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语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19 09:06:02

点击下载

作者:《图说天下:珍藏版》编委会 编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成语故事

中国成语故事试读:

A

TION书名:中国成语故事作者:《图说天下:珍藏版》编委会 编排版:燕子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时间:2018-11-01ISBN:9787807627500本书由北京日知图书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A

爱不释手

出自南朝梁萧统的《陶渊明集序》。意为喜爱得舍不得放下。

东晋诗人陶渊明,因为厌恶官场黑暗,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选择弃官还乡。由于很爱菊,他便在家乡的地里种了许多菊花,用以陶冶情操,过着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曾在《饮酒》一诗中写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感情真挚、朴素自然,字里行间充满着情操和气节。梁朝的萧统很喜欢陶渊明的作品,他在为陶渊明的诗作编集、作序时说:“我爱读陶渊明的文章,不能释手。”

爱屋及乌

出自《尚书大传·大战》。意为喜爱一所房屋,连房屋上的乌鸦也一并喜爱。比喻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和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商朝末年,商纣王荒淫无道。周武王姬发继承父亲文王的遗志,请来姜子牙辅佐自己,并得到其他几个诸侯的拥护,出兵攻打商朝都城。民心所向,西周大军所向披靡,商朝灭亡。

大战告捷后,武王召集臣子,商量如何处置商朝的臣民。

武王的弟弟召公说:“我听过一句话叫做‘杀掉有罪的,释放无罪的。’大王你看怎么样?”武王认为不妥。姜子牙说:“我听说有这样一个道理,如果喜爱某个人,就会连他家屋顶上的乌鸦也一同喜爱;如果不喜欢某个人,就会连他家的墙壁篱笆也厌恶。所以将他们全部杀掉,一个也不留。大王你看怎么样?”武王认为还是不妥。这时,周公旦说:“我看应当让他们各自回到家中,耕种自己的土地。”武王听了很高兴,他认为用这种办法治理国家,天下就可以得到太平了。

暗度陈仓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也比喻以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要道。

秦朝被推翻后,项羽凭借强大的实力,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并派刘邦驻守汉中。刘邦虽然心中不服,但无奈自己的实力不如项羽,只能听命。谋士萧何、张良向刘邦建议,带领军队到达汉中后,便把进入汉中的唯一通道——几百里栈道,全部放火烧掉,以表明没有与项羽争夺天下之心,使项羽放松警惕。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

进入汉中以后,刘邦立刻烧掉了百里栈道,但私下里却任用韩信训练军队,四处征集粮草,准备打回关中,与项羽争夺天下。同时,他还派几百人去悬崖绝壁间开凿栈道。在悬崖峭壁间修几百里长的栈道谈何容易,刘邦派遣驻守关中的雍王章邯被火烧栈道的表象麻痹,没有发现刘邦暗地的行动。直到刘邦暗中派韩信率领大军绕道进发,到达陈仓。章邯才知道自己上了当。

刘邦正是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做法,突袭陈仓,打败了章邯,平定了三秦。

暗送秋波

出自《三国演义》。原指暗中眉目传情。现泛指献媚取宠,暗中勾搭。秋波,旧时形容美女的眼睛像秋天的水波一样清澈明亮。

东汉末年,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实际操控了朝政大权。董卓义子吕布对其言听计从,帮助董卓铲除异已。天下苍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朝中大臣无不对董卓恨之入骨。

老臣司徒王允素怀爱国之心,很想诛灭董卓,为天下苍生除害。可他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没有能力与权倾一时的董卓抗衡。司徒王允日日为此烦恼不已,王允家中的歌女貂蝉看到主人这般状况,问清缘由,很想尽自己所能为主人分忧。王允见貂蝉生得貌若天仙,便想出以美人计,借吕布之手除去董卓。

一日,司徒王允请吕布到家中做客,吩咐貂蝉在为吕布陪酒时对吕布暗送秋波,吕布对貂蝉一见倾心。正当貂蝉与吕布已发展到谈婚论嫁的时候,王允又把貂蝉许配给董卓,并对吕布说是因为董卓强抢,自己不得已而为之。因此,吕布为貂蝉与董卓结下冤仇,最终杀掉了董卓。

安步当车

出自《战国策`齐策四》。意为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饱学之士名叫颜斶。齐宣王听说他很有名,想要见一见他,就把他召进宫中。

齐宣王认为颜斶虽然很有名气,但终究只是普通百姓,因此对待颜斶没有理数,一点儿也不客气。但颜斶面对齐宣王的时候一直保持着不卑不亢的态度,他不但丝毫没有惧怕,反而常常据理力争,使得齐宣王很没面子。

齐宣王的大臣们因此训斥颜斶说:“我们大王是何等高贵,你这个平民百姓居然在我们大王面前这么神气,岂不是太不像话了吗?”

颜斶驳斥他们说:“你们真是大错特错!大禹就出生在荒村僻野,可他后来成为万民景仰的天子。君主只有格外重视贤才,才能建立功业。只要是英明的圣主,就没有自以为是而不依靠贤人处理朝政的。”

齐宣王听后,觉得颜斶虽然狂妄,却讲得很有道理,为了表示自己是礼贤下士的明君,他假装出一副高兴的样子说道:“先生讲得太对了!你真是学问高深啊!你以后就住在这里给我讲课吧,我让你天天有肉吃,日日有车坐,家人都能穿上体面的衣服!”

颜斶对齐宣王的话不屑一顾,他说:“我宁愿回到家乡去。饥饿的时候吃饭,也与吃肉时的感觉相同;安安稳稳地走路,也不比坐车子差多少;清静自在地过日子,就能体会到人生的乐趣!”说完他就告辞离开了。

安身之地

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回。喻指建立事业的根基。

刘备驻守新野,采用诸葛亮的火攻之计,打败了曹将夏侯惇。刘备担心曹操会来报复,诸葛亮说:“新野是个小县,不适宜长久居住,谋取日后发展。我听说最近刘表病危,我们可乘此机会,夺取荆州作为安身之地,也许能够抵抗曹操。”刘备说:“你说得对,但是刘表有恩于我,我怎么能恩将仇报,抢夺他的地盘呢?”诸葛亮说:“今天不取,以后追悔莫及啊!”刘备拒绝说:“让我做忘恩负义的事情,还不如杀了我!”

