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藏经典文库:人间最美纳兰词全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8 18:36:48

点击下载

作者:家藏经典文库

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家藏经典文库:人间最美纳兰词全集

家藏经典文库:人间最美纳兰词全集试读:

前言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这一句句涤荡人心的优美词句皆出自清初词人纳兰性德之手。他本为翩翩浊世佳公子,却自诩“不是人间富贵花”;原是八旗子弟、君王近臣,却“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他的一生短暂而充满愁苦,留给后人说不尽的哀怨低回。

纳兰性德生于清顺治年间,是康熙朝重臣纳兰明珠之长子。性德的先祖原系蒙古人土默特氏,后迁居女真人领地,改姓纳喇氏,自称女真贵族后裔,后又定居叶赫河流域,至此又被称为叶赫那拉氏。纳兰氏与满清皇族爱新觉罗氏关系微妙,亦亲亦仇,纳兰氏族人中既有在征战中被爱新觉罗氏诛杀者,又有受其重用或与之联姻者,可谓“剪不断,理还乱”。

性德的父亲明珠深受康熙帝倚重,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保,为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性德的母亲爱新觉罗氏亦出身满清皇胄之家,受封一品诰命夫人。纳兰氏可以说是“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而出生在这样一个家族且为长子的纳兰性德更是贵不可言,享尽人间之富贵。

虽出身满清,性德却受汉文化浸淫颇深,自幼聪颖好学,长大后更是通经博史,还精通书法,擅长品鉴书画。其后他参加进士考试,中二甲第七名,康熙帝亲授他三等侍卫之职,后又晋升为一等。性德多次扈驾出巡,侍奉康熙帝到过京畿、塞外、关东、江南等地,也曾奉旨“觇梭龙”。虽说性德心所向往的是一种“倚柳题笺,当花侧帽”的闲雅生活,但他还是将侍卫一职做得尽心尽力,深得康熙帝信任。

与其马背上的豪迈先祖不同,性德生性敏感,情感细腻丰富,尤重人之真情,这从他与结发妻子卢氏的似海深情,以及与顾贞观等贫贱友人的真挚友情中便可见一斑。

但可惜的是,性德年寿不永,仅仅活了三十一岁便病逝于别业渌水亭中。

性德一生著述颇丰,今存《通志堂集》,包括赋一卷、诗词各四卷、经解序跋三卷、文两卷、《渌水亭杂识》四卷;另辑有《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今词初集》、《词韵正略》、《通志堂经解》等书。

纵观性德一生的文学成就,最受瞩目的要数其词。性德词作现存三百四十七首(一说为三百四十二首),内容涉及爱情、友情、扈从游历、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刊印为《侧帽》、《饮水》二集,今人多将其合称为《纳兰词》。尽管从性德的身份经历来看,其词数量不算多,眼界也不算开阔,但性德极重真情,其词也多情真意切、细腻感人,所以备受时人推崇,一时间“家家争唱《饮水词》”。及至后世,世人也多慕其情真而爱其词,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词》代表了清词的最高水平,性德本人也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为清代“词家三绝”,晚清著名文人况周颐更是将性德誉为“国初第一词手”,评价甚高。

性德词作擅长描摹离情痴怨,词风清新隽永、哀戚深婉,颇有南唐后主李煜之遗风。梁启超评价性德词道:“容若小词,直追后主。”《纳兰词》中,首推悼亡词。性德与其妻卢氏鹣鲽情深,卢氏离世后,性德写下了大量悼念亡妻的词作,皆哀婉缠绵,令人读之泣下。严迪昌在《清词史》中曾写道:“纳兰的悼亡词不仅开拓了容量,更主要的是赤诚醇厚,情真意挚,几乎将一颗哀恸追怀、无尽依恋的心活泼泼地吐露到了纸上。所以是继苏轼之后在词的领域内这一题材作品最称卓特的一家。”

此外,性德也极珍重友情,常结交落魄的汉族知识分子,并竭力为其提供经济帮助和政治庇护,故也多有师友酬赠、怀友送别之词。除此之外,《纳兰词》中也不乏边塞羁旅、托物抒怀、感时伤怀之作。

时至今日,《纳兰词》依然受到众多诗词爱好者的推崇,关于其人其词的著作也层出不穷,然而,能全面展现性德其词风采且通俗易懂的读物却不多见。鉴于此,编者特辑此《人间最美纳兰词全集》一书以飨读者。本书以康熙刻本《通志堂集》为底本,参照其他重要版本编纂而成。书中收录纳兰词三百余首,分为深情伤怀、述怀言志、扈从游历、托物寄情、师友酬赠和闲情杂感六篇。为了使读者更深入了解纳兰词,书中每首词都附有详细的注释和精致的赏析。若读者在阅读本书之后,能对纳兰词之精妙有更深的了解,编者的目的就达到了。

鉴于时间紧迫、编者文学水平有限等原因,书中疏误、错漏之处在所难免,还请读者见谅。

纳兰性德小传

纳兰性德,字容若,原名成德,后因避康熙长子允礽(小名保成)讳改名性德,号为楞伽山人。像他这样一个出身豪门、入值宫禁、平步宦海的贵胄子弟,本应按照家族期许,于仕途中施展自己不平凡的本事,但他却『忍把浮名,换了浅吟低唱』,成就了人生中的另一种不平凡。如今,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高官显爵们都已湮灭在滚滚红尘中不见了踪迹,而纳兰性德却依旧活在那些或短或长的优美词句中,用他的浓情才思轻轻敲打着人们的心。

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氏的起源

纳兰性德隶属于满洲正黄旗,但他并非是纯粹的满族先世——女真人血统。纳兰氏可考的始祖原本是蒙古人,姓土默特,名叫星根达尔汉(又译作星垦达尔汉、胜根打喇汉),明朝初年时居住在一个叫做“张”的地方,大致位于今天的黑龙江省肇州县一带,其详址今已无考。星根达尔汉家族逐渐发展壮大,他们消灭了定居于呼伦河畔的女真人纳喇氏部落,移居其地,改女真姓纳喇,其族人逐渐女真化,并以金代女真贵族后裔自居。后来,纳喇氏人口繁盛,南迁至叶赫河流域(位于今吉林省梨树县境内),遂又被称为叶赫部。和汉人习惯在姓名前冠以郡望相似,女真人以及后来的满族人常将部名或地名置于姓氏之前,所以,星根达尔汉家族又称为叶赫纳喇氏(纳喇也作纳兰、那拉)。纳喇氏逐渐显赫,最后成为满洲八大姓之一。

明朝初期,女真族逐渐分为建州、海西和野人三大部,纳兰性德所属的叶赫部就是其中海西女真的一支。纳兰性德的高祖在平定叶赫诸部后成为部族首领,称贝勒。他的曾祖父金台什继承父位。金台什的妹妹孟古在明万历十六年(1588)时,嫁给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为妃,并在赫图阿拉城为其生下一子皇太极。自此以后,纳兰氏与爱新觉罗氏就有了姻亲关系。但这种关系并未使努尔哈赤停下征伐的脚步。

万历四十七年(1619),努尔哈赤讨伐叶赫,金台什败亡,叶赫部被兼并。在金台什死后,其子尼雅哈受封为佐领职,随叶赫部迁至建州。尼雅哈后来在满清入关时立下战功,受职牛录章京。

