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实用诊疗大全丛书:中医诊疗腰颈椎、骨伤科疾病(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0 20:25:46

点击下载

作者:屠佑堂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医实用诊疗大全丛书:中医诊疗腰颈椎、骨伤科疾病

中医实用诊疗大全丛书:中医诊疗腰颈椎、骨伤科疾病试读:

1. 落枕

【概述】

落枕又称失枕,是由睡眠姿势不良或受寒凉,而使颈项部肌肉发生痉挛。落枕后患者一侧颈项部疼痛,僵硬头部转动不利,动则疼痛加剧,尤以向患侧旋转更为困难,严重者疼痛引及肩背部。患处肌肉紧张压痛明显。【病因病机】

落枕或因睡眠时姿势不良,枕垫过高或过低,或经久不动,以致颈部肌肉过度伸展而损伤,或因颈肩部当风着凉受寒以致颈部气血凝滞,经络痹阻,而拘急疼痛,若颈部劳累或体内素有寒湿停留者,更易犯此。本病好发于青壮年,以冬春季为多见。【诊断要点】(1)疼痛颈项部一侧或两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肩胛提肌痉挛,疼痛于转动头部时,疼痛加剧。(2)颈部活动受限颈部转侧不利,尤其是向患侧旋转时,尤为明显。【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

本病以胸锁乳突肌或斜方肌,肩胛提肌压痛明显,颈项部转动不利为特征。(二)治疗原则

疏风祛寒,宣痹通络。

方药:牛蒡子汤加减。

处方:牛蒡子15克,白蒺藜15克,白僵蚕15克,白芷10克,秦芄15克,半夏15克,桑枝15克,络石藤15克,葛根30克,白芍30克,甘草10克。

兼有头痛形寒等表症者,治以解肌散寒。方取葛根汤加减。处方:葛根30克,麻黄10克,桂枝12克,白芍30克,甘草10克,生姜15克,红枣5枚。

或以验方“刀豆壳汤”治之,处方:刀豆壳15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日1剂,水煎服。1~3剂见效而愈。

附:其他疗法(1)针灸疗法:体斜法:取主穴,天柱,大椎,悬钟,后溪,针患侧,强刺激,留针10~15分钟。不能前后俯仰者,加刺昆仑列缺穴,效不佳者加备穴,落枕,风池,大杼,风门,肩中俞。局部可用艾条灸。(2)皮肤针法:用皮肤针叩打患处,中等强度刺激,可用拔罐法,留罐10分钟。(3)外用推拿疗法。(4)外治疗法:①敷贴法:患处外敷伤湿止痛膏。②热敷法:用毛巾浸泡在热水中,或热敷方药液中绞干后趁热敷于患处,每次10~15分钟。

2. 腕部扭挫伤

【概述】

腕部扭挫伤是指因外力引起腕部韧带筋膜的扭伤或撕裂。伤后患者腕部肿痛,或酸痛无力,腕关节功能活动障碍,若腕下尺桡关节韧带损伤,可扪及尺骨小头较为隆起,按压尺骨小头有松动感。检查时须与健侧腕部作比较。【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腕部结构复杂,活动频繁。扭捩跌扑易于引起腕部伤筋后局部气血击搏,血运滞涩,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若急性期不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治疗,迁延日久,则淤血凝结,血不荣筋,导致筋内挛缩,疼痛,变成慢性伤筋,此外,伤筋之后,风寒,湿邪必然乘虚而入,即伤淤挟痹,使经络失于温煦,淤血难化,筋内则愈见僵凝柔弱萎缩,而不易好转。【辨证论治】(1)扭伤早期:气血淤阻,肿痛剧烈时治以散淤消肿止痛。方取桃红四物汤加减。

处方:桃仁10克,红花6克,当归12克,赤芍10克,生地12克,川芎9克,茯苓15克,泽泻12克,乳香没药各6克,玄胡15克。(2)扭伤中后期:肿胀消退者,治以舒筋活血。

方取舒筋汤加减。处方:当归15克,陈皮10克,羌活10克,骨碎补15克,伸筋草15克,五加皮15克,桑寄生15克,木瓜10克。(3)兼夹风寒湿邪:局部酸痛乏力,阴雨天则症状加重者。治以疏风祛寒,宣痹通络。

方取独活寄生汤加减。处方,独活10克,防风10克,川芎10克,川牛膝10克,寄生30克,秦艽12克,杜仲12克,当归12克,茯苓12克,肉桂3克,细辛3克,党参15克,熟地15克,白芍15克,甘草6克。

其他疗法:(1)针灸疗法:取阳池,阳溪,阳谷,阿是穴等。留针10~15分钟。急性期以泻法为主。中后期以补法为主。可加艾条灸或温针灸。(2)皮肤针法:对新伤局部肿痛剧烈者,或陈伤淤血久留者。可用皮肤针重叩患处至微出血。(3)推拿疗法:先用大鱼际揉法,在伤痛处治疗。(4)食物疗法:用浓茶液100毫升,米醋50毫升,共放锅内烧热1次饮用。(5)外治部法:①敷贴法:早期可用栀子,乳香生大黄各等份,研末用蜂蜜或蛋清调匀后敷于伤痛处。②洗浴法:可用海桐皮和桑枝各50克,煎汤熏洗伤痛处。③搽擦法:患处可外搽舒筋药水(正骨水),然后作推擦,每日2~3次。

3. 急性腰扭打伤

【概述】

急性腰肌扭伤是指因搬抬重物,提拉,扭转等损伤腰部,而致腰部软组织撕裂,出现腰部疼痛,功能活动受限的疾患,腰部扭伤好发于下腰部,损伤可涉及肌肉韧带,筋膜椎间小关节,腰骶关节或骶髂关节。伤后患者腰部剧痛,活动时加重,疼痛为持续性,休息后也不能消除,腰部各方面活动均有明显限制,严重者不能翻身。检查时可见患者腰背部肌肉痉挛,压痛点的部位能协助诊断,受损的组织,若棘突旁骶棘肌处,腰椎横突或髂嵴后部压痛,多为肌肉和筋膜损伤;若棘突旁轻压痛或叩击痛,多为椎间小关节损;若骶髂关节处压痛多为骶髂关节损伤;千字试验阳性;若脊椎中线棘突间或棘突尖处压痛,多为棘间韧带或棘上韧带损伤,棘间韧带紧张试验阳性。【病因病机】

腰部脊柱是一独立的脊柱,支持着人体的上半部,因此,在持重和运动中极易受到损伤。急性腰肌扭伤多见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20~30者发病率占50%以上。90%以上的急性腰肌扭伤发生于腰骶部,两侧竖脊肌和骶髂关节。

当人休在劳动时,由于姿势不当,在膝关节伸直弯腰提取重物时,身体的重心离躯干中轴较远,因杠杆作用,增加了腰部肌肉的承受力,或行走不慎跌倒,腰部前屈下肢处于伸直位;或搬抬重物时,由于动作不协调,不慎滑脱或对重物估计不足,瞬间处于不利的姿势,使腰部在无准备的情况下骤然强力收缩或做突然而剧烈的弯腰,扭转等动作,易造成腰部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的扭伤或撕裂造成急性腰肌扭伤。

