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上海民营经济研究(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4 01:18:54

点击下载

作者:上海市民营经济研究会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新常态下上海民营经济研究

新常态下上海民营经济研究试读:

序言

原上海市副市长 胡延照

为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近几年来,上海市民营经济研究会在上海市工商联和上海市社联的领导下,深入研究新常态下上海民营经济的发展轨迹,先后举办了三届“上海民营经济论坛”、三届“中国特色商会论坛”、两届“上海民营企业党建论坛”和一届“上海民营企业青年论坛”,并先后组织了十多项课题的研究,形成了100余篇、约50万字的论文。在此基础上,他们精选了40余篇、约20万字的研究成果汇编成书,取名为《新常态下上海民营经济研究》。对此我很赞同、很支持,也很愿意为这本书作序,因为多年来,我对上海民营经济的发展非常关注,也深有感情。

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几个里程碑式的重要思想,和我们民营经济有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市场是决定性的。从基础性到决定性,是我们党对市场经济认识的深化,这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际也表明了市场经济是决定性的力量。对民营经济还有一句话,就是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是补充,现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基础性到决定性、从补充到重要的组成部分,可见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民营经济在上海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从以下“五个领先”中体现出来:第一,是民营经济在产业结构优化的速度上领先全市。第二,是民营经济在投资的增速上领先全市。第三,是民营经济在新兴的业态创新上领先全市。第四,是民营企业的境外投资项目数领先全市。第五,是民营企业进出口贸易的增幅领先全市。这五个领先概括了民营经济在上海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很感谢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上海经济发展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民营经济的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其是在新常态下更需要我们认真研判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上海经济发展的趋势。从研究的层面看,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多下功夫。

第一,注重民营企业家的健康成长更内在。发展是前提,健康才是目标,否则便背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宗旨。而两个健康中,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才是更内在的。“奉法者强则国强”,同理,非公人士强,则国富民强。目前,非公经济人士队伍在数量上已经超过7000万人,这是一支浩大的队伍,他们吸纳了2.19亿的就业人口,掌握的不仅是巨额财富,还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党执政兴国重要的群众基础,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作为“体制外”成长起来的市场主体,这支庞大的队伍有着自身的成长轨迹和规律,这支队伍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体制机制改革能否顺利推进。

第二,摸清民营企业底数更迫切。广大小微企业是我国民营经济的毛细血管,是经济丛林中的“小草”、“灌木”,他们不仅影响着民营经济的健康运行,也影响着基层社会的健康运行,在持续改善对他们的普惠服务和治理监管方面,仍存在许多的薄弱环节甚至盲点,诸多瓶颈性问题亟待解决。但是我们对小微企业,包括家庭作坊式微小经济体的研究还不充分。研究民营经济需要重视此类问题,应关注薄弱环节、薄弱地区,掌握经济领域的短板底数。只有“清楚底线,增强底气,摸清底数”,才能有助于掌握民营经济的全景全貌,以利于为党和政府提供科学决策的参考意见和建议。

第三,关注民营企业的“亚健康”更到位。在研究两个健康成因规律的同时,也需重视研究“亚健康”,甚至是“不健康”的因素问题,因为“亚健康”暴露的问题可能更本质,也只有本质的研究才更具针对性和前瞻性。我们要具备宏观视野和微观功底,准确切入“民营企业两个健康”关键环节,在准确判断“两个健康”的现状走势和规律的同时,探索影响两个健康的相关因素,研究我国民营经济、民营企业从“散小弱低差”逐步成长壮大、健康发展的基因,研究转型期发展遭遇的区域性、行业性和系统性问题的解决之道,研究民营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础、方向、措施,协力完善中国特色民营经济研究的理论体系。

新常态给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挑战和新机遇,新挑战和新机遇需要新的理论来指导。因此,研究新常态下民营经济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上海市民营经济研究会所编著的《新常态下上海民营经济研究》无疑是一项有益的探索,期望能够得到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响应,为新常态下的民营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第一篇新常态下民营经济研究篇在第三届上海市民营经济论坛上的书面讲话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 沙海林(2014年6月26日)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第三届上海市民营经济论坛,就“国资改革与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主题进行交流研讨。这一主题既符合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要求,也符合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具有丰富的学术价值和强烈的现实意义。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委统战部,对各主办单位及演讲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前来参加论坛活动的民营企业家和2014年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培训班的全体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面,我讲三方面的意见,和大家交流。一、着眼发展大局,深刻认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意义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已经被人类的实践证明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必须遵循这条规律,这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推进。其中,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结合,为各种所有制经济的融合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制度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直接关系到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有效实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去年12月出台的上海深化国资国企改革“20条”,以及市委常委会、市政府2014年工作要点中都提出了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要求;今年6月13日,市委常委会又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推进本市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试行)》,这必将有力地促进上海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同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也有利于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作为各方面社会力量组成的政治联盟,是凝聚人心的基本方式和配置力量的基本手段,是“汇聚改革正能量”的重要方面。以前,关于“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的争论不少,现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为“国进民也进”创造相应的制度环境,把国有经济、民营经济的转型发展统一起来,共同提高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共同为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贡献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混合所有制本身就是经济领域统一战线的重要制度形式,也是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全面深化改革大局服务的重要对接点。二、抓住改革机遇,积极投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实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就是要增强发展的活力。活力从哪里来?从市场来,从社会来。正所谓“不改革,活力就无从谈起”。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市场经济的活力来源于企业的活力。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调研考察期间,对上海工作提出了着力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等“四个着力”的新要求,核心就是要求上海抓住机遇,锐意进取,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科学发展的先行者,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搞活国有经济,以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都是上海不断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放眼全国,上海是地方国资体量最大的城市,搞活国有经济对上海经济的整体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上海民营经济经过多年发展,也具有重要地位。但与中央对上海的要求和希望相比,与上海的城市定位相比,民企总量还不够大,整体实力还不够强,有自身核心技术、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企业还不够多,民营经济整体做大做强依然任重道远。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从低成本转向高成本、从高速增长转向稳定增长、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常态。顺应经济变局大势,凭借深化改革动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将成为企业生存发展之道。民营企业发展出路在于转型升级,动力活力也在于转型升级。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既是国有企业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样也是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民营企业有活力,国有企业有资源,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就能相互促进,携手发展。

