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金融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5 16:12:30

点击下载

作者:李亚轩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清华金融课

清华金融课试读:

前言

你可能觉得金融学是一门高冷的学问,只有那些西装革履,整天把投资、股票、基金、外汇这样的词挂在嘴边的人才用得到。你可能觉得自己一生都与金融无缘,只安心工作、过日子的你,不懂金融学也无伤大雅。但是,你看了这本书后,你就会放弃之前的观点,你会觉得金融学原来离自己这么近。

事实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金融有关。你去市场买菜,菜价涨了,这背后有金融方面的原因;你结婚想买房,房价居高不下,这背后有金融领域的关系;你看到股市大起大落,这有金融原理在起作用。金融与生活息息相关,只不过作为一个潜在的运行法则,它长久以来不为大众所重视。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那些原本不重视金融学、不懂金融学的人开始发现,自己在经济层面吃的亏越来越多,不懂金融学让自己在经济社会中寸步难行。尤其是先经历了美国的次贷危机,再面对通货膨胀的当下,很多人越发开始意识到金融学的重要性。

但是,当下定决心要学习一些金融学知识的时候,很多人却发现自己无处着手。毕竟,作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知识,金融学的掌握并不容易。看起来既烦琐又枯燥的内容,更让很多有心学习的读者望而却步。

基于以上方面的考虑,本着为读者提供了一条学习金融学的捷径的初衷,我们创作了本书。本书并不以金融学原理为主要线索,而是立足于我们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对实际问题做出金融学的解释,力图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为读者增加阅读趣味。

本书名为《清华金融课》,顾名思义就是以清华大学金融领域专家、学者的思想见解作为全书主线,总结清华金融学领域人才对于社会现象的金融学分析,为读者提供最权威的金融学解析。

作为我国最知名的高等学府之一,清华大学在超过百年的历史中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金融学人才,尤其是最近二十年,由于学校对金融学的重视,大量中青年才俊纷纷涌现,如在当代金融学界占据重要地位的李稻葵、陈秉正、何平、黄张凯、朱玉杰、朱武祥等学者,全都来自清华。

读者可能并非清华学子,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金融学教育,但在本书中,阅览这些清华学者的金融学见解,跟清华学者一起分析当前社会经济事件的金融学道理,则会让你获得和清华学子一样的课堂体验。

所以,读者们,不要因为没有接触过金融学知识而犹豫不决,因为本书正是为没有学过金融学的你而准备的。即使你以前对金融学没有任何了解,也并不妨碍你读懂本书。本书内容主要涉及货币金融学、投资金融学、生活金融学、信贷金融学等八个方面,为读者提供最权威的金融学解析。

阅读此书,读者能够从新鲜活泼的内容中理解经济和金融政策,拨开金融行业的迷雾,做出正确的融资、投资决策,开发出金融事业的新天地。  第一章货币金融学货币最重要的是流转起来

中国高储蓄率的问题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是中长期问题,但假如我们现在不去推动改变这种状况,那么10年、20年后我们将面临一个更为艰难的局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魏 杰

我们中国人是崇尚节俭的民族,节俭的一方面是节约开支,另一方面则是增加储蓄。热爱储蓄,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民族像我们这样热衷于把财富储存起来,这也就导致了我们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危机感的民族——不然那么热爱储蓄做什么?

然而,热爱储蓄这一优良传统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却或多或少地制约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尤其是金融学界,很多人都是“谈储色变”。之所以如此,倒不是大家讨厌储蓄,而是因为储蓄严重影响了货币的流通,在金融学看来,不流通的货币比没有货币危害更大。

2015年1月,我国中央银行发表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广义货币(M2)数额为122.84万亿元,较2013年的103.61万亿元上涨了12.2%。与此同时,2014年我国GDP总额则为63.6万亿元,广义货币(M2)与GDP比值为1.93,而同样的比值在美国和欧洲都不超过1,由此可见,我国的货币超发是十分严重的。

为什么我国货币超发如此严重呢?有人说政府要靠投资刺激经济增长,就必然要超发货币。这么说没有错,但这只是一方面,更大的原因是我们的货币都被老百姓存起来了。2013年5月,《人民日报》旗下人民网发文否认广义货币的增发会带来通货膨胀。在文章一开头,作者这样写道:我国居民储蓄倾向较高,居民户存款已超过40万亿元,这笔相当于M2存量40%的货币青睐于躺在银行里赚取利息或投资固定收益产品。

这样大笔的资本沉睡在银行里,不但严重影响了我国消费市场,更是给我国的金融体系造成了极大的隐患。

比如,市场上应该有100元钱在流通,但其中40元被人藏了起来,此时我只能再多发40元来代替被人藏起来的货币,以保证货币的流通性。然而,被人藏起来的40元可不是就此消失了的,现在不在市场上并不代表它将来不会回到市场上,而等到某一天这40元回到市场上时,原来的100元就变成了140元,通货膨胀就到来了。

中国百姓存起来的钱是干吗用的?当然是为了以后花,不然存起来做什么?可是,百姓什么时候花却是不一定的,真到了百姓想花钱的时候,突然市场上冒出那么多钱,那么可以预见的是,钱荒一下子就会变成钱灾。

但也有人会说,那么我们不印那么多钱可以不可以,只用60元不能解决问题吗?问这样问题的人,是不明白货币流通的重要意义。实际上,货币之所以有价值就是因为它能够流通,因为只有流通起来的货币,才能促进经济的增长,没有货币的流通,经济就只是一摊死水。

清华大学魏杰教授就曾坦言,经济的增长速度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是息息相关的,甚至有的时候,从货币的流通速度上就能大致推断出经济的活跃程度。在清华大学的课堂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个更为形象的故事来反映货币流通的意义。

在一个炎热的小镇上,又一个慵懒的日子来临了,这一天阳光依然强烈,街道热得发烫,马路上连一个人影都没有,市场里也是一片死气沉沉。小镇里每个人都是债台高筑,靠着信用过着不死不活的日子,小镇的经济更是一摊死水,镇长对此也一筹莫展。

这时,一个外地来的旅客来到了一家旅店,他打算在小镇常住。旅客挑了一间满意的房子,并支付了一个月的现金和押金,一共是10000元。有钱进账了,老板娘喜笑颜开,她立即跑到肉铺,还了赊欠对方许久的肉钱。

