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话说到点子上(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9 04:41:49

点击下载

作者:陈建伟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把话说到点子上

把话说到点子上试读:

前言

说话,不客气地讲,三岁小孩都会,尴尬的是,很多成年人的说话水平竟然连三岁小孩都不如。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两点原因:成年人在说话时要么无心,故而说出来的话无味;要么有意,但说出来的话依然无情。当然,小孩在说话时也经常会犯一些语法、逻辑上的错误,甚至说些童言无忌之类的尴尬话,但成年人多会去包容、理解。然而,对于无论在经验上还是在智慧方面都臻于成熟的大人而言,话没说到位,那就是错了,很少有人会为你的错话埋单,更别提让那些被你的话伤害的人买你的账。

无心而无味多因无知,有意还无情多因无方。无知也好,无方也罢,它们的结症往往在于不能把要表达的意思说到点子上。有些人可能觉得能不能把话说到点子上是一件无所谓的事情,我不排除他们这种观点的正确性,因为当一个人一无追求,二无原则时,任何有助于他提升能力的行为都是荒诞的。这种情况就如同给燕雀讲鸿鹄之志,给井底的青蛙讲奔腾的长江大河。还有一些人不擅长讲话,总觉得自己在说话的艺术性、技巧性方面缺乏灵性,我同样不排除他们这种观点的正确性。因为把话说到点子上的能力亦如同人身上诸多其他的潜力一样,你对它的自信心越强,它的爆发力也就越大;你对它的自信心越弱,它的爆发力也就越小。所以,你觉得可以把话说到点子上,你是对的;你觉得自己永远无法把话说到点子上,你也是对的。

如果回味一下周边的人物或者翻阅古今中外的历史,很容易就会发现,不把话说到点子上,轻则影响效率,伤害感情,重则有可能危及生命。反之,那些会说话、擅长把话说到点子上的人,小则在人前春风得意,大则在国家社稷方面扭转乾坤。正面的例子古有苏秦、张仪游说诸侯变战国格局,诸葛亮劝说孙权促三足鼎立;今有奥巴马凭借出众的口才问鼎总统宝座。反面的例子可以从每个人身上发现,因为每个人都有说错话、得罪人的时候。或许,也正因为如此,可以给那些自认为在说话方面缺乏灵性的人一丝曙光,因为没有谁的口才是天生的,想要把话说到点子上,除了岁月的磨砺、挫折的启迪之外,还需要一颗勤学好问的心,多向他人请教,从书本中感悟。

把话说到点子上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学问。用初学者的心态对待这门学问,乐趣无穷;用好奇的心钻研这门学问,动力十足。做到这些,你会发现,改变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说话技巧,还有你那或许已经看腻了的人生风景。第一章话不在多,点到就行

柴有纹理,劈不对纹,人受罪;话无锋刃,说到点上,嘴杀人。劈柴貌似简单,但能劈出效率的寥寥无几;说话看似不难,但能说到点上的也屈指可数。很多人不重视说话的艺术或者误解了说话的点,结果啰啰唆唆、语无伦次。到最后,当自己左右树敌、事业沉闷、情绪低落时,也不清楚问题出在哪。相反,那些重视说话技巧,也经常能够把话说到点上的人,办事高效,左右逢源,人生处处充满机遇。话不在多,点到就行

唐朝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过这样一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人们常说,名人说的话就是名言,但至少这句话能够流传至今,绝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个名人说的,更重要的是,它道出了人们生活中的部分真理。既然是真理,自然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才有了和本节主题遥相呼应的巧合:话不在多,点到就行。但凡对说话有点常识性认识的人,应该一眼就看出了这句话的真谛,但问题也会接踵而来:说话的“点”是什么?它在哪里?我们该如何去找?

在回答这几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下面这个故事。

有个人过生日请客吃饭,看时间已经过了,还有一大半的客人没到,便焦急地说:“怎么回事,该来的还不来?”几个敏感的客人听到后,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了?于是,他们就悄悄地走了。

主人一看走了几位客人,更着急了,便说:“怎么不该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听,又想:走的是不该走的,言外之意就是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的了!于是,他们也走了。

最后剩下一个跟主人关系较亲密的朋友,看到这种尴尬的场面,就劝道:“你说话前应该先考虑一下措辞,否则说错了,就收不回来了。”主人感觉有点委屈,忙解释说:“我并非叫他们走啊!”

朋友听了很生气,说:“不是叫他们走,那就是叫我走了。”说完,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仔细揣摩故事中这位主人的话,便会发现,他的话并非没有“点”,只是说话的对象、时机、口气都不对,反而成拙了。比如第一句话如果让没来的那些朋友听到,第二句话如果让那些第一波走的客人听到,心里面都会比较舒坦,但是他的话到最后都成了“马后炮”。

可见,说话如果不讲技巧,出口不够谨慎,没有顾虑到听者的立场,就很容易在无意中伤害别人,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如果说这个故事讲的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道理,那下面这个故事可谓“言者有意,听者有心”了。

当年,吕布被曹操所擒,念其武功绝世,欲为己所用,遂向一旁的刘备征求意见。刘备考虑到若吕布归顺曹操,不利于自己日后一统天下,便建议处死吕布。此时,刘备原本可以列举出很多吕布的劣迹恶行,但他只说了一句话就达到了目的。他说:“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这句话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不仅道出了吕布反复无常的秉性,很难成为其心腹,同时也刺激到了曹操多疑的性格,结果就必然坚定了曹操杀吕布的决心。

刘备从来都不是我们印象中那种能言善辩的智者代表,但仅此一例就足以体现他作为人君的强者智慧。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说话人的目的。以刘备为例,便是劝说曹操处死吕布。其次,我们还要明确听者的喜好或者特征,这样一来,说出来的话才可以投其所好或者直指人心。在这个例子当中,刘备准确抓住了曹操多疑的性格特点,但是他并没有说出吕布将来有可能会对曹操不忠的猜测,而是巧妙搭建了一个让曹操自己意识到这一猜测的心理暗示。明示与暗示哪个威力更大,想必大家的心中已然自明。最后,我们还要选好说话的素材,比如刘备用到的就是吕布不忠的两个赤裸裸的事实。君为臣纲,而忠又乃君臣关系的核心纽带,其他环节有瑕疵尚可讨论,但如果做不到忠诚,几乎是无药可救。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刘备说话的点抓的就是吕布的不忠。这个点既在吕布的身上,同时也在曹操多疑的性格中,而刘备所做的就是把这个点放大,并混为一谈让大家都看到,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为了验证这一观点,我们不妨借助想象力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刘备和曹操的位置互换,而且刘备也问曹操同样的问题并得到了相同的回复,那么刘备是否会坚持杀吕布呢?结局当然是靠猜的,但不妨分析一下刘备的性格,看看我们猜刘备不杀吕布的可能性有多大。

