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错过你的天才孩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3 06:05:02

点击下载

作者:雷琼 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不要错过你的天才孩子

不要错过你的天才孩子试读:

前言

前 言

本书是以美国著名脑神经学专家Brock Eide博士的神经学习过程理论为基础编著而成。此理论解释了神经学习过程中的四个基本模块:信息输入、模式加工、动作输出、注意协调,这四个模块以及相互之间的连接构成了孩子学习的全过程。只要有一个模块通道有堵塞或者有障碍,孩子就会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反之,如果每个模块的通道都很通顺,那么这个孩子一定乐意学习,在学习上能不断体验到成就感的快乐。

基于Brock Eide博士的神经学习过程理论,结合笔者几十年的教育实践经验,我和多年好友、来自中国台湾的儿童教育专家李骥老师合作建构了一个行之有效、方便使用的工具模型:“儿童学习成就金字塔”。这里所说的学习成就,不是单指学校的考试成绩,而是儿童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成果的一种自信和成功体验的感受。

本书围绕“儿童学习成就金字塔”这一模型一层层展开论述,运用三觉(视觉、听觉、感觉)优势学习法来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首先,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在不断学习并且发展的人,都有自己的三觉基础优势系统。运用这个金字塔模型,就可以依据孩子的三觉基础优势,帮助他们找到最适合的高效学习路径和策略;同时,在三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感官联合学习的方式,是让孩子的大脑变得更聪明的训练捷径。

其次,运用这个金字塔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了解孩子没有如愿获得学习成就的原因,从感觉发展的失常到情绪干扰,这是根据数千个案例样本提炼出来的,分析每一类问题背后的症结所在,以及造成这些症结的原因。这些归类和分析足以涵盖当前孩子们所呈现的各种学习困难的状况(不包含先天智力受损状况),并有相应的针对性改善和提高的措施,帮助孩子找回学习和人际交往的自信。也就是说,孩子所有的学习和人际交往的障碍都有办法得到改善和提高。

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做分析,充分证明每个孩子都有极好的学习天赋。培养孩子并不难,给点儿阳光,孩子就能成长得很灿烂,因为每个孩子都拥有天生让自己优秀的潜能,这是积极心理学早就研究证实了的。父母只要不压制孩子的潜能,就能成就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本书更是一本从长期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家庭教育的“法宝”,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可以帮助父母轻松“搞定”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的难题。在帮助孩子的同时,父母也一定能成就自己。这是我在许多成长起来的家庭中看到的,因为教育孩子是父母最好、最真实的修行,每个父母都在努力做到最好,父母也从童年走过,他们也有与生俱来的优秀潜能。

最后,本书从心理学角度介绍了一些家庭可以操作的激发孩子学习动力、唤醒孩子内在成长驱动力的方式、方法,让普通的孩子成长为优秀,让优秀的孩子走向卓越。这样,孩子们美好的世界就回来了,那一片一片的花海也盛开了!这是何等美丽壮观的画面啊!

特别感谢赵鑫老师,正是他对我的不断鼓励,才让我有了开始动笔的勇气;在写作的过程中,当赵老师看到我开始怀疑自己能否写成时,使我最终完成了这本书稿的写作。雷 琼 2019年1月引子 那一片一片的花海

2013年11月下旬的一天,我参加中国创问教练中心的《进化教练》培训。课程中经常有三人小组的练习环节,老师要求每次换不同的人组合。我毫无预感,这一次的三人练习将对我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

三人练习小组,其中一个人的角色是客户(被教练者),一个人扮演教练,剩下的一个人当观察者。这一次,我当客户,教练的扮演者徐老师坐在我对面。我开始跟对方说起,我将要退休,退休后想开办一个为孩子和父母提供帮助的家庭教育培训公司,只是我几十年一直在教育系统的政府机构工作,对公司运作不熟悉,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因而有些纠结。但有一点我很清楚,如果不去做这件事,只有一个结果,就是后悔。

教练:“为什么想做这件事?”

我:“几十年的教育经历,我发现每个孩子真的都是天才,可惜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这点,采用了忽略、抑制或者毁坏孩子天赋的行为,一方面家长自己身心疲惫,另一方面很多孩子没有能尽情活出他们的天分,我为孩子可惜,也同情家长付出了那么多的辛苦却没有收获到喜悦的果实,我想帮助这些孩子和家庭。”

教练:“想到要做这件事的时候,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

我:“是花海,一片一片的花海,每个孩子的笑脸就是其中一朵花,每个其乐融融的家庭也是其中一朵花,漫山遍野开满了各式各样的花,我想让孩子们有个灿烂幸福的童年。”我越说越激动。“这片花海开出来了,对你意味着什么?”教练追问。

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因为我想证明给父母看,我也是一朵花。我想让天下的父母看到,他们的孩子是一朵能绽放的美丽的花。”说到这里,泪水如决了堤的江河一样汹涌而出,我浑身颤抖,埋下头痛哭起来。

这样的愿望从我的孩提时代就萌生了。

我小时候因为身体不好,三天两头生病,父母既要工作又要照顾我,实在顾不上,在我快满周岁时把我送到五十公里外的外婆家。我的童年是在外婆、姨妈身边度过的。

我6岁时要上学了,父母把我接回身边。那时,我知道有一个小我二岁的弟弟。一个孩子从小就懂得爸爸妈妈对他意味着什么,知道爸爸妈妈是他人生的重要人物。从小被父母“弃养”的孩子多年后再回到父母身边,内心最渴望的就是获得父母的认同和接纳,因而对父母对待她的态度很敏感。而对父母一方来说,这个孩子不是在他们身边长大,行为习惯不是他们“培养”起来的,就很容易看不惯孩子的各种行为表现,认为那些都是缺点。我的父母又是很传统、很严厉的家长,对待孩子的缺点和错误采取的方式是非打即骂,于是我便遭到他们很多的批评。这对一个离开父母多年又突然被领回来的我内心造成很大的冲击,觉得父母不接受我,不爱我,因而害怕父母,遇事战战兢兢。童年的这些经历让我的内心填满了对父母的恐惧。

我是1959年出生,父亲是个知识分子,爱好看书,所以尽管我的童年处在一个特殊年代,但父亲对培养我和弟弟的学习能力还是很重视的,常常会设计一些项目训练我们,或者出些题考考我们。

有时候,父亲在一张纸上写几个字,让我和弟弟看几秒钟,然后拿掉纸,要我们写出刚才看到的字。父亲说这是训练我和弟弟的记忆力。每次这个环节,我能记住的字总是没有弟弟多,气得父亲大声呵斥我:“刚才你有没有认真看啊,啊?你比弟弟大两年,认识的字要比他多吧,怎么就记得还不如他多呢?”父亲认定我一定是不用心。我心里委屈极了,我真的是很努力地、拼命地想记住这些字啊。

有时候,父亲也会要求我和弟弟练字。他拿出两本字帖,给我和弟弟一人一本,让我们照帖练硬笔字,平时并不指导我们,规定我们每天必须自觉地抄写一页。他想起来时就要检查我们写的字,每到这时候我就格外紧张。“你看看你写的字,再对比字帖,你自己说写得好不好?”威严的父亲看着我,我很害怕。“写的不好”我战战兢兢地回答。“哪里不好?”“不知道。”“不知道?你看看字帖,再看看你的横是怎么写的。”“哦,我的横歪歪扭扭。”“还有哪里不好?”

