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通史(第二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29 21:39:24

点击下载

作者:李楠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世界通史(第二卷)

世界通史(第二卷)试读:

世界古代卷

马其顿的兴起

马其顿原是个贫困落后的国家,在腓力二世执政期间,马其顿很快由弱变强。可以说,腓力二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马其顿地处希腊半岛的东北边缘地带,分上下两个地区。上马其顿山岭纵横,森林密布,适于牧业,是马其顿人的主要居住地。下马其顿依山临海,地势平缓,适于农业。整个马其顿穷困落后,在希腊没有政治地位。马其顿人民风粗犷,尚武善战,喜欢豪饮,被当时的希腊人视为异族蛮人。

马其顿立国较迟,公元前六世纪才形成国王统治的国家。希波战争时迫于形势,依附波斯,派兵加入波斯入侵军。但身在波斯,心在希腊,不时向希腊人提供情报。战后,马其顿在希腊大国之间仍不受重视。

进入公元前四世纪,马其顿王室发生权力之争,国王派迪卡尔遗下的幼小的儿子继位。国家三面受敌,北有派奥尼人威胁,东有色雷斯军队进逼,西面的伊利里亚人也要大举进攻,马其顿危在旦夕。马其顿国王的叔叔腓力受命于危难之际,成为摄政王。

腓力当时不过二十四岁,却显出了雄才大略。他早年经历坎坷,曾因国弱而有过受辱的经历。十七岁那年,他被当作人质留在底比斯名将埃帕米侬达家中。他在民主政体的底比斯耳濡目染,学了不少军事和政治经验。由于受不了当地人对人质的鄙视,他逃回马其顿,立志要振兴国家。

腓力做了摄政王后,为了安定国家,他先花钱让色雷斯人退兵。当时,马其顿是个穷国,王室也不富裕。周围的人见腓力把本国本来就缺少的黄金送给敌人,都有些不满。腓力立刻召开公民大会讲清道理。人们听他言之有理,又见敌人果真退兵了,也就不再说三道四了。

不久,马其顿的王位觊觎者阿尔盖乌斯在雅典获得支持,企图借外部势力夺取王位。雅典人为保护自己的粮道和造船、建筑材料来源,也对靠近色雷斯的马其顿颇为关注,便派出一支舰队和三千名重装步兵护送阿尔盖乌斯回国登基。腓力心知立足未稳,部队又欠训练,不是雅典的对手,便以屈求伸,让出自己占领的色雷斯沿海要塞安菲波里,作为雅典抛弃阿尔盖乌斯的交换条件。雅典前方将领果然上钩,在阿尔盖乌斯和安菲波里之间选择了后者。腓力轻而易举了击败了阿尔盖乌斯。

随后,腓力又打退派奥尼人和伊利里亚人,消除了外部袭来的危险。腓力不仅树立起个人的威望,而且培养起一支听命于他的军队,可谓名利双收。

腓力当初任摄政王时,的确有辅佐幼主的打算。但当他名声大振,权势炙手可热时,野心便澎涨来。他整饬内政,把贵族会议和公民大会变成听命于他的工具,然后废黜幼主,自立为王,进行了历史上有名的“腓力军事改革”。腓力深知军队既要有铁的纪律,又要有严格的训练。所以他的士兵被禁止使用车辆运载辎重,出征作战时要自驮30天的粮食。与希腊各邦不同之处在于同是重装步兵,马其顿的比其他邦的在战术上要灵活些,装备上也十分独特。马其顿方阵的基本单位中“斯佩拉”,由256人组成,近似现代一个营的兵力,其队形可依战场敌方阵式而改变,或纵深32排、16排、8排。阵内每一士兵手持一根名副其实的长矛,矛身长六米三,临战时战士左手在前,握在矛身一米八处,右手在后,握在长矛尾部。圆盾则用皮革套在左臂和脖子上。士兵在方阵中,前后排间隔90公分。战斗开始时,前5排横端长矛,依次贴着前边士兵的右侧伸向前方。5排后的士兵因尚未进入战斗,将长矛竖起,视前排战况依次将长矛放下端平。这种超长的武器能在远距离先行打击敌人。为避免长矛折断后敌人前来近战,每一士兵还佩有半米长的短剑。步兵的作用在于顶住敌人的攻击,必要时冲垮敌阵。

战斗的结局一般仰赖优势骑兵对敌阵两翼的冲击。腓力是希腊中第一个赋予骑兵重要意义的人。经过几年卧薪尝胆般的努力,腓力训练出一支纪律严明、无坚不摧的军队,一投入战场就显出了它的实力。

公元前333年,腓力拿下北希腊平原,次年夏天进逼中希腊的咽喉要冲温泉关,吓得雅典急遣一彪兵马抢先占据关口,这才化险为夷。

事后,中希腊的政治家们都出了一身冷汗,这才知道北方兴起了一个不可等闲视之的强敌。他们刚要联合,腓力却仿佛知道他们的心思似的,很快退回马其顿。以后几年,他专门收拾近邻国家,把雅典的盟友和不肯归顺的地方部落一个个臣服了。

面对马其顿的威胁,雅典公民分成了主张姑息和斗争的两派。反马其顿派以著名政治演说家德摩斯提尼为代表,认为唇亡齿寒,号召支援盟友。姑息马其顿派以埃斯奇来斯、恩布鲁斯为首,反对雅典介入不必要的国外战争,在公民大会上鼓噪只有温泉关与赫伦斯滂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才是雅典的生命线。正当雅典陷入无休止的争论时,腓力已经扫清了周边国家,只给雅典留下了色雷斯的军事基地凯尔索奈斯。雅典无奈,只好采取和谈政策,于公元前346年与腓力签订了一项和约,双方保证维持现有控制区。雅典的和平使团带着腓力对条约的保证兴高采烈地返回雅典,全城陶醉在和平成功的喜悦中。哪里想到腓力这位枭雄,根本不按常规办事。条约墨迹未干,他就着手入侵中希腊了。中希腊的小邦弗西斯的部队此时正把守温泉关,该邦正缺钱花。腓力摸准守将是个见钱眼开的小人,便用重金买下关隘。大军兵不血刃便进了关,轻取弗西斯,建起了进可攻、退可守的桥头堡。

雅典人这才如梦方醒,于是八方串连,组成反马其顿同盟,使腓力进一步南下的阴谋暂时受挫。

腓力能屈能伸,不逞一时之勇。他见南下困难,便转而避实就虚,矛头一转,折向赫伦斯滂海峡,围打扼黑海与地中海交通咽喉的派林图斯与拜占廷两邦。

雅典闻讯,带头出兵,与友邦组成联合舰队,大败马其顿海军,解了拜占廷等城之围。腓力失利,退回马其顿。

雅典人不敢有丝毫懈怠,在德摩斯提尼倡议下,公民大会经过激烈辩论,决定把公民的福利之一观剧津贴转用于军事开支,并令一千二百名最富有的公民分成若干捐献组,负责提供造舰的款项。雅典如同希波战争时一样,成为希腊人反马其顿入侵的中坚。

腓力马上派外交团赴底比斯,陈述了马其顿想要结好的愿望,一再保证腓力绝无征服希腊的野心。但底比斯的公民早有预见,坚决与雅典结盟了。

底雅双方旋即集结军队,拨出一部分兵力堵住自弗西斯进入彼奥提亚的道路,另一部分扼守科林斯湾附近的通道,防止腓力进入海湾。公元前338年夏天,腓力的军队击败由雅典将军卡莱斯率领的阻击部队,夺取科林斯湾附近的安菲萨,威胁着联军的后方。

