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北省选调生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点精讲及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19 00:45:14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8年河北省选调生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点精讲及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2018年河北省选调生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点精讲及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试读:

第一章 常识判断

第一节 地理国情常识

一、考点精讲

(一)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1.资源(1)从资源总量看,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资源种类丰富,一些重要资源拥有量位居世界前列。(2)从人均资源占有量看,我国又是一个“资源小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疆域

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位。

3.领土

中国领土东西横跨62个经度,约5500千米。南北纵跨49个纬度,约5000千米。

表1-1 中国领土四端

4.邻国

我国的陆地边界全长约2.28万千米,有14个陆上邻国,自东按逆时针方向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5.领海(1)主要海域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2)海岸线

中国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与32000公里长的海岸线,其中大陆岸线为18000公里。北部起始点为鸭绿江口,南方终点为北仑河口。(3)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①东面:韩国、日本;

②东南面:菲律宾;

③南面: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6.行政区划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含简称)。

23个省:辽宁(辽)、吉林(吉)、黑龙江(黑)、河北(冀)、山西(晋)、陕西(陕/秦)、山东(鲁)、安徽(皖)、江苏(苏)、浙江(浙)、河南(豫)、湖北(鄂)、湖南(湘)、江西(赣)、福建(闽)、云南(云/滇)、海南(琼)、四川(川/蜀)、贵州(贵/黔)、广东(粤)、甘肃(甘/陇)、青海(青)、台湾(台)。

4个直辖市:北京市(京)、上海市(沪)、重庆市(渝/巴)和天津市(津)。

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西藏自治区(藏)、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和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澳)。

(二)我国的地形地势

1.我国的地形(1)我国主要的地形特征

①地形类型多种多样

有高原、山岭、平原、丘陵、盆地5种基本地形类型。

②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通常是指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2)我国的地形种类

①四大高原

表1-2 我国四大高原

②四大盆地

表1-3 我国四大盆地

③三大平原

表1-4 我国三大平原

2.我国的地势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山脉多呈东西和东北—西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和横断山等山脉。

表1-5 我国主要山脉【例】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山脉延伸的方向称作走向,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南北走向山脉的是(  )。

A.六盘山

B.南岭

C.横断山脉

D.贺兰山脉【答案】B【解析】南岭是中国南部最大山脉和重要自然地理界线,横亘在湘桂、湘粤、赣粤之间,向东延伸至闽南,为东西走向的山脉。

(三)我国主要的自然人文景观

1.我国的自然景观(1)五岳

①中岳嵩山(河南),特点:“俊秀”;

②南岳衡山(湖南),特点:“秀丽”;

③北岳恒山(山西),特点:“幽静”;

④西岳华山(陕西),特点:“险峻”;

⑤东岳泰山(山东),特点:“雄伟”。(2)四大佛教名山

①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的道场;

②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的道场;

③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的道场;

④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3)四大道教名山

①湖北武当山;

②江西龙虎山;

③四川青城山;

④安徽齐云山。

2.我国的人文景观(1)七大古都

①北京;②西安;③南京;④杭州;⑤洛阳;⑥开封;⑦安阳。(2)三大石窟

①甘肃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②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武周山南麓;开凿于文成帝和平初年(460年),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前后60多年;存有主要洞窟45个,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③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

(四)我国的气候特点

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的东南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由于海洋和陆地热力性质的差异以及太阳辐射随季节的变化,导致冬夏间海洋与陆地上气压的季节变化。夏季大陆形成低气压,海洋形成高气压;冬季则相反,大陆气压高,海洋气压低,于是我国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风来自高纬度的内陆,因而寒冷干燥;夏季风来自南方海洋,给大陆带来温暖潮湿的空气,并形成降水。因此形成了我国冬冷夏热、冬干夏雨的季风性气候特征。

我国气候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气候复杂多样

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

2.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且东邻太平洋,西南面向印度洋,气候受大陆、大洋的影响非常显著,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的季风气候特征。

3.气温夏季均匀冬季悬殊

中国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夏季普遍高温;但是冬季,南方温暖,北方寒冷。冬季,受纬度位置的影响,阳光直射在南半球,中国大部处于北温带,由太阳辐射获得的热量少,同时中国南北纬度相差达50度,北方与南方太阳高度差别显著,故北方大部地区气温低,且南北气温差别大;又受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影响,北方更加严寒并使南北气温差增大。

4.降水沿海多于内陆,南方多于北方

我国降水在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上,主要受季风活动影响。发源于西太平洋热带海面的东南季风和赤道附近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把温暖湿润的空气吹送到中国大陆上,成为中国夏季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因此降水沿海多于内陆,南方多于北方。【例】关于我国的气候特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B.东南沿海为季风气候,西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中的温带季风和温带沙漠气候

