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思考(从底层思维构建解决问题的支点)(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7 08:30:55

点击下载

作者:(日)米泽创一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本质思考(从底层思维构建解决问题的支点)

本质思考(从底层思维构建解决问题的支点)试读:

前言

大家是否有过以下经历呢?

经理:领导很生气,抱怨项目的进度又慢了。你在每月报告会的资料里面,能不能写一下原因分析和解决对策呀?

员工:好的,我明白了。(反正应该跟上个月一样,是由于人手不足。)在报告书里面,我会好好写明原因与对策的。

每月报告会上,发现产生了新情况。

经理:人手不够确实也是问题,但我听说,主要是订购资材时发生的错误导致项目慢了四周!你是怎么回事?

员工:(居然有这种事情……早知道我应该好好调查一下,再来写报告。)

母亲:浴室什么时候能打扫完毕呀?

孩子:我会做的,我会做的。我跟朋友正在聊微信,完了之后马上打扫浴室。

母亲:我看你根本不想干,所以我自己已经把浴室打扫完了。说话完全不算话,真受不了……

孩子:我不是说了跟朋友聊完微信就去干吗?

经理本想让员工调查项目延迟的原因,并思考对策,然而,员工却拘泥于过往的经验,认为同过去一样,是由于人手不足导致了项目延迟,并据此写了报告书。其实,他应当先去确认一下进展状况,据此分析延迟的原因,并思考对策。如果能够摆脱思维惰性的影响,那就不会造成这种尴尬的局面了。

另外,孩子的母亲想知道的是,孩子清扫浴室需要的时间或清扫结束的大致时点。如果孩子能够回答说:“现在我正在跟朋友聊微信,暂时走不开。30分钟以后再打扫行吗?”这样,沟通可能就会顺畅多了。

语言是人们进行思考的基础,显然,想要从根本上把握问题的本质,语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不但在独自思考时,你需要在意识中运用很精确的语言,而且在通过对话触及问题的本质时,你也不能被对方的表达方式或口误迷惑。从一方面来说,想把握对方说话的真实含义,你就需要突破语言的模糊性和歧义性。同时,如果对方不愿意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那么你还必须能深入分析其背后隐情。我把这种能力称为“本质把握能力”。

以上我介绍了商务与生活中的两个实例。

如果能掌握本质把握能力,随时运用本质思考方式,那么不但能帮助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能帮你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

我现在在庆应义塾大学研究生院系统设计和管理研究科担任特聘教授。本研究科创立于2008年,从创立初始我就参与了学科建设,主要致力于将心理学与行为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运用于项目管理。我一直在研究如何更好地以人为主体进行项目管理,并面向学生授课。与此同时,本书的主题“本质把握能力”与“本质思考方式”也是我的研究对象,我也在教授相关课程。

在此之前,从1990年到2017年的大概27年间,我在埃森哲管理咨询公司担任市场总监,主要负责统筹管理各类组织,同时我还是项目负责人与教育负责人。这段日子正好占了我职业生涯一半的时间。

我在埃森哲管理咨询公司的日子既充实又精彩,但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的。我进公司没多久,就在研修期得到了最差的评价。接着,在决定派我去哪个项目这个问题上,公司也一直决定不下来。后来好不容易确定了项目,我又不能立刻派上用场,结果短短3个月之后就被项目炒了。应该说,在我27年的职场中,经历过反反复复的失败,好在我一直没有放弃。

虽然对那些因我而陷入麻烦中的人,我感到十分抱歉,但从失败中我确实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2017年,我开启了新的人生征程,我确信这些经验也能在我的新生活里发挥很大作用。

另外,通过参与管理咨询公司的各个项目,我扎实地掌握了目标制定与风险管理方面的技能与思维方式。我逐渐意识到,这些也可以运用于生活中。

我认为人生的目标在于“获得幸福”。

如果将我的设想进一步深化,会形成“幸福思维方式”,这是以自身的幸福以及对自身十分重要的人的幸福为判断标准的一种思维方式。 如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本质思考方式”与“幸福思维方式”的作用,我坚信人可以生活得更加幸福。

