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大王讲经典:红楼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4 17:40:15

点击下载

作者:郑渊洁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童话大王讲经典:红楼梦

童话大王讲经典:红楼梦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童话大王讲经典:红楼梦作者:郑渊洁排版:skip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08-01ISBN:9787539162690本书由北京皮皮鲁总动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再版前言

1987年至1995年的八年中,我在写童话之余,“不务正业”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改写为少儿版。初衷是我小时候很喜欢看《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15岁以后看的《红楼梦》也挺喜欢。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国大陆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开始加重,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减少,对很多孩子来说,阅读大部头的中国古典名著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于是我就将四大名著缩写为少儿版,让孩子们有时间看完。

2011年,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希望能重新出版我改写的四大名著少儿版。我从各种渠道获悉,今天的小学生的课业更加繁重了,课外阅读的时间更少了。于是,我改写的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少儿版再版。希望这四本书能让孩子们了解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并对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兴趣。对祖先心怀敬意是做人的底线。2011年1月9日写于北京自序

听说我将把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第一奇书的《红楼梦》改写成供少年儿童阅读的版本,朋友们感到吃惊。他们说:“郑渊洁写童话写得好好的,怎么突然碰起《红楼梦》来了?”

其实不是“突然”。我对《红楼梦》的兴趣可以追溯到二十二年前。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最先看的是《水浒》,如醉如痴。接下来是《西游记》,心旷神怡。尔后是《三国演义》,废寝忘食。九岁的我,被可爱的祖国的文化遗产弄得神魂颠倒。那曲折的故事,那性格迥异的人物,那气势磅礴的恢宏场面,令我如醉如痴。一天上课,语文老师说,中国有四大古典文学名著。除我看过的三部外,还有一部叫做《红楼梦》。《红楼梦》?我怎么没听说过?一向鼓励我看文学书籍的爸爸,居然忘了向我推荐这么有名的书?我感到不解。放学回家时,我见到爸爸后的第一句话就是:“爸爸,咱们家有《红楼梦》吗?”“当然有,还是精装的。”爸爸未经思考脱口而出。继而他脸上顿生疑云,十分警惕地问:“你怎么知道《红楼梦》?”“我们老师说《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那三部你都让我看了,《红楼梦》怎么不让我看?”我说。

爸爸很严肃地说(他当时的表情如临大敌,我终生难忘):“《红楼梦》你不能看。”“为什么?”我头一次听说还有我不能看的书,何况是名著!“嗯……不好。”爸爸支支吾吾。“不好怎么是名著呢?”“小孩不能看,长大了再看。”

我越发感到奇了,还有大人能看小孩不能看的书?!从这天起,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红楼梦》就罩上了一层神秘的纱帘。首先,我认定《红楼梦》是一部坏书,由于儿童逆反心理的作用,越是坏书吸引力越强,越想看。“它究竟怎么个坏法呢?”我常这样想。

一天,趁爸爸妈妈不在家,我翻遍了书柜,终于找到了《红楼梦》。我的心“咚咚”地狂跳起来,就像作贼一样地迅速翻开书页。就在这时,爸爸回来了。当他看见我往枕头底下藏的是《红楼梦》时,脸色变了。“你怎么不学好?放着那么多好书不看,偏看这书!”爸爸严肃极了。当时我认定,如果我读完《红楼楼》,非进少年犯管教所不可。

后来,《红楼梦》就从我家的书柜里失踪了。从此,我的大脑里留下了一个疑团:《红楼梦》是一部坏书,可坏书怎么能被誉为四大名著之一呢?这个疑团使我苦恼,使我对周围的世界产生怀疑,同时也萌发了儿童和成人是不能平等的价值观。

1971年我到空军歼击机部队服役。那时大多数中外文学名著被禁锢了。因为毛泽东主席提倡,《红楼梦》备受青睐。我心中积蓄了八年的对《红楼梦》的恐惧和疑团,终于得到了渲泄的机会。在服兵役的五年时间里,我连续看了九遍《红楼梦》(那时没什么书可看)!

必须承认,我后来所从事的童话创作,有受益于《红楼梦》的成分。首先,《红楼梦》所采用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手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童话创作手法。再有,《红楼梦》对景物描写的惜墨如金,大量运用对话艺术,对我的童话创作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从事文学创作一段时间后,又读了一遍《红楼梦》,大概是由于从事儿童文学创作职业的关系,我惊讶地发现,从某种意义上说,《红楼梦》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为什么这么说呢?《红楼梦》里的主要人物差不多都是一些十二三岁的孩子,整部《红楼梦》的故事是围绕着这一群孩子展开的。关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出场时的年龄,众说不一。按原著,贾宝玉出场时十一岁,林黛玉小于宝玉两岁,才九岁,薛宝钗十二岁。鲁迅先生认为林黛玉出场时与贾宝玉同岁,均为十一岁。(见《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第8卷第190页。1961年版)不管哪种说法,这三个主角都未逾十二岁。《红楼梦》用了相当多的篇幅来描写这些孩子的感情生活、游戏、读书、社交活动等等。《红楼梦》一书进入高潮时,贾宝玉、林黛玉等人正值十四五岁,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中学生!遍观中国古典文学著作,还没有哪一部书像《红楼梦》这样集中地描写少年儿童的生活,还没有哪一部书像《红楼梦》这样通过对一群孩子的直接描写来展示封建社会的兴衰。从这个意义上说,《红楼梦》堪称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从这个角度读《红楼梦》,对我们今天的儿童文学作家是大有裨益的,我想。