C.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小,春季升温慢,秋季降温也慢,一般秋温高于春温

D.显著的季风特色,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和多样的气候类型【答案】D【解析】D项正确,显著的季风特色、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和多样的气候类型是我国气候的三大特点。A项错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属于地中海气候特点,不是我国气候特点。B项错误,我国西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中的温带草原和温带沙漠气候。C项错误,属于海洋性气候特点,不是我国气候特点。

(五)我国主要的河流湖泊

1.主要河流(1)河流的基本特点

河流众多、水量丰富、水能蕴藏量极大。河流年径流量达27000亿立方米,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水力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首位。(2)主要大河

①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海河、辽河、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

②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在印度境内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

③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2.主要湖泊(1)青海湖是最大的咸水湖;(2)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3)纳木错是我国最高的大型湖泊(面积大于500平方公里的湖泊);(4)艾丁湖是我国最低的湖泊;(5)班公错是我国最长的湖泊;(6)长白山天池是我国最深的湖泊;(7)察尔汉盐湖(最大盐湖)是我国矿化度最高的湖泊。【例】关于我国的湖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拔最低的湖在四川

B.海拔最高的湖在新疆

C.最大的淡水湖在江西

D.最大的咸水湖在西藏【答案】C【解析】A项错误,海拔最低的湖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B项错误,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是位于西藏的纳木错湖;C项正确,最大的淡水湖是位于江西的鄱阳湖;D项错误,最大的咸水湖是位于青海的青海湖。

(六)我国主要的资源

1.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耕地数量居世界第四位。但土地资源人均量小,按农林牧合计,我国平均每人土地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左右。

我国土地资源总面积为144亿亩,具有如下主要特点:(1)山地多(含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平地少(占三分之一);(2)较难利用的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和冰川以及永久积雪地的面积较广,约占土地总面积的18%;(3)在可供农用的土地中,草地比重最大(占土地面积的41.58%,约60亿亩),林地次之(占17.95%,约26亿亩),耕地最少(仅占14.21%,约20亿亩);(4)耕地质量不高(高产田不及三分之一),退化严重,可耕地的后备资源少。【例】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在下列选项中,阐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居于世界前列

B.我国以农业立国,耕地面积比重比较大

C.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居世界前列,排在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美国之后

D.耕地后备资源多,95%集中在西北和东北地区【答案】A【解析】中国土地资源,总体上有四大特点:①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其中耕地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0.4%左右,且有不断减少的趋势;②土地资源绝对量大,人均量少;③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大;④耕地后备资源少,难利用的土地多。因此答案选A。

2.淡水资源(1)从总量上来说,我国的淡水资源是世界上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2)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3)从时间变化看,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例】以下有关我国水情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我国水力资源丰富,金沙江是我国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B.我国的基本水情是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C.我国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环境脆弱,中部地区是水土流失最为集中的地区

D.受季风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雨热同期,暴雨洪水频发【答案】C【解析】C项,我国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据统计,西部地区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的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35.10%,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57.05%。

3.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可再生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1)矿产资源总量大,种类多;(2)分布广泛,相对集中;(3)伴生矿多,某些重要矿种(例如铁矿)贫矿多、富矿少,增加了开采运输和分选冶炼的难度;(4)矿产资源形势严峻:①人均占有量少;②采富弃贫,滥采滥挖,破坏环境、破坏矿山,浪费严重,利用率低。

4.森林资源(1)古树名木

我国是世界公认的“世界树木宝库”,保留了一批古老和稀有的孑遗树种,如被列为世界三大“活化石”的水杉、鹅掌楸、银杏,以及特有的金钱松、台湾松、银杉、珙桐、金钱楠等。(2)种类

根据树种结构和外貌特征,可把我国的天然森林分为五种自然结构类型:

①寒温带落叶针叶林;

②中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③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⑤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3)分布

中国的天然森林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西南的横断山地和藏东南,以及长江上中游的山地丘陵地区。

5.海洋资源

海洋资源是蕴藏在海洋中人类可能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统称。主要包括海洋生物、海洋矿物、海水化合物、海洋能和海洋空间等自然资源。(1)我国四大渔场

①黄渤海渔场(主要分布在渤海、黄海);

②舟山渔场(舟山群岛附近);

③南部沿海渔场(分布在广东沿海);

④北部湾渔场(北部湾海域)。(2)我国四大盐场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海盐生产国,有四大盐场:

①长芦盐区;②辽东湾盐区;③莱州湾盐区;④淮盐产区。

其中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的盐场。(3)我国近海石油丰富,目前已在渤海、东海、南海等部分海域开采出海底石油。采用国际招标是海底油气开发的可行性方式。此外,海洋水的淡化、海洋能源资源开发、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也十分广阔。