通过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可以看出他对人才的态度,这也绝非曹操这样的富家子弟可以比拟的。吕布擅长骑射,膂力过人,被称为“飞将”,而且在各种民间艺术的演绎中,向来也是以“三国第一猛将”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心目之中,所以在武功方面,吕布绝对是当时一等一的人才。如此良将,刘备岂能一杀了之?再者,刘备向来以汉室正统自居,而且倡导以德服人,所以对于吕布过往的不忠行为,多会采取宽容的态度,或者将其转嫁为丁原、董卓等人的不义。如此推测,即便是同样的故事情节、同样的语言环境,刘备不杀吕布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针对不同的人和事,说话的点子也会因为对方的性格、兴趣以及说话的时机、环境、表达方式、角度等而有所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寻找“话点”就是一件困难的事。只要善于用眼观察、用耳倾听、用心体悟,寻找话的点子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在心里面不要把说话当作一件很随意的事情,而应把它当成一种技能去训练,并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语言的学习和积累,只要“话点”到位了,说话的水平自然水涨船高。情感有时比道理更有理

作为西方文艺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莎士比亚在洞察人性方面的深邃眼光同样值得敬佩。比如,在对男人和女人特征的看法方面,他有过这样的言论:“要和一个男人相处得快乐,你应该多了解他而不必太爱他;要和一个女人相处得快乐,你应该多爱她,却别想要了解她。”如果遇到比较较真的女权主义者,这样的言论无疑会被列入不受欢迎的名单,但是,这句话给了我们在说话方面的一个很重要的启迪:情感有时比道理更有理。

焦锐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司机,虽然没上过几年学,但口才很好,也很喜欢同人辩论,而且通常他都能在辩论中胜出。凭借对汽车非常熟悉这一特长,他后来做了汽车推销员,但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卖出一辆汽车。焦锐十分困惑,不清楚问题出在哪里,就向销售培训师求教。培训师看了他的推销过程,立刻发现他的问题所在:不管对方是谁,只要说出了不符合自己心意的话,就当场反驳。

随后,培训师对焦锐说:“毋庸置疑,你是一个很优秀的辩论家。从你得意的眼神中也可以看出来,你对自己的口才也相当满意。但是,我只想问,你的脑子有病吗?”

焦锐脸上的得意瞬间转变为愤怒,当时就准备发作。培训师挥了一下手,打断了他,然后严肃地说:“我说错了吗?你是想要和我辩论吗?但是焦

锐,我告诉你,我不想和你辩论,也没必要和你辩论。我只想说,你错了。”

焦锐又想发言,培训师再次挥手打断了他:“你先不要说话,现在听我说,因为我能告诉你,你的问题出在哪里;我能教你,该怎样做才能出单。”

焦锐的脸憋得通红。培训师看着他的眼睛,大声说:“请问,你为什么要与有意购买汽车的人发生争执并激怒他们?请问,这样做对你有什么好处吗?你赢了辩论,感觉很得意吗?你的业绩是零,有什么好得意的呢?你是否知道,你的目的是说服他们,而不是和他们争吵!”

被销售培训师一顿抢白,焦锐无话可说。这时,培训师才缓了口气,平心静气地说:“焦锐,你现在是否觉得胸口发闷,很不爽呢?这就是在辩论中失败后的感受,也就是你的那些客户的感受。你能体会到吗?如果你能体会到,那么就应该明白,你最需要的不是学习如何讲话,也不是如何表现你的口才和辩论技巧,而是学会保持谦恭,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要和任何人发生口头冲突。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讲完这些,培训师对焦锐进行了一些指导。焦锐随即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调整和改进,很快就出单了。

连续12年平均每天销售6辆车,至今仍无人可以打破汽车销售记录的保持者乔·吉拉德在总结自己的销售秘诀的一本书中说:“我不是卖汽车的,我从来没有卖过汽车,我卖的是我自己。”他说的“卖自己”并不是指一流的口才,而是热情、微笑等可以和顾客迅速建立感情的软实力。

仔细观察一下我们周围的人和事就会发现,那些每次跟女朋友吵架总是赢的人,到最后往往会成为“单身狗”。为什么会这样?只要不傻的人应该都会明白,吵赢了对方,不代表说服了对方;在言语上说赢了对方,也不代表在心理上征服了对方。所以,只要足够明智,就不要与对方争吵,特别是在涉及亲人、朋友以及恋人的时候。共同点,很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和熟悉的人在一起聊天,天南海北,滔滔不绝;遇到陌生人,就变得笨嘴拙舌、语无伦次。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和一个人的性格有关,但从口才学的角度去观察,这其实是一种不会说话的表现。

同陌生人交谈困难与否,重点不在于双方的关系、各自的性格或者彼此的身份,而在于能否快速、有效地挖掘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可以是兴趣爱好,也可以是工作、专业、家乡等。只要找到了和陌生人的共同点,就相当于找到了话点,接下来的谈话也就很容易走上正轨。

王女士到医院就诊,坐在候诊大厅里正闲得无聊,这时邻座的一位大姐因为视力不太好,让王女士帮忙看屏幕上面的一个数据。刚没说几句话,大姐就好奇地问:“你是来看什么病的?听口音不像本地人,老家是哪里的?”当得知王女士是大连人时,便很高兴地说:“大连很美,我以前出差去过几次……”王女士也问道:“那你在什么单位工作呀?”于是,她们便亲切地交流起来。等到就诊时,她们已是熟悉的朋友了,临走时,还互邀对方到自己家里做客。

这种融洽的聊天效果,表面上看是偶然的,实际上也有其必然的原因。只要善于观察,发现彼此的共同点,交谈就会顺畅地进行。

楠楠刚到公司上班,心里面有点紧张,和同事打完招呼,接下来就不知道该聊什么了。中午吃饭时,同事爱玲特别热情地和她聊了几句,突然问道:“楠楠,你是财大毕业的吧?”