由于传统的惯性作用和现实的复杂因素,一部分民营企业家既期盼改革,又不免心存顾虑。比方说,有的怕担风险,不愿改、不敢改,觉得“小富即安,大富难安”;有的担心参与国企改革后,民企的“话语权”会减少,等等。当然这些也都是现实的考量。但是,我们要看到,机遇和挑战往往是并存的。有的时候,挑战就是机遇,关键是如何把握。回首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正是凭着“时不我待”的责任意识、“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中国发展才得以劈波斩浪、一路向前。随着改革的深化,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各种经济成分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这是大势所趋。企业家朋友们要看到,今天的改革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发展。希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在优化国有经济结构布局中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我感到,这方面大家要多算大账、长远账。这本账算清楚了,投身改革实践就有了内在动力。希望民营企业把握好机遇,在自身转型升级的同时,为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作出积极贡献。三、发挥统战优势,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多作贡献

坚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各级统战部门、工商联和商会组织的重要政治责任。各级统战部门、工商联和商会组织,要切实增强服务意识、问题意识、责任意识,围绕上海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民营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更好地适应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近年来,我们以市委批准成立的上海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为抓手,聚焦难点问题,加强协调服务;市工商联也先后搭建了招商育财平台、民营经济运行监测平台、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区域经济贸易合作交流平台,以及公共服务和专业服务网上平台等“五大平台”。相关部门要用好这些机制和平台,进一步形成服务民营经济的整体合力,“上下同心,无缝对接”,聚焦上海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以及上海市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要求部署,通过政策支持、信息沟通、解决问题等方式,为民营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一种新实践、新探索。希望各级统战部门、工商联、商会组织以及市民营经济研究会等研究机构,深化对民营经济发展规律的研究,充分发挥党和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针对上海经济发展实际,立足于众多民营企业转型发展的丰富实践,聚焦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中带有普遍性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对策性、应用性研究,为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政策理论支持,成为党和政府发展民营经济的“智囊团”和“助推器”。

各位企业家朋友、同志们,多大的舞台,成就多大的事业。在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大背景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上海,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国际化舞台。让我们以更解放的思想、更开阔的视野、更深远的战略,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实践,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贡献。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更大的开放促进更深入的改革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市委主委、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周汉民一、引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上海自贸区”)蕴含了四个主题词。第一个主题词是“中国”,即上海自贸区是国家战略,反映国家意志。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专门提及一个地方的工作并提出要全力推进的就是上海自贸区,没有其他任何的相关事项在公报中会单独列出。第二个主题词是“试验”。自由贸易试验区也好,自由贸易区也好,在全球相关区域有1200多个,其中,发达国家有400多个,发展中国家有800多个。但是,没有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能够在上海予以全面的复制并完全参照执行,因而,上海自贸区要以先行先试的原则,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地改革创新。第三个主题词是“开放”。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5周年,35年的历史就是以开放促改革的历史。我们可以再讲得直白一点,就是以开放倒逼改革,我们所有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被逼出来的。第四个主题词是“改革”。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5000多字的公报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就是改革,出现了59次;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内容有60项改革,而且到2020年要取得决定性的成果。由此可以看出,上海自贸区是中国政府在上海设立的、立足上海、服务全国的自由贸易园区,是整个国家实施更加深入的改革和开放战略的试验田,必将带动上海乃至全国的新一轮开放和改革,为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二、成立上海自贸区的历史必然性

1978年以来35年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史就是以开放促改革的历史。在此期间,一共有四个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我称之为以开放促改革的四波浪潮。

