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弋书苑文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31 18:08:04

点击下载

作者:郭洪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游弋书苑文林

游弋书苑文林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游弋书苑文林作者:郭洪排版:JINAN ENPUTDATA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9-30ISBN:9787568231022本书由科教-吴晨钊-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会阅读的孩子也是会考试的孩子

阅读,本应该是中小学生甚至每个成人的日课,但在今天却成为一个很难实现的奢侈话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因很多,简单而言大概有三类:一是嘴上整天喊忙,没时间阅读的人;一是疲累应付各种考试,无暇阅读的大中小学生;一是从心底里看不起阅读,认为阅读可有可无的人。因为人们认为,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人们经验的积累与学养的长成,基本就靠自身对名著的阅读与实践经验的掌握;今日交通发达、信息四集,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各种知识与经验,似乎阅读显得不那么重要,这其实是认识上极大的误区。

无论古今,涉及具体个人而言,毕竟生活的圈子有限,接受知识的途径有限,接触的社会生活有限,获得实习实践的机会有限。生活在空气污浊的大城市、上重点中小学的孩子,无法接触到农村的广阔天地,感受不到大自然四季变幻的美丽;而长大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山区的孩子,也不能享受现代化带来的便利,沾溉不到珠光宝气的生活环境和优越的读书条件。更何况每个人的出身与性格、才情与喜好亦各有不同,所以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与成长环境既五花八门,又错综复杂,除了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各种或规范或失序的教育之外,阅读应该是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最大也最重要的事件了。

顷接重庆市巴川新高中寄来的书稿,是该校“百部名著”读书活动的成果,收录孩子们的阅读体验与感悟,同学们文字娟秀、语句清通、自抒性灵、我手写我,体现了求知求新、不拘一格的风格,我深为孩子们的文字所感动,也为该校在当今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能给孩子们撑起一片阅读的天空而击节叹赏。

在通读全稿后,我发现该校师生对阅读书籍的选择可谓用心良苦,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其一,学校开列“百部名著”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的书籍之中,中国的有《诗经》《世说新语》《三国演义》《二十五史》《呐喊》《再别康桥》《呼兰河传》《乡关何处》《边城》《平凡的世界》《千年一叹》《文化苦旅》《北方的河》《狼图腾》《红高粱》《撒哈拉的故事》《地毯的那一端》《野心优雅——任志强回忆录》《盗墓笔记》等,外国的有《简·爱》《巴黎圣母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个火枪手》《居里夫人自传》《古希腊神话》《福尔摩斯探案集》《朴槿惠日记》等。尽管以上部分书籍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经典,但对高中学生拓展阅读视野、培养阅读兴趣,无疑是大有帮助的。如果该校能够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久而久之形成该校人文风景与学校风格,那该是一种多么诱人的校园环境!

其二,同学们的文章,从名著外围背景、写作风格、阅读感悟等方面谈得比较多,其中不乏深入作品内部的细致分析、片段描写与设身处地谈体会,由此可见,孩子们在阅读方式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有的还能够比较细致与耐心地投入到作品情境中来阅读。相信这些孩子在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下,阅读能力一定还会有很大的提高,相信只要坚持不间断地阅读,这些孩子一定会成为讲故事的高手与写作达人。

令人感到欣喜的是,重庆市巴川新高中的老师们还发现,通过“百部名著”图书的阅读,不仅没有分散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导致考试成绩下降,反而激发了学生们对语文以及其他各个学科学习的更大热情和兴趣。其实,这是有相关科学依据的。殊不知语文能力与素养,是一个孩子一生人文情怀与感知能力培养最重要的方面,这是数、理、化等学科所不能取代的。而阅读润物无声,在不知不觉中滋养着孩子的心灵,培植着他们的灵魂与体格,让他们养成健全的人格与爱家爱国情怀。阅读能力强的孩子,也一定是思考能力强、观察能力强的孩子,更是一个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孩子。再现实点来说,阅读与各类考试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会阅读的孩子,也一定是会考试的孩子。谓我不信,试看将来!

当然,阅读的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书籍,山川草木、鸟兽虫鱼、生活百态、普罗大众,无一不在阅读的视线之内,人人有心,人人有眼,可有人用心阅读社会,有人用眼阅读生活,就看你是否是个有心人、有眼人,这更是从书本上不能获得的体验与感悟。长了一副跳动有力的心脏,一双明眸闪亮的眼睛,但不用来思考问题、观察事物,就是“无心无肺的睁眼瞎子”。相反,将自己整天锁在书房中皓首经籍而食古不化,那又成了“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书痴”而已。漆永祥2016年仲春匆序于北京大学人文学苑研究室第一部分读书典范与百部名著名著,带着我的梦飞向远方高2017级1班 侯文炼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题记

古往今来,无论中外,各路名人都在夸赞着读书的功效。培根在《谈读书》中说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的确,读书对我们青少年的发展是极有好处的。

身为巴川新高中的一名学子,学校的“五百工程”让我受益颇多,尤其是“百部名著”这项活动。毋庸置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正循着这稳固的阶梯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爬。或许,身边的有些同龄人会说读书没什么用,那不过是茶余饭后的一份谈资罢了,还不如多做几道数学题来的实际和重要。从某种方面来说,这也不全无道理,但是人生真的要这么功利吗?

通过读书,我在沉重烦闷的学习时光中寻得一丝消遣;通过读书,我遨游在世界各国尘封的历史回忆之中;通过读书,我受到了人类最崇高的思想熏陶;通过读书,我荡涤了我那喧嚣的内心,感受到了人间的善恶与美丑;通过读书,我丰富了我的见闻,增长了我的知识;通过读书,我看到了一个寻常人看不到的美好世界、人之天堂;通过读书,我……

我带着梦想来到巴川,我带着梦想徜徉于书海。在书中,我看到了一个又一个为了梦想而不放弃探索的人物:富有信仰、无比坚强的保尔·柯察金,不屈不挠、敢于抗争的简·爱,坚韧不拔、屹立不倒的祥子,怀揣梦想,努力奋斗的孙少平……对的,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在逆境之中勇敢地发芽生长,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去迎接彩虹,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让实现梦想的道路更加平坦和宽广!