本病属中医学“腰部伤筋”或“跌打损伤腰痛”,“闪腰岔气“等范畴,多系跌扑闪挫,用力过度,或用外力冲击殴打等均可引起腰部筋膜扭闪或骨节错缝,以致血脉凝涩,经络壅滞,气机不通而疼痛。【诊断要点】(1)腰背疼痛:患者扭伤以后,多数当时一般症状不明显,但经过一夜休息后,由于深部组织出血,肿胀而致腰背部疼痛。(2)腰部活动受限:因腰部软组织损伤后,腰背部疼痛可因腰部前弯,后伸,侧弯扭转,翻身而加剧,又因腰背部疼痛而致腰部肌肉紧张,单侧者躯干向病侧倾斜,双侧者腰部挺直转动失灵,患者多以一手或双手扶腰来减少腰部活动,以防止疼痛,从而患者出现步履迟缓,腰部功能活动受限。【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

本病以腰背部疼痛,腰部功能活动受限为特征。(二)治疗原则

通经活血,舒筋止痛。(1)腰扭伤初期:症见腰部肿痛,活动受限者。治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方取腰伤一方加减。

处方:当归15克,赤芍15克,续断20克,秦艽15克,木通10克,玄胡15克,枳壳10克,厚朴10克,桑枝30克,木香10克,桃仁10克,土鳖虫10克,乳香没药各6克。(2)后期腰部酸痛,遇阴雨天加重者,治以补益肝肾舒筋活络。

方药:方取腰伤二方加减。

处方:钩藤30克,续断20克,杜仲15克,熟地黄15克,小茴10克,炒当归15克,独活10克,寄生30克,川牛膝15克,威灵仙30克,白芍30克,甘草10克。

附:单方、验方。(1)腰痛方:当归15克,丹参30克,乳香,没药各10克,杜仲10克,续断15克,土鳖虫1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玄胡15克。

主治:急性腰部扭伤疼痛者。日1剂,水煎服。三剂一疗程,以愈为度。(2)针灸疗法:

1)体针法:取肾俞,大肠俞,委中,阳陵泉昆仑,天应穴等。强刺激,留针10~20分钟。疼痛剧烈者加刺人中穴。淤肿者,可于委中穴针刺放血,后期腰部隐痛者,可施艾条灸或温针灸。

2)电针法:参照体针取穴,用电针仪以中等针感通电10~20分钟。

3)皮肤针法:找到明显压痛点后,用皮肤针叩打至局部渗血。再加用火罐留10分钟。也可用走罐法,留10分钟。

4)食物疗法:将胡桃仁60克,黄酒30毫升,加水同放锅内煮熟,服时加红糖30克。每天一次,连服数日。

5)外治疗法:①敷贴法:患处外贴跌打宝珍膏药;②热敷法:取当归,赤芍,红花,苏木栀子,生二乌各15克,煎浓汁,用白布浸药汁热敷疼痛处。冷后再换。每天1~2次,每次10~20分钟。

4. 膝部扭挫伤

【概述】

膝关节扭挫伤,包括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膝交叉韧带损伤和膝关节损伤性滑膜炎。伤后患者膝关节肿痛,活动障碍。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者,压痛位于股骨内上髁;外侧副韧带损伤者,压痛位于腓骨小头或股骨外上髁;若作侧向试验检查小腿可被动外展或内收,则为韧带完全断裂。半月板损伤者,压痛多位于膝关节间隙,患者有膝关节弹响症和交锁现象,回旋挤压试验和研磨试验呈阳性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者,膝部肿胀,严重膝关节多有异常活动,抽屉试验阳性。膝关节损伤性滑膜炎者。表现为膝极度伸直时,髌上部疼痛,浮髌试验阳性。若膝关节侧副韧带,半月板交叉韧带合并损伤和膝关节三联症。【病因病机】

膝关节扭挫伤是由于暴力打击跌扑创伤,扭伤,劳损或关节内游离体等因素的损伤引起,膝关节是全身关节中滑膜最丰富的关节,在关节前方形成一个很大的滑膜囊,称为髌上滑囊。髌上滑囊位于股四头肌下部和股骨之间,又称股四头肌滑液囊一般均与膝关节相通。滑膜有丰富的血管,滑膜细胞分泌滑液,营养没有血管的关节软骨,使关节面润滑减少摩擦,散发关节活动时所产生的热量。膝关节滑膜损伤后,充血,渗出膝关节内产生大量积血,积液,关节内压力增高。滑液积聚日久,纤维素沉着,日久则产生纤维性机化,且关节滑膜在长期慢性刺激下逐渐增厚,导致关节粘连影响关节的活动。

中医认为膝为筋之府,有众多筋膜,筋络筋肉附着,易受到扭挫跌仆外力而损伤,伤后局部气血淤凝阻滞,故使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受伤日久,中医学称之谓“伤后痹证夹湿”为经脉痹阻,气滞血淤所致。【诊断要点】(1)肿胀:膝关节肿胀,以外膝眼及髌上滑囊部隆起为明显。(2)疼痛:膝关节胀痛蹲起及活动后疼痛加重,浮髌试验阳性。(3)功能障碍:膝关节活动障碍,屈曲受限,不能伸直被动极度屈曲及极度伸直时疼痛加重。【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

本病以膝关节部位的肿胀疼痛,功能障碍为特征。(二)治疗原则

舒筋活血,消肿止痛。

1.损伤初期

膝部肿痛,有淤斑,不能活动者。治以消肿止痛。

方药:方取舒筋活血汤加减。

处方:羌活6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独活10克,当归15克,续断15克,青皮10克,川牛膝15克,五加皮15克,杜仲10克,红花6克,桃仁10克,枳壳10克,赤芍15克,丹参30克。

2.后期

关节隐痛,僵硬不舒者,活以舒筋活络,通利关节。

方药:方取伸筋活血汤加减。

处方:伸筋草15克,木瓜15克,乳香没药各6克,川牛膝15克,毛犬片15克,秦艽15克,当归15克,桑寄生30克,续断15克,杜仲10克,白芍20克,甘草8克。或内服健步虎潜丸,每次服10克,每日2~3次。

其他疗法:(1)针灸疗法:体针法:取梁丘,膝眼,阳关,血海伏兔阳陵泉,天应穴等。每次选3~4穴,中强刺激留针10~20分钟。可加用艾条灸或温针灸。(2)推拿法:先用滚法和拿法在股四头肌和腓肠肌治疗。继用一指禅推法或拇按揉法,在伏免血海膝眼阳陵泉委中等穴位治疗;最后搓、擦膝关节,以透热为度。(3)食物疗法:用参三七15克,骨碎补50克,浸泡于白酒500毫升中,7天后服用每次10~20毫升,每日2~3次。(4)外治疗法①敷贴法:损伤早期用三色敷药,后期外贴宝珍膏;②固定法:对侧副韧带损伤伴韧带部位撕裂者,应用夹板将膝关节固定于屈曲20~30°功能位3~4周;③洗浴法:伤痛处外用腾洗药作洗浴。

5. 踝部扭挫伤

【概述】

踝关节扭伤是踝关节失去平衡,过度内翻或外翻,造成韧带撕裂而致疼痛,肿胀皮下淤血,行走跛行的疾患。踝关节扭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因青壮年活动量大,故发病居多。踝关节扭伤约占全身关节的80%以上。【病因病机】

踝部扭挫伤是指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害,易在踝跖屈内翻位时发生,以外侧副韧带损伤多见。凡因场地道路不平,或下台阶时失足以致外侧副韧带被过度牵拉而损伤。踝外侧副韧带损伤后,表现为外踝前下方或下方疼痛,肿胀,青紫淤斑,踝内翻时疼痛加剧,外翻则疼痛减轻患者常因患足不能着力而跛行。若踝关节内翻角度明显增加,多为韧带完全断裂。若踝作极度内翻时,上外踝下摸有空隙,多伴有踝关节半脱位。若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多兼有踝部骨折,临床应加以鉴别。