楠楠惊奇地说:“是呀,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的手链很漂亮,而且是自己DIY的。去年财大的女孩特别流行这种DIY样式的手链。看,我手上也有一个几乎和你一样的手链。我也是刚从财大毕业的。”爱玲一口气说出了原因,还炫耀了一下自己手腕上的手链,确实和楠楠的非常像。

知道了她们是校友后,楠楠的拘束感立刻就消失了,而且和爱玲也越聊越投机。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只要善于思考,掌握正确的方法,选对角度,找到共同点并不难。比如一位老师和一位泥瓦匠,貌似很难找到共同点,但是如果这位泥瓦匠站在学生家长的角度,二者就可以就子女教育这一块交流看法。我们常说:“生活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理,人与人之间并不缺少共同点,只是缺少发现共同点的方法与技巧。人们常用的发现共同点的技巧有察言观色、以话试探、听人介绍、探索揣摩等。针对不同的人,遇到不同的场合,采用灵活的方法,找到共同点,与陌生人无话可讲的局面自然就不难打破了。不可不知的说话技巧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沟通交流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如发邮件、聊微信、写贺卡等,但其中最直接、最常见的还是面对面的谈话。有技巧地谈,有原则地说,这样才不会得罪人,自己的交际圈也才会越来越旺。下面就介绍几个常用的交际技巧。1.乐道人长,莫揭人短

有个女同事和男同事聊天,闻到对方嘴里有怪味,便口无遮拦地说:“你有口臭,闻起来就像是死鱼的味道。”男同事的脸顿时涨得通红,从此对她敬而远之,态度冷淡。事后,女孩非但不汲取教训,还抗议道:“我只是开个玩笑罢了,再说,我也不是无中生有。”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一句不中听的话,就可以把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拉得很远,感情也会随之变淡。乐道人长,并非虚伪的表现,反而是爱揭人短的人,除了于无形中暴露了自己的不成熟,还在不知不觉间与人群有了隔阂,说自讨苦吃也不为过。2.逢人减岁,遇物加钱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对自己的年龄都比较敏感,特别是一些比较时尚的女性。如果我们在说话的时候,能够巧妙把握成年人的这种心理,便会让自己的语言赢得讨人喜欢的广袤市场。

在具体运用“逢人减岁”这一技巧时,最好将对方的年龄按实际年龄打个七折,因为九折所产生的作用甚微,五折又太夸张,所以,七折是最合适的。当然,这种技巧只适用于成年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如果我们面对的是儿童或少年,“逢人添岁”反而会更好,因为这更符合他们渴望长大的心理。“遇物加钱”同“逢人减岁”的道理相似,就是在品评别人购买的物品时,对其价格做人为高估。在人们的心中,能用“廉价”购得“美物”,是善于购物者的特征,也是精明人的象征。所以高估对方所购物品的价格,正好迎合了对方的这种心理,对方自然会高兴。

逢人减岁也好,遇物加钱也罢,说白了就是投其所好。但是只要目的光明,行为磊落,谁会在意这种“无害的阴谋”“美丽的错误”呢?3.非礼勿言,点到为止

平日朋友们聚在一起,难免开一些粗俗的玩笑,说些敏感的话题,但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是要谨慎。

小李在一对新人的婚礼上对他们说:“在你们‘性’生活开始的时候,敬你们一杯。”这时,旁边有人插科打诨说:“是新生活,不是性生活。”小李忙道歉:“我普通话说得不太好,‘性’和‘新’不分。”旁边的一对新人羞得满脸通红,许多年长者也露出不悦之色。

类似这样的玩笑是有点过了,不过,开些无伤大雅、点到为止的玩笑还是可以的,往往还会增加一些情趣。比如,一群姐妹到新婚不久的好友家中看望,临别时,新人一再挽留多坐会儿,其中一个女孩说:“挺晚了,别耽误你们休息。”说得其他姐妹哄堂大笑,打闹着冲出新人的家。新娘、新郎非但不会对此反感,反而会有一种莫名的情愫涌上心头。适可而止,不要啰唆“能管住自己的舌头是最好的美德,而善于约束自己嘴巴的人,会在行动上得到最大的自由。”这便是古印度哲学家白德巴向我们传达的处世智慧,现在人们称其为白德巴定律。不管是用“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来论证言多必失的客观性,还是用“物以稀为贵”的逻辑来解释多说无益的科学性,啰唆都是人们心里排斥的说话方式,也是白德巴定律的逆向应用。

心理学家曾经为说话啰唆的人列举了7个典型的特征,分别是:(1)抢别人的话或者打断他人的谈话,希望整个谈话能够以“我”为重点。(2)因为自己注意力分散而要求别人重复说过的话题,或者不记得已经说过而一再重复。(3)像机关枪一样不断表达自己的意见,让人难以应付。(4)随意解释某种现象,轻率地下结论,以表现自己是内行。(5)说话不符合逻辑,并随意地从一个话题跳到另一个话题,令人难以领会他的意图。(6)不合时宜地强调某些与谈话主题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东拉西扯。(7)感觉自己说的比别人说的更为重要、有趣。

仅仅有热切的交谈欲望是远远不够的,毫无技巧的谈话只会给人带来烦恼,并不会增进彼此的友谊。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话多的人更容易在社交圈子里成功。事实上,言不在多,贵在精。那些信口开河、滔滔不绝讲话的人,无论走到哪里,谈话对象是谁,都未必会受到别人的欢迎。

有一位初涉外交领域的官员带自己的太太去应酬,可他的太太在那里总感觉很别扭。她来自小地方,没见过大世面,面对满屋子口才奇佳、曾在世界各地游历过的人,便拼命地找话题和他们聊天,不想只听别人说话。结果,大家都开始疏远她,没人愿意再和她交流。

后来的某一天,这位外交官的太太向一位讲话不多但深受欢迎的资深外交家吐露了自己的困惑。外交家说:“你应该学会约束自己的嘴巴,没什么可讲时,就不要勉强自己。多听别人说话不是很好吗?相信我,会聆听的人同样会受到欢迎。”

西方有句谚语:“别让丛生的杂草掩盖了你要种的鲜花。”有针对性的讲话就是高贵的鲜花,而盲目的啰唆便是那廉价的杂草。说话时,不要刻意雕琢文字,并且尽量抛掉那些造作的词汇,把语言表达得自然、顺畅即可。世界著名演讲家弗尔特曾经说过:“你应当时常说话,但不必讲得太长,少讲述故事,除了真正贴切而简短之外,不讲为妙。”相关语言学家的研究资料也显示,人的话语在45秒以内最容易理解,最长也不要超过1分30秒。因为1分钟讲的话里面大约有280个字,45秒讲的话里面也有200个字。超过这个限度,人听着就会觉得冗长,超过2分10秒,就会更难理解。因此,简单扼要的话语是一语中的、赢得他人侧耳聆听的基础。

美国前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在葛底斯堡发表的演说,是美国历史上被人引用得最多的演说。事实上,当日被视为“葛底斯堡演说”者并非林肯总统,而是爱德华·艾佛瑞特。艾佛瑞特那场如今已经很少被人提起的13609字的演讲是这样开头的:“立此晴空下,眺及四野,静谧自己逝年代之劳苦,伟大之阿尔根尼山脉耸立,隐朝我等,以及脚下诸同志安息之处;以我卑微之声破上天动人之岑寂,实感踌躇。然则奉各位之召,其责无可辞卸,其以尔之悲悯,应我祈求。”