屠夫有了钱也跑去还债,猪农的猪肉钱、五金店的刀具钱……

猪农拿到了钱,他跑去支付了拖欠的饲料钱。

那个卖饲料的人则拿着钱跑去付清他在旅店消费的钱。小镇一摊死水一样的经济被激活了,而此时,那个旅客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让他立即返回,他于是下楼将押金和房款退掉离开了小镇。

在这一天里,谁也没有失去什么,谁也没有生产什么,但小镇上很多人还清了自己的债务,小镇的经济又活了起来。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金钱流转的重要性。钱只有运转起来,才能带动经济的发展。投资和消费都是金钱的流转。而对于政府来说,什么是让钱流通最快的手段呢?答案就是投资。那么照这个理论推导下去,我们便能够理解为什么现实中会出现一些吊诡的现象了,比如美国政府的“劫贫济富”。

2011年时,美国纽约曾爆发过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占领华尔街。2011年9月17日,上千名示威者聚集在纽约曼哈顿,试图占领华尔街,有人甚至带了帐篷,扬言要长期坚持下去。这些示威者是通过互联网组织起来的,他们声称要把华尔街变成埃及的开罗解放广场,他们占领华尔街是为了反对美国政治的权钱交易、两党政争及社会的不公正。

我们中国人总是抱怨我们国家的贫富差距大,从占领华尔街运动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贫富差距也着实不小。华尔街大亨们住着豪宅,开着游艇,可以一掷千金,而普通老百姓则必须节衣缩食渡过经济危机,这当然会引起美国民众的愤怒。

但是,这还不是最让美国民众愤怒的,更让美国民众愤怒的是,面对如此恶劣的形势,政府居然劫贫济富,屡次对华尔街大亨施以援手,大笔的经济危机补助被划给华尔街金融巨头,老百姓怎么能不愤怒呢?

美国政府是民选政府,即便是目的不单纯,但表面上也要做出为了民众的态度,那么是什么让美国政府如此的“弱视”,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劫贫济富呢?难道在白宫做经济顾问的都是白痴吗?当然不是,他们也不过是在用投资拉动经济而已。

华尔街抗议的某些人也许就会因为政府对大公司的投资而获得工作机会,这远比政府对失业人群发放救济金更加有益。

所以,学习一些金融学知识,对于我们理解金融现象和进行金融行为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即便我们不会从事金融类的工作,也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某些经济行为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这不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

金融课要点

货币是因为交易中需要媒介才出现的,演变到现在甚至已超越了交易物品本身,成为金融领域最重要的一环,但我们要看到,货币的重要性只在其流动性,如果货币只沉睡在仓库中,那么它的价值就已经被浪费掉了。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

我去哈佛考察,人家真是牛啊,搞了个捐赠基金,以钱生钱,收益占了学校经费的30%左右。——前清华大学校长 顾秉林

时间拨回10年,在2004年以前,我们中国的普通老百姓都还比较喜欢存钱,钱放在银行里面既放心又还能赚利息,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10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再去问一问平常人家,相信很多人都会无奈地说:钱放在银行里面有什么用,那点利息还不够赔的,还是拿出来投资要靠谱一点。现在,即便是卖菜的大婶也知道要拿钱去投资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现阶段的通货膨胀形势,存钱几乎就等于赔钱。

存钱怎么会等于赔钱呢?这实在是匪夷所思,但只要考虑一下物价的上涨速度,得出这一结论就不难了。举个例子,银行定期存款的利率为3%,你存进去1万元钱,一年之后取出来,得到1万元本金和300元利息。而一年之前,油条是1元钱两根,1万元可以买两万根,而一年后,油条涨到了1元钱1根,1万元再加上300元的利息也不过是10300根。这样一算,存钱不就是等于赔钱了吗?

为什么存钱等于赔钱呢?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对于货币的时间价值,金融学上的定义为:货币的时间价值就是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

假如我现在找你借10万元,20年之后再还给你10万元,相信无论如何你是不会答应的——没有人知道20年后的10万元能买什么。因此,钱存入银行所获得的利率实际上就是银行对存款人支付的时间价值的报酬。

我们这样看问题,并不是一定因为物价在上涨、货币在贬值,而是因为时间本身是有价值的,在时间的推移下,你手中的这钱如果没有增长,那么就意味着你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还浪费了这段时间里这笔钱本应产生的价值。

所以,当你要节省现在的钱不消费而改在未来消费的时候,在未来,你必须拿出大于当前数量的钱才能够堵上时间价值这一个缺口。否则,即使20年后你手中的10万元还是20年前的10万元,那么你也已经浪费掉了至少20年的存款利息或是市场利率。

当年,清华大学顾秉林校长去美国大学访问,回国之后他不无感慨地说,咱们国内大学的资金管理较国外实在是太落后了。国外如哈佛大学都有自己的基金会,用投入一笔原始资金赚取利润,就可以保证给学校源源不断地提供资金,而我们中国的大学还处在靠政府拨款的阶段。顾秉林校长所言其实就是哈佛在利用货币的时间价值。

尽管时间价值来无影、去无踪,但它对于货币的影响却是客观存在的。对金融市场有所了解的人都会知道货币贬值的严重性,所以,我们应该赶在贬值之前多囤积一些财富,这样才能够保证自己的货币在时间推移过程中的原有购买力。

前不久在一本金融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典型案例:

老赵夫妇俩都是老一辈的农村人,两人没有什么文化,对于财富的定义就是积攒。所以,在他们还很年轻的时候就意识到该为20年后给儿子买房娶媳妇攒钱了。于是,他们从孩子一出生起就开始省吃俭用,省出来的每一分钱都会攒起来,放在柜子下的一个布袋里。

就这样一转眼二十几年过去了,老赵的儿子也到了结婚的年龄,于是老两口就将柜子下的布袋取出来,把攒了一辈子的钱都交给了自己的儿子,让他拿着这些钱去盖房娶媳妇。当儿子看到布袋里厚厚几沓钱的时候愣住了,里面有几毛一沓的,也有一元一沓的,还有五元一沓的,还有十元、百元一沓的,各种人民币的币种在这里面都能找到。儿子从父亲的口中得知,这里面一共有10万元钱。