第一个以开放促改革的浪潮始于1978年。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国家开启改革开放的航程。但是,改革开放的道路该如何走,也就是该如何突破,必须要找到既符合中国国情、又能与世界接轨的路径。邓小平为此提出,把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毗邻的区域设定为经济特区,作为试点,所以首选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时隔6年之后,中共中央提出新的开放战略,设立海南省,全境对外开放。这五个经济特区除了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引进管理技能外,还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使命,这就是突破的使命。这样的突破有3个功能,即窗口、试验场和排头兵功能。什么是窗口?窗口能让我们眺望世界,同时让窗外的阳光照射进来。第二个功能是试验场。如我刚才所言,世界许多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完全复制,因而必须敞开我们的胸襟,向人类一切伟大的文明成果学习。第三,排头兵,就是政府必须在这样的区域大刀阔斧地改革我们的行政体制和机制。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最重要的决定就是要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实现现代化。我们的改革开放战略先是选择了五个点,然后要把点连成一条线,所以1984年中央决定开放14个沿海城市,这其中就有上海。我特别提出这一点,是想说明上海应当始终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这是第一波浪潮,持续时间10年。

第二波以开放促改革的浪潮始于上海。1988年,朱镕基就任上海市市长,第一届浦东国际研讨会在西郊宾馆召开,提出了浦东新区的概念。1990年设立了上海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1990年4月18日,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正式启动,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最鲜艳的旗帜。1990年9月10日,浦东首批法规公布,我本人参与了有关法律的制定,并承担了9部法规的英文总审定工作。23年过去了,今天回过头来看我们当时所做的这项努力,实在为浦东今天的长治久安作了最主要的准备。1990年浦东开发首年的GDP总量是90亿元,2012年浦东的GDP总量是5956亿元,进步是惊人的。这是第二波,始于1987年,到今天还在继续。

第三波以开放促改革的浪潮是我国的复关和“入世”。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前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立于1948年,中国是23个创始缔约国之一。但是,当年的中国由民国政府代表,所以,从1948年到1994年12月31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寿终正寝,中国和这个组织没有任何的官方联系。我们在1986年提出要恢复席位,最后被美国阻拦,美国人说我们不能“免费搭车”。我们的复关“入世”之路非常艰难,持续时间达15年4个月。我们一直主张中国要在复关“入世”之路上义无反顾地前进。WTO迄今有159个成员,代表世界贸易总量的96%,中国“入世”就是融入世界潮流。今天的事实可以告诉大家,通过以开放促改革,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入世”以来,中国的经济总量有了极大的增长。2012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达到52万亿元人民币,是美国经济总量的54.16%。再看外汇储备。2001年我国外汇储备是2122亿美元,2012年达到了33116亿美元,比世界第二的日本多了1万亿。第三就是外贸。外贸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我国的外贸额2001年“入世”时是5000亿美元,2004年就翻了一番,达到1万亿,2007年再翻一番变成2万亿,2010年达到3万亿,今年可能会达到4万亿,稳居世界第一。

现在开始了第四波以开放促改革的浪潮,即上海自贸区的建设。上海自贸区有什么功能?它是中国新一轮改革的支点,杠杆就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60项改革决定。对于上海自贸区,全球重点关注四方面的内容。第一、第二、第三方面都涉及金融和投资体制的改革,第四个方面涉及一项国际谈判,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上海要为中国最终参加这一国际谈判进行“压力测试”。

有人要问,自贸区最后花落上海是否出于偶然?其实,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是中央和地方的高度共识,是党中央的英明决定。李克强总理2013年3月28日在上海进行调研。在视察外高桥保税区时,总理提出,这里或将可以有一个自贸试验区来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开放型体制和机制的建立。随后,上海与中央各部门进行了沟通,于6月30日向中央提交了总体方案,3天后,国务院批准了总体方案。8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对自贸区专门进行研究,作出重要决定,提出这是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大尝试。

总而言之,建设上海自贸区是我国政府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其主要任务是要探索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建设上海自贸区有利于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上海自贸区在中国加入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中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将有望成为中国加入TPP的首个对外开放窗口。

另一方面,上海目前正在进行国际经济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四个中心”建设的核心任务是提升上海的整体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深化贸易、投资和金融领域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市场体系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全国。建设国际经济中心的核心内容包括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而要达成这一目标必须加快发展国际贸易,其中也必然包括国际航运服务贸易和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同时,要实现“四个中心”建设的目标,必须进一步深入改革、深入开放。上海自贸区是这“四个中心”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和运营必将为四个中心建设提供高效运营的制度保障。三、上海自贸区创立的基础和条件

设立上海自贸区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之选,既有现实的国内经济基础的支撑,也有经济发展催生的改革需求,更有不断变化的外部条件与压力。(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重要深入的发展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巩固,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和金融调控体系进一步健全,结构改革不断深化,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在改革中逐渐成熟和完善,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这是我们20年历史的领悟,也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最闪光的地方。(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走向纵深阶段

对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来说,加入WTO既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重要结果,也是中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的崭新起点。加入WTO给中国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在WTO相关协定的促进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向前推进,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三)中国已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

根据中国目前所处的工业化阶段,可以确定中国已不再是农业社会,也不再是农民社会,而是名副其实的工业社会,且已进入工业化社会的中后期。中国的工业化64年来已经迈向了第三阶段。中国工业化的第一阶段是1949—1979年,我们的工业化发展从无到有。第二个阶段是1980—2010年,这30年里,中国的工业发展由小到大。今天全世界工业产品门类是500类,500类中有220项中国是世界产量第一。譬如说电脑,中国人1秒钟造15台;再说手机,中国人1秒钟生产43部。全世界10台冰箱中有7台是中国制造的,10台电视机中有5台是中国制造的。所以,工业化决定了上海自贸区的道路和前途。(四)中国外贸已成为世界巨擘

