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坦克导弹科技知识(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9 07:14:45

点击下载

作者:冯文远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反坦克导弹科技知识(下)

反坦克导弹科技知识(下)试读:

前言

导弹是一种依靠制导系统来控制飞行轨迹的可以指定攻击目标,甚至追踪目标动向的无人驾驶武器,其任务是把战斗部装药在打击目标附近引爆并毁伤目标,或在没有战斗部的情况下依靠自身动能直接撞击目标,以达到毁伤的效果。也就是说,导弹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路线,并导向目标的武器。

导弹是一种威力大的杀伤破坏性武器,具有射程远、速度快、精度高、威力大等特点。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导弹,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核导弹以来,导弹在军事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世界各国都用各种类型的导弹装备军队,对军队武器装备、军事战略战术、科学技术进步和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不论什么武器,都是用于攻击的工具,具有威慑和防御的作用,自古具有巨大的神秘性,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最爱。特别是武器的科学技术十分具有超前性,往往引领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飞速发展。

因此,要普及广大读者的科学知识,首先应从武器科技知识着手,这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最新科技知识和深入的军事爱好,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国防观念与和平意识,能储备一大批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导弹是高技术的武器种类,我们学习导弹的科学知识,就可以学得武器的有关高科技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我们的高超军事素质,也可以增强我们高度的军事科学知识。

军事科学是一门范围广博、内容丰富的综合性科学,它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等众多学科,而军事科学则围绕高科技战争进行,学习现代军事高技术知识,使我们能够了解现代科技前沿,了解武器发展的形势,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并培养我们的忧患意识与爱国意识,使我们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以建设我们强大的国家,用以作为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

为此,我们特地编写了这套“青少年高度关注的导弹武器科技”丛书,包括《导弹武器科技知识》、《地地导弹科技知识》、《地空导弹科技知识》、《空地导弹科技知识》、《空空导弹科技知识》、《反舰导弹科技知识》、《舰空导弹科技知识》、《空舰导弹科技知识》、《反坦克导弹科技知识》、《特种导弹科技知识》共10册,每册全面介绍了相应导弹武器种类的研制、发展、型号、性能、用途等情况,因此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科普性和前沿性,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导弹武器科学知识的最佳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俄罗斯AT-8“鸣禽”反坦克导弹

AT-8是用坦克炮发射的一种反坦克导弹。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坦克的主要武器是装在炮塔上的火炮,它发射的炮弹速度快,弹道低伸,在攻击2500米距离内的目标时拥有很大优势,但是在对远距离目标射击时命中精度逐渐下降。苏联的T-64、T-80坦克可以利用火炮发射一种AT-8式的坦克导弹,弹长1.2米,直径120毫米,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方式,最大射程可达5000米,飞行时间9秒。它配用两种不同类型的战斗部:对地面装甲目标射击时使用聚能装药战斗部和着发引信,命中目标后可击穿650毫米厚的装甲;同直升机等低空飞行目标作战时,配有爆破战斗部和近炸引信,导弹在目标附近爆炸后产生大量破片予以摧毁。

总重量:30千克,最大射程:4000米,发射方式:100毫米火炮发射,破甲威力:445~550毫米,战斗部型号:破甲战斗部。

俄罗斯AT-11反坦克导弹

AT-11反坦克导弹是一种炮管发射的半主动导引导弹有中空装药的高爆弹头,有效射程100~5000米;只要17.5秒就能飞5千米并穿透850毫米以下的钢板,也能锁定直升机等低空目标。

型号:AT-11(苏联编号9K119),绰号:“狙击手”,总重量:24千克(带外筒)、17.2千克(弹重),飞行时间:14.2秒,最大射程:75~5000米,发射方式:125毫米火炮发射,命中精度:80%,破甲威力:500~600毫米,战斗部重量:4.5千克,制导方式:架束激光制导。

俄罗斯AT-12/AT-16反坦克导弹

基本情况

该弹是苏联/俄罗斯自行研制并装备部队使用的第三代反坦克导弹,也是专用于空对地攻击的新一代反坦克导弹,由位于图拉的希普诺夫仪器制造设计局,于80年代初开始设计,1990年开始服役,1991年首次在阿联酋迪拜航展上露面,挂在苏-25对地攻击机两侧机翼中部挂架上。

