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语故事:汉武盛世(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12 02:41:14

点击下载

作者:周玉洁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成语故事:汉武盛世

中国成语故事:汉武盛世试读:

前言

亲爱的小读者,很高兴通过“中国成语故事”丛书和你相遇!

中国成语灿若繁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载体。通过学成语,读成语故事,我们能真切地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温度和厚度,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传统文化强劲的生命力。那些传承了千年的成语和古籍经典,能使我们了解到许许多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在他们那个时代的经历与思考。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众多让世人瞩目的古籍经典,历经千年,依然光彩夺目,充满无穷魅力,如《诗经》《楚辞》《史记》《论语》《孟子》等。这些典籍包含许多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成语,而这些成语又蕴含着历史和中华传统文化内涵。

本套书系统性地选取了下列古籍经典中极具代表性的成语,让小读者在学成语的同时,明历史,知传统,领略典籍的文化精髓。

中国文学的源头屹立着美妙、绮丽的《诗经》和《楚辞》,它们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诗经》以朴素深情的文风、简洁优美的语言、巧妙的比兴(古代诗歌的一种修辞技巧,比指比喻,兴指借助其他事物引出所咏的内容),塑造出真实、生动的形象,全面展示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近五百年的社会生活、历史面貌和人文景象。《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开端。《楚辞》采用充满激情和幻想的浪漫主义手法,运用了神话等带有明显楚文化特色的内容,以恢宏的结构、奇崛的风格,展示出两千年以前楚地的山川人物和历史风情。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多方面进行思索和探讨,形成各种学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人们把这些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合称为“诸子”,把这些学派总称为“百家”。诸子百家中具较大影响的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其学派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列子、荀子、韩非子、墨子、晏子等。这些人又留有《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列子》《荀子》《韩非子》《墨子》《晏子春秋》等经典著作。

后来,西汉时期的史官司马迁,花费十余年时间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既有帝王、诸侯、将相的传记,也有英雄侠客等普通人的逸闻趣事,共记载了从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到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约三千年的历史。

诸子百家的著作以及《诗经》《楚辞》《史记》这些古代经典,是我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了解中国历史,领略国学魅力,学习中国古人处世哲学和智慧,感受中华五千年文明,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提升传统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中国成语故事”丛书包括《〈诗经〉先秦的诗与歌》《〈楚辞〉屈原的浪漫与情怀》《百家争鸣》《诸子智慧》《〈史记·本纪〉帝王霸业》《〈史记·世家〉王侯家世》《〈史记·列传〉合纵连横》《〈史记·列传〉大秦崛起》《〈史记·列传〉秦汉风云》《〈史记·列传〉文景之治》《〈史记·列传〉汉武盛世》《〈史记·列传〉大汉传奇》这十二卷。其中的内容贴合时下教育部对增加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的要求,是中小学生学习成语不可缺少的优秀参考书。

这套丛书以故事为切入点,把晦涩、深奥、难读的古文典故进行通俗易懂的演化,选取耳熟能详的成语为线索,缩短小读者和这些经典之间的距离。有些成语典故的原文晦涩难懂,寥寥几个字,情节不连贯,缺乏时间、地点、人物等必要的故事要素。对这样一些典故,本套丛书在遵照原文内容和历史史实的前提下,对相关原文和典故进行了一些完善和演绎。还有些成语,只有出处没有典故,丛书就以原创的形式,编写了相应的成语故事,以小鹿、老虎等动物形象或以虚构的人物为故事主角,便于小读者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成语。希望小读者能通过学习成语轻松走进这些厚重的典籍,在中华传统文化浩渺的经典中畅游,在文意高深、曲径通幽的古籍花园中探索。

最后,祝亲爱的小读者在成语的世界中享受故事和知识带来的快乐!

韩长孺列传篇

韩安国是西汉时期的梁国成安(今河南省境内)人,名叫“安国”,字“长孺”,所以史书上称为“韩长孺”。《韩长孺列传》详细记述了韩安国的事迹。

韩安国辅佐梁国的梁孝王,为梁孝王出谋划策,在平息吴楚七国叛乱时立下战功。因常替梁孝王出使朝廷,得到汉景帝和窦太后的赏识。

后来,韩安国因罪入狱,但后在窦太后的推荐下,他不但获释还被提升为梁国内史。不久后,韩安国再次因犯法丢官,闲居在家。此后,他通过贿赂汉朝太尉田蚡,重新步入官场,并得到不断升迁。

汉武帝时,韩安国任御史大夫,后为卫尉。匈奴进攻汉朝,他任材官将军屯兵渔阳,兵败后屯兵右北平,不久病死。死灰复燃韩安国东山再起学成语“死灰复燃”(sǐ huī fù rán)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韩长孺列传》:“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死灰:完全熄灭的灰烬。