感谢名著,感谢它带着我的梦飞向远方!与书相伴,甚好!高2017级1班 梁雪梅

狐朋狗友胡吃海喝,拿着手机做个低头族,坐在某个角落以固定的姿势维持一整天,日复一日,身上落满时光撒下的灰尘。那样的日子我们已重复了千万遍。有一个作家说过,当一个人过的是重复了成千上万遍的日子的时候,还不如选择死亡。

孤寂,是逆着风在阳光下却未展笑颜;迷茫,是灰色浪潮不停拍打心灵的海岸;无知,是让一切放纵,成为暗夜里的腐朽。这一切,你我都经历过的一切,需要用书来终止。

阅读的时候,总觉得给人无限美妙的意境。有些意境甚至都是破碎的,但是依然给人的感觉是那么唯美。一个时光的碎片,就能读完一小段文字。但片刻的阅读绝不仅限于此,放下书,让想象的翅膀张开,自由地翱翔。细细品味,那些陌生而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的情绪。想象着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提笔,在阳光的爱抚中或是在雨打芭蕉时写下唯美隽永的文字。让人沉迷。

同样是一个普通的午后,因为有了一本书,它的过法就不一样。或许我们翻着书页的时候满带笑意,或许为了故事里的人物的命运唏嘘不已,又或许是想象着书中描写的美妙情景,于是很多种情绪伴随着一下午的时光流逝。很多以前觉得很无聊的时段,都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很多东西父母不能够教给我们,社会也不会好心地教给我们。在社会的道路上我们跌跌撞撞,才体会到一点滋味。我想,在书籍里,我们会少走很多弯路,明白很多道理,也许在明白的时候我们不会真心接受,但在跌倒了站起来的时候我们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去检讨,再一次地站立,因为有了比别人多余的时间来为下一次的奔跑做准备。与书相伴,我们会跑得更远,坚持得更久。

与书相伴的日子,我会常常忘记自己身处何处。雨敲玻璃泛起温柔的涟漪,我却沐浴在书中海岸线上温暖的阳光里;如果不是门外随意便可瞥见的透着光的绿叶和与它连在一起的明净天空,我会忘记我在哪里,却跟随书里勇敢的人跋山涉水;我会忘记自己是临窗坐在上午温和的晨光里,还是消散了只剩下同样多阳光的下午,却拥有书中人的眼睛,看穿看透一切,感受平凡中的温暖。

与书相伴,让心宁静,看到花开那一瞬的轻灵美妙,看到阳光渗透云朵的温柔。一个人与书共度的细水长流,不同于王菲歌里唱的那样等待一个所有风景都看透的、最后选择停驻的人。书随时伴在身旁,无须等待,每一刻都是阅读的好时光。

让好书相伴的时光开在花里,逐渐舒展,逐渐明媚,酿成轻轻浅浅的一壶酒,饮到最后是朦胧而刻骨的隽永。我读百部名著高2017级2班 蔺海杉

我素来不喜欢读哲理性的、议论性的书籍。相反,那些故事书尤其吸引我。有哪些孩子是不喜欢听故事的?我宁愿把那些早已翻烂的名家小说再看几遍,也不愿去触碰那枯燥的文学书。看小说,我想尽快地知道男女主角最后的结局;我想知道主人公是否活了下来;我想知道最初的愿望是否实现了,这些都是小说给我的吸引力。而这些,恰是哲学类书所不能给我的。我无法使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议论文中。

这种文章大都以长篇大论开头,又以长篇大论结尾。中间夹杂着没看过的古代典故、没听过的古典诗歌。这样的书是无法让人提起兴趣的。但是,自高中入学以来,我便改变了这种想法,并责怪当时的我是多么的无知与愚昧。

在暑假列出的读书清单上,我第二本选择的书是《千年一叹》。当时我看见书背后的简介是讲述作者余秋雨周游各国的所见所闻并与中国的现状相比较所引发的感慨。毫不夸张地说,我立刻被这本书的介绍折服了。因为当时我认为这本书大部分是讲余秋雨的一些旅游经历、人文风俗、地理环境等,然后再讲一些旅游趣事之类的。但是,当我第一章还没读完时就不想看了,因为其中所使用的语言太深奥,文学性太浓。况且,当时还是在暑假,中考过后只是想做一些纯放松的事情,对这些枯燥无味的书籍根本提不起兴趣。所以,放弃。去找其他书看了。

开学后,我也正常地入学、上课。但是,我发现周围的同学在语文课上表现十分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正确率也相当高。而我呢,就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些东西,不是看小说就能学到的,应该是内心的一种文化积淀。而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文化苦旅》这类书正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帮助到我们。“后悔”,是我当时内心的唯一感受。我在大家都应该认真学习的时候,选择了“投机取巧”。虽然那些名著对我也很有帮助。但是,即使不断地延长优点又有何用呢?“短板效应”相信大家对此都不陌生。一个木桶,它的盛水量并不是由最长的那块木板决定,而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不管其他木板有多长,如果自己总有一块短板,那么你的整个缺点也就暴露出来了。

虽然很后悔,但是现在知道了这一点。亡羊补牢,为时也不算太晚。所以,我很感谢学校能够推出这样一个活动。它不仅仅是陶冶你的情操,还能帮助你找到自己的缺点,找到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读十五年,书伴我高2017级2班 汪荻

晚来风急,书页纷乱,云卷落叶,绕颈过肩滑于纸上,一惊,恰是一种奇异的停顿。索性合上书页,倒得了片书签。归去,半天晴。

读书的时候,要有从左边射来的温柔的光,因此,黄昏户外,是阅读的天时地利。但其实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读书就能安心。至于学校的“百部名著工程”,只不过是为每日必行的习惯冠上了个优雅的名。

常常,与书中人相隔千秋,千秋在我的眼前堆积,一眼望断,落叶迷离。读罢《史记》,眼前似有蝴蝶飘过,一梦返咸阳,珠帘颜上挡,我竟与秦皇共体。一身玄衣,立于长城之上,一远目,血染江山如画。若我蹙了剑眉,凝了凤眸,那是因为悲哀——预见了项羽会隳尽这千里阿房。

再回首,三国周郎赤壁。谁与我羽扇纶巾谈复笑?谁与我抚须月下读《春秋》?谁与我寒夜不脱金甲裘?罢了,又是独自一人,以剑煮酒论英雄,观沧海,傲意浓。与雁同征,铁骑踏春红。金弦玉翎射苍穹,挟雏龙,慑群雄。