在这些要素中,占核心地位的还是要数“本质思考方式”与“本质把握能力”。

那何谓“本质”呢?词典中写道,“本质指的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根本属性”(《广辞苑》第七版,岩波书店)。

在解决问题时,“本质”指的是“真正想要解决的问题——引发问题的根本原因,或者真正想要解决的东西已经得到解决的状态”;

在采取某项行动时,“本质”指的是“行动的结果,最终想要实现的状态(行动时本质几乎等同于目的)”;

在交流时,“本质”指的是“最想向对方传达的东西,也就是对话结束时希望对方获知的信息,以及希望对方达到的状态”。

本书会将焦点放在讨论“本质思考方式”与“本质把握能力”上面。

阅读了我上一本著作《项目管理式生活》的很多读者,已经察觉到“本质思考方式”与“本质把握能力”的重要性。同时,很多读者也提出,希望知道究竟怎样才能锻炼这些能力,怎样将其运用于生活与工作当中。

因此,本书将锻炼大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时所必需的“本质把握能力”,并阐述如何进行训练,掌握随时关注事物本质、进行思考的“本质思考”这种思维模式。第一部分本质思考的习惯习惯

语言是思考的载体。思考的锋利程度往往取决于语言的明确程度。因此,在运用语言方面拥有良好的习惯,是帮助人们把握本质的基本保证。在此基础上,人们还需要掌握一套框架,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套用该框架,那么就更容易深入思维的底层,并构建解决问题的支点。精准性思考:语言越模糊,思考越难深入

本书开头所列举的对话,不知道大家看了后有什么样的想法。类似的对话其实每天都在家庭中和职场上发生着。如果不去留意,你可能都不会发现,或是说,就算发现了也不认为有什么大不了,直接置之不理。

在公司也好,在学校也好,每个人都需要跟他人打交道。除开一些极其特殊的环境,同他人进行对话都是理所当然、顺理成章的一件事情。然而,人们却并非总是能顺利达成预期的沟通目的。

在日常对话时,即使没有完全清楚语言的准确含义,往往也不会立即引出什么大麻烦。如果双方之间相互信赖,而且都有理性、有文化、有想象力,那么通常情况下不太会发生致命的危害。然而,谁也无法确保绝对不会发生致命的危害。涉及的问题越复杂,越需要正确地捕捉对方言语的含义,从而保证触及问题的本质。

在对话时,作为询问的一方,其提问意图必须要清晰。最好是明示回答方式,希望对方采用“是/不是”的方式回答,还是采用5W2H(为什么,是什么,在何处,在何时,由谁做,怎么做,要多少)的方式回答?回答时采用的数量单位(几点,几米,几千克等)又是什么?显然,在提问时,你需要多下一点儿功夫。

要想提升语言的精准程度,平时就必须培养把握本质的能力,也就是说需要意识到这一点并进行刻意练习。如果能抓住对方发言的“本质”,那么可以说这次对话是富有成效的。如果弄错了对话中讨论的“对象”,那场面就可能完全变成相声了。

对语言而言,说话者自以为说得很清楚,可听话者听起来常常会觉得很含糊。这是因为说话者与听话者使用的“词典”不一样。人们使用的都是自己心中的“词典”,这本词典是由每个人独自编纂的。即便使用同一种语言,但不同“词典”中词义仍有微妙的差别。切记,天下不可能有两本完全一样的个人“词典”。

因此,只要使用语言进行交流,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对其理解就必然存在微妙差别。为了填平思维的这道鸿沟,人们也应该努力尝试更多的传达方式(例如展示照片和图表,为对方播放音频等)。如果不这么做,那就很难精准地传达自己的意图。另外,每个人也可以提供问题的背景说明,作为非语言传达方式的补充信息。图1-1 想要让对话富有成效,“把握本质的能力”必不可缺非歧义思考:分岔的表述会使人偏离本质

A经理与B职员的对话。B职员过去有工作经验,最近才跳槽到这家公司。

A经理:B君,X公司的合同弄好了吗?

B职员:您指的是X公司那个供应链改革项目的合同吧。马上就好。

A经理:是吗。那下午4点前准备提交给对方公司。今天是截止日期,可不能晚了。

B职员:今天就要提交吗?经理,我们是否有必要向法务部确认一下合同啊。

A经理:合同嘛!当然必须经过法务部的确认啊。难道你还没跟法务部确认过吗?

