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7安徽省“三支一扶”选拔招募考试专用教材:一本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6 08:38:01

点击下载

作者:李永新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公版2017安徽省“三支一扶”选拔招募考试专用教材:一本通

中公版2017安徽省“三支一扶”选拔招募考试专用教材:一本通试读:

前言

近年来,国家公务员考录在部分招考机关中实行专门计划,用于招录曾经参加过“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到村任职”项目并符合招录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安徽省将继续开展“三支一扶”选拔招募考试工作。2016年相较于2015年招募范围扩大,新增对“服务年限不少于两年,且考核合格、服务期满三年内的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招募。

中公教育多年来服务于公职类人事考试,提供公务员考试、选调生考试、村官考试等各类人事考试的专业考前培训。为了帮助广大考生真正找到应对考试的实用技巧与策略,了解与掌握最新基层工作政策动态,使备考的考生能够真正做到掌握考试规律、融会贯通、成竹在胸,中公教育图书研究团队精心编写了这本《一本通》教材,具体特点如下:

专职师资精心打造

本书经中公教育图书研究团队精心打造而成。编写教师长期从事“三支一扶”考试试题研究与授课工作,信息全面,经验丰富,熟悉考试命题趋势,真正为考生指点迷津。

体系完备内容全面

中公教育图书研究团队通过对安徽省“三支一扶”选拔招募考试近几年真题的研究发现,近两年考查题型题量相对稳定,变化不大。因此,我们深入总结考试的特点和规律,分析命题趋势,形成了以考试形式为“经”和以考试内容为“纬”的完备体系。本书共包含两部分内容,其中第一部分为职业能力测试,第二部分为综合知识,对基层工作相关知识点进行了系统梳理,重点突出,对提高考生的备考针对性、有效性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用。

浓缩考点深入浅出

本书在全面讲解考试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从基本、重要的考点入手,深入浅出地向考生讲解各个知识要点,使考生透彻理解知识点,并烂熟于心。如此,在考场上,才能快速理清每道考题的作答思路,准确地找到正确答案。

把握考情及时更新

安徽省“三支一扶”招募考试中考查的知识点是基本固定的,但每年都会有细微的差别。在认真分析最新考情的基础上,我们对教材内容作了相应的调整及实时更新。职业能力测试部分:言语理解增加了诗歌鉴赏;图形推理题型增加了分类型试题。综合知识部分:增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更新了安徽省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时政文件、党的建设、法律知识、乡镇经济管理等内容。同时,与教材相配套的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中也根据考情变化设置了新增内容的考题,使考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通过模拟训练进行巩固和提高,做到理论学习与实际运用的完美结合。本书通过调整与更新,以期为考生打造更加贴近考情的复习资料。中公教育教材编研团队2016年9月第一部分职业能力测试第一篇数量关系第一章 数量关系——数字推理

对于数字推理,多数考生感觉难以入手,虽然看了很多数字推理的规律和例题,但不能举一反三,遇到新题仍旧毫无头绪。

数字推理对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数字敏感度与对数字运算关系的把握能力,这与数字推理的分析基础的内容是一致的。本章通过对数字推理分析的介绍,务求使考生真正做到以切实有效的方法提升能力。第一节 数列形式数字推理

数列形式数字推理的题干是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或两项,要求应试者观察各项之间的关系,确定其中的规律,选择符合条件的选项。数列形式数字推理是“三支一扶”考试中常见、重要的数字推理题型。因此分析数列形式数字推理就成为备考数字推理的重中之重。本节我们先对五大基本数列及其变式进行详细讲解,之后再分析较为特殊的分式数列、组合数列。

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等差数列及其变式指通过作差寻求规律的数列。(一)等差数列基本形式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该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该等差数列的公差。最典型的等差数列就是“1,2,3,4,5,……”这个自然数列,公差是1。

二级等差数列:一次作差后得到的差数列是等差数列的称为二级等差数列。

三级等差数列:两次作差后得到的差数列是等差数列的称为三级等差数列。(二)等差数列变式

等差数列变式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1.作差(或持续作差)得到其他基本数列或其变式,是最常考查的等差数列规律。

2.包含减法运算的递推数列。这类递推型数列主要包含两种基本形式:一是两项分别变换后相减得到第三项,如2a1-3a2=a3;二是两项相减后再变换得到第三项,如。

综上,等差数列变式是与作差紧密联系的。(三)等差数列及其变式特征归纳

1.数列中出现个别质数的,一般都是等差数列或其变式。因为质数不具备进行拆分寻求规律的可能性。

2.含有0的数列很有可能是等差数列,因为0不易做递推变化,多在等差数列或多次方数列中出现,宜首先从作差方向寻求规律。

3.单调增减或增减交替有可能是等差数列变式。

4.先增后减(先减后增)或增减无序的不是等差数列,因为作差后的数列先正后负不具规律性。

例题1 35,29,24,20,17,( )A.12B.13C.14D.15

解析:此题答案为D。从数列变化趋势角度分析,递减较平缓,属于典型的二级等差数列。

例题2 5,12,21,34,53,80,( )A.121B.115C.119D.117

解析:此题答案为D。从数列整体特征角度分析,题干有6项,比一般的数字推理多一项,且递增趋势较为平稳。而53是一个质数,排除了作商求解。数项多、递增平稳、不宜作商这三点提示我们可能需要连续作差。

