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评析(三十): 一切景语即情语


发布时间:2020-03-12 09:17:50

点击下载

《人间词话》原文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气象皆相似。

评析

王氏所举“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出自《诗经·郑风·风雨》;“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出自屈原之《楚辞·九章·涉江》;“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出自王绩之《野望》;“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出自秦观之《踏莎行》。其中多数我们已经在前面的章节中有所涉及。

王国维说他所列举的这些诗句“气象皆相似”,问题关键在于他的“气象”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其实很简单,王氏此处的“气象”主要是一种抑郁孤苦、寒冷凄凉、高峻阴晦的环境描写,它既是诗人对环境描写的高度把握,也是诗人自身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陈咏《略谈“境界”说》:“所谓‘气象皆相似’实即指词中的景色造形固然各有不同,但它们所渲染出来的艺术气氛却都是凄厉哀惨的”。周锡山《王国维美学思想研究》:“此谓以上诸作所表现的大致相似的雄浑苍茫中透出沉郁悲凉的气象”。下面笔者依次进行分析。

《郑风·风雨》,现代学者认为是一首风雨怀人的诗歌,写的是一位女子与久别的情人或丈夫重逢。这首诗歌本身很短,总共三章三十六字,每章十二字,三章叠咏,感情直白,一唱三叹,别具艺术魅力。(重章叠咏在《诗经》当中比比皆是,重章叠咏具有感情充沛强烈、一唱三叹的艺术魅力)

全诗三章通过时间串联起来,充分运用触觉、听觉、视觉感受,将女主人公的感情一步步推向高潮。第一章,“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是触觉描写,风雨凄凄是寒冷的意思,这章所写的景象大概是子夜时分,寒雨凄冷,女主人公独自一人听着鸡鸣之声,不免心生凄凉孤独之感。第二章,“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是听觉描写,风雨潇潇是形容风雨之大,这章大概时已夜半,此时寒雨急骤,鸡鸣寻伴,女主人公更加想念远方的丈夫或情人,不胜相思。第三章,“风雨如晦”是视觉描写,风雨如晦是风雨浓重、视线昏暗的意思,这一章似乎已是接近天明了,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言:“‘如晦’正写其明也,惟其明,故曰‘如晦’”。

《郑风·风雨》运用的是情景反衬手法,以哀景写乐事,每章前两句都是风雨描写。王夫之《姜斋诗话》:“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正是如此。

《九章·涉江》是屈原晚年的作品,诗人在诗中痛陈楚国政治的黑暗,对统治者亲小人、远贤人表现出了一定的愤慨。然而,纵然在贤良之士不断得到打击疏远的情况之下,正直爱国的诗人依然一心为国,不为世俗所染,其高洁超世的品行令人动容感喟。

《九章·涉江》不同于《诗经·风雨》,后者的感情基调是明快的,虽然诗中对风雨景色的描写看似压抑悲戚,实则不然,我们通过前面的分析,已然知道这是一种以哀写乐的反衬手法。调头再看前者,它的感情基调本身却是悲壮的,用屈夫子自己的话说,那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管现实社会多么黑暗、国家政治多么腐败,诗人始终不改其心,纵然前路多歧途,依旧一心为家国。

那么,在分析“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这两句之前,我们还是首先把它还原在《九章·涉江》当中作整体分析把握。

……

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

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

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

我们现在来看这一段内容。这一段前四句是诗人由于遭到流放打击进入溆浦时的环境描写,这是一个深山密林的所在,毫无人烟,大概是猿类居住的地方。由于山高树大,太阳都被遮蔽,山下常年隐晦多雨。天气转冷后,便是大雪纷飞,由于空气湿冷厚重,此处看起来是天地相接,雾气茫茫,这几句环境描写可能是实写也可能是夸张的虚写。最后两句是诗人内心独白,他说自己独处此地,心无所乐,但依然不改本心,不与世俗同流,虽则愁苦而终也绝不后悔。另外,“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两句不仅仅是自然环境描写,也是诗人对当时楚国政治环境的暗喻。

