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平凡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7 17:59:51

点击下载

作者:崔抚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如何成为一个平凡人

如何成为一个平凡人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如何成为一个平凡人作者:崔抚排版:咪奥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12-01本书由成都华阅经典科技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编施谋用计出奇制胜出其不意 峰回路转

唐诗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出其不意诡辩术,指在对方料想不到的方面展开诡辩,以取得论辩致胜的诡辩技巧。

有一天,歌德漫步在魏玛公园。

不料,他在一条小径上遇到了一个曾把他的所有作品都贬得一文不值的批评家。这条狭窄的过道,只能通过一个人。他们面对面地站着。

那个批评家十分傲慢,他头一昂,说:“对一个傻子,我绝不让路!”“我却让的。”歌德微笑着,马上站到一边。

歌德接着对方的话,出其不意,话锋一转,把“傻子”还给对方,又充分显示一个大文学家的涵养。

大仲马是个诙谐的作家。一次,有个银行家揶揄地问他:“听说,你有四分之一的黑人血统,是吗?”“我想是这样,”大仲马说。“那令尊呢?”“一半黑人血统。”“令祖呢?”“全黑。”“请问,令曾祖呢?”“人猿。”大仲马一本正经,淡淡地说。“阁下可是开玩笑?这怎么可能?”“真的,是人猿,”大仲马说,“我的家族从人猿开始,而你的家族到人猿为止。”

大仲马将计就计,出其不意,顺势而直捣黄龙式的诡辩,辩来轻松,赢得彻底。

一个年过半百的贵妇问萧伯纳:“您看我有多大年纪?”“看您晶莹的牙齿,像18 岁;看您蓬松的卷发,有19 岁;看您扭捏的腰肢,顶多14 岁。”萧伯纳一本正经地说。

贵妇高兴地笑了起来:“您能否准确地说出我的年龄来?”“请把我刚才讲的三个数字加起来。”

这段对话,表现了萧伯纳机敏的诡辩天才。一个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转折,扭转了对话的全部意思,得到了意外的效果。

出其不意,是一种逆向思维。有许多事情按顺向思维,就要走进死胡同,若按逆向思维则可化险为夷。

开往日内瓦的快车上,列车员正检票。一位先生手忙脚乱地寻找自己的车票,他翻遍所有的衣袋,终于找到了。他自言自语地说:“感谢上帝,总算找到了。”“找不到也不要紧,”旁边一位绅士说,“我到日内瓦去过二十次都没买车票。”

他的话恰巧被站在一旁的列车员听到了,于是火车到达日内瓦站后,这位绅士被带到了拘留所,受到严厉的审问。“你说过,你曾二十次无票乘车来到日内瓦。”“是的,我说过。”“你知道,这是违法的。”“不,我不这么认为。”“那么,你如何解释无票乘车是正当的呢?”“很简单,我是开汽车来的!”

法官怎么问,绅士就怎么如实答,眼看着“山穷水尽”了,绅士却突然出其不意,峰回路转,道出最后一句话,于是安然脱身,显示了他诡辩的机智性。以攻为守主动出击——反守为攻术

当我方遭到对方的攻击时,制服论敌最好的办法是反过来指责对方,这样我方就能由原来的被动地位变为主动地位,使对方由原来的主动地位变为被动地位,从而争取论战的制高点,一举置论敌于死地,这就是反守为攻诡辩术。

反守为攻诡辩术常用的方法是:当对方反驳自己时,自己主动出击,反攻对方的要害,迫使对方转攻为守,无力实施攻击。

京剧《沙家浜》第四场“智斗”中,刁德一在试探阿庆嫂对抗日、对新四军的态度一无所获后,又企图向阿庆嫂打听新四军伤病员的去向。阿庆嫂说,伤病员都走了,日本鬼子搜索了三天三夜,也没找到。刁德一阴阳怪气地说:“日本鬼子人地生疏,两眼一抹黑,这么大个沙家浜,要藏起个把人来,还不容易吗?”他还用当年阿庆嫂救过胡传魁的事来作证明。

阿庆嫂对刁德一的旁敲侧击,就采取反守为攻诡辩术,抓住刁德一并无证据的弱点,主动出击。

她说:“听参谋长这意思,新四军的伤病员是我给藏起来了?”马上又转向胡传魁,气愤地对他说:“照这么看,我当初真不该救您,倒落下话把儿了。”

这下把胡传魁弄得很尴尬。阿庆嫂又抓住战机,乘胜追击,要胡传魁马上派人来茶馆搜查。说:“省得人家疑心生暗鬼,叫我们里外不好做人啦。”说完,她把抹布一摔,双手一搭,面带怒容,昂首端坐使胡传魁下不了台,只得怪罪于刁德一。

刁德一对阿庆嫂的这一反攻,也大感出乎意料,仓促间,只好以“说句笑话嘛,何必当真”搪塞一番,败下阵来。阿庆嫂终于制服了老奸巨滑的刁德一。

运用反守为攻诡辩术时,攻要快,要准。快,才能使对方猝不及防,首尾难顾;准,才能击中要害,使对方进攻无力,防守无术。

中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李大钊在法庭上受审时,法官杀气腾腾地说:“李大钊你听着:你自小缺少教育,青少年时期就不老实,天生一副反骨,处处与政府作对。踏上社会之后,你一天也没有消停过……”李大钊极为镇静地反问:“法官大人,你说的都是些虚夸不实的词儿。什么反骨啦,消停啦,这是什么犯罪事实?”

他继而笑着反击道:“我要审问你们可有根据。你,主审法官何丰林,曾伙同张作霖,一次就谋杀了376 人,犯了十恶不赦的杀人罪……”何丰林气得脸色铁青、嘴唇发抖,暴跳道:“不准你胡说八道!”左右法官狐假虎威地乱叫:“你要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在军法会审的法庭,哪有犯人反过来审问法官的道理……”

反守为攻的转折点在于战机。战机如白马过隙,倏忽即逝。李大钊一经察觉反动法官的讯词空洞无物,便及时运用主审法官何丰林铁证如山的罪状,作为反攻的炮弹,改变被动地位,进行反审讯。

使用反守为攻诡辩术必须善于抓住论敌的矛盾,捕捉对方的弱点。这样攻才有力度。将欲夺之必将与之——欲擒故纵术《老子》中有这么一句至理名言:“将欲夺之,必将与之”。欲擒故纵诡辩术,是在论辩中先放后收,一“纵”一“擒”,使论敌在放松戒备当中上当,最终无可奈何地服输的诡辩技巧。

有一个人在一家英国饭馆里吃早餐,他拿起杯子,喝了一口,对侍者说:“侍者,这是茶还是咖啡?”

侍者回答说:“先生,你不能凭味道分辨出来吗?”

那人说:“不能。”

侍者说:“就是嘛,要是你分辨不出来,那么,它是茶还是咖啡又什么关系?”