例题3 39,62, 91,126,149,178,( )A.205B.213C.221D.226

解析:此题答案为B。每个数字不具备明显特征,尤其是91,其只能被分解为13×7。在数项特征不是很明显,递增趋势平稳的情况下优先考虑作差求解。

例题4 3,4,7,16,( )A.23B.27C.39D.43

解析:此题答案为D。这是一个递增数列,由于题干含有3、7两个质数,可优先考虑作差进行验证。

二、等比数列及其变式

等比数列及其变式指相邻两项作商后呈现出一定规律的数列。(一)等比数列基本形式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非零常数,那么,该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非零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

二级等比数列:通过一次作商得到等比数列,称原数列为二级等比数列。

三级等比数列:通过两次作商得到等比数列,称原数列为三级等比数列。(二)等比数列变式

二级等比数列变式:通过一次作商得到其他基本数列,称原数列为二级等比数列变式。

前一项的倍数+常数(基本数列)=后一项,这样的数列规律也称为等比数列变式。

等比数列变式的核心是,相邻项之间的变化存在一个有规律的比例关系。(三)等比数列及其变式特征归纳

1.数项具有良好的整除性;

2.递增(减)趋势明显,会出现先增后减的情况;

3.具有递推关系的等比数列变式可通过估算相邻项间大致倍数反推规律。

例题1 ,( ),,3,,9A.B.C.1D.

解析:此题答案为C。由于是无理数,所以不可能是作差寻求规律。很容易看出这是一个公比为的等比数列,,选择C。

例题2 1,2,6,24,( ),720A.32B.48C.96D.120

解析:此题答案为D。这是一个增幅较大的递增数列,观察题干相邻数项间有倍数关系,作商后发现是一个自然数列。

例题3 1,2,4,4,1,( )A.16B.17C.D.

解析:此题答案为C。数列先增后减,说明该数列不是作差得到规律。先增后减说明有一个因子在减少数列数值,可以考虑作商寻求这个比例因子,发现是一个三级等比数列。

例题4 90,30,12,6,4,( )A.4B.2C.6D.7

解析:此题答案为A。数列的递减趋势明显,比例关系间隔出现,尝试作商。本题是前项除以后项得到基本数列的等比数列变式,需要对数字之间运算关系有敏感度。

三、和数列及其变式

和数列及其变式指通过作和寻求规律的数列。(一)和数列基本形式

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稍有区别的是,通常我们指的基本和数列是以递推规律为主的。

两项和数列:数列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等于它前面两项之和,当确定数列前两项对应的数值时,数列所有项都可确定。

如:1,2,3,5,8,13,……

三项和数列:三项和数列是指数列从第四项开始,每一项等于它前面三项之和,当确定数列前三项对应的数值时,数列所有项都可确定。

如:1,1,2,4,7,13,24,……(二)和数列变式

和数列变式主要有两种形式:

1.作和后得到基本数列,这类题在考试中均有出现,难度不大。和数列通常涉及递推规律,解题时需要跳出这个思维定势,大胆考虑作和得到基本数列。

2.存在加法运算的递推规律数列,算是比较常见的和数列变式,如:(第一项+第二项)×常数(基本数列)=第三项

第一项+第二项+常数(基本数列)=第三项

第一项×常数+第二项×常数=第三项(三)和数列及其变式特征归纳

1.数项偏小

涉及和数列的数字往往较小,根据前三项(或前四项)很容易辨别出来,接下来对其加以验证即可。

2.数列整体趋势不明朗

和数列或其变式往往在数列整体趋势上并非单调递增或递减,会出现增减很杂乱的情况。

3.递推规律宜从大数入手构造

小数字之间的运算关系多,通过发散思维,易得到很多种,逐个验证规律的效率不高。大数字之间存在的运算关系少,验证规律次数少效率高。因此递推规律宜从大数字入手构造。

例题1 1,4,5,9,14,( )A.18B.20C.21D.23

解析:此题答案为D。两项和数列,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依此类推,9+14=(23)。