书籍,一端连着无比辽远的世界,一端连着无比深邃的内心。内心的凄苦无人能解语,山水时,就在书籍中寻找共鸣。问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他凄然一笑:“美人迟暮时”;问柳永,“明代暂遗贤,如何向?”他淡回话:“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在书中放纵,宿于烟花巷陌,丹青屏障;在书中相思,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在书中享乐,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在书中治愈,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玻璃般易碎的文字让人怜爱,但沉重的文字同样叫人喜欢。国外的作品,总让我的感情在压抑到满荷之后爆发。波兰,我在切斯拉夫·米沃什的怀中抽泣,他轻轻道:“在人的生命里不可逆转。似乎是一种宽慰。获得?失去?又有何不同,如果这个世界终会将我们遗忘。”英国,我与济慈对饮鸩酒,他含泪:“我的心在痛,困顿和麻木……望着列斯的忘川下沉。”法国,我亲手将热拉尔·马瑟安葬,墓碑上写着:“离开墓穴只是为了有朝一日重返,外面的世界无足留恋。”在各国畅游,爱情、宗教、战争,经历一切。

读书也着实让现世的人儿、事物变得更美好,因为眼球被美丽的故事卤煮过。有时,沏一壶顶级的金骏眉,与挚友席地而坐,各卷一册《人间词画》,在茶的氤氲中,乏了,起眼空吟:“陌上人如玉。”对面的人连眼都不抬,却为我斟上一盏,说:“书中自有颜如玉。”而后相视一笑,畅谈读书的感悟。这样因书籍交的友,因书籍说的话,极雅。

人间四月还未芳菲尽,暑浪却已翻卷。这种时候,树荫下,湖畔边,品一本书,如同品一种人生,淡中有思,思中有悟,点滴回味,点滴人生。书好处高2017级2班 秦铭蔚

是什么时候爱上书的呢?仔细想想还真不知道,但是答案之前一定会加个“很久以前”吧!——题记

是什么时候开始听见×××作者出了一部新书后比突然放假还要开心呢?是什么时候开始下课谈论的从英雄联盟变成了某本散文呢?

说不清,但肯定与百部名著有关吧。

高中生活真的就是苦。神魔一样的老师,疯子一般的同学,做不完的理科作业,背不完的文科大题……但还好,一路有书相伴。

轻轻翻书页,一股淡淡的墨香在空气中氤氲开来,渐渐化成一股有些清冽的滋味。泛黄的书页在橘色灯光下略显迷人,一个个吸饱了墨的铅字整齐排列。配上一杯微凉的凉白开,一切恰到好处,这难道不是每日最美最享受的时光吗?

读百部名著,淡名利,修德行,达雅趣。阅读让我有了目标,无数的先人告诉我们成功的分量;阅读让我修整了自身德行,孔孟荀墨都教会了我不同的知识;阅读让我达了雅趣,小女虽不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赋诗和歌也非难事。

说起书来,三天也谈不完。

书真好。书籍——无法割舍的情缘高2017级3班 白雨露

小学,我开始接触故事书,《伊索寓言》《格林童话》曾经让我心往神迷;初中,我开始看各类杂志,《意林》《格言》,一星期四、五本,无书不欢;毕业后,专攻各种名著,《活着》《基督山伯爵》,乐此不疲。我可以晚点睡觉,可以远离电脑,但没有书,绝对不行!

简单的童话故事,丰富了童年的时光;各种各样的小文章,教给我不计其数的道理;而一部部凝聚作者全部心血的名著,更是让我早早地看尽世间的丑恶与美好,体悟心痛与感动。或平实或华丽的语言,或平淡或生动的描述,或顺利或曲折的情节,当我融入书中,我会跟主人公一起顾影自怜、孤芳自赏,或是心高气傲、绝不屈服。有时是与我年龄相仿、年轻漂亮的女孩,有时是历经磨难、腰缠万贯的伯爵,有时是阅历无数、饱经沧桑的老人。上天赐予过他们幸福、财富、美貌,又给了他们异于常人的能力、超越平凡的感动、肝肠寸断的痛苦。我看着看透人世的伯爵狠狠地还击恶人,我看着纯洁如玉的女子在人们冷漠的嘲笑下惨死,我看着凡人间的生离死别却无可奈何。世界,究竟是美好,还是邪恶当道?

越读便越着迷,书中没有黄金屋,却偏偏有那么一个作家,用那么一支笔,一语中的地写出我的心声、我的感受,又偏偏一针见血地插进丑恶的心脏,把冷酷无情全展现在你面前,让人想逃避却无处遁形。它有时是一缕清泉,润过我的伤口,让它得以慢慢愈合;有时又是一根浸毒的银针,只一下,就扎得你疼痛难忍、神经麻痹。它带来刺破黑暗的光芒,却又覆盖上铺天盖地的黑暗。不断给我希望,不断让我绝望。

书,就这样慢慢地融进我的血液里,合二为一,无法割舍,每读一本,就是对世界的重新审视,就是对人生的重新思考,让我周身环绕着波澜不惊的气韵,得以笑看红尘,得以慢慢升华。书中的风花雪月高2017级3班 夏银穗

徜徉书中,我看到了动,看到了静,看到了雅,看到了俗。我看到阳光在斑驳的老墙上轻轻跳跃,我听到雨水打在古老的青石板上的清脆声响。我就这样沉醉于书中的风花雪月。一、在疼痛中开出花来

她说:“我是一个疼痛的孩子,但青春要在疼痛中开出花来。”

我读的《花田半亩》应该算是田维最后的独舞。她从16岁开始与病魔抗争,孩童般的肩膀上承载着那么重的负荷。“在我的右眼下有一颗痣,那是一颗会使人流泪的痣,如果可以,只让我的右眼去流泪吧,另一只眼睛让她拥有明媚与微笑。”面对生命的不完整,她仍渴望微笑;被命运折磨得遍体鳞伤时,却仍拥有明媚。

当我终于在死亡的哭啼中、秋风的萧瑟里看到生命的欢颜与夏花的灿烂,当我在她清丽的文字中看到她带给我的温暖,她却在21岁的时候遗憾地离开人世。但我认为她是微笑着离开的,她会在生命的彼岸,依然快乐地生活着,因为她喜欢明媚的笑容。

我看到的是田维的风花雪月。因为有爱,她不曾恐惧,她在悲伤的边缘,却依然微笑着致敬生命。二、我心自有云白山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这些词句早已朗朗上口。

第一次遇见陶渊明,是《桃花源记》。

那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仿佛把我带到青春三月桃花盛开的季节。他说他喜欢桃花的淡雅,希望有一天整片林子都种满桃树,两岸的芳草鲜艳美丽。

第二次遇见陶渊明,是《五柳先生传》。

篇里写道:“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在那个万般千态的浮世中,在错乱复杂的名利场里,他没有在无端狂热中迷失方向,没有在官场中迷失自己。人生如梦,年华似雪,梦醒了,雪停了,他不是一无所有,而是早在心中留得白云青山。

