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摆脱忧虑(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1 03:18:09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如何摆脱忧虑

如何摆脱忧虑试读:

内容提要

科学家发现,在忧虑状态下,不同的脑功能系统会使我们产生不同的观念与情感,让人难于驾驭、难以理解。换句话说,我们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包括儿童、英雄、恋人、父母、朋友、敌人、助人者等。

序言

科学家发现,在忧虑状态下,不同的脑功能系统会使我们产生不同的观念与情感,让人难于驾驭、难以理解。换句话说,我们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包括儿童、英雄、恋人、父母、朋友、敌人、助人者等。进化使我们能扮演这些的角色,不同的自我能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例如,英雄敢于闯荡、冒险,而胆小鬼则会说:“你不是在开玩笑吧,我不会去冒那个险。”如果自我的两个部分能协调工作,我们就会周密地考虑,对是否冒险作出理智的抉择。但如果英雄不听取胆小鬼的意见,我们就会陷入危险;相反,如果胆小鬼不采纳英雄的建议,我们就会畏缩在角落里。事实上,我们并没有这些真实自我的存在,我们的主观体验,只不过是不同情感状态受激活产生的。只要我们注意观察自己的思维与情感,就会知道,我们的思维与情感正是这些脑功能系统的窗口。

那么,忧虑的时候该怎么办呢?首先,忧虑时产生的观念告诉我们,我们的思维方式似乎很合乎“忧虑自我”的口味,却与自我的其他部分格格不入,如理性和同情性自我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观念。如果我们这样去想,“我已经认识到我正处于忧虑的状态之中,不过,它只是我的一种脑功能系统,沉溺于其中是毫无用处的”,于是我们便能够迈出一步,有效地控制住忧虑。

其次,在忧虑状态下,我们会变得易激惹、易焦虑,并轻率地判断自己、判断他人,从而使忧虑状况进一步恶化。忧虑的典型反应是贬低周围的事物,尤其是贬低自己和自己的成绩,同时也会贬低他人,我们看事物的方式也会变得更加消极。

最后我们会感到忧虑深深扩展到“我们内部”,是关乎我们情绪的大敌。忧虑的心理功能(进化功能)削弱我们的反应能力,瓦解我们的自信心,使我们对潜在的损失和威胁更加敏感。它是通过改变我们身体的工作状态来实现上述功能的。然而,如果我们能调动其他脑功能系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挑战忧虑,那么,我们就有可能使大脑恢复协调运转。本书即将教会你如何识别、如何挑战那些使我们陷入忧虑的观念。

第一章 让忧虑一览无遗

如果你正受忧虑的困扰,那么你并不孤单。因为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近一千万的人处于同样的困境。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们不能知道动物的感觉,但是它们很可能也具备感受忧虑的能力,至少它们有时表现得像是处于忧虑状态。因此,我们或多或少都具有忧虑的潜质:正如我们都具备爱,焦虑,痛苦的潜质一样。

一、“忧虑”的含义是什么?

这是一个难以确切回答的问题,因为答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回答的人。忧虑这个词本身可以用来描绘天气状况、股市的下跌、地洞,当然,还有人的情绪状态。它起源于拉丁文deprimere,意指“下压”。这个词最早被用于描述情绪状态是在十七世纪。

如果你处于忧虑状态,可能会注意到,忧虑不仅仅是情绪不振。事实上,它不仅影响了我们的感知、思维,也影响了我们的精力、注意力集中程度、睡眠状况,甚至性欲望。下面让我们从一些侧面来考察忧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动机

忧虑影响我们做事的动机。我们会感到自己态度冷淡、无精打采,对许多事情都缺乏兴趣——似乎没有什么事情值得去做,甚至觉得连尝试都没有必要。我们同样也会丧失对孩子的兴趣,继而我们又会因此而内疚。我们曾一度热衷的项目,现在却变得枯燥乏味。我们会感到自己无力做任何事,即使将每天的活动压缩至最少,我们仍为之感到痛苦。

2.情绪

人们通常认为忧虑仅仅是情绪低落或是感觉饱和——这只是忧虑的一部分。事实上,忧虑的核心症状被称为“缺乏快乐”(anhedonia,起源于希腊文),意指丧失体验快乐的能力。我们会感到生活变得异常空虚,毫无快乐可言。然而,尽管我们丧失了体验快乐的能力,但我们对不快乐的感受却是与日俱增,变得易激惹。我们或许会将满腔的不满与愤怒闷在心里,有时却又变得异常暴躁,甚至对亲人、孩子大打出手。过后,我们又会因之而痛悔,忧虑症状更加严重。忧虑另两个常见症状是焦虑和恐惧。忧虑的时候,我们会变得脆弱。过去我们很容易应付的事情,现在却莫名其妙地令人恐惧。因此,焦虑和恐惧是忧虑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与忧虑相关的其他消极情绪还有悲伤、内疚、羞耻、嫉妒等。

3.思维

忧虑通过两种途径影响我们的思维。首先,它影响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和记忆力。我们会发现自己无法集中精力去做任何事情,包括看书和看电视。我们的记忆力也变得很差,容易遗忘。即使我们回忆起一些事情,也多半是消极和令人不快的。

忧虑影响我们思维的第二种途径是,它影响我们对自己、对未来乃至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几乎没有什么人在忧虑的时候自我感觉良好。通常他们都会将自己视为没有长处、满身缺点、毫无价值。如果你问及一位忧虑者对前途的看法,他们通常会这样回答:“有什么前途?”对他们而言,未来是一片黑暗、充满失败。像许多强烈的情绪一样,忧虑也会使我们产生极端的思维方式,我们的思维变成了“全或无”的模式——我们要么是个完全的成功者,要么是个彻底的失败者。

4.想象

当我们陷入忧虑状态时,我们产生的想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我们或许说自己像是在一片乌云的笼罩之下,或说自己像是陷在深坑里,或被关在黑暗的屋子里。丘吉尔称他自己的忧虑为“黑狗”。忧虑时的想像无外乎是黑暗、无法挣脱束缚。如果让你用绘画描述忧虑,你很可能使用阴暗晦涩的颜色,而不是明丽的色彩。黑暗、受困是忧虑时最主要的想像内容。

5.行为

当我们忧虑时,行为方式也产生了一些变化。我们不大会参加积极的活动,相反,我们尽量避免交往,将自己隐藏起来。许多以前我们乐于从事的活动,现在却变得令人难以忍受,因为任何事情做起来都太费力,我们做的似乎比以往更少。我们对待他人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我们会发现自己与他人正向的交往减少了,与他人的冲突不断增多。如果我们因之感到焦虑,就会避免与他人接触,进而丧失对交往的信心。

忧虑的人有时会变得紧张不安,难以放松。他们感觉自己如同困兽,四处走动,想做点什么,却不知道该做什么。有时,想逃出去的想法非常强烈,但是对逃到哪里去,去做什么却不清楚。另一方面,有些忧虑的人会变得反应迟钝,他们走路缓慢,时走时停。他们的思维也会变得迟滞,对任何事情都感到“沉重”。

6.生理

当人们焦虑的时候,体内会产生肾上腺素。同样,忧虑也会造成人生理上的变化,影响我们的身体与大脑的活动。目前,还没发现这些变化有什么害处。但是,在忧虑状态下,大脑活动出现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上,任何心理状态,如快乐、性兴奋、激动、焦虑或者忧虑都与脑生理变化有密切的联系。最近有研究表明,上述心理状态中有些与应激激素(如可的松)的分泌有关,这表明忧虑反应包含了应激活动的成份。忧虑还会影响被称为神经递质的大脑化学物质的分泌,其中研究最多的是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分泌活动。一般来讲,在忧虑状态下,大脑中这些化学物质的分泌水平下降,这也是服用单胺类药物能缓解忧虑症状的原因。

据推测,上述生理变化,可能是造成我们出现不良症状的原因。忧虑不仅影响了我们的精力,也影响到我们的睡眠(但也有些人在忧虑状态下睡眠增多)。另外,没有胃口也是忧虑的常见症状,我们会感到食物味同嚼蜡,体重也会因之减轻。当然,也有些人在忧虑的时候会出现体重增加的现象。

7.社会交往

尽管我们极力掩饰自己的忧虑状态,但仍会给他人造成影响。与人交往时,我们会变得枯燥乏味、易激惹、常常拒绝别人。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反应是忧虑常见的反应,我们有必要识别它们,不必为此羞愧,否则会加重我们的忧虑症状。至于为什么忧虑会影响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有多种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我们潜藏着自己无法理清的矛盾冲突,可能是我们对他人表现了无声的怨恨,可能是我们秆到自己失去了控制,还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伙伴无法理解我们身上发生的一切。总之,请记住一句话:“笑,全世界都陪着你笑;哭,只有你一人向隅而泣。”有时,他人很难理解我们的忧虑。

二、忧虑会影响健康

著名的梅奥兄弟宣布,我们有一半以上的病床上,躺着患有神经病的人。可是,在强力的显微镜下,以最现代的方法来检查他们的神经时,却发现大部分人都非常健康。他们“神经上的毛病”都不是因为神经本身有什么异常的地方,而是因为情绪上有悲观、烦躁、焦急、忧虑、恐惧、挫败、颓丧等等的情形。柏拉图说过:

医生所犯的最大错误是,他们想治疗身体,却不想医治思想。可是精神和肉体是一体的,不能分开处置。

医药科学界花了2300年的时间才认清这个真理。我们刚刚才开始发展一种新的医学,称之为“心理生理医学”,用来同时治疗精神和肉体。现在正是做这件事的最好时机,因为医学已经大量消除了可怕的、由细菌所引起的疾病——比方说天花、霍乱、黄热病,以及其他种种曾把数以百万计的人埋进坟墓的传染病症。可是,医学界一直还不能治疗精神和身体上那些不是由细菌所引起、而是由于情绪上的忧虑、恐惧、憎恨。烦躁,以及绝望所引起的病症。这种情绪性疾病所弓!起的灾难正日渐增加,日渐广泛,而速度又快得惊人。

医生们估计说:现在活着的美国人中,每20人就有1人在某一段时期得过精神病。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征召的美国年轻人,每6人中就有1人因为精神失常而不能服役。

