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901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5 00:43:45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901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901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试读:

2006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901经济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国民收入(NI)

2资本边际效率

3通货紧缩

4流动资本

5级差地租

二、简答题

1什么是外部性?为什么外部性的存在会导致市场失灵?

2简述财政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

3简述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4简述马克思的流通费用理论。

5简述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

6简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

三、论述题

1比较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的优劣。

2怎样防治社会主义经济中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2006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901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国民收入(NI)

答:国民收入(NI)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的总和,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扣除用于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的余额。在使用价值上,国民收入是由体现新创造价值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所构成。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有农业、工业、建筑业和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内继续的运输业、邮电业以及商业等。反映国民收入的两个主要统计数字是本地生产总值(GDP,即国内生产总值)及本地居民生产总值(GNP,即国民生产总值),前者计算一段特定时期本地区进行的生产,而后者则计算本地居民的总体收入。

2资本边际效率

答:资本边际效率是指使一项资本物品在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的贴现率,它可被视为将一项投资按复利方法计算得的预期利润率,其公式为:

式中,R表示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R表示使用期内各i年份的预期收益,J表示资本品在第n年年末的处置残值,r代表资本边际效率。

遵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曲线由左上向右下倾斜,表示资本边际效率之值随资本存量的增加而下降,而将曲线上各资本边际效率之值与利息率作比较,即可得均衡投资量。根据凯恩斯的观点,资本边际效率由预期收益和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者说重置成本决定。

3通货紧缩

答: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立的概念,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相对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等要素减少而引致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和经济衰退等现象。通货紧缩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在实体经济中的根源是总需求对总供给的偏离,或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当总需求持续小于总供给,或现实经济增长率持续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时,就会出现通货紧缩现象。

4流动资本

答: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及动力、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以及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流动资本的特点是:一次预付,一次全部回收其价值。在生产过程开始时一次性投入,其价值随产品的销售一次性全部收回。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在生产过程中一次性全部耗费掉,其价值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从新产品的销售收入中全部收回,在下一个生产过程开始时重新投入。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也是一次性支付。工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这一部分价值,随商品销售一次性全部收回。流动资本价值回收期短,周转期短。所以,流动资本所占比重越大,全部资本的周转就越快。

5级差地租

答:级差地租是指生产条件较好的资本主义农场以地租形式交给土地所有者的剩余利润,即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其来源是农业工人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由于耕地有限,优等地和中等地不能任意增加,为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还要同时耕种劣等地。获得平均利润是资本家在劣等地上投资的前提,劣等地生产率所决定的个别生产价格就成为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经营优等地和中等地的资本家因生产率较高、单位产品成本价格较低,其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这些资本家经常获得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剩余利润。这种剩余利润通常以地租形式由租佃资本家交给土地所有者。级差地租有两种形式:因土地肥沃程度和距离市场远近等条件差别而产生的级差地租Ⅰ;因对土地追加投资生产率高低差别而产生的级差地租Ⅱ。

二、简答题

1什么是外部性?为什么外部性的存在会导致市场失灵?

答:(1)外部性的含义

外部性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这种成本和收益差别虽然会相互影响,但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或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性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性称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2)外部性的存在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

市场失灵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

令V、V和C、C分别代表某人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所能获得的PSPS私人利益、社会利益、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再假定存在外部经济,即有V>V但又有V<C<V,则此人显然不会进行该活动。从上SPPPS述两个不等式可以得到:(V-V)>(C-V)。这说明,社会SPPP上由此得到的好处(V-V)大于私人从事某项活动所受到的损失SP(C-V)。可见,这个人如果从事这项活动的话,从社会上其他人PP所得到的好处中拿出一部分来补偿进行活动的私人所受到的损失以后还会有多余,即可能使其他人状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状况变坏。因此,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水平。

相反,存在外部不经济时,有C<C,再假定C>V>C,则PSSPP此人一定会进行此项活动,从上述不等式中可得到(C-C)>SP(V-C)。这说明,进行了这项活动,社会上其他人受到的损失大PP于此人得到的好处,从整个社会看,是得不偿失的,因此私人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了。

因此,上述两种情况均导致了资源配置失当。前者导致生产不足,后者导致生产过多。

2简述财政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

答:财政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中存在的能够自动减轻需求波动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和经济波动的机制。财政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主要包括政府的税收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支持制度。(1)政府的税收制度