尼雅哈娶墨尔齐氏为妻,生有长子振武、次子贞泰、三子明珠和四子国立。这个明珠,便是纳兰性德的父亲。《清史列传》中说:“明珠其次子也。”《八旗通志》则载:“尼雅汉长子明珠。”从明珠的排序在史籍中上下不定的情况可以看出,至少在纳兰性德祖父在世时,纳兰氏家业不兴,难以引起人们的重视。纳兰氏家族的再次兴旺,是从纳兰明珠开始的。

天聪九年(1635)十月初十,纳兰明珠诞生。他早年时任侍卫,后因表现出色,从銮仪卫治仪正迁内务府郎中,又累官内务府总管、弘文院学士、刑部尚书、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又晋太子太师。他在官居内阁的十三年中,对议撤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叛乱等朝中大事都起了重大作用,因而深受康熙帝的恩宠,百官都以“相国”称之,权倾朝野,盛极一时。但与此同时,他也凭借着手中的大权卖官鬻爵、贪财纳贿,因而在朝廷的朋党斗争中遭人弹劾,几经荣辱,最后郁郁而终。纳兰性德正是出生在这样一个功名奕世、钟鸣鼎食之家,为明珠与英亲王阿济格正妃的第五女之子。

虚负凌云万丈才——郁郁寡欢的仕宦生涯

顺治十一年(1654)腊月,北京下着大雪,纳兰性德的一声啼哭,宣告了我国历史上一位清词巨擘的诞生。或许是他自幼生活在富贵之家,对显赫门第的雍容生活产生了厌烦,抑或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性德自幼就表现出异乎寻常的聪慧,能够过目成诵,数岁就能上马驰骋、拉弓射箭。十七岁时,他进入国子监读书。由于他的才学出类拔萃,国子监祭酒徐文元对他极为赏识,就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十八岁时,纳兰性德考中举人,十九岁准备参加会试,却因病没能参加殿试。二十二岁时,纳兰性德补行殿试。在殿试过程中,他“条对剀切,书法遒劲,执事各官咸叹异焉”,廷对时,他又“敷事析理谙熟,出老宿儒上。结字端劲,合古法”,令“诸公嗟叹”。康熙帝对他的表现赞赏有加,以二甲第七名赐其进士出身,授三等侍卫,从此他步入仕途。

满清历来是一个尚武的民族,在入关后他们依然沿袭这种习性。满洲侍卫一般是从荫生中挑选,而康熙帝以“天子用嘉”之名将纳兰性德留在身边担任侍卫,看似是特例,但对于以文才傲世的纳兰性德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身为皇帝身边的近臣,他骨子里充盈的是汉人的儒雅和浪漫情怀,这种学非所用的入仕之路令他终日郁郁寡欢。在任职的几年当中,他只是“日常值班侍卫,掌导引奏事官及引见官员并稽查出入。与皇帝出巡则随扈保驾,驻行宫则守卫戒备”。这种随君侍驾的侍卫生活,整肃威武,一丝不苟,需要他最大限度地收敛掩饰自己的七情六欲,对于一个情思纷繁,骨子里流淌着清傲之气的才子来说,这种天天都要强作笑颜、卑躬屈膝的日子简直是如坐针毡。

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有道明君,但作为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他仍摆脱不了封建君主固有的弊病。纳兰性德作为他的随身侍卫,偶尔能够在他兴致突发时与他唱和诗词、饮酒下棋,但更多的时候,他是一个高高在上、主宰一切的君王,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对于纳兰性德来说,不外如是。纳兰性德深知自己能够博得皇上赏识的日子总有一天会结束,这是君臣之间惯有的规律。“休寻折戟话当年,只洒悲秋泪”是纳兰性德在《好事近》中的句子,写于他陪伴康熙帝出巡游玩之时,就连游历世间绝胜之景都不能令他开心起来,那平时守卫在宫中的苦闷就不消多言了。他在任职期间,最得意的一次行动是奉命“觇梭龙诸羌”,但在他载誉而归后,仍旧是充当侍卫,这种郁郁不得志的生活或许就是他英年早逝的原因之一。

与君展卷论王霸——重视友情的纳兰性德

若说仕途生涯给纳兰性德带来了难以言说的痛苦,那与朋友,尤其是与那些贫异之士的过从交往,则为他的生命增添了一丝安慰。

作为生于“烈火烹油,鲜花著锦”的满洲贵胄之家的翩翩贵公子,纳兰性德与一般贵族子弟不同,尤其珍重友情。徐乾学是纳兰性德的座师,他曾对自己爱徒的交友之举做过这样的评价:“君(纳兰性德)所交游,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寡合者,若无锡严绳孙、顾贞观、秦松林,宜兴陈维崧,慈溪姜宸英,尤所契厚。”而且,纳兰性德为“坎坷失职之士走京师,生馆死殡,于资财无所计惜”。

纳兰性德也曾写下“长安游侠子,黄金视如土。结交及屠博,安知重珪组?一朝列华筵,羞与朱履伍。惜哉意气尽,委身逐倾吐。时俗尚唯阿,至人亦伛偻。惜昔有赠言,深藏乃良贾”的诗句,道出了他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态度。在他眼中,最欣赏的就是轻财重义、视金如土的侠义之士,这类人不以贫富贵贱为待人的标准,只要志同道合,即使是与下贱的“屠博”也能建立深厚的友谊;而对于那种为了追逐名利而奉强凌弱之徒,他也毫不掩饰对他们的鄙薄。

这些对于生活在封建社会上层的纳兰性德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而且,他不仅在思想上挣脱了时代的枷锁,还身体力行,与贫异之士交往甚笃。

纳兰性德之父明珠身居要职,来纳兰府讨好巴结纳兰性德的人自不在少数。但纳兰性德始终将“结分义,输情愫”作为唯一的交友准则,对于志同道合的朋友,“所相知心,款款吐心腑,倒囷囊与为酬酢不厌”,而对于那些阳奉阴违、拍马溜须的势利之人,“相接如平常”。最能体现纳兰性德这种准则的莫过于他与顾贞观之间的交往。

顾贞观是江苏无锡人,其家道不昌。为了能有所作为,顾贞观离家北上,只身来到北京。但他既没有门路,又资乏财匮,所以只做过些六七品的小官,后更因心寒于官场中的争权夺利、尔虞我诈,遂去职抽身,过上了寄情文章、借酒消愁的失意生活。

康熙十五年(1676),游离官场的顾贞观与新科进士、授为三等侍卫的纳兰性德结识,当时顾贞观已经四十开外,而纳兰性德时年仅二十二岁。纳兰性德曾写《金缕曲·赠梁汾》一首曰:“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从词中可以看出,纳兰性德对能够与顾贞观这样真诚、重信义和富于同情心的人结交非常高兴,而且,不管以后会遇上多少艰险,都要将这份友谊保持下去,即使是下辈子投胎,二人也要结为知己。二人之间这种相见恨晚的忘年之交,将纳兰性德“所相知心,款款吐心腑”的性情展现无遗。

纳兰性德不仅对自己清贫的友人仗义疏财,而且对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十分敬重。渌水亭是他所住之处,当时有众多的文人骚客因仰慕其名而雅聚于此,大有平原君食客三千之势,而此亭也借此闻名于世。