联军撤至喀罗尼亚平原,想要袭击进犯底比斯的敌军。一场决战即将开始。雅典和底比斯联军得到科林斯、墨加拉等邦的增援,总计约3万。马其顿步兵3万,骑兵二千,兵力稍多于对方。会战在8月的一天早晨开始。经过一番激战,雅典军队大败,只有底比斯的军队寸步不让,同马其顿骑兵直战至最后一人,赢得了不朽的荣誉。随着喀罗尼亚会战的结束,反马其顿联盟也就破产了。

底比斯的精锐损失殆尽,只好屈服于腓力的长矛之下,民主政体被废除,允许马其顿军队驻扎城内。中希腊各邦纷纷倒戈,只有雅典像希波战争时一样,实行总动员,准备坚决抵抗。但腓力并未对雅典过分进逼,而是以诱人的条件呼吁和平。双方讨价还价,雅典不仅保住了独立,并保住了大部分海外领地。

解决了中希腊问题之后,腓力没有丝毫懈怠,于同年秋进入伯罗奔尼撒半岛,将斯巴达大片土地分割给科林斯、美塞尼亚、铁该亚等国,确立了自己对整个希腊的霸权。

亚历山大东征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生于马其顿首都培拉。他是古代最著名的征服者。亚历山大的父亲菲利普二世是一位有卓越才能的人,由他重组的马其顿军队,为亚历山大继位后的东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亚历山大从小兴趣广泛又聪明勇敢。在他12岁的时候,父王得到一匹未经驯练的烈马。在驯马时,几名驯马好手都被烈马摔得狼狈不堪。亚历山大见了却偏不服劲,走上前去使劲扯过马缰绳,飞身上了马背。烈马顿时暴跳如雷,但掀了几掀没有把亚历山大掀下马来,最后只得服服贴贴接受了这个新骑手。在场的人见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无不为小皇子的勇敢而折服。

13岁时,腓力二世为儿子请了当时希腊最有名的学者亚里士多德当老师。亚历山大向这位学者学习了三年的历史、哲学和数学知识,使这位王子学识大长。之后,腓力二世又让他熟悉和掌握“马其顿方阵”的战法。

马其顿方阵是腓力二世征服希腊各城邦时创立的军队队形,纵深达16—20排重骑兵和重步兵。亚历山大以他的聪颖和勇敢很快地掌握了这种战法。18岁时,老国王就任命他当了马其顿军队的副统帅。

当腓力二世遇刺身亡,亚历山大刚刚继位之时,希腊各城邦蠢蠢欲动起来,企图借此摆脱马其顿的控制。亚历山大把军队悄悄开到雅典的底比斯城,当底比斯人刚一起义之时,亚历山大的大军一下子攻入城内,使这座古城变成了一堆瓦砾,全城的居民都沦为奴隶。至此,希腊各城邦才知道亚历山大的智勇远远超过其父。一个月后,希腊各城邦在科林斯召开大会,亚历山大宣布自己是希腊——马其顿联军的最高统帅。

从此,亚历山大雄心勃勃。公元前334年春,他率领35000军队和160艘战舰远征波斯。行前,他把自己所有的地产收入、奴隶和畜群分赠给他人,一位将军不解地问:“陛下,您把财产分光了,给自己留下什么呢?”“希望。”亚历山大说,“我把希望留给自己,它将给我无穷的财富!”

将士们被亚历山大的雄心激励了,他们决心随他到东方去掠夺更多的财富。

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在伊索城附近大败波斯王大流士三世,大流士三世的母亲、妻子和女儿成了他的俘虏。次年,他切断波斯陆军与海军的联系,长驱直入埃及,埃及人向他俯首称臣。于是,他在尼罗河三角洲亲自选地,亲自规划,建起了一座亚历山大里亚城,用以宣扬他的卓越战绩。此城至托勒密王朝时人口达到70万,成为古代世界名城。公元前331年9月,亚历山大高加米拉与波斯军决战,波斯军号称百万,但终因缺乏战斗力和指挥不当而失败。大流士三世逃跑至大夏被杀,亚历山大一举攻下波斯都城巴比伦,从此波斯降服。

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率领军队离开中亚,南下侵入印度,在印度河谷建立了两座亚历山大城,迅速占领了西北印度的广大地区。他想进一步征服印度的心脏地带,向恒河流域进发。但此时亚历山大的士兵已厌倦了长期的紧张战争,再加上印度的炎热、暴雨和疾病,他们拒绝前进,要求回家。他们纷纷举行集会,发生哗变,印度的土著居民也群起反击。亚历山大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公元前325年,将大部队撤出印度。

亚历山大的部队分两路撤回。一路在海军将领涅河霍斯的率领下取海道由伊朗海湾入波斯湾;一路由亚历山大亲自率领,从陆路经卡曼尼亚沙漠而归。公元前324年初,两路大军会师在巴比伦境内的奥皮斯城。由于长途跋涉,亚历山大的部队损伤极大。将近10年的亚历山大远征,终于结束了。亚历山大将巴比伦作为首都。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它的版图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

在远征以前,亚历山大认为希腊民族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民族,只有这个民族才真正具有开化的文明,而其他非希腊民族都是野蛮的民族。随着东征,亚历山大逐渐认识到波斯人和希腊人一样具有杰出的智慧和才能,他们也应该受到尊敬。因而亚历山大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改变,他认为各民族应该是公平平等和睦相处。他因此产生了一个伟大的计划,想让波斯人、希腊人与马其顿人结为友好的同伴。为了促进马其顿人和波斯人、东方人的融合,亚历山大和大夏贵族罗克珊娜结婚,并鼓励马其顿人和东方女子结婚。在苏萨城,亚历山大举行了一次盛大奢华的结婚典礼,他亲自和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的女儿斯塔提拉结婚。同一天举行婚礼的马其顿将士有1万对之多。在婚礼上,亚历山大宣布:马其顿人和东方女子结婚,可以享受免税权利,他还给新婚夫妇馈赠了许多礼物。

在巴比伦,亚历山大还整编一只庞大的军队,将3万波斯青年编入马其顿部队。并准备继续进行远征。他计划侵入阿拉伯与波斯帝国北面的土地,还想再次入侵印度、征服罗马、迦太基和地中海西岸地区。但不幸的是公元323年6月,亚历山大突然患恶性疟疾,从发病到生命结束仅10天时间。他匆匆离开了世界,年仅33岁。

由于死亡的突然降临,亚历山大未明确他的接班人,导致争夺王权的激烈斗争。在斗争中,他的母亲、妻子与儿女都被反对党杀死。将领们纷纷拥兵自立为王,横跨欧亚非三洲的马其顿王国从此分裂为若干个希腊化的国家。亚历山大庞大的帝国只存在了短短的13年。

亚历山大的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开拓了人们的眼界。东方的城市出现了优美的希腊式雕塑和建筑,东方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希腊、西方,丰富了西方的知识宝库。亚历山大的东征,还开辟了东西方贸易的通路。他在东方建立的几十座城市,都逐渐发展成为商业中心。如埃及的亚历山大港至今仍是埃及著名的大海港。