本病属中医学中“踝部伤筋”范畴。中医认为踝部扭捩跌扑,筋肉或损或断络脉随之受伤,气血互阻,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早期失治易致风湿乘虚侵袭,湿浊淤诱因互阻酸痛缠绵,步履乏力而不能完全恢复。严重扭伤者常伴有骨折脱位,即伤筋动骨。【诊断要点】(1)疼痛:踝关节扭伤后,外侧骤然疼痛,行走及关节活动时尤为明显,踝关节外侧有明显压痛,踝关节内翻或外翻时疼痛加重。(2)肿胀:踝关节扭伤后局部出血,组织渗液,多见于踝外侧和足背部。(3)皮下淤血:踝关节扭伤后韧带,关节囊撕裂后,致毛细血管破裂而致皮下出血,尤以受伤后2~3天为明显。(4)行走跛行:因淤血于关节间隙或软组织嵌入关节内,而致行走时疼痛,足跖不敢着地所致。【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

本病的发生均有外伤史以踝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为特征。(二)治疗原则

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消肿止痛。

1.早期扭伤踝部

肿痛剧烈者,治以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方取活血化瘀汤加减。

处方:当归15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防风10克,玄胡15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川芎10克,或内服七厘散。每服2~3克,每日2次。

2.后期扭伤

踝部隐痛,活动不便者。治以舒筋活络,温经止痛。

方药:方取舒筋活血汤加减。

处方:羌活10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独活10克,寄生30克,当归15克,续断15克,川牛膝15克,青皮10克,五加皮15克,杜仲10克,红花6克,枳壳10克。或内服健步虎潜丸,每服10克,每日2~3次。

其他疗法:(1)针灸疗法:①体针法:取昆仑丘墟,解溪,绝骨,压痛点等穴位。采用中、强度刺激留针10~15分钟,可加用灸法;②皮肤针法:伤痛处用皮肤针重叩至渗血。(2)推拿疗法:对急性期踝部肿痛较甚者,可先用拇指按揉承山解溪悬钟,昆仑等穴,接着应用鱼际揉法和摩法在伤痛处治疗。(3)食物疗法:用威灵仙250克,白酒750毫升,隔水炖半小时过滤后备用。每次饮10~20毫升,每日3~4次。(4)外治疗法:

1)固定法:扭伤初期敷药后用崩带包扎固定,一般固定约二周。内翻损伤者,采用外翻位固定;外翻损伤者,采用内翻位固定。

2)敷贴法:扭伤初期外敷三色敷药,后期外贴万应膏。

3)洗浴法:可用海桐皮煎汤后,熏洗患处,每次30分钟,每日2~3次。

4)冷敷法:对即刻发生的踝关节扭伤作冷敷法,能有效地控制出血和渗出,并能止痛,可将患踝浸入冷水中,或取大小适宜无棱角的冰块,用布包裹后在伤痛处作轻柔的水按摩,则效果更佳。

5)盐熨法:适用于踝关节扭伤肿胀不消者,用粗盐炒烫后倒入布袋中,热熨患处,每次20分钟,每日2~3次。

6. 脑外伤(附后遗症)

【概述】

脑外伤是指颅脑闭合性损伤,多因暴力打击,跌倒或坠落而伤及脑部所致。分为脑震荡,脑挫伤和颅内血肿,脑震荡表现为头部受伤后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逆行性健忘,此后患者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脑挫裂伤的症状通常较重,表现有严重的意识障碍,意识恢复后多有头痛,脑应用功能障碍和偏瘫,神经系损伤症状,严重者可因呼吸循环障碍及高热而死亡。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的继发性病变患者有颅内高压症,表现为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呕吐呈喷射性的,并逐渐转入昏迷,常因脑疝而死亡。【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脑为元神之府,头部外伤则元神受损淤血闭阴清窍而昏厥。早期失治,或治未彻底,致使淤血祛而未尽,窍遂通而未畅,故伤后出现头晕头痛,健忘等后遗症状。【辨证论治】

1.脑震荡的治疗

症状:伤后气闭,昏迷不醒者,治以“辛香开窍”,用苏合香丸一粒,开水化后灌服。

若伤后浊气上逆,头晕恶心呕吐者,治以升清降浊,方用柴胡细辛汤加减。

处方:柴胡10克,细辛3克,薄荷10克,当归尾10克,土鳖虫10克,丹参15克,法半夏15克,川芎15克,泽兰叶10克,黄连3克。

若伤后肝风内动,头晕头痛,抽搐者,治以平肝熄风。方取天麻钩藤饮加减。

处方:天麻10克,钩藤30克,牛膝15克,石决明30克,杜仲12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益母草15克,桑寄生15克,夜交藤30克,茯神15克。若头痛甚者加蔓荆子10克,白芷10克,藁本10克;若头晕甚者加山羊角片30克;若夜寐不安者加酸枣仁15克,合欢皮15克,烦躁不安者加北秫米15克,龙齿15克,磁石30克;食饮不振者加焦三仙各30克;呕吐甚者加玉枢丹1克。

也可用王清任通窍活血汤加减,去麝香加三七10克,丹参30克,玄胡15克,有显效。

2.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的治疗

对伤后气闭痰浊甚者。治以辛香开窍,灌服苏合香丸。每服1粒,每日2~3次。

对气闭抽搐者。治以镇惊开窍。灌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室丹,每服一粒,每日1~2次。

对高热痉厥者。治以清热开窍,服用神犀丹或紫雪丹,每服一粒,每日1~2次。

对急性脑水肿者。治以利尿脱水消肿。

方药:方取加味猪苓汤加减。处方:猪苓15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阿胶10克(烊化)滑石30克,木通10克,车前子30克,白茅根30克,蒲黄9克,川芎15克,勾藤30克。

3.脑外伤后遗症的治疗(又名脑外伤后综合症)

脑外伤患者急性期过去以后,可以遗留各种各样的症状,一般统称为脑外伤后综合症。其中包括各种程度的脑组织损伤和遗留的痴呆,瘫痪,失语,失眠以及癫痫等症状,部分病人在脑外伤后三个月内,即使完全没有神经系统器质性损伤的体征,也常有不少头晕,目眩,头痛头沉等症状。如果这种症状持续三个月以上又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体征,即可诊断为“脑外伤后综合症”。

脑外伤后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多样复杂,一般说来以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和癔病样症状为主。

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有:头晕目眩耳鸣心烦,多痰便秘,浮肿便溏,心悸多汗,阳萎尿闭,失眠多梦,怔忡不安等。

癔病样症状有痉挛性发作,失音,耳聋,瘫痪等。此外常有注意力涣散,情绪不稳定,记忆力减退,易激动,易疲倦等症状。

脑外伤后综合症,属于中医的“头风”等范畴,本病因脑外力作用,而致损伤,颅脑损伤后,因脑窍脉络淤阻,不通则痛,可出现脉络淤阻证型。病程延长,损伤气血,亦可出现气血双亏证型。因气血亏损,不养心脾,脾虚,不运水谷,肾精不得后天水谷精微充养而告乏,亦可出现肾精亏损证型。又因脾虚不运水湿,也可出现痰湿内阻证型。也有因脑外伤时突然受惊吓,惊则气乱,导致气血逆乱血不能正常归于肝失所涵,也出现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证型。

