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圣:张仲景的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1 18:37:31

点击下载

作者:管成学,赵骥民

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华医圣:张仲景的故事

中华医圣:张仲景的故事试读:

《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编审委员会

丛书顾问 钱临照 卢嘉锡 席泽宗 路甬祥

主编 管成学 赵骥民

副主编 何绍庚 汪广仁 许国良 刘保垣

编委 王渝生 卢家明 李彦君 李方正 杨效雷

序言

十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前院长、两院院士

放眼21世纪,科学技术将以无法想象的速度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将全面崛起,国际竞争与合作将出现前所未有的激烈和广泛局面。在严峻的挑战面前,中华民族靠什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人才,靠德、智、体、能、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今天的中小学生届时将要肩负起民族强盛的历史使命。为此,我们的知识界、出版界都应责无旁贷地多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现在,一套大型的向广大青少年传播世界科学技术史知识的科普读物《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出版面世了。

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和温州师范学院、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的同志们共同撰写的这套丛书,以世界五千年科学技术史为经,以各时代杰出的科技精英的科技创新活动作纬,勾画了世界科技发展的生动图景。作者着力于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故事来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本书中介绍了科学家们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阅读这套丛书是对课本的很好补充,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理想读物。

读史使人明智。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文明,明代以前我国的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涌现出张衡、张仲景、祖冲之、僧一行、沈括、郭守敬、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这样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而在近现代,中国具有世界级影响的科学家并不多,与我们这个有着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并不相称,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相比较,在总体上我国的科技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当今世界各国都把科学技术视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把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当做提高创新能力的战略方针。我国也不失时机地确立了科技兴国战略,确立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又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需要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需要更多更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才。我真诚地希望这套丛书能激发青少年爱祖国、爱科学的热情,树立起献身科技事业的信念,努力拼搏,勇攀高峰,争当新世纪的优秀科技创新人才。

天上星应人间景

公元150年(汉桓帝和平元年)仲春的一个傍晚,月朗星稀,蛙声悠扬,一阵阵微风吹过送来缕缕花香,沁人心脾,使人欢欣。河南南阳郡涅阳东高阜处张家巷(今河南邓县东北部)的一个深宅大院内,已过不惑之年的张员外在院中来回踱步,原来他在期盼分娩的妻子尽快娩出娇儿,摆脱痛苦。

正当张员外翘首苍穹,遥望那躲躲闪闪、忽隐忽现的天机星(北斗七星之一)若有所思之时,屋内传来了婴儿清脆的哭声,这响亮的声音划破夜空,给略显寂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多乐韵。“老爷,老爷,恭喜恭喜,夫人又生了一位公子!”一位老妪从屋里走出来,边说话边将沉思中的张员外拉进屋中。

已过不惑之年的张员外中年又得一子喜得合不拢嘴,而那襁褓中的初产娇儿又生得天庭饱满,地阔方圆,两只小眼似睁似闭,圆润泛着粉色的小脸上荡漾着一对浅浅的酒窝,那粉红湿润的樱桃小口……张员外越看越喜欢,不禁伸出手去用指腹轻轻抚摸儿子细嫩的小脸,眉梢上挂满幸福的微笑。

日过三朝,前来贺喜的亲友济济一堂,张宅内外洋溢着喜庆的气氛。“瞧这孩子多么可爱!”“看这五官长相,将来一定能当大官!”

……

大家七嘴八舌,都把赞美的目光投向襁褓中的婴儿,那婴儿似乎善解人意地不断报以“哼哼唧唧”的应答声,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孩子叫什么名字,得给孩子起个名字了吧?”几位乡邻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我看叫张相最好,这孩子将来没准能做大官当丞相。”“我觉得叫张君好,没准还能做国君当皇帝哩!”“叫张玑吧,这样更实际些。我的希望也是一块美玉,不用雕琢,自会显出自身的价值。再者,张玑即‘掌玑’,掌上明珠也。也表示他的亲人们对他的珍爱!”孩子外公的一番话博得了大家一致的称道,“叫张玑好,叫张玑好!”大家异口同声,喝彩鼓掌。

