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顶嘴,妈妈怎么办(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5 12:16:07

点击下载

作者:亲亲宝贝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孩子爱顶嘴,妈妈怎么办

孩子爱顶嘴,妈妈怎么办试读:

前言

每一个小生命的诞生,都是上天赐予妈妈的最珍贵的礼物,是妈妈生命的传承与延续,为妈妈带来了无尽的希望和美好的憧憬,也让妈妈无怨无悔地倾注自己所有的爱。然而,这些小天使,偶尔也会化身“小恶魔”,开始有了自己的小脾气,有了自己的小主意,喜欢和妈妈顶嘴,不再对妈妈的安排言听计从了……

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从简单快乐的笑声、愿望没有得到满足的哭声,再到拥有丰富的情感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孩子的成长相伴而生的烦恼也就随之而来了!这些“小精灵”们经常将妈妈弄得控制不住情绪、无所适从、无可奈何……他们对这个神奇的世界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为了“验证”心中稀奇古怪的想法,经常将家里搞得乌七八糟,让妈妈们时时刻刻体会着烦恼与快乐交织的滋味。

教育孩子是世界上最让妈妈头疼的事情,也从来没有捷径可走。养孩子不像养小动物那样简单,作为智慧生命,孩子在2岁左右就开始萌生自我意识,这种意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自我意识诞生后,孩子就不再愿意按照妈妈的安排成长,想要拥有掌控自己的权利,于是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反抗妈妈的管束。这在妈妈眼中,无疑就是“对着干”。

一方面,妈妈希望自己的孩子安静、乖巧,顺从自己的意志,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的孩子活泼、有主见,做事专注。为了孩子,妈妈倾注了自己大量的心血,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妈妈们经常会发现,孩子们对自己的爱似乎并不买账,这让妈妈们感到委屈和失望。

本书致力于帮助妈妈们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顶嘴问题,为妈妈们解开孩子顶嘴背后的心理密码,并介绍了不同成长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本书精选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与早教权威机构多年的研究成果,从孩子的心理和行为方式入手,为妈妈们解答孩子为什么喜欢和妈妈作对,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许多教育方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也不再适合当前孩子成长与发育的特点。为此,本书结合传统教育与先进的教育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相互借鉴,从心理学角度为妈妈们指出了大量孩子教育中的误区和错误方法,希望能够借此帮助妈妈解决心中的困惑,制定出合理而有效的教育方法,让妈妈从劳累中解脱出来,培养出一个健康、快乐、自信的孩子。第一章我的地盘我做主——伴随一生的 “猴王心理”

孩子在3岁阶段会经历稳定和不稳定两个螺旋上升期,这个阶段的孩子会经历快乐友善和叛逆期。妈妈对这个阶段的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尤其是孩子的个性成长与心理发育影响很大。因此,妈妈们不要被孩子顶嘴行为的表象所蒙蔽,只有静下心来真正地去了解孩子,才能帮助孩子塑造一个完美的性格。猴王心理——人与生俱来的心理特性

每个人在任何年龄段,在心理层面上都渴求他人的认可,渴望自己是最重要的、最有能力的那个人,人的这种心理就是猴王心理。随着对世界的认知和知识的积累,猴王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就会隐藏起来,而在孩童时期,猴王心理的外在表现会非常明显,顶嘴就是其中之一。

有一个“猴王之争”的故事,形象生动地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猴王心理”。

一群由两百多只猴子组成的王国里,等级森严,权力最大的是大猴王,其次是二猴王和三猴王,接下来是其他猴子,地位最低的是几个已经退位的前猴王。大猴王不仅享有绝对的交配权,可以和任何一只母猴交配,其他猴子不得染指,而且还可以向群猴发布命令,享有吃由其他猴子弄来的任何食物的优先权。

现在这只大猴王比较暴戾,经常从众猴手中抢食物吃,甚至连二猴王和三猴王的食物都不放过。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然而,好景不长,众猴中有一只年轻的公猴,长得比较剽悍,“猴缘”也很好,它终于受不了忍气吞声的生活,开始向大猴王挑衅。

刚开始时,它和大猴王争抢食物,后来干脆当着大猴王的面,享用了大猴王最喜欢的母猴,并翘着尾巴向大猴王示威。

战争终于爆发了,大猴王和公猴开始决斗,战斗场景非常激烈,从山上打到山下。刚开始时,双方还势均力敌,众猴也都静静地观望,后来,大猴王的体力渐渐不支,开始节节败退。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二猴王和三猴王一声呼啸,群猴几乎全体出动,扑向大猴王,它们把大猴王逼到山中的一个湖里,四下围住。一旦大猴王企图在某处上岸,立即有猴上去打它,再把它推入水中。大猴王多次企图上岸,都被推回湖中,最后体力不支的大猴王沉入水底溺死了。

猴子尚且如此,人更是如此。在每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人同样具有很强烈的猴王心理,每个人都会试图证明自己是最重要的、最强的那个人。没有人会愿意被别人看成是最不重要的、可以忽视的人,而当被别人看成是最重要的、最强的人时,感觉则是畅快、美好的。

猴王心理是与生俱来的,孩子渴望被重视、被尊重的感觉比成人更加强烈。然而在妈妈眼中,孩子无疑是弱势的,意见和想法自然是容易被忽略的,孩子通过顶嘴、哭闹、摔东西等行为引起妈妈的注意来获得存在感也就不足为奇了。人都有猴王心理,并伴随一生

人都有猴王心理,而且人的猴王心理与人的情绪反应紧密相连。当一个人受到尊重、表扬、肯定、欢迎时,猴王心理得到满足,就会感觉到自己很重要,就会表现出兴奋、快乐、舒畅的情绪。

反之,当一个人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肯定、认可时,尤其是被别人批评、排斥、拒绝、否定时,就会感觉到自己是不重要的,感觉自己比别人都差,这时就会表现出失落、不安等情绪。

在这个世界上,人除了生存之外,出现最多的问题就是尊严问题、面子问题、自卑心理问题、嫉妒心理问题、地位问题以及虚荣心等各种心理问题。而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猴王心理在作怪。孩子的猴王心理

小孩子们都是精力旺盛的,都有着用不完的力气和精神。他们都很聪明,喜欢出风头,在游戏对抗中有很强的求胜欲望。这些都是孩子猴王心理的表现,他们喜欢寻找刺激挑战自己,可以说,越是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他们就越喜欢。而且对他们而言,在游戏中打败对手,能让他们感到非常快乐、满足,并且值得炫耀。

孩子的猴王心理表现为想要打败自己的对手,并没有其他意义,没有哪个孩子的猴王心理表现是想要争夺权利的,因此,孩子内心虽存在猴王心理,但是是纯净的,他们只是想要证明自己的存在。