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性德的爱情悲剧

或许是天妒英才,纳兰性德年仅三十一岁就因病早逝。他在世的三十一年里,曾有过三次凄美的爱情,但均以悲剧落幕,而今,我们可以通过他传世的诗词,得以饱览这些故事。

纳兰性德在十几岁的时候,有过一段缠绵悱恻的初恋。在他的诗词之中,并没有他初恋情人的确切描述,于是人们纷纷猜测这位女子的身份。一种观点认为,他的初恋情人是他的表妹,后来由于被康熙选做了秀女,就不了了之了。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位女子是府上的丫鬟,由于二人门第悬殊,而在封建社会又特别讲究门当户对,所以他的父母对此极为反对。无论这位神秘的女子是谁,总之初恋的失败给血气方刚的纳兰性德带来了巨大的打击,所以他才在《鬓云松令》中吐露出“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的心声,将这段情事视作他后半生难以释怀的隐痛。

恰逢此时,灾祸接踵而至,还未走出失恋阴影的纳兰性德病倒了,他不得不放弃了殿试的机会。在失恋和放弃殿试的重压下,他陷入了心灰意冷的深渊之中,觉得世间阴霾遍布,令他痛苦难捱。

先逢绝境,后出绝唱,可以说是对纳兰性德在这期间生活状态最好的概括。就在他沉沦在灰心丧气中无力抗拒的时候,卢氏的出现,像是黎明时分的一道曙光,驱散了笼罩在纳兰性德心头上的片片阴霾。

康熙十三年(1674),纳兰性德与卢氏走到了一起。在这之后的一段时期内,纳兰性德开始了他人生中最璀璨夺目的历程。妻子卢氏年轻貌美,性情温顺,而且是当时少有的富有才华的女子。她不仅照亮了纳兰性德原本晦暗的情感生活,还激发了纳兰性德文学创作的灵感。他在这一期间写过很多美丽的诗词,成了他与卢氏美好爱情的见证。不幸的是,他们二人如胶似漆的夫妻生活才走过三个年头,就阴阳两隔了。在这一年,卢氏临盆时难产,在好不容易将孩子产下后,她一直卧床不起,身体极为虚弱,纳兰性德请遍了京城的名医,但都回天乏术,是年五月底卢氏病逝。

卢氏死后,纳兰性德伤心欲绝,他在无限悲痛中写下了很多悼亡词来寄托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之后,他的家人为他安排了第二次婚姻。但当时年仅二十三岁的纳兰性德根本忘不了深爱的卢氏,他在《荷叶杯》中写道:“知己一人谁是,已矣,赢得误他生。”他期待着下辈子还能与妻子成为知己,因此对家人所安排的这场婚姻极为抵触。

七年之后,三十岁的纳兰性德听闻江南才女、女词人沈宛之名,便请好友顾贞观帮其从中撮合,他在去信中写道:“闻琴川(江苏常熟)沈姓,有女颇佳,望吴哥略为留意。”随后,纳兰性德陪康熙皇帝下江南巡游,与沈宛结识,两人一见倾心。

可能是纳兰性德从沈宛身上看到了卢氏的影子,因此在回京后对沈宛念念不忘。但当时满汉不能通婚的禁令还未解除,而且沈宛还是一名歌妓,地位卑微,与纳兰性德身份相差悬殊,所以沈宛根本就进不了纳兰家的门。纳兰性德便在京城中另置一处宅院,将沈宛安置其中。两人开始也过着欢快的生活,可好景不长,纳兰性德公事繁忙,难得能够前去探望一次沈宛。沈宛发现他们当初的决定并非她想象中那么美好,于是便毅然与纳兰性德分手,只身回到了江南。沈宛离去后不久,纳兰性德再度病倒。

康熙二十四年(1685)五月三十日,纳兰性德在病榻上离开了人世,这天正好是卢氏八周年的祭日。

纳兰性德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留给后人一个漫长而凄美的故事。即使几百年过去了,提起纳兰性德,还依然让痴情儿女心中隐隐作痛。“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有谁知”,纳兰词中那些不足为外人道的长愁幽怨、感时伤怀,包含了他一生的苦涩与哀愁。这心灵的悲歌被封存在一首首美好的诗词中,读之,则化作慈悲的暖流,软化人们冷硬的心。

纳兰词欣赏

容若词,一种凄惋处,令人不能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顾贞观《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陈维崧

国朝词人辈出,然工为南唐五季语者,无若纳兰相国明珠子容若侍卫。所著《饮水词》,于迦陵、小长芦二家外,别立一帜。——丁绍仪

容若为相国才子,少工填词,香艳中更觉清新,婉丽处又极俊逸,真所谓笔花四照,一字动移不得者也。惜乎早赴修文,所谓『天雨粟,鬼夜哭』果有之耶?——聂晋人

深情伤怀

青衫湿遍·悼亡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1],剪刀声、犹在银釭[2]。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咫尺玉钩斜路[3],一般消受,蔓草残阳。判把长眠滴醒[4],和清泪、搅入椒浆[5]。怕幽泉[6]、还为我神伤。道书生薄命宜将息[7],再休耽、怨粉愁香[8]。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注释

[1]扶病:带病做活。

[2]银釭:银制的灯台。古代平民百姓常用油灯照明,贵族富户多用白银做灯台,取其干净明亮,故称银釭。宋晏几道《鹧鸪天》一词中有“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的词句。

[3]玉钩斜:出自《陈无己诗话》:“广陵亦有戏马台,其下有路,号玉钩斜。”原指隋代宫女墓地,此处代指爱人埋葬之地。

[4]判:通“拼”,意为甘愿、拼却。周邦彦《解连环》中有“拼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5]椒浆:即椒酒,是一种用花椒浸泡而得的酒,芳香驱寒,适用于元旦之时饮用。此处指祭奠所用的酒浆。

[6]幽泉:墓穴,此处代指词人亡妻。

[7]将息:保养、调理。

[8]怨粉愁香:粉、香,代指女子。怨粉愁香喻指男女别离的愁情。

赏析《青山湿遍》是纳兰性德自创调,上、下阕各五句,化自白居易《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两句。这首词应是纳兰悼亡词中的第一首。

纳兰之妻卢氏,是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纳兰与她感情深厚,恩爱有加,但二人婚后不到三年,卢氏就因难产而亡。爱妻的早逝,给纳兰性德带来了极大的打击,使他长期处在悲痛至极的情绪中无法自拔。每到悲痛念妻之时,他总会写下词句悼念亡妻,于是“悼亡之吟不少”(叶舒崇《皇清纳腊室卢氏墓志铭》)。这些悼亡词是纳兰词中的精品佳作,尤其这首《青衫湿遍》,更是上乘之作,历来为人称道。

上阕起首三句,断肠柔情和泪而下,词人明确道出了泪为谁流。接着“半月前头扶病”两句,写妻子卢氏半月前还倚在床边,拖着病体裁剪衣裳。妻子娇弱的身躯和爱怜的神情让词人深觉仿佛妻子就在眼前,然而现实却太残酷,妻子离世已有半月。词人忆起妻子生性胆小,在世时很怕一个人守在空房,如今独下黄泉,不知是个什么情形;而词人此刻独坐房前,看着自己的身影只有院中梨花做伴,无尽凄凉,眼泪潸然而下,更祈愿妻子魂归梦里,叫他再看一眼。