那个人本想诘难,可在侍者的反问中却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运用欲擒故纵诡辩术,要注意“擒”与“纵”的关系,一般说来,要先“纵”后“擒”,以“纵”引“擒”,形“纵”实“擒”,“纵”中有“擒”。一休禅师自幼就很聪明。他的老师有一只非常珍爱的茶杯。

一天,一休无意中将茶杯打破了,他感到非常懊悔。

但就在这时候,他听到了老师的脚步声,连忙把打破的茶杯藏在背后。当他的老师走到他面前时,他忽然开口问道:“人为什么一定要死呢?”“这是自然之事。”他的老师答道:“世间的一切,有生就有死。”这时,一休拿出打破的茶杯接着说道:“你的茶杯死期到了!”老师此时才知上当,但回想自己的话,他并没有责怪一休。

一休巧妙地布下圈套,使老师说出“世间的一切,有生就有死”。从而为自己的错误开脱,足见其机智了。

运用欲擒放纵诡辩术时,“纵”要放得开,要达到麻痹论敌的目的。“纵”要为“擒”创造条件,这是争取优势深谋远虑的方略。当然,“纵”只是手段,“擒”才是目的,所以,“纵”不是放虎归山,而是布下天罗地网,令其不得不俯首就擒。

1972 年5 月30 日,基辛格随尼克松总统访苏结束后,前往德黑兰作短暂停留。

当晚,伊朗首相胡韦达邀请基辛格去看舞女帕莎表演。

帕莎的高超舞艺使基辛格看得出了神,末了,他还和帕莎交谈了一阵子。第二天,在总统的座机上,美国《纽约时报》记者马克斯·弗兰克尔向基辛格打趣地说:“你喜欢她吗?”对如此唐突和不怀好意的戏言,一般人准会窘态百出,而基辛格却不假思索,一本正经地回答道:“她是个迷人的姑娘,而且对外交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位记者会意错了,追问道:“这是真的吗?”“那还有假?我们一起讨论了限制战略武器的会谈。我费了好些时间向她解释怎样把SS—7 导弹改装成在V 级的潜艇上发射……”那记者听到此时,才感到上了当。基辛格所说的“向她解释”的那个问题,正是这些记者们一直是追踪不放而基辛格却一直是守口如瓶的那个国家机密问题。

记者以戏弄基辛格开始,却没想到反被基辛格用欲擒故纵的方法,揶揄了他们的无能——连一个伊朗的舞女都不如。

由此可见,诡辩如同拳击一样,只有先把拳头收回来,出拳才会更凶狠、更有力。攻其要害驳其论点——擒贼擒王术

在论辩中,要驳倒对方,必须首先抓住对方的基本论点,证明其错误。论点是对方的“眼”,击中其眼,自然对方就站不住脚了。俗话所说的:“擒贼擒王”,“打蛇要打七寸”就是这个道理。

擒贼擒王诡辩术就是通过对论敌的观点直接进行反驳,借以驳倒论敌的诡辩技巧。

抗战期间,厦门大学曾发生过一起维护民族尊严的舌战。

厦大从英国请来一位教授讲学。校长萨本栋对他以礼相待。

谁知这位教授在酒会上大放厥词,诬蔑厦大不如“英伦三岛之中小学校”。

萨校长克制怒意,礼貌地解释:“抗战期间,因陋就简,但教学质量,厦大一向从严。”

英教授得寸进尺:“欧美开风气之先导,执科学之牛耳。敝国有诗圣拜伦、雪莱,剧圣莎士比亚,现代生物学之父达尔文,力学之父牛顿。可叹泱泱中华,国运蹇促,岂可侈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邦乎?”萨校长驳斥道:“教授先生,你别忘了,中国的李白、杜甫如彗星经天之日,英伦还是中世纪蒙昧蛮荒之时;中国李时珍写下《本草纲目》之际、达尔文之父乃其祖不知竟在何处!”

英教授咆哮起来:“校长阁下,请记住,是美利坚合众国的伍斯特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造就了您的学识和才能!”

萨校长微微一笑:“博士先生,我提醒您,中华文明曾经震惊世界,没有中国远古的四大发明也决不会有不列颠帝国的近代产业革命。”英教授哑口无言了。

这场唇枪舌剑的论辩以萨校长的胜利而告终。在这里,他紧紧抓住对方论点的失误给以有力的驳斥,维护了民族尊严,批驳了英教授的诬蔑之辞。实施擒贼擒王诡辩术,我们也可以通过实践来检验论敌的论点。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它也是检验某个论题是否真伪的标准,只要将对方的论题用实践一检验,其虚假性就会立即暴露无遗。绕着变子巧妙设问——迂回设问术

为了能在论辩中战胜对方,我们可以像在法庭上那样直来直去地问,也可以绕着弯子地问。

迂回设问诡辩术,就是指绕着弯子,翻来覆去地向对方提出问题,使对方落入圈套的诡辩技巧。

某高校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一位老师去给学生上法语课。

这时,窗外阳光灿烂,教室内却亮着明晃晃的六盏大日光灯。老师环视教室,若有所思一言不发。

学生们看着老师的模样,都十分诧异,心想:怎么啦?发生什么事啦?这时,老师突然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中国富裕吗?”这一意外而简单的问题使大家更觉奇怪,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道:“当然不富裕。”“那么,为什么大白天还要开那么多日光灯呢?”

一句话,使学生们恍然大悟。

这位老师采用的是迂回设问诡辩术。他先避开要说的话,而从表面似乎是无关的事物问起,最后仍然回到自己要说的本意上来。绕弯子设问,能激起人的思想上的波澜,让人在思索中明白事理,说服力更强。运用迂回设问诡辩术应掌握以下几种技巧:一是,要着重“问”,用似乎与论辩没关系的问题来诘问对方,其特点是平中见奇,使对方不知不觉中计。

二是,要着重“诱”,问是形式,诱是手段。一般说来,“问”是由浅入深的,其中这个过程就能体现一个诡辩者高超的技巧。“诱”的过程要讲求策略,逐渐接近本题,直到最后让对方才知道“诱”和“问”的真实目的。三是,要着重归纳。通过“诱”与“问”,得出了一些材料,然后根据这些材料归纳主旨,阐明自己观点,达到战胜对方的目的。

四是,“问”对方时,语气要逐渐加重,设问要成排比语气,节奏逐渐加快,这样可以增加诡辩的力度。

基辛格在莫斯科向随行的美国记者团介绍美苏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的四个协定签署会谈情况时说:“苏联生产导弹的速度每年大约250 枚。”记者们马上接着说:“我们的情况呢?我们有多少潜艇导弹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有多少‘民兵’导弹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

基辛格说:“我不确切知道正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的‘民兵’导弹有多少。至于潜艇数目我是知道的。但不知道是不是保密的?”

