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3 15:10:44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试读:

第1章 信息系统和管理

1.1 复习笔记

一、信息及其度量

1.信息化(1)概念

信息化是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化的动态过程,它反映了从有形的物质产品起主导作用的社会到无形的信息产品起主导作用的社会的转型。(2)影响

①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②信息技术成为劳动工具,作为劳动对象的信息资源则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战略资源,正在出现一种具有以知识、科技、信息技术和智能化的生产构成为特征的新的生产力,促使传统的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发展。

2.信息(1)信息、数据、知识和智慧

①信息

a.狭义

狭义上的信息是指可通信并有关联性和目的性的结构化、组织化的客观事实。

b.广义

广义上的信息是指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不确定性的事物。

c.一般定义

信息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形式或运动状态,也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指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可以使消息所描述事件的不确定性减少的意义。

②数据

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这些符号不仅包括数字,还包括字符、文字、图形等。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处理数据是为了便于更好地解释。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可以说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

③知识

知识是对信息的进一步加工和应用,是对事物内在规律和原理的认识。信息与人类认知能力相结合,产生了知识。

④智慧

智慧是人基于知识所做出的推理、判断和主张。(2)信息的性质

①事实性

事实性是信息的中心价值,不符合事实的信息不仅没有价值,而且可能价值为负。

②时效性

时效性指从信息源发送信息,经过接收、加工、传递、利用的时间间隔及其效率。时间间隔愈短,使用信息愈及时,使用程度愈高,时效性愈强。

③不完全性

关于客观事实的信息是不可能全部得到的,这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程度有关系。因此数据收集或信息转换要有主观思路,要运用已有的知识,还要进行分析和判断,只有正确地舍弃无用和次要的信息,才能正确地使用信息。

④等级性

管理系统是分等级的,处在不同级别的管理者有不同的职责,处理的决策类型不同,需要的信息也不同,因而信息也是分级的,通常把管理信息分为战略级、战术级和作业级三级。

⑤变换性

信息是可变换的,它可以由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载体来载荷。这一特性在多媒体时代尤为重要。

⑥价值性

管理信息是经过加工并对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是一种资源,因而是有价值的。

3.信息的度量(1)信息量的影响因素

①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程度

信息内容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大,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大;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小,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小。如果事先就确切地知道消息的内容,那么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量就等于零。

②利用概率来度量信息

只要可能性范围缩小了,获得的信息量总是正的;如果可能性范围没有变化,获得的信息量就是零;如果可能性范围扩大了,信息量变为负值,人们对这一事件的认识也就变得更模糊。(2)熵

熵是系统的无序状态的量度,即系统的不确定性的量度。信息在系统的运动过程中可以看作是负熵。信息量愈大,则负熵愈大。熵值愈小,反映了该系统的无序程度愈小,有序化程度愈高。信息度量表述了系统的有序化过程。

4.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1)概念

信息管理主要是对数据的管理,而知识管理则是对思维的管理。(2)知识

①概念

知识是对意识的反映,是对经过实践证明的客体在社会的人的意识中相对正确的反映。

②特点

a.可以共享;

b.可以越过时空传递;

c.可以重复使用;

d.可以再生。

③分类

联合国经合组织将知识分为事实知识(知道是什么)、原理知识(知道为什么)、技能知识(知道怎样做)和人际知识(知道谁有知识)四类。

知识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分。

a.显性知识是可以用语言文字表述的知识,而隐性知识则要靠实际摸索和体验来获得;

b.显性知识相对易于管理,而隐性知识则相对难以管理;

c.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为宝贵;

d.隐性知识所包含的经验、技巧等知识难以共享,而且它会随着人员的变动而大量流失。(3)知识管理内容

①需要的知识内容;

②知识的领域,获取和挖掘知识;

③知识传播、共享、有效利用;

④创造新的知识;

⑤存储、更新和保护知识。

二、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

1.系统和信息系统(1)系统

①概念

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按其组成可分为自然系统、人造系统和复合系统三大类。

②特征

a.整体性

一个系统至少要由两个或更多的可以相互区别的要素或子系统组成,它是这些要素和子系统的集合。作为集合的整体系统的功能要比所有子系统的功能的总和还大。

b.目的性

人造系统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所谓目的就是系统运行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它表现为系统所要实现的各项功能。系统目的或功能决定着系统各要素的组成和结构。

c.相关性

系统内的各要素既相互作用,又相互联系。这里所说的联系包括结构联系、功能联系、因果联系等。这些联系决定了整个系统的运行机制,分析这些联系是构筑一个系统的基础。

d.环境适应性

系统在环境中运转,环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系统。系统与其环境相互交流,相互影响,进行物质的、能量的或信息的交换。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系统是没有生命力的。(2)信息系统

①概念

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②系统组成

a.信息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使它获得新的结构与形态或者产生新的数据。

b.信息传输系统。不改变信息本身的内容,把信息从一处传到另一处。

2.信息系统的类型

按照处理的对象,可把组织的信息系统分为作业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两大类:(1)作业信息系统

①任务

处理组织的业务、控制生产过程和支持办公事务和更新有关数据库。

②组成

a.业务处理系统

业务处理系统的目标是迅速、及时、正确地处理大量信息,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如产量统计、成本计算和库存记录等。

b.过程控制系统

过程控制系统主要用计算机控制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例如炼油厂通过敏感元件对生产数据进行监测,并予以实时调整。

c.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先进技术和自动化办公设备(如文字处理设备、电子邮件、轻印刷系统等)支持人的部分办公业务活动。较少涉及管理模型和管理方法。(2)管理信息系统

