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9 20:09:23

点击下载

作者:李建峰,董媛,王社民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管理学基础

管理学基础试读:

前言

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对《管理学基础》进行了修订。

本教材适于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和学生、企业员工、公务员等自学用书。

本教材在修订过程中,从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系统介绍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础工作、基本理论和基本职能。按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五大职能的顺序编写。在各小节和各章结束部分均编入了一个案例或管理专家的经典论述。各章均附有思考题和实训题。全书知识体系完整,知识点清楚、明了,重点突出,语言简明、通俗易懂。

本教材由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李建峰、王社民、董媛、王福荣、许朝辉,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李少华,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余敏共同编写。其中,李建峰、王社民、董媛任主编,王福荣、余敏任副主编。各章编写人员的具体分工如下:李建峰编写第二、三章;李少华编写第八、九章;王社民编写第一、四章;许朝辉编写第十章;董媛编写第九、十一章;王福荣编写第六、七章;余敏编写第五章。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特别邀请了挂牌五星级酒店榆林永昌国际大酒店人事部经理黄伟、咸阳挂牌三星级酒店金桥国际商务大酒店总经理王一裙、联想咸阳代理公司咸阳明讯电子有限公司人事部经理曹亮及咸阳裕都置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卞文博参加了教材大纲的拟定和部分内容的修订编写工作,同时提供了许多企业中的管理案例。

教材编写中参考了大量资料,吸收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此表示感谢。欢迎广大读者对本教材提出批评、建议。编者2015年1月第一章管理概述第一节管理和管理学应该学习管理学知识凡是在社会组织中工作的人都会从当代管理知识的学习中获益。这些人包括:即将参加工作的毕业生;雄心勃勃并努力使自己工作更有效的管理人员以及其他想要增进对自己所工作的组织了解的各类专业人士。——海因茨·韦里克【走进管理】什么是管理?

案例:

1.运输高峰期,你在火车站买票,在又吵又脏的环境中排队等了2个小时,几个票贩子插队倒票却无人问津。

2.家离医院很远,你打了三次电话给医院询问晚上是否可以做B超,每次得到的答复都不一样,让你无所适从。

3.在汉堡包中吃出一小块布条,快餐店立即更换一个,并且该餐免费。一周内,收到厂家道歉信和一张£10的现金支票。

4.张瑞敏当年怒砸76台不合格冰箱,二十多年后,海尔由一个小电冰箱厂发展为著名的跨国公司。【管理故事】袋鼠与笼子

有一天动物园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公尺加高到20公尺。结果第二天,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0公尺。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公尺。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评论:事有“本末”、“轻重”、“缓急”,关门是本,加高笼子是末,舍本而逐末,当然就不得要领了。那么,到底什么是管理呢?一、管理和管理学概念(一)管理的含义及特点

1.管理的含义

管理及管理实践和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如:政治管理、经济管理、军事管理、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学校管理、企业管理、家庭管理、文化管理等。可见,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活动之一。

我国古代称锁钥为“管”。《左传·僖公三十年》中说“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引申为管辖、管制之意,体现着权力的归属。“理”,本意是治理。《韩非子·和氏》中说:“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引申为治或处理。“管”、“理”二字连用,即表示在权力的范围内,对事物的管束和处理过程。

现代社会,管理的领域十分广泛,管理问题十分复杂。许多管理学家对管理的内涵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其中有代表性的结论如下:“科学管理之父”泰罗的定义: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是否用最好的办法去干。

法约尔的定义: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理查·M.霍德盖茨的定义:管理就是经由他人去完成一定的工作。《世界百科全书》的定义:管理就是对工商企业、政府机关、人民团体以及其他各种组织一切活动的指导。其目的是要使每一行为或决策有助于实现既定的目标。

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的定义:管理就是决策。决策程序就是全部的管理过程,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组织工作的成败。组织则是由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西蒙认为,管理者所做的一切工作归根结底是在面对现实与未来、面对环境与员工时不断地做出各种决策,使组织的经营活动可以不断运行,直到获得满意的结果,实现令人满意的目标要求。

美国学者斯蒂芬·P.罗宾斯的定义: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美国学者哈罗德·孔茨的定义:管理就是设计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们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定义: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

中国管理学者的定义:管理是管理者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设法运用各种资源来达到预定目标的各种活动和全部过程;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的的一种活动;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管理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联合并指导使用资源的工作;管理是指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综合上述,我们认为,管理是管理者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下,为了实现一定的管理目的,将管理职能作用于管理客体的社会活动过程。

要正确理解管理的含义,必须弄懂并处理好以下问题:(1)管理的主体。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者的素质影响管理绩效。(2)管理的对象。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等资源。其中,人是最重要的管理对象。(3)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职能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管理过程就是由上述六大职能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4)管理环境。一切管理工作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管理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自然环境等。环境既可提供机会,也会构成威胁。管理者必须根据管理环境的状态及变化来实施管理。(5)管理的目的。管理的目的是保证组织能高效率地达到组织目标。