精神失常的原因何在?没有人知道全部的答案。可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极可能是由恐惧和忧虑造成的。焦虑和烦躁不安的人,多半不能适应现实的世界,而跟周围的环境隔断了所有的关系,缩到自己的梦想世界,以此解决他所忧虑的问题。

在我写这一章的时候,我的书桌上就有一本书,是爱德华·波多尔斯基博士所写的《停止忧虑,换来健康》。书中就谈到了几个问题:

忧虑对心脏的影响。

忧虑造成高血压。

风湿症可能因忧虑而起。

为了保护你的胃,请少忧虑些。

忧虑如何使你感冒。

忧虑和甲状腺。

忧虑与糖尿病患者。

另外一本讨论忧虑的好书,是卡尔·明格尔博士所写的《与己作对》。此书没有告诉你如何避免忧虑的规则,却能告诉你-些很可怕的事实,让你看清楚我们怎样通过焦虑、烦躁。憎恨、后悔、反叛和恐惧等情绪来伤害我们的身心健康。

忧虑甚至会使最强壮的人生病。在美国南北战争的最后几天中,格兰特将军发现了这一点。故事是这样的:格兰特围攻里奇蒙德有9个月之久,李将军手下衣衫不整、饥饿不堪的部队被打败了。有一次,好几个兵团的人都开了小差。其余的人在他们的帐篷里开会祈祷——叫着、哭着,看到了种种幻象。眼看战争就要结束了,李将军手下的人放火烧了里奇蒙德的棉花和烟草仓库,也烧了兵工厂,然后在烈焰升腾的黑夜里弃城而逃。格兰特乘胜追击,从左右两侧和后方夹击南部联军,而由骑兵从正面截击,拆毁铁路线,俘虏了运送补给的车辆。由于剧烈头痛而眼睛半瞎的格兰特无法跟上队伍,就停在了一个农家。“我在那里过了一夜”,他回忆录里写着,“把我的两脚泡在加了芥末的冷水里,还把芥末药膏贴在我的两个手腕和后颈上,希望第二天早上能复原。”第二天清早,他果然复原了。可是使他复原的,不是芥末药膏,而是一个带回车将军降书的骑兵。“当那个军官到我面前时,”格兰特写着,“我的头还痛得很厉害,可是我一看到那封信的内容,我就好了。”

显然,格兰特是因为忧虑、紧张和情绪上的不安才生病的。一旦他在情绪上恢复了自信,想到他的成就和胜利,就马上好了。

70年后,罗斯福总统的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发现忧虑会使他病得头昏眼花。他在日记里记述说:为了提高小麦的价格,罗斯福总统在一天之内买了440万蒲式耳的小麦,使他感到非常忧虑。他在日记里说:“在这件事情没有结果之前,我觉得头昏眼花。我回到家里,在吃完中饭以后睡了两个小时。”

如果我想看看忧虑对人会有什么影响,我们不必到图书馆或医院找到例证。著名的法国哲学家蒙泰格被选为老家的市长时,他对市民说:“我愿意用我的双手处理你们的事情,可是不想把它们带到我的肝里和肺里。”

但他的邻居却把股票市场带到他的血液里,差点送了他的老命。

忧虑甚至会使你蛀牙。威廉·麦克戈尼格博士在全美牙医协会的一次演讲中说:由于焦虑、恐惧等产生的不快情绪,可能影响到一个人身体的钙质平衡,而使牙齿容易受蛀。麦克戈尼格博士提到,他的一个病人起先有一口很好的牙齿,后来他太太得了急病,使他开始担心起来。就在她住院的三个礼拜里,他突然有了九颗蛀牙——都是由于焦虑引起的。

你是否看过一个甲状腺反应过度的人?他们会颤抖、会战栗,看起来就像吓得半死的样子——而事实上也差不多是这种情形。甲状腺原来应该能使身体规律化,一旦反常之后,心跳就会加快,使整个身体亢奋得像一个打开所有炉门的火炉,如果不动手术或加以治疗的话,就很可能死掉,很可能“把他自己烧干”。

当记者访问法国女明星莫乐·奥伯恩时,她告诉记者我她绝对不会忧虑,因为忧虑会摧毁她在银幕上的主要资产——她美丽的容貌。她告说:当我最先想要进入影坛的时候,我既担心又害怕。我刚从印度回来,在伦敦一个熟人也没有,却想在那里找到一份工作。我见过几个制片家,可是没有一个人肯用我。我仅有的一点钱渐渐用光了,整整有两个礼拜,只靠一点饼干和水过活。这下我不仅是忧虑,还很饥饿,我对自己说:“也许你是个傻子,也许你永远也不可能闯进电影界、归根究底,你没有经验,也从来没有演过戏,除了一张漂亮的脸蛋,你还有些什么呢?”我照了照镜子。就在我望着镜子的时候,才发现忧虑对我容貌的影响。我看见忧虑造成的皱纹,看见焦虑的表情,于是我对自己说:“你一定得马上停止忧虑,不能再忧虑下去了,你所能给人家的只有你的容貌,而忧虑会毁了它的。”

再没有什么会比忧虑使一个女人老得更快,而摧毁了她的容貌。忧虑会使我们的表情难看,会使我们咬紧牙关,会使我们的脸上产生皱纹,会使我们老是愁眉苦脸,会使我们头发灰白,有时甚至会使头发脱落。忧虑会使你脸上的皮肤发生斑点、溃烂和粉刺。

心脏病是美国的第一号凶手。在二次大战期间,大约有三十几万人死在战场上,可是在同一段时间里,心脏病却杀死了200万平民——其中有100万人的心脏病是由于忧虑和过度紧张的生活引起的。不错,就因为心脏病,亚历西斯·戈锐尔博士才会说:“不知道怎么抗拒忧虑的商人都会短命而死。”

中国人和美国南方的黑人却很少患这种因忧虑而引起的心脏病,因为他们处事沉着。死于心脏病的医生比农夫多20倍。因为医生过的是紧张的生活,所以才有这样的结果。

为什么呢?答案通常都是“因为忧虑”。古时候,残忍的将军要折磨他们的俘虏时,常常把俘虏的手脚绑起来,放在一个不停往下滴水的袋子下面……水滴着……滴着……夜以继日,最后,这些不停滴落在头上的水,变得好像是用槌子敲击的声音,使那些人神经失常。这种折磨人的方法,以前西班牙宗教法庭和希特勒手下的德国集中营都曾经使用过。

忧虑就像不停往下滴、滴、滴的水,而那不停地往下滴、滴、滴的忧虑,通常会使人心神丧失而自杀。

你是否可以在现代城市的混乱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呢?如果你是一个正常人,答案应该是:“可以的。”“绝对可以。”我们大多数人实际上都比我们所认为的更坚强得多。我们有很多也许从来没有发现的内在力量。下面就是奥尔嘉·加维所写的故事:八年半以前,医生宣告我不久于入世,会很慢、很痛苦地死于癌症。国内最有名的医生——梅奥兄弟也证实了这个诊断。我走投无路,死亡就要扑向我。我还很年轻,我不想死,绝望之余,我打电话找到了我的医生,告诉他我内心的绝望。他有点不耐烦地拦住我说:“怎么回事,奥尔嘉?难道你一点斗志也没有吗?你要是一直这样哭下去的话,毫无疑问,你一定会死。不错,你碰上了最坏的情况。好吧!要面对现实,不要忧虑,然后想点办法。”就在那一刹那,我发了一个誓,我的态度严重得指甲都深深地掐进肉里,而且背上一阵发冷:“我不会再忧虑,我不会再哭泣,如果还有什么需要我常常想的,就是我一定要赢!我一定要继续活下去!”在不能用镭照射的情况之下,每天只能用X光照射十分半钟,连续照30天。但他们每天为我照了十四分半钟的X光,照了49天。虽然我的骨头在我瘦削的身体上撑出来,像是荒凉山边的岩石,虽然我的两脚重得像锅块,我却不忧虑,也没哭过一次。我面带微笑,不错,我的的确确勉强自己微笑。我不会傻到以为只要微笑就能治疗癌症。可是我的确相信,愉快的精神状态有助于抵抗身体的疾病。总之,我经历了一次治愈癌症的奇迹。在过去这几年里,我再也没有像现在这么健康过,这都多亏了这句富于挑战性和战斗性的话:“面对现实,不要忧虑,然后想点办法”。

在此,我们要谨记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亚历克西斯。博士说的一句话:“不知道怎样抗拒忧虑的人都会短命而死。”

三、消除忧虑的亚里士多德法则

那么当你面对忧虑时,应该怎么办呢?答案是,我们一定要学会用下面三种分析问题的基本步骤来解决各种不同的困难。这三个步骤是:

1.弄清事实;

2.分析事实;

3.达成决定——然后依此行事。

这是亚里士多德法则。我们如果想解决那些逼迫我们、使我们日夜像生活在地狱里一样的问题,我们就必须运用这几个步骤。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步:弄清事实。弄清事实为什么如此重要呢?因为如果我们不能把事实弄清楚,就不能很明智地解决问题。没有这些事实,我们就只能在混乱中摸索。已故的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学院院长赫伯特·郝基斯所说的。他曾经帮助过20多万大学生解决忧虑的问题。他说,世界上的忧虑,一大半是因为人们没有足够的知识来作决定而产生的。他这样说:混乱是产生忧虑的主要原因。比方说,如果我有一个必须在下周二以前解决的问题,那么在下周二之前,我根本不会去试着做什么决定。在这段时间里,我只集中全力去搜集有关这个问题的所有事实。我不会发愁,我不会为这个问题而难过,我不会失眠,只是全心全力去搜集所有的事实。等星期二到来之时,如果我已经弄清了所有的事实,一般说起来,问题本身就会迎刃而解了。

可是我们大多数人怎么做呢?如果我们去考虑事实——爱迪生曾郑重其事地说:“一个人为了避免花工夫去思想,常常无所不用其极。”——如果我们真的去考虑事实,我们通常也只会象猎狗那样,去追寻那些我们已经想到的,而忽略其他的一切。我们只需要那些能够适合于行动的事实——符合于我们的如意算盘,符合于我们原有偏见的事实。

