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努阿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5 09:41:36

点击下载

作者:韩玉平(编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瓦努阿图

瓦努阿图试读:

前言

自1840年前后中国被迫开关、步入世界以来,对外国舆地政情的了解即应时而起。还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受林则徐之托,1842年魏源编辑刊刻了近代中国首部介绍当时世界主要国家舆地政情的大型志书《海国图志》。林、魏之目的是为长期生活在闭关锁国之中、对外部世界知之甚少的国人“睁眼看世界”,提供一部基本的参考资料,尤其是让当时中国的各级统治者知道“天朝上国”之外的天地,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这部著作,在当时乃至其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产生过巨大影响,对国人了解外部世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自那时起中国认识世界、融入世界的步伐就再也没有停止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更以主动的自信自强的积极姿态,加速融入世界的步伐。与之相适应,不同时期先后出版过相当数量的不同层次的有关国际问题、列国政情、异域风俗等方面的著作,数量之多,可谓汗牛充栋。它们对时人了解外部世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今世界,资本与现代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广度在国际间流动和传播,“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各地,极大地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对中国的发展也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面临不同以往的“大变局”,中国已经并将继续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快的步伐全面步入世界,迎接时代的挑战。不同的是,我们所面临的已不是林则徐、魏源时代要不要“睁眼看世界”、要不要“开放”的问题,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的世界发展大势下,如何更好地步入世界,如何在融入世界的进程中更好地维护民族国家的主权与独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与人类共同发展做出贡献。这就要求我们对外部世界有比以往更深切、全面的了解,我们只有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世界,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融入世界,也才能在融入世界的进程中不迷失方向,保持自我。

与此时代要求相比,已有的种种有关介绍、论述各国史地政情的著述,无论就规模还是内容来看,已远远不能适应我们了解外部世界的要求。人们期盼有更新、更系统、更权威的著作问世。

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研究机构和国际问题综合研究中心,有11个专门研究国际问题和外国问题的研究所,学科门类齐全,研究力量雄厚,有能力也有责任担当这一重任。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领导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就提出编撰“简明国际百科全书”的设想。1993年3月11日,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先生在科研局的一份报告上批示:“我想,国际片各所可考虑出一套列国志,体例类似几年前出的《简明中国百科全书》,以一国(美、日、英、法等)或几个国家(北欧各国、印支各国)为一册,请考虑可行否。”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根据胡绳院长的批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1994年2月28日发出《关于编纂〈简明国际百科全书〉和〈列国志〉立项的通报》。《列国志》和《简明国际百科全书》一起被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按照当时的计划,首先编写《简明国际百科全书》,待这一项目完成后,再着手编写《列国志》。

1998年,率先完成《简明国际百科全书》有关卷编写任务的研究所开始了《列国志》的编写工作。随后,其他研究所也陆续启动这一项目。为了保证《列国志》这套大型丛书的高质量,科研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1999年1月27日召开国际学科片各研究所及世界历史研究所负责人会议,讨论了这套大型丛书的编写大纲及基本要求。根据会议精神,科研局随后印发了《关于〈列国志〉编写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陆续为启动项目拨付研究经费。

为了加强对《列国志》项目编撰出版工作的组织协调,根据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同志的提议,2002年8月,成立了由分管国际学科片的陈佳贵副院长为主任的《列国志》编辑委员会。编委会成员包括国际片各研究所、科研局、研究生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部门的主要领导及有关同志。科研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组成《列国志》项目工作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成立了《列国志》工作室。同年,《列国志》项目被批准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新闻出版总署将《列国志》项目列入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计划。

在《列国志》编辑委员会的领导下,《列国志》各承担单位尤其是各位学者加快了编撰进度。作为一项大型研究项目和大型丛书,编委会对《列国志》提出的基本要求是:资料翔实、准确、最新,文笔流畅,学术性和可读性兼备。《列国志》之所以强调学术性,是因为这套丛书不是一般的“手册”“概览”,而是在尽可能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体现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所得和个人见解。正因为如此,《列国志》在强调基本要求的同时,本着文责自负的原则,没有对各卷的具体内容及学术观点强行统一。应当指出,参加这一浩繁工程的,除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业科研人员以外,还有院外的一些在该领域颇有研究的专家学者。

现在凝聚着数百位专家学者心血,共计141卷,涵盖了当今世界151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数十个主要国际组织的《列国志》丛书,将陆续出版与广大读者见面。我们希望这样一套大型丛书,能为各级干部了解、认识当代世界各国及主要国际组织的情况,了解世界发展趋势,把握时代发展脉络,提供有益的帮助;希望它能成为我国外交外事工作者、国际经贸企业及日渐增多的广大出国公民和旅游者走向世界的忠实“向导”,引领其步入更广阔的世界;希望它在帮助中国人民认识世界的同时,也能够架起世界各国人民认识中国的一座“桥梁”,一座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桥梁”。《列国志》编辑委员会2003年6月序[1]于洪君

太平洋岛国地处太平洋深处,主要指分布在大洋洲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外的20余个国家和地区。太平洋岛国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8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在近代西方入侵之前,太平洋岛国大多处于原始社会时期。随着西方殖民者不断入侵,太平洋岛国相继沦为殖民地。二战结束后,这一区域主要实行托管制,非殖民化运动在各国随即展开。从1962年萨摩亚独立至今,该地区已有14个国家获得独立,分别是萨摩亚、库克群岛、瑙鲁、汤加、斐济、纽埃、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图瓦卢、基里巴斯、瓦努阿图、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和帕劳。

太平洋岛国所在区域战略位置重要。西北与东南亚相邻,西连澳大利亚,东靠美洲,向南越过新西兰与南极大陆相望。该区域还连接着太平洋和印度洋,扼守美洲至亚洲的太平洋运输线,占据北半球通往南半球乃至南极的国际海运航线,是东西、南北两大战略通道的交会处。不仅如此,太平洋岛国和地区还拥有20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专属区,海洋资源与矿产资源丰富,盛产铜、镍、金、铝矾土、铬等金属和稀土,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近年来,该区域已成为世界各大国和新兴国家战略博弈的竞技场。