(七)我国的人口民族概况

1.人口(1)人口的数量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2)人口分布的特点

①空间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

②城乡分布是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

③国外分布是海外约有3000多万华侨和华人,侨胞的原籍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

2.民族(1)民族构成

中国共有56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92%。其他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有1600多万人。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还有满、回、苗、维吾尔、藏、彝、土家、蒙古族。(2)民族分布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3)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

①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②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4)民族政策

我国实行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如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的政策。

3.宗教概况及政策

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三大宗教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三大宗教先后传入我国,和我国本土的道教,并称中国的四大宗教。

汉族宗教信仰的特点:(1)兼容并蓄;(2)外来宗教民族化;(3)明显的务实性。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4.基本国策(1)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2)此外,还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外开放、男女平等。

(八)我国主要的工程建设

1.三峡工程(世界最大水利工程)

1924年,孙中山首倡三峡工程;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建设三峡工程的决议;1994年12月,三峡工程正式上马。

三峡工程坝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中堡岛,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2.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战略性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1)东线工程

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基本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2)中线工程

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出丹江口水库,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送水到北京、天津。(3)西线工程

从长江上游引入到黄河上游。

3.西气东输工程

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线路总长近4000公里,途经新、甘、宁、陕、晋、豫、徽、苏、浙、沪10省区市。2000年2月国务院第一次会议批准启动“西气东输”工程,这是仅次于长江三峡工程的又一重大投资项目,是拉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标志性建设工程。于2002年7月4日开工;2004年1月1日正式向上海商业供气;2004年10月1日全线建成投产;2004年12月30日全线投入商业运营。

4.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是当今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格拉段东起青海格尔木,西至西藏拉萨,全长1142公里,其中新建线路1110公里,于2001年6月29日正式开工,2006年7月1日9:00正式通车。

(九)河北省情

1.地理位置及区位优势(1)地理位置

①河北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处华北地区的腹心地带,内环京津,东临渤海,大陆海岸线曲折绵长,东南部和南部接山东、河南两省,西部倚太行山与山西省为邻,西北部和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东北部与辽宁省接壤。

②最北端在承德市围场满族自治县,最南端在邯郸市魏县,最东端在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最西端在邯郸市涉县境内。(2)区位优势

①地理位置优越

内环首都北京和直辖市天津,外环渤海,是首都连接全国各地的必经之地,是沟通全国东南西北的纽带,同时也是连接北方内陆各省与海上门户——天津、唐山、塘沽、秦皇岛、黄骅等港口的桥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②区域融合程度高

河北省与京、津在地缘、人缘和血缘方面有密切联系,无语言、习俗障碍,与京、津的经济往来、信息交流渠道广泛灵通,经济相互辐射和渗透,共同构成了京津冀经济区。

③国际区位优势

河北省在环渤海地区处于中心地带,是连接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及京、津、晋的枢纽地带,是东北地区与国内其他省区联系的通道,也是西北诸省区的北方出海通道。

2.地貌类型及特点(1)地形地貌

①地形

河北省傍山面海,地处华北平原的北部,兼跨内蒙古高原,位于中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呈半环状逐级下降,落差大。

②地貌

西北部为高原、山地和丘陵,间有盆地和谷地分布,东南部为广阔的平原,地貌复杂多样、类型齐全,是全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湖泊和海滨的省份。(2)常态地貌类型

①总体地貌

河北省境内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五种常态地貌类型俱全,构成了排列有序的三大地貌单元,从西北向东南依次为坝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山地、河北平原,宛如三级阶梯。

②坝上高原

a.组成

坝上高原属内蒙古高原的南缘,俗称“坝上”。坝上高原内部又分为坝缘山地、波状高原、疏缓丘陵三部分。

b.地势特征及面积

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平均海拔1200~1500米,面积约1.60万平方千米,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8.5%。

c.地貌特征

以丘陵为主,地势高耸,起伏和缓,湖、淖点缀其间,呈现“远看是山,近看是川”的景象。

d.林区

高原上有广阔的天然草地和大面积的飞播林,是河北省的重要林区。

③燕山和太行山山地

a.地貌类型及面积

河北省山地主要由燕山和太行山两大山脉组成,包括中山、低山、丘陵、山间盆地和谷地等地貌类型,面积约9.0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48.1%。

b.海拔

海拔多在2000米以下,以低山、丘陵、盆地和谷地为主。高于2000米的山峰仅有小五台山、灵山、东猴顶、桦皮岭等十余座,其中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为全省最高峰。

c.森林资源及产业特色

燕山和太行山山地是河北省天然森林的主要分布地,也是河北省木材、畜产品和果品的主产区。

④河北平原

a.特点

第一,分布与面积

河北平原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分布于河北省中部及东南部,自西向东分为山麓平原、冲积平原和滨海平原,面积约8.16万平方千米,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43.4%。