徜徉在书中,我看到的是一场风花雪月,我在书中修行,无须鲜衣怒马,也无须豪言壮语。我的读书历程高2017级3班 赵哲熠

说起读书,心中总有一些莫名的感动。

记得小时候,我不合群,经常一个人玩,玩着玩着,就觉得好无趣,便这样喜欢上了看书。书就这样平淡无奇地走进了我的生活。

那时我实在太小,只觉得书是一种打发时间的工具,书里的情节人物都十分吸引我。一页又一页轻轻地翻过,一个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一次次千里之外的对决,一幕幕成王败寇的场面,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一本又一本书就这样被我看完。一个个英雄黯然收场,一个个奸人身首异处,一个个平民登上高位,一个个少年执宰天下。一面是江湖风云跌宕,一面是王朝霸权更换。让人忍不住闭目,向往那个“九州英雄齐来会,八方风云聚中州”的时代。

书能改变我的思想。看完了《论语》,我学会了“仁”;看完了《弟子规》,我学会了尊敬师长:看完了《老子》,我学会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看完了《诗经》,我学会了人情世故。由此可见,书中有无限的道理。

书能改变一个人的处事态度。我原来看事都十分浅显,现在有了很大的改变。看完了《论语》,我学会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看完了《老子》,我明白了“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看完了《聊斋志异》,我明白了世间万物皆有情。读书给我的快乐远远超过了失去的痛苦。这让我获得了快乐,让我懂得了珍惜。

书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是对经过人生的沉思后精心筛滤过的自我陈述。所以经常读书是一种走捷径的完成思想成熟的方式。当我阅读时,我抛开一切的烦恼,悄然地被作者带入到一个全新的文化境界,然后自由漫步。在无数个夜晚里,我好像在与一位长者展开了平静深远的交谈,驰骋古今、横跨时空与地域。长者充满智慧且言语坦诚,他的思想慢慢融入我的心灵深处,字字叩击着我那曾经幼稚的灵魂。我对世界万物的着眼角度开始发生变化,我学会用心去体会人生的真正含义,能够快乐积极地对待生活,学会欣赏美并去创造美,我不再害怕黑夜,因为我知道马上就是黎明。

一生不爱读书的人就像是一个个囚徒,他们囚禁在自我和无知的牢笼里,他们会经常抱怨:“生活淡而无味,工作周而复始。”他们一定无法感到快乐,因为他们把自己套在一成不变的生活程序里,更多地关注于利益和得失,不仅对于外界的精彩无知无觉,而且忽视了生活中的点滴快乐,这种损失是非常可怕的。古人曾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我想这就是这种生活的真实写照吧。

一路走来,我获得了许多,但也失去了许多。我也许后悔,但我会走下去,直到永远……读书成长心得高2017级4班 周琳丹

如果从开始读第一个字算起,我读书至少也有十四年了。十四年中读过的书,自然有厚有薄,有深奥的也有幼稚的。但总的来说,关于文学和历史的书还是占大多数,在种类上显得单一了些。不过正因为在这两方面的阅读面较广,给我的语文学习打下了不错的基础。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喜欢看恶俗的言情小说,后来发现这些小说实在是狗血得千篇一律,就转而投向了历史、文学的怀抱。好在开卷总有益,从那些小说中倒也积累了不少描写外貌的好词佳句。而历史、文学带给我的更多的是文化底蕴,了解史实不仅让我从内心觉得充实,还能给论文写作提供论据。文学更是一种对精神、心灵的提升,不知不觉间就拓展了我的思维。《程氏家塾·朱子读书法》中有一句:“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大意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差不多。说的是读书,该精读的要精读,不懂的地方要有耐心去多读几遍,要知道古人和我们都是中国人,文字、文化不会相差太远,读的遍数多了自然就能体会到它的韵味。我在读书时,也喜欢这样做。尤其是文言文,多读多思,甚至将自己设想成古人,这样体会到的文意,会更加古色古香,有韵味、有深度。在读书时,我最喜欢的是“代入”的方法,当然,我更喜欢将它称之为一种“游戏”。看《大秦帝国》,眼前就出现了一批威武整齐的军队,领头的将军英姿飒爽,那是秦国战神白起;读《苏东坡传》,就能看到一个青衫磊落的文人,长髯飘飘,脚下是赤壁矶石,江水不停地拍上来,星星点点扑上他的脸;连学《小石潭记》时,我也能联想到柳宗元一行人悠闲地披荆斩棘,走过一道空气清新的泥泞小路,然后眼前出现一池清澈潭水,空灵得不似人间的景色,让他们流连忘返。这样的“代入”游戏年复一年,乐此不疲。而对文学阅读得越来越多,也就越能提升我对文字的互感度,在考试等各个方面都有小小的优势。当然,目前我所读的书目还很少,如果想有更大的进步,还需要阅读更多方面的更广的书籍。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青年成长的导师。读的书越多,思维会变得越深邃。希望每个人对于读书都能做到“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的境界。读更多的书,做更有思想的人。读书成长心得高2017级4班 汪思涵

是从什么时候起,我的生命开始和书息息相关了呢?

我想起上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刚拿到属于自己的手机,还不知如何使用这新玩意,在机缘巧合之下第一次接触了小说。怎知当时年少不懂事,不知流量为何物,竟一下午用了近百元的话费,后悔之余我也迷恋上了它。后来经同学介绍,我从此结缘了一家书屋,书屋不大,但里面却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老板就坐在门口的柜台那里,悠闲地捧着一本书,印象最深的是泰戈尔的《吉檀迦利》,还有什么我却记不大清了。每天放学后,我都会急急忙忙地穿过马路,在巷子里几经穿梭来到这里,只为寻觅它令人沉醉的书香。从那时起,我的心里便埋下了一个关于“书”的梦。我每天都徜徉在书林之中,如饥似渴地阅读,但大多数是小说、漫画一类的闲书,若有闲钱,还会果决地租回家。然后等到第二天一下课,班上的男生便把我围住,我站在中间,手脚并用地讲述我在小说中看到的另一片大陆的见闻所感,俨然像一位说书先生。

自上了初中以后,前前后后竟有四位老师指导了我的语文,他们挖掘出了我写作的能力,给予我肯定,在每次的作文后面写字鼓励我:多读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也因此获得动力,更加如饥似渴地读书。渐渐地,读的书从闲书慢慢拓展开来,再不仅仅是漫画和小说,从玄幻的网络小说到大文豪苏轼的《苏东坡集》,从钱穆的《国史大纲》到霍金的《时间简史》,从《诗经》到《席慕容诗歌集》,不知不觉间涉及的面广阔开来。每当我买了一本新书时,我喜欢在扉页写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读完之后又自作主张地在尾页上写上自己的一些感受和鼓励自己的话,等到闲来无聊翻看时,那些稍显稚嫩的笔迹令我想笑却又想哭,油然而生一股自豪感与满足感。

