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学理论(2018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1 10:53:50

点击下载

作者:东方治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党员干部学理论(2018版)

党员干部学理论(2018版)试读:

写在前面的话

在2018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18年是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共十九大描绘了我国发展今后30多年的美好蓝图。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2018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紧紧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发展,实现党内政治生态根本好转,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使党的十九大精神成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征程上,不论是攻坚克难还是深水跋涉,全党都必须向学习要定力、要能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增强执政本领。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并强调,“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各级领导干部要把理论学习作为“看家本领”,通过学习保持政治上的坚定、理论上的清醒,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强本领,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

读书学习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也是党员干部做好本职工作的必然要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古今中外历史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的现象: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现在,我们的党员干部承担着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重要职责,肩负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要使命,要认清科学发展大势、把握科学发展规律、统领科学发展全局、创造科学发展业绩,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着力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所有这些都离不开读书学习。

我们目前正在推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伟大而波澜壮阔的,需要的知识是非常广泛而深刻的,我们的学习也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抓住学习重点、热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既要敢于直面疑点,也要善于攻克难点。“党员干部学理论”系列丛书就是为党员干部量身打造的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重点品牌书,“聚焦重点、回应热点、直面疑点、解析难点”也是这本书存在的价值。在本书中,我们精心为大家梳理了如下理论热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面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外交等。这些理论热点,紧密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员干部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必学必知的最新理论成果。“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依靠学习带领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

1. 一面伟大旗帜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新时代的重大课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主题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要论摘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人民日报》2017年11月3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人民日报》2017年11月3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贯通起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进一步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活力。——刘云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日报》2017年11月6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新时代的重大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等基本问题,并且要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围绕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势,科学判断时代条件的发展变化,对焦我国发展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作出了全面而系统的回答。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展开、深化和拓展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对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从理论渊源、历史根据、本质特征、独特优势、强大生命力等多方位多角度作出了深刻回答,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社会主义。对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以一系列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观点,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这些思想观点,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这“八个明确”,高度凝练、提纲挈领地点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构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概括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大历史贡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共识和智慧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主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主题,是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来展开的,这一主题,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创造性地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命题,并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以此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报告的一条主线,成为我们党和国家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成为引领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的一面旗帜,高高飘扬在中华大地上。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之下,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系统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聚焦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21世纪。进入新世纪之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将“和谐社会”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来,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概念,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的主题发生了时代性转换,从“站起来”“富起来”转换为“强起来”,中华民族进入了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以高度的理论自信和行动自觉,创造性地回答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治国理政提出的新课题,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意义、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主题转换的客观需要,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贯通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历史进程中,高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的基础之上,开创发展于改革开放时期,丰富深化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实践,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中国人民的探索和实践。

在中国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实现民族独立、国家解放、人民自由为己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一次结合”,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并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使久历磨难的中华民族站了起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提供了政治前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投身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中,围绕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这一主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夯实了物质基础,解决了中华民族富起来的问题。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深刻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三次结合”,着力从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则等入手,完善和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为丰富和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动力,以此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华民族步入“强起来”的伟大复兴的新时代。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创举,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发展模式做出的伟大贡献。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有更强的战略定力,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和形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实践、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由之路。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我国发展更有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上,我们党既把经济建设作为兴国之要,又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既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又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既强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原则进行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它摒弃了传统社会主义中诸如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大而又大、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单一分配制度等,继承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相统一的实践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在中国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现实版本。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进程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打牢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的历史进程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石,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宽了发展空间,夯实了物质基础,并初步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基础。

1992年,邓小平同志曾预言:“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历史精准地在30年后朝着这个目标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中国人民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根据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着眼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目标,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注重从坚持、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则等上层建筑的高度,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从履新之际八项规定的制定,到“打虎拍蝇”的反腐斗争中不断扎紧制度的笼子;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到十八届四中全会出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到十八届六中全会以制度的形式固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致力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深入回答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坚持、深化、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而言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时代主题发生了转换,理论内涵也发生了实质性飞跃,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理论内容而得以独立存在。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实现三次飞跃的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进行“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个历史阶段划分的历史基础、现实基础和理论依据。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党的十九大号召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这是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如何落实这一根本任务,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的核心要义。