下阕,词人又想到日后蔓草残阳间,爱妻尸骨长埋地下,即便用掺着泪水的酒浆淋洒碑前,也唤不醒爱妻死而复生。如此倾尽伤情过后,词人又想起妻子性情温润,倘若她泉下有知,自己竟相思至此,恐怕要为自己担心落泪,还会再三叮咛,劝自己切莫挂心,善自珍重。妻子温情款款,然而终是生死相离,词人爱恨交加,再进一步,生出求死与妻团聚之心,但愿死后还能重逢,又不知该是怎样柔肠寸断之状。

词人满肠哀思,千回百转,只愿与妻生死相随,读来不禁使人潸然泪下。

青衫湿·悼亡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9],绿窗红泪[10],早雁初莺。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飐[11],痴数春星[12]。

注释

[9]从教分付:全都听凭分付。张元幹《念奴娇》词中有“有谁伴我凄凉,除非分付,与杯中”。

[10]红泪:泛指美人眼泪。典出晋王嘉《拾遗记》卷七:“(魏)文帝所爱美人,姓薛名灵芸,常山人也,美容貌,魏文帝改其名曰夜来……时文帝选良家子女以入六宫,(谷)习以千金宝赂聘之,既得,乃以献文帝。灵芸闻别父母,嘘唏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既发常山,乃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贺铸《虞美人》词中有“渭城才唱浥轻尘,无奈两行红泪,湿香巾”。红泪另有一解为红烛垂泪,见杜牧《赠别》诗中“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11]漆灯:用漆点亮的灯。唐李贺《南山田中行》诗中有“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风飐(zhǎn):风吹。毛文锡《临江仙》词中有“岸泊渔灯风飐碎,白苹远散浓香”。

[12]痴数春星:痴痴地数着星星。“春星”一词,引自梁简文帝《神山寺碑》“澄明离日,照影春星”一句。

赏析《青衫湿》,词牌名,又名《人月圆》,宋人王洗用此调时,因词中有“人月圆时”一句,所以得名。此调体格多样,皆为双调。

这首词写于康熙十七年(1678)七月,词题即点明悼亡主旨。上阕开篇直陈近来有无数伤心之事,“谁与话长更”一句,以反问的语气写漫漫长夜,无人与共,词人在傍晚时分就已开始为长夜而烦恼,满心愁怨堆积。更抬眼望向窗外,一派春光,早雁初莺,竟不知美人红泪。此处“红泪”一语双关,既写屋内蜡烛燃烧淌下红泪的实景,又写词人心中臆想多情的美人泣泪,流露出词人孤单落寞、郁郁寡欢的愁情。下阕“当时”二字领起,词人回忆当年与妻子二人相亲相爱,而今皆为无常断送,生死相离,总辜负了当时的情意绵绵。结尾三句突起,“忽疑君到”一句,词人化用唐人卢仝《有所思》中“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中诗句,写自己正凝思出神,忽见漆灯的火苗被风吹得摇曳不定,便疑心是爱妻芳魂从泉下归来,于是痴痴地数星等待,词人对亡妻的痴情,可歌可泣,令人闻之恻然。

菩萨蛮

窗前桃蕊娇如倦,东风泪洗胭脂面。人在小红楼,离情唱《石州》[13]。

夜来双燕宿,灯背屏腰绿[14]。香尽雨阑珊[15],薄衾寒不寒。

注释

[13]《石州》:乐府商调曲名。商调曲调低沉哀婉,多用于表现悲怆凄凉之情。唐李商隐在《代赠》诗中写“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

[14]绿:古代指黑且亮的颜色,常用来形容头发乌黑亮泽。唐李商隐《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中有“年颜各少壮,发绿齿尚齐”诗句;宋晏几道《生查子》中有“君貌不长红,我鬓无重绿”的词句。此处则进一步引申为光线昏暗不明。

[15]雨阑珊:雨即将下完,淅淅沥沥的样子。

赏析《

菩萨蛮

》是小令词中的一种,又有《菩萨里》、《子夜歌》、《花间意》、《重叠金》、《巫山一片云》等别称。此调体格多样,均为双调,上、下阕各四句,共四十四字。上阕和下阕的第一、二句押仄声韵,第三、四句押平声韵,韵格简洁,是历代词人频繁使用的词牌。

这首词抒写了一位独处深闺的女子在初春时感时伤怀的孤寂之情。

上阕首二句描画春景。女子临窗看窗外桃花盛放,娇艳异常。东风拂面,吹起女子泪流。“倦”、“泪洗”两处,词人用拟人的手法写花开风动之景,同时暗露女子厌倦疏懒之态和暗自垂泪之状。“人在小红楼,离情唱《石州》”两句,直写女子离情,将女子独自一人站在小红楼上,唱着凄凉的《石州》曲的景象刻画出来,进一步渲染出女子的哀怨愁思、寂寞伤情,婉转动人。下阕转写女子在夜晚的孤独寂寞。“夜来双燕宿,灯背屏腰绿”两句,词人用两相对照的形式,以燕子双宿双飞的景象对比词中女子独坐孤灯下,屏风上的孤影,影影绰绰,孤独寂寞之感愈发强烈起来。结尾两句“香尽雨阑珊,薄衾寒不寒”,描绘了炉香燃尽,夜雨渐稀的景象,可想而知女子独自一人左思右想,睡不着觉的时间之久。她独自卧在闺床上,拥着薄被,仍觉寒冷,“寒不寒”三字用得极精,将女子不知是天寒还是心寒的愁味渲染得恰到好处,意味无穷。

这首小词紧紧围绕女子在小红楼上晨昏所见景象而展开,情景交融,哀婉细腻,缠绵悱恻,是纳兰小令词中的代表作。菩萨蛮

新寒中酒敲窗雨[16],残香细袅秋情绪。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17]。

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18]。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

注释

[16]中酒:饮酒而醉。

[17]“青衫”句:心中难过,忍不住流泪,沾湿了衣裳。青衫,古代秀才或官位较低的官员所穿的衣袍。唐白居易《琵琶行》中有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8]“弹指”句:时光在不经意间流逝。弹指,出自佛经,《翻译名义集·时分》有“《僧祗》云,十二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用来形容很短暂的一段时间。韶光,美好的时光,此处指春日时光。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与爱人分别后相思之情的词作。上阕“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两句,融情于景,写刚刚入秋,下起了一场秋雨,词人在屋内喝着小酒,看着秋雨敲窗,不觉醉了,不禁暗想被这场秋雨打湿的残香细袅,心中竟徒生起一种秋的情绪。开篇两句,渲染出词人心中淡淡的凄凉与哀愁。后两句笔锋一转,直言伤神醉酒的原因:词人想起当初与恋人分别时,爱人对自己的叮咛嘱咐,如今爱人的音容笑貌都已远去,又怎不叫人伤心难过,想到此处,词人的多情之泪忍不住滑落,泪湿青衫。下阕首二句状写无聊之状,词人独卧床前,追忆往昔,百般无聊,不禁叹息美好时光悄然滑过。结尾两句以景语作结,词人化用“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句,又忆与爱人分别时的情景,当时春光无限,桃花盛开,柳丝青翠,确实好光景,但眼下只有寥落的秋风秋雨作陪,更添惆怅。