我低头看着自己的字,不敢出气,只是摇了摇头。“你好好看看字帖呀,你看看你写的竖。”父亲愤怒了,瞪着眼朝我吼。“我写的竖不直。”我这才说出不足。

我知道自己写得不好看,但真的辨别不清具体是哪里不好。可是父亲并没有相信我有努力写好字的愿望,更不相信对照字帖我还看不出差别。父亲认定我是不认真写、不仔细看,是态度问题,所以才有那么大的火气。当父亲大声训斥我时,我无助极了。

父母崇尚“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严厉型养育风格。童年,我没有感受到父母的肯定和鼓励。等我到了青春期,就开始抗拒参与父亲安排的活动,因为这些活动最后都要考核,我知道考核只有一个结果,就是弟弟聪明而我笨。对父亲这个结论,我心里很难过,又有些不服气。我有时候认为自己不比弟弟差,有时候又会怀疑自己,因为只要父母不在,我感觉自己就会变得聪明起来,但是在家里,我确实显得笨。我越是在父母面前不服气,他们越是要处处指出我的诸多不是,证明他们说的是对的。看到弟弟洋洋得意的神态,我直接用“学不会”来抗拒父亲安排的所有活动。于是父亲给我贴上一个标签:不爱学习、不爱动脑筋。

好在我在学校很自信,我的成绩在班里一直数一数二,经常有同学来请教我,我总是很耐心帮助同学。在学校,我很有成就感。可是,父亲说我这些成绩是靠勤奋获得的,没什么值得夸奖,认为我弟弟有读书的天分,我没有,是家里最不聪明的一个孩子,以至于我只要回到家就全然没有了自信。

至今,我都非常清晰地记得当年的感受。不是好记仇,正是由于童年这些记忆深刻的感受让我对儿童教育充满好奇。我对父亲给我的“家里最不聪明的人”这个标签耿耿于怀,我要找到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来洗刷这个“冤屈”。带着这份决心和好奇心,在十多岁时我就有了一个决定,这一生只做一件事:儿童教育。此后几十年来从未让我有改变这个决定的念头。我不断钻研与孩子相关的一切科学知识,探索孩子学习成长的奥秘。

通过多年的学习和研究,我不仅解开了当年“冤屈”的谜团,还创造了“三觉”(视觉、听觉、感觉)优势学习法,帮助众多的孩子摆脱学习困境,找到他们自己最佳的学习风格和策略,并且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全面提高学习能力。“三觉”优势学习法是什么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知道,同一位老师授课,即使孩子们都在认真听讲,他们之间听课的效果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性。有些孩子很容易理解老师说的意图,有些孩子却听得费劲。在完成作业方面也能观察到,有些孩子朗读了无数遍还是背不出,而看两眼就能默写正确;有些孩子抄写了无数遍还是默写不出,而听一遍就能背得出。这是源于每个孩子大脑擅长的输入信息通道和模式加工能力有所不同。有的擅长视觉系统,有的擅长听觉系统,还有的则擅长感觉系统。所谓教不会的学生,往往是因为老师传递的教学信息没有从该学生大脑最擅长的输入通道进入。比如,当学生擅长接收信息的输入主通道是视觉系统时,如果老师主要采用口头语言授课的形式,学生就会“左耳进、右耳出”,听课效率大打折扣。“三觉”优势学习法就是用自己最擅长的优势通道形成最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式。“三觉”优势学习法洗刷了我当年的“冤屈”。通过科学的“三觉”评测,我了解到自己是感觉型,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都不活跃,而我弟弟则是强视觉型。当年,父亲用纸上写字考我们记忆能力的方式,只是调动了我们的视觉神经系统学习。我的视觉神经系统不如弟弟敏感,这样的方式我很难赢过他。可惜父亲早已过世,如果给他老人家做这项评测,我猜想父亲一定是视觉型,因为当年他所使用的方法都是调动视觉系统的学习。当年的我和父亲还不懂这些原理,考核结果这个事实对我的打击很大,再加上父亲不理解的批评,极大损害了我在童年时对自己的认可。

有一次,我在一所学校的家长课堂上讲述了自己童年这个故事,结束后,一个妈妈很激动地找到我:“雷老师,我怀疑我的大女儿和您的特质相同,是感觉型,而我的小儿子可能和您的弟弟相同是视觉型。”她的女儿读二年级,各科成绩都不好,尤其是默写总是不及格。妈妈很耐心地帮助女儿一遍遍地抄写和默写,可是女儿每次还是会有几个词记不住,而在一旁默默地看着的幼儿园中班的儿子却能全部默写出。爸爸妈妈都曾是高材生,他们怎么都想不通了,怀疑女儿是不是智商有问题,为什么幼儿园中班的儿子都学会了,而二年级的女儿就是记不住呢?

这位妈妈带着一双儿女来到我的工作室。评测结果果然如妈妈猜测的那样,姐姐是感觉型,弟弟是视觉型。我向孩子的爸爸妈妈讲解了“三觉”学习理论和特质表现,以及每一种特质需要不同的学习方式。孩子的爸爸妈妈听了我的解释恍然大悟,原来不是女儿比儿子笨,而是两个孩子的优势学习系统有不同。当妈妈每次用写的方式让姐姐记忆的时候,视觉记忆很强的弟弟先学会就不足为奇了。然而,弟弟先学会这个事实却给姐姐造成极大的心理障碍(如同我的当年),也让父母对姐姐的学习能力产生焦虑和怀疑,形成恶性循环以后更不利于姐姐的学习改善。根据我的建议,他们采用感觉型的学习方式辅导女儿,一周后,女儿的默写成绩从原先的不及格进步到良、优、全对,短时间内就完成了三级跳。

所以,不是孩子智商不够,也不是孩子不努力,而是教学方式没有和孩子的学习特质相匹配。只要掌握了这其中的奥妙和方法,孩子自然就会聪明起来。

我用这个“三觉”优势学习法帮助了无数的孩子找回了学习的自信,也改变了很多的父母认为孩子“没有学习天赋”这一限制性的信念,更是让这些家庭,从之前只要孩子一做作业就要上演鸡飞狗跳式的武打剧,转变成母慈子孝的温馨剧。孩子自信,家庭温馨,这正是我孩提时代就萌发的画面。

这片花海的画面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几十年了。当埋藏在心灵深处的记忆,花海背后的创伤被教练唤醒时,我无法抑制住自己激动的情感。也是那一刻,让我明白了我需要进行“完结过去”的修炼。

