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活着的人:蒙田(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2 03:30:03

点击下载

作者:茨威格,王雪娇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善于活着的人:蒙田

善于活着的人:蒙田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善于活着的人:蒙田作者:茨威格,王雪娇排版:吱吱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1ISBN:9787515815879本书由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

为了给《传世励志经典》写几句话,我翻阅了手边几种常见的古今中外圣贤大师关于人生的书,大致统计了一下,励志类的比例,确为首屈一指。其实古往今来,所有的成功者,他们的人生和他们所激赏的人生,不外是:“有志者,事竟成。”

励志是动宾结构的词,励是磨砺,志是志向,放在一起就是磨砺志向。所以说,励志不是简单的立志,是要像把刀放在石头上磨才能锋利一样,这个磨砺,也不是轻而易举地摩擦一下,而是要下力气的,对刀来说,不仅要把自身的锈磨掉,还要把多余的部分毫不留情地磨掉,这简直是一场磨难。所有绚丽的人生都是用艰难磨砺成的,砥砺生命放光华。可见,励志至少有三层意思:

一是立志。国人都崇拜的一本书叫《易经》,那里面有一句话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理念,它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所以一切圣贤伟人无不遵循此道。当然,这里还有一个立什么样的志的问题,孔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古往今来,凡志士仁人立的都是天下家国之志。李白说: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白居易有诗曰: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二是励志。有了志向不一定就能成事,《礼记》里说:“玉不琢,不成器。”因为从理想到现实还有很大的距离。志向须在现实的困境中反复历练,不断考验才能变得坚韧弘毅,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逐步实现。所以拿破仑说:真正之才智乃刚毅之志向。孟子则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描述得如此艰难困苦。我们看看历代圣贤,从世界三大宗教的创始人耶稣、穆罕默德、释迦牟尼到孔夫子、司马迁、孙中山,直至各行各业的精英,哪一个不是历经磨难终成大业,哪一个不是砥砺生命放射出人生的光芒。

三是守志。无论立志还是励志都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它贯穿了人的一生,无论生命之火是绚丽还是暗淡,都将到它熄灭的最后一刻。所以真正的有志者,一方面存矢志不渝之德,另一方面有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之气。像孟子说的那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明代有位首辅大臣叫刘吉,他说过: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话说回来,励志并非粘贴在生命上的标签,而是融汇于人生中一点一滴的气蕴,最后成长为人的格调和气质,成就人生的梦想。不管你做哪一行,有志不论年少,无志空活百年。

这套《传世励志经典》共收辑了100部图书,包括传记、文集、选辑。为读者满足心灵的渴望,有的像心灵鸡汤,营养而鲜美;有的就是萝卜白菜或粗茶淡饭,却是生命之必需。无论直接或间接,先贤们的追求和感悟,一定会给我们带来生命的惊喜。徐潜前 言

蒙田是16世纪法国杰出的思想家和散文家,是莎士比亚的老师,生于1533年,卒于1592年。蒙田在文学界被誉为“近代散文之父”。蒙田所著的《随笔集》开创了一种新的文体体裁——随笔,是一本 “生活的哲学”。他的《随笔集》既不是传记也非历史著作,而是探讨人性问题,它与《培根人生论》《帕斯卡尔思想录》一起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正如一位英国历史学家在他的《蒙田》一书中所描述的那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蒙田和莎士比亚一样,是我们的同时代的人。16世纪的作家,很少有人能够像蒙田那样,容易被现代人接受,也很少有人像他那样,直接和我们对话。不喜欢蒙田,是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不把他看成是我们同辈中的一员,同样也是不容易的。他是启蒙运动之前,挑战知识权威的批评家,是精神分析学说出现之前对人类情欲冷峻审视的观察家,也是社会人类学兴起之前对其他民族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因此,我们很容易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1]出现的一位现代人。”

蒙田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幼年学习拉丁文,中学毕业之后专修法律,成为波尔多市法院的一名推事。任职一段时间后,蒙田选择隐居田园的生活,开始追寻心中的自由。了解蒙田,可以使我们更热爱生命;了解蒙田,可以让我们更热爱生活。[1] (英)彼得·博克著.蒙田.孙乃修译.北京:工人出版社出版,1986.第一章无拘无束的童年时代第一节 蒙田家族

米歇尔·德·蒙田是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散文家,被誉为欧洲近代散文之父。蒙田的家族本是一个平民家族,可后来却一跃成为贵族。蒙田家族的姓氏原本是一个普普通通平民的姓——埃康,后来却成了高贵的贵族姓氏——蒙田。

那么,蒙田家族拥有的贵族姓氏是怎么获得的呢?蒙田为何能在《随笔集》上署名为“蒙田领主米歇尔”?蒙田为何能在《随笔集》上画上贵族的纹章?其实,这一简单的现象背后还有一段有趣的小故事呢。这样贵族的姓氏来之不易,是蒙田家族经过了几代的努力才获得的。

首先,故事要从1477年10月10日说起,这一天,蒙田家族的命运发生了变化,这一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蒙田的曾祖父从波尔多大教主那里买下蒙田城堡,共花费了九百法郎,完成了获得贵族姓氏的第一步。紧接着蒙田的父亲从军回来后,得到批准可以使用蒙田城堡领地的名称,并可将其作为贵族的头衔加在自己的姓名上,由此完成了获得贵族姓氏的至关重要的第二步。等到了蒙田这一代,蒙田对世界持有怀疑态度,当他留心观察这个世界时发现了有一个发音方便、好记的姓氏的重要性。于是,在父亲去世后,他把家族姓氏——埃康从羊皮纸文稿和证书中抹掉了,完成了获得贵族姓氏的最后一步。经过三代持之以恒的努力,蒙田家族才拥有了贵族的姓氏,完成了从平民阶层到贵族阶层的转变。从此以后,蒙田家族从平民一跃成为贵族,我们在世界文学史中查阅与蒙田相关的资料,不是从E开始查询,而是从M开始。蒙田家族在历史长河中终于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在法国美丽的波尔多市,埃康家族从经营小生意的小商户变成富甲一方的大家族。但是,这个完成华丽转身的家族仍带一些鱼腥味儿。埃康家族到底来自哪里呢?有的人猜测他们来自英国。这种猜测源于蒙田曾经声称,他发现他的家族和英国的一户名门望族沾亲,据说是一门远房堂兄弟一辈的亲戚。但是,蒙田的祖先们的遗物中没有证据可以证明这一说法。还有种猜测认为埃康家族是从城市周边的某个地方迁到波尔多来的,但迄今为止学术界对此还没有明确的结论。唯一能证明的是,埃康家族曾经在拉卢塞耶小镇做了几十年海运货栈生意。

法国西南部的小镇拉卢塞耶的海港区,风光旖旎,碧水蓝天,海岸线一望无际,多条河流汇入河口再流入大西洋,海上交通便利,港口贸易繁忙。埃康家族在这美丽的海滨经营海运货栈长达几十年之久,主要做中间商,即把熏鱼、葡萄酒等其他商品从货栈通过海运运送到英国。