①是对一个组织的信息进行全面管理的人和计算机相结合的系统;

②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决策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结合起来,辅助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决策;

③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同时还是一个社会系统。

三、信息系统的发展

1.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信息系统经历的阶段(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是面向业务的信息系统。(2)管理信息系统(MIS)

管理信息系统是面向管理的信息系统。(3)决策支持系统(DSS)

决策支持系统是面向决策的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在组织中可能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也可能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高层子系统而存在。(4)智能决策系统(IDSS)

决策支持系统与人工智能结合形成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也是面向决策的信息系统。(5)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

①群体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在决策支持系统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供多个决策者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通过某种规程相互协作地探寻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问题解决方案的信息系统。

②结构比个人决策支持系统要复杂,功能也将更强。

2.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系统的新发展(1)经理信息系统(EIS)

①概念

经理信息系统是专供高层决策者使用的系统,它是综合了信息报告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的许多特征而形成的一种信息系统。

②特点

a.数据调用方便,只要按少量键,便可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

b.大量使用图表形式来显示整个企业或直到基层的运营情况,并对存在问题和异常情况及时报警。(2)战略信息系统(SIS)

战略信息系统是一种把信息技术作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竞争武器和主要手段的信息系统。(3)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是将互相独立发展起来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CAM)与管理信息系统(MIS)综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达到设计、制造和管理过程自动化的系统。(4)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S)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基本理念是把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并将企业内部外部过程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从而有效地进行管理,在管理范围和深度上为企业提供了更丰富的功能和工具。(5)电子商务系统

电子商务系统包括:

①E-Commerce

E-Commerce指狭义的电子商务,即通过以互联网为主的计算机互联网络系统所进行的商品与服务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转移。

②E-Business

E-Business指广义的电子商务,或称电子业务,即企业、非营利组织、政府部门等通过计算机系统或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管理决策活动,支持上述活动的系统则被称为电子商务系统。

3.信息系统发展的网络化趋势(1)网络化是管理系统发展要求实现信息的有机集成的结果,也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发展的结果。(2)管理信息系统依托互联网正从企业内部向外部发展,随之出现了电子商务、电子健康、电子政务、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虚拟企业等新概念。

三、信息系统和管理

1.当代管理环境的变化(1)经济全球化的出现

①现在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贸易,很多成功的企业都依赖于其全球运作的能力。

②复杂的管理,如果离开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将寸步难行。

③企业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得不到信息系统支持的企业愈来愈难以生存。(2)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①许多国家的经济从工业经济转向基于知识和信息的服务经济。

②知识经济的来临将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管理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③企业管理从生产向创新转变,经济效益将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和创新。

④一个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依靠信息系统的支持,用动态的观点来研究面临的新问题。(3)大数据

①大数据为企业竞争提供了全新的管理环境。

②有效利用大数据,将会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③基于丰富数据的深入量化分析,将使管理决策更加量化与科学。

④对管理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信息系统和管理的关系

一个组织的管理职能主要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大方面,其中任何一方面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信息系统对管理具有重要的辅助和支持作用,现代管理要依靠信息系统来实现其管理职能、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1)信息系统对计划职能的支持

①计划职能的概念

管理的计划职能是为组织及其下属机构确定目标,拟订为达到目标的行动方案,并制定各种计划,使各项工作和活动都能围绕预定目标去进行,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②主要内容

a.支持计划编制中的反复试算。

b.支持对计划数据的快速、准确存取。

c.支持计划的基础——预测。

d.支持计划的优化。(2)信息系统对组织职能的支持

①传统组织结构管理的特点

组织职能包括人的组织和工作的组织。传统企业组织结构管理的各项职能分工严格,应变能力差,管理效率低且成本高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正在向扁平式结构的非集中管理转变。

②扁平式结构的非集中管理的特点

a.通信系统的完善使上下级指令传输系统上的中间管理层显得不再那么重要,甚至也没有必要再设立那么多的管理层;

b.部门分工出现非专业化分工的趋向,各部门的功能互相融合、交叉;

c.信息交流变得十分便捷,有利于上下级和成员之间的沟通,使企业可以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统一的、迅速的整体行动和应变策略。(3)信息系统对领导职能的支持

①领导职能的作用

指引、影响个人和组织按照计划去实现目标。是一种行为过程。

②领导者的职责

a.在人际关系方面的职责是领导、组织和协调;

b.在决策方面的职责是对组织的战略、计划、预算、选拔人才等重大问题做出决定;

c.在信息方面的职责是作为信息汇合点和神经中枢,对内对外建立并维持一个信息网络,以沟通信息、及时处理矛盾和解决问题。(4)信息系统对控制职能的支持

①控制职能的概念

控制职能是对管理业务进行计量和纠正,确保计划得以实现。为了实现管理的控制职能,应随时掌握反映管理运行动态的系统监测信息和调控所必要的反馈信息。

②控制内容的主要类型

a.行为控制

行为控制是指对人的管理。为了真正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简单用行政命令、强制手段来管理,除加强思想工作,还要借助于行为科学,要通过收集、加工、传递、利用人的行为信息来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和控制。

b.人员素质控制

实现对关键岗位上人员素质的控制在企业的管理中尤为重要。

c.质量控制

对重要产品的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和成品的质量控制。

d.其他控制

其他控制包括库存控制、生产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财务预算控制等。

四、管理信息系统面临的挑战

信息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1.提高对管理信息系统既是一个技术系统,又是一个社会系统的认识;