中国外贸已经进入世界前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已经从1978年的204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38667.6亿美元,特别是2001年到2012年,中国的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速达到了20%以上,贸易结构也从单一的货物贸易发展到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基本均衡的格局。但是,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结束了中国持续30多年来高歌猛进式的发展。2012年中国外贸取得了6.2%的外贸增速,增速水平低于年初确定的增长目标。2012年全球贸易增长率平均只有2.5%左右,中国的增幅在全球主要贸易体中表现最好。2012年中美两国的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总量为11.8%。全中国1/4的外贸出口通过上海,全中国1/3的外贸进口也通过上海。所以,没有外贸,谈何自贸区?(五)外高桥保税区的实践为上海自贸区建设积累了经验

外高桥保税区开发建设18年来,经济增加值、工业产值、进出口贸易额、海关和税务部门税收收入和企业销售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都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12年外高桥保税区综合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额1017亿美元,同比增长10.3%,占上海市进出口总额的23.3%。新增企业415家,其中外资企业131家,内资企业284家,同比增长20.6%;吸引外商投资30.3亿美元,同比增长137.7%,其中合同外资14.6亿美元,同比增长104.0%;并且,合同外资超过1000万美元的新批项目和增资外资项目达到32家。吸引内资企业注册资本26.6亿元,同比增长116.1%。(六)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

2012年,国际金融危机进入第五个年头,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犹在,深层次影响不断显现,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受挫,增速明显放缓。美国的QE3和QE4将继续执行。日本的安倍经济学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欧洲已经走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在中国经济所面临的诸多困难中,产能过剩十分突出,严重影响经济发展,能源资源过度消耗,环境问题愈发严重,影响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未来生产力的发展。六大传统产业全部产能过剩,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都是资源能源消耗大户。2012年中国生产粗钢8亿吨,占世界总量的50%;生产水泥20亿吨,占世界总量的40%,这个问题非常严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内外环境复杂而严峻,外需低迷,成本上升,摩擦增多,各种因素的冲击叠加,进出口增速下滑至个位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四、上海自贸区的目标

上海自贸区的目标可以概括为9个字,即可复制、可推广、升级版。可复制就是可复制自贸区的体制机制;可推广指的是法制,必须依法治区;第三,升级的则是我们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就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所说的达到现代化的目标。我认为,要达到这三个目标,我们必须做三件事,一是改革突显,二是谈判突破,三是政策突围。(一)改革突显

虽然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有许多未竟事业有待完成。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给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我国应该坚持改革,释放巨大红利。2012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名列中等收入国家。能否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我国更需要顶层设计,汲取国际经验与教训。同时,我国仍应坚持改革促开放的战略。根据国务院的要求,上海自贸区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有利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改革是自贸区的核心内容。

首先,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必须改变。粗放式、低成本、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不能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人口红利因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而难以为继,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地区和收入两极分化明显,利益固化等因素束缚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和转型升级的动力。

其次,我国进行更深入的改革具备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30多年来改革的成果为人民带来了对深入改革的期盼,整个社会已经形成改革共识。我国改革的观念深入人心,改革的承受力不断增强,经济基础日益雄厚,顶层设计能力和经验也随之增强。

再次,自贸区是改革的最好突破口。上海自贸区实施的多项改革措施,包括对外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废除审批制、对企业设立实行备案制等,都突破了现有的管理模式。如果这些措施得以在全国推广,无疑将极大地推动政府管理模式的改变与职能转变。(二)谈判突破

上海自贸区任重而道远,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试验什么,第二做怎样的桥头堡,第三如何当好排头兵。首先,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要试验的是国家主动参与全球投资和贸易规则的重构。其次,自贸区是企业进入世界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桥头堡。什么叫做排头兵?就是政府的行政职能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简而言之,上海自贸区就是要实行高标准的规则,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实行自始至终的国民待遇,投资权益要得到最充分的保护。全世界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外商投资的国家共有70个,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最令全世界关注。

中国有巨大的国际压力,面临着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和挑战。

1.多边贸易谈判停止不前,多边贸易体制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目前,多边贸易体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多边谈判停止不前。自多哈回合谈判启动以来,谈判已持续了12年多。到目前为止,除了达成少量的共识和协议之外,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多边协定。此外,美欧等发达国家成员由于在一些重大议题上与其他成员,特别是发展中成员之间存在着重大分歧,消极对待谈判,甚至抱有明显的抛弃多边贸易体制的意图。

2.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蓬勃发展。由于WTO允许区域和双边贸易协定的存在,出于本国经济利益的考虑,加上WTO多边贸易谈判久拖不决,越来越多的国家转向区域和双边贸易协定,区域之间以及双边的自由贸易区发展迅速。国际社会目前正在进行几大谈判,以形成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的重构,我们要特别加以关注。