这项修炼开启了我新的人生旅途,带给我一种加持力的进化能量,使我能真正地接纳自己,理解父母,也清楚看到了在自己脑海中几十年的那片花海是何等的美丽和壮观。

我懂得了,其实我的父母和别人家的父母一样是爱孩子的。他们在努力做到最好,只是由于自身的局限性造成一些过失。父亲尽管口口声声说我的成绩不值得表扬,可是他一直保留着我童年学校发的学习成绩册。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他们已经在努力做到最好。童年的磨砺,成就了我这名“资深儿童”,我能与孩子有深深的链接,我能感应到孩子内在的感受和需求;我能从孩子的语言和行为中看到他的潜能;我对孩子的所谓的“问题”总有解决的方法。我性格中坚忍不拔、顽强不息的特质都是丰富的童年经历赋予我的。

我领悟了,我童年所经历的一切,是老天想要赋予我一项使命。难怪孩提时代的我始终只对一个问题感兴趣: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最有利?原来我这一生的使命就是帮助普天下的孩子自信地学习、快乐地成长,去绽放他们的美丽。

我放下了当初想向父母证明自己也是一朵花的执着。现在的我,执着于让更多的孩子去实现上天赐予他们的才能,执着于帮助更多的父母享受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喜悦,执着于帮助更多的家庭温馨、和睦、其乐融融。他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是花海中的一朵花。

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陈鹤琴先生有句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在我看来,这句名言并不是对老师的苛刻要求,而是提倡根据孩子的学习特质因材施教。“三觉”优势学习法能实现让天下没有教不会的孩子,为每个孩子找到属于他们的通向罗马学习之道。

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让我深信不疑:天才就是基因与外部成长环境匹配的产物。孩子的成长环境与基因匹配得越多,释放的天赋就越多。“不要错过你的天才孩子”这句话不是我用大脑思考出来的,而是从我的生命中迸发出的呐喊。我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看到那些父母因为不了解自己孩子的特质,不知道孩子学习困难背后的症结所在,采用的方式非但没有帮到孩子,反而对孩子造成更大的困扰或伤害,并且压抑和毁坏孩子的天赋,而父母自身也累得筋疲力尽,产生更大的焦虑和痛苦。

正是看到父母和孩子“两败俱伤”的现象越来越多,我萌生了要写这样一本书的念头,可以将我四十年的研究心得,实践过程中累积的经验,数千个咨询案例中提炼出的精华,毫无保留地分享给父母们。

童年的一个梦想在我成年以后成了一种使命,这个使命在几十年的生命成长中又不断地得到升华,变成我的信仰。对孩子们深深的爱早已融入我的血液,深入我的骨髓。我感恩孩子们,是他们滋养了我,让我的生命有了意义,我要用一生去回报他们。

即便我只有萤火微光,我也要把它捧出来温暖孩子的世界。

希望看到此书的你,千万别错过了你的天才孩子!第一章 『三觉』优势学习法帮每个孩子找到属于他们的、通向罗马的学习之道

本章围绕儿童学习成就金字塔的“三觉基础”,根据大脑神经学理论,来论述与学习相关的神经系统是如何起作用的。引用了西方国家的一些研究和科学实验的结果,证明每个孩子的大脑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学习系统。每个孩子都有专属于自己的、通往学习成就的路径。

本章还详尽论述了让大脑更聪明的路径——多感官联合训练,用一些训练方法举例说明这些训练背后的理论基础和原理。这些方法均方便家庭操作,只要坚持这些训练,哪怕只是其中的一项,两个月以后在学习能力上就能看见明显的效果。

相信每一位父母都还记得孩子呱呱坠地时自己内心的兴奋;

相信每一位父母都还记得孩子说出第一句话时自己内心的激动;

相信每一位父母都还记得孩子迈出第一步时自己内心的喜悦。

孩子学会唱歌了,会数数了,会“察言观色”“见风使舵”地取悦父母了……孩子学会的每一项新技能都让父母欣喜若狂。那时的孩子在父母眼中俨然是一个小天才。

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不再将孩子视作天才了呢?这个问题我向一千多个家长做了了解,80%的回答是从孩子上学开始。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学习轻松,谈起学习眉飞色舞,而自家孩子一提到学习就愁眉不展;“别人家的孩子”能自然地跟随老师的教学进度,很快掌握新内容,而自家孩子却好似总也听不懂,需要重复无数遍才略知一二。于是,家长便焦虑起来,甚至怀疑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学习的能力。

是这些孩子智商不够?当然不是!

是这些孩子不够努力?也不是!

那为什么这些小天才们上学后变“笨”了呢?其实孩子并没有变笨。所谓学习上笨和聪明的表现与两个因素直接相关:一是每个孩子大脑内在的优势学习系统的能力分布,即学习特质;二是这一学习特质与接受的教学方式的匹配度。只要掌握了其中的奥妙和方法,孩子自然就会聪明起来。

让我们从理论到实践,一步一步地去探索这些奥妙吧!一、儿童大脑的神经学习过程

婴儿刚出生时,脑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相对较少——只有哭泣、惊讶、呼吸、吸吮、吞咽活动的基本神经连接,以及完成仅有的无条件发射的神经连接。生长过程中,孩子与环境每次新的互动,都会促使其脑神经细胞建立新连接。简而言之,儿童的学习成长过程,就是其大脑神经细胞间持续“建立连接”和“重整连接”的过程,称[1]为神经学习过程。

美国著名脑神经学专家、毕业于哈佛大学的Brock Eide医生这样阐述神经学习过程:“大脑通过感觉器官接收信息,在脑内进行信息加工,然后输出信息,支配动作,上述整个过程受注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大脑通过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个过程,逐渐积累,形成个体当前所具备的能力和创造性。”简单来说,神经学习的一个完整过程含[1]有四个系统:信息输入、模式加工、支配动作、注意协调。1.信息输入

信息输入是神经学习的起点。为使大脑开始思考、学习和控制动作,大脑首先要从体外和体内接收信息。目前普遍认为信息输入系统主要由身体的五个感觉系统组成,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系统。

每一种信息的输入系统在个体的学习和发育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了输入才有加工。当某种信息输入系统出现故障时,如眼睛或耳朵出现问题,神经学习过程的每个环节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进入大脑的信息流的精确性。2.模式加工

紧跟信息输入的下一步骤是模式加工,就是把输入的信息加工成各类精确的、基于经验的模式记录。这些模式记录被编码为“大脑语言”,并存储到脑内相应的记忆区。一旦一个信息模式记录被编码和存储了,就等于被大脑学到了,无论什么时候再遇到它,即使它以其他形式出现,都能够被大脑再识别出来。每次接收新的信息时,大脑就会重复该模式记录加工过程。随着与环境更多的互动,大脑记忆库[1]里就会储存越来越多的模式记录……这些模式记录就是学习后的经验积累,也是形成能力的基础。这个过程持续下去,就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3.支配动作