能够起到内在稳定器效应的税收制度主要是指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制度和公司所得税的征收制度。当经济进入衰退和萧条期时,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都会相应减少,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缴纳的所得税也会自动减少,这时家庭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企业部门的税后利润就会少下降一些,从而家庭部门的消费需求和企业部门的投资需求就会少下降一些。税收自动减少的效应相当于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经济衰退的作用。相反,在经济复苏和繁荣时期,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都会相应增加,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缴纳的所得税也会自动增加,家庭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企业部门的税后利润会增加得慢一些,从而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增长速度也会相对慢一些。税收自动增加的效应相当于政府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效应,因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作用。(2)政府转移支付制度

在经济进入衰退特别是进入萧条期时,由于失业增多,家庭部门的收入水平下降,政府发放的失业救济金、贫困救济金及其他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支出会相应增加,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们可支配收入水平和消费需求水平的下降。反之,当经济进入复苏期特别是进入繁荣期时,由于就业增加,家庭部门的收入增加,失业救济、贫困救济及其他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支出会相应减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需求的增加。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增加或自动减少的效应相当于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效应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效应,因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经济衰退和失业增加或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作用。(3)农产品价格支持制度

在经济萧条时期,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农产品价格会因农产品过剩而下降。这时,在实行农产品价格支持制度的国家,政府通常对农产品实行支持价格,并收购过剩的农产品。这实际上是政府对农业的一种补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农民的收入和消费需求稳定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上,因而也具有抑制经济衰退的效应。反之,在经济繁荣期,由于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以支持价格的形式对农业的补贴就会相应减少以致消失,有时为了平抑农产品价格的过度上升还会抛售农产品。显然,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农民收入和消费需求的增加速度,从而起到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作用。

上述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通常被看作是防止经济运行出现波动的第一道防线,并且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波动,稳定经济运行,但其作用毕竟是有限的,无法使经济实现持续、均衡的增长。

3简述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答:新古典增长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索洛、斯旺和英国经济学家米德创立的。其中以索洛为主要代表。因此,新古典增长模型也被称为索洛模型。索洛模型是研究经济增长理论的典范,并确立了当代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范式。(1)模型假设

新古典增长模型有如下两个基本假定:①假定生产函数具有像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那样的性质,规模报酬不变;②假定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并且在任何时候,资本和劳动这两个生产要素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2)模型内容

与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相比,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更强调知识或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认为知识或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并提出了测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索洛“余值法”。

设经济增长率为G,劳动增长率为ΔL/L,资本增长率为Δ/K/K,技术进步率为A,则有下述公式所表达的关系式:G=αΔL/L+βΔL/L+A。

上式是包括技术进步在内的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关系式,即索洛的“余值法”。式中,α和β为参数,且α+β=1,它们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对总产出(GDP)所作贡献的比例,即贡献权数,上式的经济含义是:一个社会的经济增长是由劳动和资本的增长以及技术进步共同推动的。

索洛认为,一个经济社会要实现长期的并且能够保证充分就业的经济增长,即实现长期的稳定均衡,在假定不存在固定资本折旧和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必须具备下式所给出的条件:sf(k)=k+nk。式中s=S/Y,即储蓄率;f(k)=Y/L,为人均国民收入或人均产出,储蓄率与收入的乘积sf(k)即为人均储蓄;k=K/L,是人均资本存•量;k是为现有劳动力增加配置的资本,被称为资本的深化;n为劳动力增长率或人口增长率;nk是为新增劳动力配置的资本,被称为资本的广化。

如果考虑到技术进步及其所必须的知识积累,劳动L应表现为有效劳动AL,有效劳动是具有一定知识或技术的劳动;如果再考虑固定资本折旧的因素,上式的平衡条件可以改写为下式:•

sf(k)=k+(n+g+d)k

在上式中,f(k)=Y/(AL),代表有效劳动的人均国民收入;储蓄率与人均国民收入的乘积即sf(k)为有效劳动的人均储蓄;k=•K/(AL),是有效劳动的人均资本存量;k是资本的深化;n仍然为劳动力增长率或人口增长率;g为知识增长率;d为固定资本折旧率。因此,式中(n+g+d)是用于新增有效劳动和用于重置资本的人均资本,其中(n+g)k是为新增有效劳动配置的资本,也被称为资本的广化,dk是用于重置资本的有效劳动的人均资本。(3)模型结论