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的核心要义是什么?就是用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立场、观点、方法武装全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我们党自诞生以来,就以最先进的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尤其是贯穿其中的世界观、立场、观点、方法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紧密结合不同时期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是决定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要素。无论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决定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要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立场、观点、方法,都始终贯穿于我们党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之中,都始终贯穿于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贯穿于我们党的建设的全过程,这也正是我们党迄今为止仍然能够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的决定性因素。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科学回答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关系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延续和发展。党的十九大党章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其贯穿始终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立场、观点、方法,是决定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要素在新时代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这一总要求中,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与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并列,确立为党的建设的主线,足以可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在党的整体性建设中的极端重要性。换句话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贯穿和体现其中的决定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要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立场、观点、方法,能否体现和贯穿于党的总体建设的全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武装全党,是检验我们党是否具备驾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衡量和判断标准,也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实现程度的衡量和判断标准,同时还是能否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衡量和判断标准。

综观党的历史,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都产生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践进程中,也都是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服务的。党的指导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都成功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的问题,探索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新的成功的道路,根本的原因在于贯穿于党的指导思想中最核心的灵魂——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立场、观点、方法,始终是引领我们党实现自己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源头活水,是党的先进性的最根本和最集中的体现。

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正面临着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新的历史使命,这需要我们党具备在长期执政条件下的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九大号召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因此,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决定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最基本、最核心要素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立场、观点、方法,引导全党从世界观、方法论和基本立场的高度来准确认识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全党同志都能够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以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要求贯穿始终的,而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集中表现,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也就是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归根结底是表现在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它提供我们的,不仅仅是每个方面的具体要求,而是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论。我们今天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要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去把握它的精神实质,从根本上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真正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到手,并运用它来观察、分析、处理和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有了这样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抓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要素——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一要求,增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以科学的态度来看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地把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要求落实到自己的工作实际中去,并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增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 一个历史使命

——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实现新时代历史使命必须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

以“四个伟大”肩负新时代历史使命

要论摘编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苦干实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习近平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强调:铭记党的奋斗历程时刻不忘初心 担当党的崇高使命矢志永远奋斗》,《人民日报》2017年11月1日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人民日报》2017年11月3日

我们的民生工作还有不少不如人意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一八年新年贺词》,《人民日报》2018年1月1日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经过九十多年的顽强拼搏和持续奋斗,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历史的长河大浪淘沙,也昭示历史担当者的风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谁能够承担起这个历史使命,谁就能赢得中国各民族人民的衷心拥护,成为中华民族的主心骨。

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为人类进步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各式各样的尝试。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一次次抗争,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奋起。历史呼唤真正合格的使命担当者。在历史的反复比较中,在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我们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侵略者,打败国民党反动派,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扫清了根本障碍。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光明前景。

回顾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才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创造了中华民族新辉煌。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中国人民接续奋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复兴使命的合格担当者,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把中国人民带上民族伟大复兴人间正道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和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使具有5000多年悠久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告别贫穷和落后、全面迈向现代化,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与活力;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思想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近70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改革开放后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具有强大号召力和感召力的奋斗目标。中国梦视野宏阔、内涵丰富、意旨深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个梦想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类利益、人民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取最大公约数,贯通国家、民族、个人,贯通过去、现在和未来,贯通硬实力、软实力和综合实力,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

党的十九大擘画了实现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吹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集结号,进一步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引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三句诗,精辟概括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形象展示百余年来中国社会波澜壮阔、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生动诠释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寻梦、追梦、圆梦的艰辛历程。

现如今,我们要着眼未来,决胜当下,扣准2018 年改革开放40 周年、2019 年新中国成立70 周年、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49 年新中国成立100 周年这些重要时间节点,正确处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两个阶段之间的关系,实现各个目标、各个阶段的环环相扣、有序衔接、相互促进、节节取胜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新时代历史使命必须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

中国共产党是肩负着历史重任登上中国舞台的。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开始了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党的十九大深情回顾了90多年来我们党为实现历史使命付出的艰辛努力、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入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为全党同志在新时代更好肩负历史使命进行了思想动员、指明了奋斗方向。

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首先就要深刻理解90多年来中国道路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得出这样的深刻认识:

第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第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第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90 多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要把誓言刻在心中,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对全党来说,就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赓续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从南湖红船上寻找光明的摆渡人,到烽火硝烟中挺立脊梁的主心骨,再到驾驭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航员,在这条前后相续的道路上,我们党初心如磐,以划时代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点燃照亮中国的燎原之火,拉开赶超世界的改革大幕,开启走向复兴的伟大征程。“筚路蓝缕,以启山林”,90多年前只有几十人的中国共产党,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拥有89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拿出只争朝夕、敢于担当的拼劲,才能在十九大擘画的新征程上夺取更大胜利。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弘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脚步不歇,前行不止,90多年来,我们党从奋斗起步,更靠奋斗发展,成就了一项又一项伟业。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刻印在战争年代的烽火硝烟、建设年代的广阔天地、改革年代的风起云涌,让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当我们以十八大以来历史性的变革与成就,把中国的发展带到了新的方位,更需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永葆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在一大旧址中,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誓,“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誓词激荡信仰,有着“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的共产党人,矗立起民族的精神丰碑。从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到李保国、廖俊波、黄大年,我们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进入新时代,肩负新使命,正需以奉献精神召唤亿万人民接续奋斗,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以“四个伟大”肩负新时代历史使命

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指明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全党全国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前进的方向。

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使命引领未来。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必须深刻认识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与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一,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昭示了我们党肩负新时代历史使命的政治担当。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我们党是一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党。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没有今天的一切。中国共产党是在斗争中成长壮大的党,是敢于并善于领导人民百折不挠开展斗争又在斗争中不断取得胜利的党。中国人民能从悲惨境遇走向光明前途,实现伟大历史转变,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带领人民以顽强的斗争精神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是党中央对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新特点的高度概括。就世情来说,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巨大影响,世界加速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此消彼长,出现了一系列新特点新趋势。就国情来说,经过40年改革开放,我国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同时,我国改革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新的历史阶段,面临着与改革开放初期不同的问题和矛盾,出现了一系列新特点新情况。就党情来说,一方面,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党内还存在严重的政治规矩、组织纪律松懈现象,管党治党出现宽松软和腐败问题,甚至出现搞政治阴谋的严重隐患,全面从严治党和大力开展反腐败斗争任务艰巨。

因此,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第二,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彰显了我们党肩负新时代历史使命的战略清醒。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自知者英,自胜者雄。”安不忘危,才是生存发展之道。新形势下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完成历史使命,战胜风险挑战,必须全面从严管党治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如何成为新时代历史使命的合格担当者,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用了相当多的篇幅阐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不仅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之一,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十四个坚持”中的两个重要方面,而且还对“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安排。值得强调的是,报告历史性地首次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这一要求气势恢宏、内涵丰富,突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属性和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的大思路大方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崭新的理论特色,这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深刻体现了我们党肩负新时代历史使命的战略清醒和执政自觉。

第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宣示了我们党肩负新时代历史使命的道路选择。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路的坚定决心,是我们党不断从挫折中觉醒、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梦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我们党矢志不渝追寻的理想信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正是依据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这是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高度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英勇奋斗。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不仅科学揭示了实现中国梦的前进方向、根本道路,也宣示了我们党保持政治定力,坚定“四个自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定不移推进科学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政党信仰和理想追求。

只有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做到党的十九大强调的“五个更加自觉”,才能为实现伟大梦想排除一切困难和障碍;只有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才能为实现伟大梦想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只有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自信”,才能为实现伟大梦想铺就康庄大道。

在“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推进伟大工程,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就一定能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为中华民族作出新的伟大历史贡献。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伟大梦想指引正确方向,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提供领航导向;伟大斗争昭示担当精神,为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扫除障碍、提供牵引;伟大工程锻造领导力量,为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提供坚强保证;伟大事业宣示道路旗帜,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梦想开辟前进路径。在新时代,我们要把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贯通起来理解、协同起来贯彻,牢固确立“四个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肩负起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业绩。

3. 一个历史方位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要论摘编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 年 10 月 28 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个重大政治判断。这一判断,明确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以新的时代内涵,为我们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发展变革的新特征,增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供了时代坐标和科学依据。——栗战书:《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日报》2017年11月9日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重大政治论断,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党要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日报》2018年1月6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是引领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的旗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我们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结合上思考得出的正确结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们党所处历史方位的重大政治判断,这一判断正是在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基础上作出的,具有充分的时代依据、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第一,历史方位:新时代奠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这个重大政治判断,是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考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其主要依据来源于时代的发展,事业的继承和使命的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了新起点和新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找到了一条适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创造性地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一条成功的现代化与民族复兴之路。经过实践探索,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持续发展,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也在持续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我国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从站起来走进富起来,而现在则开启了“强起来”的模式,中华民族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判断新时代的历史根据在于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十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各个领域的成就,特别强调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从发展的眼光来看,这种成就和变革,必然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新质的产生与积累逐步发展升级从而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