脑外伤综合症的辨证论治。

1.脉络淤阻型

症状:脑外伤后头痛如刺痛有定处,眩晕加剧心烦欲呕:常昏倒跌仆,舌边淤紫,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处方:土鳖虫10克,水蛭3克,丹参30克,生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川芎15克,血竭6克,三七3克,菖蒲15克,牛膝10克,当归尾15克。

2.气血双亏型

症状:脑外伤后,头昏头痛,面色苍白,气短神疲嗜睡,心悸易惊,舌质淡苔白,脉弱。

治法:补益气血。

处方:党参30克,黄芪30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熟地15克,阿胶10克(烊化冲服)制首乌15克,郁金,菖蒲各10克,三七3克(吞服)。

3.肾精亏损型

症状:脑外伤后,头晕头痛记忆力衰退,耳鸣,失眠,心悸,舌红无苔脉细数。

治法:补肾填髓。处方:枸杞子30克,熟地15克,制首乌15克,胡桃仁30克,菟丝子15克,潼蒺藜15克,怀牛膝15克,补骨脂15克,三七3克(吞)菖蒲10克。

4.痰湿内阻型

症状:脑外伤后,头痛,头重如裹,身倦肢重,胸脘满闷,纳少恶心,舌淡,苔白厚,脉滑。

治法:祛除痰浊。方药:方取加味二陈汤。

处方:茯苓30克,法半夏20克,陈皮12克,甘草10克,白术15克,薏仁30克,菖蒲10克,天麻10克,全蝎3克,生姜10克。

5.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型

症状:脑外伤后,头痛剧烈,眩晕,眼睑及口角振颤不已,恶心呕吐,健忘抽搐,谵妄,口眼歪斜等舌红绛脉弦。

治法:平肝熄风。方药:方取羚羊钩藤汤加减。

处方:全蝎6克,僵蚕15克,勾藤30克,羚羊角1克(吞服),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石决明30克,珍珠母30克,川牛膝15克,寄生30克,菖蒲10克。

脑外伤后,若见头晕,肢体麻木者,多为肝血不足,血不养筋所致。治以补血养肝。方取补肝汤加减。

处方:当归15克,白芍15克,熟地15克,川芎9克,枣仁10克,木瓜15克,麦冬10克,甘草、丹参30克,鸡血藤30克。

若见瘫痪失语等症。治以补气活血,祛瘀通络。

方药:方取补阳还五汤加减。处方:黄芪3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地龙1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川芎10克,全蝎6克。

附:治疗脑外伤后综合症的单方、验方(1)元府通神汤:处方:丹参30克,赤芍20克,川芎15克,桃仁15克,土鳖虫20克,蝉蜕15克,蜈蚣3条,三七10克,生牡蛎40克,勾藤30克,远志15克,菖蒲15克。加减:偏于夜寐不安者,加枣仁15克,夜交藤30克,偏于阳气不振者,加黄芪,党参各30克;偏于颈项不利者加葛根30克,白芷10克。(2)胎盘粉10克,每天服2次,开水吞服。(3)胡桃仁30~60克,嚼服。此为一日量。(4)食物疗法:①鸽子炖汤,喝汤吃鸽肉。配合中药内服。能提高疗效。据报道:鸽脑组织中含极丰富的脑磷脂卵磷脂,谷氨酸等物质能使人脑受损的脑细胞得到营养和修复。②可用天麻炖猪脑。取天麻15克切成薄片,猪脑一具洗净后同放入搪瓷盆内,加入黄酒姜片葱段味精食盐适量隔水炖熟即成!1~2天吃一次,连服半个月皆可。③荷叶,川芎各9克,泡茶饮用,每日1剂。(5)外治疗法:敷贴法:用白附子,川芎各3克,研细末葱白一段,捣如泥状和药末调匀,敷两侧太阳穴,用麝香止痛膏固定,每天换一次,连用数日。

7. 胸胁部扭挫伤(包括打伤)

【概述】

胸胁部扭挫伤是指胸壁软组织,肋骨因扭挫而引起的损伤。分为胸胁迸伤和胸胁挫伤。“胸胁迸伤”多由于举重或突然用力屏气而受伤,伤后胸胁部扳紧不舒或牵掣作痛,甚至痛及背部,呼吸咳嗽均可引起震痛。“胸胁伤”多由于挤压,冲撞或暴力打击所致。轻者仅造成胸壁软组织挫伤或独肋骨骨折,重者可伴有胸内器官或血管损伤,导致气胸,血胸。胸壁软组织挫伤后局部肿胀疼痛,压痛都较明显。单根肋骨骨折有胸部挤压痛,多根肋骨骨折时出现呼吸反常运动。少量气胸多无明显症状;大量气胸时则出现胸闷气促症状,伤侧胸部叩诊呈鼓音,X线检查可见肺泡压缩,大量血胸可因失血而休克。【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胸肋迸伤多以伤气为主,其特点是外无肿形,痛无定处,自觉疼痛范围较广,但体表无明显压痛。胸胁挫伤多为气血两伤,若伤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则发为陈伤,以虚证多见,每因劳累体衰风寒外袭而发作。【诊断要点】(1)疼痛:受伤后即可出现一侧胸胁部疼痛,并牵扯背部疼痛,咳嗽或呼吸时疼痛加重,可伴有胸闷不舒。(2)肿胀:若为胸壁固有肌肉的撕裂或痉挛,局部可见肿胀。(3)浅促的呼吸,患者为了避免疼痛,常保护地减少呼吸运动,形成浅促的呼吸。【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

本病以一侧胸肋部疼痛肿胀,浅促的呼吸为特征。一般均有外伤史。(二)治疗原则

理气活血舒筋止痛。(三)治疗(1)对胸肋迸伤者,治以理气和络佐以活血止痛。

方药:方取理气止痛汤加减。

处方:丹参30克,木香10克,青皮10克,乳香10克,枳壳15克,香附15克,川楝子30克,玄胡15克,路路通15克,没药10克,当归15克,桃仁10克。(2)对胸肋挫伤者。治以理气活血,化瘀生新。

方药:活血止痛汤加减。

处方:当归15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乳香没药各6克,苏木15克,红花6克,桃仁10克,土鳖虫15克,三七6克,陈皮10克,落得打10克,紫荆藤10克。(3)对胸肋扭挫伤属陈伤者。治以益气和营通络。

方药:方取八珍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

处方:党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当归15克,熟地15克,柴胡10克,枳壳15克,香附15克,玄胡15克

附:胸肋伤单方、验方(1)血府逐淤加减方。处方:柴胡10克,枳壳15克,郁金10克,栝蒌皮18克,旋伏花15克(布包),当归15克,赤芍15克,川牛膝10克,白芥子1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青皮10克,玄胡15克,土鳖15克,三七6克,王不留行20克,生姜15克,香葱10根为引。(本方乃本人多年来治疗胸伤的经验方,一般三剂见效,6剂治愈。)(2)旋伏活络汤。处方:旋伏花15克(布包)郁金15克,茜草10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丹参30克,赤芍15克,乳香、没药各6克,泽兰叶15克,九香虫10克,柴胡10克,枳壳15克,青陈皮各10克,玄胡15克,青葱管10根,三棱、莪术各10克。