10万元,对于以种地为生的农村人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父亲原本以为儿子看到这些会非常开心,但是儿子脸上的笑容却是哭笑不得的表情。沉默了一会儿,儿子才跟父亲说:“如果从一开始攒钱的时候您就将这些钱存进银行,经过20多年这些钱怎么也会翻几倍了。而如果您懂得去投资的话,那现在手里的钱就可能翻几十倍了。”

像这样一对不懂得何为金融的老夫妻一样,现在生活中我们就有很多人不知道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而任由货币的时间价值浪费掉。其实,只要将时间价值利用好,我们也能够在时间的推移中赚取到更多财富。

看看现在身边的商品物价,不说是一天一个样,至少也是一年一个样,我们手中的钱的购买力总是在变,所以我们就更应该重视钱的时间价值。

今天的一元钱一定比明天的一元钱值钱,如果不想让明天的一元钱只能买到今天九角钱就能够买到的东西,你必须在今天让这一元钱赚到至少一角钱的利润。

理解货币的时间价值对于实现财富的增长非常实用,特别是趁着现在自己还年轻,更应该多进行一些有所收益的投资,即使利润很少,但是30年后,等你老了,你年轻时赚到的钱在这30年的时间里经“发酵”“膨胀”,你现在投入的一元钱的资金价值就将会远远大于30年后的一元钱的价值了。所以说,“种钱”要趁早,才能多收获一年的果子。

金融课要点

同样一笔钱,它可以在时间里贬值,也可以在时间里升值,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你怎样运用了。钱包缩水和货币超量发行

我国当前的通货膨,根本原因也在于这些年来货币发行过多,用媒体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流动性过剩”。——清华大学EMBA教授 梁小民

一杯盐水,如果觉得太咸,我们就会往里面加水;如果嫌它太淡,我们就可以往里面放盐。盐水可以这样,货币也可以这样。当前,我们正面临着货币购买力下降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政府给货币注水了。

偶尔会听到身边有不懂得金融学的人说出这样的话:中国有那么多的人穷得没有饭吃,国家怎么也不多印点钞票,直接每个人发上几万几十万的,这样一来整个中国不就直接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了吗?

如果钱多就代表着富裕,那么国家只管印钱给百姓花就是了,何必大费周章地想方设法推动经济建设呢?难道国家的领导人都没有想到这样一条脱贫的捷径吗?其实,问题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否则,世界遍地都是钱,不过是遍地都是纸了!

清华大学梁小民教授说,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根本原因也在于这些年来货币发行过多,用媒体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流动性过剩”。

看到这里,有些稍微懂一些金融学的人也会产生疑问,货币发行量增多还不好吗?这会让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更多,更加有利于交易!但事实并非如此,凡事都要有一个度,货币的流动性也是一样,一个国家发行的货币增加了太多,让货币“流动性过剩”,那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在金融学上,货币发行量是有一定限制的。有一个著名的货币数量论方程,即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价格×产量。

在这个方程里,“价格”指的是物价,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所有商品的平均价格,“产量”指的是市场上流通的商品总量。“货币流通速度”是指货币从一个持有者转到另一个持有者手中的频率,根据经济学家们的长期观察,货币在一个经济体内的流通速度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因此,如果想要保持价格稳定,那么货币的数量就应该由产量的多少来决定。

为了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假设在希腊的一个小岛上,那里是单一经济体制,只出产橄榄油这一种商品。这个经济体橄榄油一年的产量是100万千克,而价格是10元一千克,货币流通速度是2,那么该国需要多少货币呢?按照公式计算,货币量=价格×产量/货币流通速度=100万×10元/2=500万元。因此,该国发行500万元货币就足够了。

然而,不知道怎么的,该国交上了好运,橄榄油产量瞬间翻了一番,达到了200万千克,钱少油多了,那么橄榄油的价格就必然下降。而我们知道,货币流通速度是不变的,因此,如果想要保证橄榄油的价格不变,该国就需要多发行货币,多发行多少呢?用公式计算一下就可以了,答案是500万元,也就是说市场上需要1000万元货币。

不过很不幸,该国的货币管理者也就是央行行长是个反射弧比较长的人,他反应很慢,在橄榄油都快上市的时候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加班加点地印钱,不过才多印了200万元。本来需要1000万元,结果市场上只有700万元,那么橄榄油的价格就得下降,下降多少呢?代入公式:价格=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产量=700万元×2/200万=0.7元

本来卖10元钱的橄榄油只能卖7元钱了。于是,生产橄榄油的商人们不干了,纷纷跑去市政府门口抗议,央行行长害怕了,于是赶快让下属多印钱,就这样,又印出了1300万元货币。小岛上本来只需要1000万元,但现在已经又有了1300万元,再加上原有的700万元,货币多了一倍,这下可坏了,橄榄油价格虽然上去了,但钱却不值钱了。

经过公式计算,橄榄油可以卖到20元钱一千克,但问题是,能掏得起这20元钱的人有多少呢?这就是通货膨胀。

货币发行量过多,导致经济体内流通的货币过多,而商品的产量没有增加,因此货币便开始贬值,物价开始上涨。而我们知道,中央银行印的钱都是由中央银行投放市场的,可是投放到市场里也不是白给的,也需要人民拿东西去换,因此货币超发其实就等同于用纸去市场里抢东西,只不过这张纸是钱而已。

那么我国为什么还要一再增加货币的发行量呢?难道相关负责人就没有想到这样做可能引发的后果吗?