2.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为信息系统的实用创造有利的条件;

3.用信息技术来促进企业管理;

4.提高企业文化,培养新一代的工作人员,使之适应新技术应用和企业转型的挑战;

5.政府部门应大力促进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

五、信息系统的伦理问题

1.伦理的概念

伦理是指人与人之间处理相互关系时指导他们行为对错的准则和规范。信息系统的伦理问题主要是指在信息技术使用中引发的伦理问题。

2.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信息技术原因

信息技术在商业中的应用,对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引发了隐私、侵权、犯罪、法律、健康、工作环境等方面的伦理问题。(2)信息系统原因

信息系统的超强能力和信息具有高速扩散的特点使某些人甚至一按键就轻而易举地窃取到他人辛苦了几年的成果,获得丰厚利益,严重时还可能对被侵权者造成财产损失和利益损害。

3.解决伦理问题的相关举措(1)识别和发现因计算机技术而导致的政策空白;(2)澄清计算机相关概念的混淆问题;(3)结合相应的社会道德约束建立适当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4)对这些计算机相关政策进行伦理评判。

1.2 课后习题详解

1.什么是信息?信息和数据有何区别?

答:(1)信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①狭义上的信息是指可通信并有关联性和目的性的结构化、组织化的客观事实。

②广义上的信息是指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不确定性的事物。

③一般认为信息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形式或运动状态,也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指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可以使消息所描述事件的不确定性减少的意义。(2)信息和数据的区别

①数据是原始资料的直接记载,是统计和核算的依据。信息来源于数据,是进一步加工处理后的资料,各种数据汇集成信息。

②数据只反映一定的具体数值。信息供给各组织用于决策、指导生产以及反映一定的经济内容。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能成为信息。可以说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

2.试述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事务流的关系。

答:组织中各项活动表现为物流、资金流、事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动。(1)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与事务流的概念

①物流是实物的流动的过程。

②资金流是伴随物流而发生的资金的流动的过程。

③事物流是各项管理活动的工作流程。

④信息流伴随以上各种流的流动而流动,它既是其他各种流的表现和描述,又是用于掌握、指挥和控制其他流运动的软资源。(2)信息流处于特殊地位

①信息流伴随物流、资金流、事物流产生而产生。

②信息流是各种流控制的依据和基础。

3.如何理解人是信息的重要载体和信息意义的解释者?

答:(1)人是信息的重要载体

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信的知识,而知识是人的意识的反映,信息经过人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使其对人、组织和社会有作用。(2)人是信息意义的可解释者

广义的信息强调“人”本身不但是一个重要的沟通工具,还是信息意义的解释者。所有的沟通媒介均需使信息最终可为人类五官察觉与解释,才能算是信息沟通媒介。

4.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系统技术在哪些方面能给管理提供支持?

答:(1)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它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2)信息系统技术支持的表现

①信息系统对计划职能的支持

a.支持计划编制中的反复试算。

b.支持对计划数据的快速、准确存取。

c.支持计划的基础——预测。

d.支持计划的优化。

②信息系统对组织职能的支持

a.通信系统的完善使上下级指令传输系统上的中间管理层显得不再那么重要,甚至也没有必要再设立那么多的管理层;

b.部门分工出现非专业化分工的趋向,各部门的功能互相融合、交叉;

c.信息交流变得十分便捷,有利于上下级和成员之间的沟通,使企业可以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统一的、迅速的整体行动和应变策略。

③信息系统对领导职能的支持

领导职能的作用在于指引、影响个人和组织按照计划去实现目标。这是一种行为过程。领导者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在人际关系方面的职责是领导、组织和协调;

b.在决策方面的职责是对组织的战略、计划、预算、选拔人才等重大问题做出决定;

c.在信息方面的职责是作为信息汇合点和神经中枢,对内对外建立并维持一个信息网络,以沟通信息、及时处理矛盾和解决问题。(4)信息系统对控制职能的支持

a.行为控制

行为控制是指对人的管理。为了真正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简单用行政命令、强制手段来管理,除加强思想工作,还要借助于行为科学,要通过收集、加工、传递、利用人的行为信息来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和控制。

b.人员素质控制

实现对关键岗位上人员素质的控制在企业的管理中尤为重要。

c.质量控制

对重要产品的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和成品的质量控制。

d.其他控制

其他控制包括库存控制、生产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财务预算控制等。

5.为什么说管理信息系统并不能解决管理中的所有问题?

答:(1)管理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它既涉及客观环境,又涉及人的主观因素。(2)由于生产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也由于事物间复杂的相互联系和事物的多变性等等原因,人们在解决管理问题时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数据,更不可能把所有的、待选的解决方案都考虑进去,而管理信息系统解决问题时运行的程序是由人来编写的。(3)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人不能解决的问题,依靠计算机也无法解决。因此,仅仅靠管理信息系统是无法解决管理中的所有问题的。特别是在高层决策和宏观决策中,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人的直觉和判断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和创造性的发挥。(4)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人们在实施管理时,不仅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还必须运用一套技术和处理方式,这些都是管理信息系统力所不能及的。

6.为什么说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发展与开发和使用信息系统的人的行为有紧密的联系?