太平洋岛国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和亚太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同太平洋岛国的传统友谊和文化交往源远流长,早在19世纪中期就有华人远涉重洋移居太平洋岛国,参与了这一地区的开发。近年来,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合作日渐加强,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都取得丰硕成果。目前,中国在南太平洋地区拥有最大规模的外交使团。同时,中国在经济上也成为该地区继澳大利亚和美国之后的第三大援助国,并设立了“中国-太平洋岛国论坛”、“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等对话沟通平台。2014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斐济与太平洋建交岛国领导人举行集体会晤,与会领导人一致决定构建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携手共筑命运共同体,为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掀开历史新篇章。

由于太平洋岛国地小人稀,且长期远离国际冲突热点,处于世界事务的边缘,因而在相当长一段时期被视为“太平洋最偏僻的地区”。中国的地区国别研究长时期以来主要聚焦于近邻国家,加之资料有限,人才不足,信息沟通偏弱,对太平洋岛国关注度较低,因此国内学界对此区域总体上了解不多,研究成果比较匮乏。而美、英、澳、新等西方学者因涉足较早,涉猎较广,且有充足的资金与先进的手段作支撑,取得了不菲的成果,但这些成果多出于西方国家的全球战略及本国利益的需要,其立场与观点均带有浓厚的西方色彩,难以完全为我所用。

近年来,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不断加快,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国在全球的利益分布日趋广泛。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交往并扩大互利合作,是日渐崛起的中国进一步参与全球化进程,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客观要求,也是包括太平洋岛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殷切期待。更全面更深入的地区研究,必将为中国进一步发挥国际影响力,大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心提供强有力的支持。2011年11月,教育部向各高校下发《关于培育区域和国别以及国际教育研究基地的通知》和《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希望建设一批既具有专业优势又能产生重要影响的智囊团和思想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也多次提及国别研究立项和“民间智库”问题,鼓励有条件的大学新设国别研究机构。

在这种形势下,聊城大学审时度势,结合国家战略急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自身条件,在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南太平洋岛国研究所”的基础上,整合世界史、外国语、国际政治等全校相关学科资源,于2012年9月成立了“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中心聘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电视台国际问题顾问、博士生导师李绍先研究员等为兼职教授。著名世界史学家、国家级教学名师王玮教授担任中心首席专家。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驻华大使苏赛亚等多位太平洋岛国驻华外交官被聘为中心荣誉学术顾问。在有关各方的大力支持下,中心以太平洋岛国历史与社会形态、对外关系、政情政制、经贸旅游等为研究重点,致力于打造太平洋岛国研究领域具有专业优势和重要影响的国家智库,力图为加强国家和地方与太平洋岛国进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增进中国和太平洋岛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提供智力支撑和学术支持,为国内的太平洋岛国研究提供学术交流与互动的平台。

中心建立以来,已取得一系列可喜成绩。目前中心已建成国内最齐全、数量达3000余册的太平洋岛国研究资料中心和数据库,并创建国内首个以太平洋岛国研究为主题的学术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定期编印《太平洋岛国研究通讯》,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研究报告;在研省部级以上课题8项。2014年,中心成功举办了国内首届“太平洋岛国研究高层论坛”,该论坛被评为“山东社科论坛十佳研讨会”,与会学者提交的20余篇优秀论文被辑为《太平洋岛国的历史与现实》,由山东大学出版社于2014年12月正式出版。《太平洋学报》2014年第11期刊载了中心研究人员的12篇学术论文,澳大利亚《太平洋历史杂志》(The Journal of Pacific History)对中心学者及其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这表明,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的研究开始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

中心成立伊始,负责人陈德正教授就提出了编撰太平洋岛国丛书的设想,并组织了编撰队伍,由吕桂霞教授拟定了编撰体例,李增洪教授、王作成博士等也做了不少编务工作。在丛书编撰过程中,适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承担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资助项目、“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新版《列国志》编撰出版工作启动。考虑到《列国志》丛书所拥有的品牌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研究中心积极申请参与新版《列国志》编撰出版工作。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谢寿光社长、人文分社宋月华社长的大力支持下,中心人员编撰的太平洋岛国诸卷得以列入新版《列国志》丛书,这给中心以极大的鼓舞和激励。为了使中心人员编撰的太平洋岛国诸卷更加符合新版《列国志》的编撰要求,人文分社总编辑张晓莉女士在编撰体例调整方面给予了诸多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因其特殊的地缘特征,太平洋岛国战略价值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同时,在中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过程中,作为中国大周边外交格局一分子的太平洋岛国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新版《列国志》太平洋岛国诸卷的出版,不仅可填补国内在太平洋岛国研究领域的空白,同时也为我国涉外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出境旅行人员提供一套学术性、知识性、实用性、普及性兼顾的有关太平洋岛国的图书。一书在手,即可明了对国人而言充满神秘色彩的太平洋诸岛国的历史、民族、宗教、政治、经济以及外交等基本情况。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也将以新版《列国志》太平洋岛国诸卷的出版为契机,将太平洋岛国研究逐步推向深入。

[1] 原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原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第一章 概览第一节 国土与人口一 国土面积

瓦努阿图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Vanuatu)由83个岛屿组成,呈Y形分布,水域面积约为84.8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约为12190平方公里,大部分国土分布在群岛的9个岛屿上。83个岛屿中,68个岛屿有人居住,14个岛屿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最大的岛屿为圣埃斯皮里图岛(Espiritu Santo,简称Santo,汉译为桑托岛),面积约为3955.5平方公里。其他较大的岛屿包括埃法特岛(Efate)、马勒库拉岛(Malakula)、马洛岛(Malo)、彭特科斯特岛(Pentecost Island)和坦纳岛(Tanna)等。二 地理位置

瓦努阿图位于南太平洋西部,属美拉尼西亚群岛,位于南纬13度至23度、东经166度至172度之间,南北距离约850公里,地处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以东1900公里、斐济以西800公里、法国海外领地新喀里多尼亚以北230公里、所罗门群岛以南170公里。三 地形与气候1.地形

瓦努阿图多数岛屿有高山分布,许多岛屿有火山。桑托岛和坦纳岛上有肥沃的平原,其他岛屿多为山地。在瓦努阿图较大的岛屿上,多数海拔较高的土地为火山岩或火山岩覆盖的珊瑚礁石。