功能:散结消淤活血通络。

主治范围:适用肋间神经痛,胸肋扭挫打伤,伤胸膜粘连,肝炎后综合症等。凡见胸肋板着胀痛,病程较长痛如针刺,舌黯红和有淤点等共同体征。前人谓“久病入络”。因此络淤痹阻是主要病机。见上述症状,可投以“旋伏活络汤加减治之,皆能取到下气散结,活血通络”的良好作用,并可随症加减。(按:本方系《金匮要略》旋伏花汤合《衷中参西录》中活络效灵丹加减而成。)(3)胸伤一方(初期)处方,柴胡10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当归12克,甘草6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郁金12克,杏仁10克,玄胡15克,瓜蒌皮15克,旋茯花15克(布包)。(4)胸伤二方:(中后期)党参15克,桔梗10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6克,香附15克,当归12克,白芍15克,郁金10克,王不留行15克。(5)针灸疗法:1体针法:取膈俞,肝俞,期门,支沟阳陵泉行间等穴。行泻法,留针10~20分钟。2皮肤针法:用皮肤针叩打伤痛处加拔火罐。(6)推拿疗法:适用于胸肋迸伤者,先用拇指按章门,期门大包明压痛点,然后用摩法和掌揉法在伤痛处治疗,接着拍击背部8~10次,再用擦法至患处透热,最后搓肋部4~5遍。(7)外治法:①敷贴法新伤外敷软吊散;陈伤可用狗皮膏。②固定法:对肋骨骨折者,可用胶布固定法,用宽约7~8厘米的胶布条,于患者深呼吸气后屏气时,紧贴胸壁,固定时间为2~3周。(8)食物疗法:可用茴香汤。小茴香50克,川楝子30克,陈皮30克,甘草20克,食盐25克。共研细末调匀。每日早晚各服一汤匙,用白开水冲服。

8. 腹部损伤(包括跌打击伤)

【概述】

腹部损伤是指腹壁及腹腔器官(包括肝、脾、胃肠、膀胱等)闭合性损伤。单纯腹壁损伤病情较轻;表现为局限性腹壁肿痛和压痛,有时可见皮下淤斑。腹腔脏器损伤则多较严重,临床表现因受损器官的不同而异,如肝、脾等实质性脏器破裂,表现为内出血,患者面色苍白,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甚至休克,腹部多有移动性浊音。如胃肠等空腔脏器损伤,除出现恶心呕吐,便血呕血等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腹痛,腹肌紧张,反跳痛等腹膜刺激症,如膀胱损伤表现为血尿或排尿困难,若尿液渗出入腹腔则出现腹膜刺激症。如睾丸损伤则表现为疼痛,阴囊淤斑。【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腹壁损伤,若因用力过猛而致,则多以伤气为主;若因撞碰跌打所致则以伤血为主,均属轻症。腹腔脏器损伤,多因撞碰跌打或坠落等钝性暴力所致,损伤由表及里内动脏腑,使内脏或挫伤或破裂,均属重症,若伤后失于治疗或治疗中辍,致使淤血散而未净或结而不化,则成为陈伤。【辨证论治】(一)腹壁损伤(1)若疼痛走窜喜按者。治以理气通络,活血止痛。

方药:方取理气化瘀汤加减。

处方:当归15克,赤芍15克,槟榔10克,玄胡15克,枳壳15克,青陈皮各10克,香附15克,大黄6克,泽兰叶10克,甘草6克,苏木10克。红花6克,郁金10克。(2)若刺痛拒按者,治以活血化瘀。

方药:方取复元活血汤加减。

处方:柴胡15克,天花粉10克,当归尾15克,红花10克,桃仁12克,炮甲珠10克,大黄30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玄胡15克。(二)腹腔脏器挫裂伤

1.肝脾挫伤

症见胸肋疼痛,胀满拒按者。治以逐淤通经,疏肝理气。方药:方取血府逐淤汤加减。

处方:当归15克,生地15克,桃仁12克,红花6克,枳壳15克,赤芍15克,柴胡10克,甘草6克,桔梗10克,川芎10克,牛膝10克。

2.胃肠挫伤

症见脘腹胀满,疼痛难忍,大便不通者。治活血化瘀,攻下通便。方药:主取鸡鸣散合失笑散加减。处方:当归尾15克,桃仁15克,大黄10克,五灵脂10克,生蒲黄10克,槟榔15克,香附15克。若黑便者,治以凉血止血。方药:槐花散加服白芨粉。处方:槐花炭30克,侧柏叶15克,荆芥炭10克,地榆炭30克,枳壳10克,白芨粉20克。

3.膀胱挫伤

症见:下腹疼痛,小便带血者。治以清热利尿凉血止血。方药:方取小蓟饮子加云南白药。

处方:小蓟30克,生地25克,滑石30克,蒲黄炭10克,通草10克,淡竹叶10克,藕节七个,当归10克,栀子10克,甘草6克。

4.睾丸挫伤者

症见:阴囊青紫热痛者。治以清热行气止痛。方药:方取橘核荔枝汤加入大青叶,蒲公英。

处方:橘核仁15克,荔枝20克,小茴香10克,炒川楝子30克,赤白芍各10克,木香10克,乳香没药各6克,大茴香10克,当归15克,大青叶30克,蒲公英30克,玄胡15克。(三)腹部陈伤(1)对形体瘦弱,面色不华,伤处隐痛,脉濡细者。

治以益气养血,化瘀生新。方药:方取十全大补汤加减。

处方: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当归12克,川芎6克,熟地15克,白芍15克,黄芪15克,肉桂3克,赤芍15克,丹参30克,玄胡15克。(2)对形体壮实,伤处硬块,压痛明显,脉弦紧者,治以破淤散结。方药:方取腹部逐淤汤加减。

处方:郁金10克,红花6克,苏木10克,槟榔10克,三棱10克,丹参30克,莪术10克,川牛膝15克,泽兰叶15克,当归15克,大黄9克。

其他疗法:(1)针灸疗法:1体针法:腹痛,取隔俞,中脘,血海,行间,大敦等泻法,或持续捻针。腹膜炎:取曲池足三里,公孙,内庭,梁门,行泻法,强刺激留针30~40分针;便秘者:取长强足三里,天枢穴,行泻法。(2)推拿疗法:腹壁损伤者,可摩揉,伤痛处,按足三里章门期门穴。(3)食物疗法:膀胱挫伤,小便不利者。可用青小豆粥,先将通草10克,加水煎者15分钟,去渣留汁备用,然后将粳米50克,青小豆50克,通草汁白糖适量清水,同放入锅内,熬煮成粥即成。(4)外治疗法:对睾丸挫伤肿痛者,可用醋与面粉调和后,外敷伤痛处。

肘痛汤(网球肘)接下页二面方药下。

处方:桑寄生,当归,何首乌各30克,加猪肘子1只水煎煮,加盐调味,每天一剂,吃肉喝汤汁,连服7天,为一疗程,一般2~3疗程可愈。

9. 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

【概述】

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是肱骨外上髁伸肌总腱处的慢性损伤性肌筋膜炎,患者起病缓慢多见于从事前臂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如砖瓦工,网球运动员等。以后侧多见,表现为肘外侧疼痛,可向肩部和腕部放射,作前臂旋转活动时疼痛加剧,患侧前臂无力,不能端重物,尤其在此屈时位时,常因握力减弱而掉落,作肘关节检查,可在肱骨外上髁,或环状韧带,或肱桡关节间隙处发现有一局限而敏感的压痛点,抗肘力伸腕试验和前臂伸肌腱牵拉试验阳性;肘关节活动正常,无红肿。【病因病机】