2.管理的特点

管理有如下主要特点:(1)管理的普遍性。一切社会组织都需要管理。组织活动及其过程和一切要素也需要管理。只有管理才能使组织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2)管理的目的性。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严格地讲,管理并不存在独立的目的或目标。管理的目的性表现为一种共同目的,即组织目标,而不是个人的个别目的。为实现组织目标,管理者必须善于把众多人的个人目标集中到组织目标上来,并通过组织目标的实现来帮助、促进个人目标的实现。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是评价管理效果的重要依据。(3)管理的组织性。人类是分为不同群体的,这一系列的群体就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各类社会组织。组织是社会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所以,管理活动是分组织进行的,不同组织存在不同的管理目的、管理方式。管理者的一切行为都应有利于组织的发展,而不能损害组织的利益。(4)管理的科学性。管理活动是有规律的人类活动。管理学是反映管理过程客观规律的理论总结,使管理活动成为在理论指导下的一种理性行为。如果管理者没有管理科学知识,就只能凭经验管理,靠运气生存。管理者一旦掌握了系统化的科学的管理知识,就有可能准确地把握管理活动的规律,有效解决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若无视管理的科学性,不按规律办事,违反管理原理与原则,随心所欲地进行管理,必然会受到管理规律的惩罚,最终导致管理失败。所以,一切管理者都要学习和掌握管理理论、管理技术。(5)管理的艺术性。管理是一门艺术。管理的艺术性是管理者在复杂多变的管理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灵活运用管理理论、管理方法的技巧和能力。管理理论只提供了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它并不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具体问题的标准答案。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与环境随时都在变化,因此,没有可以重复被验证的、一成不变的规律可循。管理理论作为普遍适用的原理、原则,必须结合管理实际才能发挥作用。管理的艺术性要求管理者随机应变。成功的管理者必须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势利导,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提高管理的艺术水平。(二)管理学的概念及特点

1.管理学的概念及特点

管理学是人类长期从事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是以企业组织为重点,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美国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说:“在人类历史上,还很少有什么事比管理学的出现和发展更为迅猛,对人类具有更为重大和更为激烈的影响。”在西方发达国家,系统地研究管理学已有近百年历史,至今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内容和方法。

美国管理学家孔茨和奥·唐纳1955年出版的《管理学原理》标志着管理学理论体系的正式形成,该书于1976年第六版时更名为《管理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管理学理论的研究发展迅速,已初步形成了中国式的管理学体系。管理学具有如下特点:(1)一般性。管理学是从一般原理、一般现象的角度研究管理活动,并从中寻找出适用于所有管理活动一般性、共同性的规律。它的研究成果不但对所有管理实践有指导意义,而且对许多专业化组织的管理理论、管理方法的研究具有指导价值。所以,无论是管理实践家,还是从事专业管理理论研究的人都要学习管理学。(2)综合性。管理学的综合性是指管理学的建立、运用,是建立在众多学科和管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在管理学的研究中,广泛地应用了数学、心理学、行为科学、信息学、控制论、系统论、运筹学、经济学、工程技术学、社会学、哲学等。可见,管理学是介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边缘性学科,具有综合性。所以,管理学家、管理实践家也必须是掌握和熟悉多学科知识的人。(3)实践性。一方面管理理论是无数管理实践家的经验总结,另一方面,管理理论又成为指导未来管理实践的科学。管理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着实践,这正是管理学作为一门最有魅力的学科的生命力所在。(4)发展性。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在不断发展,管理学的研究也必须不断发展,管理理论也要不断创新。

2.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不同管理领域的管理实践活动在理论上的概括和科学总结。它来源于长期的管理实践活动,接受管理实践的检验,又反过来指导管理实践活动。所以,管理学与管理实践的关系既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又是共性与特性的关系。人类的管理实践是管理学理论的源泉,管理学理论的形成、建立、发展过程就是管理学家观察和总结管理实践的过程。

管理学研究的具体对象主要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个方面。(1)生产力方面。管理学主要研究生产力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即合理组织生产力的问题;如何合理配置组织中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要素,使各资源要素充分发挥作用;如何按照组织的目标、社会的需要,合理使用各种资源,以求组织获取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提高组织内部的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如何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等。(2)生产关系方面。管理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管理学主要研究组织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各种关系;如何处理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激励组织内部成员,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何完善组织机构与各种管理体制问题;研究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以提供妥善处理这些关系的准则;研究人们的协作关系及利益分配问题。(3)上层建筑方面。管理学主要研究怎样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研究组织的思想文化建设;研究组织的体制、规章制度是如何反映经济基础的要求,使其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的要求保持一致,从而维护正常的生产关系,保护和促进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二、管理的必要性(一)管理是人类共同劳动的必然要求

共同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必然选择,共同劳动必然产生不同的劳动性组织。所以,人们为了生存、为了实现其社会需要而选择、参加了不同的社会组织。无论组织的大小、结构如何,它都具有个人的力量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它能帮助个人实现其目标。社会组织为了满足其成员的需求,帮助其实现目标,就需要对组织成员进行管理,通过管理用组织目标统一大家的思想、行动等。(二)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管理越来越成为影响组织生死存亡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1.管理是生产力,同时又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

马克思说: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活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而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指挥。指挥之于乐队,就像管理人员之于组织,管理是生产力。在生产力的诸要素中,管理具有组织、控制、整合其他要素——劳动力、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功能。如果没有管理,生产力的其他要素就是分散、孤立的,就不能发挥强大作用。有效的管理可以促使科技与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更好地结合起来,尽快地投入生产,使生产力总体能力得以放大和发展。

