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不会辜负努力的你(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8 02:08:10

点击下载

作者:衷曲无闻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梦想不会辜负努力的你

梦想不会辜负努力的你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梦想不会辜负努力的你作者:衷曲无闻排版:Lucky Read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7-01ISBN:9787500867326本书由中信联合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随波逐流和努力奋斗,都是对命运的不妥协,前者趋利避害,后者永不言败。序言正如你期待的那样

我和衷曲早在彼此出版第一本书之前就熟知对方。

那时我每周在网上发一篇文章,他亦如此,我为他清清亮亮的文字着迷,不敢相信那些细致温暖的描写,竟来自一个数学老师的记录。

我们的私信里,不时出现来自对方的“加油”,也毫不掩饰文学爱好者十几年的梦想——总有一天要出一本书,要给自己一个交代,只有当情绪落在白纸黑字间,印制成一个带有标价的册子,这才是旁人眼中落地的姿态。

出书,在那时还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我们差不多同一时间接到出版社的邀请,一直以来的坚持没有辜负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两年后,我们都有了让自己“落地”的书,两个青年有了一段励志人生,终于令忧愁的家人放下心来。

然而那之后的日子看似风光,其实也并不好过,写作是一条孤独的路,它永远令你孤独,它也非常辛苦。衷曲在教学和写作之间周旋,身负学生的信任和读者的期待,他没有令任何一个人失望,他为自己寻得一处清净的角落,无论是深夜2点,还是凌晨5点,他都靠文字传递着从前的信念。

我和衷曲一直保持着联系,他是我脑袋浑浊的时候常去聊天的人,他活得那么干净,简直不像俗世里的人。我在遥远的南半球,也同快速发展的世界缺失着联系,我们不懂世界的规则,像是倔强生长的树,我们都一样孤独,孤独中又有很多幸运。

我常去衷曲的公众号转,那里有依然光明的文字,总是令我自愧不如,他的文字和很多人不同,他是一个写故事的人,不碰那些没头脑的热血文章,他刻画的人物、事件,虽来自平凡的生命,却极致细腻。你也许已过了他描写的20岁,但你低下头触摸他的文字,就能回到当年的校服裙摆中。

这是衷曲的第二本书,和第一本不同却又相似,你能够感觉到他身上的担子重了许多,而不变的依旧是笔下的字——和2014年一样,我第一次读他的文字,就认出,那里有信念的痕迹。

读作家虹影的《走出印度》,那里面写着这样一句话:“你的笔落进万丈地狱也会开出三十六朵莲花。”

多像是在说衷曲,教书育人,读书写字,用干净的灵魂,写浩瀚的人生。

我问他:“衷曲,告诉我什么是出书的意义?”

他说——“如果我从未见过阳光,就不会在阴雨连绵的天气想看破云而出的光芒;如果我从未见过大海,就不会在苦闷的时刻想去听潮起水落。“我把自己和这个世界交手的心得体会写下来,好的,坏的,温柔的,坚硬的,黑暗的,灿烂的……别人有幸看见,或许能得到一点儿安慰。“认真写点儿东西,不辜负那些独自走过的岁月。不被捆绑,不被束缚,不理会随波逐流者的话。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像萤火虫一样,可以在黑暗里自己照亮自己,不必等候火炬。”

这段在春天说出来的话,让我确定他还会写很多很多年。

正如,正如你期待的那样。2017年4月3日陶朗加,新西兰Part 1那些不能打败你的,只会让你更强大

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不是为了从一种生活逃到另一种生活,而是为了避免最后成为自己讨厌的那种人。

那些不能打败你的,只会让你更强大。那些不能打败你的,只会让你更强大

01

海明威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在我的成长经历中,我始终相信这一点,一个人真正想做一件事,是一定能够成功的。

想进哈佛,可以天天背单词,一天学习18个小时,参加各种培训;想成为运动员,可以辍学,找最好的教练,每天坚持练习,四处参加比赛。一辈子把全部的精力用来做一件事,成功总有一天会翻到你的牌子。

我们都不甘平庸,有过无数次要想要改变自己的念头,因为看了一篇鸡汤、一个励志演讲,读完一本改善自我的书籍,或者经历一次失败的打击。这个时候,不管是理性的改变,还是感性的鸡血上头,我们都会下定决心,拼命努力,死磕到底。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目标,或大或小,或远或近。但是,很少有人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并且愿意为了这个目标而放弃全部。肾上腺素激增,刚开始能专注,但这种专注力并不持久。

我不想挂科,但我也想睡懒觉:我要减肥,可等到饭点却管不住自己的嘴。

心理学中有一个观点,人明明在工作或者努力中更容易获得“心理流”的体验,但是每个人都认为,他们在醉生梦死的颓废生活中更快乐。

正如弗洛伊德所言,人最终极的推动力只有两个,一个是追求快乐,一个是逃避痛苦。

02

人为什么容易变得懒惰?

从宇宙的基本定律来说,物质是一直运动的,同时也无限趋向静止。许多闪耀的星球由于各种作用,最后融入黑洞之中,物理学上把这个能量叫作“熵”,熵会不停地坍塌、消散。如果把人看作一个能量块,我们总会从一个充满活力的状态不可避免地走向安静状态。

从进化的角度来讲,由于人的能量有限,除非为了寻找下一份食物,否则人会本能地趋向减少自身消耗,储存足够的能量进行狩猎。就像非洲豹,白天在树上一动不动,懒到不行。到了晚上,当它开始捕猎时,速度可以达到110千米/小时。

生物学上还有一种观点,人由两个脑控制,一个是原始的动物脑,一个是发达的理性脑。动物脑认为,努力不一定会让生活更好,反而可能白忙活一场。理性脑知道,努力便可以进步,我们需要加倍努力。不幸的是,理性脑常常屈服于动物脑。

我们明明知道人生需要努力,并准备付诸行动,动物脑却在阻止我们起床,或者阻止我们将眼睛从网页上挪开;我们明明知道赌博、吸烟、酗酒不好,但动物脑却在喋喋不休地催我们动手去做;我们明明知道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不宜多吃,但动物脑却总是怂恿着我们再吃最后一勺。

在大多数时候,我们的高级脑似乎根本就没有启用,而是任由动物脑驾驭着我们的身体。

一个人每天会冒出上千个念头,并不是每个念头都能受自己控制。那些莫名其妙的想法,不合时宜的搅局者入侵的时候,总是不会先打声招呼、下个战帖什么的。

第一个念头来了,“今天中午吃什么?”你意识到自己在开小差,开始对抗。理性的想法是,中午吃饭的时候再想也不迟,现在不要想,继续看书学习。理性获胜。

第二个念头又来了,“今天星期五,《火星情报局》更新了,薛之谦真搞笑……要不先看完再写作吧”。继续对抗,不行,这篇文再不更就要掉粉了,一定不能再拖延了。半分钟后,下定决心继续写文章。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念头入侵,“愿望、梦想、目标、成功”等理性的防御力量就会变得越来越脆弱,思绪也越来越浮躁。这时,人很容易被打败,抱着“就一会儿,放松一下”的心态,随手摸出手机看看,聊天抢红包,一个下午就过完了。