1402年,蒙田的祖父拉蒙·埃康出生于梅多克地区布朗克福市。这一地区位于波尔多市的西北部,地势平坦,风景秀美。蒙田的祖父做海运船主的时候,有幸结识了波尔多市首富一家,并喜欢上了首富的女儿。后来,蒙田的祖父与波尔多市首富的女儿结为夫妻,并继承了非常可观的财产。蒙田的祖父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再加上他经营有方、持家有道、勤俭节约,为家族奠定了一定的财富基础。财富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拉蒙·埃康七十五岁的时候,他才拥有一笔足够置办家业的财富。老天往往会垂青于努力的人,这时也正好有一个机会,一位大主教的府邸刚好要出售。于是,拉蒙·埃康和采邑领主——波尔多大主教协商,并从波尔多大主教手里购置了“贵族府邸”,这就是著名的蒙田城堡。

蒙田城堡是一座哥特式的古堡,高高的塔尖直冲云端,城堡里面有绿色延绵的葡萄园,像绿色的海洋,随风涌起一阵阵波浪,蒙田城堡外面是坚硬厚实的墙壁。根据当地的习俗,普通市民接收一座贵族城堡,要举行隆重的接收仪式:已经是七十五岁的拉蒙·埃康,步履缓慢地迈过城堡正门,影子拉得很长,他慢慢地把横杆门闩插上,紧紧地关上了大门。接着是仆人们、佃户们、雇农们和垦殖者们向这位新主人宣誓效忠表达敬意,这仪式也宣告了这座城堡的所有权。

在16世纪的法国,富有的资产阶级要想跻身贵族阶层,可以通过购买落魄贵族的爵位,以及他的城堡和所属的领地来实现。在当时,这些贵族被称作“穿袍贵族”。拉蒙·埃康就是“穿袍贵族”中的一员。当时有平民和贵族阶层之分,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是农民,农场主雇佣农民干活,农民们居住的房子属于农场主,生产用的工具也要向农场主租借。拉蒙·埃康的儿子叫格里芒·埃康,他似乎有些不思进取,而且比较保守,只是满足于父亲留给他的遗产。格里芒·埃康也曾经扩建了庄园,增加了一条去教堂的小路,但是由于格里芒·埃康不擅经营,使父亲置办的产业——古老的城堡一直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

使整个家族从平民阶层跻身贵族阶层,有一个人功不可没。那就是拉蒙·埃康的孙子,即蒙田的父亲皮埃尔·埃康。皮埃尔·埃康身材矮小健硕,身姿挺拔,充满活力。他没有继续走父亲的从商之路,而是选择了从军,开始了戎马生涯。在他年轻且精力旺盛的时候,他曾经[1]跟随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征战意大利。1494年以后,法国一直开疆拓土,向外扩张,不停地攻打亚平宁半岛上的国家。蒙田的父亲是在1518年来到战火纷飞的前线的。

战争的残酷是不言而喻的,16世纪的战争更是如此。战场上兵戎相见,毫不留情。那时候医疗条件很差,战士们受了伤,得了疾病,也只能靠自己的意志咬牙坚持,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在当时,最残酷的要数围城战役,守城的士兵和城里的百姓被围困在城里,弹尽粮绝时,有的城池只好选择投降。但也不乏宁死不降的抵抗,整个村子宁愿选择集体自杀,血流成河,也不愿意投降。

由于皮埃尔·埃康骁勇善战、忠诚于君主,战争结束后,作为参加意大利战争的奖励,他得到了日夜期盼的贵族头衔——“蒙田领主”。在参加意大利战争期间,他曾写过一本日记来记录那段争战岁月。在征战意大利的时候,这些征服者也受到了先进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文化的熏陶。蒙田的父亲皮埃尔·埃康也不例外,从征战意大利回来以后,他不仅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贵族,而且也成为了一位意大利文化的热衷者。他的眼界开阔了许多,他把祖父的理想变成了现实,把庄园装饰一新,萧条破败的蒙田城堡变成了气派的领主庄园。

这座城堡外观雄伟,墙壁坚厚,并配有塔楼和枪眼,矗立于一大片绿油油的良田中央。这些良田得来不易,都是蒙田的父亲通过无数次单独购置和无数次打官司而争取到的。蒙田城堡不仅是一座堡垒,同时还是接待宾客和进行人文主义教育的场所。蒙田父亲这样的“穿袍贵族”和世袭的贵族有一个显著的区别:穿袍贵族被称为“高贵人”。他们不以自己拥有的财富多少、贵族地位高低、赫赫战功为荣;最让他们引以为荣的是自己非凡的智慧、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格修养。蒙田的父亲看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艺术繁荣的景象,内心深受触动,有了要提高自身文化艺术修养的愿望。在他之前,他的祖先们更注重积聚物质财富,而他更注重积累精神财富——荣誉。他有自己的书房,收藏了大量图书,并且把文人学士、人文主义者和教授们邀请到家里,和他们一起探讨学术,与此同时他也注意财富的积累和管理。

在战争期间,蒙田的父亲以从军卫国为己任。到了和平时期,他以为自己家乡服务为己任。开始时他仅仅是波尔多市的一个区长和司库,也就是市政府的执行委员中的一分子,由于工作忘我,政绩显著,他后来被选为波尔多市的副市长、市长。他的工作态度、工作勤奋程度,赢得了市民的认可和尊敬。蒙田对于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波尔多市,自己却身患重病、疲惫不堪的父亲有过这样的描述:“我记得,我在童年时就觉得他已经老了,他的心灵受到社会上诸多纷争的严重打击,他没有享受到家中温馨的氛围。生活在那样的时代,他也许早已未老先衰了吧。看来,无论是他的居家环境还是他的健康状况都受到了动乱时代的损害,而且他也一定厌倦那种他觉得已经越轨的生活。可是,为了这座城市的利益,他依然不辞辛劳地奔波。他的为人就是如此。确实,他是以伟大的天生善良忍受着当时的一切处境。没有比他更乐善好施和更受人爱戴的人了。”至此,蒙田的父亲完成了蒙田家族青云直上的关键几步,使得埃康家族从小商人逐渐变成城市的首富,从普通的埃康家族变成尊贵的蒙田贵族。