该弹的系统代号和命名为9К121“旋风”,陆/空军使用代号为9М120,西方和北约集团按照自行确定的对苏联武器装备的命名规则,给予该导弹的编号为AT-12,随后给予其改进型“旋风”М的编号为AT-16,但均未给出命名。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弹在气动外形布局和结构上,与苏联/俄罗斯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9М114(AT-6/AT-9)相似,均采用导管发射方式。但该导弹在发射管内的配置有所不同,弹头露在发射管外,无扁平头盖。在内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用半主动激光制导取代无线电指令制导,故该弹头部呈半球形,内装激光导引头,随后为控制舵机,在其外表面两侧各有1片弹出式舵面,控制导弹的飞行方向。聚能破甲战斗部位于中部,但穿甲厚度增大,达到900~1000毫米。1台两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构成导弹的后舱段,4片紧贴弹体的矩形圆弧式尾翼位于尾端,飞离发射管时翼片弹出并高速旋转,使导弹稳定飞行。在不发射时,导弹除头部外均位于发射管内,用作导弹的储存箱;在发射时,该发射管用作导向装置。改进型导弹的封装重量为60千克,其中导弹重量为45千克。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最大射程:8千米(AT-12)、10千米(AT-16),最小射程:500米、最大速度:400米/秒,制导系统:半主动激光,引信:触发引信(空地型),近炸引信(空空型),战斗部:7.5千克(AT-12)、8千克(AT-16),动力装置: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弹重:43千克(AT-12)、45千克(AT-16),弹长:2.40米(AT-12)、2.90米(AT-16),弹径:125毫米(AT-16)、130毫米(AT-16),翼展:325毫米。

俄罗斯AT-14“短号”反坦克导弹

“短号”反坦克导弹是俄罗斯的轻型第三代反坦克导弹,可以说是出身豪门,由俄罗斯图拉仪器设计制造局研制,1994年10月首次亮相,代号为AT-X-14,用于取代有线制导的第二代AT-5“竞赛”式反坦克导弹。俄罗斯生产和装备了大量的“短号”反坦克导弹,并部分出口叙利亚。“短号”反坦克导弹弹径152毫米,采用鸭式布局,前面有2片可以折叠的鸭式舵,弹体为圆柱形,尾部有4片折叠式梯形稳定翼。它的外形就像小型的AT-7“混血儿”导弹。其动力装置由1台起飞发动机和1台续航发动机组成,起飞发动机把筒装导弹推出发射筒后,续航发动机便开始工作,使导弹获得最大飞行速度240米/秒。导弹最小射程100米,最大射程5500米,夜间最大射程3500米。为了对付不同的目标,“短号”反坦克导弹配备了2种战斗部,即9M133-1反坦克战斗部和9M133F-1多用途战斗部。

当攻击坦克,特别是披挂爆炸反应装甲的主战坦克时,使用9M133-1双级串联聚能破甲战斗部。导弹的结构与目前常用的新型反坦克导弹结构差不多,从前向后分别是:引信、前置小型战斗部、续航发动机、主战斗部、制导电子组件、起飞发动机和4片尾翼。前置战斗部用来击穿和引爆爆炸反应装甲,主战斗部用于击穿坦克的主装甲,可穿透1200毫米的轧制均质装甲,破甲厚度与弹径之比为8~8.5:1,可以摧毁所有装备附加或内置爆炸反应装甲的现代和未来坦克,也可穿透厚达3~3.5米的混凝土防御工事和建筑。9M133-1反坦克战斗部的前置战斗部和主战斗部之间的续航发动机,可以保护主装药不会被前置聚能装药破片和损毁的爆炸反应装甲碎片提前引爆,增大聚能焦距,增强穿甲能力。

当用于对付一般野战防御工事时,使用9M133F-1多用途燃料空气战斗部,利用“温压”效应,对各类掩体、碉堡、建筑物、无装甲防护的车辆和壕沟内的人员等予以摧毁和杀伤,也能对付战术导弹和防空导弹,机场飞机和水面舰艇等目标。该战斗部内装有铝粉,可以提高爆炸冲击波的超压,增强杀伤效果。

该导弹采用半自动激光驾束直瞄制导系统。导弹发射后进入到地面激光照射器发出的激光波束飞行,射手利用昼夜瞄准镜瞄准目标,同时激光照射器发出的激光束也照射目标,导弹自主“感觉”到所处激光束中的位置,不断产生修正指令,使导弹沿着激光波束轴线飞行,直至命中目标。该导弹可以单枚发射,也可两枚齐射。“短号”反坦克导弹作为第三代反坦克武器,与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相比,除了具有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的一切优点外,还具有下面三个优点:一是不受导线的限制,能够在坦克数倍射程外对付装备爆炸反应装甲的现代和未来坦克;二是具有多用途,能够摧毁混凝土工事、各种轻型装甲车辆和建筑物;三是抗干扰能力强,在恶劣天气状况和敌人雷达/光学干扰的情况下,都具有优异的昼夜作战性能。这是基于激光驾束制导实现的,在恶劣环境下,发射系统的高能半导体激光器通过光学瞄准镜或热像仪为导弹提供制导和目标显示,因此,“短号”反坦克导弹具有在不同状况下对付各种目标的“即见即射”性能。

