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3 03:20:21

点击下载

作者:黄敬亨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健康教育学

健康教育学试读:

前言

《医学试题精编丛书——健康教育学》是《健康教育学》(第四版)的配套教辅用书,编写本书的目的是帮助读者加深对健康教育学的理解,尤其是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相互联系等有准确的理解;使之与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相关的参考书能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学习体系,这样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有利于理解、巩固、记忆、应用课文的理论,尤其是有利于及时知道自己学习的状态与结果,以便随时调整学习计划,也有利于举一反三、事半功培的学习效果。同时,一边学,一边练,有节奏、有规律地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也会给枯燥的学习过程带来不少的快乐。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本书的编写与教材内容和顺序是一致的,按教材的章、节、知识点顺序编写习题,方便读者循序渐进地学习与练习。

本书练习内容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和问答题四个部分。单项选择题与多项选择题帮助读者澄清一些模糊概念,提高分析和分辨能力。名词解释帮助读者理解和记忆基本概念和术语。问答题为读者提供一些案例、事实、材料,使读者应用所学到的理论、观点、方法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这类问题不可能有标准的答案,只有一些参考性的思路,其目的在于培养读者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希望读者在使用本“试题”前能了解我们的构想,理解我们的意图,以便主动地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练习题目。为迎接考试做好准备。

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一门新学科,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理解到理解、从容易遗忘到深刻记忆、从不会应用到熟练应用、从模仿到创新,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只有通过刻苦学习、不断学习、勇于实践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黄敬亨2007年5月

第一章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健康的概念哪一项正确

A.无病、无伤、无残

B.身体无病、强壮而不虚弱

C.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D.睡得好、吃得好、精神好

E.健康的社会、健康的环境、健康的人群

2.导致许多国家医疗费用成倍增长,而无法抑制慢性病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哪一种

A.疾病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B.忽视了公共卫生问题

C.医疗实施跟不上社会的发展

D.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

E.环境的污染

3.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哪一种

A.提高人民的健康知识

B.促进各级领导健康理念的改变

C.改善自然与社会环境

D.促进健康与预防疾病

E.改变人们的不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4.促进人民健康的主要责任应该由以下哪一项承担

A.卫生部门

B.医院

C.政府

D.社会各部门共同

E.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预防慢性病的主要策略是哪一种

A.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B.改变人们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C.慢性病的自我管理

D.加强宣传教育

E.促进病人的康复

6.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哪一类疾病居首位

A.心、脑血管疾病

B.意外伤害

C.肿瘤

D.精神疾患

E.呼吸道疾病

7.在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关系中,以下哪一项论述是正确的

A.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概念是一致的

B.卫生宣传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健康教育

C.健康教育是卫生宣传的组成部分

D.卫生宣传的内涵比健康教育更为广泛

E.健康教育是卫生宣传的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1.目前,我国人民健康所面临的严重挑战是哪些

A.医学模式的改变

B.老年人口迅速增长,过早地达到老龄化国家

C.环境的严重恶化

D.某些新发现病种和一些疾病的死灰复燃

E.医院的发展跟不上形势的需要

2.健康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活动,而且是社会活动,这是因为

A.不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受各种因素影响,非卫生人员所能控制

B.影响健康的因素已经超越了卫生保健范畴,健康教育工作需要社会各部门共同承担

C.群众的参与是巩固成果的要素,需要通过社会动员促进参与

D.影响健康的决定因素包括经济、教育、环境等,必须依靠社会力量

E.健康教育是属于教育的范畴,不能作为社会活动

3.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中,下列哪些论述是正确的

A.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组成部分

B.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发展的结果

C.健康促进强化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D.健康教育比健康促进的内涵更为广泛

E.健康促进比健康教育的内涵更为广泛

4.调整卫生服务方向的基本思想有哪些

A.卫生部门的作用不仅仅提供医疗服务,而必须坚持健康促进的方向

B.卫生服务的责任要求社区政府、卫生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共同承担

C.卫生服务应力求满足群众的健康和社会需求

D.卫生服务应覆盖全体人民,尤其是弱势群体

E.卫生服务应力求贴近群众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休闲场所

5.以下哪些条是健康促进的策略

A.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B.创造支持性环境

C.强化社区行动

D.发展个人技能

E.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三、名词解释

1.健康

2.健康教育

3.健康促进

4.初级卫生保健

5.疾病预防

6.健康倡导

7.联盟

8.卫生政策

9.协调

10.生活方式

11.生活条件

12.生活质量

13.健康决定因素

14.社会支持网络

15.支持性环境

16.可持续发展

四、问答题

1.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定义有哪些特点?

2.什么是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有何区别?

3.什么是健康促进?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关系如何?

4.渥太华健康促进会议的主题是什么?其重要意义何在?

5.《渥太华宪章》提出的健康促进的策略是什么?是否具有普遍意义?

6.如何理解健康促进的战略地位?

7.健康促进的内涵包括哪些?

8.健康促进的任务是什么?

9.简述我国20世纪20年代在农村开展的社区健康促进的模式。

10.国际健康促进运动的发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1.你认为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能力是什么?

一、单项选择题

参考答案

1.C 2.B 3.E 4.C 5.B 6.D 7.B

二、多项选择

1.A、B、C、D 2.A、B、C、D 3.A、B、C、E 4.A、B、C、D、E 5.A、B、C、D、E

三、名词解释

1.健康(health):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2.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3.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或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生态学支持的综合体。

4.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是指主要的、根本的、基本的、首要的卫生保健,并非“初级的”、“低级的”卫生保健。《阿拉木图宣言》指出:“初级卫生保健是建立在切实可行的、学术上可靠而又能为社会所接受的方式与技术基础上的基本卫生保健,它是通过社区及国家依靠自力更生及自觉精神,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上解决其费用,并通过社区中个人和家庭的参与,使其达到‘人人享有的水平’”。它既是国家卫生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心职能和主要环节,也是社会及经济总体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个人、家庭、群众同国家保健系统接触的第一环,能使卫生保健尽可能接近于人民的居住及工作场所,它还是卫生保健持续发展进程的第一步。

5.疾病预防(disease prevention):不仅研究诸如减少危险因素等预防疾病发生的方法,而且还研究疾病发生后,如何制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和尽力减少疾病带来的严重后果的有关措施。

6.健康倡导(health advocacy):是一种有组织的个体及社会的联合行动,其目的在于为某项具体健康目标或活动计划争取获得政治承诺、政策支持、社会接受。如倡导政策支持;倡导激发群众对健康的关注,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并保证健康作为政治和经济的一部分;倡导卫生及相关部门去努力满足群众的需求和愿望;倡导支持环境和提供方便,使群众更容易作出健康选择。

7.联盟(alliance):健康促进的联盟是两个或更多的组织为了健康促进的共同目标而建立的合作关系。如WHO健康城市联盟、国际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联盟(IUHPE)等。

8.卫生政策(health policy):是一项正式发布的声明或程序。有关机构(多为政府机关)可据此确定有关工作重点及具体指标,以满足人民健康需求,调动资源和处理有关的政治压力。

9.协调(mediation):在改善和保护健康的健康促进活动中,使那些在个人、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利益相关的个体、社区及其他有关公、私部门间达到协调一致的活动过程。

10.生活方式(life style):是一种特定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又受个体的个性、社会关系的制约,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的生活条件等多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11.生活条件(life condition):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休闲和工作的环境,如居住条件、饮食习惯、工作条件、市场供应、社会规范、环境状况等,是一种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产物。这些环境因素都可能对健康产生影响,是一些对个体有很大直接控制作用的外部力量。

12.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并非单纯地指生命质量,而是指个人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感受或理解。这个概念涉及面十分广泛,包括个人的生理健康、心理素质、自立能力、社会关系、个人信念等。对于生活质量的评价由于人们所处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生活目标、价值期望、行为准则、及社会观念的不同而不同。

13.健康决定因素(health determinant):《渥太华宪章》指出:“健康的基本条件和资源(健康的决定因素)是和平、住房、教育、食品、经济收入、稳定的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资源、社会的公平与平等。”为改善健康,上述必要条件必须具有坚实的基础。

14.社会支持网络(society supportive network):来自家庭、朋友和社会的支持与良好的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支持的社会关系对改变健康意识、解决身心健康问题、处理危机及维护良好的生活环境有着巨大的影响。社会支持包含相互关爱、尊重、支持等,有利于疾病危险因素的控制。

15.支持性环境(supportive environment):是指支持实现健康目标的社会与自然环境。包括促进相互维护我们的社区和自然环境,创造一种安全、舒适、满意、愉悦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任何健康促进策略必须提出:保护自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及保护自然资源。

16.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面对解决健康问题的众多挑战,必须得到相关方面的支持,如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基金会的贷款项目。这种资助通常是“种子钱”、“润滑剂”,目的是为了激发受援者加强责任感,使该贷款项目工作在当地能顺利地开展下去,如果当资助的资金使用完了以后,该项目工作在当地还能继续开展,则为可持续发展。表明这样的贷款是成功的。相反,就是不可持续发展,是失败的。

四、问答题

1.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定义有哪些特点?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定义有3个特点:①阐明了健康的指向不是不生病或不虚弱,打破了传统的健康就是没有疾病的概念;②涉及人类生命的生物、心理、社会3个层面,把人的健康作为整体看待;③指出了“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涉及大众健康的基础,因为人类具有生物和社会两种属性,人类的健康离不开社会的影响。新的健康理念为卫生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什么是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有何区别?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促使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因此,健康教育必须为人们提供改变行为与生活方式的条件和支持性环境,而卫生宣传未能提供人们行为改变所必需的条件。

3.什么是健康促进?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关系如何?

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健康促进的定义有两个:其一是WHO提出的,即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另一个是格林教授等提出的,即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生态学支持的综合体。即: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生态环境,后者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可以理解为健康促进即教育手段+环境手段+行政手段。

健康促进涵盖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教育促成健康促进氛围的形成,而健康促进又强化了健康教育的作用。

4.渥太华健康促进会议的主题是什么?其重要意义何在?

1986年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了国际第一届健康促进大会,发表了《渥太华宪章》,会议的主题是:全世界新的公共卫生运动,是全球健康促进运动发展的里程碑。会议的主要精神是: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从社会、经济、环境全方位解决人民健康问题。会议提出了健康促进的理念、方法、策略以及在健康促进运动规划、执行和评价中必须遵循的指导原则。会议呼吁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在所有合适的论坛上倡导健康促进,并支持各国建立健康促进策略和规划。

5.《渥太华宪章》提出的健康促进的策略是什么?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渥太华宪章》提出的健康促进策略有5条: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创造支持性环境;强化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和调整卫生服务方向。世界各地的研究和个案调查提供了信服的证据:健康促进是有效的。健康促进策略能发展和改变生活方式以及决定健康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状况。健康促进是实现健康方面更大平等的实践手段。全世界的实践证明:《渥太华宪章》中5条策略是成功的要素。5条策略综合运用对健康的发展最为有效;不同场所要为执行这种综合性战略提供实践机会;参与是巩固成果的要素;通过健康教育促进参与。这些策略是健康促进的核心要素,对所有国家都是合适的。

6.如何理解健康促进的战略地位?

健康促进是新的公共卫生的精髓,是“健康为人人”全球战略的关键要素。是初级卫生保健八大要素之首。世界卫生组织呼吁所有国家立即和持久地开展活动,把健康促进的概念转变为现实。把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作为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并纳入卫生发展战略。

7.健康促进的内涵包括哪些?

健康促进的内涵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健康促进的工作主体是政府,而不是政府的某个职能部门。《卫生部长宣言》指出:“促进健康和社会发展是政府的核心义务和职责,并由社会其他所有部门共同分担。”②健康促进涉及整个人群的健康和生活的各个层面,而非仅限于疾病预防。③健康促进直接作用于影响健康的决定因素,包括社会行为、生态环境、生物因素和卫生服务等。④健康促进运用多学科、多部门、多手段来增进群众的健康,这些方法包括传播、教育、立法、财政、组织改变、社区开发,以及当地群众自发地维护自己健康的活动。⑤健康促进强调个体、家庭、社区和各种群体有组织地积极参与。为此,我们必须促进社会公平与平等,而这需要组织机构的改变和社区的开发。⑥健康促进是建立在大众健康生态基础上,强调健康—环境—发展三者的整合。

8.健康促进的任务是什么?