这几大谈判包括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美国和欧盟的泛大西洋贸易和投资协定(TTIP)谈判,以及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服务贸易协定(TISA)谈判。TPP谈判由美国主导,目前有12个国家参加。这个谈判有两大特点,一是高度的自由化,无论是货物贸易还是服务贸易,全面实施零关税;二是所涉及领域十分广泛,不仅涉及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本身,而且涵盖了更多的非关税措施,广度和标准都超过了WTO。TTIP不仅是自由贸易协定,更是要建立一整套协作机制,最终目标是形成美欧利益共同体,即经济版北约,以应对日益变化的国际经济环境所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TISA谈判设置了下限,即参与这个谈判的基本条件是在金融、证券、法律领域已没有外资持股比例和经营范围的限制。TPP、TTIP和TISA谈判都是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更加安全(投资保护、安全审查)的新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正在带动新一轮区域经济一体化走向深入,也将引领下一波更高水平的全球化,对中国构成极大的国际压力。

3.中美投资协定谈判正在进行。我国近年来开始重视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目前,我国已经正式启动以负面清单和准入前国民待遇为基准的中美投资协定。目前,中美投资谈判正在进行,我国面临巨大的谈判压力。美国要求中国必须以美国BIT2012年蓝本为谈判的基础,而这正包含了扩大外资进入领域、允许利润自由汇回、服务业全面开放,以及更灵活高效的争端解决机制等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更安全的新自由贸易协定的基本内容。显然,如果中美谈判达成协议,将为我国参与TPP和TISA谈判提供坚实的基础,而要解决我国面临的谈判困局也必须在此类谈判方面取得较大的突破。唯有如此,我国才能在坚持多边谈判的前提下,扩大区域与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成功几率,实现和维护我国的贸易利益。(三)政策突围

上海自贸区的使命就是要实现政策突围,表现在四个方面。

1.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根据国务院公布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上海自贸区将在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和社会服务领域扩大对外开放,暂停或取消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限制等准入限制措施(银行业机构、信息通信服务除外)。同时,上海自贸区将实行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对外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这意味着,上海自贸区实行了超过我国加入WTO时承诺的开放水平。

2.实现管理体制转变。上海自贸区将通过借鉴国际经验,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按照国际化、法治化的要求,积极探索和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一口受理”、综合审批和高效运作的服务模式,完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不同部门的协同管理机制。

3.明确中央和地方的管理边界。国务院的自贸区总体方案明确了中央和地方对自贸区管理的职能边界,上海自贸区由上海市政府组织实施,国务院主要负责统筹领导和协调试验区推进工作。因此,上海市政府承担自贸区的具体管理工作,需要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先行先试,创新机制,积累经验。

4.为全国改革开放起到示范作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承载了为我国推进更深入的改革和开放提供经验的重要功能,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先行先试区,因此,自贸区是政策突围的重要试验田。具体而言,我国可以通过自贸区的实践,逐步推进金融改革,分步实施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探索金融领域开放的新体制和新机制,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扩大服务贸易开放,建设法律至上的公正法治。当这些政策措施成熟后可以推广到全国,因此,上海自贸区实施的一些措施不仅要立足上海,更要能服务全国。五、上海自贸区的举措(一)提升区内法治水平,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9月23日召开会议,审议国务院提出的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人大常委会认真审议后决定暂停实施三部法律,即《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和《外资企业法》。为什么要暂停这三部法律的实施呢?因为这三部法律对外资进入实施的是审批制,而自贸区实施的则是准入前国民待遇;而且,国家实施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把外商投资的产业准入分为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实行分类审批制度,而自贸区实施的是与之完全不同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必然会发生法律适用上的冲突。当然,上海自贸区率先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自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和配套的法律制度,因此,自贸区的首批法规应该会在明年3月前公布。先把制度建立起来,然后再强调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上海自贸区设立了法庭,设立了知识产权法庭,设立了仲裁机构,我认为这是建立法制环境的必备条件,也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经之路。自贸区的准入前国民待遇与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现行的政府职能与管理体制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政府必须重新定位角色,转变职能,改革和创新管理体制,适应自贸区发展的需要。(二)推进贸易转型升级,扩大服务贸易开放

首先是贸易。上海自贸区要做的第一项工作是加快贸易的转型升级。这里指的是货物贸易,也就是说上海自贸区不可能做一般的加工贸易,而是应强化国际贸易的集成功能,拓展高端服务贸易的功能,探索离岸贸易的发展。因此,上海自贸区要认真实施相关的外汇管理和税收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应当给予有限离岸地位进入,在所有的外汇管理的税收方面享受应有的政策,在海关监管方面实行“一次过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上海自贸区在服务领域实行扩大开放的措施,包括6大部分18项规定。第一类金融服务领域,四个方面值得特别关注:(1)外资金融机构可以设立外资银行;(2)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可与外国金融机构合作设立合资银行,把民营资本提到了相当的高度;(3)设立有限牌照的银行,让银行的行政能力和经营范围有所不同;(4)中资银行在条件成熟后可以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第二类航运领域,允许中资公司拥有或者控股拥有的非五星旗船,先行先试外贸进出口集装箱在国内沿海港口和上海港口沿海捎带业务。第三类商贸领域,对游戏机、游艺机的销售和服务实行开放,面向国内市场。第四类专业服务领域,开放专业服务类的七方面。第五类是文化服务领域。第六类是社会服务领域,放开教育培训,一切经营性的教育培训和职校培训都可以中外合资,允许外商独资设立医疗机构。