更糟糕的是,即便下定决心坚守,在规定时间内绝不干其他事情,由于各种念头的入侵,注意力也可能完全崩溃,脑子里一团糨糊,丧失处理信息的能力,不管什么知识,看过一遍就忘了。

03《闻香识女人》中有句台词,我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毫无例外的,我总是知道哪条路是正确的,我知道,但是我从不走那条。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太难了。

努力进步是不断向上突破天花板的过程,你一层层撞破头顶的天花板,会到达越来越高的高度。

但这个过程十分痛苦,也许你能撞破升级成功,也许你力量积蓄不够,撞得头破血流。随着高度的升高,撞天花板需要越来越多的力量,付出越来越多的努力,承受越来越多的痛苦,流淌越来越多的血和汗。

就算战胜了惰性,有些时候你还是不敢拼,因为你怕,怕面对自己,面对那个并不优秀甚至是失败的自己。

我看上一个非常漂亮的妹子,想要去追,却害怕被拒绝。朋友恨铁不成钢,对我说,你就算被拒绝了又能怎样,总比在这里什么都不做强吧?这些道理我都懂,但我就是怂,不敢迈出那一步。妹子一旦拒绝,我的内心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个“屌丝”,好嘛,不去追了,没有女神还有朋友,继续玩我的DotA。

数学老师,你不需要告诉我怎么才能学好数学。数学题做起来就是很难,虽然做了会有收获,但我就是讨厌那种半天做不出来,最后只能承认自己很笨的感觉,好,那我就再也不做了。

人们常说“努力总会有收获”,但我经历的,都是例外:我认真学习,成绩反而不如一些整天上课睡觉的同学;我在单位勤勤恳恳工作,反倒不如一些什么都不做的人更得到领导的赏识。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硬资本,没有避风港,也没有引路人,有时连同伴都没有。每个人活着,都想证明自己的价值,但如果自己都发现自己没有价值呢?

有志者,事竟成。说来说去,也就只有那么一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典故,热血的时候尚且可以听一听,但它真的代表不了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

现实生活更多的结局是,苦心人,天也负。如果你既不高又不帅也不富还没有天赋,上天让你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就是为了给你留一条后路,搬砖刷碗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

04

舆论总是将人引向“努力必然成功”这样一条励志老路,却忽略了“开始努力的时间和努力的动因”,这样细微得容易被人忽略,却又重要得关乎一个人命运的因素。努力的动机与努力的外在,同样重要。

大部分人心怀梦想,但是大部分人不会处于绝境,他们不会面临饥饿、流浪或更多痛苦。很多人看了几本励志书就开始热血沸腾,第二天却仍然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出发之前说破天,行进中有的只是蹉跎和抱怨,然后以平庸草草收场。

你对理想的渴望还不如对睡懒觉的渴望,还不如对一个搞笑视频的渴望,还不如对周末出去逛街的渴望,你哪来的动力?

维持当下生活的平淡和平庸,守望一个奇迹点的出现,让灵魂重获兴奋,这仿佛是逃避不及的生活模式。

人的坚韧需要对于苦痛的反复演练,懒惰只需要一秒钟的贪图安逸,如何对抗闹钟响起时在温暖被窝里上演的那些内心小剧场,决定着你是否可以变得和别人不一样。

经常一起在夜里聊天的好友,女生节的时候大姨妈到访,难受得在椅子上翻来翻去。她在一条微博里提到:37岁的林青霞,拍《东方不败》的杀青戏,坐在寒风中四个小时做大侠状,不想被人发现,悄悄背过脸去哭,徐克从监视器中看得鼻酸。

她说,就算是美人也有烦恼,在外漂泊,前途茫茫,情路多舛,她们一样也会遇到。可是回头想想还是美丽的人更好。至少,她们比较能够哭诉人生的残酷与无常——就连这个哭的画面都是美的,是值得书写下来的。

无法柔软,没有退路,只能挺住,只能励志,才是平凡人的疲倦和心酸。

05

曾经有人对我说,“读书是你唯一的出路”。我以为是在鼓励我,直到过去很多年,我才明白是在同情我。

一个人的潜能究竟有多大?如何在经历了那么多常人没法想象的苦痛煎熬之后,依然有勇气面对明天,面对自己的人生与未来?

这个现实的世界,总有很多人戴着有色眼镜,却教会我们奋斗与自尊。

追逐梦想的路程是坎坷艰辛的,你会被家人不理解,被恋人朋友抛弃,被看不起你的那些人嘲讽。但千万不要放弃,不要怕失败,跌倒再爬起来,家人永远会是你的避风港,恋人朋友会有更好的,而那些嘲讽你的人,让他们没落下去吧!

我们一直都是跨着一个个障碍向前奔跑的,没有观众,只是向前不停地跑,无论遇见什么,无论经历什么,只能相信自己,只能依靠自己。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撕破原有的旧地图,把陈旧的经历踩在脚下,探索充满荆棘的领域,即便这会是一场痛苦,我们需要树立自己的信仰。

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不是为了从一种生活逃到另一种生活,而是为了避免最后成为自己讨厌的那种人。

那些不能打败你的,只会让你更强大。懂得自律,才有可能放纵人生

01

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这样一条动态:我不想再过这种生活,我对自己无能为力。所谓绝望,大抵如此,这是一个死循环,感觉没有人爱,因为不爱自己。

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加的好友,我还是点开对话框问了一句:“刚刚看了你的朋友圈,怎么了?”

他说:“我就是做事拖延得厉害,对自己很没信心,感觉做不好任何事情,想要改变这种状态而计划的种种都没有去实施,简直就是个自甘堕落的渣渣。”

我说:“拖延症每个人都有,调整心态很重要。”

他说:“也不只是拖延,白天看着周围的人都在充实忙碌地生活,自己不想上课于是继续睡觉麻痹自己。晚上打满鸡血刷各种社交网站,试图证明一下自己卑微的存在感,喝鸡汤告诉自己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要早睡早起锻炼身体。然后呢,一直玩手机,晚上不睡,白天不醒,暴饮暴食摧残自己的身体和脆弱的意志,慢慢想要躲避人群,拒绝交流。”

我想了一下,其实这只是不自律。不自律的人生有点儿像吸毒,明知后患无穷,但为了一时快乐,还是一次次不断沉沦。

生活方面,要做的事从来都在拖延,第一件事拖到第二件事的时间,然后拖到第三件事的时间,最后还是没做成。

规划方面,计划看书,看完两道题就想刷微博玩手机,看完五道题就觉得坐着难受,很多时候看进去了,马上又会觉得,都这么长时间了,要不先放松一下?舒服不过躺着,计划因此而耽误。

