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甘于的平凡,其实是平庸(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8 23:33:49

点击下载

作者:苏听风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你所甘于的平凡,其实是平庸

你所甘于的平凡,其实是平庸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你所甘于的平凡,其实是平庸作者:苏听风排版:JINAN ENPUTDATA出版社:青岛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7-01ISBN:9787555239734本书由西藏悦读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

如果想找到人生的意义,就扎实地做好手头的事情,不问去路,不问结果,踏实做就好。

冬去春来,我愿在岁月更迭中升级更新,长成你喜欢的样子。

是这些日夜陪伴我们的东西,让我们的内心更加丰富。

选择那条自由之路,勇往直前。

海阔天空,

在勇敢以后。

无论多大,

我们都要保留曾经的欢喜和心跳的感觉,

保留这份纯真,

保留你最初的触动和爱。

你一定要学会跟自己玩,

成为一个处事不惊、内心充盈的人。

只有看清楚桎梏自己前进的一切,

才能勇敢跳脱平凡的枷锁。梦想篇你所甘于的平凡,其实是平庸你也可以随意地过一生

听闻一个朋友辞去了待遇和职位都不错的工作,有些突然,在这之前我并没有看到他有换工作的征兆。几个交往较好的朋友不免有些担心,纷纷猜测原因,但谁也没有猜出个所以然来。随后又开始讨论如何去安慰他,众说纷纭,最终也没有得出一个解决方案。

我私下跟一个朋友说:“或许他想去过他想过的生活,我们应该支持他。”这是我的真心话。尽管我并不知道,他遇到了什么事,突然要离开现在的工作岗位;我也不能确定,他是否已经有了更好的打算。但是,我觉得这些想法现在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已经做了决定。

聊天结束后,我就出去跑步了。

由于心里一直记挂着朋友的事,我仅跑了十分钟就停了下来,坐在路边的长椅上回想。记得两天前的晚上,我和这位刚辞职的朋友还到过这里。长椅的周围种满了栀子花,当时花还没有开,今晚一朵朵白花竞相绽放,芳香扑鼻。

回想起与他初次相识的情景,当时我就感觉到,他是个智商很高的人,举手投足间都透着他与这个城市之间的默契。他有想法,有目标,渴望成功,强烈地需要被外界认可。并且,他也一直为得到想要的一切努力着、奋斗着。后来,他有了这个城市的户口,当了领导,买了车。他每达成一个新目标,我和朋友们都会为他感到开心。“我曾经一度认为,人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对成功有一个准确的概念。比如,工作单位要光鲜,待遇要好,存款要比同龄人多,要有外在所需的物质保障。可现在我却不这样想了,我最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生活是我真心想要的吗?”那天晚上,我们绕着栀子花圃走了一圈后,他跟我说,“我有了车后,在两个月内,以领导的身份开着它走了十几个城市,总路程达一万多公里。我从一个城市换到另一个城市,在行走的过程中,除了见到的人有所不同之外,其他情况并没有太多差别。他们一见面就在谈怎么赚钱,如何成功,怎么出名”。“这不正是你曾经期望的生活状态吗?”我接着他的话问道。“在这一万多公里的奔波中,我去了一个又一个一线城市,表面是高大上地做生意赚钱,看起来似乎是成功的、光鲜的。但是,这一路走来,我却一点都不快乐。”他苦笑着跟我说,“在路上,我遇到过四起交通事故,宝马、奔驰相撞,瞬间就被撞得稀巴烂,一生在一秒钟内就结束了。我不想以后的人生都消耗在路上,想做的事还没有开始做,就在天灾人祸中消失了”。

他还和我说,有一次他出差去厦门办一个展会。他和他的团队前前后后忙了七天,鼓浪屿就在展会的不远处,他们连去看个海的机会都没有。展会上,主办方请了一个弦乐四重奏的乐队来表演助兴。他义务去给乐队选适合表演的场地、安置器材,还自告奋勇地和乐手们一起敲鼓。身处音乐之中,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那样自在和畅快,比吹着鼓浪屿的海风还要愉悦。

此时此刻,我闻着风中栀子花的清香,回想着那个晚上,他在这里跟我说过的话。当时我并没有想到,他会一下就放弃了多年奋斗而来的职位。记得分别时,我还鼓励他在业余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比如,组织他自己的乐队。

我坐在长椅上想着这些事,时间不知不觉到了10点。身边不时有下班回来的人走过,他们都住在附近,拖着疲惫的身体在深夜回来。就像隔壁邻居家的儿子,我从没有看到过他,听邻居阿姨说,他一般是在我们没有起床时就上班了,大家睡了他才回来,有时候就直接在办公室过夜。在深圳,这样的人太多了。这个城市一再给人们一种错觉:在这里生活,要有远大的梦想,要有奋斗的目标,要成为精英人才,要出类拔萃……在这样浮夸的氛围中,人们似乎已经没有时间来想:这样的生活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是不是每个人都想要?

第二天早晨,我一起床就给那位辞职的朋友打了个电话。我和他说,我打电话的目的只是想确认一下,他是不是在深思熟虑之后做的决定,会不会只是为了追赶“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风潮。同时,我并不是为了评判他辞职的事是对是错。

他说没有,他做了这个决定后,内心是平静的。他并不想到处看世界,眼前的世界就足够看了,他自己的小世界更需要好好地管理。曾经,他那么渴望成功,不过是对自己内心需求的茫然无知。那时他十分敏感,所以极力想用从外界获取的东西弥补自己内在的缺失,尽管他通过奋斗得到了成果,可心里一点都不幸福。

我没有在电话里询问他将来的打算。他在我印象里是一个变化很快的人,他的计划也总是在变。尽管如此,这一次我却坚定地相信他的选择,因为我感觉到,他这次的行动是发自内心的,并不是受了外界环境的影响。

我对他说,在我们的一生中,存在着太多的选择,不管最终选择了哪一种,只要不是伤天害理,人生就不会被毁掉。只要你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没有必要事事都活在计划里。

当然,人能走到这样的高度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他曾经考到医学硕士,考过雅思,这些都说明他具备成功的潜质,具有走上“光鲜亮丽”道路的条件。

而这一次,他的选择并不是以成功和光鲜亮丽为目的,而是纯粹遵从自己内心的需求。

从那时起,我也深深地感到,来自内心的渴望才是驱使你走得更远的动力,也是你快乐的源泉。

他在微博上说:“我已经组建了自己的乐队,下周,我将要在深圳XX地铁站开始唱歌了。”

看,一个知道自己热爱什么,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以及做这件事能让自己快乐的人,比痛苦地渴求成功更值得人敬佩!