复:再。

死灰复燃:熄灭的冷灰又重新燃烧起来。原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跃起来。读故事

西汉汉景帝在位时期,梁国的君主是梁孝王。汉景帝与梁孝王是亲兄弟,他们的母亲是窦太后。窦太后很宠爱梁孝王,给了梁孝王很多特权。

有个叫韩安国的人,在梁孝王手下任中大夫。

吴楚七国叛乱发生后,梁孝王派韩安国和张羽担任将军,带领军队在梁国东界抵御吴军。张羽奋力苦战,韩安国持重固守,在二人的合力下,吴军未能攻破梁国的防线。吴楚叛乱被朝廷平息后,韩安国和张羽因立下战功而声名远扬。

梁孝王自恃有功,又仗着母亲窦太后的宠溺,越发骄纵。

梁孝王兴建了奢华的宫殿和园林,宫殿里装着无数珍宝玉器。他每每出去狩猎游玩,数以千计的随从前呼后拥,豪华车马排成长龙,无数旌旗随风飘荡,那盛大的出行排场甚至超过了汉景帝。

汉景帝对梁孝王的这些奢侈之举十分不满,可又碍于母亲窦太后的情面,不好责怪梁孝王。

窦太后得知了汉景帝对梁孝王不满,为了警示梁孝王,不再接见他们,又派人追查梁孝王的所作所为。

那时,梁孝王手下的韩安国正作为梁国使者被派往京城。他进京后,没得到汉景帝的接见,而窦太后只是派人向他转达了对梁孝王的责备,也没有接见他。梁孝王

韩安国感到窦太后和汉景帝不接见梁国使者,是对梁孝王心存芥蒂。他认为必须在宫中周旋一下,消除窦太后和汉景帝对梁孝王的不满。于是,韩安国去拜见了大长公主。

韩安国伤心地对大长公主说:“以前吴、楚等七国叛乱时,从函谷关以东都联合起来向关中进军,梁王作为皇上的亲兄弟,处境最为艰难。梁王一想到太后和皇上在关中,而诸侯却兴师作乱,就不禁落泪。他为了激励将士们为国奋战,在送梁国的将领去平叛时,举行了隆重的出征仪式。梁王向将士们行了大礼,跪送将士们出征。将士们深受感动,拼死抵抗,才保住了防线不被叛军攻破。吴楚叛军能被消灭,梁王功不可没。可现在太后因为一些小事,对梁王多有不满。梁王自小长在皇宫,见到的都是父亲和哥哥当皇帝的各种排场。他所拥有的那些车马和旌旗都是皇帝赐的,出于对皇兄和太后的感激,他常驾着那些豪华的车马,让随从们举着旌旗,在梁国来回奔驰,无非是想让天下人都知道皇帝和太后对他的喜爱。可是,太后和皇上却为此怪罪他,连梁国来的使者都不接见了,还对使者们责备梁王。梁王伤心得日夜流泪,恐惧不安,生怕皇上和太后怪罪。为什么梁王对太后那么孝顺,对皇上那么忠心,还被错怪呢?”

大长公主听了韩安国的一番话,对梁孝王有了怜悯之心,她把这些话转告了窦太后,窦太后又把这些话传给了汉景帝。

汉景帝感到误会了梁孝王,于是接见了梁王派来的使者们,并给予了他们重赏。汉景帝

韩安国此行进京,不仅消除了汉景帝对梁王的不满,得到了窦太后和大长公主赏赐的诸多财物,还给汉景帝、窦太后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后来,韩安国因犯法被收押,蒙县有个名叫田甲的狱吏见韩安国沦为阶下囚,就侮辱韩安国。

韩安国气愤地说:“你不要看到我现在是这样的处境,就以为我永无出头之日。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

田甲却说:“你这死灰要是真复燃了,我就撒泡尿再把它浇灭。”

不久后,梁国的内史一职空缺,在窦太后的关照下,汉朝廷派使者任命韩安国为梁国的内史。

韩安国从被关押的囚犯一下子成了梁国内史,那个曾侮辱过他的小吏田甲得知了消息,吓得从衙门里逃跑了。

韩安国不禁觉得好笑,就发话吓唬田甲说:“若田甲再不回衙门来,就灭了他的宗族。”

田甲害怕家人受到株连,只得去向韩安国请罪求饶。

韩安国望着吓得浑身发抖的田甲,笑道:“你看,我这死灰已经复燃了,你不是说若我死灰复燃,你会撒泡尿把它浇灭吗?现在,你可以撒尿了。”

田甲连连赔罪。

韩安国宽宏大量,不仅没治罪于田甲,还对他很好。成语小提示

死灰复燃

近义词 东山再起 卷土重来

反义词 一蹶不振强弩之末韩安国说服汉武帝与匈奴和亲学成语“强弩之末”(qiáng nǔ zhī mò)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韩长孺列传》:“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gǎo,指未染色的绢);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群臣议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

强弩:强劲的弓。

末:末端,末尾。

强弩之末:强弓所发出的箭矢,在射出后的最末一段射程时已失去了攻击力。比喻原本强大的力量变得衰弱,已起不了什么作用。读故事

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当了十六年西汉皇帝的汉景帝驾崩,太子刘彻继位,即汉武帝。