按兵不动

出自《吕氏春秋·恃君览·召类》。意为使军队暂时不行动,等待时机。现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

春秋末年,卫国本来依附于晋国,后来与晋国断绝了关系。这样的举动惹得晋国大臣赵简子十分生气,赵简子打算率兵攻打卫国,于是派出大夫史默前去卫国探听卫国实力。为防止贻误战机,他要求史默务必一个月内返回。

一个月后,史默还未返回,并且也没有传来任何消息。贸然出兵恐怕会遭受打击,赵简子只能静静等待。半年后,史默终于从卫国返回。

赵简子询问史默迟迟不归的原因。史默对他说:“现在的卫国已今非昔比。卫国任用了一批有谋略的大臣,又得到孔子及其弟子子贡的支援,实力非常强大。百姓也团结一心,都纷纷表示要与敌人决战。因此,用武力征服卫国恐怕很难做到。”

赵简子听完,认为攻打卫国还不是时候,就下令按兵不动,等待时机。

B

百万雄师

出自宋朝张载的《庆州大顺城记》。比喻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

北宋仁宗皇帝宝元二年,西夏十万大军入侵延州(今陕西延安)、庆州(今甘肃庆阳)。当时北宋西北边关疏于防范,加上守关将士士气低落,所以西夏大军大败宋军后长驱直入,延州城朝夕难保。

危难时刻,宋仁宗任命五十二岁的范仲淹守卫西北边防。范仲淹到达延州后,全面地检阅军队,并实行了裁汰和改编。他从士兵和低级军官中提拔了一批猛将,从当地居民中选了一批民兵,开展严格的军事训练。还取缔了按军阶高低出战的落后体制,改为根据敌情选择战将的应变战术。在防御工事方面,他采纳种世衡的建议,先在延北筑城;后来又在宋夏交战地带构筑堡寨,同时团结沿边少数民族居民。这样,鹿延、环庆、泾原等路边防线上,渐渐屹立起一道坚固的屏障。西夏多次出兵都无功而返。几年后,西夏退兵,北宋的西北边患也解除了。

当时的文学家张载称赞道:“(大顺城)深矣如泉,高焉如山,百万雄师,莫可以前。”

白云苍狗

出自唐朝杜甫的《可叹》。意为浮云像白衣裳,顷刻又变得像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苍:灰白色。

唐朝有为诗人叫王季友,他的妻子嫌他贫穷,便改嫁了。当时的很多人不明真相,以为王季友另有所爱,所以抛弃了妻子,人们纷纷指责他。杜甫了解事情的真相,写下一首名为“可叹”的诗,以此为王季友鸣不平。

诗中这样写道:“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意思是说,天上的白云聚成许多形状,看的人可以把它们看成各种动物,但不大一会,它们就又变成别的形状。这种事古往今来都一样,人生世间真是无奇不有!

百尺竿头

出自宋朝释道原的《景德传灯录·卷十》。指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一般用法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宋朝时,长沙有一位高僧名叫景岑。景岑精研佛法,能对佛法做深入浅出的解释,常到各处讲经。有一天,景岑应邀到某处讲经,很多僧人都慕名前来听讲。景岑讲经完毕后,有一名僧人站起来向景岑请教听讲之中的不解之处。景岑有问必答,二人谈论的非常融洽。在谈话过程中,景岑拿出一份偈帖,他指着偈帖上的一段文字唱道:“百丈的竹竿并不是最高点,还需要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是真正的高峰。”以此引导僧人精修佛法。

百步穿杨

出自《战国策·西周策》。指在一百步远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形容箭法极其高超。

战国时期,有位神箭手叫养由基。有个叫潘虎的人也很擅长射箭,他听说养由基的箭术十分高明,心里很不服气,便找到养由基要求一比高下。很多人听说他们要比赛射箭,都过来看热闹。

靶子设在五十步远的地方,当中有一个小红心。潘虎射了三箭,每一箭都不偏不倚地命中红心,而且三支箭紧紧地攒在一起,箭与箭之间几乎没有间距。观看比赛的人立刻爆发出一阵热烈的喝彩声。潘虎十分得意。轮到养由基上场。养由基向四周环视一番,对潘虎说:“靶子太近太大,根本比不出真本事,不如射百步以外杨柳树上的树叶吧!”说完,他叫人在百步外的一颗杨柳树的三片树叶上做了记号。之后便拉弓射箭,只听“嗖、嗖、嗖”三响,每一支箭都从小小的树叶当中穿过。围观的人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欢呼声响成一片。潘虎输得心服口服,对养由基佩服得五体投地。

百折不挠

出自汉代蔡邕的《蔡中郎集·尉桥玄碑》。形容意志坚强,无论遭遇多少次挫折都不动摇,不屈服。挠:弯曲,比喻屈服。

桥玄是汉灵帝时期的大臣,刚正不阿,疾恶如仇。在担任尚书令时,桥玄发现太中大夫盖升倚仗有灵帝为其撑腰,大肆收受贿赂,搜刮民脂民膏。桥玄上书汉灵帝要求严惩盖升。汉灵帝非但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处罚盖升,反而进一步提拔盖升。桥玄异常气愤,最终向灵帝请求告病归乡。

桥玄在京城做官时,曾有三个强盗在他家门口将他十岁的小儿子劫持,并以此为要挟,向他敲诈勒索大笔钱财。尽管阳球校尉带领军队及时赶到,将他家团团围住,但是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他们对强盗们也无能为力。桥玄从外面赶到家中,了解情况后,对强盗大声斥责,并催促阳球立即将强盗逮捕。结果强盗虽无一逃脱,但他的小儿子却因此送了命。

蔡邕在《太尉桥玄碑》中写道:“桥玄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包藏祸心

出自《左传·昭公元年》。本意是指心里藏着害人的恶意,后也用它形容外表和善,心怀恶意。

郑国是春秋时期的小国。为了不受其他国家侵略而依附于强大的楚国。

楚国的将军公子围到郑国出使,郑国大夫公孙段提出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希望用结亲的方式同楚国建立友好关系。公子围表面答应了这门亲事,但心里却另有打算。

双方约定的婚期很快就到了。迎亲时,公子围带了大批人马,打算进城夺得郑国政权。郑国的大夫子产十分聪明,他识破了公子围的险恶用心,便紧闭城门,坚决不让公子围入城,并派子羽出城告诉公子围,郑国无法容纳那么多前来迎亲的人,结亲仪式将改在城外举行。

公子围见计谋被揭穿,答复说:“我是楚国的将军,在野外举行婚礼岂不令人笑话。况且,我在临行前已经祭告祖先,如果在城外娶亲,楚国的脸面何在?”子羽不卑不亢地回答说:“郑国虽是小国,但也不该依赖大国而不进行防备。我们本想通过联姻得到楚国的保护,可是楚国心中却藏着不良企图,对郑国图谋不轨,我们又怎能不防备呢?”