2小时后,以此作结:“然我坚信,其将同我等齐声传颂,共禀烈士之骸:遍探已开化之世间,凡传颂此役赫赫功勋之处,下及信史之尽头,于我等共享之国,煌煌之史中,再无他页较葛底斯堡一役更为灿烂。”

随后,亚伯拉罕·林肯总统只讲了2分钟。

论辞藻之华丽,林肯的演讲自然无法与艾佛瑞特的并论,但是人们对艾佛瑞特这个名字早已无印象,而林肯总统的不过500字的演讲,却作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演说之一流传至今。对症下“药”,才有“疗效”

田甜在一所中学当高中一年级的政治老师,同时兼班主任。刚开学没多久,她发现很多学生还无法适应高中的生活。因为她刚生完宝宝,便决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教导一下自己的学生:“你们可能不知道,刚出生的婴儿初次吮吸母乳,往往会出现腹泻的症状。一天2~3次或者多达7~8次不等,其实这就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性腹泻,父母不必过于担心。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这种现象会自动消失。你们刚从初中进入高中,生活方式、学习方法可能都会和以前不一样,肯定会有一个适应过程。就像婴儿的这种生理性腹泻一样,你们的不适应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因此,大家不要心急,过段时间,自然都会好起来的。”听完田老师的教导,下面的学生一脸茫然。

刚成为母亲的田老师对婴儿的事情自然十分了解,也很感兴趣,但那些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谁会对这个事情感兴趣呢?田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教导学生,这本身没有错,但是忽略了学生的爱好与需求,造成的结果就是对牛弹琴,毫无效果。我们教导的目的是为了把话说到对方心里,所以,一定要选择对方感兴趣的话,做到对症下药。

有位事业蒸蒸日上的艺人受某传媒公司老总的邀请给自己的员工做一场励志方面的演讲。了解到这些员工的年龄大多都在30~40岁,这位艺人便这样

讲道:“我的一位朋友,年龄和大家都差不多,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状况。去年,他的母亲得了癌症,医生建议化疗。化疗有两种方案:一种是用进口药,一针2万,副作用小;另一种是用国产药,一针1000多,可以用医保,但副作用比较大。我的这位朋友虽然很孝顺,但经济基础不行,就决定用国产药。半年后,化疗没效果了,医生又出了两种方案:一种是通过吃中药进行保守治疗,但会疼到死;另一种是通过国外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每天一片,每片1000,全部自费。为了化疗,朋友已经花光了自己的积蓄,这次,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母亲被痛苦地折磨着,还哭着跟我说:‘我现在真是太后悔了,当初不该贪玩,要是多挣点钱,多存点钱,母亲也不会遭受这个折磨了。’”一段话说下来,在场的人都深受感动。

如果这个艺人的演讲是给在校的大学生讲的,肯定不会起到什么震撼的效果,因为他们都还年轻,父母也都很健康。30~40岁的人就不同了,他们已经开始接触父母年迈、体弱多病的残酷现实,听到这样的演讲便能够感同身受。能让对方感受到切肤之痛,自然算是对症下药。

自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以来,其话题的热度从来就没有减弱过,特别是在像北京这样的“重灾区”。有位学者受邀来北京做学术报告,说道:“早上起来推开窗户,发现北京消失了。第一次来北京时,我还和朋友开玩笑,偶尔在雾霾天里呼吸一些充满了酸甜苦辣的空气,也是一件蛮好玩的事情。朋友听完,并没有笑,我还嫌他们不懂幽默。今天早上真正见识了雾霾之后,特别是看微信朋友圈里调侃雾霾的段子和玩笑时,我突然感觉自己没有一点想笑的意思,反而觉得大家都有点冷血。雾霾在短期内可能对人的影响不大,但待在雾霾中时间久了,人均寿命就会打折。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也是伦敦雾霾最严重的时期,当时的人均寿命创下了英国历史上人均寿命最短的纪录。高房价或许影响的只是部分人,但雾霾,谁又能躲避呢?”听完学者在学

术报告前的这段话,听众报以持久而热烈的掌声。

如果在福州、三亚这些空气质量本身就很好的城市讲雾霾,估计没有几个人愿意听。但在北京、石家庄、郑州这样的雾霾重灾区,演讲者只要稍微提到这样的话题,不管观点是否新颖,都会引起热烈的共鸣。所以说,说话要因地制宜,了解听者的身份和兴趣,并以此为切入点选择主题和素材,这样的话才能进入到对方的耳朵里,融化在他们的心里。

总之,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语言,但会说话、能把话说到点子上的人都是会琢磨听众的高手。先了解对方,再对症下药,效果自然好。第二章赞美的话,要说到别人的心坎里

赞美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也最常听的语言。赞美得太假,会让对方陷入尴尬;赞美得太重,会让对方觉得你是在溜须拍马。所以赞美他人身上的优点、亮点时,务必要为其找到一个合适的措辞。一旦我们把赞美的话说到点上了,它就会像初春的好雨一样,随风潜入听者的耳畔,润在对方的心田。有一天,当你需要对方的安慰或其他请求时,就会发现,对方给予你的要么是春回大地般的温暖,要么是骄阳似火般的热情。赞美中的暗礁

赞美是一种可以走进对方心灵的语言艺术,用得到位了,无疑可以增强感情,拉近关系。但若口无遮拦,任由赞美的语言信马由缰,势必会将好事变为坏事。所以,我们要把握好方向,绕开赞美中的暗礁。1.冒犯隐私,玩笑忌讳

在一次宴会上,陆总喝得有点儿多,为了表达对张总的敬意,他举起酒杯说:“我提议大家共同为张总的成功干杯!总结张总的工作历程,我得出一个结论:凡成大事者,必须具备三证!”

陆总提高嗓门说:“第一,大学毕业证;第二,职业资格证;第三,离婚证。干杯!”