对于此,清华教授梁小民表示:“无论官员们口头上说什么,内心深处总把GDP增长率作为衡量政绩的基本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尽管也讲物价稳定,也讲节能减排,也讲保护环境,但当这些目标与GDP增长产生矛盾时,就放弃其他而保GDP。而保GDP,就要刺激投资,刺激投资就必须增加货币。经济增长快时,想让它更快,如2008年之前;经济增长遇到困难时,还想让它快,如2008年以后。于是,货币量就一直有增无减了。”

由此可见,增加货币发行量是为了推动经济增长,以投资拉动GDP,结果就像是为经济打了一针兴奋剂。在提升经济的同时,却也导致了我们钱包的缩水。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曾经下过这样一个著名的论断:“无论何时何地,通货膨胀无一例外都是货币现象。”

在金融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多了并非是件好事。虽然现在我们确实享受着经济增长给人带来的生活水平提高,但是现在我们所面临的情况并不能让人感到轻松,面对日益上涨的物价,我们也该看到问题的实质。

金融课要点

一个国家的钱多了也未必就是好事,货币发行量过多了,我们口袋里的钱就会缩水,所以,货币的发行量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撬动经济的货币杠杆

为什么现在兴起模式创新呢,主要是因为这个社会的资源条件不一样。所以需要用杠杆,阿基米德杠杆。如果没有杠杆,大汉挑100斤,中国人说远行无轻担,再壮的人,挑个几十里也受不了,但用个滑轮车就可以了。杠杆是经过这么多年改革一直发展到现在的实用工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 朱武祥

前文中我们讲过,货币超发不是好事,但是政府依然坚持超发货币,这是因为它可以帮助拉动经济。那么,货币是怎样拉动经济的呢?政府又是怎样用小部分钱带来整体经济的增长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引入一个概念——杠杆。

说到“杠杆”这两个字,大家没有不熟悉的,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就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够撬起地球!他之所以敢这样大放厥词,就是因为没有谁比物理学家更加清楚地知道杠杆的力量有多么强大了。不过,当阿基米德以一句豪言壮语将杠杆“捧红”了之后,金融学家也很快认识到了杠杆对于金融经济的巨大效力。

那么,杠杆在看不见、摸不到的金融市场能发挥什么作用?其实,我们这里说的杠杆并不是阿基米德所说的物理学上的杠杆,在金融学上,有一个专有名词叫“货币杠杆”,这是一个被应用得很广的概念。

同物理学概念一样,在金融市场,只要能够利用好这根看不见的财务杠杆,企业就能够撼动整个商品市场,国家就能够撼动整个金融和市场。

货币杠杆的适用面很广,在不同的背景环境之下,货币杠杆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很多金融学家都将货币杠杆定义为“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对债务筹资的利用”,由此可见,货币杠杆的作用之一就是债务筹资,因而货币杠杆又经常被金融学家称之为融资杠杆、资本杠杆或者负债经营,也正好从侧面强调了货币杠杆对负债的有效利用。还有一种认识是,货币杠杆是指在筹资中适当举债,企业可以利用这根杠杆调整资本结构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在这个范畴之内,如果一个企业因为负债经营最终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上升,那么金融学家便称其为正杠杆;而相反,如果一个企业因为负债经营不利最终导致企业每股利润下降,那么人们通常将这样的货币杠杆称为负杠杆。由此可见,货币杠杆对负债经营所产生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也就是说,这根货币杠杆是具有一定风险的,用好了收益会上涨,用不好反而会加速企业走向灭亡。

对于一个企业到底应该怎样利用货币杠杆来为自己撬动更大的利益的问题,清华教授朱武祥就曾表示,商业模式如同杠杆,既省力又能提高自身价值。在朱教授看来,一个企业利用好货币杠杆的关键就在于找到一套与之配套的商业模式。

关于企业商业模式的问题,早在2009年的时候朱武祥就曾针对这一问题写了一本书叫《发现商业模式》,然后在2010年的时候他又出了第二本书名叫《重构商业模式》,由此可见,朱教授对于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多么的重视。

对此,朱武祥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为什么以前不讲模式现在讲模式,以前也有模式,咱们做事都有模式的。因为那个时候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包括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创新等没有让我们觉得很兴奋,兴奋比较少。为什么现在兴起模式创新呢,主要是因为这个社会的资源条件不一样。所以需要杠杆,阿基米德杠杆。要不是杠杆,大汉挑100斤,中国人叫远行无轻担,再壮的人,挑个几十里也受不了,但用个滑轮车就可以了。杠杆是经过这么多年改革发展到现在的一种实用工具。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事、专业技能,看你怎么把他们聚在一块儿。”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金融领域的杠杆并不是一件在任何时候都能够使用的武器,而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有效配合。如果说杠杆是一台跑车的发动机,那么仅有发动机的跑车也是不能疾驰的,除了最为重要的发动机之外,它同样还需要与之配套的超大零件。而一个金融主体要想使用货币杠杆,商业模式就是必不可少的超大配合零件。

企业的发展需要杠杆的撬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同样也需要杠杆的撬动。

甘肃省某公司近两年先后获得政府多项补助,对此,该公司管理者表示,正是因为有政府财政的支持,再加上企业本身通过自己的融资平台,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资金。

原本,该企业注册资金超过2亿元,但随着科技研发的需要,公司资金链开始出现断裂,在这种情况下,该公司紧急向政府求助。政府的投入虽然不多,只有3000多万元,但却帮助企业平稳地度过了最危险的时期。

最终随着技术研发成功,新上马的项目不仅给当地带来了两百多人的就业,而且还使得企业的经营规模在几年的时间里扩大了很多倍,企业利税也上了几个台阶。

其实,这还仅仅是甘肃省支持企业发展的一个小案例而已。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甘肃省从2013年开始就已经将财政杠杆下放到了很多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微企业,利用中央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信用担保资金和省级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资金,很好地发挥了财政专项资金的杠杆和导向作用,为中小企业带去了强大的财政支持。

正是因为有了这根财政杠杆的撬动,甘肃省很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都有显著的增强,与此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城乡居民的就业以及创业,为促进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同甘肃省这些缺乏资金支持的企业一样,现在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都是资金缺乏的问题。而国家通过向这些企业投放资金,用少量的资金换来企业的重生,从而获得就业率、税费上面的收获,这就是政府需要向市场上投放货币的原因。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发展困难的企业只要有了国家或者是地方财务杠杆的支出就能够转危为安,发展成当地的大企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资金是一部分,企业本身的商业模式也是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零小部件”。一个企业要想在有了资金的时候能够飞速发展,应该将基础打好,只有一切都准备就绪了,当企业用货币杠杆撬动经济的时候,企业才能够健康地发展起来。