每个孩子都有想成为英雄的欲望,大一点的孩子甚至会幻想自己征服世界,成为自己理想中的英雄。例如,有些男孩子会把自己想象成奥特曼,女孩子会把自己幻想成白雪公主,这些都是猴王心理作用的结果。

妈妈们面对孩子急于证明自己的幼稚行为,应该采用正向教育的方式积极引导孩子的行为向好的方面去发展,把猴王心理的正向能量激发出来,陪孩子度过叛逆期。妈妈智慧贴好妈妈要有健康的心理

妈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对孩子的态度。如果妈妈面对孩子的坏情绪没有足够的耐心,看见孩子做错事就大发脾气,这对孩子的猴王心理将会产生负面影响,给孩子的童年留下阴影。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较为常见,就是有些妈妈对待孩子的态度随自己情绪的变化而变化。自己心情好时,即使孩子做了错事,也一笑了之;情绪不好时,即使孩子做得很好,也会冲着孩子发脾气,让孩子摸不着头脑,看不清楚妈妈的态度,最后孩子会失去判断对错的能力,长大后也很难对某件事做出正确的决策。

妈妈的不良情绪及不健康的心理会转嫁给孩子,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想要做个好妈妈,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其次,自己要有大是大非观,有原则,有底线。最后,面对孩子因猴王心理而产生的叛逆行为,要有耐心地积极引导,只有这样,才能缔造孩子的完美性格。温馨小提示

趋利避害的原则决定了人人都希望持续地满足自己的猴王心理需求,孩子尤其如此。在孩子的内心中,他们就是宇宙的中心,他们把自己看得很重要、很强、很尊贵,而这也是自尊心理的本质。妈妈要做的,就是在有原则的基础上,满足孩子的猴王心理。独立意识形成,孩子也就逐渐学会了顶嘴“顶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孩子独立意识形成的标志。抓住孩子独立意识强烈的时机,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对孩子未来的成长至关重要。孩子只有具备了独立性,长大后才能很好地为自己的事情做决定,摆脱依赖心理,自信心更强,面对困难时才不会孤独无望。

2岁左右是孩子自我意识萌芽的迅猛时期,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孩子迫切地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独立意识也越来越强烈。任何事都有正反两面,妈妈与其抱怨孩子顶嘴、不听话,不如静下心来想一想,怎样利用孩子的逆反期,培养出孩子独立自主的性格。孩子的冲动阶段

美国心理学家卢文格指出,孩子在自我发展过程中,会经历一个冲动阶段。而这个阶段有助于孩子证明他们独立的一面。孩子经常说“不”“让我来做”等,正是其处于冲动阶段的表现。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强调自己的存在,赢得妈妈的尊重。

然而,对于孩子的这些举动,妈妈内心里是十分不屑的。妈妈认为,孩子太小,除了捣乱,真的做不了什么。可是孩子不这样认为,他觉得自己非常强壮,希望通过自己做某些事情来展示自己的能力。

这个阶段的孩子,所表现出的逆反行为各不相同。逆反心理越强的孩子,自主能力越强,越不容易被外界干扰,独立性越强。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经常抱着怀疑的态度看别人,表现为什么事都和妈妈顶嘴,他们认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孩子想要独立

孩子为了保护逐渐形成的自我意识,“警戒”心理很强,抵触任何看似能够威胁到“自我”的外来力量,因此也会表现出一些无理取闹的行为。这是孩子想要摆脱依赖、想要独立的必然过程。“反抗”这种行为,也是孩子追求独立的一种表现。

3岁的轩轩在幼儿园中非常不合群,老师们也都说轩轩太叛逆。

轩轩总认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行,谁的话都不愿意听。在家里也是这样,妈妈越是训斥,他就越对着干。

轩轩妈妈说:“有的时候他会认真听话,但那只是为了找到跟我对着干的办法!”

轩轩与小朋友们做游戏,经常玩“失踪”,有的时候,老师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找到他,为此,老师的眼睛都不敢离开轩轩的身影。正因为这样,小朋友们的许多活动都进行得不是很开心,所以,大家都不喜欢和轩轩玩。

老师问轩轩:“你为什么总是跟大家玩‘失踪’游戏呢?”

轩轩说:“你们的游戏玩错了,就不应该这样玩!”

老师想了想,改变了游戏规则,但下次做游戏的时候,轩轩依然玩“失踪”。为此,老师与轩轩妈妈进行了一次长谈。

经过交流,老师找到了原因。原来轩轩妈妈对轩轩很严格,但妈妈平时上班比较忙,很少陪轩轩。本来很少的亲子时间,都用来限制轩轩不能这样,不能那样了。但是轩轩的内心非常想要独立,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

老师根据这种情况,让轩轩当了游戏小队长,带领大家做游戏。小队长的权利就是,让大家按照自己的想法玩游戏。

一段时间过后,轩轩发现自己的游戏不太好玩,于是开始接受别人的意见,再然后学会了与小朋友合作,慢慢地,他真的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游戏小队长,再也不被小朋友排斥了。

孩子想要独立,就拼命地摆脱束缚。孩子身上的束缚大多来自于妈妈,一个想独立,另一个要束缚,矛盾和冲突的产生也就是必然的事情了。孩子有这种表现,是其成长发育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如果妈妈善于利用这个机会加以引导,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和自信心。妈妈智慧贴“顶嘴”让孩子明白权威不都是对的

并不是所有权威都是正确的,对于孩子来说,妈妈很难向他讲明白这个道理。孩子顶嘴的时候,恰恰是让孩子正确理解权威的好机会。

在孩子幼小的世界里,一开始妈妈就是权威,长大一些,老师是权威,等到成人以后,可能老板、领导是权威……

面对妈妈这个权威,顶嘴成为孩子挑战权威的开始。因此,妈妈们在面对敢于挑衅权威的小家伙时,是应该严厉打压,让他知道权威神圣不可侵犯,还是应该认真倾听他的想法,让他明白权威也并不是绝对正确的呢?聪明的妈妈一定知道怎样做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其实,很多妈妈都心知肚明,孩子顶嘴时,即使喝止住孩子,孩子的心里也不会服气,谁也无法说服谁。既然如此,妈妈们不妨告诉自己:“哇,我的孩子会顶嘴了,这就是他认知能力、自我意识的展现,可以趁机锻炼孩子的很多能力!”温馨小提示

孩子不愿意听从妈妈的安排,喜欢和妈妈对着干,总是喜欢和妈妈顶嘴是其独立意识发展的结果。孩子想要摆脱对妈妈的依赖,主宰自己的生活。因此,孩子想做的事,只要是合情合理的,妈妈不妨放手让他去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找出孩子顶嘴的根源

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发育,他们逐渐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但顶嘴也随之而来,这让许多妈妈感到棘手。是顺从孩子的意愿,还是与孩子们针尖对麦芒,用“武力”制止呢?这就需要妈妈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找出孩子顶嘴的根源所在。