话音刚落,众人一片哗然。张总硬撑着喝下了那杯苦涩的酒。

离婚证无疑是张总的忌讳,他不想让人知道,也不想让人们议论。陆总和他的关系很亲密,却在公开场合这样说,自然会令张总不悦。因此,在称赞与自己关系很好的人时,特别是当着其他人的面,千万不能冒犯对方的忌讳。2.无的放矢,盲目比较

张乐和小倩同在北京上班,也是室友。虽然她们从事的行业不同,但平

时的关系还算不错。一个周末,小倩把一个加了一晚上班做好的PPT拿给张乐看,原本期望她会给自己提点意见,可没想到的是,正在电脑前和朋友聊天的张乐草草看了不到一分钟,就煞有介事地说道:“哇!你做得真棒,你一定是你们公司PPT做得最好的!”看着已经把目光转到电脑屏幕上的室友,小倩的心别提有多失落了。

首先,张乐这样大而空的夸奖并不能给小倩真实的感觉,反而会让小倩觉得她虚伪。其次,如果小倩真的相信了张乐的赞美,便会盲目地认为自己好,而不清楚好在哪里,进而难以形成对事物恰当的判断和分辨能力。所以,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在赞美完后,要有针对性地问几个问题,比如,“这个版面为什么这样配色”“那段文字为何要那样组合”,赞美的效果就会很不一样。3.沉溺历史,苛刻要求

小亮在一次全校的作文竞赛中得了“特等奖”,他的妈妈满心欢喜,不论时间、不分场合地经常在客人面前表扬小亮,还把他的“光亮前途”挂在嘴上,常对他人说:“我们家小亮在全校的比赛上能得第一,以后一定还会在全市的比赛上得奖。”

小亮的妈妈这样做无非有两个目的:一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二是为孩子确立一个“高标准”,要求孩子每次都必须达到,否则就算骄傲、退步。此时的表扬、赞美实际上已经成了孩子身上的“包袱”,也是孩子的“紧箍咒”,会给他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面对孩子取得的成绩,父母如果功利心小一点,问孩子:“你能获得这个奖项真不错,还能不能再来一个?”“你已经得到了班里的第20名,能不能继续努力,进一步克服不足,超越自己,得到第15名?”夸奖之后,顺着孩子的意志帮他制定一个“高半步”的新目标,这样他就不会停顿下来,也不会失去信心。4.以偏概全,“浮夸”无度

劳动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回家帮父母做一件家务事。于是,小强回家后悄悄地整理起爸爸杂乱的书桌。妈妈看到后高兴地说:“强强会做家务了,真是个好孩子。”考试得了第一名,小强挥着试卷给爸爸看,爸爸说:“强强真是太聪明了,将来一定能考上北大。”

从表面上看,这样的赞美对孩子有一定的鼓励作用,可是这种随意的话说多了,会让孩子顺着大人的思路进行推理:我做了一件好事,因此是好孩子;我考了一个高分,因此是聪明孩子。但是,孩子也会按照家长的思路做出“相反”的推理:我如果做错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一个坏孩子;我在一次考试中得了低分,就是一个笨孩子。这种“以偏概全”式的赞美,会使孩子错误地把一件事情成败的评价当成对自己整体的评价。过度的赞美,会让孩子错误地认为自己“完美无缺”,以致经不起外界的批评,也经不起失败与挫折。5.好话坏说,明褒暗贬

张阳把照顾金鱼和给盆栽小西红柿浇水的任务交给了在他家做客的表弟,可他的表弟不是一天喂2次金鱼就是3天忘了喂食,有时更想不起要给小西红柿浇水。但最近3天,他的表弟却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张阳心里虽然满意,嘴里却说:“你终于记住了自己该做的事,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明天可别再忘了!”

这样的赞美很勉强,而且隐含着批评,无形中打击了表弟的积极性,会让他觉得好事做了也白做。做事有进步本来是好事,但如果给表扬或者赞美加上阴影,那就是赞美者的不对了。同为赞美,男女有别

我们都知道,赞美是男女双方表达情感的最佳方式。如果某个男人对一个女人有好感,他可以透过赞美让女方了解自己的心意。只是通常情况下,男人往往用他习惯的方式去赞美女方,而不是用女人习惯的方式去赞美。同样,很多女人也不太清楚该怎样去赞美男人。

经验告诉我们:男人渴望得到感谢,女人更渴望得到爱慕;赞美男人时要间接,赞美女人时要直接。

当男人的某个行动或决定得到女方的感谢时,等于是给了他最高的赞美。比如约会结束后,女方说“电影很好看”“晚餐很美味”“今晚过得很愉快”,男人会很开心,也很有成就感。

与男人不同,直接的赞美反而最能使女人感到满足,也会令女人感受到对方的尊重和珍惜,从而拉近彼此的距离,愿意做出更多的回应。但男人往往不懂这个道理。其实,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以正面的形容词直接赞美对方的行为,如“你真是个善良的女孩”,相信女孩听了一定很开心。

如果一个女人赞美男人的手表、汽车或他喜欢的球队,其实就等于在赞美他。女人则不一样,她们更倾向于对方直接赞美她这个人本身。因为这才表示对方很在意她、关心她。

总之,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思维方式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差别,这就需要一个人在和异性相处时,要善于抓住对方的思维特征,投其所好。

除了直接赞美与间接赞美这种方法上的区别外,在内容上,男女也各自都有自己的喜好倾向。比如,男人更喜欢听到诸如聪明、有远见、高明等这类理性色彩鲜明的赞誉,而女人更喜欢听到诸如漂亮、时尚、有品位等这类感性色彩鲜明的话语。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男人理性、女人感性,但是与女人注重外在的华丽相比,男人更注重内在的成熟。我们在赞美男人的时候,可以从宏观上进行描述,比如他的事业、他的人生等。在赞美女人的时候,应尽可能地将目光瞄准她身上不起眼的、别人很难发现的地方。比如,对于一个精心打扮了一番的美女,别人或许会夸她衣服漂亮、脸蛋漂亮,你可以说:“我觉得你的手很纤长,色泽也很红润,手模公司竟然没有发掘你,真是太可惜了。”这样的话,你的赞美即便不是最客观的,但却是最让对方开心的。

在赞美方面,男人与女人的这些差异并非绝对的,具体应用时还需要因人而异,否则胡子眉毛一把抓,吃亏的还是自己。随时随地向人表达真诚的赞美

在人类的行为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法则,如果我们遵守它,就会万事如意,比如结交很多朋友,获得无限的快乐,等等。可是,如果违背这条法则,我们就会面临各种挫折。这条法则就是:永远尊重别人,并让对方获得自重感。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该如何实践这条法则呢?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随时随地向他人表达真诚的赞美。

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我在一座无线电商厦里向一位导路员打听舒维尔先生的办公室在哪里。那位导路员穿戴整齐,口齿伶俐地说:“舒维尔,(稍作停顿)18层楼,(又稍作停顿)1816号房间。”导路员显然对自己回答问题的方式异常自豪,胸脯挺得笔直,头也高高地抬着。

我走到电梯边上,很快又转了回来,对导路员说:“你刚才回答我的方法实在太棒了,为此我要真心地感谢你,并向你表示祝贺。你的回答很清楚,就像一个艺术家,太了不起了。”他听了我的话后,精神抖擞,容光焕发,显然高兴极了。他还告诉我他说话停顿的原因,为什么每句话都会那么准确……你看,我短短几句话就让他如此得意,以至于把头都抬得高高的。我突然有一种感觉,好像那天下午也算是为人类的幸福做了一点有益的事情。

在生活中,家人、同事或朋友的优点,随时都可能展现出来。有的只是一个稍纵即逝的瞬间,有的则只是如昙花一现的美好,所以,一个善于赞美的人应该抓住时机,既奉献了赞美,也赢得了对方的好感。

下班后,看见娇妻已经准备好晚餐,只需深情地望她一眼,说句“真是辛苦你了,看到桌上的饭菜我就饿了”,或者边吃边说“真是太好吃了,有这样会做饭的老婆,我实在太幸福了”,她一定会心花怒放的。倘若等酒足饭饱之后才说句“今天你回来得真早”,还能让对方感受到当时就有的那份真情吗?