现实行动和内心需求达到一致的人,就可以自由地活好这一生。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他开咖啡馆、游历中国、帮助别人,每天过得阳光、积极。

我曾经以为他天生就这么乐观向上,直到有一次他和朋友们分享他的故事,我才知道他的乐观是怎么来的。

他出生时只有一只胳膊,小小年纪他已知道自己是“不正常”的,不敢出去玩。他从心底感到自卑和难过,觉得世界不公平。但是他的妈妈并没有因此过分溺爱他,摔跤的时候让他自己爬起来,要求他从小学着自己拿筷子吃饭。他的妈妈对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跟其他的小孩一样,别人能做的事,你也一定可以做到。”

在他妈妈的教育下,他读正常小孩读的学校,学正常男孩都会做的事,骑自行车、游泳,全都是一个手完成。正是这样的成长过程,让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一个梦想:靠自己的能力游历中国,去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

大学毕业后,他花了差不多两年时间,一边打工一边游览中国的山山水水。在行走的过程中,他认识了很多朋友,其中也有一些身体残障的人,他们大多自闭,害怕跟他人交流,对生活没有信心。游历回来后,他的梦想清单加了一条:帮助更多和他一样的残障朋友重拾生活的信心。

他就是文山。

文山是个“80后”。大多“80后”,小时候的梦想千篇一律,是当科学家、发明家、老板,诸如此类。

文山的梦想是一个人游历中国和帮助更多的残障朋友走出去。

他开咖啡馆赚钱,雇用残障朋友和他一起工作,组织他们参加交流会、出去旅行。

文山说,实现梦想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而在完成梦想的过程中,每天都是快乐的。

他说,坚持梦想的力量,来源于他的妈妈一直跟他说的“你跟别人没有什么不一样。你要坚持做你想做且能让你快乐的事,并努力做好它”。正因为有这样的力量,文山在2013年就已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并且成立了一个专门帮助残障朋友实现梦想的基金会。

听完文山的故事,我想起一天下班回家的路上,听到的一对母子的对话。

妈妈气势汹汹地说:“为什么你最近作业老是做不好?在补习的时候为什么看起来没有精神?别的小朋友那么积极回答问题,为什么你没有?以后怎么考上好大学?你读不了好大学就没有好工作,没有好工作以后怎么能在深圳这样的城市生活?爸爸那么辛苦上班还不是为了赚钱供你读书,给你报补习班?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啊?”“我长大了想当小学老师。”小男孩弱弱地说。“当老师有什么出息?”妈妈怒斥道。“我当老师后,就不会让小朋友有那么多作业。没有那么多作业,就不用上补习班,这样爸爸妈妈们就不用那么辛苦了。”“你这就是想偷懒吧。”

孩子矮小的身影和妈妈疲惫的身影一起渐渐消失在夜色中。

一起消失和破碎的,还有小男孩的梦想。

我能理解妈妈对孩子读书不用心的焦虑,也明白她生活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城市的压力。每一个孩子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希望孩子长大后要成功、要有出息、要赚很多钱,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或者说,自己孩子的梦想一定要跟别人一样光鲜,至少不能比别人差。但是,这样的期望以一种逼迫的方式,以一种负面的压力传递给下一代,却是太不负责任的表现。

有一回,我听台湾儿童阅读推广人卢彦芬老师的课,在说到有关小朋友梦想这个问题时,她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次,她在台东的一个小学跟一群小朋友和家长一起读绘本,其中有一个互动环节,就是让每个小朋友说,如果老师能实现他的一个梦想,让他变成一个他最想变成的动物,他会选什么?

小朋友们七嘴八舌讨论起来,有的小朋友说想变成一只雄鹰,可以展翅翱翔天空;有的小朋友说想变成一匹马,可以驰骋草原;有的小朋友说,想变成狮子,那就成了森林之王;其中有一个小朋友说,他想变成一只蜘蛛。其他的小朋友开始大笑起来,他的妈妈突然就变了脸色,开始教训他,说他太没出息,变成蜘蛛有什么意思呢,整天就知道结网,在一个小角落里,永远都走不远。

卢老师问他为什么有这个梦想,他很小声地说,因为妈妈很怕被蚊子咬,所以他想变成蜘蛛,把所有的蚊子都吃掉。这样,妈妈就不会被蚊子咬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十分感动,不光是为小朋友的懂事而感动,更觉得他的梦想很了不起。能让妈妈不被蚊子咬,这何尝不是一件伟大的事呢?可是他的妈妈却为他不想变成森林之王而懊恼。

我不知道那个想当老师的小朋友是否还是每天在补习,会不会放弃那个赚不了很多钱的梦想;也不知道那个台东的小朋友,会不会一直坚持当蜘蛛的梦想;我只是希望妈妈们,可以看到这些梦想的伟大,并帮助孩子维护这种内心的渴望。

我们从小就生活在时时刻刻都要讲出息、说成功的环境里,做着一些跟自己梦想无关的事。但是,我相信,那些带着梦想和坚持梦想的人,一定会活得幸福、快乐些。梦想是一个朴素的事情,需要成梦想是一个朴素的事情,需要你同样朴素踏实地完成

堂妹送了三个十分精美的陶瓷杯子给我和姐姐,每一个杯子上都印着一个英文单词,分别是dream,love,happiness,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印有“dream”的杯子。姐姐说:“一个喝水的杯子,还要用梦想来点缀?”

梦想仿佛总是与柴米油盐相距遥远,梦想总是被电视节目中的选手连哭带说地无限放大,要实现音乐梦想,要实现演戏人生,以及要环游世界之类,仿佛只有这些才能被称为梦想,仿佛这般悲壮的、瞩目的方式才是通向梦想的途径。01

是的,那些要改变世界、改变命运的梦想,的确是宏大而又阔气的。

我第一次知道“脸萌”的郭列的时候,就知道他是一个实现阔气梦想的人。

第一次见到他是在深大,他和白岩松同台谈青春的梦想,他从一个学渣到学霸,现在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他的“脸萌”被千万人使用。

当天他的演讲题目是“改变世界”。他笑着讲创业的艰难时光,讲如何做到现在的成就,深大的同学们都十分喜爱他的故事,现场纷纷表示有着跟他一样的创业梦想。

第二次看到他,是在CCTV“青年中国说”的舞台上,这次他没有讲实现梦想的一路风光。

他在电视中说:“在‘脸萌’最火的时候,却是个人最失败的时候。我的自信心和虚荣心不断地膨胀,同时外界有各种各样的质疑。当时我很害怕它从排行榜里面掉下来。”他曾经一度迷失自己,甚至遭遇感情危机,“在我最火的时候,女朋友却要跟我分手,她觉得我根本没有时间陪她,我连跟她吃一顿饭的时间都没有。因为我太害怕失败,太急躁了,我与她相处时,脾气也特别不好”。

主持人撒贝宁给郭列出了个难题:“如果一定要在‘脸萌’和女友之间选一个,你选什么?”郭列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爱情:“我觉得家庭如果破碎了,将永远没有挽回的机会,但是事业还有很多机会再做,‘脸萌’失败了我还可以再做别的。”他最后说,“有勇气做自己喜欢的东西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当你被梦想和成功冲昏了头脑,你是否还记得曾经你最喜欢的人和你最喜欢的事”。