公子围知道郑国早有防备后,只得答应不带士兵进城。与公孙段的女儿举行结婚仪式后,公子围立刻离开了郑国。

标新立异

出自《世说新语·文学》。原意是指提出新奇的主张,与众不同。现多用来形容打破旧的条条框框,勇于革新。

东晋时期,老庄之学盛行,很多文人雅士都喜欢谈论老庄之学。有一位高僧名叫支道林,一次,他在白马寺与太常冯怀一起谈论《庄子》。由于《庄子》曾由向秀和郭象作注,二人的论断已经成为研究庄子方面的正统,因此很多人谈论庄子时都深受他们的影响。《逍遥游》公认是《庄子》中最难的一篇,支道林在谈到《逍遥游》时,提出了不同于向秀、郭象观点的解读,被认为是一种标新立异的诠释。

兵不厌诈

出自《韩非子·难一》。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比喻在战争中要善于用计迷惑对方,也就是说,对敌人不能太讲诚信,要使敌人防不胜防。

汉安帝时,北方少数民族羌族部落侵犯武都郡,并把武都郡包围起来。

汉安帝见大势不妙,急忙派虞诩领兵解救武都郡。虞诩率领大军日夜奔驰,当大军到达陈仓、崤谷一带时,大批羌军出现,挡住了去路。虞诩急忙下令军队停止前进,用疑兵之计造势说,朝廷援军随后就到,到时前后夹击羌军,必定要将羌军一网打尽。羌军果然中计了,兵为四路抢夺汉军粮草。虞诩见羌军兵力分散开来,就趁机冲破羌军的防线,继续向武都郡前进。

虞诩命令军队以最快的速度向前冲,命令各队士兵第一天挖两个灶坑,并且以后逐日增加一倍。有人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就问道;“兵法上说,军队每天走三十里路最安全,当年孙膑领兵作战时,用减灶的方法迷惑敌军。现在我们反其道而行之,每天加灶,行军一百里,这不符合常理啊!”

虞诩回答说:“领兵打仗,策略要视环境而定。现在羌军人多势众,我们硬拼是不行的,只能先避其锋芒。如果不加紧行军,肯定是要被羌军追上的。兵不厌诈,制造假象才能让敌人上当,当年孙膑减灶是为了装弱小,现在我们加灶是为了装强大。”

虞诩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羌军见汉军每天加灶,真的以为汉朝援军已经赶到,就不敢再紧追不舍了。虞诩大军因此得以安全地进入武都郡。

后来,虞诩又凭借出色的才能,领导大军击退了羌军,武都郡之围也成功地解除了。

背水一战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比喻处于绝境之中,为求生路而决一死战。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率领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攻打项羽的附属国赵国。赵王和大将陈余在太行山以东的咽喉要地井陉口,聚集二十万大军准备迎战。井陉口西面有一条百里长的狭道,是韩信的必经之地。赵军谋士李左车献计:正面死守不战,派兵绕到后面切断韩信的粮道,用井陉狭道困死韩信。陈余不听,说:“韩信带领几千人,奔驰千里来袭,我们根本不用把他放在眼里。”韩信探知消息后,迅速率领汉军进入井陉狭道,在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半夜,韩信命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汉军旗帜,从小道迂回到赵军军营的后方埋伏,韩信告诫说:“两军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军营,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旗帜。”其余汉军吃过干粮后,马上向井陉口进发。到了井陉口,大队渡过挠蔓水,背水列势,高处的赵军远远见了,都笑话韩信。

天亮后,韩信竖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率军开出井陉口。陈余率轻骑精锐蜂拥而出,要将韩信生擒活捉。韩信假装败逃,回到河边的阵地。陈余下令赵军全营出击,杀向汉军阵地。汉军因无路可退,只能向前,于是个个奋勇争先,以一敌十。战斗半日,赵军无法击败汉军。这时赵军想要退回军营,却发现大营里全是汉军旗帜,队伍立时就乱了。韩信趁势反击,大败赵军,杀死陈余,俘虏赵王。战后有人问韩信:“兵法上说,要背山、面水列阵,这次我们背水而战,居然打胜了,这是为什么呢?”韩信说:“兵法上不是也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

杯弓蛇影

出自汉朝应劭的《风俗通义·世间多有见怪》。误把映入酒杯中的弓影当作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自己恐慌。

主簿杜宣到县令应郴家里喝酒,墙上挂着一张弓,影子映入酒杯中,杜宣误认为酒杯里有蛇,喝下去后总感觉不对劲,回到家后觉得肚子疼,经过大夫的诊治,吃下许多药后,病情仍然不见好转。

几天后,应郴有事到杜宣家中,得知杜宣生病,便询问缘由。杜宣把那天喝酒时酒杯中有蛇的事告诉给应郴。应郴回到家中,坐在厅堂里反复琢磨,但始终弄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后来才发觉北墙上挂着的那张弓的倒影映入酒杯中,看起来很像是一条蛇。

应郴将事情的真相告诉给杜宣。得知事情的真相,杜宣的疑虑便消失了,病也很快就好了。

病入膏肓

出自《左传·成公十年》。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隔膜之间叫“肓”。

春秋时期,晋景公得了重病,听说秦国有一个很有名的医生,便派人到秦国去请。

医生还没到,景公恍恍惚惚地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的病变成两个小人在肚子里说话。

一个说:“景公派人去秦国请那位医术高明的大夫去了。这回我们难逃了,我们该逃到哪里去呢?”另一个说:“没什么可怕的!我们藏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不论他怎么用药,也奈何不了我们。”

医生到来后,详细地检查景公的病情后,无奈地说道:“这个病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不管我如何用药也达不到那里。”

景公听后,觉得医生说的和自己梦中的情景很相似,便说道:“你真是医术高明啊!”尽管医生没有治好他的病,但他仍然赏赐给医生很多财物。

别开生面

出自唐朝杜甫的《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指开创了新的局面或新的形式、风格。生面:崭新的面貌。

曹霸是唐代著名画家,以画人物和马著称。唐太宗十分欣赏他的技艺,经常把他召入宫中,命他当场作画,还经常赐给他很多东西。京城中的达官贵人也都十分喜欢收藏他的画作。

曹霸曾奉玄宗之命,重新画凌烟阁内的唐朝二十四位开国功臣的肖像。那些肖像原本是著名画家阎之本的大作,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斑驳难认。曹霸为了使画像恢复昔日的风采,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对照已经模糊不清的肖像仔细揣摩研究,花费了很多功夫。画好后,二十四位功臣的肖像重放光彩,人们都夸奖曹霸技艺高超。

曹霸不但擅长画人物,也很擅长画马。有一次,玄宗让曹霸画他最喜爱的玉花骢马。

曹霸仔细观察后,在巨大的幕布上飞快地画起来,一会儿工夫就画好了。玄宗十分满意,赐给曹霸很多金帛,还把他封为左武卫将军。

后来,曹霸因为一件小事获罪,被贬为平民。安史之乱爆发后,曹霸流落到成都,靠在街头替路人画像过活,晚境极其凄凉。

一次,杜甫来到成都,非常同情曹霸的不幸遭遇,就写了一首诗送给他。诗中有这样两句:“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意思是说,凌烟阁中的功臣像已失去了昔日光彩照人的色泽,多亏你左武卫将军下笔使它们重放光彩。

拔苗助长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也写作“揠苗助长”。

有一个宋国人,他总是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于是就跑到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拔高。把禾苗全部拔完后,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给累坏了,我让庄稼长高啦!”听完他的话后,他儿子赶忙跑到地里去看,结果禾苗全都枯萎了。

逼上梁山

出自明朝施耐庵的《水浒传》。指被逼者到了走投无路时,便起来反抗。

豹子头林冲武艺高强,担任北宋京都汴梁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他的妻子张氏十分贤惠,夫妻二人恩爱无比,着实让人羡慕。