虽然每个人都喜欢赞美,但是并非所有的赞美都能使人高兴。能让对方产生好感的赞美必定是那些基于事实、发自内心的赞美。相反,若无凭无据、虚情假意地乱赞一通,对方反而会觉得你莫名其妙、油嘴滑舌。比如,对一位身材、长相都很一般的女孩硬要说“你真是美极了”,对方肯定会觉得你说的是虚伪之言;但如果你能就她的服饰、谈吐、举止加以赞美,她一定会欣然接受。

随时随地向别人表达真诚的赞美,不仅会使被赞美者心里感到愉悦,还可以让自己养成一种经常发现别人优点的习惯,从而使自己对人生抱有更加乐观、向上的态度。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采用暗示性赞美,教出优秀的孩子

前面我们讲过,同为赞美,男女有别,事实上,针对大人、小孩,也要采用不同的赞美方式。特别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多用一些暗示性的赞美,即便这些赞美很普遍,也往往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英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改革家赫·斯宾塞曾经就家人在教育自己方面经常运用的暗示性赞美,有过一番情真意切的论述。

他说几乎是从自己一生下来,祖母就不断地在他身上“发现”许多特别之处,并总会以自豪的、不加掩饰的赞赏口气说出来。比如:“这孩子一看就不一般,他看东西时总是目不转睛。”“看看这孩子的精力多好,总是手脚不停。”“他天生就很爱干净,只要有一点不干净就会哭。”几乎所有孩子身上都有的表现(当然,这是他后来才知道的),他的祖母都会本能地把它描述为自己孩子非凡的禀赋。由于祖母的这种赞美完全出于本能和爱(或许在她看来,自己的孩子真的是这样),所以这种赞美本身就毫无夸张和掩饰,也让他真的以为自己就是最出色的。

无独有偶,他的母亲也是这样一个人。比如,她常常会说:“看这个孩子,手脚忙个不停,像是在纺线一样。”“这孩子真是不简单,吃这么苦的药竟然一声不吭。”“哎呀!这孩子的力气真大,能拿得起这么重的东西。”结果这种暗示性的赞美被斯宾塞完全接受了,所以他的表现也很出色。

斯宾塞也提到过,母亲和祖母的另一个特点也同样一致,就是对自己的不道德行为往往会大发雷霆,或者结结实实地痛打自己一顿。或许是她们从根本上给予了孩子很高的暗示,所以这种痛打非但不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反而会让他变得更坚强。

斯宾塞后来发现,这类女性往往极具教育天赋。她们几乎是本能地把一种积极的暗示和赞美,不断地、自然地传递给孩子,同时又不失其威严。事实上,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都无一例外地具有优秀的、突出的品质,即便他们失败了,也会很快爬起来,重新开始新的征程。

相反,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常听到来自父亲或母亲的消极有害的暗示,结果会怎样?比如,他们语气低沉地说:“我的孩子确实不太聪明。”“我的孩子怎么能够和你的相比呢?”“唉!笨就笨吧,这也是他的命。”想想,世界上还有比这更让孩子伤心的话吗?(连命运都提前给孩子定好了)特别是这样的话是从自己的父母口中说出来的时候。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有的孩子会过早地失去自信心,有的则会产生强烈的叛逆心理和对环境的仇视情绪,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才能体会到自己身上的力量——尽管它曾经遭到否定。

通过赞美生活中的琐事来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其实是运用了心理暗示的作用。不管孩子是否有这方面的特长或者是否表现过这方面的品格,只要父母在言辞方面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孩子就会在自己心里形成某种暗示,并努力达成父母期望的目标。所以,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时候,要尽量多用一些积极的、正能量的暗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赞美性的暗示,孩子一定会受益匪浅。有新意的赞美更美丽

创新对于创业的重要性早已在人们心中形成了某种默契,那么对于赞美而言,它是否也是一种“必需品”呢?答案是肯定的。赞美能否达到预想的效果,一方面取决于你赞美的诚意,另一方面则取决于你赞美的新意。

网络知名女作家彭萦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谈到过自己对赞美的看法,她说曾经听到过的最好的一句赞美是——“你的智商和性格让我越来越惊讶,这甚至影响了我对中国女生的看法,怎么可能在这个年龄就有这种迷人的气质!”她说当初的自己还只是一张白纸,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赞美,受宠若惊,心想自己怎么能有那么好!很久以来,她一直把这句话放在心里。可是到后来,类似的话听过很多遍,再听到同样的赞美话时,心里想的已经是“嗯,好吧,我知道”。她总结到,如果你能猜测或者推断一个人时常会听到的各种各样的赞美,比如有出众的外表、成功的事业或极高的名望,你就需要注意,不应该只是简单地重复他人的赞美。找出那个人自己都没有发现的闪光点,然后大肆地赞美他,效果会更佳。

同样一句赞美的话,一个人听第一遍可能会觉得很开心,听第二遍就没有那么强烈的感觉了,听十遍之后肯定会觉得腻味。试想有一个闭月羞花般的美女前天听到别人说“好美”,昨天又听到一句“真漂亮”,今天再听到“你真的好漂亮”,她会觉得这根本不是赞美,而是陈词滥调。所以,就像平时吃饭换花样一样,对同一个人的赞美也需要时不时地换一点新花样,从不同角度来赞美对方。

摄影师在为一位女明星拍艺术照,女明星对着镜头貌似有点紧张。摄像师在拍照前几秒钟的时候,对她说:“小姐,你的耳朵真是太美了,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漂亮的耳朵。”女明星平日被人夸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早已习惯了各种赞美。但此刻,她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赞美她的耳朵,这让她有点喜出望外,顺手含羞地摸了摸自己的耳朵。当她很自然地把手放下时,摄影师的快门也正好按了下去。