我首先提议六大领域的服务贸易可以予以大力发展,即工程承包、设计咨询、信息技术、金融保险、教育医疗和文化创意,这些都是我们相当有发展潜力的大领域。第二,上海自贸区要主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转移,如有软件开发、研发设计、物流和金融后台服务等重要领域的外包。第三,必须要形成服务贸易和财税的支持政策。第四,政府管理体制必须有一个重大的变化,新型贸易业态准入后,工商登记和监管制度必须及时建立。(三)改革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完善境外投资管理和服务

首先,要改革外商投资管理体制。上海自贸区的运行必须对目前国内的外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探索创新外资利用的方式,使间接投资成为外资投入的主要取向,对债券市场、期货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和黄金市场开放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其次,要完善境外投资管理和服务。中国已成为吸引外资的第二大国和对外投资的第三大国,2012年对外投资达878亿美元,因此需要完善境外投资管理和服务水平。我建议:(1)成立人民币的海外信贷投资基金,适时制定海外投资保护法。(2)建立境外的投资支持服务系统。中国的银行在世界各地设立了这么多的分行,要把人民币贷款的事情做好,把代理行的事情做好。(3)积极发展离岸金融,上海自贸区最吸引人的是离岸金融,既要鼓励,也要保护。(4)建立整套的对外投资法制。

第三,完善监管。上海自贸区要“放得开”、“管得住”。我们由于害怕管不住,目前还放不开。但是由于放不开,自贸区的功能就无法实现,这是一个悖论。管得住需要法制,需要技术,还需要责任心。

第四,稳步推进资本账户的可兑换,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要允许企业在海外(包括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如果企业能够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并且可以结汇,我们的企业就有了活力。同时,人民币跨境投融资的渠道要开放,也就是允许人民币投出去,而且它的盈利可以用人民币收回。

第五,推进人民币境外结算,扩大人民币项下的贸易使用。目前,货物贸易是7%,服务贸易是15%;同时扩大人民币交易。要鼓励境外金融机构进入银行间的债券市场来发行人民币债券。同时,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的基础要建立起来。只有把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的基础搞好了,人民币的使用才会有广阔的前景。六、结论

几十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活力源泉。随着上海自贸区的正式启动和成功运作,对外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并实施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外资进入自由度将得到很大提高,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同时,开放领域进一步扩大,国内高端零售业格局会发生重大变化。总之,上海自贸区不是物理的远景,而是理念的推进。自贸区是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题中之义,将为我国下一轮的深入改革开放积累新经验,开辟新途径。

上海自贸区刚刚起步,但时不我待,倒计时已经开始,三年必见成效,而且必须成功,这是国家使命,至关重要。新常态下上海民营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原上海市副市长 胡延照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几个非常重要的,有人说是里程碑式的,也是具有突破意义的重要思想。和我们民营经济有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市场是决定性的力量。从基础性到决定性,是我们党对市场经济认识的深化,这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际也表明了市场经济是决定性的力量。对民营经济还有一句话,就是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是补充,现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在上海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从以下“五个领先”中看出:第一,是民营经济在产业结构优化的速度上领先全市比重。第二,是民营经济在投资的增速上领先全市。第三,是民营经济在新兴的业态创新上领先全市。第四,是民营企业的境外投资项目数领先全市。第五,是民营企业的进出口贸易的增幅领先全市。这五个领先概括了民营经济在上海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很感谢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上海经济发展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现在中国经济进入到了7%至8%这样的中高速的发展状况,它的全景、它的大势到底该怎么来看?

第一,中国人民终究要逐渐富裕起来,这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第二,中国中等收入的阶层正在不断壮大。

第三,中国人民的财富积累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加速阶段,这和金融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四,中国人民希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不断地提高环境保护的水平,不断地提升精神文化生活的水平,不断地提升参与社会发展、民主政治的要求。

这些需求就孕育着巨大的市场,这个过程中一个比较有标志意义的就是城市化,我们对中国的城市化给予了极大的希望和期待。中国有13.54亿人口,10个点就是1.35亿,相当于一个日本。所以,10个点的城市化或者是10个点的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就相当于一个日本。如果是20个点,2.7亿,就接近美国的人口。试想一下,日本从明治维新到现在已经100多年,美国从南北战争到现在已经200年,中国过去的30多年中,从1978年的18%到19%的城市化,去年毛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51%,而户籍人口还到不了这样一个水平,大概相差十几个点。所以,城市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的过程。这几条就可以从大致分析上确保中国10年、20年的中高速增长,或者是至少10年、20年的繁荣是没有问题的。在这个过程中充满着发展的机会,比如说环境保护,比如说互联网。互联网为什么能有那么大的力量?它最大的力量就在于贸易的便利化,或者说贸易的便利化加上生活的便利化,大大降低了社会成本,创造了新的需求,这个市场是巨大的。环境保护的市场也是巨大的,文化精神生活方面的市场也同样是巨大的。包括今后中国人口不断老龄化,围绕这个方面的市场也是巨大的。随着中国财富的不断积累,中国的金融业将会发生革命性的变革,所以我们应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另外,三中全会以来,进一步加大了市场化的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强了对外开放,我想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现在又提出了混合所有制,在今后的10年、20年里将会上一个大台阶。