本病属中医学“肘部伤筋”,“肘劳”范畴,中医认为,局部过劳,血不荣筋;或受凉后引起气血凝带,不能濡养经筋是本病的主要原因。【诊断要点】(1)疼痛:肱骨外上髁,肱桡关节附近疼痛,可沿伸腕肌向下放射在腕关节用力背伸,握拳抓物和前臂回旋转动时则疼痛加剧。(2)于肱骨外上髁肱桡关节和桡骨头前缘等处有压痛。【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本病以肱关节外侧有明显压痛,旋前功能受限为特征。

2.治疗原则

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3.治疗

症状:可见肘部外侧疼痛,舌红、脉弦细。治以养血荣筋。舒筋活络止痛。方药、方取舒筋汤加减。

处方:当归10克,白芍10克,姜黄6克,宽筋藤15克,松节10克,海桐皮12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续断10克,甘草6克,五加皮10克,寄生15克。

其他疗法:(1)针灸疗法:体针法:取压痛点,曲池手三里,天井,外关等穴,行行平针法,留针15~20分钟,在压痛点处可采用齐刺法,或加用灸法。(2)皮肤针法:用皮肤针重叩压痛点处,使叩处少量出血,再加拔火罐,留罐10分钟。水针法:用当归注射液,注射于压痛点处每穴注0.5~1毫升。每隔1~3日注射1次10次为一疗程,注意勿注入关节腔内。(3)推拿疗法:先用滚法沿桡则伸腕肌部位和肘关节周围治疗;继用拇指按揉法或一指禅推法在肱骨外上髁,压痛点,曲池手三里合谷穴施术,然后弹拨伸腕肌腱起点处,弹拨时,可将患肘缓屈伸和旋转,再用小鱼际擦法擦疼痛处,使之充分透热。(4)食物疗法:取鸡血藤250克,洗净切片,浸于500毫升醇酒内,封口经七日开启,每服25~30毫升,日服1~2次。(5)外治疗法:①敷贴法:患处外敷定痛膏。②洗浴法:患处可用骨科腾洗方,煎汤后乘热洗浴患处,每次30分钟,每日2至3次。

10. 屈指肌腱腱鞘炎

【概述】

屈指肌腱鞘炎又称弹响指扳机指,任何手指都可发病,但以拇指和中指最为多见。本症起病缓慢,逐渐加重,初起仅于晨起或工作劳累后患指僵硬酸痛,随着腱鞘狭窄和肌腱葫芦大膨大患指屈伸功能障碍,出现弹响和扳机现象,严重者患指交锁于屈曲位或伸直位。检查时可在远侧掌横纹深处,掌骨头上摸及一豌豆大小的结节,手指屈伸时,此结节可随之活动,并有弹跳感局部压痛明显。【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局部过劳,血不荣筋,或受凉后引起气血凝滞不能濡养经筋是本病的主要原因。【辨证施治】

1.本病除上述病状外,舌脉多无变化

可治调养气血,舒筋活络。

方药:方取桂枝汤加减。

处方:桂枝10克,白芍15克,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5枚,当归15克,首乌15克,威灵仙30克。

2.针灸疗法

体针法:取结节部及周围痛点,行泻法,隔日一次。结节处可加用灸法。

3.推拿疗法

先用拇指按揉结节及屈指长肌肌腹处,继作拨伸牵引患指,并配合摇法和屈伸患指;然后弹拨狭窄部,再沿屈指长肌作推抹法和捻搓患指;最后在患处用擦法,至局部透热。

4.食物疗法

可服用红花酒。

5.外治疗法(1)洗浴法:可用海桐皮汤熏洗患处,每次30分钟每日2~3次。(2)挑割法:用三棱针以平行于肌腱方向,刺入结节部,沿肌腱走行方向作上下挑割然后加压包扎。

11. 慢性腰肌劳损

【概述】

慢性腰肌劳损是腰腿痛中最为常见的原因之一,患者多有腰部劳损史,或急性腰扭伤后未治疗彻底转为慢性腰痛,腰椎畸形者也易发生腰肌劳损,患者腰部僵硬,酸痛,可向臂部或下肢部放射晨起症状较剧,轻微活动后减轻,劳累后加重,腰部外形和活动多无异常,按压叩击腰部反觉舒适,压痛部位多在骶棘肌处髂骨山脊后部或腰椎横突部。【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腰为肾之府”,大多数慢性腰痛患者都与肾虚有关。中医认为,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劳逸不当,气血筋骨活动失调,可造成组织劳损,或有筋膜松弛,或有淤血凝滞,或有细微损裂,以致腰痛缠绵难愈。【辨证论治】

1.本病除腰部疼痛外,舌脉多无变化

可治以舒筋活络,行气活血止痛。

方药:方取调荣活络饮加减。

常用处方:当归15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红花6克,独活10克,秦艽10克,川牛膝10克,桂枝10克,大黄6克。

2.寒湿偏胜者,治以宣痹温经通络

方药:方取羌活胜湿汤加减。

处方:羌活15克,独活15克,藁本15克,防风15克,甘草6克,川芎10克,蔓荆子10克,片姜黄15克,威灵仙30克,生姜15克。

3.腰痛偏于风湿者,治以祛风补肾通络

方药处方:羌活12克,独活12克,海风藤30克,桑枝30克,川牛膝12克,当归15克,杜仲15克,黄芪30克,续断20克,制川乌,制草乌各10克,千年健30克。

4.病久体质虚弱者,治以补气血,养肝肾壮筋骨

方药:方取当归鸡血藤汤加减。

处方:当归15克,熟地15克,桂圆肉10克,白芍30克,甘草6克,丹参30克,鸡血藤30克。

5.慢性腰肌劳损方

处方:络石藤30克,鸡血藤30克,寄生30克,故脂15克,毛犬片20克,续断20克,巴戟天15克,菟丝子15克,杜仲10克,仙灵脾30克,乳香,没药各10克,小茴香10克。本方有补肾活络,理气止痛功能。

6.其他疗法(1)可用针灸疗法:体针法,电针法,皆可配用。(2)推拿疗法:先用滚法在腰肌部施术,继用掌按揉两侧腰肌接着拇指按揉肾俞,大肠俞,腰部压痛点,阳陵泉,委中穴,最后侧击擦腰部。若腰部感觉迟钝者,加用拍法。

结语:慢性腰痛患者,平时要加强腰部的功能活动,从事适当的体育锻炼,补肾药物亦可常服。

12. 足跟痛

足跟痛又称跟痛症,发病原因与足跟部跖筋膜劳损和跟部风湿有关,发病年龄大都在50岁以上,妇女较男子为多,主要表现为足跟部疼痛,每当行走着力时足跟或足底部酸胀作痛,或针刺样疼痛,或连及小腿酸痛,病人怕走高低不平的地方,行走困难,检查时足部外观正常,不红不肿,发作时间不定。足跟为肾经所过之所,此处作痛,乃肾气亏损肝失所养。肝主筋,肝血不足,则筋脉失养,血行淤滞,或肾亏髓空气血凝滞,络脉先和,发为本病。

足跟痛治疗,常以补肾为主,但必须针对病因辨证施治,然后遣方用药,方能奏效,本人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将此病分为四种类型:

1.肝肾亏虚型

症见两足跟疼痛交错进行,间断性发作,痛时多在一侧发生,足跟连及足底部,酸胀作痛,动则尤甚,行走困难,局部皮色不变,有明显压痛,伴头晕目眩、耳鸣、倦怠无力,口咽干燥,舌质红,脉沉细百弦。