金融课要点

杠杆的神奇作用我们都知道,而对于国民经济来说,杠杆原理同样适用,只要你找到一个支点,就能够撬动更多的财富,小钱办大事就是这个道理。令人费解的劣币驱逐良币

面对不断揭露出来的上市公司做假行为,导致不少投资者怀疑其他中国上市公司的业绩真实性、可靠性,恐慌地抛售中国概念股。但真正的理性投资人不会这样情绪化地从众跟风。他们会仔细甄别哪些企业是被株连和错杀的,或者业绩做假远未到那么严重的程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 朱武祥

在中国货币史上,曾经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康熙末期,为了昭示国家的富强,朝廷曾经大量铸造新钱康熙通宝,当时因为想要让钱币看起来更美观,铸造处选择了铜五铅五的比例,因为以前铸钱统一是铜四铅六,所以新钱确实非常好看。

然而,新钱面市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市场上销声匿迹了,这让户部的人感觉很奇怪。原来,大家觉得新钱好,于是纷纷将新钱储存了起来,有些商人还将新钱熔化,然后按照铜四铅六重铸,从中赚取暴利,于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又变成了铜四铅六的老钱,新钱就这样被驱逐出了市场。

其实,类似的问题不仅在中国出现过,在全世界不同时期都出现过。16世纪英国伊丽莎白时期,这样的问题也很严重,当时的造铸局长格雷欣根据观察归纳出一条规律:在铸币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最后,良币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

这条规律被称为劣币驱逐良币法则,因为是格雷欣提出的,所以也称为“格雷欣法则”。格雷欣法则的出现必须具有前提条件,那就是劣币和良币同时都为法定货币,两种货币有一定法定比率,两种货币的总和必须超过社会所需的货币量。只有这样,才能使其中一部分良币被收藏起来退出流通领域。

劣币驱逐良币可以解释很多金融现象,比如,黄金为什么要退出货币市场。黄金和货币之间的良币当然是黄金,所以在贸易的过程中,谁也不会拿黄金去结算,都知道把黄金留下当储备把纸币给别人,这就是当初黄金退出本位体系的最关键因素。

这个世界只要黄金和货币共存,劣币一定驱逐良币,把良币留在家里储备,劣币用来结算。但是,现在很多人呼吁“金本位”一说,但黄金真的能够回归吗?业内人士声称,这是不可能的,因为金本位退出历史舞台没有任何人为的因素,而是全球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自然被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给替代了。

劣币驱逐良币的应用很广泛,不仅仅在货币流通领域,在很多经济领域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二手市场。

假设有一个二手车市场,里面的车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都一样,但其质量却有很大的差别。卖主对自己车的质量了解得很清楚,而买主却没法知道车的质量。

假设汽车的质量由好到坏分布比较均匀,质量最好的车价格为50万元,买方会愿意出多少钱买一辆他不清楚质量的车呢?最正常的出价是25万元。那么,卖方会怎么做呢?很明显,价格在25万元以上的“好车”的主人将不在这个市场上出售他的车了。

这样一来,就进入恶性循环状态,当买车的人发现有一半的车退出市场后,他们就会判断剩下的都是中等质量以下的车了。于是,买方的出价就会降到15万元,车主对此的反应是质量高于15万元的车再次退出市场。

以此类推,市场上的“好车”数量将越来越少,最终导致二手车市场的瓦解。在这里,人们通常所做的都是“逆向选择”,在逆向选择之下,劣币一开始驱逐良币,到最后连它自己也被驱逐了。

由此可见,这种问题出现的关键在于信息的不对称。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可能会导致很多恶劣经济问题的出现。比如,在我国股市中,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很多股民对上市公司并不信任,一旦股市有什么风吹草动,股民便纷纷弃上市公司而去,这就给我们的股市造成了很大的隐患。

对此,清华大学朱武祥教授就说:“面对不断揭露出来的上市公司做假行为,会导致不少投资者怀疑其他中国上市公司的业绩真实性、可靠性,恐慌地抛售中国概念股。”

这种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信息的传播,同时也有赖于投资者的理性,因此朱武祥教授还说:“但真正的理性投资人不会这样情绪化地从众跟风。他们会仔细甄别哪些企业是被株连和错杀的,或者业绩做假远未到那么严重的程度。”

由此可见,货币驱逐良币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信息,如果市场上大家接触到的信息足够多,交换足够公平,那么这个问题还是能够得到解决的。

汉朝建立之后,在币制上一直沿袭秦朝。一开始是直接用秦朝的货币,即“半两”钱,半两钱重八铢。后来,朝廷认为半两钱太重了,便重新铸造了“荚”钱。但是,新铸的“荚”钱尽管轻了许多,却仍然号称“半两”。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终因“民患其太轻”,重新启用了八铢钱。

从“劣币”“良币”的角度来看,虽然都号称“半两”,“荚”钱是毫无疑问的“劣币”,而八铢钱则是毫无疑问的“良币”。在这两种货币同时流通的情况下,人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吕思勉先生说:“民必信其重者,而疑其轻者;信其铸造精良者,而疑其铸造粗恶者。”因此,劣币持有者很难将手中的劣币用出去。

此外还有一个例子,南朝时曾经铸造鹅眼钱、延环钱,钱币轻到什么地步呢?用史书上的话就是“入水不沉,随手破坏”。货币粗劣至此也算是一大奇迹,结果人们果断地将其抛弃,甚至宁愿用谷帛等实物来兑换。由此可见,在一定的前提下,良币也是能够将劣币驱逐出市场的。

金融课要点

劣币驱逐良币的关键是信息不对称,因此无论是在金融市场还是在其他经济领域,我们都应该努力解决信息流通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良币不被劣币所驱逐。本位币和辅币,到底哪个是“真钱”

人民币要真正成为在国际上能够交易和投资的国际货币,恐怕还需要10年时间。在这个问题上,关键问题是要把自己的功课做好。所谓的功课就是内地的资本市场一定要做稳固,未来10年,我们要把国内的金融市场做好做强,而不是做大,因为目前内地市场已经很大了。同时,必须要经得起波折,不怕别有用心的人唱衰或者捧杀。——清华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教授 李稻葵

一张一元的钱能够买的东西,十张一角的钱也能够买到同样价值的东西,它们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仔细一想,其实它们的身份还是有所不同的。

如果说“元”在中国市场上所占据的地位是“东宫太子”之位,那么“角”“分”充其量也就是个“阿哥”,这两者虽然都是皇帝的亲生儿子,但是他们的地位却是大有差异的。在重要的政务面前,太子有权参与国事的讨论,可是阿哥却只能甘当绿叶。