一天,林冲与张氏到岳庙烧香。林冲兴致很好,就留下张氏与侍女,到四处走动。张氏烧过香准备回家时,被太尉高俅的义子高衙内撞见。高衙内仗着高俅的势力,经常为非作歹,祸害百姓。看到年轻貌美的张氏,高衙内顿时色心大起,妄图对张氏动手。多亏侍女机灵,及时找来林冲,才平息了一场事端。

高衙内对张氏可谓垂涎三尺,一次没有得手岂肯善罢甘休。他又三番五次运用各种手段想得到张氏,但都因林冲的出现而没能得逞。在高俅手下做事的陆谦得知高衙内的心事,便设计加害林冲。

林冲后来果然中计,被诬陷带刀闯入禁地白虎堂行刺,被严刑拷打后,投入大牢,随后被发配沧州。林冲在去沧州途中险些被高俅买通的解差杀死,多亏花和尚鲁智深及时出现,才保住了性命。

到沧州后,林冲被分配去看守草料场。高俅父子又派陆谦等人带兵赶到沧州,火烧草料场,企图烧死林冲。幸亏林冲出去买酒才逃过一劫。林冲终于忍无可忍,杀了陆谦等人。此时又得知妻子为抗拒高衙内自尽身亡的消息,他心中万念俱灰,只好投奔梁山而去。

宾至如归

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指客人来到这里就和回到自己家中一样。形容主人招待客人非常热情、周到。

郑国大夫子产奉国君之命出使晋国。子产带着很多礼物来到晋国后,晋平公却以向鲁襄公致哀为由,没有接见子产。子产知道晋平公故意摆架子,没有去理会,命令手下人拆掉宾馆的围墙,把带来的礼物搬到宾馆里面。

晋平公听说这件事后,派大夫士文伯前去询问缘由。士文伯责备子产说道:“我国修建宾馆是为保证客人的安全。现在你把墙拆了,客人的安全由谁负责?”

子产回答说:“郑国按时向晋国进贡,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接待,我们带来的礼物既不敢冒昧献上,又不敢放在外面。听说以前晋文公称霸天下时,自己住在简陋的屋子里,却把宾馆修得非常气派,宾客到晋国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他虽然很忙,却能及时接见客人,使客人在这里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如今你们的宫殿又高又大,宾馆却连车子都进不去,客人来了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被接见。这不是故意为难我们吗?”

士文伯把子产的话转告给晋平公后,晋平公意识到自己的做法不妥当,就立刻在宫中接见了子产,并下令把宾馆修好。

捕风捉影

出自《汉书·郊祀志下》。比喻说话办事没有确切的依据,或者无事生非。

汉成帝二十岁登基,由于贪恋美色,终日淫乱不止,导致到了四十多岁仍然没有子嗣。为求得子嗣,他听信方士之言,在长安城外举行非常隆重的祭祀活动。但这样做除了劳民伤财之外,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光禄大夫、大司农谷永认为这样做会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对国家发展不利,就向汉成帝进言道:“我听说神怪迷惑不了本性清楚的人,小人蒙蔽不了明白事理的人。现在好多人以为世界上真的有神仙和长生不老的药。可是你真的要寻找,就会感觉到虚无缥缈,如同要捆住风、捉住影子一样,是很难做到的。周灵王、楚怀王和秦始皇等人,不都是迷信神仙、追求长生不老最后弄得国破人亡吗?希望您吸取教训,不要再相信那些没有品行的小人了。”

汉成帝觉得谷永说得很对,便采纳了谷永的忠言。

不修边幅

出自南朝范晔的《后汉书·马援传》。形容不注意衣着、容貌的整洁。边幅:布帛的边缘,比喻人的衣着、仪表。

汉朝时,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天下还没有完全统一。隗嚣占据凉州,自称西州大将军;公孙述则在四川称帝。

隗嚣想拉拢公孙述,就派投靠在自己麾下的马援到四川去与公孙述会面。马援与公孙述本是是同乡,又是发小,所以马援本以为公孙述会像对待好朋友一样接待他。可是,到了四川之后,公孙述却用非常隆重的礼节欢迎马援,在文武百官面前摆出十分威严的姿态,并把马援安排在贵宾的位置上就坐,甚至打算封马援为大将军。

受到这种对待,马援的随从中有很多人都想要留下来,马援却对他们说:“目前正是用人之际,公孙述不但没有真诚地欢迎有才能的人的到来,和他们共商大事,反而修饰边幅,装得像木偶一样,这样的人怎能留住天下英雄?”说完就告辞离开了。

不寒而栗

出自《史记·酷吏列传》。指天不寒冷却发抖。形容非常害怕、恐惧。栗:发抖。

汉武帝时,有个叫义纵的人担任长安县令。由于不畏权势、依法办事,所治理之地的治安都得到了很大改善,因此汉武帝觉得他很有才干,就把他升为南阳太守。

当时南阳城有个管理关税的都尉叫宁成,仗着手中的权力为非作歹,百姓们对他恐惧之际,甚至连进出关的官员都对他畏惧三分。义纵到南阳上任那天,宁成为了巴结义纵,带着全家人站在路边欢迎。义纵清楚宁成的为人与目的,对他不予理睬。在任期间,义纵派人彻底调查宁成家族,不久后,义纵掌握了宁成的犯罪证据,把他判了罪。当地有名的富豪孔氏、暴氏听说宁成的下场后,都吓得搬到别的地方去了。

后来,义纵被调到定襄当太守。定襄的治安很差,义纵到任后,查到监狱中有两百人被重罪轻判,他便将那些人重新判处死刑;有两百多名家属私自来监狱探望这些犯人,义纵认为他们是要为犯人开脱罪行,就把他们一同判了死刑。就这样,一天之中,有四百多人被杀。尽管那天天气并不冷,但当地人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吓得发抖。

不拘一格

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意为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自乾隆末年起,清王朝开始急速衰败,统治层骄奢淫逸,国家吏治败坏,土地兼并逐渐达到高峰,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这样的局面激起了龚自珍的爱国热情。他面对腐败的清政府,力主改革,主张移民屯垦新疆,以发展西部经济、巩固边防。

他还写信给林则徐,希望禁绝鸦片。鸦片战争爆发前夕,龚自珍由于得罪了军机大臣穆彰阿,不得不辞官归隐。他返回南方路过镇江时,看到了街上人们抬着玉皇、风神、雷神在虔诚地祭拜。这时,有人认出了龚自珍。一位道士马上请龚自珍写一篇祭文,龚自珍挥笔写道: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的大意是:中华大地倚仗风雷般的变革才会有生机,这样死气沉沉的局面令人悲哀。我希望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受陈规束缚降生各种人才。

不名一文

出自《史记·佞幸列传》。形容极度贫困,一个钱也没有。名:占有。

一天,汉文帝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面目模糊、穿着黄衣服的人帮助他飞上了天。第二天,汉文帝看到一个人的装束、身段和自己梦中所见的那人十分相似,便把他叫来询问,得知他叫邓通。文帝又问了邓通几个问题,邓通的回答很得文帝的欢心,文帝由此便非常宠爱邓通。邓通没有什么才能,但十分善于巴结谄媚。有一次,一个算命的人给邓通相面后,对文帝说邓通将来要贫饿而死。文帝十分忧虑,就下令赐给邓通一座铜矿,允许他自己铸钱。邓通因此变得富可敌国,他铸造的钱币流通很广。。