第二,海拔

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海拔多在百米以下,海拔低于50米的地区占绝大部分。

第三,湖泊

在河北平原上,湖泊众多,著名的有白洋淀、文安洼和大洼。

b.农业发展

第一,河北平原是河北省农业发展的优势地区;

第二,山麓平原是河北省农业生产条件最好的地区,也是全省粮棉油和果品的重要产区;

第三,冲积平原是河北省主要的农业区,棉花生产发展较快;

第四,滨海平原适合建设水稻、水产品、畜产品基地和发展盐业。

3.气候类型及特征(1)气候

①气候类型

河北省地处中纬度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东岸,跨越中温带和南温带,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②气候特征

a.原因

河北省地域辽阔,面临渤海,背靠山地,平原分布在东南部,受地理位置、地势和地貌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之间的气候差异显著。

b.特征

全省气候的突出特点是季风气候显著,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具体表现为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量地区差异明显;春、秋季分别为夏、冬季的过渡季节,时间较短;春季干燥,风沙较大;夏季炎热潮湿,雨量集中;秋季晴朗,冷暖适中;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2)降水

①气温分布特点

a.河北省年平均气温由北向南逐渐升高,全省一月最冷;七月为全省最热时期;

b.全省四季分配不均,春、秋较短,均为两个月左右,冬、夏较长,均为4个月;

c.平原地区无霜期在180天以上,高原地区平均不到100天。

②气温对农业的影响

a.由于北部坝上及北部山区地势高,纬度低,气温普遍偏低,昼夜温差大,适宜种植特种植物;

b.中南部地区气温偏高,光照充足充足,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3)降雨

①降雨分布特点

a.河北省平均降水量350~760毫米,降雨多集中在6~9月,降水的地区分布不均,总的趋势是东南部多于西北部,沿海多于内陆;

b.坝上及西北山区偏居内陆,为河北省干旱地区;

c.燕山和太行山耸峙于北部和西北部,成为多雨地带。

②降水对农业的影响

a.雨热同期

河北省雨热同期,十分有利于农作物和草木的生长。

b.少雨中心

冀北高原和新乐、藁城、宁晋一带。

c.多雨中心

燕山南麓和紫荆关、涞水一带。

4.行政区划及人口(1)行政区划

①河北省目前的行政区划分为省—省辖市(地级市)—县(区、自治县、县级市)—乡(镇、民族乡)四级。

②截至2016年,全省设11个省辖市: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设44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101个县、6个自治县。(2)人口的结构及分布

①基本情况

a.人口总数

截至2015年末,河北省常住人口总数为7424.92万人,仅次于广东、山东、河南、四川、江苏五省,居全国第6位。

b.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为372人/平方千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142人/平方千米)的2.6倍,居全国第14位,属于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

②基本特点

a.分布特点

人口地区分布不均衡,南部人口多而密,北部人口少而稀,平原地区的人口多于山区和高原地区。河北省70%以上的人口都集中在中南部平原地区。

b.人数最多/最少的城市

截至2015年末,全省各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保定市,其次是石家庄市,全省人口最少的是秦皇岛市。

③分布区域

a.人口密度最大/最小的城市

从人口密度情况看,全省人口密度最大的是邯郸市,其次是石家庄市,人口密度最小的是承德市,远远低于全省及全国人口密度。

b.人口密度分布特点

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位于北部山地与高原地区的承德、张家口地广人稀,位于中南部平原地区的邯郸、石家庄人口稠密。(3)民族构成

①民族基本情况

a.主要分布地区

河北省共有6个自治县(丰宁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宽城满族自治县、青龙满族自治县、大厂回族自治县、孟村回族自治县)、3个民族县(滦平县、隆化县、平泉县),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市是承德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少的市是衡水市。

b.主要特点

第一,大杂居,小聚居。全省少数民族分布在城乡各地,农村占90%,城市占10%,但几个世居少数民族又相对聚居;

第二,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多是较为贫困落后的“山老边穷”地区,自然条件差,生产力水平较低;

第三,民族风俗习惯特点明显;

第四,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外地来河北省经商或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日趋增多。

②主要少数民族构成

表1-6  河北省主要少数民族构成

5.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成就及历史事件(1)文明摇篮

①旧石器时代——泥河湾

位于河北阳原的泥河湾文化遗址群,既是人类活动最北端的见证,又是中华大地古人类的早期发祥地之一。这里发现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几乎记录了从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发展演变的全部过程,是目前河北境内发现最早的人类遗物。