在金融市场上也是如此,同是货币,但是不同面值的货币却扮演着身份高低不同的角色。现在我们所见到的钱,基本上都是些纸币,硬币虽然也在使用,但是毕竟还是少数,甚至可以将其忽略不计。虽然这些面值不同的纸币或是硬币都能够帮我们买到心仪的东西,但是从金融学角度来看,这些纸币和硬币却不是我们潜意识里所认为的真正的钱。

从金融学上来讲,这些货币与实实在在的金银不同,因为它们并不是足值货币。说穿了,它们就只是一张没有任何实际价值的一种价值符号,一种标明它值多少“钱(面值)”的符号,而不是说它们本身就真的很值钱。

再回到太子、阿哥的问题上,无论是纸币还是硬币,也不管它们的面值是多少,说到底它们都不是能够真正掌控金融市场的君王,它们有的只是头顶上的一种身份光环而已,真正掌握实权还是高高在上的皇帝。

在金融市场上,皇帝就是具有实际价值的金银,而纸币或是硬币都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真钱”。在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本位币和辅币的问题。

所谓本位币,就是主币,它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铸造的、国内唯一合法的标准货币。本位币在金融市场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国家最基本的流通货币,在中国,本位币就是人民币单位“元”。

而至于辅币则是指一个国家基本流通货币的辅助货币,顾名思义,它的主要用途就是辅助大面额货币流通,用于零星交易和找零。讲到这想必大家也就明白了,在中国,辅币就是人民币单位“角”“分”。

金融课是一门很有趣的学问,平时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拿钱购物,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自己手里的“元”“角”“分”之间的区别。其实在国际上,除了我们经常能够见到的在一国氛围内流通的本位币或是辅币之外,还有更为特殊的“货币”。

想必很少有人知道,在一些国家,生病的人之间也流通着一种特殊的货币。像现在,全球范围内就有不少国家为了防止麻风病传染,特意别出心裁地专门把麻风病传染区隔离开来,然后在这一区域里流通另一种专用货币。

1901—1928年间的哥伦比亚,以及1913—1930年间的菲律宾,都曾发行过这种令我们难以理解的“麻风区专用硬币”。其实这个问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那时候的麻风病是会传染的,但是又不能因为担心病人用过的钱会传染给健康的人就不让这些人购物了,所以,那时候的当地政府就专门为了这些传染病的人专门定制了这种适合在传染区流通的货币。

不过,时至今日,麻风病早已不是什么无法根治的绝症了,更有趣的是,当传染病被遏止以后,这种硬币经消毒后成了钱币爱好者的收藏珍品。

当然,这些“麻风区专用硬币”的货币价值就只存在于麻风区内,一旦麻风病消除了,货币就失去了原有的购买能力,不管面值多少,它们只是彩色的纸片而已,本身不具有任何价值。与金银相比,这些钱是不能消毒之后回炉重造的,所以,当病人不再需要它们的时候,它们也就只能作为一段历史的见证品被钱币爱好者收藏起来。

正是由于纸币本身没有任何的实际价值,并且纸币的发行权又完全由中央银行所控制,所以,无论是本位币还是辅币,它们在名义上的价值都高于实际价值,所以从这几点上来看,本位币与辅币实际上只是代表一个国家的信用而已。它们就像是欠条一样,本身没有任何购买力,但是就是这样一张一文不值的欠条却因为信用问题的存在具有了价值。你在这张欠条上写下一万元,那么就代表着你必须给对方一万元钱,尽管现在你还不能偿还,但是实际上对方已经在你的未来获得了一万元钱。

所以,和一张盖章签字的欠条一样,本位币与辅币的存在都只不过是另一种特殊形式的欠条而已。只是与不具有流通能力的欠条相比,货币是能够被金融市场肯定的,能够用于普遍流通的高级“欠条”,它们都是一张逊于金银的纸,在国际市场上也没有金银的地位更容易被人们所广泛接受。

而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已经日益重要,越来越成为被更多的人接受的一种货币符号。而与此同时,港币在国际金融上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所以,这时候就有人开始担心,人民币会取代港币,如此一来,一国两制将成为一句空话。

对于这个问题,清华教授李稻葵倒是表示并不需要为之担心,他对此说道:“我的观点是港币不能动摇,并且所有与香港经济息息相关的交易,都应该使用港币,如此一来,就不会产生一个只有人民币的金融市场,金融是为投资服务的。这不能单单从政治角度来考量,在香港经济发展实际需求上,港币的存在大有必要。我认为,让港币继续与美元挂钩,在香港既有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也有港币的市场流通,丰富了香港金融市场,更有助于香港的繁荣。实际上,我们是走出了一条人民币双轨制的道路,香港是一轨,内地是一轨。两个市场都很重要。”

无论是人民币还是港币,它们都是中国在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货币,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发挥本位币与辅币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让一国两制的中国经济得到全面的发展。

金融课要点

不管是真正具有价值的钱还是本身没有价值的钱,它们在我们的生活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承担着我们商品交换媒介的任务。欧元开启的货币一体化

欧元正在逐步取代美元,这是不争的事实。欧元的历史不过八九年,八九年前欧元在全球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中的比重是零,刚刚出生,今天(2008年)是22%,应该说两年前22%,今天可能超过这个数字。美元在10年前大概是70%,今天降到55%左右,很明显,一升一降,作用非常明显。——清华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教授 李稻葵

现在出国旅游已经成为一大流行趋势,年轻人想要趁着年轻多出去见见世面,老年人想要趁着体格健壮到处去逛逛,其实,大家有钱了出去见见世面也没什么不好的。但问题是,出国是想出就能出的吗?