作为太平洋岛国中最具特色的旅游胜地,瓦努阿图有“火山岛国”之称,现在依然有9座活火山,其中2座在海底,7座在坦纳岛和其他小岛屿上。最著名的是坦纳岛上的伊苏尔火山(Yasur),每天岛上的活火山都会有炽热的岩浆喷出,流入大海,引起海水沸腾,产生奇特的隆起现象。生活在活火山岛上的居民对此现象已习以为常,每天伴随着火山的喷发,照样安居乐业。此外,群岛上还有无数的活火山喷气孔和温泉,附近的居民用温泉水煮食物。2.气候

瓦努阿图北部属潮湿的热带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北部为比南部气候更为湿润的热带雨林气候。瓦努阿图每年只有雨季和旱季两个季节,年平均温度25.3摄氏度,气温很少超过32摄氏度或低于17摄氏度。每年的5月至10月为旱季,也称凉季,夜间凉爽,是旅游旺季,但是也经常下雨。从11月到第二年的4月为雨季,也称龙卷风季节。每年的12月、1月和2月,东部和北部的岛屿经常遭遇热带风暴的袭击。尽管这些热带风暴带来的飓风速度很少会超过每小时160公里,但经常会带来暴雨,从而引起洪灾。从历史记录来看,每隔15~20年就会有一场大的龙卷风席卷瓦努阿图。

瓦努阿图尽管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但相对于其他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陆地植物和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有限。瓦努阿图群岛有11种蝙蝠(其中3种为瓦努阿图独有)、61种陆地鸟和水鸟,没有大型的哺乳动物,也没有毒蛇和毒蜘蛛。包括花斑蛇在内的19种两栖动物为当地独有,但这些动物只生活在该国的埃法特岛上。

瓦努阿图大部分国土有自然植被覆盖,有些未被开发过的地方美如人间仙境。森林中的花卉、树木等各种植物多达1500种,最主要的树木是榕树,有的榕树的树冠直径达70米。

瓦努阿图海洋生物丰富,有4000多种海洋软体类生物,其中鸡心螺和石鱼含有剧毒,可致命。近年来,外来物种对瓦努阿图的生物圈造成了很大影响,例如巨大的东非蜗牛于20世纪70年代来到瓦努阿图后,已经从维拉港地区繁衍到了卢甘维尔。

由于瓦努阿图境内活火山众多,火山造地运动还在进行,许多地方的陆地以每年0.5毫米的速度从海平面上升,因此瓦努阿图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地震。联合国发布的2012年度“世界风险报告”,按照自然灾害的危害度、灾难易发性、现有的监测管控和应对能力等指标综合评估了全球173个国家,瓦努阿图继2011年“荣登”报告榜首之后,再度被评为全球最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国家,汤加、菲律宾、危[1]地马拉和孟加拉国紧随其后。四 行政区划[2]

自1994年以来,瓦努阿图共和国被划分为6个省份,省份的英语名称由构成该省的各个岛屿英语名称的首字母组成。这六个省由南往北依次为:塔非阿省(Tafea)、谢法省(Shefa)、马朗帕省(Malampa)、彭纳马省(Penama)、桑马省(Sanma)和托尔巴省(Torba)。

塔非阿省:人口3万多,经济落后,旅游胜地有坦纳岛的伊苏尔火山。坦纳岛是瓦努阿图主要政党之一约翰·弗洛姆运动(John Frum Movement)的基地和总部。

谢法省:人口近8万,为瓦努阿图人口最多的省份。瓦努阿图首都维拉港就在该省的埃法特岛上。该省风景优美,有优美的海滩、岩洞和保留完好的村庄,也是潜水的好地方。

马朗帕省:人口近4万,95%的人口居住在沿岸,主要岛屿有马勒库拉岛等。马勒库拉岛是瓦努阿图第二大岛,面积2069平方公里。1965年的一场地震使该岛北部的一些地方上升了40厘米。该岛沿岸长满红树,东岸盛产大鲨鱼;内陆盛产可可,有20种兰花,岛上生存着许多太平洋蟒蛇。

彭纳马省:主要岛屿有彭特科斯特岛,面积500多平方公里,人口3万多,盛产卡瓦(当地一种特产,见本章第二节“宗教与民俗”第三部分“民俗5:卡瓦”)。该岛有世界闻名的一种传统仪式,即瓦努阿图特有的“陆地跳”(Land Diving)(详见本章第二节“宗教与民俗”第三部分“民俗4:传统仪式”),现在已发展成一种体育运动。

桑马省:人口约4.6万,主要岛屿有瓦努阿图第一大岛桑托岛。桑托岛是桑马省省会卢甘维尔市所在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大量驻扎桑托岛,1942年有10万人,1945年达50多万人,曾停靠100多艘军舰。美军为桑托岛的道路和卢甘维尔市的市政建设打下了基础。椰干、养牛业和渔业是主要收入来源,矿藏有金、银和铜,具体储量尚待系统勘探。

托尔巴省:由邦克斯群岛和托里斯群岛组成,是瓦努阿图面积最小的省,人口9000多。

瓦努阿图各省简况见表1-1。表1-1 瓦努阿图各省简况五 人口与语言1.人口[3]

截至2015年4月,瓦努阿图人口约为27.79万,大约95%的人口为土著民族,即美拉尼西亚人。其他的人口由不同国籍的外国人及其后裔组成,如澳大利亚人、新西兰人,太平洋其他岛国的人,以及欧洲人、亚洲人。2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首都维拉港和第二大城市卢甘[4]维尔,首都维拉港人口超过4.4万。2.语言

瓦努阿图官方语言为英语、法语和比斯拉马语,通用比斯拉马语,但是有113种不同的语言以及数不胜数的方言,这也使得瓦努阿图成为地球上最具文化多元性的国家之一。由于岛屿之间、村落之间常年进行贸易往来,很多瓦努阿图人会讲多种语言。

在欧洲人登陆瓦努阿图之前,各岛上的岛民都说各自岛屿或部落的语言。随着欧洲人的登陆,瓦努阿图当地人与欧洲人交往日益增多,一种统一的语言渐渐形成,那就是比斯拉马语(Bislama),据说其创始人是来瓦努阿图经商的商人。这种语言由英语的发音系统和简单的英语语法组成,但其中夹杂西班牙语、法语和当地土著语。瓦努阿图现在的比斯拉马语与所罗门群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皮钦语十分相似,是皮钦语的一种,但有其独特之处。