答:(1)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有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2)信息是人的客观的在意识的反映,信息最终是为人、组织或社会服务的,人是信息的载体和信息意义的解释者。

因此信息系统的建立、发展和开发与使用信息系统的人的行为有紧密的联系。

7.试述信息系统对人类生活与工作方式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答:(1)信息系统对人类生活与工作方式的有利影响

①通过国家或国际的通信系统,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电子化书信的往来将人们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②对文娱与新闻的获取将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选取,个性化风格得以增强。

③电子货币与自动购销系统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消费,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消费习惯。

④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团体工作不必面对面地坐在一起,人们可以在家里办公,并随时保持与同事之间的联系。(2)信息系统对人类生活与工作方式的不利影响

①在全球范围内,随着文化交流的扩大、交流内容的增加与交流方式的便捷,会使某些民族文化受到冲击。

②人们由直接交流变为间接交流,将在某种程度上淡薄感情色彩。

第2章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2.1 复习笔记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1.定义(1)不同时期的代表性定义

①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a.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

b.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

c.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②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向管理者提供帮助的基于计算机的人机系统,也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

③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整个供应链上组织内和多个组织间的信息流管理,实现业务的整体优化,提高企业运行控制和外部交易过程的效率。(2)定义的发展

人们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完善的过程,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其概念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

第二个定义是人们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说明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不仅有赖于信息技术本身,而且更多地依赖于组织的内外部环境;这是对信息系统的社会技术系统属性的充分认识。

第三个定义则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深入应用的结果。管理信息系统已突破原有的界限,成为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和外部商务流程集成的平台,即跨组织的信息交流平台;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也已经超出了一个组织或企业的边界。

2.特点(1)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2)对组织乃至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3)人机结合的系统;(4)需要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5)多学科交叉形成的学科。

3.结构

图2-1是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矩阵。纵向概括了基于管理任务的系统层次结构;横向概括了基于管理职能的系统结构。图2-1  功能子系统和管理活动矩阵(1)基于管理任务的系统层次结构

①管理任务的层次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按照管理任务的层次进行分层(如表2-1所示)。表2-1  管理任务的层次

a.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涉及企业的长远计划,处理中、长期事件,如制定市场战略、确定产品品种等。

b.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或战术管理)属于中期计划范围,包括资源的获取与组织、人员的招聘与训练、资金监控等方面。

c.运行控制

运行控制涉及作业的控制(如作业计划和调度等)。

d.业务处理

业务处理是企业最基本的活动,它涉及企业的每一项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

②不同管理层次的差别

a.在实际的工作中,有时同一问题可以属于不同的管理层次,只是每个层次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如对于库存控制问题:

第一,运行控制层关心的是日常业务处理能否准确无误;

第二,管理控制层考虑的是如何根据运行控制数据,确定安全库存量和订货次数;

第三,战略管理层关心的是如何根据运行控制和管理控制的结果及战略目标、竞争者行为等因素,做出正确的库存战略决策。

b.不同的管理层次对信息的需求不同

战略管理层与运行控制层所需信息的特性有很大差别,而管理控制层所需信息则介于二者之间。表2-2描述了不同管理层次之间信息特性的差别。表2-2  不同管理层次的信息特性信息特性运行控制管理控制战略管理来源系统内部内部外部范围确定有一定确定性很宽概括性详细较概括概括时间性历史综合未来流通型经常变化定期变化相对稳定精确性要求高较高低使用频率高较高低

c.管理信息系统的不同层次具有不同的信息处理方法

第一,战略管理层

Ⅰ.决策内容

确定和调整组织目标以及制定关于获取、使用各种资源的政策等。

Ⅱ.决策特点

一般属于非结构化决策问题。决策者是企业或组织的最高管理层。

第二,管理控制层

Ⅰ.决策内容

对各种资源的获取和使用进行有效的计划和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Ⅱ.决策特点

受战略管理层所制定的目标和策略的限制,一般属半结构化或结构化的决策,决策者为组织的中层领导。

第三,运行控制层

Ⅰ.决策内容

保证有效地完成具体任务或操作。

Ⅱ.决策特点

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属于结构化决策问题,决策者通常是组织的基层管理人员。

d.不同层次中信息处理所需资源的数量不同

从信息处理的工作量来看,信息处理所需资源的数量随管理任务的层次而变化。

第一,信息量

一般业务处理的信息处理量较大,而在系统结构中所处层次越高,其所需信息处理量越小,呈金字塔形,如图2-2所示。

第二,结构化程度

所处层次越高,结构化程度也越低。

Ⅰ.底部表示结构化的管理过程和决策;

Ⅱ.顶部表示非结构化的管理过程和决策;

Ⅲ.中间表示介于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之间的半结构化问题。图2-2  管理信息系统的金字塔形结构

图2-3是安东尼等人通过对欧美制造企业的长期研究提出的管理信息系统的金字塔形系统结构,安东尼金字塔模型(Anthony’s Pyramid)。其特点有:

第一,考察了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

第二,把企业放在整个经营环境中考察,把企业内外部环境结合起来,系统地描述了企业内外部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传递和接收过程,反映了包含整个供应链信息管理的全景。

第三,描述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双向流动及其基本规律。

Ⅰ.物流的流程

体现在从采购部件到产品销售出去的整个过程之中,自上游向下游方向流动。先从供应商流到企业,再到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即企业需要经过零部件采购、调拨、生产加工、发送、销售等业务流程。

Ⅱ.资金流的流程

与物流相反,从下游向上游方向流动,即从消费者流到零售商及批发商,然后到企业(或直接到企业),再流到供应商。

Ⅲ.信息流的流程

比物流、资金流等复杂得多。企业信息主要包括订货信息、发货信息、收支信息等。信息流在与物流、资金流互补的同时,又起着管理企业整体活动的作用。图2-3  安东尼金字塔模型(2)基于管理职能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可以按照使用信息的组织职能加以描述。系统所涉及的各职能部门都有着自己特殊的信息需求,需要专门设计相应的功能子系统,以支持其管理决策活动。各职能部门之间存在各种信息联系,从而使各个功能子系统构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管理信息系统是完成信息处理的各功能子系统的综合。