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增长模型表明,在不存在折旧的情况下,要使一个经济体的经济能够实现长期的并且充分就业的平衡增长,人均储蓄必须被用于两个方面,一是为现有劳动力配置更多的资本,即实现资本的深化;二是为新增有效劳动力配置相应数量的资本,即实现资本的广化。只有这样,经济才能实现长期的稳态增长或平衡增长。

同时,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还表明,经济中确实存在着一条平衡增长的路径,无论该模型中最初的人均资本是多少,经济最终都将稳定地趋向于平衡增长路径,而平衡增长路径取决于劳动和知识的增长率。这意味着长期经济增长率独立于储蓄率。此外,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如果经济偏离平衡增长路径,经济中总会有一种力量使之回到平衡增长路径上,这种力量就是市场机制。市场机制的作用能够使均衡条件自动地得以实现,因而不存在所谓的“存在性问题”和“稳定问题”。

按照新古典增长模型给出的均衡条件,如果不考虑折旧的因素,并假设不存在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率就只能等于人口增长率。并且,长期经济增长率独立于储蓄率。因此,索洛在他的经济增长理论中,非常强调技术进步的作用,认为技术进步是推动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并且区分了经济增长的水平效应和增长效应:由人均资本的增加所引起的经济增长被称为水平效应;由技术进步所引起的经济增长被称为增长效应。

索洛模型把技术进步引进了经济增长理论,更确切地说明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并强调了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这符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增长的现实。

4简述马克思的流通费用理论。

答:马克思把流通费用分为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生产与流通过程的二重性出发,考察并区分出两类流通费用。(1)资本主义流通的物质内容是使用价值从企业到消费者手中的运动过程,为此就需要有运输、仓储、分类、包装、配送等业务活动,即现代经济中成为物流的业务。(2)流通又是资本价值形态发生变化的过程,即商品资本与货币资本的形态变化;为此,也会引起与买卖手续有关的费用。

因此,流通费用可以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源于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延续,称为生产性流通费用;另一类单纯为资本在流通中变换形态即实现买卖交易所消耗的费用,称为纯粹性流通费用。

5简述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

答: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和预付总资本的比例。如果用P′代表利润率,用m代表剩余价值,则利润率的公式为:P′=m/C。利润率就是用总资本来计算的剩余价值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例。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因素有:(1)剩余价值率。如果其他因素已定,那么剩余价值率越高,剩余价值量就越多,利润率也就越高。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成正比例变化。(2)资本有机构成。在其他因素已定的条件下,资本有机构成越低,总资本中可变资本部分就越大,从而雇用的劳动力就越多,创造的剩余价值也越多,因此,利润率也就越高。反之,利润率就越低。利润率与资本有机构成成反方向变化。(3)资本周转速度。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一年中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其中的可变资本周转次数就越多,同量可变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从而年剩余价值量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即年利润率就越高。可见,年利润率与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4)不变资本的节省。一方面,不变资本的节省可以使资本价值构成降低,从而使用同量资本能够使用更多的劳动力,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另一方面,不变资本的节省还可以减少商品价值中由生产资料转移过来的部分,从而降低商品的生产成本。这两者都会使利润率提高。

6简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

答:我国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需在以下几方面做出长期努力:(1)确立科学的发展观。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克服片面追求速度、产值的增长,在经济增长中把效益增长放在首要位置;②克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观念,在强调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社会发展;③确立可持续增长观,避免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消极影响。(2)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和实践都证明,经济体制是决定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因素,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增长模式必然是粗放式的,市场经济是集约式增长模式的前提条件。40多年来的市场化改革直接促成了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从粗放式开始转向集约型。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又是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换不到位的根本性原因。因此,增长模式的转换不单单是技术模式的变化,而且是制度变迁过程,是体制转型与增长转型的双重转轨过程。在增长模式转换中必须以体制转换为先导,通过深化改革来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变换。(3)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合理的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模式转换的前提条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通过结构调整实现的。经济结构调整主要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区结构调整两个方面的内容。(4)加快科学技术进步,促进技术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技术进步是集约式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特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就要加快科技进步,并促进技术进步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

三、论述题

1比较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的优劣。

答:(1)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被认为是一种能够使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效率最高的市场组织形式。原因在于:

①在完全竞争的市场实现长期均衡时,长期平均成本是最低的;

②由于长期均衡价格等于长期平均成本,经济利润等于零,因而产品价格也是最低的;

③在长期均衡的条件下,均衡产量是最大的,它被推进到了长期成本的最低点,从而使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并且这个产量也是能够使市场出清的产量;