比斯拉马语以英语发音为基本发音,语法较为简单,一切事物在比斯拉马语中都被用作阳性。作为一种简单的语言,在表达复杂的观点或新的概念时,比斯拉马语必须采取功能描述的方式才能表达清楚,因此用较短的英语就可以表述的事情,要用很长的一段比斯拉马语来表达。

书面的比斯拉马语相对来讲比较易懂。一般来说,如果讲话者语速较慢,听懂比斯拉马语也不是一件难事。但如果操此语言的人带有浓重的口音,且讲话速度快,就难以听懂。六 国家象征

同其他国家一样,瓦努阿图的国旗、国徽、国歌、国花和货币都是国家的象征,同时体现了该国独特的文化。1.国旗

瓦努阿图的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8∶11,由红、绿、黑、黄四色构成。带有黑边的黄色横置“Y”字将旗面分成三块,靠旗杆一侧为黑色等腰三角形,内有双环猪牙和纳米丽叶图案;右侧为上红下绿两个相等的直角梯形。横置的“Y”字型表示该国岛屿的分布形状;黄色象征阳光普照全国;黑色代表人民的肤色;红色象征鲜血;绿色象征肥沃土地上生长的繁茂植物。猪牙图案一头粗,一头尖,细长弯曲成一圈,有些像号角。瓦努阿图人养猪很普遍,猪肉是当地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食品,猪牙是财富的象征,国旗、国徽上绘上猪牙,象征“财富和繁荣属于瓦努阿图人民”;纳米丽叶是当地人民信奉的一种神圣之树的叶子,象征神圣、吉祥。

国旗的设计者是马龙·卡隆塔斯(Malon Kalontas)。他在上学期间就学过瓦努阿图群岛呈Y形分布的知识,他非常了解哪种颜色对他的祖国有特殊的象征意义,所以在设计国旗时,使用了Y字图案,并在Y字图案的周围添上了不同的颜色。同时,作为土生土长的瓦努阿图人,他了解猪牙和纳米丽叶在当地人传统文化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于是在图案上加上了这两种元素。2.国徽

瓦努阿图的国徽以瓦努阿图的标志——猪牙和纳米丽叶为背景,一位美拉尼西亚勇士身穿当地传统服装,手执武器站立在该国最高峰——塔布韦马萨纳峰(Mount Tabwemasana)上,勇士背后是猪牙和纳米丽叶图案,底端的绶带上用瓦努阿图的官方语言比斯拉马语写着“信上帝而自立”(Long God yumi Stanap)。从整个图案的设计可以看出,国徽的主题是时刻准备为捍卫瓦努阿图的独立和自由而献身。3.国歌

瓦努阿图的国歌是《我们,我们,我们》(Yumi,Yumi,Yumi)。音乐和歌词是弗朗索瓦·文森特·艾萨夫(Francois Vencent Ayssav)所作,1980年正式使用。歌词用比斯拉马语写成,歌词大意是:

我们!我们!我们!我们的国家是瓦努阿图!上帝赐予我们这片国土,我们对此要大肆庆祝。强盛和自由都在这片国土,我们都亲如手足。

我们!我们!我们!我们的国家是瓦努阿图!我们!我们!我们!我们的国家是瓦努阿图!我们有许多传统,我们也在探索新路。现在我们该不分种族,该永远团结共处。

我们!我们!我们!我们的国家是瓦努阿图!我们!我们!我们!我们的国家是瓦努阿图!我们知道在我们整个国度,面对着许多的任务,祈求上帝,我们的教父给我们帮助!

我们!我们!我们!我们的国家是瓦努阿图!4.国花

瓦努阿图的国花是鸡蛋花(frangopani),别名缅栀子、蛋黄花,夹竹桃科、鸡蛋花属。原产美洲,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肥厚多肉,叶大,厚纸质,多聚生于枝顶,叶脉在近叶缘处连成一边脉。花数朵聚生于枝顶,花冠筒状,直径5~6厘米,5裂,外面乳白色,中心鲜黄色,极芳香。花期5~10月。鸡蛋花夏季开花,清香优雅;落叶后,光秃的树干弯曲自然,其状甚美。适合于庭院、草地中栽植,也可盆栽,可入药。5.货币

瓦努阿图的传统货币和其他国家不一样,不是金质、银质或其他金属质地,而是猪牙。

在瓦努阿图的历次移民大潮中,移民一般会随身带着两种东西:农作物种子和猪。猪在瓦努阿图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给人们提供肉食,而且还代表着财富和力量。在早期的瓦努阿图,人们有把猪和狗的獠牙当钱使用的传统。瓦努阿图的公猪长相奇特,有两只大牙如象牙一般从嘴唇两边长出口外,呈螺旋形向后卷曲过去。在瓦努阿图,狗牙相当于“硬币”,一枚狗牙可以换50个菠萝或者100个椰子;而猪牙则相当于“整钞”,一枚猪牙可以换几枚甚至十几枚狗牙。瓦努阿图人对猪牙品质的评判标准是猪牙越大,盘旋的圈数越多,价值就越高。一枚弯成至少一圈的完整猪牙价值可高达4万瓦图(约400美元),弯曲盘旋好几圈的,就简直价值连城了。瓦努阿图的国旗、国徽上就有弯成圆形的猪牙的图案。20世纪70年代英国女王访问瓦努阿图时,瓦努阿图人送给她的国礼就是一个用猪牙做成的手镯。

这里的猪为什么会长出这么漂亮的牙呢?其实这里的猪如果任其自生自灭,它们的獠牙当然也会和别处的猪一样,长得又长又尖。但当地人把小猪崽养到一岁大时,就拔掉它的上犬齿,这样它的下犬齿就会自然而然长成弯曲的形状,如果运气好,甚至可以弯成三圈。几百年来,瓦努阿图人就用“猪牙大钞”购买他们的一切生活所需。由于气候适宜,物产丰富,而猪牙需要10~15年的时间才能长成珍贵的物品,所以猪牙货币信用良好,很少发生通货膨胀的非常事件,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开销,20枚左右的猪牙就绰绰有余。