2.发挥组织的作用

人类自古就懂得管理的作用,掌握管理的本领,享受管理的好处。人类社会自从开始群居群猎时就知道“合群”能抵御危险。“合群”实际上就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组织”现象,其目的是为了发挥集体的作用。所以,组织是一群人的集合,组织成员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既定目标。只有通过管理,组织才能够形成一种整体的力量,以完成个人力量的简单总和所不能完成的各项活动,实现不同于个人目标的组织总体目标。

3.管理是合理利用社会资源的重要手段

管理能使现有的资源获得最为有效的利用。社会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它们都是组织活动不可缺少的资源。有效的管理在于寻求各组织要素、各环节、各项管理措施、各项政策以及各种手段的组合,充分发挥这些要素的最大潜能,使这些资源得到最佳的配制、产生最佳的效益。管理能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利,并且能提高时间和信息的利用率。三、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二重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管理理论的重要原理,它为人们认识和把握管理的本质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管理二重性,是指管理具有合理组织生产力的一般属性和体现一定生产关系的特殊属性。(一)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是人类共同劳动的必然要求,它与生产力相联系,反映了生产力的属性,体现了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时代和不同规模的组织中管理的共性、自然属性和普遍性。一切组织都需要管理,一切管理活动都有其共同的原理、规律、方法和要求,而这些原理、规律和方法等不受组织规模、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影响。坚持管理的自然属性,就是要研究、运用管理的一般规律,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二)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受一定生产关系的影响和制约。管理反映了生产关系的属性,是维护和调整生产关系的手段,体现了管理的个性、社会属性和特殊性。根据管理社会属性理论,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生产关系和不同规模的组织中,管理的具体目的、具体方法和手段、管理的权限以及管理活动的一些具体原则等是不同的。因此,在不同的组织中,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等都会有所区别。(三)学习管理二重性的意义

1.学习一切先进的管理技能

研究和坚持管理的自然属性,认识管理在合理组织生产力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加强科学管理的客观必然性和重要性,人们就会在管理实践中自觉地遵循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就会广泛学习、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先进技术、先进方法、先进经验。我们要善于学习并总结中国古代、近代、外国的管理经验,尤其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管理理论丰富、管理方法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

2.理论联系实际

坚持管理的社会属性,要求在管理实践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能盲目地照抄,教条地学习,简单地“拿来”。在学习中要善于分析,认真研究,合理选择,结合我国实际,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贯彻“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开创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和本组织特点的现代管理方法。四、管理的基本职能“职能”一词是指“活动”、“行为”的意思。一项职能就表示一类活动,而管理的基本职能就是管理工作包括的几类基本活动。

管理活动是一个复杂的、高智力的活动过程。管理职能是管理者为了有效管理必须具备的功能,是管理者在其职务行为活动中应该做的工作。它具体回答了管理者“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自从管理学产生以来,关于管理职能的研究、争论从未停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法约尔的“五职能说”,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20世纪60年代,由于受科学技术发展和决策理论的影响,有的管理学家认为管理的职能应包括创造革新和决策等。

本教材在借鉴国外管理学关于管理职能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我国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将管理职能概括为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六大职能。管理的前四个职能在时间上是继起的,在空间上是同时并存的,而创新职能是前五个职能发挥作用的共同要求,管理决策、组织、领导、控制活动都离不开创新,同时,创新职能是建立在上述四大职能的作用正常发挥的基础上。管理的六大职能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关于六大职能的具体内容,本书将在以后各章详细论述。第二节管理者成功的管理者成功的管理者没有固定的模式。管理者可以是各种身材、各种模样、各种肤色和不同性别的人,他们在各类组织中履行自己的职责。就拿艾琳·克劳斯教士来说吧,这位66岁上了年纪的修女,经营着美国最大的私营非营利性连锁医院系统。她并不具有那种一般人所想象的权力很大的管理者的固有形象,但她的确是一位强有力的管理者。她获得过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担任着妇女慈善全国保健系统的总经理,管理着36家急救医院和19家保健诊所。她的组织年营业收入超过30亿美元。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大多数医院(营利和非营利的)都亏损的情况下,她的医院系统却是盈利的,其病床利用率远远高出行业的平均水平。在1990年财政年度,她的医院系统实现了19亿美元的盈余。——斯蒂芬 ·P.罗宾斯一、管理者的含义

一切社会组织的工作都可以分为两类,即完成具体任务的工作和指挥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工作。我们把前者称为非管理性工作,后者称为管理性工作。管理者就是从事管理性工作的人,是利用组织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指挥者和组织者。所以,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是“对其他人的工作负有责任的人”。德鲁克认为:在协作过程中,负责协调他人的活动,从而对组织完成预期任务做出贡献的人员称为管理者。

因此,管理者是从事管理活动的人,是在组织中担负对他人的工作进行决策、组织、领导和控制实施与鼓励创新等工作以期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的作用超过100个优秀的工程师、1000个优秀的工人。二、管理者的类型(一)按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地位划分

1.高层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是指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他们处于组织这个金字塔的顶端,人数最少、责任最大。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评价整个组织的业绩,培养和使用人才;培育组织文化,建立有组织特色的管理理念;协调组织内外部关系,处理组织重大危机;谋划组织变革等。如:公司的CEO(首席执行官)、COO(首席经营负责人)、CFO(首席财务负责人),学校的校长等。