罗马和母狼

继希腊之后称霸地中海的是古罗马,罗马的首都就是现在的意大利罗马城,关于罗马建城,流传着一只母狼喂养两个婴儿的美丽神话。

公元前1184年,古希腊城邦联军用10年时间最终用“木马计”攻下小亚城市特洛伊。城中一些特洛伊人逃了出来,其首领是伊尼亚。传说这些特洛伊英雄历经千辛万苦,一路奇遇,来到意大利中部拉丁姆海岸,在神的启示下定居下来。当地一位首领热情地接待了伊尼亚,并将自己的女儿拉维妮亚嫁给他为妻。后来,伊尼亚和拉维妮亚的儿子阿斯卡尼建立了阿尔巴龙伽城。

经历数代之后,到努米特统治拉丁区的阿尔巴龙伽城时,他的弟弟阿穆利乌斯不择手段,终于取而代之。阿穆利乌斯将努米特赶下王位,杀死努米特的儿子,并把努米特的女儿西尔维亚送去做贞女祭司,使她不能结婚,以免有后代与他争夺王位。传说西尔维亚奇迹般地怀孕,生下一对双生子,战神马尔斯是他们的父亲。阿穆利乌斯便以此为借口,下令处死西尔维亚,并把两个婴孩放入篮子,抛到台伯河中。不料河水却把婴儿篮子冲上岸边,搁浅在一棵无花果树旁。这时恰好有一只母狼到河边饮水,寻着婴儿的哭声而来。这只母狼通人性,慈爱地低下头,用长长的舌头舔干了孩子的身体,又用自己的奶喂饱了他们。

后来,国王的一个牧人发现了这对孩子,把他俩带回去交给妻子抚养,并给他们取名,一个叫罗慕洛斯,一个叫勒莫斯。兄弟俩一天天地长大,他们从牧人那里知道了自己的不平凡身世,决心杀死篡位的阿穆利乌斯。事成之后,两兄弟决定在牧人发现他们的地方建立一座新城。

不幸的是兄弟俩为确定新城市的名字和新城市的统治者争吵起来,哥哥杀死了弟弟,自己成了新城市的最高统治者。他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为罗马。这件事据说发生在公元前753年4月21日,古罗马人把这一天作为开国的纪念日。

罗马城终于建立起来了,但城市的人口很少。因为这是座新的城市,有正当工作的居民都不愿迁居到这座新城,所以罗马接纳的多是逃亡者,流浪汉、甚至流氓、盗贼。他们多为男子,崇尚武力,凶狠好斗,他们的恶名声使得周围的部落都不愿把姑娘们嫁到这儿来。男人们都娶不到媳妇,罗马城的人口怎么能增加呢?

罗慕路斯为城市人口的增加苦思冥想,绞尽脑汁,终于他想出一个聪明的计谋了。他向周围的部落发出邀请:罗马城要举行一次盛大的节庆日,欢迎大家前来参加。节庆的日子终于到了,周围的部落陆陆续续有人来了,其中萨宾人的部落来的人最多,他们带着妻子儿女,整个罗马城陷入一片欢腾中。他们又吃又喝,又玩奇妙的游戏,开心极了。突然,罗慕路斯发出暗号,罗马的男人顿时全体出动,冲进玩乐的人群中,每人抓住他们早已看中的萨宾姑娘,带回自己家里成亲。萨宾人觉得受了极大的侮辱,他们怒气冲冲地退出罗马城,发誓要报仇雪恨。

一年以后,尚武的萨宾人终于准备停当,向罗马进攻了。双方军队在罗马城旁的一个峡谷中,摆开阵势。一场残酷的血战眼看就要爆发了,空气中充满不祥的恐怖气氛。

正在危急时刻,从山岗上冲下一群被罗马人抢走的萨宾妇女。她们泪洗满面,怀抱刚吃奶的孩子,哭叫着来到两军阵前,她们跪在地上,苦苦衰求双方不要互相残杀。因为不管哪一方得胜,她们都是受害者,或者是失去父亲兄弟,或者是失去孩子的父亲,成为寡妇。她们的哀求和哭诉深深感动了双方战士,他们扔下手中的刀和箭,彼此和解了,并且订下和约:两个部落合二为一,世世代代都居住在罗马城,互相关心,互相保护……

这是关于罗马城的传说故事,表达了罗马人民对自己历史的深厚感情,反映了罗马先民们创业的艰辛。在罗马博物馆里,现在仍保存着一尊很特别的青铜像:一只母狼圆睁双眼,露着尖厉的牙齿,正警觉地注视着前方,在它的腹下,有两个可爱的男婴,正抬头吮吸着母狼的奶头。据说这尊铜像已保存400多年了,它生动了表现了罗马人民对自己祖先的怀念之情,对母狼的感激之情。许多现代学者认为,罗马建城的传说不足为信。但是,在神话传说的背后,实际上存在着一些历史的真实。阿尔巴龙迦城是真正存在过的,这已经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神话里说,罗慕洛斯把罗马城建于台伯河畔的帕拉丁山冈上,这里恰好是第一批移民出现的地方。

法西斯笞棒

一提起法西斯,人们就会联想到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和德国希特勒的种种暴行。其实,法西斯这个古老的名词,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后半叶。

公元前六世纪后半叶,罗马的统治者是塞维.图里乌。他按照财产的多少,把罗马人划为五个等级;同时设立一个所谓百人团会议,来处理国家的重大事务。在这个会议中,多数是第一等级即最富有的人。罗马的政体,也就逐步过渡到了奴隶制国家。

塞维有个女儿,生性贪婪残暴。他的女婿塔克文,同样是个野心勃勃的人物。夫妻俩经过一番密谋,准备夺取老塞维的王位。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划,塔克文认为时机成熟,就穿着当时只有国王才能穿的高筒红靴子和宽大的红斗篷,率领着一批武装队伍,冲到罗马城的中心广场,大摇大摆在走进元老院,坐在国王的宝座上。

老塞维见塔克文这么无礼,非常气愤,径直走上台阶,要把塔克文拖下宝座。

塔克文丧心病狂地抓住老塞维的衣领,猛然把他摔下台阶。塞维刚想站起身来,塔克文的打手们一拥而上,当场把他打死,并把尸体抛在大街上。

第一个来祝贺塔克文成功的,是他自己的妻子。在她乘车回家的途中,车夫突然惊骇地勒住了马,原来老塞维的尸体就横在马车前。塔克文的妻子毫无人性地命令车夫驱马从她父亲的尸体上辗过去。

塔克文成了国王以后,非常专制独裁,一个人主宰一切。然而,他非常害怕别人也会用同样的阴谋手段来对付他,因此变得猜疑多端,动不动就残酷地处死他所不喜欢的人。他崇尚武功,到处作战,并且大兴土木,装潢自己的城市。连年的战争、沉重的劳役和血腥的杀戮,引起了们普遍不满。

塔克文曾经处死了罗马最富有的一个贵族及其长子,只留下了他年幼的小儿子鲁齐。鲁齐渐渐知道塔克文是杀害自己父亲和兄长的凶手。为了伺机报仇,他把自己伪装成傻子。塔克文也深信不疑,不把他放在眼里。

一次,塔克文的儿子依仗父势,当众严重地侮辱了罗马一位最显贵的妇女,引起了大家的公愤。人们早就痛恨塔克文一家的专横、残暴,就纷纷拿起武器反抗塔克文。鲁齐也不再装傻了。他在人民大会上发表演说,历数塔克文杀害丈人,他妻子驱车辗压父亲尸体,以及加给人民的各种痛苦等种种罪行。大家推举鲁齐为起义的首领。人民大会决定剥夺塔克文的权力,并把他全家从罗马驱逐出去。当时,塔克文正在城外的一个军营里,听到城内发生事变,立刻赶来。鲁齐带了一队志愿兵勇猛地冲了过来,塔克文只好赶紧逃跑。据说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510年。