我在电视机前为他鼓了掌。

他说他也在做其他事,还有其他的很多梦想要去实现,但这些梦想不是为了赚钱或是出名,而是自己想做这些事,就会一步步地去完成。

我还记得第一次在深大见他时,他在演讲的最后跟同学们说:“做学生的你们,其实不用急着定一个远大的梦想,应当踏实地学好自己的功课;也不要想着一毕业就马上做出一番大事业,不妨先做一个普通的工作,先去经历。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才是今后实现真正梦想的基石。”02

我想小陈同学一定没有听过郭列在深大说青春梦想的事,尽管他也是深大的学生,因为那个时候,他在美国做交换生。

昨天晚上,他在朋友圈发了一幅素描自画像并写上一句这样的话:“Should we always dream big regardless of cost?”画像中他盘坐在地上,低着头,显得有些忧郁,眼神若有所思地看着远方。

我在下面评论说:“也许有时候并不一定都这样。”他跟我说,最近他在考GMAT,这是美国学院研究生的入学考试,也是国外和香港商学院研究生的入学标准,他近期正在备考中。当然,它是非常难的。小陈是一个极上进努力的学生,不然也不会作为交换生去美国学习。如今有更远大的梦想,想走得更远,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但更高更远的梦想代价也是可想而知的,除目前正常的课业外,他还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我相信他可以做到,但是,我没有马上给他打气加油,说“你一定可以考过,一定要实现梦想”之类的话,而是跟他说,按正常的节奏学习,不用把自己逼到死角,如果这次不行,还有下次嘛。

我并非安慰他,而是真的发自内心地觉得一个二十出头的学生,有大把的机会实现这些长远的梦想,有大把的机会走得更远,不一定要在一时之中不惜一切代价。“成名要趁早”的观念狠狠地逼迫着人们务必要早些实现梦想,催促人们一定要快点获得所想所要,把梦想等同于欲望来猎取,这难免让人觉得恐慌和不安。

我希望小陈不要被这样的思想禁锢。03

记得《纸牌屋》第三季,有一集总统弗兰克邀请他曾经的朋友,现在是洗碗工的弗莱迪来白宫参观,弗莱迪带着他的孙子杜肖恩一起来了。

在总统办公室的时候,弗兰克问杜肖恩想不想坐一坐总统的转椅,杜肖恩嗖地一下就坐了上去,还有模有样地转了两圈。总统跟他说:“有一天,你可以坐上这个椅子,你也可以当上总统。”杜肖恩两眼放光,似乎想象到了若干年后他当总统的样子。

弗莱迪在离开白宫的路上问杜肖恩:“你真的觉得你可以当上总统吗?”

杜肖恩说:“总统说我可以的。”

弗莱迪说:“就像你屋内贴的篮球明星的海报一样,他们天天说只要你有梦想,你就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但是,你得有身高2米的基因,然而你显然没有这个基因。”

弗莱迪在离开白宫最后一道门时跟他的孙子说:“有梦想是好事,但是什么都不做,光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是没有用的。你接下来要做的,不是天天想着做总统,而是快回去做好今天的作业。”

所谓梦想,不能只是梦和想。

绿妖在她的《沉默也会歌唱》里说:“梦想是一个朴素的事情,需要你同样朴素踏实地完成……梦想的本质是凿壁偷光,光不能使你解脱于囚室,但能令你精神自由……梦想的伏线,可以长如一生,不走到最后,不知道结局。”仍要仰望星空

去罗湖看望堂妹静静,在熙熙攘攘的罗湖商业街人群中,我们好不容易碰了面,她带我走过好几条小路,才到了她的住处。

在来之前,她跟我说过,她本准备亲自做饭给我吃的,但住的地方太小,多一个人就转不开身,施展不了她的厨艺。她住处楼下有家猪肚火锅店,听说很好吃,每天下班回来都有成群的人在排队,但她从来没去过,这次正好有机会去一饱口福。

她的房间比我想象中要小,站两个人就已经有些转不过身来的感觉了。不过小小的空间里还算整洁,东西也不多,一眼望去,也只有桌上一些化妆品横的竖的排放一堆,显得有些杂乱。

她转身去洗了一把我来时带来的车厘子,放在一个可爱的圆点碗里,我从她的眼里看出一些不安和羞怯。我在房间里到处看了看,有一个小的厨房,配有洗手间,可喜的是窗子里还有阳光照进来。她说每天晚上还是会自己做饭的,一来省钱,二来也干净健康。这个地方虽小,但也不便宜,一个月的大半开销都是房租。

听着她介绍目前的生活状态,我回想起她这一年来的工作境遇:静静是“90后”,来深圳后,已换过两份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在“关外”一个小工厂,做流水线式的文书工作,后来受不了了,坚决地离开,开始寻找在“关内”的工作。起初的时候,她也找了一个在写字楼的工作,但无止境的加班也让她没少难过。

记得有一回看到她在微博上说:“读书的时候,想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但现在连一个说走就走的下班都不可能。”我当然看得到其中的辛酸无奈,还有“90后”特有的自嘲精神。

一次周日,我和她一起散步,她突然说:“一想到明天要上班,就好难过。”我当时什么都没有说,默默地陪她走向回家的路。

我看着她的锅碗瓢盆,想着她每天晚上在这小小的厨房里做饭的情景,突然就有些心酸,因为这种感受我太熟悉了。几年前,我和她一样大的时候,在福建一个很小的城市工作,也是住在这么小的出租房里,早出晚归。一个人做饭,挤公交上班,不知道人生的方向在哪儿。在深夜的时候,我看着黑洞一般的天空,也会哭一场,有时候是想家,有时候是太累,更多的时候竟然是没有原因的难过。我想,静静在深圳的夜晚也一定痛哭过。

厨房的右边有一个一米多高的窗户,窗户对面没有建筑物,显得很敞亮。我说这个窗挺好的,她嘻嘻地说道:“白天阳光可以照进来,晚上还可以看见夜空。坐在床上就可以看到,这也是房间小的好处。”

她的被子叠得非常整齐,是标准的豆腐块。床头放了一本书,是中英文版的《安妮日记》。我十分惊讶地问:“你也爱看这个啊?”她说最近天天读的书就是这本。我之所以有这么大反应,是因为几年前在福建独自生活的一段时间里,我每天晚上都读《安妮日记》。那个叫安妮·弗兰克的德国12岁小姑娘,为了逃避迫害,和家人一起躲在一个小屋子的地下室,她把每一天的生活经历都记在日记里。在我独自生活的几年里,这本书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精神上的支持。

安妮的生活环境极其艰苦,地下室时常见不到阳光,生活没有希望,还不时地有生命危险。但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她还是坚持每天读书、写作,学习新的生活技能。偶尔和一起来避难的小伙伴偷偷地看看星空,就高兴得不得了。