想起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快考试了,为了好好复习,把手机关机后藏到书柜最深处一大摞书的后面。心里想着,这么难拿到,我肯定不会再费劲翻出来玩了。

然而事情的结果是,他用了一下午把一直打印不了的家用打印机修好了,然后还把小学五年级弄堵的钢笔疏通了。

02

回想自己大一入学时,抱着满腔热情,势必要在大学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还没进入大学就已经做好了大学四年,甚至未来十年的人生规划。那种积极自信、意气风发的样子,至今我都还记得。

可是,梦想和现实之间的鸿沟,实在令人难以逾越。

一开始,因为没有完全摆脱高三时的阴影,上课听讲还算认真,作业尽量不抄别人。但是,这种努力也仅仅维持了一两个月而已。之后加入文学社,半月一期的杂志,正式开启了我的大学翘课之旅。大一上学期,翘了三分之一的课,都在校对和排版。

慢慢地,就算去上课,也只是刷刷手机、睡睡觉,干什么都有劲头,就是看不进去书。虽然期末没有挂科,但成绩还是一片哀鸿。

一个假期痛定思痛,我打算开学后洗心革面好好做人,迫不及待到了开学,因为室友的引诱,我接触了DotA。

那段时间,我们废寝忘食地组队拼杀,几乎从中午打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三餐叫外卖,过着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生活。每次酣畅淋漓地结束游戏,我也会反省内疚,就这样在内心的煎熬中度过了大学的前一年半。

有一天,我跑到一片人迹罕至的树林里想了一个下午,问了自己三个问题:我想要的是什么?我究竟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到底想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尽管没想通,我在大二、大三还是开启了新的学习模式。

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7点半到教室背英语,有课就上课,没课就做数学、英语四六级模拟题,累了就去图书馆借书看,晚自习到10点回宿舍,生活极其规律。

就这样,我的成绩一下子冲到班级前三,除了体育,每科都超过85分,综合测评专业第一,拿到了国家励志奖学金。

再后来准备考研,我保持这种学习模式近一年,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且能够严格执行计划。完成一天日常安排躺在床上的那一刻,很有满足感,并且因为疲惫能够快速入睡。

睡觉之前,我会把第二天要看的书、要拿的东西放进包里,把要穿的衣服鞋袜放在椅子上。第二天早上闹钟响一遍立即起床,有时候甚至会提前醒一两分钟关闹钟。那段时间,我不会因为生活安排得满而烦躁,反而享受那种高效完成事情、有规律的生活状态。

虽然最后没打印准考证放弃考研,但我已经比以前更耐得住寂寞,更能享受孤独了。人一旦自律起来,就会觉得任何无所事事、任何消遣都是在浪费时间。即便知道生活有时候就是无所事事,却无法心安理得地享受一切。

任何人完善自我,都需要一个过程和一些阅历,而大学,恰好处于一个关键时期。人有很多可塑性,大学对于我们的意义,不局限于获取知识,更在于我们如何获取成长,包括建立一套完整的思考体系。

大学里的机会很多,环境也很复杂,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借助一些契机,不断地去体验,去努力,去丰富自己的阅历,尝试各种我们之前想要尝试的事情,体验我们之前一直向往的生活。

自律、忍耐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意味着为一个伟大的目标努力和付出,意味着为了自己所珍视的东西放弃眼前的一些诱惑。它会让你拥有一颗强大而丰富的内心,面对任何事都可以冷静自若地处理。

03

人成为人之前首先是动物,而动物是从来不知道什么叫自律的,支配动物行为只有两种东西:快感和痛觉。

管理学假设人性本恶,所有人都自私、贪婪、好吃懒做,没有一丁点儿自制力。所有的公司制度、国家制度也是以此为基础设立的。

在商业社会中,我们都不相信别人能做到自律,所以规则都是把人当贼来防。企业使用奖励和惩罚来进行员工管理,其实也是快感和痛感的另一种体现。

如何做到自律?很多时候就是要求你通过外力逼自己实现真正的自我约束,我们甚至还会发明一些矫正器械和软件来实现强制管理。

很多人喜欢跑步锻炼,但就是坚持不下来,本来把目标设置为10圈,每次跑到三五圈就放弃了。跑圈单调枯燥,可以随时停止,而且放弃成本极低。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简单变化一下方式,增加我们违规的成本,比如把跑圈变成跑公路,曲线变成直线。这样一来,运动过程丰富起来,多了很多人和风景,跑起来不再那么枯燥。同时,直线运动意味着必须有返程,当我们跑完1000米就想放弃的时候,返程会增加一倍的运动量。

自律是一种偷着享受严谨和近乎禁欲带来乐趣的行为,在这种有着孤独倾向的方式中,有时会被误认为是机器人或书呆子。可旁人不知道的是,自律而清醒地生活,不苟言笑是因为心中有更值得快乐的事,这些事不一定需要分享,而是默默放在心中呵护珍藏。

当然,自律生活,目的是让生活变得更好,很多人拼命做到了“自律”,却偏离了生活。他们往往将自律当作意志力坚强的表现,甚至异化为一种偏执。

刚参加工作,我有过一段时间的晨跑计划,跑步的过程中结识一个博士生,他每天都要跑一万米,从早晨6点半开始跑,风雨无阻。

我一直都很佩服他的毅力,常常因为自己想多睡一会儿说服自己不去跑步而自责不已。

一次,他的一个朋友要去火车站,希望他帮忙提一下行李,他直接回绝,说必须跑完步才可以去。这种自律与其说是自律,不如说是一种近似的病态。

04

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大概就是说,能自我约束才是真正的自由。

毕达哥拉斯说,不能约束自己的人不能称之为自由的人。我们的自律并不是让一大堆规章制度来层层地束缚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动创造一种井然的秩序来为我们的学习生活争取更大的自由。

精英阶层最优秀的品质,是自我约束能力强,更看重未来,愿意为更好的未来牺牲当下的快感和舒适。人最宝贵的资源是时间,我们要能承受当下的克制之苦,善于分配和高效放大时间的力量,用来求知、培养技能、储蓄资本。

自律并不是一种精神上的枷锁和镣铐,反而是一种寻找内心平衡的最佳方式。有人可能会觉得自律者的生活无趣至极,其实不然,他们比懒散之人更容易沉下心来体察和关注这个世界,进而有深入冷静的思考,对世界的认识反而更加丰富深刻,生命也更有重量和质感。

总有那么一小撮人,抱着最强大的毅力和决心摆脱现状,走出困境,如同溺水的人一样,要浮上水面,吸一口空气。他们拼得比别人狠,干得比别人卖力,成为让人艳羡的一小撮人。

坚持是最简单的事情,也是最困难的事情。当你熬过一段无聊、跨越一段糟糕,就会收获一个习惯,会发现生活多姿多彩、井井有条,一切都变得那么美好。

最后,以一句我一直奉为圭臬的话作为结尾:自我约束,目光长远,每天认真做事,一切自会水到渠成。只有足够努力,才配拥有好运气

01

一个人加班到晚上9点,征服几百步石梯去觅食的途中,我看了一眼微信。

朋友说:“你好久都不和我聊天了,最近很忙吗?”

