都应该认真地完成。这次是我的错,但不会再发生了。现在,我的职责是做好国王。”

不久以后,阿尔弗雷德就重整自己的军队,把丹麦人驱逐出了英格兰。

好习惯的益处/责任重于能力

责任感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人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有责任感才能担当、自律、守信用、忠实于信念和感情。人们永远尊重有责任感的人,就像永远尊重对自己的人格负责的人一样。

没有责任感,意味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逃避,犯了错误就为自己找借口,或是推脱责任。相信没有人希望和这样的人打交道,更别说结交为朋友了。

如果我们有了责任意识,就懂得关心别人、理解别人。如果别人有困难了,我们就会主动帮助对方;如果别人不小心犯了错误,那么我们也会体谅对方。这可以很好地形成合群的性格,最后赢得他人的信赖。

另一方面,有了责任意识,我们就能真正独立,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成为自己的主人。

好习惯的养成/言必行,行必果

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自己做

一个同学上学忘了带书包。老师问他:“你的书包呢?”谁知他伸出食指,气呼呼地指着奶奶说:“奶奶,你怎么没给我带!”

书包是给谁用的?是给我们自己。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就应该自己去做,这才是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所以,我们要自己洗袜子、手绢,收拾书包和房间。学习的时候,要自己做作业,自己检查,尽量自己独立思考。当然,我们还可以洗碗筷,打扫屋子,这都能让我们变得有责任心。

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打破了别人的东西,或者把别人的东西弄丢了,却不承认,甚至还把过错推给其他人,这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没有损害他人的权力,如果不小心损害了别人的利益,就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敢作敢当。

另外,我们常说,君子重诺,一言九鼎。对我们所说的话,我们也一定要讲信用、负责任,做到说话算数。

不找借口

当我们不想承担责任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找很多很多的借口。比如“我生病了”“我睡得晚了”“我当时不在”“我没听清楚”……

借口带来的严重危害是让人消极颓废,如果养成了寻找借口的习惯,那么责任心也就会慢慢地消失了。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拒绝借口,避免养成寻找借口的坏习惯,在学习中,更应该想办法去落实责任。而且,越是环境艰难,越是敢于承担责任,这才是成熟的人。

无论事情大小,都认真完成

很多人看不起小事情,觉得不认真也没关系。比如,班级拿钥匙的同学每天都要起早为大家开门。但是,若他偶尔想偷懒,晚到校,那就可能造成所有人进不去教室。这就是不负责任。

任何事情无论大小,我们都要认真完成,这是一个负责任的表现,既是对别人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己负责。

父母引导/让孩子为自己负责

孩子的事,是他自己的事

家长总以为孩子的事情就是我们的事,不管孩子会不会做,愿不愿意做,父母都要包办。每天起床父母叫,上学书包父母拿,吃个水果父母削……

这样下来,孩子就存在这样一种想法:这不是我自己的事,是大人的事。只要我和老师说“爸爸妈妈不给我带”就是天大的理由。于是,上学迟到了,怪妈妈;美术课没有油画棒,埋怨妈妈。这肯定是错误的。

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父母不妨给上小学的孩子买一个闹钟,然后告诉孩子:“什么时候起床由你来定,迟到了挨批的是你自己。”实行几天,孩子自然每天都会早早地起床。

不替孩子推卸责任

有些保护型的爸爸妈妈总觉得自己的孩子好,一旦孩子犯错了,不但不认错,反而包庇孩子,说自己的孩子是无辜的。久而久之,这就会让孩子形成一种意识:我无论做什么都没错。

当孩子打架或者伤害别人,父母要鼓励孩子承担责任,并坚持让孩子给予对方补偿,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谁造成不良后果,就该由谁负责。

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

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摸摸、去试试,但是孩子随意性很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所以交给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妈妈也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

要是做好了就给予表扬和奖励,没有做好就取消奖励。这样,孩子才知道一个人是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

做“懒惰”“软弱”的妈妈

8岁的磊磊很懂事,他和妈妈一起出门时,磊磊会像小大人一样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我给你领路。”每次妈妈带磊磊去超市购物,磊磊都会主动为妈妈拿购物篮,出来时还会帮妈妈拎东西。