瓦努阿图1980年独立后,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这个新兴国家投资、贸易、旅游观光,继续使用猪牙货币显然很不方便。于是政府颁布法律,宣布自1981年1月1日起用一种正规货币“瓦图”(Vatu,货币符号为VUV)取代猪牙,成为该国的法定通货。不过,现在许多瓦努阿图人私下还是习惯于用猪牙,娶媳妇的彩礼仍是猪牙。该国政府郑重其事地宣布,猪牙为瓦努阿图的“国宝”。

瓦努阿图独立前被称作新赫布里底,是英、法两国的共同托管地,当时流通使用新赫布里底法郎。1981年1月1日,瓦努阿图的中央银行——瓦努阿图储备银行发行了自己的货币瓦图,并按照汇率回收新赫布里底法郎。由于新赫布里底法郎与法国法郎挂钩,且1新赫布里底法郎兑换0.061875法国法郎,这样瓦图的官方汇率便定为1美元兑换74.41瓦图。同时,瓦努阿图规定澳大利亚元仍可以继续在境内流通。1981年9月10日,瓦图汇率不再紧盯法国法郎,改为与特别提款权挂钩,并规定1个特别提款权等于106.20瓦图,并实行管理浮动制的有效汇率。到1983年4月1日止,新赫布里底法郎及澳大利亚元不再作为法偿货币。

1982年3月22日,瓦努阿图中央银行发行纸币瓦图,面额分别为100瓦图、500瓦图和1000瓦图。1988年,面额为100瓦图的纸币不再流通,取而代之的是面额100瓦图的硬币。1989年,瓦努阿图发行面额为5000瓦图的纸币。现行流通的有500瓦图、1000瓦图、5000瓦图等面额的纸币,另有1瓦图、2瓦图、5瓦图、10瓦图、20瓦图、50瓦图、100瓦图、200瓦图的硬币。

1993年,瓦努阿图储备银行接管纸币发行业务,发行新版面额为500瓦图与1000瓦图的纸币。1995年首次发行面额为200瓦图的纸币,以减少面额100瓦图硬币的流通量。2011年,瓦努阿图发行高分子材质的面额为5000瓦图的纸币。2010年7月28日,瓦努阿图发行面额为10000瓦图的高分子材质纪念钞,但2013年已不再流通。第二节 宗教与民俗一 宗教

19世纪末以来,基督教成为瓦努阿图的主要宗教,基督教的神父、牧师、执事等神职人员主持每周的宗教仪式,以及婚礼、葬礼。从宗教派别看,基督教的长老会是势力最大的基督教教派,其教众人数约占总人口的1/3;其次是罗马天主教和圣公会,教徒约各占总人口的15%;其他教派包括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等,巴哈伊教和摩门教也吸引了一些当地的信徒。

有一部分瓦努阿图人不信仰基督教,而保持原有的传统宗教信仰,还有一些人的信仰是将基督教教义与当地传统宗教信仰糅合在一起的宗教。

瓦努阿图各岛屿还有一些类似于宗教的货物崇拜(cargo cults)。这种宗教形式主要出现在一些与世隔绝的土著人之中,当他们看到一些外来的、之前从未见过的高科技物品时,因为不能解释其来源,便将这些物品当作神祇崇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队来到了瓦努阿图群岛,带来了许多土著人没有见过的物品,导致当地出现了一些货物崇拜。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进入,许多货物崇拜现在已经消失,但坦纳岛上的约翰·弗洛姆崇拜(也称约翰·弗洛姆运动或约翰·弗洛姆教)甚至发展成为瓦努阿图的一个重要政党,在议会中也有它的信徒。

1941年底,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开始,盟军在当时的新赫布里底首都维拉港,以及桑托岛和坦纳岛建立了军事基地。坦纳岛岛民第一次见到“大铁船”(军舰)与“大铁鸟”(飞机)运来美军官兵和许多物资,修筑许多道路、桥梁、码头、飞机跑道,晚上电灯更是把天空照得犹如白日,他们对这些感到非常惊讶。美军还带来了坦克、武器、医药、卡车、电冰箱、罐头食品等,并把部分物资分给岛民。于是坦纳岛岛民把美军视为神,集体称呼他们为约翰·弗洛姆(John Frum),这一称呼可能源自“John from America”的谐音,因为“John”是美国人很普遍的名字,很多美国大兵叫“John”。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军撤离,繁荣消失,一切回归往昔。美军留下了一些军服及货物,岛民认为这些货物具有神奇力量。许多人崇奉约翰·弗洛姆为神,相信美军会再度回来,带来巨大财富,并把他们从英法两国殖民中拯救出来。虽然美军没有回来,但是货物崇拜反而更加蓬勃发展,并演变为宗教信仰。1957年2月15日,坦纳岛举行首届约翰·弗洛姆运动年度庆典,岛民穿上自制的美军制服,升起美国国旗,端起竹制步枪行军,并以竹笛吹奏美国国歌。他们在丛林里开辟飞机跑道,修造木制飞机,希望迅速招来美国的货船,给他们带来种种货物。

在坦纳岛上还流行着一种有趣的、特别的货物崇拜——菲利普亲王运动(Prince Philip Movement)。他们尊崇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普亲王,因为坦纳岛上的邀南嫩部落(Yaohnanen tribe)一直流传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伊苏尔火山的山神有一个白皮肤的儿子,他穿过大海,不畏艰险,寻找到一位权力极大的女人,并娶她为妻。英国的菲利普亲王与他的妻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1974年访问过该岛,菲利普亲王是白皮肤,在土著人心目中,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权力又极大,他们夫妻又是从遥远的海外归来,这些与传说中的情节相似,因此菲利普亲王备受坦纳岛岛民的尊重,甚至被当作山神的儿子。1974年,伊丽莎白二世同菲利普亲王到访新赫布里底时,受到了当地民众的极大欢迎。直到现在,邀南嫩部落的岛民仍然把菲利普亲王奉为神明,每年举行盛大的仪式庆祝菲利普亲[5]王的生日。

除了信仰基督教与货物崇拜,瓦努阿图有些岛屿还盛行巫术。当地人认为,有些人是先知,能够占卜;还有些人被认为有控制降雨、刮风、地震、海啸等自然现象的神奇魔力。当然,也有许多瓦努阿图人对巫师持怀疑的态度。二 节日

