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4 07:38:07

点击下载

作者:石良平,张晓娣,王晶晶,等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国际贸易学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国际贸易学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试读:

国际贸易学国际理论前沿石良平;张晓娣;王晶晶;等 著该书由讯飞有声丨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音频技术由讯飞有声提供下面由谷臻小简为您带来20000字本书干货版权信息

国际贸易学国际理论前沿

石良平;张晓娣;王晶晶;等 著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2019

非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反编译、翻印、仿制或节录本书文字

或图表。

DNA-BN:ECFD-N00017649-20190410

出版: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体育场路347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10号

电子邮箱:cb@bookdna.cn

网  址:www.bookdna.cn

BookDNA是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旗下电子书出版机构,为作者提供电子书出版服务。

如您发现本书内容错讹,敬请指正,以便新版修订。

©Zhejiang Publishing United Group Digital Media CO.,LTD,2019

No.347 Tiyuchang Road, Hangzhou 310006 P.R.C.

cb@bookdna.cn

www.bookdna.cn目 录1. 上篇: 国际贸易理论的阶段式发展与重构2. 中篇: 国际贸易理论的前沿与热点问题研究3. 下篇: 中国对外贸易战略演变的理论探讨上篇: 国际贸易理论的阶段式发展与重构第一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演进与发展趋势第一节 重商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及评价

一、 重商主义的产生

重商主义开辟了国际贸易理论的系统研究,核心是追求贸易顺差,认为金银的多少是衡量一国富裕程度的唯一尺度。其政策主张是国家应干预贸易,采取奖出限入的贸易政策,在后期也主张为最终的顺差,应允许中间的逆差,以防止对方采取同样的报复性措施而使国际贸易终止。

二、 核心观点(一) 货币差额论

早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货币差额论,又称为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二)贸易差额论

晚期重商主义信奉的是“贸易差额论”,已开始认识到必须把货币不断地投入流通,才能使货币财富不断地增加。(三) 贸易保护政策

一是禁止金银出口。二是强化国家干预。

三、 总体评价(一) 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二) 开贸易保护主义先河第二节 绝对优势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及评价

一、 经济自由主义的产生(一) 历史背景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在西欧各国获得了空前发展,随之而来的便是产业革命。为了适应产业资产阶级的历史需要,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开始盛行。1776年,亚当·斯密提出了他以绝对利益学说为中心的国际贸易理论。(二)理论渊源

一是晚期重商主义的发展。

二是重农主义思想的启示。

三是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的批判。

二、 主要观点(一) 国际贸易的原因

1.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2. 国际贸易推动了国际分工的发展

3. 绝对优势原理

4. 国际贸易的互利性(二) 国际贸易的政策

1. 主张自由贸易,反对国家或君主干预经济生活

2. 政府充当“守夜人”角色

三、 绝对成本理论的影响(一) 从生产领域阐述了国际贸易的原因(二) 奠定了国际贸易纯理论的探求方向(三) 开辟了内生比较优势学说的先河第三节 比较优势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及评价

一、 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只要各国之间产品的生产成本存在相对差异就可以参与国际贸易,并可以从中获利。

二、 主要观点(一) 比较成本与比较优势

比较成本指将本国不同产品成本的比率与国外同类产品的成本比率进行比较,只要成本的比率存在差异,不同国家应按“两利取重,两害取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这样两国之间就能够进行相互交换,并从中获得经济利益。(二) 比较优势的衡量方法

1. 劳动成本法

2. 釆用技术乘数方法

3. 加入工资率和资本的方法

4. 工资率与双边交换率结合的方法

5. 相对价格比率法

6. 机会成本比较法(三) 比较优势理论的政策主张和影响

1. 反对贸易保护,提倡自由贸易

2. 反对进口关税和出口补贴

3. 促进技术进步,提高机器使用率

三、 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一) 李嘉图模型的扩展形式

解决了国际贸易中的两个最基本问题,一是指出了国际贸易的广泛基础,第二指出了国际交换的特殊原则。(二) 内生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

1. 要素禀赋动态化

2. 技术水平动态化

3. 技术作为内生要素的动态比较优势

###第四节 相互需求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及评价

一、 相互需求理论的提出

穆勒最先指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为决定一个国家的何种商品在国际上进行贸易有利可图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没有也不能解决这些交易商品将按什么样的实际比例进行交换,以及何种机制决定了这一比例等国际贸易中的核心问题。穆勒在1948年提出了相互需求理论,实质上是指由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值的理论。

二、 相互需求原理(一) 国际互利交换比例范围的确定(二) 均衡交换比例的确定与国际贸易利益分配

1. 国际需求方程式,国际市场上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就是均衡贸易条件。

2. 国际贸易利益分配,双方在贸易利益分配中占有多大份额取决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例上下限范围内的具体国际交换比例。(三) 相互需求原理(四) 相互需求原理的评价