有一天,文帝背后生了一个毒疮,流了很多脓血,疼得难以忍受。邓通用嘴把文帝背上毒疮里的脓血吸了出来。太子来探视文帝时,文帝也要他为自己吮吸疮上的脓血。太子很不情愿,但皇命难违,只得勉强吸吮。因为此事,太子对邓通恨之入骨。

文帝去世以后,太子登基继位,也就是汉景帝。景帝一上台就把邓通罢官免职,赶回老家去了。不久后,景帝又查到邓通偷盗境外铸钱,于是没收了邓通的全部财产。邓通一下子由富可敌国的大官变成成一文钱也没有的穷人,只能在别人家里混饭吃,一直到死去。

不遗余力

出自《战国策·赵策三》。使出所有的力量,没有丝毫保留。遗:留下。余:剩下的。

战国时期,秦国发兵攻打赵国,秦国大将白起打败了赵国将领,赵国四十万大军惨遭活埋。秦国要挟赵国割让城池,否则就要灭掉赵国。危急时刻,赵王召来大臣楼昌和虞卿商议对策。

赵王说:“我打算再增派军队到长平去抵挡秦兵,你们觉得怎么样?”

楼昌不同意赵王的意见,他提出派人到秦国求和才能让秦国撤兵。

虞卿反对楼昌的意见,他问赵王说:“秦国攻打我们是不是一定要消灭我们的军队呢?”

赵王回答说:“对,秦国使出所有的力量,一点儿也没有保留,看来不彻底消灭我们的军队是不会撤兵的!”

虞卿说:“按照大王所说的,我们就是要求和,也不能派使者到秦国去。我建议派人去楚国和魏国求援。他们害怕被秦国吞并,一定会答应我们的请求。如果能够得到他们的帮助,那么秦国就会因害怕而撤兵了。”

赵王没有接受虞卿的意见派人去赵国求救,而是派人到秦国去求和。秦国当时正处于非常有利的局面,怎么可能会接受赵国求和呢?后来,秦国大举发动进攻,打得赵国只能签下非常屈辱的和约。

注释

C

才高八斗

出自《南史·谢灵运传》。比喻人极有才能。又作“八斗之才”。

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人。他的诗大都描写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我国山水诗的先河。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句更是流传千古。

谢灵运的文学才能深得宋文帝的赏识,被宋文帝召到京中委以重任。这使得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更加狂妄自大。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其他人共分一斗。”

从容不迫

出自《庄子·秋水》。形容镇定自若,不慌不忙。

战国时期,有一次庄子和他的朋友惠子一起到濠水游玩。

庄子看到水中游来游去的鱼儿十分自在,于是指着鱼儿对惠子说:“你看,水里的这条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啊,这就是鱼的快乐!”

惠子反驳说:“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它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又不是我,你怎么能确定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自然不知道你心里想什么。但你也不是鱼,你肯定也不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说:“等等,让我们从头说起。你刚才问我怎么了解鱼是快乐的,这就说明你已经知道了我了解鱼的快乐,所以你才会这样问。现在让我告诉你,我是从自身的感受中体会出来的。我与你在濠水看鱼悠然自在地游来游去,这鱼从容不迫地观望着我俩,当然也和我们一样快乐。”

从善如流

出自《左传·成公八年》。形容乐意倾听正确的意见和接受别人的好主意。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地盘,经常发生战争。一些小的国家实力不济,为求自保,只能依附实力强大的国家。郑悼公执掌郑国时,郑国就依附于它的近邻晋国。

楚国凭借强大的实力,经常出兵攻打其他国家。在吞并一些国家后,楚国向郑国发动了进攻。晋国作为郑国的盟友,当然不能见死不救。于是派奕书为元帅,率领大军,赶往郑国救援。当晋楚两国军队相遇时,楚军畏惧晋军,连仗都没打就退回去了。晋军不想无功而返,就打算乘机攻打楚国的蔡地。

晋将赵同和赵括向栾书建议挥军南下,攻占蔡地,中军佐知庄子、上军佐范文子和中军将韩献子三人却不同意这样做。他们认为晋军赶来援救郑国,是正义之师。现在既然已经赶走了侵略者,如果再挑起战争,那么就要背负不义的罪名了。况且派大军攻打楚国的小地方,赢了也不光彩,如果失败,那就会让天下人耻笑。

栾书本想攻打蔡地,听到他们的话,就取消了计划,撤军回国。当时大部分将领都主张攻蔡,于是有人问栾书:“为什么不顾大部分人的意见,只听知庄子三人的意见而撤兵呢?”

栾书回答说:“正确的意见,就是真正代表多数人的意见。我听他们三人的意见是因为他们代表了正确的意见!”于是下令退兵。

栾书很善于听取部下的意见,因此打了很多胜仗。有人称赞他说:“听从好的意见就像流水那样顺其自然,这样做是多么恰当啊!”

长风破浪

出自《宋书·宗悫传》。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宗悫是南北朝时代的人。他十四岁时,曾奋勇迎战抢劫的强盗,并将强盗打得狼狈而逃。长大后,他应召入伍从军,因作战英勇获得多次奖励。林邑叛乱时,当了军副的宗悫也随军出征了。林邑国盛产大象,并用大象作为武器攻击宗悫的部队。很多人被那些庞然大物吓坏了,军队面临溃败的境地。危急时刻,宗悫挺身而出,命人做一些假狮子对付林邑国的象群,结果吓跑了大象,林邑也被顺利攻下了。

当宗悫还没得志时,他的同乡庾业请人吃饭,酒菜摆得满满一桌,宗悫来了,只给他吃有稗子的杂粮。庾业对客人说:“宗悫是个粗人,吃粗茶淡饭早就习惯了。”宗悫毫无怨言,照样吃得饱饱的。宗悫成为豫州太守后,不计前嫌,请庾业做了长史。

宗悫的叔父曾在宗悫小时候问过他的志向,宗悫回答说:“我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宗悫一生果然如其所说“长风破浪”,面对困难的挑战毫无退缩,一心奋勇向前。

长驱直入

出自曹操的《劳徐晃令》。军队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前进军,直达目的地。

公元219年,关羽领兵攻下了重镇襄阳。曹仁逃到樊城据守,以抵挡关羽大军。援助曹仁的军队很快也相继赶到。当时正值多雨季节,连日天降大雨导致汉水泛滥。关羽利用这个机会,引汉水淹曹军,彻底消灭了曹操援军,樊城危在旦夕。

紧急时刻,曹操派徐晃去救樊城。徐晃率大军赶到后,并没有立即攻打关羽的军队,而是在离樊城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安营扎寨。之后,徐晃派兵到偃城挖掘陷阱。当时偃城守兵不足,误以为徐晃要攻打偃城,全都弃城而走。徐晃便轻松占领了偃城。