静静说,她来深圳的这一年里每天都会读几页。

我捧着这本书,想着曾经有一段时间每天做饭都做土豆吃,直到把自己都吃哭了,因为只有土豆便宜且不宜坏。安妮有一段时间也总是吃土豆,就算吃了三个月,都还觉得不错,因为她相信,只要现在活着,将来就会有好事到来。

放下书后,我在想,从这里的环境、静静细小的表情,还有她的微博中,我能感觉到她生活与工作的艰难。有时候是想买的衣服买不起,有时候是工作中的不如意,还有对前途的迷茫,对人生的困惑。

我知道她也有她的梦想,有她想做的事,这些事不是每天重复地工作,不是在上下班的时候挤不上车,不是每天晚上在小厨房做土豆吃。她对美甲十分感兴趣,她是我见过剪指甲剪得最好的姑娘。我知道,她很想有一家自己的小店。

作为她的姐姐,也许是有责任和义务来替她拨开这些迷雾。也许我可以拿一点钱让她租更好更大的房子,再借一些钱来支持她现在就去实现梦想,去开店当老板。但是,我没有这么做,一来是我也不够富裕,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希望她在人生最青春的几年得到历练。

比如,有时候,我会带着她去见一些我在深圳的朋友,他们都是在深圳工作好几年的人,见识广且经历丰富。带着静静去见他们,并不是为了凑热闹,而是想让她听听这些在她看来成功的、生活相对顺利的人,曾经也有跟她一样的艰苦时光。

每次见到静静,我都会拉着她,讨论化妆的事,要她给我剪指甲、修眉毛。这并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而是我想让她明白,她在做这些事的时候,眼睛闪耀着独特的光芒,那就是梦想的样子,我希望她不要忘记这种梦想的样子。我仍希望她可以做好现在做的事,学着如何欣赏同事的优点,学着如何独立生活,对当下所遇到的一切心怀温柔和善意。

每天晚上独自回家,在小小的房间里透过厨房的窗户去仰望夜空,它们总是无限慷慨和广阔,在这样的宏大中,静静也逐渐建立起耐心和毅力。

就像安妮在日记中说的:“我眼看着这个世界渐渐地退化成一片荒野,我听到永无止境的雷鸣般的谴责声,那也会将我们毁灭,我能感受到千万人正经历着的苦难,然而,假如我仰望苍穹,我相信一切还会变好的,相信这样的残酷终究会结束,相信和平和安宁一定会复返。”选择喜欢的方式生活是和疲惫人生的正面交锋01

火锅店内,热气腾腾,温暖无比。

姑娘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在忙碌了一天后,尽管也有疲惫感,但看起来个个精致美丽。

U姑娘是一家幼儿园的老师,她已经教书六年了。

她穿着一身粉红的运动装,看起来清爽温馨,一入座就展露了灿烂的笑容。大家问她最近可好,她说一月底就要放寒假了,但这期间要做学生总结工作,有些忙,不过每天都可以跟小朋友在一起,还是很欢乐的。而且就在前天的元旦节,她曾经带的一个小班中有十几个小朋友都来给她送礼物,她开心得不得了。小娃娃们说,以后就算读小学、读中学,也依然会来看她。

她接着高兴地说道,去年的圣诞节,她和现在带的班上的小朋友做了一个活动——给自己的爸爸妈妈送礼物。一个个才三四岁的小娃娃们都认认真真地准备礼物,有小巧克力、小花或一张彩纸,看得让人好感动。小孩的世界总是那么单纯,长期受他们的感染以至于她都快30岁了,内心仍有天真存在。

这一点真不假,U姑娘的确看起来比实际年纪要年轻不少,这种年轻不是容颜上的,而是精神上的,还有全身上下散发出来的活力感。她说,这些都是小朋友给她的。

桌上有人问,在做这个工作的时候,有没有痛苦的时候呢?她说,这当然也是有的。

年底的时候,她失落了好一阵。与她在一起工作了差不多年限的老师中,有的升了管理层,有的跳槽当了园长,只有她还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岗位上没有变。她说,可能因为自己的工作能力不够。但看到这些上升的人一再地为了政绩而工作,不再潜心教学,大半时间都花在表面的形式上,曾经那种发自内心的对小朋友的爱已经不在时,她说,这样似乎失去了当幼教的初心。

在她执教的这六年里,也不断有其他幼儿园向她抛出橄榄枝,或是做管理层,或是直接当园长。她也心动过,但是一想到要离开可爱的小朋友们,要离开熟悉的教室,就放弃了。她说,也许走了会有更好的待遇,但一定不会有现在简单的快乐。这种简单的快乐就是和小朋友们一起唱歌,一起读故事的真实感。

U姑娘也许一直当不上园长,不会升为管理层。

但是,她说,她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快乐的方式生活。02

同一桌吃火锅的Cindy是一个家庭主妇。

她曾跟我说,她以前特别反感“家庭主妇”这个称呼,有被鄙视的感觉。但后来,她觉得家庭主妇不过是个称呼而已,跟张三李四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慢慢地也就欣然接受了。

Cindy曾经也是一位忙碌的职业女性,如工作狂一样加班加点完成工作任务,努力争取在团队中的一席一地。后来她如愿升为管理层,却再也没有时间来陪家人、朋友,工作与生活混为一团。直到她遇到她的老公,从另一个城市来到深圳,开始了全职太太的生活。

突然闲下来,起初她时常焦虑不安,担心被淘汰,担心跟时代脱节。她家王先生说,这一切的担心就是因为太在乎名利而让自己劳累,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比如,王先生在深圳某知名企业工作,一直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一直也有机会晋升,但他都没有上去。这是因为王先生清楚地知道成为领导者,名利自然有,但所要付出的代价也是有的,这样的代价就是几乎没有办法再陪家人一起吃晚饭,没有自己的时间去做业余想做的事。当然,这样并不表示王先生不思进取,他一样把他的技术工作做到了无人可替代,同时保证不让工作成为生活的全部,不让工作成为获取名利的唯一必要手段。

自此,Cindy也开始认真享受这自由的家庭主妇生活。当然,她并不是天天无所事事,而是学习做糕点,养花种草,外出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每天读书交朋友,和我们这样一群在工作中、感情中有困惑的姑娘们吃饭并交流过来人的体会。

她说,作为一个女人,无论是单身,或已婚,都要有自主选择生活方式的能力,要有坚持自己喜欢的事的勇气。03

我以前在做外贸生意的时候,经常去工厂的流水线上监督产品的生产过程。

我当时做的产品是鞋子,做鞋最重要的阶段就是底与面的组合期,也就是在流水线的后段。做鞋流水线后段的工人一般是小姑娘,我去的次数多了,渐渐与她们熟悉起来,便会坐下来和她们聊天。