当蒙田家族经历了三代的努力:拉蒙·埃康、格里芒·埃康以及皮埃尔·埃康三代,从平民阶层一步步青云直上时,蒙田母亲的家族也同样有着类似的经历,经过几代人持之以恒的努力和拥有的远见卓识,也从平民变成了贵族。可见当时的阶层不是固定不变的,平民和[2]贵族之间的界限是可以打破的。皮埃尔·蒙田有幸结识了维勒纳沃的洛佩·德·维勒纳沃贵族家族,并对安托瓦内特·德·洛佩小姐一见钟情。于是,三十三岁的皮埃尔·蒙田与二十多岁的安托瓦内特·德·洛佩小姐结婚。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两大古老家族的联姻。但是,当我们从一纸浪漫的婚约回到朴实的羊皮纸族谱来看,我们就能发现,其实,洛佩·德·维勒纳沃家族和蒙田家族一样,成为贵族的历史也很短暂,[3]也经历了卡萨诺瓦式的冒险,和蒙田家族曾经做的一样,洛佩·德·维勒纳沃家族也曾抹掉自己的平民姓氏。

鱼商拉蒙·埃康在蒙田出生之前一百年时,从受人轻视的平民阶层一跃成为令人欣羡的贵族阶层。大约也是在这个时候,莫舍·帕萨[4][5]贡,一位住在萨拉戈萨有钱的西班牙犹太人也改了自己的姓氏。与蒙田家族稍有区别的是,这位富商是通过宗教的方式,即接受基督教的洗礼,使自己与受排斥的人划清界限。就像埃康家族极力向世人掩饰自己的平民出身一样,莫舍·帕萨贡称自己为加西亚·洛佩斯·德·维勒纳沃,把原来的犹太姓名抹掉了,这和埃康家族所做的事如此相似。

在当时的社会,通过改姓氏,进而从平民阶层上升为贵族阶层的现象屡见不鲜,但是改姓氏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要承担非常大的风险的。在新基督教徒当中,有的人成功转换了身份,他们有的通过成为宫廷中的顾问,有的成为为宫廷提供钱财的人,成功跻身贵族阶层;有的人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可能是由于他们疏忽大意,也可能[6]是运气不好,他们被当作马拉诺用火烧死。

能够成功跻身贵族阶层,不仅需要勇敢,还需要机智和谨慎。这个家族和埃康家族一样机警,他们为了不暴露自己曾经的平民身份,在宗教裁判所要仔细审查他们是否具备高贵的基督教信仰前,就及时地搬出了西班牙。这个家族移居出西班牙后就形成了两个分支:一支移居到安特卫普变成了新教徒,而信仰天主教的另一支移居到了波尔多和图卢兹。他们完全法国化了,虽然移居到了国外,但还是小心谨慎,他们继续掩盖自己的平民出身,自称为洛佩·德·维勒纳沃家族。蒙田家族和维勒纳沃家族两大贵族家族之间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其实,与其说是蒙田家族和维勒纳沃家族,不如说是埃康家族和帕萨贡家族。1528年1月15日,皮埃尔·埃康娶了安托瓦内特·德·洛佩为妻。[7]女方的嫁妆是一千金埃居。后来蒙田曾说这嫁妆比较少,由此看来,埃康家族当年的富有程度。

蒙田的母亲拥有犹太血统,蒙田和她一起在古堡生活了半个世纪,他的母亲的寿命比他还要长。她是一位勤俭持家、非常能干的母亲,曾为丈夫养育了五个孩子。她在遗嘱中自豪地写道:“谁都知道,我在这个家中的四十年时间里一直在我丈夫身边操劳,由于我的勤勉、关怀和主持家务的才能,这个家族的财富增加了,社会地位提高了,这个家族变得更重要了。”蒙田的父亲曾经还说要把财产都留给蒙田的母亲,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又改变了想法,把财产留给了蒙田。

蒙田的书中从未提及他的母亲,这是为什么呢?可能是因为他想隐瞒自己的犹太血统。他在自己的遗嘱中要求被安葬在祖先们的墓地中,然而未能如他所愿,只有他的父亲被安葬在了蒙田家族的坟墓里。如同他从未提到关于母亲的事,他也同样未提及他的妻子和女儿,除了在一次献书题词中提及。这又是为什么呢?这要从蒙田接受的思想说起,蒙田的世界观是在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而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女人的地位较低,因此在思想文化圈中人们一般不提及女人。还有一个原因,由于蒙田和母亲建立依赖关系的时候,他被送到邻村奶养,这使得蒙田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母子俩难以融洽相处。由于蒙田对母亲只字不提,我们无从知道蒙田的父亲对其母亲是否喜欢,也无从知晓他们的感情怎么样。但不论怎么说,蒙田父母的联姻,是两大贵族家族的联姻,这种联姻对于两大家族财富的增加和[8]声望的提高,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加斯科涅郡的鱼商们和犹太经[9]纪人们之前的矛盾,在蒙田身上得到了缓和。蒙田取得的成就应该归功于两种不同血统的结合,且已经分不出是哪种血统为蒙田带来了骄人的成绩。大概也正是由于这两种血统的融合,使得蒙田没有对血统的偏见,使得蒙田命中注定要始终保持中立的态度,充当不同派别的调解人,在两位国王之间斡旋。他拥有开阔的眼界,包容大海的胸怀。他是一个自由的思想家,是一位可以超越时代的世界公民。

蒙田的父亲兼顾巨额财产和地产管理,并将其管理得井井有条。在战争年代,他把为国王效忠看作是他身为贵族应尽的职责;在和平年代,他把为自己家乡服务看成他拥有贵族身份应尽的职责。1530年蒙田的父亲是波尔多市的一名执行委员——一名区长和司库,直到1537年才被选为波尔多市的副市长,在1554年他达到了事业的顶峰,成为波尔多市的市长。蒙田的父亲在任期间,波尔多市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1548年,新加的盐税引发了民众的不满,当时皇室为了平息这一内乱,把波尔多市好几项法律权利剥夺了。蒙田的父亲面对这一困境,想尽一切办法,想让波尔多市重新焕发活力。工作的重压之下他日渐苍老,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蒙田的父亲还想出了许多办法,他想要通过广告来刺激这个萧条的城市。比如,每个小镇都留出张贴广告的公告栏,每个人都可以在那里张贴广告,像各种招工广告等,但是这项举措没有实施就搁浅了。除此之外,蒙田的父亲还想过在城里专门设立一个机构,有人需要办事的时候,可以让这个机构的工作人员记录下来要办的事情。比如有的人想要找一位能干的仆人,有的人想要把珍珠出售,有的人想要结伴一起去巴黎,有的人想要找活干,等等。

对于管理经营家中的事情,蒙田的父亲也有他的一套办法。他会把每天庄园里发生的事情都写在日记本上,比如雇工的工资、家里的收入支出情况等。他还让人找一张大纸,把家里有意思的事情都记录下来,这样等到以后有时间可以回味一下,这样也会为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如:通过记录可以知道某件工作是什么时候开始做的,什么时候应该结束这项工作;知道仆人的雇佣时间及离开时间;知道外出的时间和计划;知道购置的东西和支出情况等。他希望蒙田学习他管理家事的方法,但是蒙田尝试着做了一段时间后,就放弃了。不过蒙田很赞赏父亲的做法,认为这是一种好习惯,每个人都可以这样打理家中的大小事务。

