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评析(十四):诗词三境界——句秀,骨秀,神秀


发布时间:2020-03-12 09:18:35

点击下载

《人间词话》原文14: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评 析

温飞卿、韦端己大家已经熟悉了,李重光是谁呢?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煜,五代南唐后主,世称李后主,著名词人。

叶嘉莹女士认为王国维所说的“句秀”是指温词词句藻饰之美;“骨秀”是指韦词情意本质之美;“神秀”是指后主词精神之生动足以超越现实而涵盖一切的一种美。

笔者以为,关于“句秀”,叶嘉莹女士的解释并不全面。关于“骨秀”的解释还可以商榷;关于“神秀”的解释则稍显繁琐。叶嘉莹女士认为温飞卿“句秀”是指其词句藻饰之美,我们知道,温飞卿的词确实是“精艳绝人”“香而软”,辞藻艳丽、流于纤巧,这是他的词的一个大问题,而且王国维评温飞卿词“画屏金鹧鸪”本来也暗含这一层批评的意思,那么叶嘉莹女士说他“句秀”自然没什么问题。但是,温词的“句秀”就仅仅如此吗?笔者以为不是,唐圭璋、潘君昭二先生理解的“句秀”和叶嘉莹女士理解的“句秀”就不尽相同。且看他们二位是怎么解释的,笔者先引文:

温词一向被称为“句秀”,即是被认为在篇章结构方面显得脉络不够分明,然而却时有佳句,这类佳句往往自成一境……温词大抵用实字写实景实物,构成境界,表达情意,正因为他不用虚字划清脉络,所以就显得深隐含蓄,不易理解。(见唐圭璋、潘君昭《论温韦词》)

我们对比叶氏和唐氏、潘氏的话,叶氏从温词的词句用语本身作探讨,认为“句秀”是指词句藻饰之美;唐氏、潘氏从篇章结构方面入手,认为温氏的词有脉络不够分明的缺陷,并且举了温庭筠的《菩萨蛮·其二》(此处略去)一词作了具体分析,他们认为温词的“句秀”是个别的佳句,而这些个别的佳句往往能自成一境。最后还说温词是用实字写实景实物,不用虚字,所以不易理解(这一点我们不做探讨)。唐氏、潘氏的话在笔者看来是很有些道理的,总的来说,王国维提出的“句秀”应该是包含了叶嘉莹女士和唐圭璋、潘君昭三人所提出的两个方面的内容,二者都是“句秀”的范畴。

叶嘉莹女士说韦词“骨秀”,是指其情意本质之美。笔者以为,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不妥。她说端己词但以本色自然为美,绝不同于飞卿词之藻绘修饰,故称之为“情深语秀”而以“弦上黄莺语”拟之。不过端己之以情意真挚之本质取胜者,虽曰“骨秀”,然而其情意又不免过于落实。

我们看她(叶嘉莹女士)对“骨秀”的解释,主要是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词句用语本身,一个方面是词中感情的表达。笔者以为,叶嘉莹女士从这两个角度来解说“骨秀”,恐怕是没有弄清楚“骨秀”的本质,试问,词句的华丽与否能称为词之“骨”吗?词中的真情真意能称为词之“骨”吗?笔者以为不能。关于“骨秀”的解释,笔者认为唐圭璋、潘君昭的解释是对的,现引文:

韦词多直抒胸臆,在篇章结构方面,则由于不一味刻画实景实物,不用大量辞藻堆砌,词意连贯,上下一气,所以显得脉络分明,层次清楚,这就是他的词被称为“骨秀”的缘由,这也是韦词胜过花间词的地方。(引自《论温韦词》)

另外,唐氏和潘氏以为韦词是以“明白吐露”见长,直抒其情,一气呵成,还举了韦庄的《女冠子·其一》一词作了具体分析说明。虽然唐氏和潘氏也讲到了用词的华丽与否,但是他们二人到底也还讲到了词的脉络层次,笔者认为这个东西太关键、太重要了。至于他们二人到底有没有意识到这个词之“骨”究竟指什么呢?不太好说,笔者以为应该是意识到了。其实,王国维所说的这个“骨秀”的“骨”就是指词的脉络层次,一首词的脉络层次好比于人体内的骨骼经络一样,清晰的脉络层次就像人体完整无损的骨骼经络。对于词来说,这个东西很重要,感情是否流畅,写景写物是否符合规律,都要从这个脉络层次上仔细体会的。其实,无论写诗还是写词,那都不是文字的随意堆砌,随意堆砌的文字就像错位的骨骼经络,脉络层次不通,自然就是矫揉造作,难成文章了。