当时我认识了一个叫小敏的四川姑娘,活泼热情,她的工作内容是穿鞋带,这个工作她差不多做了三年。每当看着她弱小的身影和一秒都不能停下来的穿鞋带的双手,就觉得她特别辛苦。我常常跟她说,去学学电脑,或是去上个什么培训班,学到一些真正的技能后,就不要在工厂上班了,这样重复的流水线生活既受累也没有意思。

她认真地跟我说:“其实我没觉得这样的生活没有意思,从四川山里的老家出来,到深圳这样的大城市,增长了很多见识。而且,这几年来,我穿鞋带的功夫是全厂最好的,还得了两次优秀员工奖。最开心的是,在厂里还找到了对我特别好的男朋友,就是流水线前段那个压底的男孩。我们每天可以一起上班,一起下班,遇到不加班的时候就一起去公园玩玩,觉得特别开心。”她还说,“我也没有太多的人生追求,跟自己喜欢的人一直生活在一起,打自己并不讨厌的工就够了”。

她一边说着,一边深情地望着流水线前段的小伙子,而即使这样,她穿鞋带的手仍没有停下来。我看着她幸福的表情,突然为我刚才说的那些话感到羞愧。

生活是否有意思,是否需要更换,也许从来都不是外人可以断定的。

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便是人生最高追求了。

小敏做到了!这个世界上总有人做着她们想做的事

我的好朋友李亚楠,是北京理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是我所有的女性朋友中学历最高的一个。

我们是在一次读书会上认识的,我已经记不清当时她来分享什么书了,只记得她笑时露出了整排的洁白牙齿。

李亚楠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她曾这样自评:“我不独立,不优秀,也不坚强,只想不负如来(所有爱我的人),不负卿(自己)。”我见过不少自我评价的人,不是自负清高就是妄自菲薄,而像亚楠这样自清的自我认知,是少见的,正因为这样,我记住了她。

我一直认为她是一个聪明的人,我说的聪明,指的是智商。想想看,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并非人人都能考上的,她学的工业设计,对于大多数女生来说,是一个令人头痛的专业。可是,她都做到了。更为特别的是,她从来不会跟陌生人一见面就介绍自己“我从哪毕业出来”。至少,我愿意和她做朋友的时候,并不知道她的来历,而是喜欢她爽朗的性格,以及清醒的自我认知。

认识之初,我并不知道亚楠的工作是卖保险。

她曾跟我说,当她的一些亲戚朋友知道她是做卖保险工作的时候,顿时反应激烈。我们大多数人对保险的偏见、误解在这个时候显露无遗。之所以有这么大反应,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个名校的硕士研究生为什么要去做卖保险这种时常要被人拒绝、常年在外风吹日晒的工作?再差也至少得是企业的高级白领才像样。是的,读这么多书,不就是为了削尖了脑袋谋得好职位求得风光吗?以亚楠的能力,她并非做不到。她曾经轻松获得中国移动月薪一万以上的offer,但她没有去。

亚楠对这样的质疑一笑置之,她说,她并不会因为旁人所谓的好工作、好前途,而放弃自己的选择。

卖保险并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工作。

据我后来对亚楠工作的了解,她并不像一般我们所认知的保险业务员。她从来不会认识一个朋友就开始推销自己的业务,就像她不会一做自我介绍就把自己从哪毕业拿出来说一样。我想她深知利用朋友取得交易并非长久的处世之道,她也深知那高大上的教育经历并不是万能的通关绿灯。

当我找她了解保险业务的时候,我能感受到她以朋友立场为先的真诚,利弊事先告知;也看到了她的专业能力,对我这个外行的每一个问题都做详细解答。当我看着她仔细认真地说着条款,她的敬业和专注,并不亚于所谓的高级白领的商务谈判。在这一系列的接触后,订单并没有成交,但她并无不耐烦甚至愤怒,她说这是一个自我升级的过程,她不能指望轻易地做成业务,但可以指望自己变得更加成熟。

亚楠时常外出会见各种类型的人,穿梭在这个繁华城市的角角落落。有时候在下雨时,我会突然想起她有没有带伞,天热时担心她会不会晒伤,我偶尔会打个电话或发个信息提醒她注意安全,电话里她总是欢乐地说:“没事儿,我可喜欢到处跑了,见到不同的人,看不同的风景多好啊,我最不喜欢天天呆坐在办公室啦。”

每当听到这些,我就放心地待在办公室安心地做我自己的事。也总是在这样的时刻,我才能深刻地体会到,一个受过名校教育的学生,一个努力读书求知的学生,当她走上社会,这些光环所给予她的是一种坚定,一种独立,一种向上的力量,而非求得功名利禄的虚荣与贪婪。

亚楠并不是一个常常提到梦想和美好未来的姑娘,她曾开玩笑说她可能并不善良,但是,她是真实的。她真实地抵挡住了所谓主流观念认为的上进和快乐,她真实地抵挡住了受高等教育的人就不能做普通工作的质疑,她真实地承认她想过自己认为快乐的生活,自己认为有意义的工作。

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的人,她们有点小光环,普通的工作不想去,待遇低的工作做不了,急切地想大展拳脚。或许有一天,她们很幸运地做了期望的风光体面的工作,却受不了种种高标准和高要求,天天喊着要实现梦想,要过自由的生活,在内耗与纠结中消磨着稀有的青春时光。

我不禁想起曾经的最美主播、金话筒奖得主宁远,她曾经确实有过光鲜的生活,要名有名,要利有利,可是她不快乐。前不久我看了她的新书《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书中有一段话:“我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所有的选择都基于别人或者我想象中的别人希望我成为的样子,我把那个自我深深掩埋。”后来,她毅然离开曾经光鲜的一切,去做衣服。所有的人都不能理解,觉得她简直疯了,那么不容易才赚得的一切,怎么能说丢就丢呢?

2015年11月份,我在深圳的图书馆的一个演讲中见到了宁远,眼前的她的确没有曾经在电视中好看,她穿着自己做的棉麻花裙子,在说话时还有一些紧张和生疏,但是我能从她的眼神中看到淡定和安然。这种平静喜悦的姿态,就像她当时说的一样:“每天面对电脑,面对画纸,面对成堆的布料,画图、写字、做衣服——写想写的字,做喜欢的衣服。我开着一家淘宝店,卖自己工作室设计、制作的衣服和鞋子,赚钱养活自己。我想这就是我一直想要的生活。”

是的,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一点宁远做到了,亚楠也正在这条她自己想要的生活的路上快乐地前行。热爱是一种天理

第一次见马立明老师,是在一间书房。我们因一个活动的合作而相识,当天见面是谈活动安排的一些细节。我之前已知道马老师研究的是国际政治问题,现在是深圳卫视军事节目的评论员。我也读过他在“腾讯大家”上威严地谈论世界局势的数篇文章。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的面谈基调相当严肃。

不过,在我一本正经地聊着活动安排的时候,马老师时不时的妙语连珠,不动声色地让气氛变得欢快起来。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我大胆地问他,做军事节目会不会很无聊。他咯咯地笑了起来,答道:“不会。”他从五代十国聊到抗日战争,从欧洲发展史说到当下互联网新媒体,思维极其敏捷,由此可见他的生活十分丰富,内心也相当充实。