健康促进应力求通过以下3个主要策略促进健康的发展。(1)倡导:①采用和执行健康的支持政策,以及立法和资源分配;②保证健康促进规划和健康传播能得到充分的、合理的资源及组织支持;③把初级卫生保健和健康促进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基础培训课程;④激发群众对健康的关注;⑤通过立法,鼓励把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社会的规范,并促进个体与集体的健康行动;⑥加强对现有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规划的系统设计和评价,促进健康行为的研究,并根据发展设计和执行新的规划。(2)促成:①实现健康方面的平等,并保证人人享有同等的机会和卫生资源,以促使所有的人能充分发挥健康潜能;②给群众以正确的观念、知识和技能,促使他们能够明智、有效地预防疾病和解决个人和集体的健康问题。(3)协调:①发展强大的社区联盟和社会支持体系,各部门都要把支持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以保证更广泛、更平等地实现健康目标;②确立部门间工作关系和互利原则。部门间的合作对保证健康行动的协调是头等重要的;③寻求与大众媒介、教育者及其他关心健康促进的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和合作。

9.简述我国20世纪20年代在农村开展的社区健康促进的模式。

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全国各地健康教育实验区和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当时健康教育实验区工作较有成绩的有河北定县、上海高桥、山东邹平、陕西三原、湖南长沙、南京汤山等,其中尤以定县最为突出。陈志潜负责建立了第一个农村实验区,开展了大量的健康教育工作并摸索出了一套卫生保健的新模式,可谓我国社区健康教育的雏形。对医学改革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1985年,时年85岁高龄的陈志潜教授应美国加州大学之邀赴美撰写《中国农村医学——我的回忆》一书,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席格兰特博士在该书的前言中写道:“陈志潜教授致力于卫生工作50多年,对世界卫生工作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这些贡献至今仍在促进着中国人民健康和康乐的发展,同样也在相当程度上改善着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健康和康乐。”值得注意的是,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就有18个省成立了健康教育委员会。新中国成立后,在“预防为主”的方针指引下,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运动、适宜技术,迅速消灭了性病、控制了四大寄生虫病。那时,我国仅用小于3%的国民生产总值来维持12亿人口的健康,而美国用大于12%的国民生产总值维持2亿人口的健康,我国的投入仅为美国的1/28。以上是我国健康促进的初级阶段。近20年来,全球对健康促进的理念、策略、原则和方法的研究进展,大大地推进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

10.国际健康促进运动的发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从国际健康促进发展的历程来看,我们认为加强健康促进的国家和地区的能力,应强调以下主要相关内容:①初级卫生保健和健康促进的政治承诺必须得到加强,包括政策与资金的支持,以使理论与行动一致起来;②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制,达到密切与所有技术服务和规划部门的工作关系,并能与其他部门形成联盟的能力;③加强国家和地区健康促进的能力,要求健康促进专业人员和健康促进领域的其他相关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以加强规划设计者、倡导者、协调者、联盟建设者以及管理者的执行能力;④初级卫生保健和健康促进的概念必须融入医学课程,作为培养医护人员和其他卫生工作者的必修内容;⑤建立广泛的健康联盟和伙伴关系,在所有参与健康促进工作的人员中,应积极寻求和培植有潜力的伙伴,大众媒介应作为重要的伙伴关系;⑥国际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对促进和支持国家在健康促进中的能力发展有重要作用,应建立全球、国家、地区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专业网络。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伙伴关系、联盟、网络和合作可以使大家组织起来朝着共同目标联合行动来改善人群健康”。

11.你认为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能力是什么?

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主要有:①评估个人和社区对健康的需求;②设计有效的健康促进规划;③健康促进规划的组织与实施;④评估健康促进规划的效果;⑤组织与协调能力;⑥开拓健康促进资源;⑦健康传播能力,包括传播技能、传播信息制作、传播作品的预试验、传播效果的评估。上述7条基本技能中,前4条涉及健康促进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后3条也与之密切相关,表明健康促进规划、实施和评价是健康教育者的基本技能。(黄敬亨)

第二章 组织与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美籍华人吴建民认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大的区别之一是什么

A.科学水平

B.技术水平

C.生产水平

D.管理水平

E.经济发展水平

2.组织管理的一般程序是

A.计划、组织、用人、指导、控制

B.组织、计划、指导、用人、控制

C.指导、组织、用人、计划、控制

D.指导、用人、计划、组织、控制

E.控制、组织、指导、用人、计划

3.在健康促进活动中,政府主导是指以下哪一项承担主要作用

A.卫生部门的领导

B.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的领导

C.政府多边领导

D.政府的领导

E.政府各部门联合领导

4.管理工作的核心是

A.环境分析

B.目标管理

C.项目规划

D.循证管理

E.效果评估二、多项选择题

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它具备哪些特性

A.科学性

B.可行性

C.社会性

D.群众性

E.进步性

2.组织管理需要采用哪些手段

A.政治手段

B.政策手段

C.经济手段

D.法律手段

E.咨询手段

3.社会大卫生理念应该涵盖以下哪些内容

A.政府主导

B.群众积极参与

C.多部门合作

D.社会团体参与

E.国际合作

4.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必须坚持哪些原则

A.负责任的原则

B.保持透明度的原则

C.相互信任的原则

D.互利、双赢的原则

E.平等的原则

5.人才管理应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保持年龄结构的合理比例

B.保持学历结构的合理比例

C.保持专业与非专业结构的比例

D.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训

E.经常化与制度化的人才考核制度三、名词解释

1.反馈控制

2.PDCA四、问答题

1.为什么健康教育组织管理强调社会大卫生理念?

2.为什么健康教育组织管理中重视评价和循证管理?评价分几类?请举例说明。

3.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如何适应后医学时代?

4.简述市场理论在健康促进中的应用。

5.简述目标管理的概念。

6.简述循证管理的概念。

7.健康教育管理中应遵循的组织原则有哪些?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D 4.B

二、多项选择

1.A、C、D 2.A、B、C、D、E 3.A、B、C、D、E 4.A、B、C、D、E

5.A、B、C、D、E

三、名词解释

1.反馈控制:是指掌舵术或控制论(cybernetics)。它通过对偏离目标的控制,发现和纠正偏差,以保证目标的实现。

2.PDCA:PDCA的管理方法,又称代明循环法,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改正(Action),对任何部门的组织管理均可适用。此循环是大环套小环(大到一个系统、单位,小到一个小组、科室),一环高一环(总结一次,提高一次)。

四、问答题

1.为什么健康教育组织管理强调社会大卫生理念?

WHO认为:未来死亡率的下降,大部分靠非卫生部门的努力。这与《渥太华健康促进宪章》的理念一致。因为全球卫生工作进一步社会化,各项工作需要政府组织、部门协调、群众参与。健康教育强调的理念,都是以现代管理学的“协同论”为理论基础。这些也是社会大卫生的实际行动。

2.为什么健康教育组织管理中重视评价和循证管理?评价分几类?请举例说明。

过去健康教育只注意投入,较少注意产出(效果),常使人们不信服,甚至误解为“亏本”工作。评价分为短、中、长期3类,各有其作用。如天津市防治高血压和脑卒中工作的成果就是:5年(中期)发生脑卒中的平均年龄推迟5~6岁。美国研究冠心病的发生受4个因素(高血压、高血脂、超重、吸烟)的影响。发现:无此4项因素者,冠心病患病率为0.70/10万,有1项者为2.45/10万,有2项者为5.13/10万,有3项者为11.22/10万,有4项者为15.38/10万。这都是健康教育的成绩。长期评价更有说服力。

3.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如何适应后医学时代?

后医学时代的基本特点是:提高健康水平主要靠非卫生部门的努力。慢性非传染病成为主要威胁(包括一些新、旧传染病),非医学部门所能解决。因为行为社会环境因素对它们起到综合作用,需贯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战略才能生效。医务人员必须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与病人和健康人结成朋友(伙伴)关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使行为干预工作取得成效。这些应当都是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适应后医学时代的措施。

4.简述市场理论在健康促进中的应用。

组织管理的5个手段包括政治、政策、经济、法律和咨询。近年来,健康教育又引进社会市场学观念,更丰富了上述5个手段的内容。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心身疾患患病率增加迅速。在竞争社会中,负性生活事件与日俱增,无论从防治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心身疾病,还是从防治抑郁症、焦虑症等方面讲,都需要健康教育的指导。据广州市信息中心近年调查社区居民的主要需求顺序是:医疗、老人娱乐、卫生环境。我国城市死亡原因中,慢性非传染病占60%以上,群众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的需求也很迫切。中山大学医学院主办的《家庭医生》杂志,每期发行100多万份,长盛不衰。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因素,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功能的首选。又如深圳市妇女保健培训中心开发普及和提高妇女保健知识市场,这个市场在2001年盈利2 000多万。女性从青春期、月经期、婚姻期、孕前期、孕中期、分娩期、产褥期、哺乳期、避孕期、更年期直至老年期,都有其保健需求。国外一些保险公司投资于健康教育事业,以减少病人就医的费用补偿,取得了显著效果。美国经20年研究得出,90%的个人和企业购置健康服务后,医疗费用下降到原来的10%,而未购置此服务的10%的人,医疗费用比原来上升90%。以上事实表明健康教育与健康服务有广阔的市场。鉴于我国人民尤其是弱势群体经济还不很富裕,缺乏防治疾病的求知欲,需要我们认真地进行市场分析和不断地开发。另外,健康教育材料也是一种产品,需要运用市场营销的手段。总之,医疗、预防、保健市场目前开发不足,与分析市场环境不够,因循于传统的健康观念有关。必须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更好地开拓健康教育事业。

5.简述目标管理的概念。

目标管理是管理的核心,环境情况明确后,组织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制订健康促进的目标。目标主要应当明确以解决什么问题为重点。优先解决什么健康问题?要求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要做?由谁来做?在什么地方做?目标人群是谁?如何做?例如:广东省廉江市的试点工作从环境分析入手,发现农民很少用自来水,户厕很不卫生,导致消化道病患病率居高不下,因病缺勤多,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为此决定以防治消化道传染病为切入口,选定某镇作试点,成立由镇领导、专家和当地群众参加的试点领导小组,动员开展农村健康教育,落实改水改厕行动。目标是降低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病率,保护劳动力,建设现代化文明村。这就明确了做什么、为什么要做和在什么地方做。试点镇把防治肠道传染病等的健康教育列入“九五”规划,作为干部的“政绩”,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每个镇干部包户挂点,把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安排,并多渠道筹资搞“两改”,加快了进度,并把改厕工作与改造农民房屋相结合,要求建房必须同时建无害化厕所,否则国土资源局不批准改建。这些做法使“在什么时候做”和“如何做”得以落实。由此可见,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是健康促进规划的基础,突出目标、找好重点、选定典型、由点及面地推广,呈波浪式前进。这就是目标管理的一个范例。

6.简述循证管理的概念。“循证医学”和“循证管理”强调一切规划、决策必须遵循“证据”的原则。为了减少决策的主观性、盲目性,以保证目标实现,更强调了评价的重要性。过去,健康教育工作中不够注意评价,只注重投入,不注重产出效果。或者认为健康教育效果不能立竿见影,难以评价,或认为评价花时间和资金,这又加深了人们认为健康教育“亏本”的误解。例如:美国研究冠心病患病率与高血压、吸烟、高血脂、超重4个因素的关系,发现无此4个因素者冠心病患病率为0.70/10万,有1项者为2.45/10万,有2项者为5.13/10万,有3项者为11.22/10万,有4项者为15.38/10万,得出防治冠心病须抓住此4个因素的结论,使近年冠心病患病率下降40%~60%。可见循证管理有很强的说服力,可提高人们的可接受性。近年来,管理学上强调评价是为了交流信息,少用找缺点的态度。评价是为了在评价中寻求“证据”,为发现典型和所要推广的经验寻找依据。

7.健康教育管理中应遵循的组织原则有哪些?