既有其科学性也有局限性。

三、 马歇尔对相互需求理论的几何分析(一) 互利贸易条件及贸易利益分配(二) 提供曲线与贸易均衡条件第二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演进与发展趋势第一节 赫克歇尔与俄林模型与要素禀赋论

一、 基本假设(一)两种要素:资本和劳动力。(二)两种商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三)两个国家:本国与外国。(四)其他假设标准:与李嘉图模型一样。

二、 基本概念(一)要素密集度(二)资源充裕度

三、逻辑推导过程(一) 国际贸易的原因在于价格的国际差异(二) 价格的国际差异来源于成本的国际差异(三) 各国不同的成本比例(四) 生产要素的不同价格比例(五) 生产要素不同的供给比例(六) 生产要素不同的需求

四、 赫克歇尔与俄林模型的简评

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论中,用在相互依赖的生产结构中的多种生产要素代替单一生产要素劳动,并引入等产量线、无差异曲线、生产可能性边界等新的分析工具,从供给的角度重新探讨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第二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扩展研究及命题

一、 斯托尔帕与萨缪尔森定理

斯托尔帕与萨缪尔森定理说明了自由贸易带给同一国家、不同要素价格的短期影响,而要素均等化命题则反映了自由贸易带给不同国家同种要素价格的长期影响。

二、 要素均等化定理

该定理认为,在开放经济中,国际间因生产要素自然禀赋不同而引起的生产要素价格差异将通过两条途径而逐步缩小,第一条途径是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第二条途径是商品的国际移动。

三、 雷布津斯基定理

生产可进口商品生产要素的增加,将会减少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从而使其贸易条件得到改善;而生产出口商品所需的生产要素的增加,将会增加出口商品的供给,从而导致其贸易条件恶化。

四、 赫克歇尔与俄林与维纳克定理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每个国家都会出口其充裕性生产要素,进口其稀缺性生产要素。该理论认为,商品贸易背后的本质,是生产该商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贸易。第三节 里昂惕夫之谜考察与检验

一、 问题的提出

1951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美国1947年的数据对赫克歇尔与俄林理论进行经验检验。里昂惕夫的检验结果令人震惊,其与赫克歇尔与俄林理论的预测完全相反,这就是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谜。

二、对要素禀赋理论的实证检验“里昂惕夫之谜”一经公布便震动了经济学界,在之后的几十年,经济学家对各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是否符合要素禀赋理论进行了广泛的验证。这些经济学家们进行研究和验证的目的,是将“里昂惕夫之谜”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原理重新统一起来,以维护要素禀赋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里昂惕夫之谜”促使各国经济学家纷纷展开了对谜底的探索,并在此过程中拓宽了研究思路,从不同角度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理论研究的热潮。第三章 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第一节 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经济学基础

一、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产生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杨小凯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运用超边际分析将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分工和专业化的精彩思想变成决策和均衡模型,形成了一个以超边际分析为基础工具,以专业化经济、分工和经济组织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分析框架。由于该分析框架的最大特点是使古典经济学的灵魂在新兴古典躯体中复活,因此被称为新兴古典经济学。

二、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一) 基本问题

新兴古典经济学将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界定为“两难冲突”问题。(二) 研究方法

假定社会中存在着若干个决策前完全相同的个体,每个人有一个效用函数、生产函数、时间约束和预算约束。(三) 分析工具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突破就在于新框架中使用的超边际分析方法。(四) 理论特色

1. 抛弃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两分的假设,回归古典经济学核心思想

2. 交易费用对经济组织的拓扑性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3. 实现理论上的整合,构建起新的体系第二节 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对贸易理论的修正

一、 贸易理论的历史回顾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是其特例,新古典贸易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的深入,这三种理论被称为传统比较优势理论。而新贸易理论是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国际贸易的分析。

二、贸易理论发展的重新思考(一)重新定位“一般”和“特例”

新兴古典经济学不同意将绝对优势理论作为比较优势理论特例的主流观点,认为两者具有本质上的区别。这种本质的差别使得贸易理论应该重新思考两者的关系,以确定特例和一般的情况。(二)重新梳理贸易理论发展路线

在贸易理论研究中,忽略斯密的分工和内生优势思想,将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置于贸易理论的核心是经济研究的重心从经济组织问题转向资源配置问题的一个重要表现。第三节 新兴古典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的比较