后来,我们顺利地聊到写作这件事情上,分别时他跟我说:“保持热爱,保持思考,自由地活着,真诚地发声,你就是一个优秀的写作者。”我记住了这段话,特别是第一句:保持热爱。

第二次见马老师,是在一家热闹的餐厅。他一落座就开心地跟我说,前段时间他去台湾见了搞摇滚的张铁志老师。他感觉张老师写的一系列讲摇滚音乐的书,让整个音乐世界都变得丰富起来。当天回来的路上,他就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他要写一本关于我们看过的动漫的书。“我在当天回来的车上,就开始构想了,一回到家,打开电脑就开始写,当晚就写了四千字。”他兴奋地跟我说,“到今天为止,我已经写了快五万字了”。

饭还没有吃完,他就打开电脑放在桌上给我看他目前写完的文字。Word文档上面,布满密密麻麻的字。他在开头已经列好了提纲,起初的一章,叫“燃系列动漫”,《足球小将》《圣斗士星矢》《七龙珠》位列其中。我说我最爱看《足球小将》了,看着他们从小学踢到高中,从校比赛踢到了全国联赛。“我也是啊。”马老师大叫道,“他们有时候进一个球都要踢一集,但是这些小朋友们从来没放弃过,对每一次比赛都保有热情,每一次都很拼命。《圣斗士星矢》《七龙珠》也是一样,不断地战斗,不停地进步,保持向上的姿态。”马老师认真地补充道。

我问他为什么这一章叫“燃系列”呢?马老师坚定而幸福地说,这几部动漫在他的少年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几乎奠定了他青少年时期乃至现在的人生价值观——保持热爱、不屈不挠、积极正面。

我一边吃饭,一边看着电脑上他写的这些文字,小时候看过的画面一幅幅浮现在眼前,索性放下饭碗,认真阅读起来。我一边读一边好奇,这些动画片大都是十多年前播的,有些甚至更久远,为何他能这么清晰地记得情节,并且能把不同时期的动画串联在一起,大到这部动漫的来龙去脉、小到动漫中的音乐都能写出来?这种肯定不是靠一时的记忆就能完成的。

马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困惑,他说,自从他有了这个想法后,除了努力回忆能想起来的片段外,还时不时地把原片找出来存在手机上,一有时间就看,顺便做笔记。同时还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来丰富自己的文章。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每天还是会写上几千字。这个过程他说得很轻松,想象一下,其实是十分困难的。

马老师现在负责某卫视三个军事节目的策划统筹,还有几家报纸的时政专栏。每天忙完这些,留给自己的时间屈指可数。

我问他是如何做到的,他认真地回答道:“因为喜欢做这件事,心中有热爱。”如同第一次我们见面时,说到写作一样,我再次听到了“热爱”这个词。而这一次,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而是马老师身上的一种精神气质,他愿意为这个“热爱”全力以赴,并清醒地玩命追逐。

后来,当我再次看到马老师在电视上一脸严肃地解说时政军事时,在“腾讯大家”频道上气势磅礴地书写世界社会政治发展情况时,已然明白了他当初回答我说,他的工作并不枯燥的原因。我知道在一系列复杂工作的背后,在这宏大局势之下,支撑马老师保持着对写作充满真诚、对工作要求精益求精、对社会充满责任的,就是他心底的热爱。

马老师的这种热爱,就像我喜欢的摄影师严明对摄影的热爱一样。在严明的《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中,他写道:“那些心头所好,其实可以慢慢慢慢成为信仰,成为宗教,成了你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就像有情人与你成了眷属——原来这正是你要回到的本意。”

在一次采访中,严明说:“喜欢一些事情,就坚持去做,这种坚持就是一种天理。除了这个天理之外,再无其他选项。”对于严明而言,坚持是一种天理,对于马老师来说,热爱就是他的天理。成长篇你所甘于的平凡,其实是平庸要有一个痴迷的兴趣爱好

周末,我徒步登山,在半山腰的一个小湖边遇到一些钓鱼的人。

准备在湖边休息一会儿时,我看到一个十七八岁的男孩子正在整理渔具,看样子是刚来不久。没一会儿工夫,他就架好了鱼竿,开始调整鱼漂。这个步骤似乎没有上一步那么顺利,他一次又一次把鱼漂扔到水中,但是鱼漂不是漂在水面就是沉入水中。

他把鱼漂扔到水中,又拉上来,反复调整了十多次,我都开始替他着急了,心想着:如果再调不好,小伙子会不会连漂带竿都给扔到水里。但他仍然一点点地调整着鱼漂,从他的脸上看不出半点不耐烦。他小心地把鱼竿收回来,调整后又将鱼漂扔回水里,似乎是在计算着每一毫米的差别。又继续调整五六次后,鱼漂成功地站立在水中。这次他没有迅速地拉回来,看样子是在思考一些技术问题。沉思片刻,他用鱼竿在水中比划了一下距离,然后瞪大眼睛拉着鱼漂谨慎地上下移动,确定了一个位置。

我正准备等着他开心地跳起来时,我也跟着乐一下。但没想到,他很镇定地坐在椅子上,只是微微地笑了一下,然后就目不转睛地看着湖面。为了不打扰他的安静,我也只好在心里为他小小地喝彩一下。

午后的清风从湖面上吹了过来,拂动着湖边的柳树,树枝在水中掀起了阵阵波浪,一层层涟漪荡漾开来,波圈延伸到小伙子的鱼漂四周,鱼漂在水中跳动起来,有一种鱼上钩的假象。小伙子又露出淡淡的微笑,索性收起鱼竿,看着这一串串波浪慢慢变小,变淡,直到水面恢复平静,才又放回水中。

整整半个小时过去了,鱼漂一点动静也没有,没有风,也没有人经过这里。水中倒映出小伙子拿着鱼竿一动不动地坐在湖边的影子。我因为走路过急造成的喘息也渐渐平息。在这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都没有说话,也没有一点声音,有一种时间静止的错觉。

正在这时,鱼漂微微地抖动起来,接着开始剧烈地晃动。小伙子猛地拉起鱼竿,鱼竿瞬间弯曲,丝线被绷直,随着鱼的挣扎,水面荡起一道道水波。小伙子一手紧握鱼竿将鱼拖到岸边,另一手持网兜将鱼捞起来,一条鲫鱼便落在网兜中。小伙子咯咯地笑了起来,对着小鱼说了点什么,然后慢慢地把它放回水中,看着它游走。然后他坐下,拿起鱼竿,装好鱼饵,扔下鱼漂。

看着此情此景,我想起曾经读过的一首钓鱼诗:

朝日敛红烟,垂竿向绿川。

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

我起初只准备坐下来休息三分钟,后来看他钓鱼看了两个小时。小伙子钓鱼的技术并不高超,甚至有颇多遗憾。他反复调试鱼漂、等待水波散出去、放走上钩的鱼、全神贯注地盯着水面等等,都透露出他对于钓鱼的热爱,以及耐心和专注。

他可能就是一个学业繁重的学生,有考不完的试,有做不完的作业。但是,在这复杂的学习环境里,他心里有钓鱼时的一段沉静时光,有青山绿水,有清风水波,有慢下来的时间。钓鱼这一兴趣爱好,一定是他专注内心和获取能量的方式。

胡适先生在《人生大策略》中的《防身的锦囊》篇中说道,“古来成大学问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善用他的闲暇时间的。特别在这个组织不健全的中国社会,职业不容易适合我们的性情,我们要想生活得不痛苦或不堕落,只有多方发展业余的兴趣,使我们的精神有所寄托,使我们的剩余精力有所施展。有了这种心爱的玩意儿,你就是做六个钟头的抹桌子工作也不会感觉烦闷了,因为你知道,抹了六个钟头的桌子之后,你可以回家去做你的化学研究,或画完你的大幅山水,或写你的小说戏曲,或继续你的历史考据,或做你的社会改革事业。你有了这种称心如意的活动,生活就不会枯寂了,精神也就不会烦闷了”。

然而,兴趣爱好本身并不可能创造热情。热情也不会凭空出现,而是需要我们对兴趣倾注身心,转化成内心的深刻感受,使我们不至于因匆忙和困顿而变得麻木。

我也有这样的朋友,他带着自行车从中国飞到德国,独自一人骑行在异国的路上,横穿整个国家。还有那潜心做菜的姑娘,换下职业装,穿上厨师服,在酸甜苦辣中找适合的味道。还有每日清晨抄经书的IT工程师,清心调气。

我也在他们的带动下,开始每周外出独自徒步。于是,骑车、做菜、写字、徒步都成为我们从忙碌生活中解脱的法门。如胡适先生所说,我们难免会为了生活,而做那种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而有一项热爱的、痴迷的兴趣爱好或业余活动,日子一定会幸福很多。在这段孤独的旅程中,让我们且行且歌

我看了一期节目,叫“我是歌手”。当日观众的表情十分出彩,沉醉的、流泪的、欢乐的,层出不穷,尽管有这些丰富的画面,但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是李健演唱的“陀螺”。

宣布排名结果前,导演洪涛特意问李健,为什么选了“陀螺”这首歌。言下之意这首歌不好唱,观众很有可能不会买账,也许会得不到好名次。李健认真地回答:“名次是很快被人遗忘的事,留下作品比留下名次对我来说更有意义。”果然,他只得了第五名。

第五名的成绩是极有可能被淘汰的。名次揭晓后,李健并没有太紧张,看起来反而很平静。淡定的表现印证了刚才说的话,他不是来争名次的,不会为了靠前的排名,故意炫技讨好观众。这样的纯粹和坦荡,真叫人喜欢。

我迅速地找来李健在“我是歌手”其他几期中唱的歌听,他的歌都不是热闹的类型,但每一首都很入心,给人温暖和感动。歌里歌外,都呈现着清醒与平和的自在状态。

听完歌,我开始整理前一天去参加Colour Run(彩色跑)跑步赛的照片。高矮胖瘦的男男女女们,都穿着同样的运动衫,在路上奔跑。一张张欢乐的笑脸又出现在我面前,他们抓着五颜色六色的彩粉,一路撒向周围跑友的身上,姑娘们尖叫着,小伙子们欢呼着,他们相互加油,结伴前行。

在起跑前,我们彼此并不认识。

入场前,我在体育馆门口排队,某品牌公司特意给受邀参赛的客户建了一个休息区,两位姑娘负责接待。第一批跑友跑完后,回到休息区。其中一位大姐,冲到姑娘们面前,噼里啪啦就是一阵训斥:“你们在邀请我参加比赛前,知不知道规则?一路跑下来,一个观众都没有,更没有啦啦队,途中也没有人加油,我拍个照都没法拍。最后也不分前后名次,每个人都发一块奖牌。这样的比赛有什么意思?简直就是在浪费时间。还好我没有跑完全程,不然太不值得了!”

大姐一边说着,一边扔掉了主办方提供的T恤。离开的时候,她还气愤地喊道:“这个跑步赛一点意思都没有,就是一群人一起瞎跑。”

我们入场跑过三公里时,同行的队友们已经彼此熟识,只听跑道上有人在呼叫:“天啊,大家都跑成一个样子了,我连自己喜欢的人都不认识了。”众人捧腹大笑。

有人回应:“那我们都是你喜欢的人啦。来,一起跑向终点吧。”

不一会儿,大家就陆陆续续到了终点。一张张五颜六色的脸,已经分不清彼此,却没有一点拘束感。我们一起鼓掌庆祝,一起跳跃欢腾。我们和到达终点的小朋友一起领了奖牌,和穿着天鹅裙的帅哥们跳了一支舞,与队友们击掌拥抱。

五公里的赛程,如大姐所说,的确没有观众、没有啦啦队、没有排出一二三名,但我们在路上的每一秒都是开心的。我们一路上都是在为自己而跑,不管有没有人在看,不管最后分不分名次。

在领奖牌的七彩幕布前,队友汉思摆了一个帅气的倒立姿势,引来一片喝彩。他说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练习这个动作,起初在练习时他想,如果哪天倒立成功了,一定要拍个照,让所有人都看到这一幕。有一天,当他终于倒立起来时,却不想给任何人看了。他说:“自我挑战成功的时候,其实不需要他人关注的目光。”

队友小乾说:“我们都要Run for myself(为自己奔跑)。”

跑步如此,倒立如此,我们的人生也同样如此。

比赛结束后我在想,愤然离场的大姐是否还在为没有观众、没有加油和欢呼声而生气?在她的记忆中,这场“孤独”的比赛也许是一件浪费时间、没有价值的事。

在人生这条赛道上,人们也想要观众、加油和欢呼声,想和他人分出高低输赢。当他们发现这条路是要独自奔走时,就没有勇气再前进,没有跑完赛程就开始抱怨“比赛”规则的缺点,却又不能停止转动。

李健唱的“陀螺”中有一段这样的歌词:“在阳光灿烂的一天/你用手捂着你的脸/对我说你很疲倦/你扔下手中的道具/开始咒骂这场游戏/说你一直想放弃/但不能停止转。”这句歌词一直在我耳边萦绕……

走在唱歌这条赛道上的李健,不是不懂这市场想要的是什么,也一定知道观众的喜好。但这些年来他除了唱歌,还一直安静地读书、旅行、写歌,不博世人关注,不以迎合的方式来表达音乐。他不紧不慢地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把自己多年来的领悟沉淀,酿造成歌,在这个复杂而浮躁无趣的时代,将执着和纯洁的情感唱给我们听。他不需要热闹的关注,只需要沉静地面对自己。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能热爱生活。”