其实,出国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签证,而在于货币。如果你想去美国,你就需要兑换美元;如果你想去韩国,你就需要兑换韩元;如果你想要去英国,你的手上就需要有英镑,到一个国家就要换一种钱,换来换去人们都会感到麻烦的。

在先秦的史籍中我们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楚国的商人经常四处外出做生意,有的时候还要跨越国境。在当时,各国都有各自的货币,比如楚国用蚁鼻钱、齐国用刀币等。这些货币虽然都用黄金铸造,但却有重量和成色的差别,所以这个商人总是随身带着称量工具,每做一笔生意就称量一次。

有一次,这个楚国商人到了秦国,当时西秦出好马,于是他便想要收购一批良马回国。不过,好东西总是十分抢手的,很多各地来的商贩也都慕名而来,与他展开了竞争。正巧,在一个马市上,他看中了几匹高头大马,当即决定购买,然而随身携带的钱币却耽误了他的时间,正当他在一旁称量钱币时,后面来了一位秦国的商人付清了款项,把这批骏马买走了。

战国时期,商业不发达,人们因为货币的兑换烦恼还说得过去,但在国际贸易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还要被货币的兑换难住,就有点儿说不过去了。正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欧洲的德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才决定发行统一的货币——欧元。

所以,现在越来越多嫌麻烦的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去欧洲旅游。为什么?就是因为那里有统一的货币!欧元在手,走遍全欧洲都不愁!比在东南亚一天走两个国家还要不停地兑换货币方便得多。

欧元的概念是卢森堡前首相皮埃尔·维尔纳在1969年3月提出的,并于三年之后开始设计实施。然而因为石油战争和金融危机的爆发,这一计划被迫停止了。到了1979年,欧元计划在10年后终于再次启动,在法国、德国的倡导和努力下,欧洲货币体系宣告建立,同时欧洲货币单位“埃居”诞生。又过了20年,1999年1月,欧元正式诞生。从这一年开始,欧洲中央银行确定统一的货币政策,银行间大额结算也都开始改为使用欧元,各金融市场也都随之开始用欧元进行结算。

在1999年1月1日到2002年1月1日的这段时间里,是各国货币与欧元共存的一个过渡阶段。在这几年的时间里,企业与个人可以同时使用两种货币。

自2002年1月1日开始,欧盟各个国家之间开始全面使用欧元,各国货币逐渐退出了市场。2002年7月1日,欧元成功实现取代各国货币而成为欧洲统一货币的目标。

也是从那时候起,欧元在国际贸易中逐渐建立起自己坚不可摧的位置。欧盟各个国家的钱币实现了统一,欧元成为这些国家的统一货币。时至今日,欧元已经成为欧盟中19个国家的货币。不仅如此,欧元也是非欧盟成员中6个国家的货币。

欧元的诞生是具有创造性的,在人类历史发展至今从未有过,秦统一度量衡是建立在一个国家的基础上,而欧元的发行是建立在多个国家的主权之上,仅这一点就是很难做到的。

欧元启动工程非常浩大,据金融学家计算,仅从欧元发行到投入使用的费用就高达1600亿欧元到1800亿欧元之巨。尽管欧洲各国为此花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资金投入与时间,但是一切的努力在欧元诞生之后都得到了回报。欧元诞生之后,确实给使用欧元的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好处,欧元启动给欧盟带来的利益将也将是难以估量的。而形成货币统一体的欧洲从此爆发了强大的金融潜力,有了像美国这个世界经济霸主挑战的本钱。连清华大学李稻葵教授都认为,从长远来看,欧元会逐步取代美元。

不仅是国家为经济的发展高兴得合不拢嘴,就连欧元区的居民也很快从市场中直接感受到了统一货币带给他们的实惠。欧元诞生以后,消费者可以毫无障碍地自由选择来自多达十几个国家的商品,这将会使消费者平均节约12%的费用。

就拿鲑鱼来说,西班牙的鲑鱼是整个欧元区最便宜的,只有平均价格的61%,而丹麦的鲑鱼价格却高达平均价格的133%。另外,意大利的奶酪比荷兰的贵了整整2倍,而爱尔兰的土豆仅是丹麦的一半还不到。

虽然这些看起来都是一些小事,但是小事却会给人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欧元的诞生不仅便利了当地人,而且累积起来也便利了我们这些外国人。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出国旅游,欧元区的诞生使得我们可以仅兑换一种货币就能轻松畅游多个风景各异的国家,这在给我们的出游带来便利的同时,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欧元区旅游业的飞速发展,而其他国家只能望洋生叹。

当欧元的优势逐渐显露出来,近几年东亚的一些国家也开始呼吁,东亚国家应逐步建立东亚统一的货币,如果这个构想能够完成,对于东亚国家和人民来说,无疑会是一件幸事。这也将有利于东亚各国摆脱美元本位制,金融市场与美国松绑,就可以更好地避免成为美国扩散危机的替罪羊。

不过,虽然近几年包括日本、韩国、中国等多国在内的东亚国家都为了这一目标做出了相关的努力,各国都希望能够团结起来共同在东亚形成最适度货币通货区,建立亚元系统。但是,也有金融专家表示,亚洲出现单一货币,形成统一的货币政策,至少在目前看来还是很难实现的。毕竟,欧元的诞生是建立在欧洲国家经济、宗教、文化都较为相似的优势基础之上,这个条件亚洲并不具备。

但无论如何,欧元的出现为我们亚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欧元经历了40年时间才从理论变为现实,我们如果能够坚持克服金融市场当中出现的困难,再假以时日,我们也未必不能成功。

金融课要点

如果全世界能够通行同一种货币,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便利得超乎想象,但问题是,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其中的困难也是不可想象的。货币放久了会“过期”

实际上不是楼价要大涨,房子要升值,而是货币太多了,货币在贬值。——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韩秀云

2009年,在我国的某拍卖行,一枚咸丰年间的通宝钱币拍出了196万元的高价,一时震惊海内外收藏界。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古币的价值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但是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实在难以理解160年前普通的一枚铜板能值这么多钱。要知道,咸丰年间这一枚铜板也不过只值白银0.1两,按银价计算不过几十元钱。

过时的货币如此值钱,那我们每个人都把现在的货币存起来一些,等以后值钱了拿出来卖呢?答案当然是不行,一方面,有些古币之所以值钱是因为它稀少,比如这枚咸丰通宝,当年铸造的时候本来就没几枚,能保存到今天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值钱也是理所应当的事。另一方面,过时的货币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升值,有的时候,过时的货币还可能“过期”。

我们都知道食品放久了会过期,钱放久了也会过期吗?这样的事还没有听过。然而在现实中,钱放久了确实是可能出现“过期”现象的,钱的“过期”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贬值而出现的货币价值缩水,一种则是因为货币换代出现的过期。