由于创作关系,我时常研究当代儿童的阅读心理。我发现,由于少年儿童想象力丰富,他们喜欢对远离自己生活环境的事物发生兴趣。一群生活在二百多年前的同龄人的生活方式,他们的喜怒哀乐,对今天的少年读者是极富吸引力的。几年前,我就萌发了改写《红楼梦》少年儿童版的念头,并做了一些案头准备工作。这个动机的产生,有我儿时对《红楼梦》产生疑团受精神折磨的记忆作用,我不愿让今天的孩子再将《红楼梦》看作是坏书。同时,我也想让今天的孩子们看看封建社会的同龄人是怎样生活的,封建制度是怎样摧残他们的。

但由于我的童话创作任务繁重,改写《红楼梦》工作一直未提上日程。今年,中央电视台播放《红楼梦》电视连续剧,不管家长们愿意与否,孩子们(幼儿园到初中)终于堂堂正正地与他们坐在一起看《红楼梦》了(有些场面,家长们一定会感到尴尬的)。这期间,我接到不少小读者来信,向我诉苦,说家长不让他们看《红楼梦》原著,他们问我能不能看?

亿万少年儿童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并对原著发生兴趣,这是客观事实。而《红楼梦》原著里确有许多情欲的描写,不适合少年儿童阅读,这也是事实。加上原著中一些难懂的语言和少年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限,我感到改写《红楼梦》少年儿童版的工作应提到日程上来了。

将一部一百零九万三千字的巨著改写成二十万字左右的供少年儿童阅读的版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我愿意干这件事,我愿意让我们的孩子在长大成人看《红楼梦》原著之前,先接触一下这部名著;同时避免他们在免疫力薄弱时过早地受情欲描写的影响。我以为这是一件有益的工作。因此,我宁愿少写几十万字的童话,也要把这件事情做好。

希望孩子们喜欢我改写的《红楼梦》少年儿童版。希望孩子们通过阅读这本书,更加热爱今天的生活。希望诸位红学专家不吝指教。还希望家长们毫无顾忌地将这本书向您的孩子推荐。

在改写过程中,我有意地保留了原著中几首不同类型的、适合孩子们看的诗词。考虑到少年儿童的阅读能力,我给这些诗词加了白话文注释。在注释时,参考了哈尔滨师范学院中文系编写的《红楼梦诗词选注》(1974年版)。在此致以谢意。郑渊洁第一章贾宝玉衔玉降人世

少年朋友,你猜这本《红楼梦》是从哪里说起呢?说来似乎有些荒唐,但细细琢磨却很有趣味。这正是: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你们一定听说过女娲补天的神话吧?却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之后,地上万物生长,气象万千,飞禽走兽,样样俱全,唯独没有人。一天,有个名叫女娲的神,到大地上来玩,她看到地上青山绿水,鲜花飞鸟,什么都有,却没有一个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她甚感孤独无聊。于是,她从地上抓了一把泥土,照自己的样子捏了一个泥娃娃。谁知这泥娃娃一放到地上,立刻就活了,只见他笑着跳着,拉着女娲的手叫:“妈妈!”一天,女娲带着孩子来到一座山上,忽然看见一只免子从草丛里跳出来,孩子非常喜欢这只兔子,便把兔子抱在怀里玩儿,突然,兔子从孩子怀里挣脱出来,向山下跑去。孩子也跟着兔子跑了。

女娲忍受不了失去孩子的寂寞。她想:既然黄泥能捏人,那我就再捏,捏出许许多多人来,让整个大地上到处都是人,我就不会再愁没有孩子了。于是,她就用泥土捏起娃娃来。就这样,她捏了好多好多,捏一个活一个,散布在大地的各个角落,耕田畜牧,过着幸福的生活。女娲看到这一派繁荣景象,心里十分高兴。

然而好景不长。有一年,有个名叫共工的水神和名叫祝融的火神打起仗来。共工被打败了,他为了不使祝融得到安宁,就把头向不周山一撞,一下子把个不周山撞倒了。这不周山非同小可,它是撑天的柱子。它一倒,把天砸了个大窟窿。这一来,天河里的水就从这个窟窿里流到大地上,满地洪水,把低洼的地方都淹了。女娲的孩子们,有的被淹死,有的逃到地势高的地方。

女娲为了救自己的孩子们,她决定把天上的这个大窟窿补起来。但是,用什么来补天呢?女娲想了很久,最后决定熔炼五色石补天。

女娲以最大的毅力,最大的勇敢,从各处找了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的五色石头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堆于大荒山无稽崖下,用熊熊烈火烧了九天九夜。可是女娲补天时,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就把天上的窟窿补住了,剩下一块没有用上。女娲便把这块石头丢弃在青埂峰下。

谁也没有想到,这块石头经过千万年的风吹、日晒、雨淋,灵性大通,能够自来自去,可小可大。他见众石都能补天,唯独自己不才,没被选上,于是自怨自愧,日夜悲哀。一天,正当这块石头叹息之际,忽见有一个和尚一个道士,生得骨格不凡,一身仙气,他们来到这青埂峰下,席地而坐,聊起天来。忽然,他们看见这块石头,鲜莹明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