一、 与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比较

第一,新兴古典经济学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的分工专业化思想。

第二,新兴古典经济学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的内生比较优势理论。

二、 与外生比较优势理论的比较

第一,贸易产生的原因不同。

第二,新兴古典贸易理论沿用了比较优势的概念,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的结合。

三、 与新贸易理论的比较

第一,两种贸易理论模型都是内生优势模型。

第二,两种内生优势产生的基础不同。

第三,克服了新贸易理论的不足。

四、 对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总体评价

新兴古典贸易理论注重了被新古典经济学忽视了的分工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把一系列经济变量的产生与演进内生化,建立了一个容纳性强、富有解释力的理论框架,为贸易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在解释长期的贸易现象上比较有优势,但在解释现实问题上却缺乏足够的解释力。第四章 新贸易理论的演进与发展趋势第一节 新贸易理论的产生背景和文献综述

新贸易理论,通常指的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为基础的国际贸易理论。它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对不完全市场的分析,包括以垄断竞争为基础的分析和以寡头垄断为基础的分析,研究的主要是产业内贸易的原因和影响。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克鲁格曼、布兰德、斯宾塞以及迪克西特等人通过引入新产业组织理论分析方法,将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多样化偏好以及产品的异质性等理论范畴纳入了规范的贸易理论分析之中,建立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模型,解释了资源禀赋和技术相似国家间贸易以及产业内贸易急剧上升等新国际贸易现象,从而宣告了新贸易理论的诞生。新贸易理论产生的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实经济现象对传统理论的挑战,要求人们对传统理论进行全面的修正,为国际贸易提供新的理论基础;二是现代经济学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快速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第二节 新贸易理论的内容框架与代表模型

一、 克鲁格曼模型

该模型讨论的是产品具有水平差异时的贸易。该模型表明,在产品具有水平差异性,并且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况下,即使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国家之间也能够展开产业内贸易,并且这种贸易会增进两国的福利。

二、 相互倾销模型

假设:一个本国,一个外国,并且每个国家都有一个企业生产商品。市场结构为寡头竞争市场,假定厂商在自己国内市场上销售没有运输成本,而出口到其他国家市场销售有一定的运输成本;一旦产量水平为正值时,在两个市场上可以预见的边际收入都会等于边际成本,每个企业在其出口市场上所能够得到的超过成本的价格幅度比其在国内市场上的要小。出口货物的价格要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因此出现倾销。第三节 基于新贸易理论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一、理论框架

战略出口政策提出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政府总有运用研究开发补贴或出口补贴等干预方法帮助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动机。

战略进口政策提出了在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一国政府利用关税向国外的垄断厂商抽取租金或向本国厂商转移利润的可能性。

二、战略贸易政策理论的问题

战略贸易理论采用了局部均衡分析,而贸易的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参与国际分工,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来提高经济绩效和社会福利。第四节 新贸易理论和传统贸易理论的对比

一、 国际贸易原因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于外生的比较优势。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比较优势的原因是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

新贸易理论也承认国与国之间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动因之一,但还有其他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国与国之间在国际分工中所固有的优势。

二、 国际贸易条件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解释的是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

传统的贸易理论认为,贸易本身的扩大会决定国际贸易的分工模式。

新贸易理论认为,可以把历史某种偶然性也作为一个形成国际分工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 国际贸易利益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各国基于比较优势自由地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能够获得国民福利的增进。

赫克歇尔和俄林理论认为,每个国家按照要素禀赋的差异进行生产并出口本国丰裕要素的产品,就能够从国际贸易中获利。

新贸易理论中的规模经济理论,在分析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下的产品具有水平差异时的产业内贸易时指出,在产品具有水平差异性,并且存在规模报酬递增时,两个完全相同的国家之间也能够开展产业内贸易,并且这种贸易会增进两国的福利。第五节 新贸易理论与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关系

关于新贸易理论与新古典贸易理论之前的关系,目前主要有两种看法:首先,新贸易理论是对新古典贸易理论的替代。其次,新贸易理论是对新古典贸易理论的补充而非替代。

新贸易理论对新古典贸易理论的补充,其一是理论的渊源和理论所解释的现象,其二是理论的前提假设。

但是,从纯理论角度来看,新古典贸易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的地位比新贸易理论更重要。第五章 新新贸易理论的演进与发展趋势第一节 新新贸易理论的产生背景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贸易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只有小部分公司从事出口;从事出口的企业是有差异的;贸易自由化能提升行业生产率。由于从事进出口活动的企业与不从事进出口活动的企业是不同的,于是强调企业异质性的新新国际贸易理论应运而生。

2003年,马克·梅里兹提出了异质企业贸易模型,即梅里兹模型,主要对有些企业从事出口贸易而有些企业则不从事出口贸易的现象进行了解释。异质企业贸易模型的提出从企业微观层面解释贸易行为发生的原因和贸易利得的分配,开创了新的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新领域。第二节 新新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梅里兹模型

梅里兹模型分析了企业生产率异质性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生产率异质性是相对竞争优势的来源;还解释了贸易自由化不仅仅能引导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