只见孩子的父亲笑而不答,若有所思。众人纷纷讨问他的意思,他慢条斯理地娓娓道来:“感谢众亲友对我儿的错爱。其实贱儿的取名问题我早已有准备,本想等他满月时再向大家公布,谁知今日亲友们对这个话题深有兴味,承蒙大家对他的远大期望,我以为我的孩子不一定要当大官、得厚禄,只求他能有一技之长,造福于民众。此儿出生之时我正在凝视北斗七星,见那天机星忽闪忽现;此时的季节正是仲春;他的到来使众亲友相聚一堂令府内蓬荜生辉,堪为一景与春光争色;再者他排行老二属仲,于是我为他起名就叫张机,取字为仲景。适才老泰山的‘掌上明珠’之说正合我意,不知众亲友尚有何高见?”“好,好!就叫张机,张仲景好,天上一星,人间景。”众亲友齐声称道,啧啧叹服张员外的才学。

有道扁鹊是神医

小仲景天资聪颖,深得大人的喜爱。张员外一有闲隙就将他抱坐在膝上,教他咿呀学语,张夫人出身于书香门第,自然成了孩子们的启蒙老师。仲景的外公原是县令,归田住在张宅,也成了孙子的良师益友。加之哥哥、姐姐们的熏陶,小仲景2岁就能讲一些简短的童话,3岁时已认识了几百个汉字,5岁时已能背诵成段的《诗经》、《论语》。

一次仲景的外公忽然感冒发热,恶寒,头痛,不停地咳嗽,老人只能躺在床上。“外公,您怎么病了?”小仲景站在外公的床前,望着外公被病痛折腾的痛苦样子,仲景扑簌簌地流下了眼泪。

仲景的妈妈请来郡里的医生张伯祖给老人诊病并开了药方,老人服了汤药过了一天就好了。小仲景又爬到外公的膝上要外公给他讲故事。

老人平素知晓一些医理医药知识,他慨叹一生仕途多舛,尚不如做个良医以“济世活人”,感冒的病痛,触动了老人的心事,老人兴致百倍地搂着孙子:“仲景呀,今天外公给你讲一个神医扁鹊的故事:扁鹊呀,其实真名叫秦越人,年轻时期曾当过齐国的小官,他学习勤奋,很有才能,却不被国君重用,于是就弃了官拜一个叫长桑君的人学医,以‘济世活人’……”“‘济世活人’呀,就像你伯父张伯祖那样,以精湛的医术治病救人。扁鹊的医术很全面,对什么病都精通,外公先给你讲一个扁鹊先生‘起死回生’的故事吧——”

一次,扁鹊带着几个学生行医去虢国,行至国都时只见都城内外白幡招展,祈祷哀悼声不绝于耳,上前一打听呀,原来虢国正在为虢太子筹办丧事。扁鹊来到王宫门口问一个爱好医药的中庶子(官名,太子的侍从官)道:‘太子得什么病死的?’‘太子气血运行不正常,正气不能制止邪气,邪气蓄积体内不能疏泄出来,就突然昏死不省人事而亡故了’,中庶子回答说。‘太子死了多长时间?’扁鹊又问。‘今晨鸡叫时死的,将近半天了。’‘入殓了吗?’‘没有。’“接着扁鹊先生又问了太子的发病经过及尸体情况,便推断太子不是真死,可以救。于是就对中庶子说:‘你快去报告国王,就说我能把太子救活。’‘你是在说胡话吧?太子死了怎么能够复生呢?’中庶子极不相信地看着扁鹊先生。‘你就快去吧!若不相信,请再去检查一下太子的身体,你一定会发现他鼻孔还在微微煽动,大腿根部还微热呢!’中庶子惊诧得目瞪口呆,急忙去传报国君。”老人讲到这里意味深长地望着入迷的小仲景。“外公,快讲!虢国太子救活了吗?”小仲景生怕外公就此打住。“虢国君呀,那也是深爱他儿子的。”老人接着讲道,“太子的死使国君悲痛欲绝,忽闻名医扁鹊驾到,又说是来救太子命的,自然悲喜交加,亲自迎请扁鹊先生入宫。扁鹊仔细查看太子的身体,果然发现太子的脉搏还在微微跳动,鼻孔微微煽动,于是对国王等人说:‘太子并没有死,他患的是尸厥症(一种假死病,相当于现在人们说的休克),昏迷过去了。’

说着就让学生拿出针灸针,在太子头顶、胸、手、脚等部位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又给太子做了局部按摩,一会儿太子就慢慢地苏醒了。又过了一会儿,他又给太子配了药服下,并用炒热的药熨敷在太子的两肋下,太子身体渐渐温暖,后来就能坐起来了。国王等人真是又惊又喜呀!扁鹊又给太子调治了20多天,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外公,我长大也要当扁鹊,‘济世活人’‘起死回生’!”