当一本一本的书逐渐填满我的书架时,我又会想起时至今日仍埋藏在心底的那个关于“书”的梦,梦里有那么一个书屋,那里整整齐齐地摆满了书,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有人推开门,引得风铃发出清脆的响音。而我就坐在那里,端着一杯咖啡,捧着一本书,橘黄的灯光在我眼睛里跳动。就这样,转眼永恒。惟有少年心高2017级4班 赵云龙

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题记

宛若静水流深,时光变成一股股水柱消逝殆尽。在高中的繁忙中,早已忘却了读书这一雅事,有的只是《读者》《意林》等快餐文化,偶尔能寻到一篇佳作,而更多的只是无味罢了,但回到家中,在书堆中浪里淘沙,寻到了久违的青春年少。

整理书柜时,发现它皱皱地躺在角落,早已没有了封面,轻轻拿起,那稚嫩的笔记告诉我,这是我的第一本“语文”书,它开启了我的漫漫读书路。

走进了“大观园”,只见冰清玉洁的黛玉,长裙垂地,拈花沉思,口中默念着“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脚下竹篮盛满落花,好不惬意。可年幼的我哪里耐得住性子啃红楼这大部头呢?看了不到一两章,就放任它在书柜里了。“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随着年纪的成熟,读的书也从漫画、小故事转移到了大家的散文、小说。

在龙应台的目送着安德烈渐行渐远的缘分里,我也正在自己的路上渐行渐远。母亲站在小路的一端,看着我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我不敢回头,只是用坚毅的背景告诉她:不必追。是的,不必追,我一天天长大,父母也一日日孤寂、苍老、憔悴。任岁月的积雪落满发间。我才渐渐发现这缘分的弥足珍贵,似水流年里,我们相伴。这是我与父母的缘分。

上了初中,在良师的引导下,我有了自己“批书”的权利。听说毛泽东读《史记》,批阅万字,我也批《草房子》近万字。每一篇的旁栏上都是我与作者的对白。善良的人性,纯洁的人心,在当今的人性冷落的社会中,它唤醒的是良知、是大爱。仿佛一汪汪清影,浸湿了我枯干的灵魂。用曹文轩先生的话来形容这本书:美。这就是一篇美文,美在它的纯真,美在它的情,也美在我对它批阅的刻骨铭心。

这些书长期地挤压在角落里,很安静,很久都不曾被打扰,我尽量温柔地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这一连串的动作在我看来是如此的慎重与长久,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不敢用力,只想轻轻唤醒一本本记忆深处的书籍,唤醒沉睡已久的六年光景。一页页、一本本,走进了“大观园”,登上了“文化苦旅”……仿佛面对着一片宁静的大海,波澜不惊。六年,竟然让一本本书也厚重了、成熟了,也让一个懵懂少年变得厚重,变得成熟。

想起宋人章良能的《小重山》:“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儿时的读书经历仍历历在目,书中的场景也依稀可寻。归根结底,其实,舍不得的是年华,也是心底看重的那份情意。书山有路勤为径高2017级4班 黎乔禹

书,人们称之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读书最大的好处,是将你有限的生命,无限度地拉长、加厚。

自从会识字不久,我便开始读书。后来,渐渐长大一些后,便看《伊索寓言》,看过许多故事后,我懂得了不管遇到多强的对手都不能放弃,坚持不一定会胜利,但是放弃注定要失败。

在小学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美猴王孙悟空了,他扬善除恶、聪明绝顶,倒不像贪生怕死、好吃懒做的猪八戒。我从孙悟空身上懂得了:遇事要多动脑筋,不能望而生畏。而《三国演义》中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阴险狡诈的曹操,宽厚待人的刘备等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又让我大开眼界。之后我开始看一些历史书籍,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让我感到自豪。

到了初高中时就开始看些世界名著和小说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主人公保尔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永远值得我学习;《海底两万里》让我观赏了美丽而神奇的海底世界,而“鹦鹉螺旋号”也让我了解了潜艇的厉害之处;《小王子》又让我看到王子与玫瑰的美好故事,让我看到了王子的单纯善良……

书籍不仅能透露出作者的情感,同样也能感染读者,充满正能量。从《三百六十五个夜》到《安徒生童话》,那么多动人的故事和善良的形象共同塑造了我单纯而乐观的性格,从《红岩》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那千百次顽强的拼搏中,从那无数钢铁般的战士身上,我逐渐认识到了生命的意义,找到了灵魂的归宿。冉阿让在《悲惨世界》的一次次改变,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平凡的世界》让我知道世界的不凡,“三毛”的遭遇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生活的幸福,“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则时刻鞭策着我前进。当我开始看《三体》时,我不禁由衷赞叹书的魅力,可以将那些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转变为令人手不释卷、废寝忘食的小说。如果没有这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如饥似渴的阅读,我对科学自然也不会如此感兴趣甚至敬畏。

所以,每当我独处一室,在可口的食品的伴随之下沉醉于佳作之中,忘情于纸页之间的时候,那种快乐,是其他任何一种感觉也无法比拟的。读书成长心得高2017级5班 张倩芸

依稀记得一位名家曾说过:“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的高低,不在于他接受过多少教育,而在于他看过多少书。更多地,在于他看书的获益。”从前不懂,现在却有一些领悟了。

小时最先接触的书籍应是《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那时只沉醉于童话的浪漫与梦幻。喜爱灰姑娘的勤劳善良,羡慕白雪公主的单纯美丽,厌恶王后的凶恶残忍,同情卖火柴的小姑娘的悲惨遭遇。

长大些,便得了厚厚的《唐诗三百首》。那时不懂陈子昂为何“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不懂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只学着古时学堂里的学生们,摇头晃脑地背着古诗,却不解其味。

接着,便开始读一些同龄人的优秀作文。而这一阶段难免带有一些功利性,一味地只为作文拿高分而拼命地背,却无暇顾及文章深处所蕴含的道理与韵味。但我却是在那时学会了如何做摘抄和旁注,也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这也算是自小读书以来的收获吧。