妈妈们在孩子逐渐学会说话以后就会感到困惑,为什么听话乖巧的孩子突然变得喜欢顶嘴,越来越难管教了?专家指出,顶嘴意味着孩子心理的成长,他们开始逐渐明白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对妈妈而言,这是件令人欣慰的事情。

但妈妈也必须明白,孩子此时的自我意识是相当不完整的。他们不知道用何种方法来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于是,顶嘴成为孩子常用的一种简单的表达方式。听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孩子顶嘴时,妈妈们除了烦恼,更应该静下心来认真听听孩子是如何看待自己顶嘴这件事的。“我认为妈妈说我们顶嘴绝对不公平,顶嘴都是有原因的。有一次,妈妈答应我,作业做好了,就可以带我出去玩。等我做好了,她又改口说,最主要的还是要考试考好,考不好,就别想玩。这么点小事都言而无信,我很生气,当然要顶嘴了。”“我顶嘴主要是因为学习上的事。比如妈妈老要我看书,我呢,又想玩一下,这个时候就最容易发生顶嘴的事了。”“我顶嘴都是因为妈妈老让我觉得没面子。其实,有时候妈妈说得有理,可她总是用命令的语气,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让人觉得十分没面子。有一次,我练琴时弹错了,妈妈就骂人,要求这要求那,我一赌气,就和妈妈顶嘴了。”“只有在妈妈冤枉我时,我才会顶嘴。一次,我搞定所有作业后打开电视,妈妈突然发现电冰箱的门没有关紧,就怒气冲冲地说我:‘你看你,又忘记关紧冰箱门!’我随口回答了一声‘不是我’就接着看我的电视,妈妈看我还在看电视,更加生气:‘不是你,还有谁?谁整天忙着看电视,什么也不顾?’我觉得很委屈,便忍不住跟妈妈争吵起来:‘您凭什么说是我干的?您看到我没有关吗?今天我根本就没有开过冰箱!我看电视就是没有关冰箱门吗?再说,我写完了作

业,看电视也没有影响谁,您冲我吼什么?’”

看完上述几点孩子顶嘴的原因,妈妈们是要反思一下自己,还是给自己找理由呢?孩子的世界一般比较纯洁,没有成人思想那么复杂,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也没有成人丰富的找理由的经验,面对对错,孩子们不会去寻找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他们的表达方式很直接,那就是顶嘴。在什么情况下孩子会顶嘴1.诱发孩子顶嘴的几种情况(1)妈妈没顾及孩子的感受。例如,孩子正玩在兴头上,妈妈却让他立即去睡觉。(2)母子间缺乏交流。例如,孩子觉得妈妈在干涉自己,就会顶嘴发表自己的意见。(3)妈妈过度溺爱。被溺爱的孩子对妈妈有恃无恐,语言上产生顶撞就不足为奇了。(4)妈妈的反面榜样。例如,如果妈妈经常和家庭其他成员顶嘴,孩子就会潜移默化地模仿并加以运用。2.孩子顶嘴的主要原因(1)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1~3岁的孩子正处于学说话的阶段,语言能力不足,还不能清晰具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一旦孩子与妈妈的意见不同时,就会产生顶嘴的状况。(2)发现自我能力。1~3岁的孩子处于心智高速发育的时期,他们慢慢想要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做一些事,不想要妈妈帮忙。例如孩子想自己决定要穿什么衣服、玩什么玩具、吃什么东西等。他们想自己去掌控,这种愿望特别强烈。在孩子大脑髓鞘化的过程中,独立是这个阶段发展的主要标志,他们喜欢自己掌控事物的感觉,因此,孩子听不进妈妈的话是正常的表现。(3)不满妈妈的敷衍。许多妈妈会因为忙于身边的事情,常常敷衍孩子,例如“等一下哦,妈妈正在忙。你乖乖在旁边玩一会儿”,甚至是用“嗯嗯”的敷衍方式回应。孩子没有办法引起妈妈的注意,就会感到失落,尤其是在孩子不断经历敷衍之后,哭闹、顶嘴、摔东西等能引起妈妈注意的行为就出现了。

顶嘴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式,一旦习惯成自然,则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甚至会影响他长大成人后的人际关系的和睦。所以妈妈首先要遇事冷静,赏罚有度,无论孩子犯了多大的错,都不要急躁,先要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再决定处理方法,不搞连带处罚,不翻旧账。妈妈智慧贴解决顶嘴的4大妙招

了解了孩子顶嘴的主要原因后,妈妈可以见招拆招,通过以下4种方式来改善孩子的顶嘴状况。

1.稳定情绪,鼓励孩子涂鸦

涂鸦可以帮助孩子缓解情绪,促进亲子之间的感情,训练孩子的认知能力。妈妈在孩子涂鸦的过程中,问问孩子在画什么,画的人物是谁,在做什么事等,通过这样的互动帮助孩子及早熟悉更多的词汇和句子,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2.刺激思考,培养语言能力

孩子语言能力弱,反抗时间就会长,反抗强度就会大,甚至会出现肢体动作。因此妈妈在孩子逆反行为激烈时,不要只是单纯的责备或惩罚,应着手增强孩子的语言能力,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感觉和想法,这样在无形中也会刺激孩子的思考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3.尊重孩子,适度赋予权力

妈妈可以适度赋予孩子一些小小的权力,有些事情可以让他自己做决定,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的感觉。孩子在掌控事物的同时能得到安全感,有助于减轻孩子的抵触情绪。

4.积极引导,化好奇为学习

妈妈应对方式不正确也是孩子反抗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许多危险的东西不能让孩子触碰,如摸电源插座、玩剪刀等。孩子的好奇心又很强,如果妈妈只会说“不行”“不可以”等一味强行制止的话语,就会造成孩子的顶嘴行为。妈妈为了孩子的安全,并没有错,但应对方法过于粗暴了。妈妈们可以趁此机会,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传授知识,让孩子知道为什么不能这样做,既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又能减少孩子顶嘴情况的发生。温馨小提示

生活中许多妈妈在无意中纵容了孩子的顶嘴,要么哄着,要么顺着,这是十分糟糕的。因为这等于告诉孩子,顶嘴是有效的心情表达方式。以后,孩子不仅会在家里频繁地使用这个“武器”,而且会把顶嘴发展到其他场合。听名曲,养情志约纳森与《杜鹃圆舞曲》

有研究证明,妈妈经常陪孩子聆听悦耳动听的音乐,除了可以保持愉悦的心情外,还能增进母子情感交流,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

妈妈可以让孩子听一些节奏柔和舒缓的轻音乐。节奏起伏较大的交响乐、摇滚乐、迪斯科舞曲等刺激性较强的音乐,都不适合缓解孩子的不良情绪。音乐选择要考虑在频率、节奏、力度、混响分贝范围等方面,符合孩子的生理发育特征。约纳森的《杜鹃圆舞曲》就是一首非常合适孩子听的世界名曲。