罗马人在驱逐了塔克文以后,决定不再产生新的国王。并且郑重宣布,个人专制要处以死刑。他们选出两个首脑来代替国王,开始称为军政长官,后来称为执政官。这种职位没有薪俸,但享有很高的荣誉,罗马人甚至用他们的名字来做每年的纪年。

执政官有12名侍卫官。侍卫官肩上荷着一束打人用的笞(chī)棒,中间插着一把斧头,象征国家最高长官的权力。这种笞棒称为“法西斯”。执政官平时是罗马的统治者和法官,战时是罗马军队的统帅。不过他们的权力是受到限制的:两名执政官权力均等,其中的一名随时可以撤消另一名的命令;执政期只有一年,到期就变成普通的公民;如果人们对执政官的命令有不同意见,可以在人民大会上提出。与此同时,元老院也起着巨大的作用。其中的300名元老,由退职的执政官和氏族中的长老组成。元老院管理国家财政、外交和占领区的事务,批准所有法律,选举公职人员。执政官和元老院的成员,都是从贵族中选出来的。这样,罗马就变成了一个贵族专政的共和国。共和国第一任的执政官之一,就是为推翻塔克文作出重大贡献的鲁齐。

塔克文被逐出罗马后,一直企图夺回自己已经丧失的权力。他军事上力量不足,便阴谋煽动罗马一些贵族青年反对共和国。这些贵族青年答应在塔克文率领武装部队来到的时候,给他打开罗马城门,来个里应外合。但是塔克文的阴谋没有得逞,富有警惕性的公民帮助共和国揭露了这个阴谋。参加叛乱的贵族青年被抓了起来。

在这批贵族青年中,竟有鲁齐的两个儿子和另一位执政官的两个外甥。罗马人都严肃地注视着,这两位执政官将如何处理他们亲人中的叛国贼。

两位执政官把全城人民召集到中心广场,由他们亲自当众审判叛国贼。

先由鲁齐审问自己两个儿子的叛国罪行。两个儿子供认了自己参加阴谋的活动,他们含着眼泪请求父亲宽恕自己的罪过。人们紧张地等待鲁齐的判决。“这两个人犯了反对共和国的严重罪行,”鲁齐声若洪钟地宣判说,“应该用‘法西斯’对他们处以死刑!”说罢,他向站在一旁的侍卫官坚决地挥了一下手。

侍卫官们立即从肩下解开笞棒束——“法西斯”,狠狠地抽打着面前的两个罪人,直到把他们抽得皮开肉绽,然后又拉他们跪在地上,从“法西斯”中抽出斧头,当场砍下了他们的头颅。当这一切在进行的时候,鲁齐安然坐在椅子上,目光炯炯地注视着,连头都不转动一下。

现在轮到另一位执政官审问和判决他的两个外甥了。那位执政官缺乏像鲁齐那样坚强的意志和大义灭亲的勇气,提议把他两个外甥放逐出罗马,以代替他俩应获的死罪。“不,”鲁齐坚决地说,“这两个叛徒也应当先用‘法西斯’抽打一顿,然后砍下他们的头颅!”

人们坚决拥护鲁齐的宣判,侍卫官们立即执行了这个判决。至于那个徇私护亲的执政官,则根据鲁齐的提议,被放逐出罗马。

法西斯笞棒做为一种权力的象征,确实有它震慑枉法者的作用,在罗马人的心目中,法西斯笞棒不是什么刑具,它象征着公正的裁决。

白鹅的功勋

公元前4世纪末,罗马已是一个势力强大的国家。罗马征服了意大利的中部,它周围的许多部落都臣服它。但西北部的高卢人却不承认罗马的统治,而且不断南侵,准备进攻罗马。

高卢人是个勇敢的部落,他们个头矮小,颈带金项圈,但体格健壮,英勇善战,他们受伤后,只要还有一口气都不离开队伍。这次,他们向克鲁城进攻了。克鲁新城离罗马仅有200公里,守城的将士见高卢人气势汹汹、锐不可挡的样子,急忙向罗马元老院求援。

罗马元老院得悉后,经过紧急会议决定派3个使节去见高卢人的首领高林,劝他立即退兵。不料高林傲慢无礼,对使节扬言:“别为别人操心了,再有100天,我们就攻进你们的罗马城了。快滚吧,罗马人!”

三个外交使节觉得受了极大的羞辱,他们违反外交惯例,立即赶往克鲁新城,帮那里的将士出谋献策。其中的一位使节是弓箭手,他的箭法超人,居然一箭射死了一个来探听消息的高卢人的酋长。

高林得知消息后,肺都气炸了。他立即挑选几个身体壮实的高卢人做使节,去罗马向元老院抗议,要求把罗马派出的3个使节交给他们惩治。罗马元老院当即拒绝,而且把那3位使节选为罗马军事保民官。这是一种人身不受侵犯的特殊官职,权力极大,甚至可以否决元老院的决议。

高林听到这一消息后,咆哮如雷,像一头发疯的狮子。他亲自率领7万大军,直接向罗马发动进攻。

高卢人全部光着头,他们猛烈冲锋,至死不离开部队,他们挥着长矛、板斧,残酷地挥舞着,居然砍下罗马士兵的胳膊,津津有味地啃着。罗马军队从未见过高卢人的作战方式,他们很快就被高卢人逼到河里,很多人被激流吞没了。一部分罗马士兵狼狈逃回城里,慌乱中,连城门也忘了关闭。罗马军队是个骄傲的军队,在此之前从未遇过这样的惨败。这一天是公元前390年7月18日。后来罗马把这一天定为罗马的国耻日。

罗马军队溃退到城内。执政官曼里把一部分居民从别的城门撤离到城外去,一部分军队和年轻的元老决定撤到城后的卡庇托林山岗上,等待援兵。卡庇托林山岗是罗马城内最高的山,陡峭险峻,悬崖绝壁,易守难攻。

大约有100多位年长的元老,他们不愿到山上避难,他们身穿华丽的节日盛装,来到罗马的中心广场。准备和罗马城共存亡。

罗马的城门未关,高卢人以为是罗马人设下的圈套,第一天不敢轻举妄动。探子侦察后报告高林说城里城外毫无动静。高林终于纵身上马,冲进罗马。

罗马城空旷无人,家家关门闭户,只有几只鸽子在街上啄食。高林大队人马冲到中心广场。只见在宽阔的广场上,上百位衣着华丽的老人手持圣杖,在象牙圈椅子上岿然不动,像一尊尊雕像。高林走到他们面前,他们毫无动静,既不站起来,也不改变脸色。高卢人以为他们是雕塑。一个高卢人小心翼翼地拉了拉一位元老的花白胡子,这位老元愤怒地用圣杖打了他的头。这时,高卢人才相信他们是活的,于是用乱剑将长老们杀死。顿时,血流遍地,广场被染得通红。高卢人开始抢劫放火,在短短的几天里,罗马城成了一片废墟。高卢人寻找罗马的军队和百姓,但是连影子都看不见。一个探子告诉高林,他们在卡庇托林山岗。高林率领军队如狂风一般扑向山岗。高卢人的多次进攻都失败了。高林决定改变策略,实行长期围困,用饥饿、缺水来逼罗马人投降。

执政官曼里住在山顶的指挥所里,他几天几夜都没合眼。他在想怎样和城外的援兵联系,派谁去合适呢?一名叫波恩的勇敢年轻人接受了这个任务,他在夜色的掩护下,在悬岩峭壁中冒着生命危险拽着蔓藤往下爬。但不幸的是,他的脚刚落地,就被高卢人的利剑夺走了生命。