近两年,我们普通百姓都能感觉到自己手上的钱越来越不值钱,原来100元能买很多东西,现在100元可能一出手就没有了。过去中国的万元户让许多人十分羡慕,现在即便是家有几十上百万的人也不敢说自己是有钱人,因为100万元在大城市可能连一套房子都买不到。

近几年,我国的房价一直在上涨,房地产吸引过去太多的资本,使得国家只能靠发行货币来拉动经济,于是物价开始不断上涨,这期间我们的工资虽然也在上涨,但涨幅比不上房价的涨幅,所以我们才感觉钱越来越不经花了。

面对不经花的钱,很多人大有想回到过去的感觉,如果放在10年前,100万元在北京三环里买房可不成问题,甚至还能附带一个车库。同样的钱放在今天不如从前值钱,这是过期的第一个现象。

对于这一点,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韩秀云就曾解释过,现在人对房价怨声载道,但问题的实质并不是楼价大涨、房子升值,而是货币在贬值,货币的价值已经留在昨天了。

看过货币过期的第一个现象,让我们再来看一下货币过期的第二种情况,那就是货币的更迭。如果我们今天拿着光绪通宝去超市里买东西会怎么样呢?相信十有八九是会被当成神经病的,这是因为我们今天已经不再使用铜钱了。

同样的,民国的法币、日伪时期的满洲国圆甚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民币,我们今天都已经不再使用了。虽说当年它们都是流通广泛的货币,但是,随着货币的更迭,它们已经退出了金融舞台,因此从使用价值角度讲,它们也是过期了的。

谢先生手里有一张1948年的存折,是自己父亲当年存进民国某家银行的,金额是50万元。谢先生是家中独子。新中国成立前,他们家在当时的吴山路开了一家卖烟酒副食的小店,在银行有一笔存款。

由于1949年前后中国处于兵荒马乱的状况,谢先生的父亲到处奔波,也不敢把这笔钱取出来带在身上。由于当时谢先生年纪还小,后来有可能忘了,父亲在去世前从未跟谢先生提过这张存折的事情。1983年父亲去世以后,谢先生在整理父亲遗物的时候才发现了这张存折。

谢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曾经去杭州的那家银行问过这笔钱能不能取,银行的人告诉他说:“我们已经登报声明,这笔钱已经和他们没关系了。”后来1989年谢先生去香港探亲3个月,在香港期间,谢先生写了一封信给台北的这家银行,询问这件事情,结果也是石沉大海,没有任何答复。

一名记者在知道这件事情后询问银行,工作人员答复说:“解放以后我们银行就并入了人民银行,这笔存款也转入人民银行。1953年2月20日发布过一个《政务院关于解放前银钱业未清偿存款给付办法》,规定了此类存款的处理办法。其中第十八条规定:办法公布实施后,如存户逾一年期限不支取者,应由银钱业列表移转中国人民银行汇缴国库。”

也就是说,这笔钱没有在《办法》发布一年内支取,已经收归国库,谢先生已经不能取回这笔钱了。

钱放久了就会面临贬值或没用的下场,现代经济发展这么快,虽说短时间内我们不太可能经历货币骤然更迭的情况,但货币的面值缩水却是我们正在经历的事情。因此,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保持手中货币的价值,让它保值增值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清华大学在全国各地开始的金融培训班中,如何让手中资产保值增值一直是学员们最感兴趣的课程,而在清华大学内部,金融学也往往会吸引很多其他专业的同学来旁听,这证明了当下社会对于货币“过期”问题的关心。

钱,说起来比较俗,但它却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谁也不想过因为几百块钱掰着手指头算的日子。因此,我们就要学会保护好自己的钱,让我们的钱永远不“过期”。而到底怎样做才能保护好自己的钱,我们在后面将会讲到。

金融课要点

货币会贬值,而投资却能让自己的钱保值,让自己的身家有保质期。所以遇到合适的投资项目,就把自己的钱投进去,来应对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等问题。  第二章投资金融学让钱生钱的投资

我比较鼓励学生理财,理财的收获不仅仅是赚到钱,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因此关心和了解整个经济体系和金融体系的运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 姚 雯

很多人都做过一夜暴富的美梦,都希望自己有一天突然拥有一笔可观的财富,让自己不再需要为生活而奔波劳累。但是,一夜暴富谈何容易,我们的祖先告诉我们,钱还是要靠自己双手来赚。

不过,虽然我们没有一夜暴富的机会,但是如果能够让自己的金融手段更灵活一些,我们倒是可以让自己赚钱更容易一些,而赚钱最容易的手段就是投资。

钱放在家里,就算一分不花也不能有更多的钱,放久了还可能因为通货膨胀等原因贬值。不但没有赚到钱,还会有损失,放在银行里的钱虽然有利息,但如果利息比通货膨胀率低,那么一样是赔钱的。因此,对于一个有金融头脑的人来说,他不会傻傻地把自己的钱存在银行赚取微薄的利息,而是会合理地用一部分钱去投资,让它再生出钱出来。

从金融学的角度讲,投资是指人或者机构为了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获得收益或是资金增值,在一定时期内向一定领域的标的物投放足够数额的资金或实物的货币等价物的经济行为。通俗一点说,投资就是让钱生钱。

我们身边有些人尽管平时收入不菲,但是却没有多少资本积累,一旦有点急事需要用一大笔钱的话,往往会发现自己没有积蓄,这就是不懂得投资的缘故。而有些人虽然收入一般,但能够合理搭配自己的资本,让资本在时间的推移中快速增值,还能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明朝的沈万三,如果只是单纯地做一个守财奴是绝对成不了一代巨富的,就是因为他懂得把自己的钱拿出去投资,才让这些钱为他赚回了更多的钱,让他的钱越积越多,多到几乎赶上皇室的财富,让当时的皇帝都对他忌惮几分。

巴菲特从不经营实业,但却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靠的也是投资。巴菲特靠买入有价证券起家,曾被美国《纽约时报》评为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后来成了世界首富。

巴菲特之所以能够享有盛名,就是因为他那独到的投资眼光,为自己累积了巨额的个人财富。巴菲特对于很多渴望财富的人来说就犹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