约纳森(1886年—1956年)是挪威作曲家,曾在德国学习音乐,《杜鹃圆舞曲》是约纳森的传世名作。

这首钢琴曲也经常以管弦乐或其他器乐形式演奏。据说在1918~1930年期间,约纳森曾在斯德哥尔摩金杜鹃电影院专为无声影片的放映作钢琴配音,本曲就是为当时的影片即兴配音而作。

乐曲采用3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简短的引子后立即出现模仿杜鹃叫声的音调。婉转的鸟鸣与轻松的3拍子节奏形成了迷人的温和气氛。主题之后出现的第2个主题旋律连贯、流畅,具有明显的歌唱性,展示了一个欢乐的舞蹈场面,然后再现杜鹃主题,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全曲。名曲赏析

第一段:以弱拍开始,节奏自由的简短4小节引子过后,出现模仿杜鹃鸣叫的音调,以杜鹃鸣叫的下行三度构成的动机为核心,运用重复、模进、变奏等手法,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

第二段:“la”的长颤音开始,主旋律应用了许多颤音,间杂着杜鹃的鸣叫声,好似杜鹃鸟灵活地在林中飞来飞去,一会儿在这个枝头跳跃,一会儿又在那个枝头高唱,杜鹃鸟的鸣叫声为林中增添了浓浓春意。

第三段:旋律流畅而连贯,极富歌唱性,曲中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半音,使得旋律更加新颖。这段音乐与前两段轻快、活泼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加上手风琴特有的音色,使得音乐有一种迷人的色彩。在竖笛模仿杜鹃鸟鸣叫后,第三段抒情的旋律又反复了一次,最后第一段音乐再现,并结束在杜鹃鸟的鸣叫声上,与乐曲的开始形成呼应。第二章孩子顶嘴时,好妈妈只需蹲下身来倾听

对于妈妈来说,教育孩子从来没有捷径可走。每个妈妈都需要付出足够的耐心、细心和爱心,同时还要掌握孩子的心理发展常识,学会与孩子和平相处。面对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又非常急于表达内心想法的孩子,妈妈静下心来倾听比直接给孩子讲道理更加重要。倾听之后,妈妈一句“宝宝说得很有道理”瞬间就能融化孩子的心。很多时候,孩子顶嘴其实只是表达不清楚

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人思维的外在表现,孩子的思维方式与成人的思维方式有着很大区别,当孩子不能理解妈妈说的话或者自身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时,就会出现顶嘴的现象。这个时候,妈妈们就要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了。

儿童的语言能力是智力发展的重要体现,孩子在5岁左右就能够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了,并且有着强烈的语言诉求,喜欢谈论每一件事,会经常模仿妈妈的语气讲话,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了。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清晰地理解妈妈所说的每一句话所表达的真实含义。他们在对话中很容易产生“误会”,并对妈妈进行“挑错”,再加上自身掌握的词汇量较少,语言逻辑能力较差,无法表达出内心真正的想法,顶嘴现象就出现了。

琳琳所在的幼儿园要求小朋友回家后和妈妈一起画苹果。5岁的琳琳画了一个大苹果,并准备给苹果涂颜色。妈妈看到琳琳拿起了蓝色的彩笔,于是对琳琳说:“苹果应该涂红颜色。”琳琳反驳道:“不,我就要涂蓝颜色。”妈妈说:“苹果有蓝颜色的吗?”琳琳说:“苹果就是蓝色的!”

妈妈耐心地告诉琳琳,苹果应该是红色的,并拿出一个苹果给琳琳看。结果,琳琳就是不听,执意要涂成蓝色。这让妈妈很生气,也失去了耐心,亲自动手将苹果涂成了红色,结果琳琳大哭了一场,说:“妈妈是个坏妈妈!”

琳琳的妈妈非常不解,一直很懂事的琳琳怎么就学会了顶牛呢?第二天琳琳的妈妈把这件事跟琳琳的幼儿园老师说了。后来,老师经过循循善诱,才了解到琳琳的真实想法,并告诉了琳琳的妈妈。

原来,琳琳的爸爸是海军军官,常年在部队驻守,妈妈告诉琳琳,大海是蓝色的,爸爸的军舰就在蓝色的大海中。琳琳想爸爸了,所以,就想将苹果涂成蓝色的,希望爸爸平安。琳琳的妈妈了解到真相后,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陪着琳琳画了一个又一个蓝色的苹果。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琳琳的顶嘴行为并不是叛逆导致的,只是她内心的感情和想法没有办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而琳琳的妈妈也没能通过有效的沟通手段,引导琳琳说出内心的真实情感,于是就导致了矛盾爆发。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妈妈们能够更加有耐心地去倾听和挖掘,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减少孩子的顶嘴行为。学龄前孩子语言发展的特点(1)学龄前的孩子,已经可以完整、连贯地说话,同时语言表达也能做到生动、有感情,并能在讲话过程中与肢体动作相配合。(2)学龄前的孩子基本能够听懂一些较复杂的句子,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可以掌握表示因果关系的连接词,语言的连续性逐步加强。(3)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词汇量逐步丰富,能够与成人自由地进行言语交流,开始产生内部言语,即默语。(4)语言对行为产生调节作用,孩子在行为方面会产生一定的自觉性和计划性。孩子表达能力差的主要原因(1)性格内向,羞于开口,平时与人交流时容易脸红,声音小。(2)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不协调,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跟不上思维的发展速度,说话时表现为语言不连贯、不流畅。(3)不自信的孩子不敢表露自己的观点,说话时表现为吞吞吐吐。(4)生活环境单调,缺乏语言交流锻炼,交流常处于被动状态,

交流变成被动地提问与回答,语言表达表现为词不达意,缺乏条理。妈妈智慧贴学龄前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方法

1.孩子的语言表现力培养

从5岁开始,妈妈可以重点训练孩子的发音,其中包括培养孩子清楚地吐字、调节声音的强弱、运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来提高表现力、支配和运用自己的呼吸等内容。通过这些方法,让孩子初步学会通过改变语调来表现所要表达的内容。

2.与孩子一起说绕口令

绕口令的内容和形式比较活泼,容易被孩子喜欢和接受,绕口令可以帮助孩子区分容易混淆的发音,从而使发音得到锻炼。在教孩子学说绕口令时,妈妈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发音准确无误,其次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慢到快。

3.用孩子理解的词语解释新词

孩子遇到新词时,通常只有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才能理解新词的意义。随着孩子语言理解能力的增强,妈妈可以尝试用孩子可以理解的简单的词语来解释新词。例如用“好看”来解释“美丽”“漂亮”等词语。