这时,曹操组织的十二路兵马已经赶到。于是徐晃和这些兵马会合起来,打算和曹仁内外夹击关羽。关羽的军队驻扎在围头和四冢两处。徐晃声东击西,假装要攻打围头,却率军攻打四冢。关羽果然中计,四冢被徐晃占领。徐晃又打败了赶到四冢救援的关羽大军,接着又打败了关羽包围樊城的人马。

曹操得知徐晃大胜,亲自写信慰劳他。信上写道:“我打了二十多年仗,知道很多古代善于用兵的人,但没人能像你那样长距离、不停顿地策马向前冲,进入敌人的包围圈痛击敌人。”

出人头地

出自北宋欧阳修《与梅尧臣书》。形容超出一般人,高人一等。

科举制度自从隋唐时期建立以来,逐渐成为后世选拔人才的重要方法。北宋嘉佑二年,朝廷组织科举考试,全国各地的学子们得知消息后,为实现心中的理想和抱负,千里迢迢赶往京城。这其中也包括来自四川的年轻学子苏轼。

此次担任科举考试主考官的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考试结束后,由主考官和其他考官对考生的答卷进行审阅。在阅卷过程中,欧阳修读到一篇极富文采的文章,便被其深深地吸引住了。在他心目中,第一名非这篇文章莫属。拿给其他考官看,大家也都一致认为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欧阳修觉得这篇文章的风格和他的学生曾巩的文章很相似,虽然他十分喜欢这篇文章,但是他担任此次科举考试的主考官,为了避免被人误认为有偏袒学生的嫌疑,就只得将这份答卷定为第二名。

根据当时的礼节,考中的考生都要到主考官家里去拜谢主考官,并结成师生之谊,以利于仕途的发展。一天,榜上有名的考生都去拜谢欧阳修,当介绍考中第二名的考生时,欧阳修发现自己搞错了,被自己定为第二名的根本不是自己的学生曾巩,而是当时还籍籍无名的苏轼。

欧阳修很欣赏苏轼,他在写给梅尧臣的信中说:“苏轼的文章写得太好了。我应当给苏轼让路,使他高出我一头。”

出尔反尔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本来指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如何对待你。现在比喻说话不算数,反复无常。

战国时期,邹国因边界问题而与鲁国发生冲突,结果打了败仗,死了很多人。

有一天,邹穆公问孟子说:“在和鲁国的战争中,我国有三十三名官员为国捐躯,而老百姓却都退缩不前,没有一个人为他们去拼命。杀了他们吧,实在太多,杀不过来;饶了他们吧,却又难消我心头之恨。你说该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道:“邹国的老百姓这些年来吃苦挨饿,受了太多的罪。很多年老体弱的人都饿死了,年轻人为了活命,只能四处逃荒。可是,您的谷仓里,粮食装得满满的,库房里财物充足,当官的人并不向您报告灾情,在他们眼里,百姓是死是活都无关紧要。您还记得曾子说过的话吗?警惕啊!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这次老百姓终于得到机会,可以报复他们的长官了!所以,您不必惩罚他们,如果您实行仁政,百姓就会爱护长官的,并愿意为长官付出生命。”

出言不逊

出自《三国志·魏书·张·传》。形容说话非常傲慢,缺乏礼貌。逊:谦让。

三国时期,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决战。曹操想尽早结束战斗,于是便派兵袭击袁绍的粮仓乌巢。袁绍手下的大将张郃事先看出了曹操的动向,便劝袁绍提防曹操偷袭乌巢。袁绍手下的谋士郭图认为乌巢不会有事,应该集中兵力攻打曹操的大营。尽管张郃再三反对这么做,但自大的袁绍还是听从了郭图的意见。后来,曹操果然派兵攻入乌巢,彻底烧光了袁绍的粮草,造成袁绍的军队士气低落。

郭图害怕承担责任,于是就转移袁绍的注意力,把责任往张郃身上推:“您打了败仗,张郃却整天幸灾乐祸,说话也非常傲慢无礼。”

出类拔萃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才能和品德远远超出同类之上。出、拔:超出。萃:草丛的样子,比喻聚在一起的人或物。

公孙丑是孟子的学生。一天,公孙丑问孟子:“老师,您已经算是一位圣人了吧?”

孟子回答说:“连孔子都不敢自称为圣人,我又算得了什么呢?”

公孙丑又问道:“古代的伯夷、伊尹和孔子差不多吧?”

孟子回答说:“自古以来,没有人能比得上孔子。”

公孙丑接着问道:“那我刚才说的这些人和孔子相比,区别在哪里呢?”

孟子回答说:“凡是同类的都可以比较,如麒麟和走兽比,凤凰和飞鸟比,泰山和小土堆比,河海和小水洼比,而前者都远远超过了后者。圣人和老百姓也是同类,但圣人却远远地超越其他人了。所以说自古以来,没有人比孔子更伟大。”

车水马龙

出自《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形容车马往来不息的繁华景象。

汉明帝的皇后马氏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女儿。她贤惠持家,当了皇后依然过着俭朴的生活。她从不干预朝政,经常为明帝提供一些好的意见,深得明帝的喜欢。

明帝逝世之后,章帝即位。章帝很孝顺,他将马氏封为皇太后,还准备对马氏的兄弟们授爵。马氏极力反对,担心乱封外戚会导致国家分裂,并向明帝指陈利害,制止了明帝。后来,国中出现自然灾害,一些人就把原因归咎于不封外戚,提出只有加封马氏的舅舅才能制止天灾。

马氏坚决不答应,为劝告章帝,亲自写了一封信:“前几天我从舅舅家经过,看见到他家去的车子像流水一样,马匹排起了长龙。他的仆人衣着光鲜,远远强过我的仆人。当时我非常气愤,很想责骂他们。在他们眼中,国家的利益根本不重要,重要的只是自己享乐。这样的人根本不能担任朝廷的官员啊!”

车载斗量

出自《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常用来形容物件非常多。

三国时期,吴国大臣赵咨学问渊博,谈吐不凡,深得孙权的赏识。

一次,孙权派赵咨前往魏国探听魏国的虚实。赵咨来到魏国都城建业后,入朝参拜魏文帝曹丕。曹丕想看看赵咨到底有什么能耐,就问了几个问题故意刁难他。赵咨回答问题时从容不迫,而且回答得思路清晰、有理有据。曹丕觉得赵咨很有才华,对他改变了态度。

曹丕为缓解刚才的紧张气氛,轻松地问道:“吴国有几个像您这样的人才啊?”

赵咨回答说:“我们吴国有八九十个拥有大智慧的人,至于像我这样的人,那是用车装、用斗量,数都数不清呀!”