④在完全竞争的市场实现长期均衡时,不仅厂商实现了利润最大化,而且消费者也实现了效用最大化。

基于以上原因,微观经济学把完全竞争的市场视为一种效率最高的、理想的市场结构。(2)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被认为是一种效率最低的市场组织形式。这是因为:

①在垄断的条件下,厂商凭借垄断这种特权就可以轻松地获得经济利润,这必然使企业丧失竞争的动力,从而不利于技术进步,不利于产品成本的降低;

②经济利润的存在也是对消费者剩余的一种剥夺,这会导致分配不公;

③由于垄断厂商没有在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处实现长期均衡,因此,不仅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和长期平均成本,高于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水平,而且产量低于完全竞争市场的产量水平,这意味着垄断市场结构具有较低资源配置效率和较低的生产能力利用程度。

2怎样防治社会主义经济中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答:社会主义中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是由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亦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的数量不平衡造成的。(1)两者的表现

通货膨胀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通货膨胀是纸币发行条件下常见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纸币流通所特有的经济规律。在非限制性市场条件下,纸币的过量发行会直接表现为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因而被称为公开的或显性的通货膨胀。在限制性市场条件下,由于价格受到人为控制,因而纸币的过量发行不能通过价格上涨反映出来,通常表现为商品供不应求,如凭票供应,限量供应或有价无货,被称之为隐蔽的或隐性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程度一般都是用物价上涨率来表示。

通货紧缩指由于货币供应量相对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等要素减少而导致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和经济衰退等现象。

通货紧缩的特征表现为物价水平的持续与普遍的下跌。这个物价水平,严格说来应包括资产价格如股票、债券、房地产及商品和服务在内的价格指数。为便于统计,国际上通行用消费价格指数(CPI)作为度量指标。如果全国零售物价上涨率在零值以下,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人们通常在理论上就将其界定为典型的通货紧缩。(2)两者的经济后果

通货膨胀的出现,直接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使经济陷入过热状态,损害经济增长,如果人们的实际收入没有增长,生活水平就会出现下降,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在供给既定并合理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几种形式:或者是消费适中而投资膨胀,或者是投资适中而消费膨胀,再或者是投资消费双膨胀。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将导致资源的过度利用,损害经济持续增长机制并导致结构扭曲,劳动浪费。通货紧缩,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生活有好处,但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导致市场销售不振,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通货紧缩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一种经济长期陷于这样的失衡状态,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企业,由于供给过剩,企业的产品要么卖不出去而造成积压,并由此导致资金周转不灵,甚至不得不停产或减产;要么将产品降价销售,那么企业就会减少盈利甚至发生亏损,严重者可以导致破产。其次,居民也受到严重影响,由于企业的停产或减产,整个经济陷于不景气状态,社会就业机会明显减少,一部分劳动者将被从就业的岗位上排挤下来,陷于失业或待业,其收入会受到严重影响。即使仍处于就业状态的劳动者,也会由于企业的不景气而使工资水平下降,从而导致生活水平下降。最后,对于整个国民经济而言,由于供给大于需求,生产将被迫缩减,经济将陷于停滞状态,而一旦陷于这种状态,经济的发展,效益的提高,人民生产的改善,则都无从谈起。(3)防治社会主义中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所造成的经济后果虽然有很大区别,但都造成了社会经济不稳定和不平衡发展,造成社会经济总量和结构难以平衡,这也说明了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必须有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在这种体系中,各种调节手段要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以加强宏观经济调节的综合协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宏观经济调节,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同时还要运用计划手段,法律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

①计划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计划总体上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指导性计划,这种计划是宏观调节的重要手段。通过国家的指导性计划,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提出具体要求和行动方案,为各部门、各地区和所有企业的投资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指明方向,为运用其他各种手段调节经济提供依据。

②经济手段。经济手段也称经济杠杆,国家用来调节经济的经济手段不具强制性,而是通过影响人们的经济利益来诱导人们的经济行为,因此它具有间接性的特点。经济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a.财政手段。财政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主要是通过税收和财政预算进行的。国家通过规定各种税收政策,调节生产和流通,收入分配与消费,外商投资以及进出口商品总量与结构,而财政预算对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b.金融手段。货币政策调节经济主要是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进行的。国家用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金融工具主要是: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率和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

c.汇率手段。汇率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国家可以根据宏观经济调节的需要,运用手中的外汇来调节汇率,利用汇率调节对外经济活动,调节进出口贸易。

③法律手段。调节经济的法律手段主要是经济法。主要措施有:调节国家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调节对外经济关系;维护经济秩序。

④行政手段。国家依靠行政组织系统,通过发布命令、指示等方式,直接指挥和干预经济。在不是非常特殊的情况下,行政手段不应损害和代替市场机制的作用。

2007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901经济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吉芬商品

2经济地租

3流动性陷阱

4世界市场

5相对剩余价值

二、简答题

1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什么?证明你的结论。

2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有何异同?