4.陪孩子读书

每天晚饭后或睡觉前,妈妈们可以选择一本孩子喜欢的书读给孩子听。最好用丰富的表情和腔调进行朗诵,以激发孩子的阅读欲望和思考能力。同时,孩子会很愿意提出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有利于孩子表达能力的培养。

5.在阅读中识字

通过阅读,妈妈可以教孩子认识一些简单的常用字,将图、文、字结合起来,有助于孩子对汉字的理解。当然,妈妈要注意,不能为了让孩子识字而阅读,而是让识字变成阅读的工具,这样才不会让孩子对阅读产生抵触情绪。

6.创造适宜孩子表达的语言环境

妈妈在日常生活中要努力营造适合孩子语言表达的环境和氛围,例如鼓励孩子多表达,对孩子的观点给予肯定和支持,让孩子在平等、和谐、被肯定的氛围中表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同时,好妈妈也要注意自身的语言修养,为孩子做好榜样。温馨小提示

学龄前是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最佳时期,孩子急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就会出现顶嘴的行为,妈妈们要透过表象看实质,利用好这一时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这对孩子的智力发展、表达能力、理解知识的能力等方面都有益,会使孩子受益终生。孩子顶嘴时,再愤怒也要让孩子把话说完

孩子3~5岁时就会进入第一个叛逆期,开始变得处处与妈妈作对,爱顶嘴、爱说“不”。孩子出现这种逆反的原因是什么?妈妈应该怎样应对呢?

孩子进入叛逆期,出现爱顶嘴的行为,一方面是为了证明自身的存在感,另一方面则是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但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自身观点很难表达清楚,在得不到妈妈认同的情况下,就会表现出顶嘴的逆反行为。

面对这种情况,妈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面对孩子过激的语言,多愤怒也要让孩子把话说完,慢慢引导孩子表达出内心真实的想法,而不是用更加过激的语言和权威去压迫孩子,这样容易给孩子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晚饭过后,5岁的露露想要妈妈陪着玩游戏,露露的妈妈有篇采访稿着急整理出来,就让露露一个人玩一会儿。露露一脸的不高兴,噘着嘴对妈妈说:“妈妈,我要把您的眼睛挖下来!”璐璐的妈妈诧异地看着露露,说:“你说什么?”露露说:“我还要把您的耳朵切下来!把您的鼻子也切下来!”璐璐的妈妈急着赶稿子,加上露露这样说,情绪一下就上来了,大声斥责露露:“我天天上班赚钱养着你,就养了这样一只白眼狼……”露露委屈地大哭起来。

这时,露露的爸爸一边安抚情绪激动的妈妈,一边问露露:“为什么要这样说妈妈呢?”露露边哭边说:“妈妈没有了眼睛,心能看到我!妈妈没有了耳朵,心能听到我!妈妈没有了鼻子,心能闻到我的味道!我想要住在妈妈的心里……”

听到露露这样说,妈妈身体一颤:原来,是自己忽略了孩子,孩子只是想得到自己的爱啊!“对不起,宝贝!是妈妈忽略了你。”妈妈跟露露道歉,“妈妈不赶稿子了,陪你做游戏好不好?”“好!”露露破涕为笑,搂着妈妈的脖子狠狠地亲了一口。

大多数时候,妈妈都会忽略孩子的心,总是喜欢站在成人的角度看问题,总是觉得孩子还小,没有必要与他们进行沟通。其实,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丰富而奇特的,有的时候他们并不丰富的语言无法准确地表达内心的感受,甚至词不达意,所表达出的内容可能与心中的感受背道而驰。因此,妈妈在与孩子交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打断孩子的倾诉

在孩子顶嘴的时候,妈妈们不要盲目发脾气,多愤怒也要引导孩子把话说完,把内心的想法完整地表达出来。在孩子顶嘴的背后,说不定有着令妈妈们感动的原因。

无论妈妈是没有时间听孩子说话,还是觉得孩子说的没道理,在和孩子进行交流时,千万不要打断孩子的话。由于孩子的思维容易被中断,一旦中断将很难恢复,所以在孩子说话的时候,妈妈的注意力一定要高度集中,要认真听孩子讲话,这样不仅是对孩子的尊重,还能很好地发展孩子的思维。

有时孩子向妈妈倾诉,并不是想让妈妈帮他解决问题,而是想要妈妈体会他的感受,如果中途打断孩子的倾诉,他的感受就会因此受阻,情绪就不能发泄出来,从而不利于孩子良好情绪的形成。2.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孩子

在生活中,当孩子说话时,很多妈妈都会说“住口”“不要再说了”,以此方式来阻止孩子说话。因此,孩子经常会和小伙伴抱怨妈妈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总是阻止他们说话。由于妈妈总是喜欢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总是觉得自己很懂孩子的心,然而却忘了孩子的思想和年龄。

只有让孩子把话说完,妈妈才能知道孩子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才不会误解孩子的善意。如果每个妈妈都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认真地听完孩子想要说的话,就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体会到孩子的感受。妈妈智慧贴怎样与孩子保持有效沟通“交流不就是跟孩子说话嘛!”持这种观点的妈妈占大多数,与孩子沟通时,有效交流很少,多数是妈妈在说,孩子不感兴趣,然后选择性遗忘了妈妈的话。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妈妈要怎样才能进行有效交流呢?

1.语言要精练

妈妈与孩子讲话要保持精炼,表达出观点就好,妈妈的长篇大论,没有孩子听得进去。尤其是男孩子,妈妈的唠叨很可能连他耳朵都钻不进去,倒不如直接下命令。

2.不要追问

妈妈不要过度追问孩子,许多妈妈喜欢刨根问底,当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妈妈就开始不停地问:“你今天吃了什么?跟谁玩了?叫什么名字?玩的什么游戏?老师对你好不好?”女孩子能够坚持回答几个问题,男孩子通常会情绪失控。关心孩子安全是必要的,但过度追问就会让孩子学会敷衍。

3.不要总是提及孩子的错误

妈妈不要故意反复提及孩子的过错,或者拿孩子的错误开玩笑。只要孩子意识到错误就可以了,反复提起会让孩子充满恐惧和厌烦,对交流没有任何好处。温馨小提示

在孩子说话的时候,不要轻易地打断孩子,要学会倾听孩子说话,只有这样,当孩子的想法出现错误时,我们才能及时地给予纠正,才能更多地了解孩子,知道孩子的心声,也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得到提高。蹲下身来让沟通变得平等,孩子就不爱顶嘴

不平等的沟通是导致孩子和妈妈顶嘴的主要原因之一,渴望被尊重,渴望平等沟通,是每个孩子都有的心理诉求。美国一项科研调查报告显示,9个月至3岁的孩子与妈妈保持健康的交流,妈妈给予孩子更多倾诉的机会,孩子在日后会变得更加聪明。