再大些,就开始接触《意林》《读者》等杂志了,见识了更多名家的作品,也了解了世界各地各类的新鲜趣事。从那时起,也慢慢开始了思考,思考各类著名文章深处所蕴含的道理。印象最深的是十二岁那年在《青年文摘》上看到的一句话:青春是一座坟墓。就这简简单单的七个字所组成的一句话却给了我难以磨灭的印象。那时年幼的我还不懂什么是青春,只是懵懂地认为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不懂作者为何说“青春是一座坟墓”。只任这句话给自己带来的震撼成为深深的烙印刻在心里,我坚信随着时间的流逝,终有一天会明白。而如今,我似乎懂得了一半。青春是一座坟墓——埋葬了你所有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而终有一天,它们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腐烂。之所以说懂得了一半,是因为我清晰地知道,我并没有足够的经验与能力去将其解读至深。或许十年后,或许二十年后,我对它又有重新的定义吧。

渐渐地,我开始接触更多的名著。印象最深的应是《红楼梦》。刚开始读时,只觉得枯燥乏味,无聊透顶,几度想要放弃时,却不知什么力量支撑我将其读完,或许是来自于这本书最深处的魅力吧。第一次读完后,只对故事的内容做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对各类人物的性格做了一个简单的对比。玩世不恭的宝玉,多愁善感的黛玉,沉稳贤淑的宝钗,精明能干的王熙凤,慈祥和蔼的贾母……贾府的兴衰败落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各类人物的悲惨结局也极度感染了读者的心。当时,只认为《红楼梦》博大精深,却不知其竟有如此高的艺术价值,屹立在了一个人们无法企及的境界。其涉及的知识面也广得惊人:建筑、服饰、礼仪……其内容之丰厚,思想之深邃,艺术之精妙,恐怕除了曹雪芹本人,谁也无法“解读其中味吧。”而第二次读时,又有了不一样的体会:宝玉愚顽潦倒的性格不正显示了他对封建制度的思想文化的鄙夷与厌恶么?贾府的兴衰败落不正体现了封建时代的黑暗与腐败么?所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次读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将这些不同的感受交织起来,便加深了对这本书的理解与体会。

继《红楼梦》后,我又相继读了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而《围城》也给了我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想出去。”这一句话便可概括整本书的主旨了吧。《围城》里的人物个个都是城内的人,也个个都是城外的人。围城进去得快,出来得也快。婚姻如此,工作如此,而对于我们,学校又何尝不是一座围城呢?我们既幸运又不幸地来到这座围城。幸运的是,我们站在某个别人羡慕的地方。不幸的是,我们每天都在以书本为中心,以学习为半径,麻木地做着圆周运动。而这样将幸运与不幸交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座围城。只有那些善于找到城与城之间穿行节奏的人,才会有无限美好的人生。

书籍是无限浩瀚的宇宙,在这个空间里有太多未知的东西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有一天,我们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读书成长心得高2017级5班 周晴

余光中先生曾在《假如我有九条命》中写道:“假如我有九条命,其中一条是必要用来读书的。”余先生是大忙人,拿出一条命读书也实在合情合理。像我这样的“闲人”,假如有九条命,其中六条都是要拿出读书的。

其中两条命要拿来读诗。诗歌,多么美丽!一字一句,咬在嘴里都有一种独特的韵味,余香绕齿,三日不绝。中国的古诗最为典型,有洒脱至极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有缠绵悱恻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有美丽到残忍的“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如此种种,怎能不直教人生死相许?形式多变的现代诗同样让人魂牵梦绕。“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记,在这交汇时互放的光亮。”你若无情我便休,现代诗的骈散句的表达往往更为直接。每每读到一句好诗,心里就如遇到花开一瞬的雀跃。

还有两条命要用来读经典。何谓经典,它们的价值在经过时间这把杀猪刀无情地宰割后仍未失去。墨香温存的一笔一画,仍然迷醉世人。例如《红楼梦》,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可不是白叫的。其中涵括的建筑、服饰、礼节、习俗等知识都值得人细细专研。这本书出色的当然不止内容,思想也十分“先进”。在那个男权当道的封建社会,能够创作出贾宝玉这样一个胭脂堆里长大的人物,借他之口为女性发出申诉。了不起!

最后两条命要拿来读小说。你要是也看小说,你就会发现,小说实在是一个人生存的必备精神食粮。迷惘时,读小说,你会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法则;愤怒时,读小说,你也许能在那些搞笑的段子里一笑泯恩仇;悲伤时,读小说,你的内心会更容易与小说共鸣。小说以其离奇的故事,精彩的描写,饱满的人物形象,一度成为读者的宠儿。不管是当代的文学性小说,还是蹿红于网络的网络小说,前者修身养性,后者放松娱乐。好的小说都能给人一种代入感,恨不得身临其境。比如我自己,看小说简直就是如饥似渴,“挡我者死”。特别是翻到一本好书,就像于时间无涯的荒野中遇到此生所属。那种沉醉的感觉简直让人窒息。

可惜此生只有一条命,那我就愿用十分之六的生命来读书。又不禁叹:“书海无涯,我这十分之六怎么够呢?”读书之境界高2017级5班 邓涵

如今正值二八年华,好几年的读书经历,倘若要谈,那是几天几夜都说不完的,因此择其重点,摘选事例,谈个畅快淋漓。

小时候虽然玩伴多,但家教甚严,总是玩得不尽兴,索性待在家。然而那时又没有电视、电脑,怎么玩呢?百无聊赖之际,翻箱找柜,这才与书结缘。看书伊始,总是一本本《故事会》满足我的读书欲,粗糙夸张的封面,一个个稀奇古怪的故事传说,总引得我往书里钻。

渐渐地,短篇小说再不能满足,恰巧姐姐带来一本《中学生必读十二本》,我挑了最薄的一本《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得津津有味。接着便是《格列佛游记》。外公家里的一本《红楼梦》封面是几个浓妆艳抹的妙龄女子,配着“红楼”二字,我当时没文化常识,以为是本黄书,硬是没敢翻一页,从此也错过了这古典文化小说之巅峰。随后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期间伴着些童话书、小人书,最爱的是《格林童话》,男女主人公稚嫩甜美的爱情故事、优越富饶的环境、曲折多磨的情节深深吸引着我,还有周国平的寓言。

此时已是四年级,若一直发展下去,不时练笔,加上我对书本、作文与生相伴的热爱,说不定会成为一位小作家呢!然而此时发生了一段小插曲,“名著阅读时期”就被迫中断了。

六年级时,班里渐渐流行武侠、青春文学小说,我偶然得到一本《八分钟的温暖》,面质硬朗,排版彰显品位,自然是喜爱,当下便读来,手不释卷。自此,我的“青春疼痛系列时期”正式开启,可能心性、世界观也有所影响。两年后,经过昏天暗地的各类非主流作品的洗礼,发现眼睛视力不行了。是通宵玩手机造成的?是边走边读书引起的?还是因为坐姿不好?我不知道,但从此以后,正式向它们挥手再见。谁知又转入阅读《意林》《读者》之类的心灵鸡汤,而正值人格塑造期,犹如干柴遇上烈火,文艺就像一把火,开启我熊熊燃烧的时代。