3解释国民收入变动机制和价格变动机制的异同。

4为什么说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5简述市场调节的长处和短处。

6简述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将使国有企业在经营机制上出现哪些重大变化?

三、论述题

1用IS-LM模型分析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2我国应怎样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

2007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901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吉芬商品

答:吉芬商品指需求与价格之间呈正向变化的一类商品,由英国统计学家罗伯特·吉芬提出而得名。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商品。作为低档商品,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呈同方向的变动,但其收入效应的作用大于替代效应,从而总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2经济地租

答:经济地租是指超出生产要素竞争性收入的那部分超额收入。竞争性收入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上能够吸引生产性要素的所有者提供其生产要素的最低收入,也可以定义为要素所有者取得的收入超过其机会成本的剩余。供给曲线越陡峭,经济地租就越大。当供给曲线是垂线时,全部要素收入均为经济租金,这时的经济地租也被称为纯经济地租。

3流动性陷阱

答: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

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尽管从理论上可以推导出流动性陷阱的存在,但现实经济生活中还没有发现该经济现象。有的经济学家认为,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经济类似于流动性陷阱。

4世界市场

答: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它包括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总和。可见,世界市场这一概念是由其外延和内涵两方面构成的。世界市场的外延是指它的地理范围。世界市场的内涵是指与交换过程有关的全部条件和交换的结果,包括商品、技术转让、货币、运输、保险等业务,其中商品是主体,其他业务是为商品和劳务交换服务的。

5相对剩余价值

答: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引起的,必须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超额价值的生产为条件。超额剩余价值,是生产条件优越的资本主义企业由于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于采用先进技术的个别企业的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和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创造的。

所以,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首先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而相对剩余价值则是全社会资本主义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二、简答题

1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什么?证明你的结论。

答: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结论的证明如下:(1)根据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和边际利润的定义,如果MR>MC,意味着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大于为生产该产品所付出的总成本的增加量,边际利润为正值,这时,厂商继续增加产量还可以使总利润增加;相反,如果MR<MC,则意味着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小于为生产该产品所付出的总成本的增加量,边际利润为负值,这时,厂商减少产量反而能够使总利润增加;以此类推,只有当MR=MC时,厂商才能实现最大利润。因此,厂商只有遵循MR=MC的原则进行生产,才能实现最大利润。(2)从数学推导讲,MR=MC是利润最大化的一阶必要条件。根据收益、成本和利润的关系,可得到利润函数:π(Q)=TR(Q)-TC(Q)。满足利润最大化的一阶必要条件为:dπ/dQ=dTR/dQ-dTC/dQ=MR-MC=0,即MR=MC。确切地说,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要实现最大利润,还必须具备充分条件,即二阶条件。

2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有何异同?

答:(1)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相同点

消费剩余和生产者剩余都是一种主观心理评价,都表示心理价格和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都用来度量和分析社会福利问题。(2)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不同点

①含义不同。消费者剩余是指购买者对某一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和该商品的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或者说,是一种物品的总效用或总的市场价值与消费者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ds

②计算方法不同。令反需求函数为P=f(Q),反供给函数为P=g(Q),且市场均衡价格为P,厂商的需求或供给量为Q,则消00费者剩余为:

生产者剩余则为:

③图形表示不同。消费者剩余可以用消费者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线以上的面积来表示;生产者剩余通常用市场价格线以下、SMC曲线以上的面积来表示。