磊磊妈妈是怎么做到的呢?她说:“我时常在磊磊面前‘示弱’,出门的时候我会告诉他:‘妈妈不记得回来的路,你回来时要带我走呀。’购物时,我会对他说:‘妈妈力气很小,拿不动呀。’然后我还会在家人面前夸奖他,说他是个大男子汉。”

抓住机会让孩子成为一个“小大人”, 或者给孩子制造表现“责任”的机会。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还可以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照顾他人。 05 敢于尝试,不怕犯错经典案例

勇敢的鳄鱼

在烈日下,一群饥渴的鳄鱼陷身于水源快要断绝的池塘中。一只小鳄鱼起身离开了池塘,它尝试着去寻找新的生存绿洲。

不久,水愈来愈少,最强壮的鳄鱼开始不断地吞噬身边的同类。幸存下来的鳄鱼一直在等待草原雨季的到来。又过了几天,池塘似乎完全干涸了,唯一的大鳄鱼也因耐不住饥渴而死去了。

那只勇敢的小鳄鱼呢,它经过多天的跋涉,在干旱的大地上,找到了一处水草丰美的绿洲。

不怕犯错误的科学家

记者采访一位科学家,问是什么原因使他取得杰出的成就。

科学家讲了一个往事:小时候,他尝试着从冰箱里拿一瓶牛奶,竟失手把瓶子摔在地上,牛奶流得满地都是。他妈妈没有责怪他,而是说:“反正损失已经造成了,在我们清理它以前,你要不要在牛奶中玩几分钟?” 于是,他们俩玩了几分钟。然后,他和妈妈又一起清理了满地的牛奶。之后,妈妈带他到后院,找个空瓶子装满水,让他做实验看看怎样才能有效地用两只小手拿住大牛奶瓶。

这位科学家说:“从那时起,我知道我不必再害怕犯任何错误,因为犯错误往往是学习新知识的良机。科学实验也是这样,即使实验失败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好习惯的益处/敢于尝试,才能有突破

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为了找到一种合适的材料做灯丝,不屈不挠地进行了8000多次尝试。试验初期,他找了1600种耐热材料,反复试验了近2000次,结果都失败了。但是他没有丧气,而是继续尝试,最终爱迪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给人类带来了“光明”。

古往今来,失败的人缺乏的不是才能和机遇,缺乏的是大胆尝试的勇气。而有成就的人,往往都是勇于尝试的人。

尝试能让我们知道自己缺什么

天下的事情真的有难易之分吗?整天望着目标,不去做,那就是难,做了就变得容易了。停下脚步,不去尝试,我们可能不会犯错,但是我们也不会有收获。去做了,去试验了,我们才能弄明白自己缺什么,该怎么去努力。

犯错误,才明白什么是对的

学习的过程本来就是犯错误的过程,如果我们什么都明白了,那就不需要学习了。同样的,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认错、不断纠错的过程。犯了错,大人们才能针对我们的错处告诉我们:“那样做是错误的,这样做是正确的。”

尝试新事物能丰富生活

尝试去学习新的知识或者技能,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充满趣味。比如,尝试坐车,看看终点站是哪里;尝试学画画,看看怎么用不同于照相机的颜料去画世界,等等。

好习惯的养成/说真话

不再空等,而是今天开始做

我们总有很多计划和想法,考第一名,跑步得第一,去学滑冰、学跳舞,去旅行等等。但是我们总是一遍一遍地在脑海里设想,却从不去一点一点地做。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要做一个敢于尝试的人,只要你勇敢地跨出第一步,总会有收获。所以,如果我们有了计划或目标,不要害怕困难,而应该去尝试、去行动。

不怕犯错

犯错是孩子的权利。事实上,我们正是通过不断犯错来得到成长的。成功了,我们就拥有了成功的经验;但失败有失败的经验,我们的胆子会变得更大。所以说,我们犯了错是很正常的,关键是从尝试中获得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其他办法。

勇于尝试新事物

每个人都喜欢从事自己擅长的事情。然而,只做那些会做的事情,会使我们错过很多发展其他兴趣和技能的机会。因此,尝试新事物是很必要的,或许,我们可以从尝试新事物中发现新的兴趣,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新的快乐。