我发去一个“笑哭了”的表情,说道:“这种日子不解释,学校‘申示’,需要准备材料,日夜赶工不休息,估计也得一个星期。”

朋友说:“数学老师最棒了。”

我继续苦笑:“哪里棒了,现在才一个人去吃饭好吗?”

朋友说:“觉得虽然很难,但是最后都能够搞定的感觉,很棒啊。”

就在一瞬间,我被朋友的话治愈了,钢铁之躯也会有那么一个时刻软成一摊泥,我们都一样,需要被赞赏、被鼓励。

02“虽然很难,但是最后都能够搞定。”朋友的话一直在脑海里闪回。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愈发觉得自己做起事来得心应手,领到一堆重活儿,也不像以前那么爱抱怨。安排任务的人,一向只关心你做得快不快,是否符合标准,并不关心你做得累不累。

在工作中做出一点儿小成绩,会有人问:“你又要教书又要写作,各项工作都完成得很出色,是怎样做到的?”

我通常会笑笑:“运气好而已。”

说运气好而已,其实是心虚的。无数成功人士的案例告诉我,一个人的成就由实力和运气共同决定,实力强的人能在霉运时生存、平运时小成、好运时大成,而实力差的人想要小成都得靠狗屎运。

作为一个资深的数学爱好者,我读书的时候总喜欢死抠一些趣味数学的题目。初中有一次泡图书馆,我无意间拿了一本拓展知识的数学小杂志,书中有个知识点是“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某一次考试刚好碰到一道附加题,求的就是多边形的外角和,具体几边忘了,题目出得很符合我的心意,不需要写证明过程。我把所有角一列一加直接写了个360°,完美地拿到了12分。

我对这段经历印象深刻,事后总觉得自己的运气真的是好上天了。但是,我记住了知识点,考试用的是自己的实力,而不是单纯的运气,虽然接受赞扬的时候我说答对那道题是运气好。

有实力的人就算一次不成功,控制风险不断试错也会有所收获,没有实力只是一味靠好运青睐的人,多次尝试后反而会把之前的成果吐出来。

踏踏实实练内功提实力,并懂得承担风险的重要性,才是做好一件事应该秉持的态度,其他的都是歪门邪道的赌博伎俩。

03

所谓“运气”,就是行动者本身无法控制的那些变数,这点我们都得承认。

对股票一知半解的人在上证指数2200点时购入一只股票,10元每股。后来,那只股票上涨到25元每股。是运气吗?是。抓住了机会吗?没有。因为他在12元每股的时候就高兴地卖了出去。

我的一位同事,因为巧合,2005年在贵阳购置了两套房,每平方米3000元。后来房价上涨,1万多元每平方米卖出去,很高兴。现在,那两套已经2万多元每平方米了。

新闻里的一位煤老板,借钱,股权质押融资,3天涨停,赚了2亿。后来他选择归隐,深藏功与名。不过,他只能出现在新闻里,谁知道他后面的尸骨堆得有多高?

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生存,我们都不是投机者,当好运到来,抓住它;当厄运到来,坚强活下来。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控制不了的东西太多,比如长相、智商、身体素质、家庭出身、富裕程度等。

我们没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智商却可以将勤补拙,身体素质和富裕程度可以后天改变,甚至长相都能改变。对一个人的行动有决定性影响的东西,能人为改变的都不算运气,在汗水没有淌进大脑以前,我们甚至都轮不到拼才华。

没有足够的努力,就不配拥有好运气,倘若运气稍微差点儿,很容易栽跟斗。

前些天,有个朋友参加英语导游考试,考完就找我诉苦。

考试规则是这样的:把贵州分为东、南、西、北和贵阳5个区位,考生准备6篇导游词,现场背2篇。景点在5个区位里抽签,若抽到的不会背,可申请再抽一次,但这样总分会被扣10分。

朋友想偷懒,就只准备了东、南、西和贵阳的景点,然后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抽到西,朋友自信满满地准备讲西江苗寨,可定睛一看大屏幕,每处只规定10个景点,西江苗寨不在规定的范围内。

朋友和考官软磨硬泡,考官依然不准她讲西江苗寨,她便申请换一个区位,东、南、北和贵阳,她只有25%的机会抽到北。然后,她就华丽丽地抽到北。由于什么都没准备,只能灰溜溜走出考场,无语对苍天。

当我们谈论“运气”时,一般都需要对事件有一个概率预期,并以此为基准来判断运气的好与坏,而“实力”则可定义为符合自身概率预期的改造现实的能力。

在可确定概率的独立事件中,无论做什么都无法改变结果,运气还是归运气,实力便成了一个人幸运属性的加成。

04

每个人都会有好运的时候,但很少有人能抓住他的好运。没抓住的,仍是芸芸众生;抓住的,便成了传奇。

众所周知,阿甘并不是一个天生拿到一手好牌的人,阿甘能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品质,是专注和认真。

不论是跑步、打球、当兵、捕虾,他都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心无旁骛,认真专注地去做。人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好运气,但少有人像阿甘一样,对到来的点滴运气紧紧抓住,专注去做每一件事情。

面对人生的暴风雨,阿甘在内心和欺负他的神和解,不再将不幸归咎于战争、政府、神明,而是在大海中重获生命的畅快自由。

世界太大太险恶,时代太空太荒谬,总统死了又来,信念和主义高尚华丽,聪明人文明人好人坏人血流成河,只有一个轻微的愚人,像大河里的小船、风中的羽毛,不停地向前奔跑。

阿甘选择和自己和解、和命运和解,而我们,却在和命运莫须有的抗争中内耗了运气。在生命的水流中逆流挣扎,又怎能实现命运本要带我们去的地方?

我们计划目的地,质疑现状是否满足,怀疑何时是对的时机,阿甘没有杂念牵绊,也没想过那些凭借“运气”便能达成的事。他只是向前走着,像一朵心无旁骛的向日葵,品尝着属于自己人生的巧克力。

当珍妮问阿甘想做什么人的时候,阿甘说:“我不是要做自己吗?”