要说,这初中阶段读书最多,影响也最大。

那时开始接触林徽因、徐志摩一类的文学诗人,同时也有席慕蓉、海子、顾城等文艺诗人,伴着精于散文的张晓风,喜写爱情的张小娴,往事倾城的张爱玲……这可不得了,一群群人全部纷涌而来,教育我做人的宝典,什么勤奋刻苦呀,什么温柔如水呀,什么诚实守礼呀,什么文质彬彬呀,还有善良美好呀!不开窍的朽木终于开窍了,父母忙于生意,对我疏于管理,还好有书本作为我的良师益友,伴我成长。

从此,我像《第一炉香》里的葛薇龙,“认真地学起来,居然颇有成效”,过了一段时间,像明星包装一样,里里外外厚厚裹几层,心要纯白无瑕,笑要娇艳明朗,话要温言软语,行要细密无声……我认真学来。

然而有人跑来作对,大舅小舅三姑六婆时不时喜欢叽叽喳喳,说我读成了书呆子,长年累月,说得我又气又烦:我自己的事自己能不知道?且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前辈先贤们说的话总是不会错。

又过两年,“敏感文艺时代”已经过去,我这名不副实、当了两年的“文艺女”也长大啦,“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耀眼的“文艺气质”还得呆一会。摆脱了王尔德,摆脱了笛安,摆脱了《告别天堂》……摆脱了一切的一切,天空也更靛蓝。“堂吉诃德一起步,世界破涕为笑”,进入高一下学期,又开始读书。阔别多年的“经典名著”终于又成为掌中宝物,而且迷上古典文学。开始读的是《聊斋志异》,高中课业繁忙,不似初中那般清闲,只能挤出零碎时间,而时常浮躁,效果便大打折扣。即便如此,仍是痴迷不已。《聊斋志异》中,女子如钩般的莲足小脚,实能反映封建社会对女子的压迫,传送的善与爱的积极的世界观,也别有趣味;然而最上瘾的还是《长恨歌》,王琦瑶这个繁华女人一再勾起我的文艺心,反映整个旧上海与新上海的变化历程,的的确确,王安忆抓住了上海的命脉——时尚与姑娘。书中通过服饰、主人公身边来来往往的男人女人,充分展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小见大;再者是《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是塑造人物的高手,几个人物性格各异,富有特色;《霍乱时期的爱情》也是此时涉读。

没想到,兜兜转转了一大圈,最后还是回到原地。王国维先生聪明绝顶,说读书有三境界,其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其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其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如今人得跳出书中来,理智一些,颇为感慨。等待一个满意的回答高2017级6班 雷翼真

那天,老师问我:“你喜欢看什么书?”

我愣了,无言以对。

我不是一个爱看书的女孩,没有喜欢的书,可是此时却觉得十分尴尬。高一了,十五六岁的少年,并没有过一个真正的花季少年的生活。

从小学起我就没接触太多的课外书籍,总觉得课内的那些知识足矣。虽然每天背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着文人们对书籍的渴望,“如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我没有那种感觉。所以我的童年是那样无知、无聊、无趣地耗过来了。

到了初中,语文老师要求我们每学期至少看两本书,从《伊索寓言》到《朝花夕拾》,那时候的被动充满了痛苦,也带着无尽的狡猾与懒惰。我们应付着老师布置的阅读,我们并未真正地走进书中那片海洋,没有闻到那里的芬芳,看到那里的纷繁,感受到那里的温暖……所以永远都只是被动,只是应付。

直到那本《青铜葵花》的出现,一个可爱悲惨的女孩与一个哑巴男孩的故事,我主动地看完这本书,我哭了。哭的是青铜与葵花之间深深的感情,哭的是青铜最后那声“葵花”。茫茫的江面上,一只小船带走了他看似亲妹的葵花,一切又孤独了。然后我开始接触曹文轩的文字,我走进《草房子》里的故事,通过桑桑的眼去看杜小康的成长,看秦大奶奶的改变,看蒋月的神秘,看秃鹤的成功……看油麻地的出现到消失,也看到桑桑的不舍。我总觉得那里的人使人真实,这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带着启迪,暴风雨后的成长,温暖背后的改变,被人欺负的无奈,勇于付出的成功……每一个人都是那么可爱可亲可敬,他们从无知走向成熟,从幼稚走向勇敢,从逃避走向担当。

也是从那时发现书里的故事好美,就像《根鸟》中一个因梦而跋涉而探寻元芳的呼唤的孩子一般美丽。

从被动到主动,收获将是天壤之别!

初三毕业那年的夏天也是书陪着走过来的。读《平凡的世界》,我好像也去了那个平凡的世界,少平、少安平凡却不平凡的身躯,用灵魂去铸造的人生,我们都无法预想的未来。这是我第一次看完三本书,也没有想过,只是那种意犹未尽的故事总是牵扯着我的好奇心,拿上就再也放不下,这也是完全没有料到的。人生的灿烂是需要用鲜血来点染的,我们都是平凡的世界里平凡的一员,却有着不平凡的使命,如同《简·爱》中所说:“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

上了高中,当老师问我这句话的时候,我害怕的是我少量的阅读让人见笑,悔恨的是我不该荒度的光阴,我看的书并不多,我还是没有找到想要的自己。

所以,我拼命挽回。

我想,用以后的时间去弥补之前犯下的“过错”。

希望每个人都明白读书的好处,希望每个人都能在无尽的书海中成长,希望每个人幡然醒悟。

海伦·凯勒来过了,把她的光阴带给了我,让我学会坚强;保尔·柯察金来过了,把他的钢铁意志带给了我,让我变得刚毅;简·爱来过了,把她的善良坚贞带给了我,让我懂得了独立……

我希望不久之后,当再有人问我喜欢什么书的时候,我会说出令我满意的回答!“百部名著”伴我行高2017级6班 王思力

从“百部名著”工程开展到现在已将近一年,在这期间倒也读了十几本书,虽然不多,但和我以前从不看课外书比起来可是好了许多。

最开始学校建设五百工程的时候我是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哀号连天,觉得学校完全多此一举。况且在如此繁忙的高中学习生活中,怎么可能抽得出时间来阅读课外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相信所有认真对待(即使有抵触心理)“百部名著”的同学都有所收获,我即是其中的一员。