蒙田的父亲完成了这个家族青云直上的第二步和倒数第二步。埃康家族从小商人转变为城市的首富,从埃康家族转变为贵族之家,完[10]成了从财富到社会地位的提高。佩里戈尔地区和吉耶讷地区一提到蒙田家族,人们对其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但是,使蒙田家族的声望达到最高点的是皮埃尔·埃康引以为豪的儿子——蒙田。蒙田身上有着耀眼的光环:蒙田曾经是莎士比亚的老师,曾经当过法国两位国王的顾问,他成为了法语的光荣,成为了世界上自由思想的引路人。第二节 蒙田的童年时代

1533年2月28日,蒙田生于法国南部佩里戈尔地区的蒙田庄园里,这座庄园环境优雅,风景秀丽。白色的塔尖高高耸起,直冲苍穹。这是一座美丽的庄园,有着大片的葡萄园,好似绿色的海洋。登上塔楼远眺,可以看到低缓的平原,多尔多涅清澈的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发光,还有重峦叠嶂的山、美丽的村庄和茂盛的树木。

蒙田是他父母的第三个孩子,是在父母的期盼中来到这个世界的。他也是直到当时为止,唯一存活下来的孩子。他的两个姐姐还未来得及享受生命就已经夭折了。从蒙田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父亲就对他寄予了厚望。蒙田犹如上天赐给蒙田家族的礼物,他的到来可以使贵族的姓氏传承下去,他的到来意味着财产有了继承人,蒙田一出生就有了一种使命。就像蒙田的父亲曾经在教育、文化以及社会地位上都超越了自己父亲那样,蒙田的父亲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在各方面都超过自己。这位曾经征战沙场的士兵在16世纪的加斯科涅郡的一所偏僻的城堡内,踱来踱去,认真思索,准备为儿子制订详细的教[11]育计划。这位父亲的育儿计划,比让·雅克·卢梭要早二百五十年,[12]比裴斯泰洛齐要早三百年。蒙田的父亲诚心邀请学识渊博、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朋友们到古堡来,想用人性的和上层阶级的思想,为儿子制订一套成为杰出人才的计划。这个计划刚一开始,就让大家非常吃惊,因为要将刚离开摇篮和母亲温暖怀抱的蒙田,送到邻村奶养。那是蒙田领地的一家贫穷的伐木工人家庭,这与当时的上流社会的育儿方法截然不同,当时的王室和王公贵族都是雇保姆来悉心照顾孩子。

蒙田在破旧的小茅屋里度过了简单而快乐的童年。蒙田和养父母一块儿吃住,吃的是黑面包、猪油和大蒜,住的是简陋的小茅屋。在那时,他习惯吃简单的食物,以至于他一生都喜欢吃农民平常吃的食物:黑面包、猪油和大蒜,而不喜欢吃上流社会的人经常吃的甜食、糕点和果酱。小时候的经历对于蒙田性格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父亲想让孩子“了解民众和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的生活条件”,不想让蒙田一开始就有贵族的优越感,沾染上贵族傲慢的性格。他想让蒙田学会节俭和知足,知道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来之不易,学会珍惜和感恩。从小受到这样的磨炼不仅锻炼了蒙田的体魄,对于蒙田之后生活习惯、性格的养成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时蒙田父亲的朋友们建议,在孩子有一个强壮的体魄时,也该培养他有一个灵活的心智。于是三年之后,父亲决定把蒙田重新接回蒙田城堡居住,蒙田忽然从平民生活过渡到贵族生活,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蒙田的父亲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儿子像那些纨绔子弟一样,整天无所事事,没有人生目标,浑浑噩噩过一辈子,游走于赌场、打猎场和酒店。他也不希望将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一位守财奴,一位唯利是图的商人。蒙田的父亲从一开始就对蒙田寄予厚望:他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有学识、有胸怀、有远见的人,希望孩子积极进取,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从而能在国王的参政会上为国家效力。而成为这样的人,精神世界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前的地方,而是要拥有广阔的世界眼光。

当时社会人文主义盛行,掌握拉丁语是通往这个精神王国的钥匙。在文艺复兴时期,需要谙熟古希腊罗马贤哲们的经典著作,而这些著作都是用拉丁语写的。蒙田的父亲决定让三岁的儿子掌握拉丁语这门语言。蒙田三岁前在养父母家虽然每天都能听到佩里戈尔地区的方言,但是还不会模仿大人们说话。蒙田的父亲略懂一点儿拉丁语,而其他人从来没有接触过拉丁语。于是,父亲在古堡中开始了自己的实验,而蒙田就是实验的对象。为此,父亲不惜重金为蒙田聘请来一位德国学者,这位德国学者的拉丁语非常流利,但是一点儿法语都不会讲,这人后来成为一位出名的医生,也是在法国离世的。蒙田的父亲为了减轻这位学者照顾小蒙田的负担,还雇了两名学者来帮助他。三个人轮流抱着小蒙田,教他说拉丁语。他们教学和交流只能用拉丁语,不能用其他的语言。一段时间后,蒙田说拉丁语时充满了自信,而且可以流利自如地表达。连他的老师都有点儿被他的自信打败,有点儿不敢和他交流了。

蒙田说他在孩提时代就表现出来一种自信和自豪感。他自己形容是“从小时候,别人就发现我身上有某种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的行为举止和派头,有种愚蠢的自豪”。蒙田认为自傲是人们对自己的评价太高,这种对于自己过分的爱,往往把自己看得和自己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就像情人眼里出西施一样,人们往往会把自己看得很完美。蒙田认为自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他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缺点,他不会急着否定这些缺点,也不会为它们辩解。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价值。蒙田很注意礼貌,他喜欢脱帽行礼,特别是在夏天。除了家里的仆人,只要是有人在路上对蒙田行礼,他都会还礼。但是在他看来,亲王不能行脱帽礼,如果这样的话,就和普通人没有区分,皇室应该有皇室的尊严。

为了保持蒙田的拉丁语的语言风格的纯洁性和完美性,父亲不让他学习母语法语,以防影响拉丁语纯正的发音。全家人为了父亲的教育实验做出努力,不论父母、仆人还是雇工,在与蒙田交流时都必须用拉丁语。所以,蒙田城堡里的人都不得不学习拉丁语,他们先把自己想对孩子说的话,向老师请教怎么用拉丁语说,再与孩子交流,不管是叫蒙田吃饭、洗澡和与他玩游戏都是用拉丁文。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有不小的收获,这一点大家事先没有预料到。此事还有一个戏剧性的影响:由于蒙田城堡里都使用拉丁语,一些拉丁语和拉丁文名字也在邻村传播开来,有些工具的拉丁语名称在这一地区生根发芽,并且一直沿用到现在。