高林为此高兴异常。因为他从波恩下山的路线中发现一条上山的通道。当晚,高林挑选几十个最敏捷、最勇敢的高卢人,准备爬上悬岩,一举攻下山岗。

深夜,寂静无声,高卢人悄悄地往上攀登。山岗上静极了,不仅士兵,连山上的狗都没有发现高卢人的阴谋。高中人眼看就要上山顶了,突然,“嘎、嘎——”的鹅叫声刺破万籁俱寂的夜空。

执政官曼里在睡梦中惊醒,他马上意识到什么,立即操剑冲向悬崖,用盾牌将第一个上山的黑影推向悬崖,又挥剑刺中第二个高卢人的胸膛。倒下去的高卢人坠落时又砸倒几个人。这样赢得了时间,罗马士兵纷纷赶来,他们一鼓作气,用石块、长矛、投枪,把高卢人打下悬岩。山岗得救了,罗马人得救了。

山岗上的白鹅是哪来的?原来,这是罗马人奉献给山上女神庙的。山岗上虽然食物稀少,但大家还是你省一口我省一口地用口粮喂它们,但也不能喂饱它们。这些饥饿的白鹅很不安静,特别容易受惊。它们最早听到高卢人上山的动静,因此就惊叫起来。它们的叫声拯救了山岗和罗马人。黎明时,曼里将战斗们召集起来,向大家叙说白鹅的功勋。大家纷纷把粮食拿出来奖赏白鹅。

高卢人对卡庇托林山岗的围困持续长达7个月,但坚强的罗马人顶住缺水缺粮的折磨,誓死不投降,坚守阵地。高卢人最后自己打了退堂鼓,他们要求和罗马人谈判。高卢人得到1000斤黄金的赎金,撤离了罗马。罗马人和高卢人的战争终于结束了。“白鹅拯救了罗马”成为罗马人的谚语。为了庆祝白鹅的功勋,每年的一定时间,罗马人给白鹅颈上戴上装饰华丽的项圈,身上披挂上彩带,抬着它游行,街上的人们见到白鹅,热情地向它欢呼,并且称它为“圣鹅”,以示敬意。

布匿战争中的汉尼拔

古代罗马史是一部连绵不断的对外扩张史。公元前4世纪初,罗马只是拉丁诸族中较大的一个城邦而已。经过长期的战争,罗马不但扩大了势力范围,而且到公元前3世纪初,已经完全把意大利统一起来。自此,罗马跻身于地中海强国之列。下一步,罗马的目标将是征服整个地中海地区。

迦太基位于非洲北部突尼斯沿岸一带,是地中海的一大商业枢纽。前814年由腓尼基城邦推罗的移民所建,公元前7世纪至4世纪发展成为西地中海的强国,首都迦太基城。

公元前3世纪中期至2世纪中期,迦太基和罗马为争夺地中海霸权,进行了长达119年的战争。因为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史称布匿战争。布匿战争的焦点,是争夺地中海西部诸岛屿,尤其是西西里岛。这里有迦太基大部分殖民市场,同时又有罗马统治下的大希腊利益。战争的导火线,是希腊在西西里东部两个殖民地邦城叙拉古和麦山那之间的冲突,麦山那的两派雇佣军同时向迦太基和罗马求救,布匿战争就这样开始了。

汉尼拔是古代迦太基人的军事统帅。

公元前264年,地中海两强罗马和迦太基为争夺西西里岛,发生了第一次布匿战争,战争以迦太基的失败而告终。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败军的统帅正是汉尼拔的父亲哈米尔卡.巴卡。

巴卡将儿子带到柏尔摩洛克神殿的祭坛前让他庄严宣誓:竭其一生,血战到底,击败罗马,为国为父报仇雪恨。

汉尼拔从9岁起就随父兄出征,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严格的军事训练。他知识渊博,通晓几国语言,体魄健壮,机智顽强,深负重望。

公元前221年,25岁的汉尼拔被任命为迦太基的军事统帅。汉尼拔在迦太基国势衰微的形势下,积极展开外交斗争,同敌视罗马的部族建立同盟,自己腾出手来在比利牛斯半岛(今西班牙)建立基地,训练出一支精锐的陆军。在作好战争准备后,他先攻打罗马的盟友,迫使罗马于公元前218年向迦太基宣战,于是,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

罗马依仗其海上的优势,把大部分兵力集中在意大利南部,准备直接攻打迦太基城。汉尼拔布置好守城事宜后,率领6万大军大胆地越过阿尔卑斯山,在损失大批兵员、战象情况下,汉尼拔的军队开下山时,一些仇恨罗马统治者的高卢部落纷纷来投奔。大军直捣罗马的腹地,把战争引到敌国的领土。罗马执政官见势不妙,只好回军尾追,却在意大利中部的特拉西米诺湖畔遭到迦太基军队的仗击。罗马四个军团3万人在三面环山,背后临湖的峡谷中被迦太基军队打得乱作一团,几乎全军覆灭,统帅弗拉米尼阵亡。获胜后,汉尼拔把罗马和拉丁同盟的移民地洗劫一空,但对其他意大利人的财产则予以保全,俘虏中的罗马人都带枷锁,而将无罗马公民权的其他意大利人一律释放,以此削弱和孤立罗马。

公元前216年春,汉尼拔攻占了罗马重要的粮仓——亚得里亚海的坎尼(一译康奈)。8月2日,罗马执政官瓦罗和鲍路斯率领步兵8万、骑兵6千,到奥方托河以北的平原与汉尼拔决战。汉尼拔当时只有步兵4万,骑兵14万,从数量上看罗马占优势。但是汉尼拔懂得天文学,能预测到一些天气、风向的变化。他观测到坎尼这一带中午时分有猛烈的东风,于是在罗马大军来到之前,便抢先占据了东边的高地。有的将领提出疑问:“高地在海边,背后便是大海,这不是自决后路了吗?”汉尼拔说:“你管它背后干什么,只要脸能看到敌人就行了。”将领们看到统帅一付稳操胜券的神情也就放心了。

罗马军队一见迦太基军队全列在海边,就发起进攻,妄图一举把他们赶到大海里葬身鱼腹。汉尼拔指挥兵士沉着应战。仗打到中午时分,突然东风大作,越刮越猛,刮得昏天黑地飞沙走石,迎着海风的罗马士兵被尘沙迷住了眼睛,无法看到对面的敌人,而迦太基士兵顺风作战有如神助,毫不费力涌上阵前,标枪、石块的杀伤力大增,砍杀敌人手起刀落,杀得敌人片甲不留,罗马大军渐渐退到山谷。汉尼拔早已设置好的伏兵乘机掩杀过来,两翼精锐的骑兵包抄敌军后路,打得罗马大军毫无还手之力。

经过12小时的鏖战,罗马大军54万人被歼灭,18万人被俘虏,执政官鲍路斯及军团将校全部阵亡,只有执政官瓦罗率残部得以逃脱。迦太基方面则伤亡6000余人。相传迦太基军队打扫战场时,光从战败的罗马士兵身上取得的金戒指就有3筐。坎尼战役表现了汉尼拔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成为世界古代军事史上一个少有的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坎尼”也成了包围并全歼敌军大会战的军事术语。