第三个系统是支配动作,通过观察(信息输入)和理解(模式加工)这两个步骤,来决定自己如何行动。作业、考试,是孩子们学习上常有的支配动作的输出模式。4.注意协调

第四个系统是注意协调。专注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一切能力之本。注意,系统是多种功能的集合,控制和影响“信息输入”“模式加工”“支配动作”这三项神经系统中每一项学习的结果。我们将在第三章中对专注力这部分进行讨论。

神经学习的完整过程:

孩子的学习过程亦是重复上述的神经学习过程。然而,在选择信息输入的通道和模式加工的运用方面,孩子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因为每一个大脑的内部组合系统、加工方式皆有不同,而一个人的模式加工能力和他喜好的信息输入方式之间有着极大的正相关性。有的孩子对看到的信息反应很快,说明他擅长加工视觉系统输入的信息;有的孩子依赖于听获取信息,说明他擅长加工听觉系统输入的信息;而有的孩子喜欢通过亲身实践或体验来获取信息,说明他擅长加工感觉系统输入的信息。一个人喜好的信息输入方式就是这个人的大脑擅长加工的系统通道,也就是他的大脑加工具有的优势模式。每一个人的大脑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模式。

有些孩子朗读了无数遍还是背不出,而看两眼就能默写正确;有些孩子抄写了无数遍还是默写不出,而听一遍就能记住。这皆是源于每个孩子的大脑擅长的输入信息主通道和模式加工能力的不同。这就是每个人有不同的感知模式,而不同的感知模式形成了每个孩子独特的学习特质。

当然,这并不是说一个视觉优势的人,就没有听觉加工能力。每个人的听觉系统、视觉系统和感觉系统都是正常运转的(先天有缺损的除外)。只是当有外界信息输入时,人会不自觉地优先启动自己最擅长的系统,那就是视觉、听觉、感觉三种系统之一。当一个人采用擅长的系统来处理信息时,反应快,效率高,人感到轻松、愉悦。孩子的大脑学习亦是同样的道理。

孩子优先采用的系统就是他所擅长加工、处理的那个信息输入通道,是他学习效率最高的那个系统。所谓教不好的学生,是老师灌输的信息没有从他喜好的输入通道进入,当然他的大脑就不擅长加工老师的教学信息了。比如,孩子优先采用的系统是视觉,而听觉系统不优先,如果老师大量采用口头语言、说教的形式,孩子就会“左耳进、右耳出”,如何能学得好?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找到最佳的学习风格和策略,了解孩子大脑擅长加工哪类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二、了解和判断儿童学习特质类型——因材施教的基础

虽然我能从孩子日常的语言及行为模式中判断孩子的学习特质类型,可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我想要实现的愿景是一片一片的花海,就需要让更多的父母和老师也能了解孩子的学习特质类型,以帮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罗马学习之道。我需要有一套科学评测孩子学习特质的工具,毕竟只有通过科学的评测才能有依据地量化来判断孩子的学习特质类型的相关细节。

于是,我找了我的多年好友,来自台湾的李骥老师合作。我们基于Brock Eide博士的神经学习过程理论,共同研发成功国内第一套儿童“三觉”学习特质评测工具。这是目前较为客观和科学的评测儿童优势学习系统的量化评测方法。该评测过程只需要孩子自然运用其三觉(视觉、听觉和感觉)轻松完成一系列选择操作,即可得出评测结果,该评测结果将客观呈现其大脑就“三觉”优先采用的系统顺序及相关分值。具体计分方式为:听觉、视觉和感觉的总得分为一百分,每一“觉”的得分所占百分比的高低排序代表了该“觉”被大脑自然选用的相对优先程度。

百分比的高低排序代表了孩子的大脑感知模式采用的顺序,从中可以清楚地得知孩子大脑中每个系统的活跃程度。其中最活跃的系统通常是大脑最喜好的信息输入通道、最擅长加工的系统,也就是孩子的优势学习系统。这是孩子学习特质的直接体现,是制订其学习战术的依据。

用百分比表示有两个用意:其一,表示老天很公平,赋予了每个孩子等量的优势值(先天智力受损的不包含在内),用100%表示;其二,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三觉”绝对值相差不是很大,便于做横向比较和分析,而进入青春期开始,“三觉”绝对值将快速拉开。

运用这套“三觉”评测工具,我们已经为一千多个小学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高效学习路径。基于这一千多份的量化评测数据结果,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把孩子的“三觉”优势分布细分为十大类型的学习特质:听觉型、视觉型、感觉型、均衡型、视听型、听视型、视感型、感视型、听感型以及感听型(见下表)。三觉基础优势系统分类表(一)听觉型

加工听觉系统的信息的能力最强。

这类孩子通常有以下特点:(1)对语言理解能力好,听觉记忆力最强;(2)通常话多而且描述的内容很详细;(3)喜欢别人听从他的指挥,把他当领导对待,不喜欢别人用命令的口吻对他提要求;(4)朗读悦耳动听;(5)对文字发音分辨率高,难以忍受听到的发音错误;(6)对别人的言语批评特别敏感,常常会振振有词地为自己或事情辩护;(7)听课时不太注意看黑板,基本不爱记笔记,常常被老师误认为没有在听课,其实对讲课内容接受度很好。

听觉型的人是文字思考法,想的内容可以直接用文字表达出来,因而对别人的语言反应很快。因为对声音特别敏感,周边细小的响动都能对他产生干扰,上课常常会有东张西望去寻找声音的出处,这样的行为往往被老师认为不专心听课,在家被父母认为不专心做作业。这种专注力不够好并不是第一节中提到的大脑注意系统有状况,而是听觉优势太强、敏感度太高带来的行为表现。有些西方国家的学校安排这类孩子的座位在正中间对着老师,而远离门、窗,尽可能减少环境声音对这类孩子的干扰。

对于听觉型孩子,上课前简单介绍即将要学的内容,下课前总结一下重要的知识点,这样的“三令五申”法非常适用。(二)视觉型

擅长加工视觉系统的信息。

这类孩子的表现形式通常是:(1)喜欢通过书面语言来学习,即喜欢看书,视觉记忆力最好;(2)对画面敏感,喜欢颜色鲜明、外形漂亮的东西和变化多端的事物;(3)视觉观察分辨能力强;(4)学习过程中更注意眼睛所看到的内容,如老师的板书;(5)通常爱记笔记、喜欢在书上划线或作符号标志;(6)背书的时候喜欢看着书,不开口朗读而在心里默读。