病因:此乃素体禀赋虚弱,房劳过度,导致肝肾亏虚,精血不能濡养跟部筋骨而发病。

治法:滋补肝肾,佐以舒筋活络。

方药:用六味地黄汤加味。

处方:熟地,制首乌,茯苓,山萸肉,木瓜各15克,丹皮,泽泻,怀牛膝各10克,怀山药,鸡血藤各30克。水煎服,口服1剂。

加减:若见潮热盗汗者,加知母10克,五味子1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

2.肾阳亏虚型

症见:足跟痛不能久立久蹲,足跟常常发凉,伴有腰腿酸痛,畏寒肢冷,下肢轻度浮肿,舌质淡白,苔滑腻,脉沉细无力。

病因病机:此乃禀赋不足,肾亏日久,阳虚生寒,足跟失其湿煦,血脉凝滞而痛。

治则:益气湿阳补肾。

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处方:熟地,怀山药,山萸肉各30克,生黄芪,仙灵脾,巴戟天杜仲,茯苓各15克,川牛膝,木瓜,桂枝,附子各10克,细辛5克。水煎服,日1剂。加减:若腰痛甚,加鹿角胶,破故脂各15克,若足跟如针刺样疼痛,加苏木10克,土鳖10克,全虫6克,以活血止痛。

3.肾虚加寒湿型

症见:足跟和足弓连及小腿酸痛沉重,每当着凉涉水则疼痛加重步履不便,舌质淡白,苔白腻,脉沉细而濡。

病因:此乃久居阴冷之处,或素体下肢经脉空虚,寒湿之邪乘虚而入,以致寒湿凝滞而发病。

治则:补肾散塞,化湿通络。

自拟经验方:熟地、独活、川牛膝、巴戟天,红花各10克,怀山药,桑寄生,生花仁各30克,山萸肉,木瓜,丝瓜络各15克,细辛3克。水煎服,日1剂。

4.湿热浸淫型

症见:足跟局部疼痛灼热,甚则疼痛难忍,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病因:此乃外感湿热毒邪,或脾虚湿盛,湿邪下注郁久化热,浸淫足跟,湿热阻滞而跟痛作矣。

治法:以清热化湿,补肾活血通络。

方药:用四妙散加味。

处方:川牛膝,知母,木瓜,赤芍各15克,苍术,黄柏,红花,甘草各10克,桑寄生,丝瓜络各15克,土茯苓,生薏仁,忍冬藤各30克,水煎服:日1剂。

附:验方两则

1.疏筋活络汤

处方:桑寄生30克,川牛膝15克,麻黄6克,山药,熟地,当归,白芍各15克,红花,巴戟天,桂枝,鹿角胶各10克,鸡血屯30克,全蝎10克,蜈蚣3条,米酒30克(冲服)。

主治:足跟疼痛,不能落地难于行走。有消淤通络,滋肾软坚之功,服之有显效。

2.化骨健步酒

方药组成:川牛膝30克,炒杜仲30克,当归尾30克,川红花30克,玄胡索30克,威灵仙30克,玄参30克,炮甲珠15克。配制法:上药共碾为碎块,用纱布包好,用白酒三市斤浸泡一周(冬季浸泡两周)可饮用。服法每次服一小盅(约50克)日服2次。

主治范围:足跟疼痛难于行步,经B超检查为“跟骨骨刺者”外科治疗无效者,用本方可以治愈。本方有消淤通络,滋肾降火软坚化骨,使人健步的效能,故取名为化骨健步酒。

3.补阳还五汤加味治足跟痛(经验方)

处方:生黄芪40克,小茴10克拌当归30克,地龙30克,赤芍怀牛膝,伸筋草,桑寄生各15克,川芎红花桃仁各10克,甘草10克,威灵仙30克,片姜黄15克,日1剂,水煮服,七天一疗程,以愈为度。

组成:生黄芪30克,生鳖甲30克,黄精15克,制首乌30克,桑寄生30克,山茱萸15克,杜仲15克,菟丝子15克,熟地黄15克,乌梢蛇15克,威灵仙30克,毛犬片30克。

服法:日1剂,水煎服,一个月一疗程。

主治:骨质疏松症。

4.补肾通络汤(经验方)

处方组成:熟地黄30克,山茱萸15克,补骨脂30克,续断15克,怀牛膝15克,丹参30克,白芍30克,当归15克,威灵仙30克,秦艽15克,苏木15克,麻黄10克,桑寄生30克。水煎服,日1剂。

加减:痛甚加细辛6克,乳香,没药各10克;刺痛不移,淤血明显加红花10克,川芎15克,畏寒怕冷,腰膝酸困,肾阳虚明显者加附片10克,淫羊藿15克。

主治:足跟痛。本方共奏补肝肾,壮筋骨,养精血,化瘀血,通经络,止痹痛之力。

13. 难治性腰椎管狭窄征的辨治

【概述】

腰椎管狭窄征是骨科一种常见的疾病,属骨科的疑难杂症之一,近年来在关于本病的临床解释上学者们多倾向于本病是一种临床综合症,而不是一种单纯的疾病,除导致腰椎管狭窄的各种独立的临床疾病以外,任何原因引起椎管,神经根管,椎间孔等任何形式的狭窄,并引起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迫而产生临床症状者都应统为腰椎管狭窄症。本病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起病缓慢,大多数患者有长期下背,腰臀及大腿后部的疼痛史,随病变加重而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可伴有下肢麻痹放射痛,肌力下降,肌肉萎缩,腱反射减弱及鞍区麻木,大小便不利等症状,症状和体征常不相符合。【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腰痛范畴,病因与先天肾气不足,肾气衰退及劳役伤肾有关,此外,与反复遭受外伤,慢性劳损和受风寒湿邪侵袭等亦有一定的关系。其发病机理主要为:①肾虚不固,肝肾亏损筋萎髓枯,筋骨松弛易动,加之长期劳损,使椎体伤失稳定性引起代偿性增生,导致椎管狭小;②气血不足,气虚不运,血滞经络,血虚不荣,经络失养则出现麻痹淤痛,久行而跛;③卫外赢弱营卫失和六淫由表侵入经络,阻遏径气,不通则痛,不荣而痛,加之邪气由表入里,由腑入脏,使病情愈加缠绵难愈,因此本病在本质上属于本虚或本虚标实的证候,中医辨证治疗本病的方法比较多,有分型辨治,有运用专方治疗,都有一定的效果。但在临床中,仍有一些患者在经过中医辨证治疗后,效果不明显,甚至出现二便失禁,下肢部分瘫痪的症状,从CT,MRI或CTM上观察,发现此类患者的椎管狭窄严重,矢状径≤13mm,侧隐窝的宽度≤3mm,神经受到严重卡压而变形,对于这部分患者应该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彻底解除对神经或神经根的压迫扩大椎管和神经根管的空间,重新构筑病椎的稳定性以治其标,更强调术后予以中医辨证施治,旨在重新恢复椎管内环境的稳定,恢复神经的生理功能,改善症状,以治其本,对于整体状况的好转和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术后辨证论治】