1942年,日军侵人上海,利奇费尔德正在中国,下面就是他讲述的故事:日军轰炸珍珠港后不久,他们占领了上海,我当时是上海亚洲人寿保险公司的经理,他们派来一个所谓的“军方清算员”——实际上他是个海军上将——命令我协助他清算我们的财产。这种事,我一点别的办法也没有,要么就跟他们合作,要么就算了,而所谓算了,也就是死路一条。我只好遵命行事,因为我无路可走。不过,有一笔大约75万美金的保险费,我没有填在那张要交出去的清单上。我之所以没有把这笔保险费填进去,是因为这笔钱属于我们的香港公司,跟上海公司的资产无关。不过,我还是怕万一日本人发现了这件事,可能会对我非常不利。他们果然很快就发现了。当他们发现的时候,我不在办公室。不过我的会计主任在场。他告诉我说,那个日本海军上将大发脾气,拍桌子骂人,说我是个强盗,是个叛徒,说我侮辱了日本皇军。我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我知道我会被他们关进宪兵队去。宪兵队,就是日本秘密警察的行刑室。我有几个朋友就宁愿自杀,也不愿意被送到那个地方去。我还有些朋友,在那里被审问了十天,受尽了苦刑之后,死在那个地方。现在我自己也可能要进宪兵队了。当时我怎么办呢?我在礼拜夭下午听到这个消息,我想我应该吓得要命。如果我没有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一定会吓坏了。多年来,每次我担心的时候,总坐在我的打字机前,打下两个问题,以及问题的答案:1.我担心的是什么?2.我能怎么办呢?我以往都不把答案写下来,而在心里回答这两个问题。不过多年前我就不那样做了。我发现同时把问题和答案都写下来,能够使我的思路更清楚。所以,在那个星期天的下午,我直接回到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我住的房间,取出我的打字机。我打下:1.我担心的是什么?我怕明天早上会被关进宪兵队里。然后我打下第二个问题:2.我能怎么办呢?我花了几个钟点去想这个问题,写下了四种我可能采取的行动,以及每一种行动可能带来的后果。我可以尝试着去跟那位日本海军上将解释。可是他“不会说英文”,若是我找个翻译来跟他解释,很可能会让他火起来,那我可能就是死路一条了。因为他是个很残酷的人,我宁愿被关在宪兵队里,也不愿去跟他谈。我可以逃走。这点是不可能的,他们一直在监视着我,我从基督教青年会搬出搬进都需要登记,如果打算逃走的话,很可能被他们抓住而枪毙掉。我可以留在我的房间里,不再去上班。但如果我这样做的话,那个日本海军上将就会起疑心,也许会派兵来抓我,根本不给我说话的机会,而把我关进宪兵队里。礼拜一早上,我可以照常到公司去上班。如果我这样做的话,很可能那个日本海军上将正在忙着,而忘掉我那件事情。即使他想到了,也可能已经冷静下来,不会来找我麻烦。要是这样的话,我就没问题了。甚至即使他还来烦我,我仍然还有个机会去向他解释,所以应该象平常一样,在礼拜一早上到办公室去,好像根本没出什么事,可以给我两个逃避宪兵队的机会。等我把所有事情都想过,决定采取第四个计划——象平常一样,礼拜一早上去上班——之后,我觉得大大地松了一口气。第二天早上我走进办公室的时候,那个日本海军上将坐在那里,嘴里叼根香烟,像平常一样地看了我一眼,什么话也没说。六个礼拜以后——谢天谢地,他被调回东京去了,我的忧虑就此告终。就像我前面所说过的,我之所以能捡回一条命,大概就是因为在那个礼拜天下午我坐下来写出各种不同的情况,和每一个步骤所可能带来的后果,然后很镇定地作出决定。如果我没有那样做的话,我可能会很混乱,或者是迟疑不决,而在紧要关头走错一步。要是我没有分析我的问题,做出决定,那整个礼拜天下午,我就会急得心乱如麻,当天晚上我也肯定睡不着觉,礼拜一早上上班的时候,一定会满面惊慌和愁容,光是这一点,就可能引起那个日本海军上将的疑心,而使他采取行动。以后,一次又一次的经验证明,渐渐作出决定的确有莫大的价值。我们都是因为不能达成既定目的,不能控制自己,老是在一个令人难过的小圈子里打转,才会精神崩溃和生活难过。我发现,一旦很清楚、很确定地做出一种决定之后,50%的忧虑就会消失,在我按照决定去做之后另外还可以消失40%。也就是说,采取以下四个步骤,就能消除掉我90%的忧虑:1.清楚地写下我所担心的是什么?2.写下我可以怎么办。3.决定该怎么办。4.马上就照决定去做。

盖伦·利奇费尔德今天是亚洲最重要的美国商人之一,他很诚恳地告诉人们,他的成功应归功于这种分析忧虑、正视忧虑的方法。

四、将忧虑减半的再减半

当你碰到忧虑之事时,不妨采取以下四个步骤1.究竟出了什么问题?2.问题的起因是什么?3.你能找到哪些解决办法?4.你决定用哪种办法?如果你是一个生意人,也许你现在会对自己说:“这个标题实在荒谬,我干这一行已经19年了,要说有谁能知道这个答案的话,当然是我了。居然有人想要告诉我怎么消除我生意上50%的麻烦——简直是荒谬。”

利昂·席孟金曾是西蒙出版社几个高阶层单位主管之一,现任纽约州纽约市洛克菲勒中心的袖珍图书公司董事长。下面就是利昂·席孟金的经验:15年来,我几乎每天花一半的时间开会和讨论问题。讨论我们是否该这样或那样,还是什么都不管。开会时我们很紧张,在椅子上坐立不安,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彼此辩论,不停地绕着圈子。到了晚上,我会弄得筋疲力尽。我原以为我这辈子大概就只能这个样子了。而且这一直这样做了15年,并不觉得应该有更好的办法。如果有人告诉我可以减去那些花在会议上时间的四分之三,可以消除四分之三的神经紧张。我会认为他是一个睁着眼睛、咧着大嘴、不懂事的乐现主义者。可是,我却拟出一个恰好能做到这一点的计划。这个办法我已经用了8年,对我的办事效率、我的健康和快乐来说,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这话听起来像变魔术——可是就像所有的戏法一样,一旦你弄清楚是怎么做的,就非常简单了。下面就是我的秘诀:第一、我立即停止15年来我们会议中所使用的程序——在以往,我那些很烦恼的同事会先把问题的细节报告一遍,最后再问:“我们该怎么办?”第二、我订下一个新的规矩——任何一个想要把问题拿来问我的人,必须先准备好一份书面报告,并在报告中。答以下四个问题:问题1: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以前我们在这种会议中通常花上一二个小时,还没人弄清楚真正的问题在哪里。我们常会开始讨论我们的问题,却不肯先费点事明白地写出我们的问题是什么。问题2:问题的起因是什么?我回顾一下,吃惊地发现我在这种会议上浪费了很多很多个小时,却没有清楚地找出构成问题的基本情况是什么。问题3:这个问题能找到哪些解决方法?在以前的会议中,总有一个人建议一种解决方法,另外一个人会踉他辩论,大家发起火来,常常讲到题外去。而开完会时,还没有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问题4:你建议用哪一种方法?以往跟我一起开会的人,会花上好几个钟点为一种情况担心,不断地绕圈子,从没有想过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法,然后写下来:这是我建议的解决方案。现在,我的手下很少把他们的问题拿来找我了。为什么?因为他们发现,为了要回答上面的四个问题,他们得把所有的事实搜集起来,把他们的问题仔细加以考虑,在他们做过这些之后,他们会发现四分之三的问题都不必再来找我商量。因为最适当的解决方案,就会象面包从烤面包机里跳出来一样。即使是在那些必须跟我讨论的情况下,所花去的时间也不过是以前所花的三分之一,因为讨论的过程非常有秩序而符合逻辑,最后都能得到很明智的结论。现在,袖珍图书公司的办公室里,不会有人再花那么多的时间去担心、去讨论出了什么问题,而会以更多的行动来解决问题。弗兰克·贝特吉尔是美国最了不起的保险业巨子。他充分运用这四个步骤不仅减少了生意上的忧虑,而且收入倍增,以下是他讲述的故事:很多年以前,我刚开始推销保险的时候,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无限的热诚和喜爱。然后发生了一点事情,使我非常气馁。我开始看不起我的工作,甚至想放弃。我几乎都要辞职了——可是我突然想到一件事在一个星期六的早晨,我坐下来,想找出我忧虑的根源所在。1.我首先问自己:“问题到底是什么?”我的问题是:我访问过那么多的人,可是业绩并不够好。我似乎跟那些潜在的顾客都交谈得很好,可是到最后快要成交的时候,那位顾客就会跟我说:“啊!我要再考虑考虑。贝特吉尔先生,什么时候再来时再说吧。”于是我又要再去找他,浪费掉不少的时间,使我觉得很颓丧。2.我问自己:“有什么可能的解决办法?”可是要得到问题的答案,我一定得先研究以前的事实。我拿出过去12个月以来的记录,仔细看看上面的数字。结果,我有一个非常惊人的发现,就在本上,白纸黑字写得很明白。我发现我所卖的保险里,有70%是在第一次见面就咸交的;另外有23%,是在第二次见面的时候成交的,还有7%,是在第三、第四、第五次……,才成交。这些东西,让我觉得很难过,很浪费时间。换句话说,我的工作时间,几乎有一半都浪费在实际上只有7%的业务上。3.“那么答案是什么呢?”答案很明显,我立刻停止第二次以后的所有访问,把空出来的时间拿来寻找新的顾客。结果真是令人难以相信:在很短的时间里,我就把平均每一次赚2.8元的业绩提高到4.27元。

弗兰克·贝特吉尔是美国最著名的人寿保险推销员,每年接进来的保险业务都在100万美元以上。可是他曾经一度想放弃他那所从事的职业,几乎就要承认失败。结果呢?分析问题使他步入了成功之路。

五、给忧虑症开个药方

能接受既成事实,这是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能接受最坏的情况,就能在心理上让你发挥出新的能力。忧虑最大的坏处就是摧毁我们集中精神的能力,一旦忧虑产生,我们的思想就会到处乱转,从而丧失作出决定的能力。