因为对听觉不敏感,不容易受到语言的刺激,因而情绪稳定,在学校是看上去最乖巧的一类孩子。

图表、视频等图像丰富的多媒体对于这类孩子来说是很好的学习媒介。(三)感觉型

除了听觉和视觉以外,所有其他的感官获取信息通道合并称为感觉系统,包括嗅觉、味觉、触觉、体觉、动觉等。

肢体动作和触摸是这类孩子获取信息的两大渠道。

感觉型孩子的普遍特点有:(1)不爱多说话、可长时间独立学习,对周围所发生的与听觉和视觉相关事物不敏感;(2)行动稳重、喜欢亲力亲为,善于思考,很享受做事的过程;(3)凡事先要找感觉,当感觉好的时候,大脑很活跃,接受信息能力强,当感觉不好时,好似听力、视力都下降了一般;(4)上课时眼睛会注视着老师,当老师的眼睛看着自己并微笑时,就会感觉很好因而专注听课;(5)喜好从亲身实践或体验中获取信息;(6)学习时有习惯性地用手抚摸身体、物品的动作,或者有摇摆身体的动作表现;(7)常常发呆、遐想,思维跳跃。

感觉型的人是场景思考法,听到的语言需要在大脑中转化成场景才算听懂了,反之,回应也需要把大脑中的场景转化成文字再表达出来,因此对别人的语言反应很慢。这一点和听觉型的人有很大差异。对感觉型孩子来说,伴随着动作或场景想象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此外有音乐的伴随亦是一个增强记忆的好方法。(四)均衡型

均衡型是听觉系统、视觉系统、感觉系统都很活跃的一种特殊的混合型,同时具有听觉型、视觉型、感觉型的特质。

这类孩子的特点是:(1)这三项系统能力分布很均衡,能根据现场条件灵活转换使用这三个系统中任何一项,故而获取的信息多;(2)思考能力强,能适应任何一种教学方式;(3)无论与哪种类型的人相处,都有很好的沟通方式,故人际关系很好,被誉为天生就是情商高手;(4)日常生活中所有的经历都能成为学习的途径和成果,因而学习兴趣广泛;(5)在课堂学习中,当有信息输入时,能够灵活调动这三个系统参与学习研究,故而学习轻松;(6)善解人意。

均衡型是最受学校老师喜欢的一类孩子。(五)视听型、听视型

视听型是指同时具有视觉型和听觉型的一些特点,并且视觉高于听觉的一种混合型特质。视听型孩子以视觉特质为主兼有听觉优势的主要特质,只是听觉优势的表现没有视觉优势来得那么强。

听视型是指同时具有听觉型和视觉型的一些特点,并且听觉高于视觉的一种混合型特质。听视型孩子以听觉特质为主兼有视觉优势的主要特质,只是视觉优势的表现没有听觉优势来得那么强。

这两类特质的孩子在课堂上能很好地理解老师用语言或是板书展示的教学内容。由于目前学校的传统教学方式通常只是调动学生的听觉系统和视觉系统参与学习,对这两类特质的孩子很有利,相当于学了两遍(听了一遍,同时看了一遍),因而这些孩子学习效率极高,就是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六)视感型、感视型

视感型是指同时具有视觉型和感觉型的一些特点,并且视觉高于感觉的一种混合型特质。视感型孩子以视觉特质为主兼有感觉优势的主要特质,只是感觉优势的表现没有视觉优势来得那么强。

感视型是指同时具有感觉型和视觉型的一些特点,并且感觉高于视觉的一种混合型特质。感视型孩子以感觉特质为主兼有视觉优势的主要特质,只是视觉优势的表现没有感觉优势来得那么强。因此,感视型的孩子很在意老师是否喜欢和欣赏自己,先要满足好的感觉,视觉优势才能得到很好地调动和发挥。(七)听感型、感听型

听感型是指同时具有听觉型和感觉型的一些特点,并且听觉高于感觉的一种混合型特质。听感型孩子以听觉特质为主兼有感觉优势的主要特质,只是感觉优势的表现没有听觉优势来得那么强。

感听型是指同时具有感觉型和听觉型的一些特点,并且感觉高于听觉的一种混合型特质。感听型孩子以感觉特质为主兼有听觉优势的主要特质,只是听觉优势的表现没有感觉优势来得那么强。因此,感听型的孩子很在意老师是否喜欢自己,只有感觉得到了欣赏,有了好的感觉,听觉优势才能得到很好地调动和发挥。

综上所述,视觉型、听觉型、感觉型是最基础的三大特质,其他特质皆为混合型。

以上关于学习特质的适应性的描述和定义,是单纯从神经学习特质来描述的一些表现形式,不考虑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事实上,在当今中国的家庭养育方式下,尤其是从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开始,城市里6个大人围绕一个孩子转的养育方式,使得大部分孩子学习优势的呈现或多或少受到了干扰,以至于家长和老师都无法清晰地看到孩子这些优势在学习上的应用。这部分内容将在第二章中做重点讲述。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并不存在最佳的评测数据或者最好的优势系统。天生我材必有用,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一个优势学习系统都是一条可以前往罗马的道路。评测所做的是通过数据发现孩子先天的视觉系统、听觉系统、感觉系统的能力分布,从而发展出最适合的学习方式,找到属于自己的通向罗马之道。三、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罗马之道——“雷氏三觉”优势学习法

在几十年对于孩子的研究和实践中发现,听觉型、视觉型、感觉型三大基础特质在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运用优势学习法对孩子的因材施教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以下典型实例选自多年来对孩子的量化评测及学习能力改善实践数据库。(一)听觉型

一天,琳琳的妈妈带着琳琳来到我的工作室。“雷老师,你帮我看看这个孩子是不是智商有问题?”“发生什么事情了?”我感受到了妈妈内心有一种不甘心的情绪。我知道,如果妈妈怀疑孩子智商有问题,她就直接带到医院去了。既然带到我这里,妈妈心里明白孩子不是智商问题,是希望在我这里找到答案。“孩子的默写,一年级开始就有困难,勉勉强强及格,现在两年级,词汇量增多,默写更困难,这一次默写竟然18分,全班最差。”妈妈满是无奈和心酸。

那天琳琳默写得了18分,老师一个电话打给琳琳妈妈:“你们家长要负起责任来呀!孩子默写只有18分,全班最差一个了,你们在家怎么不管啊?”

怎么可能不管呢?从一年级上学开始管到现在,没有一天是省心的。妈妈觉得老师是在指责她是个不负责任的妈妈,这让她很受伤。当天晚上回到家对着琳琳就是一顿痛骂:“几个词语抄了10多遍还默不出来,你怎么这么不认真?每次默写成绩这么差,害得我三天两头被老师批评,你脑子里整天在想什么?”