武安侯田蚡(fén)是汉武帝的舅舅,汉武帝登基后,田蚡时来运转了。

不久,田蚡如愿以偿当上了太尉,太尉是汉朝最高级别的武官。田蚡既享受着高官厚禄,又受到汉武帝的宠信,朝中很多大臣开始巴结他。

原本在梁国任内史的韩安国因违法被免官,闲居在家。他得知田蚡当上太尉,就备了一份厚礼想贿赂田蚡,希望田蚡能在皇上面前为他美言几句,以便被起用。

田蚡收下韩安国的厚礼,就去王太后那里帮韩安国说话,说韩安国贤能有才,不能为朝廷效力实在是太可惜了。

王太后就对汉武帝说起韩安国。汉武帝认为韩安国是可用之才,就任命了韩安国为北地都尉,后来还把韩安国升为负责管理国家农业和经济的“大司农”。

汉朝东南沿海地区的越族内部时常爆发冲突,朝廷不得不屡屡派兵去平息战乱。当闽越和东越之间又开战的消息传到朝廷后,汉武帝派韩安国和大臣王恢一起领兵去平乱。

韩安国和王恢带着汉军还没赶到越地,越人就已经杀了他们的君主,向朝廷投降了。韩安国此行,没用一兵一卒就凯旋了。田蚡

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武安侯田蚡升任为丞相,韩安国升为御史大夫。

不久后,匈奴派来使者,提出与汉朝和亲,汉武帝就此事与大臣们商议。王恢因当过多年边境郡的官员,对匈奴的情况比较熟悉,给汉武帝提出建议:匈奴人是不讲信义的,虽然现在提出和亲结盟,但说不定以后会背信弃义,与不守信用的民族和亲,只能换回暂时的和平,要想长治久安还得靠武力收复。

韩安国却主张和亲,他向汉武帝进言说,汉军去攻打匈奴,路途遥远,对匈奴的环境地形也不熟悉,千里迢迢地赶去攻打,人疲马倦,处于弱势。而匈奴兵强马壮,粮食充足。这样的征战,汉朝廷是难以取胜的。再说匈奴那点土地,即便打了胜仗,也难以使大汉的疆土更加宽广。何况那里的百姓与汉族有不同的习俗,难以管理。如果一定要攻打,汉军长途跋涉到几千里外,人马疲惫,军粮供给困难,就好比是强弓射出的箭,飞出去得越远,到后来就越没有攻击力,一旦到了射程之外,就会连薄薄的白绢都射不透。汉军虽如强弓一般强大,可行军到最后,力量都被遥远的路途给消耗了,与匈奴交战,真是不如和亲。

韩安国拿弓箭作比喻,一下就说服了汉武帝,也说服了群臣。于是,汉武帝同意了与匈奴和亲。成语小提示

强弩之末

近义词 师老兵疲

反义词 势不可挡 势如破竹李将军列传篇《李将军列传》是西汉名将李广的传记。这篇列传详细记述了李广勇敢善战,戎马一生,在多次战斗中立下战功,却总是不能被封侯,最后因不甘屈辱而自刎。《李将军列传》是《史记》中的名篇,它成功地塑造了李广悲剧英雄的形象。李广是西汉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人,西汉时期的名将。他历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一生为朝廷征战,参加过七十多次战役,屡建战功。他曾以四千骑兵抵御四万匈奴敌军。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李广任前将军随同大将军卫青去征讨匈奴,李广被卫青安排从侧翼迂回围剿匈奴首领,因在东道的荒野中迷路而错失战机。在战后受审前,李广因不堪失败的屈辱,难以忍受文官的对质盘问,悲愤地自杀了。讷口少言 应弦而倒箭无虚发的飞将军李广学成语“讷口少言”(nè kǒu shǎo yán)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通‘阵’),射阔狭以饮。”

讷口:不爱说话,不善言谈。

讷口少言:不善言谈,说话不多。“应弦而倒”(yìng xián ér dǎo)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应:随,即。

应弦而倒:敌人随着弓弦的声音而倒下,形容射箭技艺高超,百发百中。读故事

李将军名叫李广,祖先曾做过秦朝将军。

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入侵,很多百姓子弟入伍抗击匈奴,李广也参军了。

李广在战场上表现得很英勇,他骑着快马,箭不虚发,射杀了很多匈奴敌军。战斗结束后,李广因战果辉煌,不仅成了汉军中的名人,还被朝廷看中,当上了中郎。

汉文帝去世,汉景帝即位,李广被升为负责管理骑兵的“骑郎将”。在吴楚七国叛乱时,李广带着骑兵,跟着太尉周亚夫一起抗击叛军,再次立下战功。

此后,善战的李广在很多边境郡都当过太守,还率军抗击匈奴,创下许多辉煌的战果。

汉景帝去世后,汉武帝即位。李广作为久经沙场的汉朝名将,被调到长安城中当了未央卫尉,即护卫皇宫未央宫的禁卫军官。李广

李广对他手下的士兵很体恤,虽然他不爱说话,但士兵们都很拥戴他。打仗时,士兵们跟着他冲锋陷阵;没有战事的时候,他就和士兵们一起在地上绘地图布军阵,做军事演习,或与士兵们比试射箭。