2.中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通常是处于组织的一个或若干个中间层的管理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当好高层管理者的参谋,执行高层管理者所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在许多组织内部,中层管理者从第一线的优秀管理者中选拔。现代社会,不少组织为了吸引人才,大量地从组织外部招聘中层或高层管理人才。中层管理者要贯彻领导决策,负责管辖领域的工作,并完成相应的任务,实现一定目标。中层管理者在组织内部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如部门或办事处主任、科室主管、项目经理、地区经理、分公司经理等。

3.基层管理者

基层管理者也称前线或一线管理者,是处于组织最低层次的管理者。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障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如制造业中的领班、工头或者工段长,学校的教研室主任等。

无论哪一层次的管理者,其工作的性质和内容都包括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但他们在各项管理职能履行的程度和重点不同。具体见表1-1。表1-1 不同层次管理者的工作特征和内容(二)按管理者担负的责任和具有的权力划分

1.领导者

领导者是指行使引导、影响、命令、协调职能,推动组织目标实现的决策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某个单位或某个部门的“一把手”。任何组织和组织内的各个机构,都有自己的领导者。他们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有一定程度的决策权、指挥权。这些领导者,有的是上级委派的,有的是公开招聘的,也有的是群众推选产生的。不同领域或层次的领导者不仅要领导本领域和本部门,同时又要接受其他领域或其上一层次领导者的领导。组织领导者是集职责、权力和服务于一身的高一层次的管理人员。他们是领导者,同时又是被领导者。

2.职能管理者

职能管理者是指组织内某一级组织中除领导者之外,担负某方面具体或专业管理工作任务的管理人员。他们是由领导者指派、任命或招聘的,负责某一方面具体工作的管理人员。他们既是领导者的助手,又是领导者的参谋。(三)按管理的领域划分

在企业中,按管理的领域可将管理人员分为:市场营销管理者、财务管理者、生产业务管理者、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者、行政管理者、其他管理者。

管理者对管理工作的影响主要是由于管理者或管理者群体的综合素质、管理观念、思想品质等的差异性而引起的。关于管理者的素质问题,本书将在第七章结合领导者的素质要求作详细论述。三、管理者的角色

管理者是相对于一个组织的其他成员而言的一种角色。加拿大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通过对5位总经理的工作的调查与研究,提出了管理者究竟在做什么的分类纲要,即“管理者角色理论”。他认为管理者扮演着三大类共十种不同的、却高度相关的角色,即:人际关系、信息和决策。(一)人际关系方面

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是指所有的管理者都要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义务。管理者与人发生各种联系时所担当的角色如下:

1.挂名首脑(代表者)

管理者履行一些法律性的或社会性的例行义务,如迎接采访者,签署法律文件。

2.领导者

管理者负责激励和动员下属,如对下属的激励、人员的配备和培训等。

3.联络者

管理者与上级和外部联系,从事有外部人员参加的活动,如参加外界的各种会议和社会活动。(二)信息方面

信息方面的角色是指管理者在获取、处理和传递各种信息时所担当的角色。包括:

1.监听者

管理者寻求和获取各种特定信息,以便透彻地了解组织与环境,作为组织内部和外部信息的神经中枢。

2.传播者

管理者将获得的信息传递给组织的其他成员。

3.发言人

管理者向外界发布有关组织的计划、政策、行动、结果等信息;向媒体发布信息等。(三)决策方面

决策方面的角色是指管理者在组织决策过程中担当的角色。包括:

1.企业家

管理者寻找组织和环境中的机会,制定战略。

2.障碍处理者

管理者当组织面临重大、意外的情况时,负责采取补救行动。

3.资源分配者

管理者分配组织中的各种资源。

4.谈判者

管理者在谈判中作为组织的代表。

研究表明,管理者角色的重要性在大企业与小企业中是不同的,在小企业中重要的是发言人,而在大企业中是资源分配者。同时,对于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其重要性也是不同的。对于基层管理者,领导者角色比较重要,而对于高层管理者,传播者、挂名首脑、谈判者、联络者和发言人角色比较重要。见表1-2。表1-2 管理者的角色表四、管理者的技能

管理者对管理工作的影响主要是因管理者或管理者团队的综合素质等的差异性而引起的。管理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是否真正具备了相应管理岗位所要求的管理技能。美国人罗伯特·李·卡茨在1955年发表的《优秀管理人员的能力》一文中提出了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三种能力。见表1-3。表1-3 不同层次管理者的能力结构比较(一)技术能力

技术能力,即管理者处理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所需要的技术和方法。管理者要通晓和熟悉一种专业性活动,并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一切管理者都应该通过学习和锻炼,使自己成为一个内行式的管理者。在实践中,管理者的职位和所在的管理层次不同,其技能的要求也不同。第一线的管理人员,在技术能力中应会的比重大,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倾向于更专业化。如:财务科长,就要熟悉相应的财务制度、记账方法、预算和决算的编制方法等。精通财务是管理者必备的专业能力。(二)人际能力