与世界上其他较先进的反坦克导弹相比,“短号”反坦克导弹性能优异,有许多自己的独到之处:首先,该导弹使用方便,免维护,因此省却了配备高素质维护人员的必要。拿俄罗斯军官的话来说,就是“只要会打鸟,就会用‘短号’”。

其次,与西方国家普遍使用的“发射后不用管”的导弹相比,“短号”反坦克导弹采用“即见即射”的发射模式和激光驾束制导方式,能够确保导弹在最大射程发挥威力。对于西方普遍采用的长红外波段的热像仪来讲,无法对付与背景区别不明显的目标,特别是在被动干扰的情况下,这明显突出的问题是当导弹飞近目标时,目标的图像尺寸问题难以解决。

第三,“短号”反坦克导弹的抗干扰能力较好,不像“陶”式、“米兰”-2T、“霍特”-2T、“竞赛”反坦克导弹那样受到干扰后,导弹定位通道失效而使导弹效能大大降低,“短号”反坦克导弹能够完全避免俄罗斯“窗帘”-1式、以色列“钢琴·小提琴”-1式光电干扰装置的干扰。而且,即便“短号”反坦克导弹的制导保密激光束交叉和平行,也不会影响对导弹的制导。

另外,“短号”反坦克导弹的使用经济性较好,西方“发射后不用管”的反坦克导弹的价格要比“短号”反坦克导弹的价格高得多,约高出5~7倍。

俄罗斯9М120反坦克导弹

该弹是苏联/俄罗斯自行研制并装备部队使用的第三代反坦克导弹,也是专用于空对地攻击的新一代反坦克导弹,由位于图拉的希普诺夫(Шипунов)仪器制造设计局,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设计,1990年开始服役,1991年首次在阿联酋迪拜航展上露面,挂在苏-25对地攻击机两侧机翼中部挂架上。

该弹的系统代号和命名为9К121“旋风”(Вихрь),陆/空军使用代号为9М120,西方和北约集团按照自行确定的对苏联武器装备的命名规则,给予该导弹的编号为AT-12,随后给予其改进型“旋风”М(Вихрь-M)的编号为AT-16,但均未给出命名。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弹在气动外形布局和结构上,与苏联/俄罗斯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9М114(AT-6/AT-9)相似,均采用导管发射方式。但该导弹在发射管内的配置有所不同,弹头露在发射管外,无扁平头盖。在内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用半主动激光制导取代无线电指令制导,故该弹头部呈半球形,内装激光导引头,随后为控制舵机,在其外表面两侧各有1片弹出式舵面,控制导弹的飞行方向。聚能破甲战斗部位于中部,但穿甲厚度增大,达到900~1000mm。1台两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构成导弹的后舱段,4片紧贴弹体的矩形圆弧式尾翼位于尾端,飞离发射管时翼片弹出并高速旋转,使导弹稳定飞行。在不发射时,导弹除头部外均位于发射管内,用作导弹的储存箱;在发射时,该发射管用作导向装置。改进型导弹的封装重量为60kg,其中导弹重量为45kg。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最大射程:8km(AT-12)10km(AT-16)

最小射程:500m

最大速度:400m/s

制导系统:半主动激光

引信:触发引信(空地型)近炸引信(空空型)

战斗部:7.5kg(AT-12)8kg(AT-16)

动力装置: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重:43kg(AT-12)45(AT-16)

弹长:2.40m(AT-12)2.90m(AT-16)

弹径:125mm(AT-16)130mm(AT-16)

翼展:325mm

俄罗斯AT-15反坦克导弹

俄罗斯的9K129是一种采用激光驾束制导的反坦克导弹,它与中程特里盖特大致属同一级别,但射程却要多出一倍,在白天可达5500米,夜间达3500米。据称,在配备较好的热成像仪后(花3倍的成本),夜间射程可达到白天的水平。考虑到实际作战中对付的目标并不仅仅是主战坦克,因此为9K129配备了两种类型的战斗部,一种为反坦克战斗部,另一种为通用燃烧战斗部,用于攻击其它目标。

俄罗斯AT-X-14反坦克导弹

AT-X-14(亦称“短号”)是俄罗斯近期研制成功的第三代反坦克导弹,其目的是取代现役第二代重型车载AT-5导弹,主要用于攻击坦克炮射程之外的主战坦克,也可用于攻击其他装甲车辆和野战工事、建筑物等各种非装甲目标以及杀伤人员。1994年首次公开展出,但迄今尚未投产。