我们可能会失败。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失败中学习东西,即使只学会如何面对失败。

父母引导/允许孩子尝试和犯错

给孩子一切可以尝试的机会

很多家长总害怕孩子受伤,总担心孩子能力不足,于是把孩子限制起来,保护起来,这其实也是在扼杀孩子的勇气和创造力。父母要给孩子一切可以尝试的机会,让孩子大胆尝试。

失败了,孩子可能会失望;但如果不去尝试,那么他注定要失败。只有去尝试,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也能够理解做任何事都是需要付出的,其中也包括体验失败和挫折。

不必强求结果,更应看重过程和努力

在鼓励孩子大胆尝试的时候要注意把焦点放在尝试的过程和孩子付出的努力上,不要过分强求一个完美的结果。比如,孩子想学跳舞,他付出了热情和努力,并从中获得了快乐,懂得了坚持,这就是有收获的,即便他跳得不是最好的。

当孩子遇到挫折,家长要经常鼓励孩子,让他有机会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长处,这样,他就不会轻易放弃了。

允许孩子调皮犯错

通过犯错,孩子知道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会导致可怕的后果,由此获得了犯错的免疫力。父母用防堵的办法,从源头上阻止孩子犯错,不给孩子犯错的机会,对孩子的成长体验来说反倒是一种损失。

父母要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轻松、自由、快乐的状态下,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中多感知、多体验、多操作、多活动,他们有权淘气一下,捣点小乱。这样的话,孩子经历得越多,他们心灵上的印痕也就越多。

表面上看起来是糟糕的错误,孩子却会从中获取许多益处。就在这不断的犯错之中,他们比别人更有生存知识、更有生活本领、更有智慧能力。 06 有错误,主动承认,及时改经典案例

不知错的“小霸王”

7岁的东东是个名副其实的“小霸王”。出去玩的时候,他不是推倒邻家妹妹,就是一脚踢哭比他大的小哥哥。妈妈总是不停地应付东东闯的祸,可东东自己连个“对不起”都不说。

一次,爸爸带东东到叔叔家做客,东东和乐乐一起玩“过家家”,玩着玩着,两人就为了谁来扮演警察而吵起来。东东一把将乐乐推倒,乐乐哭着向东东的爸爸告状:“伯伯,他欺负我!”

爸爸拉过东东要他向乐乐道歉,东东不说话。眼看爸爸伸出手就要打自己了,东东不服气地拉着长声说:“我错了,哼!”

看着东东一副不知错的模样,爸爸真是又急又气。

好习惯的益处/改错才能避免一错再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一生都会犯错,就算是天才也有失误的时候,而当我们犯错以后,有没有认真悔改呢?

一些孩子犯了错,却不承认,而是把责任推给其他同学或者小宠物;还有一些孩子总狡辩,不改正,结果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这样的话,我们的学习就很难取得好成绩。而且,同学和老师也很难喜欢上一个总是狡辩不认错的人。

其实,犯错并不可怕,关键在于犯错之后是否能够严肃地对待错误,改正错误。《论语》里不是讲“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吗?

一个人就算犯了错,只要能痛改前非,不再固执,也并不失为聪明人,就还是一个乖孩子。承认错误并不是自卑,也不是自弃,而是一种诚实的态度。而且,一次错误就是一次教训,承认错误,改过自新,我们才能不断成熟起来。

好习惯的养成/敢于认错,认真改错

鼓起勇气认错

有错误,但我们却害怕承认,为什么?因为我们担心承认错误会被批评或会没面子,会被别人看不起。但事实是,承认错误是一种高贵的、受人喜欢的品质,一个勇于认错的人反而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法国作家卢梭小时候偷了主人的东西,还嫁祸给别人,后来,他在自己的书里承认了自己的过错,并诚心忏悔。因此,他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担任纽约市市长的时候,曾经当众坦承自己因一时不察使通过的议案有判断失误之处,结果赢得更多人的尊敬。