瓦努阿图的法定节日共14个(见表1-2),可分为三类:宗教意义的节日;民族传统节日;与国家独立、团结有关的节日。表1-2 瓦努阿图的14个法定节日

作为一个基督教徒占多数的国家,瓦努阿图的多数法定节假日为基督教节日,例如圣诞节等。每年年末,居住在城市的瓦努阿图人会回到故乡的岛上,人们以村落为单位组成合唱队,到邻近的村落演唱各类歌曲,庆祝元旦的到来。

瓦努阿图人也很重视庆祝民族传统节日。在瓦努阿图的许多地方,人们每年都要庆祝粮食和水果的丰收,最壮观的是彭特科斯特岛南部地区用来庆祝丰收的陆地跳(Land Jump)。传统仪式还包括男子成年仪式与等级评选仪式。伴随这些仪式的有舞蹈与盛宴,在盛宴上还要举行宰猪、交换卡瓦饮料等活动。

除了这些具有宗教意义的节日和民族的传统节日外,瓦努阿图人还庆祝与国家独立、团结相关的节日,如“独立之父”纪念日、酋长日、独立日、团结日等。“独立之父”纪念日 这是为纪念瓦努阿图第一任总理沃尔特·利尼(Walter Lini,1943-1999)而设立的纪念日。沃尔特·利尼曾经做过英国圣公会的牧师,1980年瓦努阿图独立后成为该国第一任总理,被称为瓦努阿图的“独立之父”。他在任期间,瓦努阿图与法国、美国等几个大国的关系紧张。他强烈反对法国在太平洋地区进行核弹实验,支持法属殖民地新喀里多尼亚的独立。他要求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减少驻军,反对外国在瓦努阿图投资。在与利比亚、古巴和越南建交后,他推动瓦努阿图实行“美拉尼西亚社会主义”,这是一种基于美拉尼西亚传统的思想,认为一个民族的土地归该民族集体所有。利尼1991年离开总理的位置,1999年去世。

尽管有些瓦努阿图人非常不满利尼的统治方式,但是2月21日仍然被定为瓦努阿图的“独立之父”纪念日。为纪念瓦努阿图独立25周年,2005年的“独立之父”纪念日举行了专门的纪念活动,在塔加贝(Tagabe)圣公会教堂举行了专门的追思会,时任总统卡尔科特·玛塔斯·凯莱凯莱(Kalkot Matas Kelekele)和总理汉姆·利尼(Ham Lini,即沃尔特·利尼的弟弟)参加了追思会,并为这位前总理和前牧师敬献了花环。

酋长日 是向酋长表示敬意的日子。瓦努阿图的83个岛屿中有很多岛屿的岛民不受欧洲人的影响,仍按照传统的方式生活。尽管各岛上的风俗习惯不尽相同,但乡村生活、自给自足的农业和酋长的领导这些特点都是相同的。为了维持传统的生活方式,托管地政府于1977年成立了全国酋长委员会。每年的3月5日人们向酋长表示敬意,从而使3月5日成为公众假期,其间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如体育活动、狂欢节、农业商品交易会和艺术节等。

独立日 独立日是瓦努阿图最重要的国家节日,纪念英法两国对新赫布里底殖民统治的结束以及1980年7月30日瓦努阿图共和国的成立。每年的独立日,在首都维拉港都有大型的庆祝活动,同时也有一些体育活动,如在维拉港港口举行独木舟或帆船比赛。在独立公园举行阅兵式,瓦努阿图各地都有歌舞或杂技表演,同时举行弦乐队的比赛。

团结日 1977年11月29日,在英法共同托管下的新赫布里底群岛发生了骚乱,导致了许多人死亡。瓦努阿图人不想看到类似内部冲突再次发生,因此把这一天定为团结日。每年的团结日,瓦努阿图各个部族的代表聚集到首都维拉港,各岛屿的主要酋长也组织各种庆祝活动。团结日当天,当地人身穿传统服装跳舞、游行,同时举办音乐会和体育活动,也通常会举行野餐或露营。2004年,总统卡尔科特·玛塔斯·凯莱凯莱要求教堂的牧师在团结日那一天为国家的团结祈祷1~2小时。三 民俗

瓦努阿图目前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主要来源有两个:一个是传统文化,另一个是西方文化。英、法殖民者100多年的统治产生了深远影响,城市居民基本上过着现代文明的生活。但是在瓦努阿图的所有地区,尤其是首都维拉港之外的农村,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几乎所有的瓦努阿图人仍保持着同农村的联系,他们的根还在农村。许多在城市就业的瓦努阿图人仍居住在农村,过着传统生活。有些人在城市里工作、生活,但是在周末会回到自己的村子,从事部分田园生产活动。由于政府内阁成员都是从议员中产生的,同选举区联系密切,所以一些内阁成员兼顾田园生产。1.村庄生活与社交礼节

瓦努阿图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多以部落为基础,形成村庄。一般每个村庄是一个家族,也是一个部落,人口不超过50人,每个村庄都有一个酋长。酋长能够代表整个村庄,他的命令可以代表法律。多数村庄有一座传统的房子或茅草屋(也称男人屋,在有些地方只是卡瓦吧),作为男人们交流、处理村务、饮用卡瓦饮料的地方。男人屋一般有两个房间:一个房间用于男人们在每天工作后聚会;另一个房间用于陈列本部落祖先的遗物,经常陈列着该村庄部落祖先的头骨或其他圣物。如果没有得到当地人的邀请,来访者严禁进入男人屋。在严守传统风俗的地区,男人屋对女性来说属于禁忌之地。

每个部落都有其与祖先和其他灵魂相关的圣地,这些圣地可能在山顶或离岸的海礁上,也可能是一块暗礁。人们把这些地方当作圣地,对这些地方充满敬意,并刻意避开这些地方。来访者接近这些圣地时,也必须要表现出极大的敬意。