②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

位于武安县磁山村的“磁山遗址”,被定为磁山文化。该遗址的发掘说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已经脱离了农业经济的初级阶段。磁山文化遗址的发现,为寻找中国更早的农业、畜牧业和制陶业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宝贵的线索;磁山文化的大量文化遗存证明,在六七千年以前,人类已经开始在河北省这一带繁衍、生息,过着半渔猎、半农牧的生活,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2)中华先祖

①上古传说——三大部落

a.黄帝部落居住在中国西北部现今陕西省的地方,后来向东迁徙,最后定居在今河北涿鹿一带的山弯里,过着游牧生活;

b.炎帝部落在今陕西省渭河流域至黄河中游一带活动;

c.蚩尤部落又称为“九黎族”,是原来居住在中国东部的夷人部落,其活动范围大致在今天山东省南部,河南省东部、南部,安徽省中部,东达海边。

②炎、黄部落的融合

a.涿鹿之战

第一,炎帝被蚩尤打败后,投靠黄帝部落。两个部落联合起来,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

第二,黄帝对蚩尤部落成员采取安抚政策,留在北方的蚩尤部落成员就加入了炎、黄部落。

b.阪泉之战

第一,打败蚩尤以后,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又发生了大冲突。在阪泉之战中炎帝战败,归服了黄帝部落;

第二,这支统一于黄帝部落的后裔共同繁衍,奠定了后来华夏族的历史基础。

③中华大一统基础的初步奠定

a.黄帝整个部落联盟出现了“兵祸息”“万国和”的局面;

b.“合符釜山”初步奠定了中华大统一的基础,涿鹿有“中华文明从这里走来”之称。

④祖先的认同感

a.炎黄子孙

第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黄帝逐渐成为中原文化的代表,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居民,都自认为是黄帝的子孙;

第二,春秋以后,这些居民自称为华夏族,汉代之后改称为汉族;

第三,后世的汉族人把炎帝、黄帝尊称为自己的祖先,自称是“炎黄子孙”。

b.中华

第一,西周初年,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营建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认为中原居四方之中,是天下中心,故称为“中土”。而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又是华夏族,所以又把这一地区称为“中华”;

第二,后来,华夏族和其他各族不断融合,华夏族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高度发展的华夏族文化逐渐扩展到全国各地,“中华”便逐渐成为整个中国的代称,“炎黄子孙”也随之带有更广泛的含义。(3)夏、商、周时期的河北

①概况

a.公元前21世纪左右,大禹建立了夏王朝,划天下为九州,河北隶属“冀州”;

b.商朝以后,河北逐渐成为平原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的交汇地带,汉族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区域。

②夏

a.地位、位置分布及活动部落

第一,夏朝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第一个朝代;

第二,上古时期的冀州,主要包括今河北省和山西省;

第三,活动于河北的主要是有易部落、河伯部落、商族部落。

b.社会经济

第一,冀北地区农耕和渔猎经济较为发达,农业已经占主导地位,畜牧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渔猎在当时仍占一定的比例;

第二,冀中南地区在经济结构上与冀北相似,但因为地理环境的缘故,农业经济的成分和比例更大一些,渔猎经济的比例相对小些;生产工具中磨制石器相当普遍;家畜、家禽饲养中有猪、狗、牛、羊等,尤以猪的数量最多;陶器中有朱、黑、黄、白四色彩绘黑陶。

③商

a.位置分布

商朝早期曾在今河北邢台西南部建都。商朝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发达时期,它的统治中心在今河南省北部,而河北的南部地区处于商的王畿之地,河北其他各地也是商的统治范围。

b.文化遗存

第一,商朝的文明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出现了发达的青铜制造业、酿酒业和雕刻业,并有了目前所知最早的系统文字——甲骨文;

第二,商代的文化遗址,南起磁县、邯郸,北到丰宁、卢龙的许多县份均有发现。

④周

a.西周

西周是我国奴隶制度进一步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行政区划历史的开端。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周朝采取分封制治理国家,广封诸侯以藩卫西周中央政权。周代的文物在涉县、邯郸、邢台、大厂回族自治县等地均有出土。

b.东周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迁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始称东周。东周是中国社会由奴隶制走向封建制的大变革时期,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代。这个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争霸称雄,互相吞并。(4)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河北