汉尼拔在无后方作战情况下,驰骋在敌国疆土征战15年之久,先后占领了敌国400多个城镇。曾经兵临罗马城下,成为罗马人心目中最凶恶、最可怕的敌人。

战功赫赫威震四方的汉尼拔在取得了亚平宁半岛上最繁荣的城市加普亚后,沉湎于奢侈腐化的享乐之中,疏于治军;又因连年战争,军力耗竭,遂大失昔日雄风。在公元前202年,第二次布匿战争的最后一役扎马战争中,汉尼拔的军队被罗马人击溃。战胜他的罗马军事统帅小西庇阿,因而获得“阿非利加的西庇阿”的光荣称号。公元前196年,汉尼拔当选为迦太基最高行政官,实行了许多重大改革。但这些改革却遭到贵族寡头们的强烈反抗,并准备用汉尼拔换取罗马人的欢心。无奈之下,汉尼拔逃往叙利亚等地,终于未能东山再起。当他确信自己没有可能再为迦太基复仇时,便于公元前183年,在小亚细亚的俾拉尼亚服毒自杀,以恪守自己与罗马血战至死的誓言。汉尼拔不仅是一位天才的军事统帅,也是一位政治家、谋略家,他对战争全局的筹划有较高的谋略思想,国外军事史家称之为“战略之父”。

第二次布匿战争之后,罗马已经登上西部地中海霸主的地位,迦太基则沦为它的属国。罗马人借口迦太基人破坏合约,大肆蹂躏迦太基国土,发动了侵略性质的第三次布匿战争。罗马人将幸存的5万居民全部卖为奴隶,并将迦太基划为罗马的“阿非利加行省”。迦太基灭亡以后,罗马便成为地中海世界的唯一霸主。

战象功过

在古代战争史上,有过一种受过训练的战象,在战争中发挥着现代部队中坦克的作用,破城门、折武器、陷敌阵,常给敌方造成极大的杀伤力。希腊人使用战象是在远征印度过程中学会的。公元前305年,亚历山大的部将塞流古再次远征印度,同孔雀王签订了和约,换得战象500头。这些战象在后来的战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最著名的是希腊北部皮洛士用战象作战的战役。

公元前282年的一天,由10艘战舰组成的一支罗马舰队,沿着亚得里亚海缓缓航行。当舰队驶入意大利南部的他林敦港湾时,突然遭到了攻击。希腊城市他林敦派出大批大战舰,包围了罗马舰队,并夺取了其中的五艘战舰,一部分船员被杀,一部分被卖为奴隶,罗马舰队司令在战斗中阵亡。

当时,罗马已经征服了意大利的中部和北部,正想把势力渗入南部意大利。他林敦的挑畔,使罗马有了借口。第二年,罗马就向他林敦宣战。

自从高卢入侵,罗马险遭覆灭以来,罗马在军事上进行了重大改革。过去,服兵役的人要自备武器和口粮,军队也根据士兵财产多寡来配置阵势:有钱的、武器较好的排在第一列,贫穷的、武器差的排在后面。现在武器、口粮均由国家供给。配置阵势则根据年龄和受训练的程度:第一列是年轻的投枪兵,第二列是较有经验的主力兵,第三列是最有经验的老兵。战斗开始时,先由第一列士兵把投枪投向敌人。这种投枪长约两公尺,装有尖利的铁头,足以刺穿敌人的盾牌和铠甲。如果遇到敌人顽抗,第二列主力兵就进入前线,形成坚强的战阵,用双刃短剑、短刀进行白刃战。要是还不能取胜,便投入第三列的老兵。军队不论驻扎在哪里,即使只住一宿,也必须挖壕筑墙,防备敌人突袭。军中有严格的纪律,不执行命令的处死。假如全队临阵脱逃,就命令全队排列,依次处死。不论将士兵卒,立功者有赏。统帅获得重大胜利,返回罗马时要举行凯旋式。在战斗力很强的罗马军队的打击下,他林敦军队节节败退,不得不求助于希腊的伊庇鲁斯的国王皮洛士。

皮洛士是一个很有军事才能的统帅。他以亚历山大的功业继承人自居,醉心于在地中海地区建立一个大国,因此答应了他林敦的请求。公元前280年的早春,皮洛士率军抵达南意大利。他的军队包括2万名重武装步兵、2000名射手和3000名骑兵,还有第一次出现在意大利土地上的20只战象。这种战象都是经过训练的。作战时由一个徒步的驯象人驾驭,象背上站着四个手持长矛的士兵,冲锋时威力很大。

在他林敦西南的赫拉克利亚城下,罗马军团同皮洛士的部队进行了第一次会战,战斗极其激烈。训练有素、作战勇敢的罗马士兵,经受住了组织严密、武器精良的皮洛士枪兵的强大冲击。经过七次交战,双方胜负未定。于是皮洛士指挥骑兵冲阵,并把他的战象投入战斗。罗马人过去只从商人和旅行者嘴里听到过大象,这次一看到庞大的战象,一下子就吓呆了。惊马四处逃窜,士兵纷纷后退。在大象、骑兵和步兵的轮番冲锋下,罗马军团迅速溃散。这次会战,罗马士兵死伤7000,被俘2000。

但是罗马人并没有惊惶失措。当皮洛士的军队进展到离罗马城数十公里地方的时候,罗马元老院任命了“狄克推多”,即独裁官。这是一种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经元老院提名、由执政官任命的职位。他的任期不能超过六个月,但在任期内权力不受任何限制。在狄克推多的指挥下,罗马士兵英勇地抵抗着入侵者。皮洛士发觉自己孤军深入,没有胜利的把握,只得回师他林敦过冬。

第二年四月,皮洛士再度率军进攻罗马。在他林敦西北的奥斯库伦城附近,两军进行了第二次大会战。

罗马人在那里集中了7万人的军队,并且发明了一种战车,车上装有炭火、长矛和同大象作战的设备。因为他们知道,动物都是害怕火的。士兵们挥舞长矛,矛尖上缚着浸透树脂、熊熊燃烧着的火把。罗马人选择的阵地也是很有利的:那里是一片森林的起伏地带。第一天作战罗马人获胜,因为皮洛士不能充分利用自己的枪兵方阵、骑兵和大象。但是第二天,皮洛士巧妙地迫使罗马人走出森林,来到一块平原上。这样他就有可能展开密集的步兵方阵,并且充分运用骑兵和战象。结果罗马人又被打败。

这一仗,罗马方面失去了6000人,其中还有他们的执政官。皮洛士也付出了极高的代价:损失了3500人,本人受了轻伤。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在意大利补充这些损失。因此在战斗结束大家向他祝捷的时候,皮洛士叹息道:“如果再来这样一次胜利,谁也不能跟我回国!”

打这时起,“皮洛士式的胜利”这句话,就用来表示实际上接近失败的那种胜利。

公元前275年,皮洛士和罗马人在贝尼温敦城的附近进行了最后一次大会战。皮洛士力图攻占较好的阵地,命令士兵夜间行军,但不幸迷了路。罗马人侥幸有机会布置好自己的兵力。这一次,大象却使皮洛士一败涂地。罗马射手向大象射出密集的带火的箭,大象疯狂地转身向后逃奔,践踏着自己的军队。罗马人乘势追击,一举攻占了皮洛士的营地,捕获了1000多名俘虏和四只大象。皮洛士在骑兵护卫下逃走了。这一年的秋天,他率领自己的残军渡海去希腊。三年后,他在一次巷战中战死。

就在皮洛士死去的那一年,即公元前272年,罗马征服了南意大利。又过几年,整个意大利都归附于罗马了。

大象在古代战争史上,确实发挥过坦克般的威力,但它的功劳过失参半,因为它毕竟是有生命的动物,不能完全受人操纵。它既能给主人带来辉煌的胜利,也给主人带来了不幸的惨败。

阿基米德的智慧

公元前215年,罗马将领马塞拉斯率领大军,乘坐战舰来到了历史名城叙拉古城下,马塞拉斯以为小小的叙拉古城会不攻自破,听到罗马大军的显赫名声,城里的人还不开城投降?