老人听了小仲景的话,连连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微笑:“是啊,做医生就要做扁鹊那样的神医,外公再给您讲一个扁鹊见齐桓公的故事。那扁鹊先生呀,光凭望面色就知道人得了什么病了。”老人打开话匣子又津津有味地讲了起来:“有一次,扁鹊行医到了齐国,朝见了齐桓公,他看了看齐桓公的脸色就知道他生了重病,于是他就直言不讳地对齐桓公说:‘您已经患病了,现在尚在皮肤浅表,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逐渐加重的。’

齐桓公听了很不高兴地说:‘我根本没有一点儿病,你胡说什么!’扁鹊告辞后,齐桓公又对左右人说‘当医生的人都贪财好利,以借口别人有病显示本领,来窃取名利。’

过了几天后扁鹊遇到齐桓公,扁鹊再次对他说:‘您的病已入肌肉和血脉,如不及时治疗就越来越重了。’”“这次齐桓公相信了吗?”小仲景扑闪着大眼睛问外公。“这次呀,齐桓公还坚持说自己没有病,丝毫听不进去扁鹊先生的话。”“那后来呢?”“后来呀,又过了几天,扁鹊再看到齐桓公,仔细观察了他的面色严肃地说:

您的病已进入胃肠,如果再不治那就有生命危险了。”“齐桓公这次该听了吧?”“没有,齐桓公听了扁鹊先生这次的话非常生气,拂袖而去了。”“那再后来呢?”“再后来嘛!那就是扁鹊先生第四次见到齐桓公了,只看了两眼扁鹊先生自己就走了。”“外公,扁鹊先生为什么走呢?”“是啊!齐桓公也觉得奇怪,于是就派人去追问扁鹊为什么看他两眼就走了?”“扁鹊先生怎么说的?”“扁鹊说,病在体表可以用汤熨方法治好;病入肌肉和血脉可以用针灸方法治好;病到肠胃可以用汤药治好。现在齐桓公的病已深入骨髓了,他没法挽救了,所以就无话可说了。”“那齐桓公后来怎么样?”“果然没过几天就病倒了,不久就死了。”“外公,为什么病深入骨髓就没法治了呢?”

小仲景这个问题问得老人目瞪口呆,一时不知怎么向小仲景解释为好,只能安慰孙子:“外公不懂医药,你长大如果当了医生就知道了。”

于是一个医学悬念在小仲景幼小的心灵里面扎了根。

伯父家中成常客

小仲景8岁起,他的外公开始教他读《孔子》、《孟子》等书。他性情温和,好学不倦,10多岁时已读遍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春秋》、《孔子》等多种书籍,掌握了许多天文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知识,他还在外公的指导下读了不少有关医学的书,他尤其是敬慕扁鹊善看人的气色诊断疾病的高超医术。凡扁鹊的书如《扁鹊内经》、《扁鹊外经》、《泰始黄帝扁鹊俞拊方》、《难经》等他都找来认真阅读。他经常到伯父张伯祖家去看伯父如何给病人看病,仔细揣摩望、闻、问、切的含义。张伯祖也打心眼里喜欢这个聪颖伶俐忠厚机敏的侄儿,经常逗小仲景说:“快快长大吧!将来跟伯父学医。”