前一段时间我在上海的金融企业调研,有一个很深的感受。下面我讲几个片断。

第一个片断,这是我长期的认识,就是说如今是国际市场上资产价格最低的市场,或者说近20年来国际市场上资产价格最低的时候。现在无论是美元、澳元、欧元、日元,世界上主要货币的利率都在1%到2.5%。如果你的市场评级是A级的,你的利率可能连2%都不到,最高不会超过3%,也就是2%到2.5%。所以货币的价格、资本的价格,是改革开放近20年来,最低的阶段之一。

第二,资源价格。资源价格也可以讲是近20年来价格最低的时期。现在世界上所有的大众产品,除了石油相对坚挺以外,价格都是比较低的。农副产品如大豆、小麦、玉米,有色金属,铁矿石,价格都低。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这对中国的发展仍是一个窗口期,是一个重要的窗口期,而且这个窗口期是可遇不可求的,一旦错过了,花天大的努力也不会再有这个窗口期,这非常有意义。就是在这两个方面价格低廉的时候,中国还有市场需求。所以,怎样把中国的市场动力和国际市场上比较低廉的资本价格、资源价格组合起来,统筹起来,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遇,而且这个时间不会太长。为什么时间不会太长?资源价格和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相关。美国QE推出的话,资本价格不可能那么低。如果新兴市场上来的话,资源价格也不可能那么低,这个到底是3年还是5年说不清楚,但是对中国是一个窗口期。我们该怎样把中国的市场和海外的资金、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呢?

举个例子,新西兰一共300多万人,市场不大,光明集团去收购其海外融资70%,一部分是中长期贷款。2009年收购的,4年以后,2013年这个厂跟中国市场连接起来了。中国奶粉市场还是比较好的。跟中国市场连接起来后,这个厂不亏了,而且有盈利了,所以2013年7月23日在新西兰上市了,这个就是好案例。我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充分利用自贸区,使境内境外人民币连通。只要我们充分利用自贸区改革开放的要求和方向,就能够把这个事情做好。以后中国民营企业、中国企业走出去将是一笔巨大的生意。比如浙江的青山控股,上次他们跟我说他们在印度尼西亚开镍矿,也是通过这样一条路走出去的。镍矿投了12亿美金,他们悄悄地已经在做了,所以说许多民营企业已经在探索,已经在走出去。现在国营企业走出去,因为是国资,人家会卡你;如果是民营企业走出去,国外卡的倒比较少。我再举一个小例子,有一个同事告诉我,我们中国的奶牛两亩青饲料大概可以养活一百头。如果像温总理讲的每个孩子每天一瓶奶的话,青饲料不知道要用掉多少,所以一部分是用青饲料,另一部分就摸索着用草头干。所以近两年做草头干生意的人都成了千万富翁,所以说中国这个市场是极其巨大的。再说了中国18亿亩土地是条红线,这个你要想清楚,因为涉及粮食安全问题。

所以利用海外的资金能够收购、兼并一些海外的资源,不一定要控股,15%、20%就够了,这样人家就很喜欢。为什么呢?因为权还在他手里。你就送了一点钱给他,只要他20%的玉米、小麦、猪肉、牛肉就可以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总要不断提高,而环境保护对一些消费品的生产有限制,中国人民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又越来越高,所以前面说的这些都是机会,都可以做。我不要多,你就15%的产品给我就好了。所以,应利用自贸区的政策或者利用自贸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国际市场两个比较低的窗口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中国的民营企业走出去。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上海就变成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中心。什么叫金融中心?要成为金融中心,你就一定要是市场化的中心。金融中心的融资能力你有吗?你走得出去吗?人民币出的去、进的来吗?真正要成为中心,一定要使上海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外国企业走进来的公共平台。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金融中心。

新常态下的上海民营经济的前景远大。所以非常希望民营企业家在这方面做一些探索。有些民营企业家不是搞金融的吗,为什么不可以搞一个类似金融方面的投资公司呢?民营企业家成为一个组织者就是资金的组织者,民营企业家可以把海外资本通过自己的信誉组织起来。民营企业家要做,去收购!收得好,到美国上市;收得不好,每年弄点资金进来也不错。想想看,我们现在资本项目下面的事情是可以做的,民营企业家在欧洲拿了1.5%的利率资金,那么你信誉要稍微好一点,那不就少了5个点吗?这里要做的话,要6到7个点有的,还不止吧?所以怎么把两个市场打通,中国民营企业家是有智慧的。把这两个市场打通,里面可做的文章多得很。如果说这两个市场可以打通,上海民营企业家就走在前列了,就往前走一点了。