在健康教育管理中,应遵循以下组织原则:①同步性。健康工作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社会发展作用于健康教育的发展,健康教育的发展反过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两者之间互相作用。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不仅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而且在服务观念、形式、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均应转变。必须引导群众健康消费或文明消费,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启动内需的一个环节,它与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同步。当然不能超前或滞后。②社会性。健康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社会性十分明显。应根据协同论原理切实开展社会卫生行动,调动各部门、社会团体、公私立机构、中西医务人员等的积极性,要在“结合”上大做文章。结合好必须开放好,从系统论角度看系统必须开放,与各方交流信息,互相吸取营养,只有向群众和各部门开放好,才能结合好,形成统一战线。③科学性。科学是实事求是,反对封建迷信和现代迷信,防止虚假炒作,不能夸大缩小、哗众取宠,更不能追求低级趣味,这些在当前复杂的环境下必须特别注意。应当根据对象不同,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教育学原理要求教育的深度和分量应恰到好处,否则产生逆反心理,事与愿违。教育方式方法有异,反对一刀切。④权变性。健康教育要求群众认知、信念和行为改变,此心理过程与群众的经济、社会、文化教育、风俗、习惯以及年龄、性别、职业、季节、地理以至个人心身状况都密切相关,必须权衡上述变量,做出组织决策,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脱离了可接受性、可行性,往往事倍功半,甚至无效。故权衡时势,才能有针对性,否则如隔靴搔痒,格格不入。⑤产业性。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国际服务贸易接轨,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健康教育机构,已初步探索出一条办健康教育产业的道路。当然,健康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主要由政府办,同时应当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人民团体、宗教和慈善团体等机构参与办健康教育。既然教育作为一个产业,而且是具有丰富健康知识的产业,它具有科学价值,在引导人们科学消费中,健康消费包括在科学消费之列。因此,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展览会、产品展销会等,都应当有相应的产业经济补偿。(梁浩材)

第三章 健康相关行为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们可以通过对自己、他人、环境和社会的综合认识来调整自身的行为,这属于行为发展的哪一个阶段

A.被动发展阶段

B.主动发展阶段

C.自主发展阶段

D.巩固发展阶段

E.社会发展阶段

2.高血压的家庭聚集现象主要体现了哪一种影响健康的因素的作用

A.行为生活方式因素

B.生物学因素

C.环境因素

D.经济因素

E.卫生保健服务因素

3.职业职能属于下列哪一项

A.与基本生存有关的本能希望

B.攻击与自我防御行为

C.与种族生存有关的本能行为

D.社会行为

E.基本健康行为

4.发生灾害后的自救与互救行为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哪一种

A.基本健康行为

B.自我保健行为

C.预警行为

D.避开环境危害行为

E.社会行为

5.人们患了某种疾病后,由于怕浪费金钱和时间而不愿意就诊,在健康信念模式中应解释为哪一个内容

A.对疾病易感性的认知

B.对疾病危险性的认知

C.社会心理学的影响

D.对以往疾病的体验

E.对采纳健康行为益处和障碍的认知

6.群体行为干预通常使用的手段是哪一项

A.开发领导

B.心理支持与群体压力

C.创造支持性环境

D.综合性干预

E.健康教育二、多项选择题

1.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发展有关的因素有哪些

A.生物学因素

B.环境因素

C.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

D.卫生保健服务因素

E.健康决定因素

2.属于预防保健的行为有哪些

A.预防接种

B.定期体格检查

C.不吸烟、不酗酒

D.参加体育锻炼

E.驾车时使用安全带

3.危害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通常指哪些

A.吸烟

B.饮食不平衡

C.缺少体育锻炼

D.不遵从医嘱

E.酗酒

4.对目标人群实施行为干预的方法有哪些

A.信息传播

B.领导开发

C.创造支持性环境

D.心理支持和同伴压力

E.激励政策

5.个人行为矫正技术包括哪些方法

A.脱敏疗法

B.厌恶疗法

C.示范疗法

D.强化疗法

E.综合疗法三、名词解释

1.行为

2.健康相关行为

3.健康行为

4.危险行为

5.行为矫正

6.自我效能四、问答题

1.健康相关行为在促进健康的各因素中的地位如何?

2.人类行为的发展具有哪些特点?

3.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健康的特点是什么?

4.群体行为干预的策略有哪些?

5.个人行为转变的步骤包括哪些?

6.如何运用健康信念模式于控烟工作?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D 5.E 6.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C、D、E 3.A、B、C、E 4.A、B、C、D、E 5.A、B、C、D

三、名词解释

1.行为(behavior):人的行为是具有认知、思维能力、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内外环境因素作出的能动反应,这种反应可以是外显的,也可能是内隐的。

2.健康相关行为(health related behavior):指的是人类个体和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按行为对行为者自身和他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健康相关行为可分为促进健康的行为(简称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简称危险行为)两种。

3.健康行为(healthy behavior):指朝向健康或被健康结果所强化的行为,客观上有益于个体与群体的健康。

4.危险行为(risky behavior):指的是偏离个人、他人乃至社会的健康期望,客观上不利于健康的一组行为。

5.行为矫正(behavior modification):运用操作式条件反射及生物反馈的原理和方法,矫正个体偏离正常的不健康行为。行为矫正首先必须明确问题的所在、起源和程度,分析维持不健康行为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以及心理因素,据此选用适当的矫正方法并制定矫正计划和监测过程。

6.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执行某一特定行为并达到预期结果的自信心,包括克服障碍来改变这种行为的自信心。自我效能是行为改变的先决条件。

四、问答题

1.健康相关行为在促进健康的各因素中的地位如何?(1)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人类的行为、生活方式与绝大多数慢性非传染病关系极为密切,改善行为可以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并有利于疾病的治疗。据WHO专家估计,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占全部死因危险因素的第1位,在发达国家占死因的70%~80%,在发展中国家占40%~50%,全球约为60%。因此,我们面临的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挑战,毋宁说是面临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的挑战。我国首都钢铁公司从20世纪70年代起开展高血压病的防治教育工作,1974~1988年间,脑卒中发病率从155/10万下降到58/10万,死亡率由84/10万下降到18/10万。(2)已有的卫生服务与社会服务需要人们采取行动去利用。例如:免疫接种对预防许多传染病是十分有效的,如果人们不能有效地利用,再好的免疫制品也不能发挥作用。(3)感染性疾病、意外伤害和职业危害的预防、控制也与人们的行为密切相关。因此,健康相关行为将对人类对健康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2.人类行为的发展具有哪些特点?

人类行为的发展具有以下3个特点:①连续性。个体行为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个体现在的行为是过去行为的延续,而将来的行为必然是现在行为的延续。古语说:“3岁看大,7岁看老”,表明,幼儿期形成的行为可能影响终身。许多健康行为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②阶段性。个体行为在某一阶段内呈量变,这种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发展为质变,进入行为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因此,不同年龄段的行为有其各自特点,个体行为的改变需要因势利导。③不均衡性。个体行为发展过程存在个体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即同一个个体在不同阶段行为发展速度不同,而不同个体间即使处于同一发展阶段,行为的发展也因人而异。因此,在促使个体行为改变过程中,应根据不同个体行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忌搞一刀切。

3.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健康的特点是什么?

不良生活方式对人们健康的影响具有以下特点:①潜伏期长。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通常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潜伏期),从几年到几十年。这一特点使得人们不易发现和理解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危害。②特异性差。不良生活方式与疾病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联系,表现为一种不良生活方式与多种疾病有关,而一种疾病又与多种不良生活方式有关。例如,高脂饮食可以导致冠心病,同时也可引发肿瘤、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而冠心病不仅与高脂饮食有关,也与吸烟、缺乏运动等多种不良生活方式有关。③协同作用强。当多种不良生活方式同时存在时,各因素之间能起协同作用,互相加强,这种协同作用最终产生的危害,将大于每一因素单独作用之和。④变易性大。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危害大小、发生时间早晚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例如,有的人吸烟会发生肺癌,而有的人也同样有此不良行为却没有得肺癌。此外,即使是同时开始不良生活方式,以同样的量作用同样长时间,其结果也不尽相同。⑤广泛存在。不良生活方式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且具有这样或那样不良生活方式的人为数众多,其对健康的危害是广泛的。

4.群体行为干预的策略有哪些?

促使群体行为改变的策略有:①开发领导。领导自身的行为是群体的榜样,其对相关行为干预的理解和赞同,有助于使行为干预得到组织、政策和资源的支持,有利于营造支持性社会环境,因为人们的行为就是社会化的过程。②大力开展各种不同类型的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大众媒介的作用。③个人心理支持与压力。群体成员之间往往具有亲密的关系,每个成员都有归属感和荣誉感,在这样的环境下,有良好行为的个体能起到示范和骨干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归属感和荣誉感的存在,人们会受到群体规范的制约,形成群体压力。这种政策与压力的联合作用,有利于促使群体中的个体行为改变。④竞争与评价。在群体间引进竞争与评价机制,有利于促使群体健康行为的形成与巩固。如评比、奖优罚劣等。5.个人行为转变的步骤包括哪些?

促使个体行为成功转变的步骤如下:①对健康行为和危害行为有明确的认识,即明确意识到哪些行为有益于健康,哪些行为对健康有害。②了解健康行为对健康有哪些好处、好处有多大。危险行为对健康有哪些害处,危害程度有多大。③教育者倡导、鼓励人们采纳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受教育者有采纳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的愿望,并决心采取行动。④教育者帮助受教育者掌握行为改变的方法。受教育者明确目标,按照行为改变的方法去做。⑤教育者加强对健康行为的强化和督促。受教育者巩固和发展有益于健康的行为。

6.如何运用健康信念模式于控烟工作?

某人从新闻媒介中得知吸烟有害健康的信息(行动的引发物,即促使某种行为发生的一种行动、方法或促发因素),使他想到自己需要戒烟。他还得知吸烟可能导致冠心病和肺癌等许多慢性病,因为有家族史、不良的饮食习惯、高血压,他得出结论:自己是冠心病和肿瘤的易感者(对疾病易感性的认识)。基于上述因素,他充分认识到必须十分关注自己的冠心病和肿瘤问题(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他知道如果能立即戒烟,将有助于减少冠心病和肿瘤发生的机会(对行为好处的认识)。但他也感到戒烟困难很多,如发生戒断症状和体重增加(对行动障碍的认识)。他现在必须权衡疾病的威胁和各种利弊之间的关系,最后决定他是否戒烟。(黄敬亨)

第四章 传播与传播技巧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传播行为的历史上经历过3次重大的革命,请问第三次革命是以以下哪一项为特征的

A.由非语言传播转变为语言传播

B.以文字出现和造纸、印刷术的发明为特征

C.电子媒介的发明和使用

D.大众传媒的应用

E.以上均不是

2.请问下列哪一项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

A.自我传播

B.人际传播

C.组织传播

D.大众传播

E.以上均不是

3.传者的职能包括哪一种

A.收集信息

B.加工制作

C.发出信息

D.收集与处理反馈信息

E.以上均是

4.选择传播途径的首要原则是哪一个

A.保证效果

B.有针对性

C.准确性

D.速度快

E.经济性二、多项选择题

1.请问人类传播行为包括以下哪些项

A.自我传播

B.人际传播

C.组织传播

D.大众传播

E.以上均不是

2.请问以下哪些项可以认为是传播所产生的效果

A.知晓健康信息

B.健康信念认同

C.态度转变

D.采纳健康的行为

E.以上均不是

3.从传播学的角度而言,请问以下哪些项属于非语言传播技巧

A.眼神

B.手势

C.着装

D.语气

E.以上均不是

4.请问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传播材料的预试验

A.问卷调查法

B.中间位置间断调查法

C.剧场测试法

D.把关人调查

E.以上均不是

5.传播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

A.社会性

B.普遍性

C.工具性

D.共享性

E.互动性三、名词解释

1.传播

2.把关人

3.头脑风暴法

4.传者

5.信息

6.传播途径

7.受者

8.人际传播

9.剧场测试法

10.中间位置间断调查法四、问答题

1.请运用哈罗得·拉斯韦尔的“5 W”传播模式,就如何有效地开展学校控烟项目进行阐述。

2.在健康教育活动中,应采用哪种传播途径?通常要遵循哪些原则?

3.传播具有哪些特征?

4.健康信息应具有哪些特点?

5.为什么要研究和了解受者心理现象?受者具有哪些心理特征?

6.在健康传播中人际传播具有哪些优势?

7.传播必须具有哪些基本技巧?

8.你认为语言传播应掌握哪些技巧?

9.简述非语言传播的重要性,哪些属于非语言传播?

10.什么叫“倾听”?应掌握哪些倾听技巧?

11.简述人际传播活动中的提问技巧有哪些?有几种提问方式?

12.简述反馈方式有哪些?具体内容包括什么?

13.你认为应如何组织小组讨论?

14.传播材料为什么要进行预试验?预试验应坚持什么原则?