人际能力,即管理者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人际技能是一种重要技能,对各层管理者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包括:联络、处理和协调组织内外人际关系的能力;激励和诱导组织内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能力;正确地指导和指挥组织成员开展工作的能力。团结和带领他人共同工作是管理者的主要职责。这就决定了管理者必须善于理解人、激励人、与他人共事、同他人沟通、协调内部和外部的人际关系。“在许多公司中,一个管理者失败的原因不是他没有技术技能,而是缺乏人际技能”,因此管理者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改进人际交往的观念和技巧,使自己具有团结同级、带动下级、说服上级的能力,具有协调外部关系的能力。(三)概念能力

概念能力,即管理者形成概念的能力,表现为一种抽象思维和从全局出发看待问题的能力,即进行分析、综合、推理、概括的能力;以整体的观点和发展变化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管理者要高瞻远瞩,了解内外部因素变化,善于分析研究,以提高对管理环境和管理现象的识别能力。

成功的管理者应当具备上述三种能力。“三种能力”理论是把管理者的能力与其所承担的管理工作和肩负的责任联系起来进行考察。但对不同层次的管理者,由于其职责不同,对三种能力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技术能力和人际能力对基层和中层管理人员更重要些。而对于高层领导来说,概念能力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人际能力和技术能力。另外,三种能力对处于不同管理层的领导者来说,其内部的侧重也有所不同,第一线的管理人员,在技术能力中应会的比重大,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倾向于更专业化;而对高层领导来说,技术能力中应知的部分相对较多,且范围较广。

关于管理者的素质要求,本教材将在第七章结合领导者的素质要求进行全面介绍。五、有效的管理者和管理者团队(一)有效的管理者

彼得·德鲁克认为:有效性是管理者的天职,不论作为一个团体的管理者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都负有责任,还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探索者只对自己的行为负有责任,都必须以此为天职。如果没有有效性,那么不管我们在工作中花费了多少心力、运用了多少知识,也不管花费了多少时间,都不会有“成绩”。有效的管理者是他们在实践中都经历了一段训练。他们有如下共同特征:(1)有效的管理者懂得如何有效地利用他们的时间。(2)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的贡献。(3)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他们还善于抓住形势提供的机会做他们想做的事。他们不会把工作建立在自己的短处和弱点上,也决不会去做自己做不了的事情。(4)有效的管理者知道如何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在一些重要的领域,他们会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制定出先后顺序,重要的事先做,不重要的事放一放。(5)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做有效的决策。(二)管理者团队

管理者团队是组织内部全部管理人员。“要选几个或一个好的经理和主管并不难,但要组成一个精明强干的、高效、高水平的经理和主管集团却不容易。”一个组织的发展前途,归根到底取决于管理团队的素质、发展趋势和方向。国内外所有成功的企业都与一大批有成就的管理大师为核心所组成的管理团队分不开。一个组织中的管理者团队必须有共同的目标、有上进心,要善于学习,要有责任感,要善于调查研究,要团结协作。第三节管理环境王安公司的教训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一些公司根据消费者市场变化开始生产个人电脑。王安公司有不少人向董事长王安建议研制个人电脑。王安却认为搞个人电脑是闻所未闻的荒唐事。他坚信更多的利润来自于“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走自己熟悉的方向。”面对市场对个人电脑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王安却要求自己公司内出色的技术人才继续研究曾经给自己带来辉煌的小型机和文字处理设备的新一代产品。1985年,面对市场变化的压力,王安终于推出了个人电脑。但由于这种电脑兼容性差,很多软件无法运行,而不被消费者接受。1985年第四季度,王安公司宣布亏损1亿零900万美元。这是王安公司10年内的第一次亏损。王安公司错过了个人电脑的浪潮,于1992年申请破产。一、管理环境的主要内容

环境是指事物存在发展的周围条件和状况。管理环境是指对组织活动和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各种社会因素、条件和各种力量的总和。任何组织的活动都必然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因素具有多变性和不可控制性。管理者的工作成效通常取决于他们对外部环境的了解、认识和把握的程度,取决于他们能否正确、及时和迅速地制定出相应的策略。管理环境可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主要指社会组织履行基本职能所需的各种内部的资源与条件。外部环境是指组织外部的各种自然和社会条件与因素。

管理与所处的外部环境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三种关系:①对应关系,即组织的管理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对应的关系;②交换关系,即组织与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③影响关系,即组织的管理受外部环境的决定与制约,组织的管理也会反作用于外部环境。

管理者对外部环境及其变化的研究是管理工作的起点。(一)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是指制约或影响组织活动的各种政治要素及其运行所形成的环境系统,包括国内政治环境和国际政治环境。政治环境的构成要素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是稳定性环境要素,主要是指作为国体和政体的根本政治制度,它处于系统的最高位置,控制着整个系统的运行和方向,一般不发生变化,因而是最稳定的环境因素。二是相对稳定的环境要素,包括政党、政治团体及相关的政治制度,这些要素是政治环境的基本要素部分,属于政治环境的结构性要素,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三是动态性环境要素,主要是指政治方针和政策,这类要素是大量的、广泛的,也是富于变化性的,因而是政治环境最重要的部分。对于一个政治稳定的国家来说其政策的变化趋势是不断走向完善。四是附属性政治环境要素,主要是由上述三类环境要素共同决定的政治气氛,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政治环境要素,它虽然由其他要素决定,但却反过来影响上述要素的作用状况及政治环境。