例如,在制造企业中,管理信息系统可由下面所列主要的子系统构成,每一个功能子系统完成有关功能的全部信息处理,包括业务处理、运行控制、管理控制和战略管理。

①销售与市场子系统

销售与市场子系统功能通常包括产品的销售、推销以及售后服务的全部活动。

信息处理活动:

a.业务处理有销售订单的处理、推销订单的处理;

b.运行控制活动包括雇用和培训销售人员、编制销售计划和按区域、产品、顾客等对销售量进行定期分析;

c.战略管理方面包括新市场的开拓和新市场的战略,它使用的信息有顾客分析、竞争者分析、顾客调查信息、收入预测和技术预测等。

②生产子系统

生产子系统的功能包括产品的设计与制造、生产设备计划、作业调度、生产工人录用与培训、质量控制等。

信息处理活动:

a.典型的业务处理有下生产指令、装配单、处理成品单和工时单等;

b.运行控制要求把实际进度和计划比较,找出瓶颈环节;

c.管理控制需要概括性的报告,反映进度、成本、所用工时等绩效变动情况;

d.战略管理包括制造方法及各种自动化方案的选择。

③物资供应子系统

物资供应子系统包括采购、收货、库存控制、发放等管理活动。

信息处理活动:

a.业务处理数据涉及购货申请、购货订单、收货报告、库存票、提货单等;

b.运行控制要求把物资供应情况与计划进行比较.产生库存水平、采购成本和库存等分析报告;

c.管理控制信息包括计划库存与实际库存的比较、外购项目的成本、缺货情况及库存周转率等;

d.战略管理主要涉及新的物资供应战略、对供应商的新政策以及自制与外购的比较分析等。此外,可能还有新供应方案等信息。

④财务和会计子系统

a.财务和会计的联系

财务和会计虽然有着不同的目标和工作内容,但它们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

财务的职责是在尽可能低的成本下,保证企业的资金运转,包括托收管理、现金管理和资金筹措等。会计则包括对财务工作进行分类、绘制标准财务报表、制定预算及对成本数据进行分析。

b.信息处理活动

第一,与财务有关的业务处理包括收账凭证、支付凭证、分类账和股份转让等;

第二,运行控制使用例外情况报告、延误处理记录、未处理事项报告等;

第三,管理控制利用财务资源成本、会计数据处理成本及差错率等信息;

第四,战略管理包括确保资金充足的长期战略计划和预算系统计划等。

⑤人事子系统

人事子系统包括人员的录用、培训、考核记录、工资和终止聘用等。

信息处理活动:

a.业务处理内容涉及人员基本情况数据、工资变化等。运行控制要完成聘用、培训、改变工资等;

b.管理控制主要对实际情况与计划进行比较、产生各种报告和分析结果,用以说明在岗工人的数量、招工费用、技术专长的构成等是否符合政府就业政策等;

c.人事战略计划主要由战略管理层来制订。它包括对招工、工资、培训、福利以及各种策略方案的评价。这些策略将确保企业能获得完成战略目标所需的人力资源。此外,战略管理还包括对就业制度、教育情况、地区工资率的变化及对聘用和留用人员的分析。

⑥高层管理子系统

每个组织都有一个最高领导层,如由公司总经理和各职能领域的副总经理组成的委员会。

信息处理活动:

a.高层管理子系统为高层领导服务,它的业务处理活动主要是信息的查询和决策的支持,处理的文件常常是信函、备忘录和高层领导向各职能部门发送的指示等;

b.运行控制主要负责会议安排、信函管理和会晤记录文档;

c.管理控制要求各功能子系统执行计划的当前综合报告;

d.战略管理活动包括组织的经营方针和必要的资源计划等。它要综合外部和内部的信息。这里的外部信息可能包括:竞争者信息、区域经济指数、顾客偏好、提供服务的质量等。

⑦信息处理子系统

信息处理子系统的作用是保证各职能部门获得必要的信息资源和信息处理服务。

信息处理活动:

a.典型的业务处理工作包括工作请求、采集数据的请求、改变数据的请求、软硬件情况的报告以及设计方面的建议等;

b.运行控制包括日常任务的调度、差错率和设备故障信息等。对于新项目的开发,还包括程序员的工作进展情况和调试时间的安排;

c.管理控制主要是对计划情况和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如对设备费用、程序员的能力、项目开发的实施计划等情况的比较;

d.战略管理则主要关心功能的组织,如采用集中式还是分散式管理,制订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确定硬件和软件的总体结构等。

⑧办公自动化

办公自动化技术的主要作用是支持知识工作和文书工作,如字符处理、电子邮件的收发、电子文件的制作等。办公自动化可以看作是与信息处理系统合一的子系统,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子系统存在。(3)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的综合