导弹采用激光驾波束制导方式。导弹在飞行过程中,操作手用瞄准镜始终瞄准目标,导弹将沿激光束飞行直至命中目标。可配用串联式聚能装药战斗部或燃料空气炸药战斗部。弹长1200毫米,弹径152毫米,弹重27公斤,射程100-5500米,破甲厚度1200毫米。

俄罗斯克利赞塔马-S反坦克导弹

简介

克利赞塔马-S反坦克导弹俄罗斯KBM工程设计局最近在莫斯科向外界公开展示一种全天候远程反坦克导弹系统,“克利赞塔马-S”,从现场所做的战斗测试看,以这种新型反坦克导弹系统击穿坦克装甲犹如戳破一张纸般的容易。KBM工程设计局曾是苏联最著名的反坦克武器研究单位,当年他们设计的AT-3反坦克导弹在中东战场战果显赫,曾一度打得骄横的以色列坦克手胆战心惊。“克利赞塔马-S”导弹武器系统又是其一大力作。性能用途“克利赞塔马-S”导弹可安装在许多履带式和轮式底盘上,样品是安装在一辆BMP-3型步兵战车上,车顶的发射装置上有2枚待发弹,通过自动升降架发射,具有外观轮廓小,隐蔽性强的优势,它可自行装填,乘员只管坐在车里瞄准射击,车上总共能携带15枚导弹,可保证持续战斗力。该导弹战斗部重3.1公斤,弹长2.057米,弹径150毫米,最大飞行速度400米/秒,射程6000米;根据编号的不同,采用两种战斗部,9M123型使用串联式高爆反坦克战斗部,能穿透采用爆炸反应装甲保护的1000毫米厚的均质装甲,M1A2或者“豹”Ⅱ主战坦克披挂装甲最厚的地方也只有700毫米。特殊装备

如果坦克安装的是反应式装甲,这也难不倒“克利赞塔马-S”导弹,因为其战斗部前面有一个长50毫米的高爆棒(跟避雷针的样子差不多),接触目标时,先由它引爆反应式装甲,然后由主战斗部来击穿主装甲。而9M123F型战斗部则使用燃料空气战斗部,它能在方圆1至2公里的范围内产生巨大的压力场并大量消耗该区域内的氧气,不仅有效杀伤“软目标”,还可只杀人不毁装备,号称“冷血屠夫”。“克利赞塔马-S”导弹不仅能够对付装甲目标而且还能有效对付直升机和低空飞行的固定翼飞机,只要把探测系统切换到对空状态即可。制导方式

该导弹有两种制导方式:第一种是全自动毫米波雷达制导,它用于攻击远距离目标,制导雷达位于车顶炮塔的左边,间接瞄准目标的能力是其作战能力的核心部分,使导弹能够从不同方向攻击目标,提高了发射车的战术机动性和人车生存能力;第二种是激光束制导,它是攻击近程目标的主要瞄准方式,激光照射器位于车顶右前方。上述方式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进行切换,不过无论使用哪一种制导方式,导弹的命中率将始终保持在80%以上,这个精度比美国引以为自豪的“陶式”反坦克导弹要高得多。“克利赞塔马-S”导弹系统造价低廉,100万美元可以购买10枚导弹外加1辆BMP-3型发射车,这种匹配如果在战场上运用得当,可以歼灭一个M1A2或者“豹”Ⅱ坦克排。而后者的装备总价值超过2000万美元。

俄罗斯竞技神反坦克导弹

近日,俄罗斯图拉仪器制造设计局总经理希普诺夫透露,该局最新研制的“竞技神”远程反坦克导弹已完成测试,即将投入批量生产。

俄罗斯图拉仪器制造设计局以研制反坦克导弹、防空武器闻名于世。去年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曾指责该设计局向伊拉克出口先进的反坦克导弹,并宣布对其实施经济制裁。然而,美方的举动并没有影响该设计局的科研设计工作。“竞技神”系列远程反坦克导弹属第三代反坦克导弹,具备极强的破甲能力,可穿透1000毫米厚装甲,弹头的爆炸当量相当于15公斤TNT炸药。据报道,该导弹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安装有半主动激光、红外和雷达导引头的反坦克导弹;携带有舱内侦察器材和激光目标反射器的发射车;安装有多波道、多频谱光电和雷达侦察器材的指挥观察车。