例题2 1,3,5,9,17,31,57,( )A.105B.89C.95D.135

解析:此题答案为A。三项和数列,17+31+57=(105),选A。

例题3 1,2,3,4,7,6,( )A.11B.8C.5D.4

解析:此题答案为A。题干数字较小,但相差太小,且6与整体递增趋势不符,故可排除作差。数列各项并不具备多次方数列特征,且也不能作商,因此考虑作和。

例题4 -2,3,5,22,42,( )A.70B.74C.83D.86

解析:此题答案为C。题干数列为递增数列,第一项是负数其余数项都是正数,首先排除等比数列。尝试作差后,无合适规律,转而考虑数列相邻项之和。

四、积数列及其变式

积数列及其变式是指项与项间通过作积呈现出一定规律的数列。(一)积数列基本形式

通过对数列数字作积得到后项的数列被称为积数列。

两项积数列:从第三项起,每一项等于前两项乘积的数列。

此类题型最为常见,通常表现为1,A,A……形式。这是因为很寻常的积数列,往往容易发现规律,以1开头则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三项积数列:从第四项起,每一项等于前三项乘积的数列。

这类题型较少,但也有考试涉及。它是两项积数列的延伸,需要对数字有一定的敏感度。同时,这类题型的数字递增(减)趋势往往很明显,仅次于加入乘方运算规律的数列。(二)积数列变式

积数列变式是原数列相邻项作积之后经过简单变化得到后面项的数列。积数列变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形式:(1)两项积+常数(基本数列)=第三项(2)两项积构成基本数列

这类数列在积数列变式中考查的最多,分析方法可以参考等比数列中相应规律来分析。即观察数项间大致的倍数差。往往从大数推断规律,从极大数(一般是选项)判断数列类型。譬如选项动辄上千或过万的数列,基本可以排除是等比数列变式的可能,而应该是通过相邻项作积再进行变化得到,或者是含有乘方运算的递推规律。(三)积数列及其变式特征归纳

1.两项积数列通常表现为1,A,A……。

2.数列递增(减)趋势明显。

例题1 2,2,4,( ),32A.6B.8C.16D.24

解析:此题答案为B。两项积数列。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依此类推,4×(8)=32。

例题2 1,2,2,4,16,( )A.64B.128C.160D.16

解析:此题答案为B。前三项的积等于第四项,2×4×16=(128)。

例题3 ,3,( )A.B.C.D.

解析:此题答案为B。题干形式类似分式数列,但是第二项的3很突兀,比其他分数大很多,且非首项。说明即使通分后分子也不会呈现出什么有价值的规律。两项间相乘后分子分母多能约分。尝试作积发现相邻两项的积为平方数列的倒数,1,。所以答案为。

例题4 3,7,16,107,( )A.1704B.1072C.1707D.1068

解析:此题答案为C。选项数值均很大,则数列递增趋势明显,因此考虑乘法为转化规律。由16变到107可能是16×7-5,也可能是16×6+11。再考虑由7到16为3×7-5=16。故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等于前两项的乘积减去5,下一项为16×107-5=(1707)。

五、多次方数列及其变式

多次方数列及其变式指数字之间表示为幂次形式,规律多体现在幂次之中。(一)多次方数列基本形式

数列呈现为多次方数,且底数、指数各自具有规律的称为多次方数列。

平方数列:数列逐项可以改写为平方数,底数呈现规律。

立方数列:数列逐项可以改写为立方数,底数呈现规律。

多次方数列:数列各项可改写成指数、底数均不相同的数列,底数和指数分别具有规律。(二)多次方数列变式

多次方数列变式主要是在上述多次方数列基本形式基础上经过简单运算得到的数列。多次方数列变式的规律类型主要包括两种:

1.对各项进行多次方改写,并加入常数做简单运算得到原数列。譬如2,3,10,15,26。数列各项是12+1,22-1,32+1,42-1,52+1;因为这是由一个多次方数列基本形式经过±1的运算修正得到的。

2.各项之间通过幂次运算形成递推规律,比如2,3,7,16,65,321。这个数列规律为第一项的平方加第二项等于第三项。

要点提示:(1)1可以写成任何非零数的0次方,这往往是命题人设置的障碍,需要从其他数入手,有效避开。(2)5、7等数的多次方形式是51、71;分子为1的分数,如也可写成多次方形式。这一点要引起注意,不能因为有这些数而放弃考虑多次方规律。(3)在其他数明显是多次方数情况下,最后一项出现分数意味着该分数是其分母的-1次方。(三)常用多次方数

多次方数列及其变式强调数字敏感度。下面是常用的多次方数列表格,不仅要熟记表中所列多次方数,还要记住该数±5范围内的其他数,这样才能应对多次方数列变式对数字敏感度的要求。常用自然数多次方表格

注:除0以外,任何数的0次方都等于1,0的0次方是没有意义的。(四)多次方数列及其变式特征归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