《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诗歌,描写的是隐居生活。笔者先引全诗: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首诗很明显是写秋景。首联说自己傍晚时分站在东皋(诗人隐居地)山上,彷徨徘徊不知该往何处去。颔联和颈联是景色描写,树木皆已作黄,四周所有的山上都披着一层落日余晖,牧人赶着牛群回家,猎人带着猎物返室。尾联说自己虽在此地隐居,然而因为其志趣情操普通百姓并不能懂,世俗之人难以理解自己,因此他与当地百姓并不熟悉,自己只好直追古代贤人逸士,以寄情思。“采薇”用的是伯夷叔齐的典故,代指隐居生活。

王绩的《野望》清新自然,朴素流畅。首尾两句抒情,中间两句写景。写景又分动静,颔联静景,颈联动景,一动一静的景色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安详和谐的隐居画面,这是一种田园牧歌式的闲适生活。

秦观的《踏莎行》,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已进行多次分析,此处不再枝蔓。下面笔者就以上分析,最后作简要概述。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诗词,往往是寻章摘句,只对原诗歌当中的一二句诗词作评价,这一点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王氏这样做,自然是有利有弊,好处是针对具体的一二句诗词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更彻底的理解这一二句的妙处;坏处是王氏在某些时候确有因这一二句诗词进而去概括该诗人全部精神面貌的问题,这自然会产生断章取义、管中窥豹的弊端。就拿本则词话所举诗词为例,这几句如果单列出来看,确如王氏所说,有一种相类似的气象,何种气象?笔者在前面已经分析过了。然而,当我们把它们分别放在各自诗词当中再去对比时,则恐怕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郑风·风雨》是反衬,以哀景写乐事;《野望》则是实写,只不过写的是秋日景象,中国文人历来有伤处悲秋情节,因此秋日景象也往往带有一种文人感伤的氛围;《九章·涉江》和《踏莎行》似乎可归为一类,都是诗人造贬之后所写,其心理感受或多或少有些相似。如此看来,如果把这些诗句放在其各自的具体的语境中看,总还是有些区别的,好在王氏并没有对这四首诗词做整体评价,只说他所列举的这四句诗词气象相似,这样看来的话,其实也并无什么不妥之处吧。

总之,终究如王氏自己所言,一切情语即景语。写情的目的原本就是为了达情,否则的话,难免也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与创作无益了。

往 期 回 顾(点击标题查看)

01期:词以境界为最高?

02期:造境与写境,理想与写实

03期:有我、无我之境实为两种审美客体

04期:动静皆是相对而言,非绝对对立

05期:直观感受的取舍裁剪

06期:真情、真景、真境界

07期:生气与通感

08期:阳刚与阴柔,美是多样化的

09期:境界、兴趣与神韵

10期:太白最上,希文次之,子侨再次

11期:惊艳绝人与深美闳约

12期:角度不同,结论自然不同

13期:情景并重,还是有所侧重?

14期:诗词三境界——句秀,骨秀,神秀

15期:李后主——千古第一流词人

16期:究竟何为赤子之心

17期:主观诗人和客观诗人都摆脱不了主、客观的影响

18期:以血书者自有血的经历

19期:有继承、有发展

20期:同一风格,些许差别

21期:诗词虽有所本,然贵在能各尽其妙

22期:只有站在巨人之上,才能看的更高更远

23期:同为咏草,各有其妙!

24期:一洒脱,一悲壮

25期:凡忧生者必忧世,凡忧世者必忧生

26期: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

27期: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

28期:虽则高下有别,亦当秉公而论

29期:诗词应当是情韵与情境二者并重……64篇长期连载,本平台原创首发,敬请期待。

文化传统是传统文化背后一以贯之的精神链条,即道统

解悟经典,修身治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扫码关注获取课件,点击经典名称参加学习

道德经|易经|论语|管子四篇

点击下载《人间词话》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