为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图拉仪器制造设计局计划生产射程为15公里、40公里和100公里的三种“竞技神”。根据设计要求,射程在15~18公里的“竞技神”将安装在卡-50武装直升机上,而射程在40~100公里的“竞技神”导弹既能从空中发射,也能从陆上和海上平台发射。新型反坦克导弹可对单个或多个目标同时发动攻击。“竞技神”是陆军新一代高精度武器,它集炮弹和反坦克导弹的性能于一身,在使用不同装药的情况下,不但可以摧毁安装有反应装甲的坦克,还能消灭坚固工事、掩体内有生目标和排水量在500吨以下的水面舰艇。“竞技神”反坦克导弹在战场上也有许多优势。安装“竞技神”导弹的卡-50武装直升机可在敌地面防空炮火有效射程外,对装甲目标实施攻击,大大降低了被击落的危险系数。

俄罗斯“柯涅特”反坦克导弹

“柯涅特”反坦克导弹是俄罗斯新研制的远程反坦克导弹,主要用于摧毁敌方现代和未来带防爆装甲的坦克、小型防御工事以及掩体内的有生目标。弹长1.20米,弹径0.152米,发射重量19千克,最大射程5500米。该弹使用抗干扰能力强的半自动激光波来制导,并配有红外热成像仪,可以分解为若干部件由人力携载或车载。据称,它可以打穿1000~1200毫米的均质装甲。

据说,“柯涅特”诞生之后,是否让其参加希腊防务展览会也颇费一番周折。因为,俄市场人员担心“柯涅特”推出后,会影响国外已经订购了俄“康古尔斯”反坦克导弹客户的信心,强烈反对“柯涅特”展出。设计师们激烈争取,终于使市场人员让步。从中也可看出“柯涅特”在俄罗斯反坦克武器中的地位。

俄罗斯“短号”反坦克导弹

“短号”反坦克导弹是俄罗斯的轻型第三代反坦克导弹,由俄罗斯“图拉”仪表设计制造局研制,1994年10月首次亮相,代号为AT-X-14,主要用于攻击坦克炮射程之外的主战坦克,也可用于攻击其他装甲车辆和野战工事、建筑物等各种非装甲目标以及杀伤人员。“短号”反坦克导弹虽然属于反坦克武器,具有较强的破甲能力,但实际上却是战场多面手,是为完成更广泛的作战任务而设计的。

俄罗斯军事专家根据在阿富汗的实战经验和对未来战争的深刻分析认为,在任何作战情况下,反坦克导弹在战斗中的目标只有30%~35%是坦克和装甲车。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反坦克武器都可以用作伴随步兵作战的轻型火炮,用来打击各类掩体和野战工事。

这种多用途的要求,成为研制“短号”最根本的依据,对其技术性能的选择有直接的影响。“短号”反坦克导弹是一种威力强大的多用途突击武器,主要装备团级以下部队它既可以搭载在越野汽车、装甲车和坦克上使用,也可在地面上发射,不仅用来对付具有披挂反应装甲的新型主战坦克,而且可用来攻击各类野战工事。

与世界上其他较先进的反坦克导弹相比,“短号”反坦克导弹性能优异,有许多独特的优点:

首先,该导弹使用方便,免维护。套用俄罗斯军官的话来说,就是“只要会打鸟,就会用短号”。导弹采用激光驾波束制导方式。导弹在飞行过程中,操作手用瞄准镜始终瞄准目标,导弹将沿激光束飞行直至命中目标。可配用串联式聚能装药战斗部或燃料空气炸药战斗部。

其次,与西方国家普遍使用的“发射后不用管”的导弹相比,“短号”反坦克导弹采用“即见即射”的发射模式和激光驾束制导方式,能够确保导弹在最大射程发挥威力。

对于西方普遍采用的长红外波段的热像仪来讲,无法付与背景区别不明显(如掩体土质和木质碉堡机枪掩体和其他工事),特别是在被动干扰情况下,这缺点表现尤为明显,更突出的问题是当导弹飞近目标时,目标的图像尺寸问题难以解决。

第三,“短号”反坦克导弹的抗干扰能力较好,不像其他一些反坦克反坦克导弹受到干扰后,导弹定位通道失效而使导弹效能大大降低,“短号”反坦克导弹能够完全避免俄罗斯“窗帘”-1式光电干扰装置、以色列“钢琴·小提琴”-1式光电干扰装置的干扰。而且,即便“短号”反坦克导弹的制导保密激光束交叉和平行,也不会影响对导弹的制导。