然而,回答罗马军队的是一阵阵密集可怕的镖箭和石头。罗马人的小盾牌抵挡不住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石头,他们被打得丧魂落魄,争相逃命。

突然,从城墙上伸出了无数巨大的起重机式的机械巨手,它们分别抓住罗马人的战船,把船吊在半空中摇来晃去,最后甩在海边的岩石上,或是把船重重地摔在海里。船毁人亡。马塞拉斯侥幸没有受伤,但惊恐万分,完全失去了刚来时的骄傲和狂妄,变得不知所措。最后只好下令撤退,把船开到安全地带。

罗马军队死伤无数,被叙拉古人打得晕头转向。可是,敌人在哪里呢?他们连影子也找不到。

马塞拉斯最后感慨万千地对身边的士兵说:“怎么样?在这位几何学‘百手巨人’面前,我们只得放弃作战。他拿我们的战船当游戏扔着玩。在一刹那间,他向我们投射了这么多镖、箭和石块,他难道不比神话里的百手巨人还厉害吗?”马塞拉斯说的“百手巨人”是谁呢?

原来,当时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知道,在叙拉古城里住着一位人间奇才阿基米德。年过古稀的阿基米德是一位闻名于世的大科学家。在保卫叙拉古城时,他动用了杠杆、滑轮、曲柄、螺杆和齿轮。他不仅用人力开动那些投射镖箭和石弹的机器,而且还利用风力和水力,利用有关平衡和重心的知识、曲线的知识和远距离使用作用力的知识等。难怪马塞拉斯不费劲地就找到了自己惨败的原因。当天晚上,马塞拉斯连夜逼近城墙。他以为阿基米德的机器无法发挥作用了。不料,阿基米德早准备好了投石机之类的短距离器械,再次逼退了罗马军队的进攻。罗马人被惊吓得谈虎色变,一看到城墙上出现木梁或绳子,就抱头鼠窜,惊叫着跑开:“阿基米德来了。”

阿基米德出生在叙拉古的贵族家庭,父亲是位天文学家。在父亲的影响下,阿基米德从小热爱学习,善于思考,喜欢辩论。长大后飘洋过海到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求学。他向当时著名的科学家欧几里得的学生柯农学习哲学、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等知识,最后通古博今,掌握了丰富的希腊文化遗产。回到叙拉古后,阿基米德坚持和亚历山大里亚的学者们保持联系,交流科学研究成果。他继承了欧几里得证明定理时的严谨性,并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拓宽了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世人惊叹的成就。

他把数学研究和力学、机械学紧紧地联在一起,用数学研究力学和其它实际问题。保护叙拉古战役中的机械巨手和投石机等就是最生动的一个例子,有力地证明了“知识就是力量”的真理。在亚历山大里亚求学期间,他经常到尼罗河畔散步,在久旱不雨的季节,他看到农人吃力地一桶一桶地把水从尼罗河提上来浇地,他便创造了一种螺旋提水器,通过螺杆的旋转把水从河里取上来,省了农人很大力气。它不仅沿用到今天,而且也是当代用于水中和空中的一切螺旋推进器的原始雏形。阿基米德在他的著作《论杠杆》(可惜失传)中详细地论述了杠杆的原理。

有一次叙拉古国王对杠杆的威力表示怀疑,他要求阿基米德移动载满重物和乘客的一艘新三桅船。阿基米德叫100多人在大船前面,抓住一根绳子,他让国王牵动一根绳子,大船居然慢慢地滑到海中。群众欢呼雀跃,国王也高兴异常,当众宣布:“从现在起,我要求大家,无论阿基米德说什么,都要相信他!”有了国王的支持,阿基米德更加忘我地进行科学研究。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小块放杠杆的支点,我就能将地球挪动。假如阿基米德有个站脚的地方,他真能挪动地球吗?也许能。不过,据科学家计算,如果真有相应的条件,阿基米德使用的杠杆必须要有88×1021英里长才行!当然这在目前是做不到的。

最引人入胜,也使阿基米德为人称道的是阿基米德从智破金冠案中发现了一个科学基本原理。

国王让金匠做了一顶新的纯金王冠。但他怀疑金匠在金冠中掺假了。可是,做好的王冠无论从重量上、外形上都看不出问题。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日思夜想。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当他慢慢坐进澡堂时,水从盆边溢了出来,他望着溢出来的水,突然大叫一声:“我知道了!”竟然一丝不挂地跑回家中。原来他想出办法了。

阿基米德把金王冠放进一个装满水的缸中,一些水溢出来了。他取了王冠,把水装满,再将一块同王冠一样重的金子放进水里,又有一些水溢出来。他把两次的水加以比较,发现第一次溢出的水多于第二次。于是他断定金冠中掺了银子。经过一翻试验,他算出银子的重量。当他宣布他的发现时,金匠目瞪口呆。

这次试验的意义远远大过查出金匠欺骗国王。阿基米德从中发现了一条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减轻的重量,等于他所排出液体的重量。这条原理后人以阿基米德的名字命名。一直到现代,人们还在利用这个原理测定船舶载重量等。

公元前213年,阿基米德还曾利用凹面镜的聚光作用,把集中的阳光照射到入侵叙拉古的罗马船上,让它们自己燃烧起来,罗马的许多船只都被烧毁了,但罗马人却找不到失火的原因。900多年后,有位科学家按史书介绍的阿基米德的方法制造了一面凹面镜,成功地点燃了距离镜子45米远的木头,而且烧化了距离镜子42米远的铝。所以,许多科技史家通常都把阿基米德看成是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始祖。

马塞拉斯进攻叙拉古时屡受袭击,在万般无奈下,他带着舰队,远远离开了叙拉古附近的海面。他们采取了围而不攻的办法,断绝城内和外界的联系。3年以后,他们利用叙拉古城市居民的大意,终于在公元前212年占领了叙拉古城。

马塞拉斯十分敬佩阿基米德的聪明智慧,下令不许伤害他,还派一名士兵去请他。此时阿基米德不知城门已破,还在凝视着木板上的几何图形沉思呢。当士兵的利剑指向他时,他却用身子护住木板,大叫:“不要动我的图形!”他要求把原理证明完再走,但激怒了那个鲁莽无知的士兵,他竟用利剑刺死了75岁的老科学家。马塞拉斯勃然大怒,他处死了那个士兵,抚慰阿基米德的亲属,为他举行了葬礼并建了陵墓。阿基米德被后世的数学家尊称为“数学之神”,在人类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三位数学家中,阿基米德占首位,另两位是牛顿和高斯。

格拉古兄弟改革

公元前134年年初的一天,一位不满30岁的罗马青年,在罗马城中心广场上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说:“在意大利生存的野兽,个个都有洞窟和巢穴可以栖身,而为意大利奋战不惜牺牲的人们,除了阳光和空气之外,却一无所有。他们无家无室,携妻带子,到处流浪。将军们欺骗士兵为保卫祖宗坟庙而战斗,但全是谎话,因为没有一个士兵有自己的祭坛,有自己的祖坟,他们只是在为别人的荣华富贵去出生入死。虽然他们被称作世界的主人,自己却没有一小块土地,这难道公平吗?”