军中都传说李广射箭百发百中,只要他一拉弓,敌人就会随着他的弓箭发出的声音应声而倒。

李广射箭与他人不同,他不轻易射击,当敌人逼近,在数十步范围内,他预计能射中时才会举起弓箭。而此时,只要箭发射出去,敌人总是会立即随着弓弦声倒下。李广高明的箭术使他在军中威望甚高。

又过了些年,李广当上了将军,被朝廷派去抗击匈奴。

有一次,匈奴派出人数众多的强兵,李广却兵力不足。匈奴首领早听说李广是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很希望能把李广俘虏到匈奴去为其所用。

匈奴首领下令说:“这一仗,我们胜券在握,定会把汉军打得落花流水,但你们在战斗时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伤了李广的性命,要活捉他来见我。”

在这一战中,李广因有病在身,寡不敌众吃了败仗,被匈奴骑兵擒住了。

匈奴骑兵谨记首领的命令,在俘获李广后,见他病得不轻,就用绳子编成网,让李广躺在里面,由两匹马并排载着,一路小心翼翼地护送李广去见匈奴首领。汉弩

李广一边躺着装死,一边暗中寻找逃跑的时机。他观察到身旁有个年纪小的匈奴骑兵身背弓箭,还骑着一匹良马,他就偷偷盯着这个骑兵,等候时机逃走。

在走出十多里后,李广看到队伍所走的路段适宜行动,就忽然一跃而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那个匈奴骑兵推下马,并快速抢走了骑兵的弓箭。

李广骑上那个骑兵的快马,背着弓箭,向南疾驰。护卫李广的匈奴骑兵还没反应过来,李广已经跑得无踪无影了。

飞奔了十几里后,李广找到了他的残余部队,率领他们逃向边塞。这时,身后几百个匈奴骑兵已追赶过来,李广一行边逃边在马上射杀追军。他们一路死里逃生,好不容易回到了京城。

让李广没料到的是朝廷以李广吃了败仗,士兵伤亡众多,且李广本人被敌人活捉等罪名,依军法要斩首李广。李广几经周旋,才免除死罪,被贬为民。

此后数年,曾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李广便闲居在家,一度成了一个闲人。成语小提示

讷口少言

近义词 沉默寡言 笨嘴拙舌

反义词 口若悬河 喋喋不休 能说会道矢下如雨 意气自如李广屡建战功却无缘封侯学成语“矢下如雨”(shǐ xià rú yǔ)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广为圜(huán)陈外乡,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

矢:箭。

矢下如雨:箭密集得像雨一样射过来,形容箭很多,射击猛烈。“意气自如”(yì qì zì rú)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

意气:这里指精神、神色。

自如:神态镇定自然。

意气自如:比喻遇事神态自若,十分镇静。读故事

汉武帝时,将军李广在一次与匈奴的交战中吃了败仗,他从战场上逃回来后被朝廷免除了官职。

过了几年,朝中的郎中令去世了。赋闲在家的李广被朝廷重新启用,任命为郎中令。

汉武帝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李广被再次任命为后将军,协同大将军卫青去讨伐匈奴。军中规定,以斩杀、俘虏敌人的数目来定军功。那一战,有很多将领获得嘉奖被赏赐封侯。

李广虽英勇,他带领的军队却因杀敌数目比较少,而与嘉奖无缘。看着其他将领封侯领赏,自己却仍旧是个郎中令,李广感到很郁闷。

过了两年,朝廷让仍为郎中令的李广率四千骑兵,随同博望侯张骞(qiān)带领的一万骑兵出征,再次攻打匈奴。

李广和张骞兵分两路,行军了几百里后,李广的四千骑兵被匈奴的四万骑兵包围了。射虎石

敌我力量悬殊,李广手下的士兵军心涣散。为重振士气,李广派出他的儿子李敢带着几十名骑兵,去闯匈奴的军阵。

李敢和那几十名骑兵飞奔而去,不仅直闯入匈奴的军阵,还左右冲锋,从匈奴的军中很快突围,并且安然无恙地回到了汉军营地。

李广指着闯入敌军阵后突围回来的一行人,对士兵们说:“匈奴敌军虽多,他们的军阵却是很容易破的。”

士兵们亲眼看到李敢带着那几十名骑兵突出重围,安然无恙地回到军营,士气高涨。随后,李广安排士兵们面朝敌军,排成了环形的军阵,开始突围。

匈奴军见李广布阵突围,于是集中火力,万箭齐发,一时间,敌军的箭如急雨一般射来。

李广带领汉军骑兵顽强反击,却难以招架匈奴敌军密集的箭雨。骑兵们很快就牺牲了一大半,箭也快用光了。为了节省箭,李广让骑兵们满弓待发,没有一发而中的把握就不要放箭。

李广连续射杀了好几个匈奴副将,匈奴敌军阵脚大乱。而汉军也好不到哪里去,汉骑兵损失众多,箭也所剩无几,个个神色惊恐。

在这生死关头,李广就像平时在军中演练一般,丝毫没被匈奴军队吓住。他从容地整理军阵,从容地继续射击,直到博望侯张骞带领的那一万骑兵赶来增援,匈奴敌军终于被击退。

这一仗,打得很惨烈,李广手下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和张骞回到朝中,并没有因英勇善战得到嘉奖封侯。