综上所述,政治要素的具体内容包括:国体和政体、政治体制、政党和政党制度、政治性团体、政治方针和政策、政治气氛等。(二)法律环境

法律环境是指影响各个组织活动的法律制度。法律环境包括多种环境要素,主要有法律规范、国家司法和执法机关、法律意识等。其中,法律规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要素,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法律环境对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法律是否完善、是否公正,执法是否严格、公正。法律环境对组织的影响具有硬性约束和刚性约束的特征,这是由法律的强制性决定的。(三)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指影响组织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国家经济政策。社会经济状况包括经济要素的性质、水平、结构、变动趋势等多方面的内容。

经济环境是一个多元、动态的系统,它由许多子系统组成。如社会经济水平、产业结构、购买力、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价格、财政税收制度、国家管理体制等。各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任何一种经济要素的变化,都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造成诸多经济因素程度不同的变化,甚至出现整个经济形势的发展或逆转。(四)科技环境

科技环境或者说是科学技术环境,主要是指组织所处的社会环境中的科技要素及与该要素直接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的综合。科技环境,首先是针对不同组织和组织的不同感受而有所区别。企业和学校所处的科技环境不同,即使都是企业,不同的企业其具体的科技环境和它们所能感受到的科技环境也会有所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它们各自的技术素质和所处的地域等的差异所致。其次,科技环境是社会环境的组成部分,而不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最后,科技环境不仅具有空间性,而且还存在着时间性,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现代科技发展迅速,任何组织都必须把握科技发展的趋势,要学科学、用科学,让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组织发展的动力。(五)文化环境

文化环境是指社会环境中由文化诸要素及与之直接相关联的各种社会现象而构成的实际状态。文化环境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文化的基本要素系列、文化的价值系统和文化教育事业状况。文化的基本要素系列包括哲学、宗教、语言与文字、教育、生活习俗、风气、道德、文学等。价值系统主要是指存在于文化之中的普遍的价值观,也称文化价值观。文化教育事业是提高社会文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六)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一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现象的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即地球的空间环境、阳光、地磁、空气、气候、水、土壤、岩石、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自然因素的总称。其内容包括资源状况(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以及环境保护。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对企业的发展产生越来越强烈的影响。主要表现是某些自然资源短缺或即将短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政府对自然资源管理的干预日益加强等。所以,企业管理者必须分析研究自然环境的发展动向。2012年10月,由3万多名海洋科技工作者历时8年多,航行200多万海里完成的“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结果显示,我国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11个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辖的52个沿海城市中,极度缺水的有18个、重度缺水的有10个、中度缺水的有9个、轻度缺水的有9个,近90%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水资源已经成为制约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管理环境对管理工作的影响主要反映在管理环境的多变性、不确定性上。由于管理环境的这些特点,使管理工作充满了风险、刺激和挑战。二、管理环境的特点(一)管理环境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管理环境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管理的外部环境又具体表现为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技术、自然环境等不同形式。一方面在各种不同环境因素内部,又包含了许多具体因素。如:经济环境包括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经济领域的竞争等。另一方面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些因素时刻在影响着管理及管理活动。在全球一体化和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里,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更加显现。(二)管理环境的稳定性和动态性

在管理环境中的具体因素中,有许多相对稳定性的因素,如一定时间的政策和法律、社会文化等。同时也有许多因素具有较强的动态性,如市场变化、技术变化等。管理者要把握稳定因素,重视动态因素,及时捕捉其变动状况,以便分析研究。(三)管理环境的机会性和威胁性

管理环境的变化一方面为管理活动带来威胁,另一方面也可能给管理活动创造机会。管理者的任务是结合本组织的条件,分析、识别环境变化的性质,以便利用机会,规避风险。(四)管理环境的不可控制性和可知性

管理环境具有不可控制性,任何组织都不能影响和改变其所处的外部环境。但管理环境又是可知的,管理者可以通过调查、预测、分析环境,发现环境及其变化的规律性。三、环境管理

环境具有对组织的生存发展,对管理的决定与制约作用。因此管理者必须做好环境管理,能动地利用环境、适应环境,实现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一)认识环境,分析与评估环境

了解认识环境是环境管理的基础。管理者要善观天下事,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环境变化的信息,把握环境变化的趋势和规律。

管理者要结合自己组织的内部条件对掌握的大量环境信息及时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估,以便确定环境变化对组织及对管理的影响性质、影响程度、影响领域等。SWOT分析法是管理者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

SWOT是英文Strength(优势)、Weakness(弱点)、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威胁)的缩写。SWOT分析,就是通过对组织优势、弱点、机会、威胁的分析,制定或修改组织的战略,使其宗旨、目标、组织哲学、手段等方面适应本组织SWOT变化的要求,以提高管理职能的功效。(二)主动适应环境和选择新环境

对于不可控制的环境,管理者要通过调整或改变组织要素如调整组织机构、实行分权制、采用新技术、培养人才、进行制度变革、改变核心的业务流程等来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组织可以选择新的环境来适应环境的动态性,如公司可以选择新的经营领域,可以进入新市场等。(三)影响环境

任何管理者都可以通过有效的管理行为影响管理环境,创造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管理环境,如通过有效的公共关系活动就能提高组织的知名度、美誉度,从而为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思考与练习

一、名词解释

管理 管理学 管理者 管理环境 管理的二重性

二、单项选择题

1.古今中外对管理的概念有众多解释,错误的是( )。

A.管理就是借他人之力把事情办好

B.协调一个组织的活动以达到其目标

C.运用各种权力,以便达成个人目标

D.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实现组织目标

2.管理必须有两个必要的、缺一不可的条件,第一是有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第二是( )。

A.有一致认可的组织

B.有一致认可的目标

C.有一致认可的领导

D.有一致认可的职能

3.“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管理学家的观点?( )。

A.泰罗

B.法约尔

C.西蒙

D.韦伯

4.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者,其对于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的需要,就越是按以下顺序排列( )。

A.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B.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

D.人际技能、技术技能、概念技能

5.管理的载体是( )。

A.组织

B.目标

C.领导

D.管理职能

三、思考题

1.什么是管理?管理的特点有哪些?