B职员:(完蛋了……)非常抱歉。我没有意识到,您说的弄合同包括跟法务部确认与盖章……我现在马上去找法务部。

A经理:(B君,你行不行呀……弄好合同当然包括法务部的确认、修改、盖章以及装订整个过程啊。还以为你有工作经验,马上能派上用场,看来还是难堪大任啊……)

B职员马上就要错过提交期限了。这是一个严重的失误。大家认为,这个严重的失误是怎么发生的呢?其实,观察A经理与B职员的对话,就可以发现其中藏着一些引发误会的原因。接下来我将一条条地仔细分析。

首先,A经理一开始问的是“X公司的合同”。然而,如果该公司与X公司同时有很多合作项目,那这句话本身就有问题。另外,如果A经理委托B职员做的事与B职员想的事不是同一件事,那就麻烦了。因此,可以说,A经理一开始的这句话就是一个危险征兆。

B职员针对A经理的提问,首先确认了到底是哪件事。这是正确的做法。接着,A经理说的“弄好了吗”,这句话的含义很清晰吗?对A经理来说,“弄好”合同指的是:草拟合同、经过法务部的确认、修改合同、盖公章以及合同装订等整个过程,也就是达到了随时可以提交给对方公司的状态。

然而,B职员误解了A经理的意思,以为只要草拟完合同就算弄好了。在案例中,我们看不到A经理之前向B职员交代工作时的对话。不过,通过有关信息,大概可以推测出,A经理当时说的是“Z日傍晚前,你要把X公司的合同弄好”之类的话。

如果是在同一家公司长期共事的同事,对“弄好合同”这句话的实际含义就不会存在差异。然而,B职员刚跳槽过来,要求他也完全理解这句话就过于严苛了。同时,B职员在接到工作时,也必须好好确认“弄好合同”这句话的含义。

特别是对从其他公司刚转过来的人来说,即使是同样的用语,新公司的使用方式与之前公司的使用方式可能不尽相同,因此更有必要好好进行确认。

另外,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很容易忽视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当A经理问“弄好了吗”时,B职员回复说“快好了”。其实,正确的回复方式应该是“已经好了”,或者是“现在还没弄好,不过再过××分钟就能完成”。 A经理交代工作的方式以及对工作的定义方式均含糊不清,与此同时,B职员接受工作的方式与回复方式也存在问题。

如果不能准确地把握对方的说话意图,对话本身就会脱离问题的本质,从而使得人们的思考难以深入。显然,无论对提问者来说,还是对回答者来说,尽可能让语言清晰、明确,这是保证自己能把握问题本质的“良好的思考习惯”。

提问者必须明确自己的提问目的。

回答者则要思考提问者的意图。如果不清楚的东西一定要先确认,再回答。回答者一定要有这种意识:对自己来说理所当然的东西,对于提问者而言并不一定是理所当然的。反馈式思考:反复确认才能锚定问题的本质

面对上司含糊不清的提问,如果你总是回应“那是什么意思呀”,那么确实可能会被上司视为“麻烦制造者”。

不过,如果仅仅因为害怕被看作“麻烦制作者”,就不愿提问,那么这反而会引发严重的后果。显然,不懂装懂,会使你的思考严重偏离问题的本质。这可能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与这种后果相比,跟上司确认时的那点儿害羞、尴尬真不值一提。

先把握住问题的本质,就不会干很多白费功夫的事情。明明每个人都懂这个道理,但还是有不少人总觉得自己“猜测得很准”。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总是毫无理由地相信自己的“猜测”,并据此采取行动。

结果呢,猜测完全错误,自己不得不再一次从头开始……这种事情并不少见。更有甚者,有的人还会因此失去了别人宝贵的信任。古语云“勤学好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不要怕麻烦。该确认的事情不好好确认,就继续往下做,这可以说是一种“坏的思维习惯”。

不要怕麻烦。你必须明白:弄清含糊不清的问题对双方来说都大有好处。

如果下属老提问,而你觉得对方很麻烦。这个时候,你一定要自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