张骞因行军迟缓,延误战机,被朝廷判了死刑,后来用财物赎罪才免于一死,被削职为民。而李广以四千骑兵抵抗四万匈奴骑兵,虽有功,但因队伍伤亡殆尽,也有过错,于是功劳和过错相互抵消,朝廷对李广既没惩罚,也没奖励。李广封侯的期望又落空了。

李广立下无数战功,却屡屡不能得到封赏,他对此很想不通。当年,李广和堂弟李蔡一同在汉文帝时期进入朝廷,为朝廷效力。到汉景帝时,李蔡升迁到了年俸二千石的职位。到汉武帝时,李蔡又被升任为代国的丞相。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李蔡跟随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因他杀敌数目多,被封为乐安侯。李蔡不管是能力还是名气都比李广差远了,可李蔡不仅官职高,还被封侯。甚至连李广的部下,都有被封侯的。

李广曾把他的苦闷向一位会看面相的高人倾诉,他对那位高人说:“朝廷攻打匈奴这么多年了,每次我都参战,每次我都全力以赴。军中因攻打匈奴被封侯的已经有好几十人了,很多连一尺半寸战功都没有的人也得到了朝廷的提拔。我的战功比他们多,可我却总与封侯无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我命该如此吗?”

相面高人问道:“将军您自我反省一下,可做过什么使您自己觉得悔恨的事?”

李广想了一会儿,说:“我当陇西太守的时候,遇上羌族人反叛,我使用诱骗手段,让八百多个羌族人投降了。他们投降后,我却把他们都杀了。我今生最为悔恨的就是这件事。”冥山射虎

相面高人叹息道:“世上没有比诱杀已经缴械投降的敌人的罪过更大的了。这恐怕就是将军您虽屡建战功,却不能封侯的原因吧。”成语小提示

矢下如雨

近义词 枪林弹雨 矢如雨集

意气自如

近义词 意气自若 神态自若

反义词 张皇失措对簿公堂李广不堪屈辱悲愤自刎学成语“对簿公堂”(duì bù gōng táng)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

簿:文状、起诉书之类。

对簿:受审对质。

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

对簿公堂:原意为在官府受审问,现多指在法庭上对质或上法庭打官司。读故事

西汉将军李广为朝廷征战数十载,屡建战功,却与封侯无缘。多年过去,李广已年迈,朝廷在安排将领攻打匈奴时,已经有好几次没有安排李广参战了。尽管他强烈要求出征,但汉武帝考虑到他年事已高,就没答应他的请求。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朝廷派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领军再战匈奴,这次又没安排李广出征。

李广坐不住了,去求汉武帝,苦苦哀求了好久,汉武帝才任命李广为前将军,让他随着大将军卫青一起出征。

殊不知,这一次出征,年逾花甲的李广没有死在匈奴敌军的箭下,倒是在战后因受不了公堂对质的屈辱,引刀自刎了。

李广跟随大将军卫青开拔后,刚出边塞,卫青的手下就捉到匈奴敌兵。经过审讯,匈奴的俘虏供出了匈奴首领的藏身之地。

卫青带着一部分精兵强将走近道要去擒拿匈奴首领,并安排李广的部队并入右将军的军中,让李广和右将军一起由东道行进,从侧翼去围剿匈奴敌军。

东道路远且不好行军,杂草丛生,小径崎岖狭窄。李广感到安排自己与右将军一起从东道侧翼进攻,自己将失去与匈奴首领面对面交战的机会。他就向大将军卫青请战道:“我是前将军,可大将军您却不让我打前锋,倒让我并入右将军的军中从东道出兵。我从年轻时起就驰骋疆场,多次与匈奴交战,却总没遇到和匈奴首领面对面交锋的好时机。今天我好不容易能在战场上直面我的仇敌,与他决一死战,我是绝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的。我希望大将军您能答应我的请求,让我做前锋,我定率先杀死匈奴首领!”

大将军卫青深知李广年老力衰,已不适合做前锋,况且汉武帝在战前已经叮嘱过,不能让李广打头阵,卫青就拒绝了李广的请求。为了阻止李广强行冲锋,大将军卫青派遣军中的长史写了正式的文书送到了李广的营帐内,长史对李广说:“照文书上写的办吧,快快带着您的部队合并到右将军的部队中去。”

李广无可奈何,只好领兵与右将军一起,按照卫青的安排从东道向匈奴首领的驻地迂回行进。那东道遍布荒草与荆棘,道路崎岖,方位难辨。李广和右将军缺乏向导,军中没有一个熟悉这条道路的人,他们行军不久后就迷路了。

再说大将军卫青,直奔匈奴首领的藏身之所,展开交战,几个回合后,匈奴首领寻个机会就逃跑了。

大将军卫青部署的李广与右将军从侧翼围剿的战略没能实施,因为李广与右将军的部队早在东道的荆棘中迷路了,未能及时赶来堵截。秦时明月汉时关

大将军卫青无功而返,在返回的途中才遇到了姗姗来迟的李广和右将军的部队。

这次围剿匈奴首领的行动以失败告终,李广闷闷不乐地参拜大将军后,回到了自己的军帐中。

大将军卫青感到纳闷,明明安排好的李广与右将军从侧翼包抄,到底是什么缘故使得李广与右将军错失战机呢?