我们总在思前想后中浪费掉下一秒,阿甘却全然信任着下一秒。

命运和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运气对于那些有实力的人来说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

05

洛克菲勒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是他自己命运的设计师和建筑师。我不靠天赐的运气活着,但我靠策划运气发达。等待运气的时候要知道如何引导运气,设计运气就是设计人生。

你平时的思考遵循客观规律,有好的三观,在危险时刻才能形成良好的直觉;你平日待人接物有道,深得人心,在你看不见的背后,才会有贵人帮你化解危难。

当你一次次化险为夷,回头细看你会惊出一身冷汗,不禁感慨“要不是上次不怕麻烦地帮了他,这次就没这么好运了”“要不是我平时就如何如何,这次就栽了”。

运气,很大一部分就是你平日修行的一种延伸。顺风球谁都会打,逆风球才能打出真正的水平。别去抱怨别人运气好,自己提高实力最重要。

有人曾问过我:“你的信仰是什么?”

我的信仰就是按照自己的信念活下去,不断学习,不断尝试。我始终相信,只要别停下来,美好的人,美好的事,都会在下一个人生路口遇见,那个时候,不会有困惑与浮躁,因为这些本来就是我应得的。

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辞。所谓的幸运,就是当你准备好一切的时候,机会来了。

越努力,越幸运。穷怕了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01

生于农村,长于农村,贫穷是我记忆里不愿再去回想的痛。

曾祖父从外县逃难到我们村,辞世的时候才30多岁。爷爷从小孤苦无依,吃百家饭长大,身材矮小,靠给大户人家砍柴讨一口饭吃。

父亲没上过学,作为家里的长子,他得照顾弟妹,干所有的重活儿。因为条件不好,找了母亲,母亲也来自一个贫苦家庭。

我从小就是留守儿童,10岁以前,穿的衣服基本都是姐姐们穿剩下的,多为女款,过春节才偶尔置办一两件。

小时候贪玩,免不了磕磕碰碰,身上有伤口时,奶奶就在老屋的土墙上刮下一些细土粉末,撒在伤口上。说那些东西性凉,解毒消炎。

夏天,睡的地方没有蚊帐,虽然不招蚊子,但是一整晚蚊子都在耳朵边嗡嗡作响,根本睡不着。冬天没有暖壶,手、脚、耳垂都长满冻疮,回春之后溃烂流脓。

那时,来客人或者有喜事,最好的招待是用糖水煮几个鸡蛋,每次我都吃得舔勺子。酒席场中,奶奶会邀一些亲戚同桌,唯一的一盘硬菜全是肥肉,我能吃掉8个人的分量。

彼时,在那种大环境下,大家对穷都没有概念,没有比较和排挤,民风淳朴。《少年闰土》《落花生》这些课文,写的就是我的生活,月光下田野的清香和吃花生的满足感,是不需要想象和推测的。

即使现在想来,童年也十分欢乐。

02

但是,随着我慢慢懂事,贫穷带给我的却是一整段青春的灰暗。

穷剥夺了我进行娱乐活动的可能性,所以我养成了喜欢看书的习惯,并且使我能忍耐比较单调的生活。

穷也剥夺了我使用高档东西的可能性,直到现在,除了买书,我在吃穿用度方面的花费,都是能将就则将就。

好不容易见一次父母,他们总会说:“我们没什么用,以后就靠你了。”“我们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读完大学。”

听多了负能量,我总是低着头暗自恼怒,以至于我的整个学生时期,都比别人显得黯淡。

因为贫穷,我变得越来越要强、敏感、戾气重、自尊心爆棚。别人随便一句话、一个动作,我都可以拐弯抹角强加到自己身上,委屈得泪如雨下。

贫穷让我没有底气,打架的时候,小伙伴们都说“你等着,我叫我爸来”,顿时懵住,我该叫谁来?

爷爷奶奶肯定会说:“你不惹他们,他们会来惹你吗?”小小年纪,已经能想象他们在学校给人赔笑脸的难堪。

贫穷让身处其中的人不敢走错路,没有远见,只敢苟且,不敢尝试,害怕失败,因为一旦搞砸,就什么都没有了。

有时会绝望,为什么偏偏是我生在这么贫穷的家庭里;有时会自卑,为什么偏偏同龄人都比我有见识,打扮得比我光鲜亮丽。

我逼迫自己要很努力很努力,很坚强很坚强地去挣钱,永远永远都不要再继续穷下去。

03

考上大学,有一点儿贫困资助,需要写各种贫困证明,不断痛陈家史。大学四年,我写完了这辈子的贫困证明,一次次揭开伤疤。

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丰富了整个大学校园。我遇到了许多所谓的富二代,他们笑着闹着,却对自己的生活规划得井井有条。

我认识的他们,并不像被描述的那样因为富有而肆无忌惮。反倒是自己,觉得全世界最委屈,因为穷,什么都做不了。

我不善表达,不能在老师和同学之间游刃有余。很多同学都是土豪,房产好几套,穿着高档的衣服。而我,除了埋头学习拿奖学金,竟然什么也拼不过他们。

我特别害怕出差错,给人打电话,每次都要拿张纸提前写下来,先演练好几遍。我不懂拒绝别人,只要有人找来,范围内的事,都会答应,却把自己弄得永远都有干不完的活儿。

我喜欢独来独往,特别害怕求人。能自己搞定的事情,很少会去求人,让人觉得私心重,不合群。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害怕被拒绝。

我很难与人深交。表面上脾气很好,跟谁相处都不错,实际上,只维持在表面,基本没有知心的朋友。

我特别在乎别人的看法,不敢追求自己的幸福,就算爱情站到了我的面前,想到自己一无所有,第一反应还是逃避。

一路走来,我都是以这样窘迫的姿态示人,尽管表现得淡定自若,却脆弱得不堪一击。

04

而所有的一切,在我挣扎了二十几年后,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释:穷,不是钱的错,而是心态、眼光、教养方式出了错。

贫穷的家庭,家长总暗示孩子,我们家里穷,你必须听话,将来要出人头地。刚懂事的小孩被穷洗脑后就会觉得,家是靠不住的,父母是没用的,对任何事都不敢放开手去做,生怕没有回头路。

也有许多家庭,总把眼光放在眼前,不让孩子读书却要他给家里赚钱,不给孩子去外面的世界闯荡的机会,循循善诱把他们劝回家。虽然一时安稳了,但是安稳的地方,却也没有竞争力。

更有甚者,还会告诫自己的小孩,有钱人没有一个好东西,我们穷是因为他们霸占了资源。家长教小孩如何贪小便宜,如何通过哭穷来争抢利益,如何扮演弱者。

在穷人的成长轨迹里,读书的意义仅仅是方便日后赚钱;努力奋斗,只为有朝一日飞黄腾达,站在食物链的顶端。

因为穷,我们不得不鞭策自己,快啊,为了抬起头,还得继续努力。为了给母亲买一件质量好的御寒衣服,为了给父亲买一部带语音的手机,为了提高自己价值,为了那些嘲笑、欺软怕硬的人心。