犯了错误勇于承认并没有丢脸,相反如果推卸责任,那才叫丢脸呢!其实,当一个人有了承认自己错误的勇气,并主动去改正它,其本身就是让人尊敬的。

第一次犯错,就改正

我们在纸上画一条比较轻的铅笔道,然后用橡皮擦。擦干净之后,再在同样的地方反复画铅笔道,然后再擦第二次。我们会发现擦第一次时,很容易就能擦干净,但第二次却很难。

同样道理,初犯错误,由于留下的“痕迹”浅,最容易改正,这样才容易进步。如果不及时改,反复犯错误,犯得越多,留下的“痕迹”就越深,就越不容易改正。

所以,第一次有错误了,就承认并且立即改正,严格要求自己不犯第二次。

道歉是知错改错的开始

当我们的行为让别人身体或者情感上受到伤害时,我们应该道歉。道歉,能让我们学会如何补救自己的过失,怎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怎样照顾他人的情感。

一旦,我们对别人真诚地道歉,发自肺腑地说出“对不起”,那我们就正在知错改错。

父母引导/学会向孩子认错

不斥责,而是告诉孩子错在哪里

孩子一旦犯错,家长可能因为气愤而打骂。这不仅不会帮助孩子认识错误,反而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甚至可能让孩子形成一种认识:一旦承认错误,大人就会责怪打骂我。

父母应该正确对待孩子犯的错误,避免使用责骂、逼迫等粗暴方式。最好的办法是及时纠正孩子,告诉他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错误的,再引导孩子向受害人道歉,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这样才能让孩子记住,明白对与错。

大人犯错,要向孩子认错

父母常觉得大人向孩子道歉会丧失自己的威严,所以,不少家长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仍然坚持错了也不向孩子认错。这是不好的示范。

其实,父母向孩子认错,不仅可以融洽家庭关系,并且可以用现身说法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会有错的时候。认错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而且,孩子不会因此看不起父母,反而觉得父母是真诚的,是可爱的,是值得相信的。 07 有异议,敢争辩经典案例“爸爸说哪本好,就买哪本好了”

庞哲站在书店的书柜前,一会儿抬头望望书柜里的书,一会儿又低下头看看自己手里的那张“快乐暑假,轻松阅读”的推荐书目表,完全一副很发愁的样子。

庞哲心想:学校提供了几种书名,说是只要任买其一,如今这几本书就在眼前,可我到底买哪一本才好。还是待会儿问问爸爸吧,爸爸说哪本好,就买哪本好了。反正我说什么爸爸都会反对,还不如听他的。“妈妈,您这样做是不对的。”

8岁的苏晨写完作业后,打开了电视。苏妈妈却马上要求他关掉电视去睡觉。

苏晨大声地说:“妈妈,您这样做是不对的。我有看电视的自由!”听到这话,苏妈妈特别恼火,自古都是小孩子乖乖听大人的话,哪有孩子这么顶嘴的!

苏妈妈关了电视,说:“我说不许看就不许看,明天你要上学,早上还得早点起床。就算你有自由又怎么样,我也有管教你的权利。”

苏晨看着妈妈,问:“你要打我吗?打我是犯法的,触犯未成年人保护法!”

孩子竟然这么不乖,苏妈妈也气得忍不住了,把他从沙发上拖起来,照着他的小屁股打了几巴掌,说道:“看看谁来保护你!”

正巧,苏爸爸回到家。听完了事情经过,他对苏妈妈说:“孩子妈,你这么做就不对了。孩子敢于表达自己意见是好事。难道你想让他一点主见都没有,做什么事情都先问妈妈吗?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那才是勇敢有主见啊。”

好习惯的益处/争辩让我们更有主见

小时候,我们特别崇拜爸爸妈妈或老师。但是,随着我们慢慢长大,我们渐渐发现大人也并不是做什么都对,说什么都正确的。于是,我们就希望表达自己的意见。

与大人争辩,是我们最得意、最骄傲的事情,因为我们会觉得自己像个大人一样在和爸爸妈妈或老师讨论问题。

如果能用讲道理让爸爸妈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那么我们就会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因为我们用智慧“打败”了大人,是有能力的。

而且,明明不是自己的错,却被大人冤枉了,那我们就可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大人意识到他们的错误。

和小朋友在一起,总有意见不合的时候。若是觉得大家做得不对,把大家劝服了,不也是一件很值得尊敬的事情吗?