会场上立刻有人激动地高呼:“不!太不公平了!”

这位演讲的中年男子叫提比略.格拉古。他的演说表达了他对广大平民的同情态度。这时的罗马已今非昔比了。经过三个多世纪的扩张战争,到了迦太基灭亡前后,罗马已经称霸整个地中海地区,膨胀为一个庞大的帝国了。除中意大利外,罗马直接控制的行省就多达十个。从西班牙到北非,从马其顿到小亚,到处都有罗马军团的旗帜在飘扬。地中海简直成了罗马的内湖。血腥的战争、残酷的掠夺使罗马社会经济和社会风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罗马人开始疯狂地追逐财富,尤其是元老贵族和战争中的暴发户——金融高利贷贵族,也就是罗马人称为骑士的。他们借连年战争和兵役负担对小农的打击,大肆兼并农民的土地;他们借助权势大量侵吞被占领国的土地;他们在位于中南意大利和西西里的土地上建起大批奴隶制庄园,成为古代世界奴隶最多的奴隶主阶级;他们利用担任国家和军队高级官职之便贫污受贿,搜刮民脂民膏;他们放高利贷,承包国家的税收、矿坑、公共工程和公有土地,大发横财,其中包税一项简直是一本万利。

富有的罗民奴隶主阶级有了钱,有了地,有了奴隶劳动力,开始奢侈起来。富人们围着帕拉丁山修建豪华住宅。这些住宅仿效希腊的样式,有柱廊、花园、浴室等等。上层元老、骑士贪污受贿,兼并土地,放高利贷,搜刮地方钱财,越演越烈。平民眼巴巴看着眼前的一切,渴望能有一个有影响的人站出来为他们说句公道话。在这种形势下,大胆坚强的人终于应运而生,这就是深孚众望的提比略.格拉古。

提比略出身豪门,父亲当过罗马监察官、两任执政官,举行过两次凯旋式,是罗马声名赫赫的大人物。但老格拉古从不居功自傲,不借势夺权,一生谨言慎行,淡泊自守,注意道德修养,因而在罗马人中享有崇高的声望。提比略的母亲克尔涅莉娅是打败汉尼拔的老斯奇庇奥的女儿。她美丽娴雅,清高脱俗,一心教育子女,服侍丈夫。

老格拉古与克尔涅莉娅共生子女十二个,只活下来二子一女,即长子提比略.格拉古、次子盖约.格拉古以及后来嫁给小斯奇庇奥的女儿姗普罗尼娅。老格拉古死后,克尔涅莉娅静心守寡,连埃及托勒密国王向她求婚都毫不动心,一心抚养自己的子女,把他们调教得勇敢自制,高尚正派,嫉恶如仇。这些美德正是格拉古兄弟后来参与改革的主观原因。

格拉古兄弟与传统的从政途径一样,先从最低的神职开始,服过兵役,参加过与迦太基的战争。他们在战争中冲锋在前,深受士兵们的拥戴。在途经意大利农村时,看到奴隶主庄园和奴隶在从事劳动,他们第一次萌生出改革现状、挽救小农经济的念头。

公元前133年度保民官选举期间,一向富有正义感和历史责任感的提比略挺身而出,参加竞选,顺利地当选为保民官。上任后,他立刻与一些志同道合的元老贵族共同拟定了一份温和的土地法案,内容是限田和分配土地。法案规定每户公民所占公有地不能超过一千犹格,超过部分由国家偿付地价后收归国有,然后分成每份三十犹格的小块土地分配给贫苦公民。法案建议分配土地工作由每年选举产生的三人委员会负责。然而,这样温和的土改法案却遭到元老、贵族、大地产主们的强烈反对。他们想方设法争取平民,收买选票,阻挠法案通过。

在讨论法案大会上,提比略发表了本文开头所说的那段讲演。会场上的气氛与提比略在讲演中表现出来的崇高精神,使反对派没有勇气站出来辩驳。功夫不负有心人,公民大会终于以多数票通过了提比略的土地法案,并选出一个三人委员会负责执行,收地、分地工作随即开始了。

在收地时,大地产主们想方设法隐瞒地产,千方百计阻挠收地工作的进行。他们把多出限额的土地转移到亲戚、朋友和门客的名下,把公有地说成是自己固有的私有地,利用元老院把持财权的便利,拒不拨给分地委员会办公场所和办公费用,给土地改革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尽管如此,核查土地和分地工作仍然艰难地进行着,一部分土地被没收并在平民中进行了分配。

正当土地改革举步维艰、缓慢开展之际,罗马盟友帕加玛国王阿塔洛斯三世病逝,遗嘱将整个王国赠给罗马人民。提比略认为,鉴于已分到土地的农民缺乏农具、种子等生产条件,应该把帕加玛国王的钱财分配给他们。在老元院会议上,他提出此事应交公民大会处理,不应交元老院负责处置。元老们本来就因提比略在经济上整了他们而恨之入骨,如今又见提比略要扩大公民大会的权限,剥夺老元院的政治权利,便群起而攻之。

提比略不甘示弱,据理力争,并决定竞选下一年度的执政官,以便继续自己的改革事业。在选举前,他提出一系列新法案争取民众:打击元老院,促进政治的民主化。

选举那天,位于卡托利亚山下的罗马广场万头攒动,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现象。人们明白此次选举关系土改的深入或夭折,提比略能否当选为执政官直接影响罗马公民的利益。因此,人们都十分关心这次选举。不少远在埃特鲁里亚、中意大利等地的农民都星夜赶到城里,以先睹选举结果为快。

提比略入场时,受到支持者的热烈欢迎,场内的气氛明显对提比略有利。会议开始,三十五个行政区的公民即将依次投票,提比略胜券在握。元老贵族们心急如焚,他们威胁执政官,执政官却不予理睬。领头的元老纳西卡歇斯底里地向执政官叫嚷着:“提比略想借这次选举成为暴君。法律明文规定保民官之类高级官职不可由一人连任,必须间隔一段时间。他却要非法连任,这还不是想个人独裁吗?他任保民官以来,妖言惑众,打击元老院,抢劫公民的合法财产,真是罪大恶极,早该处死。”

其实,纳西卡此时是在制造舆论。他们事先已商定在大会上大打出手,除掉提比略。他们的仆人和支持者身上都藏有暗器,或手持棍棒,混在人群中,埋伏在会场周围。提比略的朋友——元老弗拉克斯发现了这一迹象,立刻告诉提比略,让他躲一躲。提比略却说:“我这时离开将是我的极大耻辱,人民将会失望的,而我的敌人也会恶意地取笑我。”说完,他嘱咐周围的人准备自卫。

大会刚开一会儿,会场开始混乱起来。这时,纳西卡等人从仆人手里接过棍棒径直向提比略冲去。支持提比略的人聚集在他的身旁,双方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混战。平民事先无准备,三百余人倒在血泊中。提比略边招架边向后退去,不慎被死者的尸体绊倒,还没等站起来就被政敌用一条板凳击倒,跟着就是第二下、第三下,一位正直无私的改革家就这样惨死在政敌的阴谋之中了。提比略死后,尸体被扔进第伯河。

提比略的改革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农民要求分配土地的斗争并未停止。10年后,农民争取土地的斗争又高涨起来,提比略的弟弟盖约当选为保民官。他完全恢复了提比略的土地法,提倡授公民权给意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