表面上的朴素高傲,是为了掩饰经济上的窘迫和挥之不去的自卑,内心深处,却洋溢着对财富、地位、身份热烈的向往。

指甲缝里全是泥污,有着不愿意诉说的艰辛过往,一遍又一遍地勾勒未来,小心翼翼地掩藏眼神里的饥饿和凶猛。

05

有人说,人会为其少年渴望而不得之物而困扰终生。

因为穷怕了,我们总是很难获得幸福,转徙于温暖落后的家乡和繁华疲惫的都市,在缥缈的追逐之中,消耗完自己一生的热力。

贫穷让我们从天真无知到对这个社会开始有了情绪,也让我们束手无策。没有能力让世界翻江倒海,只有坚强面对,才有机会先活着。

不自量力地还手,至死方休。

最后,引用一段话作为结尾,是我在大学勤工俭学协会的招新面试会上听到的,一直激励了我很久。我是穷人的后代,我无怨无悔;我是富人的祖先,我当

之无愧。你明明很努力,为什么还焦虑

01

一打开朋友圈,就会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

总会不断地看到,夏姑娘的新书发售,刘先生的文章被大号翻牌,杜公子追热点又出了一篇爆文。

作者群里,一伙人找互推,别人的阅读量比自己读者的总数还多。而真正的大神,就算半个月不更文,赞赏也能破万。“如何提升自己?”“哪些书值得一读?”“怎样少走弯路?”,“简书”上,层出不穷的生活经验和人生报告扑面而来,就连看一部剧,别人都能总结出好几个道理。

海外留学生的经验文,中年危机大叔的鸡血文,基层领导的管理文,都在鼓励人们不知疲倦地超越自己,鼓励大浪淘沙顺势而上,去健身,去上公开课,去学一门语言,仿佛多撑一段就能摘下梦想的光环。

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对自身的期望越来越高;社交网络所传达的内容和信息,助长了人们对生活的渴望;而穿插在电视综艺节目里的广告,更是推波助澜。

原本过得浑浑噩噩的人,一瞬间被一剂鸡血打得热血沸腾,仿佛找到了“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密匙。

然而,一段时间下来,大家都身在俗务中,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没法高效地活成别人的文章里写的那样。眼高手低,烂泥扶不上墙,于是产生更多的是焦虑。

我知道早睡早起有益健康,但是我就是晚上不想睡,早上不想起。

我知道少吃多餐常运动能保持身材,但我就是管不住嘴,迈不开腿。

02

焦虑感,是内心强大的过程中,谁也逃不掉的心理体验。告别无知,面对真相,发现世界大而复杂,是一切成长必然经历的痛苦过渡。

英伦才子型作家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一书中提到,焦虑的本质是一种担忧,担忧我们无法与社会设定的成功典范保持一致,担忧我们失去身份和地位而被夺去尊严与尊重。

按照威廉·詹姆斯的公式,自尊等于实际的成就与对自己期待的对比值。也就是说,我们对自己的期待往上高一级,我们感受羞辱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一分。

卢梭也有类似的观点,财富并不等于占有多少,而是拥有多少我们渴望得到的东西。我们要提升自尊只有两种策略,或取得更多成就,或降低对自己的期望。

身处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只需动动手指,就可以史无前例地通过身边的人看到更大的世界。这些人,连同更多你并不熟悉的人,在真实世界和网络世界并存,大家的生活都更为透明。一个人越是活得风生水起,就越容易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别人的成就卓越非凡、生活丰富多彩。

看到更大的世界,对自己的状态或生活不满足、不甘心,我们通常有两种选择。

第一,接纳现状,迎接挑战,追求那个梦想中更优秀的自己。一个人因为好奇心和好胜心的驱使,往往能更温和地面对成功和失败,挖掘更多尚未被发现的机遇和宝藏,越努力,越自信。

第二,躲藏压抑,嫉妒疏离,停留在次级情绪的感受阶段,在恐惧之下做出反抗,随时随地都要和别人一争高低。一个人因为别人的“成功”而导致痛苦,没有足够安全感和意志力,越努力,越焦虑。

显而易见,我们应该避免让自己活在别人的眼中,不要轻易被他人的敌意或者忽视伤害。我们要把宝贵的精力和时间集中起来,去控制可控的要素,这样不仅使焦虑感受得以宽限,也会使努力价值更为凸显。

正如《身份的焦虑》一书最终得出的结论: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一些人无法或不愿温顺地服从关于

上层身份的主流观念,但他们有资格拥有更好的称呼,而不

是残酷地被人称为失败者或者小角色。他们提供了很多富有

说服力和抚慰能力的事例来提醒我们,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一

种方式才能证明生活的成功。

03

前段时间和一个学生聊天,他是全年级的学霸,很少睡中午觉,夜里也会学得很晚,课间休息都在和别人讨论题目。期末考试九大学科,他是总分唯一上800分的人。

我劝他:“这个假期你稍微放松一下,以后估计没假期了。”

他说:“你们别把我想得太变态。”

我说:“相比你的成绩,我更欣赏你的思想,因为人生最难的,其实是对抗失败和煎熬。坚持太难,而你已经把优秀当成了一种习惯。”

他说:“与其说习惯优秀,还不如说习惯努力。刚上高中的时候很恐惧,怕聪明的人太多,努力的人也太多,我会被淹没。学习枯燥我也觉得很烦,不知不觉却已经在坚持了。太长时间的压抑会崩溃,但也会悟出很多属于自己的东西。”

我和他交换了我的看法。刚毕业的时候,我也很焦虑,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这应该值得高兴,可是我很心急,觉得自己成长太慢,不知何时才能独当一面,何时才能买车买房安定下来。

后来开始写作,身边的大神太多,有天赋的,有毅力的,情感经历丰富的,脑洞比虫洞大的,我加了好几百人。我买来大量的书籍试着通过学习来提升自我,可是学得越多,见得越多,越发现自己懂得少,越不安。而时间又过得太快,快得我什么都抓不住,拼命学习也不够跑。

前些年,我甚至不敢谈恋爱,只是把恋爱当作情感体验中的兴奋剂,这无异于饮鸩止渴。一个人自己过不好的时候,也不适合谈恋爱。可是那个人要是再不出现,我就老了,那样会来不及让她看到我最青春的模样,来不及和她一起看看这个世界的多姿多彩。

这个世界以一种庞大而荒凉的姿态向我展开,我慌乱挥拳迎击却全都扑了空,有种深深的无力感、失控感。

学生突然问我:“你说一个人会不断进步,还是会黔驴技穷?”