在想什么?我猜琳琳一定是在想,自己辛辛苦苦抄了10多遍,为什么这些字就是躲着不肯出来见面呢?这个问题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太深奥了,她无法弄懂,只能惊恐又无助地看着愤怒的妈妈。

这一晚,妈妈一遍遍帮琳琳默写,默写错的词语就要求琳琳抄写10遍,再错就抄写20遍、30遍。就这样花了将近3小时,第二天的默写还是只有36分。

看到这个成绩时,妈妈几近崩溃,禁不住怒火攻心打了琳琳一巴掌。就这样,走投无路的妈妈带着琳琳来到我的工作室。

我对琳琳做了学习特质的评测,其评测数据:视觉优势22%、听觉优势58%、感觉优势20%。属于典型的听觉优势学习类型,就是说从听觉系统获取信息和加工的能力远远优于从视觉和感觉系统的获取能力。

听觉强的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之一是对声音敏感,听一两遍就能背。我对妈妈说:“琳琳对语言反应快,记忆力强,背书一定很利落吧?”“是呀!是呀!她背书很快,所以我想她的脑子应该没有问题。”琳琳妈妈连连点头。

我向琳琳妈妈详细讲解了大脑神经系统的优势学习理论,描述了听觉型特质常有的表现形式。当听我说到听觉型孩子对发音分辨率高、对听到的内容很敏感、难以忍受听到的发音错误时,琳琳妈妈不好意思地插话了:“就是呀,老说我的发音不对,要纠正我,我就说你自己管好默写,少管别人。”琳琳这一特质的表现,让妈妈更加恼火,认为她有错不改还喜欢找大人的茬儿。

我进一步分析给妈妈听,琳琳的听觉系统优势得分占比58%,视觉、感觉系统优势得分占比分别为22%、20%,与听觉系统的得分差距悬殊,这使得她依赖于听觉信息输入。用抄写来提高默写成绩收效甚微,是因为她的大脑单纯接收和加工视觉系统信息的效率非常低,她需要借助于语言中介来解决默写问题。

我提出的改善策略:以言语为核心与其他系统联动的学习方式替代纯视觉方式,比如边听边写+边读边写。针对琳琳默写的情况,我建议让孩子每天将字的结构读出来,读2~3遍,再加上手势在空中书写,然后用笔书面抄写1~2遍,最后进行默写。“这样默写肯定能过关。”我很肯定地对琳琳妈妈说。

琳琳妈妈听完我关于“三觉”学习理论的解释,既高兴又内疚。高兴的是孩子默写不好不是因为脑子笨的缘故;内疚的是妈妈知道自己做错了,不应该强迫孩子按照妈妈自己的方式来学习。原来有很多次孩子兴致勃勃要背课文给妈妈听,不会写的字也喜欢大声把字的笔画读出来,可是妈妈觉得自己听了大脑不能快速反应,就对孩子的“读”很不耐烦:“读什么读呀,多抄几遍不就好了吗?”妈妈觉得自己看两眼就会写,让孩子多抄几遍还能记不住吗?

看起来妈妈自己是视觉型,和孩子的学习特质不同,无法理解孩子的表现。通常,当家长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做而没有成效时,一定会怪罪于孩子是“不认真、不努力”的缘故。当琳琳妈妈责骂琳琳不努力、不认真,甚至还会打她时,琳琳感到非常委屈,因为她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我对琳琳的情绪感同身受。

琳琳妈妈真是个好妈妈,不只是简单地执行我的建议,而是将浓浓的爱融入实施过程中。妈妈开始每天带着欣赏和专注倾听琳琳读字、读课文,并让全家人在琳琳每次读完后热烈鼓掌。这样温暖而有力量的鼓励推动了孩子的快速进步。5个月以后妈妈来报喜,琳琳的默写成绩已经连续三个月稳定在满分,得到语文老师的大力称赞,现在的琳琳对语文的学习充满自信。

也许你看到这里,以为听觉型孩子的默写都要像琳琳那样读笔画才能记住。不!并不是所有的听觉型孩子都需要这样做。琳琳的默写有困难,不仅仅是因为听觉型的学习特质,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情绪干扰,没有形成自己有效的学习方式。比如,最初的默写成绩不好,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甚至指责时,对一个情绪化又听觉敏感的孩子来说,极易引发负面情绪反应,这样她的听觉优势就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很好体现。

只有当听觉型孩子的学习有了困难时,那么用适合听觉型的方式可以有效帮助孩子很快从困境中走出来。事实上,琳琳只用了1个多月的读笔画加书空的方式,等到看到了自己默写成绩有很大进步,情绪有了改变,就不再需要这样做了。(二)视觉型

有一个知名的培训机构,是用大量刷题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学科知识点的强化训练。孩子每天在那里进行一小时的做题训练,老师基本不说话,孩子做完题交给老师就离开,老师批改后,第二天让孩子订正。这个机构的负责人让我去为那里的孩子做学习特质的评测。评测结果,这些孩子中,有85%是视觉型,15%是听觉型,没有一个是感觉型。为什么?因为大量刷题的方式,对视觉型孩子的成绩提高确实有作用,让家长觉得这个机构的训练课能帮助孩子提高成绩。而感觉型的孩子是无法承受这样的学习方式。

因此,和其他特质相比较,视觉型的孩子通常在学校是最“平安无事”的类型。喜欢看书,听课仔细,爱记笔记、在书上划线或作符号标志等等,这些表现容易被授课老师认定是学习认真的表现;只要没有写字肌状况(第三章有解释),视觉型孩子通常写字笔画清楚、字面漂亮,让老师看了很舒服;另外,视觉型孩子对语言刺激不敏感,因而当老师批评他或者是批评其他同学时,不容易被老师的刺激性用词引发负面情绪。同样,在家庭中也一样,因此,找我做咨询个案的,视觉型家长占比很低。

还在幼儿园上大班的小驰被妈妈领来做评测。妈妈担心小驰以后上学跟不上,就给他买了好些带图案的识字卡片,每天教小驰认字。妈妈说教了两遍,指着字让孩子读,孩子却读不出。妈妈问我,孩子这样是不是属于记忆力差的?

看着小驰的评测结果:视觉优势53.33%,听觉优势26.67%,感觉优势20.00%。我反问妈妈:“如果你读字让孩子去找这个字的卡片,他一定能很快找到,对吗?”妈妈连连点头:“是的是的,这个他很快。”

孩子的表现是很典型的视觉型特质。视觉型的孩子从视觉系统获取信息和加工的能力远远优于从听觉和感觉的获取能力,这使得孩子要依赖于视觉信息输入,对看到的内容敏感,而听觉系统处理信息的效率低。就是说,小驰对看到的图像记忆力很强。妈妈教的方法单一,只调动孩子的听觉系统,因此要求小驰像听觉型优势的孩子一样听完读音后马上能复述出来,对他而言是有挑战的。加上妈妈又急,孩子一紧张就更加记不住读音了。

妈妈听了我的分析,放下了担心小驰记忆力不好的那颗心。“看”是视觉型孩子效率最高的学习方式,只要有视觉作“中介”的学习方式,对小驰都是很有效的。“妈妈先要做到放松”,我对小驰妈妈强调这一点。