妈妈对孩子的爱是深沉的,是无私的,也是伟大的。妈妈们不辞劳苦地工作,她们可以顶着烈日炎炎在田间耕耘,她们可以穿梭在城市中挥汗如雨,她们可以为了孩子没日没夜地加班……但是,让妈妈感到困惑和伤心的是,她们付出的这些爱,往往换回来的是孩子的不理解,是孩子的反击,是亲子间的隔阂。

中国妈妈受传统教育影响,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爱,忽视了与孩子之间心与心的交流,往往不能引导孩子说出心里话,也不会向孩子袒露心扉。按照成人的思维,对孩子说心里话是丢面子的事,而这恰恰是造成亲子间交流障碍的主要原因。让孩子把话说完

许多妈妈与孩子沟通是以“过来,妈妈有话跟你说”这种方式开始的,在沟通过程中,往往说话的只有妈妈一个人。如果孩子所表达的观点与妈妈的观点相悖,就会遭到妈妈的训斥。如果孩子想反抗,一场母子间的冲突就不可避免。

只要妈妈静下心来观察就会发现,在气氛融洽的环境中,孩子经常是滔滔不绝。所以,妈妈要抓住这样的机会,甚至创造这样的机会与孩子进行交流,有问题要问孩子时,尽量少用“为什么”这个词,因为它容易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面对叛逆的孩子,妈妈可以用引导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如“今天上幼儿园,有什么开心的事情与妈妈分享啊?”“有没有发生特别有趣的事情?”“你今天表现得好不好?”当孩子诉说的时候,妈妈要学会微笑着倾听,不要发表任何意见,只要让孩子感受到妈妈喜欢听他讲话,无论以后他遇到什么开心的事或者不开心的事,都愿意主动说出来。

孩子做了错事,妈妈不要过早下结论,也不要怒发冲冠地训斥。训斥和批评并不是教育孩子的好办法,无论孩子对与错,都应让孩子把事情说完,然后引导孩子自己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妈妈要学会走到幕后,给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不要将所有事都大包大揽。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才能让孩子愿意分享自己的快乐和忧伤,这才是真正的沟通。与孩子建立平等交流

如果妈妈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出现了问题,妈妈就要考虑改变自己的态度和交流方式了。改变这种情况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跟孩子分享自己的心事,这里的分享不是敷衍,而是真正地分享。不要低估孩子的智慧,他们已经能够从妈妈的表情和态度感受到妈妈是否真正的尊重他们。向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要注意说话方式,避免用指责和命令的语气,同时,要接纳孩子不同的意见,甚至是来自于孩子的批评。积极引导与耐心倾听

吃完晚饭后,妈妈还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但这个时候,也是孩子想要表达自己想法的时机。妈妈最好耐心地留在餐桌前,给孩子倾诉的机会。

有位妈妈一直想学会鼓励孩子,她的孩子向她抱怨:“功课好难、好多!我都考不好。”妈妈想,一定不能给孩子压力,就温柔地说:“考不好没关系,成绩不重要!”

孩子脸色铁青,说道:“妈妈,我再也不想理您了,再也不想跟您说话了!”

妈妈的脸色更难看,不知道自己到底又错在了哪里。

实际上,案例中的孩子是在向妈妈表达心情,希望得到妈妈的理解。如果妈妈这样说:“妈妈小的时候,也为此苦恼过,跟妈妈说说,看妈妈能不能帮到你?”这样,孩子的心情就会好很多,也会将内心的不良情绪表达出来。

与孩子沟通,需要妈妈的智慧和细致的观察,并不是所有的说教孩子都会买账。其实,更多时候,妈妈只要带着一双倾听的耳朵就可以了,就能有效避免亲子间的隔阂,与孩子的有效交流也成功了一大半。妈妈智慧贴打破亲子沟通障碍的小窍门

1.创造机会

利用晚饭后的时间,创造一个愉快和谐的交流氛围,可以谈一谈自己的工作、自己的收获,更重要的是自己犯了什么错误,这样,孩子感觉不到压力,就会发表一两句意见。这时,妈妈对孩子的意见要表现出足够的尊重,然后再展开讨论,为与孩子的沟通建立一个突破口。

2.拒绝唠叨

杜绝说教式的唠叨,这种唠叨,孩子会自动屏蔽掉,因此,说多了也只是妈妈自己拿孩子发泄情绪,没有任何效果。尊重孩子的小秘密,不要高高在上地向孩子提出各种问题,这样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加深隔阂。

3.分享快乐

妈妈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可以跟家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在这样的场景下,没有了束缚的孩子自然也愿意分享他的快乐。亲子间的隔阂也就开始进一步地融化了。

4.控制情绪

孩子在向妈妈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事情时,难免有让妈妈失望,甚至是情绪失控的事情。这时,妈妈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如果妈妈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让火气爆发出来,就会让孩子敞开的心扉重新关上,并且再难打开。温馨小提示

孩子能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意见,证明这个孩子善于思考。这个时候,妈妈应该欣喜,而不是因为孩子的意见与自己的意见相悖而发怒。妈妈对孩子的观点要保持足够的尊重,在尊重的基础上,孩子才能更容易接受妈妈的引导。孩子顶嘴时,讽刺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尊心会越来越强,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当孩子顶嘴时,妈妈不要轻易地挖苦、讽刺孩子,那样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变得更加叛逆。

面对喜欢顶嘴的孩子,妈妈千万不要一味地挖苦和讽刺,否则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还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负面情绪较多的孩子,妈妈应该多给孩子一些理解和安慰。妈妈对孩子进行讽刺和挖苦的做法已经超过了孩子的接受范围,是对孩子尊严的一种侮辱和诽谤,会深深刺痛孩子幼小的心灵。

经常对孩子进行挖苦和讽刺,会让孩子变得习以为常,无形之中还会助长孩子的毛病,让孩子对妈妈做出抵抗行为。过分地挖苦、讽刺孩子会让孩子对妈妈产生怨恨,影响亲子之间的关系,出现僵局。妈妈的这种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更加疏远自己,而不能让孩子信服。

君君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成绩不是很稳定,尤其是数学,成绩起伏很大。其实君君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他的领悟力非常强,学什么都特别快,可就是有粗心大意的坏毛病。

妈妈对此特别着急,每次考试,君君经常漏题或者计算错误,有时在草稿上计算完全正确,可是在抄到考卷上的时候就会写错。最开始,每次考试成绩出来的时候,妈妈都会问孩子考得怎么样。慢慢地,妈妈对孩子的粗心行为感到很无力,就不再关心君君的成绩了。

君君是个知道上进的好孩子,看到妈妈总是失望的表情,自己心里也很难过。一次期末考试,君君告诉自己,这次考试一定要仔细,千万不能再犯老错误了,那样妈妈又会失望。

在考试的时候,君君反复地检查自己的答案,结果这种方法真的有了成效,他的数学考了98分。丢掉的2分是因为不会并不是因为马虎。君君看到成绩非常高兴,心里想这次终于可以给妈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了。