在参观访问瓦努阿图时,应当注意以下社交礼节:①遵守当地的习俗,避免触犯当地人的禁忌,如有疑问应首先询问导游或当地的村民;②要进入或穿过村庄时,在走近村庄前需要站在路边,先征得村民的许可,等待能给你领路的人,如果直接去敲住家的门会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③大多数土地是村民所有,如果离开道路走上丛林中的小径,要征得你遇到的第一个村民的同意;④根据习惯法,在路边生长的蔬菜、水果等植物通常属于个人私有,因此不要随便采摘;⑤到村庄中参观的人应当穿戴整齐,在村庄中泳衣、短裤和暴露的服装是不合适的;⑥瓦努阿图没有收取小费的习惯,收小费和乞讨都被认为是不文明的行为;⑦拍照时(尤其在村子里)最好先征得村民许可。2.男子成年仪式

按照瓦努阿图传统,男子的成年仪式标志着男孩直接变成男人。10~12岁的男孩通常被带到丛林中或偏僻的地方待上几周,其间接受割礼。当伤口愈合后,家人举行盛宴欢迎他们回家。在马勒库拉岛南部,人们制作特殊的木偶和面具来记录每个男孩走向成熟的过程。

一旦完成成年仪式,男孩就被认为具有了男人的地位,应当承担男人的义务,就不能再受母亲的责罚,因为他的地位开始高于自己的母亲。他可以穿上传统的草裙,搬到父亲的房子或者村里专为年轻男人建的房子去住,并学习成年人的职责和家族传统。一旦拥有了几头猪,就可以开始参加等级评选活动。

男子在结婚前必须建造一所房子,同时还要向准岳母支付一定的彩礼。在过去,有些地方的彩礼价值甚至高达100头猪。但是,现在瓦努阿图酋长委员会规定,彩礼的最高额为8万瓦图,有些地区彩礼的数额比这个最高额少得多。除了彩礼以外,新郎还要付给准岳母最高可达2万瓦图的现金,用来作为岳母家里失去一个劳动力的补偿。

在一些地区,尤其在马勒库拉岛的内陆地区,女孩也要举行成年仪式。在成年仪式上,她的一颗门牙要按照一定的仪式被拔掉,这个痛苦的过程会持续几个小时。3.等级评选制度

在瓦努阿图,男人通过等级评选制度在家族中获得地位和权力,每增加一个等级,就意味着他向酋长的地位靠近了一步。从当地人迷信的角度来看,一个男人获得的等级越高,他在世时抵抗巫术的能力就越强,死后他的灵魂的力量也越强大。

为了获得等级,男人需要举办宰猪的盛宴即等级评选仪式(grade-taking ceremonies),有时甚至要宰杀几十头猪来款待村民,向祖先献上贡品,以便得到祖先灵魂的护佑。在村民面前,举办宴会的人走过待宰的猪群,猛击他选中的猪的头部,并触摸猪群中其他猪的头,表示尽管这些猪也是很好的美食,但是需要以后再宰杀。在宰猪以后,他要拿出足够的木薯、芋头和一些草垫来举办盛大的宴会。由于村民享用了他的食物,所以必须要对他表示尊敬和忠诚,他也就从其他村民那里获得了更多的尊敬,等级自然也就提高了一级。举办几次等级评选仪式的男人能够在村庄里获得权威。在村庄中获得高等级的男人死后,村民仍然会对他的灵魂表示敬意。

男性一般到20岁才有资格参加等级评选。参加等级评选前,他需要借5~10头猪来支付他的结婚彩礼,之后他可以买一些母猪,通过养殖母猪繁殖小猪,然后把猪崽卖掉,偿还债务。由于用猪崽和母猪来偿还债务,母猪成为他获取财富和地位的来源。还清债务的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几年的时间。一旦还清债务,他就会专门举办一个以木薯为主食的宴会来进行庆祝。在随后的两年,他可以准备等级评选仪式。

一个人要获得的等级越高,他宰杀的猪的数量就越多,价值也越高。马勒库拉岛西南部地区的男人最多可以获得三十五个等级,而在安巴岛上只有四个等级。在瓦努阿图,等级评选制度并不只局限于男性。马勒库拉岛中南部的小套部落的女性也可以获得等级,但是她们的等级数量远远没有男性多。4.传统仪式

在传统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地区,传统的仪式和活动仍是村落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瓦努阿图村落首领在结盟、举行结婚仪式或部落内部有其他重要事件时,需要举行隆重的内口维阿(Nekowiar)仪式。这是一项为期三天的仪式,通常需要一年的时间来准备,每隔两三年在年末举行一次。仪式上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跳舞,随着一段段舞蹈,现场的气氛逐渐活跃。第二天上午开始跳托卡(Toka)舞,并在当天晚上达到高潮。第三天上午在大多数舞蹈结束后,会举行盛大的宰猪仪式,这样的宰猪仪式被认为是洗涤掉以前的罪恶(尤其是仪式第二天夜里男女追求性放纵的罪恶),同时人们会饮用大量的卡瓦饮料,吃大量的“拉普拉普”(Laplap,一种被誉为瓦努阿图国菜的食品,见本节“6.饮食”)。但是举行内口维阿仪式的日期并不固定,在举行前几天才会对外公布日期。因此希望观看内口维阿仪式的游客至少要在瓦努阿图待上两周,才有可能赶上一场这样的仪式。

居住在瓦努阿图彭特科斯特岛上的居民,每年都要在四五月份举办一次“陆地跳”活动,这起源于一种成年仪式。正如非洲的马塞男人必须杀死一头狮子才算成年,而几百年前的瓦努阿图男人必须经受住悬空跳下的考验,才能算是进入了成年。

举办一次这种活动,小伙子们先得花5周的时间用树枝和树干搭建一个高约30多米的“跳塔”,并在跳塔的不同高度铺设木板作为跳台,供竞跳者选择不同的高度起跳。为防止搭跳台的木头被太阳晒干,人们还在木头上面覆盖了宽大的树叶。跳塔建成后,准备参加竞跳的小伙子们就开始到附近的密林中寻找合适的藤条。藤条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藤条要足够结实,以保证在竞跳时不会崩断;二是藤条的长短要合适,以保证竞跳者在下落到最低点时头部不会触及地面。

进行“陆地跳”时,竞跳者先要根据自己的胆量和能力选择不同高度的跳台。然后站在自己选好的平台上,双脚各拴上一根藤条,这些藤条的另一端被拴在跳塔最顶端的木架上。竞跳者首先向观众挥手致敬,然后双臂向上高高举起,随着一声长啸,双脚一跃,便头朝下扎向地面。整个过程仅仅几秒钟。看着发梢扫地、倒挂悬空的竞跳者“掉”到人们面前,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欢呼,那些早就等在跳塔下的小伙子们一拥而上,将竞跳者高高托起,帮他解下拴在双脚上的两根藤条。然后全村男女老少围着他载歌载舞,庆祝他成功通过了成年的考验。这项活动后来传到英国,发扬光大于新西兰,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蹦极”运动。