3解释国民收入变动机制和价格变动机制的异同。

答:国民收入变动机制不同于价格变动机制,它不是通过价格的变动而是通过厂商存货的变动来调整产出水平的。(1)国民收入变动的机制是靠经济中的企业部门调整其产量来实现的,若社会的供给超过需求,企业的产品就会出现积压,从而导致库存增加。为了适应市场,企业就会减少生产。反之,若社会供给低于社会总需求,企业的库存就会减少,从而企业增加生产。因此,企业根据社会总需求来安排生产,最终将导致社会处于总收入等于总支出的均衡状态。(2)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中的基本机制。价格机制是指在竞争过程中,与供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市场价格的形成和运行机制。价格机制包括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调节机制。价格机制是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价格变动与供求变动之间相互制约的联系和作用。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中最敏感、最有效的调节机制,价格的变动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引起商品供求关系变化;而供求关系的变化,又反过来引起价格的变动。

4为什么说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答:在简单商品经济中,一方面,由于社会分工,各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每个生产者的劳动都是提供给社会的,是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因而他们的劳动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另一方面,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每个商品生产者都是独立地进行商品生产活动,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怎样生产,都由他自己决定,生产出来的成果也归他自己所有。因此,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1)这一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一切内在矛盾的根源。私人劳动只有全部转化为社会劳动,它们之间的矛盾才能解决。实现这种转化的唯一途径是交换。在商品交换中,具体劳动必须还原为抽象劳动。这样,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决定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进而又决定了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2)这一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在简单商品经济中,每个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转化为多少社会劳动,决定着其在竞争中的地位,从而决定着他的命运。(3)这一矛盾决定着简单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由于私人劳动要转化为社会劳动,因而产生了商品交换的必然性,于是产生了简单商品经济。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和私有制的发展,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也不断发展,从而推动着简单商品经济向社会化商品经济过渡。

5简述市场调节的长处和短处。

答: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在市场上调节生产和流通的作用机制,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就是市场调节。市场调节表现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是以市场信息的变化为导向的。(1)市场调节的长处

①市场调节是商品经济的自动调节器。这种自动调节器的作用,使人力、财力、物力在自我调节中求得平衡,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市场上最迫切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由于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盈利率提高,将成为企业生产和经营的首选目标。社会资源将流向经济效益最高的部门中去,得到较有效的利用。

②市场调节是以企业有充分的自主经营权为前提的。在市场调节的情况下,企业微观活动的决策,由商品生产者直接依据市场信息各自分散做出,因此决策快,效率高。

③在市场调节的情况下,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决策者就是执行者,因此,对决策的执行必然是积极的。

④市场调节也是竞争起作用的有效机制。竞争的压力,迫使商品生产者不断地革新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服务质量,从而促进生产发展,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2)市场调节的短处

①市场调节只能对商品生产的微观平衡起自动调节器的作用,不能自动地导向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平衡。这是因为,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是以消费、储蓄、投资等总量的平衡为条件的。这种宏观平衡是市场调节无能为力的。

②自由价格只反映市场的短期动态,不能反映供给和需求的长期趋势。商品生产者可以依据市场反馈的信息及时改变自己的生产和经营,但他无法知道这同一的市场信息究竟使其他商品生产者作出什么样的反应。因此,在市场调节的情况下,商品生产者的行为总带有盲目性。市场调节的结果总会出现过犹不及,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

③市场调节的作用,是靠企业以追求局部利益为动力来贯彻的。企业局部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之间,不仅有互相一致的一面,而且有互相矛盾的一面。有些领域市场也是无能为力的,需要国家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来统一管理。

④市场调节有利于竞争,而竞争的结果必然引向垄断。如果不限制垄断,竞争所推动的生气勃勃的局面,必将被伴随着垄断而来的停滞和腐朽倾向所代替。

以上的分析表明,对于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必须持有全面的观点。

6简述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将使国有企业在经营机制上出现哪些重大变化?

答: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为特征,以现代公司为主要形式的企业制度。(1)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

①产权清晰

产权清晰就是以法律的形式界定企业的出资者与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产权关系表现为:出资者享有的财产终极所有权与企业拥有的法人财产权分离,即企业出资者拥有企业资产的法律所有权。谁投资,谁拥有,投资多少,拥有多少。但这种终极所有权仅表现为企业财产的所有权证书,作为终极财产所有权的凭证和对资产使用收益和剩余财产索取权的凭证。出资人投入的企业现实资本则独立化为法人财产权归企业法人所有。企业依法享有排他的法人财产的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

②权责明确

权责明确是以法律形式确立出资人和企业法人对企业财产各自拥有的权利、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出资者按照向企业的投资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包括资产收益权、股权转让权、剩余财产分配权和经营管理者的选择权等。当企业破产时,出资者以其向企业的投资额为限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③政企分开