一个夏日的中午,小仲景读完上午的书后又溜进了伯父张伯祖的药房。夏日骄阳似火,天气很热,伯父也就趁没有人来求治的空闲和这个可爱的侄子逗乐闲聊:“仲景呀,伯父问你,你读过《左传》吗?”“那当然了,去年我外公就教我读完了。”小仲景露出一副得意之色。“那你知道《左传》里医缓的故事吗?”张伯祖问道。“噢,就是那个为晋景公治疗的秦国名医嘛!”小仲景骄傲地答道。“那你给伯父讲讲‘病入膏肓’的典故好吗?”“您听着。”小仲景清了清嗓子,学着外公给他讲故事的样子,拉长了声调,“话说春秋战国之时晋国国君晋景公得了重病,国内许多医生都束手无策,于是派人去请秦国的名医医缓,在医缓未到之前,晋景公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张伯祖微笑着听侄儿继续讲下去。“晋景公梦见两个小丑正在商量什么事,于是他就侧耳倾听起来。只听得一个说:‘是我们躲在这里使晋景公生病的,他们已派人去请秦国名医医缓了,他医技精湛,医术高明,我们如果不设法躲藏起来,那肯定就得死于医缓之手啦!’另一个小丑说:‘你就为这担忧呀?不用怕,人身上有一个地方叫膏肓,我带你躲进去,他就没办法抓我们了。’前面那个小丑听了很惊奇,皱着眉头思索了半天,将信将疑地问后一位小丑:‘为什么藏在膏肓之处医缓就对我们没办法了呢?’后面那位小丑不耐烦地答道:‘膏是心脏上端,肓为心的下端,此处禁用针灸,汤药不起作用。既不能用针,又不能用药,医缓奈我何?’两个小丑一脸得意之色。等医缓来到晋国仔细为晋景公诊断后,惋惜地叹着气告诉晋景公说:‘您的病拖延日久,治疗不当,现在病邪由表入里,邪正相搏交手于膏肓之处,膏肓位居胸中,为心之上下,针灸禁用,药力难及呀!’景公听医缓的一席话与梦中之境不谋而合,惊叹医缓的高超医技,世间少见。侄儿为景公之梦,必是传说中的故事。‘病入膏肓’实是形容病势严重无法救治,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回的典故而已。”“说得好!说得好!”张伯祖惊诧于小仲景讲起故事来,不但有声有色,而且对典故评价正确,理解透彻。他一把将仲景揽入怀中,喃喃自语:“后生可畏!后生可畏也!”却万万没想到小仲景又问了他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伯父,人病入膏肓难道只能像晋景公那样等死吗?难道就没有办法扼制病魔的发展了吗?”“好孩子!伯父只希望你将来能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黎民之苦了。”“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仲景反复吟咏着,若有所思。“张医生在家吗?”一位中年男子从外边走来。“您是胸闷腹痛吧?”小仲景看见来人脱口而出。“对呀,你怎么知道的?今天早饭后我吃了点凉饭,过了没有多长时间就觉得胸口胀闷难受,腹中绞痛,呕吐了一回,现在从胸口至腹部仍然疼痛不舒,所以来请张医生诊治的。小公子是张医生的高徒吧?”病者非常惊奇。“‘鼻头色青者,腹中痛’,‘语声喑喑,然不彻者,心隔间病’,由此知之,何足挂齿?”小仲景风趣地答道。

只见张伯祖目不转睛地望着小仲景那满脸童稚,一身才气,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伯父的大笑似乎提醒了小仲景什么,他也许为自己的班门弄斧而羞愧,还不及摘下脸上的飞霞,就冲出了伯父的药房……

洛阳城里访何颙

东汉桓帝时期,国家的大权全掌管在宫廷的宦官(也叫太监。我国封建社会经过阉割在皇宫里伺候皇帝及其家族的男人)手中。那些宦官无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贪赃枉法,到处搜刮民脂民膏,公开卖官鬻爵,那些公卿花钱买了官后就残暴地鱼肉人民,横征暴敛,人民生活十分贪苦。公元166年,以李膺、陈蕃、范滂、郭泰、贾彪为代表的文人名士,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宦官专权运动”,昏庸无道的桓帝竟然下令逮捕李膺等200多人,史称“党锢之祸”,他的堂姑父,在洛阳做官的何颙因受牵连也被罢了官。这一年小仲景正当总角之年(16岁),他平素就喜欢读陈蕃、范滂等名士的文章,何颙为官清廉,非常憎恶宦官专权,小仲景两年前还见过这位令他敬慕的姑父。姑父给他讲了许多有关朝廷和太学的事情,并且让他读了当时名士郭林宗、贾伟节等人的书。何颙等人遭朝廷罢官的消息传到家乡,深谙世事的仲景也和大人们一样整日牵念,一日他和父亲商量,想到洛阳去寻访姑父何颙。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张员外深知儿子的忠孝廉仁,他欣然同意仲景去拜访受难中的姑父何颙,并语重心长地嘱咐儿子:“仲景呀,此行要多加小心,到洛阳后不要给姑父添麻烦,要多听听姑父的教导。你今年已16岁了,读了不少书,你姑父毕竟是名士,懂得比我们多,你可以向你姑父讨教如何继续努力,或为立名,或为立业……”