父亲的教育实验还是成功的,直到六岁,蒙田还不会说自己的母语法语,他在没有词汇和语法的强迫下完美地掌握了纯正的拉丁语。这种当时世界性的语言成为蒙田的“母语”,在他最容易学习语言的时候很自然地被他掌握了。蒙田在《随笔集》中写道:“我的父母以这种方式学会了日常拉丁文用语,平时伺候我的仆人也是这样。总而言之,我们受到了完全的拉丁化,这种影响还扩及周围的村子,今天还有很多工种和工具以拉丁文称呼。对于我来说,六岁之前对法文和佩里戈尔的方言,就像对阿拉伯文那样一点儿不懂。”这对他以后的阅读习惯产生了很大影响:他更喜欢阅读用拉丁语写的书籍,而非法语书籍。除此之外,在他害怕或者突然尖叫的时候,脱口而出的不是母语法语,而是拉丁语。假如在蒙田中年时人文主义没有走下坡路,他的《随笔集》很可能是用拉丁文写成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恐怕法国要失去一位非常优秀的作家了。那些人文主义学者所说的教育方式,以及蒙田父亲认同的教育方式,蒙田在《随笔集》中这样描述道:“他应该通过唤醒我的自由意志,通过唤醒我自己的愿望来教会我对知识的鉴别力和对自己职责的鉴别力,而不是强迫;我的心智应该在完全的自由之中非常徐缓的提高,而不应该对我强硬拔高,不应该施加反常的压力。”

蒙田的父亲有意识地培养儿子的个人意志,连每一个细节都不会忽略。有一次,一位家庭教师提出“如果人们在早晨突然强行把孩子从睡眠中唤醒,对孩子娇嫩的大脑是有害的。”蒙田的父亲受到启发后,想出了一种对孩子神经刺激非常微弱的办法叫孩子起床:每天用音乐来唤醒睡梦中的孩子。每天清晨,拉小提琴的或者吹笛子的艺术家守候在孩子的床边,等到了起床的时间,小提琴和笛子优美的旋律就会把蒙田从睡梦中唤醒,蒙田会伴着美妙的音乐声开始新的一天,这样特别的起床铃声一天也没有间断。在童年时期,蒙田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时时刻刻都有人在他身边,一家人都围绕着蒙田转,蒙田成了家庭的中心。蒙田的父亲如此精心地培育蒙田,犹如精心地呵护幼苗的成长,这在当时是不多见的。即使是波旁王朝国王的孩子、哈布斯堡王朝国王的孩子也不见得受到了父亲如此悉心的培养。在蒙田的记忆里,童年是色彩斑斓的,无拘无束的,他幸运地在父亲为他撑起的天空下茁壮成长。模糊记忆里的童年时代,蒙田仅仅被屈指可数地打过两次,即使是挨打也是被象征性地打几下。

蒙田父亲对孩子独特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个性化的教育:不禁止孩子做什么,让孩子的天性自由发展,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这种教育方法也不是没有缺点。蒙田性格温和,做什么事都慢条斯理,他很少听到有人对他说“不”,也不必遵守什么规矩,在蒙田的字典里没有“规矩”这两个字。如果这样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培养出任性、懒散的孩子。蒙田后来自己认为:“如果说,我今天能成为一个相当合乎礼仪的人,那么我想说,这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由于我的苛求,而是由于我的天性和运道好。假如我天生有一种相当懒散的素质,那么结果就恐怕相当令人忧虑了。”他喜欢自由,习惯于自作主张,没有人可以指挥他,把想法或观念强加给他,他总是走自己选择的道路,以自己的步伐前进。蒙田的性格中喜欢独立自由,不喜欢服从别人。或许在他看来,没有必要改变自己的懒散、迟钝、喜欢安静的性格。他的一生都受到童年家庭教育的影响,好的一方面是:他对多数人制定的规则、多数人屈从的权威,保持怀疑的态度;从不好的方面来说:宽松的成长环境,使得蒙田的意志力没有那么顽强。这样的童年使他养成了一种不好的习惯:当遇到费脑筋的事情的时候,他不是迎难而上,而是选择逃避。他习惯性地逃避一切按规律办事的事情、逃避需要承担的责任、逃避一切困难的事情。从另一方面来看,他具有一种可贵的品质:始终追求自己的内心的自由,从来不会轻易盲从任何一种自己不了解的说法,盲从于权威和纪律。他自豪地说:“我拥有一颗完全属于自己的自由的心,并且习惯于心里喜欢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代就感受到了自由的快乐和美好,那他将会在一生中再也不会忘记自由,自由会如影随形。以至于后来,蒙田从来没有做过繁重的工作,他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给别人做事情的时候,是有一定的条件的,那就是在他认为合适的时间,以他自己的方式来做。一般请蒙田做事的人都会很了解他,相信他,不会急着催他做事。蒙田的性格很直率、真诚,有什么想法就会直接说出来,不会拐弯抹角,对虚假和伪善深恶痛绝。他不会给别人留情面,所以从另一方面来说,他有些高傲。他习惯了无拘无束,不喜欢毕恭毕敬。一般在和大人物交往的时候,蒙田仍然同和自己的家人、朋友那样,言谈举止很随意。

这种宽容的家庭教育,对于还是孩子的蒙田来说是一种幸运,但如果继续接受这样的教育,可能会变成一种不幸。这种教育方法及时结束,对蒙田来说未尝不是一种幸运。有时带着镣铐跳舞,才会有真正的自由。自由不是指无拘无束,在一定条件下获得的自由才是真实的自由。第三节 上学记

在蒙田六岁的时候,他被父亲送到波尔多市的吉耶讷学堂读书。自由自在的童年时代学习、生活要告一段落了,蒙田告别了家乡踏上了求学的征程。1539年的一天,天气晴朗,蔚蓝色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蒙田和父亲坐着船随波而下,两岸的青山向身后跃去,岸边有葱绿的树木,树影倒映在水中,浑然一色,已经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山。到了波尔多市港口,就能看到货船贸易往来繁忙的景象,包装精美的葡萄酒、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咸鱼、高大粗壮的木材都被从货船上卸下运往各地。陆地上宽阔的街道,高大的建筑,熙熙攘攘的叫卖声,一派车水马龙繁忙的景象,这一切都让从小镇而来的蒙田感到非常新鲜。一路上,蒙田一边好奇地观察着城市的景象,一边满怀期待地憧憬学校的生活,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校门口。吉耶讷学堂远离市中心的闹市区,环境优雅静谧,大道两旁是繁茂的榆树。欧洲中世纪的学堂是不分小学和中学的。吉耶讷学堂在当时是最好的学堂之一。蒙田的父亲一路护送蒙田来到学校,尽管把蒙田送到了学堂,但是父亲还是放心不下。他为蒙田精心挑选了优秀的老师,对于蒙田的其他方面的教育也十分关心,甚至给蒙田留有一些小的特权。由于在家里提前接受了家庭老师的辅导,所以蒙田不用从头学起,一来到学校就直接读高级班。