政企职责分开主要是指政府的经济、行政、社会管理职能要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职能分开。在现代企业制度中,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主要是通过政策法规和经济手段来调控市场,引导企业经营活动,而不是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是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一种职能,企业不是政府行政机关,不承担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政府不能按行政机构来管理企业。此外,企业不承担社会福利、教育职能、就业职能,这些是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通常由政府或社会组织来承担。

④管理科学

产权制度的创新带来了企业内部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依法形成完备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的权力机构、决策和执行机构、监督机构,职责明确,相互制约而又各司其职;企业内部一系列涉及生产工艺流程、产品市场营销等科学管理制度以及劳动用工制度、工资等收入分配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调节着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形成了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2)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国有企业在经营机制上出现的重大变化

要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必须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企业经营机制是指企业根据市场信号、国家计划及宏观经济政策,自主协调自身行为,推动企业经济运行的内在条件和功能。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目标是:使企业适应市场的要求,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

现代企业制度是同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它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途径是:必须理顺财产关系;必须实行政企分开;必须完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和领导机制。

三、论述题

1用IS-LM模型分析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答: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如果LM曲线不变,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它和LM相交所形成的均衡利率和收入都高于原来的利率和收入;如果IS曲线不变,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使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它和IS相交所形成的均衡利率低于原来的利率,而收入则高于原来的收入。虽然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能产生增加国民收入的效果,然而,政策效果的大小却因IS和LM曲线的斜率不同而大有差别。(1)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有效性

①财政政策效果因IS斜率而异

从IS-LM模型看,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反之,IS曲线越平坦,则IS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如图1(a)和(b)所示。

图1 财政政策效果因IS斜率而异

②凯恩斯极端下扩张性财政政策效果

LM越平坦,IS越陡峭,财政政策效果越大;LM越平坦,IS越陡峭,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如果出现一种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无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如图2所示。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对收入也没有作用。如果LM是水平的,IS是垂直的,则必然是财政政策完全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图2 凯恩斯极端(2)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①货币政策效果因IS和LM斜率而异

图3(a)中有两条IS曲线,IS较陡峭,IS较平坦。当货币供给01增加使LM从LM右移到LM(斜率不变)时,IS较陡时,国民收入增01加较少,即货币政策效果较小;而IS较平缓时,国民收入增加较多,即货币政策效果较大。

当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则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大。如图3(b)所示,IS和IS的斜率相01同,货币供给增加使LM从LM右移到LM时,LM曲线较平坦时,收01入增加甚少,而LM较陡峭时,收入增加较多。

图3 IS和LM斜率对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②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

与凯恩斯极端情况相反,如果水平的IS和垂直的LM相交,则就出现了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如图4所示。当出现这种古典主义极端情况时,财政政策就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十分有效。

图4 古典主义极端

2我国应怎样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

答:(1)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实现扩大再生产的途径。它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称为外延型或粗放型的经济增长,这是通过生产要素量的增加来实现的;另一种称为内含型或集约型的经济增长,这是通过生产要素质的提高来实现的。两者的关键性区别就在于:在实现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有没有生产技术的革新和改进。粗放型经济增长是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实现扩大再生产,集约型经济增长则要求有技术进步,各种生产要素在使用效率上必须提高。(2)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包括三个方面:①从主要依靠不断扩大基本建设规模,转到对现有企业的挖潜、改造、改组和扩建上来;②从主要追求产品数量和增长速度,转向注重质量和品种,提高经济增长的实际效益上来;③从主要依靠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投入,转到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上来。(3)要实现上述转变,首先在指导思想上要坚决纠正重速度轻效益的老思路,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新路子。同时,要加快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让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才能迫使企业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加快走上集约型增长的道路。

因此,实现从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的基本途径必然是:

①注重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并重视把它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这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单位产品中原材料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

②发展教育与培训事业,通过发达的基础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技术素质和企业领导成员经济管理的科学水平。

③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④实行适当的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着重开发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在全国各地区推行产业多样化和产业的升级换代,同时防止过多的重复建设和产业结构趋同化,引导各个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发挥本地区的优势,形成有本地区特色的产业结构。

⑤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五个方面,涉及的面非常广。从再生产的环节看,涉及生产、基建、流通等领域;从产业部门看,涉及一、二、三产业的各个部门,涉及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从地区看,涉及沿海和内地的关系。总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个动员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过程,只有持之以恒地踏踏实实地工作,才能见到实效,任何急于求成和侥幸取胜的想法都必然是要落空的。而在以上五个方面的工作中,最关键的就是科技和教育。要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2008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901经济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边际产品价值

2帕累托改进

3供给冲击

4预付资本总周转

5经济发展

二、简答题

1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什么是递减的?