①综合的形式

a.横向综合

含义:把同一管理层次的各种职能综合在一起。

特点:使基层的业务处理一体化。

例如:运行控制层的人事、工资等子系统可以综合在一起。

发展:横向综合正向资源综合的方向发展,如按人把人员的信息综合到一个系统,按物料把采购、进货、库存控制等综合到一起。

b.纵向综合

含义:把不同层次的管理业务按职能综合起来。

特点:沟通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便于决策者掌握情况,进行正确分析。

例如:把各部门和总公司的各级财务系统综合起来,构成综合财务子系统。

c.纵横综合

含义:纵横综合也可以称为总的综合。

特点:使一个完全一体化的系统得以形成,能够做到信息集中、统一管理,程序模块共享,各子系统功能无缝集成。

②综合小结

通过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综合可知:

a.管理信息系统是由各功能子系统组成的。每一个子系统又可以分为四个主要信息处理部分,即业务处理、运行控制、管理控制(战术管理)和战略管理;

b.管理信息系统的每个功能子系统都有自己的文件,还有为各子系统公用的数据组成的数据库,由数据库系统进行管理;

c.在系统中,除了有为每个子系统专门设计的应用程序,也有为多个职能部门服务的公用程序,有关的子系统都与这些公用程序连接,还有为多个应用程序共用的分析与决策模型。这些公用软件构成了信息系统的模型库。

③概念结构框架

图2-4表示综合形成的管理信息系统概念结构框架。它也是一个确定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方法的物理结构。人们可以用它来描述有关现有的或进化中的管理信息系统。图2-4  管理信息系统概念结构框架

二、管理信息系统与环境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和条件。环境是有关组织内、外部各种因素的综合。这些因素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成败。

1.生产过程的特征

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生产特征和千差万别的内、外部环境,因而只有将信息管理方法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适应,才能充分发挥作用。(1)按工业行业分类及其管理方法

从投入物的供求联系和劳动对象的性质来看,工业有采掘业和加工业之分。前者的劳动对象是自然资源,后者则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由此,工业行业可分为三类:

①采掘业

含义:采掘业是指开采、挖掘自然资源的行业,如采矿业、采煤业、石油工业。

特点:这类生产一般需要较高投入,管理的重点一般为物料储运等。

②冶炼业

含义:冶炼业是直接对采掘业的产品进行加工的行业。它改变物料的物理、化学特性。

特点:这类生产一般是流程式生产,受生产设备专用性限制,灵活度较小。在这类生产管理中,物料的储运和管理仍然十分重要。一些现代化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如线性规划、网络计划等,经实践检验,对这种行业非常有效。

③制造业

含义:制造业是对经过加工的资源进行再加工,以改变物料的物理形式的行业,如机械零件的加工和装配业。

特点:制造业中各类企业数量多、产品品种结构复杂,因而对生产过程的计划和管理也是最复杂的,一直是生产与库存管理讨论的重点。(2)按生产形式分类及其管理方法

根据上述三类行业的特点,可将其生产归纳为流程式生产和离散式生产两种形式。采掘和冶炼业都属于流程式生产,制造业则属于离散式生产。

①离散式生产

制造业的离散式生产过程是将原材料加工成零件,由零件组装成部件,最后总装成产品。

特点:要求各基本作业之间设有相当的储存,使每项作业可以相互独立地进行,以便合理地安排进度,充分利用人力、设备等资源。

a.制造业离散式的生产方式又可分为车间作业式生产和流水生产:

车间作业式生产和流水生产在生产计划、生产组织和数据处理上有着许多不同之处,所以,采用的管理方法也不一样。

第一,对车间作业式生产,采用加工订单、各工序的任务分配单、物料分拣单、工具单等进行各工序的作业管理,采用“推式”生产管理方法,即前序下达生产计划,其产出作为后序的输入,推动后序生产。

第二,流水生产的管理则比较直观、简单。它采用“拉式”生产管理方法,后序有生产需要后向前序提出要求,以确定前序什么时候生产。

b.根据生产的产品结构、工作量和生产周期等因素,还可将制造业的离散式生产分为工程项目型和车间任务型。

②流程式生产

流程式生产具有与离散式生产完全不同的生产过程组织形式,因而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实现生产过程的管理与控制。

2.组织规模

组织规模是管理信息系统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决定着系统应用的目标和规模,因而,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上,应根据组织规模确定系统的规模和目标。

小组织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上的问题:(1)系统资源方面的限制

系统的开发往往需要巨额的投资,这甚至严重影响到一个小组织的经济运行。

①与大组织在系统开发态度上的差异:

a.大组织从应用效果考虑,倾向于系统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功能上的完整性;

b.小组织由于受资金方面的限制,尽管有应用高档配置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却常常以牺牲系统的性能为代价,采用一些低档的配置。

②资金窘境

a.受资金的限制,希望系统能尽快创造经济效益;

b.受系统性能的制约,系统功能的发挥受到了限制,难以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2)系统开发中要承受更大的风险

小组织在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时:

①除了考虑资金情况以外,还要求系统能尽快创造效益;

②往往在没有认真进行系统分析的情况下仓促上马,使系统的成功率大大降低。

3.管理的规范化程度(1)管理规范化的含义

对管理组织、管理过程等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的要求。(2)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受企业规模的影响:

①大组织由于管理的要求较高,机构较为完备,管理活动较为规范;

②小组织的管理集中在高层领导手中,各部门之间缺乏制度化的联系,领导决策有很大的主观性、随意性。(3)管理规范化的必要性

①从理论上来说,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一个组织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管理的人机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它的成功应用必须以规范的管理模式为基础,因而在系统开发之前,就必须对不规范的管理进行规范化,对于小组织尤其如此。

②从实际上来说,很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对于许多要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效率的组织而言,把开发应用管理信息系统作为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的契机,无疑比系统开发本身更具意义。

4.组织的系统性

与组织的规模、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一样,组织的系统性是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中的又一重要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管理信息系统的成败。(1)组织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与一般人工系统的区别:

①很多组织都是未经充分规划而创造的,或者虽经规划,但随着生态进化般的发展,生产过程、产品结构、组织结构等经过多次调整,系统结构早已发生变化,成了一个不可捉摸的“黑匣子”;

②可以观察到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但无法了解其内部工作过程,甚至管理人员也无法清楚地说明管理过程;

③在这种组织中应用某项技术只是因为知道它有用,而不是因为真正认识到它如何发挥作用。(2)组织的系统性与管理决策

①无系统性的组织:管理过程是不系统,既无法进行精确定义和理解,也无法进行量化分析,因为它不产生与决策有关的数据;

②有系统性的组织:管理过程是系统化,可以被准确地描述和量化,能够产生与决策控制过程相关的数据。这样系统的管理和决策能够在各管理环节的支持下准确进行。

除上述因素外,其他因素如:如何获得系统所需的物资和人力资源、组织内部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解和认识程度、决策技术及系统的软硬件水平、人的素质等,都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可以总结出:

第一,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涉及组织管理的方方面面,没有对整个组织管理系统的深刻理解和对应用环境的精确把握,就不可能有成功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

第二,在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之前,必须对影响系统应用的环境因素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影响系统成功应用的关键,使组织的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现代化的轨道,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铺平道路。

5.信息处理与人(1)结构化与非结构化决策

①管理决策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活动,既有结构化的也有非结构化的。由于决策问题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式也不一样;

②管理信息系统是解决结构化决策问题的现代化手段,可以提供快速、准确的决策;

③在现代管理中,更重要的是非结构化决策,因而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必须充分吸收人的经验和智慧,把计算机与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和计算机各自的长处。(2)计算机与人

在信息处理上计算机与人各有长处:

①计算机的长处

a.能保存大量的历史数据,并进行筛选、分析;

b.能够仿真应用环境和真实的管理系统;

c.能够产生各种方案的可行解,自动淘汰非优解。

②人的特点

a.能够根据经验和大量知识进行模糊推理;

b.善于处理各种与人有关的问题。

③人机和谐的信息系统

a.在信息处理中,要充分考虑人既是系统的使用者,又是系统的组成部分的这个特点;

b.在系统设计中,应努力保持人和计算机之间的和谐,这样才能设计出真正优秀的信息系统;

c.人机和谐应采取的措施:

第一,人性化界面

信息系统作为一个人机交互系统,友好的人机界面是必不可少的。界面的人性化设计能使系统的使用者在应用信息系统时,感到得心应手,因而,系统应通过人机交互的手段,采用灵活的接口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第二,人与机器的合理分工

既然计算机与人在信息处理中各有其优缺点,在系统中,就需要对人与计算机进行合理分工,分析哪些问题可由计算机求解,哪些需要人的参与。人机的合理分工有利于消除对计算机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如认为计算机可以代替人的一切劳动。

第三,提高终端用户的计算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有关产品成本的降低,终端或个人计算机得到广泛的应用,因而,提高终端用户的计算能力成为现代信息系统发展的方向。

终端用户的计算能力的提高已使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

Ⅰ.用户通过终端使用各种功能强大的软件存取数据、开发模型,并直接进行信息处理,从而改变了信息资源的组织、供应和使用方式;

Ⅱ.随着软件自动化技术的提高,终端用户可以利用有利的软件开发工具,根据需要自行开发和维护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正由信息资源的集中处理与控制向着支持用户自己控制、开发和运行的方式过渡。(3)系统开发和应用的过程中信息处理与人的关系

①客观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必然会对组织的管理方法提出新的要求,如调整管理机构等。

②主观问题

管理人员在手工方式下积累起来的有些经验可能会失去作用,因而对新系统的应用有时会产生自觉或不自觉的抵触情绪。

③问题结果

管理人员在开发过程中不能给开发人员有效的配合,在系统完成后,又不能创造性地应用管理信息系统解决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往往使系统应用失败。

④解决方法

使对各类人员进行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的培训成为系统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至今尚无明确的分类方法。

1.按功能、目标、特点和服务对象分类

从层次上可将信息系统分为业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2.按系统的功能和服务对象分类

可将信息系统分为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和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等。

3.根据我国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实际情况和管理信息系统服务对象分类(1)国家经济信息系统

①含义

国家经济信息系统是一个包含各综合统计部门在内的国家级信息系统。这个系统纵向联系各省、市、县直至各重点企业的经济信息系统,横向联系外贸、能源、交通等各行业信息系统,形成一个纵横交错、覆盖全国的综合经济信息系统。

②功能

收集、处理、存储和分析与国民经济有关的各类经济信息,及时、准确地掌握国民经济运行状况,为国家经济部门、各级决策部门及企业提供经济信息。(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①含义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面向企业进行管理信息的加工处理的一类最复杂的管理信息系统。

②功能

一般应具备对企业生产进行监控、预测和决策支持的功能。企业复杂的管理活动给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典型的应用环境和广阔的应用舞台。(3)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

①含义

面向事业单位,主要用于日常事务的处理,如医院管理信息系统、饭店管理信息系统、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等。

②主要功能

由于不同应用单位处理的事务不同,这些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功能也各不相同。(4)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

①系统特点

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是办公自动化和无纸化,如应用局域网、打印、传真、印刷、缩微等办公自动化技术,提高办公事务效率。

②主要功能

新时期的办公自动化除了正常的公文流转、邮件系统等传统办公自动化所具备的功能外,数据库无缝链接、无线应用等功能也必不可少。(5)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