①秦朝

a.政治统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郡,其中在河北境内陆续设置了八郡。

b.经济文化

当时河北地区的经济文化在全国居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朝廷的北疆重地。

c.秦始皇在河北的活动

秦始皇出生于河北邯郸,死于河北沙丘平台,他生前曾三次巡幸河北,并在秦皇岛建有行宫。

②秦末

公元前208年,项羽在钜鹿(今平乡县西南)率军“破釜沉舟”,打败秦军。项羽在消灭秦朝后,大封诸侯。

③汉朝

a.行政区划

表1-7 汉朝时期河北的行政区划

b.经济人文

第一,汉朝时,河北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是当时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特别是冶铁业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第二,河北的汉代墓葬众多,其中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文物珍品享誉海内外。

④魏晋南北朝

a.战乱与稳定

第一,魏晋南北朝的军阀混战多发生在北方地区。地处军事要冲的河北,三百多年间先后存在过30多个政权。

第二,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战争主要发生在黄河以南,河北不是主要战场。

第三,曹操统一北方之后,十分重视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并实行屯田制等措施,使中原地区逐渐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b.繁荣发展

第一,位于河北南部的邺城,成为当时的繁华盛都,先后有六个政权在此建都。

第二,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迅速传播,邺城是当时的佛教中心,南、北响堂寺石窟保存至今,涉县中皇山的摩崖石刻也颇负盛名。(5)隋、唐、宋、辽、金、元时期的河北

①隋朝

a.隋朝时期,河北是全国重要的农业经济区,社会较安定,人口增长较快。

b.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石拱桥——赵州安济桥的建造,表明当时有很高的科学技术水平。

c.京杭大运河直穿河北。

②唐朝

a.行政划分

第一,唐朝初年,依山河大势将全国分为十道。今河北辖域主要为河北道,小部分属河东道和关内道。

第二,“河北”一词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就出现了,但作为大行政区的名称是从唐太宗贞观元年并省分道后才出现的。

b.经济文化发展

第一,魏州是河北南部的水陆要冲,经济和文化都非常发达,有“魏州十万户,歌钟喧闾里”之说;

第二,贝州(今清河)号称“天下北库”;

第三,幽州(今北京)是河北北部工商业繁盛和水陆交通枢纽城市;

第四,沧州海运发达;

第五,定州为丝织业中心;

第六,邢台窑白瓷同南方越州窑青瓷齐名;

第七,五代时期的彩绘浮雕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第八,沧州铁狮子至今风采犹在。

c.“安史之乱”以后的动荡

唐代“安史之乱”中,河北地区战祸频仍,社会经济受到极大破坏,唐朝灭亡以后,形成“五代十国”。当时河北境内的中南部,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之属地,北部则主要为辽政权。

③宋、辽时期

a.行政区划

第一,宋朝初年,将全国划分为十五路,今河北主要属河北路,后来河北路又分为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两个行政区;

第二,辽、宋时期,河北北部(今易水、雄县、霸州、海河以北地区)属辽管辖,南部属北宋的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

b.经济文化发展

第一,纺织业

丝织业发达,质优量大;棉花也已引入种植。

第二,制瓷业

定窑(在曲阳县涧磁村)名列全国五大名窑之首,不仅是宫廷的贡品,还由丝绸之路传至中亚、东欧各国;

磁州窑(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则是北方最大的民间瓷窑,为我国瓷器彩绘装饰开创了新纪元。

第三,冶矿业

沙河县的綦村铁矿、磁州的固镇铁矿是北宋重要的铁冶区;

沧州、河间的盐业,易州、镇州的制墨业也十分发达。

第四,壁画

宣化辽代墓葬中的壁画内容丰富、造型生动,反映了辽代的社会风俗。

④金

a.管辖地域

金国于1125年灭辽,于1127年灭宋,占有全部河北。

b.经济文化发展

第一,金廷制定鼓励垦荒、赎奴为良的政策,使河北出现“年谷丰,盗贼息,百姓安”的景象;

第二,制瓷、采盐、纺织、矿冶等也继续发展;

第三,地处京畿,水陆交通发展很快;

第四,井陉柿庄的金代墓葬壁画则是对金代农村生活景象的描摹。

⑤元朝

a.行政区划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今河北被称为“腹里”地区,为京畿之地,归中央中书省直接管辖。

b.经济文化发展

第一,元世祖发展军民屯田,农业逐渐复兴;

第二,河北的水利得到兴修,增加了灌溉面积。通惠河的修成,使杭州至大都的南北大运河畅通无阻;

第三,南北海运路线的开通,使直沽(今天津)迅速繁荣起来。真定城“居民商贾甚多”,是陆路交通的要冲;

第四,位于河北北部的元中都遗址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皇城遗址。(6)明清时期的河北