偌大的洛阳城,仲景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洛阳东南的一个依山傍水的林间小院找到了姑父何颙,已届不惑之年的何颙见是仲景远道而来喜出望外,又是带他抚琴,又是考他诗文;或而挥毫弄墨,或而引吭高歌……仲景在何颙这里大开了眼界,长了许多见识。何颙也深爱仲景的温顺敦敏,才华横溢,慨叹仲景生不逢时,才不能为朝廷所用。何颙还带他见了许多洛阳有正义感的士大夫,使仲景对朝政时弊有个清晰的认识。

转眼在姑父身边住了一月有余,仲景恋恋不舍地向姑父辞别。何颙深有感触地对仲景说:“孩子,可敬你小小年纪已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姑父本想荐你为官,替国家出力,可叹当今朝政宦官专权,正不胜邪。我看你性格沉静敦敏,才思颖悟,又喜欢钻研,富有同情心,此次回乡可拜你伯父张伯祖为师,用心医药,将来必成名医。”“姑父的言语正合我意,仲景一定遵姑父之言用心医药。”遂与何颙洒泪而别。

何颙望着仲景渐渐远去的车骑沉思良久,捋着颌下的胡须目送了许久、许久……

拜师伯祖入医门

公元166年晚秋的一个上午,河南省南阳郡涅阳镇的名医张伯祖家,张灯结彩,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洋溢着一派节日的气氛。原来这里正举行一次隆重的拜师活动。张伯祖的侄子,那刚过总角之年,聪明颖悟的张仲景,从此正式拜伯祖为师,专心医药。伯祖深爱小仲景的贤良敦敏,才思敏捷,早有收他学医之意,如今仲景的父亲终于提出此事,张伯祖深感兴奋,坚信仲景若用心医药,将来必成良医,渴望家学有传,张伯祖破例请来亲朋好友,像办喜事一样把仲景接进家门。

小仲景参见伯父后,张伯祖有意询问:“你仲景才华横溢,不求到朝廷做官,因何选择学医之举?”“做官要为民做主 ,为医亦是救民于水火,今朝中宦官专权,忠良受贬,侄儿做官或为虎作伥,或庸俗一身,哪如操伯父之业救人民于病苦!”小仲景妙语连珠,张伯祖点头微笑。“你打算怎样学习医药?”伯祖继问。“侄儿谨记伯父前言‘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只要病者有求 ,纵历千辛万苦亦尽心救治。”仲景答道。

张伯祖再一次颔首微笑。

寒暑易节,春去春又回。不觉之中,仲景已在伯父家学医两个春秋。张伯祖不但教给他《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脉书上下经》、《五色诊》等医学著作,还教他读了《淮南子》、《吕氏春秋》、《诗经》等书籍,以充分培养仲景的综合能力,开发他的聪明才智。仲景更是在伯父的督促下,潜心攻读,刻苦钻研。他常常手不释卷,如醉如痴,竟留下了许多逸闻趣事。

一次,仲景和师弟到附近伏牛山采药,仲景觉得路上的时间可以用来背书,于是边走边背书,没有用心于脚下的路,一下跌入路边的池塘里,被师弟笑作“落汤鸡”。

一个年三十的夜晚,仲景的父亲起夜小解,善良忠厚的张员外见家里的磨房还亮着灯,生怕是长工崔大又瞒着他偷偷加班,于是披衣走来,催促崔大早点休息。“崔大呀,早跟你说过,不要累坏了身子,赶快休息去吧!都半夜时分了,怎么又偷着干活呢?”张员外边走边说。“父亲,我是仲景。我怕在厢房读书打扰你们休息,就来磨房了。伯父昨些时候教我的东西我再温习温习,否则不能领悟,多对不起他老人家呀!”

张员外望着自从遁入医门,整天沉默寡言,只知读呀,背呀的儿子,顿时热泪盈眶……

一个春季的夜晚,明亮的月光倾泻在张伯祖家的庭院,远处传来响亮的蛙声,清爽的微风带着鲜花嫩草的馨香阵阵徐来,使人顿觉心旷神怡。伯祖和仲景师徒沐浴在这温柔的月色花香中。“仲景呀,伯父果然没有看错你。知道吗?你已读完了伯父所有的收藏医著,以我的观察考问,你对医理的领会程度已在伯父之上了。”伯祖说到这里拿起柜子中粗粗的一捆竹简,“这是伯父行医40多年的经验所得,我的点滴体会都记录在这竹简上,今伯父和盘托出传于你,望你勤于努力,在今后的实践中发扬光大。”