大将军卫青派长史带着酒菜去了李广帐中,一是慰问李广,二是了解李广贻误战机的原因,以便向汉武帝说明原委。

李广正为大将军卫青不安排自己做前锋,却派自己从东道迂回的事生气,当长史来探望,问起何故贻误战机时,李广就垂着头,一言不发,只顾生闷气。

长史从李广那里问不出缘故,只得回帐中报告了大将军。

大将军卫青就传李广幕府中的校尉来为贻误战机的事受质询。

李广得知校尉被召去受审,就愤怒地说:“校尉没有罪,是我指挥不力,致使部队迷路误了战事。校尉不必去大将军的帐中受审了,由我亲自去大将军帐内,接受审讯和对质!”

几个部下陪同李广去了大将军营帐,到了营帐门前,李广对部下哀叹道:“我从少年时就为朝廷效力,与匈奴交战,打过大大小小七十多次仗。这次我恳请皇上让我再次出征,才得到和大将军一起出战的机会。可是大将军却不让我打头阵,倒安排我绕远路,从东道迂回去包抄匈奴首领。我却偏偏迷路,错失了杀掉他的良机。这难道是天意的安排?我已经六十多岁了,驰骋疆场这么多年,到头来,却还要屈辱地对质与受审讯,接受那些执掌纸笔的文吏把我的迷路过失记录在案。我实在是受不了这羞辱,倒不如一死了之!”

李广说完,悲愤地引刀自刎了。

李广死后,军中上下无不为之失声痛哭。百姓们听到大将军李广自刎,无论认识或不认识他的人都为他落泪。

可叹李广,一心要建军功,结果不仅一生都与封侯无缘,还落到自尽的地步。成语小提示

李广的故事及由这些故事衍生出的成语“对簿公堂”“应弦而倒”“矢下如雨”等在民间广为流传,后世的许多文人墨客以诗词纪念李广将军,如王昌龄、王维、杜甫、温庭筠(yún)等都写过关于李广的诗词。匈奴列传篇《匈奴列传》是古代游牧民族匈奴的传记。这篇传记围绕中原王朝和匈奴之间的外交往来和征战,同时也展现了匈奴的历史、风俗习惯等内容。本篇重点记述了匈奴同中原王朝的交往,匈奴时而侵犯中原边境,时而又与中原结为盟友,为了扩大领地、获得利益,匈奴与中原王朝一直纠缠不休。到了汉朝时,朝廷采取了和亲的策略,稳定匈奴。汉武帝时期,经过多次征战,通过三大主要战役,终于打败匈奴。贵壮贱老 瓦解云散汉武帝三征匈奴学成语“贵壮贱老”(guì zhuàng jiàn lǎo)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匈奴列传》:“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馀。贵壮健,贱老弱。”

贵:崇尚,重视。

壮:强壮。

贱:轻视。

贵壮贱老:看重年轻力壮者而轻视年老体弱者。“瓦解云散”(wǎ jiě yún sàn)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匈奴列传》:“故其见敌则逐利,如鸟之集;其困败,

则瓦解云散矣。战而扶舆(yú)死者,尽得死者家财。”

瓦解:瓦片或瓦器碎裂,比喻崩溃或分裂、分离。

云散:天空中的云四处散开,比喻曾经聚在一起的人分散到各个地方。

瓦解云散:像瓦器那样碎裂,像云彩那样散开。比喻群体分裂、溃散。读故事

匈奴是古代的游牧民族,生活在北方的大漠和草原上。匈奴与汉族的风俗习惯有着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他们不盖房子,不建设城郭和宫殿,没有固定的住所。哪里牧草充沛,他们就赶着牲畜去哪里生活。他们不断地迁徙,寻找水草丰美之地,以放牧马匹、牛羊和骆驼。当牧草被牲畜吃光之时,他们再迁往下一处有草的牧场。

匈奴人擅长射箭和骑马。他们从孩童时期就开始学习狩猎,以弓箭捕获飞鸟和走兽来作食物。到了成年时期,他们都已成长为善战的骑士,能为扩展疆域和侵略其他民族而征战了。

与汉族尊老爱幼的习俗不同,匈奴崇尚勇武和健壮,会尊重厚待那些身强力壮、能为民族征战立功的人。在食物的分配上也是如此,强壮的勇士能享受到美食,而老弱者只能得到残汤剩饭。匈奴