你是否想得到一个快速而有效的消除忧虑的灵丹妙法——那种在你不必再往下看之前,就能马上应用的方法?这就是工程师威利斯·卡瑞尔所发明的办法。卡瑞尔先生的叙述:年轻的时候,我在纽约州巴法罗城的巴法罗铸造公司工作。我必须到密苏里州水晶城的匹兹堡玻璃公司——一座花费好几百万美元建造的工厂去安装一架瓦斯清洁机,以清除瓦斯燃烧的杂质,使瓦斯燃烧时不会伤到引擎。这种瓦斯清洁方法是一种新的尝试,以前只试过一次——而且当时的情况很不相同。我到密苏里州水晶城工作的时候,很多事先没有想到的困难都发生了。经过一番调整之后,机器可以使用了,可是效果并不像我们所保证的那样。我对自己的失败非常吃惊,觉得好像是有人在我头上重重地打了一拳。我的胃和整个肚子都开始扭痛起来。有好一阵子,我担忧得简直无法入睡。最后,出于一种常识,我想忧虑并不能够解决问题,于是便想出一个不需要忧虑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果非常有效。我这个抵抗忧虑的办法已经使用30多年了。这个办法非常简单,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这一方法共有三个步骤:第一步,首先毫不害怕而诚恳地分析整个情况,然后找出万一失败后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没有人会把我关起来,或者把我枪毙,这一点说得很准。不错,很可能我会丢掉工作,也可能我的老板会把整个机器拆掉,使投下去的20000美元泡汤。第二步,找出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之后,让自己在必要的时候能够接受它。我对自己说,这次失败,在我的记录上会是一个很大的污点,我可能会因此而丢掉工作。但即使真是如此,我还是可以另外找到一份差事。事情可能比这更糟。至于我的那些老板——他们也知道我们现在是在试验一种清除瓦斯的新方法,如果这种实验要花他们20000美元,他们还付得起。他们可以把这个帐算在研究费上,因为这只是一种实验。发现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并让自己能够接受之后,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发生了。我马上轻松下来,感受到几天以来所没有经验过的一份平静。第三步,从这以后,我就平静地把我的时间和精力,拿来试着改善我在心理上已经接受的那种最坏情况。我努力找出一些办法,让我减少我们目前面临的20000美元损失。我做了几次实验,最后发现,如果我们再多花5000美元,加装一些设备,我们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我们照这个办法去做,公司不但不会损失20000美元,反而可以赚15000美元。如果当时我一直担心下去的话,恐怕再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忧虑的最大坏处就是摧毁我集中精神的能力。一旦忧虑产生,我们的思想就会到处乱转,从而丧失作出决定的能力。然而,当我们强迫自己面对最坏的情况,并且在精神上先接受它之后,我们就能够衡量所有可能的情形,使我们处在一个可以集中精力解决问题的地位。我刚才所说的这件事,发生在很多很多年以前,因为这种做法非常好,我就一直使用。结果呢,我的生活里几乎不再有烦恼了。

为什么威利斯·卡瑞尔的奇妙公式有这么大的价值,并且如此实用呢?从心理学上来讲,它能够把我们从那个巨大的灰色云层里拉下来,让我们不再因为忧虑而盲目探索。它可以使我们的双脚稳稳地站在地平面上,而我们也都知道自己的确站在地平面上。如果脚下没有坚实的土地,又怎么能希望把事情想通呢?

你是否愿意看看其他人怎样利用威利斯·卡瑞尔的奇妙药方来解决问题呢?好!下面就是一个例子。这是一个石油商所经历过的事情:我被勒索了,我不相信会有这种事情——我不相信这种事情会发生在电影以外的现实生活里——可是我真的是被勒索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我主管的那个石油公司有好几辆运油的卡车和很多司机。在那段时期,物价管理委员会的条例管制得很严,我们所能送给每一个顾客的油量也都有限制。我起先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可是好像有些运货员减少了我们固定顾客的油量,然后再把偷下来的卖给一些他们的顾客。有一天,有位自称是政府调查员的人来看我,跟我索要红包。他说他拥有我们运货员舞弊的证据。他威胁说,如果我不答应的话,他要把证据转给地方检察官。这时候,我才发现公司有这种不法的买卖。当然,我知道我没有什么好担心的——至少跟我个人无关。只是我也知道法律规定,公司应该为自己员工的行为负责。还有,我知道万一案子打到法院去,上了报,这种坏名声就会毁了公司的生意。我对自己的事业非常骄傲——那是我父亲在24年前打下的基础。我担心得生病了,三天三夜吃不下睡不着。我一直在那件事情里面打转。我是该付那笔钱——5000美元——还是该跟那个人说,你爱怎么干就怎么干吧。我一直下不了决定,每天都做噩梦。后来,在礼拜天的晚上,我碰巧拿起一本叫做《如何不再忧虑》的小册子,这是我去听卡耐基公开演说时所拿到的。我开始阅读,读到威利斯·卡瑞尔的故事,里面教我:“面对最坏的情况”。于是我问自己:“如果我不肯付钱,那些勒索者把证据交给地检处的话,可能发生的最坏的情况是什么呢?”答案是:“毁了我的生意——最坏就是如此。我不会被关起来。所可能发生的,只是我会被这件事毁了。”于是我对自己说:“好了,生意即使毁了,但我在心理上可以接受这点,接下去又会怎样呢?”嗯,我的生意毁了之后,也许得去另外找件工作。这也不坏,我对石油知道的很多——有几家大公司可能会乐意雇用我……我开始觉得好过多了。三天三夜来,我的那份忧虑开始消散了一点。我的情绪稳定下来……而意外地,我居然能够开始思想了。我头脑清醒地看出第三步——改善最坏的情况。就在我想到解决方法的时候,一个全新的局面展露在我的面前:如果我把整个情况告诉我的律师,他可能会找到一条我一直没有想到的路子。我知道这乍听起来很笨,因为我起先一直没有想到这一点——当然是因为我起先一直没有好好考虑,只是一直在担心的缘故。我马上打定主意,第二天清早就去见我的律师——接着我上了床,睡得安安稳稳。事情的结果如何呢?第二天早上,我的律师叫我去见地方检察官,把整个情形告诉他。我果然照他的话做了。当我说出原委之后,出乎意外地听到地方检察官说,这种勒索的案子已经连续好几个月了,那个自称是“政府官员”的人,实际上是警方的通缉犯。当我为了无法决定是否该把5000美元交给那个职业罪犯而担心了三天三夜之后,听到他这番话,真是松了一大口气。这次的经验使我上了一堂永难忘怀的课。现在,每当面临使我忧虑的难题时,我就把威利斯·卡瑞尔的奇妙公式派上用场。

如果你认为运用威利斯·卡瑞尔公式也有烦恼,那请听下面这则故事吧。这是发生在艾尔·汉里身上真实的故事:20几年前,我因为常常发愁,得了胃溃疡。有一天晚上,我的胃出血了,被送到芝加哥西北大学的医学院附属医院里。我的体重从175磅下降到叨磅。病情严重到医生警告我连头都不许抬。三个医生中,有一个是非常有名的胃溃疡专家。他们说我的病是“已经无药可救了”。我只能吃苏打粉,每小时吃一大匙半流质的东西,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要护士拿一条橡皮管插进我的胃里,把里面的东西洗出来。这种情形熬了好几个月……最后,我对自己说,“你睡吧,汉里,如果你除了等死之外没有什么别的指望了,不如好好利用你剩下的一点时间。你一直想在你死以前环游世界,所以如果你还想这样做的话,只有现在就去做了。”当我对那几位医生说,我要去环游世界、我自己会一天洗两次胃的时候,他们都大吃一惊。不可能的,他们从来都没听说过这种事。他们警告我说,如果我开始环游世界,我就只有葬在海里了,“不,我不会的。”我回答说,“我已经答应过我的亲友,我要葬在莱布雷斯卡州我们老家的墓园里,所以我打算把我的棺材随身带着。”我去买了一具棺材,把它运上船,然后委托轮船公司安排好,万一我去世的话,就把我的尸体放在冷冻舱里,一直等我回到老家。就这样,我开始踏上旅程。我从洛杉矾登上了亚当斯总统号轮船向东航行的时候,就觉得好多了,渐渐地不再吃药,也不再洗胃。不久之后,任何食物都能吃了——甚至包括许多奇怪的当地食品和调味品。这些都是别人说我吃了一定会送命的。几个礼拜过去之后,我甚至可以抽长长的黑雪茄,喝几杯老酒。多年来我从来没有这样享受过。我们在印度洋上碰到季节风,在太平洋上碰到台风。这种事情就只因为害怕,也会让我躺进棺材里的,可是我却从这次冒险中得到很大的乐趣。我在船上和他们玩游戏、唱歌、交新朋友,晚上聊到半夜。我们到了中国和印度之后,我发现我回去之后要料理的私事,跟在东方所见到的贫穷与饥饿比起来,简直像是天堂跟地狱之比。我中止了所有无聊的担忧,觉得非常舒服。回到美国之后,我的体重增加了叨磅,几乎忘记了我曾患过胃溃疡。我这一生中从没有觉得这么舒服。我回去做事,此后一天也没再病过。

艾尔·汉下意识地应用了威利斯·卡瑞尔的征服忧虑的办法。

首先,他问自己,“所有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答案是:死亡。

第二,他让自己准备好接受死亡,他不得不如此,因为别无其他的选择,因为几个医生都说他没有希望了。

第三,他想办法改善这种情况。办法是,“尽量享受我所剩下的这一点时间”……如果他上船之后还继续忧虑下去,毫无疑问,他一定会躺在我自备的棺材里,完成这次旅行了。可是他放松下来,忘了所有的忧虑。而这种心理平静,使他产生了新的体力,救了他的性命。