2.何谓管理的二重性?

3.为什么说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4.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5.什么是管理环境?管理的外部环境包含哪些方面?

四、案例分析乐凯面临的管理环境

2002年,数码相机很受欢迎,国内总销量约35万到40万台,比上一年增长150%左右。预计2003年,数码相机销售的增长率也不会低于50%。数码照片输出市场——数码冲印服务也骤然火爆起来。柯达、富士和乐凯等知名的感光胶片商都加入了这场争夺战。

柯达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彩色冲印服务商。它已在中国投入12亿美元,开设了7000家快速彩色加盟店,其中包括1000家数码店,2003年还将增加700家数码冲印店,到2004年,其数码领域的业务量将达到40%。今后,他们计划把70%的研发费用投入到数码领域,目标是平均每一万人拥有一家柯达快速彩色冲印店。

柯达认为自己是数码影像领域的真正领跑者,理由是柯达在品牌、营销网络、人才网络和电子影像技术四个方面都具备其他厂商不能比拟的优势。柯达在中国有7000多家加盟店而富士可能连3000家都不到,基本上每一个中国的大型城市都有柯达自己的团队和分销网络,柯达掌握着50%以上的电子影像核心技术。

富士毫不示弱,宣布将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在2003年年底开设1000家数码激光冲印店并加强广告宣传攻势。富士透露,柯达在北京开第一家数码冲印店时,富士已经有了6家数码激光店。富士引以为傲的正是其生产的数码冲扩机。它为这种机器取名为“魔术手”。目前“魔术手”在中国已售出300多台,在全世界则已卖出逾6000台。富士特别提到,柯达自己并不生产数码冲印设备,它使用的是日本的“诺日士”冲扩机。乐凯和柯达、富士比起来,处于弱势。乐凯承认自己做的是低端产品,目前在国内市场有20%占有率,是在低于柯达售价20%的情况下取得的。从1999年数据来看,乐凯销售额不到1亿美元,而柯达是140.89亿美元;柯达当年研发费用达8.17亿美元,乐凯则不足1000万美元;乐凯的市场拓展人员200多人,不及柯达在中国的1/4。中国加入WTO之后,对乐凯威胁最大的是专利。富士、柯达在国外银盐感光材料和数码领域申请了上万个专利产品,而乐凯仅有9个专利产品。

思考并讨论:(1)分析造成乐凯经营困难的原因。(2)企业的管理环境包含哪些因素?

五、实训练习调查访问

1.目标

使学生结合实际,加深对管理活动的感性认识与理解。

2.实训内容

学生自愿组成小组,每组5~8人,利用课余时间,到一家中小企业进行调查与访问。在调查访问之前,每组需根据课程所学知识经过讨论制定调查访问提纲,主要包括调研的主要问题与具体安排。调研内容有以下两项:(1)重点访问一位企业管理者,了解其职位、工作职责以及该职位需要的技能等。(2)调查该企业的管理环境,主要是外部环境。

3.实训要求(1)每人要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描述和分析上述两项内容。(2)调查后安排一次讨论课,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出一名代表发言讨论。(3)教师根据学生的调查报告与发言讨论的表现给予评价打分,纳入学生实训课考核之中。第二章管理的基本理论第一节传统管理思想丁谓重建皇宫方案宋真宗时期,由于皇城失火,皇宫被焚,宋真宗命大臣丁谓重修皇宫。在当时生产力、技术水平等十分落后的情况下,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丁谓首先在皇宫前开沟渠,利用开沟取出的土烧砖,再把京城附近的汴水引入沟中,这样运送建筑材料的船只就能直达工地。工程完工后,又将废弃物填入沟中,复原大街。丁谓重建皇宫方案很好地解决了取土烧砖、材料运输、清理废弃物三个难题,使工程如期完成,而且节约了时间、费用、人力等,“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贯以亿万计”。我们可以看出,工程建设的过程同现代系统管理思想吻合。丁谓主持的皇宫修建工程体现了中国古人在管理实践中的高超智慧,是一次典型的系统管理实践。一、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管理思想丰富多彩,源远流长,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人才等诸多个领域,以国家管理、行政管理、工程管理、军事管理为主。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如下:(一)顺道“道”,指客观的规律,是万事万物发生和发展的支配力量。顺道也叫“守常”、“守则”、“循轨”,是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管子》认为自然界和社会都有其运动规律,“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管子·形势》)社会活动,如从事农业生产、人事、财用、货币,治理农村和城市,都有“轨”可循,“不通于轨数而欲为国,不可。”(《管子·山国轨》)人们要取得自己行为的成功,必须顺乎万物之“轨”,万物按自身之“轨”运行,对于人毫不讲情面。“万物之于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意思是:你的行为顺乎它,它必“助之”,你的事业就会“有其功”。人们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必须顺轨而行,不能逆道而上,因为“道”是客观存在的,不可因人而私。(二)重人