蒙田满怀欣喜来到学校,可这里与蒙田想象中的景象完全不同,蒙田受到了和家中完全不同的教育——满堂灌式的教育。在学校里,蒙田不再是中心,他必须融入这个新的集体中。蒙田在学校的一天是这样的:清早被学校的起床铃声吵醒,清早的课程是对老师找出的例文结构进行分析;下午的课程是学习语法,没有例子,晦涩难以理解;晚上的课程是同学们一齐朗读课文。

如果学生不听话,是要受到老师责罚的。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那些有钱有权人家的孩子一般不会受到严厉的斥责和打骂。在蒙田的记忆中,他仅被老师打过一次,而且打得也是非常轻的。但是,令他最难以忍受的是这种呆板程式化的训导,老师把他的观念强加给学生,不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一次,蒙田不能像在家一样,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必须遵守学校的规定。

蒙田在自由的家庭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他总是本能地抗拒这种僵化的教育方式。他抱怨说:“教师们总是对着我们的耳朵大声吼叫,好像要把知识灌进听筒里去似的,而我们要做的事情仅仅是重复他们对我们说过的话。”教师只是一味地把死教材灌输给学生,而不管学生们自己的想法,学生没有理解,更难以很好地掌握。蒙田认为这种教育方式,只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蒙田抱怨道:“我们所做的事情只不过是死记硬背”,“纵使我们给自己填满一肚子肉,如果我们不能消化,不能使之变为我们自己身上的肉,不能因此而变得强壮,那么这一肚子肉对我们又有什么用呢?”学堂的老师让学生死记硬背许多史实细节、数字、定律和理论。这些书本知识大都脱离实际,用蒙田的话来说就是“纯粹为了炫耀书本知识”。教师评价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就是,谁能把这些知识记得非常熟练,能倒背如流,谁就是好学生,反之,则是坏学生。当时人们将那些学校的校长叫作迂夫子。正是这些不经过理解强行记住的知识,扼杀了学生独立思考世界的能力。正如蒙田所说:“犹如植物吸收太多水会死掉,油灯里的油太多会熄灭,我们的思维活动同样会受到过量知识的影响。”“死记硬背不代表我们真正掌握了知识,而仅仅代表着我们记住了知识。”蒙田[13][14][15]认为,记住了李维和普鲁塔克作品中迦太基王国的坎尼战役[16][17]的日期并没有那么重要,关键是要了解西庇阿和汉尼拔的人物性格;重要的不是历史事实本身,而是隐藏于历史事实背后人性的光芒。人们通过学习历史事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为自己的人生道路指引方向,把书本中的那些知识转变为自己的一种人生的智慧,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而在学堂教师们只是把事实的细节填鸭式地灌输给蒙田,以至于在蒙田步入中年后,仍然难以释怀,给当时教自己的老师打了一个不好的分数。蒙田说:“教师应该依据一个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表现来判断学生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根据一个学生单纯背了多少东西来判断学生学到了什么。应该让一个学生自己去选择、判断他所读的一切,而不应该让他仅仅由于教条或出于权威而相信任何东西。应该把不同的说法、看法摆在他面前。假如他有能力,他便会做出自己的选择;如果他还未具备这一能力,他就会一直处于怀疑中,一直思考,直到找出答案。但是,如果我们只是不经思考而一味听从别人的话,那么了解的东西永远只会浮于表面,他思考的不是问题本身,也找不出问题所在,换句话说,他根本不是在找问题。”蒙田认为学生应该有质疑精神,不能盲目相信权威,要有自己的思考,不断地寻找答案。

虽然在教蒙田的老师中也有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可是那些优秀的老师却不能学以致用,不能把先进的教学思想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所以,蒙田离开母校时不是怀着依依不舍之情,而是很庆幸自己终于告别了那所学堂。蒙田说:“现在看来没有一件可以称为成绩的事。”蒙田不喜欢他的老师,老师也可能对蒙田很不满意。由于刚从宽松的家庭教育转到死板的学校教育,蒙田从内心抗拒死记硬背的书本知识,抗拒学校的规章制度,不仅如此,他还缺乏敏捷的思考能力和悟性。他的许多优秀的特质,他的才华,他的天资是在青春期之后才苏醒过来。正是由于某种惰性存在于他的身体里,在青春期,他还未表现出后来拥有的好奇、清晰和机智的思想。蒙田说:“虽然我的身体很健康,依照我的天性,我总是那么温顺和随和,但青春期的我却表现得慢慢悠悠、磨磨蹭蹭,在他们的眼里我就是一个懒散的小孩,他们很难邀我出去玩。”这时蒙田敏锐的观察力还未显露出来。蒙田说:“凡是我能看到的,我都会仔细地观察;但由于我那木讷的天性,所以在我心中不会产生超越我年龄的大胆的想法和观点。”然而蒙田时刻留心观察外界事物只是对他自己的内心有了影响,老师们根本没有察觉。蒙田没有因此而责备老师,反而为自己的年轻时代做了这样的总结:“我的思想很迟钝,仅仅能做到:人们把我的思想鞭策多远,我的思想就能前进到多远。我的思维能力是后来慢慢发展而来的;在当年,我的想象力非常贫乏;最主要的是,我的记忆力非常差。”其实从另一方面来讲,一位拥有天赋的人被禁锢在死板的学堂,是很难发挥他的天赋和才华的。但是,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蒙田找到了教科书以外的精神慰藉:人文学家的著作。在这些浩如烟海的课外读物中,他可以逃脱学校思想的禁锢,自由自在畅游在文学家们的思想世界中,与他们对话,聆听他们的思想,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巴尔扎克在小说《路易·朗贝尔》中也曾经描述过这种情况,不仅巴尔扎克描述过,其他人也描述过。蒙田一旦进入读书的状态就会如痴如醉,进入忘我状态。年轻的他喜欢读拉丁语著作——[18]奥维德的《变形记》。奥维德的《变形记》是蒙田的启蒙读物,对于充满神奇幻想的小蒙田来说,《变形记》可以满足他精神世界的需求。《变形记》取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这本书为蒙田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幻世界的窗户。这本书充满想象力,书中的所有人物都可以变成其他的事物。在奥维德描绘的那个童话世界里,人可以变形为植物,如:月桂树、水仙、橡树、花朵等;也可以变形为动物,如:夜莺、比翼鸟、母熊、鹿、蛇、喜鹊、蜘蛛等;还可以变成冰冷的岩石,叮咚的泉水等。书中的一个人物库阿涅,因为极度悲伤,幻化为清澈碧绿的湖水;弥达斯由于不懂音律被福波斯拉长了耳朵,就变成了驴耳;刻宇克斯和海尔赛妮这对情侣在世时,受到种种因素的阻隔,没能在一起,他们死后变成了比翼鸟,比翼双飞,永不分离。等后来蒙田的思想成熟一些的时候,就不再喜欢这本书了。