这首小令不过寥寥八句,却婉转曲折,回忆与现实转换自然,情致动人,词人功力可见一斑。菩萨蛮

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19]。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20]。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21]。

注释

[19]长更:即长夜。南唐李煜《三台令》词中有“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的句子。

[20]“蟾蜍”句:月亮由上弦月渐渐变圆,变成满月了。蟾蜍,代指明月,传说月宫中有蟾蜍。早弦,即上弦月。

[21]玉琴:古琴的美称。

赏析

纳兰十分推崇南唐后主李煜,他的词作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李煜词的影响,以至于后人称他是“李重光后身”。纳兰词与李煜词最相似的地方就是擅长白描。这首词就纯用白描的笔法,抒写离人长夜苦恨。

上阕写景。首句中,词人描写了凄风苦雨下,落叶萧萧的景象,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氛围。“长更”一句,从李煜《三台令》词中化出,同写长夜漫漫,无法入睡,但词人此句更有离人孤苦,忘却长更之境,凄苦之情不言而喻。既睡不着,词人索性抬头望天,不知不觉,月亮已在上弦处了,表明词人孤卧时间之久,寂寞难耐。词的下阕写词人好不容易入睡,却因凉夜被薄惊醒,孤凄寒冷透彻心扉,不觉泪水伴着灯花淌落。满心伤怀,更怎奈,眼望处,竟是伊人昔日所弹之琴,如今古琴都蒙上了灰尘,更休提伊人如今飘然远去了。

词人所描之景,在古琴处停止,使人不觉感慨万千,仿佛古琴余音,婉转低回,回味无穷。菩萨蛮

催花未歇花奴鼓[22],酒醒已见残红舞[23]。不忍覆余觞[24],临风泪数行。

粉香看又别[25],空剩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注释

[22]花奴鼓:即羯鼓,是一种桶状的打击乐器,据说传自匈奴,此鼓形状细长,下有牙床,鼓两头蒙着皮革,两头都可击打,此处代指筵席上击鼓助兴。花奴,指唐玄宗的侄子汝阳王李琎。李琎善击羯鼓,极受玄宗宠爱,《羯鼓录》记载玄宗曾经评李琎“姿质明莹,肌发光细,非人间人,必神仙谪堕也”;又有“玄宗尝于二月初一晨,见宫中景色明丽,柳杏将吐,遂命高力士取羯鼓临轩纵击一曲《春光好》,曲终,花已发坼”的记载。元代马祖也有“催花羯鼓变新声”的诗句。

[23]残红舞:花开败了,花瓣凋落的样子。

[24]余觞:杯中没有饮尽的酒。

[25]粉香:代指恋人。

赏析

这首词从离别的饯行酒宴写起,抒发了词人的离愁伤感。

上阕开篇,词人引羯鼓催花的典故,回忆酒宴之上,阵阵助兴鼓声,仿佛花朵也随声起舞,花满庭中,而酒醒之时却已花瓣凋残,满眼狼藉、倾颓之状。词人看着面前盛着残酒的酒杯,不忍喝下,只叹韶华易逝,好景不常,不禁临风洒泪。下阕紧承上阕,进一步渲染,词人从回忆回到现实,孤身望月,送别时的明月一如往昔,而身边的恋人已经远离。结尾两句更进一层,这明月也与当初不同了,它凄清的月色照着词人斑白的两鬓,却不知哪里是月色凄清,其实是词人内心倍感凄凉罢了。

这首词细腻委婉,见花流泪,对月伤情,情感饱满真挚,将词人心中的离愁别绪抒写得淋漓尽致。菩萨蛮

春云吹散湘帘雨[26],絮粘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27],楼高四面风。

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28]。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注释

[26]湘帘:用湘妃竹编成的帘子,湘妃竹,传说是舜帝死后,他的两位妻子娥皇、女英不停哭泣,泪洒竹上,生成天然的斑点,也称斑竹。

[27]玉楼:指装饰精美的小楼。宋辛弃疾《苏武慢·雪》中有“歌竹传觞,探煤得句,人在玉楼”的词句。

[28]鸳瓦:即鸳鸯瓦,因这种瓦片成双成对,两两相交,如鸳鸯相互依偎而得名。唐白居易《长恨歌》中有“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的诗句。

赏析

这是一首伤情词。上阕,词人以渐进的手法写主人公独立小楼所见之景。首二句写主人公眼看楼外云散雨住,飞絮牵住蝴蝶飞行的脚步,一派春意阑珊之景,这样美好的景致不禁令人想入非非。接下来,词人马上反跌一笔,“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两句与楼外之景形成鲜明对比,主人公在小楼上,只能望着远处美好的春景,而回看四周,只有冰冷的四壁,感受到的也只有吹来的凉风,流露出主人公心中隐隐的伤感。下阕首二句续写春色,景情交融:楼外是杨柳青青,暮色冥冥,烟笼翠瓦,楼中人则心有戚戚,笼在心头的是那如烟雾般的愁绪,进而逼出“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两句,暗自警告自己,切莫凭栏望远啊,在这蒙蒙之色中,只能眼见夕阳渐渐低沉,落入远山,而思念的人更在远山之外,望也望不到,只是徒增伤感罢了。结尾两句,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有异曲同工之妙。

全词通篇以白描手法写主人公在小楼中所见之景,全为景语,但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毫无矫揉造作之气,令人回味无穷。菩萨蛮

隔花才歇廉纤雨[29],一声弹指浑无语[30]。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

小屏山色远[31],妆薄铅华浅。独自立瑶阶[32],透寒金缕鞋[33]。

注释

[29]廉纤雨:即毛毛细雨。

[30]“一声”句:弹指一瞬间,仿佛离别已久,对易逝的时光,不知道说什么好。

[31]“小屏”句:屋中的小屏风上绘有远山的景色。

[32]瑶阶:石阶的美称。

[33]金缕鞋:用金线织造的鞋子。南唐李煜《菩萨蛮》中有“刬(chǎn)袜步香阶,手指金缕鞋”词句。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女子在春日雨后相思愁苦的词作。

上阕写女子所见所感。女子看到隔花的蒙蒙细雨渐渐停了,突然感到韶华易逝,光阴老去,黯然神伤起来。梁上的燕子双双飞来,长长的柳条也脉脉低垂,这一切都彰显着春日的美好,但女子的心情却怎么也提不上来。下阕首二句由屋外自然景象转到屋内对女子的描写,女子看着小屏风上远山的景象怔怔出神,又看了看镜中自己淡妆的容颜,只可惜人美却无人来赏,孤寂之意倍增。结尾两句再进一步,女子无聊至极,独自一人站在台阶上,谁知却从鞋底钻进一丝料峭春寒,使女子心中寒意更深。