人生孤独而漫长,我们身处其中,谁也不能避免。总会有一种人,能轻松上阵,一直坚持走到终点,含笑离开。这种人,就是在认清了人生的真相后,依然能向前奔跑的人。你的遭遇跟别人有什么关系

有一次搭地铁,我看到坐旁边的姑娘在看一档选秀节目。节目中,一个二十出头的漂亮姑娘正在唱歌,她唱完歌后,开始讲自己的音乐梦想,接着一边哭一边说出自己的身世:5岁的时候她就没了妈妈,由外婆带大,去年外婆也走了。现在生活很艰难,但一直坚持着唱歌的梦想,希望老师们给她机会。

听到这里,我已经到站,不知道后来老师们是否给她机会。在出地铁站时,我在想:既然是一个唱歌和才艺的比赛节目,选手的经历跟这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争取机会?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的一段工作经历。

有一段时间,我的工作涉及财务,时常和会计打交道。会计是一个工作才两年的小女生,平时很温和,沟通工作的时候表现也很积极。有一次我们需要开增值税发票,我把资料发给她后,她当天就开好了。准备寄给客户时,我发现她把备注内容写错了。问她原因,她很委屈地说:“昨天晚上跟男朋友吵架了,哭了一夜,现在两只眼睛还是肿的。今天一直都不太清醒,做事就粗心了,当时没有注意到备注的内容。”听到她这么说,我也不忍心责备她,只好让她重新做资料。

过了不久,单位要做财务年审,她竟忘记了这事。她说最近生病了,每天都不舒服,这几天还在发烧,她真的不是故意忘记的。看着小姑娘这样的遭遇,似乎很难狠下心来去批评她。但是这一次我没有再安慰她,而是让她想想,为什么每次工作中出状况,不是跟男朋友吵架,就是身体不舒服?到底是因为你的遭遇让自己犯了错,还是因为有了意外才拿这些遭遇当挡箭牌?

她的情况,显然是后者。

跟男朋吵架了、生病了,作为同事,这些情况是值得同情的,但是这些跟我们的工作有什么关系呢?这些事并不能给工作挽回任何损失。

我之所以对这样的情况这么敏感,源于几年前我的一个上司处理一个订单的经历。当时,我们接了一个近二十万美金的订单,这个订单还有一个星期就要出货,在这个关键时刻,配合生产的工厂竟然放假了。按合同规定,出货时间每晚一天,我们就要以订单金额的10%来赔偿客户,这样的巨额赔偿是我们公司无法承受的。上司了解情况后,得知是厂长的父亲意外去世,厂长悲伤过度,以至于无法正常安排工作,工人们人心渐渐涣散,竟也不干活了。

上司在了解此情况后,马上跟厂长打电话,他说:“我非常理解你悲伤的心情,但是生产不能拖着不动。一旦这个订单不能按时出货,我们公司就得赔偿巨款,到时我们公司也会有人活不下去。”厂长还是在电话里诉说着亲人的离去之痛,没有心情安排工作,等等。上司很冷静地说:“作为合作伙伴我同情你的遭遇,但是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你不能因为自己的心情不好,放着这么多工作不做,拖延客户订单。你的父亲走了,已经成为事实。如果因为你一个人的情绪,影响到更多人的生活,这不是一个负责任的人该有的表现。我决定这个订单完成后,不再跟你们工厂合作。”

听上司讲完这番话,我当时十分吃惊:一是觉得他说得有点狠,二是觉得这样说厂长,可能会使他更不愿意做事。上司说:“如果厂长真的撂挑子不做了,我们要在短时间内找到其他工厂,能出多少货就出多少。实在做不完的部分,该赔偿的就赔偿,这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对于现在的工厂,把订单如期做完是他们分内的事,不能因为一些意外情况而推卸责任。”

面对会计同事的行为,我再次想起当初上司处理厂长事件时说的那番话,其中的关键词就是:承担责任。会计不愿意承认自己不认真看资料而犯的错,也不愿意承认自己忘记了做年审。看似是外部原因造成的意外,归根结底是在逃避问题。

在心理学家武志红《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这本书里,针对这种情况,有一个叫“找替罪羊迷局”的定义。在书中,武志红老师讲到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找他咨询的年轻女孩,总是想着做一个自由的人,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意。只要一不开心,就觉得是工作阻挡了她追求理想的脚步。后来她辞掉工作,却又发现生活太现实。没有收入,很多事都做不了,又觉得理想太不真实。就这样,女孩长期在纠结中焦虑不堪。武老师在书中说,这就是明显的逃避眼前问题的做法,也是不愿意承担责任的行为。

唱歌比赛选手、会计同事、工厂厂长,也许还有你、我、他,我们身边的人总会犯错,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我身世很惨、我跟男朋友吵架了、我有亲人离开了、我有理想要实现”等借口。我们是不是要认真地想一想,这些事跟别人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拿这些事来安慰自己,或者期待别人的原谅、同情,对我们所面临的事情一点帮助都没有。

我非常喜欢迪卡侬集团内部推崇的一句话:I take care of your freedom,you take care of your responsibility.

我把它理解为:我尊重你的自由,你重视你的责任。你喜欢自己吗

一次,我在书城听范老师讲儿童绘本故事,她讲的第一个故事叫《安的种子》。

听完故事后,一个小朋友说故事里的安真可爱,好喜欢他。

范老师问这个小朋友:“你喜欢你自己吗?”

小朋友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难倒了,愣愣地看了老师几秒钟,然后支支吾吾地说:“不怎么喜欢。”

范老师有些惊讶,转身去问身边一个穿着粉红色小裙的小姑娘:“你喜欢自己吗?”

小姑娘低着头,小声地说:“不喜欢。”

范老师叹了一口气,然后走到一个中年男子的面前问道:“这位大朋友,你喜欢自己吗?”“总的来说,不太喜欢自己。”先生答道。

范老师没有再接着问下去,她回到讲台前说:“听到这些回答,我有一些难过。作为一个老师,同时也是一个妈妈,能够体会到现在小孩子被赋予的期望和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不认可自己,也不喜欢自己。”说完这些,她迅速地调整情绪,面带着微笑,快乐地为小朋友们讲第二个故事——《看图片找惊喜》。

故事讲到一半,范老师和场下的读者们互动了起来。

她问道:“小朋友们都在图画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了毛毛虫。”穿粉红色裙子的姑娘跳着回答道。“它是一只怎样的毛毛虫呢?”“它是一只神气的毛毛虫。”“你太棒了!奖励你一个小礼物,一支漂亮的书签。”

范老师一边递奖品给粉裙小姑娘一边说:“亲爱的,你看,你第一个回答了我的问题,你是一个聪明的小孩。你应该喜欢自己。”“我现在喜欢我自己啦。”“为什么你刚才不喜欢自己,现在突然就喜欢自己了呢?”“因为老师说我是聪明的小孩,还在这么多人面前表扬了我。”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