15.简述传播材料预试验有哪些基本方法。

16.简述在一项健康教育传播活动中(如控烟、艾滋病预防等),传播效果是如何体现的?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C 2.A 3.E 4.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C、D 4.A、B、C、D 5.A、B、C、D、E

三、名词解释

1.传播(communication):又可译为交流、交往、通讯,它是一种社会性传递信息的行为,是个人之间和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个人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的信息过程。

2.把关人(gate keeper):是指在信息传递路线上,决定让哪些讯息通过的人。他们的职责是对信息进行选择、取舍,突出处理及删节,决定向受众提供哪些信息,并试图通过这些讯息造成某种影响。因此,把关人在信息的选择、制作、发放过程中承担着主动、积极的责任。在一次传播活动中,信源是由传者发出的,而不是把关人发出,这是区别传者与把关人的关键所在。

3.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又称作“快速反应法”,是西方国家倡导的发现性教育方法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即首先由主持人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然后由各位各抒己见,并不加评论地记录下每一种意见。人人都表述了自己的观点后,再组织大家一起将各种意见进行分类,分析各类的特点,最后做出总结,得出必要的结论。其优点为能充分发挥参加者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缺点为处于发言高潮时组织者有时会出现失控现象。

4.传者(communicator):传播信息的人或物(机构)。传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一个机构,例如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出版社、杂志社、影剧院以及各级宣传部门和教育机构等,都属于传者范畴。因此,我们不能把传者仅仅理解为一个人,它也包括一切传播机构。传者是相对于受者而存在的,两者互相依存,又可相互转换角色。

5.信息(information):是指传者所传递的内容。信息通过一定的符号表达出来的,称为讯息。信息是对人与事物的判断、观点、态度以及情感。

6.传播途径(channel):指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渠道的统称。在传播活动中可采纳的传播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采取不同的传播途径对传播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7.受者(audience):是指信息通过各种途径所到达并被接收的个人或群体,大量的受者也可称为受众。

8.人际传播(face to face):是指人们面对面的进行信息和情感的交换。人际传播具有3个功能:信息沟通、思想沟通和情感沟通。

9.剧场测试法(theater testing):对于某些视听材料的预试验尤为适用。该方法具有以下特点:①将大量的受试者集中在一起进行测试,并要求对其评价;②事先不公布这次测试的真正目的;③将有关健康信息和其他信息混杂在一起播出,尽量模仿自然状态下的传播方式;④技术性要求较高,对于地点的选择、调查表的拟定及活动的组织都有一定的要求。

10.中间位置间断调查法(central location intercept interviews):即在一个受众常常经过的地点(如超市门口、地铁出口、汽车站等)进行调查。该方法有以下特点:①该法是以“打断”开始的,首先简单询问受者几个问题,以确定其是否符合预试验要求;②如果合格,将其带到特定的测试点,给他们看预先准备好问卷,要求其作出回答;③问卷题目主要是由多选题和封闭式题目组成;④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15~20 min。如果实在不行,可准备小礼品以示鼓励,并强调该研究的重要性。

四、问答题

1.请运用哈罗得·拉斯韦尔的“5 W”传播模式,就如何有效地开展学校控烟项目进行阐述。“5W”包括传者、信息、传播渠道、受者和效果。传者指传播信息的人或物(机构),可以是教师、卫生专业工作人员或是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等;信息(information)是指传者所传递的内容,包括烟草是什么、为什么要开展学校控烟项目、吸烟的危害、国内外控烟的策略等,同时还需明确信息应具备科学性、针对性、适用性、指导性、通俗性和容易被受者理解等特点;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渠道统称为传播途径(in which channel),包括课堂讲授、专题讲座、电视录像、黑板报、宣传手册、同伴教育等;受者(to whom)指信息通过各种途径所到达并被接收的个人或群体,包括学生、学校教职员工、家长;效果(with what effect)希望通过控烟项目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包括学生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学生掌握拒绝烟草诱惑的技能、教职员工吸烟率下降等。

2.在健康教育活动中,应采用哪种传播途径?通常要遵循哪些原则?

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渠道统称为传播途径(channel)。在选择传播途径时通常应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①保证效果原则。传播一定要有效果,而且要讲究效果,没有效果,传播活动就难以继续下去。健康信息传播如果不能够产生效果,传播活动就失去了意义。保证效果原则是从事健康传播活动的首选原则、根本原则。②针对性原则。主要是指针对当时的具体情况、具体对象来选取传播途径。③速度快原则。就是力求将信息以最快的途径传递给受众。④准确性原则。指信息能准确地送达受者。⑤经济性原则。就是从经济的角度考虑选择哪一种传播途径。

3.传播具有哪些特征?

传播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性:①社会性。信息传播是人们建立相互联系、维系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一种纽带。②普遍性。人类传播行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是人与生俱有的。③工具性。它是人类检测、适应、改造环境的工具。健康信息传播是用于帮助、指导人民群众提高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进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工具。④共享性。信息交流的目的是为了使传播双方共同占有某种观点、知识、新闻、事实,分享某种情感等等。⑤互动性。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行为。这一点在人际传播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4.健康信息应具有哪些特点?

健康信息应具有以下特点:①符号通用。即信息传递过程中所使用的符号必须是通用的,以避免传而不通。②科学性。是健康信息的生命,是取得健康传播效果的根本保证。③针对性。根据受者的需要,因时、因地、因人有针对性地制作、传递有关健康的信息。④适用性。应保证所传播的健康信息不被错误理解,并能在现有的社会经济水平上加以应用。⑤指导性。健康信息应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⑥通俗性。力求用受者易于接受的符号来传递信息,少用专业术语。

5.为什么要研究和了解受者心理现象?受者具有哪些心理特征?

研究和了解受者心理现象,特别是存在于受者当中的共同性的心理因素则能使我们的传播内容更易为受者所接受,收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受者具有以下心理特点:①求新心理。越是新鲜的东西,越能激发人的愉快心理,越能引起人对外界刺激物的注意。对于一些新鲜的事物人们都有一种先睹为快的共同心态。这就要求传者的信息制作要立意新、角度新、技巧新,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去接受、理解信息的热望和兴趣。②求真心理。真实性也就是客观性,是信息取信于广大受众的根本保证。只有保证信息内容的科学性、真实性,才能更好地指导人们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赢得人们的信赖与爱戴。③求近心理。即指受者总是喜欢知道发生在自己周围的、同自己有关的事情,这种求近包括生活、地域、情感、认识、知识等上的接近。④求短心理。人们普遍喜欢接受那些短小精悍、一目了然的信息,“长话短说”正是这种求短心理的表现。

除了上述一些心理因素外,还包括求奇、求乐、自尊等。传者应能够较为客观、全面地收集受者反馈、掌握受者心理,以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6.在健康传播中人际传播具有哪些优势?

运用人际传播方式具有以下特殊的优势:①由于传者处于主动地位,可以更有目的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传递,因而比较容易以情感打动对方,使接收者易于认同。②由于人际传播无须经过传播媒体的中介作用,因而能迅速收到反馈信息。③在人际传播活动中,由于是面对面的交往,人体全部感觉器官都可能参与进来,接收信息和传递信息。④人际传播可以使用语言和大量的非语言符号,如表情、姿势、语气、语调等等,使传播过程更精彩、更生动。⑤人际传播更易于沟通传者和受众之间的情感,建立起相互信任与合作的关系。

7.传播必须具有哪些基本技巧?

传播必须掌握以下基本技巧:①讲话速度适中,不要过快,也不要过慢,声音应该有高低起伏,不要平铺直叙,发音吐词要清晰,要让对方能够听清楚。②尽量少用专业词汇,语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讲话的语气要生动。③对方讲话时要仔细倾听,不要轻易打断对方的说话,不要四处观望。④用表情和动作支持对方,鼓励对方把不清楚的问题提出来,把真实的思想、认识说出来。⑤注意观察对方的表情和周围的环境。⑥用举例的方法来说明问题。⑦使用手头的材料、器具帮助说明问题。⑧注意问话技巧,选择好的提问方式。⑨回答问题时,先要搞清问题的核心,还要注意对方提问的意图,不要过于简单地回答问题,也不能给对方似是而非的答案。

8.你认为语言传播应掌握哪些技巧?

言语传播是人际交往最常见的形式之一,运用的是否得体、准确、恰当、流畅,是技巧问题。谈话必须掌握以下技巧:①尊重对方。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技巧。无论受者是什么人,无论他同你的社会地位相差如何悬殊,大家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必须建立在双方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取得信任、理解和合作。传者要热情、亲切、诚恳,努力做到“声情并茂”,否则,即便是有“雄辩”之口才也只能给人以哗众取宠、花言巧语之感。谈话的口气要和蔼亲切,在与对方交谈时说话要有停顿,避免长时间自己一个人说话。②力求讲普通话。使用双方都能听懂的语言。在深入基层开展工作时,也不妨学习一些当地的土语、方言,以便更好地沟通。③适当重复重要的和不易被理解的概念。④语言通俗易懂,尽力使用群众语言。⑤谈话的内容简单明确,所谈内容必须是围绕主题。⑥及时取得反馈,并注意对方的情绪变化和行为反应。在谈话的过程中可随时停下来询问对方是否听懂了,是否有问题。⑦使用辅助材料,如图画、模型等来辅助谈话,以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9.简述非语音传播的重要性,哪些属于非语言传播?

除言语交往手段外,掌握非语言传播技巧十分重要,甚至非语言的运用往往大大超过语言的运用。非语言包括无声的动姿、无声的静姿、有声的类语言和时空语4个方面:①无声的动姿,包括:a.手势,例如兴奋时鼓掌、愤怒时握拳、不知所措时抓耳挠腮等。恰当地运用手势,会增强传出信息的清晰性,增强表达思想感情时的感染力。b.触摸,这是具有较强感情色彩的非语言形式。运用的比较多的触摸语是握手,西方国家常见的有拥抱、礼节性接吻。c.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神与注视方向表达情感。面部表情,如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是人际交往的先决条件。②无声的静姿,主要通过体态、姿势、仪表服饰等非语言形式传递信息。它能够显示人的身份、气质、文化修养及一个人的心理状态。③有声的类语言,如声音的音量、速度、语调、节奏等类语言在言语传播中能够起到制造、强化、改变气氛的作用,使传播有感染力。④时空语,如时间语,是否准时赴约,对传播效果会产生正面或负面效应;空间语:指交往中双方所处的位置。一般的说,封闭式的安静环境、较小的空间适宜做较长时间的深谈;而开放的场所,则比较适合进行较大规模的宣传活动。

10.什么叫“倾听”?应掌握哪些倾听技巧?

倾听技巧是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之一。这里所讲的“倾听”,不是指生理功能的“听力”,而是对接受到的信息所做的积极能动的心理反应。倾听时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①专心听对方讲话,不受外界干扰;②要尽量让对方把话讲完,不轻易打断对方的讲话,在对方说话离题太远时,应委婉、恰当地加以引导,这也是对对方尊重的表示;③对对方的谈话要作出适当的反应,不可自始至终默不作声;④充分听取对方的谈话,捕捉每一个有关的信息,不要轻易给对方的话作出判断,也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⑤有时对方可能因种种缘故绕着圈子讲话,这时就需要能够分辨出“表和里”,听出话外音,捕捉真实信息;⑥不论是对方没有讲清楚还是自己没有听清楚,都应客气地请对方重复,一直到听清楚为止。

11.简述人际传播活动中的提问技巧有哪些?有几种提问方式?

掌握提问技巧的目的在于开启话题、获取信息,便于进一步沟通。提问方式有时比问的内容还要重要。提问时要注意:①不要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问,要给对方以间隙;②注意提问时的口气,不要把提问变成质问;③根据不同情况及提问目的采取不同类型的提问方式:a.封闭式提问,要求对方简单回答“是”或“不是”或给予简短而准确的答复;b.开放式提问,给回答一方以思考、判断和发挥的余地,问者可从对方的回答中获得较多的信息;c.探索式提问,为进一步了解对方存在某种认识、信念、行为现象的缘由而提问以寻求更深层次的信息;d.倾向性提问,也叫诱导型提问。这种提问往往加入了提问者的倾向意识,诱导对方按自己的思路回答问题,有暗示作用;e.复合式提问,在所提的问题中包含有前4种问题中的2种或2种以上类型的问题即为复合型问题。

12.简述反馈方式有哪些?具体内容包括什么?

在健康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及时取得反馈是十分重要的。在人际传播中,常用的反馈方式有两种:“语言”反馈和“体语”反馈。反馈内容包括:①积极性反馈,表示理解、赞同或支持;②消极性反馈,表示不赞同或反对;③模糊性反馈,没有表示出明确的态度和立场;④鞭策性反馈,用以激励健康传播对象树立更高层次的目标,以促使其知、信、行达到更完善、更健康的境界;⑤情感性反馈,这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13.你认为应如何组织小组讨论?

组织小组讨论在健康传播活动中是十分常用的,如何有效地组织小组讨论是十分必要的。应掌握以下技巧:①热情接待。主持人应提前到达活动场所,对前来参加讨论的小组成员表示欢迎或就一些轻松话题进行交谈以建立良好的讨论氛围。②打破僵局。讨论开始时往往会出现僵局,主持人可利用“开场白”或介绍大家互相相识来打破僵局。③使用引发材料。主持人用开放式提问方法提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或利用某些文章、幻灯片、录像片等作引子,为人们提供生动形象的讨论情境和主题。④头脑风暴法。即首先由主持人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然后由各位各抒己见,并不加评论地记录下每一种意见。人人都表述了自己的观点后,再组织大家一起将各种意见进行分类,分析各类的特点,最后作出总结,得出必要的结论。其优点为能充分发挥参加者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获取信息;缺点为处于发言高潮时组织者有时会出现失控现象。⑤轮流发言。运用这一方法有3条原则:a.在发言过程中不干扰、不打断发言;b.在全体人员发言结束前不作任何评论和总结;c.允许不想发言的人不参加讨论。⑥分散议论法。即化整为零,2~4人组成一个小组,经小组充分讨论后,再集中起来由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作汇报。⑦无记名提案法。即让每个人在纸上写下自己的意见,集中放入纸箱中,然后每个人随机抽取一张,当众读出纸条上所写的内容,再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这种方法适用于对敏感性问题的讨论。

14.传播材料为什么要进行预试验?预试验应坚持什么原则?