和别人争论问题,并不是“坏孩子”。争辩能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变得自信和独立。因此,如果有异议,不妨大声说出我们的想法。

好习惯的养成/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父母犯错时,和他们冷静讲道理

妈妈已经和我们约定周末要去动物园,但是却说话不算数。我们肯定很生气,可能怒气冲冲地骂道:“你是个骗子!我就要去动物园。”或者,当爸爸妈妈偷看了我们的日记,还毫不惭愧地认为他们有权知道我们的一切事情时,我们可能会冲上去和他们打架,并高喊:“日记是我们的隐私,你们太可恶了,我讨厌你们。”

当爸爸妈妈犯错,怒气冲冲地和他们争辩不仅不能说清道理,还可能激怒大人。这时,不妨严肃认真地坐下来,和爸爸妈妈谈一谈。说一说我们的感受,比如,我很生气或者感觉不受尊重或不受信任。然后,引导爸爸妈妈站在我们的立场上想一想。

在家庭生活中“发言”

现在,很多事情都是爸爸妈妈说了算,久而久之,我们就自然会懒得动脑想了。

不妨告诉爸爸妈妈,我们也是家庭中的一分子,希望也能获得“发言权”。

自从柳芳向爸爸妈妈说出了自己的“发言宣言”,芳芳妈妈把女儿当成了小大人,经常与她商量。当柳芳家进行房子装修时,芳芳妈妈就问:“你喜欢自己房间的墙壁涂什么样的颜色呢?”“你喜欢把书架摆放到哪里呢?”有时,芳芳拿不定主意,妈妈还会鼓励她发表意见:“如果是你,你该怎样做?”“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课堂上,说出自己不同的看法

上课时,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如果有不同的意见,我们要敢于说出来。即便说错,也不要紧;被同学们嘲笑了,也不必害怕。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本身也是一件很勇敢很酷的事情。相比于那些连手都不敢举的同学,我们不是更值得鼓掌吗?

和伙伴相处,以道理令别人服气

和同学和好朋友意见不统一时,如果我们知道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那就坚持,而不要盲目听从大家的意见。最好应该摆出事实,说明道理。

注意,不应该用侮辱性的词语直接说别人笨或者别人傻。这种无礼的行为会让我们的道理变得也“无理”。

父母引导/解放孩子的嘴,让他自由发言

孩子顶嘴,实为表达自己的看法

父母常抱怨自己的孩子爱顶嘴,叫他洗澡,他偏说“我讨厌洗澡”,让他去上兴趣班,他偏问“为什么我要去,我就不去”。于是,父母就把他们当成坏孩子,呵斥、打骂,希望孩子听话,服从父母的“圣旨”。

其实,顶嘴也是一种争辩,意味着孩子心理的成长,他们开始逐渐明白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是件令人欣慰的事情。若父母采取了专制作风,只会让孩子逆反,心里有充足的理由也不会再申辩,或者让孩子变得唯唯诺诺,毫无主见,没出息。

当父母认为孩子在顶嘴,最好的办法是保持平静、克制,不动怒,改变专制态度。如果孩子的意愿合理,就不要强加控制;如果孩子的意愿不合理,我们要把家长架子放低,感化孩子,跟孩子讲道理。

和孩子一起做家庭智力游戏

破除孩子对权威的迷信,可以让他更勇于表达自己意见。父母可以告诉孩子: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有可能出错。孩子意识到这一点,就不会盲从别人,模仿别人了。

另外,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说不”游戏:大人有意出错,让孩子挑出错误的地方。比如,父母说:“苹果、葡萄、黄瓜、樱桃都是可以吃的东西,都是水果。”孩子说:“不对,黄瓜是可以吃的东西,但不是水果,而是蔬菜。”

引导孩子独立思考

要让孩子敢于发散性思考,我们可以找出一个主题或者难题,让孩子想出多种方法解答。如小猴不小心掉进猎人为捉大灰狼而设的陷阱里了,它该怎么办呀?人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口渴?