六、谨防引发忧虑的几种常见人格障碍者

在心理学上,人格障碍亦称“心理病态人格”,是指不伴有精神症状的人格适应缺陷,患者以固定的反应方式对环境刺激作出反应,在知觉与思维方面产生适应性功能缺陷,或增进自觉的痛苦,其行为倾向组成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社会都是不被公允的、不得体的。所谓不伴有精神症状的适应缺陷,是指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没有智力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人格障碍患者常表现为,难以正确估价社会对自己的要求,及自身应当采取的行为方式;难以对周围环境作出恰当的反应;难以正确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常常与周围的人,甚至亲人发生冲突;对工作缺乏责任感,经常玩忽职守,甚至超越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作出违反法律或扰乱他人和危害社会的行为。

人格障碍的基本特征

[1]一般始于青春期。人格障碍的特征往往从儿童期就有发端,到青春期开始变得明显。因为年龄愈小,人格的可塑性就愈大,因而在青春期以前出现的一些特殊反应还不能轻易诊断为人格障碍。

[2]都有紊乱不定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的人际关系。这是各类型人格障碍最主要的行为特征。不论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行为变异,如偏执、自恋、反社会攻击等,都会给他人造成困难,甚至带来祸害。

[3]常把自己所遇到的任何困难都归咎于命运或别人的错误。因而他们不会感到自己有缺点,更难以意识到自己需要改正这些缺点,因此常把社会或外界的一切看作是荒谬的。

[4]川认为自己对别人无任何责任。他们总把自己的想法置于首位,而不管他人的心情和态度。如对不道德行为没有罪恶感。伤害别人而不觉后悔,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都能做出自以为是的辩护等。

[5]总是走到哪里就把自己的猜疑、仇视和固有的看法带到哪里。他们的嫉妒心极强,思维意识狭隘,任何新环境的气氛都要受其行为特点的影响。

[6]行为后果有害。其行为所致的后果常常伤及别人,使左邻右舍不得安宁,而自己却泰然自若。

[7]否认自己的人格障碍。患者对自己的怪癖和不良行为并无自知之明,通常是由他人予以揭知。

事实上,依据人格障碍的程度可将人格障碍分为轻重两种。轻者完全过着正常生活,只有与他紧密接触的人(亲属或同事)才会感觉到他的怪癖;严重者则事事违抗社会习俗,而且故意表现于外,使其甚难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

人格障碍的成因

[1]生物遗传因素。心理学家们对人格障碍的遗传影响进行过有趣的研究:通过对家谱的研究发现,人格障碍患者亲属中此症的发生率与血缘关系的远近成正比,即血缘关系越近,发生率越高。绝大多数实验也表明,同卵孪生子比异卵孪生子在人格障碍。过失和犯罪等方面的一致率更高。对被收养人与其亲生父母的病态人格的一致率进行研究也表明,由于被收养人很早就与其亲生父母分开了,虽然没有受到亲生父母的后天影响,但亲生父母有人格障碍的,被收养子女有病态人格的比率也较高。这都说明遗传因素起着一定的影响。

[2]病理生理因素。虽然没有发现人格障碍患者神经系统解剖。生理上的病变,但一般认为他们在神经系统的先天素质方面有不健全的地方。心理学家里肯荷·哈尔,曾针对人格障碍患者往往缺乏焦虑和内疚的情况,进行了非常有价值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中,人格障碍患者的皮肤电反应活动程度比非人格障碍患者低。在同一项工作中,发现出错一次就给一次电击,人格障碍患者出错最多,非人格障碍患者最少,从而证明人格障碍患者没有预期的焦虑。哈尔也对原发性和继发性人格障碍患者和正常人的静态反应、紧张反应进行过测量,测量包括心跳、皮肤电反应和呼吸。结果发现,人格障碍患者对静态和紧张刺激的自主反应程度比正常人低,从而进一步证明了人格障碍患者倾向于缺乏焦虑,因而不能从经验中吸取教训。这就表明,人格障碍在某种神经系统功能上是存在障碍的,但是一般没有神经系统形态学的病理变化。

[3]后天生活环境和社会因素。这是形成异常人格的外因,而且是很重要的因素,有时甚至是主要因素。一些学者认为,人格障碍患者的异常情绪反应与行为方式,都是儿童期,即在成长过程中习得的。在儿童期间通过单纯的观察、模仿,即可习得许多情绪反应和行为方式,包括一些社会适应不良的行为,并会通过条件反射机理而巩固下来。

人格障碍的形成,通常是以上诸多原因综合地起着作用,只是在每一个具体病案中,每一种原因所占地位的主次或比重略有不同而已。临床常见的描述,将人格障碍分为三大类群。第一类群以行为怪癖、奇异为特点,包括偏执型、分裂型人格障碍。第二类群以情感强烈、不稳定为特点,包括癔病型、自恋型、反社会型、攻击型人格障碍。第三类群以紧张、退缩为特点,包括回避型、依赖型人格障碍。

我们还要看到,个体的人格一旦形成,往往具有一定的恒定性,要改变并非易事。但是,如果我们加强自我调适和进行各种治疗,人格障碍也并非不可以纠正。

1.偏执型人格障碍症

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往往自我评价过高,时常感到怀才不遇,常以超价值观念去解释特定事物,而且固执己见,很难接受别人的劝导,遇挫折后又习惯于责备别人或从客观上进行推倭。因此,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对自己的偏执行为往往持否认态度。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也往往表现为多疑、警觉性太高,常难与他人相处,若受到某些刺激则易发生偏执狂或偏执型精神病症。

今年25岁的刘某是在心理医生的耐心说服下自述了自己的情况。当我十八岁时,我是高中三年级学生。我的学习成绩相当好。平常,我虽然常与人交往,也很喜欢与同学交谈,但我总觉得他们嫉妒我的才能,总是用一种异样的目光看我,他们也常常否定对我的嫉妒,但我觉得他们说的不是真话,是在为自己辩解。有的人因此不主动亲近我,这说明了什么呢?还不是嫉妒我的才能。还有,那时我爱顶撞班主任,我觉得他的想法经常是错误的,反而说我是错的,你看多可笑。我一向我行我素,说话办事全凭个人意愿,因为我具有比他们更强的能力和智慧。当然,有时结果不理想,但那并不是因为我的能力存在什么问题,而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我才不管别人的喜怒哀乐。我认为我在他们的眼中属于人见人恨那种人。他们也一定认为我思想简单,最好欺负。后来,我就懒得与他们交往了,我更乐于自己独处。但我对别人的怀疑却丝毫没有减少。“在读书时,我对任何人、包括班里任何同学,甚至自己的父亲,不管他们做什么事,说什么话,我都从心里怀疑。我为什么要信任他们呢?如果信任他们,说不定哪天他们就会利用我的信任加害于我。这不是,最近我就被人利用了,可以说是毫无理由的,我被调离机关去一个下属公司当了一名普通工作人员。为什么要调离我?我断定有人搞鬼,他们肯定嫉妒我的才干,我为此感到愤愤不平,我觉得领导这样对我实在是很不公平。机关领导说我一直搞不好同事关系,给我安排工作我的异议总是很多。我为什么要理那些人呢?我已给上级部门写信,直述了我所蒙受的耻辱,并且直述了我对那个领导的看法,我非把他搞垮不可。我女朋友还不让我这样做呢!她劝我算了,我不听,她就说我有病,我有什么问题,我看是她变心了。我一直都注意到,她每次来单位,对我的那位领导的眼神都很特殊。如果他们俩真有什么,我就更是与他们没完。”

从刘某的自述可以看出,刘某敏感多疑,对任何人都不信任,经常感到自己被人轻视,受到别人的攻击。从刘某与其女友的关系中,医生也不难发现,刘某虽然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都不失为强者,但总也免不了无端自卑。因此,基本上可以断定,刘某是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现在虽然程度并不太重,但却有向严重发展的明显倾向。

对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治疗,轻的,一般以认知提高法和自我疗法为主,即使其首先认识到自身人格障碍的性质、特点。危害性,使其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逐步在施治者(如心理医生、医护人员、家长)的循序渐进的引导下慢慢克服,是可以得到纠正的。但对于一些病情较重者,由于已发展至极端,甚至有妄想倾向,则要针对其具体情况辅之以较长时间的具体的心理治疗方法了。

2.分裂型人格障碍

分裂型人格障碍是日常生活和医学心理咨询门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人格障碍。据上海市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资料显示,分裂型人格障碍占人格障碍患者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九左右,且男性多于女性。

周某是大学二年级学生,英语专业,高挑身材,腰肢纤细。下面是她的自述:“我今年二十岁,是校模特队的主力队员。一年前,有家服装公司因看中了我的秀丽气质,聘我为业余表演模特。我的周围因此很快招惹了一批才子和大款,我觉得很惬意,还私下盘算找个确有高资格又有雄厚经济实力的老板做对象,并毫不隐讳地天真地暴露了自己的想法。这时,一个自称某名牌大学的博士生,现任对俄某贸易公司副总经理的冯某出现在了我眼前。论仪表,他是没挑的,我对他一见钟情。半个月后,我们同居了。随后,我再也无法安心念书,成绩也直线下降,于是索性休了学随他前往漠河游逛,谁能意料到呢?”说到这里,她停了一下,显得格外悲伤。“谁能料到,一过边境,这个‘博士’便溜之大吉了,我自然被遣送回国,这才知道他一直都在骗我,我恨、我悔,我整日整夜地哭泣,如此持续了两个月。后来我复了学,还通过了一次中期考试。可是不久,我又感到极度的郁闷和烦躁,这个社会怎么会骗我?我在这个社会上真的找不到立足点吗?我来你们这里,就是想让你们看一下,我是不是一个心理有毛病的人。”

由于青春分裂症是分裂型人格障碍中较为特殊的一种,且近年来青春分裂症在青年中尤为常见,往往给家长甚至医生造成错觉。一般常识认为,恐惧感和被恋感是患者的内心感受,行为怪异、思维奇特是患者的外化表征,而一切情感危机,如失恋。失身、受屈、受辱,对一个心理状态正常的人来说,是能通过自我调节取得平衡的,但对一个如周小姐这样的心理素质较差的人来说,却可能是一个诱发人格障碍的关键因素。周小姐就是因为被那个“博士”骗后,失身又毁灭了梦想,才发现自己与这个社会格格不人的。她的想法本质上就是心理上的不正常现象。为此,心理医生针对周小姐的特殊症状做了代偿迁移的心理治疗。