这首小词虽篇幅短小,但一句一景,由屋外之景到屋内之景,再到屋外之景,画面转换自然。全篇并未一“愁”字,但女子相思愁情已不言自明。菩萨蛮

乌丝画作回纹纸,香煤暗蚀藏头字[34]。筝雁十三双,输他作一行[35]。

相看仍似客,但道休相忆。索性不还家,落残红杏花。

注释

[34]乌丝:即乌丝栏,为了使书写时整齐而在纸上画的墨线格子。唐李肇《唐国史补》中有记载:“宋亳间,有织成界道绢素,谓之乌丝栏、朱丝栏。”宋袁文《瓮牖闲评》卷六上说“黄素细密,上下乌丝织成栏。其间用墨朱界行,此正所谓乌丝栏也”。回纹:即回文诗,指按照一定规则组织编排字词,使它们回环往复都有意义且押韵的诗句。香煤:即香烟,使香料燃烧所生的烟雾。宋张先《宴春台慢·东都春日李阁使席上》有“金猊夜暖,罗衣暗浥香煤”的词句。暗蚀:指香烟逐渐散去。明王彦泓有“袖香暗蚀字依微”句。藏头字:指藏头书信,书信中每句在特定的位置取一字,连读可成句。宋吕渭老《水龙吟·寄竹西》中有“锦字藏头,织成机上,一时分付”的句子。

[35]“筝雁”二句:是指任凭古筝上的筝柱排成如雁状的一行,也不去摆弄它。筝雁,即古筝上的琴柱,琴柱斜状排列形似雁阵,故名。十三,代指筝,《隋志·乐志下》谓筝为十三弦之拨弦乐器。输他,任凭它。

赏析

这首词抒写了闺中女子在暮春时节的忧伤之情。

上阕主要描写女子闺阁中的事物。乌丝回纹的书信、香炉中燃烧的香料、被冷落一旁的古筝,词人通过对事物的描写,烘托出女子思人伤怀的情绪。下阕由景入情。首二句追忆女子当初与爱人依依惜别时的情景,“但道休相忆”一句写得极好,相忆前冠以“休”字,抓住了女子的心思,表现出女子的口是心非:明明相思,不忍分离,却说不要相互思念,更见其相思之深。结尾两句最为别致。本是深闺怨曲,但词人最后却用一种赌气的口吻表现女子相思的情绪,将女子的娇羞可人刻画得栩栩如生,别有一种娇俏形态,为闺怨平添了几分清新可人。菩萨蛮

晶帘一片伤心白[36],云鬟香雾成遥隔[37]。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

西风鸣络纬[38],不许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注释

[36]晶帘:即水精帘,是一种工艺精细、颜色莹白的竹帘。李白《玉阶怨》有诗句“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37]云鬟香雾:乌黑浓密的秀发仿佛层层云朵,鬓发间的香气如轻雾缭绕不散。此处代指闺中女子。

[38]络纬:即蟋蟀,又称莎鸡,俗称纺织娘。崔豹《古今注·鱼虫》中有“莎鸡,一名络纬,一名蟋蟀,谓其鸣如纺纬也”。李贺《秋来》有诗句“桐凤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赏析

这首词作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秋,是纳兰在其妻卢氏死后约三个月时做的一首悼亡词。

上阕首句以晶帘起兴,以晶帘色白喻人之伤心。次句道出伤情——爱妻已逝。“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两句,融情于景,寒秋已至,却再也没有爱妻在旁嘘寒问暖,为自己添衣御寒了;梧桐树影已移,月亮也已偏西,表明夜正深沉,而词人却因怀念亡妻久久不能安眠。下阕续写悲情。清冷的西风伴着蟋蟀的呜咽之声传入词人耳中,这声音使本就伤愁的词人听来更添愁思,更加无法入睡。结尾的两句感叹,意境有如“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流露出词人对今时不同往昔的感慨。

梦江南

昏鸦尽[39],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40],心字已成灰[41]。

注释

[39]昏鸦:黄昏时分成群飞过的乌鸦。

[40]“急雪”二句:意为翻飞的柳絮仿佛被风吹起的落雪,飘入香阁中,胆瓶中的梅花在轻柔的晚风吹拂下轻轻晃动。香阁,女子闺房。胆瓶,一种颈细且长,腹浑圆、状似悬胆的花瓶。

[41]心字:即心形的香盘,古代文人常用的香料。明杨慎《词品·心字香》中有“范石湖《骖鸾录》云:‘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馨茉莉半开者著净器中,以沉香薄劈层层相间,密封之,日一易,不待花蔫,花过香成。’所谓心字香者,以香末萦篆成心字也”的记载。宋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有词句“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赏析《梦江南》一调又名《望江南》、《忆江南》、《江南好》等。此调有单、双调之分,这首为单调,共五句。

全词着力描摹了一位闺中女子春日观望时的所见所感,通篇由几组细节场景构成:黄昏时分群鸦飞尽,渐渐消失在天边;女子孤身一人默默伫立,形影相吊,若有所思;柳絮翻飞,纷纷飘入香阁;柔和的晚风轻轻吹拂着胆瓶中的梅花;心形香盘在炉中渐渐燃尽成灰。词人写词,一句一景,这些场景仿佛电影画面般生动逼真,细腻深沉,连在一起,又饱含深意。

昏鸦渐去不仅点明时间,更渲染出一种孤凄的氛围;女子独立,想着心事,更生愁绪;柳絮落入香阁和风吹梅花,使人深觉美好的春光渐渐消逝,好景不再,韶华不再;结句语义双关,既写心形香盘化成灰烬,也表明女子内心饱受煎熬,心如死灰。

全词含蓄朦胧,没有道破什么,但情味已到,深挚可感。清代文学评论家蔡嵩云曾在《柯亭词论》中评纳兰小令为“丰神迥绝,学后主未能至,清丽芊绵似易安而已”,他将小令词推为纳兰词中之精华。而这首《望江南》正是纳兰小令词中之精品,其小令词的艺术魅力,从中可见一斑。

昭君怨

深禁好春谁惜[42],薄暮瑶阶伫立。别院管弦声,不分明。

又是梨花欲谢,绣被春寒今夜。寂寞锁朱门,梦承恩[43]。

注释

[42]深禁:宫闱内院。禁,帝王居住的宫殿称为禁,如明清两代宫城紫禁城。

[43]承恩:受到君王的宠幸。

赏析

这首词,词牌名取自古琴曲《昭君怨》,又名《洛妃怨》、《夺痕沙》、《宴西园》等。此调体格多样,但均为双调。

词人在这首小词中,通过对一位宫中女子形象的描绘,抒发其相思不相见的离愁别恨。上阕以问起篇,说深宫中的好春光有谁来珍惜,此处“春”字暗喻女子青春年华,一开篇就渲染出一种凄苦的氛围。次句写这位宫中女子傍晚时分独自伫立在石阶上,这种剪影的效果突显出女子的黯然神伤。后两句写女子伫立时隐约听到的别院管弦声,别处是歌舞升平,唯独她这里冷冷清清,形象的对比更突显女子独处深宫、倍感孤独的愁苦。下阕词情更进一层。“梨花欲谢”表明美好的春日即将离去,暗示女子容颜老去,青春不再。后三句写女子今夜又将独眠,绣被冰冷,无法入睡,看着上锁的朱门,想着自己孤身的寂寞愁苦,只有在梦中承欢片刻,愁苦之情溢于言表。

据传,这首词中的女主人公就是与纳兰两小无猜,后不幸入宫的表妹。《海讴闲话》中录民间传说云:“纳兰眷一女,绝色也,有婚姻之约。旋此女入宫,顿成陌路。容若愁思郁结,誓必一见,了此宿因。会遭国丧,喇嘛每日入宫哮经。容若贿通喇嘛,披裂装,居然入宫,果得一见彼妹。因宫禁森严,竟如汉武帝重见李夫人故事。始终无由通一词,怅然而出。”但近人张任政在《纳兰性德年谱·后记》中,又根据词中最后两句,提出这首词当为纳兰借写他人暗喻自己身世的委婉怨辞,可见此词蕴涵深意,意味无穷。