带有功利性地讲,“百部名著”读书笔记就像自主招生的敲门砖,这是我们能拿得出手的证明自己有能力的证据,也是较我们的竞争对手的一个优势。更重要的是,高考语文已经将满分提升到180分,考生在语文上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光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我们与同届竞争对手角逐的。

纯粹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言,读书是个修身养性的过程,真正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说到这里,也许会有同学忍不住吐槽了——别把自己想得那么高尚。我也想以“呵呵”高冷地反驳这类同学,读书使人睿智,能够拓宽人的眼界,进而深化人的思想,从而令他与众不同(这种不同当然是较那些吐槽的同学而言的)。当然,因为人阅读量的大小不同,思考层面也不同,从同一本书中所领悟到的也会有所不同。而我就是属于只能领悟一些浅薄的道理,甚至只是由书联想到其他的一些东西的一类人,毕竟读的书寥寥无几。因此,我对读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不再像以前那样排斥读书。

但我做得还不够好的是,读过就读过了,就像徐志摩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一样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也就是我没有及时写下读书感悟。我记得王老师说过,她中学时代、大学时代都看过很多书,遗憾的是没有做读书笔记,没有及时归纳整理,不然她的收获远不止于现在的。因此,在日后的读书过程中,我会及时做好读书笔记,即使见解很肤浅、语言表达很“朴素”,我也会一字不落地记下来,因为这每一个观点每一个字都将见证我思维的成长。“百部名著”感悟高2017级7班 刘谋恩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从古至今,书籍不仅影响着王公将相,也启迪着平民百姓。书籍的价值往往不在于自身的价值,而在于它使读者能够提升自己的价值。

我们从小与书结缘。从睡前故事、经典童话到少儿读物再到经典名著。我们由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到对生活的领悟、对人生的思考。书籍领着我们的思想,由浅入深,到达一个新的思维层次,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领略江山美景,体味世态炎凉,感受美丑善恶。“百部名著”工程更是推动了我们阅读的脚步。我们不断从书的沃土上吸取养料,充实自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们的意志更加坚定,《呐喊》让我们剖析现象更加深刻,《小王子》让我们懂得保持纯真的本性……太多太多,名著带给我们的影响必定是永久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翻开小小的泛黄的扉页,我便成了一粒尘土,飘过山川,越过大海,博览自然之大美,深视人性之善恶。

走在忙碌的征途上,我们并无闲暇去追逐那阳春三月,枯枝残雪;我们没有情致去体会那“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情感。恬淡的午后,书便成了心灵的伴侣。“百部名著”工程感悟高2017级7班 傅禹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如同一轮无论世事如何翻云覆雨却依旧皎洁的明月。书籍如同沙漠中一泓最滋润的清泉给荒凉大地带来慰藉,书籍如同无边黑暗中的一盏灯塔在避风港上为迷航之人点亮希望之火。热爱读书的人定是慈悲之人,因为书籍会磨去一个人锋利的棱角,在岁月的浸润之后给人以最温柔清丽的面孔。

得知学校开展百部名著工程的时候,开始时认为这无非又是学校的面子工程,对之并不上心,认为其是无关紧要的事。可之后哪知道学校对百部名著工程的执行力度如此强硬,还对此产生了不少的反感。尽管嘴上有小抱怨,却也是按照要求去认认真真地完成了。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我一共阅读了七本名著,每一本都去认真地品味,认真地思考,然后认真地进行摘录和书写读书笔记。当我真正把这些事情做完的时候,我才发现我的收益究竟有多大。从中,我领略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波澜壮阔,体会到了岁月轮回的美丽莫过于让我们遍赏春华绚丽,感觉到了世间百态人性之美与丑恶……

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中,百部名著的阅读也对我们起到了一个调节压力、放松身心的作用,在我们在枯燥沉重的学习生活中如春雨滋养干涸皲裂的大地,使其变得温润美好。

学校开展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更为我们今后的成长之路起到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感激学校的辛勤付出,我也一定会把它好好坚持下去。读“百部名著”有感高2017级7班 袁玉霜“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是父亲告诉我的,当时的我还小,尚不懂这句话的意思。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的书籍越来越多,我逐渐懂得了这两句话的含义,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都说父母是孩子习惯的第一任老师,父亲同时也是我学习的第一任老师。父亲深知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有多深远。在我很小的时候,他就一边看书一边陪我玩,最后我也开始跟着父亲看书,据他回忆,那时候的我还不识字,但是还是拿着一本本专业书籍看得很起劲,即使书都拿倒了。在我幼儿园的时候,父亲整天整天地背着一首首唐诗宋词,我就直愣愣地看着他,虽然听不懂,但听得很入迷。或许就是那时我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学校的“百部名著”计划,真的让我有很大的收获。虽然我很喜欢读书,但我没有做笔记的习惯,我觉得读书是一件很随性的事情,或早晨起床,在微凉的风中,随手抽取一本书翻来看看,或者是午后,泡一杯花茶,坐在窗边静静地品味书中的每字每句。在我心里,如果为了写读书笔记而去专门读一本书,是带有一定的功利性的,任何事情一旦染上了欲望,就失去了初衷。所以对于“百部名著”计划,最开始我是比较抵触的,但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纵然有千种不甘,万般不愿,要求的读书笔记我也还是写了。

如同很老套的故事情节,我渐渐地爱上了写读书笔记,看书的时候一定要拿一支笔在手边,无论会不会用到,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我是典型的嗜书如命的人,我的每一本书,即使多次翻看过,也都如新的一般,我是舍不得在书上写任何东西的。但是现在,我开始留下自己的痕迹,或是一些需要积累的素材,或是一些突然出现的感悟。同时,我也渐渐发现我改掉了以前一目十行的习惯,对于书的细节我也记得更加清楚,最重要的一点,下一次再来阅读这本书的时候,看了以前的笔记,或许会感到有一点啼笑皆非,但是同时也可以更清晰地发现自己的成长。

书中的世界很大,你可以在书中找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看书的时候,就像是沉浸在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里,仿佛其他一切的东西都与你无关。隔绝了浮世喧嚣,你才会找到最真实的自己,看清楚自己内心里真实的想法,世间本没有什么世外桃源,真正的桃花源其实就在你的心里,只是你现在还未曾找到它,而读书就是通往桃花源最平坦的捷径。

我觉得“百部名著”是很好的一个工程,我的收获很大,希望学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