记者说:“不是保密的。”

基辛格说:“不是保密的吗?那你说是多少呢?”记者无言可答了。基辛格巧妙地运用了迂回设问诡辩术,无疑他知道记者所问的情况,也知道这些情况是保密的,但他并不干脆回答说“不知道”,也不回答“虽然知道,但保密不能说”,因为这种回答有失自己身份,有损自己形象。于是他装疯卖傻地反问“不知道是不是保密的?”其中迂回预设了一种本来不存在的可能性:不保密。

记者们为了急于让基辛格说出自己所需要的情况,便不假思索地回答“不保密”。这正好掉入基辛格的陷阱:既然是不保密的,那么你们也是知道的,因此用不着我说了;反之,如果你也认为是保密的,那么我不能说就是天经地义的了。

如果你想在对方冷不防中,将对方打翻在地,那么你最好先不要让他察觉。因为战胜他的可能只是一、二句话,而前面所有的辩辞都只是一个铺垫,当你已成胜局时,别忘了归纳。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攻心诡辩术

兵法上讲:“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意思是“攻心”才是真正的上策。攻心诡辩术,就是诡辩者善于揣摩对方心理,注意论辩对策的合理性和合意性,使论敌产生心理的内化反应,瓦解其“斗运用攻心诡辩术时,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对方,以防造成论敌的抵触心理。

国外某影院常有戴帽的女观众,坐其后者,极为反感,请经理通告禁止。剧场经理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好一再请女士们脱下帽子,可谁也不理睬。

一方面是观众的强烈不满,另一方面是女士们的固执己见。道理明摆着,女士们的帽子是非摘不可的。

问题就出在如何才能使这些“爱美”的女士们摘下帽子呢?剧场经理一方面苦口婆心地逐个劝说,一方面绞尽脑汁想办法。

最后,他灵机一动,大声宣布说:“女士们,经过大家的努力,有许多女士已为大家的利益,主动摘下了帽子。但基于现实,剧场还恳请各位观众配合本剧场的一个规定,年纪老一点的女士可以照顾,不脱帽子。”

此话一出,所有女士的帽子全都摘下,无一存者。由此可见,爱美之心对于女士来说远远胜于其它种种心理。

运用攻心诡辩术,要重视揣摩论敌的心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攻其心必须知其心,”然后制定出自己的对策,最后达到“夺其心”的目的。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遭传讯,主要原因是他不信神。

在法庭上,哲学家讲科学,可法官却听也不听。

哲学家看了老法官的光头一眼,忽然灵机一动,就对法官说:“法官先生,你最敬仰神,这是很好的。看来,你一定听说了,先前我的一个邻居说我得了神经病,就被天上掉下来的乌龟打破了头。”这件事早已在城里传开了,法官也听说过了。法官说:“那是最高神宙斯派他的传信鸟对你邻居的惩罚。由此看来你该更相信神。”

哲学家说:“那么好吧!我的邻居只不过说我得了神经病,最高神宙斯就派老鹰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可见神喜欢谁是十分清楚的。现在请你判我多重的刑都可以,反正最高神宙斯是会给我作主的。我已经看到他派出的老鹰正向这里飞来了。”

迷信的法官一听,吓得用手摸摸自己的光头,赶紧改口说:“我知道你是最高神宙斯所喜爱的人。你使我们的城邦能得到神的保佑,你是我们城邦的光荣。我现在宣布你无罪。”

这场官司就以哲学家的胜利而了结。在回去的路上,有人问他:“你不是说一切都是自然的原因引起的吗?怎么在法庭上你又说是宙斯的惩罚呢?”

哲学家回答说:“真理只能和相信真理、爱好真理的人谈论。对于那些昏庸的家伙,只能用别的办法去对付他们。”

由此可见,攻心诡辩术是一种很有效的说服论敌的技巧。在论辩中,如果抓住对方心理,用诱导的方法,一定能使对手俯首称臣。

值得注意的是,运用攻心诡辩术时,对于论敌的论辩过程,一般不用堵塞法,而要用疏导法,因势利导,让对手对你产生好感,即心理学所说的“认同反应”,然后再引其就范。先入为主压倒论敌——先声夺人术

先以激烈之辞造成压倒一切的气势,引起论辩对方的高度重视和注意,而后由急转缓,平铺直叙,娓娓道来,使对方听罢,颇感“急”,并非虚张声势。“缓”,字字千斤,更有份量。急缓融为一体,感人至深。这就是先声夺人诡辩术。

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结果被蒋扣押。东北军中的一些军官得知张学良被蒋扣押,把本应针对蒋介石的仇恨,发泄到东北军的高级将领身上,还错误地认为共产党没有把张学良救回来,对此很有意见。他们在暗杀了几名东北军高级将领后,又杀气腾腾地闯进周恩来的住所。

在这紧急关头,周恩来镇定自若,霍地站起来猛地一拍桌子说:“你们要干什么?你们这是要救张副司令吗?你们的行动恰恰是帮了蒋介石的忙?是蒋介石欢迎的!你们以为这样干就可以营救你们的张副司令吗?不!这恰恰是害了张副司令!因为你们的行动破坏了团结,分裂了东北军!你们在犯罪!”周恩来的一番严辞煞住了这几个狂徒的威风。无理闯进来的几个青年军官流着泪,立即跪下来向周恩来请罪。

周恩来这里运用的就是先声夺人诡辩术。

周恩来的先声夺人,有三点可以使对方心服:一是,先。不容对方分辨,一通严辞,首先在精神上占了上风。二是,势。毫无畏惧,拍桌猛喝,句句铿锵,在气势上挫了对方的锐气。三是,理。不仅辞严,而且义正,既以势压人,又以理服人,使对方不得不服。

1986 年亚洲大专辩论会新加坡国立大学对香港中文大学一场,辩题是“外来投资能够确保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

显然,“确保”一词颇值得推敲。正方香港中文大学先声夺人,开场就提出“确保”并不是指“百分之百地保证”。比如在公共汽车上,售票员常说:“为了确保各位旅客的安全,请不要扶车门。”这并不是说只要不去扶车门,乘客的安全就可以百分之一百地得到保证。

香港中文大学率先定义“确保”一词的含义,为自己的论点开辟了广阔的活动舞台,化不利为有利,牢牢地把握了场上的主动权,最终获胜。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先声夺人,而是在承认“确保”就是百分之百地保证的前提下与对方辩论,正方是很难取胜的。

如欲先声夺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看准了此举有效性和可行性的预期结果,应有刚毅果敢的精神,自信并非轻举妄动,就毅然决然实施。

二是,经过双方论战形势的预测,发现最佳时机才能先敌行动,而且机不可失,需当机立断。

三是,先声夺人,不忘知已知彼。

应该掌握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分析双方的优劣,克服己之不足,果断行动。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层层递进步步深化——步步紧逼术

在论辩中,当直接触及论题本质难以战胜论敌时,可以转而采取步步紧逼诡辩术,也就是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轻到重,逐渐地揭示论题的本质,这就如同剥笋,层层剥去,最后露出笋心。

诡辩者恰当地使用步步紧逼术,可使他的论证一步比一步深化,增强语言的说服力。

有一次,庄辛跟楚襄王说:“大王您只知道淫逸侈糜,不顾国政,我们国家已经非常危险了!”

楚王说:“你是老糊涂了吧?你这不祥的东西!”