曹丕和魏国群臣都被赵咨的巧妙言辞所折服,没有人敢再藐视他了。

叱咤风云

出自《为徐敬业讨武氏檄》。形容威力极大。

公元684年,唐高宗刚刚去世不久,武则天就废掉了自己的儿子李显,另立温顺的儿子李旦为帝,同时大开杀戒,打算自己登基称帝。

九月,开国元勋徐绩的孙子徐敬业不满武则天专政,在扬州起兵反叛。

当时诗人骆宾王的名声非常响亮,但因为他性格耿直,带着一种诗人的浪漫气质,所以在官场之中总是受到排挤。徐敬业在扬州起兵,为了扩大影响,就把骆宾王拉拢到他的阵营之中。

骆宾王在著名的讨武檄文中写道:“……(徐敬业的讨武大军)悲愤之情使山岳崩摧,怒喝之声让风云变色。这样的队伍讨伐敌人,没有不取胜的。”

沉鱼落雁

出自《庄子·齐物论》。形容美貌的女子,使鱼下沉、雁落下来,无人敢与之比美。

春秋时,吴越两国交战,越王勾践被吴王阖闾打败,勾践和宰相范蠡被押到吴国作人质。越王勾践为报灭国之仇,极力讨好吴王,甚至亲口尝吴王的粪便。吴王看到勾践对自己很忠心,就将他们放回国。勾践回国后,听从范蠡的计谋,一方面发展本国生产,另一方面寻找美女送给吴王。美女西施经常在溪边浣纱,她的美丽使溪中的鱼觉得羞惭,不敢浮上水面,都沉到水底去。后来西施被送给吴王,吴王果然沉迷于西施的美貌,终日玩乐不止。勾践后来能够消灭吴国,多亏了西施的功劳。

汉元帝骄奢淫逸,遍寻天下美女入宫。当时十七岁的美女王昭君被选入宫待诏。由于后宫佳丽太多,汉元帝只能凭画像召见。王昭君自视美貌非凡,没有对画师毛延寿进行贿赂,毛延寿故意在昭君脸上点上了一颗黑痣,丑化了昭君的形象,使她得不到元帝宠幸。后来匈奴呼韩邪单于到汉朝称臣,主动提出与汉朝和亲。王昭君为了民族和睦,决心出塞和亲。在给王昭君饯行时,元帝发现昭君的美貌,深感后悔,想留下昭君,但为了取信于匈奴,又只能忍痛割爱,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干。在为昭君送行的时候,一群大雁正好从空中飞过,见到昭君的美貌,都躲到森林里去了。

乘人之危

出自《后汉书·盖勋传》。趁着别人有危难之时,对他进行要挟或打击。

东汉时,凉州刺史梁鹄管辖下的武威太守欺压百姓,胡作非为,引起百姓的极度不满。梁鹄的手下苏正和是个正直的官员,他秉公执法,严厉查处武威太守的罪行。粱鹄为此惴惴不安,他害怕这样做会得罪权贵,自己也会受到牵连。于是,他请好友盖勋为他出个主意。

盖勋是梁鹄管辖下的长史,学识渊博,才华出众,为人正直。他与苏正和关系不睦,很多人劝他乘此机会让梁鹄杀了苏正和。盖勋觉得这样做极其卑鄙,于是说到:“因为个人的恩怨而害死良臣,这是不忠的做法;趁别人危急之时对他进行打击,这是不仁的行为。”盖勋非但没有劝梁鹄杀掉苏正和,反而还为他说了很多好话。

草木皆兵

出自《晋书·符坚·载记》。把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东晋时,秦王苻坚控制了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公元383年,苻坚想消灭江南弱小的晋朝,便发兵九十万攻打晋朝。得知苻坚领兵来犯,晋朝派大将谢石、谢玄统领八万兵马前去抵抗。苻坚认为,晋军只有区区八万兵力,根本不能与自己的九十万大军抗衡,他打算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淝水岸边的寿阳城很快被前秦军队攻下,可没过多久,晋军就用计谋攻占了洛涧,大败前秦军队,又乘胜向寿阳进军,驻扎在寿阳城对岸的八公山下。苻坚听说晋军攻下洛涧后又来攻打寿阳,非常吃惊,马上登上寿阳城,察看淝水对岸晋军的动静。

当时是冬季,又赶上阴天,站在寿阳城头向对面望去,晋军旌旗飘摇,战船密布,兵将整齐列阵。八公山上的草木随风舞动,仿佛有无数个士兵正在操练。苻坚吓得面如死灰,对旁边的人说:“那是多么强大的一支军队啊!”

出师不利的苻坚之后又上了晋军的当,结果被打得溃不成军,大败而归,苻坚也被箭射伤。

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淝水之战。

草船借箭

出自《三国演义》。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物力或财力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东吴大都督周瑜才能突出,智勇双全,可是他心胸狭窄,见不得比自己强的人。

在孙刘两家联合对付曹操时,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故意给他出难题,要他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答应三天之内完成任务,并立下军令状,如果完不成甘愿接受惩罚。

周瑜让工匠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又派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动静。鲁肃去见诸葛亮,诸葛亮摆出一副无奈的样子,向鲁肃借了二十只船,每只船上要三十个军士,还得用布幔将船遮起来,并将一千多个草把子放在船的两侧。鲁肃答应了诸葛亮的要求。两天过去了,诸葛亮一点动静也没有。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上船和他一起去取箭。鲁肃上船后,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大江对岸开去。那天大雾弥江,数米之外什么都看不清楚。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令把船一字儿摆开,吩咐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趁雾天前来偷袭,急忙调来六千名弓箭手向江中放箭。太阳出来时,诸葛亮下令返回,此时船上的草把子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顺利完成了周瑜布置的任务。

草菅人命

出自《汉书·贾谊传》。把人的生命看得像野草一样轻贱而任意摧残杀戮。形容统治阶级的凶残狠毒,轻视人命。菅:一种野草。

贾谊是西汉时期著名的辞赋家。

贾谊少有才名,二十多岁就被朝廷召为博士,后来又成为梁王刘揖的太傅。他说:“辅导皇子,读书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使他成为一个正直的人。赵高整天教胡亥如何使用严刑酷法,等胡亥当皇帝后,就只知道胡乱杀人。他把杀人看得像割茅草一样。胡亥之所以会成为昏君,不是他天生如此,而是因为教导他的人没有让他走上正道。”

梁王后来不幸骑马摔死,贾谊觉得自己没有尽到太傅的责任,所以整天愁眉苦脸。一年后,贾谊忧愤而死,年仅三十三岁。

宠辱不惊

出自《新唐书·卢承庆传》。常用以比喻胸怀坦荡,不受荣辱的影响,不患得患失。

唐朝设有考工员外郎的官职,隶属于隶部,主要负责对官员的政绩进行考核,并进行评分,作为官员政绩好坏的一项标准。

卢承庆担任考工员外郎时,奉命考核一位运粮沉船的官员。运粮沉船犯有过失之罪,卢承庆考虑到事态的严重,只给评了个中下,并把考核结果直言不讳地告诉给那位官员。出乎卢承庆意料的是,那位官员非常平静,没有任何不高兴的表情,并且不停地点头表示对考核结果十分满意。那位官员的平静让卢承庆重新做了一番思考:沉船事故的责任不能完全归咎于他,况且他在沉船事故发生后进行全力抢救,所以他并没有犯太大的错误。卢承庆于是将考核结果改为中中。听到卢承庆把结果改得好一些,那位官员依旧很平静,情绪没有任何变化。卢承庆认为他是一个心胸开阔、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人,称赞他说:“在荣誉和屈辱面前都面不改色,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于是又把他的考核结果改为中上。