重人,即以人为本。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中国历来讲究得人之道,用人之道。“仁”在《论语》中先后出现过109次。“仁”是孔子人本主义哲学的中心概念。“仁”的内涵很丰富,但其本义是“爱人”。如,“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仁的理念是一种胸怀,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三)人和

人和就是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和能兴邦,和气生财。我国历史把天时、地利、人和当作事业成功的三要素。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里的“人和”,就是指内部的团结和睦。《孙膑兵法·篡章》列举用兵得胜的五条:“得主未制,胜。知道,胜。得众,胜。左右和,胜。量敌计险,胜。”他把取得下级兵将的支持和兵将和睦团结,作为用兵取胜五个条件中的两个。这些思想都是说明了消除内部冲突和矛盾以及取得内部团结的重要性。(四)守信

治国要守信,办企业要把诚信放在第一位。信誉是国家和企业的生命,这是我国长期管理实践中的信条。孔子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论语·尧曰》),他让弟子注重“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孟子语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意思是:人们只能被欺骗一次,第二次就不信你了。“言而不可复者,君不言也;行而不可再者,君不行也。凡言而不可复,行而不可再者,有国者之大禁也。”(《管子·形势》)管子十分强调取信于民,提出国家行政应遵循一条重要原则:“不行不可复”。(五)中庸

中庸又称中行、中道,是孔子和儒家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成为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孔子把“中庸”看成是一个最高的道德标准,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高智慧。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思是:中庸作为实现道德的法则,是最正确的,但是人们缺乏它已经很久了。他又说,中庸就是“过犹不及”,即观察、思考、分析一切事物以及一切行动都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礼记·中庸》中对中庸的解释是“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程颐的解释是“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朱熹则解释道:“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中庸之道运用于管理,是要求凡事要适度。中庸之道反对处事走极端,主张任何事情要遵循一个适当的“度”,如奖罚有度,用财有度等。(六)法治

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和《管子》,后来逐渐演变成一整套法制体系,包括田土法制、财税法制、军事法制、人才法制、行政管理法制、市场法制等。管仲认为:“法者,天下之程式,万事之仪表。”韩非子说:“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也。”韩非在论证法治优于人治时,举传说中舜的例子,舜事必躬亲,亲自解决民间的田界纠纷和捕鱼纠纷,花了3年时间纠正3个错误。韩非说这个办法不可取,“舜有尽,寿有尽,天下过无己者。以有尽逐无己,所止者寡矣”。意思是:如果制定法规公之于众,违者以法纠正,治理国家就方便了。他还主张法应有公开性和平等性,即实行“明法”、“一法”原则。“明法”就是“著之于版图,布之于百姓”,使全国知之。“一法”即人人都得守法,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各级政府官员不能游离法外,“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韩非子·有度》)。二、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英国展开了产业革命,生产的基本组织发生了变革,即进入手工业作坊转变成大型机器生产的过渡时期,产生了工厂制度,劳动分工和协作进一步发展。资本家开始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判断,严格约束工人的行为,强迫工人劳动,延长劳动时间,以追求最大利润。

开始于18世纪的工业革命以及工厂制度的出现,催生了西方现代管理思想萌芽,许多理论家,特别是经济学家,在其著作中越来越多地涉及有关管理方面的问题。

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亚当·斯密是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形成具有启蒙作用的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在其1776年所著《国富论》一书中,分析了劳动分工的经济效益,提出了生产合理化的概念。他对比了一些工艺和一些手工制造业实行分工前后的变化,对比了易于分工的制造业和当时不易分工的农业的情况,说明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他认为,分工的益处主要是:①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②分工可以减少工种变换耽误的劳动时间;③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有利于技术革新。大卫·李嘉图是亚当·斯密的直接继承者。在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确立后,他在1817年发表《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并由此得出工资低利润就会相应增加,工资高利润就会相应下降的结论,充分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中心问题和剥削本质。1832年,英国的巴贝奇发表的《论机械和制造业的经济》是早于泰罗80多年的企业管理重要文献。他在著作中对专业化分工、机器与工具使用、时间研究、批量生产、均衡生产、成本记录等问题都作了充分的论述,强调要注重人的作用,分析颜色对效率的影响,并提出应鼓励工人提出合理化建议等。第二节西方管理理论护士发错药以后玛丽是纽约某医院一名有3年工龄的护士。一天她给病人发错了药,幸好及时被发现,没有酿成事故,但医院的管理部门依然对这件事情展开了调查。首先,调查护理部。调查人员从最近一段时间病历记录中发现,玛丽负责区域的病人增加了30%,而护士人手并没有增加。调查部门认为护理部没有适时增加人手,造成玛丽工作量加大,劳累过度,是人员调配失误。其次,调查人力资源部门的心理咨询机构。调查得知,玛丽的孩子刚满两岁,上幼儿园不适应,整夜哭闹,致使玛丽晚上休息不好。调查人员询问后认为医院的心理专家没有对她进行帮助,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