英国反坦克导弹

1956年,英国对反坦克导弹的发展也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密塞斯威克斯(MessrsVickers)公司开始自费研制反坦克制导武器,结果是,研制成功了“威基兰特”(“Vigilant”,“警惕”)式反坦克导弹,并于1963年进入现役,并很快又出售给芬兰和科威特,1964年又大量出售给沙特阿拉伯,次年又大量出售给利比亚。“威基兰特”的外形和性能跟其它导弹非常相似,但由于飞行速度比较大,所以其弹翼比较小。导弹在出厂时,被密封于包装箱内;发射时,导弹从包装箱内直接射出。它采用姆指控制杆进行制导,而不是象一般导弹那样,采用实际的控制杆。它的射程比较小,仅1370m,但精度比较高,在第一代反坦克导弹中,“威基兰特”是唯一一种没有采用“加速度控制”系统的导弹。威克斯公司是“速度控制”系统研制工作的先驱,他们事先就曾预见到,这种导弹的价格可能会比较贵,然而,事实已经证明,增加这笔额外的开支还是值得的,从试验记录来看,“威基兰特”的精度确实高得惊人。它是一种名符其实的单兵武器,使用一个轻型控制箱和瞄准具。导弹在飞行中,依靠空气动力控制面进行控制,因此,在能够对控制指令作出反应之前,必须达到一定的速度,但它的最小射程比其它任何型号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都小,而且,在可靠性和坚固性方面都很好。它的悲剧在于,它出现的时间太迟,在它问世时,绝大部分的导弹市场,已经被一些性能低劣的导弹型号所充斥。英国的第二种反坦克导弹是“斯文费厄”(Swinfire),它是“威基兰特”的放大型号,因而具有相当大的威力和通用性。和其它反坦克导弹相比,它在设计上有独到之处。从外表上看,它仿佛跟其它有线制导、手工控制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并无二致,但是,实际上远非如此。它的外形很小,速度很快,并且在制导方式上,也与其它已经生产的导弹有所区别。象“威基兰特”一样,“斯文费厄”采用的也是姆指控制秆和“速度控制”原理,但对导弹的控制,却是通过转动和倾斜发动机喷管的办法来实现的。这是一种异乎寻常的发展,因为这意味着,导弹从发动机点火和离开发射架的瞬间,就已完全处于射手的控制之下,因此,“斯文费厄”的最小射程极小。“斯文费厄”的另一大特点,是采用了计算式瞄准具和程序飞行控制盒。发射时,射手可以在任何方向上,离开导弹一段相当远的距离。导弹将沿预定的航线飞行,导弹能自动进入瞄准具视线并一直向前飞抵目标,因此,射手也就根本用不着担心捕捉或搜索不到导弹。这种自动飞行的程序,可以在一个很大的射击区域内进行计算。使射手可以放心的是,只要在导弹发射时,他能把瞄准具对向预定的射击区域,那么,导弹就会立即调转方向,自动进入射手的瞄准视界,而无需射手再作任何其它动作。这一点的使用价值非常之大,它大大简化了射手训练,使射手在发射阵地的选择拥有很大的活动余地,而这一点是其它老式反坦克导弹所做不到的。“斯文费厄”现已在英国陆军中服役,并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发挥其威力。

英国军刀反坦克导弹

“军刀”反坦克导弹是由英国航空航天公司应英国空军参谋部和北约组织的要求而研制的一种超音速、激光半主动制导的空对地小型导弹。主要用于攻击坦克、装甲车辆。是用于对付集群装甲车辆的一种有力武器。也可配装在快速反应的近距离支援飞机上,在敌防空火力之外对敌方小型坚固目标实施攻击。该弹的发展背景是由于当时华约各国部队装备的坦克数量比欧洲北约各国部队的装备数量超过三倍以上,北约组织迫切要求发展一批性能优良的反坦克武器。“军刀”的设计,不仅满足北约组织反装甲的要求,而且超过了英国空军参谋部的要求,性能上力图与美国的“海尔法”导弹相竞争。该弹1974年开始研制,1978年在法尔波罗航空展览会上展出,原计划1983年装备部队。经过五年多的论证与研究,耗资800~1000万美元以上。尽管美国和北约的成员国对该弹一度很感兴趣,但一直没有生产装备。

英国“施火”反坦克导弹

英国50年代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用于攻击远距离坦克,,1969年装备部队。采用目视瞄准和跟踪、手动操作、有线传输指令制导。弹径170毫米,弹重27千克,射程4000米。因采用了自动程序发生器、自动驾驶仪等,故成为第一代中较先进的一种。现英国又对制导系统作了改进,以攻击顶装甲。改进型采用多导弹跟踪器,可同时跟踪4枚导弹