临江仙

长记碧纱窗外语,秋风吹送归鸦。片帆从此寄天涯。一灯新睡觉,思梦月初斜。

便是欲归归未得,不如燕子还家。春云春水带轻霞。画船人似月[44],细雨落杨花。

注释

[44]画船:绘着彩画的游船。韦庄《菩萨蛮》中有“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赏析《临江仙》这个词牌原为唐教坊曲名,后才被用作词牌。此调原本咏水中仙子,五代词人则用它吟咏艳情之事。此调体格多变,但均为双调,上、下阕各五句,通常共五十八字,这首词则为六十字,疑为异体。其中,上下阕的第二、三、五句押平声韵。纳兰词中有很多作品都是用了这个词牌。

这首词写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5)九、十月间纳兰性德随侍康熙帝南巡之时,抒发了词人春日思乡之情。上阕以“长记”开篇,词人追忆了去年离家时与爱人在碧纱窗外的叮咛细语,以及分别后所见秋风归鸦、点点星帆之景,想着自己不知何时还家,不禁生出天涯之感。后两句转回眼前实景,流露出词人月夜思归之感。下阕直抒胸臆,点出“欲归”的主题,然而想要归去却不得如愿,这样煎熬还不如北飞的燕子自由,想要还家就可即日启程。结尾三句以景语作结,词人眼中的春景虽然美好,却也受词人思乡情绪的感染,带上了淡淡的清冷,词人思归不得的哀愁之感隐约流出。临江仙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45]。

倦眼乍低缃帙乱[46],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注释

[45]“鸳鸯”二句:看着倾诉相思的信笺,还能记起那人写字时生疏的模样。鸳鸯小字,指抒发相思相爱之情的文字。生涩,生疏、不熟练。

[46]缃帙:原指浅黄色的防尘书套,后泛指书籍。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雨夜相思深情的词作。上阕中,词人写自己本已卧在床上准备入睡,但屋外雨打芭蕉的声音声声入耳,这声音牵动了词人的心弦,催逼着他忆起了当初美好的往昔。词人按捺不住相思,再也无法入睡,于是展开旧日爱人写下的书信细细重读,脑海中,爱人写字时生疏的模样渐渐浮现。“欲眠还展旧时书”以下三句,巧妙化用了宋蔡伸《生查子》中“看尽旧时书,洒尽今生泪”的词句以及明王彦溉《湘灵》中“戏仿曹娥把笔初,描花手法未生疏。沉吟欲作鸳鸯字,羞被郎窥不肯书”等句,流露出词人相思的深情。下阕首二句,词人以倦眼看杂乱的书卷,书卷上字迹模糊,“倦”、“乱”、“模糊”三词,尽显词人被相思愁情所苦的惫懒之状,同时可知分别时日良久。“幽窗冷雨一灯孤”一句,窗、雨、灯构成一幅凄清、幽寒、孤寂的景象,更见词人内心之苦。结尾两句,一吐心事,低回婉转,相思情浓。

全词写悲欢离合,曲折婉转,层层深入,细致入微,使人动容。临江仙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47]。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原是瞿唐风间阻[48],错教人恨无情。小阑干外寂无声。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49]。

注释

[47]严城:戒备森严的城池。南朝梁何逊《临行公车》中有“禁门俨犹闭,严城方警夜”。玉漏:漏滴、漏壶,古代用来计时的器物。

[48]瞿唐:即瞿塘峡,位列长江三峡之首,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是长江三峡中地形最险恶的一处,其两岸悬崖陡峭,江中水流湍急,峡口还有滟滪堆暗礁,奇险无比。李白《荆州歌》曾有“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唐五月谁敢过”的诗句。间阻:间断,阻隔。

[49]护花铃:驱鸟护花用的铃铛。《开元遗事》中有记载:“宁王至春时,于后园中纫红丝为绳,系于花梢之上,每有鸟鹊翔集,则令园史掣铃以惊之。”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恋人间约会受阻之事的词作。词的上阕写主人公与恋人相约三更时幽会,首二句透出主人公对幽会淡淡的期待心情。后三句写主人公等待的情状。“一钩新月几疏星”表明夜已深沉,主人公在这深夜里仍对坐孤灯,独自一人等待恋人的出现,却始终不见恋人的身影。由此可知,恋人失约未至。

下阕首二句表明恋人失约原因。词人用瞿塘峡天险道路难行暗喻主人公与恋人的情事遭受人情俗事阻挠,无法进展,表现出主人公对外力阻挠的无可奈何和对恋人无情的伤愁。结尾三句,融情于景,委婉地道出主人公的愁苦心境,意味无穷。

虞美人

春情只到梨花薄[50],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银笺别梦当时句[51],密绾同心苣[52]。为伊判作梦中人[53],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54]。

注释

[50]梨花薄:指梨花繁多茂密之处。薄,草木丛生的地方。《楚辞·九章·思美人》中有“揽大薄之芳茝兮,搴长沙之宿莽”。洪兴祖补注:“薄,丛薄也。”《淮南子·真训》中有“鸟飞千仞之上,兽走丛薄之中”。高诱注:“聚木曰丛,深草曰薄。”又有梨花花瓣渐薄而凋零之意,与《秋千索》(游丝断续东风弱)之“惜花人共残春薄”意同。

[51]银笺:白色的信笺。

[52]同心苣(qū):织有连锁火炬图样的同心结,古人往往把此物视为定情信物,象征着二人永结同心。前蜀牛峤《菩萨蛮》有“窗寒天欲曙,犹结同心苣”的词句。

[53]判作:情愿化作。

[54]真真:代指画中美女,此处指妻子。唐杜荀鹤《松窗杂记》中有一个传说:“唐进士赵颜于画工处得一软障,图一妇人甚丽,颜谓画工曰:‘世无其人也,如可令生,余愿纳为妻。’画工曰:‘余神画也,此亦有名,曰真真,呼其名百日,昼夜不歇,即必应之,应则以百家彩灰酒灌之,必活。’颜如其言,遂呼之百日……果活,步下言笑如常。”宋范成大《戏题赵从善两画轴》中有“情知别有真真在,试与千呼万唤看”。

赏析《虞美人》原是唐教坊曲名,专咏楚霸王项羽的宠姬虞姬自刎一事,后成词牌名,又名《虞美人令》、《玉壶冰》、《忆柳曲》、《一江春水》等。此调有多种体格,均为双调,通常上、下阕各四句,共五十六字。

这首词是纳兰悼念亡妻而作的。上阕开篇写春暖花开,但梨花一旦过了盛开的时期,就要渐进凋零之时了,清风吹过,花朵片片凋落,渲染出一种清冷孤凄的氛围。词人呆呆地看着满地花瓣,不知不觉已到黄昏。“夕阳何事近黄昏”一句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登乐游原》)中化出,但此句与原句意境不同,表露出词人落寞伤感的心情。尾句“犹有未招魂”五字,点出爱妻已逝的主题,表明词人与爱妻死诀而无可奈何的情绪。下阕开始写追思的伤怀。“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两句,词人追忆当年与妻子互通书信传递相思,共绾同心结许下誓言的柔情蜜意,但如今爱妻已逝,美好的只能留作追忆了。词人悲痛不已,情愿化作梦中虚幻之身,在画卷中呼唤娇妻归来。结尾两句巧用典故,将刻骨的深情唤起,凄绝哀婉,最为绝妙。