注意,孩子的答案越奇怪越新鲜越好,数量越多越好,想的办法越实用越好。这样做不但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同时也能提高孩子的主见性。 08 必要时,学会拒绝

当“及时雨”很累

徐春雨,是班里的“及时雨”,谁有个什么事情总爱跟她说,而她也总是有求必应。春雨也一直为能帮助同学而十分高兴和骄傲。

可是,最近,春雨却高兴不起来了。

原来,同学明晓明明自己很闲,却总是要春雨帮她,一会儿要春雨去买笔记本,一会儿要春雨去帮她交作业。而上课时,春雨既要听课,还要帮生病的同桌记很详细的笔记,这严重影响了她的听课效果。

更让春雨难受的还有两件事,一是同学苏伟抄她的作业,被老师发现,老师说春雨不是帮同学而是在害他。二是明明知道刘东借钱是去网吧打游戏,春雨耐不住别人央求,还是把钱借给了他。这件事让刘东的妈妈很生气,责备春雨是在帮助刘东变坏。

春雨很茫然,不知道如何是好。

表哥的款待

放寒假了,12岁的李阳到表哥那里去玩。表哥给李阳烟抽,还要带李阳到网吧去玩。李阳拿不定主意,可表哥说:“没关系的,要过年了,稍微玩玩不要紧的,不会影响成绩的,我保证不跟你爸说。”李阳禁不住表哥的怂恿,就去了。结果,李阳喜欢上了打游戏。

后来,李阳时常逃课玩游戏,爸爸怎么说他都不听。他学习更不用心,成绩下滑得很快,最后只能考个不好的中学。

好习惯的益处/有时,拒绝才是帮人帮己

当同学或者朋友有困难请求我们帮忙的时候,我们当然应该帮。可是,有些请求或要求是不合理、不对的,这个时候,我们若不懂拒绝而帮了别人,那可能会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或者害了同学。

比如,我们只有一支笔,别人向我们借,借给了他,我们用什么呢?别人明明很闲,却要我们去帮他做这做那,这不是让对方变得更懒惰吗?朋友明明要逃课去玩,我们却帮他撒谎,欺骗大人,这种帮忙难道是对的吗?同学要抄我们的作业而不独立做,那到考试的时候,他也做不出来,只能交白卷,我们这不是害了他吗?

所以,当别人的要求超出了我们的能力,或者不合理的时候,我们拒绝才是既保护了自己,又帮助了同学。

另外,当有人递给我们烟或拉我们去打游戏的时候,如果不懂拒绝,我们就可能染上抽烟、网瘾等坏习惯。懂得说“不”,拒绝这些不良诱惑,我们才可以让自己远离危险,健康成长。

好习惯的养成/勇敢说出拒绝的话

说“不”并不一定会让人讨厌我们

我们不敢拒绝大人、同学或伙伴的要求是因为害怕他们不跟我们玩,害怕拒绝了他们对方会认为我们小气、自私、不够意思。可是真要去做,我们又觉得做不了或者是不对的。

每个人的能力都不是无限的,我们也不可能通过帮忙让所有人都喜欢我们。当有人求助时,能帮就帮,不能帮,就告诉对方理由,对方也就能理解了。

借同学抄作业,不如教他做作业

如果你正在写数学作业,可是前排的男生却突然转过身来,哀求你借他抄一抄,还说抄一次给10块钱。你要怎么做呢?

借他抄,考试的时候他也不会,那可不是帮他。不如告诉他:“我今天借你抄作业,你就学不到知识了。所以不行。要不这样,你哪道题不会,我给你讲解,再教你做题的方法,然后你自己做,怎么样?”

不帮别人说谎

帮别人之前,我们需要弄清楚是非曲直。如果有些事情明明是不对的,那就不要帮。比如,好朋友忘记做作业了,却要求身为小组长的你帮他说谎,说他的作业本忘在家里了。这该怎么办呢?

撒谎,本来就是不对的。我们可以告诉对方:“做人应该诚实,不撒谎。你不如直接跟老师承认错误,表示一定改正,相信老师会原谅你的。”

做完自己的事情再和伙伴出去玩

如果我们在写作业,伙伴叫我们出去玩,是去还是不去呢?如果一叫我们就出去玩,那什么时间写作业呢?