传播材料进行预试验的目的主要是弄清该种材料与目标人群的适宜性、相关性、可接受程度及预期的效果,并对其中模糊不清或混淆之处进行修正。预试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传播材料的制作应坚持以下原则:①材料的形式和内容等均应服从项目的需要,各种形式的材料的信息必须彼此呼应,信息可采用一些权威的言论、生活典型事件等,使之更贴近目标人群。②应掌握目标人群的基本情况,包括其所处的外部环境、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对卫生知识的需求等,从而保证制作出的传播材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③需考虑制作机构的制作能力、技术水平、资源条件、所需制作材料的难易程度等因素以保证制作计划具有可行性。④应考虑目标人群是否具备相应的传播媒介。⑤各种传播材料应保持统一和谐,各种名词、概念和术语等应保持一致,重点要突出。⑥适当配以音乐、使用幽默的手法、进行情绪化处理或制订项目标志等可增强传播效果,增加环境气氛的烘托,加深受传者对信息的理解。要知道信息的强度、对比度和新鲜度越强,重复率越高,就越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15.简述传播材料预试验有哪些基本方法。

传播材料预试验的基本方法有:①问卷调查法。选择有代表性的不同人群进行测试。要求受试者自己阅读有关的材料,独立完成问题并在一定时间内交还。②中间位置间断调查法。即在一个受众常常经过的地点(如超市门口、地铁出口、汽车站等)进行调查。该方法有以下特点:a.首先简单询问受者几个问题,以确定其是否符合预试验要求;b.如果合格,将其带到特定的测试点,给他们看预先准备好问卷,要求其作出回答;c.问卷题目主要是由多选题和封闭式题目组成;d.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15~20 min。如果实在不行,可准备小礼品以示鼓励。③剧场测试法。适合于某些视听材料的预试验。该方法具有以下特点:a.将大量的受试者集中在一起进行测试,并要求对其评价;b.事先不公布这次测试的真正目的;c.将预试验的健康信息和其他信息混杂在一起播出,尽量模仿自然状态下的传播方式;d.技术性要求较高,对于地点的选择、调查表的拟定及活动的组织都有一定的要求。④重点人群调查法。由8~10人组成一个小组,一位主持人,分发讨论提纲,受试者自由交流,主持人对整个讨论加以引导。该方法有以下特点:a.重点人群组调查对于一项传播计划的形成具有特别的价值;b.必须精心选择重点人群组的受试对象,需有代表性;c.在正式讨论前1~3周可对受试者进行一些背景调查以决定其是否合格;d.应尽量避免将专业人员作为受试对象,参加者彼此之间不熟悉;e.讨论次数可根据项目需要及资源情况而定;f.主持人应具备主持小组讨论的技巧;g.讨论结果应有专人记录,记录可采用笔记、录音、录像等方法。⑤可读性测试。主要是测试受试者需具有何种程度的教育水平才能读懂相应的文字材料的方法。其特点有:a.快速;b.成本低;c.具有可度量性;d.迫使作者追求一种简洁明了的文风。⑥把关人调查。是在预试验时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具体方法有:调查表法、举办小型座谈会、个别接触、电话采访等,评价内容包括对该材料的全面的评价以及个人的看法。

16.简述在一项健康教育传播活动中(如控烟、艾滋病预防等),传播效果是如何体现的?

传播活动效果如何,主要从受者身上反映出来,可分为以下4个层次:①知晓健康信息,是传播效果中的最低层次,是仅作用于受传者的感觉、知觉的浅层传播效果,主要取决于传播信息的强度、对比度、重复率和新鲜度等信息的结构性因素。②健康信念认同,不仅作用于受众的感知觉,还进一步影响其思维、情感的中层次传播效果。受者接受所传播的健康信息,并对信息中倡导的健康信念认同一致,自觉或不自觉地依照这样的信念对自我在健康方面的态度、行为和客观环境进行分析判断,有利于受者的态度、行为的转变以及对健康环境的追求与选择。③态度转变,“态度”是指人们对特定对象的认知、情感和意向的比较持久的内在结构。态度一旦形成就具有固定性,成为一种心理定势,一般不会轻易改变。受众的态度是受众行为的先导,先有态度,才会有行为。④采纳健康的行为,是传播效果的最高层次。受者接受健康信息后,在知识增加、信念认同、态度转变的基础上,改变其原有的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这是健康传播的最终目标。(王书梅)

第五章 健康促进的测量及其指标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一次突发事件中,发生的病例数除以暴露的人口,这种率称之为什么

A.发病率

B.患病率

C.罹患率

D.发生率

E.病死率

2.体质指数(BMI)的计算方法是哪一项

A. BMI=体重(kg)/身高(m)2

B. BMI=体重(kg)/身高(m)

C. BMI=身高(m)/体重(kg)2

D. BMI=身高(m)/体重(kg)22

E. BMI=体重(kg)/身高(m)

3.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计算中,低体重是指新生儿体重低于多少克

A.新生儿体重低于1 200 g

B.新生儿体重低于1 500 g

C.新生儿体重低于2 000 g

D.新生儿体重低于2 500 g

E.新生儿体重低于3 000 g

4.肥胖的评价标准是哪一项

A.大于标准体重10%

B.大于标准体重15%

C.大于标准体重20%

D.大于标准体重25%

E.大于标准体重30%

5.病死率计算中,分母应为哪一项

A.患某病的全部患者

B.观察的全部人口

C.同期平均人口数

D.时点人口数

D. 18岁以上全部人口

6.以下哪一个指标是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用来衡量健康水平和变化的重要指标

A.婴儿死亡率

B.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C.新生儿死亡率

D. 5岁以下低出生体重率

E.新生儿低体重率

7.以下哪一个指标属于健康期望寿命指标

A.失能调整生命年(DALYs)

B.无残疾期望寿命(DFLE)

C.质量调整生存年(QALYs)D.活动期望寿命(ALE)

E. A+B+C+D二、多项选择题

1.目前健康促进的评价指标中,对健康的测量应包括哪些

A.相关疾病的指标

B.健康的相关指标

C.健康政策和组织措施

D.影响健康的环境指标

E.设施项目的过程指标

2.目前,健康测量指标的变化趋势有哪些

A.单一的躯体健康的测量走向对多维度的躯体、心理、社会的测量

B.从提高生活质量的测量走向环境可持续发展同步测量

C.从只对负向健康的测量走向对正向和负向两方面的测量

D.从对组织器官的客观状况的测量走向对个体主观体验和满意度的测量

E.从以患病或死亡为终点的测量走向以患病后功能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测量

3.评价健康的直接指标有哪些

A.疾病、残疾、死亡

B.生长发育、营养状况

C.心理及行为指标

D.生理功能指标

E.生态环境指标

4.评价健康的间接指标有哪些

A.人口学特征的指标

B.社会环境指标(如就业率、识字率、人均住房面积)

C.经济环境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

D.自然环境指标(如人均绿化面积、空气污染指数)

E.生活方式与行为指标

5.健康测量的内容可分为哪些

A.生理学指标

B.心理学指标

C.社会学指标

D.生活方式与行为指标

E.生长发育指标

6.健康状况测量指标可以分成哪些体系

A.按健康测量的对象分为直接指标和间接指标体系

B.按照健康测量的内容可分为生理、心理和社会学指标体系

C.按照健康测量的方式可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

D.按照健康测量指标本身的性质可分为指标和指数

E.其他分类,如将健康指标分为结构指标和功能指标、个体指标和群体指标体系等

7.1997 年,第4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提出的评价指标有哪些

A.人群健康学指标(如生长发育、生育率、健康寿命等)

B.日常生活质量指标(无病痛或残疾、情绪愉快,精力旺盛等)

C.临床健康学指标(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等)

D.社会健康学指标(如失业率、居住条件、空气质量等)

E.生物学和生物医学指标(如DNA、免疫缺陷等)

8.国家的卫生政策是提高社会卫生水平的关键因素,卫生政策测量指标有哪些

A.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对卫生事业的重视程度

B.卫生资源分配的情况

C.社区参与改善卫生状况的程度

D.卫生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的完善程度

E.有无项目规划和规划制定、执行情况三、名词解释

1.指数或系数

2.期望寿命

3.失能调整生命年

4.无残疾期望寿命

5.质量调整生存年

6.国内生产总值

7.恩格尔系数

8.生活质量四、问答题

1.简述第五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对于综合性干预措施的健康促进结果评价包括哪些方面?

2.健康促进测量指标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3.生活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简述生活质量评价的常用工具有哪些?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D 4.C 5.A 6.B 7.E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C、D、E 3.A、B、C、D 4.A、B、C、D 5.A、B、C 6.A、B、C、D、E 7.A、B、C、D、E 8.A、B、C、D

三、名词解释

1.指数或系数(index):是指由多个指标通过某种方法或法则构成的综合指标或量表得分,它更能全面地反映客观现象,如恩格尔系数等。对于主观感受、观点、倾向、心理活动,通常只能用指数形式来测量。

2.期望寿命(life expectancy):指某个年龄组人口预期今后尚能存活的平均年数,是根据各年龄组死亡率用编制寿命表的方法来计算得到,而不是死亡年龄的均数。它是用人们的生存时间长度来反映健康水平,常用的是出生时平均期望寿命,是人口中全部活产婴儿估计所能生存的平均年数。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卫生发展状况和人口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

3.失能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 DALYs):是死亡导致的生命时间损失和失能状态下的生存时间相结合的综合指标。DALYs将疾病导致的两个重要的负面作用,过早死亡和失能结合起来,以用于估计疾病带给人群的负担,其值越大表示疾病造成的损失也越大。它是失能因素纠正后生活质量人年数。

4.无残疾期望寿命(disability free life expectancy, DFLE):是指从寿命表中的平均寿命中减去因残疾而耗损的寿命后所得的平均寿命。该指标反映了居民处于健康状态下的平均寿命,即反映了人生存的质量,而不仅仅是生存的时间长短。

5.质量调整生存年(quality adjusted life years, QALYs):是指用生命质量来调整期望寿命或生存年数而得到的一个新指标,是生存数量和生存质量两者综合而形成的一种多维的定量化的健康测量指标。它通过生命质量把疾病状态下或健康状况低下的生存年数换算成健康人的生存年数。此指标具有很多的优点,反映健康的灵敏度较高,既能反映健康的积极方面,又能反映健康的不良方面。

6.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速度、比例和效益的重要指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内经济所有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常为1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总量,是社会全部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以货币为单位,不仅包括物质生产部门提供的产品(货物)价值,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提供的劳务(服务)价值,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一定时期国内经济发展水平。

7.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指家庭总支出中,用于食品的百分比,系数越低,说明生活水平越高。

8.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它不仅涉及人们的生命质量,而且更加关心人们的生活质量。它不仅考虑客观的生理指标,而且更加强调病人的主观感受和功能状况;它不仅用于指导临床、康复治疗,更为卫生部门提供决策。

四、问答题

1.简述第五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对于综合性干预措施的健康促进结果评价包括哪些方面?

