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苏东坡,记住余秋雨


发布时间:2020-03-27 09:43:28

点击下载

偶逛书店,一书赫然在目。书名《古典今译》,作者余秋雨。屡闻余秋雨封笔,又屡有新书面世,可见余老先生终究是闲不下来。

《古典今译》由三部分构成:今译、本文、书法。其中“今译”是将十篇古文翻译成现代散文,60余页。“本文”就是十篇古文的原文。余秋雨在自序中写道:

我非常看重古典今译在今天的“当下阅读”品质,也就是希望广大读者忘记年代、忘记典故、忘记古语,只当作现代美文来畅然享受。我相信,即便是屈原、陶渊明、苏东坡的在天之灵,也不愿意看到后人拿着他们的文章去一个字、一个字查词典的情景,而是更乐于听到异代人用自己的审美愉悦来与他们对晤,代他们放声。

余秋雨希望他的“今译”,可以使读者“忘记年代、忘记典故、忘记古语,只当作现代美文来畅然享受”。现在,我们试读两段他的“今译”:

我擦着眼泪长叹,哀伤人生多艰。我虽然喜好修饰,也知道严于检点。但早晨刚刚进谏,傍晚就丢了官位。既责备我佩戴蕙草,又怪罪我手持白芷。然而,只要我内心喜欢,哪怕九死也不会后悔。

我,贫居山野,登高望远,在茂密的树林下度过整日,在清澈的溪泉间自洗自洁。作息不讲时间,只求舒适安然。我想,与其当面备受赞誉,不如背后没有毁谤。与其身体享受快乐,不如内心没有忧愁。

果然如此。如果不是熟读古文,还真难找到“今译”的“古典”出处。于是,“忘记年代、忘记典故、忘记古语”,眼中只有余秋雨的“今译”了。

当然,余秋雨的“今译”,是不是“现代美文”,能否作为“无时差文学”来欣赏,能否带来“畅然享受”,每个读者有自己的感受和判断。不过,要以余氏“今译”取代古文,“忘记”古文,恐怕很多读者不会答应。就我个人而言,相比“今译”,我更愿意读下边的文字: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阅读古文,在余秋雨看来,似乎不是什么快乐的事情。“一个字、一个字查词典”,“掉进大量注释的泥淖里,步履艰难”。相比之下,他的“今译”,就表现出了不同一般的“‘当下阅读’品质”。余秋雨现在只是“今译”了10篇古文,不知他会不会立下宏愿,将古代的文章全部“今译”?这样的话,我们真的可以免于“掉进大量注释的泥淖里”。只是,这样的“阅读品质”,能获得大家的认可吗?

古文今译,是大众学习古文的一种常见方式。现在出版的古代典籍,大多附有译文。这是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古文,但终究只是阅读的一种辅助手段。如果只读“今译”,而不读本文,我的建议是,别读古文算了。

余秋雨在“今译”过程中,经历了两度“招魂”。于是,“我译屈原,屈原就在我身上;我译庄子,自己也变成了半个庄子;我译苏东坡,苏东坡的言谈举止也就挪到了今天”。与古人相通,他的“今译”看来达到了至高境界。余秋雨接下来说,“我只有与屈原他们相通,才能让今天的读者凭借着我,与他们相通,与又高又远的文学星座相通”。

读其书想见其人。要贴近作者的心灵,当然是读作者的书。读余秋雨的“今译”,来“贴合古代作家的心灵”,终究隔了一层,恐怕贴合的是余秋雨的“心灵”。

我终于明白,余秋雨“今译”,其妙处在“忘记”二字:先是“忘记年代、忘记典故、忘记古语”,接下来便是“忘记”屈原、陶渊明、苏东坡等。当然,我们一定要“记住”余秋雨。

链接

奇序一篇:余秋雨《古典今译》自序

点击下载《古典今译》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