代偿迁移法是通过参加或开展一项有意义的活动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以弥补患者曾遭受的某种挫折,努力使其保持一种良好的心境,进而增强自信心的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

咨询与治疗:心理医生首先表明周小姐应该进行心理治疗。向她讲解青春分裂症的一般症状,应了解的一些心理学常识及加强危害性认识。要她放弃顾虑,一切都可以从头开始。

第一步,逐步恢复她原有的爱好和兴趣。从谈话中得知,最近她所在的高校有一次时装模特大赛,也正因有了这件事才使她变得更加灰心丧气,校领导不知原委对她的不参予大加责备,更损伤了她的自尊心。鉴于此,心理医生诚恳地道明了校领导的初衷,肯定是为了学校的荣誉才会找她,既然学校里那么多人信任自己的能力,有这么好的机会,为何要错过呢?通过近三个小时的耐心开导,她终于觉得自己理亏而答应回去考虑一下。不出一周她打电话告诉心理医生,校领导对她的转变大加赞赏,并决定再争取一个名额,她显然十分兴奋。心理医生又向她讲解了一些交际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她表示首肯。末了,她又说,近来学习较紧张,课余又要排练,心里反倒踏实了一些,但夜里总会想起“那人”对她的欺骗,而觉身在梦境。

心理医生因此选择了第二步,即告诉她,如果确实不能自我调控,可向最亲近的伙伴倾诉一切,以求得对方理解和帮助。对周小姐的病程分析,医生告诉她这不奇怪,过去的某段人生经历总会折射到现实生活中来,只要慢慢疏导,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注意力的转移,会逐步遗忘这段经历的。但关键是要有一种坦然的心理。并鼓励她认真学习和抓紧时间进行排练,争取拿得好名次。

两个月后,周小姐打来电话,说她后来找班主任谈了好几次心。开始还担心班主任会责备她,但她的诚恳赢得了班主任的谅解,并鼓励她好好学习,并以一个大姐姐的身份讲了许多社会中的实例,她的心理素质大大强于以前,并告诉医生她获得了这次时装模特比赛第二名,为学校和班级争得了荣誉,还说最近已有了新的打算,不再为以前的经历所困挠,已从那家公司辞职回到了学校,将来毕业后回去开一家自己的时装店。显然她的心理障碍状况得到了极大改观。

13岁的强某由母亲带来心理咨询所,以下是他母亲的叙说。“强某都读初一了,还表现得像个小孩。平时不爱说话,听老师说在学校也沉默寡言,从不主动回答问题,学习成绩一般。喜欢独自静坐,放学回家也不与别的孩子一起玩。家里来了客人、从不主动打招呼,在客人面前表现迟钝,怕说错话而言语显得十分噜嗦,有时还不肯出来见面。看了几次医生都说没病,大人批评他多次也不见效果。只好来求助心理医生了。”

一般说来,一个人到了一定年龄阶段,具备一定的心理气质性因素后,如能与社会环境相适应,那么他就具备有正常的人格,这占社会中的大多数。但也有极少数人,他们不能适应社会环境,待人接物等总是与世格格不人或不相协调,这就叫偏常的人格。分裂型人格属偏常人格的一种。由于强某已到了一定的年龄段,应该表现出与之相适应的行为特征,但其表现出的行为特征明显偏离了常态。因此基本上可诊断强某患有分裂型人格障碍。

施治方案:根据强某的上述表现和具体分析,尤其这种人格障碍在中学生中较为明显,心理医生决定施用社交训练法,以纠正其孤独不合群性、情感淡漠和与周围环境的分离性。母亲对此也表示赞同。

咨询与治疗:首先,医生通过交谈,以提高强某的认知能力,使其懂得孤独不合群、严重内向的危害,帮助其自觉投入心理训练。并且向强某和他母亲详细讲解了训练的具体方法。步骤、目的和注意事项,并要求积极配合实施,每一周末带来心理咨询所测试。

第一阶段,针对强某的严重不合群性,心理医生给他制订了社交训练评分表,并给I她母亲一个评分标准:

0分训练无变化。

l分稍有进步。愿意参加社交,与人接触交谈,但接触交谈仍比较勉强和刻板。

2分明显进步。能够主动与人接触交谈,孤独不合群的倾向改变程度在百分之五十以上。

3分基本消失。

要求他母亲评分,每天小结,每周总结。由心理医生每周核对记录,作出评价。

第二阶段,心理医生给强某增加了由简到繁,从易到难的训练内容。开始由心理医生和他一位熟悉的同班同学分别与之进行交谈,时间为五分钟,内容和方式不定。第二周后孩子的沉默态度有所改变。又两周后孩子表现得较主动,开始向医生询问一些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交谈时间也有所延长。医生发觉他有了进步,并鼓励他与班主任老师和同学接触。又两周后医生发现强某变了一个人,见了医生也不再那么拘谨,而是主动谈及班上的事。但医生还是要求他父母除了平时多给予孩子关心外,还要多多交谈,多参加一些集会等或到人多的场合参加集体劳动,改变训练内容,巩固取得的效果,纠正其不合群的个性。

从训练过程看,最初一周,强某变化不大。以八周为一疗程,每周18分,每日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3分,最初一周仅得了4分。对他的进步微小医生没有责备,仍给予了表扬,并要求父母对他的每一点滴进步都应加以肯定,并给予强化,以鼓励其建立自信心。第二、三周后开始有了好转,分值升至8分和11分。于是建议辅以现金。代币、喜欢的学习用具。许诺定期外出旅游等奖励方式进一步肯定其进步。以后的几周分值又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王女士,三十岁,已婚。由母亲带来心理咨询所,她母亲讲道:“我女儿发病,是在一年前偶然发现丈夫与她的表妹有暖昧关系后开始的。起先她是大发雷霆,又哭又闹,不思饮食,逼着丈夫承认与表妹的不正当关系,以及其时间和次数,并要求他写出检查和保证;以后整日情绪低沉,经常抱着孩子哭泣,也不去单位上班,还不时地寻死觅活。我们带她到医院,经医生检查,说她患的是‘反应性忧虑’,可用阿米替林和安乃静等进行治疗。接连治疗了近三个月,不见效果,于是也就疏忽了,没有再治。岂知她的病情愈来愈重,还数次吃药企图自杀,都因发现和抢救及时而幸免一死。医生,我只有一个宝贝女儿,还望你们一定要想法救救她。”为查明王女士发病的真正原因,医生一面安慰,一面询问了有关她一些情况,以下是医生与王母的对话。医生:“对你女儿的病情,我们十分同情,我们会尽最大努力来治好她的病的。但有些情况还需要了解,以便明确诊断,希望你们能密切配合。”王母:“医生,我相信你,有什么问题尽管提,只要是我知道的。”医生:“你女儿与你女婿平时的关系如何?”王母:“他们是自由恋爱的,结婚已五年多了,平时夫妻关系很好。我女儿经常说她丈夫很体贴,脑子也活络,赞赏之言常挂在她嘴边。”医生:“事情发生后你女婿是什么态度?”王母:“事后他也很后悔,一个劲儿地承认有错,保证今后一定改正,可我女儿就是不接受他的认错。”医生:“近来你女儿和你女婿的关系怎样?”王母:“我女儿一直不肯原谅她丈夫,不愿吃他烧的饭菜,说饭菜里有毒,要害死她等等。”医生:“这段时间来,你们是如何处理这件事的?”王母:“自从女儿发病以来,做父母的跟着吃了许多苦也不用提了。看到她的病越发严重,我们试图通过离婚来看看有没有效果。当我和女婿谈及此事时,他说从内心讲是不愿离婚的,但如果离婚后真能缓解她的病情,那他也就只有认了。谁知我把这意见转达给我女儿时,她竟死活不答应。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医生:“你女儿发病前的脾气性格怎么样?”王母:“她的性格历来就较固执,凡事都喜欢钻牛角尖,又是多愁善感的,自尊心也特别强。”医生:“发病前她的工作情况如何?”王母:“她是学会计的,平时工作认真负责,上进心强,曾多次被评为单位的先进。”医生:“小王的性格特征具有易感性素质,这与她平时对自己的职业、社会、家庭等固定的价值观念,以及对丈夫寄予很大的希望有关。所以当得知丈夫对她不忠时,其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由于现实与希望的失衡,强烈的精神刺激,使得她无法忍受。进而感到无地自容,出现精神崩溃。这种由精神因素诱发的心理障碍,只有从病因着手,排除其发病的首发因素,并通过药物和心理治疗,才能达到治愈目的。”王母(焦急地):“那我女儿的病应该怎样治呢?”医生:“在我们施用一定量的药物的同时,首先还得让你们多做思想工作,以及他丈夫的体贴,让她了解病因、性质和预后,逐步治疗;其次要让你女儿在医院住下来,女婿请假作陪。”王母:“行,只要能治好女儿的病,让我们干什么都愿意。”医生:“那好,现在你们先去办有关手续,让你女婿明天一早先来一下……”第二天,王某的丈夫张某早早地来到了咨询所。话题转到了他妻子的病上。医生重复了对他岳父母所讲的话,接着说:“你妻子的病是因你而引起,俗话说心病还要心药医,要治好你妻子的病,你得加紧配合,多作她的思想工作,你能明白这个意思吗?”张某:“我明白,为了这事我一直在受到良心的谴责。以前我妻子不听我解释,岳父母又不肯原谅我,感谢医生给我这次机会,只要能治好我妻子的病,让我干什么都行。”医生:“有你这句话就放心了。现在你的任务是在医院里日夜陪护你妻子,短则十天,多则二十天她就可以出院了。”通过医生对王某的耐心疏导,并辅以一定量的药物治疗和施用音乐疗法,一段时间后,王某的情绪有了好转,不再拒绝丈夫的陪伴。由于丈夫的日夜陪护和处处体贴关心。半个月后王某的病情完全好转。出院那天,全家人对医生千谢万谢。据事后得知,王某出院后,仅休息了一个月就开始上班了,各方面都很正常。