仲景捧着竹简,泪如泉涌,千言万语噎在喉咙,几次张口只吐出了两个字:“伯父……”“我曾要你‘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你没有大量的医疗实践,古训则难以洞悉,你若仍囿于我的门下则难采众长。我思虑再三决定从明天起让你回家另立门户,你要到洛阳、开封等地另觅高师,继续学习……”伯祖老人声音颤抖起来,他也打心眼里舍不得这个得意门生就此离去,但又希望仲景能真正博采众长,成一方名医。

仲景此时更是心潮起伏,随师学习以来所有的记忆都被打开了,伯父的精湛医术,伯父的严格要求,耳提面命……仲景竟泣不成声,扑在伯父的怀中。

师徒两个就沉浸在这种难舍难分的情景中,俨然如骨肉父子,养育恩情。

崭露头角愈亲疾

仲景辞别伯父张伯祖回到家中并没有贸然行医,仍然深居简出,潜心攻读。一有空闲即与老外公海阔天空,谈医论药,说古道今,也常常给外公按摩、推拿、膏敷保健,祖孙俩像一对忘年之交的朋友。

一个冬日,老人恶寒发热,鼻塞声重,咳嗽咳痰……每阵咳后即大汗淋漓。仲景不敢怠慢,急忙请伯父张伯祖前来诊治。服了伯祖的汤药老人的病很快见好,但每每虚汗淋漓,大便四日不解。伯祖继以通便之药,老人服后虽大便得解,但几乎虚脱,更加大汗不止,三四日过后大便仍然干硬不下。仲景想,外公年事已高,正气虚弱,本自出汗,又发其汗,津液更伤,胃津更少,大肠失濡而便秘,伯父以承气汤(中医通大便的药方)攻之岂不更损津液?若以食蜜或猪胆汁取其甘寒润肠酸苦益阴之功,从谷道(肛门)入而通便定可根治外公之疾。于是仲景即用此法给外公治病,果然治了两次,老人便秘的病就好了。又调养了一段时间,老人胃气恢复,津液得养,虚汗的毛病也好了。仲景治便秘的方法古书没有,师父也没用过,他能想前人所未想,实在难能可贵。伯祖闻之亦赞叹不已,这灌肠之法治便秘为仲景首创,时至今日,仍为医学临床所用。

一个冬天的夜晚,仲景怀孕的嫂子突然腹中疼痛,呻吟不已,急得仲景的兄长团团乱转。去请伯父吧,嫂子要在痛苦中煎熬的时间更久,况且寒冬腊月,深更半夜惊动年老的师父仲景也于心不忍,遂立即为嫂子针灸按摩,疼痛立即止住了。又煎了汤药给嫂子服下,嫂子的病就慢慢地好了。

一日,邻居好友吴启与仲景闲坐,知仲景学医便请他诊脉看有什么病。仲景诊完脉对吴启说:“你平时经常心腹疼痛,鼻孔常感瘙痒,睡梦中有啮齿现象,吃饭不易消化,大便也不正常……”“神了,神了!你说得一点儿不错,一点不错,”吴启惊叫起来:“仲景成仙了,好医术!”

仲景告诉吴启,他患的是蛔虫病,又给吴启开了些药,吴启吃了仲景的药果然拉出几十条蛔虫,以后腹痛、鼻痒、睡觉磨牙、大便不调病症就此消失了。

一个夏日中午,仲景正在书房仔细品读伯父留给他的那些竹简,深深被伯父的独到见解吸引着。突然一阵哭喊声从外边传来,仲景急忙撂下书简奔出院门。原来本庄王二不满4岁的儿子掉到水塘了,仲景赶忙上前解救,发现小儿的脉息还微微跳动,急中生智地就地取材,将大铁锅反扣于地,将小儿面朝下置于锅上,只见一股股水液从孩子的口腔、肛门流出,同时仲景又针刺小孩的人中、涌泉、足三里等穴位,又在小儿的胸廓按压片刻,只见小儿“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呼吸、脉搏、体温渐渐地恢复了正常。

小儿得救了,王二夫妇转悲为喜,乡邻们也钦佩仲景有“救死回生”之能,仲景谦虚地说:“孩子本来就没被淹死,我只不过用点办法使他很快地恢复了健康。但是得提醒乡亲们夏季要照看好孩子,千万不要再发生类似事情。”