对于综合性干预措施的健康促进结果评价包括以下9个方面:①知、信、行的测量,包括健康相关知识、态度、动机、行为、个人技能的改变和自我效能;②社会行动与影响的测量,包括社区参与、社区赋权、社会规范和公众舆论;③健康政策和组织实践的测量,包括政策制定、立法、规章、资源分配、组织实践、文化和行为;④健康生活方式和条件的测量,包括烟草使用、食物选择和获得、体力活动、饮酒、违法性药物滥用以及社会和物理环境下的安全性因素与危险性因素比值的测量;⑤有效健康服务的测量,包括提供疾病预防服务、卫生服务的获得以及健康服务在社会文化上的适应性;⑥健康环境的测量,包括使用烟草、酒类、违法药物、为青少年和老年人提供的健康环境、远离暴力和药物滥用;⑦社会结果的测量,包括生活质量、职能独立、社会支持性网络、社会公平和平等;⑧健康结果的测量,包括发病率、致残率、可避免性死亡率的改变、社会心理适应能力以及生活技能的改变;⑨能力建设结果测量,包括可持续发展、社区参与和社区赋权。

2.健康促进测量指标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健康促进测量指标的选择原则有:①客观性。客观比主观好,因为主观就易产生偏倚,会导致错误的结论。②特异性和敏感性。特异性是某种疾病专一的、特有的指标反映某特定情况的变化。③合理性和科学性。④稳定性和重现性。是指指标的测定值的变异程度,变异程度小就是稳定性高,灵敏性与稳定性是矛盾的统一。⑤准确性和精密性。准确性(或准确度)是指观察指标(观察值)与真值的差异程度,主要受系统误差影响。精密性(精密度)是指观察值的可重复性的大小,选用的指标最好准确度高,精密度也高。

3.生活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生活质量评价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生理状态。反映个人体能和活力的状态,通常包括活动受限、社会角色功能受限和体力适度性等3个方面的内容。②心理状态。心理变化主要是情绪和意识。因此对情绪反应的测定和认知功能的测定,构成了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成分。③社会功能状态。人所具有的社会功能除了角色功能外,还包括社会交往功能。有无能力实施社交活动是衡量一个人能否达成正常生活的标准之一。许多疾病和治疗都会给病人的社交活动造成主观上或客观上的困难。

4.简述生活质量评价的常用工具有哪些?

生活质量评价的常用工具有:①疾病影响量表(sickness impact profile, SIP)是由M.Bergner建立的一个包括136个条目的量表,它包括12类问题,其中有3类归为生理方面,4类归为心理方面,其余5类各自代表独立的内容。主要用于测量在疾病和治疗影响下的行为改变和角色功能表现。②Nottingham健康量表(Nottingham health profile, NHP)是由J.McEwen于1970年在Nottingham市开始建立的一个量表。该量表由健康问题和个人生活问题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38个条目,可归纳为6个方面,即睡眠、生活活动、精力、疼痛、情绪反应和社会孤独感。第二部分包括7个方面的陈述,就业问题、操持家务、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性生活、爱好和兴趣以及度假等。Nottingham健康量表设计的目的是评价个人对卫生保健的需要和保健的效果,并可作为人群健康状态的评价指标。评价的对象是全体人群包括健康人和病人,量表的内容更接近正常人所面临的问题。③Well Being质量量表(quality of well being scale, QWB)是由R.M.Kaplan等建立的。量表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病人日常生活活动方面的内容,包括移动、生理活动和社会活动3个方面,每个方面下设3~5个分级陈述。第二部分包括21个症状及健康问题的描述。这些症状和问题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疾病可能出现的问题。Well Being质量量表以指标定义清楚和权重合理而闻名。(程茂金)

第六章 健康促进规划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

1.每一项健康促进项目无论周期长短,都必须做好以下哪一项工作

A.科学周密的规划设计

B.领导开发工作

C.需求调查

D.效果评价

E.实施日程安排

2.任何一项健康促进规划都是由以下哪3个部分组成的

A.领导、群众、科技人员

B.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

C.调查、分析、规划

D.规划、时间安排、资金到位

E.定性调查、定量调查、召开座谈会

3.健康促进规划的效果评价应基于下述哪一项

A.领导的意向

B.经济条件

C.群众的要求

D.规划目标

E.技术力量

4.健康促进规划设计必须遵循的“目标原则”是指下列哪一项

A.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B.规划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C.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D.考虑到长远发展的需要

E.国家的总体规划

5.健康促进规划的具体目标的内容应包括下列哪一项

A.健康的改善

B.环境的改善

C.生活质量的提高

D.行为的改变

E. 3个“W”和2个“H”

6.根据PRECEDE PROCEED模式,强调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哪一项因素

A.倾向因素

B.强化因素

C.促成因素

D.政策因素

E. A+B+C

7.根据PRECEDE PROCEED模式,强调在规划实施阶段应充分运用多种手段

A.政策手段

B.组织手段

C.法规手段

D.发动群众参与手段

E. A+B+C

8.社区需求评估最主要的目的是评估靶人群的什么

A.需求和愿望

B.健康问题

C.生活质量

D.行为问题

E.医疗服务问题

9.在社区需求评估中所收集的数据应强调哪一项

A.以领导意向为主

B.以群众的意愿为主

C.以定量数据为主

D.以定性数据为主

E.定量与定性并重

10.在生活质量评估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生活质量

A.对生活的满意度

B.卫生服务的覆盖面

C.住房的质量

D.老年病床数

E.食品的供应

11.健康促进项目评价应始于何时

A.项目完成之后

B.项目实施过程

C.项目开始时

D.项目自始至终

E.项目完成若干年后二、多项选择题

1.学校控烟规划中,下列具体目标哪几条不正确

A.规划实施1年后,师生吸烟率下降5%

B.提高师生对烟草危害性的认识

C.规划实施1年后,使50%的吸烟者戒烟

D.增进师生反吸烟的意识

E.使学校成为无烟学校

2.确定优先项目的依据是哪些

A.问题的严重性

B.原则性

C.措施的可行性

D.干预的有效性

E.领导的决定

3.“降低某慢性病的发病率、病残率、死亡率”,这一规划目标属于什么目标

A.规划的总目标

B.规划的具体目标

C.规划的远期目标

D.规划目标

E.规划的近期目标

4.倾向因素是指哪些

A.行为

B.知识

C.信念

D.态度

E.价值观

5.促成因素是指哪些

A.保健设施

B.卫生服务

C.保健技能

D.个人行为

E.经济支持

6.强化因素是指哪些

A.支持性环境

B.激励政策

C.心理咨询

D.宣传教育

E.领导、亲属、朋友的支持

7.影响行为的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哪些

A.三类因素是相互独立,相互排斥

B.三类因素可以相互转化,并不排斥

C.任何行为都受这三类因素的共同影响

D.任何一类因素都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E.三类因素相互作用,有共同促进作用

8.健康促进规划的具体目标必须是哪些要求

A.不要太具体、太明确

B.目标必须是长远的、美满的

C.具体目标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

D.目标应该是可以测量的

E.具体目标必须包含3个“W”,2个“H”

9.制订规划项目的干预措施应针对哪些因素

A.危险因素

B.倾向因素

C.促成因素

D.强化因素

E.传播途径

10.健康促进规划设计要点是哪些

A.有项目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B.有明确的目标人群

C.干预内容针对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和环境因素

D.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监测、评价方法

E.采用多部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方法三、名词解释

1.PRECEDE PROCEED模式

2.需求评估

3.倾向因素

4.促成因素

5.强化因素

6.总目标

7.具体目标

8.教育目标

9.行为目标

10.规划目标四、问答题

1.请说明在规划设计中应用“模式”的重要性。

2.通常健康促进规划设计模式包含哪几个阶段?

3.请举例说明PRECEDE PROCEED模式中,从“结果入手”追溯到最初起因的过程。

4.请简述社区需求的含义。

5.在社区评估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6.简述社区需求评估的主要内容。

7.简述流行病学诊断的主要目的。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D 4.B 5.E 6.E 7.E 8.A 9.E 10.D 11.D

二、多项选择题

1.B、D、E 2.A、C、D 3.B、C、D 4.B、C、D、E 5.A、B、C、E

6.A、B、E 7.B、C、D、E 8.C、D、E 9.B、C、D 10.A、B、C、D、E

三、名词解释

1.PRECEDE PROCEED模式:又称格林(Green)模式。为如何有效地进行项目设计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规划程序和框架。该模式分成两大部分:PRECEDE部分,即项目设计开始前的诊断过程,包括5个阶段(诊断),即社会学诊断、流行病学诊断、行为和环境的诊断、教育和组织学诊断以及管理和政策诊断;PROCEED部分包括规划的执行和评价两大部分,而评价部分又分为过程评价、近期效果评价和远期效果评价3个阶段,加上执行阶段,共有9个阶段。

PRECEDE PROCEED模式特别强调在设计干预措施时,要充分考虑针对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在规划执行时要充分利用政策、组织和法规的手段。

2.需求评估(needs assessment):又称社会诊断,是一个通过客观、科学的方法对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以及与这些问题有关的社区内组织机构、政策、资源现状进行确定的过程。通过社区诊断,进一步制订针对社区重点健康问题和主要危险因素的策略,以及如何在项目活动中分配可得的资源。

需求是指社区居民对健康服务的需要和要求。需要是指为了群众的健康必须得到的基本服务,而要求是表达群众的要求和愿望。有时某种服务确实是需要的,但群众没有要求,相反,群众有要求,但不一定是需要的。因此,做到需求的统一是十分重要的。

3.倾向因素(predisposing factor):通常先于行为,是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和愿望,或是诱发某种行为的因素,倾向因素包括:知识、信念、态度和价值观。

4.促成因素(enabling factor):是促使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因素,如保健设施、医疗费用、保健技能、行政支持等。

5.强化因素(reinforcing factor):存在于行为干预后加强或减弱某种行为的因素,如激励或惩罚等,以使某种行为得以巩固或加强、淡化或消除。

6.总目标(goal):指某规划预期应达到的理想的影响和效果。总目标通常是指远期的,总目标可以是比较笼统的,不要求具体的和可测量的指标。

7.具体目标(objectives):为实现总目标所要达到的具体结果。要求是明确的、具体的和可以测量的指标。

8.教育目标(educational objectives):指实现行为的转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信念、态度和技能。

9.行为目标(behavior objectives):规划实施后要实现的行为改变。

10.规划目标(program objectives):规划实施后要达到的最终结果,即远期效果。

四、问答题

1.请说明在规划设计中应用“模式”的重要性。

健康促进规划设计模式是一种设计的框架,涵盖了设计的主要要素,据以设计可使规划更科学更完整。

2.通常健康促进规划设计模式包含哪几个阶段?

健康促进规划设计通常分为6个阶段:①评估靶人群的需求;②确定要解决的主要问题;③制订总目标和具体目标;④提出干预策略;⑤执行干预措施;⑥评价结果。

3.请举例说明PRECEDE PROCEED模式中,从“结果入手”追溯到最初起因的过程。

4.请简述社区需求的含义。

社区需求有两层含义:其一,从专业角度考虑,为了解决某健康问题必须提供的健康服务——服务需求;其二,从社区群众角度考虑,为了解决某健康问题要求提供某种健康服务——服务要求。例如,为了控制传染病必须提供免疫接种服务,如果群众对其不理解、不接受,再好的免疫制剂也不起作用。反之,群众要求手术(如要求剖宫产)和昂贵的药物,这种服务要求显然是不合理的。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存在,重要的是要与社区群众充分交流以达成共识。一些规划失败的原因正是没有与群众达成共识。必须引以为戒。

5.在社区评估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社区评估应特别注意两个问题:①邀请社区领导、群众代表以及相关人员共同参与社区需求评估、规划设计、执行和评估,以树立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规划的全过程。这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②在社区需求评估中,应从不同来源收集资料,应包括社会学指标以及影响健康的因素,因为许多疾病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这种广角度的方法有助于规划制订者更能客观地、全面地、科学地制订规划。如果我们把问题分析得很狭窄,解决问题的手段必然会受到限制。

6.简述社区需求评估的主要内容。

社区评估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与健康相关的问题。了解谁需要保健、病情发生在哪里、直接和间接原因及其相关因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2)与健康服务相关问题。服务的覆盖面,包括资源的可得性,地理的可及性;目标人群对服务的利用、服务的完整性,服务质量与效果;服务提供时是否考虑了危险人群;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态度;机构间相互合作情况;是否建立经常性评估制度。(3)当地资源情况。卫生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卫生设施、经费投入;非卫生资源及其他。(4)当地决策层领导的承诺。是否有支持性政策、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资源分配是否合理、社区参与水平、组织和管理网络是否建立。(5)社会与经济状况。人口增长率、人均年收入水平、就业情况、人均住房面积、教育水平、交通状况以及成人识字率等。(6)立法情况。

7.简述流行病学诊断的主要目的。

流行病学诊断的主要目的有:①因某健康问题而受累的是哪一人类人群,不同性别、年龄、种族、职业间的流行是否相同,哪一类人群受影响最大。②与该健康问题有关的各种因素是什么,其中什么因素影响最大。③规划应针对哪一类人群,解决什么问题。④预期能得到什么效益,什么时候得到。⑤提出完善的规划目标。(黄敬亨)