说到瓦努阿图人举行“陆地跳”的来历,还有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1500年前,一位妇女为了躲避自己极为凶暴的丈夫,躲藏在一棵大树顶上。但她丈夫还是发现了她,并打算上树捉她。看到这种情形,她机智地在脚腕上拴上了一根藤条。当她丈夫快爬到树顶时,她毫不犹豫地从树上一跃而下。这时,她的丈夫还没来得及搞清楚是怎么回事,就紧随其后也从树上跳了下来。结果这个勇敢的妇女安然无恙,而她那个凶暴的丈夫却一命归西,再也不能折磨她了。从那时起,这个岛上的瓦努阿图人每年都要举行一次“陆地跳”,叫作“N’GOL”,以此来考验小伙子们是否勇敢,并成为一种男子成年仪式。

参加“陆地跳”的小伙子都要冒着死亡的危险,因为除了脚腕上的藤条,再没有什么其他的安全措施,但竞跳者摔死的却很少。1974年英国女王到访时,曾有一位竞跳者摔死。从那时到现在,“陆地跳”活动中没有再发生过类似事故。5.卡瓦(Kava)

提到瓦努阿图的传统,就不得不提到卡瓦了。卡瓦是一种农作物,拉丁语名称为“piper methysticum”,又称“令人幸福的根”(root of happiness),是瓦努阿图社会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人(多为男人)认为,如果哪一天不饮用卡瓦制作的饮料,这一天过得就不完整。按照瓦努阿图的传统,在欢迎客人、开酋长会议、庆祝出生、纪念死亡、结婚等重要活动中必须要饮用卡瓦饮料。

准备、交换和饮用卡瓦饮料是瓦努阿图所有重要仪式上不可或缺的环节。卡瓦饮料是一种用卡瓦胡椒的块根制成的温和型饮料,看似泥浆,喝起来有淡淡的花椒水味和苦涩味,喝后舌头发麻。一般人喝了,会觉得身心放松,心情愉悦,疲劳顿消。对卡瓦成分敏感者,一会儿便会双眼发沉,昏昏欲睡,进入一种冥想状态。

卡瓦饮料的传统制作工艺相当独特,由村里男性集体完成。先用弯刀将卡瓦根切成小块,再用力咀嚼卡瓦根块,或用珊瑚石杵将卡瓦根块捣碎。将嚼碎或捣碎的卡瓦放入由植物(椰子)纤维制成的过滤器中,然后向过滤器一边倒水一边挤压,通过过滤器注入椰碗的灰褐色汁液就是味道独特的卡瓦饮料。目前,瓦努阿图已能机械消毒、加工制作卡瓦粉,再用卡瓦粉兑制卡瓦饮料。但传统工艺制成的卡瓦饮料仍以纯度高、质量佳、口感好著称。

瓦努阿图卡瓦饮料的饮用有严格的程序,首先饮用的是酋长,然后是尊贵的客人,其他的人只有在客人饮用后才能按照长幼次序饮用。按照传统,通常是在安静的环境中饮用卡瓦饮料,每一杯卡瓦饮料都要一口喝完,剩下的部分倒在地上。在饮用完卡瓦后,通常人们会接着吃一顿热饭或者饮用热茶,这样卡瓦的成分会很快被吸收。

在部分海岛上,男人和妇女在辛勤劳作之后,都会通过饮用卡瓦饮料放松身心。在谢泼德岛、邦克斯群岛和彭特科斯特岛中部的一些地方,当地人也十分欢迎女性来客饮用卡瓦饮料。在瓦努阿图的村庄里,不管男性还是女性,如果有人请你喝卡瓦饮料,那就表示他们正式邀请你。但是在坦纳岛上,喝卡瓦饮料是男人专属的特权,当男人们享用卡瓦饮料时,女人们不敢靠近卡瓦吧,唯恐因目睹男人喝卡瓦饮料的情景而惨遭殴打。

除了仪式和社交的用处外,卡瓦还被当地人用作草药。卡瓦胡椒是一种高纤维、低热量植物,有镇定、抗菌、止疼、利尿之功效。其药理作用的活性物质叫卡瓦酮,存在于卡瓦根部,并可溶于水。咀嚼卡瓦根或饮用卡瓦饮料,能让卡瓦酮最大限度地被身体吸收,起到放松肌肉、麻痹疼痛神经、催眠和降血压的作用,对治疗焦虑症和抑郁症也很有效。但正如中国人所说的“是药三分毒”,卡瓦饮料也有副作用,过量或反复饮用卡瓦饮料,会使人产生皮肤干燥、脱皮等过敏[6]反应,甚至会对肝脏产生毒副作用。(1)卡瓦吧。

每一个村落里面都有“Nakamal”,这一词的原意为男人屋。男人在结束一天的劳作后,会在这种茅草屋里聚会、讨论村务、饮用卡瓦饮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一些地方的“Nakamal”成为卡瓦吧。瓦努阿图的卡瓦吧非常普遍,仅首都维拉港就有150多家。第一家卡瓦吧开于1979年,不久便风靡全国。卡瓦吧非一般意义上的酒吧,而是只售卡瓦饮料。外国人常去的卡瓦吧,偶尔也出售啤酒。若马路边的卡瓦吧亮着红灯、绿灯或蓝灯,就表明正在营业。

卡瓦吧多建在通风透气、景色秀美的地方,用树枝和蕉叶搭建,一角设小小的柜台,出售用椰壳或塑料碗装盛的卡瓦,分大、小两种,大碗售价100瓦图,小碗减半。卡瓦吧内外设桌椅数张,客人随兴而坐,或轻声细语,或沉思冥想,饮者需要走到僻静处一饮而尽,若受不了麻味,可用清水漱口。考究的卡瓦吧,还有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妇女,出售国菜“拉普拉普”和各种时令蔬果。她们手持蕉叶,慢悠悠地赶走各种飞虫,乃当地一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