摄影师在关键时刻赞美被别人忽视的地方,这一招确实很厉害,取得了“巧言至诚”的奇佳效果。

通常情况下,一个人处在众口一词的赞美中时,一般不会把同一内容的赞美当回事。此时,如果能够找到别人都忽视了的优点来赞美对方,必然容易引起对方的注意。在众人眼里,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很少有人知道,其实,他的小提琴也拉得非常棒。爱因斯坦曾经就说过,如果别人赞美他的思维能力如何超群,如何有创新精神,他一点都不激动,毕竟作为一个享誉世界的科学家,这类话都已经听得有点腻了。但如果有人赞美他小提琴拉得很棒,他一定会心花怒放。

总之,我们要学会寻找和发现别人身上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样你的赞美才会更有新意。经常恰到好处又实事求是地赞美别人,别人就会很自然地喜欢你,而你也会更容易赢得人心,当然,这也是你对自己的认可。赞美是动力,也是生产力

作为一名企业家,如果想让公司的员工发挥最高效的生产力,或者作为一位领导,想让自己的下属发挥最大的潜力,那么表扬、鼓励、赞美都是不可或缺的。要养成表扬、赞美下属的习惯,即便只是极其微小的进步。不要等人做出突出的成绩或者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时再表扬,只要发现任何一点进步,不论大小都不要放过表扬的机会。

1963年,一位名叫玫琳凯·艾施的普通家庭主妇在美国的达拉斯成立了自己的化妆品公司。此后,她凭着坚定的决心、辛勤的工作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将公司从一家小型的直销公司发展成全美最大的化妆品直销企业,玫琳凯也成为美国面部保养和彩妆销售的顶尖品牌。

如今玫琳凯已经是一家业务遍布五大洲超过35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拥有300余万名美容顾问的500强跨国企业集团。鉴于玫琳凯·艾施的杰出成就,美国《福布斯》杂志将她与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金融大亨摩根、汽车大王福特、软件大王比尔·盖茨等相提并论,并称赞他们是200年来20位企业界最具传奇色彩的成功人物,而她是其中唯一的女性。那么,玫琳凯究竟有什么“秘密武器”呢?

玫琳凯在公司内部制定了一系列运用“赞美”的办法:每一位销售化妆品的美容师,在首次卖出100美元的化妆品后,都会获得一条绸缎作为纪念。公

司每年都会在总部的达拉斯会议中心召开一次盛大的年度会议,参加者都是从阵容强大的销售队伍中推选出来的2万多名代表。

会上,成绩卓越的销售员往往穿着代表最高荣誉的“红夹克”上台发表演说,并且还会获得最高荣誉奖品——镶钻石的大黄蜂别针。在公司发行的刊物上,每年都会把公司各大领域中名列前茅的100位精英的名字刊登出来。

有个美容师在前两次展销会中基本上没卖出什么东西,第三次也只是卖出了不引人注目的35美元,但她的上司海伦不仅没有指责她,反而表扬说:“你卖出了35美元的东西,真是太棒了!”海伦的赞美和鼓励给了那位美容师极大的信心,后来,那位美容师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海伦也因为善于运用赞美来激励下属而得到玫琳凯的重用。

玫琳凯后来在回顾自己的成功创业经验时说:“我认为,‘赞美’是鼓励下属的最好方法,也是所有沟通效果中最好的。每个人都需要赞美,只要认真寻找,就会发现运用赞美的机会摆在眼前。”

一个人取得了一点进步就应该予以赞扬,而且要不厌其烦。正像有位名人所说:“我就愿意表扬,而不愿意发现谁有什么毛病。只要我喜欢做的事,就会全身心投入,我在表扬方面显得极为大度。”或许你的财富不能与他人分享,但如果你乐意且懂得衷心地赞扬他人,那么你的精神财富就馈赠给了每个人。

某公司的业绩近年来一直以成倍的速度在增长,许多新闻媒体对此都十分好奇。该公司老板面对众多记者的采访,只说出了一句貌似很平淡的话:“我们只是在员工取得成绩的时候衷心地赞扬他们而已。”

高明的动物驯养师都明白,对动物的任何一点微小的进步必须给予赞扬,可以说些鼓励的话,可以拍一下它的脑袋,也可以给它一点好吃的东西。佛罗里达州海洋世界的驯养员总会在他们的海豹、海豚做完漂亮的表演后给他们一些鱼吃。因为人的感情更细腻,所以人比动物更喜欢被鼓励。如果对动物的每个微小进步都能够做到随时嘉奖的话,为什么不对人也使用同样的方法呢?

如果你经常对下属说“干得好!”“太棒了!”之类的话,你的人际关系肯定会超级棒。因为这句话总能让人乐意为你效劳,特别是当你真心实意地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有时你可以加上“多谢了”“太感谢了”,而且说这些话的时候,眼睛一定要看着对方。如果他是值得感谢,他也就值得你去看他。

另外,要及时去发现下属中谁做了需要你道谢的事情。每次说句“谢谢你”,其实就等于赞扬了一次,也是对下属所做事情的赞许。当你可以让人们知道你如何感谢他们时,当你可以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赞扬他们时,他们就乐意为你做更多的事情。这样的话,你就获得了驾驭别人的能力。赞美要领要记牢

赞美固然是谁都乐意听,但它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能破坏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不恰当的赞美可能被人们误认为拍马屁,而恰当的赞美即便有瑕疵,也会让人心里美。

躲避赞美中的暗礁,可以让我们免受其害,但是要想在交往中赢得对方的心,还是要讲些技巧。下面就是笔者根据经验总结出的一些赞美要领。1.赞美就要不失时机

对朋友、同事、亲人身上的优点,要随时随地去留意。如果对方的美是真实的,你的心也是实在的,那就要抓住时机,积极向对方反馈。对方的一个表情、动作,或者所说的一句话、所做的一件事,必要的时候都可以拿来作为赞美的素材。赞美的时机不必拘泥于某个特定的场合,而要随心而生、随性而说,让对方感到你的赞美非常自然、流畅。2.赞美要出于真诚

如果我们真心喜欢一个人,就不会敷衍对方,即便偶尔开个玩笑假装很生气,对方也能从中感受到你的伪装。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只是为了奉承或者敷衍,而说一些不真诚的赞美话,那种虚情假意的本质立马就会在脸上浮现。此时,你的赞美会被他人认为是心怀叵测,被赞美者不但不会感谢你,反而会很厌恶你。明显言过其实的赞美,会让被赞美者感到窘迫或尴尬,自然也会降低赞扬者的威信。总之,虚情假意的奉承、不真诚的赞美对人对己只会有害而无利。3.力争是第一次发现

每个人身上的潜能、特色、优势等都各不相同,而且有些非常优秀的人身上可能兼有多种不同类型的优良品质。如果一味地说那些别人已经听腻了的赞美话,势必会严重抵消赞美应有的威力。此时,不妨说些谁也没有发现,甚至是连他本人也没有留意的内容,即便你赞美的点可能不太起眼。这样做可以让你的赞美与众不同,而且也会让对方恍然大悟,从而对你产生别样好感。4.与对方的内心好恶保持吻合