庄辛进谏无效,只得去赵国。五月后,秦国连攻楚国数城,襄王只得弃都逃亡,于是襄王派人请回了庄辛。

庄辛对楚王说:“大王不见那蜻蜓吗?六只脚,四个翅膀,在天地中飞来飞去,俯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谁知五尺童子,正调了糖浆,胶在丝上,要从四仞多高的半空中捉它下来,给蝼蛄和蚂蚁当食物呢!“蜻蜓还是细小的东西,旦不去说它。那黄雀俯啄白米,仰栖高枝,鼓翅飞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谁知公子王孙左挟弹弓,右捏弹丸,将要把它从十仞的高处射下,结果白天还嬉游于茂林修竹之间,夜里却被人烹调成佳肴了。“黄雀还是细小的东西,且不必说它。那天鹅游弋江海,栖息大湖,仰起来嚼那菱角香草,振翅飞翔直上云霄,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谁知射手正用他的弓箭,要把它从百仞之上射下来,白天还在江河湖海游戏,晚上已成鼎中之食了。“天鹅还是细小的东西,且不必说它。那蔡灵侯,南游高丘,北登巫山,饮茹溪之水,食湘江之鱼,左手抱了年轻的美女,右臂挽着宠幸的姬妾,同他们优游于上蔡,而不以国政为事。他哪里知道,子发正在楚王面前接受了命令,拿了朱红的丝绳去捆绑他,要把他杀掉呢!“那蔡灵侯的事还是细小,旦不必说他。大王您左边有个州侯,右边有个夏侯,御车后跟着郡陵君和寿陵君,食封地俸禄之米粟,用四方贡献的金银,同他们驰骋猎于云楚之间。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你不知道穰侯正接受了秦王的命令,他们的军队要占领我们的国家,把大王驱赶到国外去呢?”庄辛采用了步步紧逼诡辩术,先设四喻,由蜻蜓到黄雀,由黄雀到天鹅,又由天鹅到蔡灵侯,从小到大,由物及人,层层递进,步步进逼,最终破的,致使襄王闻后,“面色乍变,身体战栗”,到了非纳谏不可的地步。运用步步紧逼诡辩术,还可用给对方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一环紧扣一环,迫使对方屈服。

此时,诡辩者必须接连提出问题,诱使对方进行答辩,或者进行自问自答;其次,所提的问题必须前后呼应,环环相扣,一步深入一步;第三,必须在极短的论辩时间内,使用简短的辩词,迫使对方理曲辞穷,认错停辩。苏格拉底说:“人是有两条腿的动物。”

有人指着一只鸡反问:“这也是人吗?”

苏格拉底发现自己给人下的定义有问题,又补充说:“人是有两条腿而无羽毛的动物。”

那人步步逼问:“这么说来,拔去羽毛的鸡就是人了?”

苏格拉底再也无法回答。两种可能作出选择——逼敌抉择术

逼敌抉择诡辩术就是提供若干可能给论敌,并要他从中作出选择而以此取胜的方法。

在明朝万历年间,海盐县有个女子还没有出嫁,有个少年想要娶她,但女子的父亲不同意,少年诬告说她已娶了这个女子为妻,而她的父亲逼他再嫁人。

县令把女子叫到跟前,而后突然问少年:“你既然是这个女子的丈夫,那么你说说你妻子手上的疤痕是在左手还是右手?”

少年目瞪口呆答不上来。

该县令列举了两种可能情况要少年选择:“这个女子左手有疤痕,或者右手有疤痕。”如果真是她的妻子,那么他就应知道妻子疤痕的情况。现在这恶少年不知道这一情况,自然就可证明这个女子不是他的妻子。这就一针见血地揭穿了这恶少年企图强占他人女子为妻的阴谋。运用逼敌抉择诡辩术时,可以接过论敌的话来要求论敌作出抉择,这种方式别具魅力。

毛拉去集市买毛驴。卖驴的地方挤满了乡下来的农民,有个衣冠楚楚的人经过那里,说道:“这个地方不是农民,就是毛驴。”

毛拉听了,上去问那个人道:“先生,您准是农民了!”“不是,我不是农民。”“那你是什么呢?”

“……”

这个衣冠楚楚的人话中明显带有轻污之意,毛拉接过这句话,几声追问,使得对方窘态百出,自食其果。

当论敌列举若干可能情况要我们抉择,企图难倒我们时,我们同样可以以其人之道而治之,即用逼敌抉择诡辩术来回击。

年轻美丽的刘三姐,伶牙利齿,能言善辩。有一次,一才子故意刁难她。他脚踩马蹬,挺身悬空,问刘三姐:“你说我是上马还是下马?”

刘三姐没作正面回答,而是不慌不忙地一只脚踩在门外面,一只脚踩在门里,反问才子说:“你说我是进门还是出门?”

才子无法回答。

才子要求刘三姐在“上马”与“下马”之间作出选择,如果刘三姐说“上马”,才子会下马;如果刘三姐说“下马”,才子又会上马,企图以此使刘三姐陷入困境。

刘三姐于是将计就计,反问一句,要求才子在“进门”与“出门”之间作出抉择。才子说“进门”,她会出门;才子说“出门”她又会进门;所以,才子也只好哑口无言。

使用逼敌抉择诡辩术时必须注意:

并不是随便使用一个选择复句就可奏效,必须认真分析论敌的矛盾,针对论敌的要害,选择最恰当、最有力的选择关系复句让对方选择,这样才能将论敌击垮。以静制动以弱胜强——后发制人术

论辩中,特别是遇到敌强我弱,敌优我劣的情况下,运用后发制人诡辩术,可以避免在对己不利的情况下仓惶应战。一旦时间成熟,便可全力反击,灭敌威风,壮我气势。

后发制人诡辩术,就是诡辩者先不动声色,在静待战机中了解对手,判断敌情,酝酿战胜对手的辩辞,避其锐气,以静制动,择机进行反攻的诡辩技巧。

后发制人是以劣势战胜优势,以弱胜强的对策。

后发制人诡辩术,要在静待中寻求机会的同时,也赢得了酝酿辩辞的准备时间,这时要迅速制定出反击策略及辩辞,同时要想办法灵活机动地应付各种复杂情况,临时制宜,随机应变。

斯威夫特的邻人常打发一个小厮给他送礼物,斯威夫特受札后从未对小厮表示过酬谢。

一天,小厮冲进他的书房,将一个包扔到他的书桌上,说:“这是我女主人送给的两只兔子。”

斯威夫特说,“孩子,送礼可不是这种送法呀。现在,你坐在我的位子上,看看我是怎么送的,并要记取这个教训。”

小厮坐下来,斯威夫特走出去敲门。小厮说:“进来。”

他进来对小厮说道:“先生,我的女主人向您致以亲切的问候,并希望您收下这两只兔子。”

小畴回答:“谢谢你,我的孩子。向你的女主人致谢,这两个先令是送给你本人的。”

斯威夫特这才恍然大悟地笑了,打那以后他再没忘记送小费给那小厮。运用后发制人诡辩术,须先退避三舍、赢得了解、判断敌情的机会。以静制动,静中有动,这是兵法的策略之一。论辩与用兵相似,采用同一战略亦可后发制人。

一天,陆军部长斯但顿向林肯抱怨,说有个陆军少将用极尽辱骂性的语言指责他询私偏爱。林肯建议斯但顿回他一封措词严厉的信。“好好地刺刺他。”林肯说。

斯但顿随即写了一封这样的信,然后让总统过目。“对!对!”林肯赞许地叫道:“就是这个样子!狠狠骂人一顿!这是一流的作品,斯坦顿。”

但当斯坦顿将信折起来,往信封里装的时候,林肯叫住了他。“你准备如何处置这封信?”他问。“寄走啊。”“胡来!”林肯叫道:“你别把信寄走,把它扔到火炉里去吧!我,一腔怒火时写下的信都是这样处理掉的,而且你已在合适的时候把它写下来了,心里感到痛快了,现在,烧掉它吧,另写一封。”