第七章 健康促进规划的实施

一、单项选择题

1.项目规划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哪一个

A.专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

B.规划设计的严谨和科学

C.有良好的检测与质量控制D.政府的承诺和支持

E.有群众的支持和参与

2.在健康促进项目执行中,社区参与是指下列哪一项

A.社区群众参与项目的具体工作B.社区群众参与项目的评价工作

C.社区群众参加基线调查工作C.社区群众参加项目的总结工作

E.社区群众参与项目社区需求评估、规划设计、执行和评价的全过程

3.社区参与的最主要目的是哪一个

A.节省项目资金的支出

B.解决人力不足问题

C.营造支持性环境

D.树立主人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

E.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

4.政府的承诺主要体现在哪一个方面

A.领导的讲话和书面的支持B.领导亲自参与规划活动

C.提供政策支持

D.通过政府发动群众参与

E.从组织上、政策上和资金上提供支持。

5.在培训工作的评价中,过程评价是指下列哪一种

A.评估培训过程中各项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B.评估学员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程度

C.评估学员经培训后工作能力的提高

D.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

E.评估成本效益

6.以社区为基础的干预是指下列哪一种

A.对全社区居民进行全面的干预

B.强调重点干预与一般干预相结合

C.对社区某特定健康问题(如慢性病)进行全面干预

D.对社区某特定健康问题的高危人群进行干预

E.对早期发现的病人进行干预

7.在慢性病防治中,社区干预的重点应该是下列哪一项

A.早期发现病人并给予早期治疗

B.提高社区居民保健意识

C.增加医疗实施,提高医疗水平

D.针对慢性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E.对社区居民进行全面筛检,发现病人二、多项选择题

1.健康促进规划中,干预策略是指哪些措施

A.提供信息、教育和传播

B.政策和环境的支持

C.提供社区健康服务

D.提高居民的保健意识

E.提供资金的支持

2.项目培训最主要的目的是哪些

A.为当地培养一支撤不走的技术队伍,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B.提高专业人员对项目管理、设计、执行和评价的能力

C.提高领导者对项目重要性的认识,以争取更大的支持

D.提高医疗技术力量

E.提高成果的科学水平

3.在规划实施中,以下哪几项措施是重要的

A.得到社区政府的承诺和支持

B.有一支高素质的技术队伍

C.有群众的积极参与

D.有完善的监测和质量控制体系

E.得到上级学术机构的指导和帮助

4.人员培训计划的制订应着重考虑哪些内容

A.确定培训的目标和选择培训对象

B.编写合适的教材和师资队伍的落实

C.教学场所和教学设施的落实

D.后勤保障工作

E.有资深专家授课

5.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A.对调查内容的可行性做预调查

B.对调查器材和试剂做标准化试验

C.对规划的各项活动实施做完整的记录,并进行标准化

D.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

E.注意规划效果评价三、名词解释

1.规划实施

2.社区开发

3.社区参与

4.社区赋权

5.社区联盟

6.预试验

7.核心干预

8.高危人群

9.重点人群

10.监测

11.质量控制

12.内部审计四、问答题

1.社区开发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2.在项目规划实施过程中,应特别强调哪些问题?

3.为什么说建立项目领导机构是极其重要的?

4.社区参与的意义是什么?

5.社区参与的内涵包括哪些?

6.项目培训的目标是什么?

7.项目培训应遵循什么原则?

8.评估项目培训效果应包括哪些方面?

9.评估项目培训效果的方法有哪些?

10.社区干预为什么要分阶段进行?

11.质量控制是一种效果评价,你同意吗?为什么?

12.质量控制包括哪些内容?

13.监测指标通常包括哪些?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E 3.D 4.E 5.A 6.B 7.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 2.A、B、C、E 3.A、B、C、D、E 4.A、B、C、D 5.A、B、C、D

三、名词解释

1.规划实施(program implement):规划实施是按照规划书去实现规划目标,获得效果的过程,也是体现规划根本思想的具体活动和行动。

2.社区开发(community development):是联合国倡导的一项世界性运动。其内涵是在当地政府的组织领导下,提高群众参与社区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发展社区成员间的相互支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实现项目目标,动员社区资源,规划社区行动,进一步发展与改善社区经济、社会、文化状况。

3.社区参与(community participate):指社区领导和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健康促进活动,包括社区项目规划的设计、执行和评价的全过程。

4.社区赋权(community empowerment):即给人民和社区当家作主的权利。同时,必须建立在不同文化、不同社会阶层和不同性别都能享有平等权利的基础上。

5.社区联盟(community coalition):是社区内各有关团体和个人,在共同利益和目标的基础上,为促进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建立广泛的联盟,充分发挥其职责。这是有效的多部门参与形式。

6.预试验(pilot study):是在开展大规模干预之前,对规划中任何活动在开展该项目的地区和人群中开展小范围的试验,以验证和改善各项活动。这是规划实施的重要步骤。

7.核心干预(core intervention):对整个人群产生重大影响的单位,如控烟项目中,对医院、学校和行政机构的干预和高危人群进行重点干预。

8.高危人群(high risk population):指对某病具有高度危险性的人群,如控制艾滋病项目中,卖淫嫖娼者、吸毒者、同性恋者、性病和艾滋病感染者及其亲属。

9.重点人群(focus population):如控烟项目中,对医院、学校、机关的干预,这些单位的控烟效果易在群众中产生榜样作用,辐射面广,在全社会控烟中起强化作用。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重点人群包括:年轻人、流动人口、宾馆和服务行业人员、长途汽车司机等。这些人群是我们重点保护对象。

10.监测(monitoring or surveillance):是指健康教育项目规划付诸实施后,需要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日复一日的持续监督以了解项目投入的使用情况,项目活动的进展,各项活动是否按时完成以及发现项目中存在的长处及弱点以便及时地做出合适的调整。

11.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是指利用一系列方法来保证规划执行过程的质量。即为保证达到预期目标所采用的一系列专业活动的合适程度。质量控制主要是评估规划本身的设计以及规划执行过程中各种活动的质量优劣和效率,而不是规划的效果和行为效应。它在完善健康促进规划的设计、执行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12.内部审计(internal audit):是指判断是否按项目要求投入资金,分配是否符合需要(基建、设备、培训及活动经费等)。资金应具备每月、每季、每年的来源类型和分配数量的记录,包括工作人员的时间、媒介和其他资源等。

四、问答题

1.社区开发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社区开发一方面要推动项目区各级政府对项目的承诺,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展项目工作;另一方面要通过社会动员、示范等措施激发项目区群众对项目的需求和愿望。这两方面的结合,一个从上层推动,一个从底层拉动。推动策略包括通过传播国家卫生政策,向各级政府领导说明项目的意义、项目对社会和经济产生的效益;争取从组织、政策和资源上的支持。拉动策略包括社会动员;加强个人的健康教育;建立示范户带动整个社区;针对项目区的实际,研究、确定可行的筹资方法,动员足够的资源。主要内容包括:建立领导机构;动员群众参与;加强网络建设;创造支持性环境。

2.在项目规划实施过程中,应特别强调哪些问题?

建立项目领导机构之所以重要是由于健康促进项目通常是一项涉及面广、跨部门、跨行业的社会系统工程。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仅靠卫生部门是承担不了的,因此,开发领导参与是十分重要的,特别要强调政府的领导,而不是政府的某一个职能部门的领导。

3.为什么说建立项目领导机构是极其重要的?

项目实施首要的任务是机构建设和政策改革,以利于加强协调、动员多部门的参与,也有利于建立一个支持性政策环境。其次要重视人才的开发,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实施人员的技术水平。第三,要重视以社区为载体的干预策略。第四,重视监测与评估,为保证健康促进活动的质量,必须建立系统的质量控制体系。任何一项全面综合的健康促进规划,以上四方面的内容都不可缺少。

4.社区参与的意义是什么?

社区参与的意义在于培养社区成员的主人翁意识,使项目可持续发展。全球的经验表明:参与是巩固成果的要素。

5.社区参与的内涵包括哪些?

社区参与项目规划的内涵包括:①确定社区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危险因素;②对不同人群组推荐干预的策略和解决办法;③评估当前的差距和资源能力;④参与实施项目活动,包括组织建立、政策改革、卫生服务、特殊人群与特殊场所的干预;⑤评估项目效果等。

6.项目培训的目标是什么?

项目培训的目标是:①改善开展项目管理、监测和评估的技能,其中包括政策、组织开发,以及社会动员的技能。②改善行为危险因素和死因监测的技能,其中包括行为危险因素调查、抽样、资料收集、分析和运用资料的技能。③改善、强化健康促进队伍必须具备的技能,其中包括健康促进的基本概念、健康促进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能力,评估信息、教育和传播的技巧,健康材料的制作与预试验,行为矫正和具体干预的技能。④提高本地区的人力开发、师资队伍的培训技能,包括培训需求调查、教材开发、课程设计、参与式培训方法和培训效果评估。

7.项目培训应遵循什么原则?

项目人员培训应符合以下原则:①目的明确。任何特定的培训计划都必须强调围绕着项目中心而展开,体现项目的目标和原则。②理论联系实际。培训的对象和内容应根据特定健康促进规划的客观要求,同时适合学员的具体需要,而不应以培训者个人的偏好来决定。培训课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都要针对学员从事的工作和任务,使其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③及时评估。在整个培训计划执行过程中,应不断地收集各种反馈意见,随时注意培训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8.评估项目培训效果应包括哪些方面?

培训效果评价包括3个层次:①过程评价。对培训过程所采取的各种教学活动执行情况和效率的评价。如评估教学进度是否按计划进行、教材、教学设施是否适用、学员上课的出勤率、在培训进行过程学员的各种意见等等。②近期效果评价。主要评价培训后学员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③远期效果评价。主要评定学员能否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并产生明显的效果。

9.评估项目培训效果的方法有哪些?

评价方法有6种:①参与性观察及现场观察。直接观察项目培训全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课堂教学、现场实习、教学准备活动、服务的可得性及可及性、服务质量与服务技能等。②采用小组专题讨论、知情人交谈、正式和非正式交谈、结构及半结构访谈等形式了解培训的组织人员、相关领导、教师、学员和管理人员对项目培训工作的反映和建议。③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教师、学员对培训过程及效果的意见反馈。④采用测试方法调查班前、班后对有关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⑤查阅记录内容,包括:培训计划、课程进度、教材、教师备课笔记、学员笔记、教学评估问卷、师生名单及背景、经费收支等。⑥评估服务指标和健康指标的变化:虽有许多因素都可影响服务指标和健康指标的变化,但不可否认培训远期效果将更直接地影响这些指标的变化。

10.社区干预为什么要分阶段进行?

社区干预通常采用分阶段进行,开始时每个干预场所在少数点试行,即干预的预实验,待取得一定经验后逐步推广。在干预内容上,刚开始时应精选,然后逐步扩大。

11.质量控制是一种效果评价,你同意吗?为什么?

质量控制是规划活动能保质、保量和有序开展的保证,是一种过程评价,评价的是各项活动的质量与效率,而不是效果评价。

12.质量控制包括哪些内容?

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有:①正确评估健康促进规划执行者的技能。②建立专家小组审查制,保证规划执行按质量要求,有序地进行。③加强内部审计。审计的目的是判断是否按项目要求投入资金,分配是否符合需要(基建、设备、培训及活动经费等),使用是否合理。④系统化的资料收集与保存,保证资料的科学性、完整性、正确性和可靠性。

13.监测指标通常包括哪些?