我说:“不会一直进步,也不至于黔驴技穷,上坡下坎,过桥蹚河,其实人最终还是需要和自己较劲儿,一个人咬牙熬过那些焦虑烦躁、无人问津的日子。”“在班上,我见证过很多人的努力,不是每一个都得到正比的收获。”“人生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求而不得,所以你只是比他们更幸运而已,如果你不珍惜而得意忘形,说不定连幸运都会被带走。”“老师,如果非让你给我灌一句鸡汤,你想说什么?”“自视甚高容易摔得很惨,自轻自贱只会换来更多轻贱。是不是在中间就好了呢?在中间只会碌碌无为。”

04

陈奕迅在《浮夸》里唱:“有人问我,我就会讲,但是无人来。”

是啊。“我的心情就像樽盖等被揭开,嘴巴却在养青苔。”

我出身农村,父母年迈,经济压力大。我的体重不足100斤,人长得丑,性格不够外向。我一无所有,只能坚韧,只能励志。

我从小到大都很努力,尤其这些年,常常凌晨一两点才忙完一天要做的事情,然后开始在床躺着看书追剧。

一旦我停止努力,潜藏在内心的焦虑就爆发了。我担心一旦停下脚步,似石头似木头,得不到注意,没有人为我停留。

后来我才惊觉,让人焦虑的,只是焦虑本身。何不摆正心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只有那样,我们才不会因为一时的得失而斤斤计较,不会因为害怕失败而逃避拖延,也不会再因为成功可能带来的更高标杆而惴惴不安。

真正优秀的人,热爱自己的生活,很少对现状不满,不在意外界的影响,更专注做事而心无旁骛。他们不会因为成功了就到处炫耀想要博得关注赞美,也不会因为失败了就藏起来自我谴责自我怀疑。

努力才能看见光。所有让我们仰望的人,都折断过无数次翅膀,才学会飞翔。成功往往更青睐偏执狂

01

世界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有句名言,每个人都希望和强者一起出航,可上帝为你创造双脚,就是希望你靠自己走路。

这句话出自他的畅销书《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与中国儒家提倡的中庸之道不同,洛克菲勒想告诉我们的是,若要想成功,必须与众不同,不能遵从一切,听天由命,等待运气降临。

比尔·盖茨曾说过,我心中的赚钱偶像只有一个,他的名字叫作洛克菲勒。

作为世界首富,洛克菲勒的净身价估算为3180亿美元,是比尔·盖茨的5.6倍,他缔造的商业帝国曾垄断美国,是巴菲特一生都在学习的榜样。

同时,他还创立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大学,经他教育的子女富过六代,他的家族仍然是当今世界最有钱的财团之一,多位子孙分别担任美国州长、大银行家、副总统等。

作为富人的祖先,洛克菲勒却也是穷人的后代。

他的父亲是一个无证的江湖游医,长年在外游荡,导致家庭生活艰难。母亲则是一位隐居于世的平淡女子,独自肩负起养家糊口的繁重任务。

02

后人评价洛克菲勒说,这位巨人聚集他的财富,又照顾到别人的利益,这是最挑战我们传统认知的地方。他的财富和其他同时代的巨富相比,是最不肮脏的。

他的合作伙伴也对他做事仔细十分欣赏,描述当年的情况说,他有条不紊到极点,留心细节,不差分毫。如果有一分钱该给我们,他必取来。如果少给客户一分钱,他也要客户拿走。

洛克菲勒取得成功的奥义之一,便是他的偏执。当然,这里的偏执不是毫无理由的固执,而是确定目标后的坚持。

洛克菲勒对目标锲而不舍的追求近乎病态,在做很多决策时,很多人都不会去那么做,但是他不惧怕嘲笑与白眼,一旦确立目标就勇往直前,对目标的确定性异乎常人。

在洛克菲勒看来,从贫穷通往富裕的道路是畅通的,重要的只是坚信。在他的眼里,“侮辱”一词的词义已经转换,它不再是剥掉尊严的利刃,而是一股强大的动力。一旦确定目标,他就会尽一切可能,努力培养达成目标的充分自信。

偏执似乎已成为洛克菲勒的一种性格定位,他具备异乎常人的毅力,就算自己的梦想看起来遥不可及,他还是一点一点进行资源的积累,一天天随着量变引发质变,走向商业金字塔的顶端。

正如他在书中写道,人生就是不断抵押的过程,我拥有的东西越多,我的力量就越大。我押的赌注是金钱,赌出来的却是人生。现实很残酷,你必须更加残酷。你持有的思想,将会决定你在实际生活中的行动。

03

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这句话并不是没有道理。

事实上,很多人在遇到苦难的时候会退缩,因为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天性,逃避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偏执狂是异于常人的,他们的目标不被常人理解,他们前进的动力常人难以企及。

为了一个目标时刻准备着,为了一件事反复练习着,等到时机成熟,成功就变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和我一起合作做电台的柚子先生,也是一个做事偏执、追求完美的人。每次给我录音,明明两个小时可以搞定,他却要花上七八个小时。

在录音之前,他会把每一篇稿子读五六遍,遇到拗口的句子,会和我沟通该怎样用同义词替换。我们曾就“刘浪没有纨绔子弟的习气”,到底改成“刘浪没有富家公子的习气”还是“刘浪不像纨绔子弟”发生过争执。

周末在家录音,他常常因为外面太吵一直等,只要不满意就会暂停或者重录,录完之后又会花几个小时剪辑,甚至连呼吸声都要剪掉。

他的电台一直深受广大听众喜爱,每一期节目拿出来都是精品,近70万的播放量,让他很快成为荔枝的签约主播。

生而为人,千人千面,人的共性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而工作的能力,取决于你敢不敢在一件事上死磕到底。

就算你天生一副好嗓子,如果对于演唱抱着浮云般的态度,也不一定能成为中国好声音;就算你天生运动细胞发达,也需要跨过无数栏杆,才能跑进12秒88。

上天会赐给每个人一些天赋,如果你不珍惜,它就会被收回。你在奋斗过程中遭受足够多的苦难,会有被翻牌的一天;如果你暂时没被翻牌,一定是因为你的诚意还不够。

04

当然,作为平凡的大多数,我们就算抱着把命都折掉的偏执,也很难变成马云、乔布斯。

我们要做的是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尽自己所能,把手头的每一件事都做好。

只要持有“不做则已,做必认真”的心态、意识和欲望,即使你原来的能力不强,最后也能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来加持,获得能力的提升。

偏执和认真、勤奋不同,认真、勤奋是带有功利性目的的。比如你很勤奋去学习,目的是考试能考出好成绩,如果你事先知道答案,你多半不会那么努力。

偏执是一种追求水落石出的品质,比如一道题目你做不出来,就算咬断笔尖也要把它想通,即使老师已经明确告诉你,这道题考试不会考。

在工作中,出色的人往往也会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偏执地把每一项任务和工作都力争做到最好,无论事前、事中还是事后。