有一次,蒙田觉得老师讲的内容枯燥乏味,于是偷偷地拿出课外读物阅读,正读得津津有味时,被老师发现了。蒙田当时很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很害怕老师会把他的书没收,会训斥他,甚至会把家长叫来。但是这位辅导蒙田的老师很开明,不仅没有没收他的课外读物,也没有惩罚蒙田,而是装作什么也没发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得蒙田有机会接触到课外读物中的精彩世界。蒙田心里很感激这位老师,得到默许后,他开始贪婪地吸收这些知识。蒙田很喜欢这位老师,他会因材施教,依据学生的兴趣,来引导学生学习。后来蒙田又[19][20][21]读了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泰伦斯和普劳图斯的戏剧。蒙田对戏剧很感兴趣,在他看来戏剧是一种很好的社会娱乐活动。

由于掌握了标准流利的拉丁语,蒙田可以自如运用拉丁语,加深对古典作品的理解。这些优势使他从学生中脱颖而出,他从老师眼中不知进取的学生变为聪明的好学生。他的老师中有一位是乔治·布坎[22]南,此人在研究苏格兰历史方面有重要贡献。在当时,乔治·布坎南是非常受大家推崇的拉丁语悲剧作家。一次偶然的机会,蒙田幸运地得到出演乔治·布坎南悲剧中角色的机会,并在学校的礼堂登台表演。蒙田凭借着纯正的拉丁语和运用语调的技巧、自信的动作表情,胜过了其他演员。其实蒙田当时还小,没到排演话剧的年龄,老师破格选他为演员,他不负老师的期望,出色完成了表演,令大家刮目相看。在此之后,蒙田还在格朗特和米雷的话剧中演过男主角。从表面来看,对这个难以教育的人的教育是在他十三岁时结束的,此后蒙田一直在自己做自己的老师,同时也做自己的学生。

十三岁的蒙田离开了吉耶讷学堂,在去图卢兹或巴黎上大学之前,在家中待了一段时间。在父亲身边的日子是蒙田难得的休息时间,那段时光是彩色的,是蒙田重新启程的加油站。1949年,蒙田到图卢兹和巴黎的大学学习法律,曾经在法兰西学院听课。蒙田认为自己的生长发育阶段在二十岁时就早早结束了。他描述道:“我以为,我们的心智在二十岁就已经定型,而且到了二十岁的年头,心智中所有的天赋素质均已露出端倪……至于说到我自己,肯定的一点是,从二十岁那一刻起,无论是我的智力还是身体,都已开始渐渐走下坡路了。”在蒙田看来,二十岁是一个临界点,成功的基础已经奠定,这就要求人们趁年轻好好努力。蒙田还说“如果在这个年龄还没有充分表现自己的力量的话,以后就不会表现出来。人的与生俱来的品质和美德就在这个时候展示它们的力量和美好,否则就永远不会再出现……有的人善于合理利用时间,可能他的知识和经验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是,生机活力、信心毅力以及非常重要的其他品格会在二十岁之后逐渐衰退。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身体会缩短,头脑也会变得迟钝,会语无伦次。有的时候,身体先衰老,有时也会是心灵先衰老,我见过很多人,他们的头脑衰退的比肠胃和腿脚更早,这种人常常很难觉察到,但它的危害是很大的”。在蒙田看来,人类的全部伟大的功绩,不论是什么样的功绩,也不论是在古代或是现代,可以看作绝大多数是在三十岁之前而不是三十岁之后创立的。

虽然蒙田并没有为我们留下他年轻时的肖像,但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从蒙田的《随笔集》中对自己的描写来推测,蒙田的身材遗传了他的父亲,和父亲一样非常矮小,比中等身材还要矮几分,对此他非常不满意,一直耿耿于怀,还常常在书中抱怨。蒙田身材的矮小可以从他的塔楼的门框推测出来,门框仅仅有五英尺那么高。这样的身材使他非常引人注目,由于个子矮小,他动作举止的威严会减少。他说如果人们可以选择自己的身材的话,高等身材是优先选择的,对于一个军人来说尤为如此。男子美的标准是和身高有密切关系的,男子身材矮小是难以原谅的,而对于一位女子来说,身材比例均衡就好。

即便有宽大的额头、柔和的目光、高挺的鼻尖、娇小的嘴巴和耳朵、洁白整齐的牙齿、浓密的胡子、圆圆的脸蛋、优雅的举止、匀称的四肢,如果身材矮小就遮蔽了这所有的优点,不能称为一个标准的美男子。他认为由于自己身材矮小,虽然身体结实,脸庞不是婴儿肥,面色红润,性格时而开朗时而忧郁,但是仍然和美男子毫无关系。蒙田的仆人们也都在背地里嘲笑蒙田身材矮小,雇工们常常不把蒙田的命令放在心上。最令蒙田气愤的一件事情是,有一次,他去皇宫里办事,刚见到他的侍佣都向他询问,“蒙田先生在哪里”,当时他的鼻子都快气歪了,立即沉下了脸。蒙田发现骑马这项运动可以弥补身高不足的缺陷,于是他很热衷于这项体育运动。

但是除了这一个缺点,这位年轻的贵族还是非常英俊的:身体非常结实,鹅蛋形的脸庞略显秀气,高高的额头,细弯的双眉,高挺的鼻梁,红润的嘴唇,栗褐色的胡须,线条轮廓分明匀称。他的目光深邃而迷人,也许年轻的时候还略带忧伤。据他所说,他的性格并不是非常活跃的,而经常是沉稳安静的。在他身上难以找到骑士那样精力充沛、爱好运动和喜欢比赛的精神。这一点与他的父亲不同,他的父亲总是充满活力,爱好各种运动,迟暮之年活力仍不减当年。和蒙田父亲地位相同的人中,没有人能在体育锻炼方面比得过他的父亲。他的父亲身体矫健从一些小细节就可以看出:六十岁的父亲还能只用拇指做俯卧撑,还能够轻松跳跃过一张桌子,还能在暴风雨中一步三级地在台阶上向上奔跑,这种体力有些年轻人都会自叹不如。

蒙田说:“我从来都不曾灵活敏捷……不会有人能在音乐、唱歌或者演奏方面教会我东西,因为我在这些方面没有天分;我在跳舞、打球,或摔跤方面也是成绩平平;而在游泳、跨越障碍或跳远和击剑方面,则是一窍不通。我的手指也不怎么灵活,以至于有时候我连自己写的东西都看不懂,遇到这种情况,我往往会把潦草写的东西再重新写一遍,而不愿费力去辨认我写的内容……我甚至很难折叠一个整齐的信封;我也很可能从未很好地削过一支羽毛笔或者把桌子收拾得井井有条;我也不会上马鞍骑马或者将一只鹰放飞;我不知道如何对待狗、鸟和马匹。”他最感兴趣的是女人,其次是社交。他在书中记述,在他很小的时候,由于他富有幻想,因此女人对他的诱惑力是非常大的。从衣着来说,他不是非常讲究穿衣打扮,不会在衣着上下很大功夫。蒙田在《随笔集》中说:“不管我想去哪里,总会遇到穿着方面的麻烦,不管我们要去做什么,它总是会妨碍我们。”在他看来:一旦穿上华丽的衣服,形体反倒显得非常可怜。蒙田很注意自己的形象,不论天气多么热,他从来不在仆人面前解扣或是敞怀,以至于周围的农民在他的面前也不敢这样做。