回到家后,君君把考卷高高地举起,对妈妈说:“妈妈,我数学考了98分,这次我没有粗心。”

妈妈不但没有夸奖君君,反而说:“不会是抄别人的吧?以你粗心大意的性格,怎么会考这么高的分!”君君的笑容一下就消失了,妈妈的话像一把刀刺痛了君君的心。从此以后,君君的数学就再也没有考好过。

总是讽刺和挖苦孩子,只会让孩子渐渐失去进取的信心,变得越来越消沉。经常受到讽刺和挖苦的孩子,会产生反感和不满的心理,甚至故意和妈妈作对,这时母子关系就会变得紧张。因此,采用讽刺和挖苦的教育方法对孩子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妈妈鼓励孩子向前不一定非要采取这种极端的方式,可以多一些鼓励和赞扬。

总之,妈妈一定要学会欣赏孩子的进步,维护孩子的自尊,不要去伤害他们纯真的心灵。妈妈智慧贴男孩和女孩听力有差异

男孩和女孩除了性别上有差异,在听力上也有差异吗?事实是,男孩和女孩间的听力是存在差异的。男孩好动,对各种活动的积极性高于女孩,这会影响到他们的听力能力,越是好动的男孩,静下来后,耳朵越容易“罢工”。虽然女孩也有精力充沛的,但通常她们静下心来后,依然能够集中注意力倾听。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与男女荷尔蒙指数有关。

男孩存在一个快速生长发育期,此期间也会影响听力,导致暂时性失聪。科学研究指出,女孩的听力能力远高于男孩,70%的学龄前男孩的听力比女孩的差。因此,妈妈们对男孩要更有耐心,不要对他们能静下来倾听抱有奢望。如果希望男孩做什么事,最好直接下达指令,言简意赅。长篇大论,只是白费口舌。温馨小提示

当孩子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或者犯下一些错误时,妈妈千万不要挖苦和讽刺孩子,这样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践踏孩子的自尊心,会让孩子的心理受到刺激,出现逆反心理,从而与妈妈对着干。所以,妈妈要适时地鼓励,这样才能更好地改变孩子的逆反心理。会专心聆听的孩子更快乐

倾听是孩子与人沟通的前提,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感情交流的基础。孩子学会专心倾听,才不会在妈妈的观点还没有表达完时就出现顶嘴的行为。愿意倾听的孩子会收获更多的朋友,得到更多的友谊。

倾听是一种本领,不是说说那么简单,要想孩子真正学会倾听,需要妈妈多方面的协助。光听是没有任何效果的,要学会有效倾听。有效倾听就是要抓住重点,知道别人讲的重点在哪里,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倾听的目的。倾听,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专注是倾听的基础

学会倾听是孩子学会语言表达的一个前提,通过倾听,孩子能知道别人要表达的意思,进而学会如何去表达自己。很多妈妈都觉得倾听是孩子天生的本领,根本不用教,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倾听不等于听力,许多孩子在听别人讲话的时候,通常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不是经常听错就是不注意听。要想让孩子学会倾听,就要先学会专注,只有定下心来听别人讲话才能听到心里去。

霏霏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有一次放学之后,妈妈问霏霏:“今天你学到什么新知识了?”霏霏低着头不说话,努力去想,但是想半天也想不起来,这时妈妈又问她:“老师今天留什么作业了?”霏霏挠挠头,还是没有想起来。

妈妈生气地说:“你是不是没带耳朵上学啊?怎么老师说了什么你都不知道。”

霏霏立即反驳道:“我认真听了,就是忘了!”

妈妈说:“认真听了怎么会忘,老师讲课的时候你肯定玩别的了!”

霏霏顶嘴道:“我说没有就没有!”

案例中霏霏并不是没有认真听讲,而是没有专注地倾听,导致听到的内容没有在大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霏霏的妈妈显然没有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就武断地认为霏霏没有认真听课,霏霏感觉自己被妈妈冤枉了,很委屈。如果霏霏的妈妈不能及时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日后很有可能会造成亲子间沟通的隔阂,霏霏对妈妈的信任也会大打折扣。要教会孩子有效地倾听

让孩子学会倾听的目的就是要让他们明白别人要表达的意思,从别人的语言中得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光在听而已。因此,妈妈一定要让孩子学会有效地倾听,这不仅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还是自身表达能力的一种提高。

要想让孩子学会有效倾听,就要让孩子在倾听别人说话时有耐心,一定要听别人把话讲完,这样才能了解别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如果孩子缺乏耐心,在倾听别人讲话的时候就会心不在焉,注意力分散,这样既会让对方感觉孩子不尊重他,还会由于没理解别人的意思造成一些误会。所以,妈妈要教孩子学会有效地倾听,使其养成耐心倾听的好习惯。妈妈以身作则,培养孩子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倾听是孩子学会说话的基础,要想让孩子学会倾听,就必须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这样,今后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才会自觉地去倾听别人。

由于孩子的很多习惯都是从妈妈的身上学到的,所以要想让孩子有一个倾听的好习惯,妈妈在平时的生活中就要先成为孩子的倾听者。当孩子与妈妈说话的时候,一定要专心听孩子讲话。这样孩子既可以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尊重,还能塑造孩子倾听的意识,逐渐地孩子的倾听欲望就会迸发出来,还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倾听的好习惯。妈妈智慧贴培养孩子专心倾听的小技巧

1.多赞美孩子

如果孩子经常受到妈妈的赞美,他在与人交流的时候就会有动力。如果孩子的努力长期得不到妈妈的肯定,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妈妈在培养孩子学会倾听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要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2.传授倾听技巧

妈妈想要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可以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不断督促孩子认真听,还可以让孩子在听别人讲话的时候,看着对方,集中精力听别人讲。另外,妈妈对孩子倾听能力的训练要有针对性,不能只讲大方向。

3.强化训练

妈妈可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对孩子进行倾听训练,只有不断训练孩子倾听时的专注力,孩子才能拥有倾听的能力,掌握倾听的本领。温馨小提示

倾听不仅能给他人带来自信,还能帮孩子赢得他人的信赖,赢得更多的友谊。懂得倾听,才能从别人的言语中读懂对方,才能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扬。听名曲,养情志小约翰·施特劳斯与《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于1866年创作的作品,有着“奥地利第二国歌”的美誉。让孩子聆听优美的旋律,把坏情绪融化在美丽的多瑙河中吧。

多瑙河仅次于伏尔加河,是欧洲的第二长河,流经9个国家,是世界上干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的的全称是《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圆舞曲》,该曲名取自诗人卡尔·贝克一首诗的各段最后一行的重复句: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圆舞曲