林肯先是随和地同意斯但顿的意见,静观其发展,然后反戈一击,成功他说服了斯坦顿。借人之力为己所用——顺水推舟术

顺水推舟术,是指诡辩者抓住对方的话茬儿,顺着说下去,让其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从而折服对手。

在论辩中,顺水推舟诡辩术是借敌胜敌的技巧之一。其特点是,借他人之力,为自己所用,从而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

运用顺水推舟诡辩术,即在论敌的攻势面前,要把握其意图和要害,表面上因势顺从,实际上是以“四两拨千斤”的手法,借敌力为我力,引诱对方孤军深入,一直引向荒谬的极端;然后,出其不意地突然逆转,集中火力杀回马枪,使对方在原先暗自欣喜的境况下受当头捧喝而晕头转向,如坠万丈深渊而失去招架之功。“文化大革命”期间,某农场召开批判大会,批判一位小学教师打了自己的妻子。

台下的群众都知道那位教师的妻子与造反派头头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但大家敢怒而不敢言,教师的妻子第一个上台控诉说:“他不把我当人看待,把我当成他的私有财产。”

这时一位下放的知识分子突然跃身上台发言说:“你也是个读书人,是人民教师,怎么能把你的老婆当成私有财产?你的错误是严重的,必须彻底认罪……”

造反派头头听了频频点头,教师的妻子也露出了洋洋得意的笑容,这时,那位下放的知识分子提高嗓门接着说:“我警告你,今后一定要把你的老婆当成公有财产,否则,只有死路一条!”,在台下的一阵哄笑声中,造反派头头和他的情妇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一阵青,却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发言者的一席话,先顺后逆,辞锋的逆转来得如此突然,而且先前的“顺”与后来的“逆”落差如此之大,使对方从得意忘形的心境中突然落入原形毕露的狼狈境地,这一击可谓“力重干钧”了!

在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剧中,曾记述鲍西娅巧用顺水推舟诡辩术战胜夏洛克的故事。

安东尼奥惜了夏洛克三千金币,夏洛克为了报复安东尼奥,提出条件;如果到期还不起,就从安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狠毒的夏洛克还要安东尼臭立下借据为凭。

借朔到了,安东尼奥无力偿还夏洛克的钱,夏洛克执意要从安东尼身上割下一磅肉来,并告到法院。

这时鲍西娅扮成律师为安东尼奥辩护,她对夏洛克说:“你得请一位外科大夫,免得他流血过多,送了命。”

夏洛克非置安东尼奥于死地不可。他说:“借据上没有这一条。”鲍西娅说:“这借据上写的是给你一磅肉,可没有给你一滴血,这说明割一磅肉对不能出一滴血。夏洛克,你就准备割肉吧,可你当心别让他流出一滴血来。还有,你割的肉,不能超过一磅,也不能少于一磅,要是你割的肉比一磅多一点或少一点,那就按威尼斯的法律,判你死罪,财产充公。”要做到割一磅肉而不流一滴血,并且要不多不少,是办不到的,聪明绝顶的鲍西沤为制服夏洛克,并不与他正面抗衡,而是顺着借据顺水推舟,夏洛克终于失败了。

一位记者问扎伊尔总统蒙博托说:“你很富有。据说你的财产达到三十亿美元!”

蒙博托听后发出一阵长时间的哈哈大笑,反问道:“一位比利时议员说我有六十亿美元!你听到过吧?!”

记者的提问,表面是问家庭经济情况,实际上是触及政府首脑是否廉洁的政治问题,这对蒙博托来说是要慎重回答的。这种回答难度极高,正面解释是难以说清的,置之不理则会让人误以为心虚默认。

而蒙博托则运用顺水推舟诡辩术,来个虚而虚之,巧妙地用一个十分夸张的情况来反问对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顺水椎舟木诡辩术巧在对对方攻势的利用,化论敌之力为我之力。运用顺推舟诡辩术的关键在于处理好“顺”与“推”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要求能抓住对方关键性的话。拐弯抹角不着边际——旁敲侧击术

旁敲侧击诡辩术,是指在论辩过程中,论辩者故意绕弯子,不直接从正面说明本意,而从侧面曲折地说出来,或用反语或隐语为其论点进行辩护的诡辩技巧。

一次,孟子批评齐宣王不会治国。孟子说:“假如您有个臣子,把妻室儿女托付给朋友照顾,自己到楚国去了。等他回来后,他的妻子儿女都在挨饿受冻,对这样的朋友,该怎知办?”王曰:“和他绝交。”

孟子又问:“假如管刑罚的长官不能管理他的部下,那该怎么办?”王曰:“撤掉他。”

孟子又问:“假如一个国家政治搞得不好,那又该怎么办呢?”此时,齐宣王却环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旁敲侧击,终于使齐宣王无言以对。

有一次,肖伯纳参加一次丰盛的晚宴,有人在他的面前滔滔不绝地吹嘘自己的才学。

这个人不知羞耻,从天谈到地,在南谈到北,好像自己样样都精通。肖伯纳毕恭毕敬地听了很久,感到越来越不是味道,最后,终于忍无可忍地说:“朋友,有了我们两个人,世界上的事情就全都知道了。”

那人惊愕地问:“不见得吧!”

肖伯纳说:“怎么不是?世间万物你这样通晓,就差一点,不知道自己令人厌烦,而我刚好知道这一点,合起来,岂不是‘全都知道了,?”旁敲侧击诡辩术称得上是诡辩武库中的奇兵器,眼看还不着边际地向前飞,殊料猛然折变方向给猝不及防的对手以致命一击。

大仲马最厌恶吝啬。他本人慷慨无比。

有一天,从旅馆出来,大仲马看见一个百万富翁正给存衣处的管衣人一个五十生丁的硬币。作家涨红了脸,递给管衣人一张一百法朗的纸钞。“对不起,先生,我想您弄错了!”仆人将钱又递了回来。“不,我的朋友,不。”大仲马说道,“是这位先生弄错了。”他指了指那个百万富翁。

就这样,大仲马将自己“涨红了脸”换给了一毛不拔的百万富翁。其实,旁敲侧击诡辩术在生活中也是一种常见的诡辩手法。

例如,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难免都会保留一些秘密(或隐私),但有些却是人们所关心的而又无法直接打听的,那么,也只好从侧面用反语或隐语引诱对方道出实情并使其泄露其秘密。这种询问技巧就是旁敲侧击。除此,旁敲侧击诡辩术也常用于社会调查。由于社会问题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或复杂性。所以,有些问题是无法直接或正面接触的,故此,只好用旁敲侧击的手法来得到真实情况(或某一事件的真相)。

例如,记者的采访或警察对案件的调查,也都经常采用旁敲侧击的手法来获得真实情况(或事件的真相)。

可见,旁敲侧击诡辩术是完全可取的。虚晃一抢无言之辩——虚张声势术

虚,是虚假。张,是铺张、夸大。

虚张,就是根本没有力量却硬说强大,或用于欺诈对手,虚晃一枪;或用于为了达到目的,故意虚张声势,使对方按你的意愿上钩。一个人骑马赶路,途中遇上了一场大雨。

他赶到一家小客店,浑身已湿透,但客店里挤满了人,他无法走到火炉前。

于是他对老板说:“拿点鱼去喂喂我的马。”

老板奇怪地问:“马不吃鱼呀!”