英国硫磺石反坦克导弹

英国在1996年启动研制硫磺石导弹,并于2003年10月成功对其进行了空中发射试验,该导弹在设计上以AGM-114F海尔法为基础,但采用了毫米波雷达导引头(工作波长为94GHz),因此尽管在尺寸重量射程等方面与AGM-114F非常接近.但从作战能力上看更类似于AGM-114L长弓海尔法,比如同样可以发射后不管昼夜全天候打击等,有人曾取笑硫磺石是海尔法的欧洲版,意思是过多拷贝了后者的设计,但公平地说硫磺石也有其特点,特别是它不但能从直升机上发射,也能从高速战斗机上发射,事实上其预定装备的平台主要是英国空军现役的旋风GR4/GR4A和鹞式GR7/GR9战斗机以及未来的台风战斗机,空中发射时的最低发射高度为45米,最高达13700米,高空发射后导弹以60度向下俯冲,在距地面150米处改为稳定的巡航/目标搜索,多枚硫磺石可以分工明确地攻击多个目标,例如对于以直线队列在公路上行进的坦克群,导弹按同一路径飞行,在不同距离处向下俯冲,而如果坦克分散在野外,导弹则按不同路径飞行。

法国反坦克导弹

世界上第一种实用的反坦克导弹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法国北方航空公司(NordAviation)制造的,这种导弹是在德国在二次大战中研制的一种叫“鲁尔斯塔尔”(Ruhrstahl)空对空导弹的启发下,研制成功的。而这种空对空导弹,在大战结束时尚处于发展阶段。SS10反坦克导弹

法国的第一种使用型号是SS10反坦克导弹。在其被更大型的SS11取代之前,它在部队持续服役了6年以上。SS10的大小,在当时是合适的。弹重33lb(15kg),弹长不到3ft(914.4mm),翼展30in(762mm)。弹上有四片尾冀,尾翼有一个很大的后掠角。它以平均80m/s的速度飞行,或者说每小时概略为180mi,射程为1600m。SS10的飞行速度太慢,射程也太近,但它毕竟是第一个投入现役并取得成功的导弹,因此,在反坦克导弹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据一些报告说———虽然其中大部都未经证实———法国陆军曾在阿尔及利亚战争中使用过这种导弹,主要是用于消灭在复杂地形上的点状目标,例如,山顶上的防御支撑点和岩洞内的防御工事等,都曾被SS10的空心装药战斗部摧毁过。而要完成这些任务,使用一般火炮是异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SS10反坦克导弹

SS10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它用事实证明了,人们可以造出反坦克导弹。同时,它还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设计思想。例如,导弹的发射装置兼作运输包装箱的方案,就为后来的许多导弹所仿效。取下包装箱,将前端支起,再将瞄准具安于后部,导弹即作好了发射准备。它是一种名符其实的单兵反坦克武器,然而性能不理想,威力也显得不足,因而,在50年代末期被SS11所取代。SS11比SS10大1倍,战斗部也比较大,弹长达到46in(1168.4mm),但翼展却减小到20in(508mm)。续航速度几乎是SS10的2倍,达到335mi/h(539km/h),最大射程增加到3000m。SS11是一种十分厉害而成功的武器,先后曾有二十多个国家进行购买和装备。全弹重30kg(66lb),战斗部可以穿透23in(554.2mm)厚的装甲板———这是一项惊人的性能,并且也是导弹能够携带大量炸药的一个有力证据。如将同等重量的炸药装入炮弹内,弹径就会达到155mm左右,而火炮的重量将会达到5-6t。SS11不仅可以在地面上利用发射箱发射,而且可以安装在车体上,并在车上发射。导弹和发射箱可以由吉普车搭载,既可以在伸出于车体两侧的支架上发射,在有的情况下,也可以在风挡玻璃上方发射。采用车上发射时,射手和司机必须下车,并向侧方走出几码远的距离,以避免发射时受冲击波伤害。当安装在装甲车或坦克上时,导弹要么安装在发射箱内,要么安装在发射轨上,而发射箱或发射轨安装于炮塔的两侧。总之,SS11在装车方式上几乎不受任何限制,并且只需经过稍事改动,就能装在直升飞机上。

作为法国陆军反坦克防御的一种骨干武器,SS11曾在法国陆军中服役达10余年之久,但作为单兵便携式武器使用,它的重量显得有些太大,因此,在SS11装备部队之后不久,一种被称之谓“安塔克”(Entac)的反坦克导弹即告问世。“安塔克”是“反坦克制导导弹”一词的法文字母缩写,与SS11相比,它既小又轻,装有导弹的发射箱全重为70lb(31.8kg),飞行重26lb(11.8kg),最大射程2000m,战斗部较轻,仅装有8lb(3.6kg)炸药,但却具有足以穿透20in(508mm)以上装甲的能力,尽管穿孔的孔径可能很小。“安塔克”于1957年被法国陆军采用,并曾向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印度尼西亚和美国出口,这些国家购买安塔克的目的,或者是进行试验,或者是进行装备。截至1968年为止,订货总数已经达128000枚,交货总数已达116000枚。这就使得“安塔克”导弹,像SS11导弹一样,成了北方航空公司的“摇钱树”。SS12反坦克导弹