由于分裂型人格障碍不易觉察,因此千万不能被一些表象所蒙蔽。应针对具体的症状,作出正确的判断,从心理方面施予治疗。对于轻度分裂型人格的人,可采用自我疗法,较重的则需通过心理治疗,主要可采用社交训练法、代偿迁移法、兴趣培养法、实践脱敏疗法。认知领悟疗法及宣泄疏导法等治疗。必要时还可使用抗忧虑性的药物等进行治疗。同时还应注意,分裂型人格障碍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中较为明显,尤其应该注意纠正,否则可能发展为精神分裂症。

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症

反社会型人格也称精神病态或社会病态、悖德狂人格等,是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最为重视的一种心理障碍。“悖德狂”这一诊断名称由德国人皮沙尔特在1835年首先提出。指患者出现本能欲望、兴趣嗜好。性情脾气、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异常改变,但没有智能、认识或推理能力方面的障碍,亦无妄想或幻觉。后来“悖德狂”的名称便逐渐被“反社会型人格”所代替,如今狭义的人格障碍,即指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特征

[1]智力不存在问题。外表迷人,具有中等或中等以上智力水平。初次相识给人很好的印象,能帮助别人消除烦忧、解决困难。

[2]无明显的精神疾患。没有通常被认为是精神病症状的非理性和其他表现,没有幻觉。妄想和其他思维障碍。也无真正企图自杀的历史。

[3]焦虑情绪不强。没有神经症性焦虑,对一般人心神不宁的情感不敏感。

[4]无责任心。他们是不可靠的人,对朋友无信义,对妻子(丈夫)不忠实。无后悔之心,也无羞耻之感。

[5]有极强的掩饰能力。有反社会行为但缺乏契合的动机;叙述事实真相时态度随便,即使诺言将被识破也是泰然自若。

[6]鉴别能力差。他们不能从经验中吸取教训,常常不能吃一堑长一智。

[7]病态的自我中心。他们极为自私,心理发育不成熟,没有爱和依恋能力。

[8]麻木不仁。他们对重要事件的情感反应淡漠。

[9])缺乏真正的洞察力。遇到事缺乏理智,不能自知问题的性质。

[10]对一般的人际关系无反应。他们常做出幻想性的或使人讨厌的行为。对他人给予的关心和善意无动于衷。

[11]性生活轻浮、随便。其方式与对象都与本人不相称。有性顺应障碍。

[12]生活无规律,无稳定的生活目的。他们的犯罪行为并非在严密计划和准备下进行,而是突然迸发的。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出现的时间一般都在青年时期,最晚也不迟于二十五岁。这是我们应该特别留意的。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成因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形成,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曾做过大量研究,发现有如下原因。

[1]家庭因素。一般认为,家庭破裂、儿童被父母抛弃和受到忽视。从小缺乏父母亲在生活和情感上的照顾和爱护,是反社会型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2]社会因素。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对他人的引诱缺乏抵抗力、对过错缺乏内疚感等现象,都是由于他人赏罚的不一致性,本人善恶价值的判断自相矛盾所造成。

十五岁的骊某是某初中二年级学生,由父母亲带来咨询所咨询。母亲叙述如下:女儿本来是个惹人喜爱的孩子,在家排行老二,小哥哥二岁。平时性格虽较倔犟,但成绩一向不错。父母也没操多少心。前些时,她哥生病住院,我和她父亲的心思便大多放在了她哥哥身上。一天,我和她父亲都去了医院,她放学回家见家里没有煮饭,就大发脾气,把碗也摔了,冰箱里的东西被她有意搞得乌七八糟。我们回来后批评她,她却置之不理,还说我们不喜欢她,当初就不该把她生下来。这是哪里的话,自己的孩子怎么会不喜欢呢?只是她哥哥病了,我们这段时间关心得更多一些罢了。后来,她哥哥病情刚好,她父亲又病倒在床,我本来就够劳累的了,白天还要上班,自然心情烦躁。她却对家里的人漠不关心,有事无事还故意添麻烦,我多次骂她不懂事,她却说我还不是因为不喜欢她。上周二忽然没见回家,只道是去了同学家,岂料第二天某同学捎来一信,信的内容只有两句话:‘你们从来就不喜欢我。我是一个多余的人,我已服了毒药。’真急人。我只好动员所有熟人去找,岂知当找到她时,她却正在同学家悠闲自得地看电视,不愿意与我们一道回家,还说我们找她是多事。我一个同事让我带她来看心理医生,我觉得她只是性格犟一些,好像也没有什么问题。但后来,她的所作所为更是不合情理了,我感到特别恼火,所以就带她来了。医生,她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呢?

对于骊某的所作所为,也许大多数人都不会认为她在心理方面存在问题,这种情况现实生活中确实偶尔有之,它既不同于其它心理疾病有明显的表现特征,又未危及个体的生活和学习,只属于人的心理素质问题,但从心理医学角度看,它至少表现出了一种区别于常态的处理和应对别人和环境的方式,是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因此心理医生诊断骊某患有轻度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针对骊某的具体表现和她并不觉察自己心理有什么不适,也不觉得自己确有过错的情况,心理医生除耐心讲解这样做的危害以提高其认识外,还试图通过深层次的谈话来进一步了解其性格形成的原因,而采用了认知领悟疗法。

通过细心观察,心理医生发现,骊某的性格的确倔犟,还有许多不近情理的方面,如说话时嗓门特大、常常有发怒的迹象等。心理医生激怒她,终使她把心中想说的话一股脑儿全说出来:“我就是不被疼爱,他们(父母)偏心,哥哥从小体弱多病,我也一样,可他却得到那么好的照顾,吃的穿的都比我强……”说完竟愤恨地哭了起来。心理医生因此发现她是因受到家庭的冷遇,觉得自己没正常地分享到父母的爱,长期积蓄在内心的逆反心理导致了她采用“威吓父母”这一极端的做法。等她情绪发泄得差不多了,心理医生才从这种行为对社会、对家庭的危害及有关法律、道德意识问题谈起,让她知道父母并不是真的不喜欢她,而是因工作忙碌和体弱多病的哥哥确实需要照顾,父母某些时候关心得多一些也应理解,并鼓励她应该建立起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多多体贴父母和爱护哥哥,常常回忆父母的爱,认真体会家庭的温暖,不能将父母对她一时的疏忽看作父母不喜欢自己的依据等等。骊某开始有些领悟,表示改正。但医生还是要求她一周来一次电话,若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医生尽量解答。一个月后,骊某来电话说;兄妹关系如今变得很好,父亲虽然还在医院,但这并不影响一家人的生活,母亲脸上也有了笑容。

李某是个无业游民,只读过中学。他一来到咨询所,医生便发觉他有点流氓习气。他说:“小时候我很调皮,经常挨父亲打骂,母亲也不管我。八岁时读小学一年级,成绩列班上倒数第一,老师来到家找父母谈话,母亲说我还小不懂事,现在成绩差了不一定今后没出息。在学校我还经常打架,有一次还用水果刀刺伤了别人,学校勒令我退学。父母找校长求情并送了礼物才让我继续读书,但我无心读书,成天在外面打电子游戏和麻将。十五岁那年,通过关系我进了初中,我仍无心念书,成天到处玩,夜不归宿,同一帮与我年龄差不多的朋友常在一起。其间,我还同一个女青年有了性关系,使她怀了孕,她打胎后我不愿和她在一起,她却服毒自杀,想以此威胁我。她没有死,其实她也并非真的想死。”说到这里,李某的小眼睛里表现出一丝歉疚。后来,我和那帮哥们儿开始了扒窃,经常出人于车站和拥挤的商场,摸别人的钱包。有一次被当场抓着,我们中有三个进了少管所,呆了二年。十八岁又因偷窃被送去劳动教养一年,二十岁因报复行凶,致人受伤而被判有期徒刑四年。我在狱中不服管教,常与其他犯人斗殴、辱骂管理人员,劳动也不遵守操作程序,曾使一台刨床严重损坏,造成停产。一天挖土时,一个犯人顶撞了我,我随手操起镢头将他击倒,造成颧骨骨折。当晚,我知道问题搞严重了,于是拿了二袋方便面去向他赔礼道歉,但别人已将这事上报了,我遭到了审讯。我否认了我的打人致伤行为。第三次提审时大骂审案人员,并威胁他们说,就是这次加了刑,出去还有见面的时候。第二天我绝食,缄默,还裸体呆在牢房,用头碰打铁门。我还偷吃过其他犯人的东西,要同监犯人证明说管教干部打过我,给家中母亲写遗书,扬言要自杀。“我小时候的一个同学,现在大学毕业已几年了,我最近与他见过几次面,他知道我的情况后,劝我来看看心理医生。我才不相信什么心理医生呢!我会有什么问题吗?我今天闭着无聊,想起这事,所以来看看,看你们搞心理医生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说完,他嘿嘿一笑。

李某虽读过中学,但其学习一贯不认真,几乎是一位没受过任何正规教育的心理疾病患者。他的到来似乎也并非为了求治,仿佛是他无聊时取乐的一种方式,但既然他来了,就说明他也隐约感到了自己的问题。因此,心理医生首先因势利导地与他交谈,使他改变对心理医生的敌意,让他获得明确的求治欲望。大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交谈,他同意了,并且愿意试试。

李某表现出的近似疯狂的反社会行为,理应受到法律的严厉处罚。但心理医生有责任从心理上给与帮助,以减轻他的反社会倾向。在对他进行脑电、心电检查后,我们排除了他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因此,除通过交谈,让其明白他的问题有很深的社会危害性,而且对自己也很不利外,心理医生决定用厌恶疗法对其进行治疗。

厌恶疗法,又叫对抗性条件反射疗法,是应用惩罚的厌恶性刺激,即通过直接或间接想象,以消除或减少某种适应不良行为的治疗方法。

心理医生仍首先给予了他药物催眠,让他尽量放松,回忆事情的来龙去脉,当出现有明显犯罪冲动的呓语时,给了他狠狠的一次电击,并要求他立即中止想象。休息三至五分钟后,再进行第二次,也在其产生犯罪冲动时则给予电击,并询问心中的感受,同时依据冲动的程度确定电击强度。在他的攻击性冲动有明显减弱时,逐渐减弱电击的强度。每次治疗时间为二十至三十分钟,依据冲动产生的次数,反复电击多次。治疗次数从每日六次到每二个星期一次。四个星期后,其表现有了明显的好转。心理医生又要求他在自己手上套一根橡皮筋,每当有想动手的冲动时,即予以弹击,阻止自己的行为。半年后随访调查,监护人员说他表现得较好。