回去没有多久,小驰妈妈就发来短信,说采用我建议的让孩子当小老师的方式后,无论是读音还是认字,孩子果然记得又快又正确。

像琳琳、小驰这样视觉或听觉有一项是强项的孩子,在现行的教学方式中,学习上不会很困难。最受到挑战的是听觉、视觉都弱而感觉强的孩子,因为学校的语数外等学科的教学手段很少是调动孩子的感觉系统功能去参与学习。(三)感觉型

二年级的小博刚来“雷氏三觉”学堂时,拼音一个不会,英语字母也认不出几个,算术已经学了乘法,但是对于乘法口诀表,除了一字口诀以外其他都记不住。妈妈说,小博在一年级时就很不喜欢默写、朗读和背诵,而这恰恰是小学阶段几乎每一门课程都有的要求。不用说,小博的学习让老师和家长很头痛,语数外三科的成绩都在班级倒数的行列,而且他无论是听课还是做作业,总是喜欢不停地晃动身体,老师和家长都认为他是个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学校老师明确告诉家长,这个孩子无法跟上同龄孩子的学习进度。收到老师这样的“判决书”,家长的焦虑可想而知,不仅带孩子到处补课,还以棍棒相加,学习效果却不明显,反而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更倔强更沉默了。

小博的评测数据:视觉优势19%,听觉优势22%,感觉优势59%。属于典型的感觉优势学习类型。就是说,从感觉系统获取信息和加工的能力远远优于从视觉和听觉系统的获取能力。

分析:小博动手能力极强,喜欢乐高、机器人之类的玩具,不满足老师教授的课本上推荐的图形,会自己创造出很多有创意的形状结构。这些都是感觉型孩子的优势表现。但是因为小博的视觉、听觉系统优势得分远远低于感觉系统的得分。这使得他依赖于感觉信息输入,对听到的、看到的教学内容都不敏感。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是老师用言语(调动学生听觉功能)和板书(调动学生视觉功能)来传递教学内容,老师又无法做到一直对孩子微笑。因此,感觉型的孩子在现行的教育体制里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和挑战。

我告诉小博妈妈,这孩子是个天才,如果用一般的方法要求他,是在压抑和摧毁他的天赋,他需要更多地调动感觉系统功能来学习。

我将感觉型的人具有的天赋优势明明白白地让小博知道,告诉他之前学习上遇到的这些困难,不是他的学习能力比别人差,而是学习方式和他的优势系统不匹配,老师和家长没有懂他,才让他有了这么多的困扰。一直低着头的小博抬起了头,向我敞开心扉述说以往学习上的恐惧经历。原来在幼儿园大班的一次课堂上,小博没有能正确读出拼音而被老师批评,遭到同伴们取笑,从此就极度恐惧当众朗读哪怕是一个词、一个音,遇到需要读出声的家庭作业也嘴巴紧闭不吭声,这让他现在难以跟上同伴的学习进度。

小博说着说着,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一颗一颗地往下落。我一把将他紧搂在怀里,大声告诉他:“你是个天才,这些困难你都有能力一个一个去克服,就像爬山一样,最后你一定可以达到山顶,我们这么多人都会帮你,爸爸妈妈也会帮你。”“嗯!”小博用力点点头。

肢体动作和触摸是感觉型孩子获取信息的两大渠道,因此学习改善策略是“动手动脚动身体”。我们对小博采用了一系列的“动感”学习术,比如:把他难以记住的词汇制作成骨牌来搭,帮助记忆;用一套小立方块做排列,调动他的触觉来练习乘法口诀,每天5分钟训练,2周以后,小博就掌握了乘法口诀。数学老师不仅在课堂上表扬了小博,还对小博的妈妈表示非常惊讶孩子有如此大的进步。从来只收到老师对孩子批评的小博妈妈,听了老师的表扬,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老师的肯定和妈妈的笑容给了孩子极大的信心,本身具有的独立学习、善于思考的感觉型特质得到充分发挥,学习状况大为改善。半年以后,小博的数学达到了A级,英语进入中等水平,语文的背诵、默写基础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是不是感觉型的孩子对学校的学习就一定会感到困难?不!和小博同样特质的榕榕,学习成绩在班里就是名列前茅。榕榕为什么能有很好的学习成就?我用如图所示的搜索训练卡来说明榕榕的学习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玩这张搜索卡的规则是在规定时间内圈出图中所列出的物品。视觉优势强的孩子可以在短短两三分钟里找出所有的物品;而视觉系统不敏感的孩子则需要更多的搜索时间,尤其对倒立、斜放的物品很难分辨。榕榕是怎么做这个游戏的呢?她先从正面看,在图上细细圈出几项物品,待再也找不出物品后就将图片旋转角度,又圈出几项,再旋转图片,直至找到所有物品。榕榕这样的学习智慧来自哪里?身体!老天给予每个人的智慧就在每个人的身体里。面对这样一张图片,当从正面看不清时,身体的智慧会无意识地引导你将头扭转一定角度去看。当发现变化视角能帮助自己分辨出一些图像后,自然就懂得将图片旋转……搜索卡实例

能够发展出这样的学习方法有个前提条件,即在这个寻找过程中没有被干扰。假如一旁的家长见自己孩子迟迟没有找出物品而别人家的孩子已经找出一大堆时,便开始焦虑并指责孩子“别人已经找到,你怎么还找不到?”“你怎么不用心找?”“你是不是开小差了?”那么孩子的内心会有委屈,因为他真的很努力在找,甚至产生“我不如别人聪明”等自卑情绪。被委屈和“我不行”这样的情绪所裹挟,人是无法收到身体给予他的智慧提示的。

榕榕的家长给予了孩子充分的爱和尊重,包容和接纳孩子的学习状态,没有以家长自己喜好的方式要求和强迫孩子,而是尊重孩子个体的特质。没有这些干扰,孩子自身就一定能发展出最适合她的学习方式。榕榕就是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小博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很多的干扰,偏离了自身发展成长的轨迹,从而变成了学习困难者。

在中国的体制内学校,感觉型的孩子是最受到挑战的。因为孩子需要从老师那里找感觉。如果老师能对孩子报之以微笑,就能让孩子感觉很好。真的,用微笑就可以搞定感觉型的孩子。当然,这种微笑是一种发自内心对孩子的喜欢和欣赏,不是假装的微笑。但如果遇到“凶”的老师,孩子感觉一点也好不起来。感觉型特质的这个要求,对老师很挑战。

我在一份资料上看到国内某些教育专家的观点,他们认为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下,凡是感觉型的孩子,成绩都不理想,难以拔尖。我不赞同这个观点,因为这不是事实。我这里有好多感觉型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比如榕榕。诚然,在中国的体制内学校,感觉型的孩子是最受到挑战的。因为孩子需要从老师那里找感觉。如果老师能对孩子报之以微笑,就能让孩子感觉很好。真的,用微笑就可以搞定感觉型的孩子。当然,这种微笑是一种发自内心对孩子的喜欢和欣赏,不是假装的微笑。但如果遇到“凶”的老师,孩子感觉一点也好不起来。感觉型特质的这个要求,对老师很挑战。有些在体制内学校坚持了3、4年后,因不适应最后还是转学到国际学校的都是感觉型的孩子。感觉型的孩子在体制内学校要拔尖的话,他们不能完全依赖学校的教学方式。