①明朝

a.行政区划

明成祖迁都北京,改北京为京师,京师附近的各府州归京师直接管辖,称为北直隶。

b.经济文化发展

第一,农业

明初,政府对河北实行移民和军屯,农业产量增加。棉花种植进一步推广。

第二,盐铁业

沧州始设长芦盐运司,其盐税收入居全国六大盐司中的第3位,仅次于两淮和两浙。遵化铁冶厂建于1403年,规模在全国铁冶厂中居首位。

第三,制瓷业

定窑和磁州窑继续烧制瓷器,产量很大。

第四,明代长城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明代长城有2000千米穿越河北,其中,长城东端的秦皇岛山海关被誉为“天下第一关”。

②清朝

a.行政区划

第一,清朝自1644年定都北京后,继续实行行省制度,正式将明朝的13个布政司改称为“省”,北直隶改称为直隶省。

第二,省治曾几经迁徙,于康熙八年设于保定。

第三,清朝的直隶地区包括直隶省所辖地域,它面积大,又拱卫京师,因此被称为“全国首省”。

b.经济文化发展

第一,清朝前期,河北经济不断发展,高产作物水稻扩种,玉米和红薯引种,种棉之地约居十之二三,棉织业已商品化。

第二,农村出现雇工市场,手工业各部门雇工的现象也很普遍,城乡集市发展很快,在交通要冲迅速形成商品集散地,资本主义萌芽不断发展。

第三,鸦片战争后,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开放为商埠,从而加速了河北半殖民地化的历史进程。

第四,保定莲池书院曾是清代北方的最高学府。

第五,清代皇家陵寝东陵和西陵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第六,清代夏都——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已成为今日的著名旅游景区。(7)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①1870年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在直隶开办了一批以军用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天津机器局、开平煤矿)。另外,他还主持修筑铁路,筹办北洋海军,成立各种新式学堂。

②19世纪末,河北爆发了反帝的义和团运动,有力地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

③1901年袁世凯继任直隶总督,推行“新政”,铸铜元、办学校、发展工商业,编练新军,创办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军官学堂等,使保定成为全国最大的陆军训练中心,为北洋军阀集团培养了一大批军官。(8)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①1937年11月,晋察冀军区成立。

②1938年1月,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在阜平成立。同年4月建立了冀中根据地。7月,开辟了冀东根据地。8月,冀热辽军区正式建立,扩大了晋察冀边区。

③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西柏坡是党中央进入北平(北京)、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指挥了著名的三大战役,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

6.重要历史名人

表1-8 河北省古今历史名人

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说明:因选调生考试真题很难收集齐全,且题型与地方公务员考试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故此部分真题中包含部分最新地考真题,敬请考生知悉并谅解,如收集到最新真题,编者会在第一时间补充更新,届时学员免费升级软件即可阅读!在此统一说明,后面不再单独批注。

1.关于水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016年真题]

A.是一年生的禾本科植物

B.大多为自花授粉并结出种子

C.中国、印度、日本都是主产国

D.淀粉含量是早、中、晚品种的分类标准【答案】D【解析】A项,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禾亚科,稻属。B项,自花授粉是指一株植物的花粉,对同一个体的雌蕊进行授粉的现象。大多数植物都是自花授粉,如小麦,水稻等。C项,水稻的主要生长区域是中国南方、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等地区。D项,早中晚稻主要根据播种期和收获期而划分。以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早稻一般于3月底4月初播种,7月中下旬收获;中稻一般4月初至5月底播种,9月中下旬收获;晚稻一般于6月中下旬播种,十月上中旬收获。

2.我国人口分布有一条明显的地理分界线,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西北部人口少,这条分界线是(  )。[2015年真题]

A.漠河—腾冲连线

B.黑河—腾冲连线

C.秦岭—淮河连线

D.天山—阴山连线【答案】B【解析】我国人口分布地理界线大致以黑龙江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为线,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西北部人口少。因此答案选B。

3.下列有关我国南、北方人民生活方面的比较,错误的是(  )。[2014年真题]

A.南方居民多以大米为主食,北方居民多以面食为主

B.南方房屋的层高比北方矮,屋顶坡度也比北方小

C.北方过去农村住房多用土坯垒墙,南方旧式民居多用砖瓦、竹木

D.“南船北马”是我国传统交通工具的显著特色【答案】B【解析】A项,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由于气候、光照、降水、土壤等原因,北方不适宜种水稻,适宜种植小麦;而南方雨热同期、光照充足,利于水稻的生长,所以,北方多种小麦,食面食;南方则种植水稻,食大米。B项,因为南方多雨水,而北方多风沙,南方大多屋顶较坡是为了方便雨水流下而不积存在屋顶,而北方大多屋顶较平是为了能让风顺利的吹过而更好的保护房子。C项,北方过去农村住房多就地取土,用土坯垒墙,南方旧式民居的建筑材料多用砖瓦、竹木。D项,“南船北马”也是我国传统交通地理的体现。