由于术前术后的症状和体征不同,故相应的术后辨证治疗亦有所改变。术后患者有如下一此特点:①血淤:如伤口疼痛拒按有淤血块入夜痛苦,舌质暗紫,脉涩等;②血虚:如头晕,心悸,皮肤有蚁行感,面色口唇爪甲苍白,舌淡脉细等;③气虚:如少气懒言倦怠乏力,不欲饮食二便无力,舌淡脉弱等;④湿胜:如身重倦怠汗黏,口淡黏腻,脉细或濡等;⑤寒胜如恶寒怕风,踡卧盖被肤温低浮肿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紧或沉弱等;⑥热胜:如伤口周围红热疼痛,口干欲饮入夜失眠,汗出,小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等;⑦症状和体征缓解的表现,临床见患肢疼痛,麻痹改善或消失肌力减弱改善,反射渐复鞍区麻木减弱或消失等,上述表现在临床上多以相互夹杂的形式出现。因此,手术后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在此具体治疗中按术后的转归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3个阶段;按虚实可分为本虚和本虚标实2大类。(一)1术后早期阶段(术后1~7天)

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神经的卡压得以解除椎管空间得以扩大,但内环境尚未及时恢复,而神经或神经根又遭受一定的牵拉引起微损伤,且患者经过人为的创伤气虚血亏,虚者更虚,故此期临床多见虚证,只有少数表现为标实的证候。

1.本虚类

多见于患病时间长年龄偏大,平素体质较差虚证明显,且伴有其他疾病的患者。主要为气虚血淤,气血两虚,气阴两伤,阴血亏虚等症型,治疗原则以扶正培元,调理气血为主,祛邪为辅。(1)气虚血淤型:临床表现为倦怠乏力,声音低微,面色淡白,口唇淡或暗,不欲饮食,伤口疼痛,入夜尤甚失眠,患肢呈放射状疼痛麻痹,舌质淡暗,脉沉弱或涩。治以健脾益气,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方以补中益气汤或补肺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2)气血两虚型:临床表现为神疲倦怠乏力,自汗,头晕,少气懒言声低气怯,面色萎黄或苍白,心悸、失眠,伤口隐痛,患肢麻术二便无力,口唇爪甲色淡舌淡嫩,脉沉细微无力。治以气血双补,通络止痛。选方当归补血汤或十全大补汤加泽兰,鸡血藤,木瓜威灵仙等,偏气虚者重用四君子汤,血虚明显者则以四物汤为主加减。(3)气阴两伤型,本型患者术前多有阴虚的表现,术后随气血耗伤而出现气阴两伤的症候。临床表现为体倦气短或声低气怯,咽干口渴心烦失眠,午后低热或入夜发热,盗汗,伤口隐痛,皮肤干涩,面色潮红,舌质偏红瘦小或有裂纹,脉虚细弱,治以益气生津养阴,选方,参麦饮合六味地黄汤为主,偏肺气虚者予补肺汤加减,偏脾气虚者合四君子汤加减;阴虚火旺加知母黄柏以滋阳清热。(4)阴血亏虚型:本型阴血两伤,多由于术前已有伤阴症状,而术中椎管狭窄严重,粘连较甚引起出血较多所致。临床表现为面色晄白或颧红烘热口唇色淡爪甲不荣头晕乏力,入夜发热,烦躁心悸,口渴喜饮,皮肤干涩肢体麻木,小便少而无力,大便难下,舌质瘦小,色淡脉虚细弱。治以益气养阴补血为主,以大剂参麦饮益气养阴或地黄饮子或左归饮加当归补血汤,四物汤加减治疗。

2.本虚标实类

多见于年龄较轻患病时间较短,体质强壮,而虚证不明显的患者,一般不伴发他病,术中虽有伤气伤血,但恢复较快,主要有气滞血淤,湿热蕴结寒湿痹阻,痰湿阻滞等症型。治以祛邪通络为主扶正为辅。(1)气滞血淤型:主要表现为伤口疼痛,刺痛拒按,转侧不利,患肢有牵拉疼痛伴麻木,夜间痛甚发热烦躁,渴不欲饮小便不利舌质暗红或有淤斑,脉弦涩。此型患者多是术后气机不畅,淤血阻滞不通而痛所致。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选方以桃红四物汤或血府逐淤汤加减。气滞明显者,酌加理气行气之药,如陈皮,青皮,枳实香附等;血淤明显者,增加化瘀之品,如三七,没药,乳香,五灵脂等。需注意行气化瘀之药多为辛香发散之品,多用有伤气动血之虞,尤其是术后更不宜峻剂使用,以缓而图之为佳。(2)湿热蕴结型:本型患者以南方偏多,因江南岭南地区季节多湿多热,故其人感邪多以湿热为主。且术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故而内外湿邪相互兼杂。临床主要表现为腰部严重疼痛,身重黏腻无汗或汗出不爽,患肢麻木不仁,胸闷脘痞心烦,口渴喜饮而饮入不多,小便黄,下利臭秽,舌质偏红,苔厚或黄腻,脉儒数等。治以清利湿热,宣通经络为主,选方以三仁汤或黄芩滑石汤合四妙散加木瓜防己泽兰,川牛膝,地龙,白扁豆等化裁,热甚伤阴者配以清热养阴生津之药如麦冬,生地黄,沙参,芦根等;伤口红肿疼痛者配以金银花,当归,野菊花,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等。(3)寒湿痹阻型:本型主要为寒像和湿像并存。临床表现常见身重腰部,下肢冷痛,肤温偏低患肢无力,麻木不仁或有抽搐,胃脘痞闷饮食不馨,不欲饮水,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而缓,治以温脾祛湿散寒温经通络为主。选方:以肾着汤加味,偏寒者加用附子,川乌桂枝细辛等。偏湿者酌加薏仁米,茯苓,白术,苍术,砂仁,白豆蔻等。(4)痰湿阻滞型:本型多见于属痰湿体质的肥胖者,术后气血不畅,脾虚不运,导致水湿停留,临床见胸膈痞闷,纳呆,肢体困倦无汗或汗出而黏,痰多,伤口疼痛,舌质淡红,苔白润或腻,脉滑。治以理气化痰,祛瘀通络为主。方拟二陈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二)中期阶段(术后8~14天)

经过早期的辨证治疗,患者症状得以缓解,生命体征趋向稳定,精神开始好转,胃气渐复,伤口疼痛减轻患肢痹痛缓解或消失肌力增加,鞍区麻木缓解或消失,二便可逐渐自解,可在床上进行简单的功能如双腿模仿踩单车动作直腿抬高动作等。此期治疗主要以标本同治为原则,继续运用健脾益气养血,行气活血祛瘀养阴滋阴,化痰祛湿清热,舒筋活络,通痹止痛等方法治疗,同时运用健运脾胃,补益肝肾之药进行辨证论治。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气血生化充足则有利于加速机体的康复,肝肾亏损乃病之本,在症状缓解之时,逐步加入补益肝肾之品,旨在壮腰膝强筋骨通经络,有助于恢复椎体的稳定性,使患者逐渐由卧床向下地行走过渡。此期常用药物有党参,黄芪,山药黄精秦艽,五加皮,桑寄生,杜仲,续断狗脊,山茱萸枸杞子,淫羊藿怀牛膝骨碎补、牛大力、千斤拨等。(三)后期阶段(14天以后)

此期治疗重点在于治本调整阴阳从肝肾论治兼顾脾胃,从后天着手促使机体气血调和,经络通畅,筋骨强健,加以适当的功能锻炼。在治疗中根据患者偏阳虚或偏阴虚而采用相应的方药,以丸散长期服用。肾阳虚型患者多表现腰膝痛软无力,遇风寒加重,得热缓解,平日喜卧,时有头晕,面色淡白或黧黑,肌肉萎缩肤温低,舌淡胖,苔白,脉沉弱。治以温补肾阳为主,方用肾气丸,腰重脚肿者,取方: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