我常常给感觉型的孩子家长支这样一个招数:让孩子提前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点产生感觉。提前产生感觉不是指提前学习语文、数学等具体的学科。怎么做?比如,在寒暑假,家长先了解下个学期的语文、数学书的重要知识点。例如,数学下学期要接触分数,可以让孩子切蛋糕,家里六个人,每人一块,平均分配就是每人吃六分之一。一边教孩子切蛋糕一边说,但不需要特意教孩子分数的知识点。等到课堂上老师讲到分数概念时,孩子的大脑立马儿就被激活,切蛋糕的场景在脑海里一一浮现,大脑就能保持活跃状态,那节课的听课质量自然就高了。让孩子多多参与日常的生活内容,如带孩子去超市买东西,给孩子一点钱,让他独立付账,这是培养孩子的数感。同样,语文课本上有哪些地方、人物,可以在网络上查找和这些课文相关的名人轶事或者地方趣事,特别是古诗词的学习,找到这篇古诗词的背景故事和作者生平,把这些内容当作故事讲给孩子听。等到孩子在课堂上学到了这部分,脑海里就浮现爸爸妈妈给他讲的这些故事场景,孩子的大脑始终保持活跃,学习就不会觉得有困难了。还有些课本上的内容,可以带孩子去亲身感受实践。

是不是感觉型的孩子要一直这样做?不!只是刚入小学的前2~3年需要。有了这2~3年的铺垫,孩子对学习产生稳定的好感觉,就不需要家长再这样做,因为孩子自己会操作去保持这种好感觉。上面提到的榕榕,一到三年级使用这种方式,至今五年级了,对学习始终保持很好的感觉。(四)均衡型

那天,三年级女孩欣欣一踏进工作室的门,我就猜到欣欣的学习成绩一定很不错。看过无数多的孩子,只有学习成绩好的孩子,脸上才透出这样一股自信的神情。

欣欣的评测结果:视觉优势35%;听觉优势33%;感觉优势32%。属于“三觉”均衡型。“三觉”均衡型,就是听觉系统、视觉系统、感觉系统都很活跃的一种特殊的混合型特质。由于三项系统能力分布很均衡,这种特质的孩子在学校具有如下优势:(1)能灵活使用这三个系统,故而获取的信息多,思考能力强,能适应任何一种教学方式;(2)在课堂学习中,当有信息输入时,能够根据需要灵活调动这三个系统参与学习研究,故而学习轻松;(3)无论和视觉型、听觉型还是感觉型的人交往,均衡型的人都有很好的沟通方式,被公认是天生的情商高手;(4)在学校和同学的人际关系好,能看懂老师的心情和需求,容易讨得老师的欢心;(5)平时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和感受到的经历都能成为学习的途径,因而学习兴趣广泛;(6)参加的琴棋书画各项课外辅导班,都能得到老师的称赞。

这是最受校内外老师欢迎的一类孩子。因为被老师喜欢,所以孩子对学习就很自信。当我向欣欣妈妈描述这些特征表现时,欣欣妈妈很开心地回应:“是呀是呀。别人周末都在补语、数、外学科,我们周末学围棋、钢琴、舞蹈、画画等这些课,要我们接送,真是吃不消,让她减少一些她还不干。”欣欣妈妈自豪地夸奖着女儿,“我们家孩子当初是完完全全的零起点进小学,没想到她学习很自觉,适应能力很强,成绩一直很好,人缘也很好,老师和同学都喜欢她。我经常对周边那些焦虑的同事讲,孩子零起点进小学完全没有问题”。妈妈描述欣欣的这些特点和她的评测结果完全吻合。“欣欣妈妈,你家孩子是三觉均衡型,零起点是完全没有问题,能很快适应并跟上进度,然后超越,可是有些学习特质的孩子如果零起点进小学,结果可能就和欣欣不同了。”我要给欣欣妈妈泼点“冷水”,以免给其他特质孩子的家庭造成困扰。

我们的舆论宣传往往是一刀切,简单宣传“孩子零起点进小学没有问题”,这是有失偏颇的。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确实看到一些所谓零起点的孩子,后来越来越跟不上班级教学进度;可是我们也能看到好些例子,证明零起点是没有问题的,就如欣欣妈妈所说。

这下把大家搞糊涂了,零起点究竟行不行?我在普教系统工作多年,发现那些校领导甚至教育局的领导,他们都不敢让自己的孩子或者第三代完全零起点进小学,更不用说普通百姓家长了。

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小学的学科知识点不多,零起点和非零起点的孩子在学习能力上没有多大差异,但是对感觉型这种特质的孩子来说,在刚进入一个新环境时,他先要寻找对这个新学习环境的感觉。如果完完全全零起点入学,他的感觉就要完全依赖在老师身上;如果遇到严肃的、甚至凶一点的老师,感觉型的孩子就难以有好的感觉。当有感觉不好的情绪加入后,他的视觉系统、听觉系统难于调动,加上体制内的教学很少是互动型、体验式的授课方式。因此,感觉型的孩子看上去就变成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了,于是这些家长就认为自己的孩子零起点吃了很大的亏。

其实零起点不等于零作为。感觉型的孩子,只要如前面所说的那样,先帮助孩子对学习产生好的感觉,入学后对学习就没有心理障碍了。

其他特质的孩子,尤其是视听型、听视型、三觉均衡型的孩子,因为老师的教学方式是调动听觉、视觉功能参与学习,他们不会出现感觉型孩子那样的感受,零起点对他们来说无大碍,他们依赖视觉优势或听觉优势可以很快赶上去,甚至反超班级平均程度。(五)视听型、听视型

这两种类型的特质很接近,都是听觉系统和视觉系统很活跃,同时具有听觉型和视觉型的特征表现,区别只是听觉或视觉哪一项的优势更强一点。

我讲一个黑马班的故事。黑马班招收学生有一个条件,这个条件不是看学习成绩,而是通过设定的一系列运动项目,来查看孩子的感知觉发展能力是否存在局部障碍。我们从0到5打分,5分最高,那么参加黑马班的孩子在这方面的得分不能低于3.5分。但如果是视听型的学习特质,录用标准就可以降低二档,为2.5分。这并不是说,视听型的孩子最聪明,而是学校老师的教学方法通常是调动孩子的听觉神经系统和视觉神经系统,对视听型特质的孩子来说,好比用听觉学习了一遍,同时用视觉又复习了一遍,学习效率自然就高了。每一学期,通常总是视听型的孩子最先跃到黑马成绩的高度。

三年级男孩隽隽被妈妈带到我的工作室。孩子一年级开始学习成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