想一想,妈妈上班的时候,也会有朋友约她出去玩。要是妈妈把工作丢下去玩,那就是不负责任,会被老板开除的。作业、练琴等就像我们的工作,只有做完了,才能去和伙伴们踢球、玩游戏。

所以,若还没有干完自己的事情,可以告诉伙伴们:“我的作业还没有做完,你们先去吧。做完我就去找大家。”

有时要委婉,有时要坚决

如果是同学朋友不合理的要求,我们不愿意做,也做不到,那就委婉地告诉他,可以说:“这件事,好像不太妥当,我帮不了你。”“虽然我很想帮你,但是这违背了纪律,我可能帮不上你忙。”

如果是别人诱惑我们去玩游戏,或吸烟、喝酒。我们应该坚决告诉他:“这影响了身体健康,我们不应该去的。”“我觉得这个建议不好,我们还是做其他的吧!”拒绝时最好说出充分的理由,力求使对方心服口服。

父母引导/教孩子掌握拒绝的艺术

告诉孩子什么事情应该拒绝

孩子分不清什么事情应该拒绝,因为总是以“助人为乐”的心态去帮助别人或者答应别人的要求。

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一切违背了做人原则的事都要拒绝,如撒谎、偷盗等;自己不愿干且无意义的事情,要拒绝;仅仅为了维护友情,对自己有害的事情,要拒绝……这样就能帮助孩子维护纯洁的社交圈子,帮助他们鉴别真正的朋友,保持友谊的本色。

引导孩子委婉拒绝

父母可利用孩子日常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事情,根据当时的情境以及具体情况,引导孩子以什么样的方式婉言拒绝他人的要求。

比如,问孩子:“如果你正在做作业,爸爸过来和你聊天,你会怎么做?”如果孩子说停下来,听爸爸说什么。父母就可以告诉孩子:“爸爸找你聊天,会影响你做作业。你可以这么说‘爸爸,是很重要的事情吗?等会儿谈可以吗?我正在写作业,不想被打扰。’”

让孩子坦然接受他人的拒绝

自己可以拒绝别人,别人也可以拒绝自己。父母要告诉孩子,当遭到拒绝的时候,也要以一个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坦然接受别人的拒绝。说不定别人也有着一些不得不拒绝的原因,要学会体谅别人。 09 说话要算数,信守诺言“我不能说话不算数。”

宋庆龄小的时候,一天早晨,全家人正准备去伯伯家做客。突然,宋庆龄对爸爸妈妈说:“我和小珍约好了,我答应今天上午教她叠纸花,我不能去伯伯家了。”

爸爸不放心宋庆龄一人在家里,就对她说:“以后再教吧!明天你可以向她解释一下,再说了,伯伯家还有你喜欢的鸽子,要是不去,你会后悔的!”

宋庆龄想了想,说:“不会的,你们去吧,我要在家里等她,我不能说话不算数。”

妈妈想了想,对宋爸爸说:“就按她的意思吧!有句话说:‘言必信,行必果’。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就要讲信用,不能言而无信。”

就这样,宋庆龄默默在家等小珍。11点了,小珍还没来,宋庆龄感觉很失望。

中午,爸爸妈妈回来了,听宋庆龄说小珍没来,爸爸说:“唉!如果知道她不来,你就不用等她了。”宋庆龄却说:“不。她没有来,我也要等她,这样我心里好受些。”妈妈对宋庆龄的行为大加赞赏。

就这样,从幼年起,宋庆龄养成了守信的习惯,决不自食其言。

好习惯的益处/说话算数,别人才会信任我们

生活中,你可能常遇到这样的事情:爸爸妈妈明明答应如果考了第一名,就带你去游乐园玩一天。但是,当你真的做到了,他们却把这事忘记了。就算我们提醒,他们还是不带你去,非逼着你在家学习。

这时候,你是怎么想的?“哼,爸爸妈妈说话不算数,我以后再也不相信他们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和别人约定好的事情,却因为忘了或者说完反悔而不想做,那别人也会再也不相信我们了。

举个例子,我们借了同学的钱,约定周二还,结果一直拖到周五才还给对方。那下次别人就可能因为我们不能及时还钱而拒绝借钱。

而且,说话不算数,就没有人愿意和我们玩游戏了。有个故事讲到阿迪借布奇的小火车玩,因为太喜欢小火车了,他想违反约定,不还给布奇。布奇很不高兴,不愿意再和阿迪一起玩了。这说明只有遵守约定,才会拥有融洽的伙伴关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