这人说:“你去喂就行了。”

老板只得拿鱼去喂马,客店里的人也都跟着前去看稀罕。这人便坐到火炉边烤开了火。

这个人故弄玄虚,虚张声势,没费半句口舌就达到了目的。

拍卖行门口停着一辆白色汽车,一男子走近拍卖人,要求他通知车主把车开走,以免堵住门口。

拍卖人问了两遍这车是谁的车,但无人吭声。

于是,拍卖人压低嗓门问那男子:“你把那辆车撞坏到什么程度了?”这时,只听一位太太尖叫起来:“那是我的车!”

这也是一个虚张声势达到目的的范例。

运用虚张声势诡辩术时,虚张和夸大要有限度,不能敲山震虎,而只是一种必要的虚假,不能给人产生一种“吹牛”的感觉。

一天,林肯身体不适,不想接见那些来白宫唠唠叨叨要求一官半职的人。但是,一个讨厌的家伙赖在林肯身边,准备坐下长谈。正好这时,总统的医生走进房里。

林肯向医生伸出手,问道:“医生、我手上的斑点是什么东西?”医生说:“我全身都有。”

林肯说:“我看它们会传染的,对吗?”“不错,非常容易传染。”医生说。

那位来客听了这番话,马上站了起来,说:“好吧,我现在不便多留了,林肯先生。我没有事,只是来探望你的。”

运用虚张声势诡辩术时,辩辞不宜太多,有时甚至是“无言之辩”,但其效果比针锋相对更好。

法国作家弗朗索瓦·拉伯雷有一次有急事要去巴黎,可是没有上路的钱,怎么办呢?

他弄来一些有颜色的粉末,包成三包,分别写上:“给国王吃的药”、“给王后吃的药”、“给太子吃的药”,然后故意让警察看见这几包东西。警察发觉后,如临大敌,马上把他抓起来,当作重大嫌疑犯送到巴黎。经过调查,没找到治罪的证据,而拉伯雷却免费来到了巴黎。虚张声势诡辩术是一种谋略性较强的诡辩技巧,它有时甚至让对方看不出己方在与之辩论,但是它的效果是正面交锋所难以达到的。找准焦点堵住退路——紧锁要害术

紧锁要害诡辩术,就是在论辩中,诡辩者努力弄清对方所有能闪避的退路,锁住不便进攻的线路,有意留出有利于己方的唯一线路,然后大举进攻的诡辩技巧。

根据不同的论辩环境,紧锁要害诡辩术主要有以下不同的表现形式。·排除式紧锁要害。

你认为很自然的结论,但对方借故给以否决,那么,再反回来论证就很费周折。如果你能估计到可能要发生的情况,并在要害处给以封锁,间接地排除不利的情况,那样就不会影响论辩的进展。

阿明惹恼了阿红,阿红冲动地对他说:“我不会再给你机会,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把东边说成西边,太阳不就从西边出来了吗?”“诡辩是不管用的。”“如果找到客观情况,你给不给我机会?”“看你是真客观还是假客观?”“你站在金星上看,太阳就从西边出来,金星是逆时针而转的。”阿明点到为止。“太阳能从西边出来,我就不能有赎罪的机会?”阿明以为找到满足条件的情况,问题便会解决,可阿红说那是诡辩,轻而易举地否决了。机智的阿明估计还会有新变化,把问题分为客观与不客观,将要害锁在“找到客观情况”,进而排除了不客观情况,当他说出客观情况后阿红不好再反驳。假若阿明直接说出结果,阿红还可说:“例外情况不能完全说明问题”,那样不是阿红没退路,而是阿明没进路。

·限制式紧锁要害。

在可容度大的范围里,进攻者选择的层面多,反驳者躲闪的层面也多。若适当选择要害点给以限制,把论辩范围锁定,针对实质问题论证,则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比式紧锁要害。

人们喜欢用事实说话,然而对事实的解释常常不客观,论者为防止对方乘隙而逃,以具体事实为要害点,给不同对象加以紧锁,先得到对问题的不同阐述,再与客观事实对比,真与假就泾渭分明了。

理发师给宰相理发,无意剃掉了宰相眉毛,他却故装糊涂地问宰相:“常听别人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看您肚皮不大,怎能撑起船?”“那是说宰相气量大,对小事情不计较。”“小的真该死,刚才修面把您的眉毛修掉了,相爷气量大,请您千万恕罪。”

看你宰相撑船不撑船?拈过锁好的结论,摆到宰相面前,把宰相弄得啼笑皆非:“拿支毛笔来,把眉毛画上好了。”

紧锁要害诡辩术形式平淡,却能发挥奇特的作用,如何从平淡走向奇特,不仅要找准紧锁的焦点,还要注意把握如下几点技巧:

一是,考虑要全面。掌握全部要害点,才会锁牢对方,如阿明估计阿红还能闪避,把要害分为主观、客观两部分,用排除形式给以紧锁,将焦点聚在事实的客观性,让对方不好再固执己见。

二是,紧锁要轻巧。让他不知你在锁他,若他知道你锁的意图,必然会先行逃走。紧锁要害是不动声色,或借助假意的错误,或借助平淡的问语,让他愿意据实回答。

三是,节奏要分明。锁前尽可能轻缓,锁后追求以排山倒海的气势,突然的变化逼得对方惊慌失措,顿时使他陷入被动局面。设下圈套摆下陷阱——暗设陷阱术

暗设陷阱诡辩术,是指诡辩者想办法引诱对方掉入自己所设的语言陷阱中,而克敌致胜的诡辩技巧。

运用暗设陷阱诡辩术,要先想好结局,即堵死对方回答问题的两个或几个路口,使他无论如何都必须按照你的意愿掉进语言“陷阱”。从前有一个皇帝,向全国宣布说:“如果有人能说出一件十分荒唐的事,并让我说出这是谎话,那我就把我的江山分给他一半。”

不久,来了一个官员,对皇帝说:“万岁,我有把长剑,只要向天空一指,天上的星星就会落下来。”

皇帝听了说:“这不稀奇,我祖父有个烟斗,一头衔在嘴里,一头能和太阳对火。”

官员听了,说不出话来就走了。

随后,又来了许多人,但都以失败而怏怏地离去。

最后来了个农民,挟着一个斗。

农民说:“万岁欠我一斗金豆,我是来拿金豆的。”

皇帝吃惊地问:“一斗金豆?我什么时候欠的?你在撒谎!”农民不慌不忙地说:“既是谎话,那您就给我一半江山吧!”皇帝急忙改口:“不,不,这不是谎话。”农民笑笑:“不是谎话,那就还一斗金豆吧。”

农民善于引诱,想出一个让皇帝看起来简单,而实际回答起来较难的二难推理,使皇帝不知不觉地上当。

运用暗设陷阱诡辩术时,其推理要严密,不能给对方以任何缝隙,否则,不但无法驳倒对方,自己反而会一败涂地。《三国志》载:

有一次,曹操手下管理仓库的官吏发现曹操的马鞍被老鼠咬坏了,十分害怕曹操会以为此事不吉祥而治他死罪。

曹冲获悉此事,对这个官吏说:“你别怕,我有办法,你过三天去自首,我保管你没事。”

曹冲说完,就故意把自己的衣服戳破就像被老鼠咬坏的样子,然后满脸忧愁的跑到曹操跟前。

曹操见状,忙问其故,曹冲说:“人们都说衣服被老鼠咬破是衣服主人不吉祥的征兆,现在我的衣服被老鼠咬了,愁死人了。”

曹操忙劝慰说,“这全是无稽之谈,何必发愁呢?没事!”