他喜欢社交,并不是想通过社交来巴结有身份地位的人,而是想要找到志同道合,能和他一起讨论问题的人。这种性格的形成与蒙田小时候被送到邻村奶养有一定关系。他也喜欢和人们一起讨论,当然讨论到情绪激动的时候也会发脾气、拍桌子,但是这种争论并不是为了满足争论、发脾气的嗜好,而是一项愉快的具有娱乐性质的比赛,通过争论,彼此交换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见解,那么争论双方都会有所收获。蒙田血液中沸腾的加斯科涅人的热血,有时会使他充满激情,然而,这种激情不会让蒙田失去理智。蒙田讨厌任何形式的暴力和任何原因的残忍,蒙田怀着一颗悲天悯人的心,他一看到别人受苦,就会感同身受地觉得自己也在遭受痛苦,这令他非常难受。蒙田不喜欢狩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无法眼巴巴地看着丛林中的动物被活捉或被杀死时惊恐的眼神。当他看到小鸡被拧断脖子,野兔被猎狗叼在嘴里,他都会非常伤心。他往往会换位思考,把自己想象成那些动物。蒙田常常会用动物的眼光来看人类的世界。当骑马的时候,他的想法很有意思,他会想象马儿是否也在利用他。他拥有一颗同情心,他热爱一切富有生命的物体,同样也热爱自己的生命,这是他还未学习到任何格言警句和想出自己的人生信条之前就具有的特质。他在《随笔集》中写到他对生命的态度,“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就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度,这时我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坏日子,要飞快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差事、一件贱物似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他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充满好奇,一切都想要尝试一下。在那个年龄阶段,他的前途未知,将要去哪里,未来的目标是什么,自己有什么优势,这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这个二十岁的小伙子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想看看这个世界会给他带来什么,他将会为这个世界带来什么。[1] 弗朗索瓦一世(Francois,1494~1547),法国瓦罗亚王朝国王。[2] 法国一地名。[3] 卡萨诺瓦(1725~1798),意大利冒险家和作家,主要著作为其自传《我的生平》。[4] 莫舍·帕萨贡,蒙田母亲的曾祖父原来的西班牙姓名。[5] 西班牙一地名。[6] 指十六七世纪时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境内,被迫害改信基督教,而暗地依然信奉原来宗教的犹太人或摩尔人。[7] 法国古代钱币名。[8] 指蒙田的父系祖辈。[9] 指蒙田的母系祖辈。[10] 佩里戈尔地区是蒙田城堡的所在地;吉耶讷地区是波尔多市所在地。[11] 让·雅克·卢梭(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教育家、文学家、教育思想家。[12] 约翰·海因里希·裴斯泰洛齐(1746~1827),瑞士教育思想家,主要著作有《隐士夕话》、《伦纳德和格特鲁德》等。[13] 李维(约前59~前17),古罗马历史学家,主要著作有《罗马建城以来的历史》等。[14] 普鲁塔克(约46~120),罗马帝国时期希腊论理学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等。[15] 坎尼(今指意大利东南部城市),古城名。[16] 西庇阿(前237~前183),古罗马统帅。[17] 汉尼拔(约前247~前183),迦太基统帅。[18] 奥维德(前43~约前18),古罗马诗人,代表作《变形记》等。[19] 维吉尔(前70~前19),古罗马诗人,代表作《埃涅阿斯纪》等。[20] 泰伦斯(约前185年前后或前159年),古罗马喜剧作家。[21] 普劳图斯(约前250~前184),古罗马喜剧作家。[22] 乔治·布坎南(1506~1582),苏格兰人文主义者和历史学家,著有《苏格兰历史》。第二章蒙田的中年时期第一节 政治生涯

1554年8月1日,蒙田的父亲被选为波尔多市的市长,一直任职到1556年。同年蒙田被任命为佩里格税务局新设立的税务法庭的推事。三年之后,不知什么原因,佩里格税务法庭并入波尔多最高法院。也许是由于佩里格法庭的工资待遇比较高。该法院是构成最高法院及法国最高司法机构的八个地区法院之一,法院事务主要是管理该地区的司法和市区行政事务。许多佩里格法院原来的员工被调到波尔多高等法院,蒙田就是其中的一员,蒙田担任最高法院推事。在波尔多法院任职的官员不欢迎这些外来者,但是又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总会千方百计刁难像蒙田这样新调来的人;把这些人安排在狭小的办公室,法院差役不听这些人的命令。他们这样刁难新调来的人的主要原因是,从佩里格来的这些人工资薪酬要高于他们的工资。在波尔多官员的一再抗议下,1561年,政府决定要将工资差额取消,而从佩里格来的一帮人当然愤愤不平,极力争取自己的权利。二十八岁的蒙田代表这些人向法院求情。但是,蒙田所做的无济于事,法院最终驳回了他们的请求。蒙田在调查庭任职,主要职责是评估在主法庭当下没有办法马上宣判的民事案件。他要做的是把案件按时间顺序加以梳理,把不同人物的观点简洁地表述出来,不做任何判断。从一个案件中,他看到了不同人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对同一件事的态度。这是一个辛苦的职业,要接近事实的真相,需要翻阅大量的资料,查阅数以百计的法律、法规条文。当时的律师在如此浩瀚的资料面前选择退缩,许多决定带有主观随意性。当时司法不能公正地为民做主,有人遇到了问题也不愿意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蒙田在当时司法腐败的社会提倡司法改革,在16世纪,蒙田不是孤军作战的一个人,而是有一群人在为此奔走呼号。在蒙田看来,当时存在的法律最主要的问题是:法律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人都会犯错误。从理想状态来讲,每一个案子都会有最终的判决,但现实情况是不同的,非常确定的判决是很少有的。由于其中有众多的环节,一个环节有问题,其他的环节就会出现连锁反应。有太多因素影响最后的判决结果。首先,没法收集到所有的证据,偶尔也会出现伪证;其次,法官也是人,也会犯错误,使得事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法官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看问题,有时如果碰到不负责任的法官,他们的判决不是依据存在的证据,而是依据他们的个人主观喜好,比如一顿饭吃得是否舒服将直接影响到判决的结果。而负责人的法官,会把追求事情的真相作为判案的标准。既然律师们都是人,都会时常犯错误,那么法律就不会是完美无缺的,因为,是人制定的法律。这充分体现了蒙田的怀疑主义思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