匈奴人勇猛好战,他们喜欢以月亮的圆缺作为征战的信号,他们常在月圆时进攻,月缺时退兵。匈奴人从战争中获利,不仅得到领地,还从敌人手中获得战利品,凡是杀死敌人和俘虏了敌人的士兵,都会得到相应的赏赐,并分得一部分战利品。所以在打仗时,每个匈奴士兵都会为利益而战,一旦遭遇强敌,他们就会立刻放弃战斗,队伍像云雾一般散开,退到安全的地方以保存实力。

秦末汉初,匈奴在中原以北发展壮大,逐步对中原发起攻击,一度入侵到河套地区(黄河中上游两岸的平原、高原地区,今宁夏、内蒙古、陕西一带)。

秦灭六国统一中原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十万大军攻打匈奴,收复了被匈奴侵占的河套地区,并沿着黄河建起了四十四座城池,以巩固边防。

到西汉时,匈奴再次强大起来,又开始侵扰西汉的边境,给汉朝廷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那时,匈奴的部落联盟首领是冒顿(mò dú)单于。冒顿带领匈奴征服了很多小国,控制了西域,并重新占领了河套以南地区,成为北方最强大的民族,也成为汉朝的劲敌。

汉高祖刘邦、汉文帝等都曾不堪匈奴的侵扰,屡屡举兵迎战,却不能制服匈奴。汉朝不得不与匈奴结盟和亲,一次次派遣使者给匈奴首领送去美女、美酒、粮食和财宝,以此来稳住这个北方强敌。

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的军事力量强大起来,具备了与匈奴决战的条件。那时匈奴的首领是伊稚斜(yī zhì chá,冒顿的孙子)。

汉武帝决定以举国之力决战匈奴,结束长期以来靠和亲、给单于送礼这些屈辱的方式维护边境稳定的局面。于是,历史上著名的西汉与匈奴的三大战役——漠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就此拉开帷幕。西汉将领李广、公孙敖、公孙贺、卫青、霍去病等人都曾被汉武帝派遣去抗击匈奴。

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冬天,匈奴敌军侵扰上谷、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区西南)。汉武帝派出将军韩安国驻守渔阳,加强了东部的防御。

汉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秋天,匈奴兵分三路攻破了长城。匈奴敌军的左路攻下辽西郡,辽西郡的太守被杀;匈奴敌军的中路攻入渔阳,击败了渔阳的守军,驻守在那里的韩安国部队几乎全军覆灭;匈奴的右路兵马则杀入了雁门关。西汉这几路边境所筑的防线被匈奴攻破,情况万分危急。

汉武帝派出大将军卫青率领三万精兵强将出雁门关,迎战匈奴骑兵。这一战,卫青不负众望,杀敌众多,击退了匈奴。

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再次入侵上谷、渔阳。汉武帝又派出大将军卫青迎战匈奴。这一次,卫青不仅大胜匈奴,还收复了被匈奴占领的河套地区。弓箭图

为了保住好不容易收复的河套地区,汉武帝在这里加固防御工事,修筑了朔方城,还从中原内地迁移了十万居民到这里定居。

公元前124年至公元前123年,汉武帝再次用十万大军对妄图重新夺回河套地区的匈奴发起了攻击。在汉军的强势压迫下,匈奴将主力撤回了漠北地区。这就是著名的“漠南之战”。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又派出大将霍去病再战匈奴,发起了著名的“河西之战”。花了一年时间,霍去病两次率领汉军远征匈奴,终于大败匈奴。

在漠南之战、河西之战取得胜利后,匈奴败退到了漠北地区,但他们仍旧不断侵扰汉朝的北部边境,打算引蛇出洞,引诱汉军长途跋涉越过大漠去迎战,借机歼灭汉军。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集中了全国的财力与数十万骑兵,派出大将卫青和霍去病领兵远征,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发,发动了著名的“漠北之战”。

这一战,汉军越过茫茫大漠,千里追杀匈奴敌军,最终取得了胜利。匈奴军队被歼灭九万多人,主力被摧垮。汉军一鼓作气把匈奴彻底赶出了漠南地区。

经过漠北决战,汉朝百年来饱受匈奴侵犯的外患得到解决,匈奴从此远迁至漠北。成语小提示

贵壮贱老

近义词 贵少贱老 贵壮贱弱

反义词 尊老爱幼

瓦解云散

近义词 土崩瓦解 瓦解星散

反义词 坚若磐石 固若金汤薄物细故汉文帝与匈奴和亲学成语“薄物细故”(bó wù xì gù)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匈奴列传》:“薄物细故,谋臣计失,皆不足以离兄弟之歡(huān,同‘欢’)。”

薄:微小。

物:事物。

故:事故。

薄物细故:微小琐碎的事情。读故事

汉朝时,匈奴常在汉朝的边境制造点儿小动静。朝廷苦于不能一劳永逸地制服匈奴,为了维系边境的稳定,曾采取与匈奴友好交往的方式,时不常给匈奴单于送去一些美酒美食,以稳住这个强敌。

汉文帝在位期间,继续与匈奴保持着友好交往,但即便这样,匈奴还是时常进犯汉朝边境。

那时,匈奴的首领是冒顿单于。他依仗着强大的兵力,成为当时北方草原上的霸主。他手下有左贤王、右贤王等左膀右臂,助他称霸草原,进犯中原。

汉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匈奴右贤王带兵入侵中原的河套以南地区,在那里的上郡大肆烧杀抢掠。