人生原本就是一场角逐,在这场角逐中,没人关心你从哪里来,也没有人在乎你是谁。你在其他人类的眼中,只是你所有的身份、行为、思想的集合体。

越是认为自己行,你就会变得越高明,积极的心态会推着你一步步走向成功。任何事情你钻得深,就会引人入胜,越来越得心应手。

与其生活在既不胜利也不失败的阴郁心情里,成为既不知欢乐也不知悲伤的懦夫,倒不如不惜失败,大胆地向目标发起挑战。

当红色的蔷薇含苞欲放的时候,只有剪除周围的别枝繁叶,才可以在日后一枝独秀。

05

为什么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选了相同的道路?是因为安全,风险低,更是因为不那么痛苦。

一个人想要变得与众不同,需要进入只有一件事可做的局面,没有选择的余地,就算想逃,也无路可逃,只能顺着眼前唯一的道路朝前走。

你选择一个不平凡的人生,就相当于选择孤独,选择成为异类。你选择一条不寻常的路,就注定要付出不寻常的代价。

英特尔前董事长安迪·葛洛夫说,只有埋头于一件事的偏执狂,才可以生存下去。

美国心理学者说,天才们具有集中于一个问题的特性。

偏执是出色生存能力的核心,这不是瞬间的创意,而是不停地钻研,寻找答案的那种执着。聪明是一种天赋,善良是一种选择

01

孔枝泳的《熔炉》里有一句话,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但丁在《神曲》里描写灵薄狱中居住的人们,他们不站在撒旦一边,也不站在上帝这边,只是作壁上观。

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说,有一天你会明白,善良比聪明更重要。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天赋得来很容易,毕竟是与生俱来,而选择则颇为不易。

小学四年级,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过一个故事:一个木匠背着重病的妻子,走在山路上。路边有个小怪

物,正在埋一个坏掉的木偶,哭得很伤心。木匠过去叮叮当

当几下,就把木偶修好了。见小怪物不哭了,他收起工具,

背起妻子,又要继续赶路。小怪物突然拉住他的衣角,踮脚

摸了摸他妻子的脉,高兴地说,这个我知道怎么修。

语文老师问:“你们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我举手发言:“我们都应该做一个好人,你帮助了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

那时候我觉得,做一个好人很简单,人和人之间只要坦诚相待,就可以肝胆相照。

然而,一路走来,我们带着自己信仰和做人的原则,却常常置身人世冷漠的寒流中,狂风骤雨一次次冲击我们内心的堡垒,我们的世界不是虎穴就是狼窝,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初心不改?

02

2016年8月,我和几个同事去庐山游玩,三清山脚下,有一位越野车车主四处求助,声称自己的钱被偷了,希望有人借钱给他加油回家。

每个人都觉得他是骗子,没人搭理他。有个40多岁的女同事,却真的借给他800块钱。

很多人都在试图劝阻,可她却真的相信对方会还钱。

她说:“你们都觉得他是个骗子,万一这是真的呢?如果一个异乡的陌生人借给他钱,帮助他回到家乡,他会不会感到这个社会的一丝温暖?”

几个小时后,那个人从人间蒸发,并且那辆越野车也不是他的。

我的这位女同事在学校是出了名的老好人,热天给学生买西瓜、冰棒,过节给学生买蛋糕、苹果、巧克力,周末还会组织家境贫寒的学生去家里吃饭。

她常常说,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这个社会的温柔,因为我一直都被周围的人温柔以待,当我陷入困境,身边的人总是不计得失帮助我。我希望自己是一根火柴,能点燃更多的灯。

有人问:“你现在后悔吗?”

她说:“有什么好后悔的,就像你们花几千元在景德镇买那些只能作为摆设的瓷器,图的还不是一个心里高兴。如果我不帮他,我会一直耿耿于怀。”

后来大家商议,每个人给她100块,就当是一群人集体上当受骗。

她断然拒绝,说道:“没想到我对一个陌生人的善意会传染这么多善意,所以我还是愿意相信世界是美好温暖的。不过我现在还真是后悔了。”

大家诧异地看着她。

她继续说:“我后悔一开始没把话挑明,我应该对他说,小弟,我愿意帮助你,钱不用你还了。如果是真的,有机会请给需要的人800元的帮助。如果是假的,希望你把这800元用作正途,不要再欺骗别人的善良了。”

善良是一种教养,也是一种能力。

善良的人会选择信任他人,这种能相信别人的能力,来源于美好的生活环境,父母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在善良的环境成长的人,为了维持这种美好,也会选择善良。

保持善良是需要智慧的,当他们遇到挫折或不平等的时候,不是懊恼愤怒,谩骂命运不公,对人性产生怀疑,而是站在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对所拥有之物保持感激之情。

在善良的人的世界里,痛苦是短暂的,换一个角度就能看到人性的向阳面。

03

弘一法师一生严守律宗戒律,悲天悯人,生前每次在坐藤椅之前总是先摇一下,以免藏身其中的小虫被压死;临终时曾要求弟子在龛脚垫上四碗水,以免蚂蚁爬上尸身被不小心烧死,其善心可见一斑。

实际上好人不一定会有好报,善良也不一定会被称颂。撕掉现实生活需要伪装的面具,一个人保持正直善良,只不过是一种选择。

世界本就是人内心的投影,一个善良的人可以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内心丑恶的人则事事都看不顺眼,觉得人人都面目可憎,他们通过贬低别人扭曲自己的价值观,却始终无法爱这个世界,也感受不到来自世界的温柔。

作为一个旁观者,人可以轻易地站在道德的最高点去指责,但是当事情真的发生时,却不确定自己是否会按照既定的答案去做。当有一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把黑的说成白的,我们是否有勇气纠正说那是黑的?

有时候我们明明很羡慕有钱的生活,很想自己有房有车,可是当使用不正当或者不人道的方式可以让你赚到钱的时候,你会如何选择?在面对利益诱惑的时候,你才能知道自己的本性是什么。

曾经我的愿望是做一个善良的人。那时候我觉得,做一个好人很简单,人和人之间只要坦诚相待,就可以肝胆相照。

如今,我的愿望依然还是做一个好人,却发现做好人并不是那么容易。

但就算从来不会有人感激我的正直善良,我还是会继续做那样的自己,因为我没得选。

04

季羡林说,善良是一个人内心的安定。

山田宗树说,人的价值不在于从别人那里得到了多少,而在于为别人付出了多少。

也许,我们从善里找不到人生的缘由,也找不到对人生的解释,但可以找到某种安慰。一个普遍以善意为基础的社会,人们会更自律,不去互相算计争抢,甚至摧毁现有的价值;一个普遍以善意为基础的社会,交易成本更低,更容易促进合作与创新,更容易创造增量的财富。

最后,用一段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话作为结尾:善良从来都不是随地乱射的烂好心,也不是舍身喂狼的

蠢货,更不是对谁都好的没底线。善良像钻石,在对方相应

的角度上,才能绽放光芒。只有懂得凡事先护住自己的人,才有护住其他人的能

力。为值得的人赴汤蹈火,对闲杂人等别在乎太多。如此,

你的善良才显矜贵。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