那么,李煜的“神秀”又该如何理解呢?笔者以为,叶嘉莹女士的说法有道理,但有些繁琐。照笔者的意思,王国维此处评李后主词为“神秀”,实际上就是指其词的“境界”而言的,要说的更准确一些,是指词后之“神韵”。后主词的“神韵”那是罕有人能匹的。周锡山先生就认为李煜词巧夺天工,多神来之笔,罕有人及。

我们还举李煜《虞美人》一词来作说明,其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为千古名句。笔者按,李煜这一句很可能是化用李白《金陵酒肆留别》当中的“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一句。但是两者所写的感情决然不同,李煜所写乃是家国愁,李白所写则是朋友分别之愁。李白的这一句,经过李煜的化用,另成一境,此境真可谓巧夺天工,我们该如何领会呢?语言往往是很乏力的。再举一例,王实甫的《长亭送别》一曲也化用了范仲淹的《苏幕遮》一词,开头两句完全照搬,但王实甫的《长亭送别》同样也成为千古绝唱。其实,就他们二人的词曲来说,笔者更喜欢王实甫的《长亭送别》,寥寥几句,将那个分别的境况写的淋漓尽致,催人泪下,王实甫真是个天才的艺术家啊!他把那个“神韵”写的活灵活现,让人惊愕之余,只有叹服,只有伤心!

汤大民评价李煜词,非常中肯,笔者现将此先生的话转述如下,以飨读者:

然而所谓“李重光之词,神秀也”,从艺术表现形式上看,却是一语中的。因为李煜的艺术笔锋最善于深入到人的心灵深处,而又能用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把那种抽象的、可感而不可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描绘出来,完成抒情诗人自我心理形象的塑造。(引自汤大民《王国维“境界”说试探》,尤其注意划波浪线部分)

汤大民先生这样的说法,无疑是对李煜的高度评价,要知道,一首词要能真正做到深入人的心灵深处是非常困难的,能不能引起他人的心灵深处的共鸣也是考验词人作品的一个重大要素,恰好李煜的词就具有一种高度概括性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能不可贵吗?他的词是可感而不可言,换做我们,我们只是可感(当然,不能感的也大有人在),但李煜终究还是把他言出来了,他是绝不仅仅限于可感,这个境界自然要高出我们一般人很多很多了。

另外,汤大民先生认为。艺术境界的创造,有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一为创意,一为创辞。他说王国维认为创意是诗人独创的灵魂,辞语、格调、韵律等的创新必须服从于意境的要求。笔者以为,这个话无论是谁说的,作为真正的诗人、词人、艺术家都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现在有些人学古人作诗作词,刻意追求辞语、格调、韵律,只流于形式上的模仿,内里究竟毫无意境可言(这类人太多了),是不是也要自我检讨自我批评呢?这是笔者最后想说的一点,也不过是希望大家引以为戒罢了!

诗词赏析

《苏幕遮·怀旧》·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的词能婉约也能豪放,这首词就更为独特了,看着好像是婉约派的风格,其实也不完全是那么回事,他的这首词和李易安的《声声慢·寻寻觅觅》的风格多少有些相似,到底是不是婉约派的风格,这个还看各人的主张了,此处不纠缠。

范仲淹这一首词,其实意境也是比较开阔的,你看他上阙所写“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这一连串的景象,都是阔大的,引人遐想的。“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一句,就很有意思,芳草也无情,这是将芳草拟人化了,当然是借景抒情了。这一句其实很有些物我相感的意味,只不过芳草是无情的,词人是有情的。下阙则几乎都是写情了,词人怀旧也罢,感慨也罢!看他写追旅思、夜难寐、倚高楼、酒浇愁、相思泪这一连串,其中的愁苦之情跃然于纸上,实在叫人拍案叫绝,最后只得与他同落泪了。

点击标题回顾往期精彩

01期:词以境界为最高?

02期:造境与写境,理想与写实

03期:有我、无我之境实为两种审美客体

04期:动静皆是相对而言,非绝对对立

05期:直观感受的取舍裁剪

06期:真情、真景、真境界

07期:生气与通感

08期:阳刚与阴柔,美是多样化的

09期:境界、兴趣与神韵

10期:太白最上,希文次之,子侨再次

11期:惊艳绝人与深美闳约

12期:角度不同,结论自然不同

13期:情景并重,还是有所侧重?

……

64篇长期连载,本平台原创首发,敬请期待

· · ·文 化 是 生 命 的 最 好 滋 养· · ·

文化经典|艺术生活|健康养生| 思想新知

订阅公号:wenhuact ; 联系主编:wenhuact001

文化传统课程链接▼▼数万人因学习经典而受益

学习《易经》,点击这里

学习《管子》,点击这里

学习静心修身,点击这里

学习《道德经》,点击这里

学习《孔子家语》,点击这里

原创·品质·公益·传承·文化·情怀·实用

点击下载《人间词话》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