①含义

从事特定行业或领域的管理信息系统。

②特点

a.专业性强

如人口管理信息系统、科技人才管理信息系统、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等。这类信息系统专业性很强,技术相对简单,规模一般较大。

b.综合性强

如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电力建设管理信息系统、银行信息系统、民航信息系统、邮电信息系统等,包含了上述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也称为综合型信息系统。

四、制造资源计划(MRPⅡ)

1.MRPⅡ的形成(1)突出的问题

传统生产管理的问题很多,其中突出的是库存控制问题。企业为了保证生产活动不间断地进行,往往把原材料等物料的库存量定得很高,这就使得库存投资增加,生产成本上升。(2)MRP管理思想的提出

1965年,美国的Joseph A.Orlicky博士与Oliver W.Wight等管理专家一起在深入调查美国企业管理状况的基础上,针对制造业物料需求随机性大的特点,提出了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简称MRP)的新的管理思想,即根据产品的需求情况和产品结构,确定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需求数量及订货时间,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上,有效降低库存。(3)MRP管理方法的形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MRP管理思想借助于计算机这一强有力的工具,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①MRP系统的假设

MRP系统建立在两个假设的基础上:

a.生产计划是可行的,即假定有足够的设备、人力和资金来保证生产计划的实现;

b.假设物料采购计划是可行的,即有足够的供货能力和运输能力来保证完成物料供应。

②闭环MRP与MRPⅡ

a.发展背景

在实际生产中,能力资源和物料资源总是有限的,往往会出现生产计划无法完成的情况。因而,为了保证生产计划符合实际,必须把计划与资源统一起来,以保证计划的可行性。

b.发展过程

第一,在MRP的基础上增加了能力需求计划,使系统具有生产计划与能力的平衡过程,形成了闭环MRP;

第二,在闭环MRP的基础上增加了经营计划、销售、成本核算、技术管理等内容,构成了完整的企业管理系统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全方位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如图2-5所示)。图2-5  MRPⅡ的构成

2.MRPⅡ系统的工作原理(1)MRPⅡ系统的作用

①MRPⅡ系统是站在整个企业的高度组织生产及一系列管理活动的,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出有效的计划安捧,实现统一管理;

②MRPⅡ是将企业的生产、财务、销售、采购、技术管理等子系统综合起来的一体化系统,它使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提供数据。

a.成本核算要利用库存记录和生产活动记录;

b.供应计划是建立在生产计划上的按需供应;

c.生产计划的制订要依赖于销售计划与生产计划大纲;

d.能力平衡过程是各工作中心的可用能力与生产计划中的能力需求的平衡过程;

f.设计部门不再是孤立的,而是与各项生产活动相联系;

g.产品结构构成控制计划的重要方面;

h.财务成本核算可及时进行,而不再是事后算账。(2)MRPⅡ计划的层次

MRPⅡ的核心在于各级计划系统。计划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制订的行动方案;控制是为保证计划的完成而采取的措施。

在MRPⅡ中,计划从粗到细、从一般到具体可分为五个层次,如图2-6所示。图2-6  MRPⅡ的编制

①经营计划

企业的经营计划是计划的最高层次,是企业总目标的具体体现。

a.任务

企业的最高决策层根据市场调查和需求分析、国家政策、企业资源能力和历史状况、竞争对手情况等有关信息,制订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即确定在未来2~7年中,企业产品的品种、市场份额、产品年销售额、年利润、生产率等。

b.性质

经营计划的制订要考虑现有资源及未来可获得的资源,具有较大的预测成分。经营计划是以下各层计划的基础。

②生产计划大纲

根据经营计划,确定未来1~3年内,每年、每月生产多少产品,需要哪些资源。

③主生产计划

主生产计划(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简称MPS)以生产计划大纲为依据,把最终产品的数量和交货期分布于每一时间段上,并在生产计划与可用能力之间做出平衡。

以上三层统称为主计划。

④物料需求计划

根据最终产品的数量和交货期计算零部件和材料的需求数量及时间,确定自制件的制造订单下达日期和采购订单发放日期,并对可用资源与资源需求作进一步的平衡。

⑤车间作业计划

根据MRP生成的零部件生产计划编制工序排序计划。

综上所述,五个层次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解决生产管理中三个共同的问题:

a.确定生产的目标;

b.确定生产所需要的资源;

c.缩小能力需求与可用能力的差距。

3.MRPⅡ系统的结构(1)MRPⅡ系统的目标

a.作为一种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RPⅡ系统必然要包含企业管理的基本功能;

b.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一种管理哲学,MRPⅡ系统的目标在于合理安排计划,充分利用各种制造资源,提高设备和工时利用率,实现均衡生产。(2)MRPⅡ的应用模式

a.模式随条件变化

MRPⅡ作为一种管理思想虽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但在应用上不可能采用千篇一律的模式,而与企业具体的生产环境和内部条件密切相关。在MRPⅡ的应用中,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做法,不同的应用阶段也各有侧重点。

b.结构随市场变化

企业的生产必须随着市场的发展而变化,因而,MRPⅡ系统结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c.成功应用模式的适应性

MRPⅡ在离散式工业企业的管理中获得了成功的应用。对于流程式工业企业来说,其生产模型、生产计划、车间管理和成本核算等方面虽与离散式工业企业存在区别,但同样可以应用MRPⅡ这种先进的管理思想。

五、企业资源计划(ERP)

1.ERP系统概念的提出(1)MRPⅡ的应用趋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