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情况看,其致病因素相当复杂且有一段较长的时间。对于轻度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可通过认知领悟疗法予以治疗,帮助患者提高认识,了解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社会危害,逐步培养起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明白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增强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对于严重威胁家庭和社会安全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则应当用法律手段予以惩处。

4.攻击型人格障碍症

攻击型人格分主动攻击型人格与被动攻击型人格二种,是青年期和中青年期常见的一种人格障碍。

攻击型人格障碍的特征

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患者以被动的方式表现其强烈的攻击倾向。这类人外表表现得被动和服从、百依百顺,内心却充满敌意和攻击性。例如,故意晚到,故意不回电话或回信,故意拆台使工作无法进行;顽固执拗,不听调动,拖延时间,暗地里破坏或阻扰。他们的仇视情感与攻击倾向十分强烈,但又不敢直接表露于外,他们虽然牢骚满腹,但心里又很依赖权威。

攻击型人格障碍的成因

[1]生理原因。大量动物实验与临床资料表明,攻击行为有其生理基础。一些生理学家指出,小脑成熟延迟,传递快感的神经发育受阻,因而难于感受和体验愉快与安全,可能是攻击行为产生的因素。

[2]心理原因。Ⅰ角色的认同攻击性。进入青春期的男孩,自以为已经长大成人了,而且特别热衷于坚毅男子汉角色的认同和片面理解,强调男子汉的刚毅、果敢、义气、力量。善攻击等特征,因此,他们会在同龄人面前,特别是有异性在场时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以证明自己是一个男子汉。Ⅱ自卑与补偿。每个人都可因自己身体状况、家庭出身、生活条件、工作性质等产生自卑心理的补偿方式。当以冲动、好斗来作为补偿的方式时,其行为就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Ⅲ自尊心受挫。青年男子的自尊心特别强,如果经受挫折,往往反应特别敏感、强烈。挫折是导致攻击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挫折攻击”理论提醒我们: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挫折,因而每个人都有攻击性;挫折越大,越可能出现攻击行为,甚至使用暴力。

[3]家庭原因。一般说来,攻击性与家庭教育有较大关系。被父母溺爱的孩子往往个人意识太强,受到限制就容易采取“还击”;专制型的家庭,儿童常遭打骂,心理受到压抑,长期郁结于内心的不满情绪一旦爆发出来,往往会选择较为激烈的行为来宣泄积怨。

[4]社会原因。武打、凶杀的小说和电影使缺乏分析能力的青年人容易产生模仿和认同。另外,社会上流行“老实人吃亏”的观念也易使青年人产生攻击性行为。

张某是某中学初中三年级学生,父母离异,随外婆生活。他是独自前来心理诊所求助,以下是他的自述:三个月前,我看了一场电影,这之后,电影中的一个情节一直萦绕在我的脑中,那便是儿子杀了亲生父亲。哦,是这样的,儿子的父亲在他很小时就抛弃了家庭,后来儿子大了,加入了一个黑帮,一次他受命去追杀一位仇人,在他把一切都干完了之后,他发现被他杀死的那人正是他日夜思念的亲生父亲。我害怕想起电影中的这个情节,我想忘掉它,可恰恰相反,每天早晨一睁开眼,我又想起了这件事。我现在越来越害怕了,有时一些可怕的念头也会紧跟而来,我真害怕我会做出那样的事来,我怀疑我肯定疯了。我仿佛置身于到处是凶手、黑暗和鬼怪的世界之中。甚至一声狗叫也让我浑身颤抖。我感到四周只有浓缩了的悲哀与恐惧。真的,我心理一直强压着一股莫明的冲动,我想攻击每一我所见到的人。我知道这种冲动是危险的。但昨天,我莫明其妙地把外婆的猫给打死了,那是外婆很宠爱的一对小花猫中的一只。但当时我根本就没有想到那些,我只感到它太讨厌了。“近来,在学校,或是在外婆家的周围,如果谁对我稍有冒犯,我都会与之大打出手。我有时写作业,如果外婆的那只猫来烦我,我也决不轻饶,如果不是外婆制止,至少有二次我差点把仅剩的那只猫结果了。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我会告诉你该怎么做的,但在此前,我想知道你对你父母的看法是怎样的。”心理医生说。他并没有多想,便回答道:“我有一个很好的母亲,父亲也很不错,但父亲与母亲从离婚后就很少见面,而我与外婆住在一块,基本上是与母亲在一起生活,加上父亲工作的原因,很忙。过去每月来学校看我一次,带着我一起吃晚饭,有时还陪我去看电影,但近年来,父亲去桂林办了家公司以后,就很少来看我了。”他的眼神忽而流露出一种幸福感,忽而又充满了无可奈何的怨尤,但他并无让自己的爱恨藏而不露的打算。接着又说:“其实,我一直是很崇拜我父亲的。只是有一次,我记得是我十三岁生日那天,外婆和妈妈带我到一家饭店吃晚饭,给我过生比凑巧我班上一个同学的外婆、爷爷和父母也在那家饭店给他过生日,他看见了我,过来打招呼,告诉我那一位是他妈妈,那一位是他爸爸。说完后,又看看我们,问我的爸爸怎么不在。我不愿意撒谎,也不愿意对他说出真相。在班上我学习成绩一直比他好,我不愿意在任何一方面比不过他。当时,我觉得很难受,现在也说不清楚那究竟是一种什么感觉。”“你能否回忆一下你当时的感受呢?仔细想想行吗?”他停了很久,表情很难看:“我说不清楚。好像当时我心里闪过一个念头,就是这世界上最好谁也没有爸爸。”张某在心理医生的启发下,又谈了许多他自己的情况,以及他现在的感受。他告诉心理医生,他在梦中常梦见父亲死了,好像是病死的,又好像是被别人杀死的。那时,在梦中他感到一种解脱般的轻松和激动,但醒后,一当回忆起就毛骨惊然,觉得那是很可怕的事情,又一点都不希望发生了。他说有时站在阳台上就想往下跳,他想如果跳下去恰好压死一个人就好了。

张某这个初三学生的思想行为完全符合攻击型人格障碍的表现特征。他有一种较强的攻击倾向和犯罪意识,他存在着无法自控的冲动和驱动力。他在想他跳楼后还会压死一个人,这是一种攻击后果的快感。他的一切都在蠢蠢欲动之中,他是一个典型的攻击型人格障碍患者。

如果心理医生追溯他曾经有过的精神创伤,就知道来自于父母的离异在他内心留下的空白,而十三岁生日的经历使他猛然发现了这一空白的存在。那么,他现在的攻击特征便是创伤所导致的报复心理。

依据他的自诉及心理医生的分析,决定首先对他进行仔细的心理访谈,使其正确对待父母离异给他带来的心理挫折,如果必要,再用系统脱敏技术对他进行治疗。

心理医生首先帮助他认识所产生的那些冲动的危害性,并告诉他在冲动产生时可以采取的克制冲动的办法,即:[1]要有面对问题的勇气,克制怒火。让你的好朋友知道你有攻击型人格障碍;请求他们经常提醒你。[2]设身处地,把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上考虑一番,将自己的满腔攻击意识化为乌有。[3]嘲笑自己,幽默一点,在碰到“手痒”的时候,去翻一下笑话幽默或别的自己特别爱读的书,轻松一下自己,或者自己笑一下自己,觉得这些行为实在是很可笑的。[4]经常提醒自己,你一旦伤害了别人,你自己得受到惩处。[5]宽恕他人和自己,抛弃怨恨和报复心,抛掉自己的重负,自己产生攻击想法时,不要过多埋怨、只需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人格障碍就行了。

在他明白了这些对待不良冲动所应采取的方法后,心理医生找了一些可能引起他冲动的事件刺激他。让他回忆他的父亲,想想他很久没来看他了,问他感觉怎样,他说他感到有一些怨恨。心理医生让他回忆十三岁生日那天的情形,慢慢回忆,如果感到有攻击性冲动就尽力克制自己,他没有说话,但过了大约一刻钟,他突然满脸铁青,他说他无法克制了。因此心理医生决定辅以系统脱敏技术对他进行治疗。

首先,心理医生让他不要再想了,并想法引开他的注意力,然后让他靠在一张沙发上,头颈腰背和四肢都放在最舒适的位置,双腿不要交叉或悬空,双臂放在沙发或围椅的扶手上。心理医生:下面我们便开始肌肉放松训练,因为全身肌肉放松有对抗焦虑的效果。首先你要知道什么是肌肉收缩与放松。现在请用右手紧握座椅的扶手,并注意手掌、前臂与上臂有什么感觉?请注意,不同部位的感觉是有区别的。手掌具有触觉和压觉,前臂内侧应有肌肉紧张的感觉,请特别注意这种肌肉紧张的感觉。现在你握住我的手腕,请你将前臂用力往外推,然后向内拉,体验上臂外侧和内侧肌肉紧张的感觉,请你把左手也照样试一遍。现在练习头颈部的肌肉,请把眉毛往上抬,注意前额肌肉紧张的感觉。请皱起眉头,这是烦躁苦恼的表情,请注意面部肌肉紧张的感觉。我们就要开始肌肉放松训练,请先均匀吸满一口气。好,把这口气均匀缓慢地呼出去,同时注意呼吸肌放松的感觉,好像把电影中那个可怕的情节忘掉了一样。请把额部肌肉放松,对着我看额部肌肉的收缩与放松。现在咬紧你的牙关,体验嚼肌紧张的感觉,再放松,完全放松后下巴是个下垂的。请将舌头用劲抵住上颚以体验肌肉紧张的感觉,然后放松,放松后舌头便有变大了的感觉。现在训练颈部肌肉,请不要靠背,笔直坐着,注意背部和颈部紧张的感觉。现在放松背部肌肉,靠在椅上,放松颈部肌肉,让头部随重量下垂,让头前倾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