后来,管理仓库的官吏带上被老鼠咬坏的马鞍来向曹操请罪,因为前边的事曹操还记忆犹新,听后只是一笑了之,从而使管理仓库的官吏幸免于死罪。

曹冲的聪明,在于他巧妙地设置了一定的环境条件,诱使曹操在毫无戒备之中,说出了自己为小官吏开脱所需要的观点,从而不得不按曹冲的需要就范,宽容了管仓库的官吏。迎合对方后发制人——欲抑先扬术

欲抑先扬诡辩术,是指诡辩者先迎合对方心理,引出对方心理活动的优势,缩短与对方的心理距离,使对方放松戒备心理,从而进行攻击的诡辩技巧。

清朝的纪晓岚以机智善辩而闻名,一次与皇帝对奕。

皇帝想考考他。说:“朕现在命令你去死。”纪晓岚一声遵旨,掉头去了。

过了一会儿,他又回来了。皇帝问:“为何抗旨不遵?”

纪晓岚说:“我刚到河边要投河自杀,碰到屈原,他说:‘当年我屈死汨罗江,是因为楚怀王昏庸,如今皇上圣明,你何必自杀呢?’于是我就回来了。”

君臣相视而笑,留下一段佳话。“君叫臣死,臣不可不死。”这是封建社会的纲常,即使是游戏,也不能超越这一伦理。

如果纪晓岚直接拒绝皇上的玩笑,自然留下抗旨不遵的罪名,所以他采用了欲抑先扬的诡辩技巧,不仅保全了性命,还讽喻皇帝草菅人命并不圣明。这种生活的智慧,是我们任何时候都值得借鉴的。

我们难免要与领导、权威打交道,学会点诡辩技巧,不仅能使我们应酬很难处理的场面,甚至还可以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

俄国著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生活十分穷困潦倒,有时甚至交不起房租。

一次,克雷洛夫和他的房东订租契。房东在租契上写明,假如克雷洛夫不慎引起火灾,烧了房子,必须赔偿15000 卢布。

这简直是无理的要求。

但克雷洛夫看了租契,不但不表示异议,而且提笔在15000 后面加上两个“0”。“怎么,150 万卢布!”房东惊喜地喊道。“是呀!”克雷洛夫不动声地回答,“反正一样赔不起。”

对房东的无理要求,克雷洛夫运用欲抑先扬诡辩术,足见其应答之机智。下雨天,一位妇女牵着一条狗上了公共汽车。

那是一条大狗,四只脚脏得很。

妇女对售票员说:“要是我替狗付钱,它能像其他乘客一样有个座位吗?”

售票员回答说:“当然能啦,太太。它可以跟所有的乘客一样有个座位。不过,它也要跟其他乘客一样,不得把脚放到座位上去。

售票员运用欲抑先扬诡辩术,表面上答应了妇女的无理要求,实际上给那位妇女出了个天大的难题,既避免了争执,又使其知难而退。年轻的女编缉戈玲和李东宝是一对恋人又是同事,一天忙了一上午业务,到中午吃饭的时候,戈玲说:“作为男士,你和一位女士同行,到了吃饭的时候,还不明白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李东宝说:“大凡有教养的女性都不轻易劳驾同行的男性请客而保持自己优美的体型。”

由此可见,对于我们自己亲近的人,有时也不妨运用欲抑先扬诡辩术来化解尴尬。含沙射影指东骂西——指桑骂槐术

指桑骂槐作为诡辩技巧,表面上是指责这个人或这件事,而实际上是指责另个人或另一件事。

以前,有个瞎子被无辜地牵涉到一场官司中,开堂审判时,他对县太爷说:“我是一个瞎子。”

县官一听,立刻厉声责问:“混帐!看你好好的一双清白眼,怎么说没有眼睛?”

盲人听了县官的话说:“我虽然有眼睛,老爷看小人是清白的,可小人看老爷却是糊涂的。”

这两句话,从形式上看是“指桑”(即回答老爷的问话),从内容上看却是“骂槐”(暗中讥骂昏官)。

因为盲人的话是接过县官的话题来说的,表面上似乎是就事论事,而内容却加以改造过了,因而用得巧妙,骂得痛快,但对方又抓不住把柄。指桑骂槐诡辩术的特点,就在于巧妙地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或双关性等特点来做文章。如上例,从表面上看,盲人说的“清白”是指自己的眼睛是清白眼,实质上却是暗指盲人自身无罪,是清白的。“糊涂”一语,表面上看是指盲人因为眼睛看不清县官,所以显得糊涂,是个昏官。

说话者说出的话语,从字面上的意思看似乎并不是直接针对对方,但话语中却暗含了攻击对方的深层意思,使对方虽有觉察却又抓不住把柄,只好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自认倒霉。

陈细怪与他的两个学生去喝牛肉汤,老板故意坑人,只盛萝卜不盛肉。陈细怪一见,气就来了。于是他对学生说:“有个妇女,叫儿子到河里去洗萝卜,谁知儿子贪玩,一不小心被河水冲走了。这个妇女见儿子没回来,就找到河边。可是,河边只有萝卜没有儿子了,她急得大哭起来:‘我的心肝肉哇,你到哪里去了呀?为什么只看见萝卜没有看到肉哇,我的儿呀?肉到哪里去了喂,我的儿呀!’”陈细怪一边用筷于在碗里捞着,一边学着女人的腔调哭着,逗得两个学生和旁边几个吃牛肉汤的人哈哈大笑。老板呢?挨了骂,揭了底,还得打落牙齿注肚里吞。

我们也可以虚构一个与对方有相似性的东西为骂的对象,来达到谴责论敌的目的。

有个人在朋友家作客,天天喝酒,住了很长时间了还无启程之意。主人实在感到讨厌,但又不好当面驱逐。一次两人面对面喝着酒,主人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在偏僻的路上,常有老虎出来伤人。有个商人贩卖瓷器,忽然遇见一只猛虎,张着血盆大口,扑了过来。说时迟,那时快,商人慌忙拿起一个瓷瓶投了过去,老虎不离开,他又拿了一个瓷瓶投了过去。老虎依然不动。一担瓷瓶快扔完了,只剩下最后一个。于是,他手指老虎高声骂道:“畜生畜生!你走也只有这一瓶,你不走也只有这一瓶!”