匈奴得了汉朝廷送去的礼物,与汉朝和亲,却仍不满足,又来骚扰中原,还带给边郡的百姓诸多苦难,这让汉文帝深感愤怒。

汉文帝下令让丞相灌婴带领八万五千精兵,去打击匈奴右贤王。灌婴不负众望,击退了右贤王。

右贤王打了败仗,冒顿单于看到了汉朝军队的厉害,他又开始盘算着与汉朝和好。

不久,匈奴冒顿单于给汉文帝写了一封求和的信。信中说:“匈奴大单于恭祝皇帝您平安。我记得皇帝您曾有与匈奴和亲的美意,这也正合我的心意。希望您能促成和亲事宜,以使我们的友谊更加深厚长久。我听说前一段时间,有汉朝边境的官吏和我们匈奴的右贤王之间产生了一点误会,右贤王没有请示我,私自和汉朝的官吏之间发生了争战,他们这样的做法破坏了汉朝和匈奴间的友谊,破坏了匈奴与汉朝之间立下的友好合约,使您对匈奴产生了误会。为了解除您的误会,我派出使者去拜见您,使者却被汉朝的官吏扣留下来,到现在还没被放回。汉朝的使者也不再到匈奴来了,这使我感到很伤心。为了解除您对匈奴的误会,我已经严惩了破坏盟约、挑起事端、在汉朝边境惹事的右贤王,并罚右贤王西征打击月氏族以将功赎罪。现在,右贤王灭了月氏,平定了楼兰等二十六个小国。北方初定后,我想停战,恢复与汉朝的盟约,让汉朝和匈奴百姓从此都过上安宁的生活。为表示我求和的诚意,我亲笔写此书信,并向皇帝您献上骆驼和良马。希望您收下它们,并将扣留的匈奴使者放回来。”

汉文帝收到书信,与群臣商议后,答应了匈奴冒顿单于和亲结盟的请求。

汉文帝回信给冒顿说:“汉朝皇帝恭祝匈奴大单于平安。我十分赞同您来信中所说停战和解的想法,我答应单于信中所提的和亲提议。为表示诚意,我将送给您一些华丽的衣饰和丝绸锦缎,并派使者带着这些礼物去拜见您。”

此后不久,匈奴单于冒顿去世,他儿子当了首领,为老上单于。

老上单于即位后,汉文帝选派皇族女儿作为公主嫁给单于为妻,又派出使者为匈奴送去财物。

然而,和亲的盟约总是不能维持太久。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老上单于率领十四万匈奴骑兵攻入了萧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一带),杀死了驻守在那里的都尉,掠夺百姓的财物和牲畜,并进一步侵入彭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昭君梦

汉文帝紧急召集千辆战车和十万骑兵,对长安城加强了防御,同时派出重兵去攻打匈奴。这一仗打了一个多月,匈奴败退,撤出汉朝边塞。

匈奴虽撤出汉朝边塞,还是时常派兵过来杀汉朝百姓,抢夺边境汉朝百姓的牲畜和财物。汉文帝为此深为忧虑,便派使者送信给匈奴,老上单于又回信提出愿与汉朝结盟和亲。

汉文帝后元二年(公元前162年),汉文帝派使臣给老上单于送信,并在信中说:“汉朝与匈奴作为邻国,为保守两国百姓安宁,应友好相处。我将每年都派出使臣为单于送去粮食、金帛、丝织品等礼物,希望我们重归于好。从前的那些争战误会,都是由一些不足挂齿的细微小事和谋臣的失计而起,不足以破坏掉汉朝和匈奴之间的兄弟友情。希望我们都不计前嫌,从两国的长远利益出发,遵从先帝和首领们订立的盟约,以长城为界,和平共处。汉朝将不背弃盟约,希望单于也不要被弃和亲的盟约。”

老上单于与汉朝再次订立了和亲盟约,并昭告天下,匈奴人不再闯入中原边塞,汉朝人也不再走出中原边塞,互不侵犯,保持两国的友好。成语小提示

薄物细故

近义词 鸡毛蒜皮

反义词 举足轻重卫将军骠骑列传篇《卫将军骠(piào)骑列传》是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的合传,文中也涉及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公孙贺、公孙敖、张骞、李广、赵食其等十六位将领。他们为国出战,远征匈奴,驰骋沙场,立下战功。

这篇列传通过记述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河西之战、漠北之战等战役,重点展现了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的丰功伟绩。尤其是霍去病,他在漠北之战中,为了便于远征行军,舍弃朝廷配给的军需物资,深入匈奴去夺取粮食和物资,既打击了匈奴,又为朝廷节省了财力、物力,这是当时汉朝与匈奴作战的一个军事创举。

这篇传记既是一篇西汉抗击匈奴的英雄史,也是一部汉武帝时期汉朝与匈奴之间的战争史。

卫青与霍去病的爱国、骁勇,至今仍被颂扬。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