涅阳又多了一位神医叫张仲景,消息不胫而走。

博采众长访吕广

仲景久闻安徽黄山附近有位叫吕广(字博望,与仲景是同时代名医,曾为太医令)的名医,善于凭脉论病,切而知之,不用病人开口,就能将所患疾病的来龙去脉如数家珍般说个一清二楚。每起沉疴痼疾,均能药到病除。医术十分高明,而且著述很多,医学理论水平很高。于是仲景决定去拜这个名医吕广为师。

从涅阳到黄山也有千里之遥,仲景晓行夜宿在路上走了10余日才到了黄山脚下。

附近的人告诉他:“黄山西南那青砖绿瓦的四合小院即是‘神医’吕广家。”

仲景来到小院门前,只见一个鹤发童颜的老者,正坐在院前的一个石凳上,手捧竹简,摇头晃脑,口中念念有词。

仲景赶忙上前施礼:“久闻先生大名,河南张仲景有礼了!”心想这必是吕广先生无疑了。“快快请起!老朽不过山野村夫,快快请起。”老人急忙将仲景扶起。“先生何必自谦,仲景久闻先生每起沉疴痼疾,医术高明,遂从家乡涅阳前来拜访!”“哈哈,哈哈”,老人爽朗地笑了,“老朽不懂医药,你所指的恐怕是我的孙子吕广吧。他也不过操些雕虫小技以救邻里之急而已,不足为道,不足为道啊!”

仲景因自己的冒昧认错人而难为情,他在心中仔细琢磨:吕广是老人的孙子,老人约为古稀之年,那吕广先生也该年逾半百吧。

老人告诉仲景:“吕广已出门两日未归了,或在山中采药,或于民间疗疾,实乃一个随遇而安之人,公子还是再访名士吧!”“晚生曾跟随伯父学医三年,对医理略知一二,久慕吕广先生洞悉医理,医术高明遂不畏千里之遥,前来拜访,望老伯千万容晚生见吕先生一面。”

老人见仲景心诚,于是就将仲景让到正堂,盛情款待。“沐浴松涛兮,随云转;深山雾海兮,有人家;不求功名兮,民为友;扁鹊仓公兮,是我师;…… ……”

一阵男子洪亮的歌声在山间回荡,传进了小院。使仲景肃然起敬,神清气爽。心想歌者一定是一位怀才不遇的飘逸名士。“是我孙子吕广回来了。他喜爱这里的松涛云雾,时常于高兴之时吼上两嗓子。”老人风趣地说。

说话间一位20岁上下的英俊少年来到面前,仲景万万没想到,他就是令仲景仰慕已久的名医“吕广先生”。只见吕广生得粉面红腮,浓眉大眼,八尺身躯透出几分男子汉的英气。

好一个英俊少年,年轻有为,正可谓“有志不在年高”,小小年纪就能以“名医吕广”名扬千里,更令仲景打心眼里佩服。

两个年轻人相见恨晚,言谈所及志趣相投,从古到今,医学、社会都是他们的得意话题。

原来,吕广的父亲曾在开封做官,无意中得罪了朝中宦官,落得个莫须有的满门抄斩之罪。吕广的爷爷于乱中抱着襁褓中的小吕广逃出开封,来到这远离官府的黄山脚下,更名改姓隐居下来。祖孙俩相依为命,老人亦是当年知名学士,于是教吕广读书识字,从小以医理灌输,让孙子不求功名,只求以医术益于民众,利于修身。吕广天资聪颖,祖父所藏书籍均能博览,老人曾带吕广游历不少地方,遍访名医,使小吕广很小就能操医术以自重,每遇邻近民众囿于疾病之苦,遂鼓励吕广必定尽力解救,久而久之,吕广医名不胫而走,吕广救治过的群众不可胜数。

年长吕广10余岁的仲景,对吕广的医理医术惊慕不已。吕广亦深感幸遇这位同道知音,遂将平日读书之余的心得体会《八十一难经》、《黄帝众难经》、《募腧经》、《玉匮针经》等搬出来请仲景阅读指点,仲景也将随身所带学医散记拿出来请吕广斧正。

和吕广共处了10余日后,仲景依依惜别,耳闻目睹吕广的医学经验,以及吕广的脉法、针经给他启发很大。后来他医著里的许多医理也是取自吕广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