如果对方认为那是缺点,内心对其也相当厌恶,而你却无所顾忌地对其乱夸一通,这自然会让对方难以接受。比如,你赞美你的朋友像电影里的哪个明星,而你的朋友恰好非常讨厌这个明星,那么你的赞美就会适得其反。而如果你对朋友的情况了解,还要说出一些不讨人喜欢的赞美,那就是情商方面还不达标。5.寻找对方最希望被赞美的点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心里自然有一杆秤。回避不擅长的,凸显擅长的,人性使然。所以,在和人交往中,对他们擅长的点给予客观的评价,就是对他们自信心的最大鼓励。以女人为例,对于漂亮的,就夸赞她美丽;对于活泼的,就称赞她聪慧,那么你的称赞一定会让她们雀跃无比。6.间接恭维

直接恭维有时候会因为太露骨而让对方起疑心。有时,如果能够学会引用他人的评价,对某个朋友、同事既成的事实加以赞美,效果会翻倍。另外,这样的赞美本身也可以证明你平时对他的成就、声誉多有关注,那么对方对于你的亲切、热情自然也就会欣然接受。7.背后赞扬

不在背后对别人的缺点说三道四是做人的一项基本常识,否则早晚会惹祸上身,成为自己的麻烦。同背后议论人、指点人相对应的是在背后赞扬人,作为一种高明的处事技巧、说话方式,这样无疑会让你赞美的人日后对你非常感激。8.引导向善地赞美

赞美有时会和谄媚、奉承很相似,但它们其实有着本质的区别。谄媚、奉承是不考虑对方的行为是否合理,也不顾忌后续影响而盲目称赞,但真诚的赞美则有一种引其向善的潜在意识。在生活中,你希望对方有哪些优点,就要发现这些优点的体现,并及时给予他们鼓励,这样一来,对方受到激励后,一定会朝你赞美的方向努力。9.含蓄地赞美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过于率真、露骨的赞美会令一些性格内向的人感到肉麻,而抽象、含蓄的赞美或许更能让他们自在。语言本身包含着多层意思,故可以做多种解释,对方会根据潜意识,不自觉地往好的方面想。比如,你赞美对方“你的眼睛真漂亮!”如果对方的情况果真如此,他会觉得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便成了一种讽刺。此刻,如果说“你很有气质”这种比较大众化的称赞,或许能产生更好的效果。10.直观地赞美

初次与对方相识时,因为彼此对各自的内在还不太了解,所以比较适合采用这种直观的赞美方法。可以从对方的首饰、衣着、发型等方面给予适度的赞扬。这样的话,对方会感到轻松、自然,气氛也就容易活跃起来。第三章巧言说“不”,你的生活你做主

那些对他人的请求来者不拒的老好人,都多多少少从朋友那里获得过这样的忠告:应该学会拒绝。那么,拒绝真的需要学习吗?事实上,这要问你自己,毕竟还要不要和你所拒绝的人维系关系取决于你自己。所以说,不计后果的拒绝谁都会,但显然这不是大家所追求的。真正懂得说话艺术的人知道如何把拒绝的话说出来,既不伤害他人,也不为难自己。把拒绝的话说到点上,就要有理有据,还要有情有义,这才是人与人之间交往良性互动的基础、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摆明难处,拒绝水到渠成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所以,工作、生活中朋友间互相请求帮点忙也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要是能做到,尽力帮就是了,假如朋友提出的要求有些过分,或者不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那就应当说明原委,含蓄拒绝。有些人碍于面子,或者好逞强,故而不考虑实际情况就答应了,结果朋友的忙没帮上,自己的事也耽误了。因此,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应当主动说明原委,表示无能为力就是最好的选择。

人们在求人帮忙时,心里面往往充满着希冀,但又惴惴不安,生怕遭到拒绝。如果一开始就被拒绝,他的心里面会感到焦虑、恐慌,进而产生强烈的挫败感、羞耻感。比如,如果你对别人说:“这种事你自己就能解决,又何必麻烦别人呢?”对方肯定会恼羞成怒说不定还会因为这个而记恨你。

很多人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往往会感到头痛,不知道如何拒绝。其实,那些一心想要别人帮助自己的人说,他们总想着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却很少考虑给别人带来的风险和麻烦。此时,只需要如实地讲清楚自己的实际困难,对方即便不能由己及人,也会明白他人的心意。

孙强在几年前承包了一家新技术开发公司,因为市场瞄得准,管理科学,经济效益非常好,所以很多人都想往这家公司钻。

一天,孙强的一个老上司打来电话,向他推荐了一个新人,问他能否接

收。碍于面子,孙强就让那个新人先来公司面试看看。面试后,孙强明显感觉这个新人不适合。接收吧,会破坏公司的用人制度,对公司的长远发展不利;不接收吧,可能会影响自己与老上司的关系,毕竟老上司以前待自己挺不错的。

左思右想之后,孙强终于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他先是邀请他们参观、了解公司各工作室人员的工作情况以及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接着,他向老上司汇报了公司的发展状况以及今年的承包指标。最后,孙强对老上司说:“老领导,公司能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您前几年的指导,包括我在内的公司上下都非常感谢您。去年年初的时候,我们按照您的指示修订了岗位用人制度,效果很好,也希望您继续指导。对于您介绍的这个小伙子,因为他的专业不对口,所以公司觉得他不太适合,也担心会影响今年承包指标的完成。如果有别的适合的岗位的话,我再让他来试试。老领导,您觉得这样可以吗?”

孙强赞扬了老上司对公司曾经的贡献,满足了对方的自尊需求,同时又以制度为由指出了公司的难处。作为管理者,老上司自然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便不好再强求了。

断然拒绝他人肯定是一件伤感情的尴尬事情,但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委婉说“不”,充分说明自己的难处,就能在不伤害对方面子的情况下达到拒绝的目的。

在工作、生活中,当遇到来自同事、上级、朋友、邻居的一些力不能及的请求时,不要立马拒绝,而要先谢谢他们对你的信任,并表示愿意效劳,再含蓄地说明自己帮不上忙的原因。比如,上司要你在一天内整理好财务报表给他,但你有其他重要文件也要处理,就可以将自己的难处说给上司听,上司自然会理解你的苦衷。这样的拒绝合情合理,彼此都可以接受,不至于把事情弄得很糟。

另外,在遇到别人要求帮忙时,也可以反客为主,有意识地发一些与自己有关的牢骚。这样一来,对方会觉得你也是很忙很烦的样子,估计帮不上忙。让对方觉得你比对方的状况还要差,那他肯定也就没有理由再请你帮忙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