现在对民营银行来说,是他们最好的时机,重点要让中国企业走出去。要让中国企业走出去,就给他机会去融资。我们现在难在什么地方?比如我要投资一个不锈钢企业,我要到外面去收购,我们需要全球化的咨询公司,但这个不要紧,沃伟东找一家德意志银行,我来跟他合作成立一家咨询公司。怎么把中国的3亿6000万美金用活?为什么海外房产好呢,这些人做得好,讲到底是中国人民富裕起来了,中国人民要到外面去旅游,10%的人可以到海外旅游,就1亿3000万了。我们到外国去看到锦江之星感到很亲切的,看到莫泰168也很亲切,应该要去做,为什么不做呢?现在国外资产价格这么便宜,为什么不做?中国有这么多留学生在外面读书,所以澳大利亚的房子一卖就卖掉了,就是这个道理。中国留学生多,中国人移民的多,所以我刚才说中国人民要富裕起来,中间的中等收入人群在不断地扩大,要抓住这一点,至少能够保证你10年可以比较快地发展,这是我讲的一层意思。

一个企业要成为百年老店靠什么,光靠钱能解决问题吗?钱当然能解决问题。我去年上半年到汽车、建工、华谊、企业集团去,下半年到金融企业去调研。跑了13家企业,我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一种态度我是出卖劳动力,包括高级人才,我到你这里打工,你该给我100万就100万,我市场价格是150万,你也很清楚现在市场价格是150万。你达不到我这个要求,对不起明天跑路,一手来一手去。这个对民营企业来说也是一种模式。另外一种模式——我是积极倡导这样的一种模式——即我和企业共同成长。你怎么会有团队呢?你的团队就是跟你共同成长的,跟你共同成长才能共担风险,才能“哗啦啦”倒下去的时候人家能跟你一起撑牢。你是这个团队的引领者,是这个企业的组织者,你带领着大家共同发展,带领着大家共同前进,而人才就是和企业共同成长的。这就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有了这个东西就经得起波折,经得起风浪,打得了硬仗。

所以发展到今天,企业家一定要有这样的心态:我只不过是这个企业、这个团队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我的任务是带领大家共同成长,共同发展。所以一个企业的生命力,一个企业为什么可以扩张,关键的问题只有你一个企业你扩张不了的,你做到一定程度会吃力得不得了,再做也做不好,要出事情的。接下来你不是一个企业,你是10个企业,是50个企业,是10个企业的10倍,是50个企业的50倍。这个企业和你共同成长的人,他就有这种责任,他觉得我应该跟企业共命运,我应该和企业同发展。这个企业不光是老板的企业,也是我的企业。一个企业文化的倡导,我觉得极其重要。你刚刚不是讲到灵魂没有了吗,魂是什么?其实真正的魂就是这样一种文化:永不言败,敢于挑战,打趴下也要站起来。那么你这个事情就做的下去。到一个地方说这个地方环境不好,马上就不行了,要撤退,打一个,败一个,这就麻烦了。你如果有这样一个好的团队,能够挺得住的团队,你的企业就有灵魂了。单靠恩惠并施这种小聪明是不行的,你的小聪明有时可以派用场,但是成不了大事的。极其重要的是共同价值观,所以一个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经济全球化新趋势与中国企业的机遇责任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任 王新奎一、经济全球化发展新趋势(一)发达经济体与新型经济体的相互适应

新兴经济体的出现不是最近两年的事情,从20世纪下半叶,大概五六十年代初新兴经济体就已经出现了,比如我们说的“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虎”,只不过当年它们规模很小,对全球经济没有发生很大的冲击,所以没有引起重视,也没有把它们称为新兴经济体。真正新兴经济体概念的出现是因为大型发展中经济体被卷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了。如中国、印度、巴西、南非这些大型的,特别是像中国这样超大型的发展中经济体被卷入到这个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了所谓的“金砖四国”,新兴经济体的概念才广为流传。

为什么经济全球化在20世纪下半叶以后,会以这么大的力量来推动新兴经济体的出现呢?实际上不能离开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角色与地位问题。出现经济全球化,主要是长期以来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直接劳动力的禀赋存在着巨大的差异,60年代后期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由跨国公司主导的跨国投资带动了贸易的全球化新趋势,推动了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经济发展。

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相关指标占全球比重的总态势是新兴经济体在上升,发达经济体在下降。当然现在还是发达经济体占绝对优势,但是这个绝对优势已大大削弱了。标志性事件就是出现了G20,原来是G7,然后是G8,现在是G20。这说明发达经济体与新型经济体处在相互适应的过程。(二)全球贸易体制扁平化,WTO面临调整

1.与贸易有关的议题越来越多,而这些议题都无法在WTO平台上解决。

如与贸易有关的环境和气候问题,与贸易有关的劳工标准问题,与贸易有关的人权问题,与贸易有关的投资问题、竞争政策问题,甚至现在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与贸易有关的卫生与健康问题等,它们都不是在WTO层面上能够解决的。各个国际组织不肯在WTO平台上解决,各个国家的成员方也不愿意把所有问题都放在WTO这一个篮子里面去解决。WTO也解决不了,它没有这个能力。与此同时,非政府组织在全球多边贸易体制中的发言权越来越大。

2.大量区域性的贸易安排出现。

最近最引人注目的是PPT(泛太平洋或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由美国主导,试图抛开WTO,在WTO之上形成区域性贸易平台。

3.全球贸易规则的制订、形成出现变化。

最近最具标志性的事件:一是欧盟要发放航空碳排放配额。航空飞机碳排放配额为90%,10%要省下来,省不下来须事先购买配额。这个实际上就是变相的对服务贸易征税,但同时又是和环境气候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