现在,我们继续介绍法国的情况。继“安塔克”之后,法国研制成功的另一种反坦克导弹,是SS12,但它无疑地是一种车载导弹。导弹自行化跟火炮自行化的发展思路是一样的,我们在前言中已有交待,对自行化问题本书将不予讨论。有充分的理由可以认为,SS12是SS11的一种放大型号,只是在动力系统上,作了相应的变动。它采用了半自动制导方式,并且在使用这种方式的导弹中,它大概是第一个加入现役的。这里,顺便说明一下半自动制导及其原理还是值得的。在各种不同的系统中,基本的思路都是一致的,这就是,导弹发射出去之后,射手需要完成的全部动作,就是不管目标怎样运动,都应当始终将瞄准镜视轴线对准目标。不管瞄准线怎样移动,导弹都将沿瞄准线飞行。这一点是通过一个复杂的控制箱实观的,控制箱内装有红外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可以探测到位于瞄准镜视界范围内的导弹所发出的火光,并问相应的信息传输装置发出电信号,信息传输装置通过导线将修正指令传到导弹上,“通知”导弹移动到瞄准线上。当导弹与瞄准线重合时,修正指令消失,导弹即可径直向前飞抵目标。但是,实际上,射手在操作时并不能一劳永逸,需要经过不断地修正,才有可能最后达到目的。在跟半自动制导体制相结合时,导弹本身几乎不需作任何改变,但从上面所进行的简要叙述中可看出,瞄准装置必定要大为复杂和高度的精密,这不可避免地又会导致价格的急剧增长。如果仅从命中目标这个标准进行衡量,那么,半自动制导方式确实占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射手的全部工作就是扣压扳机和使瞄准具对准目标,只要做到这一点,就肯定会命中目标。训练完成这种动作的射手,自然非常容易。然而,在武器发展领域内,并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东西。

半自功制导系统,不仅造价昂贵,而旦也给战术使用带来了麻烦。发射时,射手必须位于能够清楚地看到目标的位置上,并且必须位于导弹的近旁。如果目标作横向运动,那么,射手就必需转动瞄准具进行追随瞄准,同时,导弹也将随同瞄准具进行同步转动。为了完成上述动作,要求发时阵地———在某种程度上说———必须处于暴露状态,尽管人们在主观上总希望发射阵地能够设在距敌人较远,因而使敌人难以发现的隐蔽地段上。而第一代反坦克导弹,在这方面却显示有明显的优点。由于它是利用控制手柄进行人工制导,因此,发射时,射手并没有必要靠近导弹。射手可以把控制箱放在另一个地方,再用电缆把发射架与控制箱连接起来,就可以在距离发射位置若干码之外发射并控制导弹。这段距离的大小,虽然通常都严格保密,但有人暗示,50-100m的距离,并不是不能实现。发射这种导弹时,首先必需使导弹飞到瞄准线上,然后,才能使其正常地飞达目标。开始阶段的方向引导,需要经过大量的训练,而用在起始阶段这几百码的飞行距离,也确实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但它带来的好处是,射手可以隐蔽在山顶,而导弹发射架则可以放在山顶的后面,因此,在实际发射时,导弹可以处于良好的隐蔽状态。而在飞行中,则很难能够判明导弹射手的意图和目的。只要阵地选择适当,射手技术熟练,导弹就能够在敌人对发射阵地和来袭方向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一举将坦克毁歼。种种迹象表明,在1973年的阿以战争中,就已经做到了这一点。这种控制方法的最大缺点,是引导导弹进入瞄准线时所需要的最小射程比较大,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有些导弹所给出的诸元中,有效射程是从300、400m到最大射程的道理。这300-400m,就是使导弹进入控制状态所必需的飞行距离。而在第二代反坦克导弹上,由于采用的是半自动制导方式,因此,就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导弹进入瞄准线,就如同火炮所发射的炮弹进入弹道是一样的。“米兰”(Milan)反坦克导弹

让我们回过头来再继续叙述法国的导弹系列。法国的另外一种,也是最后一种反坦克导弹,是“米兰”(Milan)反坦克导弹,这是一种设计先进、单人便携的半自动制导导弹,它现在已经在法国陆军中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