城下之盟

出自《左传·桓公十二年》。比喻在武力逼迫下和敌人订立的不平等条约。

绞国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小国,与强大的楚国相邻。有一次,楚国侵略绞国,集中兵力攻打绞国国都的南门。绞国人坚守不出,令楚军一时没有办法攻下城池。楚国大臣屈瑕向楚武王献策说:“小小的绞国非常轻狂,最好的办法是用谋略对付它。我们派人扮成砍柴的樵夫,诱敌出城,之后趁势杀出,必然能够获胜。”楚武王同意了他的计策。

于是,楚国派人扮成樵夫到山上砍柴,引诱绞国人出城追击。绞国人发现楚国人在山上砍柴,又没有军队在附近保护,就大胆出兵,逮捕了三十个楚国人,回城后非常高兴。第二天,楚国故伎重演,绞国官兵一点防备之心也没有,都从城里冲出来追砍柴的楚国人。绞国人既已中计,埋伏在山上的楚兵便一齐冲下来,把绞国打得狼狈不堪。楚国获胜后,逼迫绞国在绞国城下签订了屈辱的盟约。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出自《吕氏春秋·必已》。比喻跟自己有关系的事物如果有损失的话,就会联系到自己,也比喻无缘无故地遭受祸害。

从前的某个地方,城门下面有个池塘,一群鱼儿生活在里面。不知什么原因,城门突然着了火,一条鱼儿看见了大叫道:“不好了,城门失火了,快逃吧!”

其它鱼儿都不以为然,认为池塘离城门很远,城门失火,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人们拿着工具到池塘来取水救火。不一会儿,火被扑灭了,而池塘的水也被取干了,除了那条鱼儿之外,其他鱼都没有逃走。

楚才晋用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比喻人才外流。

春秋时代楚国大夫伍举与蔡国大夫声子交情极好。声子十分佩服伍举的才能。后来伍举的岳父王子牟犯罪逃跑,有人造谣说是伍举通风报信。伍举害怕被诛连,逃奔郑国。这时声子因公被派往晋国,途径郑国,在郊外遇到了伍举。听了伍举的申诉,声子为伍举感到不平。他让伍举先到晋国暂时住一段时间。

办完公事,声子立刻去见楚国宰相子木。子木问他:“晋国大夫与楚国大夫哪一方更贤德?”

声子回答说:“晋国大夫比不上楚国大夫!”接着又说,“虽然楚国有很多有才能的人,但却被晋国所用。过去楚国几次被晋国打败,就是因为有这些人替晋国出谋划策。现在伍举受人陷害逃到晋国,如果不把他接回来,那么他就必定会被晋国所用了。”子木接受了声子的建议,很快便把伍举从晋国招回来了。

察言观色

出自《论语·颜渊》。观看他人的言语表情,作为下一步行动的依据。亦称“察颜观色”。

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张问孔子:“读书人怎样做才能称为通达呢?”

孔子反问道:“你所说的通达指的是什么意思?”

子张回答说:“不论做官还是赋闲在家都要有名望。”

孔子笑了笑,说道:“你所说的是有名声,不是通达。什么才叫通达呢?品性正直,遇事讲道理,要善于分析别人的话,能够观察别人的脸色,经常考虑怎样谦恭待人。这样的人,无论是当官还是赋闲在家都会事事通达。说到名声,有的人表面喜爱仁德,但在做事过程中并非如此,可是他仍然坚信自己是有仁德的人。这样的人,做官的时候把骗取名声当成乐事,赋闲时也会思索考如何骗取名声。”

惩一儆百

出自东汉班固的《汉书·尹翁归传》。惩罚一个人,借以警戒多人,以减少犯错。惩:惩罚;警:警戒。

西汉时期,河东太守田延年巡视平阳时,发现尹翁归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就把他调到自己手下当差。后来,田延年因尹翁归执法如山,对他更加器重,便奏请皇帝,任命他为东海太守。

尹翁归到任之后,发现东海郡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管理混乱。为解决这个问题,他广泛地建立簿籍档案,搜集各方面的资料。他经常趁闲暇时翻阅这些资料,很快就掌握了东海郡的情况,

东海郡的另一个问题是强盗横行。有一个叫许仲孙的人,仗着自己有后台,经常无故欺压百姓,随意杀人。当地的百姓把他视为洪水猛兽,无不对他恨之入骨。但因为他后台很硬,百姓和官府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尹翁归到各县巡察时,告状信如小山一般堆积到他的面前,其中有很多都是控诉许仲孙的。尹翁归派人展开全面调查,查清了许仲孙的犯罪事实后,决定采取惩罚一个以警戒众人的办法,首先将许仲孙这个罪大恶极之人逮捕归案,然后把他的种种罪行公之于众,再把他斩首示众。尹翁归的这种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从此以后,郡内其他的坏人畏惧尹翁归,没有人敢再明目张胆的胡作非为了,东海郡也日趋安定了。

惩前毖后

出自《诗经·周讼·小毖》。指吸取过去的教训,以后不致重犯错误。惩:警戒;毖:谨慎,小心。

周成王登基时年纪还很小,朝政便由他的叔父周公代为掌管。

成王的堂叔管叔和蔡叔为夺取王位,暗中勾结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四处散布流言诬陷周公。周公为避嫌,主动向成王提出离开京城,到外地休养一段时间。周成王答应了他的请求。

周公离开京城以后,管叔和蔡叔开始肆无忌惮地进行叛乱活动。成王眼看江山不保,便开始思念周公来,于是派人到周公那里询问情况。那人复命说周公只是为了避嫌才离开京城的,他的身体很好,根本没有生病。成王这才明白了周公的用意,赶紧派人去请周公回朝,请他重新掌政。周公回京后,很快就将叛乱平息了。事后成王感慨良多,他说:“我一定要惩戒过去的错误,杜绝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

唇亡齿寒

出自《左传·哀公八年》。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同,一方受到打击,另一方必然不得安宁。

虞国位于晋国与虢国之间,晋侯打算攻打虢国,就送给虞国国君很多礼物,打算借虞国的道路攻打虢国。虞国国君看到晋国送来的很多礼物,十分喜欢,打算答应晋侯的请求。

大夫宫之奇极力反对,对虞国国君说:“虢国与虞国互为唇齿,如果虢国灭亡,虞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不能放晋国从我国经过!”

虞国国王不听宫之奇的话,答应了晋国的请求。宫之奇带着他的族人离开了。晋国灭掉后虢国,果然趁便把虞国也给灭了。

残羹冷炙

出自唐朝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指吃剩的饭菜,多借指别人的施舍。

唐玄天宝六年,朝廷举行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杜甫当时正在长安,听到消息后很高兴。他参加了考试,并对自己的才华很有信心。可没想到的是,考试结束后,主考官李林甫宣布无一人入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