这个主人通过虚构与对方有着“不走”这一相似性的“虎”为谴责对象,表面是在骂虎,实质上是痛斥对方的厚颜无耻。表达得痛快淋漓,入木三分。指桑骂槐诡辩木采取间接指责的方式,可进可退,既可避免公开的冲突,又可暗示启发,达到劝说的目的。不循常规审客抑主——反经行权术

所谓反经,即不循常规。所谓行权,即改变常规,临时作适当的处置。反经行权诡辩术,主要是为了“审容抑主”。诡辩者遇到一些居心不良的、污辱性话语的中伤,而显得尴尬和难堪时,可根据攻击者之常理,加以创造性地革新,“接过石头打回去”,实现正当的、必要的“被迫反击”。该术同反唇相讥术相似,能有效地教训攻击者,摆脱自身的困境,挽回尊严,又体现还击者的高雅风度,可谓一举多得。

音乐大师路易·贝多芬有个弟弟叫约翰·贝多芬。

约翰·贝多芬是个贪婪、自私、爱钱如命的商人。

1823 年,约翰·贝多芬在纽约发了横财,成了富翁。为了炫耀自己,他得意洋洋地在寄给路易·贝多芬的名片上写道:“约翰·贝多芬,土地所有者。”好像在向这个穷苦的音乐家示威。

路易·贝多芬看了弟弟寄来的名片后,心里十分厌恶。于是,他立即拿起笔在名片的背后写道:“路易·贝多芬,智力所有者。”然后把名片寄还给他弟弟。

在实战中,反经行权诡辩术运用得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及时、准确、敏锐地抓住攻击的要害,能否灵巧地选择反击的方式。其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类比式。

利用事物之间的相连或相克关系,融汇还击者的思想感情,将不雅的事物回击攻击者。《世说新语》载:“张吴兴年八岁,亏齿。先达知其不常,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出入。’”

老先生本想污辱张吴兴为狗,张吴兴乘势一椎,却使老先生陷入了欲辩不能的尴尬境地。

·诱入式。

诱入式,即把对方引诱到由他自己制造的难堪窘迫的局面中。有一次,某单位让女职工带孩子们到单位参加“六·一”儿童节联欢。有一个胖女工的儿子瘦,而一个瘦女工的女儿却很胖。

胖女工对瘦女工说:“你的肉都到你女儿身上去了。”“是啊,哪一个做父母的不疼爱自己的子女呢?!”瘦女工回答说,“你怎么不给你儿子一点肉呢?”

·斥谬式。

斥谬式就是点明对方错误观点的实质。《世说新语·贤媛篇》,说许允和阮家女结婚,行礼后,观新妇奇丑。许允不肯进房,桓范劝他进房,许允又想逃走,新妇拉住他。许允说:“妇有四德,卿有其几?”

妇说:“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

许允:“皆备。”

妇说:“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

允有惭愧之色,遂与新妇相敬重。

新妇此地暗用孔子所语:“吾夫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责备了许允的自相矛盾,辩驳得当,又有孔夫子的大帽子,许允感到惭愧,就接受了她。事实上,后来靠他这位“新妇”,躲过了不少灾难,保全了九个儿子。冰释雪融消除摩擦——化敌为友术

在论辩或交际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一些失误,以致于双方处于一种“敌对”的情况时,化“敌”为友是消除磨擦的好办法之一。化敌为友诡辩术,就是在论辩中既使对手接受我方的意见,又能消除磨擦建立起友谊的诡辩技巧。

石家庄造纸厂厂长马胜利承包工厂后,遭到一些人的反对,反对最激烈的是副厂长孙文敏,马胜利在“组阁”时,又偏偏吸收他进来。可是怎样消除他们之间的对立情绪呢?两人一见面,彼此都感到十分拘谨、难堪。

马胜利首先微笑着打破僵局,说:“老孙啊,今天,我是唱‘将相和’来了。”

老孙急忙接过话头说:“要是唱‘将相和’,也该我去负荆请罪啊!”

两双手就这样在风趣幽默的话语中紧紧握在了一起。

这里,马胜利和孙文敏用的是化敌为友诡辩术。

运用化敌为友诡辩术,要致力于消除对手的心理障碍,改变其非理性的心理状态。

一次,A 君与B 君议论D 君,偏巧D 君来到他们身边,并且听到了几句话。

A 君一时愣住了,感到不好意思。

D 君不高兴地问:“怎么不说话了?”

显然,大有兴师问罪之意。

这时A 君灵机一动,自我解嘲地说:“心里有鬼呗。”

一句话把D 逗笑了:“背后议论就是有鬼。”

A 君赶紧说:“是啊,而且不是恭维话。不过你看,我这样做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

三人相视一笑,恩怨全消。

A 君背后议论人,偏被人家听到,这时,如果A 君采取不认帐的办法,必然引起一场大闹。

现在A 君态度坦然,勇于承认事实,就使D 君的怒气消除了不少,加之说的又是一句俏皮话“心里有鬼”,D 君也被逗得情不自禁地笑了。后来,A君又补充一句,既然如此,D 君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由此可见,施用化敌为友诡辩术时,首先自己态度要诚恳,语气要和蔼,给人以亲切之感;其次是,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多作自我批评,对方的怒气才会大大降温;再次是,在语气表达上可以适当地来点幽默、诙谐。幽默的语言能使矛盾的双方摆脱困境,使僵局“冰释雪融”,使一个窘迫难堪的局面在笑语中消逝。

在一辆十分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一个小伙子没站稳,他的大皮鞋一下子踩在身后一位姑娘的脚上。

姑娘哎哟一声,立即柳眉倒竖,杏眼圆睁,难听话已到嘴边。小伙子马上道歉:“实在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他见对方火气未消,还要说什么,也觉得只是道歉似乎还不够劲,便把自己的脚往前一伸,说:“要不,你也踩我一下!”

姑娘一看他诚实、憨厚的样子,忍不住噗哧一声笑了:“没什么!”一场即将爆发的口角,就这样转化为友好的微笑了。

化敌为友诡辩术主要用以消除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不属于原则性的龃龉、摩擦或纠纷。它并不意味着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无原则地和稀泥,同坚持原则并行不悖。表面糊涂心里明白——假痴不癫术

假痴不癫诡辩术,是指面对对方的谬论,假装不明白,没发现他的本意,帮助对方把谬论发展到结尾,让其闹出笑话的诡辩技巧。

俄国大诗人普希金年轻时,有一天在彼得堡参加一个公爵的家庭舞会。他邀请一位小姐跳舞,这位小姐傲慢地说:“我不能和小孩子一起跳舞!”普希金灵机一动,微笑着说:“对不起,我亲爱的小姐,我不知道您正怀着孩子。”

说完,他很有礼貌地鞠了一躬后离开了她。那位高傲的小姐在众目睽睽下无言以对,满脸绯红。

普希金明知对方是在嘲讽他,但也假装不知,故意把小姐说的“我不能和小孩子一起跳舞”,曲解为对方“不能和腹中怀着的孩子一起跳舞”,从而彬彬有礼地为自己不了解这一点又是道歉、又是鞠躬,表面上看似笨拙,其实是机敏地避过了对方挑衅的锋芒,却在另一方面借题发挥,给对方以犀利的致命一击。

运用假痴不癫诡辩术,最重要的是“不癫”,心里要清楚,而且要迅速地思考出反驳对方的方法。

两个人去餐馆里点鱼吃。

侍者拿来了一碟鱼,里面有两条,一大一小。

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说:“请自便吧。”

那人说了声:“行”,就“自便”了那条大鱼。

一阵紧张的沉默之后,头一个人说:“其实,如果让我先挑,我也会拿小的!”

另外那个人答道:“你还有什么可埋怨的,你不是如愿了么?”运用假痴不癫诡辩术,“假痴”,要“痴”得逼真,要佯装出糊里糊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