项目监督的指标包括:①投入指标,即人、财和物的投入,以时间为单位记录计划的投入;②过程指标,用于评价管理和规划质量,记录各项活动的进展、效率;③产出指标,即通过项目周期的数字显示项目完成率,如培训教材编写数,录像带制作数等;④结果指标,用于监督实现项目目标的进展,如卫生状况和危险行为的改变等。(黄敬亨)

第八章 健康促进规划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

1.项目规划设计完成后,邀请专家进行评审,这种评价称为什么评价

A.过程评价

B.形成评价

C.总结评价

D.效果评价

E.结局评价

2.在规划实施前,对问卷进行预调查以评估其可行性,这种评估属于什么评价

A.形成评价

B.效果评价

C.过程评价

D.信息评价

E.不属于评价

3.评估项目规划活动的质量与效率,这种评价属于什么评价

A.效果评价

B.不属于评价

C.总结评价

D.过程评价

E.质量评价

4.某医院为加强对腹泻病人的教育,做了以下几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以下哪一项属于效果评价

A.编写预防腹泻的小册子

B.录制预防腹泻的CD光盘

C.指导病人配制口服盐水

D.医生对病人做到上门随访

E.病人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5.某单位开展一项预防血吸虫感染的项目,选择若干人口特征、文化、经济相类似的社区,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干预,分别不同时期进行评价。这种研究方法属于什么研究

A.非实验研究

B.实验研究

C.准实验研究

D.病例对照研究

E.时间系列研究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哪些项属于效果评价

A.知识、信念、态度的转变

B.相关行为的改变

C.规划活动的效率提高

D.相关发病率的下降

E.病人的依从性提高

2.以下哪些项属于形成评价

A.评审规划设计的内容和方法是否合适

B.评估规划活动的参与率

C.对规划的某些内容进行预试验

D.评估规划执行者执行规划的能力

E.对实施规划活动的质量进行评价

3.以下哪些项属于过程评价

A.对危险因素进行监测

B.评估规划活动的质量

C.对资金使用进行审计

D.对居民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估

E.对有关数据进行系统的登录

4.某医院实施一项糖尿病的社区预防规划,获得以下结果,其中哪些项属于规划的效果

A.接受血糖筛检率明显提高

B.发现早期糖尿病病人比例增加

C.病人所花费的医疗费用明显减少

D.医院服务质量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

E.居民防治糖尿病的意识明显提高

5.某医院对乙肝病人实施健康教育,获得以下结果,其中哪些项属于教育目标

A.知道乙肝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

B.了解乙肝的临床表现及复发因素

C.定期到医院作复查

D.坚持遵医服药

E.知道乙肝抗原抗体的临床意义

6.某单位对某干预因素进行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如下,请问哪些项属于研究设计

A.将目标人群按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B.目标人群不知道自己接受什么干预

C.结果证明该干预因素十分有效

D.请研究组以外的人员对项目结果进行评价

E.对投入的资金严格实施审计

7.某单位进行一项乙肝预防研究,在项目开展之前,为了检验检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研究者抽取10位病人的血清。每份血清分别送给5个合作医院,同时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结果很不一致,你认为可能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A.选择性偏倚

B.检验者熟练程度差异

C.检测工具、试剂未标准化

D.病人临床严重性差异

E.回归因素影响

8.某单位为进行控烟研究,基线调查吸烟率为31%,经复查吸烟率为67%,两者差异之大,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A.选择调查对象偏倚

B.选择吸烟者标准不一致

C.没有按随机抽样原则

D.失访

E.历史因素

9.某地区开展宫颈癌防治,对40岁以上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检,应检查对象4 000人,实际检查2 850人,宫颈癌患病率为250/10万,你认为检出结果可信吗?如果你认为不可信,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A.失访

B.选择偏倚

C.历史性因素

D.回归因素

E.检出技术差异

10.对干预前后结果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A.历史性因素

B.选择偏倚

C.工作人员和参与者的熟练程度

D.回归因素

E.失访

11.如果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选择有偏倚,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方法避免可能造成结果的谬误

A.用统计学方法加以纠正

B.用随机方法分配实验组与对照组

C.用配对法分配实验组与对照组

D.用随意的方法分配实验组与对照组

E.用随机数字表分配实验组与对照组三、名词解释

1.评价

2.形成评价

3.过程评价

4.效果评价

5.结局评价

6.总结评价

7.偏倚

8.混杂四、问答题

1.你认为当前对规划评价存在哪些错误认识?

2.你认为应如何提高评价的质量?

3.简述规划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4.简述规划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5.简述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6.简述过程评价的主要评价方法有哪些。

7.简述规划评价与研究评价有何不同。

8.简述影响评价的因素有哪些。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D 4.E 5.C

二、多项选择题

1.A、B、D、E 2.A、C 3.A、B、C、E 4.A、B、C、E 5.A、B、E

6.A、B、D 7.B、C 8.A、C、D 9.A、B 10.A、C、E 11.B、C、E

三、名词解释

1.评价(evaluation):是客观实际与可接受标准的比较。

2.形成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在规划执行前或执行早期对规划内容所作的评价。包括为制定干预规划所做的需求评估及为规划设计和执行提供所需的基础资料和预试验。

3.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过程评价测评的是投入(input)、活动和产出(output),通过过程评价能发现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修正行动。过程评价的着重点在于项目日常持续进行的操作运转情况,旨在改善项目及其管理。过程评价与监测有相当大的重叠。

4.效果评价(effectiveness evaluation):效果评价应当证明哪些效果是项目投入造成的,哪些“效果”是非项目因素造成的,并对这两类影响加以鉴别。干预在目标社区的影响作用可与未曾暴露于干预措施下的相类似社区(对照)比较。

5.结局评价(outcome evaluation):也称远期效果评价,是评价健康促进规划的最终目的是否实现。结局评价分两个方面:①效果。即规划对目标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其评价指标是疾病发病率,死亡率、病残率、存活率及存活时间等,对于营养健康教育,则以参与者的身高、体重变化为指标。②效益。指规划改变人群健康状况所带来的远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指标主要是生活质量、劳动生产率、智力、福利、环境改善、长寿、人们精神面貌、降低卫生保健成本等。通常以成本效益和成本效果来表示。

6.总结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是综合形成评价、过程评价、效果评价以及各方面资料作出总结性的概括。综合性指标更能全面地反映规划的成败。总结评价从规划的成本效益、各项活动的完成情况作出判断,以期作出该规划是否有必要重复或扩大或终止的决定。

7.偏倚(bias):系指在抽样或检验时由于选择偏向于某一结果,忽视了另一结果而引起的系统误差。偏倚是一种错误,可发生在规划设计、资料收集、结果分析等各个阶段,它不能通过统计学方法加以纠正。

8.混杂(confounding factor):当研究两个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时,由于第3个或3个以上因素的存在,而混淆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第3个因素称为混杂因素。如研究饮酒与肺癌之间的联系,由于烟和酒通常是不分家的,吸烟成为饮酒与肺癌关系中的混杂因素。混杂因素可以通过统计学方法加以纠正。

四、问答题

1.你认为当前对规划评价存在哪些错误认识?

当前有些人对评价工作重视不够,主要存在以下错误认识:①规划设计者没有把评价设计列入总体规划,在规划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和目的,没有进行基线调查,使评价工作无法实施;②认为评价工作是耗时、耗费的工作,由于项目资金有限,而忽视了评价工作;③认为行为与环境的干预需要很长的“潜伏期”方可发生改变,或一经改变也不持久,难以评价;④自行设计的评价标准与专业标准不统一;⑤在实际工作中难以确定因果关系,效果难以确定;⑥缺少评价专业人员或专业人员中途离去;⑦领导者为了节约开支,增加项目效益而对规划评价不予考虑等。

2.你认为应如何提高评价的质量?

提高评价质量应着重注意:①提高规划设计与评价水平;②增加社会学家、行为学家和生物医学家的合作;③提高与改善政策分析;④规划目标的定量化;⑤制定实践标准;⑥改善测量指标。

3.简述规划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规划评价的主要目的有:①确定健康促进规划的先进性与合理性;②明确健康促进活动的数量与质量,以确定健康促进活动是否适合目标人群,各项活动是否按规划进行及资源的利用情况;③确定健康促进规划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及其影响因素;④总结健康促进项目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的研究假设;⑤向公众介绍项目结果,扩大健康促进项目的影响,改善公共关系,以取得目标人群、社区更多的支持与合作;⑥向项目资金提供者说明项目结果,完成合同的要求。

4.简述规划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健康促进项目规划的评价内容通常包括:①健康文化的评价,包括健康相关的知识、态度、动机、行为意图、个人保健技能和自我效能;②社会行动和影响的评价,包括社区参与、社区赋权、社区规范和公众意见;③健康公共政策和组织改革,包括政策、立法、法规、资源分配、组织改革、文化和行为;④健康生活方式和条件的评价,包括吸烟、食物的选择和可用性、体育活动、违禁药品的滥用、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对危险因素的保护比例;⑤有效的健康服务评价,包括提供预防性服务、服务中的可得性以及社会和文化的合适性;⑥健康环境的评价,包括限制获得烟、酒和违禁品,为青少年和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环境,远离暴力和毒品;⑦社会结果的评价,包括生活质量、功能的独立性、社会支持网络、辨别能力和公平;⑧健康结果的评价,包括降低发病率、残疾率、可避免的死亡率、社会心理能力和生活技能;⑨能力建设结果评价,包括可持续性的测量、社区参与和赋权。

5.简述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内部评价是指由参与该项目规划的成员自己进行评价,内部评价的优点在于评价者熟悉该规划的工作人员和各项规划活动情况,收集各种材料比较方便,且不必花费金钱去雇用评价者。其缺点是难以客观地、无偏倚地作出科学评价。外部评价是指聘请与项目无关的工作人员参与该项目的评价,其主要优点是与项目没有关联,能做到比较客观的无偏倚的评价。缺点是对规划活动不熟悉,人缘关系比较差,收集材料较难。而且费用昂贵。

6.简述过程评价的主要评价方法有哪些。

过程评价主要方法有:①直接观察各项干预活动;②专题讨论法,倾听提供者与接受者两方面的意见和看法,有助于获得真实情况;③抽查少量目标人群了解他们是否得到有关信息;④记录各项活动,这是最为重要的评估方法,它能提供动态的变化。规范化的报表有助于保证资料的一致性,便于总结和比较,还可将记录结果画成线图等。

7.简述规划评价与研究评价有何不同。

评价研究是以研究为目的的,目的在于验证研究假设,提供理论依据。因此,评价研究要求严格的科学设计(随机、对照、双盲),力求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而规划评价是在现场实施,不可能也不要求采用实验的方法进行设计,只能应用准实验方法。

8.简述影响评价的因素有哪些。

充分理解在规划设计、执行和评价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有助于防止可能出现的偏倚和混杂,使规划设计更科学,评价结果更正确、更可靠。影响评价的主要因素有:①历史性因素;②工作人员或参与者工作的熟练程度;③测试和观测的偏倚;④测量工具的误差;⑤回归因素;⑥选择偏倚;⑦失访;⑧以上因素相互影响。(黄敬亨)

第九章 成本效益与成本效果分析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成本与服务量的关系,关于医疗服务成本下列哪一项正确

A.固定成本、半变动成本、变动成本

B.固定成本、半固定成本、变动成本

C.固定成本、混合成本、变动成本

D.固定成本、延期变动成本、变动成本

E.变动成本、半变动成本、混合成本

2.关于固定成本的特性,下列哪一项正确

A.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其成本总额保持不变的成本

B.每单位服务的固定成本是不随服务量的改变而改变的

C.每提供一个单位的服务,固定成本也增加一个单位

D.固定成本的总额是不会随着时间改变而改变的

E.固定成本的总额是不会随服务量改变而改变的

3.成本效益分析中,关于机会成本下列哪一项正确

A.被放弃的最佳方案的成本

B.被放弃最佳方案的净成本

C.被放弃最佳方案的效益

D.最佳替代方案的净成本

E.最佳替代方案的净效益

4.在不同卫生规划方案的成本效益分析中用到的贴现率下列哪一项正确

A.是将方案将来的钱换算成现在的钱的货币价值

B.是将方案现在的钱换算成将来的钱的货币价值

C.是将方案各年的钱换算成现在的钱的货币价值

D.是将方案各年的钱换算成现在货币价值的率

E.是将方案现在的钱换算成将来货币价值的率二、多项选择题

1.下面哪些属于效果指标的选择要求

A.指标的有效性

B.指标的数量化

C.指标的客观性

D.指标的合理性

E.指标的公平性

2.以下哪几种方法属于成本效果分析方法

A.决策树分析方法

B.比较平均成本与边际效果的大小

C.比较增量成本和增量效果的比率

D.效果相同,比较成本的高低

E.成本相同,比较效果的大小

3.以下哪几种方法属于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A.现值法

B.年当量效益法

C.效益/成本比率

D.内部收益率法

E.增量成本效益分析法

4.关于变动成本,正确的是

A.变动成本是指不提供服务也在发生变动的成本

B.虽说是变动成本,但每单位服务的变动成本是相对不变的

C.每提供一个单位的服务,变动成本总额就增加一个单位成本

D.变动成本就是不断变化着的成本

E.变动成本的总额是不会随服务量改变而改变的三、名词解释

1.质量调整生命年

2.失能调整生命年四、问答题

1.什么是成本效果分析?如何选择效果指标?当有过多的效果指标时如何处理?

2.什么是成本效益分析?有哪些分析步骤和具体评价方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E 4.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C、D、E 3.C、D、E 4.B、C

三、名词解释

1.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 adjusted life years, QALYs):由于实施某项卫生计划或方案,拯救了人的生命,不同程度地延长了人的寿命。但不同的人其延长的生存期质量不同,将不同生活质量的生存年数换算成生活质量相当于完全健康的人的生存年数,称之为质量调整生命年。质量调整生命年是当前国内外用得比较多的一种表示人的生命质量的效果指标。对其的分析又称作成本效用分析。在医疗卫生服务中,效用是指人们对自己健康状况或生命质量的评价和满意程度。

2.失能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 DALYs):是非致死性健康结果与早逝的复合健康评价指标,用来衡量人们健康的改善和疾病的经济负担。以失能调整生命年为评价指标,对不同卫生计划或方案进行成本效用分析,对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问答题

1.什么是成本效果分析?如何选择效果指标?当有过多的效果指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