4.我国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与邻国都有分界线,最西部的分界线的(  )。[2014年真题]

A.西藏喜马拉雅山脉

B.新疆天山山脉

C.新疆祁连山脉

D.新疆帕米尔高原【答案】D【解析】我国最西端的省份是新疆自治区,最西端的城镇是伊利,最西端的高原是帕米尔高原,最西端的海关是312国道的终点霍尔果斯口岸。因此答案选D。

5.亚洲和非洲之间的分界线是(  )。[2014年真题]

A.亚马逊河

B.苏伊士运河

C.白令海峡

D.霍尔木兹海峡【答案】B【解析】A项,亚马逊河,位于南美洲北部,是世界上流量、流域最大、支流最多的河流,长度位居世界第二。B项,苏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的航线。它是世界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也是亚洲与非洲的交界线。C项,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D项,霍尔木兹海峡是连接波斯湾和印度洋的海峡,也是唯一进入波斯湾的水道。

6.我国佛教艺术驰名中外,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莫高窟三大石窟举世皆知。以下关于三大石窟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所在省份两两接壤

B.所在省份都有黄河流过

C.均地处黄土高原

D.所处纬度大致相当【答案】B【解析】B项正确,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市;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甘肃、山西、河南三省都是黄河流经的省份。A项错误,甘肃和河南、山西不接壤。C项错误,河南洛阳位于平原地区。D项错误,河南在山西以南。

7.文化景观这一概念是1992年12月在美国圣菲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会议时提出并纳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文化景观代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所表述的“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在我国“世界遗产”中的文化景观是(  )。

A.山西平遥古城

B.庐山风景名胜区

C.苏州古典园林

D.敦煌莫高窟【答案】B【解析】截止2015年,中国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有四处,分别是:江西庐山(1996.12)、山西五台山(2009.6)、杭州西湖文化景观(2011.6)、云南哈尼梯田(2013.6)。

8.我国领土的最南端是(  )。

A.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B.海南岛的天涯海角

C.西沙群岛的珊瑚岛

D.中沙群岛的黄岩岛【答案】A【解析】我国领土的四端分别为: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最西端——新疆与塔吉克斯坦交界的帕米尔高原。因此答案选A。

9.钓鱼岛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按岛屿的成因分类,它属于(  )。

A.大陆岛

B.冲积岛

C.珊瑚岛

D.火山岛【答案】A【解析】按岛屿的成因分类,岛屿可分为大陆岛和海洋岛两类。大陆岛是一种由大陆向海洋延伸露出水面的岛屿。海洋岛是在海洋中自行生成的岛屿,又称大洋岛,是指分布于广阔而又深邃的海洋上的岛,在地质构造上与大陆无关的岛屿。钓鱼岛是钓鱼岛列岛的主岛,钓鱼岛列岛是台湾大屯山的延伸,属于大陆岛。因此答案选A。

10.下列有关地理知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其内部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B.我国四大高原中,石灰岩广布的是青藏高原

C.“地上河”一般出现在黄河的上游河段

D.闽江流域面积广、径流年际变化稳定,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答案】A【解析】A项正确,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部的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B项错误,我国四大高原中,云贵高原是典型喀斯特地形,石灰岩分布非常广泛。C项错误,黄河中上游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泥土被冲刷到中下游,致使中下游河床变高,出现“地上河”。D项错误,长江是中国水能最丰富的河流,通航里程长达两千八百多公里,流经我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素有“黄金水道”之称。

第二节 政治常识

一、考点精讲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是指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哲学。其基本类型有: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依据对自然现象的笼统直观,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原子是物质最小单位的认识,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作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2)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是指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其基本类型有: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心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例】“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感觉和思想到物”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它属于(  )。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D.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对立【答案】B【解析】“从物到感觉和思想”是列宁曾经指出的唯物主义反映论,即他主张“思想反映对象的理论,……物存在于我们之外。我们的知觉和表象是物的映像”;“从感觉和思想到物”属于唯心主义先验论,即“感觉和思想”产生“物”,前者是第一性,后者是第二性。因此答案选B。

3.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

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a.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b.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c.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②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意识发展水平并非总是同步的。

b.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且各具有其历史的继承性。表现在内容上的“古为今用”和形式上的“推陈出新”。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③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论意义

它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这一原理宣告了唯心史观的彻底破产,使对社会历史的研究真正成为科学。(2)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普通个人属于人民群众范畴,他们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贡献,其总和构成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历史人物的作用性质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3)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①历史分析方法

历史分析方法要求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

②阶级分析方法

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把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系中,同他所属阶级关系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1)辩证法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①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a.联系是指事物间、现象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b.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发展的规律有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②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