你多愁善感,

你年轻、美丽,温顺好心肠,

犹如矿中的金子闪闪发光,

真情就在那儿苏醒,

在多瑙河旁,

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

香甜的鲜花吐芳,

抚慰我心中的阴影和创伤,

不毛的灌木丛中花儿依然开放,

夜莺歌喉啭,

在多瑙河旁,

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的创作趣事

一次,小约翰·施特劳斯回家时换下一件脏衬衣。妻子发现丈夫这件衬衣的衣袖上写满了五线谱。

她知道这是丈夫灵感突现时记录下来的,便将这件衬衣放在一边。几分钟之后回来,她正想把它交给丈夫,却发现这件衬衣不翼而飞。

原来,在她离开的瞬间,洗衣妇把它连同其他脏衣服一起拿走了。她不知道洗衣妇的居所,就坐着车子到处寻找,奔波了半天,也没有下落。正在她陷于绝望的时刻,幸好一位酒店里的老妇人把她领到了那个洗衣妇的小屋。

她猛冲进去,见洗衣妇正要把那件衬衣丢入盛满肥皂水的桶里。她急忙抓住洗衣妇的手臂,抢过了那件脏衬衣,挽救了衣袖上的珍贵乐谱。这正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不朽名作——《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名曲赏析

这首曲子按照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结构写成,由序奏、五个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序奏开始时,小提琴在A大调上用碎弓轻轻奏出徐缓的震音,就像黎明的曙光拨开河面的薄雾,唤醒沉睡的大地,多瑙河的水波在轻柔地翻动。

在这背景的衬托下,圆号吹奏出这首乐曲的主题音调,连贯优美,高音活泼轻盈,象征着黎明的到来。接下来是五首连着一起演奏的小圆舞曲,每首小圆舞曲都包含两个相互对比的主题旋律。

第一小圆舞曲描写了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主题A旋律抒情明朗,节奏轻松活泼,与主旋律呼应的顿音,充满了欢快的情绪,使人感到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多瑙河。主题B轻松、明快,像是对春天的多瑙河的赞美。

第二小圆舞曲在D大调上出现,第一部分旋律跳跃、起伏,层层推进,情绪爽朗、活泼,给人朝气蓬勃的感觉。乐曲突然转为降B大调,显得优美委婉,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巧妙而富于变化的第二圆舞曲描写了南阿尔卑斯山下的小姑娘们,穿着鹅绒舞裙在欢快地跳舞,富于变化的色彩显得格外动人。

第三小圆舞曲属歌唱性旋律。主题A有优美典雅、端庄稳重的特点。主题B具有流动性特点,加强了舞蹈性,呈现出狂欢的舞蹈场面。

第四小圆舞曲的主题A优美动人,富于歌唱性。主题B强调舞蹈节奏,情绪热烈奔放,与主题A形成了对比。

第五小圆舞曲是第四圆舞曲音乐情绪的继续和发展,只是转到A大调上。主题A旋律起伏回荡,柔美而又温情。主题B则是一段炽热而欢腾的音乐,形成了全曲的高潮。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在多瑙河上无忧无虑地荡舟时的情景。

最后是全曲的高潮和结尾。乐曲的结尾有两种:一种是合唱型结尾,接在第五小圆舞曲之后,很短,迅速地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另一种是管弦乐曲结尾,较长,依次再现了第三小圆舞曲、第四小圆舞曲及第一小圆舞曲的主题,接着又再现了乐曲序奏的主要音调,最后在疾风骤雨式的狂欢气氛之中结束。第三章高情商教育,好妈妈给孩子的情绪管理课

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能力,对吃饭、刷牙、洗澡等每天要做的各种事情,都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思做时,妈妈要多观察和表扬孩子的表现,没有必要非逼着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规范去做,否则只会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绪。要求孩子多识字、多数数、多上兴趣班、多学知识,远不如教会孩子怎样去正确表达情绪,培养孩子的高情商重要。孩子爱顶嘴,妈妈要关心孩子的负面情绪

孩子的负面情绪在不被关注的情况下,会让孩子因害怕失去妈妈的爱,进而采用叛逆、顶嘴等行为来引起妈妈的注意。如果愤怒、生气、伤心、嫉妒等负面情绪不断在孩子心中压抑,长期累积得不到宣泄,就会对孩子的身心成长造成严重伤害。

随着孩子的情绪逐渐分化,心中难免有困惑和不满,但他们并不具备丰富的表达方式,很难将这些困惑和负面情绪表达出来。这就需要妈妈多与孩子进行交流,学会分享孩子的喜怒哀乐,引导孩子说出心中的想法。当孩子顶嘴时,妈妈要给孩子一个宣泄情绪的机会,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孩子负面情绪的表现形式

年幼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以自我为中心,稍有不顺心就会与妈妈唱反调,对着干。如果内心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们经常会哭闹、耍赖、摔东西,用夸张的方式引起妈妈的注意。实际上,这些都是孩子情绪不能正确表达的体现,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一般来说孩子在3岁左右,就已经有了讨厌、伤心、抱歉、担忧、害怕、妒忌等丰富的情绪。但是,孩子对这些情绪的感受还处于萌芽状态,遭遇到负面情绪时,通常不知道如何应对。妈妈都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孩子生病过后会很难带,比生病之前更容易发脾气,情绪也更容易烦躁。这是因为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很难将内心的情绪准确告诉妈妈,而妈妈又不能耐心倾听,孩子觉得妈妈不理解自己,就会出现类似的表现。

孩子自我意识产生后的许多表现都体现在以自我为中心,对此,妈妈要多关注孩子心理发展方面的知识,不要单纯地认为这是孩子的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是每个孩子心理发展过程中都必须经历的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的内心世界不容侵犯,一旦他们的“领地”受到威胁,他们就会变得很激烈。但是,因为每个孩子性格不同,表现出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外向型孩子会表现出攻击情绪,内向型孩子则表现为害羞、依恋妈妈。别让负面情绪压抑在孩子心里

妈妈在孩子伤心时,要引导孩子痛快地哭出来;在孩子受委屈时,要对孩子的心情表示理解,引导孩子调解自己的情绪。孩子产生负面情绪后,发脾气、哭泣、大声喊叫等行为,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蓓蓓和玥玥从小一起长大,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到工作都在一起,可以说是总角之交的好姐妹。两个人现在做邻居,两家人好得像一家人一样。

蓓蓓的儿子轩轩4岁,玥玥的儿子小宇3岁,两个孩子经常在一起玩。自从有了这两个小家伙,两个家庭间和睦的欢笑声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两个妈妈经常性的怒吼声。

因为两个小家伙经常闹矛盾,大多数时候是因为争夺玩具,更多时候,两位妈妈根本就弄不清孩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轩轩外向,喜欢怒吼和乱扔玩具,小宇生气时不爱说话,但脾气很倔强,抱着玩具不松手,憋得小脸通红。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