生离死别这个主题,千古吟咏,但在词人笔下,却生动异常,分外动人。虞美人

绿阴帘外梧桐影,玉虎牵金井[55]。怕听啼鴂出帘迟[56],恰到年年今日两相思。

凄凉满地红心草[57],此恨谁知道。待将幽忆寄新词,分付芭蕉风定月斜时[58]。

注释

[55]玉虎:井绳上辘轳的美称。金井:栏杆上雕有装饰的井。

[56]啼鴂(jué):即杜鹃。传说蜀帝杜宇被逼退位,含冤离开故国,死后化为杜鹃,日日哀鸣啼血,鲜血滴在地上,成了杜鹃花。

[57]红心草:草名。常用来比喻美人遗恨。据《全唐诗·梦》记载:“唐王炎,梦侍吴王。久之,闻宫中出辇,鸣箫击鼓,言葬西施。吴王悲悼不止,立诏词客作挽歌。炎应教作《西施挽歌》,有‘满地红心草,三层碧玉阶’之句。”

[58]分付:寄意、托付。宋毛滂《惜分飞》词中有“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的句子。

赏析

这是一首伤情怀人之作。上阕写景。首二句写词人隔着帘子看到窗外梧桐树影以及树旁的金井,点出环境和时令,渲染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怕听啼鴂出帘迟,恰到年年今日两相思”两句,破空而来,“怕”字点染出词人愁情,以杜鹃啼鸣之声托出此愁正是阴阳两隔的相思之愁,十分传神。下阕,词人忍着内心的伤悲从帘下走出,看满地的红心草,仿佛草都带着凄凉的情绪,诉说着这份离恨深情。结尾两句,词人将满心的相思写成新词,寄托月影下风吹去的芭蕉叶,将这份深情告诉已逝的爱妻,真是爱悠悠、情意深,令人肝肠寸断。虞美人

彩云易向秋空散,燕子怜长叹。几翻离合总无因,赢得一回僝僽一回亲[59]。

归鸿旧约霜前至,可寄香笺字[60]。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红蕤欹侧看斜阳[61]。

注释

[59]僝(chán)僽(zhòu):苦恼、忧愁。

[60]“归鸿”二句:意为丈夫远行前曾约定在霜期之前归来,即便如此,也该寄封书信来慰藉相思啊。香笺,经香气薰过的信笺。

[61]红蕤:传说中的仙枕,此处代指绣花枕。唐张读《宣室志》卷六载:“玉清宫有三宝,碧玉环、红蕤枕、紫玉函。红蕤枕,似玉微红,有纹如粟。”宋毛滂《小重山·春雪小醉》中有“十年旧事梦如新。红蕤枕,犹暖楚峰云”的词句。

赏析

这首词抒写了闺中女子相思的愁情。上阕写彩云易散,好景难见,就连燕子都忍不住怜惜长叹。继而触景生情,女子自想与心爱的男子几次分分合合总无来由,每次都是喜忧参半,让人懊恼,而此刻爱人不在身边,女子空虚、寂寞、无聊,又不知向谁倾诉。下阕重点写女子等待中焦急、怨恨的心情。首二句,女子以轻柔、嗔怪的语气表露出自己对在远方迟迟未归的爱人的相思深情。结尾两句是女子的自宽自慰,女子说自己索性不要再去想之前的那些美好誓言,徒增伤愁,还是就想想眼前,枕着绣花枕,侧头看日落之景吧。这种寄情于景的形式,使词情更加深婉,将女子的深情推向高潮。

虞美人·秋夕信步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62]。闲阶小立倍荒凉[63]。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64]。

注释

[62]琅玕(gān):苍翠的竹子。杜甫《郑驸马宅宴洞中》有“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青琅玕”的诗句。仇兆鳌注:“青琅玕,比竹簟之苍翠。”

[63]闲阶:没有人走的石阶。

[64]“红笺”二句:当时面对墙壁不停书写信笺,而今信笺上字迹已模糊不清,更让人忆起当初在灯下呵手写情话的情景。向壁,唐李白《草书歌》中有“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原指面壁疾书,此处指不停地在信笺上写情话。

赏析

这首词抒写了词人秋日静夜信步闲庭,触景生情对亡妻的追思情绪。上阕“愁”字领起,点出全篇主题,词人为何而愁呢?接着,在景色描写中,词人道出了心中愁事。词人看到露水打在苍竹上,满地竹影婆娑,不觉心中一动,忆起旧日与爱妻欢恋时亲昵的情景。此刻石阶上空空荡荡,没有了爱妻的陪伴,词人只能孤身一人,倍感荒凉,只有那片旧时的月光洒在潇湘,提示着词人过往的甜蜜。下阕转为抒情。词人说薄情、多情,实为情到深处的自苦之言,这份牵肠挂肚,“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情,怎不叫人柔肠寸断?结尾两句再忆与爱妻旧事,倍添愁思,让人不禁为词人的痴情动容,倍感酸楚。

鬓云松令

枕函香,花径漏[65]。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铲地梨花[66],彻夜东风瘦。

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67]。肠断月明红豆蔻[68],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注释

[65]“枕函”二句:枕头上留有香气,花径下春光留存。漏,泄露春光。杜甫《腊日》中有“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的诗句。

[66]铲地:平白地、没因由。铲,通“刬”。

[67]逗:触动,即触动了感情。

[68]红豆蔻:一种花。宋范成大《挂海虞衡志·志花·红豆蔻》中有记载:“红豆蔻,花丛生……一穗数十蕊,淡红鲜妍,如桃杏花色。蕊重则下垂如葡萄,又如火齐璎珞及剪彩鸾枝之状。此花无实,不与草豆蔻同种。每蕊心有两瓣相并,词人托兴曰比目连理云。”

赏析《鬓云松令》又名《鬓云松》、《苏幕遮》,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此调均为双调,上、下阕各七句,共六十二字。上、下阕中第二、四、五、七句押仄声韵。

这是词人追忆往昔的词作。上阕首二句点出时间地点,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三四两句追思甜蜜往昔,词人与爱人在黄昏时耳鬓厮磨,一吐芳心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然后后三句词情突转,这样的好景没有持续多久,爱人就因病而逝,满园的梨花一夜间被东风吹尽,流露出词人对爱人忽然离去的哀痛心情。下阕延续上阕追思之情,词人忍不住内心的伤痛,掩屏捶袖,不忍目睹园中之景。突然间传来的一阵箫声,再次逗起词人心中的悲伤情绪。结尾三句最是精妙,与宋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一词有异曲同工之妙,流露出词人对物是人非之景况的感伤。

醉桃源

斜风细雨正霏霏[69]。画帘拖地垂。屏山几曲篆香微[70]。闲亭柳絮飞[71]。

新绿密,乱红稀。乳莺残日啼。余寒欲透缕金衣[72]。落花郎未归。

注释

[69]霏霏:雨下得很大的样子。

[70]屏山:一说屏风多折,好像山峰重峦叠翠,或说屏风上绘有曲折的山川图景。唐温庭筠《南歌子》中有“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