2厂商在什么条件下停止经营在经济上更为有利?

3简述一国经济同时实现内外部均衡的条件。

4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5简述经济全球化第三次高潮兴起的原因。

6简述现代经济中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主要差异。

三、论述题

1简述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说明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和政府反通货膨胀的政策。

2论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

2008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901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边际产品价值

答:边际产品价值是指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在生产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一个单位的投入所增加的产品的价值,即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物质产品(MP)与价格(P)的乘积,即:VMP=MP·P。因为存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随着这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多,其边际产品递减,从而边际产品价值也逐渐下降,所以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为一条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与边际收益产品曲线(MRP)互相重合,该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同时就是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从而也就是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对该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MR、AR、P三者不全相等,厂商必须降低商品价格才能出售更多的产品,因此边际收益产品必然小于边际产品价值。VMP、MRP两条曲线不再重合,此时仅有厂商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代表了对该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2帕累托改进

答:帕累托改进是指对既定资源配置的状态予以改变,而这种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变好,同时其他任何人的境况没有因此变坏。帕累托改进增加了社会福利。利用帕累托标准和帕累托改进,可以定义帕累托最优状态,即如果对于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都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下,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3供给冲击

答:供给冲击是指短期总供给的突然减少而形成的对经济的冲击。总供给的突然减少可能是由于非经济的因素引起的,例如战争、自然灾害等,也可能是由于经济的因素或其他原因造成的。供给冲击会导致实际产出水平的减少,并有可能使经济中出现产出负缺口,从而引发经济波动。

4预付资本总周转

答: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包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在内的预付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速度。其计算公式是:

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价值总额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不仅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所占的比重有关,而且也和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有关。

5经济发展

答: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增长驱动下形成的经济、社会的整体改善和进步。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①经济增长;②经济结构优化,如产业结构、地区结构、投入产出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等方面的优化;③经济质量的提高,如经济效率水平、经济增长的稳定程度、居民的生活质量、社会和个人的福利水平、自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潜力等方面的增进。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经济发展还包括政治、法制和文化等方面的进展。

二、简答题

1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什么是递减的?

答: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可以表述如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消费者对某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他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之所以存在这一规律,是因为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获得更多的这种商品的欲望和边际效用就会递减,从而他为了多得到一单位的该种商品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少。显然,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存在,可以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予以说明,或者说,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假定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时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另一种描述方式。

2厂商在什么条件下停止经营在经济上更为有利?

答:在短期内,厂商在平均收益小于平均可变成本时停止经营在经济上更为有利;在长期中,厂商在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时停止经营在经济上更为有利。根据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表明企业是亏损的。在短期内,只要继续营业所得到的收入除了可以补偿全部可变成本的支出,还能抵消一部分固定成本,继续营业要比停止营业造成的亏损更小,应当继续营业;反之,如果继续营业所得到的收入不能补偿全部可变成本时,就应该停止营业。所以,企业在短期内停止营业的原则是平均收益小于平均可变成本。但在长期中,厂商所有要素都是可变的,没有固定成本,只要继续营业得到的收益弥补不了成本的话就应该停止经营。

3简述一国经济同时实现内外部均衡的条件。

答:一国经济内外部同时均衡的条件可以用IS-LM-BP模型来说明。如图1所示,IS曲线、LM曲线和BP曲线三条线相交的E点,既表明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同时也表明了外部市场也处于均衡状态。如果经济运行偏离了E点,说明该国的经济最多只实现了某一个市场的均衡,或者任何一个市场的均衡都未实现。

图1 IS-LM-BP模型

如果经济不在IS曲线、LM曲线和BP曲线相交的E点运行,说明宏观经济运行处于失衡状态。图2描述了经济失衡的四种情况:

图2 宏观经济的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

第一种情况是既存在通货膨胀,同时又存在着国际收支盈余的失衡;第二种情况是既存在着失业,同时又存在着国际收支盈余的失衡;第三种情况是经济中不仅存在着失业,而且存在着国际收支赤字;第四种情况是一方面会出现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国际收支赤字。无论经济中出现四种情况中的哪一种情况,都意味着宏观经济失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